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1 13:49: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保護問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內容摘要我國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初始于對文物建筑的保護,然后發展成為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后來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歷史街區保護的內容,形成重心轉向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多層次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系…...
1.我國歷史街區保護的發展歷程
我國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初始于對文物建筑的保護,然后發展成為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后來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歷史街區保護的內容,形成重心轉向歷史文化保護區的多層次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系。
1982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要求“特別對集中反映歷史文化的老城區……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嚴加保護,……要在這些歷史遺跡周圍劃出一定的保護地帶,對這個范圍內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應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我國在這一時期限雖然還沒有形成歷史街區的概念,但已經注意到了文物建筑以外地區的保護問題。
1986年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時,針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中的不足和面對舊城改建新的,正式提出保護歷史街區的概念。主要原因有:首先,歷史文化名城概念及其保護內容不清晰。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是“保護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這個標準明顯的弊端就是重個體傳統遺產保護而輕城市整體文化環境保護。第二,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范圍沒有明確界定,造成保護規劃實施、管理和資金保障上的諸多不便。第三,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并沒有得到解決。由于歷史街區的現狀條件與現代化生活的要求相去甚遠,面對大規模舊城改造的沖擊,名城保護工作更為艱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許多歷史文化名城表面上是整個名城保護,其結果往往是名城整體保不住,常常只成為一“名城”招牌,許多歷史街區受到“建設性破壞”,歷史風貌遭到嚴重破壞。
1985年5月,建設部城市規劃司建議設立“歷史性傳統街區”,國務院采納了這個建議,提出“對文物古跡比較集中,或能較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筑群、小鎮、村落等也予以保護,……核定公布為地方各級“歷史文化保護區”。同時該文件明確地將“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傳統風貌的街區”作為核定歷史文化名城的標準之一,這標志著歷史街區保護政策得到政府的確認。
1996年“黃山會議”明確指出“歷史街區的保護已經成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一環”。1997年8月建設部轉發了《黃山市屯溪老街的保護管理辦法》,對歷史街區保護的原則方法給予行政法規的確認,也為名地制定歷史街區管理辦法提供了范例。
1996年,在著名科學家錢偉長等專家的建議下,國家設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重點歷史街區的保護規劃、維修、整治。1997年麗江、平遙等16個歷史街區共得到3000萬元的資助,此后每年有10個左右的歷史街區得到了這項資助。
歷史街區保護制度的確定使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上了一個新臺階,標志著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向著逐步完善與成熟階段邁進。
2.我國歷史街區保護的現況
2.1我國近年來歷史街區保護和整治的成功實例
歷史街區保護制度確立以來,我國的歷史街區保護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許多歷史街區的保護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國歷史街區保護比較成功的部分實例有:
(1)平遙南大街。南大街位于平遙古城中心區,1997年的整治,將架空電纜和電訊線埋入地下,并把瀝青路面恢復為條石鋪砌,鼓勵沿街居民開店鋪和辦民俗展覽。經過修整,該街區很好保存了歷史風貌,同時又繁榮了經濟、發展了旅游。
(2)麗江。第一批接受國家資助的歷史街區,利用這筆資助,麗江對古城街區的排水工程和照明工程進行改造,促進了古城的保護和經濟的發展。
(3)黃山市屯溪老街。在清華大學朱自煊教授的具體指導下進行規劃和整治,1995年被定為建設部試點保護的歷史街區。政府投資改善基礎設施,居民自已出資整飾店面。
現在屯溪老街的旅游業發展良好,成為黃山旅游者的必游之處。
(4)臨海紫陽街。國家第一批資助保護的歷史街區,在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制訂的保護與整治規劃的指導下,采取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使紫陽街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利用,成為展示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的重要窗口。
(5)桐鄉市烏鎮古街。烏鎮是風貌保存比較完整的江南古鎮。1999年起在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的指導下,桐鄉市組織成立了專門機構,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步驟地對歷史街區進行了環境和建筑整治,完整地保護恢復了原業的歷史風貌和景觀。烏鎮用舊料來更換修補老屋、老街、老橋的辦法,重現古鎮原貌,“三線入地”,沿街每戶設抽水馬桶,旅游事業得到很快發展。
(6)揚州東關歷史街區。市政府專門成立了東關歷史街區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工程的實施、資金落實和使用、拆遷補償和安置辦法等做出規定,保證了歷史街區保護和整治工作的順利進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7)泉州中山路。近代形成的騎樓街,長約2.5km,寬12m,在泉州市統一規劃領導下,采取政府補助、業主和居民部分出資的方式進行全面整治。根據不同情況用“洗臉”、“鑲牙”等貌,同時也振興了街市商業,改善了環境。
2.21990年代以后對歷史街區的破壞及原因
20世紀90年代,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興起,掀起了舊城地段的建設開發的。由于許多城市沒有重視歷史街區的保護,用一般的城市舊區的拆建改造的方式,使得很大一批歷史街區在經濟發展大潮的沖擊下受到破壞。
以福州市為例,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了兩個歷史街區: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1994年福州市請人做了三坊七巷地區的改建規劃,使得歷史街區的傳統風貌喪失殆盡。朱紫坊最近也做了完全拆遷居民、拆除舊街巷的規劃,這兩個歷史街區面臨被破壞的厄運。又如沈陽市,幾年內就將保留著城市原來的歷史風貌、文化遺存和地方風情的舊城區基本拆遷改建完畢,傳統風貌蕩然無存。再如徐州的戶部山僅留存了幾幢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其它房屋全部拆光,卻申報為歷史街區。還有昆明,拆除了歷史風貌完整的青云街,僅存的歷史街區勝利堂文明街也成為房地產商開發爭奪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的破壞目前仍在繼續,許多歷史文化名城,特別是一些較大的城市,至今已難以找到較為完整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地段。
