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7 19:39: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為導向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全球酒店業的迅速發展以及越來越多的世界高星級酒店來華投資的國際化競爭影響力,全球經濟特別是酒店旅游經濟將日趨一體化發展,也使得酒店業與國家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職業教育的主旋律是培養實用型人才,國內酒店市場的國際化發展,也使得酒店國際化人才的空缺越來越大。在這種行業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也紛紛開設酒店管理專業。在酒店業的日趨國際化發展,一些旅游業發達地區的旅游主管部門也紛紛將賓館飯店的星級評級標準語一線服務人員的工作英語等級達標率掛鉤。一些高星級酒店人力資源部門也分別要求酒店行業各部門的英語水平至少達到熟練程度,我們不難看出,英語已經成為酒店從業人員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技能。根據酒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明確提出,本專業面向我國現代酒店,培養具有較強綜合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現代酒店經營管理理念,熟悉高星級酒店主要經營管理業務,能夠對酒店前廳、客房、餐飲等主要業務部門的一線工作進行熟練操作和管理的高素質應用性人才。而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低,英語興趣不明確,這就對酒店專業的酒店英語課程提出了相應的挑戰和動力。這門課程不僅是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也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用英語處理酒店管理服務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能夠靈活運用,培養學生主動服務的意識,一定的禮儀知識??v觀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 能適應當今行業英語的發展。只有運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工作環境,模擬實訓情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利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是德國文教部長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學計劃》所制定的一種新型的職業培訓教學課程體系和先進的職業技術培訓教學法。行動導向型教學法,又為實踐導向、行動引導、活動導向、行為引導型等說法,代表了當今世界上的一種先進的職業教學理念。是世界職業教育教學論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思潮。由于這種教學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界與勞動界的專家所推崇。這種教學方法是對傳統的教育理念的根本變革,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因而行動導向型教學法是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不只用腦,而且是腦、心、手共同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行為能力的一種教學法。
二.行為導向教學在教學中的運用
根據行為導向教學的設計,我們把教學設計為幾個不同的模塊,包括學習任務,職業活動,成果展示以及自我評價四個方面組成的。在綜合考慮以上問題后進行備課。在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使其綜合能力在以上幾個模塊表現出來。筆者將以《飯店英語實訓》中unit 1的“Room Reservation”為例,淺談行為導向課程的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散客預訂,導入:請學生觀看一段視頻,了解酒店訂房步驟,并回答相關問題,導出新的單詞和詞組。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視頻,完成一段散客預訂的對話。分角色扮演。職業活動:表演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酒店管理知識。每組由組長分配前廳部人員,包括領位員,行李生,預訂員等職務,并運用相關禮儀知識,完成崗位要求。設計酒店前廳部裝潢。成果展示:學生分組進行展示,形成競爭模式,對各組進行評分總結,當場扣除錯誤分數,并要求其他小組成員發表意見,找出表演時存在的語法,語音,禮儀錯誤。讓學生在娛樂中學有所獲,表演中掌握職業技能。自我評價:由各小組成員進行自我評價。全班同學相互評論,教師進行全方位總結。綜合反映授課的效果。
三.小結
行為導學法是職業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的產物,也是一種重要的情景模擬教學方法,作為一名專業英語教師,不僅要掌握英語方面的知識,更要努力學習相關職業領域涉及的廣泛知識這也是對高職教師提出的重要要求,也使得工學結合變得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1] 陳根培. 飯店服務英語[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163 - 165.
[2] 上海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 關于行為導向教學方法的研究課題組[ J]. 關于行為導向教學方法的研究5職教論壇6 2002 年第8 期: 26- 32.
[3] 姜文宏,李玉娟. 飯店服務英語[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6.
[4] 賈安庭,彭清. 現代飯店員工培訓教程[M ] . 廣州: 廣東旅游出版社,2000: 75.
