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6 09:19: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學專業本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關于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選題的分析
通過對學院會計學專業2014-2016年應屆的畢業論文選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學院近三年某些會計學專業選題存在專業性不強、題目老舊以及范圍過大等問題。首先,會計學專業的畢業論文是對會計學專業學生四年所學專業知識的最終的總結概括和具體運用,通過畢業論文的寫作,為學生今后步入相關專業領域工作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但是某些題目專業性不強,例如:“騰訊盈利模式分析”、“淘寶網購雙十一效應分析”等題目。這樣的題目幾乎很少用到學生四年中所學習到的會計學專業知識,缺乏理論知識的積淀,學生寫論文就變得非常困難,而且論文得到的成果也不具有專業性,對學生今后的專業工作和學習都沒有太多益處。第二,畢業論文要求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作為本科畢業生要多多關注本專業近期的新的研究動態、觀點和課題,教師要多多引導學生研究熱點的和近期的專業課題。但是有些題目顯得過于老舊,缺乏創新。例如:“中小企業會計電算化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某某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等。這樣的題目已經寫了很多年了,學生在碰到這樣的題目的時候,往往只是對以往的研究成果進行借鑒,缺乏自己的創新的觀點。第三,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要符合本科的要求,范圍大小適中,學生才能夠將自己的觀點論述深入詳實。但是有些論文題目范圍過大,例如:“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等。企業的類型各種各樣,上市公司也是千差萬別,這樣大的研究范圍早已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疇,這樣的論文必定流于膚淺,只能做表面文章。
(二)關于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過程的分析
按照本科畢業論文的進度計劃,學生從第七學期的最后幾周才開始撰寫論文的開題報告,并且在第八學期的期初(一般是3月份的上旬)進行開題答辯,學期中期(一般是4月中旬)進行論文的中期檢查,學期末期(一般是5月中旬)進行論文的答辯。撰寫論文的這段時間正好和學生畢業實習以及簽約前的試用期相沖突,很多學生因為實習單位或者擬簽約單位工作非常繁忙,而且有的學生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實習找工作,因此幾乎沒有時間和老師就畢業論文的問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只能在下班以后的時間通過電話或者微信以及郵件的方式進行交流。這樣的背景之下,學生和指導老師都非常的辛苦,而且畢業論文無法達到較高的質量要求。
二、提高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建議
(一)更新畢業論文題目庫
本專業早在2006年的時候就已經建立了畢業論文題目庫,但是論文題目庫并沒有進行相應的更新,同時指導教師最終確定的論文題目大部分是根據自己的專業以及研究背景確定的,并沒有使用論文題目庫中的題目。這樣的題目庫等同于沒有。
因此需要重建新的論文題目庫,重建論文庫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新的論文庫除了要由現有的指導教師提供論文題目之外,還需要廣泛的查找相關資料,廣泛聽取學校專家以及企業專家的意見的基礎上建立,這樣不僅論文題目庫的范圍擴大了,而且所選題目也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同時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學生也容易提出一些創新性的觀點。第二,每年都需要根據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來更新論文題目庫。
(二)加大畢業論文的準備時間
首先,應實行導師制,學生在大二的時候就按照雙向選擇的方式確定導師,導師在大四的時候也應作為該學生的論文指導老師。這樣,學生雖然是在大四的時候才真正開始畢業論文的寫作,其實導師從大二開始就逐漸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寫作技巧了。很多導師同時也是學生專業課的授課教師,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著力傳授學生的專業知識之外,在課堂上要多引導學生就某一問題進行思考,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并且尋找論據加以論證,寫成論文,并且在課堂上展開討論。這樣學生就逐漸獲得了寫作畢業論文所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以及寫作能力。導師可以在大四以前,就學生感興趣的論文題目進行引導和必要的積累,這樣當學生到大四真正寫論文的時候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和簽約實習不再相互沖突,而是互相促進。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進行專業問題的思考,并且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思考寫成小論文的形式,將小論文成績計入學生的考核成績中。第二,在大學的后兩年,組織學生進行集中時間的企業實踐,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企業的實務操作過程當中,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再結合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課程,會對專業課題有進一步的認識,這也是一種創新意識的培養。第三,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各種形式的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近幾年來參與科技活動的學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獲得了學校、市級、全國的一些獎項。關鍵是在參與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陳德宇.“導師制”在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中的作用[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5(4).
[2]程小紅.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實踐與思考—以銅陵學院會計學院為例[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91-92.
[3]田利軍,王景博.本科畢業論文質量關鍵影響因素檢驗—基于天津高校140篇會計學專業論文的數據[J].財會月刊,2016,(21):116-120.
[4]吳慧芬,任福海.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升途徑研究——以獨立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5,(26):210-212.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人才培養質量體現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在于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轉變。要實現這一轉變,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實現轉變,其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實現轉變的首要環節。要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從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重視能力和素質培養這一轉變,需要在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培養過程方面實現轉變。培養目標: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應用型,是指培養人才以適應廣大用人單位實際需要的技術型的大眾化教育為取向,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強化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既注重智育,也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高素質是指培養人才要加強通識教育,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創新人才是指培養的人才要比高職高專培養的技能應用型人才有更“寬”、“?!薄ⅰ敖弧钡闹R結構和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規格:寬口徑、多方向、復合型。要做好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專業設置,遴選優勢、強勢專業,整合優化傳統專業,并以寬口徑的專業為基礎,通過設置多種專業方向,建立對就業市場反應靈敏的適應機制。要構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實現課程體系模塊化以便利于保持人才培養的靈活性和保證教學質量,實現課程學分標準化以便利于課程與課程組間的相互替換,保證課程結構的機動靈活。培養過程:注重基礎教學,加強實踐環節,實施個性化培養。一是樹立學生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實行按就業取向和學習基礎分層次教學,按學科打基礎,寬口徑大類培養。二是建構保證高層次、高質量教學的管理模式和質量保證體系,建立教學督導隊伍和學生學風督查隊伍,開展學生評教、教師相互聽課、教學質量獎評選等活動,形成教學互動的良好格局。三是建構能力知識型教學模式,如將創新教育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推行以全面選課制為核心的學分制;大力實施大學生科研計劃,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業設計活動;組建特色班培養復合型人才;全面推進本科生導師制,形成多維的交流性教學途徑等。四是以產學研合作為龍頭,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培養。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是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涉及以下工作: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人才培養管理體制改革;人才培養方法改革。三項改革要完成以下任務:全面推行學分制,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調整學生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知識面,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參與科學研究,進行創新性試驗和實踐,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擴大教育教學資源和渠道,鼓勵學生跨校選課和學分互認,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手段是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要大力加強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特別是要注重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環節教學質量。保證實踐教學環節學時人文社科類專業不少于總學時(學分)的15%,理工農醫類專業不少于25%。這項工作要求有三個方面:一是要加強實驗室和實踐、實習基地的建設。二是要大力推進實驗、實踐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三是要確保學生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時間和質量。
