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1 06:23: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語聽說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英語 聽說能力
一、加強聽說教學管理,開設英語聽說課
作為英語教學中位于之首的聽說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如果學生聽說能力提高了,讀寫能力也隨之發展。過去幾年不少老師在英語教學方面已經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力”做了各種嘗試,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我們則廣泛吸取了這些先進經驗,從形式上把聽和說結合在一起,突出重點地進行英語“聽說”改革。 我們學校從1986年先后建起了4個語言實驗室,這樣英語聽說課就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從課堂教學中獨立了出來,過去幾年我們每周給學生開設一節英語聽說課,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最新的高中教材增加了很大比例的聽說部分,這就需要在時間上要滿足教材的需要,從這學期學生由每周一節聽說課增加到兩節。學校為了突出對聽說課的重視,我們幾個負責英語聽說教學改革的老師的辦公室也隨之搬到了語言實驗室,幾年來我們一直探討如何上好英語“聽說”課,我們經?;亟淌胰ヂ爩W生的英語課,及時了解學生的讀寫水平,這樣有利于在聽說課上因材施教。為了更好的上好聽說課。我們也經常和英語教研組的老師一起備課,一起研究,商討好的教學方法,還從網上收集了許多有關聽說教學的先進經驗論文,把好的教學方法 在我們的聽說課上實踐。
二、精選教材,因材施教
一套好的教材,在教學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說好的教材是指英語標準,難易適中,體型新穎。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還能適應于當今高考英語聽力考試的需要。我們現在選用的教材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教課書上的聽說部分,另一部分是,課本同步聽力訓練Exercises for the units。其內容包括:語音訓練,情景對話訓練,短文聽力理解訓練,單詞填空。從不同的語言角度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我們選聽說教材的標準是:確保教材的語言水平和學生教課書同步,這樣有利于英語教學的‘聽,說,讀,寫’同步協調發展,在教學中學生就不會遇到語言障礙。其次,我們還選用了英語有聲聽力練習?“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網上高中英語在線聽力訓練”,一些英語VCD片,英語動畫片,和一些英語電影。作為選聽教材,根據課堂教學進程的需要,選用適當的補充內容,力爭使每個同學都能清楚的理解所聽的教材。對這類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時,我們是從最簡單日常會話開始,循序漸進地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
三、新穎,生動活潑,寓活動于教學之中
新穎,生動活潑,寓活動于教學之中,讓學生輕松愉快的獲得知識,是我們聽說課的特點:學生從擁擠的教室來到這寬敞明亮的,各種多媒體設備齊全的,進入實驗室不允許任何人說漢語,給學生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的大實驗室上課,從環境上學生們感到新穎。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環境是造就人才的先決條件,在這里學生可以用英語對話,回答問題,能夠看英語電影,電視,能夠學英語歌曲,能夠看VCD英語故事,學生不知不覺的進入了訓練聽說能力的狀態。
有中國的英語老師和外國的英語老師兩個人同時出現在講臺上互相配合,取長補短的給學生上課,這是學生從上學以來沒有見過的,學生們感到新穎,一開始學生就很快對聽說課產生了興趣,特別是兩個老師的對話表演,更使得學生興趣昂然,我們經常在聽說課上,上演一些英語小短劇和一些有關語言國家的知識背景的對話表演,做游戲(當然這些游戲有助于教學)例如,到了西方人比較重視的“復活節”,在含有這個節日的星期上課,除進行練習有關這個節日的知識材料外,其次,還叫學生通過做Looking for eggs的游戲,在實際的環境中讓學生練習語言。我們把提前準備好煮熟了的雞蛋和糖果,巧克力,等一些好吃的東到教室里不同的地方,告訴學生誰找到禮物,禮物就歸誰,得到禮物的同學要給全班同學講一段有關這個節日的有趣的故事。從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當回顧高中時期學生生活的時候,總是把英語聽說課堂上的“找蛋”游戲作為有趣的, 難忘的話題。我們用這種形式上課,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自己的聽說能力。我們還經常有側重的把聽說分成兩部分練習,我們稱之為“英語聽力練習課” 和“說英語練習課”在聽力課上以中國老師為主,側重于聽一些有聲英語材料, 做筆試聽力練習,觀看一些視聽英語節目。在說課上外籍老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主體,中國老師只是起輔助作用,課堂形式以學生小組練習為主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就老師所給的話題討論,在一定時間后,每個小組推選出的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做演講。
說課的內容一部分題目是來自學生教課書上的說的內容,另一部分是外籍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語言國家的背景,有計劃的選擇不同的話題來練習說英語。例如:談論世界上著名的發明家和發明;世界著名的人物;各國風俗人情,所學語言國家的知識背景?!?。通過這類練習學生一方面得到了口語能力的訓練,同時也能獲得很多新的知識,有些知識從教課書上是難學到的。
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大課堂練習密度,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盡可能多的練習。從這學期開始英語聽說課的師生課堂雙邊活動的時間比例逐步加大,既教師在課堂上占用時間大大的縮短,多給學生練習的機會。從幾年來的實踐中我們發現,英語聽說課與英語課堂教學最大的不同是學生在活動中占用時間越多教學效果就越好。
在提高學生聽力方面,我們不僅僅是叫學生多聽材料,更主要的是教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發現技巧,尋找提高聽力的規律,任何事情都有規律可尋,聽力教學也不例外,教師除把前人發現的好的提高聽力的方法介紹給學生外,更重要的是叫學生自己找出自己如何盡快撲捉信息的方法。
【論文關鍵詞】聽說能力 聽說課教學 項目教學法
【論文摘要】聽說課是近年來我國高校在非英語專業學生中開設的一門新課程。如何搞好聽說課教學,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是擺在每一位外語教師面前的迫切任務。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切身體會,從項目式教學法論述高職英語聽說課教學的可行性實踐研究。
高職教育強調“能力為本”,重在培養操作型和應用型人才,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會讀會寫,更要會聽會說,與人交流。外語作為與人交往的工具,它歸根結底應該成為學習者的使用對象而不是認知對象。高職教育的宗旨,決定了高職的英語教學須首先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走一條以培養能力和素質為目標的新路子。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應確立學以致用,突出聽說技能訓練的指導思想,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教師在大學英語聽說課上應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來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運用項目式教學法更好地進行高職英語聽說課程的教學研究。
