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1 21:51: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機電系實訓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職;機電專業;企業文化;教學改革
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也在不斷的改革,中職學校在滿足自身發展的同時要適應國家的教育改革形勢,做好教學改革,提高教學的專業性與實踐性,才能有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
一、改革現有的教學體系
機電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做好基礎的理論知識儲備外,還要注重實踐的應用。
(一)增加機電教學的實訓課
在機電專業中,實訓課應該占有很大的比重,學生在第一學年學會基礎的理論知識后,就要把更多的時間放到實訓課應用與社會實踐中。很多學校的實訓課比重太少,增加實訓課的時長,添加必備的實訓應用設備,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人們生活離不開機電的應用,鐵軌的焊接、管道的疏通、門窗的安裝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機電的運用。若一味的口頭講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只會禁錮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改革中,我們可以借助實物模型并對之加以分析講解來減少學生的理解難度,用直觀的實物模型,來啟發學生的想象,逐漸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1]增加實訓室建設的投入,加大實訓課教學的比重,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利用實訓室資源深入了解機電專業知識的魅力。
(二)引入生產應用的實踐環節
機電專業課程的開展不應該單單的用頭腦想象某些專業知識,只有讓學生身處第一線,引入生產應用的實踐環節,加強與企業文化的對接,才能更好的達到機電專業課程開設的目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應架空于實踐,在生產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更能深刻的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中職學校在建立自己實訓室的同時,還要多多組織學生參觀工廠,第一時間接觸并了解企業的需求和文化,在工廠的生產車間里體會機電專業生產的知識性,并在實際的觀察過程中,深化所學到的理論知識。
(三)增加職業資格認證學習
近年來我國的企業十分注重素質教育,在培養學生專業的實踐經驗的同時,也不能忽略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社會上對人才要求的標準也有所增加,各種專業證書已經成為每個學生求職的敲門磚。[2]學校開設的課程要與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掛鉤,多多開設有利于職業資格培訓的課程,鼓勵學生考取機電專業相關的職業認證,也增加了學生選擇企業的機會。
(四)注重學生的實踐實習
深入基層的實踐實習是十分必要的,學校要考慮機電專業的實踐特點,為學生多多提供實踐進工廠的機會,在完成基本的理論知識學習后,帶領學生多多參與實踐實習活動,組織學生集體實踐學習,并鼓勵學生自主實習,在基層的生產車間里學習機電的專業技能,更好地與企業需求相結合,與企業文化相適應。
(五)完善實踐學習的考核體系
在開展實踐實習的同時,學校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考核,建立全面的考核體系,提高實踐實習的有效性。實踐考核體系的制定要與學校的課程安排與教學任務相適應,明確考核目標、建立合理的考核結構,豐富考核內容,做全面的考核報告分析。
第一,實踐考核要與人才培養的目標相適應。機電專業主要是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實踐考核體系的確定就要考慮學生的專業技能,鼓勵學生多多學習實踐技能,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全面的技術人才。
第二,實踐考核體系的確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元化的模式。也可以引入企業的考核模式,讓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的要求,更好的融入企業。機電專業開設了很多不同的課程,每個學生擅長的科目和技能是不同的,不能只針對某一種技能進行考核。要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點與能力,設置多重考核模式,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點與優勢。
第三,注重實踐考核的評價功能。實踐考核體系的應用是為了更好的檢查督促學生的實踐效果,因此,做好實踐考核體系的同時還要注重及時的考核評價。在一定時期的考核結束后,要做好考核報告分析,鼓勵表現優秀的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教育幫助,保證實踐考核的實用性。
二、建立高質量的教師團隊
教師對于學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教師的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教育水平,因此,組建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對于機電專業的教學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完善課程體系,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組建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團結協作、有持續發展后勁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3]教師的學歷、專業技能是學校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優質的教學隊伍能夠增加學校的教學業績、提高學校的聲譽,有利于學校更好的發展。中職學校的發展更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與學生分享學習的經驗,帶領學生向更好的方向進步。
三、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為教學核心
中職機電專業教育目標突出了職業崗位的重要性,旨在滿足學生就業需要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行為能力。[4]職業教育的開設是為給社會提供專業的職業化人才,機電教學的改革除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外,還需注重學生的個人素質與職業道德的教育,培養全方位的職業人才,才能更好的為進入社會做好鋪墊。課程的開設要符合職業培養的目標,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也不能忽視個人能力的培養。除專業的實踐技能培養外,學生的思想素質、職業道德都要納入到教學的改革體系中。改變過去單一的授課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
結語
中職學校的教學改革是時展的必然要求,為了使機電專業的中職學生能夠在社會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十分重要的。要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增加實訓室學習的比重,在基層的生產實踐中更好的感悟機電的專業知識,注重個人職業資格認證的獲取,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實踐實習,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為教學核心,加強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出專業的機電人才。
參考文獻:
[1]華春蔚.試析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
[2]藍曉雨.對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創新的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5).
