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4 01:45: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表情藝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孔乙己》,言簡義豐
孔乙己》從發表日到今天,快一個世紀了,她仍然沒有被我國的讀者所遺忘,一次次地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這足以說明她獨特的藝術魅力。小說僅僅通過魯鎮咸亨酒店的日常場景的一角,就展現了孔乙己悲慘一生和人世間的世態炎涼。筆者認為《孔乙己》之所以博得魯迅本人和后來讀者的熱愛,很大程度是因為它的一個敘事藝術特點——言簡義豐。僅僅用不到三千字的篇幅,高度濃縮的簡潔語言就包容了如此豐富的藝術含量。
一、“畫眼睛”法刻畫人物形象
他說:“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1】這里所說的“畫眼睛”就是要傳神,以形傳神達到形神兼備。“傳神的寫意畫,并不細畫須眉,并不寫上名字,不過寥寥幾筆,而神情畢肖”【2】。魯迅筆下的許多經典人物就是通過這種“畫眼睛的方法”完成的?!犊滓壹骸饭适碌恼归_是以“我”小伙計的視角完成的,對文中出現的人物語言、情態描摹的極其簡練,但其背后蘊含的意義卻是十分的深刻和豐富。文中對孔乙己的直接描寫有:“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文學藝術論文,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3】“身材很高大”說明孔乙己是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青白臉色”說明他沒有經歷過艱辛的風吹日曬的勞動。“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的長指甲又一次說明他沒有干比較粗笨的體力活。“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一方面說明孔乙己沒有參加直接的體力勞動,另一方面也說明孔乙己為了表現自己與短衣幫不同的讀書人身份,自詡為穿長衫的讀書人,這可以看出孔乙己迂腐的性格特點。作者緊緊抓住孔乙己身上最明顯的身份特征和真實心理意圖來表現出一個不從事粗活的讀書人孔乙己的形象:迂腐、好要面子。“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與后文出現的“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相對應,前面的事例在暗示著他后者的行為,這個細節的相互對比表現含蓄,但蘊含著作者謹慎的寫作態度,他們都是在指向孔乙己僅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才放下自己清高的讀書人身份去偷竊的。這就更加揭示出沒有進學的讀書人孔乙己的落魄,自認為讀書人身份的清高的心理滿足和實際的邊緣尷尬地位的反差,本質上反映了封建科舉制度對孔乙己的人害和摧殘有多么的巨大。
但身心備受摧殘的孔乙己并沒有變的人性冷漠,相反在自己落魄、失意的時候仍然是慈祥的,當孩子們趕熱鬧圍住孔乙己時“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4】彎腰下去一個簡單的彎腰動作蘊含了孔乙己作為長者面對小孩的憐愛和慈祥。雖然孔乙己自詡高人一等的讀書人,但面對天真的小孩子并沒有蠻恨的態度而以親切、慈愛的老人面目出現,這就看出孔乙己不完全是一個迂腐、清高的讀書人,他不是一個冷漠的人,他也有人性溫情的一面,他同樣也渴望與人平等、友善的交流。當孔乙己考“我”茴香豆的“茴”字的寫法時,孔乙己說道“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賬要用。”,這里的孔乙己分明就是一個體貼、愛護晚輩的慈祥老人形象,他也并非單純地賣弄自己的學問,他也同時善良地想到“我”光明的未來,教給對“我”以后有幫助的一點點知識。他并沒有看輕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酒店伙計。單單從這幾句異常簡潔的話中就可以窺見最簡單的人物性格和情態??梢娍滓壹罕拘允巧屏嫉?,他是一個有著豐富人性的人物,我們從表現中看到幾千年的封建科舉制度侵害了多少像孔乙己這樣本性善良的人,當只有很少一小部分的幸運兒體會著金榜題名的揚眉吐氣和喜悅時,喜悅的背后卻有著更多像孔乙己這樣潦倒、破落失意者??滓壹旱拿\可悲、可嘆!
