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5 21:04: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心理活動比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魏培雨 河北金融學院
摘要:高校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的心理教育具有重要影響,體育教育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密切相關的聯系。本文就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以及高校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教育的促進作用進行分析,從而提出高校體育教育對
大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礙調適的幾點方法。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心理健康;心理調適
步入現代社會,大學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多,有學業壓力、
就業壓力,更重要的是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壓力,以至于出現
了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等眾多心理問題,因而越來越多的大
學生玩通宵、大量吸煙、喝酒。這些問題雖然在大學生中不是普
遍存在的,而是個別的現象,但是也應該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
以免造成校園普遍現象。所以,積極的開展高校體育教育是勢在
必行的,教師要針對有問題的同學進行個別教育,不應拋棄他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校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心理教育有著重要的
關系。
1.高校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
首先,緊張的學習生活。大學生也是學生,他們也有自己緊
張的學習壓力,與多學生不能承受這種學習壓力,以至于出現上
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注意聽課,學習效率非常低下。接著,
情緒心理障礙。大學生真屬于朝氣蓬勃的時期,他們的身心不斷
發展,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并且自尊心、好勝心都非
常強,所以會產生跌宕的情緒。再接著,自我認知障礙。由于強
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發展,大學生的認知有時候會產生一些偏
差,這無疑就會形成自我認知障礙。第一,自傲。以自我為中心,
感覺自己是最好的,不容易發現別人的優點,但是會輕而易舉的
指出別人的缺點,不屑于向別人學習。第二,自卑。以他人為中
心,感覺自己是最差的,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只看到自己的缺點。
第三,虛榮。愛慕虛榮,并為了別人的夸贊兒沾沾自喜。除了以
上這三點,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人際交往的障礙。大學生渴求獨
立的心理往往會造成他們假象的獨立,希望自己去認識新的朋
友,然而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所以有時會造成人際交往時
的困難。
2.高校體育教育包含主要的內容
體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鍛煉體魄、增
強體質的主要教育,它主要憑借體育知識與技能來進行教育。通
過體育教育,可以滿足學生在正常的身體增長中所需要的鍛煉,
加快身體內部的新陳代謝,使身體更好的發展,同時通過鍛煉也
可以增加學生大腦竟能的不斷成熟,使學生的大腦能夠及時的適
應身體的需求,并且這樣也是對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新環境的能
力的培養。體育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
性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扮演者“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角色,
所以體育教師也必須教授學生關于體育的一些知識和學生的思
想道德修養的課程?,F代社會的發展使學校的體育教育概括的范
圍更廣闊了,除了校內的體育課程之外,還必須有課外的一些指
導性的鍛煉,并且通過多方面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們參加體育活動
的熱情。體育教育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對學生們
進行教育,因此高校體育教育必須要培養學生們高尚的競技精
神,要有勇敢堅強、不怕失敗,永不放棄的精神,這樣才能使深
體育精神共同成長。
3.高校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積極作用
3.1 體育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智力活動的開展
體育教育與大學生智力的發展密切相關。體育教育能夠促使
大學生開展加強智力活動,同時體育教育和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存
在著一定的聯系,而心理活動能力的提高也促進心理活動的開展
與形成。但是,每一位學生是否能夠學有所成,不僅僅依靠開展
心理活動,同時還要多加注意非智力的方面,比如:學習態度、
學習方法、學習觀念、學習興趣、自身獨立性等。大學生只有擁
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順利的完成學習任務。
3.2 體育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品格培養和完善
體育教育包括基本知識和技能,體育技能即體育鍛煉對大學
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信
心,使學生的自信心增強,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定位,
對自己有一個公平合理的評價,還可以擴大自己的交際圈,開闊
自己的胸襟與氣魄。開展體育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交際水平,在
活動中形成積極的價值觀,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使學生在今后
的無論是多么艱難的道路中都能有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積極的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半途而棄。
3.3 體育教育有助于大學生追求和創造美
體育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智力的發展,還能夠促進大學
生自身素養的發展,所以體育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的發展。美
是大學生比不可少的自身素養之一,因此要加強體育教育,以至
于能更好的增強自身的美感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
4.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教育是影像
4.1 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與發展大學生的心理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大學生的心理。由于
智力的因素在教學中起著首要地位的作用,所以要不斷地對大學
生進行智力訓練,大學生的發展已經幾近成熟階段,但每個人有
有所不同,因此要因人而異,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對其進行智
力訓練。第二點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體育教學一定要注意大學
生的情感教育,大學生還處在情緒波動較劇烈的時期,而且大多
數時候不能進行自我控制。所以進行體育教育一定要對學生進行
情感教育,這樣才能保障他們積極健康的學習和生活。
4.2 體育教育中理論課和實踐課教學方法與手段
體育教育中包括理論課和實踐課,這兩種課都有其一定的教
學方發和教學手段。就教學方法而言,包括:多媒體教學法、情
景教學法、師生問答教學法、教師引入教學法等;就教學手段而
言,包括:分等級教學以及考試、課下補習等。
參考文獻:
[1]王水泓,楊萍.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探究[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01).
