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3 04:40: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政審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為目標、以支出改革為核心內容的財政預算管理改革正在逐步推開,這是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財政改革的重點。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必將在預算管理的形式上、內容上發生深刻變化,形成新的管理格局。由此,預算執行審計面臨著新課題和新任務,應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預算管理改革及其變化
(一)預算管理改革的主要內容
根據財政部財政預算管理改革的有關精神,現階段預算管理改革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部門預算編制改革。此項改革是建立在預算科目改革基礎上的,目標是編制科學、規范、明細的部門預算。改革的內容包括改革預算編制方法,實行部門預算,即每一個部門一本預算;改變傳統的“基數加增長”的預算編制方法,推行零基預算;擴大預算編制的范圍,將部門全部收支活動都納入預算管理,實行綜合財政預算。
2.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即預算執行改革。此項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建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將所有的財政收入直接繳入國庫,并通過國庫單一帳戶系統將財政資金直接支付到商品供應和勞務提供者的帳戶上,從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解決預算執行中的資金截留、擠占、挪用等問題。
3.實行政府采購。此項改革建立在部門預算的基礎上,同時又與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緊密相關。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政府機關、實行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采取競爭、擇優、公正、公平的形式使用財政預算資金、獲取貨物、取得工程和服務,并在全面推行政府采購的基礎上,逐步實行大宗物品供物制,調節物品需求、平衡余缺。
(二)預算管理改革帶來的變化
本次財政預算管理改革,涉及財政收支管理體系的改變,由此而帶來的變化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并不再與代收部門收入掛鉤,財政資金管理將進一步規范。
2.預算單位經費全部由財政預算撥款解決,改變了以往既有預算內撥款、又有專項補貼、還有預算外提留的收入結構多元化的撥款體制。
3.財政過渡性撥款減少,資金直撥用款單位和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勞務的供給單位,財政資金層層下撥、層層占用等現象將得到明顯扼制。
4.預算編制、審核與預算資金撥付實行分級管理。
二、預算執行審計的調整
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后,預算執行審計工作面臨著一些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預算監督的領域進一步拓寬,不再局限于預算單位;預算審計的內容不斷深化,必須根據預算管理改革的需要而不斷完善等。面對這些變化,預算執行審計工作應作適當的調整。
(一)構建全新的審計組織體系
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是《審計法》賦予審計機關的基本職責,在國家審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多年來的審計實踐表明,預算執行審計是一項統攬全局的系統工程,必須將財政審計、行政事業單位審計、專項資金審計、建設項目審計等列入財政預算執行審計范圍,形成一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審計整體。尤其是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后,審計范圍更廣、直接審計對象更多,這就需要調整審計組織方式,應在局長的直接領導下,建立由綜合部門牽頭、以財金審計處為主體、各專業審計處室共同參與,既明確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審計組織體系。
(二)建立新的“同級審”運行機制
要建立預算執行審計與各項專題審計有機結合的預算執行審計工作運行機制,通盤考慮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工作,做到全局一盤棋,有計劃、有重點的開展工作。1.總體規劃。在計劃的安排上,制定審計總體工作方案并報政府批準,有關處室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分別制定招生方案并分頭實施。
2.溝通協調。在實施審計中,各處室緊緊圍繞財政預算執行這條主線各司其職、互通信息、審計資源共享,形成既分工又合作的網絡形整體。
3.分類匯總。實施審計結束后,各處室分別按所審項目形成審計報告或專題報告,在此基礎上由綜合部門按審計方案要求對審計情況進行匯總、歸納、提煉和分析,形成完整的“兩個報告”。
(三)擴大審計對象
預算管理改革后,由于財政支付形式有了較大的改變,由此而帶來審計對象的變化。按照改革后財政資金的管理模式和主要流向,財政審計對象可劃分為三大梯次:一是負責預算編制和預算管理的財政部門,二是受政府委托預算撥款職能的專職機構(政府采購辦公室、財政結算中心),三是具體用款的預算單位、商品和勞務的供給單位。
預算執行審計應根據預算管理改革后的變化情況,調整審計對象。審計中除了應繼續加強對負責預算編制和管理的財政部門的審計外,要根據財政資金的走向,強化對預算撥款和支付職能的專職機構——采購辦公室、財政結算中心的審計,促進規范和完善財政支出管理,同時對面廣量大的具體用款單位,要根據朱容基總理“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審計方針,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審計,確保每年有一定的審計覆蓋面,促進有關部門依法理財、遵紀守法,以進一步提高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
(四)調整審計內容。
1.強化預算編制的審計。預算編制改革后,實行部門預算,改變了傳統的“基數加增長”的預算編制方法,推行零基預算。因此,在預算執行審計中,
一是要加強對財政部門預算編制的審計,看其編制依據是否充分,編制程序是否合規,審批手續是否完備;
二是要加強對預算編制標準、定額的審計,看其標準和定額的制定是否有依據,是否符合一般規律,是否根據執行結果不斷調整和完善;
三是要加強對預算單位編報預算的審計,看其有無有虛報、高估和漏報等情況。
2.細化預算資金撥付的審計。預算支出改革后,財政支出除部分由財政部門直接撥付外,大量的撥付管理工作,主要通過專職機構——政府采購辦公室、財政結算中心來具體組織實施。因此,財政審計中除了應進一步加強對財政部門資金撥付情況的審計外,
一是要加強財政結算中心的審計,檢查其是否嚴格按批準預算撥付資金,是否按序時進度撥,對專項支出還要檢查是否按用款計劃和實際需要撥款;
二要加強對政府采購中心的審計,重點審計采購管理是否符合公開公平和競爭的原則,采購支出是否體現節約和效益的宗旨,采購資金的劃撥和結算管理是否符合規定;
人事檔案是個人經歷、思想品德、業務能力等情況的真實記錄,是一個人本來面目的客觀反映。各級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是面向社會提供公共人事服務的合法部門,承擔各類用人單位和個人委托的人事檔案管理等相關服務。無論是靈活就業人員,或是在民營企業做老板,一定不要忽視自己的人事檔案,它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重要作用。正所謂人們常說的“檔案委托做保障,在哪工作都一樣”。
1 人事檔案的作用
