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4 11:32: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制度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代企業制度是指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企業組織和運作形式,它以企業法人制度為前提,以有限責任的財產組織制度為核心,以科學的治理結構以及專家經營為表征。
現代企業制度有不少的優點,如產權關系明晰,所有權屬于股東,企業擁有各個股東投資形成的全部財產的法人財產權;企業以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照章納稅,對股東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股東按投入企業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權益,即資產受益權、重大決策權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等;企業按市場要求組織生產經營,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企業建立科學的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形成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者之間既有縱向授權又有橫向制約、既有激勵又有約束、既民主科學又快速反應的機制。這種現代企業制度克服了傳統國有企業的產權模糊、主體單一、所有者缺位、經營權無法落實、政企不分、風險無人承擔、管理制度不規范等缺陷,實現了企業制度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它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之處,即把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作為企業唯一的目的,過于強調企業的股份構成、規模效益,其經營管理以物為本、以企業為中心、以法律制度為依據、以規范的生產經營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人的作用和人文的價值。
因此,如何以人為本,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民本人道的“現代儒家企業制度”,是未來人類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課題,它也許醞釀著企業制度發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二、現代儒家企業制度
現代儒家企業制度超越于現代企業制度。它以企業法人制度、職工權利保護制度為前提,以有限責任的財產共有制度和儒家關懷制度為核心,以科學、人道的民主管理制度或民主治理結構為表征。
也就是說,現代儒家企業制度的特點是:一、產權關系明晰,股權分散,民眾持股;由工會統一掌握本企業職工的聯合股份,避免股權分散,以便在股東大會上以同一個聲音發言,以唯一的代表行使職工股份聯合所帶來的總額投票權,從而占有企業的主導地位。二、企業以保障人的幸福、尊嚴為最高目標,贏利僅為實現最高目標的手段之一,企業不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為唯一目標。三、建立儒家企業文化1,大力弘揚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和為貴、有教無類、天下為公、小康大同等思想,使企業成為和諧、溫暖、奮進的“人民之家”;企業經濟與企業文化共同成長、繁榮,企業既要注重生產,又要促進文明的進步、人格的完善和人的全面發展;四、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物、生產為中心進行經營管理,實行開放式發展,充分尊重職工的愿望,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優化職工的精神處境、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企業內部達成效率與公平的最佳結合,企業之間形成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實現人的自由發展和全社會的福利保障、人才流動、資源共享、共同富裕、充分就業。五、實行工人參與制度和民主治理制度,政企分開,依法保障企業職工的當家作主的權利;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者之間互相制約,發揮職代會的作用,提高職工代表在股東大會、監事會中的比例,以確保勞動者的利益不被損害。六、采用集約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節約資源,節約勞動力;企業與社會、環境之間良性互動,形成自我發展、良性循環的生態型企業經濟、綠色企業文明;企業成為技術進步、知識創新的中心,勞動者知識化,知識人性化,克服技術對人性的傷害、桎梏和異化。
總之,現代儒家企業制度是以儒家思想彌補現代企業制度的不足,它更加注重儒家的人文關懷、財產的股份共有、職工的權利保護和企業的民主治理,強調在企業中積極推進人本人道、公平共富、民主自治、科學高效、法治分權、多元開放、和平愛國的現代儒家文明的建設。
三、儒家市場經濟
儒家市場經濟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它兼顧利益與道德、競爭與合作、個人與團體、效率與人性、技術與人格,將自由、民主、人權、法治與人本、仁義、信用、中和等思想結合起來,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道義感、使命感、責任感、氣節精神,以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尊師重教、愛國主義的精神運用于市場經濟的文化建設,促使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與環境和諧發展。所以,儒家市場經濟就是人本人道、公平公開的市場經濟,是以人為中心、既主要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又尊重人文價值、體現人文關懷的經濟形態。
也就是說,一方面儒家市場經濟推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奉行能力主義,鼓勵效率和競爭,另一方面它又反對片面地追求高效率、高產值、高資本收益率和高技術水平,主張協調經濟與人文、環境、生態的關系,將效率與競爭建立在尊重人性和人類普遍價值觀的基礎上。
所以,儒家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既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通過價值規律配置資源和生產力、通過價格信號協調供求關系、通過競爭機制分配國民收入,又要建立有利于弘揚道德、鼓勵合作、保護人權、尊重人格、實行民主、保護生態環境、效率與公平協調、技術與人性兼顧的人文主義機制和環境。
儒家市場經濟的特征是:一、經濟形態市場化。即儒家經濟并非回到官控經濟、農本商末經濟或計劃經濟的時代,搞單一的資源官府壟斷、國家所有和平均主義,而是維護市場經濟基本制度,實現產權清晰化、財產共有化、管理科學化,促進自由競爭;特別是要大力發展以股份制為代表的共有制。二、企業行為人文化。建立儒家市場經濟,核心是建立現代儒家企業制度。企業管理的中心既不是利潤也不是資本,而應是人。人是宇宙萬物的尺度。應建立以人為核心的儒家企業文化,倡導道德、關懷、仁愛、合作。三、經濟環境生態化。即不應以犧牲環境、生態和人的生命健康為代價從事經濟建設,而應經濟建設有利于環境質量的提高和生態多樣性的發展。四、高新技術人性化。即發展人性化的新科學、新技術,尊重人的價值,體現人間健康的倫理關系。五、決策機制民主化。即只有民主的,才是符合儒家民本思想的。六、宏觀調控法制化。儒家市場經濟并不是人治經濟,而應是體現人文主義精神的法治經濟,法治才能保障人的尊嚴。七、保障制度全民化。即要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的全民保障體系,做到人人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八、社會生活公平化。即人們機會均等,分配合理,共同富裕,沒有絕對的貧困者,收入不會成為影響個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障礙。
