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6 15:04: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學專業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特色專業建設點的目標就是要把一個專業建設成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專業。本文結合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建設審計學國家級特色專業的實踐,全面介紹了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方案的優化及實踐過程,包括總體目標的確定、建設思路的凝練與實踐、培養方案的優化、教學計劃的調整完善、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實踐教學改革等一系列實踐措施。
關鍵詞:審計學 特色專業 質量工程 教學計劃 課程設置
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下簡稱“質量工程”)是國家在“十一五”期間推出的一項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專項工作。具體項目包括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國家級教學團隊、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等9個項目。其中,特色專業建設點是指高校在一定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和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某一專業,在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已產生較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是一種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專業,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則表明該高校的此專業在國內具有特色,在全國具有優越性。
一、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概況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審計學專業于1986年設置并開始招生,后因國家專業目錄調整與會計學專業合并按照會計學專業招生,從2003年開始又恢復獨立招生,是全國第二家恢復開設審計學專業的高校(第一家為南京審計學院)。同時,也是河南省恢復設置審計學專業并且招生最早的高校,已經為國家培養了1 200多名審計優秀人才,目前在校生400人左右。
我校審計學專業于2009年7月被批準成為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和河南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7月又被批準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這是河南省內唯一的省級及國家級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點。
二、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
基于我校的辦學歷史及學校背景,將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確定為:依托學?!肮堋⒐?、經結合”的辦學特色,構建審計學專業的“管理和生產并行”的知識體系,完善并強化“六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師資隊伍結構,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實施精品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利用和挖掘教學資源,將審計學專業建設成為省內特色鮮明、國內有重大影響的國家級特色專業,成為河南省乃至全國經濟社會和航空工業發展的審計學應用人才培養基地,進入全國高校審計學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先進行列。
三、審計學特色專業的建設思路與實踐
為了實現審計學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依據審計學專業發展趨勢以及社會需求現狀,以科學發展觀及人的全面綜合發展為主導思想,我校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的總體思路為:圍繞一個中心,彰顯兩大特色,協調發展三個專業方向,重點培養四種能力的“1234”發展模式及建設思路。
(一)圍繞一個中心
“圍繞一個中心”是指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與教學有關的其他活動都應該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通過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材、培養方式、社會實踐實訓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改善辦學條件等措施來促進審計學專業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彰顯兩大特色
“彰顯兩大特色”是指構建審計學專業“管理和生產并行”的知識體系和強化“六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審計學專業“管理和生產并行”的知識體系,包括面向企業的管理過程以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內部審計為主體的知識體系,以及面向企業生產過程以生產審計、基本建設項目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為主體的知識體系。審計學專業“六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利用校內實驗平臺和校外實習基地,有步驟分階段開展審計專業的金工實習、會計綜合業務實習、審計業務手工及信息化實習、參與審計項目作業、參觀生產與基建現場流程、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
(三)協調發展三個專業領域
“協調發展三個專業領域”是指在審計學專業建設過程中要協調處理好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內部審計三個專業領域。審計學專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政府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三個專業領域,而在培養目標確定及實施過程中,受到學制及教學計劃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兼顧,面面俱到,而只能統籌協調,有所偏重,結合專業發展趨勢及社會需求的現狀,我校審計學專業建設著重以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兩個專業領域為發展重點。
(四)重點培養四種能力
“重點培養四種能力”是指按照“四種能力”建設的需要,調整和修訂專業培養方案,以科技活動為載體,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扎實、知識結構合理、思想素質過硬,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力、較強的交流溝通和表達能力、較高的開拓創新和創造能力、較好的適應社會和工作崗位的實踐能力。
四、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的實踐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養方案與教育模式
本著“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兼顧學校“管、工、經結合”的辦學特色,圍繞審計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的“1234”發展模式及建設思路,不斷創新完善教育模式與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審計學專業原有的培養目標,因此,我校將審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具有管理學、工學、經濟學、審計學等知識與能力,文化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掌握現代審計理論和業務技能的工商管理學科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人才。學生畢業后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社會審計組織中從事審計實務及相關管理工作。
該專業基本學制為4年,并實行3―7年的彈性學制。學生在規定的學制時間內至少應修166+8.5(第二課堂)學分才可以畢業。其中各類課程應修的最低學分下限如表1所示。
(二)健全師資培養及使用機制
我校一直非常重視師資隊伍的培養,定期選送骨干教師到國內外重點高校作訪問學者,選送青年教師到國內重點高校進修學習,寒暑假選送教師到企業學習交流,到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審計實踐。還以重點培養學術技術帶頭人為核心,依托與中航工業企業的淵源關系及科技創新優勢,加大人才交流力度,提高師資隊伍和學術梯隊的建設水平。繼續執行和完善青年教師導師制及專業主干課程導師制,發揮傳、幫、帶的作用。不斷改善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知識結構,使師資隊伍形成合理梯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格局。
(三)科學規劃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由于會計準則、審計準則、內部控制規范的完善與修訂步伐較快,該校確定了教學計劃每4年大調整、每2年小調整的要求,因此,該校也與時俱進地調整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基于這些考慮,將審計學專業的基本課程體系設置為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選修課程、拓展選修和公共選修課程及實踐教學環節課程等6大部分。
1.公共基礎課程。按照教育部關于本科教學的相關要求,公共基礎課程的設置各校差異并不大,并且全部為必修課,此處不再贅述。依據該校審計學專業培養方案,學生需要完成55個學分。
2.學科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設置的主要依據是教育部對于管理學科相關課程開設的統一規定,并結合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的更高要求并做了細微調整,如表2所示。調整內容為基礎會計學課程增加了16個課時的課程實驗,即會計基礎實驗,提高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的感性認識。該類課程全部為必修課,學生需要完成21個學分。
3.專業主干課程?;趯徲媽W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的密切關系、專業發展領域以及專業培養方案確定的總學時容量,專業主干課程體系如表3所示。經過2―3年的實踐,為了進一步突出內部審計的重點發展方向,后來又對這個體系做了微調,將內部審計和績效審計兩門課程的開設學期進行了對調。該類課程全部為必修課,學生需要完成18.5個學分。
4.專業選修課。以前的專業選修課不進行分組,根據先導和后導關系分學期依次開設,這樣設置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學生選課急功近利,到第6學期末基本上修完了專業選修課所要求的學分,多數學生第7學期沒有學習任務或者僅剩下1―2門必修課程,給日常管理帶來很多困難。另外,學生選修課程主要以獲取學分為主要目的,選課較為隨意。為了克服這些缺陷,將專業選修課進行了分組,如下頁表4所示。第Ⅰ組為限定選修課,學生至少應修滿20.5個學分。第Ⅱ組為任意選修課,學生根據自己學分累積情況及畢業要求的最低學分數自行選擇,即至少選修14個學分即可達到畢業要求。
5.拓展選修與公共選修課程。此類課程的設置是為了著重體現該?!肮?、工、經結合”的辦學特色,以及航空工業管理背景,同時,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拓展選修課中學校特色課程包括機械制造工程、航空概論及機械制圖,必須修滿4個學分;藝術類課程包括美術欣賞及音樂欣賞,必須修滿2個學分。公共選修課程門類較多,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完成6個學分即可。
6.實踐教學環節課程。按照“六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及“四種能力”培養的要求,共計開設了8個實踐教學環節,如下頁表5所示。表中的總學時表示實踐教學周數,共計25周,總計25個學分,全部為必修。其中,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在校外實習及實訓基地進行,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其他實踐教學環節全部在校內實驗教學中心集中進行。
另外,第二課堂教學的8.5個學分雖然不計入總學分,但也是達到畢業條件的要求之一。其中,四大講座全部為必修,總學分7.5個,包括形勢與政策、國防教育、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及河南省省情農情專題。創新學分1個,通過社會調查和公益勞動獲得,由學生所在的會計學院隨機組織實施。