作為記錄個人經歷,政治面貌、品德作風、業務能力等內容的文件材料,檔案具有三個職能:首先它是一個人經歷的記載,其次它表明一個人的行政隸屬關系,第三它是為個人提供相關人事服務的依據。我國現在是市場經濟,多種經濟形式并存,有許多人員在民營、私營、改制、合資、股份制等企業工作,位于這些企業沒有人事管理權限,要將員工的人事檔案委托正規的人才服務機構管理,才能實現人事檔案的作用和價值。因為人事檔案和個人的權益直接掛鉤,如果長期得不到組織托管,這些權益就無法饋到保障,所以和社會福利掛鉤是人事檔案的一個重要作用。目前,有一些單位和個人違反規定,滯留、接受、保留保管流動人員的人事檔案,造成流動人員的國家公職不能保留、檔案工資不能調整、工齡無法計算、以及其他應受到保障的個人權益無法得到保障,如,畢業生和其他流動人員將要面對的轉正定級、職稱評審、辦理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婚育證明、出國、考研。辦理銀行貸款以及親屬。子女人團入黨、涉及案件調查等都需要人事檔案來證明出具有關手續。如果沒有人事檔案就不能參加各種社會保險,有的隨單位入了社會保險沒有人事檔案將來也無法享受,不能辦理退休手續,會直接影響自己年老以后的生存問題。所以,檔案對個人來說,是實現社會福利的依據,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近些年來有的人對檔案的實際作用重視不夠,檔案丟失、棄檔現象時有發生,給畢業生及流動人員造成了一定的麻煩,沒有了人事檔案,就意味著失去了社會保障,失去了學籍、工齡、身份等,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可以說,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情的特點,人事檔案在一定時期內,仍具有它保存價值所存在的重要意義。
2 人事檔案資料收集
做好流動人員檔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斷充實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的內容。是用人單位(個人)配合人才服務機構共同完成的工作,根據人事檔案材料收集歸檔規定,以下內容為檔案:
材料收集范圍:
(1)對于員工個人在工作中形成的履歷、簡歷表、登記表等材料;
(2)自傳和屬于自傳性質的材料;
(3)考查、考核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主要有年度考核表、鑒定材料定期考核材料等。
(4)審計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主要有涉及干部個人的審計報告或審計意見材料,離任審計考核材料等;
(5)國民教育、成人教育、黨校、軍隊院校等學生登記表。學習成績表、畢業生登記表、鑒定表、授予學位的材料、學歷證明書等;
(6)評審(考試)專業技術職稱(資料)和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成績合格表、評審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情況簡表、業務自傳、評審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表、聘任專業技術職務審批表、套改和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審批表等材料;
(7)創造發明、科研成果鑒定、各種著作、譯著和在重要刊物上發表的獲獎論文可有重大影響的論文等;
(8)政審工作中形成的材料:調查報告、審查結論等;
(9)更改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國籍、入黨、團時間、參加革命工作時間等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
(10)黨、團組織建設中形成的有關材料:入黨、團志愿書、退黨、因材料、加人派材料等;
(11)表彰獎勵活動中形成的有關材料、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國家科技獎(合國家發明獎、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優秀黨務工作者、中國青年科技獎、優秀黨員、團員等審批表、先進事跡材料、先進事跡登記表。立功、受勛、嘉獎、通報表揚等以及在其他工作中形成的表彰材料;
(12)紀律檢查、監察、法院和行政管理等部門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處分決定、免予處分的意見、上級批復、本人檢查、交待、撤銷處分的有關材料。法院判決書等;
(13)干部任免、調動、軍隊干部轉業安置等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
(14)考試錄用和聘用干部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
(15)辦理工資、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轉正定級審批表、各種工資變動審批表等;
(16)辦理出國(出境)審批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
(17)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議和工、青、婦群眾團體代表會、以及派代表會議工作中形成的有關材料,代表登記表、委員簡歷、政績材料等。在檔案日常管理工作中,收集的材料必需經過認真鑒別,需經單位蓋章或本人簽字的,簽字蓋章后方能歸入檔案。檔案委托單位及個人應加強與人才服務機構檔案管理部門的聯系,及時將日常工作中產生的應歸檔的材料收集上來及時歸檔,以確保人事檔案材料的完整性。
論文關鍵詞 第三人救濟 救濟事由 投訴受理機構 暫停措施
一、救濟制度類型看似全面實則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從我國《政府采購法》“質疑與投訴”這一章的內容來看,我國政府采購規定的救濟制度類型包括:詢問、質疑、投訴、行政復議以及行政訴訟?!皬木葷贫鹊念愋蛠砜?我國《政府采購法》規定得比較全面,但讓人覺得過于追求面面俱到?!边@種面面俱到多層次的制度類型真正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嗎?
我國的詢問與質疑制度近似于GPA(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的磋商機制(GPA第20條第1款規定:“對于一成員方做出的有關影響本協定實施的任何表現,每一成員方都本著給予友善考慮和充分給予機會的立場進行磋商?!?均是鼓勵供應商與采購人/機構雙方和平友好地解決爭端,這有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同時這種友好的方式不易給雙方帶來精神負擔,特別是供應商一方。但是這種制度需要雙方之間存在著和平友好的環境,因此,GPA也規定,供應商可以選擇磋商來進行救濟,也可以直接選擇質疑制度進行救濟,也就是說GPA的磋商制度并不是必經程序。我國《政府采購法》并沒有明確指出質疑程序是否為投訴的前置程序,關于這個問題學界有兩種觀點:以曹富國為代表的部分學者持肯定觀點,以谷遼海為代表的部分學者持否定觀點。筆者認為通過研讀《政府采購法》第55條:“質疑供應商對采購人、采購機構的答復不滿意或者采購人、采購機構未在規定的時間內作出答復的,可以……投訴。”,應當認定立法將質疑規定為投訴的前置程序?!墩少徆掏对V處理辦法》第7條規定:“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中標和成交結果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首先依法向采購人、采購機構提出質疑?!泵鞔_將質疑作為投訴的前置程序。但這樣的明確規定并沒有打消理論界的爭議,谷遼海先生始終認為“行政規章前述所明確規定的質疑前置程序,與我國《政府采購法》的內容相沖突?!辈⑶?學者們一致認為,將質疑作為前置程序有著不妥之處:這使得供應商不得不先經過質疑才能走到投訴這一步。之前筆者闡述過,無論是GPA的磋商機制還是我國《政府采購法》的質疑制度,均是基于和平友好的環境才有可能獲得令人較為滿意的解決結果。但是這種和平友好的環境并不時時存在,那么,對于供應商來說,采購主體對自身的審查往往也意義不大。也有學者說“一個寄生于體制內的監督程序,是無法根本性的起到體制監督作用的,寄希望于自查自糾是體制軟弱的表現?!边@樣一來,供應商向采購人/機構提出質疑即等同于做無用功的現象頻繁出現。質疑程序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過程走完,即使獲得了支持,采購合同可能早已經履行完畢,這樣的救濟程序并沒能夠為供應商帶來好處,相反還會造成更多的經濟損失,這些極大地損害了供應商提出質疑與投訴的積極性。