發展儒家市場經濟的原則是:一、人本原則。即以“人”為經濟生活的中心,把國家建設成為民本人道、仁愛互助、公平共富的幸福的“人民之家”。二、人性原則。即提倡人性解放,萬類平等,個性自由,尊重人權,發揮人的靈性、本性和創造力。三、和諧原則。即從天人合一、物我和諧的宇宙觀出發,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個人與社會、人類與自然、以及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生態的關系。四、非異化原則。反對物質、技術、權力對人的異化,反對人的大眾化、功利化和標準化,反對技術、網絡對人的壓抑,反對專制主義、和教條主義對人的摧殘,建立人道經濟、公平社會、無壓抑文明。
建立儒家市場經濟是建立現代中華文明的重要內容。
現代中華文明是現代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與中華優秀傳統、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結合,它一要吸收現代文明智慧,二要弘揚以儒家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思想,三要融入社會主義的民主公正思想,四要將三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從而熔鑄新的民族之魂。使中華民族既有全球意識又有尋根意識,既崇尚科學法治、民主人權,又體現倫理道德、仁愛共富,既吸收西方式的天人相分、戰勝大自然、優勝劣汰思想的合理成分,又繼承傳統的天人合一、保護大自然、和為貴的文化精華,使中國社會既穩定和諧又進步發展,既有效率又有公平,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幸福與尊嚴。
可以說,現代中華文明就是現代民主政治、法治社會、公平文化加上儒家市場經濟。
我們相信,建立儒家市場經濟既是人類自我關懷的夢想,也是經濟發展的潮流。而建立儒家市場經濟,其核心是建立現代儒家企業制度。
本標準規定了餐飲企業經營應具備的基本要求、經營場地、設備設施、規章制度、衛生安全和后續處理方面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各種經濟類型的餐飲企業,包括飯莊、酒家、酒樓、餐館、餐廳(含飯店、賓館、酒店對外經營的餐廳)、小吃店、快餐店、飲品店,以及集體用餐配送企業。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JGJ64—89《飲食建筑設計規范》
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
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10001《公共信息標志用圖形符號》
GB14881《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范》
GB14930.1《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劑衛生標準》
GB14930.2《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消毒劑衛生標準》
GB14934《食(飲)具消毒衛生標準》
GB16153《飯館(餐廳)衛生標準》
GB18483《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
《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5年10月1日實施)
3要求
3.1基本要求
3.1.1餐飲企業應按照相關行政法規要求辦理營業證照,持證合法經營。
3.1.2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的食品、衛生、防疫、環保、節約、消防、安全、規劃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3.1.3保證各種設施設備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采購并使用節能、節約型設施設備和用品,降低能源與物品消耗。
3.1.4應采購并使用有合格憑證的原材料,確保各種原料、輔料、調料的質量符合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3.1.5有健全的生產經營組織結構和規章制度。
3.1.6符合所在區域餐飲業網點規劃的設置要求。
3.1.7企業應對員工進行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達到相應的崗位技術素質要求,信守職業道德。
3.1.8企業負責人應具有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
3.2經營場地
3.2.1場地建筑符合JGJ64—89《飲食建筑設計規范》的規定。
3.2.2房屋結構堅固安全、布局合理,通風良好、光線充足、溫度適宜。
3.2.3總面積在30平米以上,廚房面積應達到營業面積的三分之一,采用中央廚房和集中配送經營的企業廚房與營業面積要適宜;小于30平米的小吃店、快餐店、飲品店等應實行連鎖經營,采取統一配送;開設8000平米以上的餐飲企業,應征求當地行業組織的意見。
3.2.4有與經營規模、接待能力相適應的加工、就餐、庫房等場地。
3.2.5店堂內外干凈明亮,門面裝飾美觀大方。
3.2.6應在店堂醒目位置公示和懸掛《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標牌》等證件。
3.2.7就餐場所設有醒目、規范的公共標識,公共標識符合GB10001《公共信息標志用圖形符號》的規定,清真餐館應懸掛規定的清真標志。
3.2.8油煙排放口位置應距離居民住宅、醫院或者學校10米以上,油煙排放符合GB18483《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的規定。
3.2.9上下水設施齊備,污水排放符合GB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規定。
3.3設備設施
3.3.1加工食品的工具、用具、灶具等設備設施齊全。
3.3.2有專用的洗刷、消毒設備,洗刷消毒用的洗滌劑、消毒劑要符合GB14930.1《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劑衛生標準》和GB14930.2《食品工具、設備用洗滌消毒劑衛生標準》的規定。
3.3.3冷凍、冷藏、冷菜加工設施齊備。
3.3.4有供客人就餐的設施,與餐廳規模相配套。
3.3.5經營面積100平米以上的就餐場所應備有洗手間,并添置洗滌用品。
3.3.6有防蠅、防鼠、防蟲、防潮以及處理垃圾的設施和措施,垃圾桶要設蓋。
3.3.7有符合環保要求的排污、消音、除塵設備。
3.3.8消防設施設備齊全。
3.4規章制度
3.4.1有完善規范的經營管理制度。
3.4.2遵守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準則,依法納稅。
3.4.3有完善的崗位責任制和服務操作規范。
3.4.4應向購買其食品或者接受其服務的消費者出具合法憑證。
3.4.5有食品制作加工成本記錄。
3.4.6減少提供一次性筷子。
3.4.7須明示營業時間、供應品種、服務項目的收費標準及其他特殊規定,銷售的食品應當明碼標價,并嚴格按照標價執行,提供的服務內容和費用應當符合與消費者的約定。
3.4.8上崗人員應穿工作服,著裝整潔并佩帶服務標志。
3.4.9文明經營、熱情服務,不得強行拉客,不得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和危害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
3.4.10在經營過程中不得擅自改變登記注冊的主要登記事項,不得轉讓、出借、出賣、出租、涂改營業執照。
3.5衛生安全
3.5.1衛生標準符合GB16153《飯館(餐廳)衛生標準》、衛生部《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的規定。
3.5.2有健全的衛生管理制度,加工經營場所面積在1500平米以上的餐飲企業及集體用餐配送企業應設專職食品衛生管理員,其他企業及單位的食品衛生管理員可以兼職,但不能由生產加工環節的工作人員兼任。
3.5.3與食品接觸的工作人員必須持有健康合格證,冷菜制作人員須戴口罩、手套上崗,銷售直接入口食品時必須使用售貨工具。
3.5.4要保持店內的餐桌、餐椅、墻面、地面等環境設施的消毒清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防止污染。
