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3 03:43: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收支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內部控制是保證單位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糾正錯誤和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合法、完整的政策和程序。其貫穿于單位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存在經濟行為,就需有相應的內部控制。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就是在單位內部的職責分工、責任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財產物資管理制度等有關管理制度中,都應具體體現內部控制的要求。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作為內部控制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得是否、完善,對單位的財務管理影響重大。
一、制定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的必要性
內部控制制度劃分為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兩大類。內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沒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如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如由非出納人員每月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財務收支審批制度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具體規定,其基本目的在于:通過這種控制,可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保證組織機構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與有效運用,提高經濟核算的正確性與可靠性,推動與考核單位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二、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設計的原則
1、全面控制和重點控制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單位必須對所有的財務收支進行全面控制。所謂全面是指三個方面,一是全過程的控制,不僅包括經濟活動各個環節中涉及支出類業務的審批,還包括如銷售單、供貨合同等收入類業務的審批;二是全員的控制,包括單位領導在內的所有職工;三是全要素的控制,包括辦公費、投資、差旅費、業務招待費等所有費用項目。另一方面,在全面控制的基礎上,對諸如基建投資、兼并等重要的財務收支項目,應實施重點控制,嚴格審批。
2、事前審批和事后審批相結合的原則。審批制度作為控制財務收支的一種重要途徑,不僅包括事后的審批控制,還應該包括事前的預算審批。特別是對于一些發生金額較大或者重要的財務支出,必須進行事前預算。
3、不相容職責劃分原則。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作為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重要,必須遵循不相容職務必須分離的原則。這也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稌嫹ā访鞔_規定,“記帳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對一些小型單位因為職工人數少,絕對的職責劃分困難很多。但是應通過更嚴密的監督和復核,以彌補劃分的不足。
4、科學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應堅持科學性原則,盡量做到上的完善性;另一方面,應該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使制定的審批制度盡量切實可行。如果重視科學性而忽視實用性,設計的制度只能作為“花瓶”而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相反,如果重視實用性而忽視科學性,設計的制度雖然簡單易行但卻“漏洞百出”,同樣達不到內部控制的目的。
三、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設計的內容
依據內部控制的原則,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設計中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1、財務收支審批人員和審批權限。明確審批人及對業務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責任和相關控制措施。審批人應當根據授權規定,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權限;在確定審批人員和審批權限時,必須堅持可控性原則,即審批人員必須能夠對其審批權限內的經濟業務具有控制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審批人員能夠正確審批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審批質量。
2、財務收支審批程序。單位發生的各項財務收支,應該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批和批準。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單位一般先由經辦人員在取得或填制的原始憑證上簽字,然后再據以向規定的審批人員審批,審批通過后交會計部門審核入帳或報帳。這種審批模式有許多不足之處。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審批人員的職位高于會計人員,先審批后審核,即使會計人員發現疑問已是“既成事實”,會計人員往往不會或不敢有異議,這顯然不利于發揮會計的審核監督作用。因此,在設計審批程序時,如果審批人員的職位高于審核人員,應實行先審核、后審批的程序。
3、財務收支審批。財務收支審批的內容主要是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具體包括:(1)財務收支是否符合財務計劃或合同規定;(2)財務收支是否符合《法》、有關法規和內部會計管理制度;(3)財務收支的內容和數據是否真實;(4)財務收支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則;(5)財務收支的原始憑證是否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等等。
4、財務收支審批人員的責任。財務收支審批制度必須堅持權責對等原則。在審批制度中,必須規定審批人員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具體包括:審批人員應該定期向授權領導或職工代表匯報其審批情況;審批人員失職應該承擔的責任等。
四、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的基本模式
1、“一支筆”審批模式。這是指一切財務收支全部由單位負責人或其授權人員(總會計師或主管會計工作的副職)一人審批。符合《會計法》中“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的原則。其優點在于能夠克服多頭審批造成的監督失控或審批標準掌握不一等。但是,其缺點則是不符合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容易導致腐敗。特別是有些單位負責人把“一支筆”審批錯誤的認為是一個人說了算,更是難有約束。再加之單位負責人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經營管理上,對各項財務收支也不可能事無巨細地進行審批。這種審批模式應當予以改革和完善。應加強民主理財建設,對于大型投資應經過領導集體會商,涉及職工利益事項應通過職代會表決等。
2、分級審批模式。這種審批模式根據業務范圍和金額大小,分級確定審批人員。單位領導副職(分管領導)或職能部門負責人在其主管業務范圍和一定金額范圍內具有審批權,但對于重要的財務收支或金額較大的財務收支,必須由單位負責人審批。金額巨大的財務收支,甚至需要通過單位領導集體審批。這種審批制度的優點在于避免了權力的過分集中,有利于形成對審批人員的約束和牽制;并且,由于審批人員一般是職能部門負責人或單位分管領導,他們對審批范圍內的財務收支比較了解,可以提高審批質量。
論文關鍵詞:關于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幾點思考
