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2 09:27: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士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內容的選取和組織
根據臨床護理崗位對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才所需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參考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以護理學基本技術為核心,整合、歸納和選取母嬰護理、兒童護理、成人護理、老年護理、急救及重癥監護技術的重要知識點、技能點。通過設計典型臨床病例,依據臨床護理工作路徑劃分模塊,采用崗位導向模式組織教學,在強化學生護理操作技能的同時,加強臨床思維、人際溝通和解決臨床工作實際問題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盡快適應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要求,提高就業競爭力和職業能力。“妊娠高血壓疾病護理”是一個以病人入院到出院(經過治療—搶救—手術前—手術—手術后護理)的時間發展為橫軸劃分教學模塊,按病房和手術室護士(主班護士、治療護士和責任制護士以及器械護士、巡回護士)的崗位任務為縱軸進行情景設計的典型教學案例。
2、教學的條件和實施
(1)建設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模擬化病房模擬病房是保證教學順利完成的基本條件。模擬病房最好能夠配置智能模擬人,利用模擬病房的空間、布局和設施,通過模擬護理工作情景,引導學生遵循護理程序,練習各種操作技能,觀察病人治療效果和病情轉歸,對病人進行整體護理,從而達到綜合實訓的目的。
(2)教學過程
①分配任務:以每班50人為例,10人為一組,共分5組,每組承擔1個模塊的工作任務。各組的角色任務包括編劇(寫腳本)、導演(安排角色和排練)、劇務(物品準備)、病人、家屬、醫生、主班護士、責任護士、治療護士等。每組選出1位組長,并配備一位指導教師。
②資料準備:教師課前及時下發病例、相關模塊材料及任務要求。學生按要求積極準備,并通過網絡、圖書、見習等方式解決問題、收集材料。
③課前排練:按照模塊任務和要求,各組組長組織編寫腳本、分配角色、準備物品、進行排練。
④小組展示:每個模塊的情景教學均安排在模擬病房/手術室進行。每個模塊平均4學時,前2學時全班集中進行小組成果展示,授課教師和其他學生觀摩。
⑤課堂討論:小組組長對整個準備工作和演示過程進行說明和自評,再由教師和其他各組學生進行點評,點評內容包括學習態度、儀表著裝、溝通交流、團隊合作、應變能力及人文理念等方面,最后任課教師就本模塊及拓展內容進行提問和總結。
⑥分組練習:在展示、點評、討論和總結后,全班學生5人為一組,分為10小組進行練習,參與本模塊展示的10位學生,分別進入各小組進行指導。
⑦總結匯報:每個模塊教學任務完成后,學生上交實訓報告,教師進行教學總結,所有文字材料交教研室存檔。
(3)考核方法和形式
全部模塊完成后,進入考核階段。學生以小組(5人)為單位進行綜合實訓項目考核??己饲耙惶斐槿〔±?,每班考核安排4學時,每組平均20分鐘??己朔謹蛋凑绽碚撎釂枺瑔雾棽僮骷寄?,醫療文件處理,綜合職業素質(包括儀表著裝、服務態度、溝通能力、臨床思維、健康宣教、團隊合作、應變能力及人文理念等方面)的權重進行計算。
二、特色與創新
臨床護理綜合技能應用課程的病例設計獨特,教學組織形式新穎。為全面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實際工作能力發揮了以下積極作用。
(1)依據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經過治療—搶救—手術前—手術—手術后護理的過程劃分教學模塊,與護士真實的工作路徑結合,增強了學生的職業認同感,為學生以后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奠定了基礎。
(2)按照病房/手術室護理崗位工作任務設計教學情景,是行動導向高職教育模式在課程中的體現,通過對學科體系的解構和行動體系的重構,提高了實訓教學的時效性和完整性。
(3)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觀,組織情景教學和進行綜合技能考核,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合作性,對鍛煉他們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原有知識構建新的知識網絡以及提高職業能力和素養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首先本次試驗選取某一高職護理院校的某一班級護士學生200人,將其隨機分為兩組,產生對照組和觀察組,值得注意的是選取的這些學生的年齡、入學成績、性別差異不大,這樣能夠保證最終的結果在比較過程中受到的客觀因素的影響小。分組之后,對照組的學生采用傳統的實訓教學法,教學的重點是單項操作技能的練習,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循環進行兒科護理專業技能的操作和訓練;對觀察組的學生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在學校中的護理實訓教室中模擬真實的醫院環境,這樣能夠有效地模擬醫院臨床情景,使學生能夠在模擬的醫院情景中進行教、做、學一體化的學習。在兩組學生的整個課程結束之后,老師要對學生進行無記名的問卷調查,綜合評價兩組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情況,并通過實踐或書面理論知識考試的方式評價和考核學生的綜合技能。除此之外,老師要在所有課程結束之后,組織學生進入醫院進行實習,醫院的帶隊醫生或老師對學生的綜合臨床實踐能力進行評價和考核,這樣也能夠綜合評估學生的綜合操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應變能力以及思維創新能力,并打出分數。最后由相關的統計處理軟件進行相關數據資料的分析,通過統計學的方法進行兩組教學方法的比較,進而總結出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的應用效果。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的效果
