時間:2023-02-27 11:18: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自然科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項目申報過程中培養了大批科學人才1993年以來,遼寧省共有2209人累計2777人次獲得了省級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1993年以來,遼寧省有25名院士累計48人次獲得了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2003年至2012年,共有院士35人次獲批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是1993年至2002年(13人次)的2.7倍。在中科院屬高端人才③中,共有106位學者先后獲得251項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其中18人21次獲得省級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占中科院屬各類高端人才總數的17%。
1.2科技產出成果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2001~2011年,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科技進步獎共61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5項,省級科技進步獎591項,分別占全省獲獎總量的4.1%、95.9%?!笆晃濉逼陂g獲得國家、省級科技獎勵能力顯著提高,分別獲得國家級獎勵15項,省級獎勵283項,與“十五”期間相比,分別增加了5項和23項。
2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基礎研究認識存在誤區當前我國地方科技管理部門,雖然提高了對以自然科學基金為主要代表的基礎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但還是普遍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不能全面認識基礎研究的社會功能,缺乏對基礎研究厚積薄發特點的深刻認識,在科技投入上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傾向。
2.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遼寧省沒有針對自然科學基金出臺過管理辦法,2005制定的《遼寧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管理辦法》已遠不能適應當前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工作需要;基金資助項目單位日常規章制度不健全,激勵措施不到位,影響了科技人員積極性。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模式相對單一,沒有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中的重大、重點項目、青年基金項目等相匹配,靈活性明顯不足。
2.3資助數量不足自遼寧省成立自然科學基金以來,批準項目數逐年提高,近年年均資助數量已達到300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年度資助項目數超過400項的地區已達到6個,由高到低依次是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湖北、廣西;有一半省份年度資助項目數在200~400項,遼寧省目前處于第二梯隊的中部。④隨著遼寧省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科研隊伍的不斷壯大,從事科研的人員數量快速增長,需要省自然基金扶持的項目和人才層出不窮,但每年自然科學基金的限項申報數量卻沒有明顯增加,各科研單位對增加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數量的需求十分迫切。
3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1在強調研工作基礎上制定發展規劃圍繞省級科學基金與基礎研究工作實際,將調研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在調研的基礎上,出臺《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實現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增加基金工作公開、公正程度。完善省級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建議增設重點資助項目和杰出青年人才基金項目,并適當增加自然基金項目支持數量,擴大覆蓋領域。
3.2大幅提高經費投入力度一是保障財政經費穩步提高。適當提高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在財政科技撥款中的比例。二是努力拓寬經費來源。擴大聯合基金試點范圍,積極引導省內各市科技行政部門、大型骨干企業和龍頭企業、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與省自然科學基金建立省市、省校、省所、省企等聯合基金,建立和完善以財政撥款為主、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元化基金投入體系。
3.3科學修訂評價體系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和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對自然科學基金評價體系進行系統的研究,修改完善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價體系。一是完善評審專家庫和評審專家選擇機制,建立專家庫信譽評價機制。二是推行通訊評審中“雙盲”評議辦法,積極推進網上評審,完善同行評議制度,維護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過程的公正性。三是建立有別于傳統同行評審的評審機制,關注可能產生新思想的前沿性研究,關注有創新潛能的人才培養,實現基金項目立項評價的科學性。
一、SCI簡介
SCI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簡稱ISI)創建的,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絡。SCI創刊于1961年。經過40年的發展完善,已從開始時單一的印刷型發展成為功能強大的電子化、集成化、網絡化的大型多學科、綜合性檢索系統。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1997-2001年)收錄全球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領域內5,800余種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刊物。
SCI從來源期刊數量劃分為SCI和SCI-E。SCI指來源刊為3500多種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盤版(SCICompactDiscEdition,簡稱SCICDE),SCI-E(SCIExpanded)是SCI的擴展庫,收錄了5600多種來源期刊,可通過國際聯機或因特網進行檢索。SCI涵蓋學科超過100個,主要涉及農業、生物及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及應用科學;醫學與生命科學;物理及化學;行為科學。
二、SSCI簡介
SSCI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錄1809種世界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期刊,內容覆蓋包括人類學、法律、經濟、歷史、地理、心理學等55個領域。收錄文獻類型包括: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討論,社論,人物自傳,書信等。選擇收錄(SelectivelyCovered)期刊為1300多種。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2001年)收錄社會科學領域內1,700余種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刊物。
三、SCI、SSCI交叉關系
SSCI對其收錄期刊范圍的說明中明確告知該數據庫中有一部分內容與SCI重復,這是因為學科之間本身有交叉,是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的跨學科的研究在文獻中的自然反映。
另外,SSCI從3400余種自然科學期刊中,通過計算機檢索文章主題和引文后,生成一個與社會科學有關的文獻目錄,此目錄再經ISI編委會審核,選擇與社會科學密切相關的文獻加入SSCI。因此SSCI也收錄了相當數量的自然科學文獻,二者的交叉關系更為密切。
四、"四大檢索工具"(Ei、SCI、ISTP、ISR)
四大檢索工具"指的是《工程索引(Ei)》、《科學引文索引(SCI)》、《科技會議錄索引(ISTP)》、《科學評論索引(ISR)》。
五、從哪里可以檢索論文被引用的情況?
