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0 08:56: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與建筑工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英文名稱:Guangdong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主管單位:廣東省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廣東省廣州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4563
國內刊號:44-1386/TU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3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依據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體系需要適應的目標,構建以基礎理論與知識、專業素養與能力和科學系統的思維為三大平臺的復合課程目標體系,見圖2所示。三大目標的實現自下而上,同時相互配合,發揮整體作用。第一平臺為基礎理論與知識,是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所要掌握的基礎理論。其中數理類知識包括數值計算、應用數理統計、結構動力學、有限元分析等課程,學會應用數學模型和物理方法進行理論計算和試驗分析;計算機類課程包括數據庫設計與實現,通過程序設計幫助實現系統模擬仿真等;專業基礎課程包括高等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結構結構分析與概念設計、工程結構減振與控制理論等,學會房屋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控制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與評價與優化原理與方法;專業課包括現代工程施工組織、高層結構工程施工技術等課程,掌握專業前沿知識;交叉類課程包括建設系統工程、工程經濟學原理與應用、現代管理原理與方法,培養學生交叉學科視野和系統思維方式;實踐課包括實驗、設計、模擬、校內外實習等,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人文課包括英語、哲學及德育等課程,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第二平臺為職業素養與能力的提升,它建立在基礎理論與知識的平臺上。職業素養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豐富的人文科學素養;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具有信息獲取、知識更新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要求具有綜合應用建筑與土木工程理論、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設計能力要求學生具有開拓創新意識和進行建筑產品開發設計的能力,以及建筑工程項目集成的基本能力;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具有由跟隨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組成的技術創新能力;管理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能力[3]。第三平臺為科學系統的思維,是在基礎理論與知識的學習和專業素養與能力的培養中逐步形成的。系統性思維要求學生從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具有統籌與預見能力。
復合型課程的支撐體系
為了順利實現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構建自內向外的復合型課程支撐體系,內部為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外部為導師隊伍建設和產學研結合,如圖3所示。
(一)課程設置
一要加強實踐課程,包括實驗、設計、模擬、實習等,處理好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關系,提高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二要加強交叉課程建設,合理調整技術、管理、經濟、法規課程的比例,使工程碩士研究生立足于“大土木”工程背景之下,概覽建筑與土木工程各學科相互間交叉、滲透和融合的特征,拓展專業并形成較高的視野;三要加強人文課程,通過專題課或者學術講座的形式,豐富研究生的人文科學素養。
(二)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首先要更加重視其寬廣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4];其次要反映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最前沿的知識,使研究生熟悉研究方向的新動向,增強科研興趣;同時要做到與后續課程和論文研究的有效銜接,減少研究生課程學習的盲目性。教學形式要以研究型形式為主,如討論式教學、參與導師課題等,實現研究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鉆研的有效轉變,教師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教學方法還要靈活多樣,如模擬軟件、實地調研等,優化教學過程并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的改革首先要改變本科階段一貫的終結性考核制度,將課程互動評價、階段成果和終結性考試三部分作為每門課程的成績。在論文或設計研究階段,要加強論文開題、階段報告、中期報告和論文答辯的過程考查,提高專業學位的授予水平,改變目前中國“嚴進寬出”培養模式的不利局面;其次,要將理論課程與實踐活動結合,評價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和與之對應的實驗或實踐活動完成情況,形成多元化綜合評價體系,促進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四)導師隊伍建設
導師是研究生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導師的責任感、知識結構和學術水平是保證研究生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要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對導師嚴格遴選,從源頭上提高導師隊伍水平;要鼓勵導師定期深入企業了解生產實際需要,與企業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這樣一方面促進導師知識結構的不斷更新和學術水平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導師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有針對性的指導能力。
(五)產學研結合