(四)深入改革實踐教學和實驗體系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嘗試,審計學專業逐漸形成了“金工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的實踐教學模式及實踐教學內容,涉及8個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環節時間總量已經達到25周。目前,結合學生規模擴張以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我校還在不斷地進行實踐教學內容的優化以及實踐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進。
(五)積極開展課程建設與教材建設
截至目前,我校已經建成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學、會計信息系統3門省級精品課程,審計學原理、財務審計學、高級財務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等6門校級精品課程。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會計學系列精品教材共計21部,同時,與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審計精品教材《審計學原理》《財務審計》《內部控制審計》等,這些成果都為審計學特色專業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六)繼續強化審計教育教學及學術研究
我校審計學科研創新團隊最早于1986年已經組建,經過不斷調整和優化,目前團隊骨干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穩定,團隊科研優勢明顯。已獲得國家社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0多項,這些項目的研究不僅提升了科研層次和水平,也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我校設立了科研獎勵制度和學術交流資助辦法,極大地促進了教師開展科研和學術交流的積極性。還將繼續鼓勵教師參與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學術水平,擴大專業建設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
(七)不斷改進教學管理和服務體系
我校建有圖書資料借閱管理系統、學術期刊檢索系統、教師科研管理系統等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統,經過資源整合和升級優化,又開發了OA自動化辦公系統,集信息檢索、成果登記、任務管理、制度查詢、信息共享等功能為一體,提高了教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為審計學專業的全面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還將利用數字化手段完善綜合信息管理、網絡服務等支撐服務體系,為審計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提供充足的軟硬件支持。X
關鍵詞:高職院校;審計學;教學困境;建議和策略;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7-0128-01
1 高職院校審計學教學現狀
1.1 教材厚重,內容抽象
目前,高職院校審計學教學所使用的教材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與本科院校所用教材相同的CPA專用考試教材。比如會計專業(注冊會計師方向)選用的審計學教材就是這樣;二是高職院校教師自行編寫的版本各異的審計學教材。比如會計電算化專業選用的審計學教材。前一種情況,教材過于厚重,內容過于龐雜;后一種情況,可以說是本科教材的簡化版,教材內容組合過于隨意,章節選用標準不一,知識內容過于抽象。
1.2 課時緊張,教師施教和學生消化壓力大
因于教材厚重,內容龐雜,所以教師在開展審計教學時,需要統籌考慮安排,知識內容前后兼顧,而在現有課時安排下,教師施教壓力巨大。高職院校的審計學教學,課時一般為75個課時。而同樣一本CPA審計教材的講授,中華會計網?;驏|奧會計網校的教學課時安排通常為125個課時左右,這樣才能保證將審計學課程內容講細講透。兩相對比,在高職院?,F有的課時安排下,教師施教壓力巨大,學生消化知識的壓力也很大。學生想通徹理解審計學知識在時間上無法得到保證,在教師提供的助學指導方面也不能企及過高。因此,在想學好、學會與難學、難學會上形成突出矛盾。
1.3 審計學實訓建設滯后
相比較高職院校的相對成熟的會計實訓或會計電算化實訓環境或條件的建設和配備,高職院校的審計學實訓建設明顯滯后,無論是實訓項目內容、實訓項目教材,還是實訓項目的合格指導老師,都非常欠缺。在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體系中,審計學實訓環節明顯出現了坍塌,成為實訓項目中的短板,不能有效支撐審計理論教學的需要。無法讓學生在做中體會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方法和流程,使高職院校的“教、學、練、做”一體化的鏈條出現了斷裂,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審計學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
1.4 現有師資的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高職院校審計學課程的現有師資隊伍中,大多數是從校門到校門的大學畢業生,審計理論知識有余,審計實務能力嚴重欠缺,動手能力不足,遠遠達不到“雙師”型教師的職業要求。即使有些授課老師以前有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短暫經驗,但是由于口頭表達能力的不足,知道的卻講不出或表達得不到位,都制約了審計學的整體教學效果,難以保證較高的教學質量。雖然高職院校也采取了從會計師事務所或稅務局等校外機構“請進來”的做法,聘請個別校外兼職教師來學校授課,但是,由于兼職教師往往自身相對繁忙,在授課時間上可能會出現多次臨時調整,在教學管理上存在一些不方便之處。同時,高職院校給出的授課薪酬,對于專業人士來說往往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請進來”的做法難以為繼。
1.5 審計學課程的學期安排有矛盾
高職院校的審計學課程的教學安排往往是放置在第四學期。這可能是考慮到審計學課程要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經濟法、稅法等課程知識做基礎,不可能置前;而第五學期的理論教學周時較短,將審計學放置在第五學期講授,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大多數做法是在第四學期展開對審計學的講授。而第四學期,對于大二學生來說,大多數都忙于會計初級資格考試的復習備考,上審計課時往往心不在焉,精力一心放在看他們認為重要的會計初級資格考試用書上。這種情況勢必會影響審計學的學習效果。建議審計學的教學,可以提前安放在第三學期。這樣,可以避免考證復習對審計學教與學活動的干擾。
2 應對審計學教學困境的方法和策略
2.1 精簡教材,刪繁就簡,加大案例教學的比重
高職院校的審計學應區別于本科院校的教學。高職院校的審計學教學目標是培養通曉審計學理論原理、熟悉審計工作底稿編制流程的初級會計人才或會計電算化人才。由于高職院校的大專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自覺性方面相比本科生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高職院校的審計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要契合大專生的客觀實際。選用的審計學教材,應體現理論夠用強化技能的原則。所以不必一律強調使用CPA審計學材,而應該根據高職院校的審計學教學目標,對審計學教材進行大刀闊斧式的改革,應該精簡教材,刪繁就簡。把理論上有關準則方面的內容進行有選擇地講解,同時,加大學生審計學技能的培養力度。為了避免審計學教學陷于長時間的抽象難懂、索然無趣的困境,審計學授課老師應該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多舉生活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激發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的興趣。另外,加大案例教學的比重,使審計學教學內容具體化、微觀化,讓學生能夠看得見、抓得住,知道如何學以致用,有一個促進學生理解領悟審計學知識的載體平臺。
2.2 合理組合審計學課堂授課內容
審計學教材內容龐雜,頭緒繁多。如果面面俱到,那么在現有的課時條件下,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的審計學專業教師就應該結合大專生的客觀實際,合理組合審計學課堂授課內容,突出重點,抓大放小,應知應會的部分必須要講到位,不需講的內容堅決不講,以節省寶貴的課時資料。
2.3 盡快完成審計學實訓環節的配套建設
審計學實訓平臺或實訓條件的建設,往往落后于會計
[關鍵詞]民辦高校;審計學;教學;特點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69
[中圖分類號]F23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8-0-01
1 民辦高校審計學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審計專業日益走俏,各大高校紛紛設立審計專業或者在財經類專業內設立審計課程,與此同時,審計學教學問題也日益凸顯。由于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上的差距,再加上審計課程本身晦澀難懂,導致審計學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學生難學、教師難教成為審計教學的一大通病。而且對民辦高校而言,經費投入不足和教師待遇不高等問題,使得有些教師上課就是完成任務,對自己的教學質量漠不關心,學校督導檢查也不到位,導致民辦高校審計教學改革舉步維艱。
2 民辦高校審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法
2.1 教材建設方面
目前,民辦高校的教材選擇參差不齊,基本上沒有自己主編或參編的教材。筆者認為,必須結合民辦高校的特點來選擇教材。民辦高校很多都有校企合作,以南昌工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例,就和很多汽車制造業合作,學院可結合這一優勢,編制與汽車行業相關的審計案例教材,在完善和提煉以前教材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多地把理論融合進審計實務的具體操作中。另外,我校也專門設有注冊會計師方向的會計專業,應有針對性地對他們單獨選擇注冊會計師協會主編的《審計》教材。
2.2 教學內容方面
據筆者對周邊民辦高校審計學課程的了解,大多教材的重難點都放在審計概述、職業道德以及審計風險上面,很多高校甚至全篇都是理論闡述,完全沒有審計循環的實訓內容。有的高校直接把審計課程教學全部放在審計實訓中心授課,讓學生自己操作,完全不做理論講解,這種教學方法收效甚微。根據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學習任何知識都必須先宏觀再微觀,如果只講實訓內容,容易造成學習片面化,只學理論又會使學生迷惑不解,必須將二者相互結合,在講述審計基本理論的同時,結合審計循環具體的業務處理流程進行教學,這樣才能讓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有利于學生理解。
2.3 教學方法方面
現在的民辦高校,由于資金短缺,教學的主要方法還停留在傳統的板書教學上。這種教學方法,尚可應對基礎學科,但并不適用于綜合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審計學教學?,F如今,民辦高校的改革重點是培養應用型本科層次人才,要求畢業生真正具備實際動手能力。這就需要改變原來純理論的教學方式,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引入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響應學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的號召。
3 強化審計教學的幾點建議
3.1 建立校內審計實訓平臺,加強實訓課程體系建設
學校的會計學專業中有一部分是注冊會計方向,但對他們的授課和方式完全和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一樣,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究其原因,除了學校本科教育剛剛起步,缺乏人才培養經驗外,最重要的,就是缺少審計實訓中心的建設。審計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通過實訓基地的授課來彌補純理論授課的缺陷。為此,學校必須加強實訓平臺的搭建工作,和軟件公司協商,合理控制費用,開發出適合民辦學院自身特色的審計實訓軟件。軟件的建設要盡量做到實用性和拓展性并重,以方便教師對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和利用。
3.2 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建立良好的聯動機制
審計學的主要就業方向就是會計師事務所,而事務所本身容納的實習生人數有限,再加上民辦高校學生的總體素質欠佳,到事務所找工作難免困難重重。即使學校開設了實訓基地,對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仍然很難找到實習單位。鑒于此,我??陕摵弦恍┲行嫀熓聞账⑿F蠛献鳈C制,將事務所的某些業務放在學校做,這不僅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也能讓學生實際接觸到審計實務,同時,也有利于事務所節約成本。由此可見,在審計學教學中引入事務所合作,對學校和事務所大有裨益。
主要參考文獻
[1]韓曉梅.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教育的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8(6).