文中出現的短衣幫是一個獨特的群體,孔乙己和短衣幫一樣是站著喝酒的人,唯一的區別是孔乙己穿著長衫??滓壹菏?ldquo;半個秀才也沒有撈到的讀書人”文學藝術論文,本質上也是沒有任何優越地位的人。短衣幫是做工的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和孔乙己是平等的,都是底層人物。但在小說中,高明的作者正是通過短衣幫與孔乙己的對話和較量烘托出雙方的性格特征和內涵。短衣幫是以取笑孔乙己為樂的,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5】其中“有的叫道”一般平等的人們在談話時心平氣和的,不會用“叫”這個有某種特殊意義的詞,其一是蘊含著眾人故意讓別人聽到的意思,其二這個詞表明叫的人是和孔乙己不是統一戰線的人。“故意的高聲嚷道”“故意”二字表明了眾人的別有用心,“高聲嚷道”潛藏著眾人有意調侃孔乙己,以此引來笑料。從幾個簡短卻處處有意為難孔乙己的問話中,短衣幫們是把孔乙己排除在他們社會階層之外的,他們是沒有因為孔乙己未進學而窮困潦倒而同情他,反而用看似平和實則惡毒的話嘲諷他,他們?鑰滓壹菏搶淠?,近x靄閹弊鼉坪笮菹⒌奶缸屎托α隙眩揮幸桓鋈四苷嬲楹屠斫饉?,脫]幸桓鋈四苡萌八檔奈屢窗參靠滓壹河馗創噯?、敏感的心翙錟夤倘緩涂滓壹罕舊硨煤壤磷觶級耐登圓渙夾形泄叵擔鬧械乃腥碩鑰滓壹憾際淺胺淼?,诊勶蛻妖_謀硐至絲滓壹核κ貝牡撞忝裰詼鑰滓壹赫庋娜聳搶淠?,虽然作者抵\實魘賈帳腔郝膠偷模揮屑ち業惱?,辱骂,但这正视H髡叩母咼髦Γ尤粘W釔匠5乃禱爸鋅湃擻肴酥淶惱媸倒叵怠W髡囈黿鐾ü父齠曰俺【?,灾R绱思蛄返撓镅災?,抉W毯巳绱朔岷竦娜鮮都壑島透星?,震}竅嗟備叱男鶚亂帳酢?
文中的掌柜是精明的商人,作者對他的著墨并不多。“在這些時候,我可以附和著笑,掌柜是決不責備的。而且掌柜見了孔乙己,也每每這樣問他,引人發笑”【6】掌柜和短衣幫的嘲笑是不一樣的,他是為了引人發笑文學藝術論文,為了調節自己酒店的活潑熱鬧氣氛而故意調侃孔乙己,這就讓人更感人情冷漠和陰毒。掌柜對孔乙己的念念不忘也僅僅是“十九個錢”。當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時,掌柜一見面,沒有對孔乙己慘狀發出任何同情注意,而是急著追回那“十九個錢”,或者說掌柜即使看到了也是視而不見的,因為他們早知道孔乙己是被打斷腿了的。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仍然同平常一樣,掌柜急著要自己應該得的欠款,還有合理的地方,但面對只能用手走著來酒店的弱小者孔乙己,掌柜沒有一絲的同情和不忍,仍然有意揭發孔乙己的身體和心靈的創傷,愉悅自己和麻木的眾人,這就是掌柜對孔乙己的極度冷漠。這么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掌柜的精神世界:冷漠、勢利,精明。這也是構成孔乙己所處時代的世態炎涼的一部分。
作者能用如此簡練語言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風貌,是因為抓住了人物最典型的特征,用最能突出人物精神且符合人物邏輯的語言來表現他們。
二、以笑寫悲的氛圍渲染
