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8 04:39: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桂林山水教學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語文教學 思維能力 方法研究
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組成部分,只有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學生才能夠擁有強大的記憶力,常見的思維方式主要包括常規思維、逆反思維、發散思維、聯想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教育的要求,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力的源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制能力,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的。
第一,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注意努力為中學生創設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教師應當注意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創設合理的課堂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動力,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有關于桂林山水的錄像或向同學們展示有關于桂林山水風光的圖片,以此來激發學生對于桂林山水風光的想象,在腦海中形成一幅山水交融的美麗圖畫。教師也可以用語言對桂林山水風光進行描述,讓同學們隨著教師的朗讀而發揮想象,在想象中感受桂林山水風光的無限之美。
關鍵詞: 小學語文小班化 課堂教學 師生關系 多媒體技術 教學評價
一、引言
語文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學好這門課程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還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有積極的意義。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改進,在教學中越來越重視運用小班化教學。筆者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小班化課堂教學的策略,希望引起教學工作者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關注,為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二、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的意義
小班化教學理論早已提出來,并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越來越受到教學工作者的重視,它的理論依據有教育公平理論、教育價值觀理論、教學論觀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小班化課堂教學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為:小班化課堂教學的運用有利于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當中,也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三、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的策略
正因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小班化課堂教學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采取相應的策略,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推動小班化教學法得到更好的運用。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平等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想更好地運用小班化課堂教學法,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摒棄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友好地對待學生,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另一方面,學生應當成為小學語文知識的主動接受者,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指導學生學習,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與學習習慣,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對小學語文的熱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2.重視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班化教學,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必需的。所以,教師應該合理組織和安排教學,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營造良好的氛圍??稍诮虒W前,可以結合與本章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或者情節,利用多媒體創設短小的生活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美麗的武夷山》時,單純講解難以讓學生對武夷山有詳細的了解,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通過播放武夷山的影像則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播放武夷山的風景圖畫,并配上音樂,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老師對課文內容的講解,使學生對武夷山有更詳細的了解。
3.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小班化教學更需要老師關心每位學生,幫助學生解決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內在修養,同時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成為學生信得過的朋友,為小班化教學營造更好的氛圍,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同時,可以采用游戲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活躍課堂氛圍,例如猜字謎,可以編一些字謎讓學生猜,也可以鼓勵學生編字謎,如找朋友、將課文內容適當改編、進行課堂表演等,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更好地推動小班化教學。
4.重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視頻、音頻、圖畫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直觀顯示相關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先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圖片,讓學生猜猜這是哪里,當學生回答這是桂林的時候,向學生顯示一段文字: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圍繞甲天下進行講解,適時播放相關的視頻,將學生帶入桂林山水的美景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桂林山水的美。
5.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例如,巧妙地設置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音樂、故事、笑話、設置懸念、表演等導入新課,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又如,采用分層次教學法,根據學生語文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合作教學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相互配合,友好競爭;活動教學法,組織搶答、接龍、小組競賽、辯論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小班化教學效果。
6.改進小學語文的教學評價工作。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評價手段和評價方法,讓評價既改進教學,又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手段。例如,采用及時評價的方法當場評價,指出學生的優缺點,并提出改正意見;采用多元化評價法,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等進行全面評價,改變單一地將卷面測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依據的做法。同時,將教師評價、同學評價、自我評價結合起來,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增強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優化小班化課堂教學流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班化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后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相應的策略,以進一步增強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海英.語文小班化教學的實踐創新[J].教育科學論壇,2010(11).
[2]王建波.新課改下農村語文小班化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實踐探究[J].現代閱讀,2012(12).
