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1 02:50: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化學必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金屬性強(弱)——①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生成氫氣容易(難);②氫氧化物堿性強(弱);③相互置換反應(強制弱)Fe+CuSO4=FeSO4+Cu。
3、非金屬性強(弱)——①單質與氫氣易(難)反應;②生成的氫化物穩定(不穩定);③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強(弱);④相互置換反應(強制弱)2NaBr+Cl2=2NaCl+Br2。
4、離子化合物: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叫做離子化合物。(一定有離子鍵,可能有共價鍵)
5、共價化合物: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價化合物。(只有共價鍵)
6、負極:較活潑的金屬作負極,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極反應式:較活潑金屬-ne-=金屬陽離子,負極現象:負極溶解,負極質量減少。
關鍵詞:新課程;學法指導;化學思想;學會學習
1.加強高中化學學法指導的必要性
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及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智力因素外,好的學習方法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欲學”的基礎上做到“會學”進而達到“學會”,必須強化學法指導。
2.初高中化學學習的特點差異
初中化學側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則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記住“是什么”外,弄清“為什么”和“是多少”;高中階段要求深刻理解化學原理,將學過的知識鞏固提升,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3.高中化學學習的內容
新高中化學課程包括2個必修模,6個選修模塊。新課程倡導“三維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知識與技能是基礎目標,能力與方法是核心目標,情感與態度是最終目標。
4.高中化學學習的方法
(1)牢記重要物質的性質
(2)掌握常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
(3)熟悉酸、堿、鹽的溶解性
4.1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學習
4.1.1必修模塊概念原理的編排順序及層次關系
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涉及物質結構性質和化學反應兩個領域,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學習階段,設置初步建立和系統認識兩個水平層次,呈現螺旋上升的組織特點,體現了必修教材“基礎性”的特色.認真分析概念原理的層次性、階段性對理解概念原理大有幫助。概念原理的層級發展關系如下:
4.1.2高中化學必修模塊設置的基本概念的分類
(1)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相銜接的有關物質分類的概念;
(2)物質結構基礎上原子結構、核外電子排布、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元素周期律;
(3)化學反應與能量,化學反應速率、可逆反應、化學反應限度、吸熱、放熱反應、原電池等;
(4)有機化學中的部分概念。
4.2高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應對策略和學習方法
4.2.1基本概念的學習方法
(1)采用合適的學習模式:初三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結果,分析得氧失氧的現象而得出的,進入高一,同樣的概念,再通過化合價升降和電子得失或偏移的關系弄清楚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抽象出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屬性進而形成概念,最后借助實例促進概念的遷移,加強辨別,準確掌握概念。另外許多化學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相關的圖解。教材中的插圖融科學性、直觀性和抽象性于一體,使學習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和規律化,應學會識圖、析圖打開知識重點、難點。
(2)分析概念的核心詞匯:
學習新概念時,抓住定義的關鍵,可以嘗試分析定義的關鍵詞語,這些詞語往往可以點明該概念的內涵要點。高中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其內涵是“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個定義包括“元素”、“化合價”、“升降”、“化學反應”四個關鍵詞語,這是判斷一個反映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的標準要點。
(3)列舉實例:
如“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嘗試列舉幾個化學反應,來判斷它們哪些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4)構建思維導圖,知識可視化
思維導圖就是用畫圖的方式,把要學習的主題置于圓圈或方框中,在概念的學習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可將內隱的知識轉化為外顯的知識,有效的幫助對概念的把握。
4.2.2基本理論的學習方法
(1)分類的方法
“分類法”是高中化學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例如物質可以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又可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酸、堿、鹽、有機物等。一方面,高中化學在此基礎上將分類繼續完整細化,指出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等。另一方面,高中化學還將物質分類的方法用于指導學生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歸納整合的方法
從初中化學到高中化學的變化,可以形象地描述為由“點”到“面”的遞進。一方面表示知識范圍更加廣闊,另一方面表示理解更加深入。但是,高中化學的擴充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延伸開來的。初中化學中的很多知識點,都是高中化學展開的起點,展開的內容在本質上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應重視歸納整合的方法,從一個小知識點開始,聯想到與之有關的相似特點的內容,把眾多的內容納入到一個知識“網絡”中,由“點”向外輻射,牽引出更多個“點”,實現舉一反三的學習。這樣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使知識系統化、深刻化。
(3)通過對知識進行提煉和重構強化理論知識的脈絡體系
知識提煉和重構,是鞏固、理解和提升過程.“本節課我學到了什么”;“本單元我學到了什么”;“本冊書我學到了什么”。這就是對知識的提煉和重構。
(4)必須具備一些化學思想來指導理論知識的學習
第一,守恒思想。原子守恒、得失電子守恒和電荷守恒,電荷守恒對于檢查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