小說篇幅短小,不足三千字,“笑”字出現了12次。笑字是一個表情動詞,形容人內心愉悅,但因為人類有其復雜的社會性,這個簡單的表情動詞并非只具有她本來的含義,如小說中出現的“哄笑”“取笑”,眾人以揭穿孔乙己的傷疤而故意侮辱,取笑他,從而獲得一種自我,這是極其不道德和殘忍的行為,但作者正是通過“笑”,通過眾人笑孔乙己的畫面揭發孔乙己的迂腐和眾人對孔乙己的冷漠,從笑中總結孔乙己悲慘的一生,從笑中闡發眾人對弱者的冷漠和麻木,從笑中窺視中國舊時代社會的世情和人情的冷漠。“笑”是小說的整體氣氛,我們讀者也會被文章一開始的快活氣氛所感染,“我”一個百無聊賴的酒店小伙計,就因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就因為眾人故意揭孔乙己的缺點、傷疤而引起孔乙己緊張焦慮、可笑無力的辯駁而引人發笑的場面,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是孤立無援的文學藝術論文,可憐的窘迫和眾人的哄笑、欺凌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
文中出現兩次“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這些做工的短衣幫在辛苦的體力勞動后,在熱熱地喝了酒休息中,需要一個供人玩笑的東西,來慰藉疲憊的精神,通過欺凌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獲得自我滿足感和。在看似快活、輕松、愉快的空氣中,孔乙己沒有笑,“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他緊張著,爭辯著,“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他凄慘著??滓壹涸诳旎畹目諝庵惺墙箲]的,不安的。作者就通過孔乙己的幾個面部表情的變化就揭示了孔乙己可憐的處境和眾人不顧孔乙己感受肆意凌辱他的殘忍和冷漠。“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這是一句敘事發展中承上啟下的話,飽含作者濃濃的同情,一句話揭穿了孔乙己對于眾人的作用,僅僅是眾人調笑的精神工具而已。這句話相當的簡潔,但背后蘊含的意義相當的豐富,用文章下來的故事發展來證明著這個真實的存在。即使面對折了腿的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的慘狀,所有人向往常一樣沒有一點惻隱之心,最后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眾人一直鑒賞著孔乙己的悲慘和弱小,不管孔乙己處境多么艱難,眾人對他是從始至終的麻木和冷漠??滓壹簭?ldquo;笑”中出場,也從“笑”中離開。作者就是通過“笑”來反襯孔乙己的悲,這樣更加強烈地揭發了小說的悲劇主題,通過十二個“笑”簡潔地勾勒了孔乙己的“慘”和眾人的“快活”,從笑和慘的巨大反差中烘托作品的悲痛、沉郁的滄桑感。“《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薄涼”【8】正是此小說的主題,這深深地觸動了讀者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主題的闡發也正是通過作者異常豐富的言簡義豐的敘事藝術完成的。
三、四個畫面鏈接的敘事結構
《孔乙己》有13個自然段,文章的敘事結構異常簡短,分別選取了孔乙己被嘲笑,孔乙己教伙計“茴”字,孔乙己給孩子散吃茴香豆,孔乙己折退后來酒店喝酒四個畫面,作者就是通過這四個輕描淡寫的畫面,卻刻畫了有鮮明特征而真實的人物,也表達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宰釕俚氖呂袒絲滓壹憾潦槲粗芯俚謀乙簧涂殺商鏡謀縲愿瘛?
