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0 00:09: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納稅籌劃課程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啟發式 納稅籌劃 三階段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52
Three-stage Design of Heuristic Tax Planning Teaching
YI Hong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Dandong, Liaoning 118001)
Abstract Tax planning course involves multi-discipline knowledge, whose core objective is to train the tax planning capacity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the course, the author adapted "the heuristic method of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designed three-stage teaching steps, to fully motivat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potential and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concept,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tax planning better.
Key words heuristic method; tax planning; three-stage
隨著會計軟件的不斷開發及廣泛使用,會計的核算工作越來越簡單,而日益復雜的現代稅收制度,卻提高了會計的執業難度,會計人員的工作重點逐漸向稅務方向轉移。企業要求會計人員在遵守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納稅籌劃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納稅籌劃能力已成為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業務能力。納稅籌劃課程涉及到稅收理論、納稅實務、財務管理等多學科知識,課程內容豐富,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開展學習。在納稅籌劃教學活動中,本人始終堅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觀點, 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把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作為授課的關鍵。本文以納稅籌劃具體案例為切入點,設計出“啟發式”納稅籌劃教學的三階段教學步驟。
例:A公司主要從事貨物的批發和零售業務,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率為3%。該公司現需采購一批增值稅稅率為17%的貨物,在同樣質量和服務的前提下,有三家單位提供了貨物報價:(1)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貨物價款10 000元,增值稅1 700元;(2)乙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可以提供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專用發票,貨物價款10 000元,增值稅300元;(3)丙為個體工商戶,只能提供普通發票,發票列示金額9 500元。A公司預計所購貨物全部售出可以取得價款20 000元,增值稅3 400元。請為A公司選擇最佳購貨對象。
1 第一階段啟發學生建立納稅籌劃思路
這一階段通過層層設疑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納稅籌劃思路。
1.1 啟發學生指出需要運用的稅法知識
首先向學生提出:“該業務需要繳納哪些稅?”這一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得出需要繳納增值稅和以增值稅應納稅額為計稅依據計提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1.2 啟發學生確定納稅籌劃目標
提出:“以應納增值稅最少還是以利潤最大化作為納稅籌劃目標?”學生分析認為增值稅不影響損益,應以利潤最大化作為納稅籌劃目標。
1.3 啟發學生找出分析問題的思路
提出:“以利潤最大化作為納稅籌劃目標,在選擇供貨對象時應考慮哪些因素?”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提出既要考慮不同購貨對象提供的進項稅額對增值稅應納稅額的影響,以及由此對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的影響;又要考慮不同購貨對象提供貨物的成本不同,對獲利能力產生的影響。
1.4 啟發學生將分析思路運用到具體方案中
提出:“針對需要考慮的因素,列出稅前利潤的表達公式?!睂W生在老師的啟發下列出:稅前利潤=不含稅銷售額購貨成本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
要求學生將公式運用到每一具體方案中。
(1)從甲公司購貨:
應納增值稅 = 34001700 = 1700(元)
應納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 = 1700 ?(7% + 3%) = 170(元)
稅前利潤 = 2000010000170 = 9830(元)
(2)從乙公司購貨:
應納增值稅 = 3400300 = 3100(元)
應納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 = 3100 ?(7% + 3%) = 310(元)
稅前利潤 = 2000010000310 = 9690(元)
(3)從丙個體工商戶購貨:
應納增值稅 = 3400(元)
應納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 = 3400祝?% + 3%) = 340(元)
稅前利潤 = 200009500340 = 10160(元)
通過計算得出丙個體工商戶是最佳購貨對象。在這一階段的“啟發式”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找出最佳購貨對象,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后續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 第二階段啟發學生總結出納稅籌劃方法
這一階段通過由具體到一般,引導學生總結出納稅籌劃方法。通過圍繞:“能否用一個簡明的換算公式,迅速判斷合適的購貨對象?!边@一問題展開教學。
2.1 啟發學生建立各種購貨對象對應的稅前利潤表達公式
(1)從甲公司購貨:
稅前利潤=不含稅銷售額購貨成本1(不含稅銷售額-購貨成本1)X增值稅稅率X(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教育費附加率)
(2)從乙公司購貨:
稅前利潤=不含稅銷售額購貨成本2(不含稅銷售額-購貨成本2)X增值稅稅率X(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教育費附加率)
(3)從丙個體工商戶購貨:
稅前利潤=不含稅銷售額購貨成本3(不含稅銷售額-購貨成本3)X增值稅稅率X(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教育費附加率)
2.2 啟發學生找出不同購貨對象稅前利潤相同時購貨成本的關系
假設從甲、乙公司購貨在稅前利潤相同時,將相關稅率代入公式,通過計算得出等式:9.83購貨成本1=9.97購貨成本2。
即:購貨成本1:購貨成本2=1.0142,此時兩方案的稅前利潤相同。
上述分析過程也可由老師進行講解,然后要求學生分別計算出甲公司與丙個體工商戶利潤相同時的比率和乙公司與丙個體工商戶利潤相同時的比率。
2.3 啟發學生繪制出表格反映各種情況下利潤無差別點的購貨成本比率
增值稅稅率包括17%、13%、11%、和6%,假設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率為3%,如果將利潤相同的點稱之為利潤無差別點,啟發學生分別將三種購貨對象和不同增值稅稅率指標代入公式,計算出各種情況下利潤無差別點的購貨成本比率(計算過程略),并繪制出表格。
由于從小規模納稅人處購買貨物,只存在可以取得稅務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兩種情況,二者利潤無差別點的購貨成本比率為1.0030。
2.4 啟發學生運用利潤無差別點的購貨成本比率選擇購貨對象
通過各方案的實際購貨成本比率,與利潤無差別點的購貨成本比率進行比較,選擇最佳購貨對象,具體計算分析過程如下:
甲公司購貨成本與乙公司購貨成本的比率 = 10000 X10000 = 1<1.0142
因此,從甲公司購貨利潤高于乙公司。
甲公司購貨成本與丙個體工商戶購貨成本的比率=10000 x9500 = 1.0526>1.0173,因此,從甲公司購貨利潤低于丙個體工商戶。
從甲公司購貨優于乙公司,而從丙個體工商戶購貨又優于甲公司,因此,從丙個體工商戶購貨最優,與計算稅前利潤得出的結果一致,但比較利潤無差別點的購貨成本比率可以迅速做出購貨決策。
運用利潤無差別點的購貨成本比率進行分析,其關鍵點是無差別點的確定,最后通過總結將上述分析方法稱之為無差別點分析法,通過這一階段的“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對無差別點分析法有了比較深刻的把握。
3 第三階段啟發學生將無差別點分析法運用于納稅籌劃中
3.1 啟發學生總結出無差別點分析法的特點
提出:“無差別點分析法的特點有哪些?”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總結出以下特點:一是存在兩個以上備選方案,二是每兩個備選方案存在無差別點,三是需要計算出無差別點指標作為決策依據,四是用實際指標與無差別點指標進行比較做出納稅籌劃決策。
3.2 啟發學生根據無差別點分析法的特點靈活運用該方法