筆者認為,多層次的救濟制度設計本身就是要方便提出救濟方根據現實情況和自身的利益自由選擇。規定質疑前置不可取,一定要先經過此程序才能進行下一程序,無疑是給供應商強加了更多的義務。我國《政府采購法》應當改變現有的做法,允許供應商在質疑與投訴之間進行自由選擇,甚至二者可以并行不悖。這樣更符合救濟程序從供應商角度出發,體現出保護弱勢一方的權益。
二、提起救濟的事由限定過窄
《政府采購法》第52條以及《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辦法》第7條都規定,供應商認為“采購文件、采購過程和中標、成交結果”使自己權益受到損害時,方能提起救濟。也就是說,我國法律將供應商提起救濟的事由限定為這幾項。
GPA沒有對質疑的范圍做出具體要求,只是抽象的規定供應商可以對與其存在或者曾經存在利害關系的整個采購活動中可能違反GPA的任何情況提出質疑。相較之下,我國《政府采購法》中對供應商救濟事由的規定采取的是列舉式方法并且是窮盡式規定?!安少徫募⒉少忂^程和中標、成交結果”這幾項可能涵蓋了整個采購活動的大部分內容,但是在實踐中可能會發生各種出其不備的情況。筆者認為,以前沒有發生過不代表將來不會發生,法律條文是滯后的,可是現實卻是不斷推陳出新的,立法應當給這種新情況的出現留一個豁口,而不應采用窮盡式規定將其封死,特別是在賦予供應商提起救濟之權的立法中,采用這樣的立法方式顯得尤為不妥,很可能會限制供應商提起救濟的權利。
在這里,我國可以借鑒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通過的《貨物、工程和服務采購示范法》(以下簡稱《示范法》)的規定,《示范法》第52條先抽象規定:“任何聲稱由于采購實體違反本法對其規定的責任而受到、或可能受到損失或傷害的供應商或承包商,可按照要求進行審查?!敝笥忠幎▽ⅰ安少弻嶓w對采購方法以及評標程序的選擇、對供應商國籍的限制和拒絕全部投標、建議、報盤或報價的決定”排除于救濟制度的適用。這種先概括后排除的立法方式顯然要比一一列舉的方式更能保護供應商的權益。
三、投訴的受理機構缺乏獨立性
GPA第18條規定,“每一成員方應當建立或者指定至少一個獨立于采購實體的公正的行政或司法當局,接受并審查供應商提起的異議。”我國《政府采購法》第55條規定投訴需要向同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投訴,而我國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則是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雖然《政府采購法》同時規定:“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設置集中采購機構?!北砻嫔细骷壢嗣裾斦块T與采購機構是各自獨立的,但是“從目前集中采購機構的設置情況來看,采購機構還是與財政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目前我國供應商投訴的受理機構在事實上并不獨立。
從目前其他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處理供應商投訴的工作,一般都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來受理。美國和日本均是GPA的成員國,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做法。
在美國,對于合同授予爭議的處理,可以向采購機關、聯邦會計總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或聯邦賠償法院提起。GAO由多名律師組成,他們都是資深的政府采購法律專家,直接向國會負責,因為GAO的獨立性,高效和專業性,GAO成為美國供應商提起救濟的首選機構。
日本成立了兩個政府采購審查機構:政府采購審查辦公室和政府采購審查局。政府采購審查辦公室的職責是制定并監督實施申訴的審查程序。政府采購審查局是獨立運作的單位,主要負責處理申訴案件,其成員均是專家、學者和政府采購官員。
對比之下,發現我國目前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筆者建議,應當借鑒這些發達國家的做法,盡快建立我國的獨立公正的第三方來受理供應商的投訴,以符合GPA的要求。
四、暫停措施規定得過于簡單
我國《政府采購法》關于“暫停”救濟方法的規定只有一條,即第57條:“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處理投訴事項期間,可以視具體情況書面通知采購人暫停采購活動,但暫停時間最長不得超過三十日?!蓖ㄟ^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該規定存在著以下缺陷:有權作出暫停決定的主體僅限于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由于暫停措施只能在投訴階段使用,因此采購人無權決定自行暫停):“視具體情況”也說明是暫停是非自動的;另外,由于本條規定得過于簡單,并沒有說明何種情況才可以使用暫停措施。
暫停在整個救濟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供應商費勁一切周折提起質疑、投訴乃至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無非是想爭取一個商業機會,如果在這期間,采購過程仍然繼續進行,采購合同很可能很快就履行完畢了,供應商即使艱難地獲得了支持但商業機會早已不在,“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整個救濟制度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看到,暫停不可避免地會干擾到采購活動的向前推進,造成其他主體的損失。因此,筆者認為完善對暫停機制的規定是十分必要的。
我國臺灣地區《政府采購法》第82和84條規定:申訴審議委員會在必要時可以暫停采購程序,同時,招標機關在評估異議和申訴理由之后可以自行暫停。沒有將暫停限制在投訴期限內,同時,也沒有限制采購人自行作出暫停的權利。
美國《聯邦政府采購規則》規定了暫停措施:當采購機構收到審計總署發來的受理異議立案通知后,一般情況下,采購機構應當立即停止合同的授予,除非,采購機構認為情況緊急而迫切并且嚴重影響國家利益從而不允許等待審計總署決定的作出,或者合同授予很可能在30天的書面調查期間作出。這些理由應當有采購機構書面向審計總署作出,并且在書面理由送達之前合同不得被授予。由此可見,美國采取的是自動的暫停措施,并且規定了暫停措施的例外適用條件。
《示范法》規定的是半自動暫停措施:如果投訴滿足以下條件:該投訴不是輕率的,而且包括一項聲明,該項聲明的內容如證明屬實,將顯示不暫停采購進程,該供應商或承包商會受到不可彌補的損害,該項投訴很可能獲得成功,而且準許暫停也不會給采購實體或其他供應商或承包商造成不成比例的損害。那么采購進程或采購合同的履行即應當暫停7天。之后采購機構或者行政審查機構可以決定延長暫停時間,最長不得超過30日。同時也規定了適用暫停的例外條件:出于緊急的公共利益的考慮,則不得適用暫停。
我國應當參考臺灣地區的規定,賦予采購機構自行決定暫停的權利,引入《示范法》的半自動暫停方法,并明確只有在公共利益的考慮之下不適應暫停措施。
論文摘要:回顧IS審計的發展歷程,進而披露IS審計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并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剖析,最后對如何構建完善的Is審計模型提出解決策略。