[2]溫懷征.把人文教育寓于體育教學中[J].教育前沿(理論
摘 要: 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各種競爭日益加劇,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顯,以致嚴重影響到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人生的成敗,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旨在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對策
作者簡介:袁愛霞(1963―),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機械設計。
一、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各種環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其標準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的,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提法。結合我國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特定的社會角色,我國學者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包括:具有正常的認知能力;能正視現實,接納他人;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具有合理的行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優良的意志品質[1]。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重要性
一個人心理素質的好壞會影響到人生的成敗。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們的學識和專業技術,而85%靠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善于處理人際關系。”[2]這說明了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心理健康是人生發展的基石,健康的心理可以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使大學生健康成長,也是大學生適應社會,將來走向社會,成就事業的重要保證。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原因分析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龐大群體,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能力不強。在學習的同時,還要面臨環境的適應、人際關系的處理、就業的壓力、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等一系列問題,在這些問題的處理上,稍有不當就會給他們帶來無形的壓力,致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顯,從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1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
(1)厭學心理。一些學生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人生觀模糊,學習目的不明確,求知欲不強,因此,曠課、早退、上課睡覺、干其他事情的現象屢見不鮮,當前大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容樂觀。另外,大學在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時間安排等各方面都與中學有很大不同,因此,進入大學后,容易出現上課聽不懂,課后無法自學、考試掛科的現象,從而產生厭學心理。這種人格方面的缺失,認知能力的不足,行為的不當,適應能力不強,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2)就業壓力大,心理焦慮。隨著高校的擴招,人才已不再稀缺,因此當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相當嚴峻,就業壓力大已經成為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隨著畢業的臨近,許多學生心里感到焦慮恐慌,對自己將來能否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缺乏信心。有的學生無法面對這樣嚴峻的現實,選擇逃避、酗酒滋事、沉迷網絡,一旦回到現實,其內心的焦慮更加強烈。這與我們講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能夠面對并正視現實,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具有合理的行為不符合。
(3)逆反心理,缺乏責任感。一些學生遭遇挫折時,不是從自身找原因,而是簡單地把原因歸咎于別人、家庭、學校和社會,從而產生不信任他人甚至是對立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單向、固執偏激的思維,與常理背道而馳,對正面宣傳作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對不良傾向持認同情感。如越是家庭、學校、社會要求做的事情,一些學生就越反對;而越是家庭、學校、社會禁止做的事情,一些學生就偏要去做,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缺乏責任感。這有悖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中的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合理的行為,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的要求。
(4)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人際關系受個體性格、認知、思維方式、個性特征等各方面因素影響[3]。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有了強烈的交往動機和交往需求。然而,由于他們心理發展不是很成熟,容易沖動,因此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容易出現問題,主要表現為:過度以自我為中心、排斥、嫉妒、猜疑、羞怯、自我封閉,等等。這些問題容易造成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緊張,從而產生消極情緒,影響學習和生活。這種認知能力的不足,不能接受并悅納他人,情緒消極悲觀,采取的行為不合理,都是不符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的心理問題。
(5)消沉心理,迷戀虛擬世界。大學生進入高校后,需要獨立面對來自各方面的種種壓力,因此心理上面臨著許多壓力和困惑,而網絡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尤其是一些性格內向和遭受挫折的學生,更容易逃避現實,沉迷于網絡,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求成功,找到自我,獲得尊重,實現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幻想,這更加拉大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距離。這種缺乏優良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不能協調、控制情緒,不能保持良好心境,不敢面對現實,逃避現實,把自己局限在網絡這個虛幻世界里的做法,顯然違背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
2 大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人的心理活動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動態過程,因此,大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其中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些主要因素是不可忽視的。
(1)個體的原因。大學生正處在一生之中心理發展變化最激烈的青年期,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理論知識、個人閱歷和社會經驗的不足,使得他們看問題時往往缺乏深思熟慮,過于簡單、片面,摻雜情感色彩。當面臨多種思潮、多元價值觀與各種人生觀的沖擊與抉擇時,心理矛盾沖突不可避免,這些矛盾和沖突若得不到及時有效地合理解決,就會對心理健康造成損害。
(2)家庭的原因。家庭是大學生人格形成的搖籃。和諧的家庭氛圍與民主的家庭教養方式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謙虛、樂觀等良好的人格特征。相反,不和諧的家庭氛圍與獨斷專型的家庭教養方式則會使學生容易形成逆反、粗暴、怯懦、缺乏自信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3)學校的原因。對于大學生而言,大學的學習、生活環境與以往相比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少學生難以適應,這給一些大學生心理上帶來了消極影響。加上長期以來,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不強,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此外,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人數的大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服務無法滿足學生需求。
(4)社會的原因。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與當今社會的環境有著極大的關系。社會競爭的加劇、壓力的增大、中西文化的沖突、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社會的各種誘惑,等等,這些對他們的價值觀念以及行為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當這些展現在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面前時,出現心理問題是很難避免的。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對策
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建議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
1 個體方面,培育自我價值感