要求學生在后續的課程中始終帶著:“還有哪些情況可以運用無差別點分析法進行納稅籌劃?”這一問題。可以說,幾乎每個稅種的納稅籌劃都可以運用無差別點分析法。例如,在消費稅的納稅籌劃中,學生在啤酒、卷煙和高檔手表定價中靈活運用了無差別點分析法確定了定價;在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籌劃中,對小型微利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也運用了無差別點分析法。
以上只是無差別點分析法的三階段教學步驟,其他納稅籌劃方法也可以采用上述三階段教學步驟進行講授。通過“啟發式”納稅籌劃教學的三階段授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納稅籌劃能力。
【關鍵詞】稅務籌劃;稅收負擔;稅收優惠
一、企業稅務籌劃的歷史背景
稅收籌劃即納稅人在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安排等進行事前籌劃,盡可能的減輕稅收負擔,以達到“節稅”或“延長納稅期限”的目的。
早在20世紀30年代,納稅籌劃就已經得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的關注和法律的認可。在我國納稅籌劃是近幾年被人們所逐漸認識、了解和實踐的。特別是2008年后,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企業納稅籌劃。從納稅人角度看,降低稅收負擔是符合納稅人內在需求的。稅收籌劃是法律認可的,規避了違法風險。但是,稅收籌劃又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需要對稅收籌劃空間有認識,對籌劃技術有把握。
本文就企業財務資金走向對企業稅務籌劃戰術策略給出建議。
二、企業稅務籌劃的戰術策略
從企業資金的流動方向,綜合考慮稅務籌劃策略有四個方面。
(一)企業籌資過程中的稅務籌劃
企業籌集資金的方式主要通過權益籌資、負債籌資兩種方式完成。權益籌資方式包括發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資、利用留存收益等方式。通過銀行借款、利用商業信用、發行公司債券、融資租賃等方式籌集資金屬于負債籌資方式。雖然兩種籌資方式都可以滿足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的資金需要。但不同的籌資方式所產生的稅負是不同的。
筆者在企業籌資過程中的稅務籌劃有三點建議:
1.負債籌資方式優于權益籌資方式
在不考慮企業最優資本結構的前提下。企業通過負債籌資方式籌集資金,因負債而產生的利息是可以稅前扣除的。從而可實現降低應納稅額的目的,降低稅收負擔。
2.負債籌資方式中借款利息盡量控制在同期同類金融機構利率水平之內
根據我國《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中,只允許扣除借款利息的利率水平是銀行同期同類型貸款利率。如果超過,不可以做稅前扣除。
3.充分利用融資租賃方式籌資
融資租賃是負債籌資的一種重要方式,有著較高的稅務籌劃價值。融資租賃方式籌集資金所得到的固定資產可以計提折舊,計提的折舊起到了減少納稅基數的作用。在減少稅負方面效果顯著。
(二)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稅務籌劃
企業的生產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筆者將其劃分為采購、生產、銷售三個子過程。對每個過程的稅務籌劃策略細化建議。
1.采購環節
在整個采購環節中,有納稅籌劃價值的在于采購對象選擇和結算方式的選擇。
(1)選擇一般納稅人采購貨物
如果采購方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那么建議供貨單位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計算增值稅的時候是有進項抵扣一項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是以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所注明的稅額為依據的。而增值稅專用發票一般只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有資格取得。所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購貨時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減低稅負。
(2)選擇有利的貨款結算方式
我國企業結算方式有稅收籌劃價值的有三種:第一,在支付貨款前,先取得發貨方開具的發貨票;第二,選擇托收承付及委托收款的方式結算;第三,選擇賒購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結算。這三種方式可以適當降低稅負,及拖長納稅時間。
2.生產環節
在生產環節,存貨的計價方法和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都會影響到企業最終的當年所得稅水平。
(1)合理選用存貨計價方法
我國會計準則對存貨的計價,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等進行核算。不同的方法會造成核算出的材料成本有差異,從而影響當期的利潤和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2)選擇合理有效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可以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式。雖然從固定資產全部使用期間來看,采取不同折舊方式折舊總額相同。但具體到各個年份來看,加速折舊法使企業的應計提折舊額在固定資產使用前期計提較多而后期計提較少,從而使企業利潤總額前期相對較少而后期相對較多,最終使得企業前期應繳所得稅額較少而后期較多,可以達到為企業前期抵稅的效果。因此,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對企業更為有利。但是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只有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費用才允許稅前扣除,其他方式計提折舊企業需要進行納稅調整。對此,企業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選擇合理有效的折舊方法,符合新稅法的要求,同時也能達到為企業抵稅的目的。
3.銷售環節
我國稅法規定,貨物銷售額和折扣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列示的,可以按照折扣后的銷售額征收增值稅。否則,按照沒有扣除之前的銷售額征收增值稅。
(三)企業在投資過程中的稅務籌劃
企業投資組織形式、投資地域、投資方向都會影響企業最終稅負的多少。以下筆者將從這三個方面闡述。
1.投資組織形式
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公司是我國企業投資的四種形式??傮w來說,獨資企業的稅款一般采用定期定額征收,實際所承擔的額稅收負擔較低。合伙企業不征收企業所得稅而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依照“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成立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選擇上,建議在企業成立之初可以先考慮設立分公司。因為分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雖然不能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但是可以將其發生的虧損計入總公司,可以沖減利潤,達到減少所得稅的目的。當公司開始盈利以后,可將分公司改為子公司,子公司作為獨立法人,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稅收籌劃。
2.投資地區地域
國家為了調節地區間經濟,對偏遠地區、沿海經濟特區等不同的地區制定了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可以根據國家政策,選擇稅負水平較低的地區進行投資。
3.投資行業項目選擇
財政的資源配置只能要求了稅收在行業上面調整資源配置。所以國家對需要扶持的行業、新興行業給予了稅收優惠政策。最常見的是稅率差別和減免稅的政策。如,我國企業所得稅基本稅率為25%。但對于高新技術產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在增值稅上面也實行了即征即退的政策。故而,選擇稅率較低的行業進行投資可以有效達到節稅目的。
企業中的閑置資金的投資項目走向也會影響稅收負擔。我國稅法規定,購買國債取得的利息收入屬于免稅收入。而對于投資企業債券和直接對外投資都需要就所得收入繳納所得稅。需要企業在投資時充分考慮資金結構的合理性的同時選擇稅負低甚至是免稅的投資項目。
(四)企業兼并、收購中的稅務籌劃
一般來說,企業可以通過兼并或者收購有累計虧損的公司達到沖減利潤,減稅節稅的目的。收購方式的選擇也是具有稅務籌劃價值的。
1.現金收購
現金收購是最常見的兼并收購形勢。現金收購使得被收購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發生了轉移。被收購企業的股東需要對股權轉讓所取得的收益納稅。這樣一來,就會導致企業收購成本的增加。所以,筆者建議在現今收購形勢下,可以選擇分期付款方式完成兼并收購。這樣一來可以將轉讓股權所得需要納的稅分期繳納,緩解了被收購企業股東的稅收負擔。
2.股票收購
我國稅法規定,合并企業支付給被合并企業或者其股東的收購價款中,除合并企業股權以外的現金、有價證券以及其他資產不高于所支付股權票面價值20%的,被合并企業不缺人全部資產的轉讓所得或者損失,不計算繳納所得稅。
三、總結
從當前我國稅務籌劃的實際情況看,納稅人在進行稅務籌劃過程中都普遍認為,只要進行稅務籌劃就可以減輕納稅負擔,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考慮籌劃的風險。其實,稅務籌劃作為一種計劃決策方法,具有主觀性、征納雙方認定的差異性等問題,本身也是有風險的。
提高我國財務人員對稅務籌劃的認識,增強稅務籌劃技能,完善稅務籌劃法律環境,是當下需要并行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煥玲.企業稅收籌劃與財務管理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6.
