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8 16:34: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課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未給學生提供想象、思考的時間
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制作課件后,就讓學生沿著他們預先設定的模式、線索和思路進行限制性的學習,并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去想象和思考。此法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過度使用信息量
計算機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儲存大量的信息。有的小學語文教師為充分體現計算機的這項功能,在制作課件時,會羅列大量的與教材內容有關聯的信息,這些種類繁多、琳瑯滿目的信息就會令學生應接不暇,進而會影響他們對所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3.注重技術,過于花哨
單就目前的課件制作形式來看,有些教師往往矯正過度,反而又步入了另外一個極端。他們使用大量的音響、圖片、動畫等,使所制作的課件背景錯綜復雜或按鈕奇形怪狀等,這種喧賓奪主、畫蛇添足的制作方式,不僅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還降低了他們對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的關注程度,進而就會影響到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件制作和應用的對策
1.注重提高自身的課件制作能力
教師在公開的語文課上,所使用的教學課件多數是由計算機教師幫助制作的,導致課件不能充分體現教材的特點。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本身課件制作能力就不強,在平時也不注重素材的準備和積累,進而就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平時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水平,同時還要注重制作課件所需素材的積累,并積極地和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吸取好的經驗教訓,如此才能使自己具備較強的課件制作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2.注重文本語言
語言文字是小學語文的重要表現形式。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引導學生對語言教材進行充分的認知和掌握。長此以往,就會培養他們養成樂于學習的好習慣。雖然語言文字的表達呆板、單調,卻蘊含著無窮的寓意和魅力,這些效果無論哪種媒體都無法完成。可以這樣說,學生只有對文本語言有足夠的感受和領悟能力,才能有效地汲取藝術的營養。
3.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做語文學習中的主人。其中,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活躍教學的氣氛,教師能夠要求學生走到講臺的前面,借助電子筆來標注知識,以此體現學生所體會與理解的文本,這有利于學生對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充分地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應用課件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將歌謠、游戲、動畫、視頻等拖出,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秋天的雨》的過程中,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為學生呈現Flas,且配上音樂,進而創設快樂和輕松的學習氣氛。如此,學生結合文字與畫面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紛紛地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實現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4.加強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力度
【關鍵詞】制作素材;課件內容;形象化
“回歸生活世界”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主張,這一主張轉化為小學語文有效性課件制作的思想,又有了特定的含義: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和認知規律的小學語文課件,應該是課件有效的根本要求。然而,小學語文有效性課件的制作其基本條件,具體指什么呢?下面,就個人的實踐淺談幾點認識。
1 課件制作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大家都知道,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以“新、奇、鮮”為先,以“熟、愛、玩”為主,所以,制作小學語文課件時必須尊重他們的這個認知特點。
1.1 課件制作素材的生活化: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積累不多,知識積累也不多,所以,其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大家都清楚,從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二者而言,小學生可運用的熟知資源還是生活經驗。那么,選擇課件制作素材時,我們必須努力尋找能反射小學生視覺、聽覺、嗅覺等器官收集到的常有信息的素材用。比如在準備《語言的魅力》這篇課文的教學課件時,我選用了學生上學經常路過的公共場所有關環境、交通等廣告、路牌上的語言來展示、理解和仿寫,就激起了學生喜愛語言的興趣。有的學生寫出了“我膽小,別親我”的交通幽默語言,有的學生寫出了“我在做一個綠色的夢,別驚醒我”、“小花小草雖然好看,但它們也有生命”的環保語言。還比如,在準備《蝸牛》這篇課文的教學課件時,我請學生在自己生活環境中去找來蝸牛,讓它們爬在教室的墻壁上,課文教學時,同學們在邊觀察、邊閱讀、邊回憶自己與蝸牛故事中,帶著激動,幸福的感覺學完了課文,離開了課桌,并再一次與墻上的蝸牛近距離交流,這種課件的選擇,顯然有了它實實在在的有效價值。
1.2 課件內容制作的形象化:就學生不夠熟知的情景制作課件,其目的是啟發學生更好地想像和聯想,而這樣的課件往往要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趣味效果才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比如一位老師在教《》一課時,他制作的課件是復制書本插圖中人物的面容,表現難受的手指關節是不怎么清楚的,把這樣一幅畫打在屏幕上讓小學生閱讀和體會,顯然力度不夠,而我看到的另一位老師,他卻把電影《》搬到了學生眼前,執教者把烈火緊緊包住,趴在火堆里卻紋絲不動的鏡頭反復播放,令學生為之動容,有了身同其受之感,于是學生在朗讀文本語言時,一下便找到了感覺。仔細想想,第二位老師的聰明之舉便是把靜的畫面變成了動的真實情景,這無疑增強了課件內容的形象化。
1.3 課件制作程序的簡潔化:大家都知道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具有由易到難的特點,這主要還是因他們生活知識積累不多造成的。所以,無論是制作實物性課件還是多媒體畫面、有聲課件,在使用時都必須能讓小學生感覺簡單、明了。我在教學生理解“里”字的含義時,(課件)先展示了一個雞蛋,然后雞蛋碎了,滿屏幕的金花四濺,從里面蹦出一只小雞,看到這個畫面過程,學生的確興奮地笑了,但讓學生體會“里”字的含義時,學生確不能一下子講清楚。后來,我把課件進行了這樣的調整:一個大大的雞蛋,靜靜地躺在草窩里。雪白的蛋殼里一只成形的小雞稚正閉著雙眼,不遠處,一只母雞看著“蛋寶寶”正“咯咯咯”地叫。上課時,讓學生靜觀畫面一分鐘后,說出小雞稚和母雞所處的位置,學生便一下子回答正確了“小雞稚睡在蛋殼里,雞媽媽站在雞蛋寶寶旁邊守護著孩子”。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馬上站在教室外,讓學生說出我所處的位置,學生當然毫沒問題就說對了。如此類推,學生連續說出了書包里的書,開水瓶里的開水,鍋里的飯等到現象語言,可想而知這個課件簡潔的操作其教學是有效的。