一、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教師精彩的范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朗讀訓練的積極性。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在聽老師范讀時往往會自覺地以自己的情況與老師做比較,激發起他們要向老師學習的愿望,主動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和不足,從而對課文朗讀水平的審美標準有了感性的體會。我在教學每篇課文前,都會做一番深情的范讀。范讀時,力求披文入境融情于聲,以自己的聲、情感染學生,讓他們與我、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每當范讀時,我都發現學生聽得特別認真,他們臉上的神情時而專注,時而敬佩,時而興趣盎然,時而又流露向往之意……
二、依據教材,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就要根據不同的文體來進行朗讀指導。如朗讀感情濃郁、語言優美、筆調活潑的《桂林山水》,就必須采取鮮明的節奏、抑揚的語調、一氣呵成的語勢來朗讀,從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抒發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感。要朗讀《激光》這樣的說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為《激光》是用具體數據來說明激光的特點與作用的。如果還照《桂林山水》那樣的節奏、語調、語勢、情感來讀就欠妥。這種文體的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層次清楚。從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從讀中發展思維和語言,從而達到目的。
三、巧用齊讀,提高能力
針對學生朗讀的水平和特點,在初步把握某篇文章的感情后,可充分利用齊讀的功效來提高整班學生朗讀的能力。齊讀時,有利于教師發現問題,集中指導,也有利于學生之間在讀中互相糾正,互相體會。特別是對那些平時語感較差,朗讀能力較低的學生,這就避免了個讀時的膽怯和尷尬,更有利于他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和諧、活潑的氛圍中,積極參與朗讀,有利于找到朗讀感覺,發現朗讀規律,掌握朗讀方法,增強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樹立朗讀的信心,從而體驗到一種成功的樂趣。長此以往,他們的朗讀能力便會在齊讀中得到提高。
四、創設情境,讀出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例如淺顯易懂,利于抒發感情的課文,可指導學生自由體味,自由朗讀,讀后適當開展“向老師的范讀挑戰”活動。評比時,不必以教師的范讀作為唯一標準,只要學生感情處理恰當就可算挑戰成功,給予適當鼓勵。
五、熟讀成誦,鞏固成果
《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笔茄?,朗讀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達到鞏固學習語文的目的。
新課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課程目標。然而,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過去的教育實踐中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體驗教育觀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教育開始關注教育對象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缺失帶來的后果也日益引發教育者的探索。實際上情感體驗的教育價值至少有三個方面:知識獲得的動力基礎;德育有效性的前提;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
一、情感體驗是知識獲得的動力之源
情感體驗是動機系統的基本成分,是人們接受信息渠道的閘門,在缺乏必須的“豐富激情”的情況下,人的理智處于昏迷狀態,不可能進行正常的工作,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其情感體驗健康與否,對其學業影響很大。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有效的強化記憶過程,提高無意識記的效果,增加有意識記的效果,能夠激發兒童對過去知識的再認和再現,把對過去知識的追憶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活動,還能提高活動效率,使身心處于活動的最佳狀態,從而推動學生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情感體驗是知識獲得的動力之源。
二、情感體驗是德育有效性的橋梁,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
一切道德教育,都需要在學生的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實現道德知識的內化,從而與個體的價值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并指導個體的行為。要使德育的內容與形式真正融入生活,情感體驗是基本的橋梁和紐帶,德育只有在個體的心理過程中產生共鳴,成為個體的價值判斷和自我引導的依賴時,它才是有效的。
重視人的發展,強調教育以學生人格發展與社會性發展為核心已是世界各國比較公認的原則。而健全的人格必須依托于豐富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缺失的青少年大多不能準確而深刻地體驗自己和體會他人的情緒、情感,不能積極主動地理解他人,不能有效地與別人進行溝通與合作。甚至與同學、老師、父母、長輩發生沖突,很難發展起健全的人格。
少年兒童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他們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而在學校的大多數時間都在上課和學習,因而各門學科的教學對少年兒童人格的形成必然產生深遠影響。而小學語文課程既是主課,又是基礎課,占的時間最長,學的內容最多,而它本身就有很多的人文因素,對學生的人格形成影響最大。因此教師應自覺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做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健康人格形成的有機結合。
三、課改中的語文教學應促進學生情感體驗