通過實驗和比較,以及統計學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更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進行相關技能的學習;在比較兩組實驗對象的綜合技能的考核結果時,發現接受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的學生的考核成績明顯高于接受傳統實訓教學法的學生成績,接受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的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與病患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應變能力、綜合操作能力等各項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學生掌握更加成熟的臨床綜合能力。通過對比和實驗,我們不難發現,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對兒科護理教學產生更加濃厚的熱情和動力,該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枯燥單一的實訓教學模式,通過模擬真實的醫院情景,使學生能夠在模擬情景中實際體驗護士等角色,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責任心,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更加感受到護士的職責和使命,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兒科護理的臨床實踐課充滿更多的熱情和興趣,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動力,并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找到當護士的自信和成功的快樂和滿足感,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相關的實驗對比,可以看出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臨床實踐能力、與病患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應變能力、綜合操作能力,尤其是綜合實訓法強調教學的職業性、開放性以及實踐性,能夠使學生在臨床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偠灾?,基于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法,在兒科護理教學中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以及綜合的操作能力)。
三、結束語
關鍵詞:護理技術實訓;護生;溝通能力
護患溝通是指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信息傳遞、交流及相互作用的過程,是發生在護理工作中一種特殊的人際溝通,交流的內容主要是與患者的護理及健康直接或間接相關的信息,也有雙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及要求等方面的內容[1],有效的護患溝通是完成護理任務的重要保證。護理技術實訓是護理學專業的實踐技能訓練,是成為一個合格護士的重要基礎,如果一個護士在實施護理操作時,不重視護患溝通,不懂得如何溝通,無論她的理論知識如何扎實,技術操作如何過硬,都不能成為讓患者滿意的護理人員。因此,如何提高護生護患溝通能力,加強護生溝通行為,已成為護理技術實訓帶教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1中職護生溝通能力現狀分析
中職護生普遍存在知識面窄,人際交往、溝通技巧方面知識缺乏,學習被動等情況,表現為在校內護理技能實訓過程中,會做不會說或機械的模仿老師示教用語,操作解釋用語過于簡單等;臨床見習以及實習期間為患者實施護理過程中,一言不發的現象十分普遍,不知道該說什么使護患關系淡漠或不注意運用溝通技巧,不懂服務對象的心理需求,被誤會、被拒絕的事件時有發生;在歷年的就業推薦中,部分成績優秀的畢業生因為溝通能力低而屢屢失敗,部分畢業生工作中因為不會處理團隊關系而困惑重重,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不利于學生順利就業,也影響其生活質量。因此,對中職護生這一特殊群體的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必要,而且是迫在眉睫。
2實訓教學中設置護患溝通環節
2.1操作前解釋 是對患者實施一項操作前,在做好核對工作后,必須先對患者解釋本次操作目的、患者需要做的準備、簡要介紹操作方法、操作過程可能出現的感受及需要配合的事項等,態度誠懇,用語要嚴謹、具體、準確、通俗易懂、盡量不使用專業術語。
2.2操作中指導 在操作過程中指導患者具體的做法,以配合操作進行,如:大量不保留灌腸在插管時囑患者輕輕做排便動作;鼻飼插管過程中出現惡心,囑患者深呼吸。隨時觀察并詢問患者感受,使用安慰性語言,轉移其注意力,如"您再堅持一會,馬上就好了!請放松!"、"我理解您現在的感受,一切都會過去的";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其信心,如"您配合的真好"、"您一定要堅強"等,讓患者更好的配合完成操作。
2.3操作后囑咐 在操作結束后,詢問患者感受,交待需要注意的事項,評價操作預期效果,同時感謝患者的配合。
3培養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的方法實踐