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的學習中體現較多,有了這個思想作支撐來學習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將非常有系統性。
5.結束語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總之,學習方法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學習中鞏固必備的初中知識是前提,熟悉教材的知識體系是關鍵,掌握正確的學習模式、能夠對知識進行不斷地升華和總結是基本策略。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學教科書(選修1-6)2007
2.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上冊、下冊)2006
【關鍵詞】新課程;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
重慶市從2010年9月起已全面進入了高中化學新課程實驗階段,新課程所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與老教材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改變。新教材融合了近代、現代化學的內容,精簡整合了傳統高中化學內容,更具有基礎性、時代性。與初中階段的課程相比,其教學容量和教學難度大為提高,而高中新課程的課時數比原來的少,這對于高一學生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跨度。那么我們應研究新教材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結構,設計出指導學生高效率學習的有效方法,以使學生順利完成初高中化學銜接學習,培養學生自學、探索和創新能力。下面就我近年來的教學體驗,結合人教社的《化學必修1》教材談談高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銜接問題。
一、要了解新課程知識內容的變化
要做好高中新課程化學的教學,首先要從整體去把握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了解新課程教材內容、結構與老教材的變化,這樣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做到高屋建瓴。從總體上講,化學新課程結合了國際、國內化學教學的發展猶,大膽刪除了原有課程中“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
二、要注重初高中教材的研究
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上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高中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初高中教材銜接要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通過相關知識的銜接要讓學生能從更高層次上來理解化學知識,使初高中化學在教學內容上實現有機統一。
三、教學中如何做好知識的銜接
知識之間是互相聯系的,高中化學的內容大多是初中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但它又不是簡單的重復,它是初中化學知識的延展和提升。因此在教學中要認真學習和比較初高中教學大綱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化學知識體系,找出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區別點以使備課和講課更符合學生實際,更具有針對性。
(一)利用舊知識,銜接教材內容
高中教師要熟悉初中教材體系和課程標準對初中的化學概念和知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低起點,小步子”的指導思想,恰當地進行鋪墊,減少坡度。例如在《化學必修一》專題1的學習中,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在回憶初中教材中相關內容的基礎上,把“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物質的量”、“物質的分散系”等內容穿插起來,逐漸深入,依次展開,以此作為連接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的“紐帶”,使學生對四大基本化學反應類型,物質的分類,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等物質之間的轉化,溶液及膠體等知識的學習,使這部分內容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有利于初、高中化學的合理銜接。
(二)利用舊知識,挖掘更新知識
在化學學習的初級階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們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階段有些概念或原理就不一定能夠成立,我們應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學的態度來學習化學。
例如關于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一節的教學,由于初中科學教材中,對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介紹、分開教學的。在講授氧化一還原反應時,如果直接向學生說明,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不能單獨存在,學生很容易產生疑問.所以在學習這一節內容時,有必要先復習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定義,再通過比較和實例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同時存在于一個化學反應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僅僅是從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對于高中化學而言已經不適用了。
(三)補充新知識,彌補脫節知識
對照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學教材,我們也會發現有些知識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沒有出現,但這又是學習高中新知識所必需的知識,初高中的某些知識存在著脫節現象。這就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補充相關內容。例如在學習《化學必修一》專題1中物質的分類和專題3中兩性氧化物的概念時必然會涉及到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的概念,但在初中的教材中只有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的概念;并沒有出現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我們在教學中應補充這一組概念,進而提出兩性氧化物的概念,順利地完成知識的銜接。
四、銜接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教學中有的老師習生怕講少了會影響教學質量,于是在使用教材施教的過程中,大量補充,以求全面。如在高一專題2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就補充了歧化反應、利用電荷守恒法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等高難度的知識。這樣嚴重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良好的愿望不但沒有實現,反而事與愿違,而且打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不要脫離學生實際知識和能力水平,過快與高考要求接軌