關鍵詞:高職教育;電氣控制;實訓課
電氣、工業機器人和機電等工科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就業崗位都與電氣設備有關,因此,電氣控制實訓課程的開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高職教育中電氣控制實訓課的教學,經過多年實踐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了解分析教學現狀并深入研究課程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院校中電氣控制實訓課教學現狀
(一)實訓基地少,設備維修困難
近幾年,不少高職院校在電氣、機器人和機電等專業的招生人數不斷增加,但電氣實訓室仍是前幾年甚至好多年以前建設的,實訓基地數量和在校生人數比例失調,實訓基地數量明顯偏少,且受經費、審批等因素的制約,實訓設備的購買和更新也較為滯后。同時,電氣實訓室中的設備都是專業設備,須有380V電壓,設備的維修和保養工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所以電氣設備過了保修期后,其維修就會比較困難,且設備的生產廠家很多為外地企業,造成使電氣設備的維修滯后,從而對實訓教學產生不利影響。
(二)師資力量較薄弱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中,電氣控制實訓教師的數量明顯不足,一個實訓室基本只配備1名實訓教師,且需負責其他實訓課程的教學,甚至還兼任實訓室管理員。同時,大多數實訓教師的職業資格證書基本是到學校參加工作后考取的,并沒有行業的企業實踐工作經驗,講授的知識多以理論為主,這就使教師隊伍在數量和技能上存在一定問題。
(三)實訓內容與社會脫節,學生實操能力不足
多數高職院校電氣控制實訓室的設備基本是在幾年以前購買的,有些新購的實訓設備也是教學設備,其主要器件和訓練項目仍然是幾年以前沿用下來的,與現在社會上企業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已有很大落差。如某高校電氣控制與PLC實訓室用的PLC仍是西門子S7-200系列的,但該系列PLC已經停產,學生畢業以后基本不會使用該類型的PLC,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社會脫節[1]。同時,高職院校采用的實訓考核方法一般是根據學生提交的實訓報告來評分,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只注重文字性報告的撰寫,忽視實際操作,甚至平時不操作,最后把實訓報告上交即可,學生的實訓掌握情況令人擔憂。
二、電氣實訓課程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強化校企融合,培訓專業維修教師
高職院校要通過橫向聯系,與相關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并簽訂合作協議,保證電氣、機電等專業學生的校內實訓和畢業頂崗實習順利開展。企業提供實訓場地,且企業中有經驗的人員參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實訓指導。同時,高職院校將涉及電氣控制課程的各相關專業實訓課和理論課進行統籌安排,將實訓基地開放化,將理論課在實訓室中講授,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另外,企業派相關專家來校通過開設講座、交流研討會等多樣化的形式對電氣相關專業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使教師對實訓設備的工作原理、內部結構和常見問題有較深入的了解。以后在電氣實訓設備出現一般性問題時,相應教師即可進行維修,如此既保證了教學的正常開展,又節約了廠家的維修成本。
(二)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實現教師雙元化發展
高職院??梢酝ㄟ^建立高職教師到企業掛職實踐機制,派遣電氣控制實訓教師到企業的生產一線進行鍛煉,并對培訓過程和結果進行技能考核,從而不斷提高實訓教師的動手能力,以彌補其工作經驗不足的缺陷,真正成為“雙師型”教師。同時,高職院校通過建立兼職教師機制,聘請企業的專業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擔任電氣控制實訓課的教師,這就將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和先進技術帶入課堂,能培養出具有實踐動手能力,滿足社會實際需求的畢業生。
(三)以就業為導向安排實訓課程,完善課程考核標準
根據市場使用電氣設備的實際情況,對電氣控制實訓設備的核心部件進行必要的更換。并根據企業的意見,以就業為導向安排實訓課程;同時從細節上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包括工具的清點、實訓室的衛生、桌椅的擺放等,讓學生在學校就培養出企業需要的技能和工作素養[2]。綜合評定學生實訓課的成績,將電氣控制實訓課成績分為平時成績和專業成績兩部分,根據操作動手能力、完成項目的程度和實訓報告的撰寫的比例來評定專業成績,根據平時的實訓態度、上課時的紀律和職業素養等評定平時成績,最后根據平時成績和專業成績評定學生最后的實訓成績。
關鍵詞:高職機電;工程體驗;課程整合
作者簡介:丁度坤(1981-),男,廣東汕頭人,東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博士,研究方向為機器人技術、光機電一體化,高職教育。
課題項目:廣東高職研究會重點課題“增強高職院校工科類學生工程體驗方法研究”(編號:GDGZ11Z001),主持人:丁度坤;東莞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PCB板微鉆視覺檢測方法研究”(編號:2011c13),主持人:丁度坤。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18-0086-04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必須在掌握相關專業技能的基礎上,具備相關的工程能力;必須培養相關的職業素養與嚴謹求實的敬業精神;必須使其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具備對企業工程文化的認同感。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以及美國的ABET對此都有相關的文件規定[1]。
可是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均是偏重于學生專業技能方面的提升,而忽略了對其工程文化、工程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學生在進入相關工作崗位之前,普遍缺乏基本的工程經驗以及對工程文化的認同和了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造成我國企業的產品質量不穩定的根源所在。
培養工程類畢業生的工程能力,使得在進入相關設計制造崗位之前,對企業工程文化具備一定的認同感,培養其嚴謹樸實的敬業精神,有利于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生產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將以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為主線,以機電類學生為研究對象,構建工程能力與工程文化一體化教學的自動線實訓課程,著力使學生獲得一種類似于實際的工程體驗。
一、體驗感在工程類人才培養中作用
體驗感的概念來源于心理學,指的是人類在與環境的交互中所獲得的個人經驗。概括地講,人的知識來源有兩大途徑:一是通過書籍、老師傳授、圖片或者文字等方式間接獲得;一種是通過實踐直接獲得。而體驗感更強調的是后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通過實踐直接獲取的知識要比通過間接手段獲取的知識更為重要。這是因為環境的信息可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背景,方便學習者協調與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體驗過程中獲得的成功和獎勵也會使學習者建立起更為濃厚的興趣和自信,激勵其不斷獲取新的知識。
