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2 15:44: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古詩中的春夏秋冬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名篇佳作卷帖浩繁,在中華文明中蔚為壯觀。
從小學到現在,我學過不少的古詩。古詩中的離別情緒,古詩中的春夏秋冬,古詩中的名勝古跡……讓我感到驚嘆。短短幾十個字,卻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山水風光。李白的,《行路難》其中有一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只有短短十幾個字,卻表達了作者他即使仕途有所阻礙,卻依然對未來充滿堅定的理想。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寫出了他登上高山之塔,極目遠望的豪情滿懷。
有人評價唐代王維的詩和畫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像他的《竹里館》一樣,“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獨坐、彈琴、長嘯、明月,讓我想到了這么一個畫面。“一位詩人在竹林里獨自彈琴,長嘯。夜靜人寂,與明月相伴的一個畫面。那么的高雅、寧靜。
十六年的時光早已飛逝的失去身影,如今的我不自覺間卻多生了一分從容?;叵氘敵?,感嘆道:曾幾何時,我還在為他人的漫罵而心酸,曾幾何時,我還在為小小的失敗而哭泣。曾幾何時……
太多的曾幾何時,但如今這些痛惜已不再觸及我的心房,留下的只有那一分惋惜與從容。
漫漫人生如棋局,嘆息間,多生一分從容。
常言道人生如棋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啊,十六歲,我多了一分從容,多了一分感悟。何曾想過,狂風暴雨也能如彩虹一般美麗,何曾想過,失敗也是人生的一種享受。多一分從容,坦然面對人生的一切,同樣的風景,有時也有不同的意境,同樣是苦,有時未嘗不是一種樂呢?
默默傷懷別親人,獨悲傷,多生一分從容。
王維送元二,送出了“勸君更敬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情懷,汪倫送李白,送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誼,古詩中的離愁,在我看來都是別樣的從容,與我相同,他們對待與親人的離別,顯得十分坦然,雖有悲傷,但更多的卻已是從容。
于是,就這樣離別,多了一份從容,所有的傷懷已是為日后的重逢而提前做的準備。
落寞惋惜,已往事。今昔多生從容。
往昔一切的一切,都已是不可重來的事。如今早已是物是人非,面對這世事的變遷,我的心里,多生了一分從容,昔日的摯友,今昔已不見,又何妨?他日再見,亦會噓寒問暖。昔日的家鄉,今昔已改變,又何妨?回首過往,亦是曾經擁有。
整個課文所選古詩的以律詩居多,其次是絕句和古體詩較多,所選古詩形式往往比較短小精于,學生學起來得心應手,瑯瑯上口,單純讓學生背起來似乎也并不難。可是如何讓學生在寓教寓樂的學習中背誦古詩?如何在古詩的學習中感受我國古代文學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又如何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漫步古詩苑”則把以前學習古詩的課程轉化為一系列的活動。它安排了三項活動,即:(1)分門別類輯古詩;(2)別出心裁品古詩;(3)聲情并茂誦古詩。而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又歸納了學習古詩中的幾項活動,即繪聲繪色講古詩、饒有趣味唱古詩、自編自導演古詩。
在多年的古詩教學實踐中,我就是以這六種活動來貫穿整個古詩教學過程中的,它們對于提高學生對古詩的鑒賞能力很有幫助。這里,我將自已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聲情并茂誦古詩
在古詩學習中,我將此項活動放在首位,因為這是學生學習古詩的基礎,學習古詩離不開誦讀。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我常常在古詩課文上選擇一兩首學生喜歡的古詩,認真領會意境,揣摩語言,把握節奏,配上大家喜愛的樂曲作為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后,學生模仿誦讀。也可讓學生自己根據意境來誦讀,時間充足的話,還可以搞一次小小的誦讀比賽,讓人人來參與,從讀音、語調、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判誦讀者,選出優勝者,給予適當獎勵。此項活動會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古詩的意境中去,同時對于提高他們背誦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繪聲繪色講古詩