[2]潘瀅.溫州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9,12.
關鍵詞:稅務會計 教學改革 意義 存在問題 改革方案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9-253-02
前言
稅務會計是當前市場上熱門的崗位之一,但是我國各大高校對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方式尚未及時與市場需求和用人標準進行對接,使得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跟不上市場變化形勢。為了適應學生未來就業要求與企業對人才的選擇標準,筆者認為應當對當前的稅務教學課程進行改革。
一、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為了適應當前市場對財務會計人才的選擇標準,進行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重大。
(一)改革的重要性
1.符合新會計準則的要求。為了適應未來國際化的競爭,我國自2006年以來,開始實行了新會計制度改革,對企業稅務會計管理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高校對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符合國家會計教育理念與方向。比如:在教學中引入以往不常見的“公允價值”、新型會計業績計量方式、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制度等教學內容,這些變化可以讓學生更貼近當前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與用人要求,也更符合新會計準則的標準。
2.符合當前大學生能力教育的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各大高校紛紛擴招,導致了大學生質量良莠不齊,降低了社會對大學的期待與評價。尤其是在會計行業,許多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難以迅速接手公司業務,反而需要公司進行培訓,極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因此,高校應轉變教育觀念,推動稅務會計教學課程改革。一是提高學生的會計基本功。通過教學改革,讓學生更早的接觸稅務會計實務,包括稅務的法律,稅務業務操作、會計基礎操作等;二是訓練學生的會計敏感度,提高對信息的分析能力,訓練學生從企業的各種業務信息中分析稅務會計所需要的各種信息,提高對稅務會計業務的整合和統計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在現代企業中的管理中,稅務會計崗位不僅要處理各種報表、業務、憑證,還需要一定的判斷力,及時對管理層提出建議甚至預警。加強課程教育改革可以有效地彌補以往對該方面的教育缺失,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改革的可行性
1.教材改革。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選用的《財務會計》教材,是結合當前市場形勢與國際競爭要求所編寫的,一改以往的以會計六要素為基礎的教學程序,而是從會計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向崗位要求擴展,把稅務會計的具體工作內容,各種方式通過教材向學生們一一展示,把知識點融入到日常學習中,突出實務操作案例的導向作用,并對注冊會計師專業、會計電算化專業、資產評估專業、財務管理等后續教育課程進行了拓展。
2.教學方式改革。我校近年來對于稅務會計專業,一直堅持“學習原理,結合實踐”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和實習,把書本中學到的專業知識轉化成實際工作能力。這種教學與練習并行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迅速掌握稅務會計專業知識提供了途徑。
二、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問題
當前我校對于稅務會計教學,主要側重于三個方面:稅種分類、賬務處理和納稅籌劃。首先,由于課時限制,教師難以對各種理論知識展開講述,導致學生對于理論知識記憶有余,理解不足;其次,對于稅種分類和納稅籌劃這兩個大的科目內容部分重疊,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第三,學生在納稅籌劃的學習中由于缺少實際操作與實踐經驗,導致掌握起來較為困難。
(二)教學方式問題
雖然我校在教學方式上堅持正確的方向,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案陳舊,案例教學單薄。對于稅務教學雖然進行了多媒體應用,但是部分教師的教案和課件更新速度不夠,導致案例陳舊,不符合當前形勢的需要。并且我校的多媒體缺少與網絡的連接,沒有充分挖掘互聯網資源,使得教學案例缺少深度,難成體系。
(三)對學生的實務練習缺乏監督
對于稅務會計這門科目來講,專業化程度較高,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必須輔助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真正掌握這門課程。但是當前的教學人員數量不足,雖然對學生提出了實踐的要求以及提供了一定的聯系渠道和資源,但是由于缺乏對學生的監督,導致學生練習效果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而且,由于我校學生領導團隊建設尚未完善,內部沒有深挖學生監督的潛力。
此外,由于學生自身基礎薄弱,雖然根據課本可以掌握固定的會計操作流程,但是在面對各種實際問題的時候,缺乏解決能力,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因此,加強對于學生實踐練習的監督與指導非常重要。
三、具體改革方案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標
財務會計屬于應用型學科,在當前市場要求的導向下,教學目標應該設定為:側重提升學生分析會計信息與解決稅務賬務能力。具體教學原則應是學習基礎,提高能力,加強實踐。
稅務會計的課堂教學目標應結合當前國家對于企業稅務管理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對此,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對于學生財務會計相關技能方面的教學,比如:出納知識、貨物往來結算、企業庫存核算、固定資產折舊計算、企業無形資產核算、成本核算、其他資產核算、職工薪酬計算、稅務支出計算、避稅納稅技巧、企業年度、季度財務總賬報表制作等。通過這些稅務會計基礎工作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會計的基本知識,而不是通過理論知識來指導學生實踐。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注重以下幾個重點內容:強化學生制作各種報表的能力、注重培養會計行為與經濟后果意識、提升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
(二)提升教材內容
提升教材內容是進行稅務會計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進行:
1.編寫稅務會計輔助教材。當前大部分高校對于教材的選擇缺乏科學依據,比如國家統一編寫的《財務會計》教材理論基礎堅實,但是更加側重于會計理論的研究以及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與市場對于會計人才的要求不是很適應,因此需要專業教師與校領導群策群力,共同編寫符合各大高校情況的應用型輔助教材。
2.提升教案、課件的升級與更新。當前高校對于稅務會計課堂教學的課件,大部分是由教材編寫部門制定的教案和PPT課件。這些教案和課件有獨立的教學系統和結構性,在日常教學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這些課件并不是萬能的,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對于稅務會計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以往的教案和課件已經無法適應今天的教學目標。專業課的教學人員要在這些經典課件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與升級,增加當前市場上稅務會計案例和實務分析,提升課件的時效性。
(三)加強教學隊伍建設
為了確保學生未來能快速適應社會競爭,高校必須注重會計專業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要提高教師專業力量,除了通過正規渠道引入高水平教師之外,還可以從社會上引入學校所需要的高水平會計課程講師,優化教師組成結構。教師團隊的組成,應在考慮教師學歷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教師的職稱、專業與實際教學水平,保證學校師資隊伍的專業性。社會招聘教師要與校內教師培養相結合,在盡量挖掘內部教師資源的基礎上適當引入社會資源。
(四)改進教學理念,強化稅務會計職業能力教學
為了應對越來越正規的稅務會計行業,高校必須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包括稅務會計范圍內的稅務法律法規、稅收行政執法、稅務金融及上市公司稅務財務工作等知識,以及會計工作的日常辦公設備操作等方面的知識。
為了提高學生適應企業對于稅務會計的工作要求,還應練習學生處理企業會計相關業務的能力。
1.熟練掌握相關的辦公自動化軟件,處理各種管理內容。比如:操作“用友通”等會計電算化軟件處理相關經濟業務。
2.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處理涉外業務。
3.能運用稅收專業知識,處理相關的稅費交納、合理合法避稅、倉儲管理、投資風險分析等業務。
4.利用法律法規,處理各種財務糾紛。
(五)創造實踐環境
稅務會計本身就是一門注重實踐操作的課程,按當前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參加的實踐操作機會非常少。大部分學生只能在學校內部參與上機操作。在進行稅務會計課堂教學的改革時,要加強學生實踐渠道的建立,比如,提高學生實際上機操作時間與完善教師現場答疑制度。完善對于學生實踐的監督,提高實踐鍛煉效果。還可以與社會企業形成合作,一方面為企業提供財務專業勞動力,減輕企業財務人員工作量,另一方面借助企業力量,為學生建立穩定的實習渠道。
