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0 19:13: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基礎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園林建筑設計 教學改革 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當前農林院校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的現狀
1.1 建筑設計相關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缺乏建筑基礎課程
我國的園林專業主要由工科、農林、藝術三類院校承擔辦學,其人才培養因辦學主體的優勢不同而略有差異,農林院校園林專業的園林建筑設計課程由于不是其專業培養目標的優勢學科,重視不夠。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園林建筑設計所需要的前期的基礎課程缺乏系統考慮,忽視建筑基礎知識的整體構架。先開輔助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后續園林建筑設計課嚴重脫節。如園林制圖課對建筑制圖相關知識訓練較少,使學生在后期園林建筑設計課繪制圖紙時總是“圖不達意”。
1.2 教材和參考書陳舊,缺乏應用型教材支撐
在教材選用上,大多數院校仍以1984年杜汝儉先生等主編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園林建筑設計》為主。還有一些輔助教材等等;教材內容和現在的市場需求不太相符,師生普遍反映應該編寫與現行教學和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教材。根據當前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對園林專業學生進行將來崗位分析,園林建筑不在單純以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亭、臺、樓、榭、花架、園林建筑小品等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同時,園林建筑還包括了傳統建筑,另外,隨時展、人們生活方式改變以及新技術、新材料的運用,應運而生許多新型的園林建筑類型,如娛樂型建筑、文化宣傳類以及一些膜結構的建筑等等??梢哉f,中國現代園林建筑是脫胎于中國傳統園林建筑而又有所超越,是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的一種新形式,所以在課程的定位、教學內容的深淺、課程體系的設置、采取何種實用的教學方法、新教材的編撰等,是該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1.3 實驗課學時少,缺乏信息反饋,對學生能力培養不全面
農林類院校傳統園林專業園林建筑設計實驗課學時安排少,實驗課內容多和學生人數多,并且農林院校園林建筑基礎課薄弱,加之專業基礎課前后銜接不好,導致學生繪制出的圖紙只停留在二維思維圖紙的表達上,缺乏對方案空間理解、方案的講解和訓練。最終也不知道作品的優缺點、不知道怎么加以改正得到更大的提高,更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從整個實驗課程來看,教學過程中存在缺乏信息反饋和能力的培養,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1.4 傳統考試模式相對滯后
園林建筑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傳統的園林建筑設計課學生往往采取的是“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全忘記”的應試對策與做法,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即使是實訓課,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取相應設計圖紙進行抄繪,沒有認真思考和創作。這樣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難以適應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
2 為適應社會需求的發展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2.1 理論教學
首先,在教材選用上,根據農林院校園林專業“課時少、內容多”特點,把建筑學專業教材重新整合撰寫,分為三個板塊:
板塊1:建筑基礎知識(包括建筑基礎知識、公共建筑設計原理)
對于農林院校園林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園林建筑設計之前,必須構建建筑基礎知識理論平臺。通過建筑基礎知識和公共建筑設計原理的學習,使學生在設計中能恰當劃分功能、掌握人體尺寸和人體活動所需要的空間尺寸、道路寬度的確定、無障礙合理設計等等,樹立正確的設計思路與方法。
板塊2:建筑史基本知識(中國古代建筑史、外國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現代建筑史)
中國古代建筑屋頂形式豐富多樣,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五種基本類型。后期又演變成為十字脊、盔頂、頂等不同形式的頂。這在園林建筑仿古設計中最為常用。并且現代園林建筑設計可以借鑒中國古代建筑的符號抽象變形等設計手法廣泛運用到園林建筑實踐中,使現代園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現代韻味。現在歐式居住區規劃比較多見,那么對外國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現代建筑史的學習越顯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論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藝術特色,對提高學生創作水平和專業素質起重要作用。
板塊3:園林建筑基本知識(亭、臺、樓、榭等、及其建筑小品)
本篇教學內容主要側重對園林建筑的設計手法。并且結合古今中外優秀的經典案例,使學生拓寬眼界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鑒賞力。
2.2 實訓教學
在實訓教學中,我校進行教學改革,在原有少量實訓課基礎上,又增設園林建筑設計A、園林建筑設計B兩門實訓課,分別循序漸進、逐漸加深實訓難度。筆者將整個實訓課程分成幾個階段:任務書講解與場地分析階段,方案構思與初稿階段,方案深入與推敲提升階段,方案討論與定稿階段,方案討論與匯報總結修改階段。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要求學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空間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維平面圖紙轉化為三維的真實空間,從而提高學生對比例目測和縮放能力。增加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變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教學效果顯著。
2.3 改革考試模式
傳統考試模式是以主觀題和客觀題為主的考試,占總成績的70%,平時和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30%。對于園林建筑設計實踐強的課來說,傳統考試并不適宜,因此,我校進行大膽的嘗試,在園林建筑設計理論課中采取閉卷理論考試,占總成績的30%;“園林建筑設計A”課交課程設計作業并結合學生方案匯報表達能力綜合打分,可采用同學打分與教師評價結合的方式進行,占總成績的30%;“園林建筑設計B”課做4~6個小時快題設計,占總成績的40%。
