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6 23:16: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食品科學與工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專業是以食品科學和工程科學為基礎,研究食品的營養健康、工藝設計與社會生產,食品的加工貯藏與食品安全衛生的學科,是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食品科學與工業工程的重要橋梁。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在食品行業內的工程設計領域,營養健康領域,安全檢測領域,監督管理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職責與作用。
根據院校不同,該專業有食品加工儲藏與運輸、食品營養安全與檢測、食品工程設計與研發、食品品質管理與監督、食品企業經營管理等方向。日益受到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視與支持,就業前景良好。專業方向學習方向食品加工儲藏與運輸、食品營養安全與檢測、食品工程設計與研發、食品品質管理與監督、食品企業經營管理,不同方向所學課程有所不同。
(來源:文章屋網 )
銷售人員
科研人員
職位名稱: 質檢員 ; 工作地區: 湛江市 ; 其他 ; 待遇要求: 可面議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職時間: 一周內 技能專長 語言能力: 英語 一般 ; 普通話 標準 計算機能力: 證書 初級 ; 教育培訓 教育經歷: 時間 所在學校 學歷 2002年9月 - 2006年7月 華中農業大學 本科 培訓經歷: 時間 培訓機構 證書 工作經歷 所在公司: 百事飲料(廣州)有限公司 時間范圍: 公司性質: 外資企業 所屬行業: 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糧油、化妝品、煙酒) 擔任職位: 質檢員 工作描述: 平時主要對生產線的CCP點和CP點進行管控,及時發現不良并要求生產改善并對改善結果進行追蹤,填寫報表并輸入電腦。對相應不良品進行扣留 離職原因: 所在公司: 廣州頂津食品有限公司(康師傅控股) 時間范圍: 2007年3月 - 2012年1月 公司性質: 合資企業 所屬行業: 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糧油、化妝品、煙酒) 擔任職位: 現場QC 工作描述: 平時主要負責飲料產品的理化和感官檢測,對生產的CCP點和CP點進行管控,及時發現不良并要求制造改善并對改善結果進行追蹤。曾參與新產品的線上試車的跟蹤。 離職原因: 所在公司: 南海佳鴻水產有限公司 時間范圍: 2006年8月 - 2007年2月 公司性質: 合資企業 所屬行業: 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糧油、化妝品、煙酒) 擔任職位: QC 工作描述: 進行羅非魚片及去頭蝦類產品生產管控 離職原因: 所在公司: 湖北省畜牧局飼料檢測中心 時間范圍: 2005年7月 - 2005年11月 公司性質: 事業單位 所屬行業: 協會、社團、政府公用事業、社區服務 擔任職位: 實習生 工作描述: 進行飼料的水分、鉛,砷,氟含量、農藥殘留量等方面的測定 離職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介紹:
具有南方人的嬌小靈活,有干勁,敏銳的目光和極強的接受能力。
好學上進,自學能力強,誠實,愛思考。
愛好偵探小說,象棋,籃球。
(一)調整教學計劃和本科生培養方案,增加實踐、實驗環節,注重其實際應用效果
首先,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參照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規范以及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兄弟院校的教學計劃和本科生培養方案,將其主干課程調整為食品化學、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加工技術概論、食品工程原理六門課程。根據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的實際需要,結合遼寧省的資源優勢和沈陽農業大學的教學和科研優勢,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劃分為食品加工、糧油加工和食品生物技術三個研究方向及其理論課程和實驗、實踐培養環節,培養更加專業化食品科技人才。
其次,按照本科生的研究方向和實踐類型,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幅度調整教學計劃中的實驗環節,例如將食品化學、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原料學、食品分析和食品微生物等五門必修課的實驗課與理論課分開,整合為食品基礎綜合實驗課;將糧油加工方向中的谷物加工學、淀粉化學與工藝學、蛋白質工藝學、油脂工藝學和糧油貯運學等五門限修課的實驗課與理論課分開,整合為糧油加工綜合實驗課。為了加強實踐教學和進一步提高實踐環節的教學效果,食品學院還成立實驗教學管理中心,指定專門教師負責實驗課教學。
再次,大量收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實踐能力需要的反饋信息,認真分析和總結食品生產企業提供的本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優勢和問題產生的原因,將其作為修訂專業教學計劃、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參考依據,并邀請與本專業有關的各行業專家共同參與研究制定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計劃,參與專業實踐和實驗指導方案、考核制度等內容討論、研究和修改。
(二)通過改革實驗實踐環節設置和實施方案,促進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首先,改革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考核方式。教學實踐環節整合后設立專職授課教師,實踐教學由以往的和理論課程結合形式調整為獨立設課,改革后的實踐教學如果仍采用傳統考察為主的考試方式則不適應實踐環節學習成績在總成績所占比例的改變。因此,在實際考核中,實踐教學確定的考核方法為平時操作和實驗、實踐表現為主,預習情況、實驗理論成績為輔,而且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理論課的考試方式改革為提問、口試、筆試等多種考核類型,真實反映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實踐態度。同時鼓勵大學生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對自身學習成果的反思。例如,在每個實驗結束后,教師組織大學生評價自己小組和其他小組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實驗中遇到問題及解決方法,總結自己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體驗、技能訓練程度和水平,引導大學生關注教學實踐中檢驗操作變化[8]。
其次,改革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實施方案。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利用近兩年的時間,對本科生實踐教學環節中的“科研實踐”環節進行了改革。在以往的教學實習過程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大部分學生只重視相關資料的查閱和開題報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寫,很少有人主動到實驗室進行相關實驗研究,其結果是大學生能夠按期提交科研報告,但他們的科研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自2010年起,沈陽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進行實踐環節改革之后,提前一、二個月為師生布置科研實踐、教學實習任務,要求大學生在停課實習之前,在各自導師的指導下完成與科研內容相關文獻的檢索、試驗方案的設計等準備工作。在教學實習期間,要求學生進入實驗室,動手做準備試驗,完成一部分畢業論文試驗,得出部分試驗結果,然后根據預試驗的結果調整開題報告中的相關內容,最后撰寫開題報告。通過這樣的科研實踐實習環節,不僅提高了本科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撰寫質量,也使大學生的科研實踐態度和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二、改革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實驗設計和實踐方式
