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2 18:26: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商管理畢業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根據上述目的和要求,畢業論文寫作是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有效手段,其中選題是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第一步,而且是具有方向性意義的重要一步,事關畢業論文成敗的關鍵一步。多年經驗表明,這一步強調要由學生參與共同確定,而不是單方面由教師選擇一個有理論價值或實際價值的題目交給學生完成。盡管教師在這一點上必須把關,然學生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這和畢業設計通常由教師確定題目,學生按照某種既定過程和熟知方法去做是完全兩樣的。基于這種認識,遵循選題原則,掌握選題方法,對于實現畢業論文目的,達到畢業論文要求,保證畢業論文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選題原則
畢業論文的選題,是畢業論文寫作能否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選題合適,促使學生圍繞選題積極工作,整個過程充滿樂趣;選題不合適,不僅圍繞選題進行的工作不會順利,而且可能直接導致畢業論文的失敗。在這個意義上說,選題本身就是對學生和指導教師的一種測試,一向受到高度重視。一般而言,選題應遵循以下原則:
1.實踐原則
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必須牢牢抓住兩個基本要素:一是研究什么問題;另一是怎樣研究。沒有明確的研究對象以及如何研究的方法是很難完成畢業論文的,選題的意義在于界定畢業論文所要反映的事實和解決的問題。工商管理專業既不同于理工科專業,也不同于文科專業,從性質上規定了該專業的畢業論文務必結合實踐來體現自身特點,展示學生能力。豐富多采的工商管理實踐構筑了工商管理專業堅實的基礎。畢業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工商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可能來源于某一個特定企業的實際背景,從而為改善特定企業的管理狀況和提高經濟效益貢獻應有的聰明才智。同樣,畢業論文也可以是對工商管理實踐中發生的一些經濟現象的理論解釋,從而歸納這種現象的必然性和規律,以利于在今后的實踐中加以應用或規避。
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要勝任“經濟工程師”的角色,知識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用來設計和制造各種結構、系統、過程等的素材。從這種認識出發,其能力必須達到多方面的要求,包括專業能力、設計能力、外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適應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在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就為適應、開拓、創新、競爭和組織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先決條件,因此在畢業論文這一教學環節中,大力提倡以工商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有助于學生上述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原則,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保證畢業論文具有新意和時代感,同時還可以避免畢業論文閉門造車、步入后塵、東拼西湊的弊端。
2.專業原則
專業特長是科學研究的前提條件,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才能在科學研究中發現真理有所建樹。堅持選題的專業原則,也就是充分考慮專業興趣,突出專業特長,注意揚長避短,通過畢業論文寫作,促進專業長進,獲取優秀成果。具體說來,學生和指導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落實選題的難易程度,一方面不要選擇那些不花氣力就能完成的課題,這樣難以達到鍛煉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專業領域內提出較高要求,確定的選題要花費一番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有人把選題形象地比作籃球比賽中的投籃得分:假設籃框置于人們頭頂高的位置,不費吹灰之力,伸手個個中的;或者將籃框放在三層樓高的地方,縱使球藝很高,人們也很難中籃。如果真是這兩種情況,籃球比賽還有什么意義呢?選題的道理同樣如此,要防止犯類似錯誤,注意難易適中,深淺適中,寬窄適中,大小適中。例如有的學生對企業改制改組關注較多,就可以選擇有關的企業改革理論課題;有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好,就可以采用數學模型方法進行定量分析;有的學生成本理論較熟,就可以探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徑。凡此種種,通過畢業論文寫作,鞏固專業知識,檢驗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把所學知識系統化和綜合化。
3.時間原則
畢業論文寫作是在一定的時空限制下進行的一種工作過程,一般要求在三個月至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所以選題大小要具有可行性。此外,畢業論文還有一定的文字篇幅要求,往往要求控制在6000字左右,這種要求既考慮到堅持一定的質量標準,又考慮到時間因素。計劃寫3000字的短篇論文與計劃寫1萬字的長篇論文,在選題上肯定是有區別的。舉例來說,選題“試論會計理論體系”與選題“凈現值法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無論在理論涉獵面,還是在實際應用度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選題時要顧及時間因素考慮篇幅長短。如果選題過大,涉及內容繁雜,研究難以深入,論文易顯空洞膚淺;同時,有限的篇幅也容納不進冗腫的內容。如果選題太小,完成后論文篇幅太短,畢業論文的份量顯得太輕,也不合要求。通常選題大小適中的判據是內涵深、外延淺,既能把問題展開說清楚,論文又充實有份量。
4.資料原則
選題明確之后,畢業論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寫作者占有資料的多寡。因此,搜集和占有資料是畢業論文寫作的物質基礎。
資料可分為二手資料和原始資料。前者是指經別人搜集、整理并發表過的資料,大多來源于各種書報雜志、研究報告,許多論文都是利用二手資料提煉而成;后者是通過實地調研等方式所得到的第一手資料,成本較高,時間較長。寫作者資料占有愈多,寫作回旋余地愈大,對論點進行論證就愈加充實;反之,即便選題再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料,也寫不出好的論文。
搜集資料之后,還應圍繞選題要求,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畢業論文所運用的資料更有說服力,更能突出主題,讓論點和論據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此要注意:①資料的真實性。畢業論文的科學性依賴于資料的真實性,只有依據真實可靠的資料,才能獲得正確的結論。因此搜集資料時要有出處,運用資料時要有根據。盡可能選用原始資料,若選取二手資料,一定要認真核對,以防訛錯,對資料均要鑒別其真偽與可靠程度,要把事實與推論區別開來,不合邏輯,前后矛盾的資料不能選用。②資料的具體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論文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許多數據、數字、比例、比率等,這些資料一定要具體準確規范,保證論文的可信度。③資料的新穎性。如果資料新穎,方法對頭,可能形成新的創見。如果是一般性的常見資料,采用與眾不同的研究方法或從不同角度加以闡釋,也有可能產生新的結論。簡言之,無論新資料還是老資料都應努力挖掘新意。
綜上所述,一個好的畢業論文選題,實踐原則是根本,專業原則是保證,時間原則是前提,資料原則是基礎。
二、選題方法
選題是一種創造,這種創造同其他創造一樣,是在豐富的知識儲備、大量的社會實踐和積極的思考中形成。畢業論文選題既要考慮科學價值,又要發揮學生特長,所以確定恰當的選題是一個不斷思維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講究選題方法對于完成畢業論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簡單說來,選題方法有以下三種:
1.查閱文獻法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參加學術報告會等方式,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與現狀,特別是選題涉及領域的研究歷史與現狀。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能知道本學科過去已經進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成果;明確本學科的研究現狀,能知道現階段的研究達到了什么程度,哪些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本學科發展的新動向、新問題是什么。有關這兩方面的資料占有得多,情況就較清楚,選題就不會盲目,就有想象的基礎,就可能產生出新穎、獨創的選題。本學科已獲得的研究成果為未來研究鋪墊了良好基礎,尚未解決的課題是選題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必須到圖書館、資料室查閱工商管理專業的圖書目錄和期刊雜志目錄索引、專題目錄索引以及各種辭典和工具書等。另外還要靠平時積累,學做文獻目錄卡片,豐富資料儲備。這兩方面的工作構成本學科研究工作的選題基礎。
2.實踐選題法
畢業論文選題要密切聯系客觀實際,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利用一切機會,深入工商管理實踐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實際中出現的新問題、新趨向,以此作為選題的依據。例如企業改組改制以后,在企業管理方面出現了哪些變化?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才能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又如市場競爭主體地位明確之后,采取何種經營戰略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居于主動地位,保證企業獲得長期利潤?諸如此類的選題植被于工商管理實踐的沃土之中,實踐選題法要求通過實地調研等方式來獲取有價值的選題。
3.學科交叉選題法
關鍵詞:工商管理;創新;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136-03
引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多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其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夠更好的滿足社會需要,許多學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銳意教學改革。如,紛紛開設了各種熱門專業或補充了熱門課程,開始著力培養復合型、寬口徑人才,并把學生的特點定位在創新性上。不可否認,許多學校的這種認識還是比較符合實際的,而且這些措施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不錯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個根本問題并沒有解決,就是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強調思辨,往往從書本到書本。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很難獲得提高。事實上,創新的沖動來自于實踐,創新的過程也必須來源于實踐。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更深層次的發揮學生的個性自由。強調實踐能力正是對脫離實際的弊端的否定[1]。龐思勤認為,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其實是一個實踐問題,要想培養實踐創新能力,就要在創新實踐中摸索鍛煉[2],本文認為,從本質而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統一的,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環節。
本文將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與經驗,并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討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實踐環節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以期對中國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提供一點借鑒。
一、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踐特點及實踐環節的必要性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3](1998年頒布),工商管理類是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包括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本科專業。從這些專業看,工商管理類專業與其他自然學科的專業不同,由于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宗旨是滿足工商企業對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其畢業生也大多從事企業實際管理工作。因此,此類專業的實踐特點更加明顯。
對于工商管理類的專業教學而言,雖然通過理論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但理論學習僅僅是技能掌握的前提,真正的技能必須在實訓過程中通過實踐強化才能掌握[3]。因此,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的培養就必須重視教學模式中的實踐環節。沒有實踐環節的訓練與提高,也就不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二、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實踐環節面臨的問題