這些情況在1990年代的出現不是偶然的,有著歷史、經濟等多方面的原因。1980年代的城市建設熱潮,主要是以擴大城市規模和建設新的開發區為主,舊區還不是開發的熱點。
1990年代以后,國家針對1980年代的開發帶來的城市規模過大、開發區過多過濫等問題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政策,嚴格控制占用耕地和開發區的審批。以后城市新區開發的步伐明顯放慢,城市管理部門和房地產商就把舊區作為一輪的開發熱點。
我國歷史城市是以舊城為中心慢慢發展形成的,城市的舊區一直是城市的生活和經濟中心,有著很好的區位優勢,舊城區就是房地產商爭奪的黃金地段。許多有影響的國內外投資者在這時期紛紛介入舊城改建項目。同時,舊區又是居住條件較差的地段,居民有著改建的迫切要求。這種需求和房地產商的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中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對歷史街區的保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2.3我國目前對歷史街區保護的幾個誤區
歷史街區的保護在我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課題,由于許多城市規劃建設部門對這項工作還不是非常熟悉,在歷史街區的保護工作中出現了一些錯誤的理解和做法,這些錯誤往往會對歷史街區的保護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1)現在流行一個不恰當的說法是“要提倡積極保護,反對消極保護”。保護就是維護保護對象的原有價值不受損害,無論對文物建筑還是歷史地段,都應該有明確的保護要求。如要利用,一定要符合保護的前提。提出“積極、消極”說的實質是要降低保護的要求,以滿足一些眼前利益的要求。
(2)近年來一些人看到歷史街區可以帶來旅游收益,將歷史街區僅僅看作是旅游資源,而將保護看作為開發旅游的手段。這從理論上說是本末倒置,在實踐上也會帶來許多錯誤的做法。
一種情況是以保護和發展旅游為名拆舊建新,從北京琉璃廠拆除原有傳統建筑建新的仿古建筑開始,全國陸續出現了承德的清代一條街,開封的“宋街”,沛縣的“漢街”,使許多有價值的歷史街區淪為“假古董”。其中有些“假古董”在短其內也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以至出現競相仿效的情況。但后來它們不再成為人們熱衷的對象,旅游收益迅速減少,使得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旅游開發都誤碼率入歧途。
這種形式的開發建設是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原真性原則相抵觸的,是對真正的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
一、構成項目
論文包括以下內容:
封面、內容提要與關鍵詞、目錄、正文、注釋、附錄、參考文獻。其中“附錄”視具體情況安排,其余為必備項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參考文獻后加“后記”。
二、各項目含義
(1)封面
封面由文頭、論文標題、作者、學校名稱、專業、年級、指導教師、日期等項內容組成。
(2)內容提要與關鍵詞
內容提要是論文內容的概括性描述,應忠實于原文,字數控制在300字以內。關鍵詞是從論文標題、內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現論文主題的、具有實質意義的詞語,通常不超過7個。
(3)目錄
列出論文正文的一二級標題名稱及對應頁碼,附錄、參考文獻、后記等對應的頁碼。
(4)正文
正文是論文的主體部分,通常由緒論(引論)、本論、結論三個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確標示。
(5).注釋
對所創造的名詞術語的解釋或對引文出處的說明,注釋采用腳注形式。
(6)附錄
附屬于正文,對正文起補充說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圖形等形式。
(7)參考文獻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使用過的文章、著作名錄。
三、論文格式編排
第一、紙型、頁邊距及裝訂線
畢業論文一律用國家標準A4型紙(297mmX210mm)打印。頁邊距為:天頭(上)30mm,地腳(下)25mm,訂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裝訂線在左邊,距頁邊10mm。
第二、版式與用字
文字、圖形一律從左至右橫寫橫排,1.5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欄編輯,使用規范的簡化漢字。忌用繁體字、異體字等其他不規范字。
第三、論文各部分的編排式樣及字體字號
(1)文頭
封面頂部居中,小二號行楷,頂行,居中。固定內容為“成都中醫藥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2)論文標題
小一號黑體。文頭居中,按小一號字體上空一行。(如果加論文副標題,則要求:小二號黑體,緊挨正標題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號)
論文標題以下的行距為:固定值,40磅。
(3)作者、學院名稱、專業、年級、指導教師、日期
項目名稱用小三號黑體,后填寫的內容處加下劃線標明,8個漢字的長度,所填寫的內容統一用三號楷體,各占一行,居中對齊。下空兩行。
(4)內容提要及關鍵詞
緊接封面后另起頁,版式和字號按正文要求。其中,“內容提要”和“:”
黑體,內容用宋體。上空一行,段首空兩格,回行頂格:“關鍵詞”與“內容提要”間隔兩行,段首空兩格。“關鍵詞”和“:”用黑體,內容用宋體。關鍵詞通常不超過七個,詞間空一格。
(5)目錄
另起頁,項目名稱用3號黑體,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內容用小4號仿宋。
(6)正文文字:另起頁。
(7)論文標題:用二號黑體加粗,居中排列,上空一行;下標明年級、專業、作者,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四號楷體,居中排列;下空兩行接正文。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號宋體,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單倍行距。
(8)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與正文字號相同,黑體,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
二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二)”,與正文字體字號相同,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
三級以下標題序號分別為“1.”和(1),與正文字體字號相同。為避免與注釋相互混淆,不可用“①”??筛鶕祟}的長短確定是否獨占行,若獨占行,則末尾不使用標點,否則,標題后必須加句號。每級標題的下一級標題應各自連續編號。
(9)注釋:正文中加注之處右上角加數碼,形式統一為“①”,同時在本頁留出適當行數,用橫線與正文分開,空兩格后定出相應的注號,再寫注文。注號以頁為單位排序,每個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號宋體。引用文章時,注文的順序為:作者、文章標題、刊物名、某年第幾期〈例如:①龔祥瑞:《論行政合理性原則》,載《法學雜志》1987年第1期。);引用著作時,注文的順序為:作者、著作名稱、出版者、某年第幾版、頁數(例如:②[英]威廉·韋德著:《行政法》,楚劍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5頁。)。
(10)附錄
項目名稱為小四號黑體,在正文后空兩行空兩格排印,內容編排參考“示范文本”。
(11)參考文獻
項目名稱用小四號黑體,在正文或附錄后空兩行頂格排印,另起行空兩格用小四號宋體排印參考文獻內容,具體編排方式同注釋(參考的著作可不寫第幾頁)。
(12)頁碼
首頁不編頁碼,從第二頁起,居中編排。
范文賞析:城市環境保護中污水治理的問題與建議
摘要:在最近幾年來,我國城市建設速度越發加快,城市人口數量越發增多,城市污水治理問題越發嚴重,已經影響了我國城市環境和人們的正常生活。基于此,現對城市環境保護中污水治理的問題與建議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城市;環境保護;污水治理;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X703文獻標識碼:ADOI:10.11974/nyyjs.20161132200
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伴隨著愈加嚴重的城市水污染問題,亟需人們予以重視并采取措施進行有效解決。但是由于現階段城市環境保護中污水治療的觀念較為落后,并受到治療技術以及體制建設等的制約,城市環境保護污水治療中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得到政府、企業等各方面的協作,不斷完善體制建設,加大配套設施及資金的投入,為城市污水治療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城市環境保護中污水治理的問題