2 課件制作要符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
我們說,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我們運用課件、制作課件的目的就是為了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最終方便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感知文本。所以,課件的制作必須考慮文本的需要和教師自身操作的實際水平。
2.1 教師必須熟知自身課件操作的優勢點:我們說“人無完人”教師也一樣。每位老師的語言技能,掌握知識技能的寬度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每位老師在制作課件時,一定要選擇自己的優勢技能去設計和制作課件,才能在上課時熟能生巧、得心應手。比如,有一位老師在教學《海底世界》時,他就選用了海洋生物的攝影短片課件,由于他的朗誦有魅力,且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于是他邊放短片,便邊配解說,其解說語有原文語言,有自創的描寫語言,這種發揮自身優勢的課件運用,確實讓學生耳目一新,在長見識,并達到了從課內走向課外的良好效果。我也曾見過這樣一位老師,在教學《撈鐵?!芬徽n時,只見他把一個透明的大玻璃缸放在講臺上,裝上大半缸水,玻璃缸里放著一塊鐵,再把一個裝滿沙子的小盆放進水中,這時老師用繩子的一頭拴住鐵,另一頭系在這個小盆上,待小盆子穩定后,請一位同學慢慢舀出盆里的沙子。盆里的沙子逐漸減少,小盆子慢慢浮起來,那水里的鐵也隨之慢慢被拉起來 。。。。。。 學生一片歡呼。整個過程,這位老師無一句解說,卻達到了如此效果,這不能不說老師清楚的、有節奏的、流暢的演示,產生了生動的課本解說效果。而這位老師發揮自己最優勢能力的策略來教學,無疑是正確的。
2.2 清楚文本內容課件的需要點:由于每篇課文其體裁、內容、表達都不一樣,并且學生理解學習的難點、重點也不一樣,所以,每篇課文學習時,課件操作的時機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不過,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良好的時機的把握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寫作 信息技術 整合運用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必要性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教育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得力助手?,F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正是現代信息社會對我們語文教學的要求。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整合成為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這是對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挑戰,同時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發展的重要機遇。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合理整合,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活”起來了,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策略
1、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欲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優化導入環節,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這是進行新授課的首要環節。我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制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相機提出要學習的新課題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八季S是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律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或者說是人腦對感知覺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從而間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活動過程,它屬于認識的高級階段。”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的豐富的多媒體形式的內容,必將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訓練起到深遠的影響。當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被廣泛地運用,學生的信息意識形成之后,學生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和提煉能力必將隨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3、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升小學生的拼音識字能力。漢語拼音對幫助學生識字和學習普通話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后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基石。如果學生拼音學不好,無疑會給今后的識字和學習普通話帶來嚴重障礙。
4、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主要是指對書面材料充分調動認讀、理解和評價的能力,閱讀是一種基本的復雜的智力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品質和思維品質。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如何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開發智力的目的。這一點應當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視和深思的課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給學生閱讀的文章,應該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范例。因此,閱讀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良好的首先品質,陶冶情操,擴大視野,而且還要使學生真正掌握語言這種溝通交流的工具,學到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即用詞、造句、立意、修辭等表現方法。因此,教師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應更多地考慮如何有目的、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加強閱讀與作文的聯系,以讀促文。
