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1 11:45: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羚羊木雕教學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閱讀教學 個性化教學 主題解讀 教學設計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樹立個性化教學理念,多角度地深入解讀文章主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而教學設計就像寫文章的立意,立意的高遠深淺直接影響著文章的好壞,所以教學設想的立意同樣決定了教學設計的高遠和深淺。因此,主題解讀和教學設計是教學實踐的靈魂,是貫穿教學實踐的綱。
一、主題解讀與設計要有新意
我們所倡導的新意并非完全否定傳統的解讀,而是以更加客觀科學的態度重新解讀文本。把這個解讀放在一個更廣闊更自由的平臺上,實事求是地觀照文本,找回它固有的本位現象或本位要義。文學作品的多義性,決定了作者、讀者、編者的多義理解,事實制造了文學的意義縫隙或空白,而這些縫隙或空白不免讓人產生遐想而生新意。這種新意往往是人無我有,或人有我無,或推陳出新。
1.矛與盾:這是一場發生在?搖?搖和?搖?搖之間的矛盾沖突。
2.得與失:隨著羚羊木雕的傳遞“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3.進與退:面對這么慘重的損失,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避免嗎?
從這三個環節,我們可以看出老師富有個性、別具一格的解讀,他把羚羊木雕送而收回這一事件,處理成三個心理或者思想沖突:矛與盾、得與失、進與退。形象的語言材料,最終成了老師理性的靈光,使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與感悟。
二、主題解讀與設計要獨特
1.獨特就是要讀出作者寫作的意圖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辈煌淖髡咚珜懙奈恼屡c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和生活經歷有關,文中往往包含著作者思想感情的寄托,包含著作者自我內心的剖析。我們在解讀文本時,要感悟作者的內心情感,從作者的視角,深入地感受文本的意義,體驗文本的內涵,與作者達到情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意義及實質性的重點內容,才能給文本的價值取向準確定位,才能定好情感基調,定好教學思路,從而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例如《生命,生命》一文,描寫了幾件平常小事: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子在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作者杏林子試圖通過它們向我們詮釋: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假如我們就此閱讀文本,可能也只能體會到這一層面。但是,當我們走進杏林子的內心世界,去追尋、傾聽她的內心獨白時,就不難發現:杏林子自身的境遇就是對生命進行頑強抗爭的極好例子,而她對生命的強烈呼喚,在《生命,生命》一文中體現得如此強烈。她曾說:“除了愛,我一無所有。”文中的她連一只小小的飛蛾都不忍傷害,雖然生命是脆弱的,但她卻格外珍惜。當我們從她“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視角出發,鏈接“愛”的感悟,聯系作者的生活體驗,文本的內涵會更充蘊、更豐滿、更靈動,那么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就更透徹,也更能領會生命的內涵和真諦,也更能引起情感的共鳴。
2.獨特就是要讀出教師自己的東西
所謂教師要讀出自己的東西,就是教師要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體會,對于教材、教參、資料進行思考和選擇,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不做教參的傳聲筒,而是根據自己的解讀,形成自己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引領學生學習。
要做到讀出自己的東西,我們要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要有自己的教學思想,需要我們廣博的閱讀和學習。教師只有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才能教會學生個性的閱讀。例如《吆喝》就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吆喝――底層百姓的生活――生活中的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每個人都在創造藝術。又如《春酒》也可以這樣處理:春酒――春酒的形式――酒文化――民俗文化。這兩種處理,其實都是教師獨特的解讀視角產生的結果,根據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文本背景,形成一種新的鑒賞方式和解讀視角,從而引領學生進入一種全新的領域。
