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2 06:50: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畢業五年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楊陽的父母早逝,她跟著外婆長大。在生活拮據的日子里,從小外婆就教導她,生活要有計劃,要算計著過日子,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外婆的精打細算中,楊陽健康地成長,順利地上了大學。
畢業后,楊陽在一家私立學校找到了工作,開始了自己的獨立人生。從小計劃著過日子的楊陽正式開始了自己第一個“五年計劃”:交個男朋友,交清房子的首付再結婚。楊陽訂這個計劃是有她的根據的。這一年她22歲,青春靚麗,有過戀愛經驗,五年之內完全可以找個結婚對象。她年收入4萬,節約點每年攢3萬塊錢應該不成問題,5年就是十幾萬,即使男朋友不出資,在武漢這座城市交100平米左右房子的首付已經綽綽有余了,余下的正好裝修。楊陽覺得這個“五年計劃”其實是很寬松的,自己完全可以實現。
正如楊陽所料,她的“五年計劃”開局良好。工作半年后,她就交上了滿意的男朋友。他叫馮益民,是某公司的財務主管,長得人高馬大、清清爽爽,人又聰明靈活,職業前景看好,更重要的是,他誠實開朗,對楊陽溫柔體貼,跟她說話連大氣都不出一聲。只有一點遺憾的是,他的家在農村,他又是家里的獨子。父母為了他讀書,欠了不少債。他除了要贍養兩位老人,還要還債。馮益民沉重的家庭負擔曾讓楊陽猶豫過,但最終還是沒能成為愛情的阻力。
生活按計劃進行著。兩年后,楊陽的存折上已經有六萬多塊錢的存款了,而馮益民的工資大多拿回家還債了。楊陽雖有些不快,但也沒什么可說的。不過到了第三年,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首先是楊陽所在的私立學校停辦了,她暫時失業。雪上加霜的是,在職場撞得焦頭爛額時,外婆又得了癌癥。她是外婆養大的,外婆是她今生今世的恩人。盡管醫生說沒治了,楊陽還是盡全力挽救外婆的生命,這樣一來,她花掉了幾萬元存款。而此時,她還沒有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每月的收入僅供維持日常生活。想到自己的“五年計劃”,她心急如焚??此y過的樣子,馮益民心疼地將她摟在懷里,愧疚地說:“都是我無能,沒能幫上什么忙。不過,你別著急,我家里的債馬上要還清了,那樣我就可以出力了。”
讓楊陽欣慰的是,男友馮益民不愧是個有能力也有責任感的男人,一年后就開始往她的賬上打錢,而她也找到了收入跟原來差不多的工作。三年后也就是楊陽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最后一年,她存折里的錢已經達到預期的數字了,但此時武漢的房價跟五年前比已經翻番。當初她不是沒有考慮到這個因素,只是沒有預計到房價會漲得這么快。盡管后來東拼西揍,他們買了房,但裝修和置辦家當的錢已經沒有了。馮益民試探著問:“我們從朋友那借點錢先把婚事辦了怎么樣?”他已經28歲了,這個年紀在他們老家早已是孩子他爸了。父母早就催他結婚生子了,身體本來就不好的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看惟一的兒子傳宗接代。但在城里長大的楊陽理解不了這些,她堅持自己的第一步經濟目標沒達到決不結婚,寅吃卯糧的事她決不會干!
TWO
馮益民太了解楊陽了,她決定了的事情誰都改變不了,能夠調控她的只有她的計劃。無奈之下,他只好拼命工作、拼命掙錢。那段時間,他和楊陽仿佛都變成了賺錢的機器,成天不停地運轉,連談戀愛都簡化了,頂多一起吃吃快餐、到超市買點生活必需品。同事和朋友的聚會更是很少參加,一方面沒精力,另一方面不想禮尚往來,怕還不起人情債。雙方的熟人都覺得他倆不合群,以后再有什么活動也不邀請他們了。這樣雖然少了許多快樂,但為了自己的目標,只能如此了。
兩年后,兩人終于掙足了裝修房子和置辦婚禮的錢。當他們將結婚用品一樣樣搬到裝修好的新房時,沒有多少結婚的興奮,倒是都有點精疲力竭了。
辦好婚禮從老家回來,馮益民往床上一躺,舒口氣說:“終于有了自己的家,可以好好喘口氣了。”而妻子楊陽卻在一旁說:“我們商量一個下一個‘五年計劃’吧!”馮益民一聽計劃,連連擺手道:“有必要那么麻煩嗎?日子一天天過就行了!”楊陽正色道:“那可不行,我們現在買了房,要還房貸,以后還要生孩子,由兩個人變成三個人,更應該計劃著過日子……”妻子還未說完,馮益民馬上敏感地意識到一個問題,忙問:“你說什么?‘以后還要生孩子’是什么意思?我們現在結婚了,馬上就要生孩子,你不會計劃到‘以后’吧?”楊陽說:“所以我們才要一起商量,制定新的計劃嘛?!?/p>