5、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收成什么文章?!币虼?,小學作文教學必須首先解決的是“寫什么”的問題。學生的生活越豐富,寫作的內容也就越充實;離開生活,即使寫作方法再多再好,也是寫不出內容充實的文章的。因此,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就應該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并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通過多媒體課件、電影、影視、幻燈、實地參觀、親身實踐等具體形式,使學生獲得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間接經驗和親身體驗,從而寫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學生有了寫作的材料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同樣的一段素材,這樣寫和那樣寫出來的效果可能會截然不同,這就涉及到“怎么寫”的問題,這也是小學語言教學的一個難點。因此,進行小學作文教學時,必須與前面的閱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在這方面教學的優勢,加強學生用詞造句、寫話和寫作訓練,以及教師加強具體指導和講評等方法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電影、電視、幻燈、投影等其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結合具體的場景,指導學生仔細觀看,并結合必要的講解,這樣學生寫出來的內容就會具體豐富、感人,從而收到傳統教學較難或不能達到的效果。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需注意的問題
現代教育技術的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學生通過觀察,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文、聲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教學 三大關系
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以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時代,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正逐漸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努力研究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把信息資源和語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方向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在語文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需要處理好以下三大關系。
一、處理好教學目標與信息技術的關系
教學首要任務是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必須為教學目的服務,在任何時候都要把教學目的始終貫穿在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是手段,手段只是為實現目的而服務。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們的語文知識獲得能力。教師在制作語文課件時,不但要思考教育目標,而且必須依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的思考,必須圍繞教學大綱和課文運用信息技術,力求做到合理、科學、生動、適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以下是具體教學案例。
如《天安門廣場》這一課文的教學目標為“感受首都廣場的雄偉壯觀,形成愛國主義情感”。但是據我所知,學生中沒有一人去過北京,對天安門廣場非常陌生。學生如果只是讀讀課文,聽聽老師枯燥的講解,就很難感覺到天安門廣場的雄偉壯麗。為了讓孩子們足不出戶就感受到天安門廣場的雄偉,從而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精心制作了教學課件。教學時,當那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展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激動地叫了起來:“真是太美了,太壯觀了!”那一幅幅直觀的圖片加上簡單的介紹,孩子們很快就對天安門廣場的主要建筑物有了深刻的了解,參與的積極性大大增強了。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孩子們渴望一睹為快。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我選擇恰當的時機,播放了升旗儀式的錄像片斷。國旗班戰士良好的精神風貌,雄壯的國歌聲,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還有數以萬計的圍觀群眾,無不吸引著學生的眼球。觀看后,我讓他們說說自己想到了什么,有的說想到了在奧運賽場上奮力拼搏的體育健兒,有的說想到了戰士保衛邊疆的辛苦,有的說自己將來也要為國爭光……這一節課,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媒介”,架起了學生認知和理解教材之間的橋梁,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了能力,而且改變了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激發了情感,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
二、處理好教師講解與信息技術演示的關系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確具有很大的促進教師教學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師授業的作用。教師必須將自己的講解與信息技術的演示結合起來。語文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與教師互相交流的過程,單獨依靠信息技術演示不可能有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們不能忽視教師自身語言講解的作用,不能忽視教師自身書面語言、身體語言、口頭語言等對學生的人文感召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主,把信息技術手段與教師的講解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夠通過個人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的知識掌握,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的第三部分重點是學習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的動態進行描述。我讓學生先找出本部分描寫動態的句子,然后板書中心詞“到處”、“應接不暇”、“興奮”等。緊接著,我再演示課件,讓學生聽著音樂,仔細觀察屏幕上小鳥活動的情景,細細品味描寫動態的詞語,提出問題:作者前一天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畫面?(演示榕樹靜態畫面特寫鏡頭)第二天作者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畫面?(再演示榕樹動態的鏡頭)學生憑借課件鏡頭直觀的幫助,圖文結合,對榕樹動靜兩幅圖有較深的認識,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有較深的理解,從而掌握了景物的動態和靜態的描寫方法。
又如在學習《生死攸關的燭光》的時候,由于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我們現在的社會背景不同,無法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播放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有關資料,利用當時社會現狀的介紹及相關報道,采用圖、文等形式再現二戰所帶給人民的悲痛,最大限度地渲染課堂氣氛,為學生營造一個可知、可感的情景氛圍。在這個過程中,設置相關的問題進行提問,并進一步講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知識背景并結合教師的講解,才能使學生對本文所傳達的主題思想產生共鳴,對課文的理解才能進一步加深。