3.獨特就是要讀出符合學生自己的東西
學生之間存在著家庭背景、生活經驗、知識積累、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對閱讀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所以,“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往往喜歡閱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只有自己喜歡的文章才能讀出自己的理解,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解讀文本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閱讀力和理解力,要解讀出符合學生生活實際,能引起學生體驗和共鳴的個性閱讀思路。
所謂設計出符合學生自己的教學思路,要從學生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能力出發,使學生有興趣閱讀,喜歡讀這個文本,這樣才有可能使學生碰撞出富有個性的,富有創意的思維的火花。例如在學完《愚公移山》后,在總結愚公排除萬險、堅韌不拔的精神后,老師提出一個問題:你欣賞愚公嗎?《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勵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民為理想而奮斗,如果你是愚公你會怎么做?學生甲:如果我是愚公我會搬屋而不會去移山,因為從山區把房屋搬到交通便利的平原,比移山不是容易多了嗎?學生乙:如果我是愚公,我會把山打個洞,這樣路也就方便了,用不著“出入之迂也”了……在閱讀額的體驗中,學生讀出了自己的東西,每個人都不一樣,都在文本的閱讀中獲得了熏陶、感悟。獨立思考,獨立體驗,獨立獲得。
4.獨特就是要讀出符合時展的東西
我們的教材大多數是緊跟時代的步伐,跳動著時代的脈搏,但也不排除其與學生現實生活和情感的距離,因此,我們要在時展的框架下思考、架構教師自己和學生自己的解讀思想和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主題解讀和教學設計時要有時代特色,要貼近時展的步伐。
首先,要體現社會發展多元的文化方向?,F在的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樣劃一、單調,而是呈現多元化的趨向。因此,表現在解讀文本上就是不拘于一種詮釋,不屈服于一種權威,不停留于一種評判標準,也不局限于一種思想模式。
其次,要適合學生未來發展的方向。能對學生未來發展有影響的,就是思想方式、學習能力、個性品質、道德情操等,而語文閱讀教學是在以文本為載體的課堂上,對學生的這些方面施加影響,提升其語文素養,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如對《故鄉》主題的開放性、多元性解讀:(1)“故鄉”是中國人精神的反映。從孩子的純真、有生氣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鈍,表現了中國民眾的生命和活力怎樣被扼殺。(2)表現中國社會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從閏土父子和楊二嫂身上,可以看出這樣輪回的影子。(3)渴望純真的人與人的關系。這樣的解讀更為合理,更適合時代的特點。
三、主題解讀與設計要有深度
深度就是一種主題內涵的挖掘、拔高,或者是教學主題的重新定位與把握。既可以是縱向的,又可以是橫向的;既可以是順向的,又可以是逆向的;既可以是平面的,又可以是立體的……深度的視點可以是思想的角度,可以是文化的角度,可以是自然的角度,也可以是人文的角度,角度多樣,但都應隨文而論。我們需要標新立異,但這個“新”和“異”,這個深度不能脫離文本,離開了文本,這種深度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種深度是從現象到本質,從特殊到一般,從點到面,是站在某一個角度的高度審視的。
關I詞:課堂教學;集體備課;教學成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76-02
當前,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很多問題。與內而言,很多教師會被新理念、新課型等"新常態"下的課堂教學現象搞得不知所措;與外而言,語文教學成了中國教學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很多初中語文教師也在各種教育理念下"霧里看花",難辨真偽。一方面,初中語文不僅面臨著升學壓力,還肩負著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重任。隨著課改深度推進,"新常態"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課堂是教學的重要環節,為提升教學成效,本文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升策略進行深入研究。