(一)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給孩子一個情感課堂。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去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營造寬松的教學氣氛,令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個個心馳神往。讓學生自由地學、思、疑、問,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敢說敢想,潛能得到最大發揮,從而樹立自信心,在自信心的驅動下就會不斷努力而獲得成功。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經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之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梢姡晃粵]有情感的老師不是一位優秀的教師。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點熱情,少點冷漠;多點鼓勵,少點責備,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中成長。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你富有“激情”,能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陪伴學生走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對學生的智慧、思維、習慣、情感、態度等諸多方面產生積極作用,讓他們的人格得到健全的發展,向著陶行知先生所說的“真人”邁進。
(二)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1.用情去感知。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真情去感知文中的亮點,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內容中去,用情去體會、去理解、去學習,這樣就會迸射出情感之花。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要求學生用真情去讀,用情去感受神奇而美麗的山水,當學生的情融入山水之中,還可要求學生用真情寫出自己對桂林山水的美及向往,從而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再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要求學生帶著真情去閱讀,當讀到小女孩悲慘死去的過程時若學生情到由衷,則會流下悲傷的眼淚。而《理想的風箏》的教學過程中,要達到被劉老師身殘志堅的精神感動得流出熱淚,使情在淚中現。
2.用心去體驗。在小學語文課中,有好多文章都具有較強的感召力,學了以后小學生的心靈容易被感化,這必須讓學生用心去體驗,在體驗中讓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真正落到實處。例如《窮人》這篇課文就有一種人情美,漁夫一家有五口人,生活是靠漁夫一人打魚維持生活,非常貧困和艱難。但漁夫的妻子桑娜在發現鄰居的寡婦死后留下兩個幼小的孩子時,經過復雜的思想斗爭后終于把兩個孩子抱到了自己家。教師上課時就應該抓住這一種人間最珍貴的人情美去分析,啟迪孩子們的心靈,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這樣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用情去悟理。語文教學要化理為情,融理入情,學生情感的培養應基于對“義理”的理解,情理是一體的,教師在教學時要緊緊把握住語文學科的文理合一這一特點。如教學《桃花新木》一文時要抓住植樹和育人是同一道理,讓當今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知道過多的溺愛反而害了自己,應該盡量自食其力。再如教學《金色的魚鉤》一文時,在途中吃草根、樹皮的情景,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嘗一嘗草根、樹皮的味道怎么樣?在教學《豐碑》一文時,可以讓學生體驗一下,在嚴寒的風雪中,穿著破舊單薄的衣裳,挨凍的滋味。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并非全是掌聲和鮮花,同樣會有荊棘叢生的曲折道路,要敢于面對困難、勇于克服困難,才能走出困境。
4.用心實踐去豐富體驗。學習了課本知識就應該付諸行動,這是當今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最好辦法。如學習《養花》一文后,使學生從老舍養花的過程中體驗到不但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還能得到更多的樂趣。
一、課堂主體的改變
農村小學生多師少,學生個體素質起步晚是事實,教師整體素質不高是現實。農村學校比較偏遠,信息閉塞,使教師們無法學習到更多的新教育理念。在現實的教學中,教師為主體,學生跟隨教師的思維與方法進行學習而獲得知識與技能,這是一種壓迫式的學習方法,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思維想象和愛好來進行有效的學習?!暗?、靠、要”的學習方式,是教師在學習,而不是學生在學習。新課標強調要“將過去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全部由學生自己去認識、探索、發現,有悖于教育教學原則,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
二、教學方法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方法大部分是講授法,即教師對某一知識進行講解、分析、總結,學生跟隨老師進行知識的認識、分析和掌握,這是一種公式化的學習,一旦脫離公式,學生就無從下手。因此,教師應著重利用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目標教學法、問題法和練習法。教學前,先出示課文的教學目標:利用教學工具書認識生字、新詞;默讀課文,大概理解課文所講的內容;作者從哪些方面對桂林山水進行描寫;根據個人的認識與回答,由組長收集意見進行小組討論。問題法的使用:小組討論完成后,各小組派代表到黑板板書答案,接著教師根據各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探索、小結。這樣的方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既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又減輕了教師的課堂負擔。
三、學生練習題的改變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不均衡的,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講究難易適中、題型多樣。如在布置《桂林山水》第一課時的課題練習時,教師可以使用填空、選擇、判斷、問答等題型,使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和找到自信。教師在布置練習時,還可以根據學習需要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特點到室外進行練習,培養學生自主動手、動腦和合作的習慣。課外練習也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學生完成作業后首先給成績較好的組長檢查,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學習。
四、思想品質教育的改變