在國外期刊上的被引用情況可以通過美國ISI的三大引文(SCI、SSCI、A&HCI)檢索。在國內期刊上的被引情況可以通過《中國科學引文索引(CSCR)》、《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或者《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檢索.
六、哪些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通常所說的中文核心期刊,指的是林被甸、張其蘇主編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或中國科技信息所每年出版一次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指定的核心期刊。
七、ASPT來源刊、CJFD收錄期刊意指?
通常情況下,議論文的專業性、知識性、陌生感特別強,閱讀的障礙很多,難度亦很大。要想判斷命題是何種錯因,如,偷換概念、亂拉關系、夸大其辭、意思弱化、無中生有、答非所問、以偏概全、是非顛倒、偶然必然、已然未然等,并非易事。那么怎樣的閱讀訓練才能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呢?那就是在議論文閱讀訓練中要做好“五注意”。
(1)注意文本術語。文本專業術語通常是文本論述對象或與之相關的詞匯,它們往往很難理解和記憶,常常是讀過之后即被忘卻,讀完全文,更不知道所寫內容和信息。這樣,就會因無效閱讀而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帶來麻煩和不安,進而影響閱讀的正常進程。如果在閱讀過程中將這些術語標志出來,就能有效地克服讀后忘前的困惑,從而在整體上把握文本的結構和內容,直接為解題準備條件。因此,在閱讀議論文時注意文本術語,邊讀邊將它們逐一標出,這樣將極大地提高議論文閱讀的效率。
(2)注意文本修飾限定詞語。不論是自然科學論文,還是社會科學論文,它們都力圖傳達最準確、最科學、最到位的知識信息。而要完成這個目標,作者在論述時必然采取很多起修飾或限定作用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向讀者傳達清晰準確的信息。如果沒有這些詞語,那么語句表述的信息將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完全改變。命題人就是抓住這些語言特點和規律,考查學生對文本信息的篩選分析能力。因此,在閱讀文本時,要準確把握其中的信息,就必須對文本中起重要作用的修飾限定詞加以防范,一邊閱讀一邊將它們標出,這樣有些命題的判斷就迎刃而解。
(3)注意一個信息的不同表述和句子的言外之意。議論文的命題是靈活的,命題人在表述文本中某個信息時,不采用原句原詞,而采用與之相似的詞匯去表達,或將原句的言外之意表述出來,以此考查學生是不是機械地閱讀。不知變通,囫圇吞棗,生吞活剝,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文本提供的信息的。因此,這類命題的難度系數更大,要求的閱讀能力更高,學生只有認真閱讀,仔細推敲,才能過此一關。在實際的閱讀訓練中,有的學生將同一個意思的不同表述視為不同意思,或將不同意思的相同表述視為同一意思,是非倒置;有的學生忽視了言外之意,誤認為無中生有。在閱讀中多長個心眼,就少犯一次錯誤。
(4)注意一個選項的信息分布在不同的語段。在閱讀訓練中,經常發現學生誤判某個題支,常常是因為只抓住了某個語段的信息,而忽視了其它語段相關的表述,這樣就造成對某個選項的誤判。因此,對議論文要注意總體把握,全文探究,只執一端、不及其余的做法,常常會犯錯誤。在閱讀議論文時,注意前后聯系,在解答問題時,不要妄下無中生有的結論,要從不同的語段尋找證實。
《要目總覽》(不含港澳臺期刊)由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是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項目“核心期刊的文獻計量學研究”的子課題。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第四版)》。
目前《要目總覽》的最新版是2004年版,為國內多數科研院所采用權威版本。我校采用最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作為對的期刊是否屬于核心期刊的認定標準。總體而言,對當前核心期刊的認定原則是:以最新版《要目總覽》收錄為準,期刊封面標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字樣的期刊可以認定為核心期刊,印有“XX類核心期刊”字樣的期刊則不一定是我們所指的核心期刊,相反,期刊沒有標記“核心期刊”字樣而《要目總覽》收錄的是核心期刊。
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文獻信息中心研制。該中心從1996年開始建立中國社會科學論文統計分析庫,根據幾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對大量數據的統計分析,確定了1999年度中國人文社科學核心期刊并編制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共收入506種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基本覆蓋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主要學術期刊,反映了我國人文社科論文的學術水平,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認定的學術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統計分析和文獻評價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礎。社科院每年將對核心期刊進行更新補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選標準的期刊,
三、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資助,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承建開發。CSCD第一版(1996)收錄期刊315種,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種,后又經過幾次擴充,2000年收錄1500種。該系統全面參照美國“ScienceCitationIndex”(SCI)的編制體系,它按照“二八規律”(即80%的主要文獻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選了我國4000余種自然科學期刊中具有較高水平和編輯質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庫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發表的論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評價功能,利用其引文數據可評價個人、實驗室、學術機構的學術水平與學術地位,評價期刊質量等。