(六)對傳統教學課程考試的改革創新
教學效果評價與考核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對此,可以學習國外相關經驗,建立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并行的“雙軌”考核機制。一是借助校內教師評價、學生會評價、考試評價給出學生基礎理論分數,二是借助社會力量,給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評價,建立立體的考試評價機制。建立兩者相結合的客觀評價考核機制。
總結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稅務法律逐漸完善,企業在稅務財會工作上必須進行更加規范、更加嚴格管理,會計的計算方式也變得更加復雜,許多傳統的會計計稅、計算、統計方式都難以適應當前市場和企業的發展速度。所以,高校必須加快對《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從實際需求出發,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稅務會計人才,推動我國財務教育工作的發展。
[科研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4]GHB1210,課題名稱:應用型高?!抖悇諘嫛氛n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參考文獻:
[1] 盧蓉.新環境下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學院院報,2011(1)
[2] 劉曉麗.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5)
[3] 汪福來.高職院校稅務會計實訓課程教學淺談[J].科技信息,2009(1)
關鍵詞:任務驅動;職業能力;課程改革;教學模式;
通過稅法課程的學習,應能使會計專業的學生辦理企業稅務登記,通過報稅軟件依法納稅申報。因此,稅法課程改革,要使學生逐步明白不是要他“知道什么”,而是要他“做出什么”。當學生很好的將知識與工作任務結合起來,并能順利的完成工作任務時,他就具備了職業能力。
一、稅法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1.項目導向整合教學內容
以企業辦稅員某月的涉稅業務為一個完整項目,根據辦稅員的職責范圍和能力要求精選課程教學內容,通過對相同內容的歸類整合,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依據,將該完整的項目分解成若干具體工作項目,再將分散在各種不同稅法規定中的要求與具體工作項目相結合即能確定教學項目。
2.任務驅動設計教學模式
在教學模式上,按知識適度、夠用的原則,把稅收理論知識點分解嵌入辦稅教學項目,依據會計納稅業務的實際工作步驟,設計典型工作任務。這樣,將具體工作項目移植到課堂,以完成納稅申報典型任務為課堂驅動力,主導教學進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做均圍繞設計的典型任務,可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3.工學結合活用教學方法
職業教育豐富創新了很多教學方法。結合納稅業務工作的情境和稅法課程特點,在傳統教學方法基礎上,可靈活選擇適用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更適合學生接受的方式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勤于實踐,促進思考,積極完成設定的學習項目。
二、稅法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
1.根據稅務機關對辦稅員的要求來確定課程內容
辦稅員日常工作就是及時申報納稅、繳納稅款,依法履行企業納稅義務。稅務機關為保證企業正確及時履行納稅義務,對辦稅員崗位提出了具體要求,如納稅時間、納稅地點、納稅程序等,這些要求應是確定稅法課程內容的重要依據。
2.根據行業企業對辦稅員的要求來確定課程內容
辦稅員并非國家稅務機關派駐代表,作為企業員工,首先得優先考慮企業利益。對稅法不熟悉造成的任何稅收差錯都有可能造成企業損失。學生必須要掌握基本的稅法知識,全面了解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既要避免稅收違法行為,也要避免稅收優惠損失,最大限度地維護企業的合法利益。稅法的基本知識和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掌握是行業企業對辦稅員的基本要求,也應成為課程重要的內容。
3.兼顧會計資格考試的需要來確定課程內容
財政部門通過會計資格考試明確了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稅法知識標準,會計從業資格、會計職稱、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等考試大綱均涉及稅法的基本內容。稅法課程教學既要考慮學生會計從業資格和初級會計師考試,還要考慮學生將來參加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考試,教學內容整合時要兼顧學生的現時需要與未來可持續發展。
因此,稅法課程內容的整合要能使學生經過系統學習與訓練,熟悉各稅種的法律規定,能準確計算出應納稅額,填寫好報稅表格,熟練掌握報稅軟、硬件的使用方法,獨立并準確的完成企業開辦、變更、注銷各環節相關的稅務登記工作。任務驅動下的稅法課程教學改革,將有利于培養學生通過會計賬簿準確申報納稅的能力。
三、稅法課程教學模式設計
1.將工作項目移植到課堂
將納稅崗位的工作項目移植到課堂上,是指經過對辦稅員崗位的工作內容提煉,總結歸納成若干具體工作項目,并以此確立課堂教學項目。日常涉稅工作的處理需要辦稅員自己根據會計原始單據進行職業判斷,這要求學生要更多地通過會計資料查找納稅數據。因此,課堂納稅項目的訓練要設計與實際工作一樣格式的各種原始憑證,而不是給定假設的數據。教學項目設計和辦稅員日常工作的真實內容相結合,保證了教學項目與工作內容的一致。通過工學交替,甚至將工作項目真正搬入課堂,以“記賬中心”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周邊企業記賬,完成真實的納稅申報、繳納稅款任務。
2.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主導教學過程
傳統的課程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地位。任務驅動法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主導教學過程,教師對每一個具體納稅項目只作基本講解和說明,由學生獨立思考或團隊協作主動地完成既定的典型任務,教師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總結完成工作任務的基本過程。學生在尋求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法時,就成了課堂推進的主導力量。學生利用所掌握的會計循環技能,通過給定的原始憑證判斷是否發生納稅義務以及如何申報納稅,對需要繳納稅款的,他們從會計賬簿中尋找數據,從而完成納稅申報表的編制。這使學生從抽象的數據計算中回到了真實的會計核算流程中,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情境的統一。
四、稅法課程教學方法的運用
1.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學生主動探索學習,通過設計某一大型工作項目,建構該項目中若干任務,教師以任務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實現學生的“學中做和做中學”。稅法課程內容模式較為相似,對每一稅種均涉及稅款計算、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等相同內容。因此,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就可以某企業某年經濟業務為項目,涉及各稅種的納稅情況。通過“設計典型任務-進行任務說明-介紹相關知識-分析任務-跟學任務-獨立完成任務-過程評價”七個環節,可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還能鍛煉學生納稅的實踐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
2.現場教學法
現場教學法又稱感知實踐法?,F場是指模擬實訓室、生產一線?,F場教學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通過現場感知將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稅法教學最好地現場教學就是讓學生親自到稅務局的辦稅服務大廳參觀,熟悉各窗口承辦納稅事務,自然就會很容易分清稅務登記窗口、發票領購窗口、納稅申報窗口等職責范圍。具體到各稅種的納稅申報可模擬稅務大廳,讓學生攜帶需要的資料完整地走完一個流程。
3.教學做一體教學法
教學做一體教學法也叫滲透實踐法,就是邊教邊學邊做。教師在講授專業理論知識點的同時,適時的說明有關實踐的內容,將專業實踐教學課堂化,即課堂與實習一體化。稅法課程所涉及的各稅種辦稅項目,都要從分散的原始憑證篩選數據,填報納稅申報表。數據篩選涉及到稅法規定和會計核算知識,需要邊學邊做或邊做邊學,教學做相互交叉,只有教學做一體化,才能使學生具有堅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實踐技能。
4.分角色實訓法
稅法課程教學改革中分解的各項任務工作量都很大,如果每個學生獨立完成每項任務,會極大地影響教學效率,不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也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損傷。分角色扮演是一種有效地措施,能活躍課堂氣氛,很好地促進課堂教學。團隊分工要注意角色的更換,有利于換位思考,明確學生在團隊中的責任,方便于不同團隊交替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務,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各方面得到綜合培養。
5.案例引導分析法