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2008年“推進內部審計轉型與發展研討會”上指出,現代內部審計是部門、單位企事業組織的“免疫系統”,是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內部管理的各個方面,必須以“強管理、防風險、促發展”為己任財務論文,積極探索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事中審計為重點、事后審計為保障”的審計方式,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推動內部控制建設、強化風險管理的重要職責。這給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定下了基調。高校審計部門作為現代內部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監督的重要職責。目前,各高校審計部門所從事的業務工作大都是“事后審計”、“秋后算賬”,沒有體現出審計監督所應有的作用論文參考文獻格式。高校內審工作需要切實轉變傳統的審計觀念,改變以往“要我審”的模式,將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樹立“防范勝于糾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內審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設性意見,為決策層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財務論文,為學校發展提供更優質的監督和服務。
一、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內涵體系
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更加注重預防”要求在審計工作的具體運用,是把事后審計變為事前、事中審計,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內涵,本文認為可以結合科學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從系統論角度豐富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內涵。
一個系統是由各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個體集合形成的整體。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一項具有復雜性、前瞻性的系統工程。其一、從系統所處的環境出發,一個動態的系統必定與它所處的系統環境有著結構性的聯系。劉家義審計長2008年3月提出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觀點之后,全面審計系統積極響應,許多審計創新理念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這種審計轉型大趨勢環境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是踐行審計“免疫系統”理念,推動審計工作轉型必要途徑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其二、從系統的整體性出發,審計人員必須從審計項目的各個側面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進行系統化動態化研究分析財務論文,包括:審計的戰略目標、影響審計項目的內外部關系、被審計部門內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從控制論角度強化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監督。
控制論是信息交換過程中原因與結果不斷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標的過程控制,一個完整的控制系統必須包括三個要素:導向器、檢測器以及矯正器。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相當于導向器和檢測器,側重于事前、事中控制,發揮著審計“免疫系統”的預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內部審計過程中,當控制主體(審計人員)將獲取的控制信息(審計證據)傳達給被控制對象(被審計項目或被審計部門)時,其實也就是起到了一個行為修正的作用,即相當于控制系統中的矯正器,同時也發揮著審計“免疫系統”的抵御功能。
(三)從信息論角度暢通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渠道。
為了全面清晰認識高校教育系統經濟收支、專項資金管理、教育資產安全完整等情況,必須加大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在改進審計手段和提升審計效能的基礎上,暢通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財務論文,充分運用0A審計辦公系統和AO審計現場實施系統對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聯動審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強的信息傳輸、信息獲取、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儲存的動態高校內審路徑。
二、當前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的主要制約因素
審計“關口前移”是審計方式創新的結果和審計工作科學發展的延伸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從工作實踐上看,高校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會評價。但是,近年來,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新建項目、維修改造項目明顯增多,物資設備采購規模不斷擴大等等,現有的審計理念、審計獨立性、審計方法、審計手段以及審計范圍已經無法完全適應高??焖侔l展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關口前移”的認識不足
高校內審人員樹立“關口前移”審計意識淡薄,僅僅著眼于問題的解決辦法財務論文,沒有立足于促進機制建設,通過與其他部門協作共同管理學校。并且高校內審工作側重于行政監督,“事后糾弊”或“事后問責”,沒有真正擔負起為高校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的職責。目前,高校內部控制機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權力過分集中,客觀上阻礙了高校內審工作“關口前移”的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是:審計立項主觀性較強,審計風險管理及質量控制不力,業務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隨意性,缺乏各個環節規范的文本等等。
(二)內部審計范圍比較狹窄
由于我國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發展較慢財務論文,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內容大都停留在財務收支審計、基建(修繕)工程審計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內部控制審計、管理審計、專項資金審計、效益審計基本上沒有開展,影響了我國高校內部審計職能的有效發展。
(三)內部審計工作手段落后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經濟活動記錄已面向電子化、數字化和無紙化的方向發展,會計技術為了跟隨市場經濟的知識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業單位已經實現了會計電算化。然而,在會計電算化信息開發時代,我國的審計電算化卻相對滯后,許多審計人員還停留在紙質賬本審計階段,對計算機審計技術掌握不夠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我國高校內部審計技術手段相對落后尤為突出。
(四)內部審計人員質量不足
隨著高校信息化快速發展,信息資源快速建設和不斷引進財務論文,許多高校已經實現了校園網絡一體化和,那么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進科學管理技術方法和高素質信息化管理人才。但從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從傳統的審計手段中解放出來,信息技術知識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關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體做法