3.1 PBL教學法 基礎護理技術實訓是安排在每項技能的相關理論學習之后,帶教老師應以常見病、多發病編寫2~3個病例,結合操作提出相應問題,在實訓前1~2 d提前發給護生,護生應在實訓前復習操作理論,針對問題認真思考、分組討論,包括護理對象、操作目的、護患溝通內容、操作環境要求、操作流程和健康教育等,使護生在有充分準備下進行實訓。如:口腔護理實訓前,教師根據化療、昏迷、嚴重感染者長時間使用抗生素等疾病信息編寫3個病例,并提出下列問題:哪些患者需要行口腔護理?目的是什么?如何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以取得理解和配合?要求每個同學根據提出的問題和3個不同病例預先從多角度思考、審視操作規程和不同病例患者口腔護理操作應注意的要點差別,思考交流內容,組織具有針對性的解釋用語,如何行語言表達等。這樣避免了護生在評估患者時和實訓過程中因死搬硬套教師的示教用語而出現語氣生硬、表達不流暢、缺乏條理邏輯等情況,有效提高了護生護患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
3.2角色扮演-真人真做法 在基礎護理技術實訓過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真人真做"的方法,可以增強實訓操作的真實性,加強護患溝通技巧[2]。目前,我校對在校護生行護理技術操作實訓的項目中,生命體征測量、皮內注射、皮下注射、肌內注射、靜脈注射、靜脈輸液等是采用"角色扮演-真人真做"的訓練模式。16~20人為一個訓練組,再讓護生自由組合2~4人為一個小組,讓每個護生輪流扮演"護士"和"患者"。強調"護士"按規范操作規程訓練的同時應主動與"患者"溝通。訓練過程中教師做到一對一的指導每個"護士"在"患者"身上實際進行操作,要求"護士"說明項目操作的方法和意義,做到表情親切、態度和藹、語言柔和,發自內心的表露出對患者的關懷,適時的詢問其感受,安慰"患者"并取得其理解與合作。要求"患者"就接受操作中的具體感受以及對"護士"要求和建議積極的與"護士"進行互動。通過訓練每位學生都親身感受"護士"和"患者"角色,從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護患溝通能力,感受"患者"的痛苦,培養了學生換位思考的品質,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3.3模型仿真練習法 在基礎護理技術實訓教學中,鼻飼、導尿、灌腸、乙醇拭浴、吸痰等項目的實訓主要是利用模型訓練為主。護生面對模型操作,不好意思或張不開口與"患者"(模型)來模擬護患溝通,導致學生只把重點放在完成技術操作上,而忽略了護患溝通這一重要環節。對此,教師應在實訓課前,針對操作項目設定一個病例,將實訓室設定為某病區的某一病室的情景,并根據實訓分組培訓幾個學生為這一項目操作模型的代言人-代替模型與操作護生互動,讓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強調護生使用符合禮儀要求的日常用語,并根據設定病例的病情在操作前、中、后進行護患溝通;溝通過程中給代言人設置不配合和刁鉆的情景,由此培養護生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3.4示教-個別演示法 實訓帶教老師針對一項實訓操作項目規范示教后,分組給學生足夠時間進行練習,小組成員自己設定病例、設置模擬溝通情景和內容,教師加強巡視和指導。訓練結束后,有教師隨機抽取一個同學做操作演示,其他同學觀摩。演示結束后,通過演示同學自我評價、觀摩同學互評、教師評價3個環節,及時評價操作流程和護患溝通,對其好的方面給予肯定、表揚,激發學習的興趣[3];對不足的地方進行分析,找出差距,明確下一步練習的重點和目標。同時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同學之間取長補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3.5調整實訓技能考核評分標準 以往常用的護理技能考核評分標準一般分為3個部分:①操作前準備,包括用物準備,護士準備,患者準備,環境準備;②操作步驟,著重強調操作的步驟和操作的質量;③終末質量評價,包括操作規范、熟練、程序正確,動作輕、穩、準、節力,時間在規定范圍內[4]。用該評分標準考核學生,使大部分學生過度關注于操作的步驟的規范性和速度把握,而忽略了與患者的溝通。鑒于此,我校組織護理學教師自編《護理技術實訓》教材,改革操作考核評分標準,在以往流程考核基礎上,增加了護患溝通內容的考核,條目有:做好解釋,語言恰當,態度和藹,保護患者隱私,關心患者,溝通有效,患者能夠配合等。通過考核使護生對護患溝通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認識。
4總結
現代護理教育是培養能適應現代護理發展需要的護理人才,除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嫻熟的操作技能,還應具備良好的護患溝通能力。但是對護生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的培養并非易事,筆者做為一名基礎護理技術任課教師,需要在護生在校內實訓教學中加強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其過程對教師、對護生都是新的挑戰。教師需要探索適應中職護生的教學方法,需要更新觀念,不斷鉆研學習,不斷深入臨床,不斷擴充知識,特別是人文學科知識,如:社會學、心理學、美學、倫理學、語言能力、禮儀規范等方面知識,以滿足教學的需要。還應根據技能操作項目的特點和實驗實訓設施、設備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訓練護生技能操作的同時,在操作前、中、后3個環節融入護患溝通[5],教學過程中根據護生的反應,不斷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盡可能在實訓中讓護生在動手的同時又動腦又動口,即提高了護生的護理技術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其語言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許亞紅,劉均娥.護理溝通的分類及其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7,5(4):141.