二、會計學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模式改革框架研究
(一)修訂和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我國各高校會計學專業本科學生培養目標的基本定位是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會計學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這一定位派生出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全國趨于一致,自20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確立以來保持不變,造成了教學內容遠滯后于會計實踐的局面,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滿足企事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會計學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亟須調整為“培養基礎扎實、素質優良的復合型、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這一調整將為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分層定位和本科學生培養模式奠定改革思路。通過市場供給和需求的分層定位,確定會計學普通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定位。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學術研究型、高級應用型和普通應用型。我國目前會計培養梯次分為五級:一是中職中專層次。培養適應企事業單位會計操作崗位的初級會計人員,包括企事業單位出納員、銀行柜臺出納員、商場收銀員、車間核算員、倉庫核算員等。二是高職高專層次。培養適應企事業單位會計專業技術崗位的中級會計人員,包括企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員、材料核算員、工資核算員、往來結算員、收入核算員、稅務核算員等。三是普通本科層次。培養適應企事業單位會計專業技術崗位的高級會計應用型人才,包括跨國公司和上市公司等大型企業的專業性較強的會計崗位人員、中型企業會計主管人員、政府和事業單位核心會計崗位人員直至會計主管人員、會計師事務所一般審計人員、金融企業專業崗位會計人員、中專教師等。四是碩士研究生層次。人才定位是高級會計專門人才,既可以搞科研,又可以應用。崗位定位是大型企業高級財務管理人才、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審計員、高職高專教師、科研院所輔助研究人員。五是博士層次。人才定位于高級研究型會計人才。崗位定位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教師和科研人才,政府經濟管理部門高級管理人員。
根據目標崗位職責、能力要求,確定會計學普通本科層次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定位。中職中專畢業生的知識和技術能力要求是:具備基本的會計理論知識,具有熟練的珠算技術、點鈔技術、崗位需要的賬務處理能力等。高職高專畢業生的知識和技術能力要求是:具備系統的會計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會計法規、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具有熟練的賬務處理技術和會計信息處理技術。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知識和技術能力要求是:掌握系統完整的會計學基本理論、會計準則,并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具有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社會溝通能力;能夠熟練運用英語把握國內外會計發展最新動態能力;熟悉大型企業整個會計核算體系。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知識和技術能力要求:掌握系統完整的會計學基本理論、會計準則基礎上,還應具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具有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社會溝通能力基礎上,還要具有熟練的財務分析、預測和決策能力;能夠熟練運用英語,參與國內外會計前沿知識研究的能力;組合協調能力和構建、改進大型企業整個會計核算體系的能力。會計學博士的知識和技術能力要求:具有深厚的會計理論功底;具有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較高的外語水平。
普通高等學校應當將會計學專業本科學生分為學術型、高級應用型和普通應用型三類目標加以差別培養,學術型主要為攻讀會計學碩士、博士以及學術研究做好基礎準備,高級應用型則主要培養會計專業高級應用型管理人才,普通應用型旨在培養中小型企業和非公司制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其中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是會計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主流,代表一個學校、一個專業的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這部分學生不同于高職高專生的主要區別在于會計理論的掌握和運用方面,這一特點決定了本科生比??粕鷳斁邆涓蟮陌l展潛力。這部分學生不同于研究生的主要特點在于會計專業技術的應用能力方面,這一特點決定了本科生比研究生應當具備更全面的賬務處理水平。
(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定位是全面提高會計學本科專業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邏輯起點。在此基礎上,教育體系和課程體系改革是會計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關鍵。我們的思路是構建“平臺+模塊”的教學課程體系?!捌脚_”課程體系由三個部分組成:即公共基礎教育課程、專業基礎教育課程和專業課程;“模塊”課程體系由縱、橫兩個緯度、四個職業教育模塊構成,即從縱向上劃分為研究型課程模塊、高級應用型課程模塊、普通應用型課程模塊。橫向上劃分為財務會計模塊、財務管理模塊、會計信息系統模塊、審計模塊。
為了實現這一“平臺+模塊”框架,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學生分流機制。在學生入學以后就要告知學生本專業的不同培養目標,讓學生根據自身素質和愛好在學習中自我判斷和調整。一般在大學一年級結束后就應當根據學生意愿、導師指導意見和學生家長目標,確定不同的學習方向,在每個學期結束后,應當允許學生進行再選擇。要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過程標準,對于達不到考研目標標準的學生強制調整為應用型人才;對于達不到高級應用型培養目標標準的學生強制調整為普通應用型人才;對于應用型人才目標學生,如果其興趣志向發生轉變,且達到規定的學業標準,可以轉為考研目標人才培養。二是差別化課程設置。學術型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應側重研究工具掌握和專業理論學習,尤其是加強高等數學和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比重;應用型人才目標課程設置應當側重應用工具和專業應用技能教學,實踐教學比重應保證在課時總量的20%以上,要求課堂教學中重點加強案例教學比重,實驗室教學中加強模擬教學訓練,實踐基地教學中保證實踐活動次數、時間和質量。三是規模問題??佳心繕藢W生數量一般應當略高于全國研究生錄取率;高級應用型人才是普通高校本科生的主流,規模應當大一些,至少不能低于考研目標學生數量;普通應用型人才一般針對那些理論基礎較差、全方位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一般適用于專升本中的部分學生,規模視情況而定。四是學位論文??佳心繕藢W生畢業論文要求理論性、創新性和學術性都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這部分學位論文應當能夠代表一所高校某一個專業的最高水平,并爭取有部分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高級應用型目標人才沒有必要撰寫學術化學位論文,可以采取案例分析、調查報告、項目設計等形式,從資料收集、邏輯分析、結論判斷、實踐效果等方面加以要求;普通應用型目標人才可以只要求其提供實習報告或調查報告,并作出嚴格的質量要求,對于不能達到要求的學位論文,不予頒發學位證書。五是學制問題。對于各類學生,盡量減少公共選修課和專業必修課課程數量。只要學生獲得課程范圍內的足夠的學分即可,一般規定3~6年為宜。鼓勵學生選修第二專業或第二專業單項課程,學生達到一定標準允許免修、免聽部分課程。特別是對一些學習潛力較大、有創新意識的學生,要實現跨校選修課程。
三、會計學本科專業分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研究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會計學專業的市場供給和市場需求進行分層定位,進行市場細分。市場需求研究各專業大、中、小型企業管理崗位、會計崗位和對外貿易崗位設置情況,了解每一崗位不同的素質和能力要求;市場供給研究本專業中專、高職、本科、研究生和博士不同層次培養目標的不同,從中明確本學校會計學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同時還要研究不同地區、不同層次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比較分析,進而確定適合自身發展規劃與特點、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人才培養規格的確定本科生不同于高職高專生的主要區別在于理論的掌握和運用方面,這一特點決定了本科生比??粕鷳斁邆涓蟮陌l展潛力;本科生不同于研究生的主要特點在于專業技術的應用能力方面,這一特點決定了本科生比研究生應當具備更全面的實踐能力。首先從公共層面和具體類型縱向描述,將人才培養規格分層確定為應用型人才、基礎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然后從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方面進行細分,要求每一項規格都有相應的課程教育為保證,每一門課程的開設都要到達到相應的目標。
(三)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教育教學課程體系設置。我們構建了“平臺+模塊”的教育體系和課程體系。必修課程體系構建了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個平臺?;A型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旨在掌握基本理論和創新思維能力,為將來從事會計及相關理論研究奠定基礎,在內容上以專業基礎課為主,沒有必要細分方向,留待以后在碩士階段再選擇。專業基礎課主要應當加強英語、高等數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教育,以便為將來從事數理分析或實證分析奠定基礎,以適應會計研究的國際潮流。按照這一思路,基礎型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
關鍵詞:會計教學;本科教育;改革構想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市場經濟體系正在逐步走向完善,金融市場走向成熟,財會人員面臨是一個與現在不同的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環境,對財會人員的要求也會發生很大變化,為此,財會教育的很多方面都應進行改革。
一、確立大學本科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原則
根據下一世紀高等會計教育所面臨的經濟、文化的客觀環境及我國的實際高等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要有預見性。雖然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也是一個伴隨經濟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動態目標,但人才培養的時效性要求目標的確定能夠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質量和規格的需要。第二要有適應性。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歸根到底取決于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要。第三要有科學性。教育具有其內在發展規律會計學科發展也有自身的內在規律,培養目標的確定要符合會計學科發展和高等教育的要求。第四要有層次性。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體系,不同地區不同的經濟環境下經濟發展的水平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會計人才的培養要滿足不同經濟和社會層次對會計人才的需要。