1.提倡教師集體備課,提升教師的備課成效
高效課堂其核心理念與原則為"以學定教",有效教學的關鍵環節在于有效的備課。為了提升備課成效,初中語文教學推行集體備課制。集體備課是指在教師獨立備課的基礎上,以學科教研室教師共同備課為形式,而進行的集體性教研備課活動,其形式分為校內集體備課與校際集體備課。集體備課能集思廣益,其與輪流備課、分塊備課、組長備課等備課形式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從形式上而言,它不追求老師們統一的教案,它目的在于為教師個人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提供相關的服務與幫助。
根據備課任務,我們大多將同一年級的語文教師集中起來,進行集體備課。如在集中備朱自清的《背影》時,老師們圍繞學情分析、教材處理、教法選擇、媒體選用、練習處理、教學過程中師生的雙邊活動等進行了充分討論。備課組實行了導學案制,每一課學案在制定前都通過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確定整體思路,然后由老師們分工完成。因此每課學案的設計既有相關的知識梳理,又有課堂學習環節,還有配套的精選練習,學案力求做到實用好用,教師又可根據自身優勢和班級學生實際充分發揮,提升了課堂效果。
2.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對話來提升教學成效
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是一種提升教學成效的有效形式,語文課堂與其他課堂相比,具有靈活、開放性等特征。學校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可以這樣入手:豐富課堂教學對話的類型。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師生對話較多,學生間的對話少。單調的對話不利于師生之間達成相互理解,因此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有必要對語文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改革。在班級授課制難以改變的情況下,教師要著重研究班級授課制下師生、生生之間對話互動策略。教師可適當地引入小組學習、對組學習、大組討論的合作交流,以及師生之間的個別指導。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能夠從時間上和空間上,保證學生對話的自主性,打破集體教學的單一性,擴大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的多維性。從啟發學生思維、完成教學任務等角度來思考問題,使交往圍繞語文課文內容來展開,這樣更容易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羚羊木雕》是初中語文教材的經典課文,其通過平凡的家庭瑣事,贊美了孩子間的真誠的友誼,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會大問題,內容發人深省。在講授《羚羊木雕》時,筆者就設計了相關討論,組織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對話。有學生認為應該歸還,畢竟是很貴重的東西;有學生認為不應該歸還,畢竟同學之間的友誼是無價的。在組織師生的交流過程中,對話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弘揚學生的閱讀個性,促使學生"愿答"、"樂答",在"答"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合理利用多媒體,創新課程教學模式
隨著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多媒體,顧名思義,就是多種傳媒手段的綜合運用。通過圖像、畫面、聲音、動作的綜合運用,展示一幅立體的全方位的視聽形象,把語言文字轉化為視聽形象,這是電子傳媒文化時代的一個主要特征。同時因為它具有的可視性、可聽性、直觀性的優點,而被引進課堂,這無疑使語文教學――尤其是古詩文教學――走進了一個新時代,語文學習也步入了一片嶄新的天地。當前,在多媒體運用上,存在兩個極端。一方面,很多語文教師認為語文教學中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一些老師在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培訓上并不是很到位,如今還是一片散亂且非正規的局面,這就使得初中語文老師的技術能力跟不上多媒體發展速度,很多時候初中語文老師不能及時解決在課堂上出現的有關多媒體故障的各種問題,導致課堂寶貴的時間被浪費,耽誤了老師授課的有效時間,從而教學質量就提不上去。另一方面,一些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語文課堂教學出現的一些問題,如"電子課件使用過多"、"花樣繁多、肆意翻新"等。電子課件使用的泛濫、課堂表演活動的頻繁,以及課型的不斷翻新等,以"新常態"冠名,就讓人不敢非難和質疑。許多語文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就拿"新常態"喋喋不休,也容易給人以誤導。