高校實行內部審計“關口前移”,就是要實現四個轉變:在指導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實現由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由注重監督到注重監督與服務并重的轉變;在審計內容上,實現由單純財務領域的差錯防弊到注重改善經營管理的轉變;在審計方式上,由單純基建(修繕)工程結算審計到全過程跟蹤審計、由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到任前或任中審計的轉變;在審計手段上,實現由手工操作向計算機審計、網絡實時審計的轉變。
(一)加快審計理念轉變速度
在審計中,既注意對結果的審計,更注重對過程的審計財務論文,實現由注重治標向重在治本的轉變、由查錯糾弊向風險型審計轉變;以加強控制、防范風險為目標,重點關注內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審計和評價,查找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促進高校內部管理中的建設性作用。
(二)拓寬內部審計覆蓋領域
除了開展基建(修繕)工程審計、財務收支和預決算審計,以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外,每年可以按照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專項資金審計和效益審計。同時,要按照“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原則,將高校經濟活動全部納入審計范圍,特別要注意從未審計或長期未審計的單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實施審計方式創新工作
由事后審計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審計并重轉變財務論文,建立以“事前審計為基礎、事中審計為重點、事后審計為保障”的審計方式,實現對審計項目的動態管理和監督,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在防范和控制風險中的積極作用論文參考文獻格式。比如,基建(修繕)工程領域推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實現工程項目全程審計與建設工程同步,對工程建設的立項、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監理、竣工結算等全過程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服務和監督;針對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審計為主,兼顧離任審計”的審計模式,堅持有離必有審,先審后離,先審后任財務論文,把審計評價作為任免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
(四)加強審計手段創新能力
在審計手段上,廣泛運用現代審計技術,多形式、全方位地發揮監督和服務作用。第一,實現由傳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學化的審計手段轉變,構建起集聯網審計、實時審計、在線審計為一體的現代化審計平臺,實現對重點項目資金實時的、動態的監控,全面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兩書、兩報告”制度(“兩書”即《管理建議書》和《審計建議書》,“兩報告”即《審計專項調查報告》和《審計工作報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發揮其在促進管理、服務領導決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發揮審計專項調查作用財務論文,針對熱點、重點問題積極開展審計調查,如開展教育收費專項審計調查、“小金庫”清理、工程領域專項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一、加強內部審計人員業務培訓和審計廉政建設。加強區教育局內審人員的內部審計業務提升,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審計業務培訓,同時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模式,繼續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內部審計人員嚴格執行《省教育審計工作廉政規定》的內容,保持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做到依法審計、規范審計、精細化審計,確保審計工作的客觀公正和審計人員的廉潔從審。
二、重點實施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固定資產管理的專項審計調查。加強學校固定資產的科學管理,維護學校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固定資產,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保證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通過實施中小學(幼兒園)固定資產管理的專項審計調查,進一步規范中小學(幼兒園)固定資產的增加、使用、維護和變動、處置等財務活動,嚴肅財經紀律,有效預防國有資產的流失等行為發生,促進勤儉節約和廉政建設,充分體現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
三、常態化實施教育系統三年輪審工作?!秴^教育系統第二輪內部審計三年輪審工作計劃》中明確規定輪審對象、范圍、方式、內容、重點以及組織實施方法,按照學校單位內部管理情況、預決算管理、收支管理及結余情況、“三公經費”使用情況、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往來款情況、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情況、單位收費情況、學校食堂管理情況、工會賬務管理情況等十個方面的審計內容進行審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三年輪查計劃中的開始第二年的審計任務,是教育局審計室落實審計監督的具體工作要求,應當充分發揮教育系統內部審計的監督、評價和服務功能。通過審計,深入了解單位內控制度建立及執行情況、財務收支狀況和財務管理情況,規范經費收支行為,提高教育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增強單位領導和后勤管理人員的財經意識,提高風險防范能力,預防和遏制違規行為發生,確保教育經費和財產安全。
四、實施下屬單位負責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根據教育局下屬單位負責人的人動情況,及時組織完成校長(園長)和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任務。通過審計,核實單位財務收支及賬內、外負債情況,以澄清家底。全面掌握財務收支及相關經濟活動真實性、合法性及重大經濟項目的決策、實施和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并根據審計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學校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和增強遵紀守法意識;并對校長(園長)和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在其任期內經濟責任進行客觀、公正的鑒證和評價,為干部管理部門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依據。
喬春華教授長期從事高校財務管理領域的實踐與研究,既是高校財務管理的資深實踐者,也是高校財務管理的知名研究專家。在實踐方面,曾擔任高校的財務處長和分管財務的副校長;在理論研究方面,專注于高校財務管理的研究,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并出版了多部學術專著。20年前,他意識到預算管理在高校財務管理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系列的理論研究成果。2013年,喬春華教授重要著作《高校預算管理研究》的出版,是高校預算管理領域的豐碑性事件,標志著高校預算管理理論及其體系的形成。這部著作是長期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結晶,彌補了我國該研究領域的不足,對該領域的研究與實踐具有重要的引領、推動與指導作用。
一、《高校預算管理研究》的主要內容
該著作主要對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思考與回答:高校預算是什么?高校預算管理的目標應該是什么?高校預算管理應該做什么,如何做?