我國古代的文人騷客在寫詩時,往往都會有自已的寫作背景,或者詩中則蘊含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或生動的故事。因此,還是本著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引導學生學習一首古詩時,我總會用一分鐘左右給同學們講講有關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或由這首詩引發的故事。如學習《赤壁》這首詩時,由于杜牧所詠之赤壁并非當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學生學習時往往會把彼處當成此處。因此我先講赤壁之戰的故事,再講作者來到赤鼻磯游覽的背景,由此再談到作者借題發揮帶出東吳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這些故事一講,學生誦讀情趣非常濃厚,詩中赤壁之戰,東吳大喬、小喬兩位美女的典故也再用不著我贅述,學生在誦讀中早就對號入座、自我消化理解了。整個古詩從講解、誦讀到背誦不過10分鐘左右。當然,有的詩歌也可由學生由此及彼講講有關的故事。如學習《過零丁洋》時學生知道了文天祥的故事,可在同學們中開個小小故事會,舉辦一次“繪聲繪色講古詩”活動,講講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舉辦此類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廣泛搜集匯編的資料,互相交流,然后勇敢上臺講誦,它既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養交流與合作能力,更能提高學生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從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三、自編自導演古詩
此項活動是在前兩項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在學生已經把握古詩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自己編劇、自己演出來活化詩中的人物形象,把詩中的人物形象具休化,這也是學生自我能力的一次體現。我在上《過零丁洋》時,學生把文天祥被俘,敵人威逼勸降和他寧死不屈,提筆寫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這些過程全都繪聲繪色地演了出來,不僅博得了班上同學的掌聲,在學校文藝匯演中也贏得了殊榮。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學古詩的勁頭更濃了,哪怕只是一首純的抒情詩,他們也往往會帶你聲情并茂地領略一番古人的閑情逸致。
四、分門別類輯古詩
這項活動是專門為古詩有著濃厚興趣活動的學生準備的,有興趣的學生可將已讀過的古詩根據自己的愛好把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春夏秋冬、風花雪月、山水風光、名勝古跡等分門別類制成一本專題詩集。但作為小學生他們讀過的詩相對來說較少,即使興趣濃厚的學生編輯古詩的內容仍顯單薄。因此,此項活動可視其情況讓個別或少量學生課下輯錄,教師可適當引導。
五、別出心裁品古詩
我國古代詩歌一向追求詩情畫意,許多詩歌只要你留心品味,便會發現許多詩歌都可以繪成畫,譜成小曲,編成舞來欣賞。如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時,根據王菲所唱的這首古曲和這首詞的意境可請音樂老師指導學生編一段舞蹈。
六、饒有趣昧唱古詩
由于所學古詩被譜成的曲較少,這項活動往往可配合“聲情并茂誦古詩”和“別出心裁品古詩”進行。如學習《蒹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泊秦淮》等這些詩詞時,可給學生聽聽這些已編配了曲調的古詩,甚至還可教教學生唱唱這些古詩,讓學生在學習古詩的同時也領略了唱古詩的那一番別有的滋味。
一、“吟”詩,聲情并茂的強力
中國語文教育深受孔子“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思想的啟迪,“吟誦美讀”是語文課程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育專家劉國正先生說:“讓學生熟讀背誦,感受其中的詩美,受到熏陶漸染?!敝腥A上下五千年,在浩淼的古詩長河中,有許多詩歌均以淺顯含蓄的筆調,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思想感情,或贊美自然景觀,或表達思鄉之情,或謳歌大好河山……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詩歌內容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幫助低年級的學生積累這些優秀詩文,誦讀不失為一種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即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自然成誦。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進入古詩詞所描繪的意境,變單一的學習為有序地引導,我在教學古詩詞過程中進行了內容的整合。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詩詞串聯,如“春夏秋冬”系列,采用“春之歌”、“夏之蓮”、“秋之月”、“冬之梅”四大篇章,用優美簡潔的語句進行串聯。導入:春天是一幅水彩畫,艷麗而真切。春天孕育著生命與希望,春給人以鼓舞和信心,引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對它的贊美??纱禾斓降自谀睦锬??從而引出賀知章的《詠柳》、葉紹翁的《游園不值》、孟浩然的《春曉》……結束語:讓我們生活有詩意,心中有詩情,做一名感情豐富,心靈高尚,會生活、懂生活、愛生活的人?!皠游锲薄爸参锲?,“花之語”“情之思”等等,把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的古詩詞進行有效資源整合,因為有主題、有內容,古詩詞的誦讀就變得豐盈而充實,學生吟誦起來就容易把握語言情感,體會詩詞意境,也容易積累和記憶。