Is審計,是指Informationsystemauditing,即信息系統審計,它是指審計組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組織計劃審計項目,實施審計的全過程,以判斷該信息系統是否安全、可靠和有效,并對信息系統對財務報告的影響做出判斷或單獨提出信息系統審計報告的全過程。以確認審計風險或評價企業信息戰略、優化組織運營為目標,對組織營運所依賴的信息系統進行獨立、客觀確認和咨詢活動。信息系統審計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所開展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即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CAAT);二是指審計部門以組織的信息系統為對象,以風險評估或內部控制檢查為手段,對該系統所產生的會計信息系統的真實性、合法性做出確認或通過優化企業信息管理,增加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即信息系統的審計或EDP審計。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ISACA成立于1969年,最初稱為EDP審計師聯合會,總部在美國的芝加哥。目前該組織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設有160多個分會,現有會員兩萬多人。是信息系統審計的專業人員唯一的國際性組織,CISA(CertiifedInformationSystemAuditor)也是這一領域的唯一職業資格。該組織通過制定和頒布信息系統審計準則、實務指南等專業標準來規范和指導信息系統審計師的工作;它還設立了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基金會,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以使該組織的成員能夠享用其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在世界各地舉辦各種形式的研討會、培訓班等活動,增進國際間同業人員的交流。ISACA每年還舉辦CISA資格考試,通過考試的人員可以申請CISA資格,符合ISACA規定的工作經驗及其他相關要求的申請人會被授予CISA資格。
1IS審計發展歷程回顧
在信息系統審計的萌芽階段,人們稱之為電子數據處理審計(electronicdataprocessingauditing)或計算機審計,它是作為傳統審計業務的擴展發展起來的。早期的計算機應用比較簡單,相應地,計算機審計業務主要關注對被審計單位電子數據的取得、分析、計算等數據處理業務,還稱不上信息系統審計。從財務報表審計的角度來看,這一階段的主要業務內容是對交易金額和賬戶、報表余額進行檢查,屬于審計程序中的實質性測試環節。此時,它只是傳統財務審計業務的一種輔助工具,對客戶的電子化會計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為財務報表審計人員提供服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展,計算機對被審計單位各個業務環節的影響越來越大,計算機審計所關注的內容也從單純的對電子的處理延伸到對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進行了解和評價。在制度基礎審計的模式下,計算機審計的業務內容已經擴展到了符合性測試領域。風險基礎的審計模式的采用以及信息技術在被審計單位的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與其所服務的組織所面臨的各種風險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并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財務報表的真實、公允。在這種情況下,對被審計單位風險的評估必須將計算機信息系統納入考慮范圍。發展到這一階段,計算機審計的業務范圍已經覆蓋了一項審計業務的全過程,計算機審計這一概念已經不能反映這一業務的全部內涵,信息系統審計的概念隨之出現。
1.1在建立信息系統審計制度,開展信息系統審計研究方面,美國走在前面
早在計算機進入實用階段時,美國就開始提出系統審計(SYSTEMAUDIT)。1969年在洛杉磯成立了電子數據處理審計師協會(EDPAA),1994年該協會更名為信息系統審計與控制協會(INFORMATIONSYSTEMAUDITANDCONTROLASSOCIATION)即ISACA。美國是首先對網上財務信息的審計直接頒布指導性文件的國家。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為指導其會計師事務所成員,于1997年1月頒布了名為《互聯網上的財務報告》(FinnacialStatementsontheIntemet)的指導性文件。該文件于1999年8月15日更新,是現階段的最新版本。該指導性文件詳細表明了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和鑒證組成員的立場。他們指出網上財務報告的使用者不同于傳統印刷版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網上披露財務信息只是一種營銷手段,網絡為企業提供了時常更新其信息的可能性。
1.22001年1月,英國審計職業委員會(APB)頒布了
《網上審計報告公告》(ElectmnicPublicationofAuditorsReports)該公告主要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1).檢查電子版財務信息的生成。(2).審計報告的用詞。在對應印刷版財務報表的審計報告中,審計報告往往通過頁碼范圍來確認已審計的財務報表。然而在網站上所的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中,使用頁碼范圍已不合時宜,因此APB建議直接使用財務報表名稱來取代頁碼范圍;同時需要在審計報告中指出所使用的通用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國籍。(3).信息間的鏈接。APB非常關注已審計信息和未審計信息之間使用超鏈接的問題。APB建議審計師應要求“在信息使用者通過超鏈接從已審計信息跳到非審計信息時,網站應能向使用者發出警告信息”。
13澳大利亞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AustralianAuditnadAssurnaceStnadardBoard,AASB)AASB是最先對網上財務信息審計作出指導的審計準則制定者。AASB于1999年頒布了審計指導聲明(AGS)1050《與電子方式呈報財務報告相關的審計問題》。AGS1050的目的在于“當公司利用信息技術在公共網絡如互聯網上已審計財務信息時,就一些問題為審計師提供一定的指導”。AASB在AGS1050中重述了審計的基本準則,并強調“電子方式財務報告并沒有改變管理當局和審計師的責任”,即財務報告的主要責任仍在管理當局。
1.4日本的系統審計是從八十年代開始,1983年通產省公開發表了《系統審計標準》,并在全國軟件水平考試中增加了“系統審計師”一級的考試,著手培養從事信息系統審計的骨干隊伍
2IS審計在我國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剖析
近年來,我國審計信息化建設在納入國家信息化建設(即:金審工程)范圍后,有了較快發展。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方面逐漸形成體系,審計業務軟件開發應用中也有了較快發展。但審計信息化建設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妥善解決將影響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進程。
2.1審計人員對信息系統審計理解偏差,信息系統審計水平匱乏
在注冊會計師的行業,由于我國CPA的市場化建設及推行較晚,現行的CPA的素質較低。同時在CPA的考試中也沒有計算機方面的要求,因此絕大多數的CPA運用計算機的水平很低。CPA的審計工作仍然是傳統的手工審計。計算機僅僅用作文字處理或者基本不用。有些單位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只占在職人員總數的5%左右,與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還有較大差距;同時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與知識更新培訓的不足,許多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及相關技能無法得到同步提高,計算機應用仍停留在較低水平上,計算機功能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主要體現在應用意識不強,操作技能還不熟練。因而審計系統計算機人材缺乏的問題,也是制約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因素之一。
2.2信息系統審計理論研究幾乎是空白
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成型的專業規范理論結構。會計、審計界所進行的一些信息系統審計的探索和嘗試以及開發的一些信息系統審計軟件,還大都停留在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進行處理的階段。