體驗感教育對工程類的人才培養尤為重要,因為工程類的課程絕大部分均是實踐性相當強的課程,工程科學本身也是在不斷地發明與創造新事物中得到發展的??梢哉f,工程知識的認知過程就是從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反復過程。工程師的知識體系來源于社會生產的實際。將工程體驗感融入工程類課程的教學當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嚴謹樸實的敬業精神;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理論與實際、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有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和興趣,為其未來的就業奠定基礎?;貞浳覈谝慌髮W生的成長歷程,他們絕大部分都有工廠、農村的實踐經驗,所以盡管他們的理論基礎不如應屆高中畢業生,但他們的理解與接受能力卻要比應屆高中畢業生強,因此這批學生在畢業后很快就成為了各個領域的骨干,在各崗位大顯身手,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反觀目前的大學畢業生,入學后就根據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按部就班地學習一門又一門的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工程經歷的缺乏使得各門課程對他們而言都是獨立的,無法在相關工程背景的指導下,將各門課程有機地聯系起來,構筑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就更談不上能力的形成了。不少學生,學了一個學期的課程,都還沒弄清楚這門課程的用途,要一直到走上工作崗位,從事了相關的技術崗位,參加了一些實際的工程項目,才能理解在校期間所學課程的作用,這嚴重制約了個人未來的發展。
為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營造一種工程體驗感,國內外許多高等院校均專門開設了相關的課程。如美國哈佛的三一學院工程系就開設了“工程設計導引—移動機器人”課程,每年選課人數約2O人。課程以滅火機器人競賽為背景,通過研制參賽的機器人,“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年的工程經驗,以培養專業技能,建立專業視角,了解工程世界的社會與人文環境”[1]。麻省理工學院的航空航天工程系開設了“航空航天與設計導引”選修課。通過課堂教學、互聯網教學和航天器設計項目為學生營造了“提供真實的工程體驗”[1]。瑞典的林克平大學開設了名為“Engineering Project Y”的工程導引課程,學生將用一學期四分之一的學時修該課程。課程包括講課、討論、項目工作和項目總結報告幾個部分。每年大約有140名學生選課,來自5個系的教師參與指導,構建10個不同的項目。每5個學生為一組開展工作,完成從構思、設計、實現到評價的全過程[2]。Joy Beatty等提出了一種游戲式的教學模式,針對計算機工程需求分析師的課程特點,設計相應的游戲項目,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相關知識的工程體驗[3]。René Sallier等根據測試專業學生的特點,設計了血壓測試項目,使用了NI公司的LabVIEW平臺,讓學生自主去構建相關的軟硬件,并體驗血壓測量,增強其工程體驗[4]。國內深圳大學的費躍農等以機器人教學套件為載體,為新生開設了滅火機器人的早期工程體驗課程,旨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1]。
二、機電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探索
近年來,隨著我國制造業的持續發展以及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各企業普遍出現了“招工難、用工難”的困境,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佳途徑。它能有效地緩解企業“用工難”的困境,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產品質量的一致性,且能將人類從單調、惡劣的生產環境中解放出來,是未來制造企業的發展方向。全球知名的制造企業—富士康甚至提出了百萬“機器人大軍”計劃,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在生產線上配置百萬臺機器人,用來代替人工進行生產、搬運。而以單片機技術、液壓氣動技術、電氣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PLC技術、網絡及通訊技術等多學科交叉的機電一體化方向正好順應了這一趨勢,在近年來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現在,基本每個工科類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機電一體化專業方向,可是目前國家卻沒有關于機電一體化方向的專業標準出臺,這使得各院校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各有特色,有的偏機械方向,而有的偏重于電氣方面。同時,由于缺少機電一體化的職業技能評價體系,以及機電產品本身的復雜多樣性,使得機電一體化方向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很多急待解決的問題。如何明確機電人才的培養目標、加強專業建設、并以此制定相關的人才培養方案成為了擺在各院校面前的一道研究課題[5-7]。
培養目標的確定對高職院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后續專業課程的設置,直接影響到學生在校期間學到知識的多少、掌握職業技能的深淺、畢業時能從事的崗位以及是否能較好地勝任相應崗位的工作等實際問題。
我院近年來非常重視對機電方向人才培養目標的修訂,通過召開培養方案研討會、到相關企業調研、畢業生信息反饋等方式,著力于制定最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調研的情況來看,目前,機電一體化方向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群主要有:(1)機電一體化設備和自動生產線的運行、安裝、調試和維護;(2)各種機械設備的自動化、數字化改造;(3)自動化生產車間的生產工藝設計、質量管理、生產管理等崗位;(4)新興的崗位如機器人的維護、維修技術員等。
據此確定了我院機電一體化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為: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安裝、調試、操作、維護與管理。圍繞此培養目標,我院將機電類的課程劃分為四大模塊,分別為:職業工具課模塊、職業基礎課模塊、職業核心課程模塊以及職業選修課模塊,如圖1所示。
三、機電類工程體驗一體化實訓課教學設計
為使學生獲得一種更為真實的工程體驗,我院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探索。選取了“自動線的安裝與調試”實訓課作為試點,將工程文化課也融入其中,如圖2所示。將其貫穿于整個實訓課的開始、實施以及最終的課程評價當中,極力營造一種類似于實際生產的全過程,使得學生獲得一種接近于未來實際工作崗位的工程體驗,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嚴謹樸實的工作作風。
(一)工程文化課程的選取
工程文化是指企業在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部員工所認同的、帶有特色的價值觀、生產作風、經營理念、企業精神、企業道德準則等各方面的總和[8-9]。它是企業全體成員在長期的生產與經營活動中日積月累而形成的,是企業的靈魂所在。優秀的工程文化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的法寶,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軟實力。從目前許多院校畢業生頂崗實習與就業情況發現,大多數畢業生并不能適應企業的要求,難以真正轉變為一名合格的企業員工,適應崗位需求。而從用人單位反饋來的意見又可看出,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并不是當前用人企業看重的第一要素,企業更為重視的是員工的基本職業素質、對企業的忠誠感以及對企業工程文化的認同程度。所以,在校期間提前對學生進行企業工程文化的相關教育,培養他們對工程文化的認同感就顯得非常重要。
而一個企業的工程文化,往往是各具特色的,但也有其共性所在。因此,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工程文化四大共性部分作為我院學生的工程文化培訓課程,它們分別為: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養要求;6S理念(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企業的品質理念;企業的生產管理理念(選取了豐田的看板管理方法)。將這些共性的企業文化貫穿于實訓課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對工程文化的認同感。