三、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搜集學習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學,這極大地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主導地位被削弱。在講新課前需要學生搜集資料時,要引導學生準確選擇相關的學科站點。雖然信息技術為我們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只有教師引導、組織、參與學習活動,才能真正地優化課堂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即時交互,使語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如在教祖國名勝古跡和風景區課文時,我利用信息技術播放課件,把課文中的畫面一一展示出來,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畫面和音樂所吸引,看得入迷,聽得專心,自然激起了學習興趣。教完后,啟發學生說一說畫面上播放了哪些名勝古跡,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努力去想,然后我逐幅播放。學生的學習方法靈活多樣,并很快地學會了本課的生字新詞,同時,在圖文對照中理解了詞語,體會了句子的意思,了解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這樣既提高了識字效率,又使學生在老師和信息技術的共同輔助之下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掌握了自主識字的方法。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這是時展的需要,也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進一步地研究與實踐。我們要把信息技術作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激發學生情感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丁俊強.創設教學情境.創新語文課堂[J].文教資料,2010,(28).
關鍵詞: 語文教學多媒體“雙刃劍”
My opinion on Chinese Multimedia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unHong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Huizhou University, Guangdong, 516007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to all aspects of our live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lso provides new teaching methods for Chinese teaching, injects new vitality into Chinese teaching, and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teaching. However, we must also see that multimedia is also a "double-edged sword".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multimedia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ood and the bad in making Chinese courseware, it will also bring bad influence to Chinese teaching. Therefore, we must examine rationally, treat dialectically and use rationally.
Key words:Chinese teachingmultimedia"double-edged sword"
目錄
一、 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1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1
(二)啟迪思維 突破重點難點……………………………………………1
(三)豐富信息 培養創新能力……………………………………………2
(四)突破局限 提高教學效率……………………………………………2
二、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3
(一)教育手段先進,教育理念落伍……………………………………………3
(二)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負面影響……………… …………………………………3
(三)課件質量有待提高………………… ………………………………………4
(四)多媒體設備使用方面的問題…………… ……… ………………………………4
三、辯證的看待多媒體教學…………… …………………………………………………5
參考文獻……………………………………………………………………………………6
致謝…………………………………………………………………………………………7
一、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
社會的不斷進步,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中小學也在不斷的新建多媒體設施,多媒體教學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也越來越普遍。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自身的社會經歷不足或經驗的缺乏,對于語文的有些內容難以理解、無法想象導致學生感覺語文難學的心態,然而,多媒體技術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看到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教學信息,結合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解,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形象,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主動積極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去,也可以使學習集中注意力,激發表達欲望,與教師形成互動,而不再是課堂教學的被動接受者。較之傳統的語文教學,使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學生具有喜新、好奇、求趣的心理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出與教材相適應的情境和氛圍,可以提升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興趣。它對于涉及有關景物的課文內容的教學尤其有獨特之處。傳統的語文教學,對于景物的教學,普遍都是教師口授,學生通過教師的口授想象教師描述的景物。但是如果課文所講述的景物是學生普遍沒有見過,或者很難見到的,學生會難以理解及想象。例如教學郭沫若的《白鷺》,對于難得一見的白鷺,很多學生沒有見過,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學生往往無從想象白鷺的形象和動作細節、難以意會作者所表達白鷺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的情感。如果從互聯網上搜索有關白鷺攝影作品和一些視頻素材,用power point或flash等軟件制作成精美的圖片或動畫作為教學課件,圖片和視頻動畫可以直觀的表現白鷺的外形特點,結合教師的隨機講解,就可以讓學生在生動活潑、形象直觀的畫面中,去身臨其境地感受白鷺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體味作者所描述白鷺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的情感。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既增加了學生的愉悅感、現場感,激發了求知欲,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受。
