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8 13:30: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食堂滿意度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本文通過對企業現行薪酬制度、結構、福利政策、公平性、激勵性的滿意程度和薪酬改革等11個方面問題的調查,做了適當的分析和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關鍵詞:薪酬制度 員工滿意度 問卷調查
為了解公司員工的薪酬價值觀、心理取向、對分配律的認識等問題,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單位300名員工的薪酬滿意度進行了調查。涉及對公司現行薪酬制度、結構、福利政策、公平性、激勵性的滿意程度和薪酬改革等11個方面共40個問題的內容,問卷設計以單項選擇題為主,輔以少量多項選擇題和開放式問題。參與問卷調查的300名員工中,包括所屬單位的中層管理人員39人,一般管理人員96人,生產人員165人。
1.對現行薪酬制度的總體感覺
從調查結果看,對現行薪酬制度的總體滿意度較低,表示非常滿意的只有4%,而較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的達到了35%。此外,從公平性、激勵性、對人才吸引性三個緯度進行的調查結果也表明,非常不滿意均接近或達到10%,各個緯度的滿意度均較低,非常滿意度不到8%。一般情況下,完善的薪酬制度應該獲得60%以上員工的認同,滿意度調查說明現行薪酬制度存在一些問題,有必要重新設計薪酬制度。
2.對付薪因素在現行薪酬制度中體現的滿意程度
員工對各類付薪因素在現行薪酬制度中體現的滿意程度不高,對現行薪酬制度中體現個人績效、崗位價值、個人技能的不滿意的為35%-41%,滿意度較高的僅為14%-30%,反映出現行薪酬制度以職務等級作為主要付薪因素,缺乏考核、獎金固化,以及忽略崗位價值和個人技能差異。
3.對現行薪酬的結構滿意程度
調查結果表明只有33%的員工對現行薪酬結構表示滿意,可見現行薪酬結構以職務級別定薪的模式存在問題。對待級差的態度上,管理人員、生產人員和中層管理人員的滿意度分別為27%、67%和56%,說明不同層級人員對薪酬等級差距的大小存在矛盾,這就說明要通過規范、合理的崗位評價,客觀體現崗位價值的差異,以獲得大多數員工認同。
4.對現行福利政策的態度
非常滿意的占28%,較滿意的占46%,可見員工對福利政策的滿意程度較高,這與企業一直延續國有企業較高的福利水平的實際情況相一致。主要是因為企業為員工提供各種津貼,包括交通津貼、節日津貼或實物、住房津貼、購物補助以及子女升學補助等;服務,包括班車、工作服、體育鍛煉設施、娛樂設施、集體旅游、食堂與衛生設施以及節日慰問等。
5.對現行薪酬公平感的感受
從調查結果看有42%的員工認為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不對稱(可理解為付出多,回報少),說明薪酬的內部公平性存在較多的問題。有39%的員工對薪酬的相對公平性不滿意,根據公平理論,如果對這一現象不及時采取措施,員工一旦感覺到不公平,往往會自己采取行動糾正這種情景,這會對企業產生不利的影響。
員工對資歷回報的滿意度較高,這與現行薪酬結構中多個工資項目均能體現工齡因素有關。對個人技能與收入相比較的滿意度較低,在年齡小、學歷高的員工群體中表現更為突出,可見現行技能工資主要與工作年限掛鉤,缺乏合理的技能評定體系,個人技能提升在薪酬中得不到體現。員工對崗位與收入配比不滿意,還是說明沒有客觀的崗位評價。
6.對付薪因素的取向
根據各層次員工對付薪因素選擇頻次及總序數調查結果,崗位價值和個人績效表現為最主要付薪因素,其次是技能和資歷,這就意味著崗位管理和績效管理將是薪酬改革中面臨的難題,也是薪酬改革成敗的關鍵。另外,員工對資歷因素較為重視,也體現了國有企業認同積累貢獻的文化,也應引起重視。
7.對待薪酬改革的態度
中層管理人員中贊同進行薪酬改革的占95%,一般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中贊同的分別占81%和68%,總體來講員工是支持薪酬改革的,但員工由于管理層次不同,在態度上存在差異,說明基層員工對于改革的不確定性存在顧慮,存在改革可能影響既得利益的擔心。這就要求薪酬改革中,一方面要把改革的目的、意義宣傳到位,在全體員工中形成共同愿景;另一方面要考慮最基層員工以及在競爭中弱勢員工的利益。
8.改革后薪酬結構、水平的想法
在收入的固定部分與浮動部分的比例上,多數員工認為固定部分不應小于浮動部分,這與公司大多數崗位多從事規范性工作的因素有關。在收入級差問題上,中層管理人員與一般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的觀點發生分歧,職位高的員工對拉開收入差距的意愿要強,而一般員工則反之。這就要求建立起一套能體現不同層級員工崗位價值的指標體系,客觀反映崗位相對價值,同時通過薪酬調查獲取外部相關信息。
9.競爭淘汰機制
75%以上的員工贊同建立競爭淘汰機制,82%的員工贊同異崗異薪,說明員工具有良好的工作動機,認為優勝劣汰是正常的,具有承受壓力的心理準備。企業近年來推行的崗位競聘制得到了員工的廣泛認同。
10.崗位分析、崗位評價和競聘上崗的態度