學校一方面吸納社會上具有一定學術造詣的同行專家加入導師隊伍,不僅滿足工程碩士研究生規模擴大的需求,而且將行業課題帶進學校;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與建設領域內的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工程咨詢等單位的聯系,使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達到其課程學習內容適應企業和社會需求,論文或設計選題來源于工程實踐的目的。
課程改革的評價體系
根據復合型課程的目標體系和支撐體系的內容,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結合層次分析法對評價系統進行分析,計算各指標權重,進行方案層的優先排序。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筆者設計調查問卷,由國內相關高校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專家對各指標權重評判,結果如表2所示。表2數據顯示,建筑與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中,相對重要程度依次為:課程設置、導師隊伍建設、產學研結合、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二級指標中,課堂授課、實驗、設計和實踐課程的合理安排、學生參與行業單位的項目實踐和導師的學術水平是最重要的三項內容,也是建筑與土木工程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的首要任務。
課程改革的建議
(一)優化課程設置
優化課程設置是基礎,關鍵要合理安排課堂授課、實驗、設計和實踐課程比例,形成以實驗、設計和實踐課程為主,理論授課為輔的課程結構。通過適當減少人文課程學分和課時數、增加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的實驗和設計環節,以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將實驗和設計為課程主線,增加實踐課程的時間安排等優化課程設置。這樣的課程結構更有利于工程碩士研究生主動吸收知識和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是關鍵,側重提高導師的學術水平。針對面向實踐的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要改變以往以論文、論著和科研成果的數量作為衡量導師學術水平的單一指標的不利局面,將導師帶領學生參與企業實踐和社會課題也納入導師學術水平評價體系。學校應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導師加強工程實踐訓練,同時吸收不同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擔任兼職導師,承擔部分教學指導工作?!半p導師制”培養學生,形成優勢互補,從而改變導師過于理論化的學術現狀,引導導師重視工程實踐,全面提高導師的學術素養。
【關鍵詞】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
1.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入世后,我國建筑業的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面對建筑人才市場更為激烈的競爭,高校對建筑人才的培養應盡快適應向“大土木”的轉變,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土木工程技術及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管理人才。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在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一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不合理,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土木工程涵蓋了原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等八個專業,專業覆蓋面寬,由此可見,就現實情況來看,“厚基礎、寬口徑”的具體做法,大多理解為多加幾門基礎課和相關專業課,而忽視了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和優選教學內容等諸多方面,實際的效果與理想相去甚遠。二是考試注重理論測試,忽視技能等方面的考核。不能有效地激勵學生持續不斷地探索、學習與創新。三是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仍存在較大局限。我國的土木工程專業基本上仍屬于“填鴨式”單一教育方法,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科學思維的環境仍顯不夠,另外實踐教學與課程分離,這種做法雖有利于組織教學,但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建筑類企業來說,現在面臨國內、國際兩方面的變革要求:在國內,土木工程的融合,綜合性工程項目的增加,特別是經濟體制、就業機制的變化,使得綜合素質高、專業口徑寬、適應性強成為社會對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教學計劃必須適應這種轉變;另一方面,我國開始實行注冊工程師制度,又進一步向著注冊工程師的國際互認努力。建筑類企業對國際市場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國外企業也逐步進入國內市場。因此,我們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相應的課程體系,主動適應國內、國外兩方面的人才要求。
2.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
2.1我校土木工程師培養目標
隨著中原經濟區、航空港區建設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培養適合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顯得尤為迫切。因此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應遵循教育服務經濟建設的原則,圍繞我校建設有特色大學目標,立足河南,面向全國,進一步加強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建設,提高專業辦學層次和質量,源源不斷地為河南和全國土木建筑業培養和輸送綜合素質良好、富有創新精神的卓越土木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
