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3 13:41: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留守兒童活動記錄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1、強化了組織領導
全縣及所查學校都成立了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所有項目學校的領導小組能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探討留守兒童之家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方式,制定有關工作措施。全縣83所項目學校都建立了考核制度,將留守兒童之家考核結果納入校長年度考核內容。秋季開學檢查將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與管理作為一項重點內容,全面掌握了基本情況,找準了存在的薄弱環節,明確了下一步工作目標。促進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與管理規范化。
2、健全了規章制度
各項目學校都十分重視制度建設,制定了留守兒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兒童生活制度、學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結對幫扶制度等。絕大部分學校都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對留守兒童變動情況及時進行了調查摸底,登記造冊,實行動態管理,底子清,信息準,情況明。多數學校相關制度上了墻,能按照各項制度要求開展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
3、加強了硬件建設
除個別學校因實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正在維修加固外,絕大多數學校硬件建設基本達到省定標準。留守兒童之家的活動用房面積都超出20平方米,配備了電視,安裝了親情電話,配有一定數量的圖書、報刊和文體器材,能基本滿足留守兒童的文化娛樂需求。楊廟中學小學為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安裝了多媒體設備,便于學生學習,觀看影視節目,親情電話使用率高,電話記錄詳細,有的一天多達30余人次。楊廟邱園小學將親情電話通話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了科學安排,每天中午12:10-12:50對一個班級開放。
4、開展了結對幫扶
各項目學校都建立了教師幫扶留守兒童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采取“一對一”、“一對多”等方式,對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悉心輔導,生活上熱心照顧,適時進行談心交流。實驗中學建立了“愛心媽媽”、“家長”、幫扶“2對1”(1名學生和1名教師幫扶1名留守兒童)、青年文明號集體和精英青年志愿者結對100名農村特困留守兒童等關愛隊伍,讓留守兒童真切地體會到家庭般的溫情。劉集中學號召非留守兒童中的優秀學生做留守兒童的愛心伙伴,從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隨時隨地幫助結對伙伴解決一些小困難、小問題。仲興中心小學開展小手拉小手活動,發動優秀學生志愿者幫助留守學生。仲興中學堅持實行“家長”制度,彌補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
5、豐富了活動內容
一是注重道德品格培育。實驗中學開展了“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征文活動。楊廟中學各班舉行了《心存感恩立志博學》主題班會----我愛爸爸媽媽,留守兒童紛紛表達了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九灣中學定期組織留守學生觀看影片和專題片,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是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各項目學校積極組織留守兒童舉行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繩、拔河、象棋、圍棋等體育比賽,舉辦留守學生書畫作品展,文藝匯演等項活動,著力培養留守學生的體藝特長和興趣愛好。新馬橋高湖小學組織留守兒童參加科普活動、帶領留守兒童赴鎮留守兒童活動中心參與文體活動。
三是進行心理健康疏導。部分項目學校配備了兼職心理教育教師,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動與留守學生進行心理溝通,對留守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指導與心理疏導。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
1、少數學校因實施校安工程,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沒有落實,無法正常開展活動。
2、活動室設施配備不到位。多數學?;顒邮覉D書、報刊數量不足,文體器材單一,滿足不了留守兒童活動需求。個別學校親情電話沒有開通。
3、規章制度執行力度不夠大。有的學校規章制度針對性不強,沒有結合本校實際進行制訂。有的學校尚未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有的未及時更新數據。部分學校沒有親情電話記錄,未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
4、部分學校對留守兒童基本情況摸底、統計做得不夠細致。未能按要求及時更新數據,留守兒童的有關信息不夠全面。
5、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不夠規范。部分學校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內只有一張留守兒童登記表,缺少反映留守兒童成長與進步的相關材料。有的學校成長記錄袋內裝的僅僅是學生的作業本、考試卷。
6、軟件資料不齊全。部分學校不注重軟件資料的積累與整理。有的學校甚至提供不了關于留守兒童活動開展的材料。