1.1建設污水治理體制建設的不足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下,城市污水排水量日益漸增,但結合實際情況而言,我國很多新建的污水處理廠沒有投入正常的使用中,甚至有的污水處理廠已經建立很長時間了,但由于技術不到位、資金缺乏等問題很難正常運作。污水收集過濾網過于落后,導致負荷率太低很難正常進行工作。此外,有的污水處理廠污水治理體制建設不健全,并未構建起相應的體制,影響了城市污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1.2不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網
城市污水的來源有工廠排放的工業污水、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等,這些污水在城市排水管網處匯集統一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因此,城市建設應該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污水收集管網,但是很多城市污水收集管網都有不足。在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后,污水處理廠或者廠家選址和建設并未結合原有的污水收集管網進行,只是依據主干道進行建造。大多數城區都是雨水與污水共同運用管道城市污水處理,因為收集管網不配套致使污水治理工作效率低。
1.3忽視了城市污水的處理
在城市長期的建設和規劃下,城市污水處理始終都是關注的重點。但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下,城市建設重點從處理污水轉移為擴大城市建設規模,在追求城市規模和吸引外資企業投資城市建設下,忽視了城市污水處理的進行。同時,建設和維護城市污水處理廠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尤其是財力。城市建設資金通常來源于政府撥款和外商的投資,但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則需要城市自己解決。這樣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很難滿足建設和維護污水處理廠的資金需要,導致建設和維護污水處理廠工作始終停滯不前。
2解決城市環境保護中污水治療問題的幾點建議
2.1構建起完善的治理機制
地方政府和污水處理有關部門,想要處理好城市污水,必須要了解城市污水排放的實際情況,進而制定出與之相符的處理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加快捷、高效的處理城市污水。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征集其他群眾的建議,群眾的建議是廣泛的,治理污水涉及到群眾的利益,可以說群眾比工作人員更加了解污水排放的實際情況。先要從源頭上進行污水治理,監督污水處理器,采用科學的、合理的污水處理技術來處理污水,確保污水處理工作的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的效果。
2.2實施配套的管網
加強污水治理水平和效率,既需要健全污水處理設施,也需要使污水處理設施充分發揮作用,想要做到這樣,就必須做到管網配套。掌握已使用的污水處理設施的實際情況,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解決好問題,確?,F有設施設備的穩定運作;了解污水的來源渠道,對于一些建設完善的輸送管道,但還未實施收集支管與接戶管的區域推行和完成配套管網讓污水可以正常的、順利的流入污水主管道內;改造雨污分流,確保城區的雨水和生產用水都能順利的進入污水處理廠,實施統一的處理。
2.3拓展資金籌集途徑
我國各地方政府都需要加大對籌集社會資金的力度,重點處理污水工作,建立起長期的、有效的資金來源,不但需要政府撥放資金,而且還應該拓展資金籌集渠道,確保城市污水建設和維護有充足的后備資金。對城市污水處理進行宣傳,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工作人員和人們意識到處理污水的重要性。推行多種籌資形式,如:向銀行借款、發行地方債券、發行股票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確保城市污水處理系統正常、有效的運作。
2.4提高處理污水技術和水平
物理處理方法、生物處理方法、化學處理方法作為污水處理的主要3種方法,結合污水水量、流向和水質等狀況,采用相適宜的污水處理法。隨著城市污水的增加,提升污水處理技術和水平刻不容緩,在購買先進的、科學的污水處理設施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和鼓勵科研工作者研究出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水處理設備,借助科技的力量進一步提高我國污水治理效率。
課堂教學作為環境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對受教育者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環境教育過程中是必要的保障。根據我國目前環境教育的實際情況,依據教材,立足課堂,以現有的課本內容為基礎,盡量挖掘與環境教育相關的內容,自覺地、有效地滲透環保教育,是充分發揮教師在環境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的一個顯著標志。隨著社會生產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和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系中會出現不少新的問題,也會有新的成就和經驗,應及時地有選擇地補充到教學中,這就需要開放性教學。所謂開放性教學就是指環境教育中利用一些開發性教學材料,即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收集、閱讀文字資料,實地調查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自己得出恰當的結論。
精心備好地理課外興趣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內容
初中地理新課程課外興趣活動安排得較為豐富,在備課中如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環境教育內容,也是實現滲透環境教育,增強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方面。
(1)進行環保知識講座,觀看錄像。教師在初中地理新課程備課中,結合教學內容,可安排課后環境知識講座,觀看環境問題治理的錄像,由于一些專題報告、講座及問答、討論等是由學校或主管部門邀請環保機構、地方政府、環境專家、學者來校作報告。這些報告和講座應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內容,分專題、有計劃地進行,每次重點解決一個側面的問題。從而拓展學生環境教育的知識面,彌補課堂教學中環境教育時間不足的缺憾,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促進了學生環保意識的形成。
(2)對環境教育基地進行參觀訪問。初中地理新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要求是多樣的,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中,而是要求學生能夠走出教室,走向社會,這種方式應該予以提倡。教師在備課中,結合教學需要,讓學生對家鄉附近環境教育基地進行參觀訪問。參觀前精心備課,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觀,讓學生在參觀中思考,在訪問中感悟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能夠提出一些有創意的建議,這樣,無形中學生受到的環境教育是巨大的,認識也會不斷加深。
(3)進行實地調查,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初中地理新課程中,還有許多要學生進行實地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的片段,在備課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部分內容,備好這部分涉及環境教育的內容,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要做到這一點,教師的備課一定要細致,要讓學生明確調查什么內容,調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是什么?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么?通過調查你認為應該采取什么對策?只有在教師認真備課,精心安排下,學生的調查才能夠取得成功,才可能寫出良好的調查報告,把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實際的應用中去,從而培養了學生保護環境的能力,并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創新興趣,達到多重教學效果。