二、我國現行大學會計本科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
(1)專業課程內容重復較多,各門課程建設中過多強調單科內容的完整性,而忽視整體專業教育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如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在會計理論體系會計目標會計要素方面,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決策方法,存貨管理方面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復。
(2)專業課與基礎課比重失調。在西方發達國家,高?;A課安排必須涉及社會、人文自然科技等領域,注重提高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而我國過分強調專業化程度,不注重提高知識結構的通用性,很少開設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課程,相關專業課程開設也較少,學生很難將會計與相關知識結合起來,從經濟學管理學角度審視和理解,造成學生缺乏應對新型事務的能力。
(二)課程設置存在遺漏
(1)缺少新型會計分支學科的課程或專題性質的課程,因為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就要求對一些新生事物的細化研究,諸如人力資源會計、無形資產會計環境會計社會責任會計等;其次,缺乏角色模擬和實實在在的實踐教學;再次,缺少國際會計準則、國際經濟法國際會計信息披露等涉外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
(2)課程教學的具體內容不適應未來市場的需要,有些課程的教學內容一成不變,專業課程的教案講義居然幾年如一日,這種現象必須改變。
(3)實踐教學與實務脫節現象嚴重。會計作為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在我國重規范、輕理論分析的教學模式下,理論與實踐間的差距更大,導致學生互相抄答案應付差事,流于形式的居多。
三、我國大學會計本科教育的改革構想
面對21世紀會計環境出現的巨大變化,以及會計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會計教育必須做出正確的反應,我們必須改革教育體系和教育模式,以滿足新世紀知識經濟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要。
(一)優化本科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
為適應經濟環境對會計學科建設的客觀要求,以及我國人才工程戰略目標的需要,應當優化我國本科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現有課程體系的具體操作流程,實施“滾動式”動態的課程設置與實施流程。
(二)改革會計教學模式
提倡采用會計案例教學法,首先,一定要精選案例,在選擇案例時要注意:案例必須以會計實踐活動為主體,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對學生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案例必須與會計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在所選案例中應融入適度的財務會計理論知識或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難度,達到能有效地開發學生思維潛能的目的。其次,教師怎樣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以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對較復雜的案例應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課余查資料,互相研究,以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
(三)強化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很有必要,但是還不夠,因為職業判斷,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這種能力不能只靠簡單的知識積累就能實現,也需要在本科會計的教學中注重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育目標上明確樹立素質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四)大力加強實踐教學
1.校內會計實驗中心的模擬實驗
此階段應在學生已經較為系統地學習了有關的專業知識之后進行,會計實驗中心是一個會計的仿真世界,在這里,學生通過仿照企業實際業務來操作,將理論與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起到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學生實戰應用能力的作用。
2.校外企業實習
此階段一般情況下應安排在本科教學的最后學年即畢業之前進行,這是經過四年的學習后第一次獨立的將所學知識應用與實踐,能有效的加強和提高畢業生的實際能力,廣泛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單位,改變以往“放羊式”的實習挖掘高校潛力,或教師帶隊或聘請企業相關人員擔任實習導師,有效監控實習,全程監督,保障實習效果。
隨著會計國際化的發展,會計制度也在不斷的發展和改革,大學本科會計教育作為會計人才教育的關鍵,也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會計研究人員的重視,也是大學本科教育應當接受的挑戰。我國大學本科會計教育的改革將會是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是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參考文獻:
[1]潘克勤.會計類專業本科教育觀念及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8).
[2]閻達五.面向21世紀會計學類系列課程及其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 會計教學 教學理念 教學評價 學生考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我國會計本科教育觀念存在的問題
關于會計專業本科教育存在的問題,已經有很多學者進行了研究,也取得了相當的成果。本文著重于從學生得視角出發,對學生所關注的會計本科教育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第一,會計類專業的本科教育存在著相對嚴重的供需脫節問題。從我國近些年來人才市場的統計數據來看,目前高校培養的會計人才與社會需求明顯矛盾:高級財會人員極度匱乏,而初級會計人員則是供大于求。而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當前會計這個熱門專業的盲目開設,原本一些無財經類學科的院校都紛紛開設會計專業,造成這種供求失衡的狀況。另一方面我國高校的會計本科教育培養出大量的初級財會人才,而且存在著所學與所用脫節的問題,而企事業單位所需要的具有一定實際操作經驗的高級財會人員卻是難覓蹤影,對于報考會計專業的本科生來說存在著相當大的就業壓力。
第二,會計類專業的本科教育存在目標不明確的問題。首先,在大部分開設會計專業的高校中,會計類專業的本科教育目標定位于培養“賬房”。教學圍繞著如何做賬進行。然而對于畢業后進入會計行業的學生來講,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會做賬,通過從業資格考試或者注會之類的資格認證。他們需要的是一種會計思維,一種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我國的現行制度下,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政府以及非盈利組織的會計準則近些年來一直處于變動當中,當前會計本科教育灌輸給學生會計準則,而不是鍛煉學生主動思考準則背后蘊含的道理,那么學生畢業走向社會,他們將無法適應會計準則的修訂和變化。其次,對于財會專業和非財會專業的學生,會計的本科教育沒有明顯差別。然而兩類學生對于會計學有著顯著差異。例如,二者的知識準備、思維模式、學習動機、未來的就業方向以及職業選擇。由上可知,我國高校會計的本科教育教學目標在針對社會需求和目標人群方面亟需改進。
第三,會計類專業的本科教育教學模式存在問題。首先,我國很多高校的會計專業教材大同小異,從而很多專業老師都是在因“材”施教而不是因材施教。另外,很多教材編寫實際上偏重于資格認證考試的培訓,沒有分清學歷教育和資格教育。教材應該著重傳授學科思想,側重其背后的道理解說,而不是列舉知識點供學生記憶應付考試。其次,傳統的會計課堂教學上授課教師更多的是對現行會計準則進行列舉,并使用實際操作的例子進行闡釋。這種枯燥的授課模式會很快磨滅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再次,目前我國會計本科教育實踐環節落后。實踐教學條件落后于實際的社會操作,而且所謂的會計實習基地形同虛設。
2 發達國家會計本科教育的特點
(1)會計本科教育目標明確。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AECC)發表的《會計教育目標》中明確指出:“高校會計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會計教育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打好終身學習的基礎”。在英美國家會計的本科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夠成為職業會計師的基礎,而不是畢業后以職業會計師的身份步入社會。畢業生如果想要成為職業會計師還需要繼續學習。高等學校提供的會計本科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獲得并保持職業會計師資格的學習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會計本科教育注重能力。英國是會計職業的發源地,其會計教育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英國,高(下轉第158頁)(上接第131頁)校的會計教育各有特點,然而其共同點是都比較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英國的會計本科教育通常和ACCA緊密相關,學生所學內容也與ACCA掛鉤,并根據ACCA的變化而調整,會計本科畢業生可免試ACCA8~12門課程(共14門)。與此同時很多英國高校還開設了特色“三明治”課程,也就是在學生在校課程學習中穿插相關的會計工作,時間為一年。通過這一年的工作,學生不僅在實踐中更好地把握會計接納,且是學生接觸到社會,從而畢業后就業更加容易。
(3)會計本科教育評估注重考察學生能力。英美國家中,大學課程的評估包括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占到30%~50%,期末考試占50%~70%。期末考試中所考內容多為綜合性主觀題,注重考察學生的分析和邏輯能力,并能夠靈活運用專業知識。在國外的大學里,對于學生的評估會按照成績分級并標明在畢業證書上。
3 我國會計本科教育觀念的再思考
(1)正確定位會計本科教育的目標,改變教育觀念。會計學專業培養的是學生的理性思維而不是報賬能力,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學生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理財思維而不是理財技巧,審計專業培養的是學生在現代資本市場條件下的審計思維而不是審計機器。在會計本科教育中,教授操作技巧必不可少,然而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更顯重要。
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國會計本科教育應該充分拓寬基礎,在強調專業教育的同時,要盡量擴展學生在校期間的專業知識面,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同時,要培養學生的會計思想方法、會計意識和會計精神,形成健康的會計文化思想。
(2)面向學生需求,改革教材模式。我國高校的會計教材應該吸收、借鑒英美會計類專業教材的編寫模式,教材內容應該是生動且兼具邏輯性和可讀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材可以嘗試走國際化路線,引進西方原版教材,或在其原教材編寫風格的基礎上對西方教材進行改編。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很大的幫助。