2.2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建立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內容、知識學習方式、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加強實踐教學及能力培養方式等關鍵環節。實施“全過程、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穩定的大型企業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基本技能、表達能力和工程綜合能力。土木工程專業本科階段學生主要采取“3+1”工程師培養模式,其中3年以在校理論學習為主,累計1年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依靠本專業教師和定點企業內的工程師聯合指導和培養,使學生緊密結合工程實際,深入到土木工程建設的勘測、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等整個工程生命周期中,完成在企業實訓階段的學習任務。因此,“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培養方案包括校內學習和企業學習兩個部分,兩個階段的學習分別制定相應的校內教學計劃和企業培養計劃。
2.3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
立足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剖析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內涵入手,在堅持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融合、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整合、個性培養與社會責任并重的同時,處理好核心課程與選修課程、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的關系。進一步強調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充分發揮課程教學在卓越工程師培養中的主戰場作用。(1)課程體系要徹底改變因人設課現象。對課程進行梳理與整合,避免課程間內容重復,同時力爭做到課程間無縫銜接。每門課程均應盡力成為教學質量高、廣受學生歡迎并充分體現學院特色的精品課程。(2)通過課程的精心設計等途徑,盡可能減少課程門數;借助于其他教學手段減少課程理論教學學時數,增加實踐教學學時數;專業核心課程要盡可能安排實驗內容,并設置設計性、綜合性實驗。使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同時增加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3)專業核心課要按改變課程的開課方式與授課方法。探索按教學團隊形式開展課程建設,按團隊方式承擔課程教學任務,如3-4名教師共同承擔一門課程,資深教授講授理論,科研強的青年教師以及從企業聘請的專家講授案例,讓各個教師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4)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應在教學團隊或教研室平臺上進行精心設計,每門課都要將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5)推行小班上課,進行研討式學習。(6)應盡可能逐步開出全英語課程,與國際學院土木工程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班融通。
2.4校內外師資隊伍建設
開展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師資隊伍是關鍵。要加大建設力度,盡快形成一支至善、格物、育人的師資隊伍,保證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培養計劃順利實施。要明確從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的教師應該具有的基本條件,如懂得高等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具有較高水平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學術造詣:具有較強的工程能力,例如設計和實施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嚴謹的治學風范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學院盡可能為教師達到這些條件提供支持。逐步完善與“高水平工程教育師資隊伍”相符合的師資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晉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勵政策,同時也包括教師培養和提高的措施等。探索和建立土木工程教育中“教師—工程師”有機結合的新機制。
2.5教學形式與方法
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推廣啟發式、討論式和研究式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提出新問題、發現新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從繼承性學習走向探究發現性學習;提倡教師團隊協同教學,開展大班授課,小班研討,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鼓勵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開展信息化教學。
2.6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畢業設計(論文)是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同時也是學生畢業前的一項綜合訓練。我院已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及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評價體系。結合“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要求,我院將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質量監督體系,整合與優化實驗教學條件,鼓勵學生突破專業和學科界線開展科研訓練,探索學生個性培養的新途徑。
2.7實習實訓
實習包括: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地質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其中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在建筑類企業進行,企業實習是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新增教學環節。學生通過在企業各不同階段的實習,熟悉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施工的基本方法,提高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了解工程實際需要,培養職業精神、分析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等工程綜合能力,從而具有獨立從事土木工程領域內某一方向工程設計與運行、分析與集成、研究與開發、管理與決策等能力,以適應未來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需要,成為面向未來的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卓越工程師。
