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3 09:51: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專物理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參考文獻
[1]董曉莉.淺談多媒體課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09(12):98-99.
[2]張海.高中物理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和使用情況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3]潘順康,劉戰偉,姚青榮,等.大學物理教育中的幾個誤區及其對策[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8(4):102-103.
[4]俄燕,李少林,張春林.對制作大學物理多媒體課件的研究[J].甘肅科技,2004(1):145-146.
[5]李會章.大學物理多媒體課件的設計開發[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2):61-63.
[6]李明.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探討[J].大學物理,2005(12):48-50.
參考文獻
[1]王曉霞.巧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4(2)
[2]陳榮高.多媒體教學: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7)
[3]黃建華.物理課堂上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的利弊[J].數理化學習,2013(3).
[4]孫杏珍.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物理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1(11).
[5]張勁柏.新課改理論下初中物理教學實踐[J].新課程導學,2014(4)
參考文獻:
[1]黃建華.物理課堂上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的利弊[J].數理化學習,2013(3)
[2]顧斌馳.淺析多媒體技術在中專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5)
[3]《積件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電化教育》
[4]《運用多媒體手段優化課堂教學》.《中小學電教》
關鍵詞:素質教育;課堂教學;專業課;原子核物理
多年來我一直主講大學本科四年級的原子核物理課程,形成了一套自己熟悉的教學模式。站在講臺上,面對渴求知識的學生,我的職責就是把本專業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學知識清楚無誤地傳授給他們。以前我在課程改革方面的主要精力花在如何選好教材和更新教材,以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啟發式使學生容易聽懂。近幾年,通過學習校內外的先進教學經驗,我也開始嘗試在課堂教學中有選擇地結合素質教育講授專業基礎課。在200張課件幻燈片中專門配合素質教育的就有15張,受到學生的歡迎。下面談談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借鑒科學偉人力量,提高學生思想素質
原子核物理是近代科學的原動力與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門學科百年發展的輝煌歷程和成就,是眾多杰出物理學家辛勤勞動的創造性成果。這些科學偉人的事跡和言論常常是我們最寶貴的思想素質教育材料。我給同學們講的課不時要涉及他們的科學研究成果。與此同時,如果稍稍用一點時間(有時可能只用兩三句話或一二張照片)順便介紹一下他們的思想言行,本來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講到光電能量轉換、高能核反應等內容時涉及愛因斯坦的相關成果,我就在多媒體課件適當處插入了愛因斯坦的照片和名言:“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取決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義上從自我解放出來”,“看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了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么”?!叭绻麑γ淖非蟪^了對科學的追求,科學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和價值”,由于偉人的這些語重心長的話語是有機地融合在核物理專業知識的講解之中,使聽課學生不但不覺得枯燥乏味,反而覺得貼切在理,這從課堂上同學們的眼神表情與竊竊私語中可以看出。我在核物理課堂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借鑒科學偉人的名言佳句和高大形象,引導學生認識偉人達到的高尚思想境界,有利于啟發學生建立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名利觀,以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覺得,杰出物理學家言行典范的力量在素質教育中可能勝過我們教師自己的一般性說教:偉人的箴言和形象在學生內心深處的影響是無形的、難以估量的,這種影響的分量甚至可能超過一堂專業基礎課傳授給學生科學知識本身的分量。
二、結合各種創新實例,啟發學生創新意識
在準備“核力的本質”那堂課時,我特意查找到諾貝爾獎得主,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于1935年發表的原創性論文“關于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的英文稿,并掃描到幻燈片上。一上課我就請坐在第一排的某同學站起來把關鍵的幾句英語翻成中文講給大家聽。大家通過討論糾正翻譯欠妥欠佳之處,同時加深了對主題物理內容的理解:“電磁力是交換虛光子傳遞的,核力也應該交換某種粒子來傳遞”。這是典型的“科學比擬”方法。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之所以能夠創立核力的介子交換理論和預言介子的存在,正是由于使用了這種“科學比擬”的創新方法。最后,我半開玩笑地對同學們說,“照貓畫虎”在某種意義上不見得不好,“創新”常寓于“畫虎”的過程之中。但如果照貓畫貓,那就大可不必了。