在講授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時,筆者先采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高山流水之曲,再展示陶淵明的形象,在清新優美的旋律中,再展示田園自然風光,展示的畫面是描寫農村生活的田園風光:方宅、林園、遠村、茅屋、雞鳴、狗吠。這些聲畫無疑可以引導學生進入一種美好的境界,體會到山水的魅力。但這還很不夠,要想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于此同時,聯系陶淵明的個性、人生道路,才可以更深地明白:此詩表現的是陶淵明的情懷,歸隱田園、悠然自得的心態以及詩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人格。
4.科學地布置好課外作業,在課堂上對學生作業進行合理評價
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成效,課后的語文作業也應被合理設計與合理評價。在影響學生作業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發展質量的諸多要素中,科學的作業設計是前提,扎實的作業實踐是基礎的話,那么,有效的作業評價是關鍵。傳統的語文作業評價,無論是評價目標還是評價方式,無論是評價主體還是評價因素,都存在著不少誤區,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探討一些科學有效的理念、方式和方法,為更好地保證語文教學有效性提供依據與參考。
在講授《孔乙己》一課時,讓學生感受當時社會的殘酷與自私,民眾的麻木與冷漠,學生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我借此設計了兩個開放性問題"眾人為什么而笑,用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孔乙己是時代的落伍者,造成他人生悲劇的原因是什么?這和他的性格有什么關系?"學生興趣盎然,充分發揮想象,談得真切感人,對社會、生命有了深沉的思考。
參考文獻:
關鍵詞:問題導學;雙向價值;構成設計;問題質疑
“問題導學”導學稿的設計有三大目的:一是鼓勵學生超前閱讀。課堂因為有備才會出現有效交流,同時讓學生在有序的預習過程中,養成有效的自主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二是了解學生課文預習的學情?;陬A習反饋區分“已知的和未知的”的學情,結合文本恰當地調整教學任務,讓課堂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為“問題導學型”課堂學習設計好學習思路。因此,“問題導學”導學稿,具備“導學、導教”的雙向價值。
一、“問題導學”導學稿的構成
“問題導學”導學稿可以由三個部分構成:學習目標、課前自學、課文研討與交流。
1.學習目標
學前起到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并在學習完成后起到反饋、總結的作用?!皩W習目標”不同于老師的“教學目標”,它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注重知識與技能目標,可操作性強,語言必須準確具體。
2.課前自學
包含三大方面內容:文本背景資料、基礎知識、閱讀感悟和疑惑。其中以“閱讀感悟和疑惑”最有價值,“感悟”與“疑惑”的收集基于學情調整教學設計,并在學生問題中基于“文本特質”做問題匯總、梳理。
3.研討與交流
在正確、深刻的文本解讀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已知與未知,進行精心的、有層次梯度的、以“導學、導思”為目的的、圍繞“研討與交流”的問題設計,以供學生課前預習時做前置性的、有針對的、有深度的思考,這樣課堂上思維的火花才能碰撞出精彩的光芒。
二、“問題導學”導學稿的問題設計
關于“導學、導思”的問題設計,我們首先應該明確自己是“問題情境的創設者”、問題研究的組織者、問題解決的指導者、學生學習的鼓勵者?!把杏懪c交流”是問題導學中最能體現“問題意識”的部分。問題設計主要符合以下要求:
1.問題設計有目標
問題應圍繞學習目標來設計,而不能“跑偏”。圍繞制定的學習目標,選取能引發思考的內容設計問題。比如:在教學《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時,圍繞“梳理結構和體會聞一多先生治學嚴謹、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這一學習目標,可以這樣設計導學稿中研討的主問題:(1)作為詩人的聞一多是如何說、如何做的?作為革命戰士的聞一多又是如何說、如何做的?(以表格形式讓學生梳理結構)(2)臧克家用詩人的語言與崇敬的感情記錄了聞一多先生的許多細節,請抓住一個詞、一個短語來體會人物形象。我從短語(詞)讀懂了聞一多先生。這種鳥瞰式的主問題設計,可以使學生充分把握文章的內容結構或寫作思路,提高整體感知文章的閱讀能力。