案例是對過去一種現時狀況的描述,有很大的代入感,分析案例對學生有更大地啟示作用。稅法教學常用的是辦稅業務指引案例,對復雜辦稅業務通過案例指引,讓學生完成每個稅種的納稅申報。結合課程內容描述案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稅法的理解。警示作用明顯的違法處理案例,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也加大了職業道德的教育。通過對簡單直觀的納稅籌劃案例分析,感受知識的價值,讓學生體驗到熟悉稅法知識為企業節稅帶來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好稅法的積極性。
總之,任務驅動法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任務的完成進度推動課堂教學進程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要求教師靈活采用各種方法,和學生一起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注意教師設計的“任務”既要能夠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又必須考慮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合理性,使教學過程充滿邏輯性和系統性。
參考文獻
[1] 鄧澤民,侯金柱.職業教育教材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2] 湯長勝.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稅法》教學中的應用[J].管理觀察,2009,22:134-135.
[3] 曾祥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翻轉課堂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7:130-132.
[4] 劉長英.任務驅動法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輕工科技,2015,8:159-160,164.
關鍵詞 市場需求 財務會計 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Vocational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 Design in Market Demand Perspective
——Take Accounting Profession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Department of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 students' quality training survey, we found a different target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of accounting students quality training.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re-design, so as to achieve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course to train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skills and the ability to learn new knowledge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kind of teaching reform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graduates jobs, to meet the demand of high-quality accounting personnel.
Key words market demand; finance and accounting; course design
1 財會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的調查分析
關于“要培養具有什么樣素質的人才?”這個問題,社會用人單位與高職學生所給出的答案存在一定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也成為學生適應就業崗位的障礙。
為了搞清二者的差異,同時為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我們在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及財會系的專業指導委員會開會等機會,對87位學生和15家企業進行了調查和訪談,主要運用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先對學生和企業認為比較重要的素質進行比較篩選,再將排在前四項的素質(職業道德、溝通能力、學習適應能力和專業知識)進行對比。
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企業和學生雖然都認為職業道德、溝通能力、學習適應能力和專業知識素質是會計人才所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但兩者對四項素質的重要程度認識不盡相同。在調查中,企業認為最重要的四項素質按選擇頻率依次為:職業道德(100%)、溝通能力(100%)、學習適應能力(87%)和專業知識(80%),而學生認為最重要的四項素質依次為:職業道德(99%)、專業知識(98%)、溝通能力(86%)和學習能力(80%)。企業認為溝通能力比學習、適應能力和專業知識更重要,而學生把專業知識排在溝通能力和學習、適應能力之前,這樣的差異就會導致畢業生在踏入工作崗位時普遍缺乏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而企業正是需要這種具備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素質的會計人才,這種供需矛盾給我們的校內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2 教學現狀分析
(1)時間有限,課堂教學重知識傳授,忽視了對學生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首先,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繁多,要完成這些課程的同時,找機會鍛煉溝通協調能力,時間不足是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其次,知識傳授和溝通能力鍛煉分開進行,目前學生主要通過業余時間參加社團等活動,自發鍛煉溝通協調能力,但這同樣會受到時間限制,而課堂教學只重知識傳授。(2)學生自身學習習慣不好,效率低。目前的高考制度下,到高職就讀的學生大都是本科錄取后的學生,這些學生學習習慣大都不好,學習效率較低,這樣在有限的時間里更難學習較多的知識,自學能力不佳,所以自學效率也不高。(3)課程內容設計過于理論化,難于與實踐結合。傳統教學課程內容大多都是本科教程的簡化版,課程設計過于理論化,對高職學生來說,融會貫通較難,理論與實踐容易脫節,為畢業工作時不能盡快適應崗位埋下了隱患。
3 結合市場需求及教學現狀,對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的重新設計
3.1 結合市場需求進行課程定位
在我們的訪談和調查中,發現我系的畢業生主要就業于溫州地區的中小企業,大部分從事出納、會計、成本核算等工作,而這些崗位的對學生專業的要求是:能核算中小企業的日常經濟業務,進行一定的財務分析和納稅籌劃。因此,我們把培養具有核算、財務分析、納稅籌劃能力的會計人員作為我們的專業培養目標,進而制定培養方案,設置課程體系,而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這門課程的定位是專業技術核心課程。
3.2 直接針對崗位能力設計課程目標
結合調查結果分析,我們將課程目標分三方面來制定:(1)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溝通協調能力、學習適應能力。(2)知識目標:掌握企業經濟業務核算原理,掌握財務報告編制方法。(3)拓展目標: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團隊協作精神。
3.3 崗位化仿真課程內容設計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
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進行把理論和實訓結合,首先要進行課程內容的取舍,本課程設計以課程目標和課程特點為出發點,課程目標前面已經明確,本課程特點有兩個:一是理論與實務結合,二是內容多,變化快。因此,我們以中小企業日常發生的業務為依據,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非中小企業日常發生的業務,如企業合并,債務重組等,放在培養方案中后續的拓展課程里去講。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界定之后,接下來就對界定的內容進行設計。
我們按工作崗位將教學內容整合成九個項目:貨幣資金核算崗位、往來結算崗位、存貨核算崗位、長期資產核算崗位、資金運作崗位、工資核算崗位、稅務會計崗位、財務成果核算崗位和會計報告崗位,這九個工作崗位,每一個對應一個教學項目,而針對每一個任務,以所依據的崗位能力要求進行任務設計,對于每一項任務進行單元設計。
單元設計中,盡量以仿真資料模擬真實情景。比如說:過去,我們講解去銀行提取現金備用,就教學生做如下分錄,借:庫存現金,貸:銀行存款,現在,我們會給學生一張空白支票和相應印章,教學生如何填制使用現金支票,并依據支票存根制作記賬憑證。這樣就完成了從項目到單元的縱向設計。
3.4 多樣化教學評價指標設計,促使學生理論、實踐并重
教學評價設計中,實務考核占50%,理論考試占30%,平時成績占20%,而實務考核環節也是給學生仿真票據進行業務處理的考核。
3.5 能力與知識并重為出發點進行教學方法設計
通過學生調查、定期座談、評教系統等手段,筆者將學生特點總結如下,不愛理論愛實訓,好動電腦勝人腦,上課也要哈哈笑。針對學生這樣的情況,我們選擇了三種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法:現場教學法、情景模擬法和小組討論法。當講到存貨、固定資產知識時,我們帶學生參觀我校輕工系的制鞋實訓室,在工作現場讓學生認識什么是固定資產,什么是在產品,學生喜歡這種方式。除了在單元設計中模擬真實情景,在最后的綜合實訓中模擬財務部的工作方式,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感受很深,也滿足了學生喜歡上實訓課的需求,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溝通能力。在完成了綜合實訓后,會讓學生先組內討論自查,再在組間進行模擬審計,小組討論和情景模擬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鍛煉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學習能力。