[2]王金紅,高景麗,劉昭君.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期間護患溝通能力調查[J].護理研究,2010,24(8B):2099-2100.
[3]成霞娟,唐雯琦.臨床實習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J].護理研究,2009,23(增刊2):148-150.
關鍵詞: 課業 新生 專業認知教育 高職護理
課業一詞譯自英文assignment,也有人將其英譯為“lessons”,“schoolwork”。原意可作課題、任務或課業解,但取義上多為專業課所用。有些高職院校在與澳大利亞TAFE合作辦學過程中,經常使用assignment這一教學術語,并用中文“課業”一詞與之對應。課業在職業教育專業教學中,較為廣泛存在的形式是“課程作業”,是指教師根據課程計劃中的學習情境結合職業要求設計的,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完成的綜合性學習任務,一般包括題目、背景材料、項目任務和評價標準四部分[1]。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小組協作完成對任務的綜合設計、文本書寫等工作,有效提高護生綜合護理能力,為高職護理應用性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近幾年,我校嘗試在語文、內科護理學、基礎護理學等多門課程中使用“課業”作為學生能力的考核評價方式?!罢n業”的使用也極大地增強和提高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和教學效果[2]。通過研究我們也發現,在學生五年的學習生涯中,各個學習階段對學生能力培養的要求各不相同。從行業對護理人才的能力需求看,在各階段將各層次學生的能力培養與護理職業進行聯系至關重要。因此,我們特別提出借助校外實訓基地,利用學生各階段的臨床見習機會,布置與護理職業相關的分層“課業設計”,學生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完成相關任務,從而達到能力的分層培養。本文主要介紹基于我校特色的護理專業新生認知教育而開展的課業實施情況。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五年一貫制高職護理專業新生,特指我校入校初、未開始理論學習前、軍訓結束后的學生。此時學生剛接觸學校和老師,未曾開始上課,能聽從老師安排,有完成任務的時間和興趣;對專業理解甚少,對新專業有新鮮感;期待穿上護士服,期待了解未來的職業和工作環境。
1.2方法。根據我?!叭A梯”的人才培養模式[3],專業認知教育安排在正式的理論學習前,時間長達一周,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護理專業,了解未來的職業、就業發展情況,提早進行合理的、有預見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專業認知活動緊循“以生為本”的宗旨,含“專業介紹、解惑引導、適應提升、走進臨床、夢想起航”五大模塊。
1.2.1課業設計的基本框架。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新生對護理專業的理解還不太透徹,課業設計的主題不宜選擇難度過高。為了讓新生提前感受護理文化、了解臨床工作氛圍、熟悉未來的服務對象,學校特別安排學生參觀校外多家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因此,借校外實訓的平臺,圍繞護患關系、職業道德的社會熱點問題,由專業教師創設出緊密結合護理職業問題的情境,提出符合新生能力培養的課業――護理職業道德、護理禮儀。
每個課業設計可以設置2-3個能力任務,如:訪談2-3位臨床護士,談一談對護士職業道德的認識;制作PPT,在班級內宣講護士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訪談2-3位護士長,調查護理管理人員對護士的儀容儀表要求;編制情景劇,團隊展現護士禮儀等。任務設置既應簡單明了,有一定的挑戰性,又不能太過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鑒于新生的專業能力還不足,每個課業僅包含3-4項知識點或技能,如:護士職業道德主要讓學生了解職業道德的概念及職業道德的內容等;護理禮儀主要讓學生掌握站、坐、行、蹲等禮儀要點,護士服、護士帽的正確穿戴方法。
為形成規范,對課業統一設計格式,含扉頁―情景案例―項目任務―項目設計―參考的學習資源―課程知識應用情況―項目實施途徑與過程―能力標準―總結與反思―評價,學生按照規范步驟進行課業設計。
1.2.2課業設計的實施流程。課業實施過程包括前期構思、資料收集、資源匯總(包括所用的網絡、文獻、參考書、醫院或社會資源、儀器設備資源等)[4],由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般3-5人一組,一人擔任課業負責人。課業負責人進行任務分工,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把控大局,定期檢閱成員的任務完成情況,并根據資料收集或調研情況及時進行任務的調整或增減。具體的任務或實施課業的形式有:資料匯編、文筆書寫、溝通、調研采訪、PPT制作、視頻錄制、情景劇編排、展示匯報等,根據完成課業的需要合理選擇所需方式。每一位成員均有相應任務,均參與到課業設計過程中。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校內指導老師和臨床帶教老師同時進行指導,小組的課業設計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修改2-3遍,針對指導老師提出的改進建議,及時補充、修改文案,完成課業任務后,小組制作PPT,在班級內匯報小組完成過程及特色創新之處,通過組內自評、組間互評等評出最佳作品進行班級展示,一份課業的完成周期為1-2周。
1.2.3課業設計的評價方式。課業設計強調學生能力展示的過程性要求,結果展示可有視頻、PPT、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多種形式,鼓勵創新。制定統一的評價表(見表1),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互評、院校合作性評價等開放式評價模式,客觀公開地對小組課業實施情況進行點評,小組根據點評進行反思總結。
2.成果
2.1提高了學生的多種通用能力。從接受課業到成果展示,學生的溝通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的能力、資料收集的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比如:在護理職業道德的課業設計中,學生搜集熱點新聞,并對臨床護士進行采訪調研,獲取相關專業知識,并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主題演講。為了探討一些社會焦點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辯論賽,在專業中融入自己的見解,既讓學生勇敢表達自己,又讓學生在博弈中進行知識延伸,能力得到提高。為她們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學習模式基礎。