2.問題設計要適度
適度,包括問題本身的難度要適度以及探究時間上的適度,以2~3個問題為最佳。適度的問題才能在規定的時間與空間內保證學生導學稿的完成和課堂展示的完成。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應該是難易適度的,探究主題要選擇重點或者關鍵內容能促使學生利用舊知探究新知,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過程。問題過易或過難都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問題設計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能激發學生興趣,還要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錢夢龍老師強調“以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有效避免“碎問碎答”帶來的高耗低效。
3.問題設計要開放
“問題導學”導學稿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個以上的開放性問題。設置開放性問題的目的就是轉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定式,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開放的問題能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通常不會只有一個簡單的答案,這為對話和爭論提供了素材。如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以“我”看社戲的經過為中心情節,可以將本文的情節從“事情”的角度概括為“隨母歸省―釣蝦放牛―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歸航偷豆―六一送豆”八段情節以后,設計兩個研討的主問題:(1)你讀哪一段情節覺得最有趣味,說說理由。(2)你認為文中哪個段落或句子寫得最精彩,說說理由。因為文中有很多充滿童真童趣的情節可以調動學生童年生活的體驗,所以能觸動學生的興趣點與情感點,因而學生在導學稿中有可以書寫的內容,課堂上更是說得興味盎然。
4.問題設計要“合作”
探究問題的設計最好要體現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有“合作價值”的問題往往是能夠讓學生深刻、全面、綜合地理解文本主旨的問題,也是能夠拓寬學生思維視角、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問題。設計時要注意細節,包括活動的設計、任務的設計與給予等細節都要考慮周全,才能有效地引領學生個體投入合作學習。
如《羚羊木雕》導學案中設計了“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事情怎樣處理才更妥當?”要求組長匯總每位組員的想法,得出較完整的處理方案,并讓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負責匯報。
5.問題設計要有層次
問題設計要體現“導學”“導思”的層次性,可以把問題層次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識別級(文體、概括內容、文言文字詞等――寫什么);第二層次,品析、理解級(語言品析到內容還原――寫什么,為什么寫);第三層次,品悟、應用級(深層解讀文本內涵及文本特質――為什么寫,怎么寫);第四層次,拓展級。目標大的問題進行分化分解,難度大的問題要進行層次分解。
三、“問題導學”運用的“質疑方法”
“問題導學”導學稿中“質疑”這一問題的設計,是要真正教會學生“提問的藝術”,是“生本課堂”實踐的基礎,是“問題導學”導學稿有效運行的基石。
1.從課題質疑
俗話說:“題好文一半?!苯洺M魄脴祟},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內容的能力。如:題目取“濟南的冬天”有什么妙處?
2.對教材矛盾之處質疑
如:題目為“濟南的冬天”,結尾為何寫成“冬天的濟南”。
3.從語句重復處質疑
如:《濟南的冬天》中多次寫到“點”字,有什么妙處?
4.從內容沒有寫清楚(或沒寫完)處質疑
如:《濟南的冬天》中“像我”獨立成段有什么含義?
5.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尤其是那些與中心緊密相關的詞句 如:“最妙是下點小雪”一句,妙在何處?
6.對文章運用的標點符號、表達方法等進行局部質疑
如:《濟南的冬天》中寫水的一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這樣寫有何表達效果?