3.5.5洗碗間、冷菜間、烹調制作間應保持清潔衛生,廚房用具應及時清洗、消毒,嚴格做到生熟分開。
3.5.6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包裝、工具必須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
3.5.7為就餐者提供符合衛生要求的餐具,提倡實行分餐制。
3.5.8用水必須符合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
3.5.9餐飲企業制作、銷售食品時,不得有下列行為:
a)使用變質的、被污染的,或者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原料制作食品;
b)使用非食品原料,或者加入非食品用化學物質制作食品;
c)在食品中加入藥物,但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藥物作為原料、調料或者營養強化劑的除外;
d)使用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制作食品;
e)其他法律法規禁止的行為。
3.5.10食品添加劑的品種和使用量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的規定。
3.5.11餐飲企業不得出售下列食品:
a)有毒、有害的食品;
b)摻雜、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食品;
c)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的食品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的食品;
d)過期、失效、變質的食品;
e)不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食品;
f)其他法律法規禁止出售的食品。
3.5.12使用轉基因原料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須明示。
3.6后續處理
【關鍵詞】現代企業制度;獨立會計機構;會計責任
1.建立獨立會計機構的客觀必然性
《會計法》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管理全國的會計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管理本地的財會工作。”《會計法》頒布后,雖然在財政部門設立了會計事務所管理司(處、科),但其職責主要管理會計業務和制度建設,現行的這種會計職能機構無法擔負重大的執法工作任務。因此,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要使會計人員真正地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等負責,就必須建立獨立的會計管理機構,使具備會計從業執業資格的會計人員,從中央到地方,有獨立會計機構垂直管理,按需要向企業或經費單位派出。會計人員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負責,向他們提供真實、可靠、準確并符合社會公認標準的會計信息,其工資、福利等待遇由會計機構負責,其經費來源由會計管理機構按各單位會計人員人數及資產總額的一定比例收取,使會計人員作為執法者真正獨立于企業管理層這個被執法者之外。其主要理由是:市場經濟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企業制度、管理制度和會計管理體制,需要按市場經濟模式對現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以明確產權制度,建立符合市場經濟和國際慣例的現代企業制度,從而促進投資和利益分配多元化。目前的會計管理體制顯然不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建立獨立于企業管理層之外的會計管理機構。這是根治經濟違紀和加強宏觀調控并使會計人員真正依法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等負責的客觀需要。
2.現行的會計體制造成了會計難負其責或不負其責
我國會計人員受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及財政統收統支、核算單位沒有自的制約,會計人員在單位領導的指示下按有關文件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具體地、被動地反映國家資金的運動及財政撥款的支付情況,單位與國家以及單位相互之間的經濟利益差別甚小,會計在維護國家利益上所起的核算、監督作用基本上能夠得到發揮。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客觀上要求企業管理層不但要維護企業投資者現有利益,還要維護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等各方面的利益,從而進一步給投資者帶來更大的利益,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機制下得以生存和發展。而現在許多企業管理層的做法卻不盡然。眾所周知,國務院部署并直接領導的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指導思想明確,范圍之大,內容之多,政策之具體和聲勢之浩大,一年超過一年,而且年年成績顯著,平均每年查應出違紀金額由上百億,增至上千億,且不包括自查部分。據了解,這其中60%~70%的違紀金額是會計在賬面上做了手腳,其損失無法估量,而其中會計責任是不可推卸的。
3.成立獨立會計機構的幾點設想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就是必須轉換企業的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因此,中國會計改革的重點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會計制度的會計模式。我認為,當前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會計法》,使會計工作者認真依法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等負責,就必須對目前的會計管理體制做以下改革。
3.1成立國家會計局
成立國家會計局來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各省、地、縣設置相應的機構。國家會計局的主要職責是對全國會計人員進行行政領導和業務指導,并包括主管全國的會計信息,制定會計準則,負責會計人員職稱資格的考試認定,全國注冊會計師的考試和授證工作。配合財稅、審計、物價部門的大檢查,使會計工作獨立于單位管理層之外,真正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等負責。
3.2國家會計局下建立會計信息中心
發揮會計信息在組織市場經濟活動和加強宏觀調控中的作用,為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等及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功能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組織市場活動、規范市場秩序、理順市場關系的微觀信息,會計信息中心通過對各企業會計信息的加工整理,為市場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和自信水平的信息,使企業財務決策建立在真實可靠的信息基礎上;二是為地方政府部門制定區域經濟政策服務的中期信息;三是提供揭示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內在聯系和物資交換,國民收入的形成與分配,以及對外經濟交流和流通等,制定為宏觀經濟決策,實現宏觀調控服務的宏觀信息。
3.3取消會計人員雙重身份
會計人員在國家會計局的直接管理和領導下,獨立執行會計核算和監督職能,不受單位管理層的干預,使會計工作真正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有關部門、社會公眾等負責,維護投資者等各方面的利益,最終維護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不受侵犯。長期以來,會計人員一直被認為既是行政企事業單位的核算管理人員,又是代表國家對這些單位實施經濟監督的工作人員,由于會計人員頭戴兩頂“桂冠”,搞不清自己的真實身份。執法者在被執法者領導下,選不準自己的工作目標,發揮不出自己應有的作用,也就難負其責或不負其責了。