二、“寫”詩,龍飛鳳舞的引力
書法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詩詞與書法同是與文字有關的藝術。書法家吳善茂先生說得好:“書法是寫字,但寫字不都是書法?!眱灻赖挠补P字和硬筆書法作品,能令人賞心悅目,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古詩文誦讀”過程中,把古詩文教學和書法作品結合起來,開展一些以古詩詞為內容的硬筆書法比賽,不失為一種學習古詩文的好方法。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簡短的五言詩,課內的李白的《古朗月行》《靜夜思》《夜宿山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等,課外的《江雪》《竹里館》《相思》等,都可作為書法比賽的材料。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杜甫的《春雨》和孟浩然的《春曉》,這是非常優秀的練字材料,我利用下午的文體活動課,指導學生進行寫字比賽,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對別的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學生們發揮合作的力量,從寫字質量和正確率方面進行挑選,對選出的優秀的作業每組再選出1名小評委進行再評價,最終挑出最優秀的作品進行表揚和張貼。教室的四壁,走廊的墻壁等都可以作為學生作業展示的資源,這些古詩詞書法作品,既給班級中的習字優秀學生創造了展示機會,又讓所有學生受到藝術美的熏陶,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積累優秀古詩文。
三、“繪”詩,妙筆生花的魅力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學科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朱光潛在他的《詩論》里也提出了“詩不是用來‘解’的,而是用來‘見’的”的觀點。把古詩“譯”成畫,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實施拓展型課程的一種創新。課堂內,嘗試詩畫結合,美術和語文學科教學整合;課堂外,給學生創設拓展的空間和探索實踐的平臺。如教學《詠柳》時,我先讓學生欣賞柳樹迎風搖曳婀娜多姿的錄像資料,然后讓學生用畫筆去贊美它。有的學生抓住柳樹嫩綠的顏色來表現春天的到來;有的學生用擬人的方法把柳條畫得像少女的頭發,以表現柳條的柔美;還有的學生從寫實的角度把迎風飄揚的柳條畫得很逼真……然后,教師出示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讓學生通過畫柳詠柳加深對詩句的理解,體會“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這種方法既幫助了學生理解詩中含義、體會作者的情懷,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繪畫的綜合能力?!袄L”詩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還提高了審美情趣和民族文化修養。以繪畫的方式表現詩的意境,正是古詩詞另類教學的魅力所在。
四、“唱”詩,余音繞梁的活力
【論文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詩教學承載著陶冶兒童情操、開發兒童思維、發展兒童語言的重任。兒童詩的教學,就要注重讓兒童在誦讀中品味凝練而富有音樂性的語言,欣賞具體而生動的意象,領悟豐富而優美的意境,感受純真而飽滿的情感。
在兒童的生命成長過程中,詩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詩教學更是承載著陶冶兒童情操、開發兒童思維、發展兒童語言的重任。兒童詩篇幅短小,詩中有優美的語言,貼切的比喻,豐富的想象,新穎的構思,奔放的激情,細膩的感受,純真的童心,是最適合低段兒童的文學樣式,也是訓練兒童語言最好的啟蒙教材。兒童能從兒童詩歌里獲得精神的力量,獲得內心對于美的體驗和享受。兒童作家樊發稼說:“詩歌天然地和兒童有著契合關系,他們的想象方式、表達習慣和認知渠道,都有著詩的品質,所以,這樣的詩句肯定可以成為兒童內心的容器,可以成為兒童認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張地說,一首契合兒童心性的好的兒童詩,可以為一個人的一生抹上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帶來一種節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年(1~2年級)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要“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梢姡瑑和娛堑投握Z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在小學低段中發展兒童語言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讓兒童多學習詩歌,已成為小學語文課改的共識。
在兒童詩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誦讀的作用,讓兒童在誦讀中去感悟。誦讀是語文教學的傳統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兒童詩更是如此。反復誦讀能讓兒童理解語言,欣賞語言,品味詩歌語言的優美,促進語言積累和語感積淀,并能在誦讀中受到情感的體驗。兒童詩的教學,就要注重讓兒童在誦讀中品味凝練而富有音樂性的語言,欣賞具體而生動的意象,領悟豐富而優美的意境,感受純真而飽滿的情感。