盡管許多高校已經認識到實踐環節在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并且加強了該方面的改革與實踐。但在課程設置、師資選擇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與不足。
1.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缺乏。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類課程設置仍然是以理論科為主,“理論課多,實踐課少”的現象依然存在。盡管很多學校已經認識到實踐課的重要性,并有意識的開始增加實踐環節,但由于受經費投入、師資條件的影響,上述現象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這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各個學校都已經開設了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諸多環節,但保障各環節的實踐和經費投入有限。根據調查和實踐證明[4]:實踐性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比例應在3∶2 ~ 7∶3 之間比較合適,但目前實踐環節的比例還遠遠達不到這一比例,因而學生并不能達到實際訓練的效果;另一方面,領導對實踐環節的重視不夠,往往把把理論教學看得更重要些。
就目前而言,工商管理類課程的教材并不缺乏,而且每年都在推陳出新。但對這些教材進行研究發現,一方面,教材雷同現象嚴重,很多教材的章節設置甚至內容安排都差別無幾;另一方面,教材主要集中在理論教學方面,缺乏專業實踐環節的教材。即使有一些專注于實踐環節的教材,作者也不能把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很好的結合,因而,可供選擇的實踐教學教材仍然顯得捉襟見肘。
2.經費投入不足、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由于實踐環節的設置需要大量的設備購買和師資配備,因而,必要的經費投入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1989年,美國學者沃克溫(J.F.Volkwein)的研究也表明:經費投入的多少與高校質量、水平和成功程度有著密切聯系[5]。顯然,實驗、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具有實踐經驗教師的聘任就成為開展好實踐教學環節的前提,也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保證。但很多學校由于認識上的不足,使得經費投入明顯不能滿足需要。即使有一些學校認識到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并投入的大量的經費,卻也僅僅局限于購買了大量的硬件設備,然后一放了之。因此,建設適應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工作需要的、完備的實踐與實習基地,也就成為當前諸多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3.雙師型教師的缺乏。雙師型教師,即指那些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由于工商管理類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使得實踐經驗對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表現得更為明顯。教師作為整個實踐性教學的靈魂,其理論水平的高低與實踐經驗的豐富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尤其是一些案例教學和模擬教學中,生硬的理論知識并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缺乏實踐經驗的老師對模擬效果也很難做出精確的點評。這就需要每位教師不斷學習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與企業的管理實踐,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很多學校在人才引進時,往往更看中的是應聘教師的學歷和文憑,如是否具有博士學位等,并不太注重其是否具有實踐經驗。但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理論水平、實踐經驗以及創新能力。教師應該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把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作為己任并集中精力啟發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4.缺乏有效的實踐教學操作標準和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形式,需要和理論教學一樣,制定一套明確的管理制度、完整的教學大綱、持續可行的經費投入計劃以及教師考評體系。和傳統的理論教學不同,由于其發展較晚,很多學校都是在摸索中前進,并沒有一套標準化的操作規程,這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實踐課程的混亂與不規范,如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雖有要求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嚴格的檢查,使得整個教學活動極具隨意性。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優勢,就要求各教學和管理單位,在制訂實踐教學計劃時,必須先制定規范的實踐教學標準,同時要求實踐課程設計不但要重基礎,還要重專業,實現學生專業與素質的綜合培養。
開展教學評價的意義主要是通過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考評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與學習效果,因而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師的評價。但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評價,由于缺乏經驗的支持,就變成了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如果無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合理的評價,就會導致學生學習不主動、不認真,從而導致實踐環節的失效;如果不能對教師作出綜合評價,就會導致缺乏實踐教學的積極性,甚至會敷衍了事。因而,制定有效的實踐教學操作標準和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也就變得尤為重要。
三、提高創新人才實踐能力的途徑
1.改革課程設置、增加實踐環節所占比重。通過改革教學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從而增加實踐環節所占比重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一個有效途徑。課程設置的改革可以通過實驗教學模塊和實習教學模塊來進行[6]。實驗教學模塊主要是指導教師根據課程需要,有目的的設計涵蓋專業知識面較廣的實驗內容,由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在實驗室完成,如ERP實訓、網上炒股模擬、商務談判模擬等。實習教學模塊則主要包括企業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企業實習的目的是使學生親自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通過親身體驗達到對企業業務的一個全過程、全方位的感性認識;專業實習則是希望到校內外的實習基地參觀與學習,幫助學生加深了解基礎理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能力;畢業論文的目的則是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全方位、全過程的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通過畢業論文檢驗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工商管理類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工商管理類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
當然,改革課程設置,還必須有規范的教材與教輔。由于目前實踐教學用書可選擇用書并不是太多,高校應該鼓勵具有豐富和成功經驗的教師編寫一些實踐用書,并在應用的基礎不斷加以修改,從而最終達到規范和提高。
2.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創新型人才的實踐能力,就必須具有一支既具扎實的理論功底,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由于目前高學歷的年輕教師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他們正逐漸成為高校師資的生力軍。盡管他們具有較高的學歷和深厚的理論功底并十分擅長理論教學,但由于其中多數都是一畢業就走上講臺,缺乏從事工商管理工作的實際經驗,因而講起課來也就“紙上談兵”,缺乏激情和感染力。解決此類問題實際有多種途徑。
第一,拓寬師資來源渠道。高校對教師的引進應該打破傳統的僅僅局限于高校畢業生和校際之間的人才交流外,還應該把目光投向部分企業。對于在企業具有一定實際經驗,又具備優秀教師素質的人才加以引進,從而豐富教師群中的實踐性知識。 第二,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制定規范的教師企業實踐計劃。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一方面,學??善刚埰髽I的管理人員擔任學生的校外導師,指導學生的實踐課程并言傳身教一些實踐知識;另一方面,利用暑假或寒假等較為集中的假期,學??捎杏媱澋剡x派教師去企業對口部門從事一些相應的工作,積累實踐經驗。通過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和規范的教師培訓計劃,雙資型教師的比例必會逐步提高,高校地實踐教學水平也必會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3.加強校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實踐出真知,實踐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須環節。但該環節賴以實施的保證實校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一方面,高校應該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對校內實驗室的建設,包括硬件與軟件的購買,還包括實驗環節課程的設計;另一方面,高校還應該放眼校外,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基地,如高校應該和當地或外地有條件的企業進行聯合,建立大學生的教學實踐基地或校企共建開放型實驗室等,為大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場所,進一步培養、鍛煉、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充分利用“產、學、研”平臺,讓具備條件的大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毅力和責任心[7]。
4.構建基于實踐能力的雙評考核體系。構建基于實踐能力的雙評考核體系,就是對學校的實踐驕傲學環境和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評價。對學校的實踐教學環境評價是一般根據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從教學條件、教學管理、教學效果、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等幾個方面進行考察并設置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專家打分法、AHP法、DEA等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而綜合評價學校的實踐教學環境。
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評價則可以根據本文所述內容,從企業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核與評價。以畢業論文設計為例,畢業設計作為工商管理類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對學生專業學習過程的總檢驗,也是大學生進行的首次創造性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有益嘗試。因此,對畢業生畢業論文質量的評價也就變得尤為復雜,一般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見表1)。
表 1 畢業論文評價指標體系
結束語
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各高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也決定了在新時期開展創新型人才培養必須重視實踐環節的設置,盡管各高校一直在探索,期望能建立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但受傳統教學模式及實踐教學投入不足等諸多條件的限制,目前在工商管理類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及他人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首先分析了工商管理類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環節所面臨的問題,然后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應對措施,以期能對其他高校工商管理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某種程度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戴曉霞,莫家豪,謝安邦.高等教育市場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8.