建筑產品在建造過程中有工序復雜、工藝操作技術要求高、占地面積大、成品一次性投入大、勞動組織及配合復雜等屬性,其特殊性使得工民建專業在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載體的選擇、實訓場所的營造和訓練內容的設計始終難以突破。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要求構建理論實踐一體化、與職業資格標準相融合、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就目前中職學校自身條件而言難以實現,必須依托校企合作實現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實驗項目研究進入新課程實施階段,實訓基地配套建設、教學經費投入、校企合作、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和行動導向教學方法運用等深層次的問題突顯,特別是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深度和質量是制約新課程實施的關鍵,對于工業與民用建筑(以下簡稱工民建)專業尤為突出。教學改革實踐如下:
一、構建校企長期合作的平臺
1.依托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把握項目研究方向
我校在2007年6月成立新一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課改實驗項目研究的基礎調研和典型職業活動分析等階段發揮及其重要的作用。例:基礎調研階段對120家進行了企業調研,對9家企業進行了職業活動流程調研,對4家企業進行了典型職業活動分析調研,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課改專家的充分論證后,得到《典型職業活動分析表》,該表是確定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這次調研取得的系列資料、數據成為課程改革實驗項目極為重要的依據。
2.建設校企聯合教學團隊,開展校本教研
工民建課改研究團隊是集企業專家、學校骨干教師和教育專家三方組成的集體,在課改項目研究中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進入新課程實施階段,又陸續聘請企業施工技術人員為實訓指導教師直接參加教學。企業專家參加教學研討會、直接進入課堂參加教學、參與教材編寫和審定、項目成果校內審定等,項目研究遇到難題時一定要征求企業的意見研討商定。因此,企業專家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簽訂合作協議,發揮企業技術優勢
校企合作在兩個層面進行,一是學校與企業單位層面的合作,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書”明確合作內容,雙方責任、義務、權利等,如與田華建筑集團簽訂全方位合作協議,與北京通凱達鋼結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教學載體“小型框架建筑物施工”合作協議;二是學校與企業個人層面的合作(企業了解并支持),通過簽訂“合作意向書”明確合作內容,雙方責任、義務、權利等,如與多家企業技術人員簽訂項目整體研究、編寫教材案例、施工操作指導、教材審定等不同內容的意向書,充分發揮企業和技術人員的實踐經驗優勢。
二、校企合作進行課程改革實驗項目的整體研究
1.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體現典型職業活動
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課程改革實驗項目,以典型職業活動分析為基礎、以建筑施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崗位職業標準為依據確定了《建筑地基基礎施工》等九門專業核心課程,構建了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崗位實務課程和頂崗實習的完整課程體系。以典型職業活動分析和建筑施工工作過程為依據確定的專業核心課程替代了傳統的力學與結構、工程測量、建筑材料、施工技術等學科課程,保留了與職業崗位對接的崗位實務課程。工民建專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從企業調研、典型職業活動分析、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構建、課程標準及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設計等關鍵環節一直得到懷建集團、田華集團等多家企業及一批工程技術人員的直接參與,企業在把握項目研究方向、培養目標定位、構建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整合等關鍵環節作用突出。
2.教學文件制定符合教學規律與職業人才成長規律
到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工民建專業《教學指導方案》、《課程標準》、四門《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設計》教學文件,完成了三門專業核心課程校本教材等教學資源建設,始終堅持校企合作,共同進行研究,使研究方向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準確,教學內容設計貼近企業需求,力求符合教學規律與職業人才成長規律。
3.教學載體選擇典型的施工工藝和完整工作過程
載體選擇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建筑物,也可以是墻、梁、板、柱等建筑元素,要求載體能夠承載《課程標準》需要的訓練內容。經過校內課改核心成員、課程教育專家、企業專家和企業一線技術專家多次研討論證,結合我校實訓基地條件確定了工民建專業《建筑基礎施工》等七門專業核心課程的共同載體是: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施工。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是一個真實的施工項目,將地基基礎施工、主體施工、屋面施工、裝飾裝修施工分別與相應的《建筑地基基礎施工》、《砌體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普通裝飾裝修施工》等專業核心課程相對應。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施工項目的設計包涵了梁、板、柱、剪力墻和樓梯等建筑構件,同時融進砌體結構的條形基礎和砌塊隔墻等更多的“建筑元素”。學生在企業教師和學校教師共同指導下通過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施工完整項目,完成接受任務、施工準備、項目組織、工種操作、施工管理、質量檢測、安全保障、竣工驗收等完整施工過程的學習,訓練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4.教學資源設計開發符合教學要求和企業用人需求
新課程實施中課程講義、項目書、任務單、工作頁、學習手冊、企業工作手冊、考核評價表、音視頻素材、案例庫和企業相關資料等是教師授課的重要資源,教學資源設計和開發一定要符合實施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要求,符合企業實際工作要求。例如編寫講義:講義編寫框架經企業的專家組審議,講義中的重要案例大多數由企業技術人員編寫或提供素材;任務單、工作頁全部來自企業的實際資料;講義的最終成果須經校內專家組審定。為積累教學實施全過程的視頻素材,將重要的教學環節制作成課例進行教學研究,學校與專業公司簽定合作協議,共同完成專業核心課程重要教學單元、典型施工工藝和施工工序的完整拍攝,為以后教學積累寶貴資料。
三、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實施