2.3信息系統審計硬件條件嚴重不足
2.4信息系統審計軟件條件嚴重欠缺
雖然我國的網絡財務軟件較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推出較晚,目前使用面還不廣。同時網絡財務軟件的設計沒有考慮審計軟件設計的需要,使得審計軟件的數據收集以及其功能的發揮受到很大的制約。
2.5IS審計信息化建設效益低
2.6IS審計成本不斷攀升
2.7IS審計業務水平不滿足信息化發展的的要求
2.8IS審計準則及專業規范不到位
我國的信息系統審計工作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成形的專業規范。目前我國會計審計界所進行的一些計算機審計的探索和嘗試以及開發的一些計算機審計軟件還大都停留在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進行處理的階段。運用傳統的會計審計知識已經不能對這樣的客戶進行風險評估、內控測試與評價,從而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風險基礎模式”的審計業務,影響我國會計師行業審計業務質量。這一現狀使得我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在與國外大型會計公司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3基于新經濟時代的完善的IS審計模型的構建策略
新經濟是建立在網絡經濟和技術創新基礎上的一種經濟形態,以信息網絡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正在世界范圍內,尤其是發達國家飛速發展。因此,審計信息化建設和發展關系到我國審計事業的興衰,體現著我國審計事業發展水平。為此,構建完善的Is審計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31構建完善的Is審計準則體系
目前,我國的Is審計準則比較分散,不統一,執行起來具有很大難度?,F有審計準則既有審計署和國務院辦公廳的,又有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布的,而且只有一般性原則和指導意見,缺乏具體的實務公告和行業指南。并且《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方法》只是涵蓋了審計工作的一部分,針對我國目前審計實務界的現狀,廣泛采用的仍是系統打印出來的數據進行手工審計,即繞過計算機審計,如何對其進行規范,目前還沒有相應的準則。因此,我國可以借鑒國際審計實務委員會頒布的有關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的審計準則。因為這套準則既有一般性的原則和指導,又有具體的準則和實務公告,從獨立微機到聯機系統,再到數據庫系統的審計和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內容比較全面并且結構性強。
3.2構建完善的Is審計實施體系
信息系統審計實施體系是指由IT和審計相關的學科為理論基礎,以傳統審計為實踐基礎,以審計指南為指導,以審計工具為輔助,以審計業務為核心的有機整體。構建信息系統審計實施體系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信息系統審計的內涵和外延,從而有助于該領域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也可更加有效地指導實際的審計工作。完善的Is審計實施體系如圖所示:
3.3構建全面的聯網審計系統
聯網審計是指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進行網絡互連后,在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管理相關信息系統進行測評和高效率的數據采集與分析的基礎上,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實時、遠程檢查監督的行為。隨著近年來一些地方聯網審計試點的開展,有數據顯示,在2003年,審計署對中國工商銀行進行了聯網審計,和1999年相比,全部參審人員僅為1999年人工現場審計的1.1%,人均發現的違紀違規問題卻是1999年的38倍。
聯網審計正悄悄改變著延續了100多年的傳統審計模式。聯網審計是順應信息化發展的產物,不論在亞洲還是在歐洲、美洲,聯網審計都處在試點階段。據悉,2005年《中央部門預算執行聯網審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正式完成?!豆ぷ鞣桨浮芬幎?,審計重點是國家工商總局等四大中央部門,將首批執行聯網審計。該方案根據《審計署2005年度統一組織審計項目計劃》、(2004至2007年審計信息化發展規劃》、《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試行)》和(2005年財政審計應用計算機技術工作意見》制定。審計人員坐在辦公室內就能動態甚至實時跟蹤、查看被審計單位預算資金動態,從資產負債變動、預算經費收支、大額支出、預算指標執行、行政性收費等多個角度進行數據分析,發現疑點或異常后及時通知被審計單位,努力把腐敗消滅在萌芽狀態;在對具體項目審計中,大量的審前調查在自己的辦公室內完成,進駐被審計單位前已經確定了審計重點和審計實施方案等,審計員在被審計單位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查賬找問題,而調查取證聯網審計發現的疑點。
但聯網審計,包括其試點活動都在近三年內才開始啟動,聯網審計無論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一些法律、技術、規范等多方面的難題。(1)法律盲區是聯網審計的主要障礙之一。比如,按照現有審計法規,審計機關能否具有與被審計單位聯網取得數據的權力,有沒有隨時獲取被審計單位數據并進行審計的權力,在發現問題后有沒有及時通知被審計單位的權力,被審計單位有沒有相對應的義務等。
(2)信息系統審計技術急需跟進。在開展聯網審計前,應首先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進行審計;要探索適用范圍更廣的公網傳輸機制;要研究數據庫技術、聯機分析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在聯網審計中的應用;要通過與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聯網,建立審計數據中心,為審計業務提供支持。
3.4運用信息技術支撐審計管理的科學化
通過審計項目管理系統,審計人員可獲得自己所需要的項目信息或上報自己的審計情況;審計組長可對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協調,并掌握審計進度情況;專職復核人員和業務部門負責人可對審計項目進行監督復核;本級審計機關領導對審計項目進行查詢、指導和監督。
3.5盡快彌補我國注冊會計師的知識結構缺陷
與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相比,民間投資的行業受到很大的限制。但隨著國家對民間投資范圍的不斷放寬,民間投資的行業將更加廣泛。2002年民間投資主要集中在農林牧漁業、制造業、房地產業和其它行業,比重分別為6.4%、27.5%、28.5%、18.6%,四大行業所占的總比重達到81%,其中農業比重較高,主要是因為農村投資占有較大的比例。其它行業中,主要是城鎮和農村私人建房。
在2002年民間投資的資金來源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占2.4%,國內貸款占13.2%,利用外資占2.0%,自籌資金和其它資金合計占82.5%,這一方面說明民營企業自我積累能力較強,但也反映出民間投資的資金籌集渠道比較單一。
在全國民間投資總量上,東部地區占61.4%,中部地區占21%,西部地區占17.6%,中西部地區之和僅為38.6%,東部地區在民間投資中占有絕對主導地位。民間投資的分布與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經濟越發達,民間投資就越活躍,所占的比重也就越大,而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民間投資則相對滯后。