關鍵詞: 中職英語 行為導向法教學 反思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目前職業院校教學實踐中普遍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依托任務訓練、突出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行為互動為紐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示和反饋評價等綜合能力。
為了適應目前中職院校的生源狀況,提高教學質量,我校的英語教學也推行了行為導向法,從課堂教學到考核方法進行了改革嘗試。在課堂上,采用分組教學模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行為能力為目標,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的轉換。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的活動及合作學習來完成教學任務。在考核上,改變以期末考試為主的傳統模式,而以平時考核為主、期末成績為輔的綜合考核方式。希望改變以往的課堂狀況,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上好每一節課。
教改推行以來,與以往相比有一定改善,行為導向法的分組教學模式在促進團隊協作、展開學習競賽、調動學習積極性及檢查任務完成等方面確實有很大的優越性,但在現實中也存在不少局限。
一、分組教學對學生狀況有適用性要求
首先,由于教學資源受限,某些中職班人數過多。分組時無論是組數過多還是每組的人數過多,都給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增加了困難,也使分組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以我帶的某大班為例,在學生管理上做得可圈可點,在上學期曾進行過不分組與分組的嘗試,就我的課堂,我認為分組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但劣勢卻顯現出來了。本學期該班又主動恢復了不分組的狀態,且成績好的優先選擇座位,使學困生更加邊緣化。
其次,分組教學旨在體現團隊的合作,體現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優勢互補,體現思想火花的交流與碰撞。但對于英語教學,尤其是當前生源狀況下的英語教學,原本期待的在分組教學中實現優勢互補、以優帶差,在現實中卻很難實現。學生的英語成績普遍很差,且離散度極高。教育部曾在2007年對中職新生進行英語水平測試,結果顯示72.24%的學生沒有達到初中二年級應有的水平,甚至38.63%的學生沒有達到小學畢業應有的水平,但有9.62%的學生達到優秀水平,這種差異造成分組學習的不和諧。
通過對我校09級土木系學生的調查,有42%的學生對行為導向法教學法的分組模式表示認可,38%無所謂,20%認為不好,且認可與否與學生成績好壞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二、對學生評價的認定
行為導向法注重教學評價的多角度,包括過程評價和成效評價。為此我們打破以往期末考試占80%,平時考核占20%的傳統模式,加大平時考核力度。在08級中平時考核的比例占到40%,在09級中步子更大,兩個學期平時考核分別占到了70%和60%。鼓勵學生平時考核的標準不是學生學得有多好,而是學生做得夠不夠好,是否努力去學。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彌補學生由于基礎差距而造成考核結果的過大差異,給學困生以希望和鼓勵。但也正因為重過程而輕結果,一份嚴重不及格的卷面也有了及格的可能,學生在“學會什么”上沒有得到明顯的強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考核評價的偏差,消減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成績的評定采用同一個標準,以體現公平性,其實又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三、對英語課學生活動的認識
英語是技能課,又是語言課,語言學習有其自身的規律。英語課應該以交互活動為主。外語教學研究已反復驗證:在有意義的語言交互活動中發展語言系統是語言發展的規律。有試驗表明,非交互的教學手段對中職學生有“即時作用(instant effect)”,但幾乎不具有“延時作用(delayed effect)”。依據這一原則,在設計活動和練習時,除了學生之間的對話練習,設計教師和學生之間較高頻率的人際交互活動,教師還通過提問向學生展示語言,利用學生的反應,引導學生理解和使用語言。比如學習favourite這個單詞時,老師可以指著自己的藍衣服說:“My favourite colour is blue.I like blue most.”再問:“What colour do you like best?”學生回答:“Red.”老師:“Oh,your favourite colour is red.Is red your favourite colour?”學生:“Yes,it is.”需要說明的是這一活動乍一看會感覺老師講得多了,不符合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行為導向法,其實,它與傳統意義的教師講授不同。傳統的講授是從教師向學生,是單邊的,而這里卻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它恰恰體現了互動?;硬粌H僅是學生之間的交流,還包括教師和學生群體之間、教師和個別學生之間有意義的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對生生之間的對話交流會起到鼓勵、引領和示范作用。這種模式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微型的語言環境。語言課有它自身的特點。學生只有在語言中浸泡,才能染上語言的色彩。如果認為只有分了組才有學生活動,只有學生分組活動才叫活動,就可能會有了活動,卻缺少了語言。
四、對英語課的課程定位
英語課的教學效果與對英語課的課程定位有關。顯然,在以工科為主的職業學校里,中職的英語課不再像在中學那樣扮演重要角色。在突出專業技能的同時,壓縮了基礎課的學時。就以我校為例,三年制中職英語由常規的每周4學時縮減成了2學時。我認為英語教學目標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這樣的學時安排客觀上起到了降低“工具性”而突出了“人文性”的作用。但英語課畢竟與美育熏陶、心理訓導不同,它除了屬于基礎文化課,還是一門技能課,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同時它又是語言課,而語言學習是需要高頻率接觸的。如此低的接觸頻率,期待明顯的進步也是不現實的。
綜上所述,盡管行為導向教學法是目前職業院校實踐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并被廣泛地倡導和推行,但并不是萬能的,不能在任何學科、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在課堂形式上不能走形式、盲目“跟風”。
行為導向教學法有其適用性,它的優點是以職業活動為依托,手腦并用,行知結合。職業技能主要通過實踐教學而非理論教學完成,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每一個案例或項目中的“做”得以提高。所以,它對實踐性強的課程有更好的適用性,而對非實踐性的理論課適用性較差。