4 結論
通過對財務會計課程的重新設計,讓知識傳授的過程與職業道德素質培養、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的鍛煉合為一體,不但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培養的人才滿足了企業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歐華.高職學生非專業性職業素質培養新探.教育與職業,2010(11 下).
[2] 馬聯合.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調查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0).
[3] 郝麗,暴麗艷.德國“雙元制”對我國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的啟示.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0).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專業;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
學院長期以來高度重視社會調研,2010年11月8日至12日,赴珠三角深圳、東莞、順德、珠海等地就高職會計專業社會需求現狀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先后走訪了數十家企事業單位。通過對企業專家的座談和對畢業生的問卷等方式,了解到當前企事業單位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與社會需求狀況是:社會招聘的專業數量中會計專業人才供需雙方出現了某些不平衡,會計教學與實際有一些出入,這也引起了我們深深的反思。
一、社會對會計專業畢業生需求及就業定位分析
1.關于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的學歷要求。調查數據顯示:有65%的單位對會計人員要求??苹蛑袑W歷;25%的單位對會計人員要求本科文憑。這些數據說明目前高職高專的會計專業畢業生還是存在較廣闊的市場前景,當前高職院校關鍵是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社會提供符合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2.關于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畢業生取得的證書有何要求。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單位在聘用會計人員時都需要他們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用人單位對計算機等級證書也比較注重,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和應用能力,要求掌握WORD和EXCEL的使用,特別是利用EXCEL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3.關于會計專業畢業生哪些操作技能最不熟練。調查數據顯示: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報表編制、納稅申報業務、會計電算化處理方面的操作技能還需要加強訓練,用人單位特別是對報表編制和納稅申報業務處理的操作技能滿意度不高。
4.關于用人單位認為會計專業畢業生需要具備哪些素質。調查數據顯示:用人單位比較注重會計專業畢業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組織協調能力等素質,特別是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這也是從事會計工作者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
5.會計信息化時代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調查數據顯示:會計信息化要求高職高專會計人員除了具備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審計原理等傳統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掌握數據庫原理、網絡技術、信息化軟件應用等一系列新技術、新知識。另外,我國已經加入WTO,已經真正投入到國際市場中了,會計人員還必須具備與會計工作有密切關系的外語、財政、稅收、金融等相關知識。
二、調查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與就業定位的啟示
1.會計教學目標不明確,目標定位不一致。企業所需要的是動手能力強、工作上手快、基本功扎實,并具有較多綜合素質的復合型會計人才。我國目前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受本科教育的影響較大,有的甚至就是本科教學的壓縮,以求把學生培養成基礎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的“知識通才”;高職會計教育觀念還沒有完全脫離應試教育的模式,過度強調以“會計考證”為主線,課程設計沒有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仍偏重于會計知識的灌輸,過分強調會計知識的理論性、系統性和完整性。
2.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重理論輕實踐,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沒有體現會計工作環境變化的新要求,會計理論與會計實際脫節。這樣勢必會造成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與當前的社會需求、學生就業的結合不夠緊密,教學的效果達不到就業的要求,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對企業和會計對象缺乏了解,熟悉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明確會計崗位要求的周期較長,一些學生理論脫離實際,不能很快勝任會計崗位的工作。
3.會計實務的理論教學和實務沒有有機結合。會計教學通常采用“文字表達經濟業務,丁字賬戶講解會計處理”的教學模式,偏重理論講授,而對實踐環節重視不夠?!疤铠喪健?、“滿堂灌”的應試教育模式,使學生思維閉塞,把記憶當作接受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習被動,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教師雖教會了學生理論知識,學生也能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和助理會計師,但忽視了教會學生如何去應用這些知識,如何把這些知識轉換為能力。若遇到實際會計工作中如怎樣編制會計會錄、怎樣編制報表,如何進行財務分析,就不知如何下手,就更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財務信息幫助解決企業實際問題。
4.實訓實習力度不夠,實習資料陳舊,和現時業務不相符。僅停留在會計階段綜合業務實訓沒有與課程教學結合進行同步實訓,且流程單一,一個人既做出納,又當會計還兼財務主管,不具有仿真性。所以不能真正起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的目的。
三、高職會計教學改革模式的設想
1.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改革。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目標應定位于:培養面向大中小型各類企業,具備誠信、敬業的良好職業素質,掌握會計、財務管理、財政、金融、法律等相關專業知識,適應現代會計職業要求的,能應用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畢業后能直接勝任相應的會計基礎核算崗位工作,達到初級會計師水平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針對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在會計專業按照會計層級實行了分層次教學,在設立“注冊會計師方向”的基礎上,增設了“涉外會計”、“內部審計”等專業方向。
學生到校后應規劃其考證的目標:第一學期英語A級、湖南省計算機等級證;第二學期會計從業資格證;第四學期助理會計師證。注冊會計師方向專業考證目標:在此基礎上第三學期經濟法、稅法;第五學期會計、財務成本管理;畢業后9月份審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2.根據就業需要定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目的及教學內容,以就業為導向改革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根據會計人員必須既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又具備一定的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職業能力要求,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應由專業技能、基礎素質和能力拓展三部分課程組成。