第一,高校預算是什么?喬春華在對前人預算的定義從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視角分析的基礎上,重新界定了預算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專門給高校預算下了定義,認為它是高校按照法定程序經學校領導班子集體審議通過后在一定期間資源配置的收支計劃,同時又是控制過程,其收支活動制約著高?;顒拥姆秶头较?。此外,還提出了好的預算的標準,即科學、精細、合法、民主、完整、與中長期規劃相適應、執行質量高、透明等。
第二,高校預算管理的目標應該是什么?喬春華認為高校預算管理的目標包括合規性和效率性,首先要保證合規性,其次在合規的前提下促進具體項目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效率性,以保障戰略目標和年度事業目標的實現。預算是實現高校戰略目標的工具,預算管理的目標應服從高校的戰略目標。
第三,高校預算管理應該做什么,如何做?預算管理的內容包括預算編制、預算審查批準、預算執行、預算調整、預算分析、預算考評、預算監督等方面。至于如何做,喬春華結合實踐對如何做好預算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做了大量的探討,從預算部門設置、預算權力分配、中長期預算的編制、專門與詳細預算的制定、預算方法的改進、預算公開的推進、預算執行的強化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與思考,提出了成體系的預算管理策略。并提出好的預算管理的標準,即依法進行、根據預算目標進行、符合治理機制、符合內部控制、能夠考核績效、能夠保證財務可持續、能夠提高財務競爭力等。
二、《高校預算管理研究》的理論核心與內涵
喬春華在高校預算管理領域做了長期的探索與研究,《高校預算管理研究》所構建的理論全面涵蓋了高校預算及其管理的概念、目標、內容、程序、方法等方面,為新形勢下高校做好預算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理念、思路與方法。整個理論體系主線清晰、核心突出、內涵豐富。
對高校預算本質的認識是著作的核心。近年來,高校預算管理取得了較大進步,但仍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對預算的本質在認識上存在誤區,沒有能夠準確把握預算的概念與功能。喬春華緊緊抓住問題的要害,從理清高校預算管理的概念入手,為構建其理論體系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高校預算的本質到底是什么?2012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明確規定,高等學校預算是高等學校根據事業發展目標和計劃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實務界普遍片面、機械、僵化地理解了財政部、教育部的規定,片面強調高校預算就是年度財務收支計劃,而忽視了這個年度財務收支計劃要根據事業發展目標和計劃來編制。
預算在本質上是配置資源的手段。組織之所以要編制預算,是要根據發展戰略的需要,把資源配置到合適的地方,既滿足短期運行的需要,又考慮長期競爭力的提升,以實現資源配置長期效果與短期效率的平衡。因此,好的預算應是兼顧長遠發展與短期運行的,應包括中長期的預算和年度收支預算。高校實際操作中基本沒有編制中長期預算,年度收支計劃也基本沒有考慮長期發展戰略,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預算必然帶來很多的問題,如預算成為了部門間爭奪資源的工具、高校向上級爭取撥款的工具、資金供給的結構性失衡等。所以,科學地給高校預算下一個定義,合理界定預算的功能,是改進高校預算管理研究與實踐的基礎。喬春華在整個理論體系中,首先做的是在梳理理論的基礎上,對預算的定義重新界定,明確預算不僅是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它是一個藍圖、一種預測與評價、一個過程,他將年度改為一定時期,將對長期戰略的考慮明確納入概念之中,這種具有奠基石作用的概念讓整個理論體系變得十分穩固。
預算的生命力在于與戰略相匹配。高校強化預算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以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我國高??衫玫馁Y源與所肩負的使命相比是相對不足的,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認識預算管理,在合規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效率。有了戰略的引導,有助于看清學校各個不同部分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抓住主要矛盾、關鍵環節,有助于緊緊圍繞最核心的目標配置資源。舍棄是戰略的精髓,高校的資源是有限的,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集中資源于最重要的學科與方向。有了戰略的引導,有助于讓有限的資源效用最大化,更有助于高校長遠競爭力的提升。
三、《高校預算管理研究》的主要貢獻
喬春華是我國高校預算管理學術領域重要的開拓者,其重要著作《高校預算管理研究》是該領域的奠基之作,它對高校預算管理作了最全面、最前沿的論述,其高校預算管理理論是國內第一個將高校預算管理體系化、學說化的理論。我國高等教育規模與投入數量都很龐大,亟須提升預算管理水平,但預算管理的研究比較滯后,缺乏預算理論的指導。喬春華的研究在高校預算管理領域無論是理論構建還是實踐指導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理論構建方面擔當了拓荒者的角色,他的工作可能會促進該領域形成一門新的學科。其研究理論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重新界定了高校預算。對預算本質認識的誤區是造成很多問題的根源,喬春華對這個最本質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思考,但他的這個思考不是憑空的想當然,而是從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的視角,以相關學科的理論為基礎,多角度地對高校預算的本質進行學理性的分析,提高了其研究的科學性和學術含量。
第二,對高校預算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理論思考。喬春華系統分析了我國高校預算管理存在的10大問題,他的分析全面、透徹,突出了理論支撐、系統理念,注重從根源上發現原因、尋找對策,為我們研究、分析、提煉、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示范。