2.3形成了新生的正確專業認知。課業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與就業,有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和專業的認知,借助臨床實踐平臺,提供才華展示舞臺,用課業記錄學生的成長,為專業認知帶來正向發展。比如:在護理禮儀的課業設計過程中,學生通過資料收集、臨床調研、校內學姐采訪,總結出規范護理禮儀的基本要求,并制作PPT進行禮儀規范的匯報講解,為更形象地進行展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創舞臺劇、編排禮儀展示,雖然是未接觸過專業的一張白紙,但通過自己的知識獲取,已經無形地形成了對專業的認知,護士的形象已深深印刻在學生心里,這對以后的專業學習及臨床就業非常有利。
在新生階段,可設計的課業議題還有很多,課業設計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局限,都要依據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來定,其宗旨就在于找出最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學習途徑,培養出符合臨床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何美賢.BTECHND課業的模式及其特點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25):116.
[2]沈建新.護理專業“三階梯”多層次實訓模式構建實證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0,27(24):86-87.
[3]錢美娟,姜聲揚,沈建新,等.課業作為新型評價方式在整體護理能力考評體系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2,26(36):3433-3434.
[中圖分類號]R16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8-177-01
《健康評估》是護理學專業的一門聯系護理學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橋梁課程。是護士運用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對個體、家庭、社區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或生命過程的反應進行判斷的一門學科,是順應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適應健康觀念、現代護理模式轉變而設置的一門新課程。
為了充分貫徹和全面落實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深入探索并完善將職業崗位要求和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方式,實現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目標,我院組織了衛生行業專家、臨床護理專家和學校臨床護理專業的教師共同參與《健康評估》課程標準的研制,使《健康評估》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不再與臨床醫學專業的診斷學盲目一致,能在教學中突出高職護理專業的課程特點。下面簡單談談我院《健康評估》課程標準研制的過程。
1明確課程標準制定原則
1.1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構建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課程標準。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注重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
1.2適應行業技術發展,體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前瞻性。關注本專業最新技術動態,結合職業資格標準,及時將新知識、新技術引入到教學中;要按照“新、活、實”的要求精選教學內容。
1.3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學組織的科學性和靈活性。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技能、經驗和興趣,以護理工作任務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學做合一。
1.4與衛生行業相融合,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以教師“如何教”與學生“如何學”為重點,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堅持三條原則:“創新性”、“技術示范性”、“靈活多樣性”。
1.5更新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引入行業評價機制,將過程控制與目標控制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行業和社會的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雙證書”(即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2成立研制小組
由衛生行業專家(湖北省知名護理學專家)、臨床護理專家(湖北省各大醫院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和學校臨床護理專業的教師組成課程標準研制小組。
3開展行業職業能力調研,確定《健康評估》課程改革思路
3.1調研基本思路為了使《健康評估》課程開發的目標凸現職業教育的針對性、職業性和先進性,與用人單位需求實現“零距離”對接,本次調研通過緊緊依靠行業、醫院,深入與護理協會、醫院等單位溝通,從而能從宏觀上把握行業、用人單位對護理人才在健康評估知識、技能、素質等方面要求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確定《健康評估》課程開發的思路、培養目標及教學方法等,提出《健康評估》課程改革思路。
3.2主要調研內容包括醫院一線護理人員的學歷要求、高職護理專業開設健康評估課程的必要性、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應掌握健康評估的職業能力及最重要的護理評估技能的要求、健康評估課程在校期間哪些技能應在學校開展實訓教學、教學所需要的實訓條件、任課教師的業務素質、臨床護士的職業素質等七個方面。
3.3調研方法調研范圍:武漢市各級醫院、孝感市各級醫院、部分省外醫院等。調研對象:臨床一線護士、護士長、護理部主任等。
4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總結,設計符合高職護理專業特點的課程標準
4.1 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總結通過對收回的有效問卷的總結分析,絕大多數臨床護士認為《健康評估》是護理專業的一門重點核心課程,該課程主要任務是培養高職護生對被評估者進行快速而準確的護理評估能力,以達到正確提出護理診斷,為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做好準備?!督】翟u估》的主要工作包括健康史采集、身體評估、心電圖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和護理文件書寫六個部分,各工作任務對應的職業能力見表1。