楊陽很快拿出第二個“五年計劃”方案:第一、二年攢錢,為生孩子做準備,同時二人要充電,考些證捏在手上,為以后跳槽做準備;第三年生孩子;第四年開始給孩子進行教育儲蓄;第五年馮益民要做到經理級……
楊陽將“五年計劃”貼在床頭,同時還有詳細實施細則,也就是將計劃具體分解到年、月甚至是日。
馮益民對這個計劃沒什么興趣,他不喜歡刻意去規劃什么,但為了家里的安定團結,他只好順從了妻子,只是提出一點意見,將生孩子提前。最后,楊陽做出了讓步,將生孩子提前到了第二年。
但是當年春節,楊陽跟丈夫回家過年時,看著婆婆做魚丸子,突然不停地作嘔。婆婆喜不自禁地說:“是不是有了?”楊陽的臉頓時陰下來。一過完初一,夫妻倆就回省城做檢查,還真是懷上了!楊陽頓時煩躁地用拳頭直砸丈夫。馮益民一邊安慰妻子,一邊在心里偷著樂??磥碚媸翘煲獍。巧咸煲琰c賜給他們一個孩子,妻子還有什么話說呢?但令馮益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楊陽要去打掉孩子!這讓馮益民大驚失色,極力勸阻,并保證孩子生下來交給父母帶,決不影響她實施她的下一步計劃。對丈夫的承諾,楊陽付之一笑。她說:“你能保證什么?孩子由老人帶你能保證他健康成長嗎?再說,養孩子的費用你算過沒有?咱們現在除了還貸,存折上只有2千塊錢,這點錢連生孩子的費用都不夠。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一出生就跟著咱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無論馮益民好說歹說,楊陽最終還是堅持把孩子打掉了。為了不讓盼孫心切的父母過分傷心,馮益民只好說是不小心流掉了。馮益民的母親還特地從家里抓了老母雞來侍候兒媳,這讓馮益民更加難過。對妻子楊陽,他第一次有了一種隔閡,那是她的一意孤行給他們的愛留下的一塊傷疤。
THREE
丈夫的態度讓楊陽意識到可能自己做得過分了,為了彌補,她主動修改計劃,提前半年生孩子,但計劃中同時添加了一筆:提前做好物質上的準備。馮益民說由他去做兼職吧,楊陽卻不同意,她要丈夫按計劃備考注冊會計師?!安荒芤驗樘崆吧⒆哟騺y了其他的計劃!”楊陽堅決地說。于是,楊陽上班之余做了兩份家教,每天晚上回來得很晚。妻子的固執讓馮益民心疼、擔心又無奈。
8個月后,楊陽懷孕了。馮益民欣喜地抱著妻子說:“從現在起,你不要做兼職了,下班回家就休息,讓我來侍候你們母子倆?!睏铌枀s輕輕推開他,說:“我沒那么嬌氣,還沒到讓你侍候的時候。”她依然工作之余做家教,挺著肚子四處奔波。
那天晚上,楊陽做完家教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頭昏目眩,不知絆到了什么就摔倒了。幸虧好心人將她送到了醫院,但她還是流產了。醫生告訴她,是勞累過度加上營養不良所致。馮益民趕到醫院時,本來心里窩著火,但看到妻子神情恍惚目光呆滯,只好勸她好好休息,養好身子再說。但楊陽仍然不吃不喝不說話不睡覺,天天看著天花板發呆。馮益民終于忍不住責備道:“早叫你休息了,你非要按你的計劃來,現在前功盡棄了吧!”看著發火的丈夫,楊陽目瞪口呆,繼而痛哭流涕。馮益民心軟了,抱住妻子。楊陽哭累了,擦干眼淚,望著丈夫,認真地說了三個字:“對不起!”
孩子的意外夭折讓楊陽明白了一件事:計劃趕不上變化。人生需要計劃,但不能強求,還是順其自然的好。妻子的思想變化讓馮益民喜出望外,他趁機提議:“等你身體恢復了,我們出去度假好不好?”結婚這么些年來,兩人從來沒有一起出去旅行過,因為家庭計劃里沒有這一項。對丈夫的提議,若在往常,楊陽會認真地做個預算,然后再決定是否立項。而從立項到實施,起碼還得半年時間。但這一次,楊陽稍稍思索了片刻就默認了。
兩人到了“童話世界”九寨溝。一進九寨溝,楊陽就被五彩斑斕的海子群吸引住了。她快樂地穿梭在一個個美麗神奇的湖泊間,像個孩子似地蹦蹦跳跳,歡呼雀躍。馮益民由衷地贊嘆:“我的老婆真美??!”楊陽卻說了一句有幾分哲理的話:“以前覺得最美的水當然是大海了,現在才覺得小小的海子才最有魅力?!?/p>
回家后,“五年計劃”和實施細則被楊陽悄悄從床頭取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兩人在九寨溝海子群的快樂留影。
馮益民驚喜地發現,妻子變了,變得越來越有生活情趣。以前一走進家門,除了一日三餐,看不到家的氣息。床上是散開的被子,餐桌上是還裝著殘湯的碗,柜子上是一層灰,跟單身宿舍差不多。嚴格按照家庭計劃生活的他們,幾乎沒有精力也沒有心情好好生活。面對沒有多少溫情的家,馮益民常常以加班為借口呆在單位?,F在,他天天盼著早些回家,因為餐桌上有冒著熱氣、香味撲鼻的煲湯,茶幾上有五顏六色的水果,房間里彌漫著沁人心脾的熏香和音樂,更重要的,屋子里有一張溫潤的笑臉,讓他心動,讓他著迷。他覺得妻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美麗可愛!