英語課是一門文化基礎課,同時又是一門語言技能課,所以有一定的適用性,但行為導向教學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以行為或任務為導向的一種職業教育指導思想與策略。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無論是否分組、是否有項目和案例,只要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又符合語言的認知規律,無論是情景教學、角色扮演,還是《瘋狂英語》中的“三最”練習法(as loudly as possible,as clearly as possible,as clearly as possible),都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關鍵詞:行為導向;教學;財產保險;效果
行為導向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教育教學論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思潮,是為適應時展要求而提出的一種現代教育思想。由于行為導向教學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國教育界與勞動界的專家所推崇。本世紀初期,我國引入“行為導向教學法”,各領域都進行了“行為導向教學法”的試點工作,也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給我國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保險業作為我國快速發展的朝陽行業之一,對保險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出具有時代特征、滿足現時保險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敦敭a保險》是保險專業教育的主干課程之一,本文力圖通過研究在財產保險教學中如何引進行為導向,加強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實現從課堂到工作的實時無縫對接。
一、《財產保險》教學中應用行為導向的原因
行為導向教學模式是一種“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強調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或行動來培養和提高專業能力。它提出了教學應從理論培養向實踐性教學轉化,從示范性教學向應用性教學轉化的觀念。行為導向教學模式可簡單概括為在設計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性、學習活動的自主性、學習過程的交互性、學習成果的建構性。學生在完成一個既定任務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主活動和小組分工協作,構建自身新的知識體系,獲得各種能力。教學目標也從單一認知轉向專業和跨專業的認知、合作的情感體驗、克服難題的意志力訓練和動手操作訓練并舉的教學綜合目標,滿足了學習和教學的不同方面的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并提出“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保險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學科,集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社會學、災害學、醫學、工程學、數學和信息科學等學科領域為一體,體現出多學科相互滲透、交叉發展的邊緣性特點。這就決定了在保險學專業的教學別強調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實際問題的研究和解決來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事實上,保險業作為我國的朝陽產業,正處于快速擴張過程中?,F階段急需即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同時具備業務經營、管理等較強的實踐能力的人才,特別是擅長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敦敭a保險》是保險學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同學們需掌握財產保險運營的基本規律、把握財產保險業務體系及產品的主要特點、設計原理及營運基礎,為今后從事財產保險的營運管理及產品設計打下基礎。因此,《財產保險》教學較之其他專業基礎課顯示出更強的實踐性特點,在教學中引入行為導向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財產保險》教學中行為導向的方式方法
行為導向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包括模擬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我們在《財產保險》教學中分別采用了以上各種方法。
1.模擬教學法。在一種人造的情境或環境里學習某職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模擬訓練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許多重復的機會和隨時進行過程評價的可能性,且成本較低。在教學中我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種模擬教學法:第一,模擬財產保險公司營運。將同學進行分組,分別代表不同業務部門、行政職能部門及投保人,分別以不同的標的物模擬投保、承保、客戶服務及理賠等環節。通過保險公司模擬營運,學生基本掌握了財產保險公司前臺營運系統及后臺支持系統的組成,對保險公司各部門的職能有明確的認識和了解。第二,我校目前建有多個金融實驗室,如國泰安模擬交易所、股指期貨套利系統等,經過我們的申請及到其他高??疾旖梃b,目前已初步建成保險公司業務營運系統。這兩種方法在教學中相合配合交叉使用,作為學生模擬的檢驗或示范,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對財產保險公司的組成有了全面準確的把握。
2.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即根據實際能力培養的需要,教師從實際工作中尋找恰當案例,并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和研究,達到為今后職業做準備的目的。在分析過程中,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從而培養獨立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財產保險有很多具體的業務類別,在實踐中呈現特殊性、發展性的特點。我們積極主動與保險公司聯系,收集整理了一系列針對性強、有代表性意義的真實案例,將之穿插運用于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反饋進一步凝煉,最后形成了與教材相配套的案例集。