加大執法力度,堅決實行環境保護
依法行政,不斷完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和監督執法體系,強化預防監督,堅決遏制人為環境破壞。同時,通過法律執行,切實保障環境保護者的合法權益,把環境教育的宣傳納入法制化軌道。
加快環境保護法制建設步伐,加強環境保護執法隊伍建設,堅定不移地控制人為造成的新的環境破壞,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環境保護工作重治理、輕預防的工作思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養育了祖先,撫育著我們,也是子孫后代繁衍的根基。然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我們的家園正經受著種種環境問題的困擾。環境問題正在危害著我們的家園,破壞生態平衡,威脅我們和子孫后代的幸福生活。過去一些發達國家所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以環境污染為代價,造成公害橫流的發展經濟的道路,應當引以為戒。人類要過幸福生活,使經濟持續發展,就要保護好環境。環境問題需要我們人人參與。人們環保意識的優劣,對環境保護的效果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機械設計;標準;制造;質量控制
1機械設計標準的內容
當前我國機械制造企業的發展勢頭迅猛,引入了很多全新的技術手段,現代化的機械制造企業已經不能采用傳統的機械設計標準進行設計,需要在傳統機械設計標準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和完善,這也是當前機械制造企業發展的關鍵。由于我國的生產方式正由粗獷型逐漸轉向集約型,因此對機械設計制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機械設計企業要在保證地區環境的基礎上發展自身經濟,因此要求機械生產企業在運營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環境保護的理念。機械的設計標準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在保證機械設計的安全標準基礎上,技術人員要不斷樹立機械設計的安全理念,保障設備安全及技術手段的先進性。運用符合國家標準的機械設備,引入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對其進行維護,確保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此外,還要求機械設備的設計生產原材料堅固可靠,這樣能在設備運行中有效防止對工作人員產生的傷害,提高機械設備的安全性。技術人員還要做好對機械設備安全事故的評估工作,對已經發生的事故要及時做好備案,將其作為實例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這樣能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性的提示。最后,在進行機械設計時技術人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斷提高標準的智能化,這樣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使用疲勞的現象,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提升機械制造的整體效率十分有益。
第二,機械企業在進行機械設計時,要在綠色設計的標準上,遵循環境保護理念,否則企業無法實現長期發展。很多企業因為沒有遵循環境保護理念而被當地政府取締,因此堅持環境保護理念也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市場競爭機制及資源整合的實際需求。堅持環境保護理念也是現代化機械制造企業必須要落實的機械設計標準,當前環境保護設計在機械產品中的分類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是資源屬性綠色設計,其二是生態環境屬性綠色設計,其三是對人身心健康影響的基本屬性。綠色設計理念始終貫穿于機械設計中,并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設計標準。在結構設計階段,技術人員須在保證設計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細化機械設計產品所使用的原材料,降低物料成本,遇到具體的機械設計問題時,技術人員要明確設計產品的質量和體積,保障機械設計成本策略的實現,促進結構設計可以在綠色環保理念下進行。在物料準備階段,機械設計人員在設計初期就要體現出綠色保護這一理念,尤其是在選材環節,應盡量選擇環境優良、污染少、能循環使用的材料,不要因價格問題而選擇存在高污染等質量問題的原材料。在機械制造階段,技術人員要保證減少廢水、廢氣及廢物的排放,降低工作人員的操作難度,這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有效表現形式。在產品使用時,還要對消費情況進行監督和控制,體現綠色設計的理念。消費者也應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共同推進環境保護理念的形成。
2機械制造質量控制
2.1質量控制概念
機械制造企業在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下得到了極大提升,機械制造所面臨的選擇也是多方面的,不管機械制造的種類有多少,永遠是用產品的質量說話,也就是說產品的質量才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首要因素。產品的質量控制一般都是通過機械制造的質量控制實現的,單從這個層面來說,機械制造的質量控制在整個機械制造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
2.2質量控制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精度影響。機械產品對精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精度是對所加工產品質量的一種直接體現,一般來說產品的精度與生產成本是成正比的,精度越高就說明生產成本越高,但是產品的精度與生產效率之間存在反比關系,也就是說生產產品的精度越高,其生產效率就會越低。設計人員一定要根據產品的實際使用需求,制定出合理的精度,只要達到生產需求即可,過高的精度不僅不會對需求產生變化,而且還會影響施工的生產效率。因此只有制定科學合理的精度標準,才能保證較高的生產率。第二,生產工藝。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由于生產產品不同,因此所使用的生產工藝系統也存在很大差別。一般來說,須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工藝系統流程的調節,這樣能有效避免系統出現生產誤差,對機械生產過程影響深遠。第三,外部因素。在機械生產過程中,機械設備的零部件可能會因為一些外部因素而導致變形,無法正常工作,再加上受生產過程中加工部件自身慣力以及重力的影響,使得最終的加工精度也會出現一定的誤差。
2.3質量控制方法
第一,測算。這一控制方法主要針對的是已經加工完成的零部件成品的精度測算,主要是對成品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狀進行對比和分析,通過一系列的測算程序來達到提高機械精度的目的。我們的技術人員主要是通過對尺寸精度的把握來提高形狀和位置的精度。第二,抵消外界因素。我們的技術人員要在制造產品的過程中,針對機械設計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認真落實工序檢測系統,及時調整問題,將出現的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都了解清楚,及時處理這些問題,盡可能的避免外界因素對機械設計產生的影響。第三,工藝整合。要求設計人員對設計工藝進行分析和管理,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工藝生產路線,有效減少系統出現的誤差。
3結語
本文主要對機械行業的發展及技術手段進行簡要分析,指出機械設計及機械制造質量控制在機械制造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機械設計標準和綠色設計兩種設計體系,希望能為我國機械行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鄭伯偉.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指導和答辯改革[C]//第五屆全國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卷1•教學論文).2015.