1 項目式教學法的內涵
項目式教學是目前一些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新型的“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模式。它以建構主義的教育理論為基礎,是通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因此它強調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目標指引性、任務真實性、不斷反思性和互動合作性。項目式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單向傳授,轉變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形式,它采取以“項目”為形式,以“成果”為目標的團隊合作的方式,圍繞項目組織學生開展教學,將個體學習的目標轉化為團隊合作獲取、運用、創新的新目標,使學生的思維方式由崇拜知識轉向挑戰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人才的培養目標。
2 高職英語聽說課引入項目式教學法的必要性
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作了明確的闡述,強調“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為此,各大高校均采取了積極的改革,選用了內容新穎實用的英語聽說教材,增大了英語聽說課程的學時量,可是還是有大批量的學生處于“聾啞”狀態。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傳統的教學法已不適用于大學英語聽說課程。
高職英語聽說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針對這種課程的相應的教學方法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實踐為重點的教學思想。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采取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為輔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師一人壟斷課堂,侃侃而談,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結果聽說課成了變相的精讀課,學生的聽說能力難以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高。在實踐性很強的英語聽說課中,學生是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一方,他們是信息的主動構建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因此,教師應當從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轉變出來,選用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立其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作為新興的教學方法,項目式教學是一種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它符合語言學習的認知規律,滿足了語言發展所需的重要條件:實踐。這種教學模式將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采用工作小組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從信息收集、計劃制定、方案選擇、目標實施、信息反饋到成果評價等完成項目需經歷的每個環節,讓每一個參與者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這種教學方法十分適用于英語聽說課,它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參與,加大了學生在課堂上鍛煉英語聽說能力的機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告別“聾啞英語”。
3 項目式教學法在高職英語聽說課中的實踐
在高職英語聽說課程教學中引入項目式教學法,就是讓教師和學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一個“項目”工作來完成教學活動。項目活動的開展應采取課堂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制定項目式教學的計劃并組織學生成立項目課題組,學生按計劃來實施項目,教師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和幫助。
具體做法是:
3.1 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并設計項目:教師應以構建主義教育理論為基礎,從英語知識和英語語言能力的角度制定教學計劃和設計項目。教學內容應盡量豐富新穎,難度循序漸進,多增加諸如BBC、VOA 以及不同口音的泛聽材料,或者英語原音錄像,讓學生有機會逐漸適應正常語速及不同國家人士的口音。課堂的時間要分配合理,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參與課堂教學。教學手段要盡量多借助多媒體,便于播放各種類型的影音資料。教師在設計項目時應以教學內容為背景,選用多種項目主題,控制好項目的深度和廣度,給學生留有充足的參與時間和自我發揮的空間。
3.2 教師組織學生按興趣選擇項目主題,分組分工學生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因此他們選擇的項目的主題也不盡相同。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組合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學習小組應控制每組5~8人,由本組學生確定組長,再由組長安排小組成員的工作任務,使其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幫助組長協調好與各個組員的關系,按照組員的個人能力和興趣來進行任務分工,充分調動每個組員的積極性,確保整個項目的順利進行。
3.3 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問題,制訂計劃,搜集資料,完成項目在每個小組在選定項目主題后,教師要求學生制訂出實施該項目的計劃,并要找出需要研究或解決的問題。
要求學生設想完成該項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軟件、方法及手段以及完成項目所需的時間,提前分析項目進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之后,由小組組長安排小組成員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決主要問題的信息資料。資料的來源應盡量廣泛,可以從互聯網、報刊書籍、廣播電視等途徑進行搜集。資料收集后要按照一定規則將資料分類,形成小組資料文件夾,并對資料進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組共享。資料搜尋完畢后,教師指導小組組長按照項目的實施計劃,給每位組員安排制作項目的具體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參與各小組的項目制作過程,多參加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對項目進行深入的思考,鼓勵學生豐富項目的實施形式并在最大范圍內支持學生工作并盡量滿足學生的各項要求。
3.4 學生在教師的安排下展示項目成果,自評互評,總結反思項目學習的最終成果可以各種各樣、豐富多彩。