目前,完成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施工僅靠學校自身的力量還有較大的困難,體現在項目施工組織、新工藝新技術應用、教師操作技能和施工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我們經驗不足,這是新課程改革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企業技術人員直接參與教學,應用最新的施工工藝和技術,按照企業施工要求設計組織教學,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技能,是解決目前教學難題的有效方法。#p#分頁標題#e#
1.共同制定符合生產施工要求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進程和內容
按照《課程標準》和《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設計》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一份符合新課程教學實施的教學計劃對順利進行教學尤為重要。教學計劃明確雙方教學時間、教學環節中各自的教學內容、教師及示范指導教師、教學(施工組織)組織方案、教學設備設施準備、雙方相互配合等細節內容。我校在課改實驗班建09-1班《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課程中進行了教學改革實驗項目實施,在施工放線、挖槽(人工挖槽、機械挖槽)、地梁(支設模板、鋼筋綁扎、澆注混凝土)教學實施過程中,雙方克服困難,共同遵守教學計劃,遇有突發事件需要變更計劃時,由雙方協商進行調整。
2.共同完成理實一體化教學,校企雙方優勢互補
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我校教師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現狀,采取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專業教師共同承擔課堂教學,保證教學質量。企業教師側重過程性知識講解,進行實操示范、指導訓練、質量檢查、成果評價等環節教學,在項目施工全過程中提供墻體砌筑、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等操作方法、技能、規范要求等技術支持。學校教師側重陳述性知識的系統講解,與實操教師共同組織教學、操作學習、參與指導學生操作、課程總結等內容。校企合作共同進行新課程實施,使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成為可能,培養學生技能落到了實處。我校在2009年2月至8月在三年級工民建班進行了“小型傳達室磚混結構施工”的改革嘗試。邀請合作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全程參與教學組織,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務,這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
3.將企業文化和職業素養教育植入課堂
新課程實施在培養學生技能的同時必須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職業環境的營造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僅靠學校教師難以完成,必須是在項目進程中潛移默化、耳濡目染,點滴積累實現。企業的參與再現了企業文化、工作環境、技術要求、質量控制、人員配合、工序銜接等內容,使學生在工作中學習知識和技能,享受勞動成果,體驗職業快樂。
四、校企合作共建理論實踐一體化實訓基地
1.建設建筑施工實訓區,完整實施教學載體
目前國內職業學校的實訓基地大多是建筑材料實驗室、力學實驗室、土工實驗室等,技能訓練也停留在鋼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等工種訓練。因此,本輪課程改革實驗項目研究必須在實訓基地功能設計上加以突破,為教學載體實施提供條件保障。在實訓區將完成“小型框架結構建筑物施工”項目的砌筑工藝、模板工程、腳手架支搭、鋼筋下料及加工制做、施工分項工程質量檢測等實訓項目。學校在校園內,開辟了新的實訓場地,作為建09-1教學試點班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專用場地;搭建臨時房存放工具設施、材料存放保管區;落實通水、通電、通道路,為教學載體實施創造了必備條件。
2.購置施工必要設備及工具,與企業資源共享
學校在企業的幫助下完成了《建筑技術實訓基地裝備標準》,提出了設備及工具等采購清單,利用市財政經費購置了項目施工必備的設備和工具,添置學生勞動保護用品,落實施工及訓練消耗性材料資金,滿足施工要求。同時,企業為學校提供技術、設施資源和一線生產環境,提供教學載體實施的技術支持,提供大型機具設備(挖槽、模板)的臨時使用,資源共享。
3.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體現企業文化
施工現場的環境布局貼近建筑企業工作場景,體現企業文化。將建筑企業的組織機構、崗位職責、安全標識、職業規范等內容引入實訓區,現場環境布置應貼近建筑企業實際,體現建筑企業文化,明示安全操作流程及相關制度,保證施工操作安全,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習得技能。
五、校企合作保障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
1.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保證工學結合教學環節
課改班在校內時以項目載體為核心進行教學,但是大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的施工組織、操作訓練和管理方法的學習在校內無法模擬,必須依賴企業完成,提供一個連續的實際工程參觀教學和學生實踐場所對于課改班教學尤為重要。田華集團承諾為建09-1班提供現場教學的學習環境,為學生頂崗實踐和知識拓展提供條件。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學生頂崗實踐環節,使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成為可能。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中職建筑專業;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357-01
對中職建筑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就要從建筑職業的特征出發,找到合適的培訓方法,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出現的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教師通過加強學生小組之間的互動和小組內的討論和研究,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面對出現的問題時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在建筑工地中承擔起需要負擔的責任。
1.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中,教師比較關注將專業的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但是目前的教學發展現狀并不樂觀。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缺乏學習的興趣和激情。導致教學的過程變得漫長而痛苦,課堂的氣氛凝重,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無論是什么性質的教學,只有充分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從而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團結協作的能力。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教與學互動的教學模式,需要師生進行共同的研討和合作。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更早的接觸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問題的解決。其次,采取項目教學法可以更好的發現人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切實的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