(3)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實際應用能力。會計教學的實踐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客觀要求。我們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加大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安排中的比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
事實證明,會計類專業的學生需要大量的實踐才能夠靈活掌握專業知識。其出身社會之后的繼續學習以及各種資格認證都需要有實踐。通過實踐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些校企合作的實踐活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溝通、社交能力,這對于他們的職業生涯有著很大的幫助。
(4)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多樣化措施并舉。首先要多種評價方式并舉。平時測試和期末考試相結合,避免以單一考試評定成績,在評價體系中增加課堂討論,論文,實習表現,案例分析等,這些均可作為學生期末評價體系中的重要部分,這些舉措都可以真實反映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其次是要完善期末考試制度。本科會計的期末考試應當著重于考察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的能力,考核多以主觀題模式為主,而不是以具有標準答案的客觀題為主,還要突出重難點,增加綜合性主觀題目數量并適當提高難度,這將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效果評估。
基金項目: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研究計劃(編號C05-1102)
參考文獻
關鍵詞:會計學;涉農特色;人才培養;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3-0113-03
會計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歷史的必然。審視會計教育改革30多年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會計專業經歷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深刻轉變。這種轉變一方面為社會提供了大批會計人才,極大地滿足了市場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會計專業學生人數的快速增加,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越來越難。在這種背景下,高等農業院校的會計專業應該實施與其他類型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差異化戰略,著力解決擴招后高等農業院校會計專業面臨的學生就業難和農村會計人才缺乏之間的矛盾。我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凸顯“涉農特色”
多年來,我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研究實踐上,體現立足農村、服務“三農”會計人才的能力和素質,形成了一套頗具“涉農特色”的培養措施和方法。具體來說,我校會計學專業結合高等農業院校學科發展特色及時修訂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高等農業院校自身優勢,面向農村和農業,培養涉農企業和農村基層部門會計與財務管理人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將“農業會計”作為專業主干課程,同時還開設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鄉鎮企業會計”、“畜牧業財務專題”、“農村社會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計專題”共計6門涉農課程。二是在全球經濟國際化發展趨勢下,國際會計人才需求旺盛,我們在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了“國際會計”、“國際理財學”和“管理會計雙語”等適應國際化要求的課程。三是在應用型和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的社會要求下,我們在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中提高了實踐課程的比例,按照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開設了以“會計學原理實驗”為基礎、“財務與會計綜合模擬實驗”為核心、“理財方案設計”和“審計案例操作分析”為補充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實踐教學四個學年全覆蓋,在實踐教學中大量使用涉農企業案例。
二、教改和科學研究瞄準“涉農方向”
在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需求背景下,高等農業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離不開其教學體系的深化改革和科學研究成果的支撐。長期以來,我校會計專業教師深入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公開發表教改論文23篇、科研論文200余篇,從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案例教學和課程項目設計等視角探討了本專業教學體系改革;另外,還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對當前會計專業大學生的學習狀態展開廣泛調查,在剖析本專業大學生學習狀態的基礎上,推進教學體系改革。主要觀點有:(1)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首先是合理設置課程體系,讓學生們了解和熟悉農村經濟的特點、重要性和發展前景,培養面向農村和農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其次是利用“涉農企業家進課堂”授課方式,培養面向農村和農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再次是積極拓展涉農企業和農村實習基地,培養適應農村和農業的創新創業人才。(2)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上,著重完善以涉農企業和農村其他經營主體為對象的會計創新性實驗教學體系和加強會計創新性實驗軟硬件環境建設,通過模擬實驗,有利于他們掌握會計操作技能,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3)在案例教學上,從教師、學生和案例視角分析其原因后,提出全面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業務水平、尋找涉農企業有針對性案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化會計教學案例素材,形成以學生為中心,對現實問題和某一特定事實進行交互式探索的過程,學生在某些現實的約束條件下,運用智力和情感鍛煉他們面對復雜問題做出科學決策的能力,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清晰的專業理念、高超的專業技能和敏銳的專業判斷。(4)在科學研究上,成果團隊教師的科研課題和論文瞄準“涉農方向”,緊緊圍繞農村企業財務、會計和金融展開研究。
三、學術交流與業務培訓拓寬“涉農視野”
無論是科研工作,還是人才培養,都離不開廣泛的學術交流。只有通過有效的學術交流,才能使老師們更好地傳授知識、溝通信息、取長補短、開闊思路,才能促成不同高校間老師們的相互協作、形成交叉綜合,才能使老師們獲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養出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通過學術會議和業務培訓,與國內外其他高校尤其是農業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交流心得和體會,能夠及時跟蹤學科建設的前沿、發現專業建設的不足,了解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缺陷,從而推進本校會計專業課程建設和教學體系改革。長期以來,學院和會計專業教研室非常重視教師的學術交流和業務培訓。學院提供經費支持每位教師每年1次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鼓勵教師進企業尤其是涉農企業實踐鍛煉,教研室主任還可以根據專業建設需要參加相應的教學改革會議。本專業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和業務知識的培訓。
四、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彰顯“涉農優勢”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標的確立上,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掌握,把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定在學生掌握現有的知識上,要求學生對前人的知識進行接受、消化和儲存。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已成為人才的最重要的素質,而這些素質正是會計專業學生所欠缺的。我校會計學專業充分利用“第二課堂”,依靠農學、園林園藝、茶學和生態學等“涉農學科”優勢,構建出“科研課題+學科交叉+技能大賽”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從兩個方面入手:(1)以科研課題為載體,通過與涉農學科交叉,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具體做法:一是學院每年將教師新增的各類科研項目向本專業學生和其他涉農學科學生征集調查和科研小團隊,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選擇科研項目,然后,課題主持人組織學生科研小團隊召開研究思路座談會、布置研究任務和明確相關要求,撰寫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等。二是鼓勵會計專業學生聯合其他涉農學科學生積極申報學校和省里的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2)以專業技能大賽為重點,通過與涉農專業交叉,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我校會計專業非常重視專業技能大賽的開展,商學院先后主辦了六屆湖南農業大學創業計劃大賽,為學生們營造了良好的創業氛圍。本專業學生與涉農專業學生共同組建了諸如“風格爾花卉有限公司”等創業團隊,通過創業計劃大賽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另外,學院還積極承辦了營銷沙盤模擬大賽和鼓勵學生參加“用友杯”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等??傊倚Mㄟ^創新實驗項目和專業技能大賽提升會計專業學生們的創新能力,進而推進課程建設和教學體系改革。
五、教材內容緊扣“涉農主題”
