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0 09:25: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職會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課程設置中突出實踐性
明確課程的實踐性、保障實踐課時是提高實習教學效果,開展實踐性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目前的中職會計專業課程多采用學科課程模式,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和完整性,在實際教學中與其他科目的聯系明顯不足,理論脫離了實際只能是泛泛而談。因此,在課程的設置方面,應當注重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發揮學生個體能動作用,使學生對專業技能掌握度得到提升,同時將實習教學落實到實處,使學生能夠充分將技能、理論、現實聯系起來。在已有的中職財會專業中滲透實踐活動課程,不但對學生的專業知識積累給予了鞏固提高,還鍛煉和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一方面應當開展階段性課程實訓,以學生技能訓練為主,增強課時規劃,合理安排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的比例,多花時間加強學生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設置綜合實踐課程,加強對學生作業流程和較長時間階段學業的綜合性結合,使學生能夠健全其專業技能技巧與理論體系。
建立穩定的實習訓練基地
會計專業極強的實踐性和其對口工作的繁重均決定了此專業學科的學習和教學需要超長時間的實踐訓練為輔助,而實踐活動的開展必須以實習訓練基地為基礎。實習基地主要分為校內手工模擬實訓環境和校外企事業單位實地實習場所。因此,一方面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融會貫通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應針對會計專業課程中的內容,對學生實施模擬實驗,在此之前,還應當進行廣泛地、大量的社會行業考察和取證,仿真企業實際情況制作實驗資料,準備好票據、計算工具、辦公軟件以及模擬現實辦公環境等,使學生能夠產生置身企業本身的感覺,使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達到最大效果;另一方面,校方應當與校外企業建立友好深厚的聯系,在取得校外企業支持的前提下,積極開展實習小組在企事業單位財務部門中的定期實習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接觸財會業務,將學生在學校模擬實驗室中獲得的操作經驗與現實工作進行比對和驗證,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會計專業技能知識的積累和提升,還能鍛煉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等,可謂是一舉多得。
加強會計專業師資力量建設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先鋒,在中職會計專業實習教育中,教師的專業指導和監督尤為重要,加強教師素質就是發展教學動力。首先,在已有的教師隊伍中開展廣泛的相互交流學習和繼續深造學習活動,多開展教師之間的教學研討會,出盡教師之間創新教學思維的傳播和借鑒,鼓勵教師進行在職學習,并對取得更高職稱的教師以更高水準的待遇,使教師隊伍從內部得到改善和提升;其次對教學人員的錄入要進行嚴格把關,在應聘隊伍中采取擇優錄用的辦法,優先聘用受教育水平、專業知識水平較高的人員,從源頭上做好教師素質建設工作,再次是加強教師隊伍與外界專業人員的聯系,可以讓教師也參與到校外實習活動中去,使教師接受實踐工作的洗禮,還可以邀請校外甚至是國際上的會計專家來校進行教學串講和教學討論活動,增加教師對外界先進理論的吸收效果。
[樞紐詞]新會計準則;職工薪酬;會計核算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詳細準則在內的新的一整套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會計專業論文范文新準則的頒布標志著我國與國際財務講演準則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這對于進步會計信息質量和經濟運行質量,規范資本市場發展和市場經濟秩序,推動對外經濟交流都具有重大意義。新會計準則在諸多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其中變化明顯的一個方面是職工薪酬的會計核算。在新準則前,有關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主要通過《企業會計軌制》及有關劃定(以下簡稱舊軌制)進行規范。新準則是首次在一個準則中系統地規范了企業和職工建立在雇傭關系上的各種支付關系,比擬原會計軌制,主要有以下一些變化。
一、新準則職工薪酬會計核算的主要變化
(一)職工薪酬的定義與其內涵的變化新準則中職工薪酬的定義是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以及其他相關支出。新準則中首次明確地定義職工薪酬的內容,它有別于以往的狹義范圍,是指廣義的報酬,是對現行所有職工福利的一個涵蓋和總結。新準則定義的職工薪酬的內容,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工資、獎金、補助和補貼等工資類薪酬,也包括以往包含在福利費和期間用度中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各類社會保險費(包括養老、醫療、失業、住房、工傷、生養保險)等,更是增加了諸如辭退補償、帶薪休假等職工薪酬形式,以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變化。同時新準則明確職工薪酬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和企業年金基金。
(二)職工薪酬會計處理的變化新準則規范和明確了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原則,較以往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1.各類職工薪酬的會計處理原則不同。新準則劃定企業除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外,應當根據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分別將應付的職工薪酬計入資產、本錢或當期損益。企業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養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也應當根據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算,按照職工提供服務的受益對象,分別將應付的職工薪酬計入資產、本錢或當期損益。而以往的軌制劃定則是除了部門行業會計軌制劃定的工資類薪酬和職工福利費及受益對象分別計入資產、本錢或當期損益外,其他職工薪酬全都計入當期損益。此項會計處理的變化將普遍降低企業各期的毛利率和毛利額,同時對于企業的各期損益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遞延影響,這種影響對于出產周期較長的企業將會更大。