關鍵詞:《審計學》教材,應用型人才,審計報告
一、引言
《審計學》課程作為會計學本科教育的一門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靈活性以及社會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對高等院校審計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應用型人才需求,而現行的《審計學》教材培養出來的學生審計理論知識和審計操作能力得不到協同發展,尤其是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適應審計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現“培養的審計人才”與“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求”不對稱的尷尬局面,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秾徲媽W》教材是學生學習審計知識的依據,也是將《審計學》課程傳授給學生的一個重要工具。在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背景下,編寫具有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且符合高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高水平、高質量的《審計學》教材,適應信息化社會對審計學知識不斷更新的需要,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審計人才,進而更快更好地適應審計工作崗位,已經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學教師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二、目前應用型本科院?!秾徲媽W》教材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公開出版的《審計學》教材版本眾多,琳瑯滿目。其中不少為國家一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這些《審計學》教材基本上都能按照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審計準則來編寫,追求審計學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大綱結構、章節目錄,但沒有按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進行編寫,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不夠,也不符合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規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審計學》教材重審計理論輕審計實務。審計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審計理論和審計實務就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輔相成,相伴而生,缺一不可。審計理論教學主要講述《審計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審計實踐教學主要檢驗學生對審計理論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所采用的《審計學》教材涉及可操作性的審計實務方面內容較少,使審計理論教學與實務操作相脫節,導致學生參加審計工作之后,面對具體的審計實務如同霧里看花,不知道如何去做審計工作.很難適應企事業單位的審計實務,達不到培養應用型審計人才的目標。
2.《審計學》教材目標導向不清晰。審計作為一種經濟監督活動,一般被認為是查賬,但審計究竟是什么,如何實現《審計學》教學的目的,實施一系列審計程序的目標是什么,學生們感到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不知道學習審計的目標是什么。即審計目標導向不清晰所造成的。
3.《審計學》教材編排順序不符合認知規律。目前,大多數《審計學》教材具有相似的大綱結構、章節目錄。審計教材內容在編排順序上基本按照審計起源與發展、審計概念、審計執業規范、審計法律責任、審計目標、審計計劃、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審計抽樣、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五大業務循環審計、審計報告及其他鑒證工作,這樣的編排是按照審計工作的先后順序來設置的,體現了實際的審計工作流程,但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學生形成“等靠要、學記背”的習慣。
4.《審計學》教材案例編排過少。目前,我國大多數《審計學》教材以審計理論為主,缺乏與審計實務密切相關的審計案例。審計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脫離審計實例來講授《審計學》課程,勢必枯燥無味。但由于審計資料的保密性,許多真實的案例尤其是國家審計的案例很難原汁原味地編入《審計學》教材,使許多審計學教師望而止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高等院校審計案例教材的匱乏。即使有一些審計案例教材,所使用的審計案例資料不是年代久遠,就是虛構單位名稱等主題資料,缺乏現實感及時代氣息,也難以給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感受(倪國愛,2003)。
5.《審計學》教材內容編排僅考慮學歷教育,沒有很好地融合審計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近年來,隨著人才市場對擁有審計職業資格人才的剛性需求,興起了審計學學科考證熱潮,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學生上《審計學》課程的興趣,分散了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的精力。甚至出現一些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上聽審計課,而愿意花高費到社會上去聽審計職業資格輔導課的現象。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審計學歷教育與審計職業資格考試沒有很好地融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致使審計人才培養與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求相脫節,一些學生逃審計課便在情理之中。
三、《審計學》課程的學科特征
審計學是一門集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行政學、心理學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這種多學科屬性要求在編寫《審計學》教材時,充分考慮該課程理論內容多,抽象、枯燥、空洞、乏味,加上學生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很少接觸企業經濟業務,更沒有會計、審計實務方面的經驗。因此,學生普遍感到《審計學》課程難學,教師也感到《審計學》課程難教(楊昌紅、李淑琴,2009)。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每天發生不勝枚舉的審計現象,《審計學》的學科內容從概念、結構到理論、方法時刻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這就要求《審計學》教師摒棄過去那種“一次備課。終身使用”的做法,不斷地跟蹤現代審計最新的發展水平和趨勢,用自身積累的審計經驗和審計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更新《審計學》教材內容和版本,以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和適應審計實務對審計人才的知識結構及內容的需求。
四、應用型本科院?!秾徲媽W》教材建設的路徑選擇
教材作為承載教學內容的一種載體,對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地更新教材,把新理念、新知識及時地融入教材中,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提出《審計學》教材的建設應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國外應用型本科院?!秾徲媽W》教材的特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現狀和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審計學》教材內容進行不斷優化,推出具有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審計學》教材,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和創新精神。1.強調《審計學》教材的實訓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實用化傾向尤為明顯,大都希望能夠在激烈競爭的人才市場中贏得比較優勢。因此,《審計學》教材編排中,不僅要重視審計理論知識,更要加強審計教材的實訓性,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很快適應審計工作崗位。為此,在編寫《審計學》教材時應增加更多的實訓環節,將審計流程中重要的審計工作底稿呈現出來,讓學生知道每個審計步驟需要做什么,如何與客戶溝通,如何編制審計計劃,如何制定審計方案,如何選擇審計程序,如何識別被審計單位的舞弊行為,如何收集審計證據,如何填寫審計工作底稿,如何控制審計質量,如何出具審計意見以及撰寫審計報告,從審計全流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審計實務,教會學生如何掌握并能熟練運用審計技能,以盡快適應審計工作崗位(殷文玲、魏作朋、呂丹,2012)?!秾徲媽W》教材的實訓性有利于將課堂上學到的審計知識和審計實務相結合,將零散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審計專業技能貫穿起來,做到課堂理論教學和審計實踐無縫對接,培養學生熟練運用審計方法的能力、查錯糾弊能力、收集整理審計工作底稿的能力以及出具審計報告的能力等(馮秋玲、杜祥輝,2014),從而提高《審計學》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果。