教材是教學思想、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載體,是課程得以實施的具體保證,是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主要標志。隨著主體教育思想、素質教育思想、人文教育思想、創新教育思想和實踐教育思想的提出,具有多年傳統的高等農業院校會計學專業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難以滿足新時期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也促使我校會計學專業的教師們去思索如下問題:(1)高等農業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們需要掌握會計學科知識的哪些內容?(2)高等農業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們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3)高等農業院校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培養學生什么能力和素質?(4)教材應該怎樣適應教學方式的變革?(5)教材怎樣才能給教師在教學中留下較大的改革和創新空間?圍繞著這些問題,老師們積極組織和參加研討會,并一致認為:在教材建設中,要堅持培養適應涉農行業會計與財務管理人才需求的目標,要堅持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服務的原則,理論知識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和夠用為度,強調知識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強的適應性和創造力。因此,我校十分重視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教材建設,先后主編各類教材9部,其中有全國高等農林院?!笆晃濉币巹澖滩摹ⅰ笆濉币巹澖ㄔO教材、應用型本科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專用教材和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等。尤其是主編的《財務報表分析》、《財務管理》、《成本會計》、《會計模擬實驗教程》和《審計學》等“應用型本科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專用教材”系列更是符合在新機制、新模式下探索和創新涉農行業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的要求,打破傳統理論體系,精選涉農企業案例,突出技能訓練,注重可操作性,引導學生從“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系統理解。
參考文獻:
[1]楊亦民,胡晟姣,李桂蘭.高等農林院校會計學專業建設問題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9,(3):116-118.
[2]楊亦民,屈靜曉.關于會計學專業建設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7):124.
[3]張春穎,馮建軍.談會計專門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J].中國高等教育,2012,(17).
[4]章新蓉,顧飛.開放式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J].會計之友,2012,(36).
關鍵詞:會計專業 實踐教學 對策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切入點。實踐教學的廣泛性和立體性使其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創新能力的基礎是實踐能力,而實踐教學則是培養并形成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實踐教學可以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和投身社會實踐的優秀品質,為學生進入社會創造必要條件。實踐教學的深遠意義還在于在大學生從學生逐漸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中,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所學專業知識,從而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一、會計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
(一)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目標要求 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服務,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建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為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社會、經濟、科技與文化發展的要求、順應國際高等教育變化的趨勢、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加快,容量加大,這就要求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必須適應經濟、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培養出能夠駕馭、引領經濟、科學技術發展的合格人才。
(二)實現學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 大學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是:全面體現“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依照按學科大類培養專業人才的主導思想和“基礎教育+研究性學習和科研訓練+創新學習與研究”的人才培養理念和培養模式,緊緊圍繞本科人才培養總體目標,按高標準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綜合性、高素質特點,能在社會、科技、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中起骨干和領導作用的優秀本科人才。為此,對包括財會專業在內的管理類本科生實踐教學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在已經完成了專業基礎教育和文化教育后,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的培養,還要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完成學業進入社會后,不僅可以把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管理工作當中,而且其創新意識更有利于促進經濟、科技以及社會各個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三)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根據我國高校的發展和現狀,本科生的培養目標必須滿足本科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實現優秀人才的培養目標。學校要為本科生充分發展提供空間和條件,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大學生的大學學習過程是從學生到適應社會各個領域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成長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大學生不僅要完成文化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習,還要通過實踐教學把這些純粹的知識轉變成實際應用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除此之外,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還要加強思想品德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培養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改進和提高實踐教學的科學管理水平 必須實事求是的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大學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必須考慮大學軟件和硬件條件。如果在實施過程中要求的條件遠遠超過學校的條件,則無法實現實踐教學的目標;如果方案要求的過于簡單,一方面則會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會不利于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如何使現有條件發揮最大的作用,如何使實踐教學體系更加科學合理,即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也有利于實踐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目標的重要組成。
(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大學時期應該擔負起造就創新人才的任務。從本科階段開始,除了進行專業教育外,還要注意加強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從而使其優秀者成為創造性人才的基礎儲備。在大學的實踐教學中,一切活動應致力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是成功的大學教育,包括專業實踐教學的終極目標。
二、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一)課堂實踐子系統 主要包括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兩方面內容。從會計專業來看,會計案例教學屬于會計專業實踐活動的真實模擬,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具體內容靈活選用合適的案例,運用這類真實性較強的材料,諸如取自上市公司會計年報的資料來訓練學生,讓其不離開學校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各式各樣的實際問題并著手研究,可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迅速提高。實驗教學內容是指與理論課銜接的各種實驗以及獨立設置的實驗課,如每一門理論課程所含的課內課外實驗、上機操作等,也包括學生自行設計的綜合實驗等。會計專業的實踐性很強,在正常的專業課程內就包含有大量的實驗性內容,此外,還可以設置單獨的實驗課程,通過專門的大量的會計實驗來提高大學生的專業實踐動手能力和所學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
運用案例教學,培養學生運用專業思維,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是非常形象生動的一種教學模式,易被學生接受,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會計教學中貫穿案例教學,通過具體實例,講解方法的使用,可使方法介紹更直觀、形象,學生更容易掌握。因而要求會計專業教師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還應該加強案例教學,以經典的案例貫穿教學始終,將方法的講解與應用,通過案例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在創新性上邁出一大步。在會計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倡搜集較好的案例,采用案例進行教學。案例可以來自會計工作實踐,也可以是教師本人已經完成的或正在研究的課題。根據會計課程中要講授的主要理論和方法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和數據,通過案例來模擬再現會計課程中的理論和方法。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的經濟業務不斷出現,可以選用的案例也越來越豐富,例如上市公司的會計資料就是非常好的案例資料,選取這樣的案例資料,不僅真實,而且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搜集較好的案例,通過學生自己分析與老師講解相結合,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的閱讀、思考、分析、判斷。通過對案例的歸納、整理,引導學生提煉和掌握具體的會計方法,有利于把所學的會計理論落到實處使抽象的理論方法變得十分具體,在模擬實驗中拉近理論與實際的距離。
重視課程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業務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課程實驗教學環節是整個實驗教學體系的基礎,指對所學專業如會計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單項地進行的實驗。各專業課程的實踐環節須緊扣理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對會計基本方法的掌握和應用,以較快提高學生的會計業務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高校會計專業在各學期都開設會計基礎課和專業課,如《基礎會計學》、《財務會計》、《高級會計學》、《財務管理》等課程,對涉及到有關章節的重點內容可事先編制好相應的實驗資料,等任