3.4實行社會監證會計。國家設置會計管理
局統管會計工作后,全國會計工作將真實地建立在法制基礎上,國家會計局對會計人員統一管理,對會計人員考試合格者授證上崗,通過會計師事務所等公眾機構對會計工作進行審查,實行社會監證會計,以真正有利于會計職能的發揮。
3.5依法律形式賦予會計人員三項基本權利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無形資本將取代有形資本成為企業發展的主導要素,這意味著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進行制度創新,為無形資本的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的制度條件。
一、傳統資本理論的新拓展
無形資本就其本質而言,是在資本的發展過程中,從有形資本中獨立出來的,不具有實物形態的資本。以技術、品牌、商譽為代表的企業無形資本具備了資本的一般屬性,而且具有遠比有形資本強大的價值增值能力。無形資本的特征和運動規律與有形資本有所不同,無形資本理論是對資本理論的新拓展。
1、無形資本的價值取決于個別勞動時間,一般具有較高的價值(或價格)。大多數無形資本是由勞動創造的,其中包含著大量的高風險、創造性的智力勞動,因而具有很高的價值。象特許經營權這樣的無形資本,是“權利資本化”的結果,沒有價值,但卻有價格。從均衡價格理論來看,由于無形資本對企業有很高的效用強度,使其成為市場中一種稀缺的商品,因而有較高的市場價格。無形資本的創建,具有個別性生產的特點,不象一般商品那樣可以成批重復生產,所以它的價值量應由個別生產者在個別生產中耗費的個別勞動來決定。實踐中,企業在創建無形資本中的各種耗費,很難完整準確的計量,現在通行的做法,是用無形資本可能帶來的收益,確定無形資本的價格。
2、無形資本使用的可重復性造成其產權容易被侵害。無形資本使用的可重復性表現為,它可以被一個主體反復使用和被多個主體同時使用,這使得無形資本被侵害的機會大大增加。加之無形資本存在方式的非實物性,造成產權主體對無形資本的獨占能力弱化,因而無形資本的安全對法律有絕對的依賴性。
3、無形資本具有強大的增值功能。無形資本的增值能力源于它的強大的競爭功能和壟斷能力。新技術可以數倍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技術附加值,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品牌、商譽、特許經營權等經營用無形資本,可以使企業的產品占有更高的市場份額,使同樣質量的產品可以以更高的價格出售,使企業壟斷某種產品的某個細分市場,從而使企業獲得豐厚的利潤。無形資本自身的增值過程,是一種典型的質量型而非數量型的資本增值方式,其價值可以在數量不擴張的情況不斷地積累,這也是無形資本具有較高價值的一個重要原因。無形資本在使用過程中,本身并不發生有形磨損,有些無形資本反而可以自動增值。例如品牌資本,使用的次數越多,其知名度越大,價值越高。
4、無形資本與有形資本的良性互動,保證了企業的跳躍式發展。實現無形資本與有形資本的良性互動是無形資本經營的主要方式,即“有中生無,無中生有”。企業以有意識、有計劃的有形資本的投入,催生和擴張無形資本,即所謂的“有中生無”。同時,企業應發揮無形資本的強大的增值功能,以無形資本帶動有形資本增值,提高資本利潤率,迅速擴張企業規模,即所謂的“無中生有”。無形資本作為一種價值存在,多數具有相對獨立性,而且具有可重復使用的特點,企業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用無形資本進行投資、出售、出租、特許經營,以實現其的價值或取得某種收益權。
二、無形資本理論呼喚企業制度的創新
1、無形資本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在工業化初期,以機器、設備、廠房為代表的有形資本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在企業生產經營中處于支配地位。此時,企業生產的技術含量較低,市場競爭的廣度、深度和激烈程度有限,技術、品牌等無形資本在生產經營中處于輔助地位。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的市場化、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市場競爭變得激烈而殘酷,企業之間的競爭重心開始由生產環節轉向產品開發環節和銷售環節,技術、品牌等決定企業產品開發能力和銷售能力的無形資本,逐漸從有形資本中獨立出來,進而取代有形資本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企業的競爭實力和發展潛力,將取決于企業擁有無形資本的質和量,以及管理和經營無形資本的能力和水平。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好的想法和技術發明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它是生產函數的內生變量,而且它不存在物質資源面臨的有限性的約束,本身又能以低成本復制,因而資本收益遞減的法則不再成立。對無形資本的開發和使用,大大緩解了企業發展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空前地拓展了企業發展的空間。
2、無形資本的形成和發展,必然要求企業進行制度創新。當企業的發展主要靠有形資本的投入來實現時,企業的制度安排是以生產環節為重心的,企業的資本結構以有形資本為主體,企業的組織結構以生產組織為主體,企業的產權制度以無形資本產權制度為主要內容,企業的勞動力構成以工人為主體,企業的管理制度以對有形資本的管理為核心。當無形資本超越有形資本成為企業發展的主導要素之后,企業的制度安排則要圍繞無形資本的開發和經營這兩個重心來進行,這給企業制度帶來的變化是全方位的,涉及上面提及的所有方面,這種變化過程就是企業制度創新的過程。
3、企業的制度創新,同時又促進了無形資本的形成和發展,大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所謂制度創新,就是指能夠使創新者獲得追加利益的現存制度的變革。按照熊彼特的觀點,創新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企業家的基本職能,制度創新是企業創新的重要內容。創新活動使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從而使無形資本從幕后走到了臺前。那些始終保持著旺盛生命力的企業,正是那些無形資本的富有者和高水平的經營者,也毫無例外的是始終進行制度創新的企業。在過去的十幾年里,這些企業都經歷了大幅度的改組,特別是近年來,大公司之間的兼并聯合令人矚目,企業無形資本的規模越來越大,作用越來越突出。
4、無形資本理論對企業制度創新的導向作用。創新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無形資本的發展為這種創新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無形資本理論為這種創新指明了方向。從前面的分析中,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提高企業開發和運用無形資本的能力,應該成為企業制度創新的一個基本目標。擁有世界第一品牌的可口可樂公司,其可口可樂品牌和配方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本,而且還在繼續為可口可樂公司創造著豐厚的利潤。比爾·蓋茨創造的微軟神話更為我們昭示了這樣一條真理,無形資本創造價值的能力是有形資本無法比擬的,知識經濟時代將是無形資本的時代,無形資本將把企業帶進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國有企業的制度創新為國有無形資本的有效開發和經營提供了操作平臺
1、制約國有企業無形資本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因素。無形資本意識淡漠、認識落后,是導致無形資本理論和實踐低水平的主觀原因。認識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第一,無形資本存在意識淡漠。由于無形資本沒有具體的實物形態,不易被人的感官感覺和把握,而且企業對無形資本的管理和運營也不太熟悉,這些往往使企業
忽視無形資本的存在,甚至對其流失也視而不見。第二,無形資本的生產要素意識淡漠。在傳統的觀念里,企業的生產要素僅包括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如土地和有形資本,而忽視了無形資本,更不能認識到無形資本是生產函數的內生變量,在企業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對無形資本的功能認識還不到位。雖然企業對技術開發、品牌培育等的重要性的認識已有明顯的提高,但是大多數企業還認為,技術開發和廣告等的投入是企業的費用而不是投資,說明企業對無形資本的認識還有差距。