7、活動內容與形式創新性不夠。尤其是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健康疏導工作比較薄弱。
8、部分學校不注重對留守兒童之家的環境布置與氛圍的營造。同時,信息報送及有關留守兒童活動情況的宣傳報道工作比較薄弱。
三、下一階段工作要求
1、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各校要成立留守兒童協調小組,近期要召開一次專題會議,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不斷創新工作內容與方式。
2、健全規章制度。要建立留守兒童聯席會議制度,包保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管理辦法、考核辦法、留守兒童之家活動室管理制度、安全責任制度等項制度。要做到領導小組、管理制度、活動計劃、組織網絡圖“四上墻”。
3、硬件建設要達標。凡是活動室尚未落實的,10月底前一定要落實到位。室內要配備200冊圖書,或每兩個月流動圖書不少于100冊,10種報刊、20件文體器材,其中圍棋、象棋不少于4件。親情電話必須安裝在活動室,要有完整的電話記錄。
4、多種形式開展結對幫扶。留守兒童教育工作關鍵在校長,基礎在班級,落實靠教師。組織班主任、科任教師以“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等形式,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鼓勵非留守兒童與留守兒童開展小手拉小手活動。倡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五老”人員、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共同關愛留守兒童。
5、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冊。留守兒童人數較少的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及時將各類反映留守兒童成長進步的相關材料放入成長記錄袋內。留守兒童人數較多的學校,可以使用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冊,用表格和文字實錄的形式記載留守兒童成長軌跡。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要讓每一位留守兒童參加一至兩項文體活動,每月讀一本好書,促進留守兒童全面進步和發展。
6、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要充分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開展留守學生喜聞樂見的道德體驗、社會實踐、文化體育等項活動。要努力創造條件,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疏導工作。通過開設心語信箱、傾訴信箱、視頻聊天室、愛心小屋等,與留守學生進行心靈對話,情感交流。讓留守學生的心理話有地方說,委屈有地方訴,心結有地方解。加強對留守兒童輔導教師的培訓,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的理論培訓。
一、走進留守兒童心靈世界
1.創設具有良好情感氣氛的人際關系環境,引導留守學生直接或間接地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要不斷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結合。留守兒童因其特殊的家庭結構和背景決定著他們大多缺“愛”,祖輩的嘮叨,獨處時的孤單,課余時間的無聊……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留守學生容易出現自卑孤僻、不合群、說謊等心理障礙。教師必須伸出溫暖的雙手,通過正面引導,逐步化解孩子們心理上的諸多問題,讓他們逐步學會理解父母的艱難,學會對父母感恩。教師要選擇他們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導其行為,不要凡事都站在教師的角度大張旗鼓地批評教育,有的時候,教師一聲噓寒問暖的話語,一句“天冷蓋好被子”的叮嚀,一個充滿期待的眼神,一絲飽含贊許的微笑,一次融匯親情的舉動,便使留守兒童找到心靈的歸宿,情感的托付,達到教育的效果。
留守兒童正處于人生成長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造成了許多留守兒童道德思想的滑坡,在人際交往中,學生缺乏禮貌、惡語傷人,打架現象不斷,團結合作精神嚴重匱乏,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對學生加強道德教育,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在人際交往中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因此,教師隨時隨地都積極加強自己的修養,以身立教,以身示教,特別重視在要求上下功夫。
2.對留守兒童進行關愛、激勵等心理教育,促使留守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質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父母都有依戀傾向,依戀的程度與性質如何,直接影響兒童對周圍世界的信任感,影響他們的情緒情感、社會行為和性格特征。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缺乏最起碼的心理交流機會,內心煩惱與沖突無從傾訴,也得不到引導,導致對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情感欠缺,嚴重影響他們與他人的社會交往。
教師要經常和留守兒童談心,告知留守兒童不良情緒指什么,有什么后果等。同時,還注意引導學生歸納出控制自己不良情緒的方法,例如,不愉快時唱歌,想想高興的事;遇到困難,找老師與同學說說知心話;平時多為爸爸、媽媽著想,多為班集體做好事,得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良好情緒體驗……引導留守兒童宣泄心中的苦悶,達到心理平衡。
3.教會留守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其主動參與各項活動,促進其健康心態的發展