課教師講解到這部分內容時,在會計實驗課上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或安排學生在課外學時進行驗證性實驗。這樣學生可對所學知識活學活用,對抽象費解的會計理論知識和會計分析方法,學生通過實驗得到了驗證和理解。
(二)社會實踐子系統,為使會計實踐教學模式不拘泥于會計模擬實驗的環境中進行,真正用于實踐,可以利用和實習基地簽約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到教學實習基地,如會計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結合實際進行校外實習。廣泛開展社會調查,訓練學生觀察社會、認識社會的能力。社會調查是培養、訓練學生觀察社會、認識社會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它不僅要求學生對全學程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而且使學生通過對關鍵或焦點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圓滿完成學習計劃,實現教學目標。社會調查可采用自行組織的調查、承擔委托的調查,參與政府組織的調查,參與本單位調查咨詢實體組織的調查等形式。通過開展社會調查教學形式達到對事物的實質性認識。會計專業是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的專業,因此客觀上會計專業的社會調查具備先天的優勢條件。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高速發展,以及證券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會計專業可以把社會調查的目標定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規范、及時。上市公司是我國企業中的優秀群體,因此是會計專業的極佳調查對象。建立進行校外實習,提高學生實際工作的能力。為使會計實踐教學模式不拘泥于會計模擬實驗室的環境中進行會計實際業務處理的模擬實驗過程,真正用于實踐,可以通過利用和實習基地簽約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到教學實習基地,如會計師事務所、企、事業單位結合實際進行校外實習。這種實踐教學的優點是能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獲得第一手感性知識,真正體會到所學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實際工作的能力,學生一方面可以把所學專業知識拿到實踐中去運用,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實際工作的檢驗,發現所學專業知識的不足,有利于日后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學習,也有利于選擇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
(三)認識與畢業實習子系統 認識實習一是讓學生在學習基礎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對專業要求和工作及研究領域建立起基本概念,確立學習目標;二是課程設計,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前面所學課程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綜合運用知識完成設計要求,通過設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畢業實習子系統是每個專業都必須進行的專業研究階段的實習過程。這部分實踐具有很強的理論研究性質和實踐過程。畢業實習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最后對所學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一次總結,通過這次總結后,應該建立起扎實的專業基礎,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并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畢業實習是大學生從大學學習階段走上社會工作崗位的銜接點,在這個銜接點上,大學生應該較好地完成從理論學習到實際應用的銜接和轉折。此外,高校還要重視學生的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做畢業論文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能力。畢業論文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過程,也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成果的綜合性總結。撰寫畢業論文對于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選題、開題、指導與成績評定等環節一定要嚴格要求,使學生真正能將四年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
三、管理類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一)樹立管理類創新型人才多元化培養目標理念,建立特色人才培養機制面對我國從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重大轉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以及經濟發展全球化的客觀現實,社會各個領域對諸如財會等專業的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內涵、需求層次、規格結構、知識技能結構上的要求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以至社會對管理類人才的評價標準、衡量標準、使用標準也相應地發生了同樣深刻的變化,致使管理類人才培育模式和實現路徑也面臨新的挑戰。為適應這一變化,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構建多元化培養目標理念,探索個性化的培養方式,突出特色人才培養,對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應當具有不同的要求。在不同層次的大學培養人才的目標定位上應當體現特色,重點大學要突出理論特色,一般院校要突出應用性特色,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注重多樣性、開放性、應用性、創新性和復合性的人才培養理念,增強學生把握全球經濟發展動態和剖析現實經濟現象的素質和能力。同時,在基礎性管理類人才培養方面,圍繞經濟發展所要求的知識準備,加大數理課程和計量課程訓練,強化學生在構造經濟理論模型、實證分析、實際應用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訓練,組織學生參與科研實踐,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注重相關資源建設,形成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的成效如何,還與實踐教學的研究、實踐教學教材、指導教師與管理隊伍、實踐教學管理制度等資源密切相關。目前,有關財會專業等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理論研究相對較少,高校應該多作一些探索、研究和嘗試。一是豐富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理論研究體系;二是開展符合經管類專業特點的實踐指導教材的修改、編寫與積累;三是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規范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包括實驗室管理制度、開放制度、考核與評價制度等,只有在這些方面均形成了完善的體系,才能保證實踐教學的效果。財會專業從理論層次上應該分為初、中、高三個層次,這是財會專業的學生完成從專業入門、系統專業學習到高層次專業理論學習的專業學習過程,從專業內容上講應該有一定的覆蓋面,除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純粹的會計專業課程外,還應該包括金融學、經濟學、統計學等相關專業課程,完備的課程體系有利于培養出復合型的專業人才,在專業結構方面,不僅要有理論部分,還要有相應配套的實踐部分,理論與實踐密不可分。此外,財會專業應該從制度上保證專業課教師參與實踐和進修,這樣才能打造一支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這是構建會計專業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必備條件。
(三)優化專業結構 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更加激烈。高等學校要適應并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不失時機地進行學科專業結構調整。高校經濟類專業要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新形勢,著力加強諸如管理學、會計學、經濟學等領域的學科專業建設,積極發展和扶持新興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專業,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同時,要適應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總體部署,樹立前瞻意識和責任意識,在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也要積極融入其中,為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高校財會專業等管理類學科專業結構的優化,還必須適應我國人才就業市場變化的趨勢,要根據新時期新環境下職業崗位和人才就業市場發生的新變化及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適時調整人才培養的專業結構和類型結構,增強高校的辦學能力和活力。會計專業是應用性強,應用范圍廣泛的學科,因此,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可以適時開設證券評價等交叉性學科專業,提高會計專業的應用方向性。
關鍵詞:獨立學院 會計學專業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4-132-04
我國會計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多類型、多層次、多樣化的培養體系,目前會計教育基本上可以分為博士、碩士、學士以及???、中專和職業技術教育五個層次,不同層次的會計教育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均將“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校教育大眾化、高校辦學類型多元化的產物,如何辦好會計學專業,應認真分析自己在會計教育體系中的位置,依據國家會計學院對會計人員職業能力認定標準,明確自己學生的培養目標,才能找準位置,有的放矢,為社會培養真正有用的合格人才。
一、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生源質量
1.獨立學院在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的位置。改革開放30年來,會計教育的快速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批合格的會計人才,極大地滿足了市場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1995年我國設置會計本科專業的普通高等學校為219所,在校會計專業本科生為45967人,到了2000年分別增加到262所與96232人,在2005年又快速增加到475所與208145人,規模擴大之迅速令人注目。截止2007年,全國共有1089所高校,有508所高校招收會計本科學生,占46%。
然而,每年如此眾多的會計學專業畢業生走向社會,而用人單位的反應卻是“會計專業畢業生不能適應實際用人單位的要求”。分析原因,主要是高校財會教育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比如我國傳統高等會計教育的目標定位在培養能夠勝任會計實務、會計教學和會計科研等工作的高級會計專門人才。換言之,就是立足于培養“社會精英”,將學生當成“天之驕子”,結果重理論輕實踐,重精英教育輕大眾教育,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出現嚴重的高分低能現象自然也就不奇怪了。另外,教育方法與手段缺乏足夠的創新性。
