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3 02:4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與讀書有關的格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激發閱讀興趣,引導課外閱讀
(1)課堂、課余興趣啟發。初步了解學生讀過什么書,讀了多少書,有什么收獲。在課堂、課余相機介紹中外典故,名人傳記,格言警句,賞析美文片斷,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明白閱讀的重要意義。
(2)抓住媒體契機,進行興趣轉移。利用學生喜歡電視的特點,關注電視節目,由此引導他們讀一些高雅的、健康的文學性書籍。如《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中華成語故事》等等已經拍攝成為電視劇,可以利用此契機,渲染電視情節引導學生暢快的閱讀原著,享受閱讀原著的盡興,促進學生閱讀名著。
(3)制造懸念激發閱讀興趣。教師利用多種方式制造懸念,談論某文章的精彩情節、精彩片斷,講述某一個故事的梗概,介紹某一個作家的奇聞趣事等等。激發學生渴望閱讀相關作品,了解作品的全貌。
(4)樹立閱讀榜樣,建立班級“圖書角”。抓班級課外讀書典型,帶動讀書風氣,建立激勵機制(如評選讀書積極分子)鼓勵讀書風氣。在班級開展“自讀、自薦”的良好讀書網絡,構建班級“圖書館”。
二、關注閱讀內涵,注重方法指導
(1)配合教材,推薦讀物,遷移閱讀。①推薦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書籍,了解作品原貌,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拓寬視野,促進對課文的理解。②推薦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遷移閱讀。課堂相機介紹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閱讀量,加深對這位作者的認識。③推薦與文本相同題材和相同寫作方法的文章,遷移閱讀。做到課內得法,受益課外。
(2)授之于漁,指導讀書方法。①精讀。名著的名篇、名段,自己喜歡的讀物,要細讀,反復讀,甚至熟讀成誦。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②速讀。為培養快速學生抓捕信息,逐漸訓練學生使用“提綱契領的標題讀法”瀏覽篇幅較長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采用于詞句為單位的整體閱讀的“掃讀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直入主題的“提問法”,討論交流式的把握文章重點。③不同文體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童話故事,重在抓住情節;閱讀人物傳記,關鍵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閱讀詩詞,緊扣關鍵詞領悟意境;閱讀說明文,明確事物特點等等。教師結合教材特點,不僅引導方法,也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培養自主閱讀的習慣。
(3)展示美文片段,加強積累鞏固。利用早讀課、午休課時機,展示學生課外的美文片斷積累,包括文段、文句、詩詞、格言警句、名人軼事等等。一方面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一方面加強課內外閱讀的積累,為習作積累素材,內化習作語言。
三、開展讀書活動,強化閱讀效果
學生的閱讀行為需要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和贊同,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我們也開展一些有趣的讀書競賽活動,激發閱讀信心和熱情,同時也檢查閱讀效果。
(1)班級讀書會。每周舉行班級讀書交流會,既可確定讀書主題,也可廣泛自由交流。內容分別為:推薦讀物、推薦美文、談讀書收獲、說讀書方法、介紹新書信息等等。
(2)評定讀書筆記,評選最佳“讀書卡”,選舉“優秀小讀者”,給予鼓勵和獎勵,完善和落實課外閱讀的全面評估。
培養學生捕捉閱讀信息、加工閱讀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激發閱讀興趣,引導課外閱讀。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2-128-3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學習語文,“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著名語文教育家呂淑湘先生曾講過:“課外閱讀對語文課來說,決不是可有可無的?!薄肮P參造化神始足,腹有詩書氣自華”。課外閱讀能力是語文素養的根本,更是人發展的需要。加強課外閱讀也是時展的需求。學生課外閱讀正是課堂閱讀教學的延伸,課外閱讀能力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四組關于動物描寫一組的課文時,鼓勵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去找,還有哪些有名的作家寫身邊的小動物,是怎樣寫的?你有什么收獲?特別推薦沈石溪的動物系列小說,師生共讀一本書。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具體做法是這樣的:1.故事會,比一比誰課外故事講得好。2.我知道,看誰課外書讀得多。初步了解學生讀過什么書,讀了多少書,3.推薦一本好書,你最喜歡哪本書?為什么喜歡?說說你的理由。全班再進行交流,不僅讓孩子體會到讀書的成就感,更吸引其他學生也有讀書的興趣。4.我喜歡的詞語,最感動的句子,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或者是感動的句子摘抄下來,并在班上進行朗讀展示;同時,鼓勵學生用讀書積累的詞語來說話,或模仿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句式練習等等,這些做法都深受孩子們喜歡,課外閱讀的興趣濃厚,課外閱讀也不再是流于形式,而是做到讀一本書,至少有一得的收獲。同時還抓住媒體契機,進行興趣轉移。利用學生喜歡電視的特點,關注電視節目,由此引導他們讀一些高雅的、健康的文學性書籍。如《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中華成語故事》等等已經拍攝成為電視劇,利用此契機,渲染電視情節引導學生暢快的閱讀原著,享受閱讀原著的盡興,促進學生閱讀名著。