3.項目教學法。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及最終的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環節中的基本要求。財產保險中,每一張保單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項目,特別是復雜的非標準體的保單。在教學中,每講授完一個單元,就讓學生自己獨立設計一款保單或者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一個保險方案,比如在介紹完所有的業務種類,讓學生為學校設計一保險方案;學完家庭財產保險后,讓學生設計一款大學生宿舍保險等。然后同學們再相互討論,不斷完善產品或方案。
4.角色扮演法。學生通過扮演不同角色,體驗自身角色的內涵活動,又體驗對方角色的心理,從而充分展現出現實社會中各種角色的“為”和“位”,達到培養社會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屬情景教學,創設一個“身臨其境”的感官效應,能提高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財產保險營運涉及到多方主體,讓學生分別選定不同的角色,如投保人、核保人、理賠員、客戶服務人員、事故第三方等,由其主導設計一保險場景并進行演練。
5.大腦風暴教學法。“大腦風暴”教學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問題自由發表意見,而對其意見的正確性或準確性教師不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一種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方法。通過鼓勵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給他們以成就感,激發其學習的強大動力。該方法主要在前面幾種方法中同步使用,也可以在理論教學中使用,老師針對學生的案例分析、項目實施、角色演練進行即時的、隨機的、針對性的提問,啟發學生進行多維度思考,鍛煉學生快速反應的能力。
三、行為導向法在《財產保險》教學中的效果評析
財產保險作為保險專業課,教學重點是各種財產保險業務及其運行的內在規律,傳統的教學方法側重于通過現行產品解讀,讓學生把握財產保險的特點及與其他保險業務區別,由于缺乏感性認識,學生會感覺比較枯燥,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行為導向法立足于引導學生、啟發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提升。
1.增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教學方法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與教師產生互動,充分調動了課堂氣氛。
2.提高了學生創新及應用能力:案例式教學、項目教學等方法的引入,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不再是以前保險條款的閱讀和復述,而是自由地發揮,激發了學生的潛能,其創新能力及應用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3.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頭腦風暴、角色扮演、項目教學可以使學生的社交能力、應變能力、協同工作的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4.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法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每一種行為導向法,都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參與收集信息、制訂計劃、選擇方案、實施目標、反饋信息到成果評價的全過程,讓學生既了解總體,又清楚每一個具體環節的運作,并從中得到關鍵能力的提高。
總之,通過近兩年的嘗試,行為導向法在《財產保險》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很大提高,學習熱情也高漲,理論教學再加上一系列行業導向教學法使學生對財產保險的基礎理論知識及應用有了扎實的認識和理解,也對其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提升了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愛威,溫寶陽.行為導向教學法實施探究[J].教學與管理,2009,(8):121-122.
[2]李毅卉,賀子瑛.行為導向法在結構力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研究,2011,(3):131-133.
關鍵詞:行為導向教學;分組教學法;中職英語教學
由初中進入中職的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許多困難。到了高三復習備考階段,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嚴重,普遍感到難學的英語學科分化問題更為突出。怎樣幫助、指導學生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變厭學為樂學,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從而扭轉兩極分化現狀,已成為任課教師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在調查了解、摸清底細的基礎上分組
分類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將學生分成人數大約均等的若干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采用這種形式教學可使各組學生在45分鐘內各有所獲,逐步達到人人達綱、整體提高的目的。既然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有明顯的差異,那么只采用面對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課堂教學模式顯然是不符合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要求的。
1.先摸底,后分組
分組之前,我對全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與分析。要了解他們英語知識究竟掌握多少,實際運用能力有多高,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如何?了解了他們的情況后我采用問卷、測驗、談話等形式,在此基礎上進行分組,并分別制訂適當的教學目標。摸清底子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分組教學計劃。我把20名學生按上學期英語考試成績分為A、B、C三組。A組由40分以下的8名學生組成,B組由6名中等學生組成,C組由8名75分以上的學生組成。
2.實行組間互幫互學
我把學生分成三組后,繼而建立了C組幫A、B組的“一對一幫扶制”,即由C組或B組的一個學生幫助A組或B組的兩個學生,看誰能盡快將自己所負責的兩個同學拉入C組和B組中。建立這種幫扶制的依據是:“合作學習理論”。
3.實行動態組合