(二)工程體驗實訓課的設計
為使學生獲得一種類似于實際生產的工程體驗,選取了“自動線的安裝與調試”實訓課作為實施載體,并在其中貫穿了相關的企業文化課程。我院的“自動線安裝與調試”實訓是作為“機電一體技術”理論課的實訓課程而專門開設的,課時為84學時,共歷時3周時間。要求學生在實訓前必須具備電工電子基礎、傳感檢測基礎、PLC編程基礎、電機原理與驅動等前期知識。
實訓課選取的設備是亞龍公司的YL-335B自動化生產線實訓臺,如圖3所示。它模擬了一條自動化生產線的下料、搬運、加工、裝配、分揀的全過程。
整條生產線包括了5個工作分站(即供料站、搬運站、加工站、裝配站與分揀站),各分站使用了西門子的S7-200PLC進行控制,可對其進行單獨控制,也可將各PLC組合起來,進行聯網控制。根據實驗臺特點,將實訓課劃分為供料站、搬運站、加工站、裝配站、分揀站的拆裝與調試,以及整線的安裝與調試六大實訓模塊,每個模塊均可自成一體,對學生的機械拆裝、電氣路連接、PLC編程、觸摸屏技術等多個方面進行訓練,提高其專業技能。以其中的“供料站拆裝與調試”實訓課為例,其具體的教學過程如表1所示。
(三)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是先由指導老師講授企業工程文化課,以及講解體現企業工程文化的實訓注意事項,總共為12學時。然后進入實訓環節,實訓環節極力模擬實際自動化生產設備的安裝調試過程,采用采用小班制,每班學生數在40~50人之間,以小組形式進行實訓,各組配備一臺實訓臺,各小組的學生數為5人左右,配備2名專業教師進行指導。
對每一模塊的實訓,其教學實施過程是先由指導教師對實訓內容做簡單講解,然后并對各組下發任務書,最后對各小組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相關的評價標準如表2所示。
四、結束語
工程能力的匱乏是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對未來的崗位適應程度,乃至企業產品的品質等方面。因此,本文以“自動線安裝與調試”實訓課為載體,融入了職業素養、企業6s理念、企業的品質理念以及豐田的看板管理模式等共性的工程文化課程,極力營造一種類似于實際的工程環境,進行工程體驗一體化實訓課教學的探索,使學生在實訓的同時獲得一種工程體驗感。
從實施的效果看,參加過工程體驗實訓的同學,其對未來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明顯增強了許多,實訓的效果也有了顯著提高。去年我院第一次參加“自動線的安裝與調試”全國技能大賽,就取得了團體三等獎的良好成績,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工程體驗一體化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費躍農,邱建,李衛民,等.早期工程體驗課程的設計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2).
[2]Edward Crawley eta1.Rethinking Engineeir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M].NewYork:Springer,2007.
[3]Joy Beatty,Mike Alexander. Games-Based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Training: An Initial Experience Report[C]. NewYork: IEEE press, 2008.
[4]René Sallier, Rüdiger Miβler, Andreas Schütze. VenDASys –a versatile experimentation platform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C].NewYork: IEEE press, 2010.
[5]林昌杰.高職機電類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探討[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04,6(04).
[6]孫余一,黃瑋,楊普國,等.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J].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0,26(06).
[7]譚憲云.論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J].高教高職研究,2010(26).
近年,機電技術迅速發展,特別是微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形成先進制造技術,成功地進入機電一體化發展階段。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應用領域廣泛,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應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面向和服務地方經濟為出發點,設置特色專業課程和教學模式,積極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
高職;機電一體化;建設
機電一體化是指在機構的主功能、動力功能、信息處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進電子技術,將機械裝置與電子化設計及計算機軟件系統集合起來所構成的系統總稱,綜合運用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等對各生產領域的控制過程進行監督操作。它涵蓋了“技術”和“產品”,主要應用領域是數控機床,因此,機電一體化專業應該是集電子、控制、計算機信息、光學、機械等多種學科的交叉和綜合,它的課程設置、專業考核模式應該以“能力培養”為目標,“教”“學”“做”一體化,構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006年,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教職成〔2006〕4號)文件中指出:“職業院校要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工”“學”結合人才的實現方式,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運用比較廣泛、切實可行的一種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學??梢酝ㄟ^“2+1”工學模式,即學生在校兩年,期間以理論學習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后一年通過“校企合作”進行頂崗實習,然后在校內專職教師、企業專家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環節,這種模式是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校企共同參與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的意義和目的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經成為我國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的職業教人才培養的轉型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果?!肮W結合,校企合作”體現了職業教育的本質,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校企合作體現了“學”和“工”相結合,校企雙方合作育人。從邏輯學的基本理論出發,人們應該結合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理性認識,豐富完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建設。
2.“2+1”工學模式的指導思想與措施