民間投資與國有及國有控股和外商投資相比,項目的平均規模要小得多,這與民營企業的經濟規模相對較小是相適應的。2002年城鎮計劃總投資50萬元以上項目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項目平均規模為5584萬元,外商投資為9742萬元,而民間投資僅為2129萬元,是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的38.1%,外商投資的21.9%。
我國民間投資存在的問題
民間投資受著行業準入的限制
目前,許多已對外資開放的領域比如銀行、保險、電信等行業,對國內民間資本的介入仍有嚴格的限制。據有關資料統計,國有經濟投資領域約80個,允許外商進行投資的領域約60個,而允許國內民間資本投資的領域卻只有30多個。另外,電力、水利設施、鐵路、港口、衛生、醫療,城市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本應是民間投資大有作為的領域,但由于受體制的限制,民間資本卻無法進入。對于具有一定發展空間的銀行、證券、電信等第三產業,民間資本的持有者雖具有強烈的投資愿望,但由于政府壟斷尚未完全打破,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民間資本還是很難順利進入。東部經濟發本達省份,大量的民間資本只能擁擠在允許投資的少數行業內,造成過度競爭、重復建設,使資源不能通過投資在不同產業之間進行調整,無法實現更大范圍內的資源優化。
民間投資的融資渠道不暢通
我國的融資環境一直是扭曲的,不合理的,以國有銀行為主導的信貸投放長期向國有企業傾斜,而民間投資在融資方式選擇,融資機構建立等方面受到歧視,民營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得不到平等的融資機會,由于民營企業缺乏有效的信用擔保,很難通過正規的金融渠道融通資金,同時,由于各大銀行強化了貸款的風險約束機制,使其獲取民營中小企業信息的成本較高,審批程序復雜,耗時較長,不敢輕易批準對其貸款。在直接融資方面,民營中小企業更是被拒之門外。民營經濟基本上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由于銀行支持力度不夠,資本市場難以進入,民間投資面臨資金困難。當企業自我積累無法滿足其需要時,有些企業就依靠非正規的民間借貸,甚至是地下錢莊來籌集資金。但民間借貸規模小、時間短、成本高、風險大,一旦運用不當,企業可能背上沉重的負擔。融資困難已成為當前民間投資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政府審批程序繁雜,服務不到位
民間投資要受到政府一層層的行政審批、手續繁雜、準入條件過高、效率低下、耗時耗力,這令民間投資者望而卻步。另外,政府對民間投資在技術、信息、法律等方面的服務存在嚴重的缺陷,民間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嚴重制約了民間資本的積累和民間投資的增長。民間投資的信息渠道不暢,投資政策透明度不高,市場信息不靈,投資者無法正確選擇投資項目。
民間投資規模小,重復建設嚴重
總的來講,我國民間投資發展的歷史還不長,企業本身的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規模小,規模效應難以形成。民間投資大多投向初級產品加工,對新興高科技投入少。大多數民間投資者對投資方向,投資項目,缺乏預見性,隨波逐流,致使民間投資項目出現區域內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
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已達10萬億元,存在著巨大的民間投資潛力。但由于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這部分儲蓄很難轉化成民間投資。近年來,住房、養老、醫療、就業和教育等領域的改革全面展開,措施出臺相對集中。改革后,由于配套的社會保障體系及制度不能及時確定,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不明而加重了后顧之憂。雖然老百姓有儲蓄,有一定投資能力,但絕不敢貿然投資。
鼓勵民間投資應采取的對策
政府應加大對民間投資的政策支持和服務力度
政府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盡快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個人儲蓄部分轉化為投資,降低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增強投資信心。政府要制定有利于民間投資的法律法規。取消不利于民間投資的限制性條文,制定有利于民間投資的法律、法規/">論文由整理提供,消除政策性限制,為民間投資提供平等的投資機會。為民間投資提供法律和服務保障,通過依法管理,引導民間投資,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包括產業政策引導,投資方向選定,法律政策咨詢。
放寬民間投資的準入領域,改革投融資體制
政府要放寬民間投資的準入領域,給民間投資者以“國民待遇”。凡是允許外商投資的產業和領域,都應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入到基礎設施、公共事業領域、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教育、金融、電信等壟斷性行業。政府要改變觀念,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投融資體制。要實現民間投資決策程序化,項目管理專業化,政府調控透明化,中介服務社會化,投融資渠道商業化,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新型的投融資體制。
成立民營銀行專門為民間投資服務
從世界范圍來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民營銀行的比重都在持續上升。2001年民營銀行占全球銀行資產的比例,已經超過了70%,在世界上只有少數一些窮困和處
在轉型中國家的國有銀行還占主導地位。在經濟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中,國有銀行所占的比例都低于10%,而且其比重還在持續下降。我國政府應借鑒國外經驗,成立中小民營銀行。專門為民間投資和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支持民間投資的發展
我國傳統的金融體制不利于民間投資者的融資。必須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改善民間投資者的融資環境,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支持民間投資的發展。加大商業銀行對民間投資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進一步擴大基金的投資領域和覆蓋面。允許信用良好的非國有企業,在經過信用評級后,發行企業債券。加快二板市場的建設,使更多的民營企業經過資本市場籌措資金。通過建立一個多渠道、多元化的金融市場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使非國有企業與國有企業一道,及時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支持。
政府應建立民間投資服務中心
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為民間投資服務的信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用擔?;?,為民間投資者融資提供擔保。要建立為民間投資服務的信息服務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投資咨詢中心等。專門為民間投資者服務。解決民間投資發展過程中的市場信息不靈、進入領域狹窄、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要強化社會中介機構向民間投資服務的意識,建立和培育一批面向民間投資的會計、審計、法律等事務所及資信評估機構,服務于民間投資。
參考資料:
1.汲鳳翔、王寶濱,我國民間投資的現狀,《中國國情國力》,2003.10
關鍵詞:市場化改革;現狀;問題;前景
一、我國經濟市場化的現狀
(一)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