小學教材的題材、體裁呈現了多樣化的特點,小則關系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大則關系到環境的保護及愛國主義等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師在教學時,應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改變過去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僅限于思想品德教育課的狀態。
五、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改變
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是針對一個人在思想道德表現、團體互助、心理承受能力、應對現實生活與學習所表現出來的特征,是現代社會綜合評價人的標準。而現在有些農村的學校在教育教學的壓力下,往往只注重培養學生單方面的素質,而忽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在《煙臺的?!愤@篇課文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注重課文所描寫的“山東煙臺的?!?,讓學生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無限美景。教學要求及其他練習的要求也是如此。但是山區小學的學生,特別是西部地域的學生對海和海景只能通過電視或書籍的描繪來了解,認識是模糊的。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根據作者的寫作方式,描寫自己身邊的地域景色,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不要愚昧地享受教科書所描寫的景色,而對自己家鄉的景色毫無興趣。
六、課堂研究方向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研究是對教育教學工作有利的一面進行研究,沒有用逆向思維進行研究。如在教學中,組織教學方式的研究、教學方法的研究、教學教具使用的研究等。但是針對不足的一面進行反思和研究,而忽略對成績或順利的方面進行研究,使好的方面停滯不前,制約優勢方面的發展,這也是不正確的。在課堂教學研究中,我們在努力研究不足方面的同時,應該把思維拓寬,從逆向思維考慮,取長補短。
七、課堂教學用時的改變
按照教育教學原則及教學理論的要求,可以把課堂教學用時分成三個部分,即復習舊知識、教授新知識和學生學習的反饋。這樣的教學用時的分配有它優勢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固定教育教學用時的安排,減輕了教師教學用時的壓力,使教師順利完成教學工作,便于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這樣的方式不適合農村小學教學。原因在于:教師教學崗位變化快,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時輪換的教師較多;學生的素質與教師的要求相差較遠;教育教學方法因人而異,教師的教學方式是變化的。
八、學生評價的改變
傳統的評價模式是對學生學習語文、數學等重點科目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應從該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評定用語應采用溫和的口吻,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建立自信心,感受學校的溫馨。
1.處處留心皆學問,時時感悟重環保
環境保護涉及面十分廣,包括的內容十分豐富。而小學語文教材,涉及的范圍也的確非常廣泛,從遠古時代到二十世紀,中外作品中的各種人物生活的環境以及風情萬種的大自然都為我們提供了環保教育的豐厚土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有近百篇課文可以滲透環境教育。
課堂進行環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時間,一節課只需滲透幾分鐘,以至兩三句話,日積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只是如何巧妙"滲透"費時費力。
1.1 語文課巧用"插圖",感知形象,滲透環境保護
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多達幾百幅,教材插圖就是"物",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觀察清澈的湖水、翠綠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的山影、樹影。當學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后,美麗的景色在學生中所喚起的感覺,會產生一種愉悅之情,這種審美體驗,慢慢地沉淀為有益的營養,繼而使其產生保護美麗大自然的愿望,進而滲透環保教育。此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在地球上,除了桂林山水外,還有廣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還有溝壑縱橫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鎮、馬達轟鳴的工廠和礦山……他們會由衷地感嘆: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多么美好——藍天、白云、綠水、鳥語、花香,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同時也為人類追求提供了精神方面的條件。古老、慈愛的地球,像母親一樣養育了千萬種生命,她寬容、忍耐,為人類無私地奉獻了一切。既然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自然環境,那么,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自己身邊事做起,愛護環境,美化環境,做一名環境保護的小衛士。
在《迷人的張家界》中,張家界不但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變化、桂林之秀麗,還是植物的寶庫、動物的樂園。她慷慨地把這一切饋贈給人類,使人類生活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這類課文描寫了祖國山河的壯麗秀美,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通過看圖片和想象,足以喚起同學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保護大自然,創造美好環境的意識——植物與人類息息相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美好的大自然是人類生活的舞臺,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個成員,人與自然應當和諧相處,要熱愛大自然,維護大自然,使人類生活得更加美好。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有著縱橫交織的,無數的環保教育的契機,關鍵看我們教師是否做到在平時的教學中時時留心、處處留心,用環境教育的先進理念來指導學生進行拓展性的學習。