2.職工福利費的會計處理方法。新準則中未涉及企業是否提取職工福利費以及提取的詳細比例,而在以往的實務操縱中各類企業不盡相同,有的按工資總額的14%計提職工福利費并留存余額,有的則按實際列支不留余額。從一定程度上看,新準則趨向于取消提取14%的比例的劃定,職工福利費的列支由企業把握。當然這種職工福利費的會計處理方法與稅務處理仍有不一致之處,需要進行納稅調整,這將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一定影響。
3.新增了辭退補償的會計處理方法。在新準則出臺以前,企業大多按照收付實現制的原則列支經濟補償金,在支付經濟補償金時直接列支為治理用度。這種做法會使企業在經濟性裁員時治理用度溘然增加而使企業的利潤不能真實地反映。新準則要求企業在職工勞動合同到期之前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或者為鼓勵職工自愿接受裁減而提出給予補償的建議,同時知足下列前提的,應當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同時計入當期用度:(1)企業已制定正式的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或提出自愿裁減建議并即將實施;(2)企業不能單方面撤回解除勞動關系計劃。按新準則的劃定,從會計處理的角度來看,相稱于計提了一筆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預備金,提前將該筆用度列入本錢或用度。這樣核算完全符合會計核算的配比原則以及相關性原則,更加真實地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從協調勞資關系的角度看,預計負債的確認相稱于計提了一筆支付經濟補償預備金,緩解了企業大批裁員時支付補償金用度的壓力,對職員活動和社會安定有一定促進作用。
(三)信息表露的變化新準則同一了關于職工薪酬的表露原則,首次明確規范了表露的范圍和內容。新準則同一了關于職工薪酬的表露原則,首次明確規范了表露的范圍和內容。新準則劃定企業應在報表附注中表露與職工薪酬有關的信息,主要包括:
1.應當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補助和補貼,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2.應當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養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3.應當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4.為職工提供的非貨泉利,及其計算依據;
5.應當支付的因解除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6.其他職工薪酬。同時劃定,因自愿接受裁減建議的職工數目、補償尺度等不確定而產生的或有負債,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或有事項》予以表露。
二、新準則職工薪酬會計核算的實務處理
職工薪酬是按照其發生地點進行歸集,按照用途進行分配的。出產產品的工人、提供勞務的工人、車間治理職員、進行基本建設工程的職員、自創無形資產職員、行政治理職員工資薪酬等,分別通過“出產本錢”、“勞務本錢”、“制造用度”、“在建工程”、“無形資產”、“治理用度”賬戶核算,發生時:借記“出產本錢”、“勞務本錢”、“制造用度”、“在建工程”、“無形資產”、“治理用度”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科目。與原應付工資的核算軌制比擬,職工薪酬分配渠道擴大到無形資產本錢。企業為職工繳納的“五險一金”,應當按照職工所在崗位進行分配。分別通過“出產本錢”、“制造用度”、“在建工程”、“無形資產”、“治理用度”賬戶等核算,借記“出產本錢”、“制造用度”、“在建工程”、“無形資產”、“治理用度”等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保險費”(或“應付職工薪酬———應付住房公積金”)科目。繳納各種社會保險用度或住房公積金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工資”(職工負擔部門)、“應付職工薪酬———應付保險費”(或“應付職工薪酬———應付住房公積金”)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的處理類似,分別在“應付職工薪酬———工會經費”賬戶和“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賬戶中核算。企業以其自產產品作為職工薪酬發放給職工時,應將該產品的本錢及視同銷售的稅金合并作為應付職工薪酬的入賬金額,分別借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科目,結轉本錢,借“主營業務本錢”,貸“庫存商品”。以外購商品作為非貨泉利提供應職工的,應當按照該商品的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計量應計入本錢用度的職工薪酬金額。企業無償向職工提供住房等資產使用的,應將固定資產的折舊費作為應付職工薪酬的入賬金額,分別借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然后,再根據不同的受益對象分別計入相關的賬戶,借記相關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應付福利費”科目。對于辭退福利的會計處理,企業應當嚴格按照辭退計劃條款的劃定,公道預計并確認辭退福利產生的負債,同時計人當期損益。辭退福利的計量因辭退計劃中職工有無選擇權而有所不同:
1.對于職工沒有選擇權的辭退計劃,應當根據計劃條款劃定擬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數目、每一職位的辭退補償等計提應付職工薪酬,分別借記“治理用度”等科目,貸記“預計負債———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2.對于自愿接受裁減建議,因接受裁減的職工數目不確定,企業應當參照或有事項的劃定。根據預計的職工數目和每一職位的辭退補償等計提應付職工薪酬(預計負債),分別借記“治理用度”等科目,貸記“預計負債———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3.實質性辭退工作在一年內實施完畢、但補償款項超過一年支付的辭退計劃,企業應當選擇恰當的折現率,以折現后的金額計量應計入當期治理用度的辭退福利金額,該項金額與實際應支付的辭退福利之間的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用度,在以后各期實際支付辭退福利款項時,計入財務用度。賬務處理上,確認因辭退福利產生的預計負債時,借記“治理用度”、“未確認融資用度”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科目;各期支付辭退福利款項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辭退福利”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同時,借記“財務用度”科目,貸記“未確認融資用度”科目。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