一、品味凝練而富有音樂性的語言
詩是語言的藝術。詩歌的語言不僅生動、凝練,而且具有極強的張力。兒童詩的語言優美、簡潔、流暢、口語化,讀起來瑯瑯上口,極具表現力和感染力,兒童最易于模仿。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第166~167頁中《四季的腳步》,這是一首歌頌四季的兒童詩,整首詩語言優美,節奏歡快,讀起來朗朗上口,是極適合兒童誦讀的詩作。詩分四節,分別寫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來臨時的變化,用凝練的語言概括了四季氣候的特征,極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詩中“丁冬、知了、刷刷、呼呼”等幾個擬聲詞的運用,疊詞“悄悄”的反復使用,以及每節末尾的押韻,使整首詩處在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節奏之中,詩的語言也具有了音樂美。一般而言,兒童詩比較符合古詩押韻的要求,用韻也比較嚴格,具有較強的音樂性和節奏感。詩中擬聲詞、疊詞的運用,也能直接將客觀世界的聲音和節奏傳達給兒童,拉近與兒童的距離,使兒童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親切感。
二、欣賞具體而生動的意象
兒童的思維是具體的,他們把握對象、接受知識,往往是從具體的形象開始的,欣賞詩歌的時候,他們總是通過具體可感的事物去領會詩中的意境。以兒童為讀者對象的兒童詩,總是致力于創造鮮明生動的詩歌形象,讓孩子們在具體可感的畫面中感受詩歌的意境。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第46~47頁中《聽聽,秋的聲音》為例,對兒童而言,“秋”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體化為“黃葉”、“蟋蟀”、“大雁”、“秋風”等代表秋天典型特點的具體事物,就使抽象之物具體化了,從而吸引兒童往下讀。當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以觸摸的形象時,兒童詩歌就以其獨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讀者。在這首詩中,詩人用“黃葉”、“蟋蟀”、“大雁”、“秋風”等幾個具體而生動的意象,描繪了秋天來臨時世間萬物的變化,流露出孩子們對秋的季節的獨特感觸。詩中通過把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的意象,化無形為有形,通過淺白的文字,像圖書一樣描繪出來,使本來抽象的“意”變成了具體的“象”。由此可見,一首好的兒童詩,總是要借助于具體的意象來詮釋抽象的概念,使兒童通過具體可感的事物去領會詩中的意境。換言之,意象是兒童詩歌不可或缺的成分。
三、領悟豐富而優美的意境
意境就是通過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描寫,融主客觀于渾然一體,創造一種濃郁的情感藝術氛圍,把讀者引進一個想象空間的藝術境界。兒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聯想的,他們總是用自己創造性的想象來認識并論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們通過想象而詩化的世界里,花兒會笑、鳥兒會唱、草兒會舞、魚兒會說……因此,兒童詩正是符合兒童心理,抒發兒童的童真童趣,讓兒童在教師的引領下漫步詩境中,借助具體意象去領悟豐富的詩意勝境,欣賞詩歌的獨特魅力。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第139~140頁中《山城的霧》,這是一首意境優美奇幻的兒童詩,借助于多個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把一幅充滿奇幻色彩的美麗圖畫展現在讀者面前,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對美好大自然的關愛與向往。學習這首詩,關鍵是要體會它的意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受大自然的奇幻美。抓住了意境,就抓住了詩作的靈魂,兒童閱讀這樣的兒童詩,不僅能夠獲得一種知識,而且能透過這種知識性的描述,窺見詩人的內心世界,并能感悟到另外一種深意。
四、感受純真而飽滿的情感
詩歌是最為注重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情”是詩歌的靈魂,也是詩歌生命力的美感表現。因此,情感體驗在詩歌的教學中是第一位的,在兒童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各種感觀,引導他們積極體驗詩歌中表達的情感。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第23~25頁中《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首兒童詩,語言樸實無華,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孩子們對雷鋒叔叔的深切熱愛。在孩子眼里,雷鋒叔叔是愛心的源泉,是值得學習的好榜樣,我們不禁為詩中流露出的樸素而親切的情感所打動,愛心就像泉水一樣滋潤著每一個人的心田,愜意,愉悅,幸?!瓋和匀欢坏厝谌肓藧鄣那楦蟹諊小和娨驗橛辛饲楦?,自然也就有了生命。由此可見,“情”是詩的根本,兒童詩必須緣情而發。