1.2 緊扣教材培養學生對環境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使其深知破壞環境是對大自然的犯罪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可以對學生進行正面環境教育外,也可利用課文中提供的反面例子,向學生說明,過度砍伐樹木,破壞森林的危害性,從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自覺地投身到改善生存條件、保護環境的行動中去。
如教《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中,充分理解黃河由孕育人類生存變為威脅人類生存的根本原因,在對人類自身行為的反思中懂得保護和治理好生存的環境,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進而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教師可讓學生對課文以上內容充分理解后再回觀課題,抓住課題中"只有一個"這一重點詞加以深刻剖析,充分理解這幾個字的含義,明白其在此的警醒作用,產生憂患意識,并使這種意識成為約束和指導自己環境行為的準則。
同樣是教這篇課文,我們在教學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找到最佳結合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段,認真想,仔細體味,自然地將環保教育滲透于教學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認識到破壞資源的危害性,體會到人類生存環境破壞的嚴重后果,從而增強了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反復朗讀,特別是有表情地朗讀,能與文章產生共鳴,能陶冶學生思想情操,還能收到良好的環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林?!贰ⅰ而B的大堂》、《草原》《迷人的張家界》等這類課文時,要指導學生欣賞描寫美麗大自然的優美語句,并用贊美和喜愛的語氣讀出自己對大自然、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同時喚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進而激發他們保護好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課文,它們本身雖不直接探討環境保護這一話題,但其深刻的思想內容,優美的語言中自然就蘊含了不少與環境保護有關的思想和知識。如《鳥的天堂》一課中,巴金先生通過細致描寫將一株適合鳥兒生活的茂盛的大榕樹鮮活地呈現于讀者眼前,作者很自然地插入了一句話:"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教學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充分回味文中優美的文字,領略大自然美好情趣的同時,不可忽略這句話,而應通過適當的點撥讓孩子們留心這句話,明白這美好的自然景象的存在得益于當地人樸實的環保意識,而正是這良好的環保意識才使人們擁有了享受美好生活的資格和條件。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會明白環境保護與美好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又如在教學《林?!芬徽n時,教師指導學生讀懂最后一段中所講的既伐木取材也造林護苗及科學取寶與綜合研究等內容,再啟發他們聯系上下文探討這些行為與林海長存,與興國安邦的關系,懂得保護好生態資源是一個國家生存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進而也會明白作為未來的建設人才在這個方面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傊?,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環境教育因素,要善于將環保教育滲透于知識載體中去。
2.常常觀察勤寫作,細細用心愛環保
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而寫作能力又與學生的社會實踐,思想認識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寫作訓練過程中加強環保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
通過有目的觀察自己身邊的環境,引起學生對自己生存環境的關注,從而提高環保意識。這是作文訓練中進行環境教育,同時也是環境教育豐富作文教育的一個范例。在平時寫作指導時,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環境方面,如在暑假前向學生布置練筆任務:每到一處,把所見所聞隨手寫下來,不拘長短,不求修飾。通過對祖國河山的真實描寫,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環境,抒發作心中的真實情感??梢员磉_對美好環境的贊頌。也可以說出對優美環境的期盼。
3.延伸語文課外學習活動,拓寬環境教育渠道
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開展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有效途徑。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語文教學,它不僅注重課堂教學,還注重課外活動,要求內外結合,"大小"課堂結合,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教師要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活動,到受污染嚴重的河流、居民區做實地考察采訪,寫成調查報告,既使學生了解了環境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自覺性?,F代教育別強調課堂教育與實踐活動的溝通,重視通過發展性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課堂獲得的知識得到自修和補充,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思想在語文教學及其所涉及的環境教育中也應得到體現。
如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組織學生對家鄉的母親河--長江的現狀進行調查,發動學生動筆勵手開展保護母親河的活動,如寫環境征文胎江邊垃圾、開展節水活動等,更使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得到進一步強化。他們的宣傳和行動還能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使"環境保護"這一話題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與重視。