[2] 龐思勤.實踐能力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與行動[J].中國大學教學,2008,(11).
[3] 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經濟學、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現狀調研報告(摘要)[R],2009-06.
[4] 胥悅紅.推進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07,(4).
[5] J.F.Volkwein.Changes in Quality Among Public Universities.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89,(2).
本文將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與經驗,并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討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實踐環節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以期對中國的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提供一點借鑒。
一、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踐特點及實踐環節的必要性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3](1998年頒布),工商管理類是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包括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本科專業。從這些專業看,工商管理類專業與其他自然學科的專業不同,由于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宗旨是滿足工商企業對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其畢業生也大多從事企業實際管理工作。因此,此類專業的實踐特點更加明顯。
對于工商管理類的專業教學而言,雖然通過理論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但理論學習僅僅是技能掌握的前提,真正的技能必須在實訓過程中通過實踐強化才能掌握[3]。因此,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的培養就必須重視教學模式中的實踐環節。沒有實踐環節的訓練與提高,也就不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二、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實踐環節面臨的問題
盡管許多高校已經認識到實踐環節在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并且加強了該方面的改革與實踐。但在課程設置、師資選擇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與不足。1.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缺乏。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類課程設置仍然是以理論科為主“,理論課多,實踐課少”的現象依然存在。盡管很多學校已經認識到實踐課的重要性,并有意識的開始增加實踐環節,但由于受經費投入、師資條件的影響,上述現象并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這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各個學校都已經開設了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諸多環節,但保障各環節的實踐和經費投入有限。根據調查和實踐證明[4]:實踐性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比例應在3∶2~7∶3之間比較合適,但目前實踐環節的比例還遠遠達不到這一比例,因而學生并不能達到實際訓練的效果;另一方面,領導對實踐環節的重視不夠,往往把把理論教學看得更重要些。
就目前而言,工商管理類課程的教材并不缺乏,而且每年都在推陳出新。但對這些教材進行研究發現,一方面,教材雷同現象嚴重,很多教材的章節設置甚至內容安排都差別無幾;另一方面,教材主要集中在理論教學方面,缺乏專業實踐環節的教材。即使有一些專注于實踐環節的教材,作者也不能把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很好的結合,因而,可供選擇的實踐教學教材仍然顯得捉襟見肘。
2.經費投入不足、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由于實踐環節的設置需要大量的設備購買和師資配備,因而,必要的經費投入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1989年,美國學者沃克溫(J.F.Volkwein)的研究也表明:經費投入的多少與高校質量、水平和成功程度有著密切聯系[5]。顯然,實驗、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具有實踐經驗教師的聘任就成為開展好實踐教學環節的前提,也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保證。但很多學校由于認識上的不足,使得經費投入明顯不能滿足需要。即使有一些學校認識到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并投入的大量的經費,卻也僅僅局限于購買了大量的硬件設備,然后一放了之。因此,建設適應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工作需要的、完備的實踐與實習基地,也就成為當前諸多學校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3.雙師型教師的缺乏。雙師型教師,即指那些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由于工商管理類課程的實踐性特點,使得實踐經驗對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表現得更為明顯。教師作為整個實踐性教學的靈魂,其理論水平的高低與實踐經驗的豐富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尤其是一些案例教學和模擬教學中,生硬的理論知識并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缺乏實踐經驗的老師對模擬效果也很難做出精確的點評。這就需要每位教師不斷學習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與企業的管理實踐,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很多學校在人才引進時,往往更看中的是應聘教師的學歷和文憑,如是否具有博士學位等,并不太注重其是否具有實踐經驗。但工商管理類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理論水平、實踐經驗以及創新能力。教師應該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把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作為己任并集中精力啟發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4.缺乏有效的實踐教學操作標準和實踐教學的評價體系。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形式,需要和理論教學一樣,制定一套明確的管理制度、完整的教學大綱、持續可行的經費投入計劃以及教師考評體系。和傳統的理論教學不同,由于其發展較晚,很多學校都是在摸索中前進,并沒有一套標準化的操作規程,這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實踐課程的混亂與不規范,如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雖有要求往往流形式,缺乏嚴格的檢查,使得整個教學活動極具隨意性。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優勢,就要求各教學和管理單位,在制訂實踐教學計劃時,必須先制定規范的實踐教學標準,同時要求實踐課程設計不但要重基礎,還要重專業,實現學生專業與素質的綜合培養。
開展教學評價的意義主要是通過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考評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與學習效果,因而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師的評價。但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評價,由于缺乏經驗的支持,就變成了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如果無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合理的評價,就會導致學生學習不主動、不認真,從而導致實踐環節的失效;如果不能對教師作出綜合評價,就會導致缺乏實踐教學的積極性,甚至會敷衍了事。因而,制定有效的實踐教學操作標準和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也就變得尤為重要。
三、提高創新人才實踐能力的途徑
1.改革課程設置、增加實踐環節所占比重。通過改革教學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從而增加實踐環節所占比重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一個有效途徑。課程設置的改革可以通過實驗教學模塊和實習教學模塊來進行[6]。實驗教學模塊主要是指導教師根據課程需要,有目的的設計涵蓋專業知識面較廣的實驗內容,由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在實驗室完成,如ERP實訓、網上炒股模擬、商務談判模擬等。實習教學模塊則主要包括企業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企業實習的目的是使學生親自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通過親身體驗達到對企業業務的一個全過程、全方位的感性認識;專業實習則是希望到校內外的實習基地參觀與學習,幫助學生加深了解基礎理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能力;畢業論文的目的則是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全方位、全過程的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通過畢業論文檢驗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工商管理類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圖1工商管理類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
當然,改革課程設置,還必須有規范的教材與教輔。由于目前實踐教學用書可選擇用書并不是太多,高校應該鼓勵具有豐富和成功經驗的教師編寫一些實踐用書,并在應用的基礎不斷加以修改,從而最終達到規范和提高。
2.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創新型人才的實踐能力,就必須具有一支既具扎實的理論功底,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由于目前高學歷的年輕教師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他們正逐漸成為高校師資的生力軍。盡管他們具有較高的學歷和深厚的理論功底并十分擅長理論教學,但由于其中多數都是一畢業就走上講臺,缺乏從事工商管理工作的實際經驗,因而講起課來也就“紙上談兵”,缺乏激情和感染力。解決此類問題實際有多種途徑。
第一,拓寬師資來源渠道。高校對教師的引進應該打破傳統的僅僅局限于高校畢業生和校際之間的人才交流外,還應該把目光投向部分企業。對于在企業具有一定實際經驗,又具備優秀教師素質的人才加以引進,從而豐富教師群中的實踐性知識。第二,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制定規范的教師企業實踐計劃。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一方面,學??善刚埰髽I的管理人員擔任學生的校外導師,指導學生的實踐課程并言傳身教一些實踐知識;另一方面,利用暑假或寒假等較為集中的假期,學??捎杏媱澋剡x派教師去企業對口部門從事一些相應的工作,積累實踐經驗。通過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和規范的教師培訓計劃,雙資型教師的比例必會逐步提高,高校地實踐教學水平也必會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3.加強校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實踐出真知,實踐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須環節。但該環節賴以實施的保證實校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一方面,高校應該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對校內實驗室的建設,包括硬件與軟件的購買,還包括實驗環節課程的設計;另一方面,高校還應該放眼校外,充分利用校外資源,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基地,如高校應該和當地或外地有條件的企業進行聯合,建立大學生的教學實踐基地或校企共建開放型實驗室等,為大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場所,進一步培養、鍛煉、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充分利用“產、學、研”平臺,讓具備條件的大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毅力和責任心[7]。
4.構建基于實踐能力的雙評考核體系。構建基于實踐
能力的雙評考核體系,就是對學校的實踐驕傲學環境和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評價。對學校的實踐教學環境評價是一般根據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從教學條件、教學管理、教學效果、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等幾個方面進行考察并設置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專家打分法、AHP法、DEA等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而綜合評價學校的實踐教學環境。
