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8 18:59: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水粉畫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所謂“學前色彩畫”是指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開設的有針對性的一系列的色彩畫教學,內容有油畫棒、鉛筆淡彩、趣味水粉、剪貼、刮畫、布貼布藝等,通過豐富多彩的色彩畫形式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對比與調和及色彩的運用規律。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美術;油畫棒;淡彩畫;水粉畫;刮畫;剪貼畫
所謂“學前色彩畫”是指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開設的有針對性的一系列的色彩畫教學,內容有油畫棒、鉛筆淡彩、趣味水粉、剪貼畫、彩色刮畫、布貼布藝等,通過豐富多彩的色彩畫教學形式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對比與調和及色彩的運用規律。下面筆者根據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對色彩畫教學做一個綜述。
一、五彩的油畫棒
在高職學前色彩畫教學中,學生最先接觸到的彩色繪畫工具就是油畫棒?,F代油畫棒從制作、色澤、色相、品種、環保等,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無論是從事專業繪畫創作的畫家還是趣味涂鴉的兒童,他們運用36 色油畫棒都游刃有余。
(一)油畫棒的勾線平涂畫法:這是最為普及的一種畫法,也是較為簡單的畫法之一,大多都是先用鉛筆勾畫好形后,再用勾線筆或記號筆重新勾勒一遍形,用橡皮擦把鉛筆印擦拭干凈后用油畫棒在框框內填色。要注意的是,上色之前一定要把鉛筆印擦拭干凈,否則,畫面就會因為鉛筆線弄得很臟,這種畫法的好處在于無論上什么顏色畫面都是諧調的,因為,黑色的線條勾勒起到了很好的調和作用。
(二)油畫棒的過渡漸變畫法:這種過渡畫法又分為明度過渡、純度過渡和色相的過渡,在學前美術教學中用得最多的漸變畫法就是明度和色相漸變。如畫天空、水、花、葉、樹干、草地等,當一片草地的顏色從淡黃漸變到翠綠色、從翠綠色漸變到藍綠時就會有一定的縱深感,當一朵花從紅色漸變到淡黃色時就給人有一種立體的感覺,當天空從鈷藍色漸變到普藍色時就是夜幕已降臨了。漸變不僅豐富了畫面的色彩,而且也使畫面產生了立體感。
(三)油畫棒的專業創作畫法:這類畫法可作為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一種色彩教學課程,多以人物頭像、靜物寫生為主,在寫生中可追求色彩的冷暖變化和色調。油畫棒以色彩的豐富性、隨意性、可修改性以及攜帶方便性受到一些專業畫家的喜愛,尤其是近年來出版的一批中外優秀的油畫棒兒童繪本,使小朋友們愛不釋手。
(四)油畫棒綜合畫法:是結合水粉、水彩顏料,利用“水油相斥”的原理進行的一些探索。在畫面中先用油畫棒完成部分小的景或物,再用略寬的畫筆上水彩完成較大面積的上色,在上水彩的過程中用油畫棒畫過的地方水彩色會自動跑開去,有時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要想完成一幅滿意的作品需要經過多次嘗試。
二、水色游戲畫淡彩
鉛筆淡彩的畫法在風景寫生中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形式,尤其在學前寫生畫中最為普遍,其特點是上色快,色彩可濃可淡,可表現景物的虛實、空間及層次感。
(一)線描淡彩:先用鉛筆以線條的形式畫好景或物,再用水彩薄薄的上色,透明程度要依稀能見到鉛筆線條為宜,體現鉛筆淡彩的特點。
(二)素描淡彩:素描淡彩是把素描變為彩色的一種畫法,學生對這種彩色的素描形式比較有興趣,但對于高職學前專業的學生來說,只是在線描的基礎上略加了些明暗排線,近似兒童的那種簡略素描。內容上多以靜物中的水果、布娃娃、小書包等為主,這種形式完成的作品遠比線描淡彩更有空間感、立體感。
(三)鋼筆淡彩:鋼筆淡彩在學前美術教學中運用得比較少,要注意的是鋼筆用的墨水最好是油性的,這樣在后期上色時就不會弄臟畫面。