重構后的課程體系以學習領域課程為核心,打破了過去由會計學基礎、企業會計等課程組成的學科體系的束縛。學習領域課程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工作過程或工作崗位,即將工作領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而目前法定的會計職業或職稱資格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資格證”等)的考試仍然是以理論、書面考試為主,屬于學科體系,重在背誦記憶,與學習領域課程的建設目標有矛盾。應當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可以采取先分散再集中的方式來解決。先分散就是教師可以在進行相應的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時,將證書考試的知識點,盡可能地分散到各個學習情境中,“制造”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正確答案,達成知識的遷移目的。再集中就是根據國家安排的考試時間,在考證前集中一段時間開設選修的考證輔導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愿選修。這樣做的好處是既不打亂整個學習領域課程體系,又能提高學生考證的通過率。如專業技能課可整合為會計核算基礎、出納實務、企業納稅實務、企業會計核算實務、會計信息化實務操作、成本核算實務、公司理財、財務報表分析、內部會計控制設計、企業查賬實務、EXCEL在會計中應用等學習領域課程,并組織編寫體現相應工作過程的校本教材和配套的課程實訓案例教材。
同時重新制定課程,對原來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和梳理,如在《企業會計核算實務》里及時補充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對不常用和難度大的內容則整合在《高級會計實務》中在“注冊會計師”和“涉外會計”專業方向中開設,其他專業作選修課。按照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經濟法、企業納稅實務、企業會計核算實務、稅務會計及納稅籌劃、財政與金融等課程一線;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統計學基礎等課程一線;會計學基礎、企業會計核算實務、高級會計實務等課程一線,對相關課程重復的內容在制定課程標準時進行統一規劃協調,進行知識重構,避免重復和遺漏等。
在校內綜合實訓內容的設計上,可按照先手工、后計算機、手工電算化一體化實訓;先單項、后綜合;既訓練會計核算,也強調會計監督的原則來改進和完善。同時,增加企業工商登記、銀行開設賬戶、納稅申報、內部審計、會計業務等內容的專業綜合實訓。在進行會計模擬實訓時,可先進行分崗位實訓,再進行綜合模擬,在準備的實習資料中加入一些有問題的原始憑證,如不規范的發票等。原始憑證中的問題有的可以比較外露,有的比較隱含,促使學生努力思考,發現問題。
另外,還可通過《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這一學習領域課程來解決財務分析、預測管理問題,借助于EXCEL建立分析、預測模型來解決日常會計、財務管理中的若干問題,為領導決策提供數據支持。也可引入“企業經營決策ERP沙盤模擬對抗訓練”的體驗式學習方式,將復雜抽象的財務及經營管理理論以最直觀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學習,在各種決策的成功和失敗的體驗中學習管理知識,提高綜合能力。
3.改革教學與課程考核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重構后,會計專業的教學必須將“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推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融“教、學、做”為一體,具體可分為以下教學步驟:一是工作任務描述導入;二是圍繞任務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或討論并動手操作;三是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尋找知識;四是學生自主總結或辯論;五是教師課堂總結,布置課后學習任務。為此,應組織教師對會計核算基礎、企業會計核算實務、企業納稅實務、會計信息化實務操作、成本核算核算實務等主干課程進行課程活動載體設計和教學方法設計,做到每一知識點講授都有相應的活動設計方案,有利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促進學生的學習。還要配合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貫徹實施,提高課程網絡資源的利用效率,探索課堂教學和網絡教育有機結合的途徑。
突出實踐能力培養,實行漸進式全程實踐模式,體現基于會計職業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組織改革實踐教學的內容。以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為依托,實行分項目實訓、綜合實訓、虛擬環境下的分崗位仿真實訓,以及與會計專業課“教、學、做”合一的課堂和畢業頂崗實習有機結合的漸進式全程實踐模式。也可以拍攝企業會計工作的現場教學片,供學習觀看。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鍛煉、學習與實踐,不僅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地學習財務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與職責,也能啟發學生對專業理論的認知興趣,并親身感受不同規模和不同類型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會計專業可采用開展各類專業特色濃厚的技能競賽,“以賽促訓、以訓強技”,如:點鈔比賽、五筆漢字錄入比賽、小鍵盤數字錄入比賽、會計書法比賽、會計手工記比賽、演講比賽、大專生創業規劃比賽、會計信息化比賽、大專生辯論賽、會計手工電算一體化比賽、財務沙盤比賽、證券投資大賽、會計知識競賽等,將競賽作為一種衡量專業技能、檢驗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加強校際橫向聯系和比較的有效手段。
同時,推進課程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體系的改革,評價學生成績應注重過程,并且貫穿于實際學習的整個過程;采取多種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實務操作和實踐技能的考核,著重考核學生的職業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評定成績的時間應靈活多變,不以學期、學年為限制,而以實際課程中所含職業技能內容的具體情況而定。
參考文獻:
[1] 趙紅英.會計信息化趨勢下高職高專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J].南華大學學報,2005,(11).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職業能力和技能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了。因此,本文主要對酒泉地區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和技能的要求,談談我院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的對策,以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降低會計人員的職業風險。
關鍵詞 技能 社會需求 培養
在我院示范校的建設下,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我對酒泉地區企、事業包括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的會計崗位設置和會計崗位對會計人員的能力和技能的要求進行了大量的調查。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我區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專業技能的要求比較高。
一、酒泉地區會計職業需求的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傳統會計已經開始和其他的專業慢慢融合從而產生了很多新職業崗位,這也為會計人員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從現代會計職業的發展趨勢看,可以將酒泉地區的會計行業的職業分為四類。即:“做會計的人”、“查會計的人”、“管會計的人”和“研究會計的人”。其中,“查會計的人”,一般指的是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審計部門的審計人員、資產清算評估人員。而且這個方向的門檻較高。要成為一名注冊會計師需要通過全國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是目前各類注冊執業資格考試中考試周期最長、難度最大的;要成為單位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有比企業會計人員更強的會計業務能力;通過對酒泉地區財政局的注冊會計師的考試的資料顯示,酒泉地區的過關率不到2%;“管會計的人”從事這類會計職業的人主要是指與會計管理有關的政府部門管理人員和其他組織機構的人員,主要與會計管理有關的政府部門包括各級政府的審計部門、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國家監察和管理部門(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海關) 等。對這類部門,必須是國家公務員,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公務員考試,在現在就業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公務員考試的難度很大,2009年,酒泉地區的公務員考試的比例只有3%左右,而且,這個方向上的人才需求量小得多,因此,就業競爭非常激烈;“研究會計的人” 一般指在各類研究部門的專職研究人員和各類中等、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和會計專家,他們主要是從事會計理論和實務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所以高職院校一般很難培養前面的這三類人才,所以高職院校的在對會計人員的培養上,將其定位于“做會計的人”,也就是說,是在一個單位從事會計核算、會計信息報告及財務管理工作的人。這是狹義上的會計人員,是人們通常理解的會計職業,也是最主要的會計職業。酒泉地區的中小企業也就是需要這方面的人才,在該方向上就業的門檻較低,只需要考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從業資格證”即可。在這個方向上從業的隊伍十分龐大。