(一)建立校內中試實驗基地,增強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實踐教學作為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門要求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9]。在原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室的基礎上,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根據專業建設情況積極建立食品安全、生物技術、包裝工程等多個專業實驗室和中試基地。2010年起建設了食品科學與工程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并引進焙烤食品生產線、乳制品生產線、純凈水生產線、果酒生產線等成套生產設備,利用對2007級和2008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三本科生實踐教學環節中的“食品科學教學實習”環節進行教學改革,將原來在食品企業進行的生產實習一部分安排在校內實習基地進行,由專業教師指導大學生進行工業化生產面包、餅干、果汁、純凈水、發酵葡萄酒等食品,解決了大學生在企業“走馬觀花”式參觀方式所導致的對重要的生產工藝及其參數了解不全面的現實問題,極大地增強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生對各個單元操作環節的實踐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習效果。
(二)制定各項實習工作的管理細則,全面落實實習計劃
根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習特點和學校的具體要求,科學制定各項實習工作的管理細則,安排大學生到沈陽周邊地區的乳制品、肉制品、糧油、糧油食品、酒類、調味品、果汁、冷飲生產等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食品企業參觀和實習。完善具體實習計劃和實習方案:包括培訓實習指導教師;專人負責聯系生產企業,逐一落實各教學實習點的實習內容、時間、要求、人數、食宿安排等情況;專人負責聯系接送師生往返的車輛;提前召開學生實習動員會,安排實習內容、實習要求,實習地點、出發時間;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有計劃地到各實習點監督、考察,檢查大學生專業實習情況、狀態和調研實習存在的主要問題;實習結束后,帶隊教師負責批改實習報告、登陸學生的實習成績;及時召開由企業技術人員、實習指導教師和學生三方參加的實結座談會,通過企業、大學生和指導教師反饋意見發現實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等。
(三)根據實驗、實踐課程的重點環節,有的放矢地培養大學生的實踐素質
根據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應用型高技術人才的培養特點,實踐教學首先明確各個實驗、實踐環節的重點和中心任務,并在教學實踐中有目的地培養和鍛煉大學生的實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素質。首先,通過食品化學實驗、食品衛生檢驗、食品分析檢驗等實驗課,研究食品組成成分、性質以及在加工貯藏過程中的變化;通過食品工藝學系列實驗,研究各種單元操作加工對食品質量品質的影響和加工條件。其次,實踐環節采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通過認識實習參觀代表性的食品企業,初步了解食品生產中所用的加工技術、加工過程和設備裝置,體會現代化食品生產的規?;?、連續化和自動化。再次,在掌握基本專業知識后,進行為期三周的生產教學實習,通過教師的詳細講解和大學生親自的動手操作,使他們真正掌握各個食品生產線的操作方法和典型食品的工藝特點。在市場調研實習中,通過市場調查和調查問卷等方式培養大學生了解消費者對食品營養、健康、美味、安全、方便等各方面的需求,讓大學生了解企業進行食品開發研究和銷售必不可少的實踐教學內容。在科研實踐的實習環節中,注重培養大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從查找資料、分析數據、進行預備實驗、撰寫開題報告各個環節著手全面培養大學生的科研素質。
三、加強高等學校和食品企業的產學研合作
(一)加強高等學校和食品企業的密切聯系,促進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
企業積極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教學條件、實習場所和深入了解食品企業的運營情況和技術水平,真實反饋畢業生狀況、企業用人信息;企業參與研究制定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計劃。在每年畢業生求職就業期間,學校組織一批相關食品企業與大學畢業生見面,在企業掌握了大學生的第一手材料后,學校組織教師與企業的座談,聽取企業的用人反饋,尤其對大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的評價,并將其作為修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重要參考;參與指導、考核和實習指導書的編寫。食品學科聘請來自企業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積極參與教學實驗、實習過程,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實驗內容提供合理的調整建議。
(二)增強師生對食品企業的技術服務,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相結合
名師方能出高徒,實踐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理論課和實驗、實踐課程教師的共同努力。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形勢下,教師需要不斷更新理論知識,不能與實際應用脫節。培養教師的方式還包括為中青年教師創造深造和到生產企業、基層鍛煉的條件,并以多種方式選派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院校、大中型企業進修和學習。根據實踐教學的實際需要,建議從生產一線引進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如焙烤食品技師,負責管理校內實踐基地,指導本科生教學和生產實習,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技術特長。
(三)大力提倡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廣泛開展校企之間的產學研合作
把產學研合作引入食品專業的本科生教學中,一方面可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和食品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教育模式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為主的現場教育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學校與社會,教師與社會,學生與社會建立起廣泛的聯系,并在與社會進行廣泛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實踐知識,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素質[10]。
關鍵詞: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