應先從最簡單、最基本的知識入手,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再慢慢提高要求,注意循序漸進。
(二)不要片面追求難度,使多數學生產生“退步”的錯覺
平時測驗要有梯度,兼顧各類水平學生的需要。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小部分學生多加鼓勵,讓他們體會進步所帶來的成就感、愉悅感,真正做到培優補差,分類推進,共同進步。
(三)不要片面加大作業量,使學生疲于奔命
學內容;學情;教輔材
料;試題命制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06—0054—01
高中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且為化學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與研究提供了新的“平臺”?!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指出: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針對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開展教學研究。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認為,高中化學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養成。
一、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
高中化學課程包括兩個必修模塊與六個選修模塊。必修模塊內容覆蓋面廣,注重化學基礎知識的普及,旨在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選修模塊是對必修模塊的拓展和延伸,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在本課程實施初期,筆者因對教材編寫體例與課程模塊功能缺乏深入認識,在教學中,出現了拓展內容過多,授課節奏過快等情況,進而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接受和消化新知識,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更是無從談起。通過反思,筆者認識到,只有切實地把握高中化學課程的理念與目標,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在課程模塊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學地處理教學內容,協調好各章節教學間的關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對學情進行反思
當代高中生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探究意識和自我表現欲望。然而,由于義務教育階段知識層次要求較低, 雖然他們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化學學習,但一些學生基礎不夠扎實,對某些化學知識的認識模棱兩可,無法用專業術語進行科學的表述,尤其是對一些重要的化學概念、化學方程式等難以準確把握;部分學生因中考成績高而產生了驕傲、自負心理,出現了思維的惰性,在高中階段未能主動更新學習方法;還有一些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不善于總結完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低下。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教師要對學情進行反思。應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動機、學習習慣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注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搭建起適合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科學素養與探究精神,使學生掌握化學基礎與主干知識、基本技能。要立足實際,強化化學史觀的滲透和化學學習意義的闡釋,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切忌一味求新求變。
三、對教輔材料的使用情況進行反思
教輔材料是輔助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之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方案》是筆者使用次數較多的教輔材料,但其中的很多習題是根據大綱版教材編寫的,其與高中化學新課程理念并不相符。用這樣的材料引導學生學習,只會讓他們陷入舊的知識體系不能自拔,難以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F在的教輔材料五花八門,如果教師使用不當,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教師要對教輔材料的使用情況進行認真反思。應根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學需要合理地選擇教輔材料,對教輔材料中的內容應給予適度的講解,要注重不同知識內容間的有機銜接,最好是根據學情自行編寫教輔材料。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其作用。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化學;教學感悟
化學是一門基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學科,是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學科。作為高中化學教學要能引導學生揭示出知識的本質,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好化學的方法。新課標的化學課程實施近幾年來,我經歷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困惑與解惑,體會到了由教師的一言堂轉變成師生互動的大課堂的欣喜,也收獲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帶給我的感悟。因此,作為教師應在以下幾方面多研究。
一、教學設計以知識內容為載體,以觀念和方法教育為主線
1.更新理念,對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我們要想做好高中化學教學工作,就要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尋求教學理念的創新。要從根本上認識到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性,對高中化學在高中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應有全面清醒的認識,對高中化學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中化學教學工作的有效推進。所以,我們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樹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地位,努力推進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創新,不斷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2.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化學觀念和方法。化學課程是將化學方法與知識聯系在一起,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材時要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化學觀點和方法,而不是單純地為講解知識而講解知識,甚至根據多年的教學習慣,把教材改得很亂。