良好的自我價值感是個體適應環境、發展完善自我的重要保障。培育自我價值感是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首先,大學生自身應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他們才能以樂觀的態度看待問題,不畏艱難,積極進取。其次,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己,發展自我。最后,多參加學校的各項有益活動,如體育比賽、演講、作品展等,從中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多接觸好書,積極向上的音樂,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生活,遠離不文明的行為。
2 家庭方面,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
父母與孩子有著天然的聯系,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因此,開展心理教育必須堅持家校聯系。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使學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
3 學校方面,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選課和講座,傳授心理學知識。學習心理學知識,了解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有助于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國際教育界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專業教學同等重要,沒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選課和講座,使大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和講座的交流,掌握心理健康知識,自覺地維護和增進自己的心理健康。
(2)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咨詢服務,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咨詢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消除心理障礙的手段。通過專業心理咨詢人員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心理問題,防止心理疾患。除了面對面咨詢外,還應開展電話咨詢、網絡咨詢等多種形式的咨詢,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通過心理咨詢,學生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陽光的心態,健康的心理。
(3)營造和諧文明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其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且深刻的影響。文明、積極向上、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是不可或缺的。師生關系的和諧民主、同學關系的團結友愛有益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心理健康的發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態度,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為此,學校可以多舉辦一些如藝術節、體育比賽、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激發同學們的潛能,使其才華得以施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進同學間的友誼,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4 社會方面,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靠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大學生不僅生活在學校,同時處于社會大環境之中,社會理應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的社會,傳播正能量,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以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
五、結束語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表明,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 蕾,許 剛,毛 維,祖 磊 .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 .時代文學,2008(24):222.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心理健康;功能與途徑
Abstract: The article mainly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question which developed to the sports teaching aspect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on the present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elaborated the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to the student psychology education's special function, and proposed raised the student healthy psychology in the sports teaching the method and the way.
key word: University sports teaching;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Function and way
前言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等原因不惜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時有發生,且有上升的趨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為擺在高等學校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體育學科在幫助學生改善心理困擾,糾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礙,開發心理潛能,提高心理品質等方面,具有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和工具。
一、心理健康的現狀
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身心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聯合國世界性組織 (WHO)認為:“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蹦敲?我國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如何?2006年在“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之際,浙江理工大學信息電子學院心理素質拓展中心開展了一次有關大學生心理壓力的隨機調查,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大學生心理壓力大。在廣東高校中,如果算上郁悶、焦慮等輕微癥狀則高達40%。如此驚人的數字提醒人們,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已迫在眉睫,不容忽視,心理教育勢在必行。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根據高校體育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高校體育教育手段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這一方面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二、體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
高校體育活動主要包括體育教學及各類競賽等,是指學生在體育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技術與技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發展個性,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統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及心理負荷,人際交往頻繁,使學生在生理健康得到提高的同時,也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高校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與作用:
(一)調控情感情緒,及時發現和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情緒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現是其心理狀態的真實反映,在運動中很容易發現存在不同心理障礙的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使緊張、憂愁、焦慮、壓抑、沮喪等不良情緒得以宣泄,使人輕松愉快,心情舒暢。目前國內外研究認為運動鍛煉能改善人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和治療心理疾病。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對大學生作跑步試驗,發現跑步能成功減輕大學生在考試期間的焦慮情緒,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普遍體會到,打打球、跑跑步、練練拳等,會使緊張的情緒得到松弛。
(二)改善機體健康狀況,為心理健康提供物質基礎
體育運動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身體運動的方式直接改變人在安靜狀態下生理、心理活動方式。促使身體各機能系統進入積極活動狀態,從而使全身血液循環加快,各器官處于高度興奮和活躍狀態,把安靜時處于長期關閉狀態的毛細血管、肺泡、肌纖維和神經細胞盡可能地激活起來,從而使各器官的血液獲得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健康的機體、良好的神經系統和各部分機能系統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基礎,也是保證人們心理健康的一種物質前提。