分組后,各組成員并不是一成不變。每隔一段時間,經過周考分析后,各組成員間個別調整。如將A組個別學生調到B組,將B組個別學生調到C組。由于調整是在表揚鼓勵的基礎上進行的,增強了后進生進步的信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針對后進生的實際實行目標激勵
在實施分組教學的同時,通過家訪、開座談會等形式,給后進生以充分展示進步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樹立學習信心是教學活動的心理準備工作,要變信心為行動則需要有追求的目標。
三、分組教學,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
實施分組教學,教師最難處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鐘的有限時間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容易,但如何處理好分組講解、分組練習與重點講解、具體練習的關系就不容易了。處理不好,就會造成新的分化。
我在處理上述問題時,始終把握住先向學生講清學習本節課的具體目標是什么,練什么,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訓練等。通常我的做法是:先為A組講練,在A組聽講的同時,安排B組與C組做練習。B組練習內容是我課前設定好的,學生練什么,練多少都做好時間和數量上的規定。C組學生以自練為主,允許他們超前做題,也允許他們選擇多種練習題型自練,對C組學生的練習內容我只做一點規定,就是每個學生必須練習閱讀與理解。如此教學,達到既照顧到不同學生,分類指導,又能省時高效,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果的目的。實踐證明:分組教學,提高了后進生的學習成績,扭轉了兩極分化的局面,大面積提高了英語教學質量。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從“以語言知識為本向以語言運用為本的轉變”,以清除學生的學習障礙。
參考文獻:
[1]楊黎明.中等職業教育行為導向教學方法的研究.高教出版社,2003.
【關鍵詞】行為導向教學法應用
一、行為導向教學法概述
行為導向教學法,也稱實踐導向教學法或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學生的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行為導向教學法起源于德國的雙元制教學,強調學生全面、積極的參與,在課堂上由師生共同決定要完成的行為活動,并以此引導教學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活動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在德國職業教育中發展起來,并在德國的一些州開展了倡導行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于1996年開始全面推廣。隨后至今,由于行為導向教學法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方面起著十分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國教育界的專家所推崇。
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學也應積極引進行為導向教學法,以使學生在英語實踐中掌握必備的英語語言技能,同時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比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行為導向教學法確實有其自身的優勢:
首先是教學目標的變化。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行為的積極改變,從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工作”開始,將學生的學習與其自身發展密切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其綜合能力和素養。也就是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絕對是“主角”,他們通過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展示自己的風格來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活動能力,不斷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其次是教學過程的變化。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更多的是接受共性知識。而行為導向教學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以團隊為最基本的形式進行英語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英語知識。也就是說,學生要參與到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具體到英語學習資料的收集、學習計劃的制訂、學習方案的選擇、學習目標的實施、學習效果的反饋以及學習成果的考核評價,乃至學生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整個過程。當然,在團隊學習中不可抹殺學生的個性,尤其要注重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養,強調在團隊學習的同時使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再次是教師地位的變化。行為導向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具體的英語教學活動中,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主持人、指導者、咨詢師。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突破傳統的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英語課堂活動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學習、大膽創新,進而幫助學生提升其英語綜合能力。
二、基于行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
基于行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流程,由“學習任務”、“學習指導”、“成果展示”、“綜合評價”等方面組成,具體闡釋如下。
1.布置學習任務書。
在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大學英語教師制訂的任務書本質上是學生的學習方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起著引領作用,其結構包括主標題、學習材料和學習過程等。教師應根據英語課程的特點及技能構成,打破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將課程劃分為由若干行為任務組成的結構模塊,以師生共同完成任務的方式組織教學。任務書中的英語學習材料可由教師準備也可由學生主動收集,理論性學習材料建議由教師準備,以保證知識的準確性;感性的案例材料可由學生收集,這樣可使資料豐富多彩,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實踐能力等。