表1 健康評估職業能力調查結果
4.2設計有高職特色的課程標準在職業能力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我們從課程定位、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職業能力與課程內容標準、教學組織、教學方法與手段、考核與評價、建議與說明等八個方面來設計課程標準。在課程標準的研制中,充分體現了三大特色:
4.2.1 強調課程標準與衛生行業標準融合《健康評估》課程標準是以護理行業專家和護理教育專家組成的研制小組,通過對護理行業開展深入調查,分析衛生服務行業對護理專業的需求情況及任職資格要求,圍繞行業需求及任職資格來制定的,強調了與衛生行業標準緊密融合。
健康評估課程的實施有以下幾點難點:(1)課程內容繁瑣、抽象,以醫學基礎知識如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學科知識為基礎,又與內科護理、外科護理等臨床課程緊密聯系,不易理解記憶。(2)課程實踐性較強,臨床見習機會受到限制,理論與實踐不能有機結合,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3)健康評估的實踐技能培養是一重要內容,需要建立在反復操作練習的基礎之上的,而實訓教學配套資源與學生人數比例失調,也限制了護生動手能力的發展。[2]
為了提高健康評估的教學效果,提升護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和專業職業綜合能力,寶雞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運用模塊化設計思想,將一門課程的全部內容按照學習目標及培養能力目標不同劃分成模塊,[3]根據不同模塊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效果顯著。現具體介紹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隨機選取本院2013級3年制高專護理2個班,均為女性,年齡18-20歲。隨機抽取1個班(58人)為實驗組,1個班(56人)為對照組,兩組均為全國統一招生。
2、方法
兩組學生同課程、同教師、同步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即“教師講授一示教一學生練習”,按教學計劃進行;實驗組采用模塊化、多元化教學?,F介紹如下:健康史采集、常見癥狀學與心理社會評估三大模塊,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大致相同,主要練習護患溝通技巧與方法,故采用相似的教學方法,主要為病案引入法及角色扮演法,3-4人一組根據病案角色扮演,一般為護士、患者、家屬,可隨意制造問題,從而鍛煉護士的溝通與應變能力,分組演示后由教師評教指導;身體評估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采用了情景教學法與教學做一體,在仿真實訓室,教師、學生著裝統一與醫院要求一致,3人一組,分別為護士、患者、家屬,根據教師設置情境確立檢查部位,實訓室循環播放該部位檢查錄像,護士對照做身體評估,2名教師巡回糾錯,檢查完畢3名同學互換;心電圖檢查模塊采用的實景教學,8人一組一臺心電圖機,先由老師演示心電圖描記后,由學生互做心電圖,并對自己的心電圖進行分析。
二、結果
1、考核成績
理論考核(100分)題型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問答題、案例綜合分析題,以反映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實訓考核(100分)通過技能考核、實訓報告書寫2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考評。結果見表1:
表1 學生考核比較表 (x±s) 分
組別 人數 理論成績 實訓成績
實驗組 58 80.32±2.05 85±1.87
對照組 56 73.28±1.94 79±2.16
t值 18.839 15.833
P
2、調查問卷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多元化教學的認可情況。發放問卷58 份,當場收回58份,回收率為100%。評價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組學生對多元化教學效果評價 人(%)
項目 同意 基本同意 不同意
激發學習興趣 29(50.00) 19(32.76) 10(17.24)
提高自我學習能力 25(43.10) 25(43.10) 8(13.80)
提高實際動手能力 33(56.90) 20(34.48) 5(8.62)
學會護患溝通技巧 32(55.17) 22(37.93) 4(6.90)
培養辯證思維 28(48.28) 24(41.38) 6(10.34)
三、討論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多元化教學是根據不同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性強,適合度高,靈活性好,從而改變傳統教學的枯燥感或其他單一教學方法帶來的審美疲勞。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在教學中應用仿真模擬實訓法、教學做一體、情景教學法增強學生的評估成就感,強化學生的職業使命感。
2、提高動手能力,培養辯證思維
多元化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還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評估的知識與技能。比如通過多媒體課件中視頻、音頻、典型陽性體征圖片的應用,使一些抽象復雜的內容,具體形象化、簡單化,使學生更易理解。[4]通過教學做一體、模擬實訓法的開展,教師手把手地指導糾錯,使每個學生都能更好地掌握評估的技能。病案導入分析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從而了解到護理工作的個體性,做到“因人護理”而不是“因病護理”。
3、提升護患溝通能力
因醫院臨床見習有困難,故常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學法,由學生之間相互扮演患者與護士、家屬,模擬護理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問題,也從一定程度上活躍了教學氣氛,鍛煉了學生的護患溝通能力。這樣為學生今后步入臨床,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4、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