一、關注閱讀內涵,注重方法指導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蔽覀兛梢愿鶕n文內容、根據作者、根據文章主人公、根據體裁、根據單元訓練點、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引進大量的補充教材,讓優美的文章滋潤孩子的心靈,陶冶孩子情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精神和人格。
(一)配合教材,推薦讀物,遷移閱讀。推薦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書籍,了解作品原貌,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拓寬視野,促進對課文的理解。推薦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遷移閱讀。課堂相機介紹作者的其他文章,增加閱讀量,加深對這位作者的認識。推薦與文本相同題材和相同寫作方法的文章,遷移閱讀。做到課內得法,受益課外。
(二)制定課內外“讀書卡”,訓練信息捕捉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提高閱讀綜合素養
(三)授之于漁,指導讀書方法。1.精讀。名著的名篇、名段,自己喜歡的讀物,要細讀,反復讀,甚至熟讀成誦。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2.速讀。為培養快速學生抓捕信息,逐漸訓練學生使用“提綱契領的標題讀法”瀏覽篇幅較長的文章,把握文章大意;采用于詞句為單位的整體閱讀的“掃讀法”,了解段落大意;也可以直入主題的“提問法”,討論交流式的把握文章重點。3.不同文體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童話故事,重在抓住情節;閱讀人物傳記,關鍵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閱讀詩詞,緊扣關鍵詞領悟意境;閱讀說明文,明確事物特點等等。教師結合教材特點,不僅引導方法,也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培養自主閱讀的習慣。
(四)每個學期,每個階段確定學生課外讀物,教師定期批閱,給予評價。老師給學生推薦讀物,并且給予精心的批閱,一方面監督促進閱讀效果,一方面形成良好閱讀方法養成自主閱讀習慣,并在正面評價中激發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展示美文片段,加強積累鞏固。利用早讀課時機,展示學生課外的美文片斷積累,包括文段、文句、詩詞、格言警句、名人軼事等等。一方面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一方面加強課內外閱讀的積累,為習作積累素材,內化習作語言。
二、開展讀書活動,強化閱讀效果
學生的閱讀行為需要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和贊同,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我也開展一些有趣的讀書競賽活動,激發閱讀信心和熱情,同時也檢查閱讀效果。
(一)班級讀書會。每周舉行班級讀書交流會,既可確定讀書主題,也可廣泛自由交流。內容分別為:推薦讀物、推薦美文、談讀書收獲、說讀書方法、介紹新書信息等等。
(二)評定讀書筆記。評選最佳“讀書卡”,選舉“優秀小讀者”,給予鼓勵和獎勵,完善和落實課外閱讀的全面評估。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于提高識字質量;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如何針對農村的教學實際情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1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要讓學生興趣閱讀
在農村,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難以形成。在家中,家長不能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榜樣,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長很少去閱讀書籍,也較少督促子女去博覽群書。其次,學校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還是難以打破圍著教科書轉的模式。這些因素,制約著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和課外閱讀,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和閱讀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從興趣開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
1.1 談自己的讀書感受讓學生樂于讀書。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1.2 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