(三)培養良好心理素質,促進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征的發展
學校體育通過教學和各項體育競賽等身體活動形式,采用公開的、共同認可的方式和規則,進行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的競爭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體驗生命存在的價值、生命延續的價值和超越生命的價值,使他們承受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得到鍛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紀律性與自制力,培養人的勇敢果斷、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公平競爭與創新意識以及團結協作與開拓進取的精神。這些都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
(四)發展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運動可發展認知能力,減少認知障礙,改善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維護心理健康。同時從社會學角度看體育游戲、競技體育和體育競賽實質上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一種模擬,體育精神是現代社會精神的縮影,許多教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實質上就是對社會生活的一種模擬。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將獲得成功與失敗、優勢與劣勢、群體與個體、合理與不合理等種種體驗,將對學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方法與途徑
(一)用教師良好的心理品質感染學生
學生心理健康與否同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應具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敬業精神;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還要具有良好的言談舉止、規范的動作示范和熱愛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精簡競技體育內容,滿足不同學生心理需要
由于競技體育內容大多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技術的結構比較復雜,學生很難掌握,且易發生運動損傷,造成很多學生對此望而生畏。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減少競技體育的內容,降低動作技術難度,突出體育課程健身與娛樂的功能。內容要少而精,易于掌握,易于開展,利于終身鍛煉,并且效果明顯,使更多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達到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以學生為主體,豐富教學形式,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要研究學生的身體狀況、運動技能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更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規律,要把學生的“身”、“心”統一到體育課上來,從而使體育課能向著更完善的方向發展。教學中要體現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應著重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本身發生興趣,才能主動而愉快地去學習。因此,在安排教學計劃時,我們可以選擇適合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的運動項目。青少年學生的肌肉及體力均在逐年增長,骨骼尚在發育之中,因此,對學生要開展多種項目練習,運動量逐漸增大,避免對身體造成大的生理負擔。青少年男、女生在體力、生理特點上有顯著差異。因此,鍛煉項目、鍛煉時間及進度的安排都應分別對待。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創造寬松環境,營造良好氛圍,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如采用教學競賽、教學評比、活動性游戲及音樂伴奏等教學形式,并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有意識地加大運動量及運動強度,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會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我們還通過有意識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促進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比如,在快速跑游戲中,教師不分組、不定項目,可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自己確定比賽內容和方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比賽的內容和方法,這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也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樹立體育教師身心健康的新形象
新型的體育教師應更新觀念和認識,在確保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時也要加強心理健康、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學習和研究,鼓勵其在教學中進行各種積極嘗試,提高體育教學的科學化水平,以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緩解心理壓力。
四、結論和建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關注。高校體育要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更好地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使他們擁有健康體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
1. 學生健康問題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問題。學校體育不僅在健身方面,更在健心方面和適應社會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2. 學校體育教學活動和運動鍛煉能及時發現學生心理障礙或心理缺陷。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多注意學生的心態,并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治療。
3. 建議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標準與體育學科的特點有機結合并具體化,制定出適合各種學生群體,各個年齡階段,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心理健康檢測和評量。
【參考文獻】
[1]王啟明,等.體育與心理潛能開發[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蘭自力,等.學校體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報,2002.
關鍵詞:新形勢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當代大學生有著更高的抱負和追求,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心理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高。近年來,因心理方面的問題而導致的身心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甚至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隨著高校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貧困大學生的增多以及因學業方面、經濟方面、情感方面、社會失業率方面、人際交往方面及職業選擇方面產生的心理問題尤為常見,當然,也包括少數大學生的心理變態以及人格障礙甚至精神病等方面的問題。論文格式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現,校園極端事件屢見不鮮。因此,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的。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
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每一個大學生在受到專業教育的同時也應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又要掌握養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列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課,心理健康教育也只能停留在學術研究的狹小范圍內,使得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術難以應用。針對上述情況,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觀指導,使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大學課堂中,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努力使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的同時,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首先,應當提高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所謂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教育工作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以及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等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響,幫助他們化解心理矛盾、減少心理沖突、緩解心理壓力、優化心理素質,使受教育者的心理過程得以正常發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形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質,促進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發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地發展。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教師的心理狀態和情緒直接影響整個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語營造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在愉快中求發展,用對專業課的熱情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共鳴,激發學生愉悅、興奮的狀態。其次,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難易要適度,教法的運用要因材施教和符合學生當時的心理狀態和特點,使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析