2.學習指導。
重點是將學生引入到學習中來并給其很好的指導。教師應特別注意兩個問題:一是幫助學生建立超強自信,二是要設置趣味課堂。幫助學生建立超強自信是最為關鍵的。許多學生不愿意開口說英語,不是因為別扭,而是他們沒有自信,沒有自信可以把那個自己完全陌生的語言說出口。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學生超強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沒有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沒有什么是自己學不好的,他們都是無與倫比的天之驕子。然而學生對枯燥乏味的英語課堂早已厭煩了,教師應努力設置一個趣味課堂,譬如讓學生把自己設想成任意一個時代的英美國家的人,去模仿他的發音,揣摩他的想法,允許學生任意發揮自己的想象,不加限制,這便是一個趣味課堂。另如:虛擬一場文化節,虛擬一次化妝舞會,虛擬一次狂歡節……學生們對什么感興趣就虛擬什么樣的英語文化節??傊蛟煲巳雱俚挠⒄Z教學,吸引學生的熱切關注。讓他們對英語課堂流連忘返。
3.展示成果。
展示成果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加以實現,例如,營造全英文對話環境,讓學生們交流英語學習中的點滴收獲,也可以交流生活中的某件新鮮事,重在與大家分享。這樣做的好處是,大家不僅可以交流學習成果,而且也是在交流思想、增進友誼,進而建立起彼此信任的融洽關系。或者讓學生英語進行自由表演,發表英語演說等等。還要設立競爭機制,激活大家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良性競爭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必要時可發給獎品,當然是以精神獎勵為主,有老師簽名的獎狀就是學生感興趣的,因為榮譽永遠對人類有著吸引力。
4.綜合評價。
評價主體可以是多元的,例如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實習單位負責人評價、服務對象評價等等。要由片面看重學業成績、著重考察學習結果轉變為全面進行質性評價、重點考察學習過程,譬如教師可扮演一個初來中國又對漢語很不精通的外國人,在街頭或是別的什么場所暈頭轉向,需要學生用英語提供各種幫助,這時學生可以開始他的街頭指路愛心行動,也可以充當臨時翻譯或導游、導購,這對于考核評價和英語學習本身都是有益的,不啻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無論從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方面,還是從增強其英語學習興趣、自信心以及社會責任感等諸多方面來說,都比用紙筆作答更有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麗琴.創新高校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J].考試周刊,2011(3).
【關鍵詞】 行為導向教學建筑材料及檢測
A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bstract】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practice, I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Detection Course teaching , Through purposeful and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of students and Practice under the action oriented traction, it will inspir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in active learning.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feasible.
【Key Words】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Building Materials and Detection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00-02
隨著社會發展對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高等職業院校必須加快改革,強化特色,提高教學質量。而課程建設和改革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和難點。按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 16號)中的規定,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為了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我們開展了基于行動導向的建筑材料及檢測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下面結合近幾年所進行的改革與實踐,談談我們的體會。
1.行為導向教學概述
行為導向,又為實踐導向,或者行動導向,行動導向教學是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活動所需要的行動以及行動產生和維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1]。行動導向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習者職業能力的發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動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它倡導通過行動來學習和為了行動而學習,是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來引導教學組織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行為導向教學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人在實現既定目標過程中進行反思的重要性,注重學習過程中交流形式的分析,其核心是優化學習過程。
2.行為導向教學的特點
行為導向教學概念包括所有的制度化的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職業行為上的能力。它具有以下特點:
(1)教師很大程度上只起到指導的作用,教師設計讓學生最大程度自我建構知識的學習環境
(2)增加社會性學習(如分組工作)的重要性
(3)教與學越來越注重學習者的興趣和經驗
(4)教學方法上設計的學習情景在課堂學習中起到核心作用
3.建筑材料及檢測課程行為導向教學可行性分析
