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5 11:39: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五年級下冊數學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教材分析: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因數與倍數,在前面學習整數及其四則運算的基礎上教學初等數論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征,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3、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觀察物體、圖形的運動、長方體和正方體三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并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單式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4、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5、教學目標: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征;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關鍵詞 教材 靈活使用 服務 學生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102-03
數學教材是數學課程理念的基本物化形式,是學生學習數學、教師教授數學的最基本藍本,是聯結“數學課程目標”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主要橋梁。相同的教材,由于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因此所學到的數學知識也是不同的,或多或少,或難或易。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師都會有不同的收獲。那么,教師如何走進教材、活用教材,才能讓教材更好的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思考和嘗試,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通讀整套教材,系統掌握知識,打好靈活使用教材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材無論是老教材(浙教版)、人教版實驗教材還是新教材(2012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因此教師鉆研教材時,從整體上把握處理好教材,做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只有掌握了小學數學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就能為教師靈活使用教材打下夯實的基礎。
比如“分數”這部分內容。我們先分析這個內容在小學階段的知識分布情況。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分數”這個知識的教學在小學階段是分散在三個學期的,分別是三年級上冊安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五年級下冊才完整的認識《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接觸到《分數的加減》,六年級上冊安排《分數的乘除》。誠然,學生三年級就認識了分數,開闊了視野。但是,作為一個認知系統,這樣的結構安排是否有利于學生扎實地掌握“分數”知識呢?實際教學中,我們就發現,學生到了五年級再次學習分數時,已經將三年級的知識遺忘了一大部分了,教師就要幫學生縱向梳理一下三年級學到的“分數”的知識并且擴充分數意義,為接觸假分數打下基礎。因此,學習新知之前的復習能否發揮其作用,就要看教師鉆研教材的程度了。教師教學之前的“前瞻”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準確了解前面學到什么程度,才能把握好新知的切入點,使學生的學習更順利、更有效。
二、適當調整各單元知識間的順序,便于更好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課標(2011版)》明確提出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思考,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教師應該根據自己所處的實際教學情況,認真思考合理的教學順序,而不是被動依賴教材或某些規定。
例如在新教材一年級上冊的教學中,我們就需要去調整單元教學內容的順序。上圖是新教材一年級上冊的目錄,從目錄中,我們清晰地看到,在準備課之后的第二單元,教材就安排了“上下、前后、左右”這一“位置”的知識教學。在實驗教材中這一內容安排一年級下冊的,新教材把這個內容提前至一年級上冊,編者可能考慮到“位置”的內容,在本冊“認識圖形”與“數的認識”教學中,起到基礎支撐的作用。然而,編者可能沒想到,新教材把這一內容安排得如此靠前,面對的學生是剛剛入學的新生,碰到了種種困難:首先是教材中涉及的字不認識,根本無法去閱讀;其次,在課堂中,無法結合實際說出前、后、左、右的同學是誰?因為面對剛入學1周左右的孩子,同學之間的溝通交往還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最后,配套的課堂作業本中,大量答案都需要漢字書寫,給剛入學的他們帶來莫大的困難。也給我們教師帶來痛苦的糾結啊。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就提議下一屆的一年級數學教師,要正視這個問題,把“位置”這一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后置,先進行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的教學,在學習完第五單元的內容后,可進行“位置”內容的教學。這樣的調整,就充分的考慮了學生的實際因素。
三、基于學生,創造性改變學習素材,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有效
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教材里安排的主題圖、例題所創設的問題情境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但是,整體上的地區差異,個體上的認知差異都需要教師去思考、去創新。
比如在解讀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商中間、末尾帶零的除法》這節課時,教材所呈現的教學內容分別為:例5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例6教學商中間、末尾帶零的除法計算。例5教材呈現的主題圖是“西游記”中分西瓜的情境;例6教材選擇的研究素材是用電數的計算。根據課程目標與教學計劃,例5與例6應在同一節課內完成教學的。那么我就在思考,學生在同一節課的學習中,情景從神話色彩的故事中,一下子轉入現實生活中的用電量的計算,課堂環節的轉折急、情境的跳躍幅度大,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中學習情緒上的落差,出現情境的副作用。因此,我在執教這個內容時,就對教學情境進行了創造性改變。
[片斷]
在學生借助西游記的主題圖學習并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時。
師:從剛才八戒分西瓜的活動中,我們獲得什么數學知識呢?
生: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師:你總結得很完整。接著,唐僧又讓悟空又去摘了些桃子,要把這些桃子分給徒弟。這次,他讓沙僧來分。
[課件再次出示唐僧師徒的對話。]
師:你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有309個桃子,平均分給3人。每人分到幾個?
師:你能幫沙僧算算每人分到幾個桃子呢?請試試看。
生嘗試計算。
從片斷中可以看出,借助西游記中師徒分東西的這條情境主線,把例 5與例6兩個知識點串連起來。教學例5時,運用了教材中呈現的主題圖來引入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體會0除以任何一個不是0的數得0。延續前面已經創設好的情境,我將表格里的數據仍然用唐僧師徒四人的對話引出除法的計算。將3個月用電309千瓦時改變成師傅要給三個徒弟平均分309個桃子。這樣創造性的改變情境,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同時,也進行了更加具體有效的數學思考。接著將被除數由309個桃子變成390個桃子,再次計算,學生就會對比出商的中間、末尾帶零的除法的特點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的過程鏈接了兩個知識點,可是學生并沒有覺得困難,可見過渡是多么自然。
四、尊重教材,用活教材,充分展現學生的學
對教材加以創造性的使用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教材的重要地位。深入的鉆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這樣才能更好的用好教材。尊重教材,就要深刻體會到教材的安排意圖,進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與學生長期的接觸中發現,他們認為語文書是用來讀的,而數學書沒什么好讀的??峙逻B有的老師都還意識不到數學教材的價值所在。我們在教材里可以看到例題、練習,還有豐富的數學資料,如果教師能指導學生養成閱讀教材的好習慣,學生會在閱讀的同時得到更多鍛煉,提高數學素養,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安排了我國古代數學問題《雞兔同籠》,本節內容,教材中列舉了多種解題方法,但是學生的思維卻是無限的。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表示自己的思路,稍強的學生可以將圖轉化為算式,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學生用到了方程解決問題,多種解法各有千秋,這就是給學生樹立自信的一個良機。這個教學環節,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不管是繁瑣的方法,還是簡便靈活的方法,都是學生思考的成果,學生感到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解法。教材為師生提供了可以交流的素材,我們在已有答案的基礎上繼續思考,將解決問題的思路無限延伸,這才是最好的使用教材。
綜上所述,我認為教材是知識的載體,當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有距離的時候,教師就應該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架起一座隱形的橋,讓學生自己走過去,來獲得了教材提供的數學知識,才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教材的作用,從而慢慢地走進教材,領悟知識的內涵?!敖淌菫榱瞬唤獭?,學生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懂得了如何使用教材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的意義才會更加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