如上口語交際課"送賀卡"可先讓學生們掌握做賀卡的知識。然后,講傳統的賀卡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而且大量的賀卡浪費了寶貴的木材資源,也給地球帶來了生態負擔。我們提倡一種新的時尚,不在新年期間大量發送賀卡,而是用電子郵件或電話來表達自己的親情和友情。還可介紹我國大學生組織的"減卡救樹"活動,提倡把買賀卡的錢省下來種樹,保護大自然。然后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一系列課外活動。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客觀條件。環境的優劣,關系到人類生活質量的高低。而語文教學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正說明了語文教學與環保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環保教育,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滲透,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而且反過來也增加了語文教學的內涵,使兩者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關 鍵 詞】課堂;教學;調控;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4-0134-03
課堂教學藝術的恰當運用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夠讓學生真正的喜歡學習,走進課堂,融入課堂。課堂教學的有效調控有利于提升教師的課堂理念,完善自我的知識架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互動的熱情;有利于優化教學的各個環節,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傊?,一節優質課離不開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調控。
一、課堂教學的調控種類
(一)興趣調控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盵1]學習興趣是一個人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知識的意向活動,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奔ぐl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調控課堂教學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 運用多媒體,增強課堂教學趣味。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之一,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所呈現的直觀效果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桂林山水》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上課開始后,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發揮音樂對情感的牽動作用,在播放音樂的同時,穿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優雅清揚的音樂與桂林山水圖片的有機結合,使學生仿佛置身于真正的桂林山水之中。這樣的設計,必然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學生學習的興趣會隨教師的循循善誘而被調動起來,達到了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的目的。
2. 引導動手,誘發求知的欲望。心理學家指出:“智慧出在指尖上。”[2]在課堂教學中,如果理論知識學習過多,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師應該采取讓學生動手實踐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通過動手學習,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不僅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了新知識,而且更促進了學生大腦的積極思維,使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
3. 開展競賽,分享成功的喜悅。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秀成績的主要手段。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和追求成功的熱情特別強烈。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善于在自己的所在群體中自我表現,可引導小學生在課堂上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將學生的潛意識喚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當學生獲得成功時,學生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之情。
(二)語言調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要有較高的語言素養?!盵3]這說明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語言,恰當運用課堂語言,能讓課堂充滿生機,煥發出人文氣息。通過教師生動優美的藝術語言,會將學生引入寧靜的遐想和思維的頂峰,使整個課堂教學處于跌宕起伏、錯落有致、生動活潑的氛圍中。
1. 啟發誘導,層層深入。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曾經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4]這句話的大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先讓學生自己認真思考,在思考了一段時間后還想不出,就啟發他,學生思考而有所領悟,想說而不能以適當的話語來表達時,再去開導他?!敖處煹幕咀饔迷谟趧撛煲环N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這既要靠教師的知識經驗,還要靠他們的藝術和品格;而表明良好學習情境的標志是,使學生有廣泛的思考自由……”[5]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適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老師充當的是教學問題的啟發者和引領者的角色,在問題的步步推進中構建高效課堂,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2. 突發事件,因勢利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外的情況,導致課堂秩序混亂不堪。教師在短時間內難以恢復這種慌亂的狀況,這時就需要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機智來處理突發事件,有效調控課堂。教師在此時,要迅速而正確地做出自己的判斷,并且隨機應變,采取恰當而有效的語言,巧妙地調控課堂教學。