1.3 發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故事人人都愛聽,尤其是從小就伴著奶奶的童謠、媽媽的童話長大的孩子,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立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并茂,娓娓渲講,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巳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局之際,教師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
2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學會閱讀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2.1 略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或上網查閱)。而且要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2 默讀法。
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2.3 摘抄評價法。
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3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的進行課外閱讀。
3.1 開發圖書館。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的學校要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的好場所。每個農村小學就逐步完善教學設施,著力建立圖書館或圖書室。
3.2 建立班級圖書庫。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
4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要讓學生堅持閱讀
完善閱讀能力的評價機制。學校要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讓學生的閱讀活動一直處于積極快樂的狀態。讓學生在閱讀方面時時感受到老師的表揚。并且要積極引導,適時激勵把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調動起來。
一、語文實踐活動課的課程特點
1.興趣性。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禮物是人人都要的,若能將知識“包裝”成“禮物”贈給學生,也就是將“知識的傳授”變為“給學生贈禮物的過程”。語文實踐活動課程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將知識包裝成禮物的過程,它無論是內容安排、組織形式、教學方法都盡可能滿足于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刺激他們的興奮點,使知識真正成為孩子們樂意接受的禮物。
2.實踐性。語文實踐活動課程與基礎課程最根本的區別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從而擴大視野,拓寬知識,訓練技能和發展各種能力,這使得語文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給語文教學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意義。在實踐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動腦去認識,動手去實踐,自主地獲取知識,掌握和運用知識,并內化為自己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提高操作能力和合作參與意識。
3.主體性。語文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更是活動的主人。它必須摒棄教師為主角,好學生為配角,大多數學生為聽眾的教學模式。全體學生自主參與整個活動過程,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得到培養,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為此,語文實踐活動課程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包括從活動準備到活動評價全程主體化。
4.社會性。語文實踐活動課程跟社會活動、現代信息密切相關,許多語文實踐活動課要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跟其他人(包括工人、農民等)交往接觸,使學生了解社會,增長見識。如:“消滅錯別字”、“廣告妙語知多少”等語文實踐活動課都要求學生走向社會,進行調查研究。
5.開放性。主要表現為:對學生學習器官全方位開放,解放學生的腦,讓其自由思考;解放學生的口,讓其自由表達;解放學生的手,讓其自由做。學習時空開放,時間不以40分鐘為限,空間組合按學習內容和目標而定,家庭、社區、大自然都是學習空間。學習目標開放,不以知識為惟一目標。教學評價開放,不追求惟一目標的實現。教學內容方式開放,從學生實際出發。
6.發展性。語文實踐活動課程最終目的就是促使人的發展。面向21世紀培養創造性人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位學生,在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短期內看不出實踐活動課程的顯著成效,但時間一長,學生自然而然學會了自主學習的本領,形成了獨立生存的能力。
二、語文實踐活動課的組織特點
1.多層次。語文實踐活動課可以在個人、小組、班級、學校四個層次上開展。個人活動如圖書閱覽、三分鐘演講、小日記;小組活動如興趣小組、小報編輯部、語文游藝宮、小小文學社等,還有班、隊、校的集體活動,更是增加了學生交空間。