2.設立《審計學》教學目標,確立《審計學》教學的目標導向。在編排《審計學》教材的章節時,要充分考慮這種編排是否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審計學的興趣、是否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審計的積極性、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和應用審計知識的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因此,本文建議《審計學》教材的每章在正文之前設置“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與此同時,“學習目標”下設置一個來源于現實生活的最新“導人性案例”,以向學生展示將要學習的內容是如何與課外的審計事件相聯系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沈星元、屈瑜君,2012),讓學生熟悉將來可能承擔的審計工作,所應履行的社會責任,增加學生對審計工作的了解。
3.調整《審計學》教材的內容順序,突出審計報告的重要性和引導性作用。本文建議將審計報告放在教材第二章,教學生認識審計報告、閱讀審計報告、分析審計報告,強調審計報告的重要性和引導性作用。通過這種先果后因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根據審計產品誘導其了解審計產品的生產過程,將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產品生產過程。這樣安排的原因如下:第一,從認識論上講,開門見山地讓學生了解審計的最終產品,對審計目標有—個更為清晰、更為直觀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審計方法、審計技術、各種審計業務流程的要求,從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第二,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的最終成果,也是傳遞審計信息、滿足審計需求的基本載體。由于審計需求和審計目標在實施審計工作之前就已經確定了,這樣對審計流程起著引導作用(張立民等,2013)。
4.《審計學》教材穿插審計案例?!秾徲媽W》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教材不應僅僅堆砌審計理論,而應在教材中穿插審計案例,把在審計發展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并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審計案例編人教材,將較為抽象、晦澀難懂的審計理論融入審計案例中,使之形象化、具體化。這樣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審計案例來學習的審計知識將不再是枯燥的純理論知識,大大縮短了審計理論與審計實務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如同置身于審計實務工作的環境中?!秾徲媽W》教材穿插審計案例不僅使審計教學有說服力、生動力,而且可以增加審計知識的趣味性;不僅可以克服學生死記硬背的弊端,而且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職業判斷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可以強化對審計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培養自主學習審計的能力和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
5.《審計學》教材融入審計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和要求,實現“課證”融合。應用型本科院校要立足于人才市場對審計職業資格的需求,參考審計職業資格考試大綱來設置審計課程內容,將審計學歷教育與審計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融合在《審計學》教材中,這樣學生在完成審計學歷教育的同時,也為后大學時代審計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和審計職稱晉升奠定基礎,從而協同學校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和人才市場的需求(汪鎖田,2012)。
6.《審計學》教材增加“研究思考題”的內容,滿足研究型教學的需要。美國會計教育改進委員會在其第一號公報中強調,“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名專業人員,而在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蓖贫鴱V之,《審計學》課程教育的目的,也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在《審計學》教材改革方面,就是加強《審計學》研究性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去關注社會中存在的審計現象和問題,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培養自己不同視角與思路了解和分析現實問題、研究和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張立民等,2013)。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審計學的前沿知識,廣泛搜集新鮮的審計實踐資料,使審計學教學內容跟上時展的步伐,而且在參加工作后面對新生事物時能夠探索其所以然。
【關鍵詞】慕課;審計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F23;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5812(2019)09-0115-03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網絡遠程教育的發展,慕課,一種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日益受到我國高等教育界的密切關注。早在2001年,麻省理工學院等高校引領了開放課件運動,為慕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隨后,西方許多高校紛紛嘗試慕課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并推動慕課平臺的搭建。隨著Udacity、Coursera、edX等慕課平臺的成功建立,2012年成為了世界慕課元年。2013年,清華大學研發的學堂在線慕課平臺正式啟動,Coursera平臺進入中國,標志著我國高校進入了慕課時代。2015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為加快推進適合我國國情的在線開放課程和平臺建設提供了指導。
審計學是一門涉及知識廣泛、理論與實務并重、企業經營管理緊密相關的學科,市場交易方式的日益復雜化和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化,都對審計學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審計學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傳統的集中授課的方式,重理論而輕實踐,重講授而輕自學,加之審計學本身具有的理論性、綜合性、邏輯性強等特點,使得審計學變得“難教,難學”。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審計學應當順應互聯網教育的潮流,將慕課融入高校的審計學教學模式,使審計學教學跳出現有困境。
二、慕課對審計學教學的影響
(一)有利影響
1.豐富教學資源。慕課的開放性,決定了任何審計相關的知識都可通過慕課平臺傳遞給學生。因此,教學資源不再局限于課本、練習冊與PPT,慕課視頻可以利用豐富的圖像、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將傳統教學難以展現的知識點形象地傳遞給學生,從而填補課堂教學內容上的漏洞。學生普遍認為審計學的知識點多、邏輯性和實務性強,理解較為困難。利用慕課平臺,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課本知識,還可以了解實務操作以及審計行業發展動態,對于不理解的內容,學生還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學習不同教師的課程來加深認識。此外,慕課可以將審計學的教學內容以短小精悍的視頻呈現,便于展現細小知識點,同時,在每個慕課視頻中融入測試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優化學習方式。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下,教學可借助慕課實現移動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打破傳統的學習方式。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后復習的環節學習知識,離開課堂后,許多教學手段都難以得到有效的實施。一方面,學生在課余時間難以和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不懂的內容也難以重復學習,另一方面,課堂時間以教師教授知識為主,交流探討的機會也十分有限。利用慕課,學生可在課余時間通過視頻的方式預習課程,也可以反復學習課堂中的重難點內容,充分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教師可將課堂時間更多地用于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3.促進審計學教材的改革。隨著慕課的興起,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因其靈活度高、針對性強、吸收率高等優點逐步被大眾接受,而對應教材的匱乏又成為阻礙慕課發展的絆腳石?,F存的審計學教材多參考審計準則編寫,具有內容完整、邏輯清晰、系統性強等優點,但卻難以滿足碎片化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審計學教材應當做出相應的改革,為慕課的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二)不利影響
1.師生交流不充分。慕課教學缺少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授課面對攝像機,難以及時捕捉到學生情緒的變化,無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學生聽課面對電腦屏幕,發現問題無法及時反饋,互動環節也無法實施。與集中授課相比,慕課實現師生間的溝通交流較難。