另《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編委會與中國科學文獻計量中心確定3500種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900種人文社類期刊為“《中國人文社科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四、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錄
1995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教委研究生工作辦公室頒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錄》,共收443種期刊,
五、國家期刊獎
由新聞出版署和科技部組織,每兩年一屆。首屆“國家期刊獎”于2000年元月頒獎,《求是》等48種社科期刊和《中國科學》等64種科技期刊分獲首屆國家期刊獎,23種社科期刊和22種科技期刊獲得國家期刊獎提名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國家期刊獎中科技類期刊學術性專業性更強,社科類則很駁雜,49種獲獎期刊中只有12種是學術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文藝研究》、《文史哲》、《江海學刊》等。
1.SSCI
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錄1809種世界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期刊,內容覆蓋包括人類學、法律、經濟、歷史、地理、心理學等55個領域。收錄文獻類型包括: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討論,社論,人物自傳,書信等。選擇收錄期刊為1300多種。SSCI收錄報道并標引了2684種(截止到2009年6月9日)社會科學期刊,同時也收錄SCIE所收錄的期刊當中涉及社會科學研究的論文。SSCI涉及人類學、考古學、地區研究、商業與金融、傳播學、犯罪與監獄、人口統計學、經濟學、教育學以及特殊教育、環境研究、人類工程學、種族研究、家庭研究、地理學、接待、休閑、運動與旅游、衛生政策、護理、老年醫學、健康與康復、藥物濫用、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勞資與勞動、信息科學與圖書館學、國際關系、法律、法醫學、語言學、管理科學、運籌學、計劃與發展、政治學、精神病學、心理學、倫理學、公共管理、社會學、城市研究、運輸、女性研究等。
2.SCI
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的,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絡。SCI創刊于1961年,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經過40年的發展完善,已從開始時單一的印刷型發展成為功能強大的電子化、集成化、網絡化的大型多學科、綜合性檢索系統。SCI以布拉德福(S.C.Bradford)文獻離散律理論、以加菲爾德(E.Garfield)引文分析理論為主要基礎,通過論文的被引用頻次等的統計,對學術期刊和科研成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研究,從而評判一個國家、一個科學研究機構、一所高等學校、一本期刊,乃至一個研究人員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由于SCI收錄的論文主要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領域,所以SCI指標主要適用于評價基礎研究的成果,而基礎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現形式是學術論文。所以,如何評價基礎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簡化為如何評價論文所承載的內容對科學知識進展的影響。因此,SCI是目前國際上被公認的最具權威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SCI所收錄期刊的內容主要涉及數、理、化、農、林、醫、生物等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選用刊物來源于40多個國家,50多種文字,其中主要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荷蘭、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收錄部分中國(包括港澳臺)刊物。
雙語教學,簡而言之,是指用外語進行的非語言教學?,F代意義上的“雙語教學”定義為:教師在學科教育中交互使用本族語和外語甚至完全使用外語進行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習者的工具型的學習動機和融合型的學習動機。在我國,目前絕大多數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英語作為課堂媒介的教學方式。自2001年頒發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對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學提出了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的要求。從近幾年國內各高校雙語教學的實踐來看,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在今后雙語教學的教學管理、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等方面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1]。本文結合自身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實踐體會,淺談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之必要性和可行性、大學生雙語學習之優勢、大學物理雙語課程教師之要求。