目前,高校教育基本還是重于傳授和吸收知識,而忽視知識的應用,重理論輕實踐,有些內容陳舊過時,學制長、課時多,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上,學得不深不透;有些課程重復,有些急需的課程開不出來;過分強調課堂教學環節,忽視了其他教學環節;“重教有余、重學不足;灌輸有余、啟發不足;復制有余、創新不足”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顯然不能與目前會計教育的環境相適應。
教育部于2004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2.4%的教師認為本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主流認識是應用復合型人才,有超過一半的用人單位認為會計專業學生最應該加強的是“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從現實情況來看,本科生畢業后除繼續深造外,基本上都將從事實務工作。就連碩士研究生大部分也都從事實務工作。用人單位非??粗貙W生的動手能力,這給我們高等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重新定位培養目標,會計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必須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
2.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學學生生源質量分析。根據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對全省2006-2008年三年招生錄取情況的統計分析,近四年全省三本線低于二本線,分別是:2006年文科78分、理科95分;2007年文科74分、理科100分,2008年文科65分、理科93分,2009年文科70分、理科95分。
在這個分數段的學生一些是高考失常的學生但又不想復讀,選三本是為了讀研做準備,多數是經過復讀上二本也無望且家庭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學生,一少部分家庭經濟狀況較差。面對如此的生源質量需要我們認真考慮獨立學院學生的培養目標能否與一、二本學校的目標一致。
二、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
教育目標是由特定的社會領域和特點的社會層次需要所決定的,會計教育也應不例外,應與會計所處的社會、經濟、科技及會計本身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相一致,并取決于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由于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是有層次和差異的,因此,會計教育目標應有一定的層次性。
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產物,從本世紀初開始到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規模,2009年納入招生計劃的獨立學院有245所,開設會計學專業的院校有113所,約占46%。
本課題組2009年初主要針對山西省大、中、小型企業的財務人員需求狀況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采取問卷調查形式,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113份,其中有效問卷105份,有效率達87.5%。
1.調查對象。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分別從企業的性質、類型、行業等各方面做了分類,根據收回的問卷分析,被調查企業涉及到:
制造業占16.83%,建筑、運輸和倉儲業占11.88%,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占17.82%,批發零售業占19.80%,金融業占4.95%,其它行業占28.72%。
國有企業占40.43%,私營企業占57.45%,外商投資企業占2.12%。
國有獨資企業占14.14%,有限責任公司占58.59%,股份公司占20.2%,合伙企業占7.07%。
特大型企業占3.77%,大型企業占16.04%,中型企業占40.57%,小型企業占39.62%。
其中,有64.21%的企業使用會計電算化軟件,12.63%的企業使用其他系統軟件,23.16%的企業沒有使用任何軟件。
以上數據顯示,被調查的企業基本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但從企業規???特大型企業較少,這與我省的經濟狀況是比較吻合的。
2.企業對會計不同崗位人員學歷、學位、職稱等的要求。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將會計崗位設置為:財務總監、財務主管、主管會計、會計和出納等,各崗位又分別針對學歷、學位、職稱、專業和工作經歷等五個方面做了詳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1)67.14%的企業認為,財務總監應具備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高級會計職稱和企業管理專業知識;32.86%的企業認為,財務總監應具備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會計師職稱、會計學或財務管理專業知識。100%的企業認為財務總監應具備一定的相關工作經歷。且大多數企業均將學歷、職稱、專業和工作經歷排在靠前的位置。
(2)83.33%的企業認為,財務主管應具備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會計師職稱和會計學專業知識,且認為這幾項都很重要;100%的企業認為,財務主管應具備一定的工作經歷。
(3)71.43%的企業認為,主管會計應具備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和會計師職稱;85.71%的企業認為應具備會計學專業知識;100%的企業認為應具有相關工作經歷,且在五項中工作經歷和專業要求排名靠前。
(4)83.33%的企業認為,會計人員應具備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66.67%的企業認為會計人員應具備助理會計師職稱,16.67%的企業認為應具備會計師職稱;89.36%的企業認為會計人員應具有相關工作經歷。其中,學歷、職稱和專業要求排名靠前。
(5)71.42%的企業認為出納人員應具備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和助理會計師職稱;86.17%的企業認為應具備會計學專業知識;73.58%的企業認為應具有相關工作經歷。其中,學歷、職稱和專業要求排名靠前。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以得出,企業對處在管理崗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相對較高,對出納和普通會計人員的學歷和職稱要求相對較低,但同樣希望有一定的相關工作經歷。這就對我們的會計教育提出了要求。
3.對不同崗位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在調查表中,我們共設置了19項素質要求,針對我們的研究課題,我們主要對主管會計、會計和出納人員的綜合素質做了統計分析,根據打分情況,排序如下:
(1)對主管會計:排在前三位的素質要求分別是:第一位,職業道德水平;第二位,業務能力、領導能力和獲取新知識能力;第三位,敬業精神、專業知識水平、團隊精神、心理素質和社會責任。
(2)對會計人員:排在第一位的是敬業精神;第二位的是職業道德水平;第三位的是業務能力、競爭能力、社會責任、專業知識水平和溝通協調能力。
(3)對出納人員:排在第一位的是敬業精神;第二位的是職業道德水平;第三位的是業務能力、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
素質要求排名后三位的是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外語水平,這也與全省的經濟現狀:“開放程度較低,大型、特大型企業相對較少、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不太高,尤其是外資企業較少,內資企業的對外業務較少,對財務人員的外語水平要求較低”相吻合。
4.對不同崗位人員知識范圍的要求。調查表中,根據工作要求共設置了十種知識類型,被調查單位認為各崗位人員應具備的知識前三位的排序如下:
(1)主管會計應具備的知識排在第一位的是會計知識;排在第二位的是戰略管理知識和統計學知識;排在第三位的是審計學知識、經濟學知識、公司理財知識和公司治理知識。
(2)會計人員應具備的知識排在第一位的是會計知識;排在第二位的是稅法知識、經濟法知識和審計學知識;排在第三位的是統計學知識、公司理財知識和戰略管理知識。
(3)出納人員應具備的知識排在第一位的是會計知識;排在第二位的是稅法知識;第三位的是統計學和審計學知識。
從上述調查分析可以看出,專業知識是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知識,是完成本職工作的必備知識。
根據調查分析,結合學生素質,以及獨立學院的辦學定位――服務于地方經濟,培養應用型綜合人才,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定位在“培養具有堅實專業知識,熟練的專業基本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同時要培養學生具有很強學習能力和不斷創新的精神,以適應社會不斷發展和自身不斷提高的要求”。應與其他地方院校“錯位競爭”。
在明確了辦學定位或培養目標的情況下,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要想在同類院校中站穩腳跟,必須針對社會需求培養人才,要辦出自己的特色,要培養出社會搶手的學生,就要找到辦學的關鍵,解決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從而提高就業率,增強學校的競爭力,確保學院長遠發展。
三、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據統計,一個人所需知識的5%~10%來自于學校,另外的90%~95%是通過工作和繼續教育獲得的?,F代科技和信息的日益發展與會計人員接受信息的時間限度之間存在矛盾;知識更新周期的不斷縮短與會計人員受教育時間不斷延長之間同樣存在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就必須樹立終身教育思想,“一次教育,終身受用”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必將被“傳授知識”轉變為“傳授學習方法”的終身教育所取代。因此,優秀的會計人才必須是終身的學習者。
在目前我國會計學專業知識結構體系基本穩定的大前提下,如何辦出自己的特色,培養出社會搶手的人才,培養出“有一定的工作經歷的”會計人才,實踐教學環節就是一個突破口,如何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能夠具有會計工作崗位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獨立學院急需解決的問題,根據多年的教學工作經驗結合社會需求調查,我們認為在傳授給在校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抓好校內外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培訓、職業素質的培養、職業判斷能力的引導等諸多環節。
1.構建能力型課程體系。傳統的會計課程大都是知識驅動型,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講授會計的各專業課程,課程及其內容關心的是專業考試和獲得正確答案,學生所受的教育是記憶性的,而不是能力培養。構建能力型課程體系,強調在會計教育中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這一課程體系應該能夠回答以下幾個問題:知識面:即學生學完這門課程必須掌握哪些知識,會解決什么問題?動手能力:學生會不會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問題?工作環境:即讓學生明確其在什么環境下應用所學的知識?考核評價:即如何評價學生通過學習已經具備的會計實際工作能力,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2.能力型課程體系的設置。能力型課程體系應該是在滿足學生基本知識面需求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學生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初步的職業判斷能力。一般應包括:
(1)基礎教育課程(公共基礎課程),這類課程的主要目標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具有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應用數據的能力、語言文字書寫和表達能力、以及必要的社會人文素質。
(2)一般商業課程(專業基礎課程),這類課程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財政、金融、市場、經營管理、組織行為等一系列課程,使學生了解企業、政府機構和非盈利組織的活動及部門設置特點,理解企業如何整合和應用這些知識。