3.以化學觀念和方法來整合教學內容。在確定教學方案時,必須以化學觀念和方法教育為核心來整合教學內容,而不是單純地教知識。每節課的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領會這些知識背后的原理和方法。如《化學2》專題3中的《生活中兩種常見有機物》一節,關于乙酸,與舊教材沒有什么不同,但要注意如果設計實驗并給出實驗提綱,讓學生明白為什么需要這些步驟。具體的教學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引導學生思考:1)為何事先加入碎瓷片?2)液體添加順序是怎樣的?3)為什么導氣管要很長?4)為什么導氣管不能伸入液面之下?5)飽和碳酸鈉的作用是什么?這樣,將操作的細節作為原理的運用,學生更容易掌握,而不是背誦實驗步驟。
二、教學組織上,學生活動和教師引導并重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仍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特別是必修模塊的教學,因為學生只接受過一年的化學啟蒙教育,還有許多化學知識沒有接觸過,在這樣的條件下一味地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是不切合實際的。
1.在實驗探究課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必修模塊中有許多學生探究實驗,不少探究實驗在課本中沒有給出實驗現象,這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并不等于探究課就是讓學生自己看書自由地實驗。由于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一定的,同一個實驗從不同的角度考察可以有不同的內容,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在探究課中應該給學生提出觀察的重點,讓學生集中觀察與本節課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現象。這對一些觀察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2.在理論講授課中注意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必修模塊中有不少的理論課,理論課的通常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解為主,但是不能將教師的講解變為“滿堂灌”,而是要在理論課中精心策劃一些學生活動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三、制定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宗旨
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是盡可能少地投入教學時間,卻有比較好的學習結果。要想使教學有效性達到比較高的層次,用傳統的、單一的講授法是無法實現的。我認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在新課標的教學實踐中應大膽地使用。但是,在使用這些教學方法時,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問題。
1.要有合作、討論的話題。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交流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提高教學效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真正達到這一效果與教師設置的問題有密切的關系,只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生動有趣的問題才能引起學生的討論。同時,還要考慮在課堂上給出多少時間供學生討論,討論的時間太短也無法實現討論的價值。
2.要精選探究的內容。探究式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但并不是任何內容都要探究一番。因為有些內容學生不必探究,只要閱讀課本就明白的知識可以采用自學的方式,還有些內容可能探究起來很費時,在教學時數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可以不必探究或只探究其中幾個關鍵點,以提高教學效率。
3.要注意研究使用多媒體手段的必要性。新課標倡導使用包括多媒體技術在內的現代教學手段。教學中要注意將多媒體技術用得恰到好處。例如,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原子結構及其發展過程,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可以用視頻錄像讓學生了解簡單的工業生產過程等等。但是,不見得每一節課都得制作課件,因為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理解,教師不必花時間制作課件。另外,化學實驗是不能用多媒體代替的,因為多媒體畢竟是虛擬的,而教師的演示實驗或學生的動手實驗卻是真實的,學生的真實體驗是無法用其他教學手段代替的。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在教學目標上必須創造條件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在教學內容上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現實,在教學方式上堅持以探究為主的多樣化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氧化還原反應 高中化學 教學思考
高中化學教科書中氧化還原反應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難點。人教版的教材氧化還原反應安排在高中化學必修1的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第三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內容標準如下:根據實驗事實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
在必修1教材中,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要求很低,可以判斷一個化學反應是否氧化還原反應,能根據化學反應中各物質化合價的升降確定反應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能進行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判斷,知道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的轉移就可以了。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可以對出現的某些反應進行分析,以鞏固和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知識。這樣的反應有很多,必修1中有鈉和水的反應,氯氣和水的反應,次氯酸光照條件下的分解反應,氯氣分別和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反應,二氧化氮和水的反應,氨的催化氧化的反應,濃硫酸和碳的反應,濃、稀硝酸分別和銅的反應。這些都是學習氧化還原反應很好的素材。對學生來說可以分散重點、難點,降低學習的難度,可以幫助學生有意識的識記化學反應的方程式,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為學生做和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習題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還有一些反應不適合分析,比如過氧化鈉分別和二氧化碳、水的反應還有鋁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方程式。通過必修1的學習,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一定認識,但是在應用方面還需要另外的加強學習。學生在應試時,經常會遇到如下問題: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數目的判斷(和物質的量有關的計算);氧化還原方程式的配平等。這些都是學生不易得分的地方??梢栽诮虒W中進行滲透講解。