(二)啟迪思維、突破重點難點
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的重點、難點。如何突出教材的重點,難點突破是關鍵。而多媒體教學則是語文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新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科普作品《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時,學生對科普課文中的“赤道”、“超音速”、“俯沖”、“流星體”等自然知識,因缺少直觀感受較難理解。教學中如果利用flash將相關內容制作成動畫片,以生動形象的動感畫面,清晰地展示出“老鷹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往下飛”的動作過程,通過動畫向學生展示超音速到底有多快。再比如,教學說明文《松鼠》時,教學中利用flash將相關內容制作成動畫片,以生動形象的畫面,清晰的展示松鼠的動作、行為上的特點,還有外形特點。學生通過動畫片的視覺形象直觀的看到實物及過程和教師的適當解說,不僅能感受科普作品語言的準確性,而且,思路也會豁然開朗,將原先的學習障礙一掃而空。
(三)豐富信息、培養創新能力
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教師的傳授,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或信息,教師最基本的授課形式是講授法,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理解文章,重難點都可以講到,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灌輸性教育,缺乏學生的參與,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上的應用極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有了學生的參與,使學生學習的更為主動,并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內容,安排學習進程,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從而培養自己思維的獨創性。如識記生字、理解或背誦課文、表演對話等都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的優勢進行人與機、生與生、師與生等方式的交互。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計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小練習,大大增加學生探究,主動解決問題的興趣。例如,在《快樂少年》、《我的學習生活》之類的寫作訓練中,學生就可通過遷移,產生對比或類比聯想,從而抒發自己的生活、學習感受了。
(四)突破局限、提高教學效率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練習,增加學生的練習密度,提高學習效果。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擺脫了單純口授或局限于應用傳統媒體進行講授的方式,改變了傳統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運用現代視聽媒體進行講授,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媒體形象、生動、動態、直觀、教學信息量大的特點,使課堂內容豐富起來,課堂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化, 顯著地提高了課堂效率,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圖形、動畫比語言更直觀、形象,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和移動、顏色的變換更能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因此,合理利用多媒體能促進學生對概念、定理等的理解,從而增大課堂容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二、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手段先進,教育理念落伍
現在我們有很多的教師,特別是年輕的教師都是優中選優的講課兼電腦高手,語文教學中花樣頻出,亮點多多,但遺憾的是,有些課看起來很花哨,講臺下的學生卻似乎不為所動,甚至打起哈欠。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雖然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巴“滿堂灌”的課堂,已被聲、光、電、多媒體、網絡等現代化教育手段豐富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但是,與這種教育手段的先進相比,有些授課者的教育理念卻顯得落后了。
國外一位社會學家有一句廣為引述的警言說:“再完美的現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進的技術工藝,也會在一群傳統的人手中變成廢紙一堆?!苯逃坝布钡母倪M、手段的豐富,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的發揮,要取決于教育者教育理念即“軟件”的新舊。如果“軟件”落伍,那么,“硬件”作用再好也是有限。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理念先進與否,對教育的效果有決定性的影響。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美籍華人陶宏開已成功幫助300多名孩子戒除網癮,他的秘訣不是高科技手段,而是先進的教育理念。但有一些教師只是借助了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育的外衣,卻仍然是墨守這傳統教育的陳規,老師依然是講解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灌輸,填鴨之風仍然我行我素,這只不過將“人灌”變成了“機灌”,換湯不換藥。有人說:“語文教師成了簡單的電腦操作員”,有些教師對語文多媒體教學沒有準確、完整的理解。語文教師的傳統教學,常常在教室里利用粉筆、黑板和投影儀等教具組織教學;多媒體語文教學不過是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軟件(教具)來實施。教學軟件是一種輔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師授課。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的情感交流,相機誘導,適時“調諧”,該怎樣發揮仍怎樣發揮,不能因為使用多媒體軟件而影響貫徹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影響教師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的發揮。
(二)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負面影響