3.企業學習階段方案
3.1培養目標
卓越工程師企業培養計劃是針對“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的企業部分所專門制訂的,主要是指本科第4年的企業學習內容安排與要求。其目的是通過學生現場的實踐與學習,結合土木工程產品的設計、施工、檢測、監理、運營、維修等過程中工程實際問題,培養能夠靈活運用本專業的基礎理淪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土木工程產品設計、施工、檢測、監理、運營、維修和相關技術研究等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卓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3.2培養標準
(1)能夠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分析并解決土木工程領域的實際問題。針對土木工程中的技術問題,能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手段,認識和系統地表述問題,建立模型,判斷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和建議。(2)具有較強的新技術判別力,能從生產實際中發現問題,提出創新性課題,并組織協調相關部門攻關,取得創新成果。(3)了解本專業領域技術標準,相關的政策、法律和法規,熟悉土木工程建設的相關程序和行業習慣。(4)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和團隊合作的能力。(5)充分了解企業的建立、運行、管理等知識。明確土木工程師的責任和社會角色,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及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4.保障條件
4.1組織保障
為使方案順利實施,學院成立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咨詢專家工作組。(1)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院長擔任,副組長由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分管本科教學工作的副院長擔任,成員由學院教學辦公室、土木工程教研室、實驗室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全面領導、規劃、組織、協調工程教育改革及“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調整、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保證計劃各項工作能落到實處。(2)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組長由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分管本科教學的副院長擔任,副組長由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擔任,成員由土木工程教研室教師、工程教育專家、企業代表等組成。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計劃各項工作的實施,就培養目標、專業標準、培養方案、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生方式、隊伍建設、招生方式、校企合用聯盟等方面開展具體工作。(3)核心專家組:為了推進“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各項工作,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成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核心專家組,由與土木建筑工程學院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大型企業工程技術專家組成。其任務就“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提出可操作的咨詢意見。(4)教學指導委員會:為配合“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施,學院成立“工程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工程教育教學委員會由院領導、專業資深教授、行業專家、畢業生代表組成。通過教學指導委員會保證土木工程專業制定培養目標、專業標準、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等科學合理,同時,保證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能落到實處。
4.2人員保障
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擁有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土木工程專業現有教師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13人,碩博比例100%。獲得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的教師3人,獲得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的5人,獲得國家一級注冊造價師的教師3人。外聘企業非專任教師10余人。土木工程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多項科技開發和工程設計任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承擔了公路與橋梁、多層及高層建筑設計任務以及危房鑒定、土木工程檢測等項目,促進了教學改革、豐富了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能夠保障“卓越工程培養計劃”的順利實施。
4.3經費保障
除學校對立項建設的卓越計劃試點專業經費資助以外,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將自籌部分經費,以加大對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經費投入,主要用于資助在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過程中的教學改革項目的配套,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工程實踐能力培訓,聘請校外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師和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專業課教學,指導學生實踐、畢業設計等開支,實訓實習基地建設以及國際化培養等費用。