3. 課堂提問,合理評價?!盁o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是比較不容易的,而小孩尤其喜歡好話,不喜歡聽惡言?!盵6]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賞識教育,對學生上課回答的問題,不管對與錯,都應該用一種發展的眼光來對待。學生回答正確,應給以積極的反饋和恰當的表揚。這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利于使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的活動中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更加集中注意力,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積極思考問題,真正用“心”去體會知識的內涵。對于那些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應以一種恰當方式來對待。教師可以這樣說:“嗯,你的回答有些欠妥當,估計是你還沒有想好吧,沒關系,看看別人是怎樣說的?!边@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又維護了正常的課堂秩序,教師在課堂上積極的評價,會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強化。這種活潑、愉快、和諧、恰當的教學氛圍,會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學生也體驗到了參與其中的樂趣。
(三)教法調控
教法調控的有效性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教師在課前導入、課堂提問和教學板書上應下工夫,靈活調控課堂,利用新穎和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 課前導入的調控。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學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盵7]這句話表明:在導入新課時,新穎的教學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注意力集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學習。
2. 課堂提問的調控。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幫助學生鞏固舊知和學習新知的必經途徑。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現有知識水平。設計的問題首先應難度適中,學生在回答時要有一種自信,同時又感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很有限,需要繼續努力學習。其次,在問題的設計數量上也要根據時間的安排而具體掌握。第三,提問時要注意公平性,優秀生和后進生都要有所照顧,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能力選擇所提的問題。第四,要注意所提問題層次的調控,問題的設置要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大到小,由簡到繁,層層深入,步步推進。這樣由淺入深、環環相扣、鋪路搭橋、層層推進的方式,不僅非常容易解決問題,而且使學生思維向知識縱深方向發展。
3. 教學板書的調控。教學板書是一節課的所有精華所在,板書的調控貫穿一節課的始終。好的板書可以讓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和知識框架。隨著課堂教學一步一步地深入進行,板書的調控在每個學生的腦海里會生根發芽,一節課所有的知識因板書的使用而使知識融化在每個學生的心坎里,慢慢被學生吸收,真正融入到每個人的知識體系內,達到了整個教學調控的目的。板書的類型多樣,如詞語式板書、線索式板書、圖文式板書、表格式板書、提綱式板書等。無論是哪類板書,都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而確定,不變的是板書設計要清晰概括本節課主要內容,做到言簡意賅,突出其知識性和啟發性,教學板書的設計最終是為課堂教學服務。
二、課堂教學調控中的問題解決策略
(一)課堂上處理關乎教學進程的整體問題
課堂上出現的關乎教學進程的整體問題必須當堂解決。比如,課堂教學中出現混亂,各種嘈雜聲音不斷,教師根本分不清是誰在搗亂,分不清主次,這個時候老師就應該決定當場處理。對于學生的嚴重錯誤,可以進行當場批評,但不要點出學生的具體姓名,可以采用“波拿巴”式的批評方式,盡量避免正面的沖突,這樣既保留了學生的面子,又起到了教育的效果。還可以利用注意轉移法。如可以采取小練習、小測試的方法,或個別提問來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最后可以采取欲擒故縱法,當教師授課枯燥和呆板時,學生的注意力就難以集中,開始交頭接耳,或做其它的事情,這時教師可以先停頓一下,稍等片刻,學生會不自覺地停下來,看看老師為什么不講了,學生的注意力會立刻轉移到學習上來。如果是屬于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低下的原因而引起學生不好好聽課,就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及時地調整、改善和提高。
(二)課堂上的局部問題進行個別處理
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局部問題可以進行個別處理。比如,兩個學生在課堂上小聲說話,根本不聽老師講課,但是他們講話的聲音并沒有影響到整體的聽課效果,最多也只是對這兩個學生周圍的幾個人產生了影響。這時教師應該認真考慮,如果當場批評這兩個說話的學生,造成的結果就是影響到整個班級學生的聽課狀態,而且挨老師批評的兩個學生也會感到很慚愧,對學生的自尊心是一個極大的傷害。像這樣的狀況,可以采取個別提問的方式,在適當的時機提問說話的兩個學生,他們瞬間就明白了老師的意圖,迅速回到認真聽課的狀態,以后他們就不會輕易再犯同樣的錯誤。
(三)無聲處理課堂上的個別問題
課堂上出現的個別問題,在不影響其他同學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境無聲處理個別問題,教師的每一個表情、眼神、手勢和動作都會對不認真聽講的學生產生警示作用。比如,有的學生在課上看課外書,除了可以用上面的方法以外,教師可以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去,也可以在巡回輔導、檢查練習時,有意識地到他身邊站一站,一般如果不是那種“鐵桿式”,不是經??凑n外書的學生,只是偶犯,不要輕易沒收學生的書或當眾銷毀書,可以課下對他的書進行質的檢查,采取適當的措施來解決出現的問題。
(四)對課堂上的特殊問題進行特殊處理