三、趣味水粉出奇畫
水粉畫是學習色彩的入門畫種,也是美術高考的必考科目。筆者根據學前專業的特點把水粉畫教學設計得更具有針對性、更有趣味性。(一)水粉勾填法:水粉勾填畫法有兩種:其一,是先用黑色水粉顏料勾畫形(也可用較粗的簽字筆勾形),勾形的線條不要求流暢和粗細一致,是一種很放松、自由的勾勒,待黑色干后在畫面內填上所需要的顏色,填色要飽滿、不一定要求均勻;其二,是先填好畫面內的各種顏色,待干后用黑色勾線完成。無論是先勾后填色,還是先填色后勾勒,在填色時都可以做一些筆觸的肌理和過渡等效果,比平涂的更有畫面感和藝術性。
(二)水粉的趣味印畫:水粉印畫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對印,就是在比較厚的白板紙上無意識或者有計劃地涂上顏色,馬上用另一張白板紙拓上去,用手輕輕地摸平后慢慢揭開,就形成了兩個很近似的正反圖畫,這種也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色彩游戲之一;其二是單印,就是找一些表面有肌理的樹葉、樹皮、磚瓦等,在上面刷上顏色后直接印到紙上,也可用手指、腳掌沾色印畫,還可把紙張揉成團沾色印底紋等。
(三)水粉的吹畫和潑畫:是把很稀的顏料隨意倒(滴)到畫紙上,再用嘴或者吹器物吹動顏料擴散而形成的偶然之作。也可轉動或搖擺畫紙,讓畫紙上的顏料任意流動形成奇妙圖形。這種畫最好選用比較光面的白板紙制作,因為素描紙、水粉紙吸水比較快,遇水易皺,顏料干得也快,不易操作。
(四)水粉彈畫:就是利用一些廢舊的牙刷、麻線等沾上顏料用薄片器物連續撥動,使顏料像雨點般落在畫紙上,也可在撥彈顏料前在畫紙上擺放一些樹枝、樹葉,顏料下落后再清除,畫面上就會有空白的樹葉形。用麻線沾上顏料可彈出很神奇的、長毛的線條,通過這些技巧綜合操作就可以創作出一幅奇妙的抽象畫。
四、刮出精彩
(一)專用刮畫紙:一般刮畫紙分為兩層,表面一層為黑色保護層,下層為彩色,有多彩色、金銀色、白色等??芍苯佑醚篮?、鐵釘、小刀等當畫筆在刮畫紙上輕輕畫(刮),即可刮出五彩斑斕的圖畫。但在刮畫之前一定要做到胸有成竹,下筆果斷、肯定,一氣呵成。
(二)自制刮畫紙:用油畫棒在白卡紙、白板紙、有色紙上均勻地涂上一層,再用牙簽、鐵釘、小刀等當畫筆在上面刮畫,這種自制的刮畫紙在刮繪過程中隨時可修改,就是把刮錯的地方或不滿意的地方又重新涂上一層油畫棒的顏色后再刮。用這種自制的原理可制作出很多特殊的刮畫材料,需要學生去發現和嘗試。
(三)刮畫在其他色彩畫中的運用:除了單獨刮畫外,這種技巧也可以運用到水粉畫或水彩畫中,也可以在油畫棒涂色中進行多層刮畫,如在表現一只花瓶或陶罐上的紋飾時,就可以先用油畫棒在有花紋的地方涂上一層花紋的顏色,再涂上罐子的本色,就可以刮出罐子上的花紋了,刮出來的花紋有凹陷感,自然、美觀。
五、剪出形貼出樂
彩色剪貼畫是學前美術教學中的一項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綜合課程,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畫面的組織能力。
(一)色卡紙剪貼畫:色卡紙是學前手工制作常用到的材料之一,顏色多樣,色澤均勻,可折可剪,方便、經濟、實用,還可結合其他類型的色紙一起創作,在運用中要注意色紙的漸變組合、調和與對比。在最后貼的時候把畫面中的主體物或主要對象的背面墊一小塊有厚度的舊紙箱瓦楞板,這樣在光線的照映下就會產生陰影和空間感。
(二)廢舊畫報雜志剪貼:這種是利用過期的廢舊畫報、雜志、圖片等材料進行有選擇性的利用創作,可以培養學生發現美并合理的利用的能力,變廢為寶,其樂無窮。也可設計制作立體類的彩色教具或家用小儲藏盒等。
(三)彩色布貼及布藝制作:收集、準備材料有兩種形式。一是布置學生每人帶1~2 件(最好有花紋的)舊衣服到教室集中起來備用;二是,到布藝市場找縫紉師傅買一些廢布料。現代的布藝貼畫都是半立體的,先要用廢舊紙板把圖形全部剪出來,每一部分要略小于實際圖,再用白膠和合適花紋的布包好大大小小的每一塊,最后用膠組裝完成。做立體的布玩,工具材料有針線、小裝飾件、填充物等,內容上多為小娃娃、小動物等,這種手工比較費課時,布置學生課后完成即可。
結語
一、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