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組織結構、人才結構的不合理以及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和法律環境中的不合理因素的存在,都在影響著無形資本的形成和發展。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又強化了這種不利影響,使無形資本的形成和發展面臨重重障礙。第一,國有企業現有的組織結構,普遍仍帶有明顯的“生產型”特征,還沒有質的改變,勢必會限制企業無形資本的形成和發展。第二,收入分配中的平均化傾向,使從事無形資本開發和經營的企業人力資本,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結果導致人力資本供給的嚴重短缺。第三,國有企業人才的流動和使用,仍帶有明顯的行政化色彩,離“市場化”的距離還很遠。在人力資本的選用和開發上,用行政手段是代替市場選擇的做法是低效率的。第四,我國《公司法》中規定,股份公司以無形資本方式的出資,不得超過公司注冊資本的20%,否則工商部門將不予注冊。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的無形資本的核算范圍、入帳價值的確認方法以及費用攤銷方法等,導致無形資本帳內無價或帳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嚴重背離。類似這樣的制度安排,無疑是企業無形資本形成和發展的障礙。第五,對國有無形資本監管不力。國有企業在與外商合資過程中,以及在兼并等資產重組過程中,存在不計算或低估國有無形資本價值的情況;國有企業的技術訣竅流失、專利技術被侵權、商業秘密泄露、名牌商標被假冒等現象的大量存在,造成國有無形資本大量流失。第六,國有企業無形資本的投資水平不高。一方面是不舍得投資,不敢冒風險。一方面是投資效率不高。比如,前幾年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標王之爭,中標企業花費的巨額廣告費用并沒有給企業帶來預期的收益,投資行為帶有明顯的盲目性和投機性,沒有和企業有形資本的生產經營很好地結合,巨額投資開發出的是“泡沫”無形資本。
2、通過企業制度創新為國有無形資本的有效開發和經營提供操作平臺。首先,要改革無形資本產權制度。明確產權主體、明晰權責邊界,保證產權的可交易性是實現無形資本優化配置和使用的一般條件;反映無形資本特點,保證無形資本的安全,是實現上述目標的特殊條件。國有企業中建立的“法人財產制度”,為明晰國有資本的產權找到了有效的辦法。現在的主要任務是,要逐步取消對包括無形資本在內的國有資本進入資本市場的限制,改善國有企業的資本結構。具體來說:一,除了與企業無法分離的無形資本(如商譽)和企業無法完全控制的無形資本(如供銷網絡),應允許可交易的無形資本進入資本市場;二,對于產權可以自然人化的無形資本(如專利技術、專有技術),不應片面強調其國有化或法人化,應鼓勵國有企業的無形資本的結構中存在自然人產權,并賦予其與國有產權和法人產權平等的權利,這樣可以鼓勵技術創新,同時可以避免非自然人產權帶來的交易費用,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三,應在法律的層次上明確國有企業在國有無形資本的安全和保值增值上的責任。通過產權制度的改革,解決國有企業中存在的無形資本產權模糊、產權主體錯位和產權結構單一化的問題,將會改變國有企業中無形資本開發無動力、經營無活力、負責無能力的狀況。
其次,要建立企業人力資本制度。如果說有形資本的積累主要依賴于大自然的恩賜的話,那么無形資本的發展壯大則主要依賴于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就是企業中進行創新活動的企業家和技術人員,他們雖然是人,但是他們所具有的創新能力卻具有資本的功能。建立人力資本制度就是要承認他們的資本所有者地位,他們進入企業就是以人力資本對企業投資,雖然他們沒有投入貨幣資本,但是應該擁有產權。相應的,他們的收益應該是投資收益,而不是工資。具體來說,就是要在企業的股份構成中設立人力資本股,其產權屬于企業中的人力資本,并適當限制其轉讓或上市交易,以此作為企業人才激勵制度和約束制度的基礎。湖南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在企業中建立人力資本股制度的代表,袁隆平院士擁有該公司的250萬股份,占公司股本的5%,這250萬股就是袁隆平院士人力資本投資,體現的是他所擁有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袁隆平”品牌的價值。我們認為,這種人力資本股制度比經營者年薪制更科學、更規范、更到位,因為它把分配制度完全納入到股份制度中去了。
同時,要建立人力資本投資制度,包括人力資本的引入制度和開發制度。就引入制度而言,一,國有企業應打破地區和部門的條條框框,打破戶籍甚至國籍的限制,依托人才市場而不拘一格引入人力資本。國家作為國有企業的最大股東,當然有權力選擇企業的經營者,但選擇的對象應該是市場中形成的企業家,而不應該是政府的行政人員;二,以人力資本股制度的建立為龍頭,確立人力資本在企業中的特殊地位和權利,創造吸引人力資本的企業制度環境;三,為人力資本充分發揮其功能創造寬松的環境和廣闊的舞臺;四,與引入制度相配合,建立相應有退出制度,保證人力資本能進能出、能上能下。就開發制度而言,企業對人力資本開發要舍得投資,同時要建立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回避制度。企業要清醒地認識到人力資本投資意味著要企業放棄一些眼前的利益,而得到的將是長遠的利益。企業可以依托院校培訓和市場實踐為企業開發人力資本,并把人力資本的引入和開發結合起來。
第三,要加強企業的無形資本開發組織和經營組織。企業無形資本的開發組織和經營組織,好比是企業的“兩翼”,缺少任何一個會失衡,只有“兩翼”豐滿,富有力量,協調一致,企業才能展翅高飛。就技術開發而言,第一種模式是設立企業的研究所或研究院。其優點是技術的可轉化性強、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能掌握競爭的主動權。第二種模式是與國內的高等院?;蜓芯繖C構進行聯合,把技術開發交給他們去做,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精簡機構,轉移開發風險,缺點是開發周期長,技術的適用性差。第三種模式是完全通過技術市場購買企業所需技術。引進的技術不可能是最好的技術,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競爭優勢。改革開放中,我們提倡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但是從長期來看,我們還是要立足于自己開發,特別是一些關鍵技術,以避免在技術上受制于人。從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考慮,我們主張企業設立專門的技術開發機構,這樣既有利于企業形成技術優勢,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同時,又有利于提高技術的轉化率。從宏觀上講,國有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和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技術和人才上的優勢,是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重要保證。
就企業營銷用無形資本(如品牌、商譽、供銷網絡等)的開發和經營而言,應該是企業的整體行為,不是哪一個部門可以單獨完成的,但應配備具備創新能力的專門人員負責。由于這些無形資本一般存在于企業同其他市場主體的關系中,所以協調企業同外部環境的關系是他們的基本職責。加強企業的開發組織和營銷組織,并不是否認生產組織的重要性,而是我們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制造加工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不同企業之間不會有太大差異,因生產水平上的差異而形成企業在競爭中絕對優勢的情況,不具有普遍意義而已。