多媒體教學使用的主要群體多為青年教師,部分教師利用其擅長計算機能力的優勢,過度強調了課件的制作技巧和課件表面形式的華麗,忽視了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忽視了教學本身目的的表現,在應對教學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的處理能力不足。過度的依賴多媒體教學課件,如出現多媒體教學設備故障,停電等意外情況無法正常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則無法再繼續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處理意外情況的應變能力差。也存在一些教師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以講述解說為主,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及“人”與“機”之間的交流,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由于是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多媒體課件,呈現的內容多且由于教學時長的原因,教學速度快,學生不能充份的理解和論證課堂設問及課堂內容,不利于學生的論證及邏輯能力的培養;在語文課堂的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的板書會相應的較少,內容的豐富,相應的課堂提問也會相應減少,學生忙于各種操作內容的切換及課堂內容的消化,常常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及講課速度。同時,多媒體教學使用的多媒體設備需要較暗的環境投影,容易導致學生上課疲勞,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課件的質量有待于提高
多媒體教學的越來越普及,但是很多語文教師的計算機水平卻不是很高,應用相應軟件制作語文教學課件的能力較低,制作出來的語文課件與理想的效果相差較遠,不能很好體現出課程內容,因為課件的質量的不高,無法很好的表現課程內容,學生抓不住重點,反而學習效果不理想。使最后的教學成果事倍功半。
目前多數的語文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大多傾向于使用PPT來制作語文課件,但是作出來的語文課件只是把傳統教學中的粉筆板書變成了PPT,顯示屏替代了黑板,光標替代了粉筆,鼠標替代了教師的手。如此制作的課件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和傳統的教學方式差別不大,一開始學生可能還會覺得新鮮,多了也會覺得枯燥乏味,難以體現多媒體教學通過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表現的特點。
(四)多媒體設備使用方面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作為先進的新的一種教學手段,在中小學的日常教學中越來越普遍,學校也在多媒體設備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在多媒體設備的日常使用和維護方面,都有著相應的規章制度,以保障多媒體設備的高效使用和能夠持續的使用。然而,由于教師對多媒體設備的不熟悉而違規操作造成多媒體設備損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另外在設備維護方面也過于隨意,沒有按照規定定時定期維護造成多媒體設備使用壽命大大縮短,多媒體設備損壞后在維修方面由于有些學校沒有專職的維修人員,設備損壞后也遲遲得不到維護和修理。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
三、辯證的看待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有優點,同時也有缺點和不足,我們需要辯證的看待多媒體教學。對待多媒體教學我們需要理性的審視,辯證的看待,合理的利用。利用好這一新的教學手段,真正發揮這一教學手段的優勢,避免這一新的教學手段的缺點。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根據課程的實際教學需要來適度的使用多媒體教學,扎實自己的教學基本功,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優勢,使學生能真正的高效學習,讓多媒體教學這把“雙刃劍”能真正為學生劈開學習路上的荊棘和障礙。
參考文獻
1、馬振平,魯雷:《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現代化[J],中國電化教育,2005(07)
2、靳健:《語文課程研究》[M],中國檔案出版社,2004年5月版
3、靳健、石義堂主編:《現代語文教育學》[M],甘肅教育出版,2004年12月版
4、林芬:《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之我見》[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5):112
關鍵詞:多媒體;語文課件;優化效果;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9-0088-02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以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早已走進課堂。小學語文教學面對的是以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兒童,更要借助多媒體才能提高教學效益。因為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因此教師可以善于運用多媒體,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這樣可以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幫助學生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閱讀情趣,提高課堂效率,從而達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效果。
1.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迸d趣是求知的向導,興趣是情感、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心理學家拉扎勒斯說:“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庇纱丝梢姡d趣對于學習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這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以直觀、動態、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創設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和創造的視聽學習環境,在愉悅的氣氛中享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如:我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時候,我播放有關武夷山天游峰的圖片,并配樂師旁述:天游峰位于福建,是武夷山著名的旅游勝地,號稱武夷一勝景。它既高又險,風景迷人,可是我們的作者卻把目光聚焦在一個——(在課題《天游峰的掃路人》中的“掃路人”上加點)的身上。那么他有什么特殊魅力呢?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欣賞感受天游峰的高與險,知道這是迷人的地方,從而心中產生疑問。因為教師課件做的好,營造一種利于教學的氛圍,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令其主體地位凸現。這也就是“成功之半”的那個“良好的開端”。