為了解與研究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崗位能力、就業競爭力以及能力培養的針對性、實效性,我們以衢州中專的學前教育畢業生為調查對象,以衢州本地幼兒園為調查樣本,共走訪了25 所幼兒園,其中機關幼兒園、實驗幼兒園等公辦幼兒園 6 所;希望幼兒園、手牽手幼兒園等民辦幼兒園 7 所;白云幼兒園、歡歡幼兒園等 150 人以下小規模幼兒園 6 所;鄉鎮幼兒園4 所;早教中心 2 所。同時利用衢州學院學前教育大專函授班來校面授機會發放調查問卷 92 份,收回 92 份。調查顯示,中職生就業單位在民辦幼兒園的有 76人,占 82.6%;在三級園就業的有 22 人,占 23.9%。月薪在 800~1000 元之間的有 60 人,最高的 1500 元;取得教師資格證 18 人,占 20%;92 人一致認為五項技能、保教能力、班級管理能力等都是幼兒園教師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中職生的就業層次偏低。
二、畢業生職業能力分析
對 25 所幼兒園的走訪,主要以交流和座談方式進行,對象為幼兒園園長,各年級段組長及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一線教師和我校畢業生。以下是幼兒園的反饋意見,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
1. 人文與基本素養欠缺?,F代青少年往往有“三高”癥狀———眼光高、心態高、要求高,這也許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素質與能力并不高,影響了用人單位的滿意度評價。學生職業目標不明確,沒有職業興趣感與使命感,對自己的專業、崗位、服務對象愛的成分少,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弱,有的甚至隨意指責、訓斥幼兒。文化基礎薄弱,而繼續學習、深造的愿望不強。有 4 所幼兒園(占比 16%)教師反映學校部分實習生書面語言組織能力差,寫實習小結語句不通暢,有錯別字;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與教師、學生以及家長交流言不及義;“說”的基本功不扎實,講故事、讀兒歌不流暢、不生動,不能養成幼兒傾聽的良好習慣,等等。
2. 管理與保育能力不足。班級管理方面,獨立帶班能力欠缺,對幼兒突況的應急處置和課堂調控能力不足。對幼兒“一日在園活動”的保育方面的意識薄弱,能力低下。首先反映在安全教育觀念淡薄,忽視密切關注幼兒生活細節,忽視對幼兒進行安全和保健教育的環節,個別實習生甚至發生在上班時間私自脫崗外出的教學事故。其次反映在缺乏對幼兒的關愛方面,少數實習生存在著怕臟、怕累、怕苦的思想,不愿從事與幼兒飲食、睡眠、排泄等相關的生活事務。有的實習生缺少團隊協作精神,既不愿接受園里的其他事務,又不能主動協助他人的工作。
3 .教學與專業技能不夠。教學設計(備課)、組織教學(上課)、說課等方面能力欠缺,教學法、教學大綱及幼兒園綱領性文件等的學習與掌握有待加強,專業技能方面不夠扎實,“專業不專,特長不長”。實際上,要滿足現代幼兒的培育,從業教師不但需要具備美術、舞蹈、音樂、口語表達等方面的技能,每個人還要有自己的特長。譬如在水粉、蠟筆、水彩等簡筆畫以及手工制作上需要有專長,幼兒舞蹈基本功、創編能力及舞蹈模仿教學等要有“拿得出手”的東西,音樂彈唱、歌曲教唱、音樂游戲的創編和欣賞等也能夠自如地教授幼兒。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1. 做人與師德教育并進。培養人才的兩大要求就是“德才兼備”,而“德”始終是列在首位的。尤其是對教師職業而言,“為人師表”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孔子要求學生“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可以學文也”,強調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學習;唐朝文學家韓愈的“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把“道”擺在第一位;現行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更是明確提出了“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的職業規范。針對幼教專業的學生而言,要從“學會做人”開始,繼而強化他們“德高為范”的師表素質,這是該專業教育的首要任務??墒?,在我們目前幼教專業的教育、教學中還存在著“輕德重能”的現象。在校注重“技能”,忽視“修身”;在崗講究“回報”,不愿“付出”。鑒于此,我們在學前教育專業實施教改,以強化學生的師德規范、樹立學生的師表意識為切入點。改教材,全力開發體現專業性的職業道德校本教材,旨在“活學活用”;改教法,舉辦“修身大講壇”系列活動,聘請專家、特級教師以及優秀畢業生進校開設“師表”講座課,以求“潛移默化”;改模式,廣泛開展觀摩學習和模擬教學活動,達成“身體力行”。多項并舉,幫助幼教專業學生強化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師表意識。