“2+1”工學模式是以專業建設為核心,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結合高職院??平藤Y源和產業優勢,以行業企業為依托,將生產勞動和社會時間相結合,工學結合企業參與教學設計,高職學生前兩年在校學習和實訓,第三年到企業參加生產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在2年階段,學生在入學的初期對所學專業領域有一個初步了解,學校鼓勵學生參加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組織學生參加計算機、普通話、英語、機電專業考試并取得相應的證書來檢驗學習情況,提高社會競爭力。在第2學年階段,學校根據學生專業方向,組織學生進行校內實訓或校外實訓,學生可以到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為了保證實習效果,學??砂才艑I教師進駐企業,與企業協調制定實習計劃,通過頂崗實習,彈性教學,學生可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企業崗位,掌握崗位要求技能,提高職業素質,并完成實習報告,實習結束后企業對學生進行考評,作為學生實習成績的參考資料。學校在開展專業內涵建設,包括對專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條件建設、社會服務及輻射帶動能力等進行改革與創新,可以邀請行業企業專家、顧問對企業在機電一體化專業崗位設置和任職人員知識能力要求、行業發展方向等進行調研,經過充分論證,結合院校自身專業特色,推動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建立“校企合作”,健全適合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完善教學過程的質量監管和保障體系,施行機電一體化專業個性化管理,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指導思路和措施。
3.“2+1”模式下教學方法的改革
“2+1”模式中的2個設計包括課程整體設計和課程單元設計。前者要求教師站在整體的高度對課程進行把握,教師根據專業特色和企業崗位能力需求,選取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度,制定課程目標,制定考核標準,選取參考資料,完成課程整體設計;完成內容和任務的設計只是完成了課程改革的一小方面,真正的改革還是要從教學方法入手,即進行單位設計,對任務單元做出符合“教學做一體化”的設計。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以專業核心課程為載體,實行“教、學、做”一體化的專業教學方法,課程教學安排在實訓室或實訓車間,以實現真實情境下的教、學、做合一。(如圖2所示)圖2教學方法中,將課程教學安排在實驗室或實驗車間中,實現“教學做”合一,課程教學中實現專業課程與企業崗位內容要求相統一,根據企業崗位的設置,對任職人才能力的要求編排課程理論知識和相應的技能教學培養,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實際案例,進行項目教學,精講多練。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中,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組織學生校內實訓和到企業頂崗實習,學生在校內老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學習相關機電產品制造、機電設備的操作、維護和保養等專業技能,在實踐中提高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
二、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任何實踐教學都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實踐活動。研究高職機電專業建設就必須研究實踐教學本身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培養目標,也就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截至2016年,河南省高職單招院校共有89所,包括10所普通本科高校,3所新更名、轉設和新升格本科高校,73所高職高專院校和3所其他高校。隨著河南省高職院校的發展河南省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不斷發展壯大。2000年以前,整個機電行業發展還處于低谷,各大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還處于起步期,大多開設該專業的學校還是成人大、中專和技校,教學計劃基本取自本科的壓縮,教參大多與成教雷同,師資力量薄弱,缺少實訓設備,學生學習機電專業積極性差;2000年~2003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機電一體化逐步發展起來,多所中專和技校被升格為高職院校,這些院校中有一些開設了機電專業,建設機電教師人才培養,購買機電培訓設備,學生學習機電專業積極性大大提高;2003年后,高職院校發展迅速,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加入WTO后機械制造地位的提升,我國各大職業院校機電專業開始進入黃金發展期,這個時期,現代化的數控設備被廣泛運用,機電一體化人才需求缺口大,為了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解決日益發展的經濟和數控技能人才短缺之間的矛盾,我國開設機電一體化專業的高職院校數目愈來愈多,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出現供不應求的同時,隨之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一些畢業生不能適應企業對崗位人才的要求,專業知識差,職業素養低,實踐能力差。機電一體化專業是集系統技術、計算機與信息處理技術、自控技術、檢測傳感技術、伺服傳動技術和機械技術等多學科技術領域綜合交叉的技術密集型系統工程。高職機電專業的理論和實踐是為多個專業方向共同服務的,高職機電一體化的特色建立了兩個平臺:文化基礎平臺和專業基礎平臺,二者課程體系的設置既滿足針對性的某類職業崗位的知識和技能需求,又要適應某類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需求,理論和實踐相互依托,是一個整體,但目前很多學校還不能將二者很好地結合,即理論和實踐脫節嚴重。在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學體系的培養目標中,理論知識應以“必要、夠用”為原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受傳統教學觀念,師資建設,資金的制約,理論教學得到重視的同時,實踐性教學得不到很好的落實。概括起來,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中存在以下問題:
1.實踐教學認識不夠,課程設置不合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高職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很多高職院校課程計劃還是本科教學的“壓縮”,教學設計中實踐課程很少,導致理論知識比不上本科生,專業技能知識比不上中職生,這種思想違背了高職機電教育的初衷。
2.師資隊伍綜合素質不高。高職院校機電專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具備豐富專業理論的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分析、操作、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技能,高職機電專業要求教師具備“雙師”素質,目前,由于機電專業建設時間不長,許多該專業年輕教師居多,這些教師很多剛剛畢業,本身對專業實踐的認識度低,導致這些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力量本身就達不到教學實踐要求,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踐中工作條件差也是教師不愿從事實踐教學的一大原因,進而導致了機電專業實踐教師師資隊伍質量很難提高。
三、完善高職機電專業教學管理