在課堂中創設一種和諧、宜人、民主的教育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廣泛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中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從而感受時代的脈搏,體驗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協作的重要,以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引導學生多參加團隊活動、興趣小組活動、社會調查、讀書報告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使他們學會善于評價自己,還能使內向的學生合群,樂意參加群體交往,增強合作意識;也能使他們學會寬容,開闊心境,理解別人,并進行情緒上的自我疏導和調節,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培養。
二、拓寬關愛留守兒童教育陣地
1.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增設功能服務室
建立完善留守兒童活動登記、班級關愛活動記錄、留守兒童特殊事跡和留守兒童成長案例分析。創建留守兒童之家、學習輔導室、親情聊天室。建立臨時看護人制度,由每班的班主任、配班教師擔任本班留守兒童的臨時看護人,負責關注學生成長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問題,注重心理疏導、情感溝通,建立留守學生成長記錄袋,收集他們學習、活動、日常行為表現等材料,記錄他們的成長過程,每周與家長聯系將學生有關情況報告給家長,并做好記錄。
學校、家庭、社會之間形成教育合力。建立親情聯絡區,開通親情電話,架設親情視頻交流平臺,為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提供方便。精心布置溫馨愉悅的心理咨詢室,營造留守兒童原傾訴心聲、訴說困難、主動尋求幫助的氛圍。形成“三線相交”(家庭――學校線、課內――課外線、教學――活動線)的策略,加大學習、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幫扶力度,促進留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長。
2.抓好“主題班隊會”教育主陣地
如開展“爸爸、媽媽還好嘛!”的主題班會活動,讓留守兒童拉近和父母的距離,增進了相互理解。開展“請相信,我一定能行”的主題班會活動,讓留守兒童找到自信,獲得成功體驗。開展“正視挫折,善待生活,學會理解”主題班會,讓留守兒童學會理解,理解教師的愛心,理解父母的苦心,理解同學的真心。開展“人間自有真情在”主題班會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人間處處是真情。開展“班隊集體,溫馨的家”主題班會活動,真真切切讓留守兒童感受集體大家庭的溫暖和博大力量。
3.開展校外教育實踐活動
充分利用各種德育資源,通過開展各種主題德育活動,培育留守兒童的感恩之心、進取之心、文明之心。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課、班會課、周會、國旗下的講話等形式,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遠大理想,明白做人的道理,明辨是非美丑,糾正其思想和行為上的偏差。從衛生習慣、禮儀規范、飲食起居入手進行好習慣培養。以“家校聯系卡”“家長會”“老師家訪”等形式聯系和溝通家長,共同做好留守兒童工作。
關注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狀況,開設防病健身衛生常識講座。根據不同年齡段和個體特點,科學制定體育鍛煉計劃,堅持開展體育鍛煉活動。組織各類體育運動小組,開展有益身心的興趣體育,使留守兒童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具備鍛煉健身的能力、一定的運動技能和強健的體魄。
注重引導和拓展留守兒童與社會接觸,開闊眼界、開闊視野、開闊心胸,增長見識、增長知識、增長才干。有計劃和有目的地組織開展調查走訪、勞動體驗、關愛老人、保護環境、公益活動等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讓留守兒童盡可能地走進自然、走進企業、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兒童廣泛汲取社會生活的豐富營養,強基固本,茁壯成長。
4.“校訊通”平臺搭建家校溝通新途徑
一、樹立鄉村生命校園觀
面對當前鄉村學校生源和師資不斷流失的情況,學校課題組采取“一個牢記,一個凝聚,一個載物”和“三個不讓”的辦法,師、學生、家長思想認識,讓其充分體會到在鄉村校閱里學習和工作的幸福。
1.牢記誓詞,召喚師生。這是一個整體營造氛圍的舉措。我們學校是鄉村百年老校,圍繞建設鄉村生命校園這一理念。我們志同道合、開動腦筋、謀略發展。為一方百姓的孩子一生幸福負責,依靠群眾,留住師生,為辦出充滿欣欣向榮景象的生命校園而努力奮斗!誓詞運用于新教師人校宣誓、家長大會升旗儀式、學生畢業典禮等公眾場合。此外,學校注重誓詞隱性宣傳:將誓詞張貼到各辦公室、教室、教案本、教科書、學生筆記本、日記本封面二等。
2.征文匯編,凝聚人心。咬定觀點不放松,為了多途徑樹立建設鄉村生命校園觀點,學校將愛校教育作為重中之重,開展多姿多彩的愛校實踐與征文活動,以此作為開發鄉村百年老校校本教材的載體。在實踐活動中,引領師生、家長更深層次地了解學校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師一生的特點。年底,學校成立編委會。從一年來成千上萬的愛校征文、愛校日記等習作中精挑細選,確保每位師生、家長都有作品進入《愛校選集》《村寨兒童活動中心實踐》,最終人手一份成果——《我們在百年老校里幸福學習》。成果雖然是簡易的裝訂本,但記錄著師生、家長的愛校情結,他們愛不釋手。從此,這本作品成為當地師生、群眾宣傳自己、宣傳學校的重要成果。
3.以物載情,情濃校園。教育師生愛學校,是辦好鄉村學校的感情基礎。以感情作為紐帶。讓學校和家長、老師和學生在交流中建立深厚的感情,他們就不會輕易提出轉學。建校初年師生栽下的一棵銀杏樹。如今已成為參天大樹。學校以銀杏園為主要品種,打造銀杏園。倡導新教師進校義務栽“愛校樹”,家長栽“紀念樹”(以一個班家長為單位),鼓勵畢業生栽“感恩樹”,教師在此結婚時栽“愛情樹”。師生同有象征意義的銀杏樹合影留念,學校建立完整文書檔案以作紀念。
二、不讓一位教師落后