2.多形式。根據具體情況,語文實踐活動課可以靈活機動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如競賽式:辯論賽;文藝式:將童話故事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表演,將約定俗成的成語讓學生演繹成生動的故事等。還可以采用語文游戲式。語文情境式等。
3.多渠道。語文實踐活動課不僅僅是依靠課本,而是以整個社會為背景的。所以開展活動的渠道是很多的。在“五一”勞動節,筆者組織學生到田間地頭參觀農民種田,還親手實踐,又到附近企業訪問2人,然后圍繞“幸福是什么”這一主題,開展“討論會”。又如結合學校組織的“春游”,設計了“找春天、贊春天”的活動。
4.多系列。例如,設計“學雷鋒”活動,讓學生人人收集有關雷鋒的事跡、日記,進行講雷鋒的故事――學雷鋒、見行動――唱贊雷鋒的歌,明雷鋒精神系列活動。又如,在高年級設計“互贈格言”活動,課前,讓學生收集古今中外有關讀書立志的格言,上課時,講格言,課后進行格言展覽等活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實踐性充分體現,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語文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形式非常多樣,教育者可通過多種手段與形式的教育教學,完全調動每一位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把學生的思維推向高峰,把學生的實踐能力充分挖掘出來,逐步開辟出人類有待開發的思維領域。
一、師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視
作文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比較重,而且是學生語文得分差距最大的一項,好作文可得滿分,而差的可能只能得幾分,完全抄襲的只能得零分。
二、教師要教給學生必要的作文知識和寫作方法
復習中,老師首先讓學生明確常見的作文題型及其特點和寫作技巧。因為近年來中考作文主要是以話題作文的形式出現,而我們的語文課本和我們所使用的作文訓練書并沒有詳細講解話題作文的特點及寫法,因此需要補充相關知識,先讓學生明確話題作文的特點,再教給他們寫作方法。
三、加強作文訓練
(一)平時的方法
1.采用“讀寫互動”法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教學中我常把讀與寫許多共同要素如中心――立意、題材――選材、篇章結構――謀篇布局、語言特點――語言運用等結合起來。如根據所讀的文章的章法、立意、語言、題材、表現手法進行仿寫、擴寫、縮寫、改寫、續寫等。另外,每周讓學生至少寫三則讀書筆記,平時課堂上常要求學生用鉛筆在練習本或書上對自己喜歡的文字寫評語等。長期這樣訓練,學生便“能自讀書不待教師講,能自作文不待教師改”了。
2.重視素材的積累
主要目的是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難。我主要要求學生多渠道搜集、整理素材。如:(1)多讀:多讀有益的書籍,如名著、優秀文章、優秀雜志:如《格言》、《箴言》、《讀者》等。(2)多寫:像寫日記,每周寫一個周記,有感時寫寫見聞、心得等。(3)多背:要求背誦優美文段,背名言、警句、格言等。每天由學生輪流抄一條名言警句或格言、諺語等在黑板的右上角,每個同學專門用一個本子抄錄,每周由小組長檢查組員抄錄的情況,每天上課前讀、說自己對這句名言警句或格言諺語的理解感悟等。(4)多觀察:觀察自然、社會。(5)多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現實。
3.重視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老舍曾經說過:“我們既然搞寫作,就必須掌握語言技法?!备郀柣f:“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表f志誠說:“作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教學生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币虼苏Z言能力的訓練是作文訓練的重中之重。我的做法是:
首先重視口語表達。平時上課特別注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要求學生平時與同學交流、與教師交流、課堂上表述要說完整、流利、清楚,不符這些要求的,教師和同學馬上糾正。有時,上新課前,有意無意設置一定的場景或情景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說一段有中心有條理的話,并及時評析。
第二,重視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作文課上
作文指導課時,常采用競爭的方式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給學生一個作文話題,師生展開擬題比賽,看誰擬的文題好,然后師生一起給予評價,鼓勵學生擬好題。立意比賽,同一個話題,看誰確定的主題新穎、有深意。一個作文題,往往有幾個甚至十幾個立意角度,訓練方法就是:圍繞一個命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思維角度采用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求異思維、辯證思維進行思考,確定不同的寫作中心。然后將這些不同的立意一個個排列起來,進行比較,找出哪些立意一般,哪些立意好,哪些新穎,哪些深刻,通過比較,選取哪個立意最有把握寫好,長期訓練后,學生都會有很大進步。
四、重視作文的評改
清代唐彪說:“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須評改之方入妙耳?!焙梦恼虏皇菍懗鰜淼?,而是改出來的。因此讓學生自改互評。改之前,將學生作文修改的范圍寫在黑板上,標題是否恰當、有新意;主題是否明確、深刻、集中;觀點是否正確、鮮明;材料是否充實、恰當;內容是否具體、生動;結構是否合理、嚴謹,段落層次是否清晰、自然;情感是否真摯、感人;語言是否通順、連貫、得體、生動、形象,有文采,有個性等;改時,先讓學生自己改,然后與同學交換改,并根據上述評改范圍寫出詳細的評語,并評分?;ジ暮笤儆稍髡吲c評改者進行交流。