[2]朱龍根.建設好專業課,把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辦成特色鮮明的新型專業[C]//第五屆全國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卷1•教學論文).2015.
[3]全國高等工業學校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七次工作會議紀要[C]//第五屆全國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卷2•教學史志).2015.
[4]張奉祿,魯墨武.加強課程間的聯系和管理搞好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的改革[C]//第五屆全國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卷1•教學論文).2014.
[5]陶金玉.精心組織課程設計,加強培養設計能力[C]//第五屆全國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卷1•教學論文).2015.
[6]全國高等工業學校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六次工作會議———實驗教學工作會議紀要[C]//第五屆全國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卷2•教學史志).2014.
[7]全國高等工業學校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紀要[C]//第五屆全國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卷2•教學史志).2015.
[8]賈寶賢,何風梅.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多元化手段[C]//第五屆全國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卷1•教學論文).2016.
論文摘要:在旅游開發的熱潮中,存在以犧牲旅游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短期旅游大發展的眾多問題。本文對我國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環境保護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正確處理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與對策。
旅游,從個人活動、群體行為發展到當今的現代旅游業,已經成為涉及旅游資源、旅游設施、旅游服務、旅游活動等的社會生活方式。旅游資源是指能夠吸引旅游者并能為旅游業利用而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自然事物。在旅游業發展中,旅游資源處于基礎地位,既是旅游產品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旅游實踐中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條件和因素,更是旅游消費的客體對象。不論是文化旅游資源還是自然旅游資源,都是建立在良好生態環境基礎之上的。
一、旅游資源開發對環境保護的影響
1.旅游開發對非生物類旅游資源的影響
非生物類旅游資源包括水體、大氣與氣候、土壤與巖石等,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又是構成旅游資源與環境的最基本要素。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游客、車輛、物資等大量涌入旅游地,旅游區出現了水質惡化、大氣污染、土地板結、巖石(山體)坍塌等現象,這些對旅游資源構成了嚴重威脅。旅游對資源與環境的破壞,尤其表現在水體資源與環境方面。
2.旅游活動對生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地球上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不但可以單獨成為人類的旅游產業開發和利用對象,而且還與非生物類旅游資源組合,構成了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依托或自然生態旅游資源的總體系。
二、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旅游地生態系統是旅游資源與環境的同一體。與其他生態系統構成因子一樣,一方面旅游資源與環境的演變同樣也必須遵循生態學的基本規律。根據美國生態學家哈定和小米勒提出的生態學三定律,可得出三個結論:
1.旅游地生態系統中的所有事物(包括旅游資源及其各個構成因子)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旅游活動對旅游資源與環境的影響也不是孤立的。
2.旅游活動不能對旅游地生態環境中的生物化學循環有任何干擾。
3.旅游活動影響旅游資源與環境后會產生無數效應,其中許多效應是不可逆的。這三個基本結論給我們提出了對旅游活動進行管理時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根據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在旅游地這個生態系統中,由于旅游區劃而對旅游資源進行的分割構成了不同類型的景觀單元(即斑塊),這些景觀單元的空間格局隨著生態過程的作用而不斷改變。
三、建立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的制度體系
通過立法建立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制度,實現對旅游活動的規范管理,是當前旅游資源保護和旅游業發展面臨的緊迫任務。立法必須建立在深入研究旅游活動對旅游資源與環境影響的基礎上,必須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遵循資源與環境演變的自然科學基本規律,這樣才能保證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達到制定這些制度的根本目的。
1.旅游規劃制度
旅游規劃是指運用適當的經濟、技術手段,對旅游區的旅游資源、人力資源、資金與物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確定區域旅游資源的經濟開發目標,實現旅游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
2.旅游資源與環境影響的評價
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最早為美國所創設。《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規定,對環境質量具有重大作用影響的聯邦建議、立法方案和重大聯邦行動都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包括該建議或行動實施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和擬議中的行動選擇方案。實施這一制度是對傳統決策機制的變革,是協調“人與環境”關系的一種新途徑和新方法,并已成為國際環境管理一種慣例。
3.旅游容量控制制度
保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將人類活動控制在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之內,是實現系統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和首要條件。旅游容量控制制度,是指從這一制度出發,根據旅游承載能力確定旅游區的游客容量,對進入旅游區(點)人數進行控制的一項管理制度。這個制度在保護旅游資源、實現可持續旅游目標方面十分重要。
4.旅游資源與環境保護制度
旅游資源與環境共同構成了旅游地的生態系統,保護資源與保護環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與普通地區相比,旅游區的環境要求更高。因此,要建立環境資源與環境保護制度,加強對旅游區旅游資源與環境消長情況的監測,并按照更加嚴格的環境質量標準,做好旅游區的環境治理工作,保證旅游地的優良環境,給游客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
參考文獻:
[1]楊貴華.旅游資源學[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1999
一、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原則
環境工程高等教育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為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原有的實踐教學己不能適應新時期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通過分析近幾年來環境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依據以下三個基本原則,對我院環境工程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改革和優化。
1.突出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并通過探索新的實踐教學模式,切實發揮其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2.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養,建立集教與學、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3.將實驗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與現代教育技術有機結合,努力將現代教育技術和模式運用于實驗教學過程中。