教師組織各個小組進行集體展示項目成果,鼓勵小組之間將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從而促進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項目評價的過程應該是開放性的,應給每個學生參與評價的機會,評價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運用多主體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和自我評價。例如,教師可以就小組完成項目的情況和學生的表現給各個小組打出分數,或讓學生根據各小組的項目完成水平給各小組投票,選出最佳項目完成小組。評價結束后,老師應引導學生對所作項目進行反思,使其總結出在制作項目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教訓,并根據評定結果找出自己所完成的項目的不足之處及其產生原因,同時組織各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共同分享經驗和教訓,使學生能夠充滿自信、積極地參與下一次項目自作過程,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促進學生英語聽說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4 結語
項目式教學法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適用于現代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行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傊?,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從高等職業教育特點出發,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按照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以實踐訓練為主線,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虞蘇美等. 全新版大學英語聽說教程[M ].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2
[2]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論文摘要】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問題被廣泛研究。在視聽說課堂教學中利用英文電影的欣賞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口語素材,使學生在觀賞中學習和掌握真實的語言使用情景。這對于促進大學生口語水平是一個極其有效地途徑。
引言
視聽說教學是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融視、聽、說為一體,將語言學習和運用語言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的一種教學手段。視聽說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語言真實度較高的各類視聽材料的理解與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視、聽、說、寫的結合,以直觀畫面和情節內容為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口語表達訓練。聽說課堂中英文電影無論是從輸入材料的真實性、口語輸出活動的真實性和包含文化內容的廣泛性來講都是視聽說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素材。
一、英文電影在培養學生口語提高的可行性
語言形式本身蘊涵豐富的文化含義,語言使用離不開文化環境的事實決定語言教學必然涉及文化教學,因此,語言與文化的必須在教學中得到有機結合。而電影融語言與文化為一體,創造了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這個語言環境又包羅萬象——語音、文化、思維。學生在觀看英語電影的同時學習了真實的語言使用語境、異國文化等知識。我們無法提供給學生真實的英語語言生活環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電影這樣的“生活復制品”來再現英語國家的文化生活等,無論從真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教學價值。
1、語言輸入的真實性
Rost (2005)曾經強調了聽力教學中的一個基本原則,即真實性原則:語言應該旨在真實,即使用母語的人自然使用該語言時涉及的特點:如語速、節奏、語調、停頓等。而電影是在母語環境中由母語者制作,從這點上看電影所提供的是真實的語言輸入,有很多真正口語中出現的語言特征如俚語和非正式表達,這些正是母語使用者所用語言的一部分,也是傳統的教材上沒有的。教師可以通過對電影中真實再現的這些語言現象有意識地介紹和總結,指導學生如何處理現實中語言使用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2、語言輸出活動的真實性
通過視聽說課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是該課程的最重要環節。英語電影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供了形象生動而又豐富的素材,精心挑選的電影加上精心設計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張口說英語的欲望。圍繞觀影所設計的活動就是學生和電影這種視頻材料之間的互動,具有真實性。如預測活動、模仿活動等,讓學生把他們所學的語言知識和對電影的理解應用到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鍛煉了語言能力。
3、呈現文化的真實性、廣泛性
電影把語言放在生活的情景中展現出來。而這些情景中呈現的不僅僅是語言還有文化和各種非語言行為,學生可以看見電影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勢。也能觀察到某一情景中的肢體語言,說話人的距離等信息。非語言行為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受該文化世界觀、價值觀和習俗規范的影響。包括跨文化交際在內的任何交際都離不開非語言行為,而電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真實生動的展示平臺。此外,電影通過對不同故事的刻畫去折射文化,是一種包羅萬象的文化載體,從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民族文化,包括思維方式、生活習俗等,通過對電影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西方的社會習俗、交際方式、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文化內容。
二、視聽說課堂活動的組織
在英語視聽說教學中應該把握視聽前、視聽中和視聽后三個環節,科學合理地設計真實、有效的課堂活動,此外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習者為中心和以任務為中心的現代教學觀念更加注重教學活動和練習的設計。
1、觀前活動:其作用是給學生提供背景和動機,以文化導入為主,減少文化背景知識所造成的認知障礙:通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根據主題進行有準備的討論或報告來激活背景知識。在課前教師把將要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識教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找有關資料,然后在正式放視頻資料前組織學生把他們搜集到的相關背景知識用多媒體形式呈現給同學。這樣在放映中避免了以往由于人名復雜、人物關系復雜、中間有一些隱含的小故事等原因學生不能充分理解電影的問題。同時讓學生把找到的資料做成幻燈片。圖文并貌地給大家講述出來,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 轉貼于
2、觀中活動:這一環節就是要求學生有選擇地進行視聽。由于電影一般都比較長,可以在不影響故事觀賞性的前提下,把影片分成幾個片段來觀看。并在每個片段結束處停頓,同時根據交際法設計符合真實性原則的教學活動,也可以在有文化信息點的地方停頓,以引起學生注意并進行介紹。這樣能有效地加工信息并最大限度地使用輸入內容。此外,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還可以把整個電影的觀看留給學生課下完成,課上只觀看、講解重點片段。