1、課內外相結合,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課外活動包括課間活動、課余活動,還有相應的一些競技比賽和運動會等,教師要充分認識課外活動中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指導和訓練教育,一方面,通過課外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發育,增強他們的體質,滿足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發揮他們的特長,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的教育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堅強毅力,達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課外活動的開展,對健康教育有著特有的實效性和實踐性。
轉貼于 2、營造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發揮學校行政部門、社團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創造一個積極的、良好的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環境。如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寢室的評比,“五四”系列活動,“一二九”系列活動,具體包括演講比賽、辯論賽、火炬接力賽、大合唱,等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并且以這些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有效載體,使學生們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學生在社會上活動、生活,就必然受到社會心理的影響。目前,一些社會上方方面面的不良風氣,給學生的心理素質造成惡劣的影響,更有一些不健康的圖書、音像制品以及不健康的網站等嚴重污染學生的心理環境,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極為不利。另外,某些宣傳媒介的輿論導向發生了傾斜,如報道大款大腕多,而報道艱苦創業少,報道港臺明星多而報道英雄模范少,報道個人奮斗多而報道互助合作少等。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某些學生追趕時髦、盲目攀比、孤僻自私等現象。因此,就必須進行社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穩定大學生的社會心理,使他們有正確的心理選擇和取向。
3、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
在大學里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學生入學后,通過輔導員、學生會找學生談話,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進行跟蹤了解,把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分類歸納,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配備經驗豐富,敬業精神強、品德高尚的專兼職人員,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種信息服務網絡,發揮學生管理隊伍和學生干部隊伍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發現心理問題特別是心理危機的學生要早報告、早干預,以便及時疏通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沖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全社會都應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社會的種種變化和沖擊,學生心靈中常常會產生巨大波動:一方面,他們為社會的改革、進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對某些具體變化迷惑不解。因此,我們就要在全社會樹正氣、治歪風,盡量減少社會環境中不良因素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消極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要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和行為發展變化情況,不斷進行跟蹤調查,進行分析研究,不斷充實、完善,并發揮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培養中的作用。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普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會有很大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則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出德智體諸多方面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1.賈志勇。健康教育任重道遠。中國學生體育,2004。
2.馬建青,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論叢,浙江大學出版社2峨x嶺年8月第
【關鍵詞】心理健康;音樂欣賞;大學生;有利影響;途徑
據調查統計表明,我國當代大學生中存在心理障礙或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數開始逐漸呈現一種上升的趨勢,社會各界也開始越加的關注當代大學生越來越明顯的心理問題,因此,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所開展的教育工作和一些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更加的迫在眉睫。
一、我國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我國當代大學生中所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方面:1、學習方面對心里的影響。有部分大學生在大學的學習中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并且不能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成績也一直上不去,從而導致失去學習信心,甚至產生焦慮的情緒。2、自我認知態度的偏差。有部分大學生不能很好地區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從而使自己的自我認知態度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偏差,進而可能使心理上的矛盾激化。3、壓力導致的情緒失控。有部分大學生由于受到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影響,會對自己的前途感到焦慮和迷茫,在這樣的壓力下,使他們在受到挫折時往往會有一些暴躁、抑郁等情緒失控的表現,甚至會產生一些逆反的心理。4、人際關系所引起的壓力。當代的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于長期的獨處在人際交往方面往往會有明顯的缺陷,受到這些交往卻顯得影響,會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出現沖突、緊張的現象,從而使他們感到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壓力,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5、適應和抗壓能力差。這一方面主要表現為當代有大部分的學生很難適應新環境,并且一旦受到壓力的影響往往會產生心理上的迷茫并表現的不知所措。隨著上述的一些心理問題在當代大學生中越發的凸顯,大學校園針對開展相關的心理教育工作也顯得越發的緊迫。
二、音樂欣賞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
聽音樂在當代大學生的課余休閑娛樂中是非常普遍且常見的,作為一種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對促進大學生智力、人格魅力、積極情感的發展以及維護大學生之間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可以影響人的心理尤其是心理情緒的活動,是當代大學生用來豐富情感交流,并且宣泄不良情緒的一種重要手段,能消除當代大學生心理上的消極情緒,并且使之轉變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并完善他們的人格。通過科學的研究證明,音樂欣賞對當代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加強大學生的情感強度,并提高他們的情感調節能力,而優美的音樂、歡快的節奏等都可以使大學生的情緒得到放松,使他們擁有良好的心境,從而促進他們心理能夠健康發展。情感體驗是當代大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最普遍的一種心理活動,同時對音樂的欣賞也有利于他們豐富自己的情感,對音樂的欣賞不僅有利于大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在潛移默化中調節他們自身的情緒。優美的樂曲,舒緩的旋律可以使人放松身心,調節自身心理上一些不良的情緒波動,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的情感融入到音樂中,使他們進入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從而促進對音樂欣賞情感體驗的產生。各大學有計劃的組織大學生進行的一些音樂欣賞的活動,也是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從而促進自己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通過音樂欣賞促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途徑