總而言之,兒童詩是兒童最早接觸的文學樣式,它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為初入學堂的兒童提供了學習語言的范例,它承載陶冶兒童情操、開發兒童思維、發展兒童語言的重任。通過兒童詩歌的教學,兒童的發音會更加準確,語匯更加豐富,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并且在兒童詩的閱讀過程中能夠啟迪學生的智慧,觸發學生的思維靈感,撞擊出學生的睿智火花。
參考文獻
[1]夏登高.試論詩歌教學中的審美賞析.小學語文教學,2006,(4).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一、尋根溯源,“詩”出有因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詩詞都是詩人有感而發之作,詩所傳達出的思想主旨無不與作者的生平、閱歷、遭遇及他所處時代的社會生活相關。因此,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含義,就必須對這些知識有所了解,這樣才易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賞讀杜甫的《春望》,先要弄清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寶15年(756)六月,安祿山、史思明叛軍攻下長安。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詩人臨時安頓了家小,前往投奔。途中為叛軍所俘,押至長安。因他官職卑微,未被監禁。次年三月,身陷長安的詩人,眼看國破家離,感時傷懷,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春望”所見,發出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感慨。若不明確這一背景,學生就很難明白詩人的“感時”“恨別”,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書何以值萬金。再如賞析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就應預先了解:詞人早年因愛國議論觸犯秦檜被黜,后來又因“力說張浚用兵”免職,在南宋茍且偷安的環境中,一直頗遭冷遇,但他一生標格孤高,絕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不渝的錚錚傲骨,始終不改。詞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刻畫了梅花歷盡磨難、留芳而去的特有神韻,從中不難看到詞人身世與人格的投影。有了背景材料的鋪墊,學生很容易把握整首詞的意蘊。
鑒賞古詩詞,只有聯系其寫作背景,才能從深層次準確而不牽強附會地把握主旨。所以,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要重視對詩詞社會背景和作家個人境遇的講解,為學生理解詩詞做好鋪墊。
二、淺吟低唱。詩情激蕩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詩詞豐富的感情、深刻的內涵蘊藏在凝練的語言中,不反復誦讀,又如何體會得出?錢夢龍老師就主張:“不妨讓學生適當學一點吟詠之法,所謂‘三分詩,七分吟’,許多意境深邃的詩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方能領略其韻味?!笨梢?,古詩詞誦讀吟唱對加強感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當然,誦讀的最直接目的是記憶,即所謂熟讀成誦。但我們可以把“讀詩”、“背詩”、“唱詩”巧妙整合,挖掘出學生鑒賞古詩詞的潛在能量。
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有助于由淺入深地體味文章所抒發的鮮明獨特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地領略文章的音韻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教師在帶感情范讀或配音朗讀之后,可以靈活組織學生單一讀、分組讀或齊聲讀,方法多樣。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把書面語言還原為口頭語言,作者的語言就好像成了讀者自己的語言。與此同時,學生的頭腦中會連續再現文章中的抒情載體――藝術形象,學生在自我感覺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和體驗,從而產生強烈共鳴,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學教育。
為了激發古詩詞誦讀和熟記的積極性,我還嘗試了“唱”詩教學法。托爾斯泰說過:“音樂的魔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我們在賞讀古詩詞時,絕對不應該忽略音樂的“魔法”作用。越是優美的古詩詞,在古代被譜曲傳唱的機會越大。今人也不乏給古詩詞譜了曲子演唱的,諸如《陽關三疊》、《問君能有幾多愁》、《但愿人長久》、《滿江紅》等等,都因廣為傳唱而詞曲皆人人心。例如,在賞析曹操《觀滄?!芬辉姇r,我給學生播放了古曲《滄海龍吟》,當激越高亢的旋律響起后,我沒忘記范讀,但我更沒忘記讓學生隨后跟著樂曲唱出整首詩來。大合唱當然不夠整齊,不怕。接下來的個別“演唱”,效果就一次比一次好了。有些同學不滿足于我播放的樂曲,配上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的調子來唱,還有的借用了林俊杰的那首《曹操》,不一而足。唱起來時,“以觀滄海”唱得緩慢而拖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被唱成了高八度,“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就可以反復多遍。筆者自己也唱,撇開嗓音優劣,可以在情感、節奏、旋律的把握方面與學生平等“PK”。師生協作唱過的詩詞,就像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不但記得牢固,而且易于理解。年年歲歲,詩情激蕩。