銅仁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2012年新增本科專業,在學校走應用轉型的背景之下,該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改革創新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在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前提下,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學業導師與企業導師相結合”的原則[1-2],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1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應用型人才
根據相關市場調研、市場需求分析、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特點及專業人才培養規律,結合學校、本專業定位,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等進行了調整,引入了創業教育理念和課程,人才培養方案更加體現本專業“重能力、重實踐、重應用”的特色,側重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具體調整情況:人才培養目標由培養“具備食品科學、食品分析與檢測、食品加工與保藏、食品企業管理、綠色食品與有機農業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食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及與食品科學與工程相關的領域從事食品或相關產品的分析檢測、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銷售、檢驗檢疫、質量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向培養“培養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工程和食品技術知識,能在食品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技術及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開發、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專業技術人員”轉變,最后形成了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食品學科專業基礎堅實、實踐能力較強、人格品質健全、富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產學研相結合的“3+1”人才培養模式,“3”為3年基礎學習階段以學校培養為主,“1”為累計1年在企事業單位學習和各類實習、實訓等,著力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優化課程體系,刪減了“茶學、食品發酵工藝學、現代生物技術概論、食品免疫學、綠色食品與有機農業”,保留“食品企業管理”課程,只是教學形式由校內教師講解改變為邀請企業專家做講座的形式進行,增加了“專業勞動課、食品加工與貯藏實習實訓、工程原理課程設計、食品工廠設計、生產實習、學術講座”,其中部分為必修課,部分為選修課,縮減了部分課程的學時,實踐課程體系更加側重實用性、可操作性、創新性,形成了理論課和實踐課相結合、課內環節和課外環節相結合、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融合、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合理的課程體系將有力地支持應用性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逐步形成了“3+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緊緊圍繞培養高素質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并重,抓住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兩個環節,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鍛煉學生多種能力[3]。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能力顯著提高,表現為學習成績提高、考證率提高、就業效果較好,另一方面,教師的各種能力得到提高,表現為課堂授課效果趨于更好、教學科研項目和發表的論文增多。
2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推動課程建設
根據該專業的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引導教師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提升課程建設。該專業首先及時了解地方食品產業的技術需求及取得的新成果,將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剔除無用知識,使教學內容與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其次,注重改善傳統“填鴨”式教學方式,提倡啟發式、討論式、體驗式、案例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特別在應用性、工程性以及綜合性較強的課程積極推進“項目驅動型”和“任務型驅動”的實施[4]。在專業課中,以項目實踐作為整個課程主線,通過項目實踐使學生既掌握理論知識,還提高應用能力?!叭蝿镇寗有汀弊寣W生帶著任務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并通過匯報總結作為任務的考核,以達到最佳的授課效果[5]。再次,在課程體系的優化過程中,該專業團隊有效利用地方資源,把企業案例帶到課堂上來,把課堂放到企業中去,將產教結合落到實處,有效搭建課程體系的外部環境。該專業團隊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深入企業、基地學習鍛煉,形成系統的實踐鍛煉體系,有效地完善了理論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鞏固專業課程內部結構,與地方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建立以《食品工藝學》《食品營養與衛生學》《食品工廠設計》為主干的課程體系。此外,在設置合理課程體系的同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校內工程實訓,通過兩個人合作完成產品生產線設計,從前期調研到生產線設計,物料衡算,設備選型等知識的掌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3大力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得到明顯加強
從2013年開始,該專業以結合學校實施的學生科研課題為契機,大力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重點以課外教學環節為突破口,不斷推進學生課外實踐教育專項活動,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鍛煉學生綜合能力,將大學生創業活動作為課外專業實踐的延伸,逐步滲透創業教育理念,探索創業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最佳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實現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效果顯著。2013年以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校級學生科研課題數由2項增加至4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立項并結題1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項,學生參與數累計不少于80人次。此外,積極參與教師課題,提升實踐能力。截至2016年7月,學生參加科研課題、創新創業活動,目前已開發出10多種新產品,如灰豆腐、刺葡萄酒、薇菜干、即食薇菜、天麻片等,學生發表科研論文達7篇,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9項,發明專利公開10項。參加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普遍反映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文筆能力、運用專業知識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論文撰寫能力等,是鍛煉、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得到明顯加強。