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評價則可以根據本文所述內容,從企業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考核與評價。以畢業論文設計為例,畢業設計作為工商管理類本科教育中最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對學生專業學習過程的總檢驗,也是大學生進行的首次創造性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有益嘗試。因此,對畢業生畢業論文質量的評價也就變得尤為復雜,一般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見表1)。
表1畢業論文評價指標體系
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的思考
2.本科論文寫作過程細化性分析
3.提高農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主要途徑
4.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模式探索
5.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6.從高校本科論文環節淺談本科評估與教學管理
7.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
8.有關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問題的思考——以歷史學為例
9.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創新性研究
10.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
11.財經類本科畢業論文形式與選題研究——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視角
12.本科論文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3.本科論文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4.對藝術類本科論文的幾點思考
15.自學考試本科論文預申請管理系統設計
16.護理本科實習生畢業論文回顧分析
17.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思考
18.基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導師制運行模式探索
19.聯合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動因、困難及出路
20.跨校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模式初探
21.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學術不端現象平議
22.本科論文的創新性與本科生的創新能力
23.金融學應用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實證研究——以某地方財經高校為例
24.“全過程”本科論文寫作中科學素養的培養——以法學專業為例
25.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論文選題的分析和思考——以南開大學漢語國際教育本科論文選題為例
26.影響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完成質量因素探討
27.我國本科畢業論文制度的闡釋與建構
28.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本科論文質量
29.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幾點建議——以欽州學院為例
30.關于圖書館服務職能與本科畢業論文的幾點思考
31.二類院校本科畢業論文外審制度利弊及對策淺析——以陜西榆林學院為例
32.中日化工類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環節教育方式比較
33.對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幾點思考
34.工商管理函授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路徑探析
35.理工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現狀調查與分析
36.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
37.略論大數據時代下本科學位論文過程管理網絡交互平臺的工作機制
38.護理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撰寫的相關態度和行為調查
39.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40.體育專業本科論文寫作不應取消而應加強
41.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多樣化的現實思考
42.以案例分析為創新路徑的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指導
43.論“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對當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影響
44.強化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探索與應用
45.高校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綜合評價研究
46.綜合性大學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辨析
47.英語專業本科論文寫作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探索
48.關于提高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究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等經濟環境的影響,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高校畢業生又出現了不能滿足社會企事業單位實際需求的現象。究其原因除了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規模較大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畢業生能力結構不能滿足企事業單位的崗位需求。課程體系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單元,對于提高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高校必須注重社會對學生能力結構要求,在課程設置方面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需求,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崗位適應提供條件。[1]課程體系設計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也影響著學生的培養質量。工商管理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有一定的差異性,其更加直接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一線,這需要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直接面向社會的現實需求,能夠適應社會的快速更新發展。從總體上看,工商管理專業依然存在課程設計理念不夠清晰、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特色不突出、實踐教學環節不完善等問題。本文基于浙江省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設置的實際情況,結合中美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比較,以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方式,通過課程內容調研分析社會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知識結構的要求,進而歸納出課程體系所對應的能力結構,提出課程改革的對策建議。
二、基于學生能力結構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課程改革建設研究
通過文獻梳理、前期調研,課題組分析了所調研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相關課程設置,選擇了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等在內的57門課程作為選項來設計問卷,并使用李克特量表將選項的重要性分成5點:1表示“非常不重要”,2表示“不重要”,3表示“不確定”,4表示“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在浙江工業大學教學改革項目的支持下,課題組對杭州、紹興、寧波、溫州和嘉興等地部分社會用人單位、畢業生開展調研,共發出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56份,回收率85.3%,共調查總人數300余人。經過整理統計,得到有效問卷242份,有效問卷率94.5%。從社會需求的維度看,用人單位最關注的是學生的能力結構與崗位的匹配性?;谀芰Y構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建設,體現了當前高校應用型辦學理念。本文運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242份樣本的63門課程指標進行分析。通過分析,運用方差及方差貢獻率等指標,可得出排名第一梯隊的課程群為管理學、市場營銷等22門課程,其方差貢獻率為29.311%,處于第二位的為公共關系學等9門課程,其方差貢獻率為19.674%,兩者累計方差貢獻率為48.985%,已經接近50%,說明這兩個課程群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課程改革中具有代表性。在剩下的課程群中,方差最大的是8.358%,最小則為2.026%。在今后的課程改革中,對方差貢獻率超過5%的也需要重點關注。研究發現,有7個課程群的方差貢獻率累計超過90%,達到91.245%。進一步歸納發現這7個課程群反映了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所要求的7個方面的能力,依次為:崗位勝任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理性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品德素養能力、信息處理能力。
課題組進一步對這7個方面的能力展開調研,同樣使用李克特量表將選項的重要性分成5點,1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結果顯示,得分最高的為“崗位勝任能力”,其次為“創新創業能力”,得分相對較低為信息處理能力。能力結構調研與課程體系調研結果相吻合。這說明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能力結構中最關注為崗位勝任能力,需要畢業生熟練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能夠勝任相關的管理崗位工作。創新與創業密不可分,創業需要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反過來創新能夠推動創業,這也是用人單位比較關注的能力之一。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企事業單位的管理人才,因此社會交往能力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理性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品德素養能力、信息處理能力是管理工作綜合能力體現,是從事管理工作的基礎能力結構?;谏鲜?個課程群和7種能力的分析,可進一步將課程與相應的能力體系對應起來,從而得出基于學生能力結構的課程改革方案。以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為例,課程和能力的對應關系描述。在學生能力結構體系中,崗位勝任能力主要對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公共基礎課所對應的主要是理性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品德素養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能力體系的基礎層;專業選修課和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對應創新創業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學生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培養這些能力。
三、工商管理專業本科課程改革的對策建議
1、建立科學的課程設置理念
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理念應按照其專業特性、學校定位和社會需求等綜合分析定位。高??筛嗟匕凑兆陨砬闆r和區域經濟發展實際,設置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避免“同質化”競爭。如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就提出立足浙江,培養掌握經濟管理的理論和分析方法、具有解決經濟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在各類工商企業、政府部門及科研院所從事工商管理類專業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吉首大學則提出服務西部民族地區,培養具有職業經理人潛質的應用性人才,服務中小企業基層經營管理工作。
2、課程體系設置建議
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應重點關注學生崗位勝任能力培養,同時綜合考慮其他6種能力對應相關課程的設置。具體來說,一是科學布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這是學生專業能力和今后崗位勝任能力培養的核心,所占學分比例約為三分之一。這部分課程主要從管理基礎知識和技能入手,注重公司治理、戰略管理、決策方法論等課程的教學,加深課程深度,拓寬課程廣度,培養學生管理崗位勝任特質。二是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范圍廣,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就需要合理設置專業選修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專業選修課的設置,如《創業管理》等課程的開設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優化公共基礎課的設置比例,一般應保持在30%左右,公共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語言表達、品德素養和信息處理等能力,包括《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等課程。
3、專業課程考核改革建議