在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氧化還原反應以另外的形式出現。在必修2中,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的第二節化學能與電能的學習,必須以一定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為基礎,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實際應用之一。原電池原理是將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開在電池的兩極上進行。正極發生還原反應,負極發生氧化反應。電解原理是將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分開在電解池的兩極上進行。陽極發生氧化反應,陰極發生還原反應。電鍍是電解原理的應用。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是原電池原理和電解原理的實例。
在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中,第一章化學反應與能量中,一般涉及到反應熱的計算的習題都有和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方程式的配平,還有在第四章電化學基礎(是對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的拓展和深入學習)。本章包括原電池、化學電源、電解池、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四部分內容全部是以氧化還原反應為基礎進行學習。
在選修5中有兩大類反應,在有機化學的學習中稱為氧化反(有機物加氧去氫的反應)和還原反應(有機物碳氧雙鍵加氫的反應),實質上都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塊對學生的要求比較低,在試題中也極少出現考查這個知識點的相關題目,學生能識別有機化學反應中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就行。
那么在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中如何幫學生解決這個重難點呢?本人在進行高三復習時發現: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的習題學生得分情況都不是很好。主要試題類型如下:離子共存中氧化性微粒和還原性微粒不共存的判斷;給定某個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可能未配平),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給定某個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可能未配平),判斷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無機推斷題目中根據題目要求寫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者離子方程式(配不平不得分);和電化學有關的習題中寫出電極反應式或者計算兩極上產物的質量或者反應中轉移電子的數目;根據酸堿中和滴定原理遷移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滴定中的相關計算;某些熱化學方程式書寫中遇到的氧化還原方程式的配平。
學生的學習困難有如下幾點:不能確定氧化還原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其他反應物和生成物可根據題目信息或質量守恒確定);確定了反應物和生成物但是不能將方程式配平;不能準確判斷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不能確定反應中轉移電子的數目。
針對這些困難應該如何解決呢?
根據題給信息確定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如果還有缺項的話,根據原子守恒確定所缺的微粒;確定反應中有化合價升降的元素及其化合價,并據此判斷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用雙線橋進行分析:升――失――氧(始端對應的物質是還原劑,末端對應的物質是氧化劑),降――得――還(始端對應物質的是氧化劑,末端對應的物質是還原劑)];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目(化合價升降總數)相等先將反應中氧化還原的部分配平;根據原子守恒將方程式配平并進行檢查。
當然,學生要掌握并能正確解答和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習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介紹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強弱規律(即氧化性較強的氧化劑跟還原性較強的還原劑反應,生成還原性較弱的還原產物和氧化性較弱的氧化產物),歧化(比如氯氣和水的反應,氯的化合價由反應前的0價變化為反應后的-1價和+1價)歸中(比如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的反應,硫的化合價由反應前的-2價和+4價變化為反應后的0價)規律,價態規律(元素處于最高價態,只有氧化性;元素處于最低價態,只有還原性;元素處于中間價態,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主要表現其中一種性質),轉化規律(相鄰價態不反應,化合價變化時只靠近不交叉),難易規律(越易失電子的物質,失電子后就越難得電子,越易得電子的物質,得電子后就越難失電子;一種氧化劑同時和幾種還原劑相遇時,優先與還原性最強的還原劑發生反應;同理,一種還原劑遇到多種氧化劑時,氧化性最強的氧化劑優先反應)。根據元素的金屬、非金屬活動性、化學反應的條件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氧化劑、還原劑及氧化劑的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或者還原劑的還原性的相對強弱。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和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習題需要反復實踐,不斷總結,逐漸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和氧化還原反應有關的問題先進行分析,強化方法,強調規律。相信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能將這個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化解。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1).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
[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選修4).