2.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教育部鼓勵在中職階段進行教學方法的革新,培養技能型的技術人才,采用項目教學法對建筑專業進行教學改革。教學的過程需要與企業形成緊密的聯系,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法需要注意對合適的項目進行選擇,選擇的標準要依據教學的內容,做到既與書本的知識相結合,又能充分證明專業性。在方法改革的過程中,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項目的選擇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教學的要求,不主觀地進行項目的選擇,注重項目的實踐性,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如果選入的項目不符合實際的發展,或者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項目的教學中就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項目的選擇也要注意典型性和啟發性,使所選擇的項目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夠反映現實的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舉一反三,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論述
上文通過對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論述,我們可以看到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問題,接下來,本文從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措施進行分析,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提高教學效率。
3.1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特點。首先,需要明確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特點,穩妥的把握教學方法的改革過程。項目教學法在教學的過程中保存完整的學習過程,不對過去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教學的過程是面向全部學生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特點,通過合適的方法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學生要對學習的過程進行自發地思考和分析,對待教師教授的知識進行自主的分析,改變盲目接受課本知識的習慣,對待學習到的知識要保持懷疑的態度,對所學到的技能進行親手操作。教師要重視在重點的工作情景中出現的案例的講解,選用專業的教材,對建筑專業進行專業化的講解,為了滿足專業對學生的要求,可以同時加強對學生的技能訓練。
3.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無論是進行什么樣的教學改革,都需要對師資的隊伍進行必要的建設。中職階段的建筑專業教學包括對建筑基本知識的講解和建筑技術的教授,通過項目教學法,教師要將建筑施工的技術和組織方法、管理方法等各種技巧傳授給學生。學生不僅要學習教師教授的知識,還要自己形成較寬的理論體系,具備良好的動手能力。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具備課堂授課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具備實踐教學的能力。因此,在教師的設置中,可以建立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教師管理模式,將現任的理論授課教師定期派送到企業中進行學習,提高專業知識和能力。中職學校中的教師往往具備良好的授課技巧和知識儲備,但是由于無法與社會進行直接的接觸,導致實踐能力不強。因此,要在教學中改變教師的定位。
3.3做好項目教學法應用的準備工作。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的應用中,要注意解決新課程體系中相互交叉的部分知識點,把一項完整的工程進行施工的分配,再將每個環節都綜合成一門課程,需要將基礎知識和施工的技巧等進行整合,制定專業的教學計劃,避免出現施工事故。其次,要對實訓進行評估和總結,針對學生操作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在評估中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比較各個問題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思考。在項目教學法中,教學的目標和方法、手段需要進行具體的操作演練,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到討論中,勇于實踐,不斷的進行基礎知識的補習。
3.4創新和改革考核的方法。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到中職建筑專業的教學中,需要合理的制定教學的項目,結合實際進行規劃,引導學生實踐項目,在項目的實施中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充當答疑者和觀察者的身份,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進行獨立的思考。當學生對教師發問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在傳統的考核方式中,考核的內容更加偏向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期末的一紙考卷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實在太不精確,因此,要對考核的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將平時的實踐表現總結到卷面上,督促學生認真對待日常的練習,真正學到知識。針對中職學校中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應當更加加強對于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做到對癥下藥。
4.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的中職建筑專業教學需要進行改革,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在項目教學法的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目標,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孫華峰,王曉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綜合實訓的改革[J].大家,2010,(11):54-55.
[2]龍云云.淺談高職教育中如何上好建筑工程預算[J].華章,2014,(1):217-217.
[3]唐傳平.中職建筑專業"項目教學法"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科學咨詢,2014,(9):93-94.