關鍵詞:課程設置,國際比較,土木工程專業,美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一 緒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工程如雨后春筍,需要大量工程技術人才,因此很多大學設有土木工程專業,緩解了需求。本文通過網絡調查和典型調研,收集了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工程方向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以下簡稱UIUC)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課程設置情況作為研究的樣本,來比較兩者的異同,為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和培養一名優秀的專業人才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意見。
二 比較研究。
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專業課程建筑工程方向和UIUC土木與環境工程專業1-4年級每學期的課程設置情況和學分數見表一。
湖南城市學院的這份課程表,也就是國內大多數的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UIUC土木專業水平很高,在美國排名是數一數二的。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我們國家土木專業課程設置在內容上與外國相差無幾,在細微處有些差別:
1.開設了心智教育(Liberal Education)選修課。UIUC認為設置心智教育選修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的理解,建立探究和批判思維能力,建立參加社會活動和終身學習的基礎。這些課程包括經濟、社會、行為、人類、藝術、西方主流文化、西方少數民族文化等等。我們國內大學沒有開設這樣的課程,或者設置有少數這樣的課程,但是目的沒有明確。
2.開設有種類繁多的選修課程,包括軍事,宗教,外語,運動學等。這類型的選修課不同于心智教育選修課,其目的是發展學生的個人興趣。湖南城市學院也開設了種類繁多的選修課,對于拓展學生眼界有幫助,但沒有上升到這樣一個高度,很多學生上選修課僅僅是獲取學分的一種方式。
2.UIUC在高等數學方面開課比較多。國外一般高中就學習微積分,但大學仍然開有3個學期的微積分,一門矩陣論和一門微分方程,并且把微分方程作為一門獨立課程。高等數學在土木工程專業中相當重要,比如說微分方程對于理解結構動力學中結構動力特性的理解,鋼結構的穩定理論理解等等,很多學生到高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把高等數學給忘了,導致無法很好學習專業知識。
3.UIUC開設有多門力學課程,如動力學,土力學,流體力學等。大部分前面都加有一個introduction,意思這是一個包含很廣很深的學科,本課程只是入門。我們這里少有強調入門這個概念。我們要讓學生知道他們接觸的是很少的一部分,仍很多問題有待深究,要鼓勵學生多思考,而不是給學生灌輸一種這門課所有問題都已經解決的思想,或者說是一種被動服從的思想。
4.UIUC專業課程開設廣泛,他們的專業就是大土木。大土木包括交通、建筑工程及環境工程。學生可在這幾個專業中自己依據興趣愛好選擇,而我們這邊很多專業是一開始就定下來的,自己無法選擇。盡管其他課程也學了,但只是簡單的介紹性課程。實際上我們開始了解土木工程很多是從大二的土木工程概論課開始,很多學生由于開始不了解本專業而導致喪失學習興趣,學習被動。專業開課不夠靈活。
5.從開課的學分和門數來看,湖南城市學院土木院要多50%,學生自學的時間可能會少些。
6.湖南城市學院土木院有較多的課程設計,這是實踐性課程,可以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分析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相比單個的作業有助于學生知識系統化,這是我們的優勢。
7.湖南城市學院土木院設置較多的施工方面的課程。這是因為學生出去之后大多從事施工相關的工程,著重培養學生此方面能力能讓學生工作后迅速上手。而UIUC設有寫作課,這課程意在提高學生專業論文寫作水平,這門課的開課時間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或是第二學期,因為學生大學一開始就要閱讀大量的專業論文和寫論文,部分學生以后需要接受研究生教育。國內大部分學生僅接受書本知識。
三 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國外名牌大學開設有獨特的心智教育選修課程,這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培養學生的領導力的。我們也應開設這樣的選修課。
2.國內大學比國外大學多很多的實踐課程,有助于加強知識的系統性和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國外大學著重提高學生讀寫論文的能力。
3.國外大學開課的重點在基礎性課程方面。
4.國內大學和國外大學基礎課程設置一樣,但是專業課程設置沒有國外大學靈活。我們也應根據學生的興趣增加選課的靈活性。
參考文獻:
【1】http://catalog.illinois.edu/undergraduate/engineer/departments/civil/
關鍵詞:智能結構;應用現狀;現代建筑;
中圖分類號:B83文獻標識碼: A
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的同時,也對其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目前在我國大型建筑物日益重要,像高層建筑、大型水壩、地下工程等都需要有一個高強度的骨架作為支撐,才能使建筑物的安全性、實用性得到保障,此時智能土木結構應運而生,并擔當了“土木工程界的知識經濟”?,F今,智能土木結構在現代建筑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開辟了土木工程快速發展的新天地。
一、智能結構簡介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土木工程師把視野轉入信息材料上,開始了將傳感器、驅動材料應用于建筑結構中的探索,以求建筑結構本身穩固性的同時,還能對建筑結構內部進行及時的感知,使人們能及時對建筑物的安全性與穩固性做出更確切的分析,從而做出對該建筑物是維修還是報廢的判斷,這也是人們對智能結構最初的嘗試?,F在書籍中對智能結構進行了定義,是指在基體材料中融入具有仿生功能的材料,是最終的材料或者構件滿足人們對其智能化的需要,這種結構就是智能結構。智能土木結構按其材料可分嵌入式智能土木結構和基體、智能材料耦合結構兩種類型。現在建筑工程對智能架構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建筑結構中安裝使用智能結構,使建筑物能準確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并對自身作出及時的內部調整,特別在遭遇強風或地震時,智能結構對整個建筑物尤其重要。在地震幅度不是很明顯時智能結構實現結構控制一體化的優勢更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此外,智能結構對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也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智能結構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對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及建筑檢測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智能土木結構保障建筑物的穩固的同時,也保證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智能結構應用現狀