以上質疑之處,抓住了文章重點、難點、關鍵點,發現了這些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就能理解文本,走向文本的深處。
四、“問題導學”適用的“課堂模式”
“問題導學”的閱讀課可以適當采用“一二一式課堂教學模式”即10分鐘組內小展示,20分鐘各組間大展示的課堂形式,10分鐘鞏固提升?!皢栴}導學”導學稿中學生問題的匯總與“文本價值”的交匯整合成少數幾個有價值的提綱挈領的主問題,這些問題通常不進行小組間的私下交流,而由學科代表或者老師組織在全班進行“大展示”。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針對幾個主問題進行深度研討與交流,“主問題教學意識”貫穿整個教學?!皩W―疑―思―釋―怡”組成我們教學的過程。當然教學模式的采用要適時適當,切不可僵化死板地套用。
課堂轉變借力“問題導學”導學稿,簡化教學環節、增加課堂容量。同時讓學生真正擁有課堂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之下深刻體會每一文本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陳隆升.語文課堂”學情視角”重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一、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
1.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對待學生
新課改要求每一位教師都要充分重視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手段與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的創新,可以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平等發展與完善的機會。不管目前學生的成績如何,不管學生的學習基礎怎樣,都必須對其給予平等對待,積極幫助學生樹立較強的自信心。
2.開課前具有預測性
與傳統的預設性教學操作不同,在新課改背景下,所謂的開課前預測性,即為針對教學活動而制作的設計圖,也就是多種策略準備。教師應該深入分析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根據新課改中規定的學習目標,提前制定課堂的教學活動規劃。為了實現此目標,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手段與方法,如安排活動內容以及布置家庭作業,做好充分的預測工作,從而保證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3.課堂教學具有動態性
課堂教學具有動態性,即教學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實際狀況的發展呈現動態的變化。在學生進行一些學習活動后,教學中也許會與開課前的預測出現一定的差異。針對此狀況,教師應該做出相應的變動,調整教學方案,優化教學。課堂教學也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提高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應該在深入分析語文學習特點以及學生發展需求的基礎上,開展語文課程教學,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保護其求知欲與好奇心,積極培養學生的進取心與主動性,提倡開展探究式以及自主式學習等?!苯處煈摮浞种匾晫W生的主體地位,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教學《安塞腰鼓》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入了解作者對黃土高原的深切感恩與贊美之情,可向學生提出問題:(1)在完成課文的閱讀后,產生何種共鳴以及聯想?(2)在描寫安塞腰鼓的時候,作者合理地運用了很多方法,應該對哪些字詞、句子以及段落的表達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情感,掌握文章內涵。
2.開展課堂教學創新,提高教學質量
在新課程改革中,語文教學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創新。可以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與聲音將文章內容充分展現出來。生動有趣的畫面可以很好地表現文章的內容,也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動融入教學中,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創新,拓展思維,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并且將個人觀點主動地表達出來,然后進行互相探討,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3.基于語文教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與文化底蘊,值得人們去細細揣摩與學習。教師應該深挖教材,對文章中精辟的字詞、句子與段落進行深入講解與分析,讓學生了解其中的精華所在,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蘊,充分發揮語文的熏陶效用,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例如教學《蘇州園林》一課,在導入時,教師可以將蘇州園林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體會園林之美。然后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引導其進行小組自學,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體會對稱之美,引導學生領悟其中的藝術價值,從而完善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審美能力。
4.開展趣味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 高效課堂 自主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 構建 應用
小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教學方法,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邊互動,要求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整體把握,分配學習任務,控制教學進程,同時要求教師關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相互幫助。構建以學生為核心、多邊多向的互動交流體制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小組,使課堂教學更加符合素質教育中實踐與創新的要求。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學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合作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一、科學合理構建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小組
語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各個學習小組的建制一要考慮學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強弱,二要考慮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小組人數可根據座位而定,以4-6人為最理想。我所教的班級有60個學生,我就每6個人為一個學習小組,2人配對、6人相鄰合作學習,全班分成十個小組。在各個小組成員的搭配上我是從性別、個性、學習能力、成績、智力、興趣特長等方面的比例結構進行分組,盡量做到組與組之間同號的成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實力不相上下,這樣搭配為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了條件,有利于調動組與組的競爭積極性。各小組成員要分工合作,每個成員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任務,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一定時間后,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讓人人都能參與,讓每個成員都要認識自己與小組同學是浮沉與共、休戚相關的,自己的成功離不開小組。