摘要目的:探討普通大專護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運用成效。方法:針對目前護士短缺、護士流失率高的現狀,結合合作單位要求及學生意愿,我校將三年制護理專業??粕鳛樽o理人才重點培養對象,由學校與醫院合作培養,“訂單班”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見習、實習,畢業后合作單位就業。結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按需培養,使教學體系更完善,并利于建設師資隊伍與穩定護理隊伍,最終實現學校與醫院雙贏。結論:“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適合高等職業教育,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 大專護理;人才培養;訂單式培養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62
作者單位:621000綿陽市四川中醫藥高等??茖W校護理系(段艮芳,何海艷),綿陽市中心醫院護理部(何梅)
段艮芳:女,碩士,副教授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指高職院校與用人單位根據今后的崗位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簽訂訂單,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管理,學生畢業后直接到訂單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證明,這是校企合作的一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教育資源,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贏[1-2]。在《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 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2004]1號)中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要求各高職院校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建立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庇纱丝梢?,“訂單式”培養作為直接與崗位對接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得到政府教育部門和許多高職院校的支持,開展訂單式培養研究已成為落實職業教育辦學方針的需要。
1護理人才需求與培養現狀
2012年1月9日,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指出,“十一五”末,我國護士總數205萬,每千人口護士數1.52,“十二五”期間,需大力培養與培訓護理專業人才,到2015年,全國注冊護士總數達到286萬,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不低于60%。由此推算,“十二五”期間,全國需要增加護士人數81萬,其中大專以上學歷護士增加66萬余人。四川省地處西部地區,護士缺乏更嚴重,2010年底,我省每千人口護士數為1.17,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2。根據衛生部的全國標準,按8042萬人口推算,我省“十二五”期間至少需要新增護士人數7.24萬名。我市轄區及周邊地區同樣存在護理人才需求大、人才短缺的問題,據衛生局統計,2011年底,我市注冊護士7707人,根據衛生部的全國標準,未來4年我市需要新增護士人數1836人。因此,培養高層次的護理人才,緩解護士短缺的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我校為我省唯一的一所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應適應社會需求,盡快培養出能在各級醫療機構第一線提供高質量護理的護理人才。
2護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與實施路徑
2.1確定培養目標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顯示畢業生應具備相應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從業素質要求,重視綜合能力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標突出定位于高端技能型護理人才。訂單式人才培養既注重了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方面的共性培養,又注重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方面的個性化訓練,充分考慮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個性化要求[3]。
2.2確定合作單位及訂單量我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在充分地調研論證之后,選擇合適的用人單位確定“訂單”合作意向,選擇我市三級以上的綜合性醫院作為合作單位。因三級以上的醫院均具有一定的規模、較強的技術實力,且調查顯示,近年來護士短缺、較高的護士流失率是三級醫院普遍存在的嚴峻問題,因此,醫院對護理人員需求量大,且完全具備能力與合作培養及安排就業,是“訂單”的有力保障。根據相關政策,結合本地區及本單位護理人才需求的實際情況最后確定訂單量。
2.3建立合作管理機制“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與醫院不再局限于共同管理臨床見習及實習,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合作關系,雙方共同享有辦學的權利和利益,共同承擔辦學的義務和后果。包括以下幾方面:(1)成立“訂單式院校合作人才培養工作指導委員會”,此機構是由合作雙方共同組成的管理機構,是人才培養的決策機構,共同參與研究“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教學和管理。(2)雙方應根據護理專業培養目標,共同制訂教學文件、人才培養方案,包括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等,共同控制教學過程;雙方共同商討制定“訂單”協議,包括三方法律責任的明確及利益的維護。(3)管理機構定期召開階段總結會,就合作培養過程的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商討解決。
2.4確定“訂單式”培養對象將我校三年制普通大專護理專業學生作為培養對象,應屆高中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及分析能力。首先,于第一學期開始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宣傳,向對應的相關專業新生組班信息,采用公開報名、公開選拔的方式,選拔標準由學校與合作單位共同商討設定,包括理論基礎知識考核、面試及一定的職業適應能力測試等,并組織報考學生對合作單位進行參觀,最后根據考核結果及學生意愿,由合作單位、學校、學生三方簽訂協議,確定“訂單班”。
2.5實施培養方案
2.5.1學制安排對護理專業學生采用三段式教學法,即第1學年為公共課和醫學基礎理論課;第2學年為專業教育課程;第3學年為實踐培養。“訂單班”采取前期趨同、后期分流的培養模式,這是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較多采用的一種模式[4]。即第1學年實行普通護理專業同一教學計劃,完成護理專業通用的課程教學,第2學年進行分流教學,“訂單班”的教學計劃及課程設置另行安排。