文中前三個自然段敘述了咸亨酒店的經營情況和“我”的經歷文學藝術論文,為敘述孔乙己做好了背景鋪墊。接下來敘述了孔乙己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面,孔乙己一道酒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孔乙己在這個世界里是被排擠的,沒有真正溶入短衣幫的世界。短衣幫們故意戲謔著他的傷疤和痛苦。我們都知道文中的“我”小伙計是小說的敘述者作者正是通過“我”的敘述來完成故事的展開,但“我”是一個學識不高,地位低下的人,他的敘述卻有條有理,有著強烈地讀者意識,這個小說中的人物有著很強的作者意識的,雖然本質上所有的小說的人物都是作家的一手創造。“我”選取的事例無疑是最能表現孔乙己性格和命運的。不但如此,甚至“我”的敘述順序安排也異常的精巧,有著明顯的精心安排痕跡。在孔乙己被嘲笑的畫面中,前部分(第四段)寫眾人嘲笑孔乙己的偷竊行為,在眾人嘲笑孔乙己的后半部分中是眾人質疑孔乙己的讀書能力,中間卻插入一段孔乙己的背景描述,這是作者根據讀者的閱讀心理而設置的,一般讀者在讀到孔乙己被嘲笑的場面時,會產生好奇心理,這個孔乙己為什么要偷書而不承認偷,被眾人群起而攻之,所以作者就在這個大的場景中插入這一段,正好滿足了讀者的閱讀心理需求,而且這樣安排也不會有突兀的不適感覺。不僅如此,也為讀者能容易理解下文中眾人嘲笑孔乙己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原因。
參考文獻:
【1】魯迅雜文精編,《南腔北調集.我怎么做起小說來》張秀楓選編,—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5,第182頁
【2】《且介亭雜文二集》中五論文人相輕—明術,魯迅雜文全集,魯迅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6第173頁
【3】【4】【5】【6】【7】魯迅小說全編,張秀楓選編,—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5,第13頁,第14頁,第15頁
關鍵詞:自媒體;攝影;文學式攝影
自媒體時代來臨之后,特別是手機的普及,人人都有可拍照的手機,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雖然使得新聞自由度顯著提高,卻也使得媒體的一些專業的技術手段受到了挑戰,比如說攝影。對于攝影來說,當攝影設備和攝影技術的關注度和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后,攝影比拼的是什么?是照相機背后的腦袋?還是圖片里的思想?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社會一直是一個“讀圖時代”。我們從古代的壁畫和崖畫里可以窺視到先人那個時代的文化與生活,而幾百年后,我們的后人又可以從我們當代這種“圖”里讀到什么?
一、攝影的關注
攝影術起源于美術,是畫家們為了更加準確地表現對象而發明的。自從1826年法國尼普斯使用照相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以來,攝影作為藝術與技術結合而產生的新藝術門類,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攝影新技術的運用,廣大攝影工作者不再為曝光失誤、焦距不清而犯愁,可以更多地注重所應表現的對象。
攝影從誕生之日起就以紀實寫真為最基本特征。《希望工程》、《俺爹俺娘》、《麥客》等攝影作品受到歡迎和贊揚的原因,并不在于光影的完美,而是紀錄下來的人的真情。
《云南畫報》自1959年創刊以來,很多讀者都對其圖片的精美有很深印象,但如何也能讓他們記得圖片的內容呢?
1、去發現去創作。所謂“發現”是尊重客觀事實、理性、認識,采取平實的拍攝手法?!罢障鄼C對于我們是一種記錄我們所看到的社會現象的眼睛……我們對于自己所報道的事物來說,不是‘發明者’,而是‘發現者’”(flash攝影家卡蒂埃?布勒松),“攝影家要具有嬰兒式初入未知國境的旅游者那樣的目光”(畢爾?布蘭德)。這就要求攝影家用自己的眼睛把握平常,用自己的大腦理出頭緒,用自己敏銳的直覺抓住現實,并以自己獨特的攝影語言、視角、構圖、光影等鮮明地顯露出生活態度。很多讀者看了《畫報》的專題后,都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我們在家鄉生活了這么多年卻從來沒發現這么美?有的游客把《畫報》作為指向去旅游,到了才大呼“上當”:怎么沒有照片上的這么美?這就是攝影者獨特的視角和發現。
2、攝影的情感。在藝術形式中表現情感的唯一方式就是找到“客觀關聯物”,藝術家要表現這些情感必須找到與這些情感密切相關的內容形象、情境、情節等適當的媒介。
用相機作為素描簿做一種直覺的反應,按動快門。作為攝影師,要有高度的文化素養,敏銳的洞察力,對生活有新的視覺形象的敏感,選擇對象的敏感和對把握最佳時機的敏感。這種按動快門的瞬間已包涵了一切:主題、影調、線條等。攝影的紀實性把觀賞者的目光分散在畫面的各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是些實在的構成元素,這些構成元素在快門啟動的剎那間完成自己的時空交合,形成最佳組合。
“大眾傳播受眾的不可知性”作用于受眾不同的傳播效果。對攝影師來說,主客觀也是一種表現手法。例如,海灣戰爭后的科威特重建,王儲來到北京洽談請中國做一些項目。中國政府舉行歡迎儀式的那天正好刮起了大風。我們的記者拍的多是王儲和總理檢閱儀仗隊的一般照片,美聯社的攝影記者則拍了一張兩人頂風而行的照片,并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王儲和總理正頂著風去檢閱儀仗隊并說了中科兩國在經濟合作方面存在的分歧。他并沒有說中科關系就象圖片中那樣逆風而行,但卻通過攝影表達了這個意思。因此,我們要不斷地追問自己:這一幅照片我要表現的是什么?