第四,要調整無形資本的管理制度和經營制度。無形資本的管理是無形資本經營的基礎,主要涉及無形資本的價值管理和安全管理。就價值管理而言,無形資本沒有具體的實物形態,而且價值量難以準確計量,給無形資本的價值管理帶來很大難度。價值評估和財務核算是無形資本價值管理的基本工作,其具體制度應以企業無形資本的完整、合理和及時地計量為原則?,F行的無形資本核算制度和注冊制度應予以調整,解除其對企業進行無形資本價值管理和引入無形資本投資的影響和限制。同時,應特別注意對無形資本的效益進行監控,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設立反映無形資本效益的指標體系,并把其納入企業的效益指標體系中去,這是企業配置和使用無形資本的依據。無形資本的安全管理完全不同于有形資本的安全管理。有形資本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防盜、防火等,是防止有形事故的發生,而無形資本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防侵權、防損害、防泄密等,其難度更大,對人才、制度的要求更高,對法律的依賴性更強。
無形資本經營是發揮其增值功能的關鍵。在國有無形資本可以進入市場進行交易的前提下,通過轉讓、租賃、特許經營等方式,充分發揮無形資本可以被多個主體同時使用的特點,實現無形資本本身的價值和價值增值。充分認識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之間相互促動的關系和無形資本在企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用企業無形資本帶動有形資本的生產和經營,實現企業資本的迅速增值。以無形資本為紐帶,進行企業間的兼并聯合,迅速擴張企業規模,增強企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旭亮等.資本一般論.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保健云.知識資本.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3〕王軍旗.西方經濟理論與中國現代化建設.東方出版社,2000
〔4〕盧宏定.現代企業無形資產研究.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5〕霍宏.知識產權管理是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現代企業導刊,1996(4)
對于企業來說,管理制度是該企業內部運轉的行為準則以及參考依據,是企業能否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先進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對工作流程以及行為規范的詳細說明,是企業的各項工作能夠良好銜接與整個生產過程效率的保證??梢?,國有企業的管理制度及其執行力對其發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在傳統的管理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發展形勢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對其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并不斷提升執行力,才能保持企業的競爭地位,保障企業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現階段國有企業管理制度與執行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管理模式陳舊,配置失衡
受到傳統計劃經濟思想的制約,在企業中,還存在著一些政企不分的狀況,并且管理人員沾染很多機關習氣,從而使得實際的管理工作缺乏與實際的聯系,管理還沿襲以往的模式和手段,尤其是形式主義和表面文章的情況嚴重,這樣的管理工作,是無法真正落到實處的。就是因為在我國很多企業中還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其管理工作才無法發揮效果,久而久之,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就會變成一紙空文,毫無意義,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這些問題,還非常容易引起企業內部配置失衡,從而導致企業的管理體制出現問題。
(二)企業執行力度不夠,責任不明
在我國一部分企業中,一些管理人員還存在著以往的機關習氣,企業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從而導致上、下級工作分工不明,工作無規矩可循,無章法可依,工作人員對于領導的依賴性太大,做事完全依靠領導的指示,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這樣非常容易導致領導獨斷專行,工作存在片面性,缺乏科學性。下級各部門以及工作人員的作用,并不能得到完全發揮,職位形同虛設,上級對下級的干預太多,這樣混亂的管理,會導致問題多,責任難落實,上級對下級不滿,下級也會存在怨氣。這樣的毫無規章制度、責任不明的管理環境,不但會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員工工作積極性差,還會導致人力與物力的大量流失。
(三)內控制度管理效率低
部分企業缺少科學的管理制度,依賴經驗辦事,內控制度不夠全面或者過于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員工工作效率,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內控制度的起草者的管理知識不足。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是運行有效的內控機制的前提,企業在建立和實施內控過程中須貫徹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成本效益原則,依據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針對存在的缺陷進行改進,建立健全有效的內控系統。
三、提升國有企業內控制度執行力的措施
(一)加快建設現代化企業制度
加快產權改革。產權問題是國企內控執行力的關鍵因素,盡管國企產權改革己經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還需要做出更多根本性的改變。可以借鑒成功的管理機制和方法,進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明確責權利體系。杜絕企業領導職務重疊,明確區分經理層、董事會和監事會的職責,并有針對性的設計各機構績效考核指標,使權利機構、決策機構、經營機構、監督機構相互分離,相互制衡,促使各機構發揮應盡的作用。
(二)增強國有企業內部內控培訓力度
培訓是組織傳遞觀念、傳遞知識、傳遞技能的重要方式,精髓在于組織文化的滲透。內控執行力的提升歸根到底還是內控文化的形成,培訓可以提供良好的軟環境來提升內控的執行力。培訓能夠提升員工關于內控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也增加了員工的執行信心。而管理者要以身作則,先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同時要積極地與下級溝通,做到逐級滲透,在一個輕松良好的氛圍下提升內控執行力。這樣內部每個層級、每個部門執行起來才會順暢,也不會產生應付及壓抑的心理。
(三)建立科學合理、可執行性高的內控體系
內控執行力如何,始于內控體系的設計,如果一個企業從設計內控制度開始就沒做到細致嚴謹,那么執行起來問題重重也不足為奇。大多數國有企業缺乏內控方面的人才,導致內控設計不盡合理。但是,由于內控在復雜的市場經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國有企業對內控人才的聘請也顯得尤為重要。聘請時,也要考慮一定的成本效益理論,盡量將資金利用到最能解決問題的地方,避免出現高薪聘請偽專家的現象發生。
(四)各部分各環節配備專業內控協管人員
在各部門配備內控協管員,并加大對包括協管員在內的員工培訓力度,從提高員工素質和技能來提高內控管理的專業化程度,并將內控切實嵌入到各項經營管理工作中。內控協管員的主要職責包括配合內控管理部門完成對本部門相關業務事項內控流程的編寫、監督本部門各業務事項是否符合內控規定、定期匯報本部門內控管理進展情況以及配合內控處進行內控專項檢查和落實本部門內控管理問題整改情況等。各部門內控協管員應熟悉相應部門的各項業務流程并熟練掌握各項專業技能,由其直接參與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內控管理工作中,使企業對各環節風險節點的把握更加準確,內控管理責任更加明晰,企業制定的內控管理制度及規定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