專業課程考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專業學習達到課程培養目標、掌握專業技能。在考核過程中,應根據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和社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靈活選用開卷、閉卷、論文答辯等形式,綜合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各項能力結構的形成。一方面科學制定教學大綱,教師授課必須遵循教學大綱;教研室應根據課程性質建立試題庫,課程考核實行考、教分離。另一方面,根據社會需求和課程培養目標,多采用開放式考核,將學??己伺c用人單位評價結合起來,拓寬校企合作中人才培養的深度和廣度,從企業單位用人實際出發考核學生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3]再次,重視學生品德的評價,強化品德評價的比重,平時表現好的學生在這方面可獲得高分,而平時經常曠課、遲到早退等的學生就給與較低的評分。注重品德評價考核,弱化試卷考核的比重,可有效避免學生在試卷考核中的作弊現象。
4、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建議
一、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地方高校是高等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是指隸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特區,大部分要靠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依靠地方財政供給,依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培養為地方發展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高校。地方高校具有“地方投資”、“地方管理”、“辦在地方”、“服務地方”的辦學特點。
應用型本科,是指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國本科高校較大比重,與傳統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要求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勢下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求各專業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從教學體系建設體現“應用”二字,其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
工商管理類專業是研究贏利性組織經營活動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的學科類別。我國 2012 年教育部頒布了新的專業目錄,我國高校本科共設置 12 個一級學科,管理學是一個一級學科,管理學下設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公共管理類、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工業工程類、電子商務類、旅游管理類 9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工商管理類下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人力資源管理、審計學、資產評估、物業管理、文化產業管理 10 個專業。
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是“以學科為基礎”和“注重應用性”。應用型院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所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堅實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而且還要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技能,同時還要具有創新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定位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和諧發展與健康個性相統一的,熟悉和掌握現代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工程技術素養和實踐能力,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基于以上的分析,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簡單說就是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以及實現這些培養目標的方法或手段。
二、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改革開放后,我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已有了長足的進步,主要表現在:開設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地方高校數量大大增加,在校學生和應屆畢業生人數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工商管理教育的專業學科設置得到了很好的調整和優化,許多地方高校根據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先后增設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程管理等新型管理專業,及時滿足了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在課程設置上,廣泛吸收了國外的先進經驗,采用了與國際接軌和符合現代經濟特點的新課程和更注重實踐的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但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階段向大眾化階段的轉變,尤其是近幾年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供過于求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正面臨市場化、國際化的嚴峻挑戰。培養具有扎實管理知識和豐富管理經驗,熟悉企業市場運作,具有應變能力、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應用型管理人才的社會需求向現行的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社會需要嚴重脫節的問題,已成為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必須盡快解決的任務。
縱觀全國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可以看到幾乎都偏重于理論教學,在課程設置上,前些年是專業理論課課時多,實踐課時少;近幾年實踐課時雖然增加了,但是實踐教學落實難,實踐效果差,尤其是校外實習更是如此。大部分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其實習一般都包括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三部分。在上世紀 80 年代,一般由學校統一組織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專業教師帶隊,企業給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通常學生被安排在相關職能部門,從最基礎的事務做起,并由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者具體指導,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所學理論,并將所學的先進管理理論應用于實際,從中發現問題,并為企業提出解決方案,真正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正確性,取得了非常好的實習效果。但是自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企業為提升競爭優勢,提高經濟效益,精簡機構,壓縮管理崗位的人員編制,企業管理部門諸如物流、財會、營銷、人力資源等部門的經理及業務人員都非常忙,其本身尚且自顧不暇,哪有閑情去接待學生,更不用說對學生親手指導了。即便通過各種關系有企業出于情面接受學生實習,但基于資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很多企業也不愿意讓學生過多地參與,只是走一走,看一看,打打雜、跑跑腿,很難達到實習的目的。特別是近幾年,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企業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由學校組織的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遭到了企業的冷遇甚至是拒絕,許多地方高校只得讓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自找門路實習,企業實習已流于形式,以往有效的實習模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其他專業相比,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科特點是實踐性比較強。雖然通過在校內的理論教學,學生對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把握,對專業技能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也僅限于了解,要真正的掌握并能熟練地進行業務操作必須通過企業實訓過程的強化才能達到。
除此之外,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還存在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缺少“雙師”型教師的問題。目前,大多數地方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采取的仍然是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單向灌輸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仍然比較落后,沒有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積極生動的教學局面,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滯后已成為進一步深化地方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瓶頸,直接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地方院校培養目標的實現。同時,工商管理類專業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對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即不僅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教學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教師具有“雙師”素質,所謂“雙師”,就是教師除教學職務如教授、講師外,還應具備經過考試或評定取得的經濟、工程、法律等其他職稱,或被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聘任為相應職務。但目前這樣“雙師”型教師卻極度缺乏。
基于以上現狀分析,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要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管理人才,必須對現行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要更新培養觀念,調整課程結構,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
三、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是制訂教學計劃的前提條件,而且是確定培養規格、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目前很多高校在制訂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培
養方案時,常常在拓寬專業領域方面苦思冥想,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絞盡腦汁,在教學進度安排方面傷筋動骨,而對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教學模式關注甚少。這種現狀對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已經顯得越來越不適應并逐漸發生錯位。現行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培養目標高大上。突出表現在:第一,缺乏個性??v觀全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從總體上看大同小異,甚至有些地方高校的培養目標與教育部頒布的專業介紹中的專業培養目標完全一致,缺少個性和專業特色,難以滿足市場多樣化、差異化的人才需求。教育管理部門在檢查教學工作時,對培養目標本身不進行考察與評價。第二,定位偏高。現行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大致表述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掌握現代工商管理理論的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工商管理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較高素質的高級工商管理專門人才。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這一本質性內涵幾十年來始終沒有發生變化。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階段向大眾化階段的轉變,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已經得到根本性緩解,畢業生的工作流向更多地轉向了公司、企業等單位。從生源素質和用人單位的現實需求來看,很難定位于高級專門人才。