建筑材料及檢測課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特點是材料涉及面廣、知識點雜且實踐性較強。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學習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習內容沒有系統性,記憶困難,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教學效果差,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較差。而行為導向教學強調行為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的設計和組織上強調行為導向,在職業工作能力的框架下培養學生獨立計劃、實施和評價工作任務的能力。“行為導向”理論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多種模式,主要有項目教學、任務驅動、角色扮演、模擬教學等[2],實踐證明多種教學模式均可以在建筑材料及檢測課程中應用實施,所以行為導向教學方式是可行的。
4.行為導向教學在建筑材料及檢測課程中的實踐探索
4.1項目化的課程設計
4.1.1設計思路
打破傳統以學科知識邏輯為主線、專業理論知識為主體的教學內容,針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典型工作任務和能力訓練項目要求,以職業活動為主線,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本位,重新組織和設計教學內容。
4.1.2開發教學內容
將常見建筑材料模塊的教學內容劃分成六大項目,并根據建筑材料的現場實際質量檢驗流程,每一項目又分為三個工作任務,用一個貫穿項目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將其他建筑材料模塊的教學內容安排成課后第二課堂項目;安排企業兼職教師針對新型建筑材料進行專題講座,(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教學內容設計與組織
貫穿項目 項目名稱 工作任務
學院新建宿舍樓常用建筑材料質量檢驗 鋼筋質量檢驗 鋼筋進場驗收
鋼筋抽樣檢驗
鋼筋質量合格判定
水泥質量檢驗 水泥進場驗收
水泥抽樣檢驗
水泥質量合格判定
粗骨料質量檢驗 粗骨料進場驗收
粗骨料抽樣檢驗
粗骨料質量合格判定
細骨料質量檢驗 細骨料進場驗收
細骨料抽樣檢驗
細骨料質量合格判定
混凝土質量檢驗 混凝土進場驗收
混凝土抽樣檢驗
混凝土質量合格判定
磚與砌塊質量檢驗 磚與砌塊進場驗收
磚與砌塊抽樣檢驗
磚與砌塊質量合格判定
學院新建宿舍樓其他建筑材料質量檢驗 其他建材質量檢驗 鋼材、砌筑砂漿、石灰、石膏、防水卷材等其他建材的進場驗收、抽樣檢驗及質量合格判定
4.2教學實施
教的活動流程包含目標導向、學習指導、反饋互動和過程評案四方面,學的活動流程包含接受學習任務、分組職業活動、成果展示和自我評估四方面。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構成行為導向教學統一體[3]。
我們按照一個完整行為模型的六個方面包括獲取信息、計劃、決策、執行、檢查、評估等來組織實施教學,將教與學有機的結合到一體。
下面以鋼筋抽樣檢驗子任務為例,說明一下教學具體實施過程。
1.獲取信息:首先教師下達任務單,讓學生對整個任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2.制定計劃:學生接受檢測任務后,熟悉相應的國家檢測標準和試驗規范,選擇正確的儀器設備。3.決策:學生選擇合理的檢測方案,與教師溝通然后確定最終的執行方案。4.執行: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一個小組由6名學生組成,分組完成鋼筋性能檢測任務,將所得數據結果填寫到試驗原始記錄表上。教師起到咨詢顧問的角色,只有在大錯誤的時候才能修改。5.檢查:在學生動手操作試驗儀器時,教師在邊上觀察,在完成后要對學生的操作進行鑒定,并相互溝通,不足的地方進行改進。6.評估:評估主要采用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自評由各小組組長根據學生在實訓過程的表現、完成任務情況及在小組中所承擔任務的角色進行評價;教師評價根據各小組提交的成果及儀器操作情況進行綜合考核。
4.3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我們在教學中注重情境的創設,有目的地引入現場施工的場景,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本身與實際問題的緊密聯系。以鋼筋的進場驗收為例,教師首先進行情境設計即學院新建宿舍樓施工現場,工地購進一批φ10鋼筋200kg,現鋼筋己運至施工現場。通過模擬或再現項目的施工場景等手段,將學生引領到一個仿真的工作環境中,從而開展專業知識的學習。
2.角色扮演:在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后,根據下發的任務,各小組成員扮演施工現場的材料員、試驗員等角色。通過角色的扮演,可以使學生更好的體會畢業后實際工作內容,使得比較抽象的知識更加的形象、具體,從而使得其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任務驅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下發工作任務單。工作任務單依據建筑材料的質量檢驗流程設置,包括材料進場驗收記錄、取樣記錄表、試驗委托單、材料性能檢測實訓報告、試驗儀器設備準備單及試驗原始記錄表等。所有的任務單均來自與企業真實的工作項目,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學理論、練技能。
4.分組討論:我們把整個班級分成6~8個小組,以小組單位,分工合作,共同討論完成下發任務,呈現任務成果。再通過自評、互評和教師講評,完成整個教學內容學習,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團隊精神。
4.4教學效果
通過行為導向教學,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貼近工作內容,教學效果顯著,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整體的提升,得到了學生、學校及各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1)學生評價:教師下發任務單,實訓環節多,學到的知識能在實際工作中用到,學習積極性高。(2)督導評價:教學內容的選取與企業實際工作對接較好,重點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水平,教學效果好。(3)用人單位評價:理論知識扎實,能有效聯系實際,能獨立完成常用建筑材料的進場驗收、取樣、送檢及質量合格判定等方面的工作。
總之,在建筑材料及檢測課程教學過程中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不僅可以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而且更有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實踐表明,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后,學生學習興趣明顯增強,學生能邊學、邊做、邊積極思考總結,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邦祥、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行動導向的教學組織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年,第261期:51-55