課堂上出現的特殊問題都是那些不愛學習的學生所引起的,他們以各種手段擾亂課堂秩序,可以說除了認真聽講外,其他的事情都樂意去嘗試,這樣的學生往往是最讓教師頭疼的。對這樣的特殊學生,教師更應該多加關注,畢竟不愛學習的學生只占少數。教師在處理這樣的學生時,必須具體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進行家訪或社會調查等,從側面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許這樣的學生背后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們不愛學習的習慣可能與他們所面臨的教育環境有關,諸如單親家庭、父母離異、隔代教育等,這些隱性的真實情況會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他們被認為是特殊群體,其實他們最需要大家的關心,教師要做的就是找到每個學生心靈深處的薄弱點,一針見血地指出并加以指導,付出比其他學生更多的愛心去進行教育和感化。這花費的時間可能是一般學生的幾倍甚至幾十倍,但能挽回學生的心,讓他們投入到正常的學習中,這樣做是值得的。
三、課堂調控藝術對教師的要求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教學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語文教學模式,從而改變以往重文本、輕情感,重灌輸、輕體驗的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為此,教師應在具有雄厚知識的基礎上,靈活應對課堂出現的各種狀況。新課改下教師應多思考、多學習,在實踐中總結最佳的教學方式,合理高效地調控課堂。
(一)博學善思
現在的學生思維活躍,對知識的渴望程度非常強烈,他們經常會提出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來要求教師解答。如果教師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就不能滿足學生的各種要求。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各種需要來擴充自己的知識。每個教師甚至每個人都有知識盲點,當問題發生時,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及時補充新知,跟上時代潮流,學會與時俱進,在實踐中充實自己,從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刻保持充足的“源頭活水”。有一句話說得好:“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當是自來水”,形象地說明了教師應具備扎實鮮活的知識。
(二)更新教學觀念
目前,我國的教育制度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度,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勢在必行。觀念是行動的前提,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師若想有效地進行課堂調控,必須學習最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改要求的不僅是課堂教學方式的調整,更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先進的教學理論是教學實踐的有效指導,每個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改主旨。教師的教學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沒有以研究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復舊經驗、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這種教學與研究的脫節,對教師的發展和教學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它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8]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要求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每個學生的素質都得到相應提高。
(三)控制教學節奏
課堂教學中教學節奏的有效控制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每一個環節是每個教師每天都要思考的事情。檢復、授新、課堂練習、課堂小結、課后作業等幾個教學環節的合理安排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足準備,對課堂的每一部分合理安排時間,并做好多項預案。應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系起來,注意科學分配,以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完成各種認知的、情感的、技能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素質教育的任務。[9]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每一位優秀的教師都應具備靈活的課堂調控能力,都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掌握課堂教學的有效調控藝術。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鍛煉對課堂的敏銳感知能力,以便在“意外”出現時或特定情境中可沉著“接招”并瞬間決策,讓課堂在隨機推進中靈活自如地展現出詩意般的精彩。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運籌帷幄,駕馭課堂,把每一節課都變成魅力無窮、充滿趣味的優質課;尤其在當前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教師的施教活動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每一位教師都要力爭使自己由教書匠變為藝術家,學會運用巧妙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效調控課堂,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一門藝術。
參考文獻:
[1]陳方平主編.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6:382.
[2]蒙家慶主編.教海拾貝[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9:195.
[3]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命題研究中心主編.教育學.小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60.
[4]朱熹.論語集注[M].濟南:齊魯書社,1992:63.
[5]韋志成著.語文教學情境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90.
[6]張寶臣,張玉森等主編.課堂教學藝術[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4:151.
[7]于錦仙等著.新課程實踐與反思[M].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0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