智能建筑與我國可持續發展觀中生態和諧理念高度契合,所以和其他國家相比,目前我國智能建筑主要功能更加凸顯了環保、節約、可持續發展利用等特點,在運用智能化結構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時更加注重節能減排以及高效低碳能否實現。智能建筑隨著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未來建筑的主要發展趨勢,智能結構作為智能建筑的重要支撐在建筑智能化發展中被廣泛應用,智能結構與傳統的建筑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智能土木結構以傳統結構為基礎,并以此為依據對傳統結構做了改進,因此對智能結構的應用離不開對傳統結構的理解與掌握。目前,建筑工程中對智能結構的研究有建筑結構的檢測與監控、建筑結構抗震抗風降噪的自控制等,利用智能結構使建筑設備自動化、辦公化,最終實現建筑物全面的擬智能生命化也是今后智能結構在建筑領域的發展方向。
(一)智能傳感元件的應用
土木工程中對建筑物健康檢測時常將傳感元件埋入或粘貼在建筑結構中,在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的同時,對建筑物的安全性與穩固性作出更確切的評價,得到最精準的數據,從而決定建筑物是維修還是報廢。對于重大土木工程建筑結構,由于修建時間較長,設備一般比較陳舊,傳統的傳感器不能適應此種建筑物的內部環境,這時就需要采用性能較高傳感器對其進行結構及健康的監測。利用光纖、智能材料等制成的傳感器的應用在土木工程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辟了土木工程發展史的新篇章。
(二)建筑工程的健康檢測
智能結構在建筑工程結構損傷及健康檢測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土木工程中對建筑物檢測通常采用目測法,此外還常利用超聲波、聲發射、x 射線等技術進行無損檢測,利用這種方法檢測是有很多弊端的,如建筑物內部結構的破損情況、建筑物的實時動態等都不能準確的被監測,不能滿足人們了解建筑物整體狀況的需求,檢測結果往往會失真、檢測效率也低,甚至會出現完全錯誤的檢測結果?,F在利用光導纖維、壓電材料、半導體材料等制成的檢測器材,在建筑物內部的傳感器能及時感知建筑物自身狀況,檢測損傷并根據建筑結構損壞過程進行損傷定位,例如建筑物發生損傷,內部出現裂紋,裂紋在外界作用力作用下損傷力度加大,并以聲速失穩擴展,這些都會被由這些特殊材料制成的傳感元件所感知,使人類能準確及時的了解建筑物內部狀況,及時對建筑物進行整體規劃、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事故發生。
三、智能結構關鍵問題總結及建議
(一)提高智能傳感技術
傳感元件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離不開純熟的傳感技術,因此提高智能傳感技術勢在必行。從仿生學來看,傳感器相當于建筑物的感覺器官,提高智能傳感技術必須增強傳感技術的系統性,提高傳感器感知、處理與識別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傳感系統的可靠性和靈敏度實現傳感技術的智能化。在建筑工程中要求傳感元件不影響建筑物的結構外形,與建筑材料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使對建筑結構的強度影響降到最低,此外還應具有對信號的抗干擾能力,在此基礎上對建筑物的整體狀況能準確感知。
(二)提高智能傳感技術
智能結構系統中主要有傳感元件、驅動元件及乙級控制元件,它們在對整個建筑物內部損傷情況進行定位時常會有一個計算的過程,在計算過程中常采用小波分析技術、時間有限元模型等對連接網絡、數據總線進行定位,最終使傳感器的信息處理和數據傳輸融合。
(三)發展智能控制集成
智能控制系統相當于人類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大腦,不僅決定著運動系統、感覺系統的有序運行,還擔負著整個腦神經高級功能的運轉。在土木工程內部安裝智能控制集成系統,能使建筑物在遭遇風暴、強降雨等惡劣自然災害情況下,迅速采取應急措施,使損失降低到最小,因此發展智能控制集成技術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發展智能驅動技術
驅動在計算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所有的硬件設備都需要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才能正常工作。智能驅動技術能夠對智能結構的形狀和力學原理加以控制,便于對智能結構的管理與規劃。驅動相當于一個入口,只有通過這個入口操作系統才能實現對整個部件的控制,在土木工程中驅動技術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發展智能的驅動技術,才能實現建筑物整體的控制,才能使建筑物的性能更加穩固。在建筑工程中要求所使用的驅動系統材料自身機械性能要高,保障其具有很強的抗沖擊性;再次,驅動材料與建筑材料本身要有很好的兼容性;最后,還應提高驅動速度,便于及時掌握建筑物的狀況。
四、結束語
我國建筑業產值的持續增長推動了建筑智能化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處于智能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期??茖W技術的不斷進步,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建筑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等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者為智能建筑的發展提供契機的同時,也給智能建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土木工程智能建筑結構作為智能建筑的靈魂與支撐,在未來智能建筑的發展中不可或缺,因此,我們在今后智能結構的發展道路上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手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參考文獻:
[1]李沁羽. 智能土木建筑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 科技創新導報,2013,(19).
[2]淡丹輝,何廣漢. 智能土木結構理論初探[J]. 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1,27(4):7-9,12.