一、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評價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對學生個體創造性潛能的開發,評價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不斷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點,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評價活動。因此,在評價中應該采取自評、互評、小組評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開展評價。
(二)發展性原則。在對學生進行化學作業評價時,不能只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們的成長和發展歷程,對學生們的進步要進行適當的鼓勵和肯定,使得學生能夠自覺地去學習和發展,這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業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整體性把握,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并且從各方面進行入手,如學生學習習慣、知識結構等,采用發展性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成長、進步和發展。
(三)指導性原則。在化學作業評價中,教師將指導性原則貫穿于整個評價活動過程,特別是在同伴互評和小組評價過程中,通過評價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與創新。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既是評價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同時又是參與者和學習者。在指導學生評價時,既要理論聯系實際,又要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分析、比較、判斷和推理等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評價的形式和內容
(一)鞏固型作業評價。鞏固型作業就是對學生所學知識、方法和技能進行再強化的一種教學措施。這種評價作業往往是利用課后作業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強化和完善。例如,對學生化學方程式的強化練習,以及實驗儀器的認識和了解等知識。此外,教師在對作業進行設計時,要注意對作業進行分層、適量的布置,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自評-自我糾正”,脫離傳統的教師批閱教育方式,不僅減輕教師負擔,還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在作業評價過程中要注重對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強化和重點分析,促進學生的知識更加完備。
(二)糾錯型作業評價。針對學生學習中的考試、習題檢測、日常練習等多種測試中出現的錯題進行糾錯改正。糾錯作業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易混淆問題、馬虎問題等多方面進行強化,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學習成績。此種作業評價中有一種重要的評價模式“自評-互評”,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在自評或者互評中,學生都需要根據問題作出詳細的解答,這種方式對學生提升知識水平有著積極作用。教師也需要注意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點撥、強化等,促進學生進行深入學習以及對知識的牢固掌握。
(三)總結型作業評價??偨Y型作業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章節或知識板塊學習結束后,讓學生自我進行章節知識小結、題型分類小結和解答方法小結,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網絡的形成。這種作業形式我們主要以學生自我構建知識網絡和學習方法為主,采取“小組?D?D班級”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實行層層優選,然后班級展示交流。另一種是在考試后,讓學生自我分析考試情況的作業;讓學生在拿到評閱的作業和試卷后,認真分析總結錯題的原因,探究正確解法,并歸類記入“錯題記錄本”。這種作業我們主要采取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
三、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評價策略
(一)綜合設計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策略。評價是一項系統工作,因此在高中化學作業評價過程中,必須綜合設計學生學業成就,包括對作業評價的目的、功能、目標、內容、方法、測量工具、評價的實施、評價的標準和評價的指標以及評價結果的呈現、分析及其反饋方式等都應予以全面考慮。在實踐中,教師從作業的功能出發,綜合設計了學生各種化學作業的評價體系,從評價的目的和功能上確立了診斷、選拔、教學和促進管理等功能以及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主體;從評價的內容和目標上,依據課程標準設定的內容和目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為終極目標。
(二)依據課程模塊選擇評價方式策略。普通高中化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K構成,每個模塊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功用。因此,高中化學作業評價要充分考慮不同課程模塊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作業評價的方式方法。對于必修課程模塊,必須綜合運用多樣化評價方法。如,《化學與生活》課程模塊的評價還應緊密結合生活實際,重點考查學生對身邊化學現象和生活中化學問題的分析能力;《實驗化學》課程模塊評價重點要放在實驗的過程,包括實驗設計、過程、操作和實驗報告形成等過程;除此以外,還應該包括實驗過程中的交流、討論與合作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
(三)結合學分管理實行綜合性評價策略。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模塊實行學分制管理,學生要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要求,必須完成規定的必修課程模塊和一定的選修課程模塊。對化學有興趣的學生還可以再選學若干化學選修課程模塊以發展個性。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在相應課程模塊學習中的紙筆測驗、學習檔案記錄和活動表現進行綜合評定,并以此作為評定學生是否獲得相應課程模塊的學分和完成學業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