4開展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特色展覽會,提升學生專業認知度
為響應學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號召,展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魅力,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讓更多的人了解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豐富校園文化,培養學生能力、鍛煉和展示學生綜合技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人際溝通技巧和處事應變能力等職業素養,將專業知識與校園文化活動融為一體。2014年5月和2015年9月,舉辦了首屆和第二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特色展覽會,活動期間分發食品安全相關知識法規500冊,野生香菇有關知識600冊,安全飲食注意事項500冊,新食品安全法宣傳300冊,進行啤酒品鑒和營養配餐大賽等活動、展示了家鄉特色食品以及在實驗室制作的面包、葡萄酒、餅干、蛋糕、灰豆腐、酸奶等產品,活動影響覆蓋銅仁學院、銅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銅仁市工業園區的碧美園食品有限公司等。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展示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組織能力,提升了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度。通過開展一年一度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特色展覽會,不斷完善活動內容,以自主開發的產品為特色,不斷激發活動參與的積極性。通過組織和參與活動,產生“需求學習”及“需求能力鍛煉”的動力,提高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被動鍛煉的狀態。近幾年,學生參與一年一度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特色展覽會的熱情十分高漲,學生參與率達應屆人數的95%以上。一年一度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特色展覽會的舉辦,為學生成果展示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平臺,讓學生通過活動的籌備與開展,全程參與其中,將所學的專業應用于活動中,充分展示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所學知識的重要性以及意義所在。
5密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內外結合的創新與實踐教學模式
為緊密對接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產業鏈建設及其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內外結合的創新與實踐教學模式。該專業與銅仁市食品藥品檢驗所、農夫山泉(貴州)武陵山飲料有限公司、遵義金紫陽食品有限公司等開展產學合作。學校為企業提供專業性人才和專業技術,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針對食品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有針對性的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企業為學校提供創新課題和學生崗位需求,為學生見習實習提供保障。通過與企業合作,引進企業需要開展的研發項目與所要開發新產品的案例,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傳統的教學實踐環節改革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實現實踐與基本教學環節無縫結合[6]。企業參與了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討論,企業負責人提出要增設“食品營銷學”“食品加工企業管理”“公文寫作”等課程,從企業人才需求、企業發展現狀等方面給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制定提供了建議。
6實施實習質量監控模式,積極推動學生就業
結合該專業“3+1”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大四即將進行為期至少半年的企事業單位實習。為了更好的保證學生實習質量,確保學生更好就業,本專業實施了實習質量監控模式。學生的實習由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共同指導,學生首先要了解實習單位情況、實習目的意義以及實習的目標[7]。此外,學生每周需要定期向校內導師以實習周志的形式從實習部門、實習崗位、實習內容、實習收獲與體會、下一周計劃等方面匯報實習情況。校內導師通過學生的實習周志,根據實習的具體情況,及時與學生溝通,給學生進一步實習提建議與方向,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實習崗位的要求,更好地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以期提升學生就業實力。通過實施學生實習質量監督制度,首先在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雙導師指導下進行生產實習等,學生實習效果顯著。例如,學生在金紫陽食品有限公司實習,通過與企業導師、學校導師溝通,對方便面出廠指標的測定方法的確定、生產管理、產品配方等方面進行了規范,企業領導及管理人員等多次反映本專業學生專業知識扎實,特別愿意接收本專業學生成為他們企業的員工;其次,在貴州龍膳食坊食品有限公司實習的學生,連夜加班制作擬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月餅,任勞任怨,肯吃苦,甚至有的學生連續兩天沒有休息,通過不斷努力,和公司其他成員一起完成了公司任務,并獲得了“企業特別貢獻獎”;再次,在六盤水美味園食品有限公司的學生在實習期間得到連續3次加薪,現已成為該企業的技術骨干。
7結語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應用性較強的專業,本文從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和方法、創新創業實踐、專業特色活動、校企合作、實習質量監控模式等方面探討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期尋求適應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牛廣財,楊宏志,王憲青,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食品與機械,2013(5):270-272.
[2]雷頌,王伯華,賀江,等.轉型發展期地方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9):265-266.
[3]辛志宏,董洋,徐幸蓮,等.“復合應用型食品科學與工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探索[J].中國農業教育,2016(4):30-35.
[4]李剛鳳,閆莉莉,朱苗,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食品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15(6):73-75.
[5]馮雪蓮.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教師,2016(17):28-31.
[6]李剛鳳,譚沙,朱苗,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見習改革與實踐—以銅仁學院為例[J].銅仁學院學報,2016,18(4):32-34.