3、觀后活動:由于能力培養是視聽說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所以讓學生親自參與的學習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Swain(1985)指出,如果學習者想使他們的第二語言既流利又準確的話,不僅需要可理解的輸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輸出。輸出在語言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可以提高第二語言的流利程度和準確性,還可以使學生有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電影教學中常用的觀后活動。
第一、對比練習:在文化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認知發展和行為調整的過程。在信息和知識獲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和實踐,使這些文化信息和知識轉化為能力。并對所學的知識和體驗進行反思。與本族文化對比。從而培養文化敏感性并增強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觀看后讓學生進行總結對比,可以是英漢文化差異的對比,并把總結成果口頭向全班展示。
第二、改編練習:教師可以根據情況讓學生給電影編一個短小的續集或者對電影的結局進行改編,并表演出來。同時要求學生盡量多地使用在電影中所學的俚語、習語以及地道的表達方式。這一練習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小結
英文電影內容豐富,文化特色突出,語料真實。電影引入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教學為語言學習提供了豐富多彩、真實鮮活的素材。在視聽說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教師只要充分利用電影特有的優勢,根據視聽說教學的基本原則把握好每個環節,科學地設計真實、有趣、又具挑戰性的課堂活動,電影必將在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學生口語水平,解決“啞巴”英語的病癥。
參考文獻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培養方法
[作者簡介]霍海虹(1965-),女,陜西綏德人,西安科技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陜西西安710054)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安科技大學培育基金項目“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0704)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7-0185-02
高校是培養科學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科學研究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提升。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尤其是發表英文科技論文,是衡量其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參加有關的國際學術會議和學術活動,或作邀請報告、口頭報告則是擴大研究成果影響的重要途徑。因此,提高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對于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具有非常重大的實際意義。
一、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能力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目前,各個高校都開設了研究生英語課,研究生英語總體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不少研究生達到了國家英語六級的水平。但是他們國際學術交流能力(聽說能力和用英語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較差。大部分研究生在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時還有較大的困難,例如,在聽外國專家作學術報告時,由于英語聽力障礙,只能理解很少一部分內容;寫英語摘要感到很困難,更不用說用英語發表文章或作學術報告。因此,大多數論文用中文發表,由于語言不過關,許多科研成果難以在高水平的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沒有機會與國外同行交流。
長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的主導思想是把英語看成是一種學習工具。這種指導思想在《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體現得非常明顯,如要求培養學生具有較熟練的閱讀能力,一定的寫、譯能力和基本的聽說能力,能夠以英語為工具進行本專業的學習和研究。這種界定把英語視為學習工具而非交際工具,用于從文獻資料中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所以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重點,而聽、說、寫等交際能力則被置于次要位置。學生對英語的接觸只限于閱讀,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應試能力。但忽視了語言的社會交際能力的培養。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仍然停留在以語言知識為主、應用能力為輔的階段上。
然而,他們迫切希望提高英語運用能力,要求在學術方面能自由地與國際上的高層次人才進行交流。因此,我們必須對傳統的研究生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更新,必須重視培養研究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二、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培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目前使用的教材實用性不強,學生對使用的教材興趣不大,缺乏學習積極性。二是研究生英語課課程設置過于單一。大部分學校僅僅開設了閱讀和聽說課,課堂上學到的只是一些語言知識和應試技能,對學術交流能力的培養作用不大。三是口語課的教學模式存在問題,教學效果不理想。研究生英語聽說能力低下,無法與外國人用英語正常交流,更無法用英語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四是學生英語科研論文寫作能力仍有待提高。五是學生缺乏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的機會,對國際學術會議的程序和規則都不夠了解,根本談不到用英語作學術報告,進行國際學術研討活動。
三、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能力的路徑(一)學校層面的培養路徑
1.合理選用教材。目前陜西省大部分院校使用的研究生英語教材基本以提高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很少開設國際學術交流這門課程。研究生階段的英語課程應該注重將語言學習與專業學習和研究相結合。尤其對研究生來說,他們在本科階段應該已經基本掌握了英語語言知識,在研究生階段,尤其是后一階段,英語學習應該上升到一個新臺階,應該將英語語言學習應用到學術研究和工作之中。教材可以選用一些國際學術交流、科技論文寫作和翻譯方面的教材。目前,國際學術交流方面的教材不多,例如胡庚申的《國際會議交流英語》、賈衛國的《國際學術交流英語》、吳裴的《國際學術交流英語》、郭繼榮的《學術交流英語》。而科技論文寫作和翻譯方面的教材較多,例如秦狄輝的《科技英語閱讀和寫作教程》等。也可以參考國外教材,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初步形成該領域的權威教材。選擇教材時應該考慮以下兩方面:(1)教材內容的新穎性。由于學術是常新的,知識發展的日新月異,前沿的科研成果不斷出現,作為國際學術交流英語教學的教材應該經常不斷補充新知識,吸收新成果。(2)教材的目的性、實用性強。教材應以培養學生進行國際學術交流能力為主要目的,使學生了解國際會議程序和相關規則,學術交流所需知識,能較熟練地運用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提高專業論文寫作水平。強調學以致用,突出教材的實用性,構建國際學術場景,營造語言應用的真實環境。