完善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體系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和高職院校等方面的共同配合,政府除了提供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外,還要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企業從自身建設出發,也要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資金和崗位培養支持;高職院校應以自身出發,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設置本身應根據機電行業發展的需要,以崗位需求為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設置“教學做一體化”和“2+1”教學模式,了解社會需求,做好教學模式和專業課程內容銜接,構建高職機電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機制,督促學校重視實踐教學、保證實踐教學,走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指導課程設置,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和師資建設,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
參考文獻:
[1]程兵.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及在工業上的廣泛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
[2]王莉,郭繼元.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2+1)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
[3]解淑英,李世一,鮑湘之,謝麗君.“2+1”式“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以高職PLC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3
【P鍵詞】職業標準 教學資源 智能考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C-0081-02
電梯扶梯原理與維修課程是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等專業的核心課程,面向的就業崗位主要有電梯零部件設計員、電梯安裝與維修工、電梯質量檢驗員、電梯生產與安裝維?,F場項目經理等。根據近幾年對畢業生的調研和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隨著電梯技術的日新月異,傳統的課堂理論講授已不能達到電梯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學與實際嚴重脫節,學生理論分數高動手技能差。由此可見電梯課程的實踐教學資源開發與建設對電梯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一方面既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機電一體化理論基礎知識,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水平和職業需要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要求任課教師積極投身電梯課程教學資源開發,及時把先進的科研成果融入課堂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具備參與市場競爭的優勢。建立“以職業標準為導向,以崗位技能為核心”的教學體系,突出機電檢修技能特色,滿足崗位技能需求的電梯課程內容及教學模式改革已勢在必行。
一、解讀職業標準和崗位技能需求,分解課程相關知識體系
《國家職業標準(電梯安裝工、電梯維修工)》把電梯安裝工和維修工分為五級,取得相關等級的技工,只能從事相對應的技術工種?;炯寄芤笾饕ǎ菏煜じ呖兆鳂I、防火、電焊、氣焊、現場觸電急救等安全知識;掌握電工、鉗工、起重工等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術;熟悉電梯的機械構造、性能要求,以及電梯安裝工藝要求;懂得電氣原理圖,并能排除機械和電氣兩方面的常見故障。經地市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認定的考核部門考核合格,持有上崗資格證后,方能上崗。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包括電梯的機械結構(導向系統、曳引系統、控制與驅動系統、開關門系統、安全保護系統等)、電梯電氣系統(電氣原理圖、自動控制系統、電氣安全保護裝置)、電梯的維修保養與故障診斷排除、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地方行業標準。崗位工作職能包括:控制柜檢查與修理、曳引機檢查與修理、導軌檢查與修理、曳引鋼絲繩檢查與修理、整機性能調試與判定、上行超速保護裝置檢驗與評定、機械故障診斷與排除、電氣故障診斷與排除、改造工程的實施與檢驗、電梯檢修工技能培訓與電梯維修工程管理。
對照課程體系的知識點進行剖解分析,對應的電氣技能有:電梯的基本認知、電氣控制原理圖繪制、機構安裝與檢測裝置調整、電氣柜元器件的安裝與接線、變頻器的參數設置、控制程序設計與調試、電梯故障診斷與排除、電梯運行調試與保養。
二、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建立實踐課程教學資源庫
實踐課程的知識點講授,要擺脫學生只看不練的常規授課模式。實踐課程課件應有別于理論教學的課件,應專門針對實訓特點而制作,內容上要簡潔精練,知識重難點突出。筆者采用了Authorware7.0進行電梯實踐課程教學課件的設計。Authorware功能強大,不像操作PowerPoint那么簡單,除運用PowerPoint能完成的一般圖、文、音頻、視頻的演示外,本課件制作中還利用Authorware的函數運算程序對相關教學章節設置了選擇題、填空題等課堂練習題型,還設計了拼圖、砸蛋等教學游戲,融娛樂性和學習性于一體,并建立了自測系統,可讓學生體驗期末考試的情景,及時把握自己的學習水平。對教師而言,可及時、全面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對學生而言,做到了學練結合、自我測評,充分發揮了Authorware運用到教學上的優越性。課件打包后生成可執行exe文件,學生可復制到自己電腦上,無需安裝相關應用軟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即可打開課件,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使用和學習。現在學生不但能看能練,而且能通過玩游戲來達到學習目的,新式課件的設計與開發,有助于在實訓過程中開展“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模式,既突出重難點的講解,又節約講授的時間,讓學生在有限的實訓時間內掌握所需要的理論知識。
三、整合現有實驗室資源,設立專項技能實訓項目
實訓項目1:電梯機械結構與基礎理論認知的考查。利用實踐教學課件完成該內容。
實訓項目2:電梯電氣控制原理圖設計與繪制。在前期實物電梯、電梯模型的認知基礎上,運用專業機房的AutoCAD軟件,據所提供的相關設備和任務書中的電梯控制功能要求,按指定繪圖格式繪制電路圖,電路設計圖紙中的電氣符號,要求符合“JBT 2739-2008 工業機械電氣圖用圖形符號”技術規范。圖紙包含兩部分:電梯主電路、變頻器主電路及控制電路設計與繪制(含交流接觸器、相序保護器、熔斷器、變頻器、曳引機、熱繼電器,不含PLC控制電路),電梯安全及門鎖電氣控制電路設計及繪制(實現廳門、轎門、急停、相序、過流等保護功能)。
實訓項目3:電梯機構安裝、調整與線路連接。建立小型不銹鋼框架井道結構,開展操作箱與呼梯盒的安裝與接線、井道信息系統安裝與接線、平層檢測機構的安裝與調整、限速器鋼絲繩的安裝與調整、層門開合傳動機構安裝與調整等5個單項訓練內容。
實訓項目4:電梯電氣控制柜的器件安裝與線路連接。充分利用現有網孔板或空置電器柜完成電梯電氣控制系統的布局安裝,實驗室提供獨立器件包括變頻器MM420、交流接觸器、變壓器、調速電阻、整流橋堆、熱繼電器、相序保護器、熔斷器座、可編程序控制器S7-226、導軌、螺桿螺母等,器件的安裝要求牢靠、合理、規范、接線正確并能實現相應的電氣功能,接線符合工藝標準,端子排接線要求使用管型絕緣端子,繼電器、接觸器等接線要使用U型插片,各導線連接處按規范標準套號碼管等。
實訓項目5:電梯控制程序設計與調試。按照任務書給定的I/O端口分配圖,結合PLC實驗箱編寫控制程序及調試設備,進行變頻器參數設置、單座電梯運行基本功能設計、電梯安全保o功能與節能調試、群控電梯運行程序控制、高峰時段電梯優化調控模式等7個實訓編程專項的訓練。