第三,為后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理念與命題。喬春華在研究中第一次提出了高校預算除了資源配置、控制、管理職能外,還具有治理職能;第一次提出預算學應成為獨立學科;第一次全面、系統地論述高校經費科學化與精細化管理;第一次區分了高??冃ьA算與預算績效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既表明他今后的研究方向,也為學者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有助于推動該領域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當然,作為一種探索,喬春華的高校預算管理理論還相當年輕,肯定有許多不成熟甚至不恰當的地方,但這并不影響他學術研究的價值,相反說明我們需要在該領域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貢獻。
四、《高校預算管理研究》的啟示
(一)對理論研究的啟示
第一,要做到“頂天立地”。喬春華的研究主題來源于高校預算管理實踐,得益于長期的財務管理實踐、敏銳的觀察、豐富的交流,他的理論命題提出是問題導向的,是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是接“地氣”的,做到了“實踐立地”。但對于實際問題的分析并沒有就事論事,而是就事論理,注重前人最新研究成果的運用,注重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角度學理的分析,不僅站在當前理論研究的前沿,而且大膽預測未來發展及應該努力的方向。
第二,要勇于創新。創新是學術的生命力,學術研究源于實踐,又應高于實踐,理論研究的成果應能比現有理論更好地解釋、指導實踐,這就要求研究者既立足于實踐,又跳出實踐來看實踐,要敢于總結、思考高校預算管理研究中的經驗與問題,敢于對常規、慣例、體制等提出疑問,而不應受現實的束縛。如前所述,新《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明確規定了高校預算是一種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實踐中絕大多數高校也嚴格執行了,基本上沒有編制財務收支計劃以外的中長期預算,應該說從制度到執行都沒有什么問題。但喬春華沒有被其束縛手腳,而是從預算的本質出發,認為應編制中長期預算,而且年度財務收支計劃應和高校發展戰略相適應。他的研究沒有局限于規定,而且創造性地理解規定的精神實質或者應具備的精神實質,拓展了高校預算的內涵與外延,有助于推動政府部門完善相關法規和制度。
第三,注重多學科的交叉。喬春華之所以能將高校預算及其管理闡述得如此深刻,得益于他跨學科的視野,他沒有局限于僅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認識高校預算,而是從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的角度來討論高校預算問題,甚至第一次大膽提出了預算管理不屬于財務管理的范疇,預算學應成為獨立的學科。無論他的這個觀點是否正確,都會引起學者們更深入的思考、討論和研究,會有助于理論的創新。
(二)對高校預算管理實踐的啟示
第一,要從戰略的高度考慮預算管理問題。高校預算管理是為戰略目標服務的,有了戰略角度的全局思考,高校才能將有限的資源放到最需要或最能發揮效用的地方,在預算中也才能堅持“舍棄”精神,更好地圍繞長遠核心競爭力提升配置資源。從戰略的高度考慮高校預算,要正確處理好預算與戰略管理的關系,將兩種管理相互融合,在戰略管理中融入預算管理,將中長期預算的編制納入高校戰略規劃,同時在預算管理中融入戰略管理,不僅考慮中長期預算與戰略的對接問題,還要明確年度預算是如何與發展戰略相適應的,讓戰略思想在預算的編制中顯性化。
論文關鍵詞:企業集團,集成化,財務管理模式
0引言
集成化財務管理模式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財務管理信息的實時收集與處理,將財務管理業務流程管理集成起來,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協調融合的基礎上,達到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經濟效益、整體柔性、應變能力、降低庫存等目的,以適應柔性生產、組織扁平化和產品個性化的市場要求的一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它的出現是為了解決企業集團在財務控制中面臨如何正確處理集權與分權的困惑。它為企業集團達到財務控制的最高境界“集權不死、分權不亂、收放靈活”提供了一種技術上的可能。
1集成化財務管理的特點
集成化財務管理模式與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主要不同點在于它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將業務管理融合進財務管理中,實行從源頭管理,通過遠程處理、在線管理,實行對財務的動態管理,真正實現財務的,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實現對業務的全過程管理。這種財務管理模式有四個基本的特點:一是集成化管理。集成化財務管理不僅是對集團財務事項的管理,而且涉及到采購、生產、銷售、研發等不同業務領域;不僅管集團內部,而且與整個供應鏈管理相結合;二是直接管理。網絡技術的應用保證了管理者可以跨越遙遠的地理距離,減少了傳統財務管理中的許多中間環節,高層領導能直接對底層員工進行管理。三是在線管理。由于實現了財務信息的實時收集與處理,會計信息動態生成,管理層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知當前的財務狀況,并據以做出決策;這種決策又可以通過網絡及時得到貫徹實施,從而實現在線式的財務管理。四是靈活管理。由于信息的實時性和信息容量的大幅擴展,大大提高了集團總部的主動權,可以在不損害對子公司的在控程度的情況下,比較容易地實現集權和分權的調整。
2集成化財務管理的前提條件
要實現集成化財務管理,不僅需要硬件設施能夠跟上,更需要相應軟件設施的配套。企業集團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對企業流程進行再造,以適應網絡時代集成化管理的需要。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三個方面:觀念再造、流程再造和組織再造。