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所開展的教育活動是一項需要長期實施的巨大工程,通過音樂欣賞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1、組織開展相關的音樂欣賞的課程
通過開展音樂欣賞的課堂教學可以使大學生可以在欣賞的同時獲得輕松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使他們學會自我的心情調節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而在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從以下的三個方面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1)激發學生對聽音樂的喜愛。在課程的設置中可以選擇不同類型、不同背景的音樂時學生感受其本身的藝術魅力,并且在選擇音樂的時候不一定要選取那些世界名曲,可以根據大學生實際情況選取一些符合他們興趣愛好的音樂作品,從而加強音樂本身對大學生的吸引力。(2)通過“看”的方式欣賞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多鼓勵學生用“看”的方式欣賞音樂,而“看”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三種:一是運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作為教學手段,化原本抽象的音樂形象化讓學生“看”音樂,這一過程使聲音和情境相互交融,有利于學生深刻體會音樂作品的內涵;二是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通過“看”音樂的理論知識以及音樂的背景材料來加深對音樂的了解;三是讓學生“看”現場的演奏,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音樂教師可以進行一些現場的演奏,讓學生在真實的音樂情境中提高對音樂的欣賞能力。(3)鼓勵學生發揮想象。音樂時一種通過聲音的形式對客觀世界的描述,對音樂的欣賞需要靠豐富的想象將無形的聲音形象化在欣賞著的腦海中,因此,在音樂欣賞的課程中,教師要充分鼓勵大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對所欣賞的音樂進行想象,從而去體會其深層次的內涵。(4)強化學生對音樂的靈活使用。在音樂星上的課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所欣賞音樂的背景設計一些相關的故事,分配角色讓大學生進行表演。并在表演中融入原有的音樂,使表演在形式上成為一種音樂舞臺劇。學生在表演的時候會學會對音樂的靈活使用,進而學會對利用音樂進行自我情緒的調控。
2、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啟用音樂療法
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啟用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音樂療法對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專業的心理治療師有針對性的對音樂作品進行選擇,并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制定有效地音樂欣賞方法對心理上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進行治療,可以有效的消除這些學生心理上的消極的情緒,從而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同時,教師在進行音樂的播放時,還需要時刻注意那些外表看似平靜但實則在平時的表現中隱約會顯露一些消極情緒如自卑、自抑、孤僻等的學生,并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跟蹤與心理疏導,從而盡快的消除那些可能影響他們心理健康成長的不良因素。并且這樣一種通過欣賞音樂治療學生心理問題的方式,也是各大學校園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而進行音樂欣賞課程建設的目標。
3、開展藝術文化活動
例如舉辦校園文化節和藝術表演大賽等,可以增強學校內的藝術文化氣氛,也讓學生有機會展現個人才藝。組建學校藝術代表隊參加比賽活動,也是展現學校藝術水平、提高全校藝術教育熱情的一大方法。還可以定期舉辦藝術教育匯報表演活動,在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的同時,增加校園文化的藝術活力。除此之外,還可以活用學生自辦的藝術類社團組織,提高他們的藝術活動實踐力。
四、結語
縱觀全文我們知道,完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利用音樂賞析完善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各位老師的長期柔性堅持。各位老師也須要不斷地學習,在實踐工作中保持細心工作,使用音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理念。
【參考文獻】
[1]郭亞,周善美,陳昌文.音樂鑒賞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的實證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15(05).
[2]何英琴.論普通高校音樂欣賞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音樂創作,2013(08).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據統計,我國現有獨立設置的民辦高校278所,在校生達280萬人,民辦學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院校擴招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在高等學校學生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在現階段我國社會變革和轉型時期,大學生心理素質偏差,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在這種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令人擔憂。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自身發展,而且也影響到了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因此,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及應遵循的原則
所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以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為主要依托,結合學校日常教學、教育工作,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包括自我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是教師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遵循的基本要求,是處理解決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所發生的矛盾和關系的基本準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正面教育原則
即,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
2.尊重性原則
即,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交友性原則
即,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以學生朋友的身份出現。
4.多形式教育原則
即,人的任何心理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產生的,學生生活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多種多樣,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采取多種形式。
5.發展性原則
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個體更好地發展。
6.以自助為目的的原則
即,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幫人自助,教師和專職心理咨詢人員不能代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應該是從旁協助他們學到經驗,并促使其內化成自己的人生技能,使潛能充分發揮,邁向自我完善。
二、民辦高校學生的心理特征
1.復雜而又失衡的心理特征
一般來說,被民辦高校錄取的學生有不少人在高考中可能因成績不夠理想而遭遇一定挫折。因為高考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有一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不見得比考入重點高校的學生差,但由于高考的失利,他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選擇了民辦高校,而這并不完全是他們個人的意愿。這部分學生帶著怨氣和不服氣的心理,進入了民辦高校。同時,他們當中有少數也來自于農村,考入了民辦高??偹闾隽宿r門,在心存怨氣、不服氣的同時,又產生了“考上總比沒考上強”的暫時滿足感。這種復雜而失衡的心理讓他們被動地來到了民辦高校。
2.呈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特征
大學生處于個體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過渡時期,各種心理活動非?;钴S,充滿矛盾。在這一時期,由于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還不完善,加上社會經濟的轉型、學習與就業等的一系列問題,許多人出現不適應,從而產生種種心理困難,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常見的心理障礙有: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神經衰弱、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等。國內大量研究表明,有10%以上的大學生有中度心理障礙,而且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數量呈上升趨勢,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構成了大學校園里一個特殊的困難群體。
3.學習焦慮引發學習困難的特征