2.5.2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課程是教學體系中最基本的單元。我們依據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體現素質教育,突出技能培養,覆蓋職業考試”原則指導下,深入分析護理專業的主要職業崗位、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所需的職業能力,制訂完善的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合作單位可根據自身的發展及需求,可在現有普通大專護理班課程體系上增設一些專業課程,以體現“訂單班”的特色與優勢。
2.5.3組織教學訂單班學生數量較普通班少,所以采用導師制對其進行綜合指導,導師均為具有一定教齡及臨床工作經驗的教師擔任,每位導師負責培養6~8名學生,使導師能掌握每1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基本在前三學期開設,此階段教學任務主要在學校完成,第四學期我們依托合作單位,將訂單班整體搬至醫院,護理專業課程(如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等)均在醫院內完成,教學任務由合作單位安排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及教學能力的教師來承擔,實現“教室進醫院,課堂進病房”,在醫院教室內上理論課,到醫院各科室進行實踐學習,第三學年按計劃完成醫院實習任務。
3護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成效
3.1教學體系完善,服務模式轉變近年來,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中,廣大同仁探索與實踐了多種人才培養模式,隨著我?!坝唵问健比瞬排囵B模式的推行與實踐,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三段式教學(理論教學-校內實訓-臨床實踐)得以完善。而“訂單式”人才培養使我校由以往的被動服務社會轉向主動服務社會,實現護理教育直接服務于社會、直接服務于醫院的重要突破,有利于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良性循環機制[5]。
3.2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我校的護理實訓基地2010年得到中央財政支持,采用模擬病房設置,積極開展校內仿真實訓基地建設,使設備水平接近或達到護理行業先進標準,能夠開出臨床護理常用的實驗和實訓項目,力爭使實訓設施滿足“訂單”要求。這些硬件設施不僅能保證“訂單”學生的技能訓練與臨床需要緊密對接,達到實訓仿真化,提高學生的崗位職業技能,同時,使現有的教學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3.3利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我校一直致力于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尤其是護理學專業課教師?!坝唵问健焙献髋囵B模式下,對師資隊伍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由于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能夠進行臨床實際工作指導,以?!坝唵问健苯逃膶崿F。與三級醫院的合作使我校專業教師隊伍綜合能力有了顯著提高,能及時接收到來自臨床護理工作最新的觀念與技術,以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擴大了兼職教師隊伍,通過合作培養,吸引了合作單位更多優秀的臨床老師加入教學工作,確保在以后的教學中,學生能及時獲取最新的臨床動態,學到的東西可真正運用于臨床工作。
3.4穩定護理隊伍近年來,大學生多為自主就業,醫療市場的開放更是給護理專業學生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由于部分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盲目跟風,就業后一旦醫院不能滿足要求即產生離職想法,這也成為年輕護士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而訂單式培養模式可減少護士的流失,因我校采用公開選拔機制,學生在入校后第1學期可通過各種途徑充分了解合作單位的發展前景,在學生與家長自愿的情況下簽訂協議,且“訂單班”的見習、專業課學習、臨床實習均在合作單位完成,學生對醫院有足夠的認識與了解。同時,在“訂單班”學生培養中融入了醫院文化教育,醫院也把他們當作“準員工”,縮短學生與合作單位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對醫院有認同感、歸屬感,可以增強學生就業后的穩定性。文獻表明,可在訂單式培養模式中實施崗后關注,使學校經常與合作單位進行溝通,現場了解學生崗位能力表現情況,有的放矢地改進教育方式,提高學生能力[6]。
3.5實現學校與醫院的雙贏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學院與醫院雙方基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誠信合作”的原則,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合作辦學使學校的教學水平不斷完善提高,學生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對醫院而言,使培養的護理人才更具有適應性和針對性,培養的學生能夠真正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并有效緩解了醫院護士短缺、流失大的嚴峻問題,將教育資源轉化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真正實現了“雙贏”。
參考文獻
[1]張翔云.高職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良性運行機制的構建[J].學術論壇,2013,36(2):221-226.
[2]王賢.高職院校“訂單式”人才培養的質量保障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1,20(1):62-66.
[3]王強,周凡.基于校企合作的訂單式人才培養實踐探索[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3,34(3):130-132.
[4]莫選榮,羅心靜,周玲玲.社區護理人才“訂單式”培養模式的探討[J].護理學報,2010,17(9A):24-26.
[5]周琦.高職護理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1,25(2):211-213.
[6]魏慧敏,閆志利.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類型及推進措施[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