(1)、觀念再造。傳統財務管理側重于財務的核算管理,要轉變到新的集成化財務管理模式,企業集團的各級員工從最高層領導到最底層員工,都要轉變業已形成的基本觀念,進行創造性思維,重建企業文化。企業要多舉辦一些培訓班,對員工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接受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
(2)、流程再造。在工業社會,業務流程按職能部門劃分,結果各部門的工作是有效的,但整個流程的運作則是低效的。盡管財務管理涉及到企業的每一項活動,但傳統上它只對財務收支進行管理,而對財務收支的源頭業務活動很少涉及。要適應集成化財務管理的需要,勢必要對企業工作流程進行重組。首先打破企業部門內部界限,重組企業集團內部的工作流程,建立流程型群體,實現財務、業務的一體化和集團內部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的集成。其次,將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再造推廣到整個供應鏈中,集成從購買原料到對顧客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的一連串作業活動,減少供應鏈中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實現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整個供應鏈的結合。
關鍵詞:村級,經濟責任審計
近年來,審計機關不斷拓寬經濟責任審計的覆蓋,從已經普及至縣、鄉鎮一級,又延伸至加強對村干部參與農村經濟活動的監督與約束上,積極推行村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需引起重視并加以解決。一、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基礎薄弱。一是賬簿登記不規范,賬賬、賬表不符。二是原始憑證要素不符,記賬憑證與原始憑證金額不符或沒有原始憑證。三是賬目混亂,無依據進行賬記調整。
(二)財政財務核算不規范。一是違規收費時有發生,違規收入不入賬形成賬外收入。二是賬外列支、白條支出較為普遍。三是往來款項不及時清理,導致往來戶頭多,且往來單位金額不一致。
(三)擠占挪用專用資金。一是一些村委將上級撥入的扶貧款、專項資金不單獨核算。二是征地補償費未實行專戶管理且使用不規范。三是改制企業上繳的凈資產及剝離資金未及時上繳市級財政專戶。
(四)資產管理不到位。一是少數集體資產長期游離賬外,存在管理風險。二是建設工程管理及核算不規范,手續不全,未經審計便自行結算。三是固定資產核算不合規,存在不入賬和報廢銷賬。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財經法規知識宣傳學習不到位,領導干部法制觀念不強。一些村干部平時不注重對財經法規及有關政策規定的學習,自身缺乏財經知識和基本的財務知識,對一些違規違紀問題認識不夠,管理職能、服務職能和工作職責沒有充分發揮。造成違反程序行事、不經批準擅自處置資產;亂收費、亂攤派;在資金管理和運用方面存在擠占挪用或滯留專項資金、賬外設賬等現象。
(二) 財政財務管理水平不高,財務人員責任心不強。少數村級財務人員的財經法規意識淡薄,對執行財務管理制度意識不強,往往是被動的做賬、做報表,村干部叫怎么做就怎么做,對于一些明知是不符合財經法規的不加以制止,做“好好先生”,未能真正履行財務監督職責。畢業論文,村級。以致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核算不規范,隨意性較大;納稅意識薄弱,對取得的資產出租收入從不繳納有關稅費。畢業論文,村級。
(三)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監督制約機制乏力。一是一些村部財務管理不規范,不能有效控制財務收支。會計憑證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憑證支持;重大事項沒有實行集體審批決策;工作人員調離崗位也不及時辦理清點、交接手續等。二是雖然建立了規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如業務招待費,有關部門三令五申嚴格控制招待費,但在執行過程仍然超范圍超標準列支。三是資產不實,資產管理混亂。添置的固定資產入賬不及時,未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清查盤點,時常出現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的混亂狀態。少數單位的資產長期游離在賬外,對外長期投資的本息未按規定收回,一些應收未收的資產未及時催收,由于人動,極易造成“人走賬不清”,“新官不理舊賬”。
三、建議及對策
(一)強化學習,不斷增強財經法紀意識。對于存在的問題,整改得到不到位,是否還會復發,其執行在于業務人員,但關鍵還是看領導認識到位不到位,貫徹有力不有力,因此必須扎實開展領導干部財經法紀教育。村級領導干部應自覺加強財經法規的學習,增強財務管理意識,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不斷改進和提高財務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財務人員應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強化財經法規意識,增強依法理財能力。另外,會計管理部門在會計業務培訓過程中要加強業務指導,并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加強財務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履行法定監督職責,促進和規范財務收支行為。