關鍵詞: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與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按照行業標準繪制閱讀建筑工程圖紙的能力以及熟悉建筑基本構造。在課程教學中,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方式方法多樣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課題之一。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近年來高中職業院校建筑學專業已成功推廣的教學方式?!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任務驅動下,在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討論和會話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具體的學習任務,在學習活動中扮演了情境的創造者、任務的設計者、資源的提供者、活動組織者及方法指導者等角色,是以任務為驅導,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學生充分掌握所學內容的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建筑制圖與識圖》課程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容主要包括:精心設計工作任務;合理實施工作任務;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學生參與任務結果評價。具體教學思路:引出任務——分析任務——解決任務——評價任務——任務拓展——布置作業。
1.1 依據教學目標,以任務引領課程學習
對于枯燥的建筑課程教學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來源于課程本身,而更多地來源于課堂教學形式的選擇。為此,教師在選擇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與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學習任務,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快速掌握所要學的專業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應首先從任務設計入手,設計滿足學生興趣需求并且貼近生活實際的學習任務,以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設計任務的順利實現。比如,在建筑圖紙繪制的教學中,在教給學生基本的繪圖方法之后,讓學生針對學院大樓繪制建筑平面圖。 通過實際項目的訓練,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繪圖方法與技巧,加深了對建筑平面圖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和嚴肅認真的職業態度。學生也反映這樣的學習方法實用性強,覺得收獲很大,興致很高。對每一個實訓項目的設計,都要促使學生綜合運用多個知識點,力求簡單、容易理解,項目的成果必須是職業工作過程中的作業結果,以激發學習者的積極性,并保證了課程目標的落實。
1.2 引導學生自制模型,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對于一些建筑結構而言,多呈現立體形態,且構建層次相對比較復雜,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僅以文字、圖片等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很難使學生的立體想象與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而對于模型制作而言,恰能彌補這一缺陷。為此,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布置一定的模型制作任務,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對空間結構的感知能力。在選擇材料時,可以選擇硬紙板、鐵絲、線、軟木條、美工刀、鋼尺、木頭針等材料,如對于建筑制圖中的基本形體、三維空間以及組合形體等元素可以用硬紙板來制作,而對于建筑建筑結構中的桁架等結構可以用木條來制作,對于梁、柱等線形構件而言,可以用鐵絲來制作。通過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建筑模型,能使學生的施工技術、操作技能等得到提升。同時,通過學生對材料選擇、預算制定等環節的操作,能使學生充分理解建筑中的強度、穩定性以及技術經濟合理性等特性。另外,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通過設計和制作虛擬動畫,對模型形體進行剖析,使抽象的理論變的直觀、形象,容易理解,可以增強學生空間想象力,提高了教學效果,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
1.3團隊協作,合理實施工作任務
學生實施工作任務過程中,要保證全體學生參與,每個學生掌握。例如,在授課過程中可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明確學生分工,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差些的學生,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實際練習獨立完成任務。學生畫好圖以后,每組派個代表來講解繪圖過程,讓學生討論,最后找到一個精確快捷的繪圖方法。這樣可以使參加討論的每一位學生對同一問題, 獲得多方面、較深入的認識, 有助于思考能力、 交往能力的養成, 有助于團隊精神、 集體觀念的培育, 使學生的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1.4評價任務,總結提高
教學評價是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目的是評價學生任務完成情況,根據完成情況分析學生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總結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設計任務的同時設計好任務評價標準,這樣就可以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首先,在分組內讓學生參照評價項目內容給自己一個客觀的評定,其次,在分組內互相進行教學評價,再次,由教師總結并給出客觀評價或得分。這樣就可創造出一種開放式的評價機制,可讓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交流與評價中鍛煉能力,使學生獲得相對完整的、扎實的專業應用知識。學生參與評價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為完成下一個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