2.學習效率和效果欠佳。據統計,慕課課程僅有不足10%的學員堅持完成課程學習,學生的自覺性和意志力是影響慕課學習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原因。由于教師難以對慕課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倘若學生自身自覺性欠缺,慕課教學很可能形同虛設,出現邊學邊玩等現象。
3.難以實施有效監督。在慕課教學模式下,教師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監督。學生是否在學習?是否本人在學習?難以得知。學生可能一邊播放視頻課程,一邊玩電子游戲,即使建立了完善的慕課平臺,也不免出現“mooc代刷”“慕課代上課”等現象。
三、樹立課堂與慕課相融合的審計學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盡管存在諸多問題,但集中授課的優勢仍是移動互聯網教育無法替代的。本文認為,目前審計學教學應以課堂系統化教學為主、慕課碎片化教學為輔,樹立課堂與慕課相融合的審計學教學模式。
(一)課堂系統化主導教學
1.審計理論系統化。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相關理論研究也百家爭鳴。學術界普遍認為,審計是在所有權與管理權的分離所形成的受托責任關系下,基于評價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客觀需要而產生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審計按主體的不同逐步形成了政府審計、民間審計、內部審計,每一種審計類型都有其產生與發展的背景與基礎,也呈現出不同的職能與特征。關于審計的定義,不同科研機構和學者們眾說紛紜,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會計學會1973年提出的。我國審計界在對審計定義進行了大量探索和論證后,也了多個關于審計的定義,其內涵也愈加豐富和精準。審計理論觀點眾多,知識體系龐雜,應當采取系統化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堂授課的方式,詳細深入向學生介紹審計理論,引發學生思考,并設計相應的教學互動環節,以便學生打好基礎。2.審計學原理系統化。目前我國本科階段的審計學教學主要以民間審計為背景,故本文主要以民間審計的原理為例加以分析。民間審計發展至今,審計目標已由傳統的查錯防弊演化為財務報表鑒證,審計模式也不斷演進,從賬項基礎審計過渡到制度基礎審計,再到如今的風險導向審計,本科階段所教授的審計學原理,也主要指風險導向審計的原理。風險導向審計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其核心在于控制審計風險,為了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審計人員必須了解被審計單位以識別重大錯報風險,并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制定相應的審計計劃,把大部分資源分配至高風險領域,最終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在這種模式下,審計工作表現為一個風險識別和風險應對的過程。風險導向審計涉及較多專業術語,邏輯嚴密,學生理解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應當采用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勾勒出審計學原理的框架。
3.審計準則系統化。本科階段的教學重在應用,審計學教學離不開審計準則的指引,不同類型的審計工作,我國都有相應的準則加以約束。目前,我國的審計準則體系突出體現了風險導向審計的核心思想,并要求其在審計工作中貫徹落實。對于民間審計,我國出臺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準則,其中的鑒證業務準則框架下的審計準則是開展財務審計工作的法律基礎。通常,審計學教學都會對審計準則體系加以介紹,而許多審計學教材也依照審計準則的思路撰寫。因此,審計學教學與審計準則的學習息息相關,針對審計準則,教師應當結合審計學原理系統化講解。
(二)慕課碎片化輔助教學
1.細小知識點碎片化。審計學中存在大量專業術語,諸如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控制測試、實質性程序等。對于大多數首次接觸審計學的學生而言,這些專業術語或多或少存在理解難度。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十分有限,教師往往存在課時限制或出于對課堂整體的把控而忽視一些細小知識點的講解。倘若每個細小知識點難以理解不到位,積少成多,終將影響對整個審計學課程的理解,學生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為了克服上述教學缺陷,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將一些細小知識點錄制成慕課,供學生在課余時間隨時學習。例如,對于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教師可以就其區別錄制短視頻,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再如,對于審計重要性水平的確定,教師同樣可以就該細小知識點錄制慕課,結合財務報表向學生傳授確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
2.審計學框架、思路碎片化。教學應當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在審計學教學中,如果過于注重細節,學生會難以理解審計學的核心思想;如果過于籠統,又難以把握細節的知識點,導致基礎不牢固。擁有清晰的思路才能讓學習變得輕車熟路,而在課堂上,教師無法做到節節課強調審計學的思路,若學生也遺忘了教學思路,后續的學習會變得困難重重。因此,除了針對細小知識點外,對于審計學的框架和思路也應當進行碎片化教學,以慕課的形式呈現,方便學生課后復習。例如,審計學的整體框架;風險評估與風險應對的思路;每一個審計業務循環的思路等,都可以錄制成簡短的慕課。
3.審計案例碎片化。審計學是一門集會計、經濟法、稅法、管理學于一身的綜合性學科,理論與實務并重是其突出特點,這就要求審計學教學不能脫離實務案例。目前的審計案例課程仍存在諸多問題,由于很多教師“從學校到學?!保陨聿⒉皇煜崉諛I務,導致審計案例教學難以發揮出真正的作用。案例教學重在發揮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目前的審計學課堂中,幾乎都是教師自問自答,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和討論的效果較差。審計案例教學若融入慕課,教學內容可以由實務領域的專家承擔,將實務前沿知識傳遞給學生。審計案例慕課作為課堂學習的輔助形式,一方面可以優化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4.審計實務碎片化。審計實務教學是審計學科的重要教學環節,目前大多數高校都會在大四開設審計專業實驗課程,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模擬審計實務。然而,多數高校卻并未展開系統性的審計實務指導,往往只給審計模擬實驗安排很少的課時量,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幾乎無法真正掌握實驗系統,只能根據自己的摸索將模擬系統中的內容填滿以應付考核,審計模擬實驗最終只能流于形式。如若引入慕課的形式進行審計實務指導便可輕松解決目前的問題,學校不必受困于課時限制,學生也能根據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學習進度。
四、慕課背景下審計學教學模式的實施
慕課背景下審計學教學模式的實施離不開慕課平臺體系的支持,這一體系應包括慕課平臺、教學資源體系、教學考核體系等。慕課平臺的搭建是整個慕課教學活動的核心,以它為載體,可以將審計學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呈現在互聯網上,師生能夠在該平臺上展開互動,完成輔教學活動,以有效支持課堂教學活動,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教學資源體系的建設是開展慕課教學的基本保障,傳統的教材及配套練習無法滿足慕課教學模式的需要,要充分實施慕課背景下審計學教學模式,應當大力建設網絡化的審計學教學資源;教學考核體系的重塑能夠優化現行考評體制,有力地監督慕課教學活動整個流程,既包括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監控,也包括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監控,將考核體系信息化。
(一)慕課平臺建設
慕課平臺可以把線下的教學流程都呈現在網上,包括課前預習、課程學習、課堂筆記、隨堂測驗、課后作業、模擬考試等,還可以利用網絡媒介為教學提供支持服務,例如微信、短信、郵件、網頁等,以實現更為有效的教學監督。在這個平臺上,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從知識的傳輸者變成了問題的解答者和教學流程的監督者。通過慕課后臺,教師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作業情況、問題疑惑,從而針對性地展開輔導。對于審計學來說,其內容晦澀難懂,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通過慕課平臺,教師可以更有效地發現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以便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補充和解答,打破審計學“難教難學”的困境,讓慕課平臺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助手。
(二)教學資源體系建設
教學資源體系包括了基本教學資源和和拓展教學資源。基本教學資源主要指慕課的微視頻,拓展教學資源包括題庫、案例庫、作業系統、問題討論材料、學習與交流工具等一系列輔助教學資源。其中,最為核心的環節是慕課微視頻的錄制,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和審計學教學特點錄制適宜的微視頻,必要時可以借助實務領域專家的支持。對于拓展教學資源,教師應當力求將審計學最前沿的信息融入資源建設,題目的設計要區分難易程度,題庫資源要時常更新,作業布置適量且有針對性,采用的交流工具需要使用便捷且便于溝通。慕課教學資源體系的建設離不開學校和每位教師的努力,也突出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審計學慕課教學資源的建設更需要教師在加強科研的同時隨時關注審計的前沿動態。