(2)培養計劃中應用型特點不突出。地方院校往往參照學術型院校制定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工商管理類專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踐環節、教學大綱等方面與學術型高校沒有本質的區別,應用型的辦學特色沒有得到很好體現。教學計劃中開設的課程,有管理方面的,也有經濟方面的,有宏觀方面的,也有微觀方面的,涉及的課程面廣、量大,課程交叉的內容普遍存在。培養的學生即懂管理又懂經濟,貌似基礎牢,口徑寬,實際學的不深不透,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3)實踐教學問題多多。地方本科院校在辦學模式和實踐教學的安排上主要沿襲傳統學術型本科院校的做法,采用以學科為中心的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三段式”的課程模式,課程內容是以理論知識或陳述知識為主體,實踐課程中較多的是驗證性的實驗和定向性的基礎研究。對照應用型大學建設的特點和發展模式,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明顯存在著以下問題:第一,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實踐能力的培養與理論知識的傳授,在師資條件、資源投入、教學方式、學習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有很大不同。由于很多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科發展的基礎較薄弱,應用型師資匱乏,對學生的學習考核只能以書本知識為主,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忽視了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考評;第二,人才培養不能滿足工商企業的要求。企業對管理人才的溝通能力、理論知識、社交禮儀、行業知識、領導能力、合作精神、應變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要求很高。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還處于依附理論教學的階段,沒有形成系統、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不能有效地滿足工商企業的用人要求;第三,師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地方高校在鼓勵師生參與實踐教學方面缺乏足夠的激勵機制。教師為了評定職稱和增加工資收入,在申請研究課題、撰寫學術論文、承擔更多的理論課時等方面投入了主要精力,而對費時、費力、低回報的實踐教學缺乏熱情和動力。而學生由于實踐能力考核環節的缺失,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意愿不高;第四,教師普遍缺乏生產實踐背景。地方高校青年教師占有很大比重,他們一般具有較高的學歷、較強的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基本能夠勝任專業課程理論知識的教學,但是普遍缺乏工商企業實踐經驗,不了解企業運作過程和人才要求。因此,在培養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應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中,往往不能很好執行教學大綱中對實踐環節的要求;第五,校外實習流于形式,落實難。很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還沒有實行校企的緊密合作,學生接觸企業和企業管理人員較少,更沒有機會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對企業采購、生產、經營等環節缺乏必要的感性認識,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影響了其專業學習的積極性;第六,綜合實訓少?,F代企業決策往往是綜合性的,只有采用模擬企業實際管理的綜合實訓才能讓學生既能掌握基本理論,又能把握管理的各個環節,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而培養出應用型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類專業普遍設置了不同的課程設計,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聯系,綜合性模擬實驗較少,不利于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較好地解決以上問題,有必要借鑒德國應用科學大學實踐教學先進經驗。
四、適應新時期需要的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培養目標
工商管理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最根本特征就是其對職業實踐突出的適應性,首先是其專業方向設置能夠根據職業實踐的需求及時做出必要的調整,培養的畢業生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工商管理實踐崗位,以及具備一專多能的超強轉崗能力。其次是其培養方向是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其培養規格最突出的特點是工商管理類專業基礎加方向特長的一專多能型,其業務培養要求在突出實踐能力的前提下追求工商管理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職業道德三方面協調,德、智、體全面發展。至此,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共同的培養目標可以概述為:培養能盡快和更好地適應地方或區域城鄉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工商管理基本理論知識、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水準,并在某一專門化領域獲得較深入的知識培養和較多的實踐技能訓練的工商管理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教學模塊體系
針對傳統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我們需要構建創新應用型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培養模式,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體現地方高校是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合格、高素質建設人才的教學理念。創新應用型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通過構建四大教學模塊來實施,即綜合素質培養教學模塊、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模塊和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模塊。
(三)實踐教學模式
教育學研究表明,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結合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筆者認為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業可以采納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有:演示教學、案例教學、單元練習、課程設計、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社會調查、撰寫課程論文、中期論文和畢業論文等。
五、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培養觀念更新
管理類專業就其本質而言,屬于應用型專業,因為高等工商管理教育屬于管理學教育的范疇,其主要任務是培養能夠將管理學知識在企業中轉換為效益的高級人才,畢業后主要到企業第一線從事管理工作,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根據工商管理職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特點,結合應用型人才模式的基本特征,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培育取向:其一是具有基礎加特長的一專多能型知識結構;其二是具有較強的職業適應性;其三是要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畢業生要具有一定的職業素質與執業能力:其四是與地方社會文化的相互融合;其五是切合實際的就業取向與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
(二)師資隊伍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地方高校應用型工商管理類專業必須重視“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其具體方法是采用“引進來,走出去” 的方法?!耙M來”就是聘請具有豐富的企業運作經驗、長期從事管理實踐的高級管理者,從事部分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同時請一些高級管理人士、成功的企業家到學校辦講座,從外校引進優秀的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師來任教,豐富教學思想和方法同時加強學科建設;“走出去”就是鼓勵教師廣泛地參與到企業實踐中去,找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正確的方法,把理論知識融會貫通的傳授給學生,實現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變革。
(三)實踐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橋梁。學生通過實踐,有利于他們強化實踐能力,熟悉企業相關運作,幫助學生完成角色轉換。地方高校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第一是要加大經費投入,高度重視校內和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把實踐基地的建設與管理納入專業建設的工作計劃。第二是以項目合作帶動實踐基地建設。發揮高校工商管理類教師的智力優勢,鼓勵教師到實踐教學基地所在企業尋找合作項目,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項目合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到項目中,可
以讓學生有的放矢,也為實踐教學的安排提供了完整的內容框架,不會使學生的實習過程流于形式,從而提高了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第三是聘請經驗豐富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學校的兼職教授,強化校企關系,帶動實踐基地建設。第四是實施彈性式教學計劃,根據實習基地的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安排學生的實習時間、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曉光.基于系統原理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經濟師,2011(2)
[2]王衛.應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0(10)
關鍵詞:實驗教學功能;就業能力;工商管理專業;路徑選擇
一、引 言
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核心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生就業難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目前存在以下矛盾:一是高校擴招帶來的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與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的矛盾;二是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與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優化滯后的盾;三是畢業生愿望與用人單位需求對接的矛;四是就業工作的社會化、市場化、信息化與現工作模式的矛盾。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不是畢業生數量多,而是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問題。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基本上達到了專業培養目標,但他們的實踐能力普遍較弱,難以適應工作的需要。隨著產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各行各業對大學生的需求會越來越高,高校自身也應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以更好的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盡管各級政府已著手實施更加合理、有效、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引導,理順機制,協調各方面力量,以期為大學生創造良好寬松的就業環境和政策支持,但這些都是事后的補救行為。認真分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深層次原因,事前的培養實踐教學環節特別是實驗教學環節對教學質量的好壞,對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起著決定性的影響[1]。
以工商管理專業為例,目前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特別是實驗教學環節都是在校外實習基地完成,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校教學與現場實際脫節的問題。一方面,接受學生實習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經濟效益產生影響,并給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帶來風險,所以盡管企業簽訂了建立實習基地的協議,但實際上并不愿接受學生實習;再加上擴招后各高校實習經費緊張,學生人數增多,企業即便有心也無力接納,從而造成實習走馬觀花等問題。另一方面,實習指導教師的專業知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限,學生在實習中遇到問題,既得不到實習企業員工和領導的解答,也得不到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實習效果大打折扣。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除少數步入碩士研究生行列外,大部分將進入企事業、行政機關單位,從事工商管理專業或與工商管理專業相關的種種工作。簡言之,工商管理專業所培養的本科人才,主要是應用型人才,而非理論研究型人才。
為探明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途徑,近幾年來,通過調研和走訪畢業生、企業和國內其他高校,深感在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面普遍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素質培養,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兩大問題。這兩大問題,反映在專業教學計劃上,只見課程設置,不見能力、素質培養方案;只見理論教學安排,不見實驗教學安排;反映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是只見教師的課堂講授,不見學生的實訓或實驗;反映在教學成效的評價上,是只見學生的考試成績,不見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成果。正是由于存在這兩大問題,致使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磨合期長,適應性較差,難以迅速進入工作狀態,難以滿足實際部門對人才的要求。為此,本文將從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功能的視角探討如何培養和鍛煉大學生動手能力,為他們度過職業探索期,打通就業不暢環節做好充分準備。