1.1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我院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兩個自然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對照班(n=44)和實驗班(n=48)。對照班中,男生23名,女生21名;年齡19~21歲,平均年齡(20.19±1.87)歲;綜合測評成績(70.23±8.52)分。實驗班中,男生25名,女生23名;年齡18~21歲,平均年齡(19.98±2.03)歲;綜合測評成績(71.44±7.86)分。兩班在年齡、性別及綜合測評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t=1.38,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學路線設計
針對診斷學實踐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班實施行為導向教學法,兩班學生使用的教材、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學時數均相同。1.2.1對照班:為傳統教學法,即教師集中示教-學生自己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教師總結。1.2.2實驗班:實施新型的行為導向教學法,具體包括:(1)課前準備:首先,實驗班所有學生與教師在課前通過圖書館、網絡平臺查閱相關資料,分析最新進展后,師生一起制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例如,肝臟腫大的分度,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肝臟腫大分度的標準、常見于哪些疾病有哪些體查方法可以對疾病進行鑒別診斷以及處理措施等;其次:實驗班同學選出8名工作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小組長,其余同學根據綜合能力平均分成8組,每組6名;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學習和討論;(2)教師引導:教師的角色由傳統教學中的領導者變為活動的引導者、學習的輔導者和主持人。教師將知識點轉化為問題,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匯集每個學生的智慧與知識,最后得出結論,教師再對此進行總結點撥,使每個學生在討論式互動過程中學到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擔負著組織協調責任,控制課堂節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3)評價:首先學生對各自在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讓學生知曉自己的優缺點;然后學生進行互評,在互評中相互促進;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的評價及解析;教師需要觀察小組的互評行為,通過提出啟發式的問題,鼓勵學生發表各自的觀點;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增強學生抗挫敗能力,讓人人參與教學評價??偨Y時,對學生進行關鍵問題的解讀和強化,評估是否達到教學的目標。
1.3觀察指標
(1)診斷學期末理論考試成績:課程結束后,從試題庫隨機抽取一套試卷,采用機器閱卷,均為選擇題,滿分為100分,并嚴格考場紀律,防止舞弊行為發生。(2)診斷學體格檢查、問診考核成績:教學全部結束后,參照《湖南醫藥學院臨床技能考核評分細則》,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診斷學體格檢查及問診考核,包括頭部檢查、頸部檢查、淋巴結檢查、肺部檢查、心臟檢查、腹部檢查、脊柱檢查、四肢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問診等十項檢查,每一項操作滿分為10分,考核結束后取其算術平均分。(3)教學效果評估:教學結束后,依據自行制定《診斷學實踐教學效果評價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要求學生同時在規定時間內填寫問卷,并當場收回,共發放調查問卷92份,收回有效問卷9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2結果
2.1兩班學生診斷學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對照班44名學生診斷學期末理論考試平均成績為(74.29±14.86)分,實驗班48名學生診斷學期末理論考試平均成績為(78.16±12.93)分,兩班診斷學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值=1.42,P>0.05)。
2.2兩班學生診斷學實踐技能考核成績
實驗班學生頭部、頸部、淋巴結、肺部、心臟、腹部、脊柱、四肢、神經系統檢查及問診等診斷學實踐操作技能考核評分均高于對照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3兩班學生對診斷學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實驗班學生認為能夠激起學習興趣、增強臨床思辨和臨床實踐能力、提高文獻檢索能力、提升獨立工作能力、增加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的比例均明顯高于對照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3.1行為導向教學法是符合現代醫學教育目標的先進教學方法
現代醫學教育目標體現一體化模式,要求突破傳統醫學課程體系,重視對學生多元化能力的培養。傳統的“填鴨式”醫學教學模式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灌注多啟發少、學生學習主動性發揮不足等弊端;而行為導向教學法通過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目標)來引導教學組織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它的出發點和目標是對人的“關鍵能力”的培養,它改變了“一人講,多人睡”的傳統教學模式[9]。本研究表明,與傳統教學法相比,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能明顯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學生的臨床思辨、臨床實踐、文獻檢索、獨立工作、溝通和人際交往、理論聯系實際、團隊合作精神、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均得以提高,完全符合現代醫學教育改革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3.2行為導向教學法融入診斷學實踐教學是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