[關鍵詞]教學改革;食品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407.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5-0356-02
引言
近年來食品行業安全問題頻發,社會對食品問題的關注度逐步提高,對食品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提升行業的整體素質,食品行業急需一大批具有扎實的基礎、開闊的知識面、超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與近年來逐步增多的設置食品專業的高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食品畢業學生的質量的下降,這與學校的教學體系不再符合當今社會對食品專業學生的要求有關,為此,進行食品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兩個方面論述了針對不同學生的培養模式,在這種教學體系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自身需求,相對有側重的培養自己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以后的工作,使食品專業的學習真正學有所用。
1.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1.1 精簡課程設置,注重課程實用性。
培養應用型人才,就要以能力培養為指導思想構建專業課程的體系,根據具體崗位設置課程,針對性的提高食品專業畢業生的未來就業實踐能力。為此應構建以應用為核心的理論教學體系:課程體系體現以職業素質為核心、同時包含思想道德、文化、身體心理素質的全面素質教育培養;設置形式靈活多樣的課程,理論教學體系設定公共基礎課、文化素質課、專業必修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按照適度和實用的原則安排理論課程,針對食品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不同,以科目課程改革為基礎,對專業課程進行了課程整合。課程由傳統的知識技術性教學,向面對市場的應用性教學轉變[1,2]。
1.2 加強“校企聯合”,強化食品專業人才培養
校企聯合是目前教育發展的必然發展趨勢,也是聯合學校教育、企業實踐共同培養學生的有效方法?!靶F舐摵稀钡呐囵B模式充分利用學校的技術優勢和企業的生產實踐條件,為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的充分認知提供一個絕佳的平臺,通過“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學生的專業知識得到強化,職業素養、實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一個與社會接觸的機會,為以后更好地就業打下基礎。為此,學校方面在學生的培養計劃中應該相應的課程,結合企業生產規律和學校教學時間,每學期都為學生安排這樣的實習課程,使學生有機會到食品企業的生產管理一線去實習和學習。與此同時,食品企業也應根據自己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養計劃,靈活地調整實習計劃,為學生合理安排崗位進行實習,通過學生與企業的合作,也為企業選拔儲備人才提供機會,在實習完成后,企業和學生可以進行雙向選擇,達成就業意向,這樣也為學生的就業提供良好的條件[3]。
1.3 建設應用型實踐教學基地
建立以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生產示范和技術推廣等實踐活動為主要功能的教學實習基地。為學生的學習、實踐提供有力保證,同時也為學生和社會之間構架起溝通的橋梁,使學生和企業直接接觸,為學生的就業問題解決打下基礎。
在做好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的基礎上,要充分利用畢業實習的機會,使學生對所學的基本的理論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入和加強,同時可以為學生接觸社會工作提供一個緩沖階段,學生在實習的階段可以鍛煉自身的綜合素質和適應能力,結合自己的知識和實際問題,從實際工作中磨礪自己,更好地將知識融會貫通,為以后的工作積累經驗和打好基礎。此外,通過實習,學生可以有機會接觸第一線的鍛煉,充分了解生產過程,更加有助于掌握生產技術。
學校的畢業實習的形式主要有“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相結合”、“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兩種形式。即由專業指導教師負責在學校內實習基地中進行的畢業生產實習的“校內實習”,和在專業有關的科研院(所)或企業等校外實習基地中進行的“校外實習”相結合;以及由學院統一聯系實習單位,由指導教師統一組織和安排的“集中實習”和由學生自己聯系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實習單位,由學院委托實習單位指導學生實習的“分散式實習”相結合的實習方式。在學校的監督和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未來工作去向的不同和需求不同自行選擇實習形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有更多的自利,學生的實習熱情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更加確保畢業實習質量的提升[4-6]。
1.4 鼓勵多“證書”畢業,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為提升應用型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學校應當鼓勵學生在完成畢業的基礎上,取得食品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使畢業生在就業應聘時更具有競爭力。當然,“考證”一方面使學生在畢業求職時增添了競爭力,在考取相關證書的過程中,通過專業的訓練和培養,也能使學生收獲一些書本之外的實踐知識,為以后的實際工作積累經驗。對于食品行業來說,學生可以考取營養師、ISO9000內審員、HACCP 內審員、環境管理體系內審員、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內審員等與食品行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在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專業素養的提升,同時考取的證書也將為以后的求職增加機會[7]。
2.建立“學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基礎知識儲備、實踐能力的鍛煉、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新世紀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必要的幾個因素,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更是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新環境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應著力于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具有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著力于進行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學生的創業意識、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自然科學類教學課程進行過程中的“教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下,考慮不到學生的需求,教學信息單項傳遞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
2.1 設立開放性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目前一些高等院校的食品專業,因為師資上的不足、試驗經費的短缺、試驗設備的落后、試驗室緊張等原因,實驗課的上課形式多以驗證性試驗為主,相比之下綜合性和設計性試驗就很少。學生往往都是依照試驗指導的內容一步一步做,而很少思考為什么這么做,怎么做才能更好,這嚴重制約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學生獲得的知識只能是陳舊過時的,同時,在這樣的試驗過程中學生很難得到創新性方面的鍛煉,這對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極為不利。為此,對于食品這種應用型非常強的學科,高校應在基本課程設置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多試驗的機會,“開放性試驗”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每個學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相關的領域,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開始試驗,學校以及導師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供試驗的環境,具體做什么、怎么做則都要由學生自己完成,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鍛煉了試驗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己的創新創造能力,此外,“開放性試驗”通常是幾個人共同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這在以后無論是在科研上還是工作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必備技能[8,9]。
2.2 增設選修課程,擴大選課自由度
必修課程關注的是學生基本的科學文化素質,追求知識與技能的基礎性、全面性、系統性、完整性,為學生的一般發展奠定知識技能基礎。但是,隨著知識的發展,知識在不斷走向分化、深化、細化的同時也不斷的交叉、滲透、融合。知識的不斷分化、與整合使學校傳統課程很難反應人類知識的當代成就,滯后于知識的發展。必修課的內容和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它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選修課則可以彌補必修課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對必修課的內容進行拓展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技能、特長。然而,目前國內的高校的課程設置中,選修課種類和數量卻很少,學生的可選擇范圍十分有限。這種課程的設置模式極大的制約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相比與國內選修課的有限,國外的課程設置在這方面做的更加好一點,國外許多學校選修課的學時甚至能占到總學時的30%,甚至可以跨學校、跨國家的選課。學生一方面可以選擇與專業知識相關的選修課,提升專業知識的儲備,擴充專業知識的廣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選擇與專業無關的課程,拓寬思維的廣度,從而避免知識結構的單一。當今的學術科研,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已經成了科研發展的主要方向,通過多種選修課的設置,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接觸其他學科的機會,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也為以后學生做科研過程中提供了更多的方向[10,11]。
2.3 增強學術交流,開闊學術眼界
學術交流是做學問、搞科研不可缺少的一個信息平臺,它帶動和促進了科學研究工作的發展和進步;有利于促進人才成長,發現新的人才。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學術交流不僅能吸取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也是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學校應該針對每個學院的專業不同,積極組織邀請相關專業的領域研究專家或企業專家進行講座或論壇,學生通過參與這些活動,與研究領域的專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通過這樣的途徑獲取前沿的研究方向,對學生的學術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12]。
結語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到民生的大問題,作為食品行業未來的領軍力量,食品專業的學生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整個行業的素質,作為學生專業的啟蒙,設置食品專業的高校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和義務,為此應該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學體系,做好教學體系的改革以適應社會行業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俊梅,劉學軍,李琢偉等.現代食品科學創新人才培養途徑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農業,2011,12:278-279.