3、攝影的社會價值。照片雖然是一個瞬間的記錄,但仍可體現戰爭、體育、宗教、文明與落后、新與舊等矛盾的沖突。沖突是思想、性格的外延,沖突就是戲劇性?!耙粡堈掌膬r值不能僅用美學的觀點去衡量,還必須從對人類和社會在視覺上的表現強度去判斷”(納吉)。攝影最偉大的功績是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可以將全世界納入腦海,替“我們”和世界作全新的“交流”,顯露出“人性的企圖”――攝影是呈現人類情感的最忠實媒體。攝影的紀實作為社會的見證者,從一開始就為人類的自身尊嚴、存在、人性的回歸做出不懈的努力。
二、文學式攝影
很多著名的攝影家都不是學攝影的,薩爾加多是學經濟的,劉香成是學政治的,瑪麗?埃倫?馬克是學社會學的……攝影只是他們手中的工具。一般攝影師和攝影大師的差距并不在于攝影本身,甚至在攝影上還常常各有所長,差距主要還是表現在攝影師對所拍攝的題材的理解和影像的注釋。
1、 攝影的表現形式。攝影和文學上的現象有類似之處,大凡文學巨匠都一定是社會學家。攝影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薩爾加多的照片非常美,人們可以將其作品當作藝術品掛在墻上;而尤金?里查德的很多作品就很不好看,畫面既不完整,也不平衡,人物在畫面上常常只有一部分,往往還是斜的,對于這種畫面很多攝影師都難以接受,何況一般讀者。但他的作品的視覺感受很獨特,可以說他用了一種新的攝影語言,為紀實攝影師打開了另一扇大門,使他們今后也有理由以各自喜歡的方式來拍照片。
2、攝影的文學性。專題攝影是圍繞一個主題,選用多幅照片來全面而系統地反映事物的發展和運動,提示其社會意義,反映人物的活動及其情態變化。
由于照片直觀性的特點使得專題攝影作品在拍攝和編輯中極易發生“直、白、淺、露”的現象,缺少回味,甚至落到“快餐食品”的地步,因而漸漸失去一些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讀者。專題攝影作品是用照片寫文章,我們要提高文學素養,提高專題攝影作品的品味和水平。
文學是一種幻覺藝術。它借助語言文字作媒介,調動人們自身的生活積累,在人腦中產生幻覺形象。這種創作富有層次,表現細膩,還能使用夸張手法。因此,他能使作品成為每一個讀者自己的作品。其實,照片也是一種媒介,攝影師也可以利用它,調動人們的生活積累,通過已有的圖像產生聯想,在自己的大腦里進行第二次創作?!皼Q定瞬間”的理論就是調動人們的生活積累,把拍攝到的瞬間擴展到“具有過去的殘留,并映照著未來”的時段。照片中的圖像、場景、動作、光線都具有隱喻性,都能引發聯想。人物的動作、表情、環境的布置、光影的含義都因文化的不同,而對圖像的理解有所不同,從圖片上獲取的信息也就有所不同。圖片的大眾化可以比文字更具有吸引力。
文學創作者首先強調作品應有一個時代背景和構成環境。照片不需大篇幅的描寫,只需有目的地選擇畫面背景環境,利用背景中的文字、廣告牌、人物的服飾、環境的裝飾來表達時代背景。攝影還能利用環境做一些隱喻:雷雨隱喻激烈,朝陽隱喻希望,廁所隱喻宣泄等。攝影還可以利用光影形成的影調形成氛圍,影響讀者的心情。