又如我在講《秦兵馬俑》時,由展示兵馬俑的畫面引入,生動形象的畫面,伴以古典的音樂,很快讓學生進入教學過程。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老師進一步提問:想更好的了解它嗎?請大家注意觀察的同時積極地思考。這樣,從思想上吸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起來,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課例證明:應用多媒體輔助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可以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工具書、網絡、圖書館……”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全面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課文《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時,我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在講到桂林山水、杭州西湖、 黃山、廬山等自然風光時,適時的播放課件,畫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的流淌,音樂響起,把學生帶入到山水之間,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逼真地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樣,在一節課當中,溶入音樂、美育的欣賞,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又如在教學《煙臺的?!芬徽n時,學生對課文中所涉及到的四季不同海的特點,我找了這幾個季節的許多圖片,在悠揚的音樂中欣賞圖片,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更好地讓他們了解的煙臺的海,而且課前我讓同學們自己收集有關資料,讓學生組合成小組,按自己的喜好分別組合到四季中,在播放的同時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煙臺的海。同學們興致很高,此時此刻,學習是那么快樂而有趣。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已自然而然地達成,何用教師再去枯燥地介紹煙臺的海。他們已經有了主動探究的欲望。而我想這樣的教學效果是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功勞。
當然應用多媒體教學,教者要能根據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展示過程變化,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學得生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3.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閱讀情趣
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
如教學《黃果樹瀑布》的時候,因為我們屬于農村,孩子都沒有親眼見過瀑布,沒有親身經歷,所以在教學“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在瀑布右側的黃果樹小鎮上,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銀雨撒金街”的奇景?!边@一節課文時,我不僅收集了許多圖片,還播放了視頻,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黃果樹瀑布的雄偉壯觀,感受詩人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境界。這一環節的設計把學生們完全吸引住了,他們眼盯屏幕,側耳細聽喧囂的水聲,完全沉浸在在奇觀之中。在欣賞完畫面后,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就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因為他們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了。
再如教學《畫龍點睛》這個寓言故事,我下載了電影制片廠制作的動畫片《畫龍點睛》,那動畫中的語言、神態、動作等可比教科書說的還精彩,情節還有趣,學生也更樂于參與。課文中那些枯燥的文字,因為現代的計算機多媒體運用音像把語言文字中描寫的情景再現而生動了起來,學生也興趣盎然,這樣多樣化的課堂學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孩子們也深深地愛上了語文課。
總之,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改變了以往單調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興奮、愉快、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寓教于樂,使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一件有趣的事,這樣也更使語文課堂課堂效率倍增。
參考文獻
[1]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張素霞(《成才之路》2007年 第22期)
近年來,我們在聽課和評課中時常提到一個詞――有效教學。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余文森教授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教師都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關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從我的經歷和體會來說,我認為可以用我們小小的智慧在一些細節上打造一番,從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促進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有效的課是一堂不累的課。一堂課的有效與否,不是上課的教師說了算,也不是評委說了算,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學生。如果學生始終能被精彩的課堂所吸引,在強烈氛圍的渲染下不知不覺地度過40分鐘,學生在一堂課中始終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課。
竇桂梅老師的《朋友》一課,三節連上,下課時學生集體大喊:“老師,再上一會兒!請再上一會兒!”竇老師也是在上課,也是在傳授知識,為什么能讓上了兩個小時課的孩子們不肯走出課堂?那是因為竇老師的課堂給了孩子們愉快的身心體驗,課堂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課間的嬉戲玩耍,超過了零食美味。因此我認為,教師有沒有吸引學生的本事,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讓自己的課堂具有吸引力是每個教師的必備素質。
我認為教學的模式不要單一,可以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作閱讀感悟。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相同。語文教材中,一些課文完全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重點精讀,只有學生能自由地把學習的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時間充裕,挖掘也就比較深入,再通過大組交流,對文章的理解相應就更到位了。而對一些涉及個人喜好的童話類型的文章,就更應該尊重學生的喜好了?!逗扇~圓圓》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片段:
師:小朋友們,課文里向我們介紹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幾個小伙伴,你喜歡哪一個呢?
生:我喜歡小蜻蜓。
生:我喜歡小青蛙。
生:我喜歡小魚兒。
師:荷葉是夏天里一首清涼的小詩,荷葉是陽光下跳動的綠色音符。老師也好想去荷葉上玩一玩??!你們瞧。
(師出示大荷葉,戴在頭上)我是小魚兒,荷葉是我的涼傘,我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師:好玩嗎?誰想跟老師一樣上來表演???
生紛紛舉手。
師: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課文讀好,最好能記住課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嗎?
生:能――!