二、加強小組探究合作學習指導,重視探究合作研討過程
在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習小組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語文老師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共同解決學生學習中碰到的困惑。在小組探究討論要恰到好處的指導,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如果是學生自主探究討論,初一看每個組成員你一言我一語,看起來挺熱烈,但卻討論不出個結果,這時教師應當加強討論方法的指導,以提高小組討論的質量。討論的問題和內容不同,方法也不一樣。教師指定的問題討論,要求學習小組成員圍繞學習內容,依次發表自己的見解,防止有的學生只當聽眾,但要杜絕意見雷同,前面同學說了的,后面同學不能重復,這樣組內成員就會搶著先說,生怕與別人雷同,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聽取他人意見的好習慣。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保護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問題的難易度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一旦發現問題設計過難,學生不易討論,教師要及時將問題梯度分解,讓學生逐步探討出問題的答案。如果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然后進行討論,那么,可以先要求每個組員各自提出一個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集體確定一下,哪些問題比較有價值,哪些問題比較難。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學習好的同學快速幫忙解答一下,然后討論有價值、比較難的問題。每次小組進行內部討論時,同學們人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利于小組內部團結合作探究交流。
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融進小組,認真聽取他們的討論,適當的時候可以參與討論,指點一二,這樣的指導一方面有利于了解學生討論的實際情況,提高討論質量,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個別學生趁機講些與學習或討論內容無關的話。
三、小組探究合作學習在課堂中運用
建立學習小組目的是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式學習,讓每個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前小組學習活動一般是課文預習、查閱詞典對重點字詞注音、解釋,了解作者等有關文學常識,對課文中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思考和提出質疑等。與一般的課前預習有所不同的是,教師經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學習要求。比如,讓學生先通過獨立預習找出學習的難點,然后在學習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學;也可在預習時要求學習小組完成一些課前任務,比如,預習《看云識天氣》時,讓小組成員在實地觀察和網絡查詢的基礎上,整理和歸納有關云的種類和形狀等。教師還可安排“課前三分鐘發言”活動,每次確定一個內容,讓小組成員在組員個人準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課堂上采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教師指定發言或學生自由發言等形式進行交流。這些教學活動既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又能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應自然融入課堂教學設計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便于小組交流的語境或情境,引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發散性地、創造性地思維。
例如,我在教學《羚羊木雕》一課時,提出了“造成這種局面,應該誰負責任”的問題,讓持有相同觀點的人成為一組進行合作討論。結果課堂氣氛異?;钴S,他們分別從課文中、生活中找依據,進行辯論。在教《斑羚飛渡》一課時,我請學生圍繞問題“文章中讓你最感動的是哪里?為什么?”展開討論。
再如在教學《威尼斯商人》一課時,我在學生進行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圍繞問題“本文中最主要的矛盾沖突是什么?分別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性格特征?”展開討論。這個探究過程需要各組員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就問題展開討論。整個課堂人人參與學習、個個互動補充。合作促進了互動,互動升華了興趣。一節課下來,他們都感覺意猶未盡,要求增加一節課繼續討論。其中出現了不少很有見解、富有哲理的觀點。學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技能方面的,也交流了方法方面的、思維過程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方面的,真正體現了合作學習的優越性。
課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還應注意指導,例如在學習語文綜合活動《成長的煩惱》后,我讓學生在教室里布置一棵煩惱樹,讓每個學生將自己的煩惱寫下來,制作成樹葉的形狀,貼在煩惱樹上,然后每人針對一片煩惱葉,以書信的形式幫助同學解決這個煩惱,這樣不僅使學生敞開心扉,互吐心聲,解決了煩惱,端正了生活態度,而且在合作中還提高了寫作能力。此外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布置小組組員間的詞語聽寫、課文朗讀與背誦,進行課文內容復述的練習和檢查書面作業等。教師既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又要了解小組合作學習對每個學生的實際幫助,并及時根據反饋信息指導各小組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適當的時候定期不定期的舉行小組合作學習查字典比賽、成語接龍比賽、詩歌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和問題搶答等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合作的積極性,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以增強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能力。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它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學習小組建設得好,學生的學習表現欲望會得到很大的滿足,學習興趣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極大的挖掘,學習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思維會越來越靈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這,才是學習小組建設的核心目標。要實現這一核心目標,我們語文教師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黃萍 淺談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式閱讀法[J].學周刊,2013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