實訓項目6:觸摸屏組態工程設計。利用觸摸屏TPC7062K進行組態,開展包括電梯開門及關門動畫模擬、轎廂的運行軌跡及當前轎廂的實時高度顯示、關閉樓層開關與取消關閉開關、早間上班模式、區間工作模式、晚間下班模式選擇開關與取消模式選擇開關、轎廂當前樓層信息、電梯運行方向、所有外呼指示燈,所有內選指示燈,與電梯運行狀態保持同步、超載顯示報警信息等實訓內容。
實訓項目7:電梯故障診斷與排除。利用電梯智能考核系統完成該實訓內容。
四、開發智能考核系統,提高實踐教學效率
電梯電氣線路故障智能考核系統由1套實訓考核裝置、1臺計算機、實訓考核軟件組成。微機安裝的實訓考核軟件分為學生端和教師端兩種驅動程序,包含故障點題庫、學生管理、成績管理、在線理論考試、在線故障檢修考核、離線故障檢修練習等功能模塊。
智能考核平臺通過答題器控制電氣控制線路產生故障。答題器與電氣控制線路采用繼電器集成板連接,以AT89C52單片機組成答題器運算與控制的核心,采用RS485作為串行通訊接口控制繼電器對電氣控制線路中某個點進行開路控制,從而達到設置電氣控制線路故障點的目的。
教師端程序的功能是完成故障點設置與編輯、學生登錄管理、考核卷的發送、考試計時、自動收集系統評分數據。學生端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戶登錄、接收故障點考核卷、故障排除答題、交卷功能、自由組題訓練、系統自評分顯示。
電梯智能考核系統是在VB、OLE圖像處理和SQLserver數據庫管理系統下建立起軟件系統,以微機處理器作為控制核心搭建繼電器集成板平臺為依托,專門設計開發的智能化實訓考核系統。該系統不但對故障排查過程進行實時智能控制,讓學生接受技能訓練,增強對故障的判斷處理能力,還極大縮短了排故訓練周期,節約實驗室耗材,減輕教師的工作強度,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針對不同電梯類型,建立故障處理演練流程
不同類型的電梯扶梯發生故障情況下,現場對人員的指引和要求有所不同,實踐教學體系應建立故障正確處理流程,通過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對學生故障應急處理程序進行評價。
電梯故障處理一般流程:報告人提出事故報告―記錄重要信息―核實報告情況―傳達信息給運行班組―通知維保單位―派出持證作業人員―檢查機房鑰匙、維修通信工具、安全防護工具―A、B故障處理人員就位―A人員切斷升降機主電源―與被困者取得聯系―B處理人員鑰匙打開層門約30-40CM―觀察轎廂位置―位置合適則直接打開層門,或位置不合適則安撫乘客情緒―拆除牽引電機尾端護罩―套專用盤車手輪―松閘手柄扣住制動機構―1人抓盤車手輪,1人慢壓松閘手柄―轉動升降機構―鑰匙打開層門―放出乘客,關閉層門―全面檢查電梯―恢復電源運行―填寫故障處理記錄。
扶梯故障處理一般流程:快速到達故障點―按壓“緊急停止”按鈕制停扶梯―引導乘客離開扶梯―扶梯上下端設圍蔽―設置“正在維修”或“暫停使用”警示牌―查看有無乘客受傷―檢查扶梯有無障礙物―報告故障情況―通知人員維修―做好安全防護―1人作業、1人監護―檢修模式測試運行―正常模式測試運行―清理現場―蓋好扶梯機房蓋板―撤除護欄及警示牌―通知恢復設備運行―填寫故障處理記錄。
制作情景模擬道具資源,填寫維修工作票,策劃故障案例背景,分組進行任務角色扮演,建立完善的故障處理流程評分標準。通過故障一般處理流程的情景模擬教學,以崗位實際問題為中心,以職業行為規范為基礎,引導學生強化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意識,提升學生應急反應處理能力。
發揮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創新人才培養與教學模式,合理整合利用現有教學設施條件,開發符合電梯職業技能需求的各項實踐教學資源,有利于增強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劉向勇,梁海珍.電梯安裝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6)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桂教職成(2015)22號)
學院座落在長春市二道經濟開發區,校園規劃占地面積3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700萬元,圖書館藏書10萬冊。擁有行政樓、教學樓、實驗樓、學術報告廳、多功能會議室、階梯教室、多媒體教室、汽車機電實訓中心、各專業實訓室、電子圖書閱覽室、大型計算機教室、學生公寓、體育場、大學生文化活動中心、學生餐廳、超市、浴池、銀行ATM機。校園建筑理念先進,校風校貌和諧清新,環境衛生整潔優雅,是莘莘學子理想的學習、生活樂園。
學院設有汽車工程系、機電工程系、數字藝術系、土木工程系、管理系、生物工程系、人文教育系、國際合作部和繼續教育中心,開設國家統招專業26個、繼續教育專業20余個。現有教職工640人,專任教師181人,兼職教師46人,在校生8300余人。同時設有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和培訓中心。
學院堅持貫徹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治學思想,堅持“以德治教、專家治?!钡霓k學理念,秉承“厚德博學,尚能篤行”的校訓,積極貫徹“基礎理論夠用,實踐技能過硬,特色培養突出,素質教育為重”的教改思路,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學院擁有一支以博士生導師、教授、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師為主體的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專兼職教師隊伍。聘請國家和省屬重點院校的教授和國內知名企業的高級技術總監、高級工程師進入學院指導該院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由學科帶頭人和“訂單”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共同組成創新教學改革領導小組,針對所設專業,實施階段目標教學和量化管理,建立了全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電工技術》是高等職業院校機電類專業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后續學習《電子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機電設備結構與維修》等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隨著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電工技術的實際應用性不斷增強,電工技術逐漸成為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核心技術之一。所以這門課程在被定位為專業基礎課程的同時更應該被定位為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技能課程。它的主要教學目的是通過各個教學環節,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電工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機電專業的《電工技術》課程的知識體系已經成形并趨于穩定,大多數院校的教學內容都是圍繞著電工理論展開,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理論教學與電工實訓相結合的方法。我院在本課程的教學中也是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感覺理論知識難以理解,技能訓練與理論知識脫節,所學難以致用,學生的厭學情緒比較嚴重。目前已出版的《電工技術》教材,普遍缺乏實用性,大部分《電工技術》教材都是以電工基礎理論及電路原理為主線進行展開,知識體系沿襲本科的教材,理論性較強而實用性不夠,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不一致。所以當前我們提出基于生產型實訓基地進行電工技術課程改革,增強課程的實用性。