照片在表達人與人的關系上亦有獨到之處。拍攝人物的體態、神態、表達人與人之間是和睦還是緊張,是熱情還是冷漠。照片還能以一圖勝千言地表現人物的職業、性格、修養、文化、道德水準。照片中的色彩還可以烘托氣氛,幫助突出主題,如蘭色,有隔漠、自閉、防范、寧靜的含義;紅色,有斗爭、革命、瘋狂的含義、照片對環境的重視就是“環境參加敘事”的理論,就是文學的“典型環境中塑造典型性格”。
文學創作人為,社會生活是創作的素材和源泉,而攝影對社會的認識似乎還要來得更加復雜些。首先,攝影的創作必須來自生活進行深刻的思考,再到生活中去尋找可以表達這種思想和哲理的畫面來完成自己的創作。
攝影創作中的藝術構思也面臨同文學創作中一樣的問題,即“寫什么”,“怎么寫”。攝影的發現和選擇有時需要在同一瞬間中立即完成。如果你錯過了機會,就只能看著生活的亮點消逝,無法使用,留下的只是生活的經驗和無限的遺憾。在攝影作品的拍攝和圖片編輯過程中,也如同文學一樣有個結構問題。當今報刊、雜志上大量的系列照片不夠精彩,結構是否合理仍是主要問題。拍攝者在拍攝時就應想到系列照片的結構,圖片編輯也要有很清醒的結構意識,把一大推圖片安排成一個合理的結構,使主題思想更加深化、突出,并以結構的要求去指導拍攝,使作品更加完善。攝影師文學,是用圖片書寫的文章,是有獨特個性的文學形式。攝影者應學習文學知識,在具象的外表形式里多加一些文學修養的內涵和哲學思考的深沉。
三、攝影與文字的相互構建
紀實攝影和報道攝影的整體感常常是通過文字部分的配合才得以實現的,這種配合是否有一定的規則?如果文字部分過于簡單,甚至沒有是否可以認為是一種缺陷?如果將徐勇的《胡同》照片掛滿一墻,一個文字都沒有,讀者仍能感受到這些照片作為紀實攝影作品的歷史性和人色彩嗎?現在的讀者已經開始求知于每張照片所拍胡同的歷史和故事,希望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處理好文字與攝影專題的關系,要做到文圖并茂,互為補充。專題攝影的文章是在一組以具有邏輯聯系的照片基礎上的文字,要求是拾遺補缺。文章有利于突出主題,有文采,栩栩如生,給人以美感,其最大價值就是突顯照片背后的深層意義。目前許多人文地理方面的雜志,往往用最精的圖片配以深入的文字,現在雜志已摒棄了以往堆砌圖片的做法。圖說也不是以往的“看圖說話”,而是采用大段說明,揭示圖片背后的故事,我們一些畫報也采取了這樣的做法。
鏡頭是人類的另一種語言,可以是大眾或是新聞記者在新聞現場所拍的紀錄照片,也可以是像攝影家王小慧那樣半夜突然有了靈感,起來創作的一組照片。不論這些圖片是用在自媒體上也好,或是用在大眾媒體上也好,若想引發大家的關注,我們何不懷著一種更為人文的情懷去感觸,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去思考讀者的需求,再搭配文字或是其它手段來展現,也許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世界。
參考文獻
1、《中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