強師資,不讓一位教師落后,是鄉村興校的重要保證。2005年以來。學校立足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校本研修,開闊教師眼界,塑造師德師風,提高業務水平,樹立美麗鄉村教師的形象,使教師恪守師德、善盡本分,實現安居樂業之目的,從而為耕耘鄉村學校而同甘共苦、努力奮斗。
1.千里拜師。轉變傳統的書本學習模式,創造鄉村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創新格局。千里拜師是我們發展老師的特殊模式,培訓學習功效大,教職工喜聞樂見。學校課題組通過各種途徑,與發達城市學校取得聯系,引導我們的鄉村教師與城市友好學校教師進行書面結隊拜師。先后與山東省寧陽實驗學校、天津薊縣城關第二小學簽訂《城鄉教師師徒結隊協議書》800余份。雙方學校建立制度,確保教師們運用傳統書信、現代網絡交流教育教學經驗,以促進城鄉教育優勢互補。
2.寫萬言日記。身居方寸鄉村校園,開闊教師大視野、孕育教育大情懷成為學校培養教師鐘情鄉村教育事業的重點。我們倡導教師寫“萬言日記”,這是學校培養教師扎根山區教壇的重要載體。(1)“萬言日記”與教師績效工資考核掛鉤,與評優評先掛鉤。(2)規劃“萬言日記”內容:鄉村校園里每天所見所聞所思。如城鄉師徒之間的情誼、師生校園生活、家校情誼等。(3)“萬言日記”成果展評:成果展評每年底舉行一次。(4)“萬言日記”珍藏。學校制度規定:日記展評獲獎作品,全部由鄉村百年老校陳列室收存,并向教師頒發珍藏證書。
3.扶引落后教師。每一所學校都會有相對落后的教師,落后教師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方面因家庭困難導致落后;一方面因本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偏頗導致落后:另一方面因欠缺方法導致落后。對這類教師要做到扶持和引導。一是把扶持任務落實到學校黨員肩上,采取暗中一幫一、一對紅的工作措施,黨員向支部簽責任狀,使這種幫扶成為學校支部一項重要的保密工作。二是學校因人而異,有意設置某些制度,讓這類人員能有機會獲勝,千方百計給予獎勵,讓他們分享榮譽與成功的快樂。三是校長對這類教師做好“三多”:多串他們家的門,多找話跟他們說,多請他們吃飯。讓每一個落后教師體會到在這所鄉村學校工作的幸福。
4.歌頌教師特色。校長要用放大鏡看每一位教師。辦好鄉村教育,彰顯鄉村學校生命力,需要培養一師一特。我們推行的“28名教師,28種特色”工程實施三年來,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廣泛好評。學校通過放大28位教師的校園生活照、特色解說、墻體文化、家長大會等形式進行宣傳。使得教師們深感發展學校、提高質量這一責任在肩,從而不甘落后、勇往直前。
三、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學生是學校生命的直接要素,我們要努力在學生身上下功夫。
1.系統實施“六不能”工程。我們實施的“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工程是學校的重頭戲。學校年初召開家長大會,教師同學校簽訂《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責任狀》,由家長委員會協助學校年終考核。教師應做到:(1)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個學生輟學;(2)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個學生發生意外傷亡;(3)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個學生沒有獲過一種獎項(學校長期開展“千朵紅花、千張獎狀、千頂帽子”創新活動);(4)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個學生非正常轉學;(5)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個學生受到教師的體罰和變相體罰;(6)自己所在班,不能有一位家長向上級反映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端。
2.營造“三種”快樂。創設條件,讓學生感受在鄉村學校學習的快樂,使之在和風細雨的鄉村校園茁壯成長。打開校門,開門辦學,讓學生體會到山川、河流、田野的魅力以及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場景中去實踐的快樂:廣泛開展城鄉交際,引領鄉村學生與發達城市友好學校學生結隊交際交流,架設城鄉學生友誼的橋梁,讓學生體會手拉手友情的快樂;千萬封書信架設通往師生心靈的橋梁,引導學校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寫信,傾吐心里話,通過書信交流,記錄師生在鄉村校園心心相印、手足同情、快樂成長的故事。
四、不讓一個家長提出轉學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浪潮的席卷,新一代農民紛紛攜帶小孩外出打工。但是,大部分孩子因不習慣城市生活學習環境,哭鬧著要轉回鄉村學校。針對類似現象,我們提出不讓一個家長給孩子轉學的目標。
1.重點關注留守兒童。做好留守兒童溫暖工程,讓家長放心、留守兒童安心,學校就是溫暖的家。鼓勵留守兒童學會獨立生活。我們不能指責孩子和家長,因為“學校不是評判學生的地方,而是幫助每一位學生獲得成長和進步的地方”。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班主任與遠方家長一月一通話,進行留守兒童家訪談心。留守兒童在校用餐營養安排,校外活動安排,春節期間組織召開打工家長座談會等都是學校重點日常工作。
全縣421個行政村,據最新數據統計,留守兒童16153人,流動兒童521人。
近年來,農村成年男女異地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能力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他們多數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監護。外地務工人員攜帶子女,致使流動兒童人數不斷上升,由于義務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負擔,流動人口的子女因為沒有流入地的戶口,無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負擔的教育經費,其結果是:在現行的城鄉政策框架下,流動人口子女無法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也被排斥于鄉村正式的教育體系之外,成了被“邊緣化”的一個龐大群體。據縣婦聯、縣關工委的一項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全縣已有20多萬農民外出務工,有16674名農村孩子成為留守流動兒童,其中學前留守流動兒童占2.06%,小學階段留守流動兒童占22.85%,初中階段留守兒童占71.97%。