此外,在講授原子核的β衰變和李政道、楊振寧首次提出的“弱相互作用宇稱不守恒”這一課題時,我著重說明了李、楊為什么會做出這一創新貢獻(1957年諾貝爾獎)。指出在李、楊之前,人們認為“物理過程與其鏡像過程服從相同物理規律”(宇稱守恒定律)對各種相互作用過程是普遍成立的。李、楊沒有人云亦云,而是認真審視前人的工作和分析當時面臨的難以解釋的矛盾現象,在此基礎上提出:宇稱守恒定律只是對電磁作用過程和強作用過程經受過嚴格的實驗檢驗,而對弱作用過程是否成立并未經過嚴格的實驗檢驗。他們建議了新的實驗并由吳健雄精準高超地完成了實驗,從而了“弱相互作用宇稱守恒”的說法。這個創新實例告訴學生:不要被司空見慣的事務蒙住眼睛,要保持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就來自那些司空見慣或一般人容易放過的線索。
三、利用反面教材,進行正面素質教育
在教學中我有時也利用互聯網或其他傳媒中的反面教材進行正面的素質教育。一次我講完超重元素知識后留的課外作業不是計算題,也不是問答題,而是要求學生課后上網到Science和Nature聯合新聞網站,下載2002年8月號的簡明新聞稿并譯成中文。什么內容?原來是,在向超重元素“穩定島”進軍的國際性浪潮中,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的“實驗發現了最重的118號超重元素”被權威的科學檢察組證實是假的,過去曾成果累累的首席科學家尼諾夫因偽造實驗數據被立即開除。通過這個科技翻譯小作業,同學們驚訝之余,內心深處或多或少地打上了這樣的印記:“誠信是科學家的靈魂”。
四、介紹學科前沿新進展,不斷啟發學生創新意識
按照本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計劃安排了原子核物理前沿介紹的內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充分保證傳授本專業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學知識的前下,我注意在恰當的章節結合課程內容介紹一點本學科前沿的新進展、新成果或正在探索的熱點問題。原子核物理基本上是一門實驗科學,對原子核的認識從大尺度到小尺度的深化要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來越高,分辨本領越來越強,新型探測器和加速器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新實驗數據和新物理現象,不斷推進著核物理學科前沿的發展。我把上述情況中的典型事例挑選出來,及時地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淺出地予以講解。當同學們知道,新一代探測器能夠探知核和粒子的新性質和新形態并發現新的核子與核;新發明的實驗方法可以把以前認為是沒有變化的直線數據放大100倍,從而看到相應的復雜變化的曲線及其背后潛在的物理現象和物質結構。講課中適當介紹學科前沿新進展,不僅補充和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啟發和培養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引導學生學習那些戰斗在科學前沿的物理學家們對新事物的探索精神,特別是學習前沿科學家們在提出和解決問題方面的創新思想和思維方法。
五、介紹大科學工程,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當代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前沿研究往往與“大科學工程”相聯系,這通常是指實驗裝置的規模大、合作研究人員的團隊大、資金耗費大等等。例如,美國紐約州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耗資若干億美元、于2000年投
入使用的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RHIC,其加速粒子的環形管道直徑約4公里,一個測量實驗要數百名科學家合作去完成。大科學工程是現代高新科技的綜合集中體現,包括例如高能量、高束流強度的加速器或對撞機,高精度、響應快、分辨本領強的新型探測器系統或探測器陣列,以及快響應的電子學系統和大規模快速數據處理系統等。在課堂上講到核物質的新形態一高溫高密度物質一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時,給出了上述RHIC的STAR探測實驗合作組的照片。400名科學家在幾層樓高的探測器系統裝置上通力合作,其中包括來自中國6所大學和研究所的科學家。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類似的大科學工程在我國越來越多。國家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畢業后能勝任這樣的工作。這就要求學生不僅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高新技能,而且還要有善于與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務的團隊精神。
六、小結
近幾年來,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的嘗試,探索由單一的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轉變為傳授知識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新模式。通過這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雖然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還很不夠,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自己的思想認識問題,自己是由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自己多年教學工作形成的教學方式方法也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上總是傾向于輕車熟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另一個認識問題就是,總覺得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是政治課教師的事,不是物理教師的事。努力改變自己上述傳統觀念的束縛仍是自己今后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