師:你喜歡哪個小伙伴,就讀寫那個小伙伴的那一段課文。待會兒你就給大家介紹你喜歡的這個小伙伴。
可以想象,學生在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閱讀時,會投入多大的熱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上,學生后來活靈活現的表演,創造性的想象都是在喜歡的基石上的。
二、課件運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課件越來越深受廣大教師的喜愛?,F代教育技術手段由于其直觀性、能動性、交互性等在教學中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認知主體的發揮,在教學環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輔助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郭詠梅老師在講述《黃山奇石》時,著重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1、3兩句,圍繞“奇”字并列介紹了兩處景觀。由于運用比喻,再加上“飛、落、站、伸、指”等動詞,把這兩塊巖石形態之奇表現得十分具體生動。兩層間用第2句銜接,使文章顯得連貫、緊湊。讓學生細細體味,感受“奇”處。當學生了解了這些方法之后,課件出示圖片“天狗望月”和“仙女彈琴”這兩塊奇石的形態??粗矍皟蓧K形象逼真的石頭,配上悠揚的古箏聲,學生浮想聯翩,寫出了這樣的習作:
“‘天狗望月’好像從天上跳下來的一只狗,安安穩穩地落在山頂上。它撐起前腿,一動也不動地蹲在山頭。仰望著天上的月亮,好像在苦苦地哀求:‘月亮婆婆,請你行行好,把我帶回天宮吧!我下次再也不觸犯天規了?!膳畯椙佟埠苡腥?。遠遠望去,就像一位楚楚動人的仙女,身著古裝,端坐在那兒輕輕撥動琴弦。那琴聲悠揚動人,使人飄飄欲仙?!?/p>
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正確有效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呢?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能夠突出課堂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語文教材中有部分內容距離學生生活比較遠,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僅靠教師的講解很難明白,這個時候多媒體的運用一定是個不錯選擇。第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引入多媒體教學時要特別注意,不能一味的注重形象和趣味,而要重視對學生的思維的深度和密度的訓練,增加課堂學習中學生的思維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的教學多媒體課件應該突出強調它的交互性,而不只是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問題的答案也是固定的,學生只是被教師一步步地引入他預先設計好的“圈套”,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被教師牽著走,教師被課件牽著走,這個語文課堂就只有一個冷冰冰的語文課件,導致學生思維僵化,這不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的悲哀嗎?
三、分層作業因材施教
語文課堂的有效性還體現在作業這一環節上,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作業,決不留在課后,并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當場反饋,相機指導,做到課課清,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我發現分層作業更能關注全體,針對不同梯度的學生,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從作業中能體驗到經過思維所獲得的收獲和成功的喜悅。我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課中,設計了這樣三種梯度的練習:
將改編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有感情地講給爸爸媽媽聽。
將老師改編了一半的《靜夜思》編寫完整。(有能力的同學)
這是一個秋天的晚上,夜已經很深了,周圍靜悄悄的。我坐在床前,看見( ),還以為是( )。讓我心中感到悲涼,感到憂傷。
我抬起頭再一次仰望那一輪明月,心想(
)。
此時此刻,我思緒萬千。寫一首詩來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吧。于是,我提起筆來寫下了《靜夜思》這首詩: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根據李白的《靜夜思》自己編一編故事。(最能干的同學)
教學中采用分層作業,是老師尊重學生的體現,老師關注了學生個體差異,為滿足他們不同的學習需要,而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培養他們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品質,真正給予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天空。
四、評價語言推波助瀾
評價語言是語文課堂中的一種教學語言,它是使課堂生動、有趣、有效的一把金鑰匙,是課堂的潛在靈魂,同時也體現了一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師必須掌握精湛的語言技巧,才能靈活駕御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這樣一個鏡頭:某小學四年級書法課上,學生都在描摹寫“一日千里”四個字,有個男同學四個字中有三個字寫得一塌糊涂,不是歪歪扭扭,就是一大團墨早已出了格子,只不過一個“千”字寫得還算工整。學生緊張地觀察著老師的表情,老師只說了一句:“這個千字寫得真好!”
這位老師的教學藝術真算高超,盡力找出學生成功的地方,“哪壺開了先提哪壺”。讓學生獲得了自信和力量,然后帶著自信和激情去克服自己的不足。
我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稱贊》一課時,上課伊始就隨機表揚:你坐得真好!老師稱贊你!你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直在注視著老師,我稱贊你們!你們真棒!當面稱贊學生,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那稱贊的神奇作用,能激發他們保持優點,激發他們更加努力學習的信心,同時也將課文的內容活學活用。
秉承“有效教學”理念,語文教學這一輛“開往春天的地鐵”就能“輕裝上陣”、“全線提速”、突破“高原”、穿過“瓶頸”,在“一路前行一路歌”之后“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由此,我們的課堂就會澈如水晶而通體透明,純如山泉而纖塵不染,素如百合而芬芳暗藏,美如天堂而拾級可上……如此課堂,就會讓學生心窗更明凈,視界更綠郁,天空更高遠,未來更閃亮!
【參考文獻】
[1]王惠.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