[2] 嚴佩峰,魏明奎,鄔全喜.食品專業《畜產品加工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信陽農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0,02:78-80.
[3] 黃衛萍,楊昌鵬,農志榮.食品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與培養探析[J].廣西輕工業.2007(6):109-111.
[4] 孫耀中,東方陽,于玉橋. 生物科學類專業大類招生背景下實踐教學管理模式探索[J]. 中國農業教育.2013:51-54.
[5] 汪張貴,閆利萍. 本科院校畜產品加工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2,03:152-153+156.
[6] 梅林,王志耕,薛秀恒.《畜產品加工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致富向導,2011,09:7.
[7] 張曉云,顧香玉.以就業能力為導向改革食品專業實踐教學[J].農產品加工.2010(1):91-94.
[8] 易秀,謝娟.環境科學專業教學體系改革及發展模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07-108.
[9] 劇檸,張慧玲,劉慧燕.教學改革在食品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作用[J].大學教育.2012,1(6):117-118.
[10] 饒力群,唐忠海.新時期生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湖南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2009,12:110-111.
[11] 徐幸蓮,孫健.高等農業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農業教育,2007,02:36-38.
[12]陳解放. 合作教育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2.
[關鍵詞]工學 人才培養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一、引言
自20世紀以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在各個高校設立,為我國培養了一批批的食品行業專門人才。但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逐步發展和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化企業的需要。工程底子薄、工學理論知識匱乏,已成為日益暴露出來的顯著問題。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目前工程教育體系不夠健全,教學和食品工業現狀脫節,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弱、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差,工程素質距離企業的要求似乎越來越遠。因此,必須加強工程教育的培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推進產學研結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應對工程全球化、復雜化的挑戰,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1]。
本文對57所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及大綱進行了系統研究,其中包括18所綜合類院校,13所工科院校。將工學類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體系分成四部分,基礎課程;專業知識;實踐環節;創新能力。通過探討和研究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找出影響學生工程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得到能夠促進工程能力培養的最優培養模式,更新相關課程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突出課外科技活動的積極作用,提升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的能力。
二、基礎課程教育培養模式的調整
(一)適當縮減公共基礎課學時
工學類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課程知識結構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外語、計算機信息技術、體育、基礎教育等方面。在本研究所調查的21所工學類院校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課程學時占總學時的比重為40-60%,其中,工科類院校專業課學時多于綜合類院校?;A課占總學時比重過大,這導致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時間相對少,專業知識薄弱。在基礎課程教育過程中,英語和數學占學時比例最大,而在現代高中教育環節中,英語和數學等常規課程已經涉獵了一些大學課程內容,學生上了大學之后,這些內容還會重復學習30-50學時,這不僅浪費時間,還直接減少了專業課的學習時間,如果將這部分學時應用于專業課的學習,勢必會使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豐富。
(二)加強學生工程基礎知識的訓練
在工程訓練方面,作為工學類院校的學生應掌握有一些工學類基礎知識,如:機械基礎知識和電學基礎知識等,以便將來可以從事一些食品機械與設備的設計、制造、管理、銷售等方面的工作。工科院校對學生這方面的素質教育要好一些,基本能有90-120學時的學習,而一些綜合類院校卻忽視了學生工程基礎的訓練,導致學生的知識體系偏軟,缺乏工學學士應具有的綜合素質。因此,應調整基礎課學時,保證學生工程基礎知識學習在100學時以上,滿足現代社會綜合素質人才培養的需要。
三、專業課程體系培養模式的完善
(一)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模式
在專業必修課中,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廠設計、食品機械與設備屬于工程類課程,在進行教學時應避免填鴨式教學,教師講授要少而精,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探索和求知的學習方式,培養想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大力推進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多種媒體,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面、準確、生動和客觀。例如在講述食品機械與設備時,可以在多媒體教學中加入食品機械單元操作的動畫或錄像,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食品機械的工作原理及加工過程。在食品工廠設計課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展示世界上或我國大型食品工廠的圖片或錄像,使學生對現代化食品工廠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另外,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通過多個環節進行綜合考察,如考試、討論、讀書報告和論文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獨立思考,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二)豐富專業選修課的種類
在專業選修課方面,擴大選修課的比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要把握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和新動態,使教學內容不僅成為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同時成為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載體[2]。增加工程類專業選修課,可以將一些工程類課程的基礎部分設定為專業選修課,如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食品機械及設備原理、設計和制造等方面的知識,形成具有針對性和特色性的人才培養模式。
四、實踐環節培養模式的建設