一、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之必要性及可行性
雙語教學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會對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隨著人們對事物認識程度的加深和思維方式的提升,創新式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需要讓當代大學生具有創新式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雙語教學可以達到提高學生之素質,用熟練掌握的專業素質和外語水平成為國際交往中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大學物理課程的雙語化教學更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任務。物理學是自然科學,是研究最基本的物質結構和相互作用規律及其實際應用的科學[2]。同時,它又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屬于貼近生活的學科。從物理課入手雙語學習,可以讓國內學生從中國東方文化思維的理解方式向歐美西方文化理解方式的過渡。通過原汁原味的外文課本的閱讀和理解,能夠從另外一個層面對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理解或領悟。而且,全球對物理學科中事物本質的認識基本趨于相同,事物本身的變化規律不會隨著人們的意識改變而改變。因此,在課程選擇上選擇英文原著進行閱讀或學習,不會因習俗、宗教、風俗等原因改變對事物規律的認識。同時,物理學科中的一些英文公式、國際單位或者專業術語用英文講授可以強化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有助于學生接受國際化教育。更為重要的是,很多物理規律和重要的定理都是西方著名物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英文內容閱讀更能讓學生有種直接接近物理大師深刻領悟物理魅力的體會。
對于偏理工科的專業,物理的專著、論文的英文閱讀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不論是國際學術會議還是最新科技論著或科學產品都需要英文的閱讀、寫作和表達。通過大學物理的雙語教學可以提高我國學生在國際交流及日后工作中基本素質。所以,本文認為,對于在校大學生進行大學物理課程的雙語教學,有著十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大學生物理課程雙語學習之優勢
大學時期的雙語教學同樣有著其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本物理知識的儲備,在此基礎上的物理雙語學習,可以加深對以前學習到的知識鞏固和新知識的再領悟。這樣更容易把學習的新知識接納和吸收。對于一些專業物理術語只需要進行英文翻譯,便可很容易掌握該術語對應的物理意義。
第二,初入大學的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還處在上升和提高的過程[3],物理課程的雙語學習尤其是專業自然科學論文的閱讀會很大程度上提升其英語閱讀能力。同時,大學英語的學習又會促進學生在物理課程雙語教學時對知識的理解。物理雙語學習和大學英語的學習從這個角度是相互促進、相互協助的。
第三,使用英文原著的物理課程教材的學習,可以使原本基本形成一定思維模式的大學生自發的對原有知識進行對比和比較,從而分析得到新的認識和思維模式上的轉變,有利于創新性和創造性能力的提高。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階段,思維開始出現模式化的階段。此時,接受新的教育思維方式和學習思考模式,有利于思維的發散性和開闊性的發展。
三、大學物理雙語課程教師之要求
大學物理課程的雙語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儲備而且還要熟練的英語表達能力。目前阻礙雙語教學發展的很大一塊障礙就是師資水平的限制。要想成功的完成大學物理課程的雙語教學,本文認為教師應該符合以下要求:
第一,教師自身能力的體現。學??梢酝ㄟ^專業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的自身專業和英語水平。不僅對物理專業爛熟于心,同樣能用較為地道的英語把課程講述清楚、透徹。學校在選拔教師時,可偏重優秀的青年教師,及具有國外經歷的教師。
第二,授課模式的改變。在進行雙語教學時,不應該再按照中文課程教授模式進行教學,應該根據學科的特點及英文課程進行相關的編排。同時,根據學生的外語基礎和水平進行不同程度內容深度的講解。為了不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可以適量使用中文進行輔助協調。目前的研究狀況來看,采用英語原版教材,且不提供漢語對照本。課堂講學用30%左右的英文主要從事專業術語和專業詞匯的講解。70%的中文輔助講授相關物理規律是比較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4]。本文認為,隨著學習的加深和能力的提高,中英文的交替使用占用比例可以據實際情況逐步提高英文的授課程度。
第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教學效率。由于語言習慣上的不同,學生初次接觸英文原版教材,會產生很大的閱讀工作量和閱讀困難。嚴重的會導致學生產生放棄閱讀的念頭,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較特殊專業詞語的英語閱讀和解釋將成為教師講解的重點?;蛘呓o學生一定時間讓其進行分組對上述專業術語進行查字典和相互討論達到掌握的目的[5]。在具備這些專業術語基礎上再進行基本物理規律、定律、公式的闡述將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和理解效率。
【摘要題】理論探索
【關鍵詞】社會科學/科學生產力/CSSCI
1引言
科學生產力與物質生產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范疇,它們的成果表現形式有著質的差別。后者的成果是物質的、有形的,而前者則是非物質的、無形的,需要經過轉化才能成為有形的。自然科學、技術生產力成果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論文、著作、專利;社會科學生產力成果的表現形式則主要是著作、論文、研究(咨詢)報告。對于物質生產力的評價國際上已經建立起一套通用的、公認的指標體系,可以進行直接評價。而對于科學生產力的評價,由于它的成果是非物質的、無形的,因此無法對它進行直接評價。目前,國際上的通用做法是對它的成果的轉化表現形式進行量化評價,從而對科學生產力進行間接評價。