教師對作文的評講對增強學生寫作信心、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我的具體做法是:
1.學生自改互評后,由學生推薦好的文章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析,同時也要評析評改者的評語。
2.將學生自改互評后的作文收起來,教師逐一閱讀作文及學生寫的評語,主要看評改者評改是否正確,評語寫得是否通順、恰當。若發現問題,及時個別輔導,發現優秀者及時拿到班上交流。
3.集體評講。主要根據此次作文訓練的目標要求,結合有關寫作知識和要求及作文中的學生優點及不足采用典型評講、對比評講、學生評講等方式進行。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點,激發閱讀興趣。
面對剛入學的學生,首先應該要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因為他們剛入學,認識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給他們規定要讀多少書,那樣學生反而失去了興趣,這樣老師就要好好的引導他們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作到心中有數,低年級的老師此時充當的腳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閱讀,不但要“引”而且要“激發”孩子內心的感受,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我一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書的神奇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要培養他們從小就愛看書,老師首先就要利用每天的夕會或者每周的班隊活動課的時間,聲情并茂的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看到老師講得有趣,也會無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師要有計劃的堅持每天講一個小故事,這樣耳濡目染,學生就會覺得書是那樣的神奇,慢慢的也會覺得書里有很多故事在等著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種學習課外閱讀的方法之一。
2、留疑激趣——調動讀書的欲望
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吸引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想讀書的沖動,例如我給學生講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說: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還怕貓,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這時我說,想不想知道結果呢?學生紛紛要我講,我卻故作神秘的說,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這時老師可以發給他們拼音版的故事閱讀,此時孩子們可津津有味的讀得可起勁了。
3、表演生趣——體會人物情感
當學生閱讀一些寓言或神話故事時,老師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的時間,來進行表演訓練,這樣既鍛煉了孩子們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認真閱讀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樣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強,《格林童話》是我給孩子們講得最多的,童話故事能給低年級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讓他們在動人的故事中獲得美與丑,是與非的學習,記得我講《貓和老鼠》時,學生演三次貓偷吃豬油的情景還記憶猶新,孩子們演得惟妙惟肖,最后連好朋友老鼠也沒逃脫它的嘴,在一陣陣笑聲中孩子們快樂極了,也嘗到了書籍帶給他們的歡樂。
二、課內課外相結合,感受讀書之樂。
當學生有了閱讀的沖動,老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有效時間滲透一些讀書的方法,針對低年級的孩子,我們可以采用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樂于接受的方法。例如,當我們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課文時,就可以指導學生唱游的讀,還有一些詩詞也可以用此種方法,讓他們記得牢,當遇到日積月累的句子時,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來激發他們背誦,課堂上教學生讀讀,畫畫,還可以在書上寫寫你喜歡那個人物或動物,另外,老師可以有計劃、有目標的配合教科書選擇一些孩子們的書籍,制定每期的讀書目標,推薦孩子們喜歡的書目,安排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閱讀,利用周邊有利的環境,如書店、超市的書柜、網絡或者學校的讀書館,班上的讀書角,營造讀書氛圍,讓學生從入學就感受到校園的書香氣息,還可以與同學、老師交流中找到好的讀書方法,
這樣在他們拿到書的時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來自行閱讀,讓課內的方法指導課外的閱讀,當學生找到了打開閱讀的鑰匙,推開閱讀這張神奇的門時,便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那么他就會愛上書籍的,從而就會自覺的去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感受到一種讀書的樂趣。
三、讓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孩子閱讀的平臺。