我國于1997年12月通過并于199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價格法》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并逐步完善宏觀經濟調控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2001年我國又出臺了《政府價格決策聽證暫行辦法》,對公用事業價格、公益價格和自然壟斷經營的商品價格實行價格聽證制度。毫無疑問,以價格市場化為標志的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據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辦公廳《關于2000年三種價格形式測算結果的通報》,經過20年努力,工業消費品市場、農產品市場以及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80-90%是由市場和供求關系決定的。國家管制價格的商品只限于少數基礎工業產品和生活必需品。
我國各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雖然不平衡,但市場化的整體進程也在加快。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取得重要進展,貨幣化達到了較高的程度;證券市場發展較快,經濟的資本化程度有很大提高。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邁出重要步伐,主要是:全國同業拆借市場初步建立,同業拆借利率越來越真實地反映市場資金的供求狀況,成為金融市場最有影響力的一個指標;國債進行市場化的招標發行。當然,我國專業銀行的商業化還剛剛起步,經濟的證券化程度還處于較低水平。綜合起來看,金融市場的發育還是相對滯后的,但我國的金融市場已經有了一個大的框架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國有企業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規范化改制力度不斷加大,壟斷行業改革與重組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非國有經濟發展迅速,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總量中來自非國有經濟的份額逐步上升。1978年至2001年,非國有經濟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由42.2%提高到67.2%,年均提高2.04%;工業總產值中非國有工業總產值所占比重由22.4%提高到76.8%,年均提高5.5%。198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經濟投資占81.9%,集體經濟投資占5%,個體及其他經濟投資占13.1%。到2001年,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經濟投資占50.12%,下降了近32個百分點;集體企業占14.58%,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個體企業及其他經濟投資占35.29%,上升了22個百分點。城鎮從業人員中非國有部門所占比重從21.7%提高到68.1%,年均提高2.1%;財政收入中非國有經濟的貢獻率由13.8%提高到52.9%,年均提高1.7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非國有部門投資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18.1%提高到2001年的49.8%,年均提高1.5%。到2000年底,全國注冊的個體經濟和私營企業達3000萬戶,從業人員達7000萬人。其中私營企業發展尤快,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統計報告,截至2001年度,全國私營企業已達2002.85萬戶,從業人員2713.86萬人,注冊資本達18212.24億元。
(三)政府與市場關系趨于改善
第一,政府逐步取消了生產的指令性計劃,讓市場導向生產,讓企業決定產量。現在,我國工業品生產的指令性計劃只局限于木材、黃金、卷煙、食鹽和天然氣5種,其中木材、天然氣和黃金只是在某些環節或部分產品上實行指令性計劃。中國農產品生產的指令性計劃已全部取消。第二,全面放開了對價格的管制,市場價格成為基本價格形式。第三,在放松對一些自然壟斷行業的管制方面,近年取得很大進展。我國在電信、航空、鐵路、電力等自然壟斷產業的進入管制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放松。第四,政府對各類國有企業的財政性補貼基本取消。第五,企業商貿具有了市場環境和條件。我國內外貿體制逐漸從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為主的國家管理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下的內外貿體制。對商貿企業以政策指導取代了原來的直接管理,而更多的協調職能已由行會組織所取代。在外貿方面,關稅和規范的非關稅壁壘的作用逐步代替了行政管理。連續大幅度降低進口關稅稅率,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稅水平基本一致,實行許可證管理和配額管理的進出口商品品種也大幅度減少,多元化的內外貿主體已成長起來。第六,中介組織的發展弱化或取代了政府的行政干預。我國現有會計(審計)師事務所近萬家,資產評估機構近4000家,律師事務所5萬多家,公證機構3000多家,仲裁機構6000多家,稅務中介機構大約4000多家,土地估價機構500多家,產權交易機構近200家,行業協會近5萬個,縣級以上的商會3000多家。中介組織充當著微觀經濟主體和政府宏觀調控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促進著市場經濟健康、有序、規范的發展,使政府與市場關系更加彈性化、間接化。
(四)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已基本建立
通過三次修改憲法,已明確了“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了各種市場經濟主體的平等地位。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確立了市場規則,規范了市場主體行為,明確了國家管理經濟的職能。根據WTO規則和我們的承諾,最高人民法院對有關的1200件司法解釋或答復進行了清理。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單獨制定或與有關部門聯合制定的780多件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廢止了140件。2001年國務院批轉了《關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重點對國務院各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有關經濟事務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徹底清理。這項改革對最終解決計劃經濟的弊病,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五)入世使我國市場改革取得了新進展
首先,中國以負責任的態度認真履行了承諾。關稅降低方面已完全兌現了承諾,減少了受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商品范圍,同時還認真履行了向世貿組織通報情況的義務。其次,作為世貿組織的一員,中國以全面、積極、建設性的態度參與了各項活動,并開始根據世貿組織規則和規定,在遵循法律框架基礎上,實施和運用了經貿糾紛與爭端的調解機制。再次,進一步對外開放,擴大對外貿易,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根據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2002年初我國又頒布了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標,放寬了外商投資限制,擴大了開放領域。
論文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現狀、問題與前景來自免費
二、我國經濟市場化的問題與前景