80%以上的員工贊同進行崗位分析和崗位評價,反映了員工通過崗位評價體現崗位價值,以崗定薪的愿望。同時認為在薪酬改革中進行競聘上崗非常有必要的員工占87%,這就要求絕不能再延續過去工資調、整時套改的方式,而應該在薪酬改革中同時推行用人機制的改革,實施競爭上崗,給員工足夠的選擇空間。
11.對薪酬提高的態度
中層管理人員與一般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的態度存在一定差異,前者將崗位提升放在了第一位,而后者將個人績效放在了第一位。但員工總體上認為崗位提升、績效優良、技能提高、工齡增長應作為提升薪酬的主要因素,這也與員工對付薪因素的態度相一致。因此在薪酬制度設計中,不能忽略崗位晉升機制、績效與薪酬掛鉤機制、技能提高與回報機制等薪酬配套制度的建立。
根據以上調查分析結果,企業應立足多年的分配指導原則,按照崗位確定基礎工資與崗位工資,按照工作年限確定年功工資及積累貢獻工資,按照企業自身的承受能力,確定獎金水平。合理的、員工滿意度較高的薪酬體系是企業穩定發展的根本。
參考文獻:
[1]劉正利、楊倩,現代企業薪酬設計研究,經濟師,2004.5
關鍵詞:統計學;教學模式;計算機化
一、統計學教學的現狀
1.學科的不斷融合使教學內容日臻豐富。長期以來,在國際統計界存在兩門相互獨立的統計學,即比利時數學家阿道夫•凱特勒創立的數理統計學和美國統計學家瓦爾德創立的社會經濟統計學,分別隸屬于數學學科和經濟學學科。20世紀 80 年代以后,建立包括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內的大統計學,逐步成為國際統計學界的共識。首先,數學的理論和方法越來越多地介入了統計學;其次,以數理統計、特別是推斷統計為基礎的應用學科不斷形成。隨著大統計學思想的建立和統計學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的需要,大多數學校和老師在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除了保留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中仍有現實意義的內容。
2.豐富的內容使得學生的學習難度加大。對于高職生而言,統計學的學習難度之大尤為突出。首先,與本科生相比,高職生的生源復雜,數理基礎知識相對較為薄弱,且知識結構參差不齊,很難針對一個層次實施教學;其次,統計學具有概念多且關系復雜、公式多且計算量大、理論深且數理性強的課程特點,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統計學》作為專業基礎課,一般按照教學計劃大都安排在二年級第一學期研修,在這個學習時段也是大多數學生為將來就業需要忙于計算機、英語、營銷、會計等許多資格證書的考證時段,并且在考證方面義無反顧。同時,二年級其他專業課的學習壓力同樣也很大,所有這一切對于學生學好統計學課程面臨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3.豐富的授課內容使教師的教學難度加大。隨著高職院校擴招速度的加快,專業課教師授課班級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專業也越來越雜。在大多數學校,一個教師跨越不同專業授課不再新鮮。同時,豐富的授課內容使課程難度加大,課程難度太大又有可能導致學生興趣下降,特別是統計分布、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統計決策等內容,對高職學生而言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在不同層次和不同專業領域要把統計課的理論知識和具體應用向學生講解清楚是由相當難度的。
二、計算機化改變了統計學教學的模式
1.統計計算機化使統計學逐漸從數學技巧轉向數據分析。在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非常普及的今天,統計計算技術不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了。統計思想、統計應用才應該是重點?,F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生動。所以,在統計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內容只需要給學生講清楚統計基本思想、計算的原理和正確應用的條件、正確解讀計算的結果,而對大量復雜具體的計算可以交給計算機去完成。例如方差分析,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教學實際問題分析的。現在我們只要講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決的中心問題是判斷有無條件誤差,而原假設又是K種不同水平下總體的理論均值是否相等,檢驗結果表示什么等等就可以了,大量的數理統計計算工作讓計算機去完成。