二、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功能概述
眾所周知,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最基本的功能是[2]:(1)使理論教學得到深化。實驗教學對理論教學的深化作用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可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二是可使學生將所學過的專業知識及相關知識融會貫通起來,將零散的知識轉變為系統的知識,實現知識的意義構建,真正成為知識的掌握者。從這種意義上說,實驗教學的作用首先表現為提升理論教學水平,提高知識傳授效率的作用。(2)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與素質。人們所具有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科學、人文素質,必然基于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與理解,換言之,進行知識傳授是進行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的前提與基礎。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知識等同于能力與素質。知識是獲得性的,所獲得的知識能否轉化為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在何種程度上轉化為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取決于學生是否進行知識運用的實踐,在何種廣度與深度進行知識運用的實踐。從這種意義上說,實驗教學是知識向能力、素質轉化,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融為一體的必經環節或必備條件。(3)不同人才類型的差異。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有研究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之分。我們既要看到,無論是為培養工商管理專業研究型人才而進行的實驗教學,還是為培養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而進行的實驗教學均具有上述兩大功能,但也要看到二者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為培養工商管理專業研究型人才進行的實驗教學的主要功能,在于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意識和科學求真的精神,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從事知識創新的基本技能、手段和方法,具有較強的知識創新能力。為培養應用型人才進行的實驗教學的功能,則在于培養學生的的團隊意識、開拓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與誠信意識,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從事專業工作或創業的基本技能、手段與方法,具有較強的知識應用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4)不同人才規格的差異。還要看到,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有不同的規格,有高職高專規格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有本科規格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還有研究生規格比如MBA、EMBA等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所培養的人才規格不同,實驗教學的功能也有所不同。為培養高職高專規格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進行的實驗教學的主要功能是增強學生的業務操作能力。為培養本科規格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進行的實驗教學的主要功能是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應用技術開發創新能力;為培養研究生規格的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進行的實驗教學的主要功能是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應用技術創新開發能力和高端經管管理能力。理清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的功能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不切實際地提高或降低實驗教學功能層次,無疑有悖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大學生就業能力相關理論綜述
就業能力是從國外引入的概念,學者們在認識上尚存在一定的分歧,這導致了我們在使用這一概念時的簡單化或者復雜化。簡單化是把就業能力等同于應聘能力,復雜化是設定復雜的指標體系弱化了實際的可操作性。事實上,在西方就業能力的內涵是在不斷演變的。1909年Beveridge首先有就業能力的提法,最初的定義是以成熟勞動者(able-bodied workers)的可利用率為根據。其目的是為了能夠辨別出哪些勞動者是需要被替代的(不能雇傭的,比如說年老的),哪些勞動者是正在尋找工作的人(可以雇傭的)。在隨后的幾十年內就業能力的內涵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這些研究關注如何提高社會弱勢人群的就業能力,因此通常把這一概念作為結果變量,較少關注這一變量本身的測量及其后續的影響。Gezier把這種將勞動者分為可雇傭的和不可雇傭的就業能力概念叫做“二分法的就業能力”(dichotam
ic,ployability)。
英國學者Hillage和Pollard把就業能力闡述為“可雇用性”,指的是獲得最初就業、維持就業和必要時獲取新的就業所需要的能力。對大學畢業生可雇用性指的是其從獲取就業崗位、維持就業崗位、重新選擇和獲取新的崗位這一動態過程的能力。可雇用性是一種學習過程,它不僅要從復雜的學習中獲取,還需要用恰當的方式和方法向雇主展示,需要在工作生命周期中持續更新,需要擁有可轉換的關鍵技能,如溝通技能、解決問題技能、人際技能、承擔責任和組織能力等。美國大學教育和工作測試中心通過工作關鍵系(Work Keys System)制定了包含7項就業能力的一個大型量表,這7項能力是:閱讀能力、應用數學能力、聽力、寫作、定位信息、應用技術和團隊工作能力。此外,典型的測量工具還有“德克薩斯福沃斯學區的C3項目和密歇根州的部長職務發展和測評”。現在,除了基本的讀寫能力以外,某些就業能力的測量也開始強調通用能力和職業能力。因此,在引入就業能力概念和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內涵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可操作性的把握。
綜上所述,關于就業能力,國內外研究者有多種界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0)指出,就業能力是個體獲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進步以及應對工作生活中出現的變化的能力。瑞典的M?L?戈德斯密德經過調查認為,使大學生順利就業要具備五個要素,一是就業動機及良好的個人素質,二是人際關系技巧,三是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四是有效的工作方法,五是敏銳的廣闊的視野。英國原教育與就業部(Depart
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DFEE)則把就業能力解釋為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進一步講,就業能力是指在勞動力市場通過充分的就業機會實現潛能的自信。國內有學者認為,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學習和綜合素質開發而獲得的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也有人認為就業能力是指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的能力,包括基本就業能力與特殊能力。雖然定義很多,但可以確定的是,就業能力是一種與職業相關的綜合能力。
四、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能力不足原因分析
(1)基本工作能力欠缺。基本工作能力是指大學生進入職場、獲得工作的最基本的能力要素,主要包括社會適應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及從事實際工作必須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如誠信、樂觀、自信等品質。根據相關研究,用人單位對應聘者能力、特征的重視程度調查及對目前畢業生的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溝通表達能力、團隊精神、忠誠度等素質非??粗兀@些都是用人單位挑選畢業生的首要標準。然而目前大學畢業生卻在多方面存在著欠缺,思想觀念不成熟,對工作缺乏熱情、拈輕怕重,難以適應職場環境;與人相處存在障礙,缺乏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過于計較自己的利益得失,在求職過程中存在著誠信缺失,甚至出現簡歷造假現象,對本職工作缺乏一定的忠誠度;面對壓力缺乏自信甚至心理健康出現危機等。(2)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足,學習能力不強。大學生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后,應能夠全面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將其用于指導實踐,而且應該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能在工作崗位上進一步學習新的理論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架構。但目前大學畢業生存在著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足的現象,專業功底不扎實,一知半解,沒有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因此在就業中遭遇困難?;蛘呒幢憔蜆I后,因自身學習能力不足,而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知識更新。(3)實踐能力不足。實踐能力是運用知識進行實際工作的能力,主要是指畢業生動手操作能力,也包括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各種能力綜合應用的外化體現。當前,用人單位在進行人才招聘時,非常看重應聘者的實踐能力,很多企業希望招聘來的大學畢業生一來就能馬上勝任工作。但是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的缺乏一直是阻礙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的又一大因素。目前很多大學生存在著實際操作能力差,綜合應用能力差,甚至不能學以致用,眼高手低,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實踐能力不足等問題。(4)創新能力缺乏。創新能力就是敢于獨辟蹊徑,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新辦法,創造出新產品、新技術,開辟新的領域的能力。是知識與技能經過一系列的歸納、分類、總結后形成的復雜而協調的行為動作,是一種綜合性、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具有強烈的社會實踐性、高度的綜合性、突出的創造性和鮮明的個體性等特點。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只有靠不斷創新才能夠生存,而企業的創新取決于它的人才的開拓創新能力。因此墨守成規、不具備創新能力的高校畢業生受到了冷落。目前大學教育注重的是知識傳授而非方法傳授,因此存在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缺乏,走向工作崗位以后后勁不足,工作缺乏創意等弱點。(5)擇業意識的形成相對滯后,求職能力有待提高。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剛剛起步,就業指導主要面向高年級學生,大多數學生都是在臨近畢業的幾個月里開始求職,對自己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并不了解,對自己和職業都沒有太多的認識,更談不上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因此在就業時常常手足無措,不能準確把握求職信息,準備不足。求職技能包括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準確定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決策能力、自我推銷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是決定大學生能否達到人職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職業生涯規劃與擇業意識形成的滯后,導致了求職技能的缺乏,在應聘時沒有運用相應的應聘技巧與策略,容易造成求職失敗。
五、有效提升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能力路徑選擇
綜上所述,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高校各部門協調配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高校要重視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工作,應加快教育體制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更多優質的教育服務,積極拓展就業能力培養的途徑,提供條件,搭建舞臺,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诠ど坦芾韺I實驗教學功能,使其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其路徑選擇如下:
(1)政府應確立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開發戰略,