(三)教學考核體系建設
傳統的審計學課程考核通常以平時成績加期末成績的形式構成,期末成績采用閉卷考試形式,平時成績則通常以出勤率、平時作業、課堂發言及討論的情況構成,而這種考核體系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閉卷考試側重于考察學生的記憶能力,部分學生即使不太理解課程內容,也可以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取得一個較為理想的成績。平時成績的構成也非常片面,課堂點名占用大量課堂教學時間,教師無法做到每節課的監督;平時的作業是否為自行完成不得而知;課堂互動環節效果較差,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課堂發言,課堂討論的情況也很難得到監控。借助慕課平臺,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學習慕課視頻進度、作業的完成率、在線時間等信息,也可以通過慕課平臺發起討論,提出問題,增強與學生間的互動。在慕課背景下,教學考核由“結果式”考核轉化為“過程式”考核,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鉆研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審計學教學 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 授課時間
按高等教育專業課程大綱設置的要求,審計學與會計學、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課程一樣是會計類專業的主干課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沒有體現出主干的作用來,其教學效果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都遠遠不及會計學、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導致審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種“審計難教,審計難學”的說法,老師上課備課辛苦,學生上課反映平淡,這說明審計學在教學中存在很大的問題。本文將結合多年審計學的工作實踐,主要談談非審計專業審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對策建議,以幫助提高非審計類專業審計學的教學效果。
一、審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
學生對審計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目前我國大學教育階段,審計學課程的教學都是在“大會計”架構下進行的,審計相關課程的內容都是會計或者是與會計有關的知識,這種“就會計學講授審計學”的狀況必然造成學生審計基礎知識視野的局限性,使審計專業學生的適應性受到影響。學生拿學會計的思維和觀念來學審計,認為審計學是對會計學的總結,導致學生普遍認為審計學枯燥,沒有會計等課程生動,這是對審計的誤解。審計學屬于應用學科范疇,具有邊緣性和綜合性,審計不僅是對經濟活動的管理,而且是對國家政治活動的管理。審計行為橫跨了國家政治生活、資本市場運轉和企事業的內部管理,涉及了政治學科、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屬于大管理學科的概念。因此審計源于會計,但高于會計。對待審計學,就不能僅僅以為審計是對會計賬務的修改,審計教材的內容不局限于查賬的分錄?,F代審計的重點(涵蓋國家、內部、社會審計)是基于風險的角度來對各種實體的活動進行判斷與評價,這一特點表明審計學不僅不枯燥,而且生動,飽滿。
2、教學內容單一
基于認識上的誤區,導致審計學在教學內容上比較單一。目前多數高校審計教學模式轉變為以注冊會計師審計(民間審計)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傳授職業會計師所具備的知識作為審計教學目標,即會計學專業審計教學的首要目標是使學生能通過注冊會計師審計課程考試,使會計學專業的審計課教育變成了一種“應試教育”,這與審計學的多學科和綜合性是相矛盾的,審計學與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等學科密切相關,為“應試教育”而圈定的教學內容是滿足不了審計學的特點。同時注冊會計師審計只是審計的一個分支,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同樣是審計中的一部分,而在審計學的教學中幾乎很少涉及到,這與當前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對審計人才的旺盛需求是不相稱的。教材是審計學專業課程的載體,同時也是將審計學專業課程傳輸給學生的一個重要工具,教材內容上的缺陷也導致審計學教學難以拓展?,F有教材內容體系無法完全滿足現代審計理論的核心內容。近幾年出版的審計學教材,主要借鑒了西方審計學的內容體系,翻譯痕跡明顯,而內容主要以傳授民間審計的知識為主,涉及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知識較少甚至沒有,教材內容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不多,即使有所涉及也僅僅停留在一般的介紹,對我國審計理論與實務日新月異的改革和發展以及建設性的研究涉及不多。這些導致審計學在教學內容上局限于以介紹社會審計為主的理論與方法的單一學科。
3、教學方式單調
審計學是一門典型的應用學科,因此審計學的授業者應該經常參加實際的審計實踐,從實踐中理解審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利用實踐的經驗來提升審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授課時從實踐的角度來講述審計理論和方法。目前大學的審計學教學基本上局限于課堂講授,即教師講,學生聽,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教學方法局限于灌輸。審計學課程從性質上來看,與其他相關課程(如會計學)有較大的區別,它是一種逆向思維,它要解決的是“怎么樣”以及“為什么”的問題。純粹的理論教學和課堂講授不能適應審計學學科的特點,也易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和乏味感。當然將理論與實務結合起來,通過案例來進行講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案例的選擇又是一個問題,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師缺乏必要的實際工作經驗,憑想象編不出適合于各教學階段的案例,很多講授審計學課程的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保瑳]有實際工作經驗,又缺乏必要的調研和實習,也就不足為怪了。二是國內的審計學教材案例不理想,更多的只是文字上對有關情況、背景知識的描述,而缺乏其中具體內容的介紹,這對審計學教學來說幾乎是無用的,因為審計活動充滿了審計判斷,審計判斷需要將具體情況、背景知識與審計理論結合起來。國外的經典案例盡管很多,但它是在國外的政治、經濟、法律環境下發生的,不一定適合中國的教學。三是受限于審計案例的保密性,國內有教學價值的審計案例應當說也不少,只是保密方面的因素,有關的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不會也不愿將其奉獻出來,這也嚴重影響到了這些案例應當發揮的作用。最后,市場上也有不少單位開發出有價值的案例,但各教學單位限于經費的不足,無力購買此類產品。以上原因導致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在非審計類的單位是很難實現的。
4、教學時間不當
對于非審計類專業來說,不少教學單位安排審計學的教學在大四上學期(有些學校在大三下學期),這種安排有它的合理性,審計的對象是被審單位的財務信息,那對學生的學習來說,當然要等到學完會計的有關課程后,才會知道審計是干什么,從這一角度來說是可行的。但現實情況是,由于就業的壓力,學生升到大四后目標就很明確了:為就業準備――考研、考證或奔人才市場,能留在教室里坐下來上課就寥寥無幾,還有部分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同時審計學的教學時間相對較少,有些教學單位是72學時,有些64學時,更少的就只有48學時,連審計基本概念都難以講完,更別說讓學生參與案例討論。而且對于非審計類專業來說只開一門審計學課程,在教學大綱中沒有后續的補充課程。由于課時少,授課老師要完成教學大綱的任務。對很多問題就只能點到為止,再加上學生專心度不夠,致使很多學生在上完這門課后還認為現代審計仍然是查賬,這與審計學是會計類的主干課程位置不相稱,與其他主干課程的效果完全不同。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改變認識上的誤區
對于學生來說首先要改變認識,審計學源于會計學、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管理學等課程的知識。但又有別于這些。審計的目的是評價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是否合法、合規、有效與被審單位所處的宏觀、微觀背景密切相關,因此審計過程充滿了判斷和分析,這與會計等是不同的,在學習與教學中的方法當然也不同了,學生在掌握基本會計等式、借貸記賬規則以后,每講授一個賬戶,學
生就會有所收獲,又會作賬了,這一成就感會激發學習興趣。同一種思維放在審計學學習上就失效了,審計學所依賴的理論和基礎知識更多,更廣泛,更復雜,對于連會計實務接觸都不多的學生來說,確實存在困難,但不是不能攻克,沿著“基本概念一基本理論一審計實務”這條線,步步深入,就迎刃而解了,這要付出時間,付出努力,才會有收獲,非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學生要改變傳統的觀念,才能學會、學好審計學。
2、擴充教學內容
當今的審計教學應該是全方位的審計,而不僅僅是社會審計、還有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今后應還有一個大審計,既面向國家審計、社會審計,也面向內部審計。審計學課程的內容不僅包括審計學基本理論、審計程序和技術以及業務循環審計實務三大方面,還包括怎樣從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哲學、法學、政治學乃至于工程學等相關內容中獲取知識、重組知識,培養學生全面的思維方式,形成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已獲取的會計、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和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內容的擴展對教材的開發提出新的要求,在現有借鑒和引進的基礎上,一方面加強教材的開發,另一方面,通過課程的設置,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法,解決單純面向社會審計教學的局面。