(二)加強監督,規范內部財務行為。應全面清理整頓原有的各項內控制度,找準失控環節,明確自控重點,培育自我約束自控能力。畢業論文,村級。畢業論文,村級。特別是加強工程建設項目的管理,規范建設程序,工程款支付和核算。畢業論文,村級。加強財務安全管理,確定財務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畢業論文,村級。專項資金切實做到專戶核算,??顚S?,杜絕擠占挪用,保障財政專項資金安全,提高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另外,建議各鄉鎮有關部門加強對村級日常經費支出的合理、合法進行監督,特別是對工程項目管理,固定資產采購等方面,對監督結果在村級范圍內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三)培植財源,從嚴控制政府性負債。一方面各鄉鎮應適應經濟形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各鄉鎮實際,因地制宜,挖掘傳統產業,發展特色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努力實現富民、富村、富鄉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做好節流工作,正確處理好負債與建設的關系,應合理安排制訂建設計劃,不能通過加重農民負擔和增加鄉村負債搞建設,更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四)健全監管,注重審計成果轉化。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情況如何,是衡量這項工作成敗的關鍵。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審計成果,將執行財經法紀工作的好壞,作為考核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鄉級干部管理部門應根據審計結果報告所列問題,與被審計的村干部進行談話,予以誡勉,督促整改。切實規范和制約村級領導干部的權力運行,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健全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各項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
一、當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1.審計計劃性不夠強,審計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從近幾年實踐看,干部交流較頻繁,交流的范圍較大,而且多集中在某一時期,有時組織部門一次委托十幾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任務,審計機關被動接受任務,造成審計項目過于集中、審計時間緊\加上審計力量不足,實際工作中難以做到查深查透,審計監督的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
2.審計方法傳統單一,審計結論比較籠統。目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手段傳統單一,主要停留在就賬查賬的基礎上,一些問題不能從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角度查深查透,缺少量化對比分析。造成審計結論內容比較籠統,形式單一,就事論事的多,綜合分析評價的少,主要在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基本情況的評價上,而對單位資產負債、揮霍浪費、擠占挪用專項資金、違反決策程序造成重大損失浪費以及個人存在的違規違紀問題缺少具體的量化對比分析,評價不夠深入。
3.審計評價不規范,經濟責任難以界定。審計評價是審計結果報告中對被審計對象作出的結論性評語,倍受關注。但如何評價?具體評價哪些指標?用何種標準來評價?目前還沒有建立一套比較健全、便于操作的規范性評價指標體系,也沒有明確的評價方法,加上審計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審計評價質量難以保證。同時,如何界定領導干部的直接責任和主管責任,在實際審計過程中除規定的直接責任外,只要是所管轄范圍內的部門或單位出了問題,都籠統定性為主管責任,過于模糊,造成主管責任等同于沒有責任。
4.審計成果運用滯后,問題整改難以落實。對領導干部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其結果作為紀檢監察和組織部門考察、選拔、任用和監督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理應充分利用審計結果,堅持“先審計,后離任”、“先審計,后提拔”的原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殊規律,絕大多數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項目是“先離任,后審計“、”先提拔,后審計”。審計結果一般對領導干部任用難以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審計成效。同時,通過審計,雖然明確了領導干部任期內負有的經濟責任,分清了是非,但落實審計結果的責任要由繼任者承擔。實際執行中,繼任者往往推諉,不愿承擔糾錯改錯或接受處理處罰的責任,致使許多應該處理的問題,都最終無法處理處罰,削弱了審計監督的效果。
5.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審計風險難以控制。經濟責任情況的總體評價,黨委、政府關注,干部監督管理部門也關注,被審計對象更加關注。某種程度上經濟責任審計是將領導干部同其他相關部門或人員之間的矛盾集中轉移到了審計部門。由于審計干部力量不足,素質參差不齊,而審計任務繁重,特別遇到班子換屆時,集中委托,突擊審計,短時期完成,質量難以保證,加大了審計風險形成的可能性。
二、深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議與對策
1.突出審計重點,拓展審計的深度和廣度。
突出重點是拓展審計深度,提高審計質量的重要保證。領導干部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在于擁有更多更大的權力。因此,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應緊緊圍繞領導干部的權力運行來實施,突出把領導干部的“三權一廉”情況作為審計重點。一是經濟決策權。主要審計檢查任職期間所制定的經濟政策和本單位投資項目、資產轉讓、重要物資采購、負責的專項資金分配等決策,看其決策事項是否合法、決策過程是否科學合理、決策執行是否規范民主、決策績效是否明顯,有無盲目決策,搞短期行為、搞“形象工程”,違背經濟發展規律,浪費國家資財的問題。二是經濟管理權。主要審計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行政管理、經營業績和財務活動等經濟活動,全面反映被審計人員在任職期間各指標的完成情況,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職責的履行情況,著重審查資產存量的真實性,資產增減變動的合規性和資產結構的合理性,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看有無疏于內部管理、監督職責缺位、單位財產管理混亂,甚至違法違紀的問題。三是資金使用權。主要審計單位財務核算、成本管理、財產流轉等方面的控制制度情況,特別要關注公務消費。公務消費明顯超出“合理”范疇,已成為一種不正之風,也是滋生腐敗行為的重要領域。在經濟責任審計中,要檢查辦公樓建設裝修是否超標、公務用車是否超標、公款接待是否超標、津貼福利發放是否超標等等。四是個人廉政情況。主要審計單位執行廉政紀律規定、招投標制度、費用報銷、資金使用、領取報酬等情況,看領導干部個人有無違反規定取得收入,是否自律不嚴直接經手錢財亂開支,有無占有國有資產等情況。