積極搭建大學生就業能力開發平臺。促進大學生就業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工作。政府應充分重視大學生就業能力開發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價值,確立大學生就業能力開發戰略,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開發體系,積極搭建大學生就業能力開發平臺。首先,政府應充分發揮在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開發體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健全社會公共職業訓練平臺,對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實施職業訓練,使其掌握職業搜尋的能力,獲得對職業領域的適當了解,提升就業與發展所需的相關能力。其次,政府要建立與勞動力市場需求銜接的職業標準體系,規范與完善相關的社會職業培訓體系,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再次,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采用財政政策激勵社會各界以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參與大學生就業能力開發體系的建立,以擴大高校在畢業生就業能力開發方面的可利用資源。如政府利用費用分擔機制與企業建立就業能力開發基地,或者對參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訓練的相關機構或者項目提供獎勵、資金援助或者政策優惠。當然政府為此已經邁出可貴的步伐。2007年國家稅務總局針對困擾企業和高校的實習成本問題出臺了關于《企業支付實習生報酬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通知,規定支付給在本企業實習學生的報酬,可以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依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扣除。但這些內容對企業、學校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教育部門、勞動部門從法律上規范企業、學生在實習中的行為,避免實習中的違約、毀約等問題發生。(2)高校要加強教學改革,實行“理論課堂”和“實驗課堂”相結合。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高校應基于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功能,改革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改變陳舊的“講授式”、“接受性學習”課堂教學的模式,由傳統的以知識注入為特征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轉化為以學生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為主的現代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實行“理論課堂”和“實驗課堂”相結合。在“理論課堂”上,對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進行合理搭配與組合,并通過柔性教學機制加以實現,靈活調整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重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職業取向自主地選擇課程;調整原來知識傳授式的大班教學模式,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采用教學互動、交流啟發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通過主動思考、大膽置疑、積極探究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教師不僅要“授之以魚”,更應“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當前,不少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眼高手低。因此要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大實訓力度,努力建立實習基地,加強校企合作,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實踐空間。建設立體化、全學程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學生的社會實踐、實驗教學、專業模擬實習與實訓、創業教育、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學年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以及形式多樣的學科競賽活動等。(3)高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基于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功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特點,調整專業設置,優化課程體系,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推動學校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是學校的主觀愿望,也不是政府的行政力量,而是市場需求。高校應密切關注國家和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做好人才市場需求的調研工作,建立適應市場變化的專業設置及調整機制,根據市場需求動態,適時調整專業設置及各專業的招生規模。應有自己獨特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特點,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的規模和專業設置。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差異性催生了高校的人才培養的差異性。高校應突出自身特色,培養“適銷對路”的“產品”,使各專業的大學生都能擁有廣闊的就業前景?,F代大學的人才培養機制應該是一個能夠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柔性機制。高校應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按照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差異性進行創新。高校應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把優化課程體系作為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和重點,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和創新,加強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推進基礎理論與實驗實訓有機結合、校企合作與產、學、研一體化的項目式、案例式模塊課程建設。按照通識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四大模塊設計課程結構,對相關或相近專業進行交叉整合,減少理論課和必修課的課內學時,增加實踐課、選修課的學時,強化課外指導。通過打破學科壁壘,整合創新課程體系,挖掘和共享課程資源,在各門課程中滲透素質教育的因素,從而充分滿足學生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需要,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4)基于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功能,重視創業教育,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皠摌I教育是大學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深化和具體化,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將培養大學生做人的本領和做事的能力相結合?!眲摌I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加強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從而提升其創新能力,是高??滩蝗菥彽囊豁棏鹇匀蝿铡J紫纫獛椭髮W生樹立創業意識,在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就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培養其創業精神,引導大學生把創業作為將來職業生涯中實現理想和人生價值的一種途徑。宣傳成功創業經歷,把創業作為大學生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學校的科研和產業同大學生創業結合起來,成立大學生創業中心,設立創業基金,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平臺。其次要通過創業教育和培訓,達到增強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目的,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如 “創業教育”、“創業與風險投資”、“創造性思維訓練”、“創造技法”等,針對創業基礎、實務知識和創業選擇的培訓與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基本創業技能,以便學生正確地選擇創業項目,引導學生自主創業。再次,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如通過舉辦“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論壇、創業服務工程、大學生創業聯盟計劃以及校企合作等,讓大學生具備環境適應能力、社會應變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判斷分析與決策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競爭能力、開拓創新能力等。支持鼓勵學生成立創業類社團組織,將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聚集到一起,吸收更多學生主動參與科技創新活動。(5)基于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功能,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就業指導。就業指導不僅是找工作的指導,更是職業生涯的規劃和開發,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立和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體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追求,內化科學的擇業創業觀念。高校應加強系統化、科學化、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建立就業指導工作新模式。加強對大學生全程化的就業指導,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教育的所有環節與層面,努力幫助大學生根據自身制定職業規劃。應從新生一入學,就開始對其進行系列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訓練,幫助他們了解本專業就業狀況和就業市場的需求;根據不同年級學生情況安排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和就業指導課程,使之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技能;成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服務中心,建立大學生自我測評實驗室,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性的職業實踐活動,開展職業意向測評、職業興趣分析測評等,幫助學生發現和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專長,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使學生在了解就業市場、認識自己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職業價值觀。
六、結束語
把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問題作為新形勢下現代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進行理論探討,涉及因素眾多(政府、高校、企業、大學生和社會等因素),因此,該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非線性問題。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的原因與表現,本文基于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理論和工商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功能視角:(使理論教學得到深化、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與素質、不同人才類型的差異和不同人才規格的差異等方面)對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有效提升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路徑選擇。然而,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擇業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生個體在就業中會面臨不同的就業問題或困擾,也可能出現一些就業心理問題或不良情緒,在就業指導過程中應該對其進行個性化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個性特征,根據其實際情況“量體裁衣”規劃職業。對在就業中出現的心理問題,要及時進行心理輔導,及時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避免他們走進心理誤區,幫助他們調整就業心態,提升工商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勝興.加強公共實習平臺建設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J].群言,2010(10):8-9
[2] 曾小彬.關于經管類實驗教學若干問題的探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9):1-3
[3] 王霆,唐代盛.國外就業能力框架和模型研究發展綜述[J].求實,2006(4):214-215
[4] 李玉淑.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現狀與培養探析[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5):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