關鍵詞: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質量管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in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from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 quality management working angle of simple exposition, only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Industri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U745.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5-0020-02
引言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一方面促進了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另一方面也極大的帶動了相關經濟產業的發展與壯大,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便是其中之一。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設是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其施工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更關系到國家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方向。為了更好的對建筑工程質量進行有效的把關,一方國家面加緊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企業自身的質量控制措施也隨之而逐步加以制定和完善。下面文章將以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質量管理工作為重點,從現階段我國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應采取的措施兩方面進行簡單概述。
一、現階段我國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現場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建筑工程的質量安全性一直是國家和人們所關注的重點話題,良好的建筑工程質量不僅有助于提升建筑企業的信譽度,更有助于增強我國建筑企業今后的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因此強化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質量管理工作刻不容緩。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施工過程中對操作流程和施工工序控制的不夠嚴格。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每個工序都有著嚴格的工作流程與技術要求,同時必須滿足對施工時間的安排,然而,目前的建筑企業在實際的工作中,對施工流程和工序的安排不是很合理,不能嚴格的按照施工流程和施工工序進行,存在著安全隱患。同時一些施工單位的管理人員在思想水平上存在問題,對材料的使用能滿足質量的要求,以次充好,甚至出現偷工減料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建筑工程的質量。
第二,在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的質量控制不嚴。施工工藝是建筑施工質量的有效保障,對工業與民用的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安全多數是靠著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維持的,一但混凝土出現問題,建筑工程的質量就難以保證。因此,混凝土的質量是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的關鍵性問題。目前,我國的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在混凝土的工藝和使用材料方面都存在嚴重的不足,混凝土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影響了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
第三,建筑施工質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工業建筑與民用建筑在質量管理上要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進行,然而,目前建筑企業在工程質量管理方面沒有科學的規章制度作指導,質量管理都是憑借著經驗進行,在實際的工作中難免出現突發事件,這樣僅憑經驗是無法處理好的,這就給建筑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安全帶來困擾,影響正常的施工建設,為建筑企業帶來損失。
二、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質量管理的對策
第一,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工作流程和工序要求進行。建筑工程是一項復雜的工程, 每一道工序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如果不能以全面的眼光考慮施工建設,就會造成工程返工的情況出現,會給工程造成極大的損失,甚至會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我們要嚴格的按照功罪流程個工序要求開展工作。(1)嚴格控制影響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影響工程質量的因素包括操作者、材料、施工技術和施工設備等。只有在保證這些因素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對施工人員嚴格要求,不斷的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滿足建筑工程的要求;嚴格控制施工材料,在材料的使用上,要滿足工程建設的要求,建立以材料為中心的質量保障體系,將材料的控制當做重點內容來抓,嚴格控制材料的購進程序,保證購買到質量優,價格廉的工程材料;對施工技術的控制,建筑工程對施工技術的要求非常嚴格,在不同的施工程序間對技術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在這方面做的不好,就會造成工程質量出現問題;對施工設備的有效控制,在建筑施工中,對施工設備的使用非常頻繁,我們就要合理有效的使用施工設備,發揮其最大的功效,保證施工的質量。(2)設置專門的工序質量控制點,保證工程質量。建筑工程的每一道工序都影響著工程的質量,因此,我們就要設置專門的控制點,用來強化質量管理工作,使得每一道工序都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同時我們要注意工序控制點得設置要以工程的特點為主,不能盲目的進行,從而達到控制建筑工程質量的目的。(3)加強對工程質量的檢查工作。建筑工程的質量檢驗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對工序操作及其完成產品的質量進行及時的測定和檢查,將結果與工序的操作規程及技術標準進行比較,判斷出工程質量,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質量控制計劃提供依據。
第二,加強對建筑施工混凝土的質量控制?;炷潦悄壳拔覈I建筑也民用建筑普遍應用的材料,因此,混凝土的質量關系到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我們要嚴格的控制混凝土的質量。(1)對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混凝土的材料控制包括水泥質量、骨料質量和添加劑質量的控制?;炷恋乃啾仨毞蠂业臉藴?在骨料的使用上,要按產地、品種、規格,批量取樣進行試驗檢測,堅決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添加劑的選擇除了滿足國家標準外, 還要根據實際施工工藝、氣候條件,并結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及對水泥的適應性等因素來確定其品種。(2)加強對混凝體的質量控制。在混凝土的質量控制上,根據建筑施工要求,采取合理的澆筑工藝,制定科學有效的澆筑順序;在澆搗過程中,依據建筑施工要求,控制好澆搗的時間,在混凝土成型前進行兩次壓抹,以排除泌水及混凝土內部的水分和氣泡;在混凝土驗收過程中,避免因模板拼縫不嚴密會產生漏漿,而影響新澆混凝土的質量。
第三,制定科學有效的建筑施工質量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制度進行施工。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貫穿于整個建筑工程, 是一項復雜繁瑣、變化性較強的工作,因此只有在科學的制度管理下,才能使質量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所以我們在實施質量管理時,一定要制定規范的質量管理制度,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提高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的做大做強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建筑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在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施工質量管理中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但是這都是暫時現象,相信在建筑企業和施工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建設出高質量的建筑工程。
參考文獻
[1]魯民.關于工程項目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0,(06).