論文是科學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這里所說的社會科學生產力是指社會科學生產的能力。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加菲爾德(E.Garfield)主持的美國費城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研制了《科學引文索引》(SCI),以在SCI來源期刊上發表科學論文的數量和已被SCI錄用論文的引用量作為衡量科學成果的量和質的主要指標。經過30多年的實踐,目前SCI已被國際公認為評價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乃至學者個人科學成果(主要是基礎研究)和學術影響的主要工具。自1988年開始,受國家科委的委托,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依據SCI每年我國各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在SCI的發文量和被引量統計。這一重大舉措導致了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紛紛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從而在總體上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生產力的發展。
在E.Garfield的主持下,自《科學引文索引》之后,美國費城科學信息研究所相繼研制、出版了《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和《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A&HCI)。但SCI、SSCI、A&HCI是國際性的,且不收錄中文期刊,而我國的科學研究人員的成果絕大多數發表在國內出版的中文期刊上。為了能準確、全面地反映、評價我國的科學生產力,研制基于中文學術期刊的引文索引就成為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1995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制的以國內出版的核心科技期刊為素材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正式出版。1998年南京大學開始研制《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CSSCI),1999年經專家組論證,教育部正式批準,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列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重大項目。
在教育部社政司的支持和指導下,經過課題組3年多的努力,《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已研制成功,相繼出版了CSSCI(1998)、(1999)、(2000)、(2001)光盤和網絡版,并提供查詢、咨詢、統計服務(包括網上服務)。CSSCI的出版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的空白。CSSCI來源期刊的選定是在教育部社政司的直接指導下、廣大社會科學領域專家的參與下進行的。2001年3月,教育部社政司成立“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咨詢委員會”,由全國17所高校的社會科學專家和社科管理專家組成。在教育部社政司領導的參與下,咨詢委員會于2001年3月、4月、5月分別在南京、長沙、珠海召開會議,對CSSCI來源期刊進行了充分、深入的討論,會后由教育部社政司組織全國社會科學領域1000名教授對CSSCI來源期刊進行評選,最后確定CSSCI來源期刊419種。這保證了CSSCI的科學性、客觀性。
表1論文的地區——學科分布
附圖
說明:由于少數論文涉及2個學科、作者涉及2個地區,故論文總數略多于CSSCI(2001)論文總數。
本文基于《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01),以發表學術論文為指標,對我國社會科學研究及其結構、分布作一初步研究,以對我國社會科學研究作一宏觀描述。
2社會科學學術論文總量及其地區、學科分布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01)來源期刊為419種,錄用來源文獻為61492篇。根據CSSCI(2001)數據庫,分析、統計得出社會科學學術論文的地區——學科分布,如表1所示(見上頁)。
3我國社會科學生產力結構分析
由表1論文的學科分布可知,2001年我國社會科學學術論文總量中經濟學占30.41%,這是我國改革開放20年來實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在論文學科分布中的反映。占社科論文總量4%以上的其他8個學科依次是:教育學,政治學,新聞與傳播學,圖書館、情報學與文獻學,文學,歷史學,法學,哲學。
由表1論文的地區分布可知,2001年發表的社會科學學術論文中北京占28.16%,列第1位,遙遙領先于其他省市,這是由北京市集中了量多質高的高等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政部門(含所屬研究機構)所導致的。占社科論文總量4%以上的其他6個地區依次是:上海(9.04%),江蘇(7.70%),湖北(6.82%),廣東(6.45%),浙江(4.52%),四川(4.23%)。表1全面反映了我國社會科學生產力的地區分布。它還列出了社會科學各學科論文的地區分布,由此可反映出社會科學各學科生產力的地區分布。表2列出了各學科論文發文量按地區分布的前5名,反映了各學科社會科學生產力處于領先地位的省、市,比較突出的是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廣東。
表2學科論文地區發文量排序前五名
附圖
收稿日期:2003-06-09
【參考文獻】
1鄒志仁.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01).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鄒志仁.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計量指標——論文、引文與期刊引用統計(2000年).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