2.增設國際學術交流課程。目前,很多院校的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英語課程一般只是單一的閱讀課和口語課。這樣的課程安排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梢愿鶕W生的需求開設相應的國際學術交流課程,如學術交流英語寫作課,學術交流英語演講課、視聽說課,科技英語閱讀、寫作、聽說、翻譯等與學術交流有關的英語課程。
新增課程應該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來設置。根據調查,目前開設國際學術交流課程的院校,課程大多被安排在第一學年,甚至在第一個學期。許多學生都認為這種安排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學術交流能力,原因是他們剛開始研究生的課程學習,還沒正式進入研究階段。在還沒有有機會進行學術交流時,就讓他們在這個階段學習該課程,一是缺乏感性經驗,二是沒有思想準備,甚至認為這門課沒有實用價值,也就不能積極參與學習。而等到二三年級才認識到這門課的實用性時,已經沒有學習的機會了。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學術演講的感性認識,才能夠正確地認識這門課的價值,才能挖掘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學以致用。因此,第一學年的英語課可以安排科技英語閱讀、寫作、聽說等英語課程;第二學年再安排學術交流英語等課程。這樣才能保證各門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據合理的位置,取得真正有效的成果。
(二)教師層面的培養路徑
1.提高研究生英語聽說能力。聽說能力是提高學習者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的必要前提。以往的聽力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不活躍的缺點。教師多數采用讓學生聽錄音,聽后給出答案的方法。教師沒有充分發揮課堂活動組織者的作用。教師應盡量采取多樣的形式組織聽力課教學。精泛結合是提高聽力水平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完成正常的聽力教學后可以給學生增加一些視聽材料,如VOA,BBC,CNN等;學生可以在業余時間利用語音室或接收機聽錄音材料。水平較低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簡單易懂的對話或篇章,也可選擇英文歌曲或英文幽默小故事;水平較高的學生可通過看英文錄像、電影等多種渠道進行聽力訓練。這樣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對聽力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聽力水平的目的。
目前大多數口語課是由外教講授,許多學生反映口語課上基本是教師不停地講,學生很少有機會訓練,只能被動地聽??谡Z教學的最佳途徑是交際法?!白層斡菊叩剿腥ァ笔墙浑H語言學理論的思想核心,即實踐是學習口語的唯一途徑。交際法是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基礎進行教學的方法。教師從講授者的身份轉為導演者和組織者來參與課堂教學。此外,還可以經常開展一系列有組織、有計劃的課外英語活動,鼓勵學生不斷實踐交流,如組織“英語角”或“英語俱樂部”,還可以每學年組織幾次英語晚會、英語歌曲大賽、演講比賽或辯論賽等課外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2.提高研究生英語科研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研究生英語科研論文寫作能力,這項工作可以由專業教師和英語教師合作完成。首先選用合適的教材,通過各種語言技能進行綜合訓練和培養。在研究生學位課中采用中英并用的雙語教學,黑板及投影片上一律用英語,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一部分用英語一部分用漢語。對專業術語和生疏的詞匯的講解用英漢對照。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記住許多英語專業詞匯并逐漸熟悉英語表達方式,最終掌握并運用它們。專業課教師也可以從國際著名學術雜志如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s選擇若干篇論文進行講解和分析,讓學生深入了解科研論文的寫作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讓學生用英語進行科技論文或摘要的寫作訓練。然后,學生分小組對論文進行討論,英語教師從語言方面,即語篇語法結構上作具體講評。
3.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在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中,國際學術會議是最為典型的學術交流。舉辦國際學術會議能鍛煉研究生各個方面的學術交流能力。很多學者認為,國際學術會議集學術思想、專業人才、學科信息、研究成果等不同形式交流于一體,融語言的聽、說、讀、寫、譯等多項技能于一室,既是一種國際高水平、高層次的智力活動,又是高度綜合、高度集中的語用場所。筆者認為,經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是提高研究生學術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經常性的學術交流活動可以活躍思維,開闊視野,研究生可以同一些國際著名學術權威或某一學科的資深專家切磋交流,并從中獲得靈感,進一步開展更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推動科學研究。為此學校、院、系應多為研究生們創造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術交流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提供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機會,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整體學術交流水平。
此外,英語教師還可以組織模擬國際學術會議,把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進行模擬學術演講、答辯、主持以及模擬其他學術交流中常見的情景,寓學于用,寓教于用,來有效地提高學術交流能力。學期中,分學科舉行小規模的模擬國際學術研討會,模擬國際學術會議可以先分班進行,學生將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以論文形式打印出來,使用power-point在模擬會議上宣讀論文,接受臺下教師和同學們的提問,并聘請專業教師或學術專家作學術點評,英語教師作語言點評。最后再將各個班在模擬國際學術會議中表現出色的研究生聚集起來,抽出時間舉行一次較為正式規模較大的模擬國際會議,讓全校本專業的研究生都來參加,同時對模擬國際會議進行錄像,制作成VCD,成為以后教學的輔助教材。經過幾次這樣的學術模擬會議后,研究生的英語學術交流能力會有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高虹.拓寬國際視野,增強國際交流能力——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實施情況[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1).
[2]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組.碩士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3.
[3]劉學政,張亞非.關于修改《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的建議[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5).