主要原因是大學的學習方式與中學的學習方式相比有了較大變化,教學內容高度理論化、容量大,教學進度跨度大,最為主要的是要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等。與中學相比,教師輔導和督促的時間少了,給學生的自由空間大了。許多新生面對這一變化,沒有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學習方法的變換,學習上仍按中學時那樣,期望老師能全面輔導,結果造成學習不適應,甚至引起學習的焦慮。久而久之,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引發了學習上的困難。
4.貧困生嚴重自卑心理的特征
由于民辦高等學校學費高于公辦大學,貧困生成為目前任何一所民辦高校都無法忽視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品嘗著各種各樣的酸甜苦辣,自尊與自卑的矛盾、人際交往的開放性和自我封閉性的矛盾、渴望友情與孤獨情緒的矛盾等,各種矛盾經常困擾著他們。在經濟、心理、人際交往和學業的多重壓力下,貧困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焦慮心理、憂郁心理、自我封閉心理、依賴等心理。部分學生因此成為經濟、身心的“雙困生”。這給他們的學習、生活等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響。
5.網絡成癮的特征
據調查,由于上網過度,37.7%的學生有睡眠障礙,16.9%的學生有思維遲緩的現象,3.1%的學生社會活動減少,甚至有自殺的意念。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網癮,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久而久之,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認識、情感和心理定位,這很不利于學生健康性格和人生觀的形成。
三、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做好新生入學教育
踏入大學校門的大學生是初次遠離父母和家人,有的才開始獨立生活,缺乏社會生活經歷和起碼的衛生知識,學校應系統地對他們進行入學教育。主要可從健康教育、人際關系、軍事訓練、校容校貌校史、校紀校規、品行規范、專業思想教育、專升本及考研情況介紹等,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入手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讓他們克服焦慮、困惑的心理,從挫折感中擺脫出來,樹立學習的信心,明確學習的目標,引導他們開始新的生活。
2.從不同層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從學校角度來說,應建立學校、系、學生團體、班級四級心理健康輔導機構。
學校成立心理咨詢中心。負責教師應由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專業人員擔任,也可由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兼任。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工作;負責全校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包括面談、電話、網絡、信函等方式;指導全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系級成立系部心理健康輔導站。由各系兼職心理咨詢的教師指導,由各班心理委員組織。其主要職責是:及時向心理輔導教師和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上報各班的各種心理問題和不正?,F象,調查了解本系學生帶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并提出工作建議;協助心理輔導教師開展本系的心理健康宣傳工作。
學生團體成立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由各院系心理素質較高,熱心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且經過一定專業培訓的學生骨干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在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指導下,聯系院系心理咨詢機構的工作,調查帶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向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和系心理健康輔導站提出教育和咨詢建議;協助處理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日常工作;協助各系部做好心理健康宣傳工作。
各班級班委會設心理委員。由個人心理素質較高,熱心心理健康工作的學生擔任。其主要職責是:在心理輔導教師、班主任和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的指導下,關注全班同學的心理健康表現,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給以關心幫助,視情況向有關教師和心理協會提供相應的信息。
從家庭角度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應延伸到家庭中去。建議采取“家長與學生同時接受教育”的策略,提高家長的心理教育意識。學校要向家長宣傳普及心理教育知識,幫助家長了解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在這個階段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向家長及時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動態及所出現的問題,使家長與學校能積極配合,共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系統
首先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以教研室為單位,編寫教學大綱,精選教學內容,加強教材的編寫和建設。
其次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通過專門的課堂教學,系統、全面、完整、有效地向大學生傳授心理健康及保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系統地了解自身心理發展規律,了解心理健康衛生的一般知識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培養他們樂觀主義的人生態度以及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和社會現實。使學生學會遇到不良心理刺激時,能夠進行自我調節,排解自己的不良心理情緒,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減少心理疾病的產生,促進自身健康發展。
最后要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有目標、系統有序地落到實處,重點解決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變滿堂灌的“填鴨”式教育為有重點的啟發式教育,多給學生以關愛和尊重,創造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4.建立、完善和妥善保管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
在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工作的同時,還應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以便準確無誤地了解到每位學生的心理狀態,為今后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打下基礎。特別是在新生入校后,應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心理測查,建立心理檔案,從整體上把握學生的心理素質狀況。同時,還應將心理測查結果反饋給學生本人,并采用多種指導和咨詢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定期進行增補和完善。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要保密,并妥善保管。
5.多途徑地幫助家庭貧困的學生
學??商峁┮恍┣诠ぶ鷮W的崗位,如提供辦公室助理、輔導員助理、圖書館助理、后勤部助理等崗位,讓困難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一定的生活補貼。同時,學??梢罁欢ǖ恼呦驅W生提供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貸款等形式,向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提供幫助。
6.積極幫助大學生戒掉網癮
首先,應針對大多數大學生比較單純、社會經驗少,缺乏明辨是非和應付復雜局面的能力,以及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等特點,教育引導大學生全面認識網絡在自己健康成長、成才中的作用,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篩選和科學地利用網絡資源,逐漸養成良好的使用電腦的習慣。
其次,加強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上網觀,做到有針對性地上網,有目標地搜索。
最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把精力放在學習上。
7.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環境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大學校園應多開展一些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各類有特色的學術講座或報告,各類有創造性的、富有創新意義的比賽,各種體育、文藝活動等,挖掘學校特色,大力弘揚學校的優良傳統。營造一個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感積極的氛圍,能夠將心思游離的大學生吸引住。
總之,民辦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成員的構成也在變化,民辦高校將面臨新的問題。作為民辦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應多思善悟,不斷把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心理變化,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條適用于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
參考文獻:
[1] 劉翠蘭.企業集團辦學經營模式特征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2):25-26.