2.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建筑制圖與識圖》教學的效果
2.1 提高了實踐教學效果
在進行 《建筑制圖與識圖》 課程教學時,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比如通過采用現場教學法和工地實習活動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在識圖能力的教學中,采用現場教學法,將學生帶到施工現場,給他們工程圖紙,讓他們對照工程實際識讀圖紙,把原理性知識技能與操作性知識技能進行有效的整合, 形成綜合知識能力的提升,不僅給學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還為將來就業奠定基礎。
2.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用任務驅動的教學式,讓教師從主導變成引導,把學生放到主置上。在每次上課前,教師先給出設計任務,幫助學生設計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分組討論、分析任務,讓每組都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最后由學生決定,教師幫助確定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應用所學知識,提出解決辦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主要進行方法指導,鼓勵學生閱讀相關書籍互相交流、討論解決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際練習,學生更容易體會到自己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3引入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提高中職建筑教學效率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現階段的中職建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的生動形象、影音效果獨特等特點,制作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教學課件,將教學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能有效強化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知識的直觀認識與理解。同時,對于建筑專業而言,與繪圖軟件聯系教學緊密,教師在實施任務驅動法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布置一定的軟件繪圖作業,既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還能提升學生的建筑專業軟件繪圖水平,進行系統性學習,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結論
實踐證明,通過在《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課程中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踐能夠把理論和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并且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制圖能力都有了較大的增強,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但在利用這一方法時要根據教學內容, 充分考慮它的適用性, 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深入的分析, 確保對這一方法運用的合理、恰當。
參考文獻:
[1]張海昕 物業管理專業.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課程的教學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03,(02):45-46
[2]叢培麗探索任務驅動教學法 [J]. 中國教育技術 裝 備 ,2011(1)
關鍵詞:“產學”一體化教學;教學模式;畢業設計
1問題的提出
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目標是適應當前社會需求,面向學生畢業后從事建筑設計、建筑管理等方面的一線工作,將“產學”結合一體化教學模式深入到教學中,培養能勝任中小型民用建筑設計崗位工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建筑設計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各專業間溝通協調能力、嚴謹踏實工作態度、高尚的職業操守以及責任感等各方面的素質,為更快進人建筑師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礎。雖然畢業設計在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畢業設計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近年來,諸多問題在高職類建筑設計畢業設計教學中曝露出來。
1.1學生態度不夠端正
一些學生把畢業設計當作平時大型作業,敷衍了事,不認真對待。此外,最后一年到相關企業單位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教學模式流于一種表面形式,管理混亂、松散。因為社會就業的壓力,一部分學生不能專注于畢業設計,還有些學生認為畢業設計課程不再有新穎的知識可學,產生了去校外建筑設計院或建筑設計公司學習的念頭,而對畢業設計卻缺乏重視和更深一步的研究與探索,對自身職業規劃、專業技能的提高缺乏更高的追求,等等,所有這些反映在設計成果上與預期教學目標相去甚遠,畢業生專業培養目標打了折扣。
1.2教材滯后
我院建筑系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建筑設計教材,已經用了上十年,教材中的建筑設計原理還是經典的,而對于民用建筑各個專題,近幾年很多建筑設計規范都做了相應的修改與調整,而教材沒有跟上,就顯得落后了。另外,傾向于建筑實踐教育的教材對有關建筑法律、規范的教學內容的明顯欠缺,更談不上更新。
1.3畢業設計選題不合理、老套、一成不變
畢業設計選題老套,一成不變,簡單重復昨天的故事,同時與建筑市場實際脫節、和學生的就業方向脫節,同一個設計選題作幾屆的事情甚有發生,多年一貫制,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未得到重視。這樣造成學生做畢業設計應付了事,積極性受到影響;畢業設計成果徒有其表,追求形式,無實質性內容、無創新之處。
1.4畢業設計成果評價體系不清晰