二、酒泉地區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員的技術和能力的要求
企業會計本質上是對企業經濟業務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并通過所提供的會計資料做出正確的預測,參與經營決策和實行監督,要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越來越高的要求,適應會計職業的發展趨勢,會計人員必須既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又具備一定的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1. 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較全面的、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能力
會計人員需要掌握的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A知識是指培養會計人員求知、思維、分析、語言、寫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識(包括邏輯、數學、語文、計算機、外語、寫作等),尤其在一些企業中,要求會計人員會進行一些應用文的寫作,如財務會計報告分析、審計報告和項目決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這就要求我們的會計人員具備一定的文字和應用語言的能力,熟悉財經寫作的要求;以及與會計密切相關的經濟、財政、市場、管理、組織行為、貿易、金融等知識。專業知識包括財務會計(初、中、高級三個層次)、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務、信息系統、審計、非盈利組織會計、國際會計、會計理論以及會計職業有關知識。一些單位在錄用會計人員時,除了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時,還得取得初級會計師的資格證書,在一般的納稅企業中,會計人員要會納稅申報和匯算清繳,并且會對企業進行納稅籌劃。這一能力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還可以為會計人員提升業務水平及拓展個人前途提供時間和空間。
2.解決問題技術能力
高職院校培養會計主要是為社會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是我們的畢業生,一走上工作崗位,就能夠從事具體的會計工作,這些能力主要包括計算機打字或小鍵盤數字錄入,比如:“天一”會計師事務所,在錄用會計人員時,必須會用五筆鍵盤輸入法,而且對錄入的速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會進行一定的圖表處理功底,在銀行招聘柜員時,必須會用小鍵盤數字錄入;會計軟件的應用技能,好多單位都已經去掉了手工做賬,進行會計電算化系統做賬,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會熟練的操作一門會計軟件的全部處理過程,從“建賬―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賬―結賬―會計報表”的全部處理過程,比如:速達或者用友等會計軟件的使用;信息處理能力既包括對當今社會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搜集、分析、加工、整理的能力,也包括進行會計文案寫作應具備的選題和內容整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能夠按照企業的財務戰略、依法處理突發或非常規會計事件的能力。
3.社會適應的能力
會計崗位是一個崗位群體,不是一個獨立的處理過程,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的能力,這一能力包括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前者是指個體與個體或群體之間為達到某種共同的目的,能夠有效交換觀念、思想、知識等信息,在行動上積極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任務或行為的能力。后者指組織實施、計劃安排、貫徹落實、監督控制和協調配置活動的能力。會計工作處理的是單位與單位、人與人或單位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這就決定了會計或會計部門工作的有效開展,既需要其他部門或人的配合,也需要會計人員去主動協調或配合其他部門或人員。尤其是,對企業外部單位而言,會計必然要與外部的銀行、工商、稅務、海關、勞保等職能部門打交道,既要維護單位所有者的利益,又要遵守行業自律原則和接受政府的監管。因此,會計的溝通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對做好會計工作至關重要。
為了滿足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需要,培養更符合社會需要的會計人員,作為酒泉地區的唯一的一所高等學府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必須要在會計人員的方向和模式上進行教學改革將我們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培養面向大中小型各類企業,適應現代會計職業要求的,具有良好職業素質,能應用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畢業后能直接勝任相應的會計基礎核算崗位工作,達到初級會計師水平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三、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教學改革
1.以學習領域課程為核心,重構課程體系
為適應會計職業要求,達到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進行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根據會計人員必須既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又具備一定的學習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職業能力要求,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應由專業技能、基礎素質和能力拓展三部分課程組成。重構后的課程體系以學習領域課程為核心,打破了過去由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學等課程組成的學科體系的束縛。學習領域課程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工作過程,即將工作領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領域課程。而目前法定的會計職業或職稱資格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資格證”等) 的考試仍然是以理論、書面考試為主,屬于學科體系,重在背誦記憶,與學習領域課程的建設目標有矛盾。應當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我個人以為可以采取先分散再集中的方式來解決。先分散就是教師可以在進行相應的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時,將證書考試的知識點,盡可能地分散到各個學習情境中,“制造”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正確答案,達成知識的遷移目的。再集中就是根據國家安排的考試時間,在考證前集中一段時間開設選修的考證輔導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愿選修。這樣做的好處是既不打亂整個學習領域課程體系,又能提高學生考證的通率。
2.實行會計技能模塊化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會計技能模塊化教學法就是將會計工作內容劃分為若干種技能,然后,對每一種技能制訂出具體的達標標準,依據標準再制訂出一系列技能培訓方案。教師按照技能培訓方案進行各項技能培訓,主要是通過示范性教學教會學生怎樣做好每件具體的事,使學生學會一項或多項技能。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首先進入所描述的企業會計情景現場,通過讓學生參觀、觀察使學生感受職業氛圍,體驗會計崗位需要哪些技能。如計算機文字錄入和數據錄入、五筆打字、點鈔、驗鈔、鈔票捆扎、算盤的計數、填制單據、蓋章簽字手續、登記賬簿、裝訂憑證等。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技能成績評定要靈活多樣,提高技能質量
對技能課程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應針對不同的技能課程采取各具特色的考核方式,方法不必要求相同,如:文字錄入技能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及辦法:考核方法主要參照學生的定時錄入速度和正確率,主要包括計算機打字軟件的內部錄入和外部參照資料錄入兩種。具體標準根據錄入漢字總數和正確率評定。
(1)基本標準:35個漢字/分鐘,85% 正確率。
(2)強化標準:50-70個漢字/分鐘,90% 正確率。
(3)升級標準:80-100個漢字/分鐘,95%以上正確率。
再比如:“點鈔技能課程”設計的考核方式及辦法:
(1)票幣整理技能考核辦法:給出面值不等的票幣,限時不限量。
(2)假幣識別技能考核辦法:給出百張假幣與真幣,在5 分鐘內鑒別真偽。
(3)點鈔技能考核辦法:給出若干捆練鈔券,限時不限量。
(4)驗鈔機使用技能考核辦法:用驗鈔機現場考核。
綜上所述,會計人員的技能的培養還得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應用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等等綜合素質,在自我總結和不斷的學習和工作中來提高。
參考文獻:
[1]歐盟Asia - Link 項目“關于課程開發的課程設計”課題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