(3)專業核心課程,這類課程的核心應該體現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具體內容和有效途徑上。而職業能力的具體內容表現在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形成專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就是實踐教學環節。
3.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為了使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有一定工作經歷的人,要求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對學生動手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會計工作的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有較充分的準備,以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為此,對會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分析和研究,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新思路,改進實踐教學方法,規范實踐教學管理,從而構建理論聯系實際、由淺入深、形成學生在校四年不斷線、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完善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1)經濟業務認知實習。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前,為了對本專業有所了解而進行必要的企業參觀性實習,讓學生觀摩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了解不同企業經濟業務的循環過程,明確經濟業務發生的標志――原始憑證的取得、填制、審核、記錄等。認知實習主要是增加感性知識,是為學習理論課服務的,不強調培養操作技能。(此項實習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學期)。
(2)會計崗位認知實習。在完成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后,讓學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實習基地或企業進行隨崗或頂崗實際操作。學生親身到企業財務部門參與企業具體的業務處理(或觀摩企業財務人員的實際操作),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增強感性認識,還可把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檢驗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蛲ㄟ^感性的認識,分析實踐與理論的區別或差異,以便靈活掌握所學知識,活學活用。更加熟悉企業經營活動的來龍去脈以及工作內容和崗位職責,增強學生會計業務的實際操作技能。(此項實習安排在大二的第二學期)轉貼于中。
(3)企業會計業務模擬實訓。在學生完成中級財務會計學和成本會計學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在校內組織企業財務會計的模擬實訓,模擬實訓的內容應包括企業財務崗位設置及要求、企業財務制度、企業會計核算流程、模擬企業經濟業務,模擬企業經濟業務應相對突出出納崗位、往來結算、存貨收發及其管理、職工薪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成本核算及其管理、對外投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期間費用、納稅申報、利潤形成及其結轉、財務報告的形成等各個方面。通過模擬實訓使學生對企業財務會計有一個比較完整的、全面的、感性的認識和把握。這里特別強調提出,在設置模擬企業經濟業務時,應當有意識地設置一些不確定(或需要在了解經濟業務實際發生情況后方可確定)的經濟業務,或出一些錯誤的經濟業務,給學生一些判斷的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判斷,或參閱國家財經法規、稅收制度加以判斷,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允許學生作出不同的判斷,不要形成標準的財務結果,否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并且與企業、社會現實也不符,還容易使學生養成依賴老師給出標準答案的習慣。
(4)企業具體業務實踐。在完成學生校內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到企業參與企業會計實習,或引導學生到企業、金融機構、財務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稅務事務所等機構進行專業實踐,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積累工作經驗,增強崗位工作能力,為走出校門參加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5)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的完成。學生在學完全部課程后,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縮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適應期,在畢業前進行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綜合性實習,即畢業實習。通過畢業實習,可以鞏固、發展學生已獲得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財務工作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正確處理經濟業務的能力和技巧,并為做好畢業論文進行必要的準備,如開展調研工作、資料收集等。同時也為學生就業提供選擇的機會,使學生提前對就業形勢、就業要求做到心中有數,真正實現學生就業的零適應期。
畢業論文的完成是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必修環節,是對學生四年所學知識的綜合檢驗。但是獨立學院學生的綜合素質相對于二本以上學院的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畢業論文的選題、要求等各個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要把考察學生的側重點放在學生實際工作能力、解決基本的經濟業務問題的能力,處理中小企業財務、稅務等業務能力上。要求學生必須深入到企事業組織,解決自己了解到的企事業組織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務實地理解和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真正通過畢業論文的完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力型教學方法初探。要培養對社會有用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就必須改變已有的教學觀念,要“開門”辦學,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要放手讓學生去接觸社會,掌握生存規則,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免疫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為此我們要改變教學方法,要變“以教師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中心”,從“傳授知識”轉變為“培養能力”,讓學生逐漸養成自我學習與不斷更新知識的習慣和能力。
(1)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實行啟發式教學。傳統的系統知識講授法、演示法等,對學生掌握會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分析思維能力收效甚微;為彌補這些教學手段的不足,會計實踐教學中,應采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于啟迪學生的心智,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啟發式教學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的,并在自學之后對自學成果進行檢驗,使每個學生都在發表見解中得到鍛煉。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際應用時,教師根據模擬企業的情況,針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以及國家企業會計準則、財經法規和稅收制度的要求結合涉及到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業務的性質,明確確認、計量的屬性和價值,在準則、制度允許的范圍內,可以有不同的處理結果。例如,企業發生的審計人員“差旅費”該如何入賬?這一問題就需要告訴學生要結合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梢杂嬋搿肮芾碣M用”,也可以計入“銷售費用”(商品流通企業)。
(2)精心設計財務處理程序圖,采用圖解直觀教學。會計圖解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會計教學過程中,通過分析與歸納,將會計處理程序、會計憑證傳遞以及會計賬簿之間的關系抽象概括為圖表形式,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講解會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利用圖解進行會計教學直觀形象。會計賬務處理程序圖解是會計教學的主要內容。它是由兩個以上“T型”賬戶、表示賬戶對應關系的符號、金額以及簡要文字說明所組成,是反映某項經濟業務會計處理程序的圖解。針對《企業財務會計》課程中相關的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核算內容,把采購儲備、生產過程、產成品入庫及銷售過程的資金運動,采用實賬、實表的方式,把對供、產、銷進行核算的整個過程制作成模擬實際運行的程序圖,使之具有模型化、直觀化、操作化的特點,讓學生手眼腦并用,對會計核算過程取得深刻而直觀的印象,輕松掌握會計的內容和方法。
(3)積極采用現代化的教(下轉第142頁)(上接第134頁)學手段,進行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把企業會計實際操作過程直觀地表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充分利用投影、幻燈、錄像、多媒體等電化教學手段和相關財會軟件,靈活選擇操作練習、個別輔導、對話、模擬、游戲、問題求解等教學形式,直觀、形象化地組織教學。會計的基本技能訓練也可由計算機模擬來實現。
總之,實踐教學體系是指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即在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時,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通過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配置而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內容體系,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習教學和社會實踐。只有從客觀實際出發,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構建完善的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才能真正提高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更好地為獨立學院的教學服務,培養出實用型的財會高級應用型人才。
[本文系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獨立學院會計學特色專業建設探討》(編號2008003)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懷珠.山西省高考志愿填報方法與技巧.山西出版集團山西經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