畢業設計最后考核把關不嚴,未能按標準進行考核,考核的態度不嚴格,甚至偏向寬容,致使畢業設計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效果。成績評定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觀、合理、科學。對畢業設計成果未按畢業設計任務書要求,或設計質量不達標,或未按時完成的學生開綠燈,降低要求,基本上給予過關、及格。
2“產學”結合模式下的畢業設計教學
在畢業設計中出現的這一系列問題,迫使我們進行畢業設計教學改革,對畢業設計的教學進行探索,提出“產學”一體化畢業設計教學模式,即將畢業設計教學與建筑設計實踐相結合,從理論上升到實踐,建筑設計過程從單一的師生互動轉變為有業主、合作單位、相關職能部門等多方參與的動態變化發展過程,在具體的建筑設計實踐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團隊間溝通、協作能力,為畢業生適應當前市場需要,更快地融入到建筑師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2.1科學、合理、適宜的“真題真做”
我們從畢業設計選題上進行改革,打破原有由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編制好任務書傳統,轉變學生按指定任務書設計的相對靜態的教學模式。畢業設計選題采用“真題真做”方式,與建筑設計實踐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放飛思路,使其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創新意識得到提高,使學生熟悉真實工程的工作步驟,積累較全面的“實戰”經驗。
2.2“雙導師”制教學模式
在教學上,積極推行“雙師制”和“邀約制”教學模式,除了本系教師外,還聘請建筑設計院有經驗的建筑師參與教學,把一線實際工程經驗帶進課堂,提升畢業設計教學質量;同時讓業主參與到畢業設計過程中,將整個畢業設計過程教學由以前簡單、古板的靜態教學過程轉變成有業主、合作單位、相關職能部門等多方參與的動態發展過程,在真實具體的建筑設計場景中,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培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1]。
2.3建立完善、合理的畢業設計評價體系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以及科研生產實踐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對畢業設計成果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建立完善、客觀、公正、合理、具有明確導向性的評價體系,對畢業設計成果采用定性描述與定量測評相結合,使評價具有可比性及可操作性;此外,為了使評價具有廣泛性與多元性,將校外專家、用人單位的意見納入評價體系。
3設計教學過程
鑒于我院教學實習基地的建立,我們將畢業設計題目選為學生公寓,這是我院剛好準備新建的實際項目,同時與江西省現代建筑設計研究院進行合作,聯合教學。該用地位于我院現有學生1~10#公寓組團西側,學校運動場南面(如圖1),學生們天天生活于此,對周邊環境較為熟悉。選取這個真實、學生認知場景同時又是學生們熟悉的建筑功能,有利于強化學生對場地的直觀感受,有利于加強對建筑功能、建筑空間的組合能力,有利于創作出一個屬于學生們自己的建筑,有利于加深對設計項目的理解,最終有利于教學。在畢業設計教學中,我們提出“真題真做”要求,通過畢業設計選題、分組現場踏勘社會調查實例調研相關資料搜集獨立建筑設計(包括討論式教學、答疑、各專業溝通等)設計成果表達畢業答辯環節,訓練學生在特定建筑環境中進行建筑設計并滿足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且具有實施深度的能力,讓學生了解設計院實際設計工作的狀態和工作節奏。針對本次畢業設計要求學生會調研,完成調研,分析公寓周邊環境、學生行為流線形式、學生的生活習慣,根據甲方要求制定設計任務書,生成、完善方案,最后用設計成果完整地表達符合甲方要求又具有創意的方案。在整個環節中,側重培養學生敏銳地發現問題、富有洞察力地分析問題的、最終綜合協調地解決問題,以調研發現的問題開始來研究建筑,通過分析周邊環境以及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流線來設計建筑,設計過程要求學生關注建筑場所、校園文化與學生活動的聯系,讓學生認知到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因素對建筑設計的影響,而非孤立的設計建筑,要有整體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2]。
3.1問題提出
本次設計任務是我院新建的學生公寓,與江西省現代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教學,沒有設計任務書,甲方即我校只是提了基本要求,希望新建學生公寓能解決3000人居住,同時建筑造型與現有學生公寓協調,另外因處在將來新建的圖文信息大樓東北面,外形要求美觀;此外,用地現狀及紅線沒有明確的界線,沒有細化每項設計內容,對于學生公寓的主要功能空間、用房面積大小等,學校也沒有提具體要求,要求需要學生通過調研分析,根據自己對項目的理解與研究,確定各功能房間面積,編寫、細化完善任務書。這樣一來我們的教學方式就發生轉變,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成為教學主體,主動學習,形成師生互動形式,打破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僅對學生起引導作用,培養學生關注建筑所處地域、文化和時代精神,以調研的方式,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索建筑,設計建筑,讓建筑更好地為人服務。
3.2現場調研與案例參觀
(1)現場調研、踏勘。設計分組,每個小組首先需要調研新建的學生公寓所在的校園的位置,分析新建學生公寓與已建學生公寓、學生食堂、教學樓、實訓樓、運動場間的聯系,深入解讀周邊環境設施信息對新建建筑的影響。其次,分析新建學生公寓與校園空間結構、道路系統、景觀結構的相互關系,把握建設基地內外道路、景觀、建筑等要素之間的關系,為設計構思做好前期準備。再次,詳細了解學生活動與使用情況。以休息日與正常上課時間作對比,觀察并記錄從早上6點到晚上10點各個時段學生人群的主要流線以及活動模式。這一環節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在不同時段的學生的活動特征、流線方向,并不是學生機械地用數碼相機、手機拍照,記錄數據。此外,在校學生是學生公寓的主人。每個小組應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專業學生依據學生所關心的問題與興趣,設計問卷調查表,對在校學生進行調查,人數不低于50人,同時鼓勵學生勇敢且多交流,了解被訪者對學生公寓現狀的意見與建議,期望新建的學生公寓提供哪些更好的改善,從而為建筑功能的確定提供第一手資料。調查結束后,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繪制分析圖表,撰寫調研報告,分析現在學生對公寓的想法、建議。(2)建筑實例調研。