(二)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一個完整與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需要以人才培養模式為依據,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融為一體。從學科特點和社會發展需求出發,我們將實踐教學劃分為“基礎實驗教學”、“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三個基本模塊。每一個基本模塊都是由若干具有自身特點的單元組成。整個體系是按照學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階段,從基本實驗能力的形成,專業知識的拓展,實踐能力的提高,逐步完成由理論到實踐到能力的過渡,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實踐
(一)基本實驗教學
基本實驗教學是促進學生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和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培養創新思維的基本模塊,主要包括基礎實驗、技術基礎實驗和專業實驗課等實踐教學環節。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這一模塊的教學已有比較成熟的模式,但仍存在問題,為此我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1.優化原有實驗教學內容,増設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針對傳統實驗教學大量開設驗證性實驗,缺乏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實驗的主要問題,我們組織教師對實驗教學體系進行了總體優化設計,更新、精簡傳統教學內容,増加設計性、綜業課程實驗中,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占87.5%。
2.充分利用實驗室現有資源,提高實驗效果。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擴大,實驗教學用房日趨緊張,學院雖然加大了實驗設施的投資力度,但仍未從根本上改變資源緊張的局面。為此,我們根據實驗教學內容的相似性建設了“多功能實驗室”,女“環境監測”、“環境化學”等課程實驗安排在一個實驗室,既解決了實驗室總量緊張的問題,又克服了實驗室功能分割、閑置時間長等問題,提高了實驗室的利用率,解決了實驗室用房與教學要求不匹配的難題。
(二)校內實踐教學
1.加強課程設計份量,増強學生工程設計能力。以課堂教學為主線,提出課程設計任務和技能動手的機會。具體措施是:主要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均開設課程設計,使設計思想貫穿于教學環節的始終,如“化工原理”、“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課程安排了1至2周的課程設計,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演練有機結合。
2.畢業論文(設計)是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在校學習的總結和檢閱。為了真正發揮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方面的作用,重點實施了如下改革:
(1)嚴格審查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學院建立由教授和退休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對畢業論文的選題嚴格把關,要求論文選題要有一定研究或應用價值,并以科研或工程實際為主。
(2)探索“目標”培養模式。近年來,畢業生因去向不同對畢業環節提出了不同要求。為此,在加大畢業設計類論文比例的前提下,盡量安排考研同學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做論文類課題;準備就業的同學盡量安排設計類課題。
(3)探索“多途徑”培養方式。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増多,但師資總量變化不大,畢業論文期間出現了指導教師短缺、實驗室緊張等問題。為了保證畢業生培養質量,積極探索多途徑保障畢業論文順利開展的方式,如采取與有科研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的研究院(所)、工廠和環保企業聯合培養的方式,與相關單位的研究人員或工程技術人員聯合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讓學生通過參與實際研究或工程項目得到更全面的鍛煉。通過采取上述方式,學生提前參與了實際工作,為就業或繼續深造打下良好基礎。
(4)督促指導教師加強畢業環節過程監控,并進行前期、中期和期末階段檢查,嚴把答辯關,提高了畢業論文(設計)的規范化水平和質量。
3.充分利用校內外的科技平臺,積極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我院環境工程專業是河北省重點學科,依托學科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先后組建了“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術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制藥廢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該技術中心可開設開放性實驗,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和開發;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實行導師負責制,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組織學生申報學校課外科技活動或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創建“教授論壇”,邀請校內外知名的學者、專家就專業最新熱點問題和進展作學術報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校外實踐教學
近年來,面對實習經費緊張,招生規模擴大的現實問題,我們在實習方式上動腦筋、想辦法,在組織上周密安排^保證了校外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1.認識實習內容多樣化。綜合考慮實習時間、經費和條件等因素,安排2周的認識實習,并盡量保證實習內容多樣化,如參觀重點企業環保設施、實驗室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模擬裝置;觀看污染防治技術的光盤錄像、現場調研等。由于實習內容多樣化,且考慮到學生步入社會后需具備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2.生產實習與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結合。生產實習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思考能力和設計能力的重要環節。按照學生技術基礎課程和部分專業課程的學習進程,將生產實習安排在三年級。采取的具體措施是將生產實習和“產學研”三結合實踐教學基地有機結合,建立起學生、學校、實習基地之間的聯合培養方式。
3.畢業實習注重對學生綜合技能的訓練。例如針對污染治理設施實習中,要求學生通過實習掌握其工藝過程、設備(構筑物)的功能及設計、操作運行條件、工程的平(立)面布置,了解土建、配電及暖通等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要求學生通過實習找出污染治理設施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改進方案,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技術人員的現場指導和言傳身教,提高其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責任感和愛崗敬業精神。
4.社會實踐內容注重突出專業特點。社會實踐是學生以社會為課堂,利用假期和業余時間,以人民群眾為教師,主動參與進行人格塑造、角色轉換、專業學習、技能培訓的實踐活動。根據環境工程專業的特點,從方式上采取組織社會實踐小分隊的形式,在實踐內容上主要包括了解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現狀,群眾的環境意識,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發展及應用情況,環保產業發展,歷屆畢業生發展等等,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更深入地了解專業內容,并將所學內容運用于社會實踐中。
三、實踐教學質量保證措施
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建立完善的基礎條件,又要有科學的組織和管理體系,才能真正發揮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發揮科技平臺作用。學科專業的學術水平、科研水平是決定實踐教學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我院充分利用現有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為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和開放性實驗的設置創造了良好條件。