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市場機制已經在我國經濟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市場化進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勞動力市場:由于我國經濟正在經歷從未有過的經濟結構調整,因此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下崗洪水”、“失業洪水”。根據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2002年3月的資料顯示,從1998年-2001年,全國國有企業累計有2550萬職工下崗,有1700多萬人實現再就業,占2/3,還有300多萬人企業內部退養,有500多萬人待崗。如果計入國有事業單位、城鎮集體單位和其他單位不在崗職工數,根據國家統計局2002年5月的資料,2001年全國不在崗職工2100萬人,相當于全國在崗職工總數的19.5%,其中內部退養職工477萬人,占不在崗職工的22.7%。根據2002年《中國統計摘要》最新統計,2001年全國國有在崗職工數比1995年減少了3621萬人,下降了32.2%,城鎮集體單位減少了1856萬人,下降了38%。由此可見,勞動力市場化的進程還難以適應經濟改革與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
【關鍵詞】科研項目;管理;企業
1 引言
作者在航空企業從事項目管理多年,參與和主持多個科研項目管理任務,根據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企業科研項目管理的實際,本文系統地闡述了科研項目從選題、立項、實施、結題乃至科研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不同階段管理工作的內容、要求與方法,適用于多項目環境下科研項目管理,可供同行參考借鑒。
2 科研項目實現流程分析
科研項目管理,就是分析、識別項目實現過程的組成階段及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運用管理知識、工具和技術,進行組織、協調、管控,實現或超越各方對項目的要求與期望。
從管理學原理來說,識別項目實現流程可以避免出現監控盲點,實現運行過程全面控制,從而最終達到有效的項目管理。一般來說,完整的科研項目實現流程包括以下活動節點:科研立項、項目啟動、項目實施、項目結題、成果轉化。
3 立項管理
3.1 立項流程
立項是科研項目誕生的基礎,也是科研項目管理的第一步??蒲许椖苛㈨椀牧鞒淌牵哼x題、編制立項建議書、申報立項、初步篩選、專家評審、行政審批。
3.2 選題要求
科研項目選題應立足企業專業特長,圍繞企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或針對現有產品的質量、可靠性水平開展。企業科研項目選題的一般要求是:(1)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符合專業發展方向;(2)經過充分市場調研,具有一定市場應用前景;(3)選題難度、研發經費、技術條件與企業能力相適應;(4)能提高產品技術性能、可靠性的專題研究;(5)能夠提高生產效率。
3.3 立項評審
由于科研項目面向的是高、新、尖、難課題,潛在風險發生概率必然要高一些,因此必須進行立項評審,即深入分析項目收益與成本,全面論證必要性與可行性,在科學統籌的基礎上決策是否立項。一般按規定在一定時間組織申報,由主管部門進行初步篩選,然后組織評審。評審內容包括技術先進性與創新性、應用前景、技術途徑、經費概算、能力條件等。
3.4 可行性論證
項目立項批準后,項目負責人應抓緊組織編制可行性論證報告,這既是項目執行的依據,也是項目驗收的標準??尚行匝芯繄蟾媸窃陧椖苛㈨椊ㄗh書的基礎之上,依據立項批復的內容進行編制的,其主要內容包括技術方案及系統組成、關鍵技術及實現途徑分析、技術考核指標、項目成果形式、項目實施計劃、項目組主要成員情況、經費預算等??蒲兄鞴懿块T應組織專家進行項目可行性論證,之后項目組編制項目實施計劃,正式啟動項目研究工作。
4 項目管理
4.1 項目分級
科研項目分為公司級和部門級(經費大于1000萬元的為公司級,單獨設立項目經理;經費小于1000萬元的為部門級,依托部門指定項目負責人)。對各級科研項目,其計劃、預算、技術狀態管理,由科研項目主管部門統一歸口管理;質量工作由質量管理部門歸口管理,科研經費由財務部門統一管理。
4.2 計劃管理
4.2.1 科研任務工作令
新項目立項一周內或每年一月,主管部門編制科研任務工作令,提出項目里程碑任務安排,明確交付成果形式、完工標準、文件審查與歸檔要求,同時注明經費額度??蒲腥蝿展ぷ髁钍强蒲许椖恐鞴懿块T指揮、調度項目組的統一指令,是編制項目計劃的輸入條件,同時也是考核項目任務績效的基本依據。
當企業科研項目較多時,主管部門應編制企業年度項目計劃與進展概覽表,匯集各科研項目年度里程碑任務節點,并實時監督其進程。
4.2.2 計劃控制
科研主管部門應定期檢查項目計劃進展情況,協調解決項目問題和困難,促進項目有序開展。一般以日常、月度、季度、半年度為周期,采用現場檢查、會議匯報等形式。檢查結果應形成紀錄,并予以公布。各類計劃檢查的對象、依據與方式是:日常管理、月度檢查、季度總結和年度考核。
4.3 技術狀態管理
4.3.1 技術評審
科研項目主管部門負責基礎技術研究課題的研究方案評審,負責新產品開發項目的方案設計、技術設計、施工設計評審以及工藝評審,組織產品技術規格書審查。按照企業有關設計和開發控制、技術狀態管理方面的要求,編制評審報告,記錄評審結果和專家意見,并跟蹤閉環。對企業承擔的各類政府基金課題,在申報結題或階段檢查前,應事先內部評審,以保證上報文件完整、準確、規范,符合規定。
4.3.2 技術狀態管理
有些重大的新產品研發項目,要求實行技術狀態管理,以保證產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全過程受控、可追溯、能實現。科研項目主管部門負責項目技術狀態歸口管理。組織制定技術狀態管理制度,規定技術狀態管理的內容、要求和方法,明確技術狀態識別、技術狀態控制、技術狀態紀實、技術狀態審核的組織分工,組織制訂技術管理計劃,保證技術狀態項目在研制、生產中受控。
4.4 成本管理
企業科研項目經費來源于利潤,因此要求:一要保證資金預算的合理性;二要保證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從科研項目管理角度講,還要求保證資金使用的計劃性,做到經費支出與計劃任務相協調,開支名目與數額經得起審計。具體表現在經費預算、成本控制、經費審計等方面。
4.5 質量管理
科研項目質量管理歸口質量管理部門。通常重大新產品科研項目納入質量管理體系,設置質量工程師,負責項目成員質量培訓,會簽項目質量計劃并監督落實,負責產品質量驗收和處理質量問題,協助項目改進和建立質量檔案,負責項目質量業績考評。參加項目設計評審、技術狀態審核、供方能力考評、采購合同審查。
4.6 產權保護與專利成果管理
知識產權與專利成果是科研項目管理的內容之一,通常由企業專職崗位負責。項目負責人應及時總結、申報形成的專利、軟件著作權、技術秘密、集成電路圖、國家或行業標準等。需要注意的是,參加科技交流活動或公開發表的科技論文應進行保密審查,以防泄漏企業技術秘密與商業秘密。
4.7 項目結題
當項目計劃全部完成、輸出成果符合要求、科技文檔整理完整,可申請結題。結題驗收由科研主管部門負責。企業應根據本公司科研項目管理辦法制定科研項目結題流程,明確結題條件、步驟、要求。5 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企業經營活動中難度較大的一項工作。企業必須加強統一領導,密切技術、營銷跨部門合作,建立市場與技術聯動機制。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前,科研主管部門應組織做好項目設計驗證工作,加快技術成熟度。新技術的轉化對象是新產品設計和老產品升級改造,充分開展試驗驗證并通過技術鑒定。對新研制產品來說,除應經過充分的試驗驗證,還要開展必要的實用確認,確定產品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測試性、安全性、環境適應性滿足要求后,方可投放市場。
6 結語
科技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實施多項目環境下科研項目的有效管理,不同企業有不同的方法與模式。本文基于崗位工作實踐,以企業科研項目的實現流程為主線,論述了科研項目全生命周期內各項活動的管理,覆蓋了項目縱向和橫向工作面。既帶有經驗性知識,也貫穿著管理學思想,有助于企業科研項目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