根據調查情況顯示,我縣流動兒童具有以下主要特點:流動兒童大多隨著父母流動,與父母居住在一起。一是父母的學歷低,教育子女方法簡單。二是家庭收入較低,流動兒童生活學習環境不盡人意。大部分課余時間都是在家里,沒有參加各類興趣培訓班,也缺少課外書籍。三是由于與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們始終處于城市邊緣。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較重,自我保護、封閉意識過強,行為拘謹,性格內向,不愿與人交往。
我縣留守兒童具有以下主要特點:一是他們的監護情況主要以隔代監護為主,容易產生“代溝”問題,還容易產生老人溺愛、嬌慣孩子的現象。二是安全隱患。對于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由于監護人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問題的出現。三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由于留守兒童和祖輩生活在一起,這些老人年齡大,身體差,文盲比例較高,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
留守流動兒童極易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出現的嚴重斷層或缺位。由于父母的疏于照顧,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留守流動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傷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他們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發育中也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留守流動兒童的生活、學習成了一個大難題,其中比較明顯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學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必不可少的補充和完善。留守流動兒童的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少、交流少、疏于對孩子的關愛,無法關心到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從調研結果看出,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隔代監護,這些長輩平時對孩子物質上給予的多,精神上關注的少,難以與孩子進行溝通,“代溝”問題更加明顯。而流動兒童雖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往往忙于生計,也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真正能夠和子女進行談心交流的父母較少,因而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是心理問題突出。在人格發育過程中,兒童早期的環境和家庭教育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的斷裂或缺失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心理失衡、行為失范的問題突出。與普通兒童相比,留守流動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消極,在性格上表現為任性、冷漠、內向和孤獨。甚至還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對不良社會行為和生活方式缺乏認知能力,受外來不良社會因素影響成為了“問題孩子”,有的甚至走上的違法犯罪道路。
三是意外傷害問題嚴重。留守流動兒童因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計,缺乏家庭管護,他們思想單純,自我保護能力差,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件。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家里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防范、防護能力弱,導致留守(流動)兒童受到意外傷害的幾率遠遠比普通家庭兒童大。
四是留守流動兒童學習情況堪憂。一方面,由于留守流動兒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們對孩子的學習期望過高。另一方面,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識的制約,使得他們缺乏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教育引導往往不得法,特別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重養輕教,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也無法給予有效的幫助,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輟學的傾向比較明顯。