三、斟字酌句,詩意盎然
古人作詩講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力求一字傳神,一語驚人。而一首詩中最凝練最傳神的字句就如同這首詩詞的眼睛,即整首詩詞的主旨句。因此,教學時抓住關鍵詞句,緊扣詩眼或詞眼,精讀精講,是我們教學古詩詞的又一個突破口。
例如,賞析王之渙《涼州詞》中“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霸埂弊钟昧藬M人手法,既是曲中之隋,又是吹笛人之心。關外不見春色,乃春風不度之故,則風也如人之有情,它不愿離開江南而遠出塞外了。其用語之妙,傳神之佳,令人嘆服。再看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兩句僅平列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名詞作為意象,就勾勒出寒春早行時看到的凄清、冷寂的景象,讀者眼前自然浮現出一幅鮮明的山村清晨圖。特別是“人跡”這個意象,作者在雄雞初鳴、殘月未落之時就早起趕路,沒想到路上已有“人跡”,體現其出行之“早”。這番意境,說明了首聯“悲故鄉”的原因,又為尾聯“思杜陵”作了很好的鋪墊。不放過關鍵詞句,又能將其與上下文聯系對照來解析,不但明確了詩意,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如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的最后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朝代更替的實質,引導學生明白了這一點,那么學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站在潼關這一兵家必爭之地時,是何等的感慨萬千了。
古人云:“牽一發而動全身。”品析研讀詩詞中的佳詞名句,可以加強對古詩詞內涵和意境的理解,甚至能進一步增強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
四、揮毫潑墨。詩情畫意
詩詞以含蓄凝練著稱,為了進一步領會以及拓展遷移,“畫詩”和“寫詩”很值得推行。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詩詞的意思想像出畫面,然后用圖畫來表現詩意。除了課文插圖和特意繪制的掛圖,也可用剪貼畫、簡筆畫、水粉畫等再現課文情境。還可以將適合于動漫展示的古詩詞內容制成動畫,創設出獨特的學習氛圍,無需多言,學生就能夠融匯到詩詞的意境之中,跨越時空體會詩人創作的情境,和詩人進行零距離的心靈溝通,從而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例如賞析溫庭筠的《夢江南》時,學生展開想象,進入詩的意境,很快就描述出這樣一幅廣闊多彩的美人憑欄遠眺圖:一位盼望丈夫歸來,呆立樓頭,細數著江面上來來往往的帆船,面對著悠悠江水,依依夕陽,無限失望惆悵。能畫出這幅圖,就不難理解詞人筆下怨婦思夫的愁苦難熬之情了。諸如王灣
的《次北固山下》、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等等,都可以由學生自己畫出一幅幅靈性各異的畫來,增添賞析的樂趣,和唱出詩詞一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寫詩”包括對詩詞進行續寫、改寫、擴寫,通過大膽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使無聲的文字成為激情的語言,使無形的畫面變為栩栩如生的形象”,達到“溝通詩人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被美的境界所激發的感情與詩人所寄予的情感產生共鳴和交流”的目的。學習杜甫的《石壕吏》后要求改寫,學生或花大力氣重現歷史現狀,或濃墨重彩刻畫杜甫逃難形象,或惟妙惟肖模擬惡吏夜捉人的場景,或設身處地揣度當事人的心理,各顯神通,寫得不亦樂乎。這時的“寫”,不能局限在傳統的改寫模式里,比如就杜牧的《赤壁》,針對杜牧關于赤壁之戰的看法談自己的歷史觀;就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針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文天祥的經歷,談關于保持自身節操志向的問題等等。不同的詩詞,不同的讀者,可以發揮再造想象能力,寫出記敘文、散文、議論文、小說、現代詩歌等不同體裁的文章。學生把自己化身為作者進入篇章以后,對作者的遭遇情感就更容易溝通和理解了,由此培養而來的學詩興趣,將更持久。
五、百川歸海。詩興永在
初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都會和學生一起對不同內容的詩詞進行分類歸納,比如寫春夏秋冬的、寫山川河流的、寫風云雨雪的,還有愛國詩、思鄉詩、邊塞詩、田園詩等等。之后的運用,卻大都限于背誦默寫。為何不有意識地培養運用能力和賞讀興趣呢?從命題式的專門使用,到查閱揀取,再到隨手拈來,當然有個過程,但練習多了,必然熟能生巧,不僅給作文增光添彩,減輕寫作的心理壓力,提高寫作積極性,還會延續一份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讓以后的工作生活間接受益。