2.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為實踐教學質量提供基礎保障。我院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服務的原則,在省內積極與相關部門和企業合作進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開發的相關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為消除污染、保護環境、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為我院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制定和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及考核體系。在實踐教學中,注重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總結修正,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及考核體系。主要包括編制實踐教學管理辦法、考核細則、獎懲辦法等,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供制度保障。
四、實踐教學改革效果
實踐證明,我院從基本實驗教學、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三個方位展開的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效果明顯。
1.基本實驗教學改革成效。自2004年我院開始設計性實驗的建設,多名教師積極編寫設計性實驗指導書,在實驗指導書中僅給出實驗目的、內容、要求和設備操作規范,要求學生根據指導書的要求,利用現有的實驗設備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和自己獨立完成實驗。三年來,每年有40余名同學參加開放性實驗,利用業余時間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實驗研究,在實驗過程中鍛煉了實踐和創新能力,并完成了多篇優秀實驗報告,有的學生還撰寫了學術論文,論文寫作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學生在自主參加設計性實驗的基礎上,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和挑戰杯競賽獲省級以上獎勵10余項。
2.校內實踐教學改革成效。在“大氣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環節中,引入工程經濟的觀點、工程最優化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強調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的原理和技術解決實際環境問題能力的鍛煉,改革成效顯著,每年都有一些學生被工程類單位接收并成為業務骨干,同時學生良好的綜合技能也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近三年環境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題目與科研項目、工程設計結合率達到100%。
3.校外實踐教學改革成效。其一,我院多年的產學研合作結出碩果,目前有12家企業與我院合作建立環境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基地。每年有大批學生到實踐基地鍛煉和實習,通過深入現場了解生產工藝流程、污染處理效果等方面的情況,通過親身經歷讓學生將理論和工程實際有機結合,完成了理論到實際的跨越。其二,將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使學生了解本專業現狀和發展、社會對本專業人才要求的重要手段。學院利用寒暑假,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地點選擇上兼顧學生的專業和興趣,讓學生在看、做、體會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増強社會責任感,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關鍵詞: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生態保護區,左江
生態保護區一般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具有保護水源、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以及確保人類物質支持系統的可持續性等特殊功能。 [1] 但是隨著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日趨增長的人口數量,給保護區可持續發展帶來沉重的壓力。如何能使保護區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能夠相互協調發展。文章以左江壯文化生態保護區為實例加以分析,提出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和建議,這為實現保護區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協調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1、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1.1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
按傳統開發模式,只注重經濟產值增長,而忽視為經濟增長所付出的環境、資源代價。認為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承受環境污染的代價。如國際流行的發展指標GNP就沒有資源環境代價的體現,導致對發展衡量嚴重失真。許多國家經濟發展歷程都是走先發展經濟,后治理環境之路。采取這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了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隨之資源和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制約開始顯現。發達國家上世紀工業化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資源環境問題,諸如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失調、溫室效應等等。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環境所而臨的壓力越來越大,環境資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己走不通了。不保護環境資源,經濟就無法長久發展。因此經濟要想取得持續、穩定、高速的發展,加強對其生態環境的保護,合理有序的開發利用資源是其經濟發展首要前提條件。
1.2 經濟發展是環境保護的必要保證
經濟發展是社會進步的基礎,也是環境保護的必要保證條件。如果停止發展經濟,單方面保護環境資源,即所謂的“經濟零增長論”,那將因噎廢食。 [2] 改善和優化環境需要物質上、經濟上和技術上的支持,經濟發展可以為環境資源保護提供足夠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只有發展經濟,才能增強解決環境保護的能力。當然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用環保來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
推行清潔生產,解決結構性污染,減輕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壓力。
1.3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
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并非是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加強環境保護能夠淘汰落后生產力,發展先進生產力,而發展先進生產力則會更有力促進環境保護,因為良好的環境質量只有在適宜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秩序條件下才能達到。要堅決杜絕不顧環境承載能力,只顧眼前利益、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錯誤做法。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承載力弱,而在長期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又存在著資本驅動型、資源消耗型的特點,經濟增長與資源保障、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環境問題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只有走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期、穩定的發展。
2、生態保護區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產生矛盾的原因
2.1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與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
生態保護區資源豐富多樣,質量優良,給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因素。但其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受到外界干擾時,恢復能力較弱。一旦無序開發破壞,即發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現象,難以自然恢復。我國長期采用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高投入,低產出。造成了對資源的大量浪費,同時排放出了過多的污染物質,也加重了對環境的負擔。
2.2人口不斷增長和環保意識薄弱