2.強化任中審計,提高審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為了克服“先離后審、先升后審”帶來項目集中、時間緊迫、應付審計、質量不高的問題,同時正確處理好干部人事工作與審計工作的關系,要大力推行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即推行對領導干部任期內職責履行情況進行事中監督,變“離任審計”為“任中審計”,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關口”前移,先審計,后離任。這樣既便于組織人事部門及時掌握領導干部的經濟業績和責任,又便于審計機關全面調查了解情況和獲取各種審計資料,對經濟活動情況查深查透。同時,任中審計被審計單位配合主動性較高,有利于審計問題的及時糾正,有利于審計決定和審計意見的及時整改落實。
3.堅持客觀原則,把握好經濟責任審計評價。
審計評價是審計報告重要組成部分,而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由于其特殊性就顯得更為重要,其審計評價恰當準確、客觀與否,關系到審計結果報告的質量,也關系到審計的風險,更關系到黨和政府對干部使用的導向。審計人員必須從審計角度,以數字和事實為依據,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評價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把握好審計評價的尺度。從實踐中來說,必須堅持以下幾項原則:一是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審計評價中應客觀公正,做到不脫離實際客觀地進行評價業績和責任,要全面地看待問題,公正地分析客觀環境、基礎條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二是依法從審的原則。在審計評價中,必須始終以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為基礎,對所查的事項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依據法律法規等標準來進行定性分析,圍繞財務收支進行評價。三是準確性原則。在審計評價中應以數字為基礎,對未予審計、證據不足、評價依據不明的事項不作評價。不超越審計職責對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表現、領導作風、群眾關系等進行亂評價,真正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
4.講究方式方法,靈活有效地開展審計。
要適應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關注和要求,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方法,努力提高審計質量。一是要堅持多種審計方式相結合。要做到經濟責任審計與其它常規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相結合,利用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資料,節約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離任審計與任中審計相結合,將審計關口前移,把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及時處理和防止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審計與審計調查相結合,通過查詢有關的談話記錄、會議記錄、有關文件、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等,了解掌握賬面上沒有反映的情況。二是要延伸審計。包括向領導干部施加作用的單位和下屬單位延伸,檢查財政財務管理可能存在的轉移資金、轉嫁負擔和“三亂”行為;向重點投資項目或計劃進行延伸,檢查專項資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況,從而更加真實、全面、準確地反映領導干部經濟履行情況和應承擔的責任。
5.選準切入點,提高審計成果的轉化利用。
審計結果的應用是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落腳點。要選準切入點,強化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利用,促進審用銜接。一是加強對審計結果的反饋。對經濟責任審計結果,要及時報送黨委、人大、政府主要領導,報送紀檢、組織、人事等部門,讓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及時掌握被審計人員的經濟職責履行情況。二是運用審計結果考核任用干部。審計結果報告應作為一份不可缺少的內容進入干部檔案。黨委、政府在任用干部時,要把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作為一項重要參考依據,對任職期間本人及所在單位出現嚴重違法違規問題的,不得提拔任用,不得參與評先評優,杜絕邊審計、邊提拔,或審計歸審計、提拔歸提拔的“兩張皮”問題。三是依據審計結果進行責任追究。對于審計發現的嚴重違法違規問題,紀檢、監察、公檢法等有關部門應依法介入,進行深入查證,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黨紀、政紀責任和法律責任。四是推行經濟責任審計整改工作目標責任制。經濟責任審計是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將經濟責任審計整改落實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促進被審計人員和單位整改糾正問題,使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真正成為純潔黨政領導干部隊伍、懲治腐敗、促進廉政建設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