【關鍵詞】企業 現代企業制度 企業成本管理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已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實行企業成本管理已成為我國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 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意義
現代企業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業為尋求最低成本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對生產成本進行預測、分析、控制和調節等的一種管理方式。在現代社會中市場經濟就是市場競爭、就是優勝劣汰。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就必須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唯有如此才能占領市場。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通過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產品成本
生產成本是衡量企業綜合效益的一項重要經濟指標,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一切經濟消耗都可以在成本中得到體現和反映。所以,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各種經濟消耗,并通過對經濟消耗的控制降低產品成本,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只有在生產過程中重視、運用和加強成本管理,才能降低企業的各種經濟消耗,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通過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可以提高企業成本核算水平和成本信息的準確性
企業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成本核算,企業的成本核算可以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豐富的成本信息和多方面的作用。因而,成本信息對于企業生產來說十分重要。準確可靠的成本信息可以為企業成本的預測、決策的建立提供參考和依據。雖然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有許多因素對成本信息的準確性產生影響,但只要對成本管理系統不斷地進行完善是完全可以取得準確的、可靠地成本信息,并不斷提高成本信息的準確性與可靠性的。
3.通過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可以促進和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競爭力
企業成本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經濟指標就是成本指標,成本指標可以將企業各項工作的好壞明確的體現出來。所以,通過企業成本管理可以明確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原因何在、如何改進等內容,幫助企業管理者提高管理企業的水平。另外,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對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又與企業的經濟效益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關系到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因而,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并以此來促進企業其他工作,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才能保證企業在激勵的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二 現代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和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許多企業已經認識到降低生產成本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所以,許多企業自覺地加強了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并希望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但是,就目前我國多數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來看,許多企業成本管理還存在著眾多的問題,如企業成本核算方式滯后、管理手段落后等。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具體來說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企業成本管理工作貫穿于供、產、銷各個環節,目前我國多數企業還未認識到這一問題,仍將成本管理工作局限在生產階段的成本管理上,忽視了對其他階段成本的降低。目前企業成本控制的重點已由原來的對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延伸到設計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銷售階段的成本控制,而我國多數企業并未真正的認識和適應這一改變,還在固守著原來的模式,從而造成了成本控制徒有虛名或控制力度不夠。
第二,對先進的管理模式不熟悉,無法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我國成本管理存在著思維滯后性的現象。這種現象不是個別現象,而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我國企業管理要想取得發展和突破,就必須引入新的觀念、打破常規,從而實現成本管理的創新。
第三,企業員工缺乏先進的成本管理知識,成本管理意識淡薄。一些企業沒有明確的成本責任制度,許多員工認為企業成本的高低與自己無關,即使一些實行了成本責任制的企業,由于內部管理體制不暢,成本責任制根本無法貫徹,這些問題的存在都與企業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和綜合素質有關。
三 完善我國企業管理成本的措施
要解決現代企業制度下我國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對企業成本根源的管理
據有關數據顯示企業成本發生的主要根源在設計階段,生產階段的成本發生只占成本總量的五分之一。因而,成本管理的重點應當是設計階段而不是生產階段。過去的成本管理理念在現在看來是有誤的。因為企業成本的產生和生產技術有關,一旦確定了生產方案,成本的總數也就會隨之確定。因而,設計階段的成本才是成本管理的重點、根源和核心,生產只不過是成本發生的結果而已。因而,企業需要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對設計階段成本的管理。
2.借鑒國內外經驗,選擇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
我國在企業成本管理研究上尚處于起步階段,各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學習或引進國內外先進的企業成本管理經驗,選擇直接引進、加以改善或局部吸收等不同的、適合自己的、先進的成本管理辦法,以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能力。
3.增強成本觀念,提高全員成本管理意識
企業中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是人,只有對員工進行成本管理知識的培訓與教育、引進激勵機制、增強和提高企業員工的成本管理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和降低企業的成本。