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建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是工學類院校共同努的的目標。實踐教學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實驗課的教育,實習環節的培養和畢業設計的訓練,這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技術創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通過實驗環節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食品工程類課程實驗多為演示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演示實驗直觀、生動、有趣,在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并且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如:課堂演示,在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演示食品機械的單元操作過程;課外演示,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參觀演示實驗,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實際操作;演示走廊,在教學樓或實驗樓里專門辟出一定的空間用于擺放一定數目的演示實驗,供學生在課余時間自由參觀和學習[3]。綜合性實驗及設計性實驗,涵蓋多項技能和多種方法,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更為重要,這類實驗一般應占實驗教學總學時的1/3以上。使學生能夠對食品單元操作、過程控制、能源綜合利用等現代食品生產過程的各個方面熟悉和掌握。
(二)通過實習環節使學生增強對食品行業的了解
實習環節是本科生對專業知識更深層次了解和掌握的過程,也是學生首次真正接觸食品工廠,從對食品工業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工學類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可以實行一學年三個學期的教學體制,在暑假前后安排第三學期6周左右的實習,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可以自行聯系實習單位,自主安排實習日程,完成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認識實習和食品工藝實習。設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社會調查實習,讓學生自行設計社會調查表,發放調查問卷,及時掌握食品行業動態。設立食品工程系統設計實習,利用3周左右的時間,讓學生使用CAD制圖軟件自行設計一套食品加工系統,完善食品工程環節的學習。實習環節的考核要把對企業的了解、對行業的了解、對市場的了解作為考核學生實習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提高對各實習環節重要性的認識和實踐的積極性。
(三)通過畢業設計完善學生知識體系
畢業設計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計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綜合工程實踐訓練,是培養創造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之前的工程基礎訓練,對全面地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學類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可以適當延長畢業設計及畢業實習環節的時間。學生可以在寒假完成3周的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學生針對所研究課題進入相關食品工廠進行模擬工作的階段,通過實習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完成畢業設計,還可以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作準備狀態,以使學生畢業后能夠更快的融入社會。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受到提出問題、檢索資料、分析解決問題、實驗驗證、撰寫說明書和畢業論文、接受答辯等基本訓練,從而培養學生具有優良的思維品質,勇于實踐、勇于探索和開拓的精神,這是其他教學環節不能替代的。通過畢業設計環節的訓練,使學生具有正確觀察、縝密思考、總結歸納等方面的能力及良好的實驗習慣、誠實記錄的學習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使學生成為動手能力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質量本科專業人才,為從事食品科學與工程方面設計、研究和開發奠定基礎。
五、學生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
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工學類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對于增強民族自主創新能力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隨著各大高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設立,如何培養適應時代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就顯得更為迫切[4]。
高校教師在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會從事一些科學研究工作,本科生可對教師的科研項目進行學習和研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作為教師的助手參與進來,輔助教師完成科研項目。學生在進行課題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樣就培養了他們運用書本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學校可提供本科創新基金,學生經過市場調查及社會調研后,在學校的支持下選擇創新課題,并作為第一研究人員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課題。這樣依靠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培養獨立開展工作、自主創新的能力,尤其要鼓勵他們在運用知識、鍛煉能力、掌握技能中多動腦筋、想辦法,以達到培養大學生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目的。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創新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科學、嚴謹的作風,同時,還對學生畢業后參與到企業的新產品開發等社會經濟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六、結論
針對當前工學類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工程背景薄弱這個主要問題,構建了能夠促進工程能力培養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最優培養模式。第一,基礎課程方面,縮短基礎課學時,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專業課的學習,拓寬專業知識面,在大學一二年級增加工程類基礎知識作為選修課,使學生更早的接受工程訓練。第二,專業知識方面,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工程類選修課的比例。第三,實踐環節方面,增加工程類課程實驗,并盡量建立演示走廊及開放性實驗室,在實習和畢業設計過程中增加學生工程方面的訓練,突出課外科技活動的積極作用。第四,創新能力方面,設置課外培養計劃,并引導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使學生更早的接觸前沿科學。
我國在改造傳統食品工業方面正面臨轉型期,新的食品科學與工程技術必將代替原有的陳舊的落后技術,這需要一大批理論知識豐富,實際動手能力強的專門人才。通過對食品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培養符合現代化的食品工業要求的畢業生,使他們系統掌握食品營養、加工工藝及生產設備等方面的知識,并成為能夠從事食品研究、設計、生產、管理和新產品開發的復合型高素質專門人才,推動我國食品行業不斷發展,食品工業不斷現代化,逐步邁進世界強國的行列。
[基金項目]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工程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項目來源:吉林省教育廳
[參考文獻]
[1]趙輝,平文祥等.綜合性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2),66-67.
[2]李先保,郭亮.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彰顯學校辦學特色――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0,24(2):59-61.
[3]丁培峰.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室開放的管理模式.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8):11346-11347.