關鍵詞 英語視聽 表現模式 教學優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ideo, Listening and Speaking
LIU Xiangxi
(College of Optical and Electronical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usually underlines the language learning of English knowledge itself, but ignores the cultivation of language skill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teaching of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language use in daily life. 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e teaching mode and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teaching and measures taken to improve the English teach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Key words English Listening; mode; advantages
目前,我國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語言知識的傳授為主。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是由教師對課文的講解與分析為主導,且上課針對性不強,放羊式地講解,而能讓學生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少,學生只是語言知識被動的接收者,極大地影響了視聽說教學的效果。尤其是在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要求下,英語教學更加忽視了對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培養,單純的注重考試成績,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雖然通過了四、六級考試,但是根本無法達到聽得懂,日常交流的目的。造成這一可悲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教學模式的轉變。為此,多媒體教學無疑將成為英語視聽說教學的最佳表現模式之一。借助多媒體教學,教學模式及表現形式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教師的角色及其職能也應做出相應的轉變。教師不只是英語教學的組織者和語言的解釋者,還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導學者、推動者、輔導者和協調者,讓有限的課堂教學成為學生獲取英語知識、增強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習一門語言與學習這門語言的文化的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載體,而文化是語言的一種反映,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從而提高整體英語教學的質量。因為多媒體教學可以將視聽說的整體功能融為一體,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全方位的、動態的、虛擬的自然語言學習環境,使學生們真正融入到語言環境當中,從而縮短學習語言的時空距離。在多媒體虛擬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更快的熟悉所學語言的特點,就像完全生活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一樣。同時,學生會變得更加主動、認真、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達到鍛煉自己語言交流的目的,更好掌握學習語言的技巧。
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是基于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法之上,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功能的輔助和支持的一種新型的、全方位、立體式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能夠多層面、多方位、多視角觸及英語視聽說的教與學,全面提升學生視聽說的綜合及交流能力。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的主要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加強學生的對語言實際應用的理解和記憶。根據有關研究表明,在同樣的時間里,學生僅靠聽講可以記住全部信息的13%,僅靠看可以記住28%,而通過視聽的結合可以使學生記住全部信息的70%。這些足以說明英語學習要特別注重視覺和聽覺的結合應用,調動并刺激各種感覺器官,特別是視覺和聽覺的有效運用,使得聽說讀寫并舉,優勢互補,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聽力、閱讀及口頭表達能力。視聽手段之所以比一般口頭文字和圖表傳授知識優越,還在于它可以通過鏡頭的運用、時空的轉換、聲音和節奏變換等特有的表現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和具體形象溝通起來,最終使學生們接受快、理解深、記憶牢、效果好,從而使掌握的語言信息更加完整、真實可靠。二是視聽說教學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在進行某種學習或訓練時,若能集中注意力,那么他的大腦皮層優勢興奮中心就能夠保證對當前作用于大腦的事物或信息產生最清楚的反應,因而產生最佳的記憶效果。注意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前提,根據信息論和教學心理的理論分析,人們對外來知識信息的接受是要經過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的,而這個復雜的心理活動最終能達到效果,又與人在接受外來知識信息時的動機、興趣與注意力有關。人們在接受外來知識信息時,如果動機正確、興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最終的接受效果必然是較好的或最好的,否則相反。三是視聽說教學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語言實踐。視聽說課程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或課外模擬交際情景、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中正確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和氛圍。在視聽說課堂上,學生可以直接視聽真實英語環境中的英語運用。教師扮演著導演的角色,而學生就像演員,演員怎樣去演戲,怎樣從中體會學習,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培養。隨著與課堂相關的課外活動的開展和學生課下對其他視聽材料的自主學習和運用,這種環境和氛圍可以擴展到課外。因此,通過活躍課堂氣氛,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提問、討論、發言等課堂活動,從而促進視聽說教學的發展。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傳統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也逐步被打破。然而視聽說教學的實施及普及卻進展緩慢。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的應試教學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基本上都是圍著考試轉,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板書,學生記錄。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從詞匯解釋、語法、句子結構到篇章分析,事無巨細,學生幾乎沒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對聽說能力的培養,即使安排聽說課也是以備考為目的的聽力訓練,學生養成了打鉤劃線,猜答案的思維習慣,根本無法培養真實語言環境下的口頭交際能力。自英語教學改革以來,教師和學生對視聽說課的認識雖然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生在課堂上有機會發表看法,但在前進中遇到的挫折再加上教師平時對考試重要性的強調使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仍以通過考試為最終目標,為了考試而聽、為了考試而說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非常被動,久而久之,很容易對聽說課產生恐懼和厭倦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聽說能力的真正提高。二是相應的基礎設施不完備,缺乏英語學習的環境。很多學校在相應基礎設施的配備上很缺乏,比如多媒體配置不夠、音像設備準備不充足等。有些學校甚至還是一桿粉筆加一個錄音機。如此落后的設備,根本無法適應現代化的英語教學發展。加之學校沒有及時訂制相應的視聽資料,聽力教程的正常開展受到局限,直接影響了學生正常的視聽說教學訓練,進而阻礙了下一步的說的進行。同時,有些學校還往往忽視對學生說英語能力的培養,沒有給學生營造良好輕松的“說”的氛圍,沒有把時間放在說話練習上,而把教學重點只放在聽的方面,造成了顧此失彼的局面。