總之,企業成本管理水平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建立科學系統的成本管理模式,才能逐步形成以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為核心的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一、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財務管理的特殊性。
在現代企業中,由于其集團化、跨地區、分支機構多等特點,決定了其財務管理的特殊性,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涉及面廣。首先就企業內部而言,財務管理活動涉及到企業生產、供應、銷售等各個環節,同時,財務管理部門本身為企業生產管理、營銷管理、質量管理、人力物資管理等活動提供及時、準確、完整、連續的基礎資料。其次,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涉及到企業外部的各種關系。綜合性強。財務管理作為一種價值管理,它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權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這是一項綜合性強的經濟管理活動。也就是說,財務管理滲透在全部經營活動之中,涉及生產、供應、銷售每個環節和人、財、物各個要素,所以抓企業內部管理以財務管理為突破口,通過價值管理來協調、促進、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靈敏度高。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為經濟效益最大化,這是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投入資本實現保值增值所決定的。因為,企業要想生存,必須能以收抵支、到期償債。企業要發展,必須擴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著人、財、物相應增加,都將以資金流動的形式在企業財務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對財務指標的完成發生重大影響。因此,財務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礎、管理的中心。
二、現代企業制度對財務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現代企業制度,對財務管理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 確立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
現代企業制度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企業由投資者投資,由經營者經營管理,債權人、企業員工是與企業相關的利益主體。作為所有者,追求的是利潤和財富最大化,作為債權人關心的是企業債務能否到期還本付息,有沒有財務風險。作為企業員工,最關心的是當期的收入和企業長期的發展趨勢。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利潤最大化和財務狀況最優化。樹立現代化的理財觀念
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必須在理財意識上進行轉變,首先需要企業領導和財務管理人員在觀念上有一個轉變。具體包括:
三、現代企業制度下,如何加強財務管理。
1 積極吸收西方財務管理的先進成果。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首創于西方,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和完善,形成了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也形成了以籌資決策、投資決策、財務預測、財務分析等為主要內容的財務管理方法體系。它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財務管理實踐的科學總結,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情,科學地、有選擇地吸收西方財務管理方面的精華。對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財務管理方法體系具有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提高領導和領導班子素質,從領導上予以保證。
領導和領導班子的素質和水平決定著企業的決策和經營管理水平。要真正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必須從領導班子上給予保證。只有領導重視了,才會主動向會計人員交任務壓擔子,把會計工作放到應有的位置,使會計人員充分發揮其參與企業管理和決策的積極作用。以人為本提高全員素質,尤其是財務管理人員素質,為加強財務管理進行軟件建設。
3 要加強財務管理是關鍵因素。健全的符合企業實際的先進的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高素質的財務管理方面的人才。財務管理需要每一個員工的參與,必須是使全體員工具有履行其財務職責的素質和能力。要加強教育和培訓,使他們在財務管理活動中由被動的管理者變成自覺地參與者。再一方面,財務人員必須樹立全新的理財觀念,增強風險意識和管理意識,走出算帳、記帳、報帳的狹小圈子,投入到經營管理中進行過程管理。
4 以現金流量為中心,加強資金管理。
企業現金流量是企業財務狀況的晴雨表。它貫穿了整個財務管理的全過程。
5 以控制成本為中心,加強成本管理。
(1)掌握成本控制關鍵點,包括合理確定成本最低、利潤最大的產品產銷量,減少無效或低效勞動。同時開展價值工程活動,把產品的設計、技術進步、成本控制和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事前參與和超前控制。
(2)拓展成本考核范圍,健全成本考核體系。財務部門在考核產品制造成本的同時,還要考核產品質量成本和責任成本。在考核有形成本時,還要注意產品的無形成本,建立健全成本考核體系。
(3)借鑒先進的成本核算管理的經驗,開展優化企業產品結構活動,以成本管理為中心,將資金投入效益好的產品。
6 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進行規范化管理。
財務管理說到底是制度管理,不是人對人的管理。要加強財務管理必須加強制度建設,以制度來制約,來規范,來保證。要建立指標考核機制,建立全面預算制度,建立目標成本控制制度,建立非生產性開支標準,存貨和應收帳款管理制度,建立預測制度、決策制度、定期財務分析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財務管理體制。
7 建立財務預測、決策的運行機制,加強財務計劃管理。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財務決策,財務預測是為財務決策服務的,財務計劃是財務決策的具體化?,F代企業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管理的重心在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重心是財務決策。財務決策管理影響到企業的興衰成敗、生死存亡。因此建立以財務預測為基礎的財務決策機制,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預測、決策能力是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當務之急。
8 建立財務狀況預警系統,進行風險管理。
加強對企業財務狀況的管理,完善調控手段,建立起對財務狀況的前景預測、動態檢測及預警機制,以便在財務狀況發生警情之前,能做出科學的判斷,保證財務預算的實施和管理計劃的實現,從而通過財務評價指標來反映企業經濟運行質量的好壞。在財務決策上,要經過慎重的分析比較,以避免企業陷入財務危機。風險意識要建立在競爭意識的基礎上,在我國當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我國企業的壓力越來越大,在這種強大壓力下,我們更應增強風險意識,加強財務管理,防止財務危機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