關鍵詞: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5-0213-02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各種食品加工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加工工藝,培養學生動手和從事科研的工作能力,強化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綜合設計及創新等方面的能力[1]。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一般是通過實驗獲得實驗數據、完成數據分析、撰寫論文和最終通過論文答辯[1]。通過畢業論文的完成,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為其順利進入社會奠定基礎。目前由于大學嚴重擴招和就業形勢嚴峻,本科畢業論文整體水平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2]。因此,提高本科畢業論文水平對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上海理工大學在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過程中,以“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為載體,對畢業論文指導工作進行探索和實踐。本文以指導上海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論文工作為例,現將有關的指導經驗與體會進行介紹,以期為本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論文選題
本科畢業論文學院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但經常與學生就業、考研和公務員面試等相沖突[3],導致很多學生不能保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畢業論文,最終影響畢業論文質量,尤其是實驗性和探索性強的課題影響嚴重。為了避免影響學生就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指導教師會將畢業論文啟動工作提前至第六學期末,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畢業論文工作。畢業論文質量好壞關鍵在選題[4],雖然許多學者提倡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要新穎和創新[5],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但筆者認為畢業論文選題應難度適宜,兼顧新穎創新即可。畢業論文主要是考察學生所具備的專業素質,所以畢業課題涉及的知識范圍和理論深度要符合學生所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且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使其能夠受到科研能力的基本訓練,通過努力最終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題研究[5]。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才能保證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消除學生心中“畢業論文隨便做做就能通過”的消極思想,確保畢業論文最終順利完成。因此,筆者根據學生的科研興趣和自身承擔的科研項目,結合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及實驗條件來確定論文題目。例如,干酪乳桿菌是一種具有調節人體腸道菌群、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多種益生功能的乳酸菌[6],廣泛應用在酸奶等食品生產中[7]。學生對干酪乳桿菌研究感興趣,通過對其基因組分析發現,基因組中并不存在膽鹽水解酶基因,造成其對膽鹽的耐受性不強。因此,學生和筆者討論后,選題確定為“在干酪乳桿菌中異源表達植物乳桿菌來源的膽鹽水解酶”,從而提高了干酪乳桿菌的膽鹽耐受性。
二、實驗研究
選題是畢業論文的基礎,實驗研究是畢業論文的核心[8,9]。利用實驗研究,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具備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在實驗準備期,應對學生實驗操作和儀器使用進行系統培訓,使學生較為熟練地掌握論文所需的各項實驗和儀器操作技能,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實驗失敗和儀器損壞,以保證畢業論文順利完成[10]。例如,上海食品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在進行食品微生物相關課題研究前,都會安排學生進行微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訓,包括培養基的制備和滅菌、微生物接種和培養,以及各種儀器,如搖床、培養箱、分光光度計和顯微鏡的使用等。此外,指導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課題文獻查閱,了解最新國內外研究進展,進行實驗方案設計,并與指導教師討論,最終確定實驗方案。在實驗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對學生還要反復強調科研是探索性和創新性強的工作,要告誡學生不要怕實驗失敗,要允許實驗失敗,要在失敗中找原因,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和提升自我實驗操作技能[10]。
三、論文撰寫
畢業論文撰寫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并得出結論的能力過程[5]。畢業論文是具有學術規范的科學性和總結性的學術論文,所以撰寫論文時既要嚴謹、通俗易懂又要具有專業性[5]。學生在全部實驗完成后,按照學院相關要求完成畢業論文初稿撰寫,并交由指導教師進行修改。筆者認為目前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過程中,對學術性語言和邏輯條理性表述較差,論文口語化非常嚴重,有些段落上下文甚至毫無邏輯。因此,指導教師對論文語言、邏輯條理、數據分析、結果與討論等部分應做出重點修改和指導,并返回給學生繼續修改,反復多次后才能定稿。畢業論文修改過程是一個對整個驗結果提練和升華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對整個畢業論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
四、結論
畢業論文是大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是全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4]。通過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進行畢業論文指導與訓練,使學生充分鍛煉了動手能力、科研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最終使學生科研能力等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是高校教師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5],希望本文的指導經驗與體會介紹,能為本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李玉邯,陳宇飛,楊柳,張一.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探討[J].食品安全導刊,2015,(30).
[2]吳仲,李小艷,徐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的探索[J].大學教育,2015,(4):74-75.
[3]游新勇,汪磊,王國澤,呂俊麗.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課程與畢業論文的改革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34-135.
[4]修江帆,趙文靜,張春林,陳漢彬.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性實驗的初探――以環帶庫蚊ISSR-PCR反應體系建立及優化為例[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0(3):82-84.
[5]張立全.指導生物學科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實踐和體會[J].大學教育,2013,(20):28-29.
[6]Wang G,Yin S,An H,Chen S,Hao Y. Coexpression of bile salt hydrolase gene and catalase gene remarkably improves oxidative stress and bile salt resistance in Lactobacillus casei[J]. 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2011,38(8):985-990.
[7]Ai L,Guo Q,Ding H,Guo B,Chen W,Cui SW.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s from Lactobacillus casei LC2W from skim milk[J]. Food Hydrocolloids,2016,(56):134-143.
[8]程敏. 制藥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探索與實踐――以黃精多糖的提取、鑒別、含量測定為例[J]. 亞太傳統醫藥,2016,12(12):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