為加快視聽說英語教學進程,積極有效的完善措施應給予實施。首先,要走出傳統應試教育的怪圈,開展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教師隊伍應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就英語視聽說教學而言,教師應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與氛圍,盡可能多的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比如,通過模仿實際會話場景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課堂形式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更好地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其次,改變教學形式,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如前所述,多媒體教學在大學英語中可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它是多種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即耳聽、口說、眼看、手寫。利用多媒體上課就是為了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以彌補其感知的不足,因為錄像能把情景活生生地展現出來,是學生見其行聽其聲,同時還為學生提供了模仿時間的英語語言環境,畫面和音響的感染是學生自然地把自己置身于想象的真實情境中,擺脫了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以“教”為主的照本宣科的模式,由“單一型”教學轉變成多元化的教學。最后,要選擇適當的視聽說課教材。教材內容要生活化、規范化,具有實用性。要以學生較熟悉、易理解的反應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為主,且文化背景不易復雜且具有趣味性,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總之,視聽說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將在英語聽說課的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它不僅能縮短學時、活躍教學氣氛、豐富課堂內容,而且極大的增強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尤為重要的是,它將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語言的能力,為英語教學創造一個逼真的、生動的語言學習和交流環境,為英語教學帶來新的活力。
此論文依附于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課題名稱《獨立院校英語視聽說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
參考文獻
[1] 范誼.英語學習方法指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2] 黃若容.提高英語聽力課堂教學質量的嘗試.外語界,1999.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編號:JG2012010333
一、我國現行的幾種主要教學模式概述
1. 傳統英語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是語法翻譯法。學生的語言能力主要通過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講授和布置任務等方式得到強化,如學生收聽磁帶錄音或電臺。時作業期中考成績約占學期總成績的30%,期末考約占70%。終結性評估仍然是主要評估方式。目前未參加新模式實驗的班級和多數對照班均屬于這一模式。
2.多媒體輔助下的傳統(課堂)英語教學模式。教室是擁有現代多媒體的大課室,可通過校園網向學生提供網絡教學平臺,適宜大班上課。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手段,教師課堂上采取有針對性地講解課文、輔導難點,讀寫聽說相結合,較注重全面語言能力培養。教法是讀寫課采用傳統語法翻譯法,聽說課采用聽說法,多維度地輸入語言,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語言應用能力。該模式與嚴格意義上的傳統模式有所區別:比如,教師課堂上可用多媒體教學平臺,或連接網絡資源或展示教師自制的Powerpoint電子課件。但是,此模式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
3.分級英語教學模式。常規的教學方式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難以解決學生成績參差不齊的問題。因此需要分級教學。在師資配備、教學手段、檢測方法等方面與傳統模式無異。這種模式常常把成績優秀與成績差的學生分別編成快班與普通班。目的是滿足一部分外語基礎較好、學有余力者的需求。起點高,進度快。通過增設高級課程如翻譯、口譯等專業基礎課程,對學生進行語言應用專項能力的綜合訓練。此模式也是從學生需要出發,教學有針對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體學習效果。
4.網絡環境下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近幾年已趨于多元化,涌現出多種多樣的大同小異的模式。核心是完成任務、解決問題和分析案例。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情景的創設。其教法打破傳統的單一的單向傳播,代之以啟發、討論與研究式的知識傳播。
二、模式的探討
1.教學模式的概念、本質和特征。教學模式似可理解為:教學理念指導下,在某種教學環境中形成的教與學各要素有機結合并形成穩定的關系及在教學過程中被驗證的樣板形式。教學模式受制于學習目的、內容。換言之,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必然影響到教師的教材選用、方法或技巧的制定、課時的分配以及評估的方式等要素的構架。在檢索的論文中,相當多的論文設計的教學模式目的不夠明確。
2.“模式”的構建基于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語言觀和語言學習觀)反映了教師對“語言本質是什么?”和“語言是怎樣學得的?”這兩個問題的不同理解和回答。不同的教學理念受到不同的語言理論(如結構主義、功能主義和互相作用理論)和心理學理論(如行為主義、心靈主義和人文主義)等理論的影響。因此,現行的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是教師不同的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和教學經驗的系統概括。簡言之,模式的構建基于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更新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理念改善教材編寫和課件制作;理念改進教師課堂教學方法,理念優化教與學的評估手段。
三、外方教學模式特色