我縣《“__”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經2011年縣政府第3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于2011年__月正式頒布實施。新規劃更加關注婦女兒童民生問題,新增了兒童與福利領域。增加“逐步完善救助制度,為貧困和大病兒童提供醫療救助”、“發展面向留守流動兒童的公益服務設施,滿足孤兒、單親困難家庭兒童的生活、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促進其健康成長”系列目標?!巴晟埔陨鐓^為依托,面向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管理和服務網絡,健全服務機制,加強服務指導,提高家長的監護意識和責任,改善服務流動和留守兒童的社會保障條件”為主要措施。在縣教育局、團縣委、婦聯等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全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縣教育系統積極牽頭實施“農村關愛工程”,成立了由教育、團委、關工委、工會、婦聯等有關部門參加的“農村關愛工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
加大了對此項工作的領導、指導和協調力度。各學校對施教區的留守兒童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統計、登記造冊,全面掌握了留守兒童學生的資料。據統計,目前我縣共有留守兒童16153人。各校均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并利用留守兒童“成長記錄袋”,及時做好學生的發展情況記錄,根據反饋的信息及時改進工作方法。團委、婦聯積極招募愛心志愿者,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蒲公英行動”,今年中秋節和國慶節前夕,縣婦聯與縣郵政局一起,為金山鎮中心小學、厲莊鎮中心小學和黑林鎮中心小學送去共__0份“四季平安禮盒”,并送去節日的祝福。團縣委聯系市義工協會、市愛心車友會等50余名社會愛心志愿者,帶著書包、文具、食品和衣服等走訪慰問城頭小學30名貧困學生,現場結成18對“愛心1+1”幫扶對子。全面開展“七彩課堂”志愿服務活動,積極組織愛心單位與貧困地區留守兒童較為集中的學校結成幫扶對子,在前期結對的基礎上,有重點的選擇幫扶項目,有針對性的制定課程安排表,組織志愿者開展課外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愛心捐贈等活動,堅持傾注一片真情、奉獻一份真心,將關愛活動做出實效。對適齡流動兒童,教育局按照“流入地政府負責,公辦學校吸納為主”的原則,認真做好進城務工子女義務教育的規劃和實施方案,確保進城務工子女平等接受免費義務教育,與當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縣婦聯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幫扶活動,為留守兒童提供健康保健、心理輔導、經濟扶助等方面的幫助,讓留守兒童身心健康,在全社會的關愛下茁壯成長。針對“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安全、健康、品德、學習和心理等問題,加強“留守兒童”監護人教育,通過組織培訓班、個別走訪等形式,向留守家長和隔代家長推廣家庭教育成功經驗,宣傳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逐步提高監護人的科學家教水平。同時,鼓勵有一定技術、經驗、資金的“留守兒童”父母回鄉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婦聯干部幫扶貧困戶、愛心捐款、組織“春蕾行動”等多種途徑對貧困兒童尤其是貧困留守兒童進行幫扶和資助。通過家長學校、婦女兒童之家、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陣地,面向廣大家長開展宣傳教育,組織巾幗志愿者和社會力量為留守流動兒童安全提供“一對一”的幫助。 上級婦聯開發“關愛留守流動兒童‘蒲公英行動’網上信息管理系統”,在中國__網、__婦女網、__省兒童少年福利基金會、__省網上家長學校等以專題網頁形式推出。通過覆蓋面廣、方便快捷、公開透明的網絡平臺,關注留守流動兒童的社會愛心人士可登陸注冊,報名加入到結對幫扶留守流動兒童的隊伍中來,各盡所能,奉獻愛心。動員廣大婦女和家庭注冊成為“社會媽媽”和小小志愿者,與單個或多個留守流動兒童結對,從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開展幫扶活動。目前__縣已報名社會媽媽100多名,幫扶流動留守兒童160多人次。
以維護留守流動兒童安全、守護身心健康為重點,強化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責任,完善委托監護制度,倡導0-6歲兒童至少隨父母一方共同生活等。圍繞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預防網癮等內容,面向留守流動兒童開展安全自護教育,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宣傳教育機制。
積極配合愛德基金會,每學期發放孤兒款小學初中為每人670元,高中或職高每人1340元;配合省慈善總會,為縣30名特困孤兒款每人每年1000元。積極申報“職教春蕾班”和“增愛春蕾班”,目前縣職教中心已申報2個“職教春蕾班”(2011級和20__級),和1個“增愛春蕾班”(2011級), 每班50人,已發放春蕾資助款每人1000元,共計15萬元。目前正在上報金山小學和黑林小學2個“音樂種子”春蕾班,金山小學30名孩子已被愛心人士認領資助,正在收集相關資料。
留守流動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流動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空間。
一要加強政府主導作用。把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之中,盡快制定降低農民工和家屬進入城市和在城市居住、就學等經濟成本。發展本地經濟,扶持本地創業。大力發展符合本地實際的產業,增加農民本地就業機會,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就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要開展家教咨詢、指導活動,減輕留守流動兒童難題。
二要加強對農民工以及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培訓。應通過對農民進行教育,提高他們對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引導他們妥善處理提高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與子女教育之間輕重緩急的利弊關系,樹立家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時,利用中秋、春節等重大節日或夏秋兩季農忙季節,許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時機,在農村中積極開展對留守兒童家長的教育培訓,幫助他們樹立家庭教育的正確觀念,促使他們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識,與子女之間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關心孩子的全面成長。