[2] 章競思,陳鐵補,史亞娟.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1999,(5):86.
[3] 陳建鋒.高校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5).
[4] 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與操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28-29.
[5] 易小文,陳杰.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7):256-257.
[6] 王化凱.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對象[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2):68-69.
【關鍵詞】心理教育 ;大學生; 心理問題 ;心理咨詢
1大學生的個性心理問題
大學生是心理問題和心理疾患的高發人群,他們正直青年中期,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形成,心理尚未成熟,情緒波動較大,而對生活環境、人生、理想、現實等種種問題,面對各種觀念的沖突、利益的抉擇,許多大學生因苦無良策,處理不當,而陷入痛苦、焦慮、失望和困惑之中,有的甚至表現出激烈或異常的行為。
我們通過對200余名護理系的大學生,用癥狀{——}90自測量表,通過測量可以看出學生中有人際關系敏感、強迫傾向、敵對傾向的比例超過50%,抑郁、焦慮、偏執的情況也較多,可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患已經成為困擾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大問題。
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發現,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適應性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戀愛問題、情緒問題、意志力問題、自我統一性問題及行為問題,在個體身上,表現為孤獨、失落、空虛、抑郁、無助、絕望、矛盾、焦慮不安、心緒不寧等情緒反應及失眠、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自控力減弱或尚失,缺乏持久性,自我否定,自我封閉等生理現象和行為特征,另外,大學生這個年齡階段,對權威師長有一種本能的“推拒”心理,他們遇到問題,往往不是求助于老師、父母或組織,而是找同齡的“知心朋友”,內向一點的則完全依賴于“自我調整”,這種求助和調整僅限于朋友及自身的能力與水平,往往帶有盲目性,效果也不理想,還可能導致情緒惡化,在學生中出現的一些精神病患者以及發生自殺等惡性事件,往往是錯過了調整的最佳時機,或沒能進行有效的調整和干預造成的。
隨著現代化社會各方面競爭的加劇,對人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過去只注意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思想素質和智力素質的培養,忽視了他們的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開展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和社會環境,提高承受各種影響和沖突的能力,增強心理素質,使他們個人潛能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真正成長為跨世紀的高級專門人才。
2大學生的心理教育
普及心理保健知識,提高大學生自我調整能力,這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內容,在大學里,要有計劃、比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學、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等有關知識的傳授,使他們了解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懂得心理健康對于成長的意義,更多地理解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學會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自我調節,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心理素質,增進心理健康,這是提高大學生自我心理調整能力,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基礎性工作。
在大學校園里,我們可以通過選修課,舉辦講座或指導自學等方式進行,在普及知識的同時,還可以當堂對學生中的一些共性問題,給予指導和咨詢。 轉貼于
3加強心理訓練,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狀態
大學生多半是從學校到學校,許多人的處境一直是比較優越的,他們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磨練和考驗,沒有遇到過挫折和打擊,因此,他們的心理素質相對較低,挫折的耐受性相對較差,長期受傳統的“家長式”教育的影響,許多人個性懦弱,缺乏自信,孤僻內向,大學生中人際關系敏感率較高,與此也有密切的關系,要通過鼓勵和指導學生多參加集體活動,特別是參加演講比賽,社會實踐等,去展示能力,增強自信,磨練膽量,培養開朗、積極的個性。我們還通過心理測查,有專業人員參加對重點學生,多給他們提供鍛煉的機會,對情況比較嚴重的學生可以采用集體訓練的方法,進行訓練和調整,設定情境,反復磨練,在戰勝困難中確立信心,重塑自我。
4開展心理咨詢與行為指導
加強危機干預,對剛出現問題的大學生,要借助心理咨詢,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幫助他們消除、矯正或緩解各種心理問題,調整異常的行為表現,從而促進個性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比如,大學生的人際恐怖問題,可采用系統脫敏法來解決;考試焦慮問題,可通過認識領悟方法來解決;神經衰弱問題,可以通過松弛方法來解決等等。高校的心理咨詢,一般包括學習方面、工作方面{就業問題}、人際關系方面、生活方面、戀愛方面及疾病和康復等方面。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渲泄郁悶、傾述煩惱、尋求理解與慰籍的場所,并給予行為上的指導,幫助他們克服自身弱點,獲得心理平衡;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自己適合干什么,能夠干什么,哪兒是自己的最佳位置。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是什么,如何促進個人潛能的發揮等。近年來,高校建立心理咨詢機構,配備了專門人員,開展的工作也是有效的,由于因為心理咨詢機構遵循保密,尊重理解互信等原則,十分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又能切實為大學生們排解困惑和煩惱,因此,深受大學生的歡迎。他們說:過去遇到問題,找父母怕不理解,找老師怕挨批評,找同學又彼此彼此,還怕被人笑話,現在找心理咨詢老師,傾訴對癥下藥,還沒有泄密之憂,許多大學生把心理咨詢老師當做貼心人,心理咨詢在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和疾患、開展學生潛能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5建立心理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