1.重視交互式教學過程和基于任務的形成性評估。第一屆與英國聯合辦學項目始于1999年。頭幾屆學生在中國學習3年后必須參加雅思考試,分數須過6分。結果是少部分學生通過。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學生從進校起就圍繞雅思考試,搞題海戰術,課堂教材內容受到忽視,結果3年下來,英語水平沒有明顯提高。也很少人通過雅思考試,甚至其專業學習也受到影響。二是學業評估沒有擺正位置。學生只看雅思,不重視學業期中期末考試。
2.英語教學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其目的是為學生打好良好的專業基礎,使其在隨后幾年中能較順利學習專業知識。此方法為學生將來在該專業領域用英語從事業務工作打下基礎。
3.集中強化,提高英語接觸頻率。學生在一年里接觸英語的頻率很高,經過系統的科學的強化訓練,即使是高考落榜生,在項目結束時,其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也能得到顯著提高。
四、深化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1.大班教學影響外語教學效果。在此情況下,靠課時有限的大班課堂上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網絡環境下學生“孤軍奮戰”,自主學習英語也不可能成功。只有把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與課后數碼網絡環境輔助下學生團隊(team)或組對交互式自主學習結合起來,后者還需有教師及實驗員的定期定量監控(定期布置和評估學習任務),才能改善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2.形成性評估需按計劃、要求逐步落實執行。英方英語教學改革成功原因之一就是貫徹形成性評估的各個計劃和安排,確保教師課后評估的報酬。這種改革體現了外語教學中以評促學,以評促教,重在過程的理念。
總之,啟發式教學和語法翻譯等課堂傳統方法,聽說課宜主要借助數碼和網絡技術助教輔學的優勢,教師課內主導、學生課外自主相結合的交互式教學和評估方法),設計適合自己課堂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揚長避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英語 聽說能力 合作學習理論
聽說能力的培養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任務。2006年,在改革后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聽力試題所占的比例提高到了35%。2008年12月,教育部在50所高校進行了四級機考試點考試,并有望在更廣的范圍內展開。其中,一個突出的變化是,聽力的分值占了70%,是此前所占比例的2倍??梢钥闯?,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將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目標和重點。
一、應用“合作學習”理論激發學生的聽說興趣
合作學習法簡而言之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學習。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實現共同的目標。采用合作學習法進行英語聽說教學,由于聽說的訓練大部分在小組之內進行,大大減少了學生使用外語的恐懼感和焦慮感,這有利于學生克服自卑感,大膽的加入與同伴的語言互動中;合作學習法還有助于幫格內向的同學從以往被動接受教學的角色變為積極主動的參與,不在是實踐環節的旁觀者。
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穩中求實的原則,努力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在聽說訓練時的心理壓力;在學期開始時就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本課程的教學目的、要求、學科特點、教學安排和形式,并積極鼓勵他們參與到課堂設計中來。所以,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希望提高聽說能力的愿望,捉住學生好奇、緊張又易于氣餒的心理,根據所使用教材的內容和特點,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在教學活動中營造情景交融、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二、應用“合作學習”理論改變聽說訓練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把合作學習滲透到學生課內外的英語學習中,教師把學習內容規劃、設計成不同部分,分配給各個小組。在課外,教師可根據本學期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布置每周每個組在一起學習的次數及內容范圍,并且定期檢查各小組的學習狀況,而組長可以根據組員各自不同的學習情況更加細致地分配任務,一般說來,一個人的聽力水平和口語能力密不可分。聽力水平高的人可以很好地理解講話人的意圖,并能夠聽出一些習慣用法的表達,并在以后的口語交流時從自己的記憶庫中調用適當的表達方法;口語表達比較好的人一般聽力也比較好,因為口語表達是在一種交流的環境中進行的,要讓他人理解自己的意思必須首先了解他人的表達習慣和方法,而這正是聽力能力的范疇。所以,聽力和口語不可分割,聽力水平和口語能力相互促進。所以在聽說課堂上我們要聽說并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1]
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聽說技巧
聽說是綜合能力。學生要能正確理解聽力材料所傳達的信息,其大腦中必須同時儲存有相關的語音、詞匯、語法、文化背景等知識。此外,掌握一定的聽說技巧,對于提高聽力水平并促進口語能力的加強是十分重要的。
1.對聽力技巧進行指導
首先,培養學生聽前預讀和預測的習慣。聽力考試中的問題不是以書面形式出現在試卷上,而是在對話結束之后以錄音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在聽音前要瀏覽各選項和問題,這樣可以提前預測所聽內容的主題,從而能在聽音時心中有數,有選擇地記,有目的地聽。
其次,培養學生聽音時理解大意,捕捉重點和邊聽邊記的習慣。使學生明白做聽力練習時沒有必要把文章一字不漏地聽下來,只要抓住關鍵詞和重要信息,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對口語技巧進行指導
口語訓練要克服害羞心理。中國學生一般不愛表達自己,尤其在眾目睽睽之下。要讓學生明白語言是要說出來的,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學習“啞巴英語”,要擺脫性格內向對口語表達造成的不良影響;另外要克服自卑心理。很多學生總認為自己英語水平太差,怕出錯,不敢開口,尤其是當與口語水平比自己高的人對話時,更易出現這種情況。教師要指導學生克服這些心理障礙,因為這是提高英語口語的前提。
四、應用“合作學習”理論加強課外自主學習
教師在組織英語合作學習時,一定要加強引導,不能僅僅扮演常規的英語合作學習中控制課堂環境的角色,而應該對整個課堂進行完整的設計,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管理。掌握一定的詞匯量是學習和運用一種語言的基礎。在聽力課堂上乃至課外英語聽力的學習中,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感覺“一頭霧水”,或者出現“卡殼”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遇到數量較多的生詞或詞義不熟的詞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普遍英語詞匯量不足,他們僅僅是在英語考級前購買一兩本詞匯手冊進行突擊,這已成為一種現象。很顯然,詞匯量的缺乏嚴重制約了學生對聽力句子或段落乃至全文的理解。所以,要在大一新生開學初就引導學生重視每一天對詞匯的積累。[2]
課堂上聽說練習時間有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外進行一些聽說練習。聽的內容多種多樣,可以欣賞英文歌曲、收聽英語廣播、觀看英語電視電影節目等。這樣學生能夠熟悉不同口音、性別、年齡、國家的讀音,擴大知識面,培養語感,增強反應能力,盡可能多地讓自己接觸各種語音資料,多多進行“磨耳”訓練,以達到提高聽力的目的。
總之,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上,應用“合作學習”理論激發學生積極主動聽說英語的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的課題。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更多有益的嘗試,在聽說的技巧上多多積累,不斷學習借鑒,在教學模式上多多創新和探索,以靈活多樣的課堂設計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