2.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統計實踐學習統計理論。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現場教學、引導學生先讀后寫再議、模擬實驗、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項目、利用假期時間,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某些團隊、小組或自己組織去開展一些與專業有關的活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提供咨詢、參與企業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例如根據同學們在學習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設計的基礎上,讓他們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如以寢室為單位),在校園內真正進行一次諸如食堂飯菜價格調查、大學生月消費水平調查、學生工作滿意度調查等實實在在的統計調查活動,從具體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樣本的抽取、問卷的發放、回收與審核、數據輸入與資料整理、估計與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學生們自己來完成。這樣,他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的整個過程,會取得理論認識和應用實踐的雙重收獲。
三、統計學教學計算機化的主要工具----EXCEL
讓學生實現從煩瑣的數理統計技巧向數據處理的轉變,同時還要使廣大學生容易掌握并有機會輔之于實踐,要求必須選擇容易獲得而且普及性比較強的統計分析軟件,并在課堂教學和引導學生實踐中能夠被廣泛采用,這一點對統計學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專業的統計分析軟件SPSS、SAS等其功能固然強大,統計分析的專業性、權威性不可否認,但是對于沒有開設統計學專業的院校這些軟件并不常用,如果學生要進行自主性學習也比較難以找到相應的工具。微軟公司開發的EXCEL軟件作為一款優秀的電子表格軟件,其提供的統計分析功能雖然比不上專業統計軟件,但它比專業統計軟件易學易用,便于掌握,無疑是我們最好的選擇。對于《統計學》這門課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已完全能滿足統計計算方面的要求。
1.教學內容需重新整合。在教學內容上,依據EXCEL的函數功能、電子表格功能、數據分析功能,結合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需要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傳統的統計學原理教學過程中,對統計數據的搜集主要強調統計報表制度,在EXCEL環境應該更注重抽樣推斷,EXCEL提供的隨機抽樣工具使得抽樣調查不再是十分復雜的技術,統計圖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對數據的描述。另外現有統計學教材在講根據整理的數據計算平均數時,都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當用組距式變量數列計算平均數時,用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進行計算。我們知道,組中值作為各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組變量值在組內是均勻分布的,如果實際數據與這一假定相吻合,計算結果比較準確,否則誤差比較大。事實上實際數據往往就不是均勻分布的,因此用組中值計算的平均數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資料編制的不同變量數列計算的平均數還不相等。
2.改革考試方式和內容,合理評定學生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于《統計學》的考試,多年以來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考試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距離考試內容和方式應更加適應素質教育,特別是應有利于高職學生的創造能力的培養之目的相差較遠。在過去的《統計學》教學中,基本運算能力被認為是首要的培養目標,教科書中的各種例題主要是向學生展示如何運用公式進行計算,各類輔導書中充斥著五花八門的計算技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統計學》課程的過程中,為應付考試搞題海戰術,把精力過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記硬背上。這與財經類專業培養新世紀高素質的經濟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
總之,計算機化不僅賦予統計學教學新的生命力,也給教師提供了一個教學創新的平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操作性極強的學習形式和專業拓展空間。
作者單位: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