一、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
1.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原則。
(1)互補性和拓展性。選擇課外閱讀材料要結合課內閱讀內容,并作為其延伸,以彌補教材的不足,進而實現課內外知識的連接和擴展。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課內所學的知識遷移到課外閱讀中。
(2)趣味性。有趣的課外閱讀材料能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并能促使其有效地獲取知識和提高閱讀能力。閱讀材料的篇幅不宜太長,否則會影響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容易獲得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可以強化其閱讀的興趣。
2.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范圍。
(1)語文教輔材料。所選材料的內容都是課文內容的延伸,符合學生的口味,一周為兩篇,每次要有難度劃分,要求他們做讀書筆記。這些材料題材豐富,富有時代感,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并配有形式多樣的測試題,有助于學生復習和鞏固知識,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2)報紙。報紙具有時事性強、涉及內容廣泛的特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閱讀需要從中選讀有關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或體育等方面的內容。
(3)雜志。各類期刊內容豐富,知識性和趣味性強,是學生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
(4)現代知名作家代表作且附有解讀,閱讀這些書可以使學生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識和作者的寫作風格,并能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和豐富其語言表達。
(5)網絡平臺資源。教師也可以選擇如美文賞析、古文新解、經典精髓一類篇章提供閱讀。這些教學資料語言豐富,用詞規范,內容趣味盎然,且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二、課外閱讀的指導要點
1.講授閱讀方法。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時,應講授閱讀方法,比如專項突破――授人以漁,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結合:
(1)閱讀與思考相結合:讓學生學會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考、比較和總結,體會作者使用語言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語言修養。
(2)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與范例,為語言的有效輸出奠定基礎。
(3)閱讀與工具書使用相結合:在閱讀中培養學生合理利用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的習慣和意識,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
(4)開展導讀活動,專欄介紹:在黑板報或墻報上開辟專欄,定期介紹佳作,幫助學生領會作品主題、藝術特色和現實意義。
2.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可以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針對所選的閱讀材料,包括難度、字數、標準用時、實際用時、題材。讀書筆記的形式主要有三種:
(1)摘抄:摘抄精彩的詞句、片段、格言和警句等,并進行整理和歸類,為后續的語言運用積累素材。
(2)列提綱:列出文章的主題、框架或故事梗概,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
(3)寫讀書體會: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人物形象和語言特點,寫閱讀感想或心得,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鑒賞能力。
3.組織多種形式的閱讀交流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
(1)問題討論:對于閱讀中遇到的難以理解或見解有分歧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或辯論的方式解決。
(2)知識競賽: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競賽,采用搶答讀物的作者、說出讀物中的精彩句段或格言警句、播放對話錄音辨認作品人物以及分析作品主題等形式,鞏固課外閱讀的成果。
(3)短劇表演:學生把課外閱讀材料改編成短劇表演,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4)專欄展示:學生通過評論、漫畫、感想和精彩句段摘抄等形式,在專欄中展示自己對課外閱讀材料的理解和體會。
4.注重課外閱讀管理與評估機制。
有效的課外閱讀學習管理包括以下內容:
(1)分析并總結自己目前的閱讀水平或狀況,尤其是閱讀速度的控制能力和對語篇的領悟能力。
(2)在總結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評估,確定分階段要達成的短期目標。
(3)根據評估結果制定階段閱讀計劃,并設定各階段閱讀技巧訓練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