[2]王湘進.淺析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幾個問題[J].價值工程,2011,(01).
[3]秦本平.淺談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J].價值工程,2010,(25).
[4]鮑立鋒.淺析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質量控制的措施及意義[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4).
[5]王慧來.淺談如何加強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J].民營科技,2011,(03).
[6]宋心德;趙杰瓊;;談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關鍵詞:民用建筑設計;工業建筑設計;傳統教學模式
《房屋建筑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在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城鄉規劃等多個專業開設,涉及學生面廣量大,并且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建筑工程類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介紹了民用建筑設計原理,建筑設計的基本步驟,房屋建筑的構造原理與構造方法等基本知識。隨著我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本課程對于所有與建筑工程相關的專業均是一門基礎課程。如何讓本課程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至關重要。
一、目前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該課程涵蓋了民用建筑設計和工業建筑設計兩大部分內容,涉及公共建筑設計、民用建筑設計、單層廠房設計、多層廠房設計,但教學計劃安排的課時量較少(64學時左右),對于廠房設計這部分內容只是一帶而過的講授,學生也是一知半解。
2.該課程的內容大多數為國家的規范、標準的解釋,內容枯燥無味,在課堂中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較困難。由于該課程是學生較早學習的專業課程,對大部分建筑、建筑構件等概念無具體的認識,再加上大部分上課都是課堂理論教學,學習效果甚微,存在黑板上蓋樓的現象。
3.由于土木CAD的快速發展,大部分學生認為手工設計、作圖已經過時,對平時的手工大作業敷衍了事,造成對基本設計原理和制圖標準掌握較差,看不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以至于越學越對本課程不感興趣。
4.教材中的作業、插圖較陳舊,無法跟實際工程相銜接。
二、解決方法
1.《房屋建筑學》課程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緊密的課程,應用性較強。傳統教學模式主要強調課堂教學,配合掛圖、錄像,但受可實際參觀的建筑工地的限制、學生在課外教學中對實際工程掌握和處理能力,受到極大的制約。加強多媒體立體課程的建設,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將發生較大的變革,在教學中課堂理論教學與知識的擴充及實踐結合起來,利用多媒體課件密集的知識量,使理論與實踐做到有機的結合。同時多開展第二課堂,讓學生根據施工圖動手制作相關模型,提高學習興趣,比如制作樓梯間、基礎等模型。
2.《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僅以課堂教學內容為主的教授學生雖然易懂,但真正讓學生動手設計時,學生會出現無從動手的尷尬局面。而立體化多媒體課程在教學設計時,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自主學習、強調“協作學習”等。因此,這種教學設計強調學生課后以自主學習為主,對于像《房屋建筑學》這類課后需不斷自學的課程,多層次的知識信息的組合將使學生學習更加合理、學習效果得以大大提高。
3.利用信息時代的教育技術,可以使《房屋建筑學》課程建設充分利用和優化教育資源,在學科建設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建筑教育普及等方面實施教學改革,滿足教學內容更新經?;⒔虒W活動實施手段多樣化、學生學習合理化等新的教育教學標準。
4.在作大作業的過程中可以允許學生用計算機繪制較簡單的圖,但數量不超過3張,其他作業還是采用手工作圖,其中有一張圖紙要上墨線??梢员苊鈱W生應付做作業。
5.在開學初安排8個學時的實地參觀學習,讓學生認識建筑,為理論知識學習打好基礎。
6.大力推廣使用國內優秀教材。以知識點為單元組織教學,不斷更新和深化教學內容,始終保持與國內外先進建筑技術水平的同步增長。
7.以網絡為基礎,課件上網,優秀作業展示,逐步實現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適應現代教學要求。
8.在授課過程中,國內建筑和國外建筑設計方法、風格同步講授,同時多講國內優秀建筑的設計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我國建筑業正面臨著新一輪革新,對土木建筑人才的需求不僅表現在量上,而且表現為質的提高和飛躍,因此,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是本課程教學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傅文慶.現場教學法在《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8.31
[2] 劉志麟,劉豐賢.淺談《房屋建筑學》教學[J]中國成人教育,2006.4
[3] 崔千祥,趙 武.房屋建筑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山東農業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