我們列出南昌市區多個已建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學生公寓像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學生公寓,讓學生分組自行組織參觀調研,關注建筑間的相互關系、與周圍景觀、道路交通等環境要素的關系、建筑空間與行為、功能空間的組合,重點調研使用者對學生公寓的使用感受與意見,并做好有關文字及圖表記錄。(3)調研總結。此階段成果要求圖文并茂將調研內容、分析結論、解決辦法等采用ppt匯報交流。在匯報時展開討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問題具體化。對匯報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師生展開討論,相互提高。匯報完后,要對調研內容作進一步的補充完善。(4)建筑師分享工作心得。在這個過程里,校外導師根據自己工程實際經驗,將設計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綜合協調解決問題的方法、現實工程中處理手法、要使用到的規范等等與同學分享,讓學生學到以前課堂上學不到的第一手資料,避免了走彎路,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整個現場調研與案例參觀過程中指導教師不管是本院教師還是設計院建筑師都參與其中,引導學生進行調研和參觀,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要求在擬建建筑與環境場所、物質技術條件相協調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將調研問題詳盡、切合實際。調研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探究問題思路寬泛,審視問題角度廣闊,明確設計理念,避免對某一建筑類型設計模式先入為主式的定型化思維,解決問題方法要與從不同,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才能得以加強,為設計能力及相關研究能力的提升打下基
3.3建筑方案的生成
(1)設計任務書的編制。在完成調研參觀后,學生需要通過廣泛查閱相關圖書文獻資料、各種資料及數據的收集。根據調研成果分析,每個小組確定擬建建筑合理、科學、具體的功能設置,確定建筑規模、建筑經濟指標,編制出完整的設計任務書。(2)方案的生成。方案早期階段要求學生根據調研分析結果,通過對學生人群的行為、流線分析以及建筑功能與環境的關系研究,構思總體布局,確定建筑的出入口位置,思考方案的建筑體量關系、建筑體量與周邊環境的關系以及大概的平面組合形式,勾畫總平面、平面功能、空間概念草圖并制作概念體量模型,形成設計構思和方向。在此環節,教學特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讓學生從不同解決問題方式的切入點進行多樣性的思考,鼓勵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討論式教學。為了每組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以及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方案構思的能力,要求每組學生都要對各自的方案構思進行方案邏輯推理形成過程的講解,包括方案的切入點,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方案的特色等。各組同學之間相互探討,互相提出不同的意見,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直接對方案進行好壞評價,而是參與討論,根據不同方案的特點,給予相應的建議與啟示,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向,對不妥之處予以指出和完善,幫助學生盡早確立方案發展方向與目標。模型、效果圖貫入式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設計過程中,在方案設計初期,將建筑基地及其周邊環境用模型制作出來,讓學生直觀體驗校園建筑空間、尺度、建設場地與周邊建筑、道路、景觀的關系。隨著方案的逐步深入,建筑平面初步確定后,我們要求每個小組根據自己平面設計方案制作建筑的體量模型放入基地模型中,推敲建筑與周邊環境場地關系、空間關系以及建筑體塊間的比例、尺度關系和體塊與體塊間相互關系。在建筑平面與建筑體塊基本確定后,建筑效果圖介入進來,推演建筑的細節、色彩、材料等。
4畢業答辯
由于“雙師制”的新型“產學”結合畢業設計模式的實施,對整個畢業設計過程的監控就顯得更加重要,所以學院推行與新教學模式相配套的中期檢查和預答辯制度。畢業設計中期檢查和畢業設計預答辯旨在檢查學生的設計進度和成果,督促學生改進方案,加強表達。為了全面提升畢業設計教學成果質量,督促學生高質量完成畢業設計,在正式答辯的前一星期,安排一次預答辯,檢查學生的畢業設計成果,對畢業設計成果與任務書設計要求不相符的圖紙內容則要求返工或重畫,對設計深度沒有達到畢業設計任務書要求的圖紙一概要求補畫或補做。為了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方案構思的能力以及應試能力,正式答辯時要求每位學生用10~15分鐘的時間清楚、明晰、準確、簡潔地介紹設計方案及各項技術經濟指標,讓答辯評委對整個設計成果有初步印象。整個答辯過程公開、公平、透明,采取由答辯小組組長主持答辯,4個專業教師或建筑設計人員參與點評學生設計成果的答辯形式。外聘專家、有實踐經驗的建筑師擔任答辯小組組長,對畢業設計質量進行全方位的把控,嚴格把關,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5評價體系
以往畢業設計考核評價重結果和建筑表現輕階段設計過程,忽略了設計中各個環節的階段性成果,以最終的畢業設計成果視為主要評價依據。對此,我們對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建構新的評價標準,關注學生從建筑調研(現場踏勘、建筑實例調研)、調研成果匯報、任務書的制定、方案設計的階段性草圖(一草、二草、三草)與模型、最終設計文本到畢業答辯的全過程設計,并將此作為學生畢業設計成績評價的依據。除此外,將畢業設計過程中的日??记诠芾砑{入到畢業設計成績考核中。另外,為了鼓勵學生重視設計的全過程,注重設計能力的提高,新的評價標準進一步明確了各階段的教學目標、階段性設計成果的要求、評分標準、畢業設計的評分規定與用語,并作了詳細的說明和量化要求。
6結語
總之,通過對以往教學模式的反思與總結,我們在畢業設計教學中實施“產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無論對學生、教師、學校,還是對設計院、社會都是有利的,最終學生是合作教學的主體、受益者,在這個教學模式中,增長了實踐知識,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提升了社會競爭力。而作為學校,將大學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及建筑實踐相結合,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質量,贏得了用人單位普遍的贊譽。對于企業建筑設計院,通過“產學”結合,豐富了建筑師理論的水平,同時為企業尋求、培養專業設計人員搭建平臺,充實了企業的人才庫。
作者:彭敏 萬莉 單位: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