三要積極整合社會力量,加大幫助留守兒童的工作力度。政府部門應充分引導和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加強協作,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梢园压睬鄨F、婦聯、村委會、學校等部門單位組織起來,構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督、管理、保護體系,也可以聘請離退休老教師
一、主要工作落實到位
1、加強領導,健全機構,落實措施。為了保證干部作風建設活動的嚴肅性和實效性,一開始就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作風建設活動領導小組,并設辦公室,組織準備好相關學習資料,落實召集學習、收集情況、上報信息等措施,并保證材料及時收集。
2、科學安排時間,嚴格學習制度,提高學習質量。對集中學習、處室學習、小組學習和職工自學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學校嚴格要求,努力做到人員、時間到位,保證學習質量。在學習安排細化的同時準備了具體的學習資料。學習形式多樣,除了全體教職工集中學習外,還有處室集中學習、職工自學等,學習中結合一些社會問題和工作實際進行討論,職工在學習中受到教育。每個職工認真做好學校作風建設活動學習記錄。
3、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在本階段,為更好地征求干部群眾意見,采取個別聽取意見和發放征求意見表等形式,廣泛發動學生、學生家長、干部群眾幫助領導班子查找突出問題,傾聽各界對學校及教師的意見和建議?,F已發出征求意見表210份,返回210份,梳理出意見和建議20條。
二、全校一心成效顯著
1、抓思想發動,教職員工的思想認識見成效。學習之初,教職工中對開展這場活動曾有著各種不同看法、想法,諸如“是否必要?能否解決問題?會不會影響正常工作?”擔心、憂慮等等。結合我校實際,校長在動員會上耐心講解了搞好此項活動的極端重要性,以及加強我校作風建設,對促進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動員和反復學習,使全體教職工靜下心來,投入到這場活動中。通過半個月的學習,使全體教職工更加深刻地理解進行作風建設活動現實意義及深刻內涵,充分認識加強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大家學習熱情高漲,態度端正,嚴肅認真。整個建設活動正在健康有序、扎實有效推進,呈現良好開局,為第二階段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2、抓學習討論,教職工理論素養提高見成效。通過半個月集中學習,使全教職工接受一次內容豐富,全面系統政治理論學習。本階段領導班子集中學習時間達到8天,其余教職工實際學習時間大多超過5天。全校教職工都撰寫了個人整改方案。
三、經驗和體會
一次幸福的穿越
2012年3月的一天,穿越城市的繽紛,進入重慶市江北區魚嘴小學。
校園里,春雨中的黃桷樹翠綠閃靚,滿園鮮花裝點其間。正值課間,操場上,是孩子們快樂躍動的身影,教室的過道里,來往的學生彬彬有禮,舉止文雅。孩子們一張張寫滿笑意的臉龐,讓我們也不由的浸染在幸福中……
校長辦公室清新儒雅,簡樸大氣,桌上的蘭草悄悄吐露新翠,懸掛的字幅飄逸出書卷墨香。校長趙杰伸出有力的大手,眉宇間流露出教育管理者的淡定與睿智。
校長如校,校如校長。
趙校長說,人生是為了追求幸福的,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難怪費爾巴哈在《幸福論》中早就提出:人的任何一種追求都是對幸福的追求。
“以前以為談幸福教育的話題太過抽象,很容易被人們忽視。事實上,教育是否幸福,關系到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是否幸福,關系到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是否能夠創造幸福!”趙校長說:“學校的主體是學生,學校的發展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發展。因此,學校考慮問題的出發點,設計活動的出發點,校園環境建設的出發點,教育教學行為的出發點等等,都是為了孩子一生幸福這樣一個終極目標。于是,我們在多年的教育探索實踐中,提出了‘讓每一位師生都能充分感受人文關懷,幸福健康地成長’這樣的教育理念和追求,并由此確立了‘以責任之心育責任之人’的辦學理念,以‘人文創新、和諧發展’為培養目標,培養會思考,會學習,有創新思維,具有良好品德、良好習慣、健全人格的責任公民。”
幸福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是使教育充滿人性的關懷,校園和諧而充滿活力;幸福教育的前提,首先要使教師有幸福感,并在幸福中讓孩子也感受體驗到幸福,提升孩子們創造幸福的能力。正是基于這些高要求的理念,魚嘴小學近年來始終堅持人和、人性、人文“三人主義”管理思想,注重剛性管理與柔性關懷的有機融合。一方面,突出“敢”字,做到照章辦事,敢于管理,讓規范從教的教學行為在教師隊伍中養成落實,不斷增強教師的職業使命感,并最終外化為高效的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落實“實”字,把對教師的關愛融入到教師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通過各項措施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為教師提供優質的服務和保障。
“我們的教育,應該是有理想和很務實的教育。在追求教育理想的同時,我們也理性認識到學校發展之根本還是在立足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有教學質量得到保證,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才有根基。”趙校長強調:“所以我們身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在教育實踐中既要思考未來,也要求索當下,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這樣才對得起家長對學校的托付,對得起區委區政府對學校的期盼,更是對學生的將來負責,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