3、強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可以增強感性認識,縮短理論與實務之間的差距。積極開展審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尤其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技術應用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在審計實踐教學中,可以從社會調查實踐、專業實驗教學、走進審計實務界實習等幾種方式設置實踐環節,像社會調查實踐、走進審計實務界實習可由學校組織,也可讓學生在暑期實踐過程中完成,對于專業實踐教學,要求授課老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學??芍С纸處煵欢ㄆ趨⒓痈黝悓徲嬳椖康膶嵺`活動,一方面可提高實踐環節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此作為開發適合于自己的案例教學的材料?;蚣哟蠼涃M投入,購買已有的案例教學軟件,以提高實踐教學的力度,突出審計學的課程特點。
[摘要]隨著21世紀審計環境的變化,需要再探討審計體系。探討審計體系在于審計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全面探討審計工作體系、審計科學體系、審計組織體系、審計教育體系和審計方法體系。
一、審計環境變化需要再探討審計體系
我國審計界對審計體系的研究已取得諸多成果,這些成果在《審計體系研究》一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隨著新世紀審計環境的變化,需要對審計體系進行再探討。新世紀是知識的世紀。新世紀審計環境的變化對審計提出的新要求是:(1)國際化,審計的理論、方法、實務和規范要與審計國際通行規則相協調。適應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審計要走向國際化;同時,要正確協調審計國際化與審計中國特色之間的關系。(2)系統化,從審計系統的整體出發,正確處理系統內各子系統的相互關系。并發揮其各方面的職能,協調系統與外部的關系,正確處理各方面的利益。(3)信息化,廣泛和充分信息技術,開發審計信息資源,建立審計信息系統,利用信息促進經濟發展。(4)規范化,審計機構、審計人員為完成審計任務而采用具有標準性、統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徑。建立以法規為主體的審計規范體系,依法治理審計工作。(5)知識化,審計機構、審計人員對審計工作實施知識管理。以人為本重視知識的創新和知識的生產,運用集體的智慧和每個人知識的作用,提高創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進行化管理。本文將從新世紀審計環境變化對審計提出的新要求出發探討審計體系。
審計體系是指由若干審計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確定審計要素一般采用對審計總體進行分類的方法。對審計所劃分的類別即審計的要素。審計是一個體系,同時也就是一個系統即審計系統。審計體系與審計系統是對同一事物從兩個不同的方面提出的認識,當提到審計體系時,是從構成出發,強調它這個有機整體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當提到審計系統時,是從整體出發,強調它是由若干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而形成的有機整體。
一定條件下形成的審計體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整體性;目標性;穩定性;有序性;層次性;靜態性;動態性;封閉性;開放性等。
審計體系是人們對客觀審計領域的全面認識??陀^的審計是一個整體,需要對它進行分解,從不同方面去剖析,從不同方面去研究,形成多視角的審計體系,以便全面揭示其內在的性。從審計總體觀察,審計體系不是僅有一個體系,而是有多視角的多種審計體系。
審計界關于有哪些多視角的審計體系認識不完全一致。如在《中國審計體系研究》一書中提出:“審計體系是指屬于審計范疇的有關事物及其本質、規律所共同組成的一個(有機體)整體。具體講,本書所要探討的審計體系主要包括審計理論體系、審計組織體系、審計規范體系和審計方法體系的有機結合體?!保?)《審計辭?!诽岢鰧徲嬻w系包括審計理論體系、審計組織體系和審計方法體系(2)。筆者認為,審計總體按其性質劃分體系,可分為審計工作體系、審計科學體系、審計組織體系、審計教育體系和審計方法體系。這里的審計總體是最大的審計領域,它的范圍包括審計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各行各業的審計工作,又包括各個方面的審計科學研究工作和各類各層次的審計教育工作?,F分述如下。
二、審計工作體系
審計工作是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為實現審計任務,依法行使審計職權,履行審計職責所進行的各項審計行為。審計工作體系是指由若干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審計工作按不同標志劃分要素而形成不同的體系。
審計工作體系按審計工作任務不同,可分為審計業務工作體系和審計管理工作體系。
(一)審計業務工作體系是指由若干審計業務工作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審計業務工作要素有不同的劃分,從而使審計業務工作體系的構成要素有所不同。審計業務工作體系按審計主體的性質劃分,是由國家審計、審計(注冊師審計)和內部審計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審計業務工作體系按審計的內容劃分,是由財政財務審計(包括稅務審計)、管理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審計業務工作體系按被審計單位的性質劃分,是由政府審計和審計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此外,審計業務工作體系的要素還有:按執行審計機構可將審計劃分為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按被審計資料涉及的范圍可將審計劃分為全部審計和局部審計;按被審計項目涉及的范圍可將審計劃分為綜合審計和專題審計;按被審計單位經濟業務發生的時間可將審計劃分為事前審計、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按被審計單位的審計報告期可將審計劃分為期中審計和期末審計;按審計是否在規定的時間進行可將審計劃分為定期審計和不定期審計;按審計是否為初次實施可將審計劃分為初次審計、繼續審計和后續審計;按執行審計的地點可將審計分為就地審計和報送審計;按是否事先通知被審計單位可將審計分為預告審計和突擊審計;按審計的組織方式可將審計劃分為授權審計、委托審計和聯合審計;按審計的法律義務可將審計劃分為法定審計和自愿審計等。在審計業務工作體系中,各種構成要素可以相應建立相對獨立的體系。如審計業務工作體系中的國家審計、社會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和內部審計等構成要素,可以相應地建立國家審計體系、社會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體系和內部審計體系等。
(二)審計管理工作體系是指由于若干審計管理工作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為了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組織、計劃、指導和監督,完成審計工作的任務,建立正常的審計工作秩序,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需要建立一套管理工作制度,加強對審計工作的管理。它包括計劃管理、質量管理、信息管理、檔案管理、科研管理、培訓管理和人事管理等管理制度。因而,審計管理工作體系是由計劃管理、質量管理、信息管理、檔案管理、科研管理、培訓管理和人事管理等管理工作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在審計管理工作體系中,為完善各種管理工作,還可以相應建立相對獨立的管理工作體系,如審計計劃工作體系、審計質量考核指標體系和審計檔案管理體系等。
三、審計科學體系
審計科學體系是指由若干體現審計科學的要素相互聯系而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審計科學是研究審計工作規律和審計歷史發展規律的知識體系。審計科學按其內容的表現形式,分為審計理論體系和審計學科體系。
(一)審計理論體系是由各種理論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審計理論體系包括哪些理論構成部分,理論界尚沒有一致的認識。R.K.莫茨、H.A.夏拉夫在所著《審計理論結構》中,提出審計理論結構,由一個核心五個層次構成,一個核心是以數學、邏輯學、形而上學為核心,五個層次是基本、審計假設、審計概念體系、審計標準和審計實務等。尚德爾教授在《審計理論》中,提出審計“理論結構以審計假設為核心,由審計目的、審計標準、審計判斷、審計要素四個基本要素所構成?!薄睹筛珩R利審計學》提出審計理論基本框架以審計目標為核心,以審計準則、審計假設、審計概念和審計技術為主要內容。加拿大審計學家安德森提出,審計理論結構應由一系列的審計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所構成。在以上各種觀點中可以看出,“基本哲學”是審計的理論基礎:“審計概念”或“審計概念體系”在理論要素中不能同其他審計理論并列為單獨的理論要素,因為其他理論要素也是審計概念:“審計要素”在審計學中一般所指的內容,已表現為相關的理論要素,且各種理論都是審計理論體系中的要素;因而,“基本哲學”、“審計概念”和“審計要素”等不是審計理論體系中的理論要素。
審計理論是審計實踐(審計工作)的全面、系統、綜合的理性認識,審計理論體系(審計理論結構)的理論要素應能全面、系統、綜合地反映審計實踐(審計工作)。因此,以上觀點,審計理論體系的理論要素可以包括:(1)審計基礎理論:審計對象、審計范圍、審計目標(審計目的)、審計性質、審計任務、審計職能、審計地位、審計作用、審計分類(審計種類)(2)審計行為理論:審計程序、審計決策、審計計劃、審計方法、審計證據、審計判斷、審計報告、審計技術、審計風險、財務審計、管理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機審計、審計、資本驗證;(3)審計體制理論:審計環境、審計機構、審計人員、國家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審計標準(審計依據)、審計假設、審計原則、審計準則、審計法規、審計職業道德、審計管理等。