環境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又是發展生產的物質來源。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當人口不斷增長后,所必需的生存物質也將激增。當發展難以滿足需求時,勢將無計劃、無序向自然環境索取資源,經濟在以環境被破壞為代價中求發展。加之生態保護區所在地一般處于偏僻位置,經濟相對落后,人們普遍環保意識比較薄弱,發展經濟往往成為首要選擇,這給環境保護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
2.3經濟落后的約束造成地方保護主義
我國很多生態保護區所在地經濟不發達,部分地區居民還處于貧困之中。在這種狀況下,人們更多的考慮是如何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而不可能投入更多資金來加強環境保護。同時經濟落后的約束容易造成地方保護主義。當地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經濟,提高GDP產值,確保自身的經濟利益。大量招商引資,引進一大批技術水平低、污染大的企業。這樣往往導致有限資源大量耗費,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2.4 環境保護制度缺少創新和補償機制
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的一種導向就是:環境保護是政府的事,消費者和企業則是制度的被動的遵守者,缺乏自覺遵守制度的創新和補償。一旦制度出現了漏洞或監管不力,就會出現鉆政策的空子情況。這說明現行部分環境保護制度確實需要完善與創新,如有嚴格的約束制度,一旦企業或個人的違約成本超過收益,在面臨著成本與收益的權衡上,企業或個人必然會作出理性的選擇??梢?,增加主體的違約成本是制度創新的根本點。同時,環境破壞對企業而言只是一種外部不經濟性,短期內常常對企業的經營狀況不產生直接影響,因而企業缺乏對環保技術需求和對環保改造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3.實現環保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措施
左江壯文化生態保護區位于廣西南部,地理位置位于21°51′N~22°58′N.106°38′E~ 107°36′E之間。保護區區域包括寧明縣的馱龍鄉、城中鎮和明江鎮,總面積為35677.65公頃。左江壯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核心區域是以寧明縣的花山巖畫為中心,包括珠山、龍峽山、達佞山、高山五個巖畫點及其周圍的區域,核心保護區面積為210公頃。保護 區地區生產總值現行價2004年53469.9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904元,其中: 第一產業產值22283萬元,占生產總值的41.67%,第二產業產值16952.5萬元,占生產總值的31.7%,第三產業產值14234.4萬元,占生產總值的26.62%。該區經濟結構以農業為主,隨著當代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逐漸發展,它們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逐漸增加,但仍然屈居二、三位。 [3] 左江壯文化生態保護區目前面臨著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保護區內的花山巖畫為國家的重點保護文物,目前正準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區多是土壤稀少、亂石散布的石灰巖生態脆弱區,石材豐富、植被稀少是該區的一大特色,過度開發會引起整個區域的生態破壞。為了實現環保與經濟和諧共生發展,長期以來,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花山巖畫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文化廳委托編制的“花山巖畫文物保護規劃”; 廣西環境保護局正在調查、研究編制“花山巖畫風景名勝區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建設廳主持編制的“廣西花山風景名勝區花山巖畫核心景區保護規劃”。通過這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了對左江壯文化生態保護區的生態保護,將有效促進保護區區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經濟會可持續發展。
3.1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一系列資源環境問題。要嚴格控制人口總量,轉變傳統的生育觀念,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增長,同時相應要提高人口素質。目前保護區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較低,提高人口素質,可以增加他們工作的機會,有利于促進保護區的經濟發展。其次可以緩解人口對環境的壓力,通過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增強農民的產業技能、務工技能和創業技能,能很好地減輕人口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壓力。再次提高人口素質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對資源的盲目和破壞性利用,擴大資源環境對人口的承載力。
3.2發展相宜的產業,進行保護性開發
進行保護性開發,是實現保護區環保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如果單從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去管理或單從發展經濟的角度去談發展,最終都無法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環境與產業發展有著極高的相關度,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會間接影響環境系統。在對保護區進行保護性開發時,要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利用生態環境和文化獨特優勢,發展相宜的產業。對那些低效率、易破壞生態環境的產業應該低投入或者退出。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自覺發展生態產業,打造出一批有優勢的主導產業,這不僅有助于恢復生態循環和減輕環境壓力,同時還促進經濟的發展。目前,左江壯文化生態保護區以打造“花山巖畫”為品牌開展壯文化生態旅游、以生態循環農業產業的發展、依托豐富“四棵搖錢樹”資源加工業的發展以及新技術澎潤土采礦等,這些主導產業的選擇和進一步發展是變左江壯文化生態保護區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實現環保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
3.3創新環保制度,對經濟結構實行戰略調整
將經濟激勵與約束機制引入環境保護制度,運用價格與利益機制給經濟主體提供充分的激勵,實現生產、消費與環境保護的協調一致。論文參考網。對經濟結構的戰略轉移實行調整,淘汰落后生產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綠色經濟,促進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綠色消費,發展先進的生產力。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必須堅決摒棄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求得的粗放型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左江壯文化保護區內的主要工廠布局在馱龍和縣城,工業污水基本上直排至明江。特別是在冬季和春季,糖廠正值榨季生產高峰期,工廠每天排入明江的污水有1~2萬噸,使明江水質下降,COD、BOD、PH值(6.6~7) 、氨氮等都明顯超標。因此,政府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嚴禁工廠企業超標排放。取締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企業,對重點資源開發區要施行強制性保護、對生態環境良好區要施行積極性戰略,加速區域生態質量的恢復和生態環境重建。論文參考網。重點發展以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為特征的綠色生產力。
3.4提高環保的技術水平,加強環保意識
加大環??萍纪度氲牧Χ?,不斷提高環保的技術水平。要依靠科技,大力開發、推廣和應用先進適用的生態“友好型”實用技術。論文參考網。集中力量研究開發一批對可持續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關鍵技術,提高可持續發展技術水平和能力。鼓勵和支持企業采用高新技術,使用新型能源。加快建立和完善以開展清潔生產為重點的工業污染綜合防治模式,走低能耗、物耗、少排污的清潔生產發展道路。
要以左江壯文化生態保護區作為生態教育示范基地,開展環境保護的宣傳活動,加強對群眾的宣傳和教育,樹立全民環保意識,使群眾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自覺參加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環保部門要通過綜合協調和統一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環保監督管理體系。實施綠色GDP,力求將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統一起來,樹立環保整體觀念,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徹底轉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參考文獻:
[1] 周國富.草海自然保護區土地利用調整之生態經濟對策 . [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1-5.
[2] 廖赤眉,嚴志強等 .可持續發展導論.[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