二、《電工技術》課程改革的總體思路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所培養的畢業生不僅應具有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還應具有過硬的專業操作技能,能滿足生產一線的需要。教育部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根據這一要求,如何實現電工技術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一體化是課程建設中最主要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點是構建融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載體,生產型實訓基地作為校企合作的平臺,是一個非常合適的載體,可以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我們通過與企業合作引入企業實際的生產環境和產品,為學生提供與實際工作過程相融合的課程教學,另一方面又為企業生產了產品,一舉多得。所以《電工技術》課程要以生產型實訓基地為平臺,把企業的技術項目融入到課程中,將理論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深度融合,構建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新模式,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三、基于生產型實訓基地進行課程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一)生產型實訓基地的定義
所謂生產型實訓基地是指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把企業的實際生產環境和產品引入到學校,構建與企業的生產車間完全相同的學習環境。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再局限于實訓室里的實驗設備,而是實實在在的企業的真實設備。通過這種教學,可以使學生在真實的訓練環境中了解企業的實際生產環節和管理方式,可以按照企業的要求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學生職業技能與企業崗位要求零距離的目標。
(二)構建生產型實訓基地的可行性
目前有一些高等職業院校認識到電工技術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嘗試進行項目式教學,這些教學方法對于學生電工技能的培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校的實驗實訓室與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有一定的差別,課程項目的設計局限于電工實訓室所配置的設備,導致學生所學的內容與企業的生產實際有一定的脫節,當學生在崗位上需要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往往缺乏足夠的經驗和自信心。如果能把企業的實際生產環境和實際產品通過生產型實訓基地的模式引入到學校來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生產型實訓基地與普通實訓室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將企業的實際產品引入到實訓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設備的操作方法而且對產品的生產工藝、質量控制和檢測都有所了解,這樣可以較快的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三)基于生產型實訓基地進行課程建設的優勢
1.課程內容與企業崗位技能充分融合
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設施優勢,改革傳統實踐教學模式,開發和構建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實踐教學體系,積極與企業合作,選取合理的市場產品與學生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探索一種既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學校技能訓練成本,同時又能培養學生技能和創新能力,樹立質量意識。
2.生產型實訓基地更有利于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形成
生產型實訓基地以企業的實際產品作為項目載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常用電工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方法而且對產品的生產工藝、質量控制和檢測都有所了解,這樣可以較快的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3.有利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通過建立生產型實訓基地,教師與企業的技術人員合作開發課程,制定課程標準、課程實施方案,特別是教材編寫以及專業崗位技能要求的制定等??梢暂^快的提高教師的操作技能和理論水平,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4.有利于學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
以生產型實訓基地作為平臺,學校與企業合作開發電工技術課程,制定課程標準和企業行業標準,教師也可以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聯合起來進行課程講解和指導,實現校企合作。
(四)生產型實訓基地的建設
1.我校通過廣泛深入的調研與江亞集團和無錫友好電子公司合作開發生產型實訓基地,該基地完全按照企業的規范進行管理,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操作規范和反映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同時營造企業化環境,參照企業生產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建立相似的實訓教學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
2.將安全、整理、整頓、清掃、清潔(5S)引進實訓現場,并貫穿于整個實訓過程中。在實訓室內張貼“5S”管理規程,實施“5S”管理知識培訓,加強實訓過程“5S”的督查,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感受到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環境和企業的管理。企業將真實的生產環境和產品引入學校,在電工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針對性的開展以企業產品為載體的項目教學,通過在我校09級學生中進行試點,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課程改革方案
(一)課程知識體系設計
根據電工課程的理論體系和企業行業對于電工技術的技能要求,把該課程的知識和能力體系分為以下六大模塊:
1.電路基本理論模塊
2.基礎理論應用模塊
3.材料、工具和儀器儀表模塊
4.元件和設備的識別與應用模塊
4.電動機和電氣控制電路模塊
5.電氣柜的安裝與調試模塊
6.維修電工考證模塊
(二)課程項目設計與教學方法設計
圍繞電工技術的知識能力體系,設計表1所示的課程項目和教學方法。
(三)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
課程評價體系是課程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基于生產型實訓基地的電工技術課程要改變傳統的考核方式,加大過程考核,我院在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上采用的是以下評價方法:
1.工作過程考核
針對每一個不同的工作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考核,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客觀記錄,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平時出勤、學習態度、學習表現、學習效果以及操作過程質量評價等。
2.三元主體考核
建立三元考核主體:學生主體、教師主體、企業主體。在過程考核中采用以學生評價為主體、教師評價為輔的考核方式。在最終考核中,采用以企業專家評價為主,教師評價為輔的形式進行。
3.多種形式考核
按照實驗報告,答辯、操作考核等形式評定成績。通過多樣化的學生能力表現形式,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最后,根據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情況進行綜合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