審計理論體系研究的起點是審計理論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確定審計理論體系的起點應考慮以下因素:(1)能與其他科學相區別,有區別才有審計理論的發展;(2)審計理論形成的基礎,審計理論是對審計實踐的系統、綜合的理性認識,審計實踐是審計理論的源泉;(3)認識的出發點,從實際出發是認識審計和發展審計理論的出發點;(4)外部審計環境同內部審計條件相聯系的聯結點,審計環境通過聯結點與內部審計條件相聯系而發生作用。按照這些要求,筆者認為,審計對象應是審計理論體系或審計理論結構的起點理論。因為:(1)審計對象是學科的區別點,以審計對象為審計理論體系的起點理論,才能與其他科學相區別。(2)審計對象是形成審計理論的基礎,審計對象的實際內容是審計實踐,審計實踐是審計理論的源泉,在審計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各種審計理論要素,如審計本質、審計目標和審計假設是與審計對象相聯系而發展的;(3)審計對象是認識的出發點,審計對象的內容是具體的現實情況,從實際出發是認識審計和發展審計理論的出發點;(4)審計對象是與外部審計環境同內部審計條件相聯系的聯結點,外部審計環境通過審計對象與內部審計條件相聯系而發生作用。
(二)審計學科體系是由各種學科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審計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包括哪些分支學科,有其發展和認識的過程。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一般認為審計學科體系,包括審計學原理、財務審計學、經濟效益審計學、財政審計學(政府審計學)、審計學、審計學、農業審計學、基本建設審計學、商業審計學、糧食審計學、物資審計學、外貿審計學、審計案例學、計算機審計學和審計史學等。會計改革對審計學的建設產生直接的,如財政部于1993年7月1日實施的基本行業會計制度,2001年開始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都對審計學科建設產生了影響。
考慮審計環境的變化,筆者認為審計學科體系可以包括以下基本學科:審計學原理、政府審計學、財務審計學、管理審計學、效益審計學、經濟責任審計學、機審計學、內部審計學、國際審計學、比較審計學、環境審計、風險審計、審計技術學、審計和審計史學等。應該指出,審計學科體系所包括的基本學科,與學校的審計課程體系是相近的,但不是相同的;不能把審計學科體系等同為審計課程體系,審計學科體系應包括全部審計學科(審計分支學科),除審計基本學科之外,還包括其他分支學科如環境審計、風險審計和審計哲學等,而審計課程體系只設置審計學科體系中的基本學科。
四、審計組織體系
審計組織體系是指由審計機構、審計人員和審計規范等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顯然,這里的審計組織是指廣義審計組織體制。審計體制是指審計機構及其權限、關系的形式、制度和體系。審計組織體系按不同的標志可以劃分不同的構成要素,由這些不同的要素構成不同的體系。
(一)審計組織體系按審計運行條件劃分要素,是由審計機構、審計人員和審計規范等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審計體系具有層次性,由上述要素相應形成審計機構體系、審計人員體系和審計規范體系。
審計機構體系即一般所稱的狹義的審計組織體系。審計組織(審計機構)體系按審計機構設置劃分要素,是由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組織等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也就是說,審計機構(審計組織)包括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組織。根據審計體系具有層次性的要求,相應形成國家審計機關組織體系、內部審計機構組織體系和社會審計組織體系。
審計人員體系是指由各種審計人員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各類、各層次的審計人員是做好審計工作的關鍵。
審計規范體系是指由各種審計規范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審計規范體系按規范實施范圍劃分要素,是由國際審計規范、審計規范、主要發達國家審計規范和其他主要國家審計規范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中國審計規范體系按規范實施范圍劃分要素,是由國家審計規范、社會審計規范和內部審計規范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中國審計規范體系按規范的性質劃分要素,是由審計規范、事業單位審計制度和審計職業道德規范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審計法律規范體系按法律規范內容的性質劃分要素,是由國家憲法、審計法律、審計行政法規、審計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審計規章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在審計法規體系中還包括其他法律法規中有關審計的法規。在審計實際工作中,還有審計執業規范體系,它是由各種執業規范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審計執業規范體系主要由四部分構成:獨立審計準則(獨立審計基本準則、獨立審計具體準則與獨立審計實務公告、執業規范指南)、注冊審計師質量控制準則、注冊審計師職業道德規范及注冊審計師后續準則。
(二)審計組織體系按審計組織性質劃分要素,是由國家審計組織、內部審計組織和社會審計組織等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根據審計體系具有層次性的要求,相應形成國家審計組織體系、內部審計組織體系和社會審計組織體系。國家審計組織體系按審計運行條件劃分要素,是由審計機構(最高審計機關、地方審計機關、派出機關)、審計人員和審計規范等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內部審計組織體系按審計運行條件劃分要素,是由內部審計組織、內部審計人員和審計規范等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社會審計組織體系按審計運行條件劃分要素,是由社會審計機構(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和審計規范等要素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
對審計組織體系的,有利于探討國際大環境和中國實際,建立中國的審計體制,特別是建立一套與國際協調的審計規范體系。
五、審計教育體系
審計教育體系是各種審計教育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審計教育體系與會計教育體系密切相關。有的學校專設審計系和審計專業,有的學校不專設審計系或審計專業而將培養審計人才的要求溶于培養會計人才要求之中,因此,培養會計人才就是在培養審計人才。在這種情況下,審計教育體系與會計教育體系是一致的。
審計教育體系的構成,包括中等審計教育、高等審計教育和其他審計教育。審計教育的重點是高等審計教育。高等審計教育是以審計本科為基點,建立審計???、本科、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培養目標明確、相互銜接的審計教育體系。高等審計教育包括普通高等審計教育和成人高等審計教育。普通高等審計教育,是以未就業的學齡階段的青年為主要教育對象,在一般大學和學院設有本科和??茖徲媽I(會計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審計專業(會計專業);成人高等審計教育是以已經就業的勞動者為教育對象,在廣播電視大學、函授大學、業余大學、職工大學、管理干部學院、成人教育學院(或培訓中心)等院校設有審計專業(或會計專業)。
對審計教育體系的研究,需要探討如何培養適應審計國際化要求的人才;同時,要研究在一定范圍內需要建立相對獨立的審計教育體系,并在會計教育體系中重視培養審計人才的要求。
六、審計體系
審計方法體系是各種審計方法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審計方法體系包括哪些審計方法,在認識上還不一致。一般講審計方法是指審計工作方法。從審計的全部內容來說,審計方法不僅指審計工作方法,還應包括其他審計方法。審計方法按其內容和性質,分為審計工作方法、審計研究方法、審計組織方法和審計教育方法,相應地,審計方法體系按其內容和性質,分為審計工作方法體系、審計研究方法體系、審計組織方法體系和審計教育方法體系。本文主要探討審計工作方法體系和審計研究方法體系。
(一)審計工作方法體系一般稱審計方法體系。審計工作方法體系是各種審計工作方法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方法體系包括哪些方法有各種認識。一般認為審計方法分為兩類,審計一般方法和審計技術方法,或審計基本方法和審計技術方法,或審計思想方法和審計技術方法。審計一般方法,是在審計工作中運用唯物辯證法,進行、調查、判斷和評價的方法;審計技術方法,是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所采取的技術性措施和手段。至于審計技術方法包括哪些內容,有各種見解,但從審計工作的全面性來分析,按審計工作的內容劃分,一般包括審計計劃方法、審計證據方法、審計報告方法、資本驗證方法、咨詢服務方法、審計文件處理方法和審計管理方法等;其具體方法,有計劃法、檢查法、盤點法、觀察法、查詢法、審閱法、核對法、調節法、計算法、分析法、驗資法、報告法和管理法等。
(二)審計研究方法體系是各種審計研究方法相互聯系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審計研究方法有各種分類:(1)審計研究方法按認識過程,分為經驗知識方法、知識方法、理論方法和理論驗證方法;或分為感性認識方法、理性認識方法和綜合方法;或分為選題方法、搜集資料方法、資料加工整理方法和成果表達方法。(2)審計研究方法按研究目的,分為實證方法和規范方法;或分為描述性方法、規范性方法和社會經濟方法;或分為經驗方法、理論方法、思維方法、數學方法和屬性方法;或分為實證方法、實驗方法、分析方法、表述方法和方法。(3)審計研究方法按歷史發展,分為傳統審計研究方法和審計研究方法。(4)審計研究方法按研究的范圍,分為一般研究方法和專門研究方法。(5)審計研究方法按研究的性質,分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6)審計研究方法按研究的時間關系,分為靜態方法和動態方法等。在實際審計研究工作中,根據審計研究項目的內容、性質和要求,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
[]
[1]康鐘琦。現代審計學原理(第二版)[M].上海:立信審計出版社,1999.
[2]李若山,劉大賢。審計學—案例與教學[M].北京:經濟出版社,2001.
Second Research on the Audit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