我們透視魚嘴小學的“幸福教育”理念和實踐不難發現,學校將人們對幸福的追求與人們對教育的追求來了個“完美結合”,為了孩子幸福地成長,為了孩子幸福的一生――將教育這個終極目標詮釋得如此動人與美麗,并為此勤耕不息,書寫輝煌。
縱深:
責任教育 辦學特色初顯
2011年12月13日,重慶市江北區“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少年”德育現場會在魚嘴小學舉行。有來自江北區教委領導、江北區、渝中區進修學院思品課教研員、江北區部分學校分管德育領導、思品課教師共三十多人出席。在此次德育現場會中,魚嘴小學九百多名師生通過大隊集會、主題班會、教學課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示了魚小開展責任教育的成果,贏得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肯定。
事實上,厚重的文化底蘊,務實的辦學目標,形成了魚嘴小學可貴的精神支撐,這種精神是學校在百年的風雨歷程中積淀而成。這種精神其內涵就是“以責任之心育責任之人”辦學理念。
多年來,學校結合“五心四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深入推進“責任教育”,讓學生在自覺、愉悅的參與以“責任”為核心的認知活動與實踐活動中,逐步樹立責任意識,鍛煉責任能力,養成責任行為,提高責任情感,形成責任品格,從而更好地在學校、家庭乃至社會中履行自身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魚嘴小學,老師們常常利用主題班會或結合學科特點,采用知識問答、辯論賽等一系列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學生滲透或專題學習責任教育內容,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知榮辱樹新風”教育活動;以“母親教育”課題研究為切入點,營造學校、家庭、社會和諧育人、合力育人氛圍;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步行至魚嘴光大奶牛場參觀拉練”等,培養學生對他人負責,奉獻愛心,對社會負責,做合格公民。學校還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擬定了一系列以“責任”為主題的活動安排,每年3-4月,組織開展“我是責任小公民”班會評比,每年9月,開展形式手抄報評比。與此同時,學校還專門成立了責任教育課題研究小組,以課題研究為引領,深入推進責任教育的開展。并成立了責任教育校本教材編委會,不斷總結和提升學校開展責任教育的成果,將“責任教育”校本教材編輯成冊,推進課堂。
以責任教育為校園德育文化核心,不僅統籌了魚嘴小學的人本管理、德育工作、教學研究、教育科研、后勤服務等諸多方面,而且還成為學校深入推進新課堂改革的持續增長及,成為魚小莘莘學子進一步接受素質教育的重要著力點。在以建設幸福魚小為內涵的基礎上,魚嘴小學深入開展的責任教育也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人文管理 建設蓬勃校園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規范管理對學校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魚嘴小學堅持從“人文”的角度思考,做到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情感管理的有機結合,加大加強人文精神的培育,使教師在校園人文教師感召下,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學校施行“依法辦學,民主管理,構建公平公正環境”的管理理念,并且將這個理念融入到各項工作中。學校對教師灌輸了這樣一種思想:校園里干部群眾之間、老師與老師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和諧的、友好的;學校領導應該為每位師生創設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對教師而言,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尊嚴生存。于是,學校在民主管理和制度建設中,首先從老師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為老師著想,尊重老師的需要,了解老師的煩惱,盡量滿足老師的合理要求。同時,加強校務公開,增強校務透明度;加強與老師的溝通交流,增進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清除誤解和隔膜,營造出寬松、愉悅的校園環境。
在實施“質量提升”工程中,學校堅持推進教學精細化管理,不斷加強教學常規檢查和強化質量考核。學校制定了校長、主任、組長深入課堂第一線推門聽課制度,使全體教師樹立起每節課都是合格課,優質課的目標。對隨堂課教學過程的督查,做到“三到位”――課后教案檢查到位,教師說課到位,教師教學反思到位。對教學研修的過程督查,做到“五定”――定時間、定地點、定責任人、定主要發言人、定活動主題。在課題研究方面,學校加強針對性與實效性,突出“小而精”,并圍繞提高老師的專業化水平搭建了多個提升的平臺,如教師論壇、課堂經驗交流、學科講座等,并推出四點舉措實施“隊伍優化”工程:一是注重教師的成長發展。每位教職員工根據校三年規劃制定個人發展三年規劃;二是創新班主任管理,制定星級班主任評選標準,試行骨干班主任制;三是加強學科領軍人物的培養,大力培養創新性拔尖人才,并對特別優秀的教師予以重獎,形成良好的導向機制;四是建立起教師“動起來”健身俱樂部和“靜心讀書會”,讓教師在動和靜中發展自我,感受幸福。這些措施激活了教師的潛能,也使教師整體素質有了較大提升。
服務深入 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作為一所農村學校,對農村孩子及留守兒童的關注更能彰顯學校的時代責任感和教育良知。據了解,學校農民工子女占比較大。因為父母不在其身邊,這些孩子普遍缺乏親情關愛。為此,學校通過積極開展三項服務(服務學生、服務家長、服務社會),確保了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