2. 專業與文化素養并重。專業技能主要指彈、唱、說、畫、跳五項技能,為幼兒教師教學的基本功。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理應給學生安排足夠的訓練時間,這是毋庸置疑的。針對學生專業技能不足的問題,可以著重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創建工作導向的課堂教學情境,建立幼兒園模擬教室,訓練學生的帶班組織能力、上課實際操作能力及突發事件的調控應變能力。二是針對幼兒特點和學生自身特點,側重訓練某方面的技能。如美術課以色彩水粉畫、線描畫、蠟筆畫、水彩畫等為主;音樂課以音樂游戲、律動為主;數學課以區分圖形、分類、按物點數、一一對應、大小比對、數的組成與分解等為主。五大領域的教材教法應以設計教案、試教為主,并兼個案分析研究。針對學前教育專業普遍存在片面強調五項技能、教學技能而忽視文化素養的傾向,專業學部作專題研討: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文化課與專業課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目前,尚有文化課教學跟不上教改步伐,教學方式陳舊,沿襲應試教育模式,照本宣讀,空洞說教,說寫指導不切實際,課堂教學索然無味。幼教專業實施課改,就要以改革文化課教學為突破口,對癥下藥,一改教學導向,合理安排課時,端正師生認識,改“重技能輕文化”為“技能與文化并重”;二改教學方式,文化課教師也需貼近專業,走進幼兒園,改“閉門教學”為“開門辦學”,了解學生專業能力的需要,做到“文化課為專業學習服務”。這樣,“校園接軌、學教結合”的教學模式才得以形成。
3. 保育與教育能力共建。幼兒的成長離不開保育工作。保育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是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重要標志。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才能對幼兒實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其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園的“一日常規”,簡而言之,就是“保育”和“教育”“。保育”是“教育”的前提和保證,沒有良好的“保育”,就沒有優質的“教育”。中職學生往往不能正確理解兩者的關系,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是幼兒教師,職責就是上好課,至于“保育”那是保育員的事,與教師無關。實際上,學生的觀念恰恰也反映了目前中職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在“保育”與“教育”兩方面,我們的確過分重視“教學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保育能力”的訓練,在“保育”方面嚴重存在著“三少”現象:一是少“教”(缺少師德教育);二是少“見”(缺少見習機會);三是少“練”(缺少保育訓練)。對此,我們在今后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徹底革除“重教輕育”的教學弊端,樹立“育教并重”的教學理念,無論是專業課還是文化課教學,無論是模擬教學還是入園實習,都要加強職業素質、職業道德和職業理想的教育,使幼兒專業的學生具有“重保育”的意識,具有“善保育”的技能,這樣,才能實現培養高素質幼兒教師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