【關鍵詞】實踐活動;有趣地學習;類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岣邔W生的語文成績,教師首先應該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一、競賽型
有計劃地開展語文競賽活動,對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極大的作用。競賽可在不同范圍,不同場合隨時舉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成語接龍、歇后語大獎賽、格言警句大家背、古詩中找春夏秋冬、小小朗誦會、寓言故事新編、小小辯論會、課本劇表演賽、長文速讀賽等等。語文競賽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愛上語文。
二、表演型
中學生很愿意模仿故事或課文中的角色,通過表演課本劇或童話劇,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在某些課文的情節空白、濃縮處拓展想象,在富有創造性的表演過程中培養想象力,促進語言發展,增強自信和勇氣,如學習了《皇帝的新裝》等課文后,我組織學生自己創作、設計、表演課本劇,惟妙惟肖的表演獲得了觀眾們的陣陣掌聲和喝彩聲。
三、游戲型
愛游戲是學生的天性,游戲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學了《醉翁亭記》《滿井游記》《岳陽樓記》等課文后,筆者和學生一起設計了小導游的游戲,請學生當導游,其余的學生做游客。導游挑自己最喜歡的景點給大家介紹,游客可隨時向導游提問。
四、辯論型
中學生很喜歡與別人爭辯。根據這一特點,筆者常在課堂上開展一些小小的辯論會。學生為了在辯論中立于不敗之地,辯論前積極準備資料,編寫提綱,辯論中唇槍舌劍,既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又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如學完了《羚羊木雕》后,同學們以“友誼比金錢更重要”和“金錢比友誼更重要”展開了精彩的辯論,并從中受益匪淺。
五、故事型
講故事是中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進行故事型的活動課,不僅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培養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和養成瀏覽課外書的習慣。在學完《夸父逐日》后,要求學生根據“夸父逐日”的故事再創造一個能說明文章主旨的故事,結果有的學生說了“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
六、演講型
演講是訓練學生說話能力的一個重要活動。在學完《木蘭詩》后,同學們以“我心目中的木蘭”為題進行演講。這種演講不僅能使學生熟悉課文內容,而且能夠很好地進行情感教育,同時能提高學生的說話和演講能力。
七、討論型
這一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圍繞課文中的某個或幾個問題進行討論,問題通常是由學生在預習課文時先提出來,老師再選其中具有代表性、深層次的問題進行課堂討論。在學習《散步》一文時,學生圍繞“課文寫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表現‘兒子’、‘我’、‘母親’三人什么性格?”和“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兩個問題展開討論,結果討論的氛圍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答案豐富多彩,不拘一格,討論氣氛非常激烈。
八、操作型
這種活動課是學生運用知識的重要體現,一方面可以促使他們在實際運用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他們也懂得了如何把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去,懂得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更加主動地去學習知識。如學習完《看云識天氣》課文后,布置學生去觀察天氣的變化,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
九、閱讀型
眾所周知,由于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如今各種信息多如牛毛,能否最快最有效地獲取信息,對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閱讀才能最快最有效地獲取信息呢?這種獲取信息的方法,要不斷貫穿于語文閱讀型活動課中,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最快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在學習《謊言掩蓋不住血寫的事實》一文時,筆者在學生先預習的前提下,帶學生到學校圖書室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日本侵華的史實,并分小組進行整理,把有說服力、有價值的史實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十、綜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