再一次懷孕后,楊陽辭掉了所有家教,每天早早回家,做起了幸福的準媽媽。從不寫日記的她突然愛上了記日記,每天睡覺前,她認真地將這一天記下來,無論大事小事,無論快樂煩惱。她要告訴孩子,把日子拆開,化繁為簡,每天都是一個小故事,或精彩紛呈,或波瀾不驚,但只要活出自我,活得舒心,每一天都是充實的。這才是一個普通人最實在的幸福。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國,2001年總人口已超過10億人,其中勞動人口超過4.05億人。印度的人口年增長率1991年為2.03%,1998年為1.68%(注:(?。┧展荆骸?998~1999年度印度統計年鑒》第45頁。),這意味著每年新增勞動力700萬人(勞動力參與率1997年為41.8%)(注:(?。┧展荆骸?998~1999年度印度統計年鑒》第161頁。)。因此,就業問題是印度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印度政府為解決這一問題作出了持續的努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印度經濟發展與就業問題
獨立50年來,印度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盡管如此,印度經濟仍然是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就業問題仍然未能較好解決。印度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是消除失業和向千百萬無業者提供有報酬的就業機會。然而,50年來的發展歷程表明,這一目標未能實現。如1951年印度的失業人數僅為330萬,到1990年已上升為2800萬(注: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6年英文版,第10頁。)。這意味著在這期間印度經濟發展未能吸收同期正常增長的勞動力,更不用說減少積壓的失業人數。印度未能在解決失業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起主導性作用的因素,一是人口及勞動力過快增長,超過了經濟發展所能提供的新增就業機會;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本——技術密集化趨勢,導致經濟增長加速而就業機會相對減少,進一步加重了就業壓力,使印度的失業問題日益突出。失業問題的社會經濟后果也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影響之一是加重了印度社會的貧困問題。貧困問題是印度經濟社會發展中嚴重而又長期存在的問題。雖經獨立后50年的發展,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占全印度人口的比例仍然很大,例如,1992年這一比例為41.7%,即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總數達3.548億(注: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6年英文版,第318頁。)。據有關資料分析,造成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失業或就業不充分。因此,解決就業問題與消除貧困問題是緊密相關的。雖然印度解決就業問題的效果并不理想,但50年來為解決這一問題而付出的持續努力卻不能說沒有作用。如果沒有長期持續的努力以解決這一問題,今天印度的失業和貧困問題會更加嚴重。
(二)印度政府在解決就業問題中的作用
印度的就業問題從本質上說是一個發展問題,它是由印度市場經濟的欠發達所造成的。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只能是加快發展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這方面僅僅依靠市場經濟運行的自發性作用是遠遠不夠的,作為市場經濟宏觀調控主體的政府可以發揮極為重要的能動作用。獨立以來,印度政府為解決就業問題進行了持續不斷的努力,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第一,重視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宏觀管理和控制作用,把國家置于引導經濟發展的中心位置,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印度政府一方面發揮“企業家”作用,直接參與并調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又發揮經濟調控者作用,通過編制實施經濟計劃,頒布法令、政策,利用價格、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桿,調節印度市場經濟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實現對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注:參見陳繼東著:《獨立后印度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19~43頁。)??梢哉f,如果沒有50年來印度政府的這種雙重作用,印度經濟是不能取得顯著發展和進步的。換言之,印度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就業壓力,印度政府的促進作用功不可沒。
第二,印度政府在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強調從印度這一人口大國的實際國情出發,走適合自己的工業化發展道路。從印度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人口大國的國情出發,印度政府在推進工業化的進程中,十分強調發展中小企業,發揮中小企業勞動密集的特點,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印度大規模工業化進程從“二五”計劃開始,也就在這個時候,印度政府頒布相關政策,為小型企業保留了部分行業領域,不許大型企業參與經營,有力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所吸納的就業人數亦顯著增加,從1979~1980年度的670萬人擴大為1997~1998年度的1670萬人,增長約1.5倍(注:(?。┧展荆骸?988~1989年度印度統計年鑒》第84頁?!?998~1999年度印度統計年鑒》第91頁。),有助于減緩就業壓力。
第三,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強調控制人口增長規模,取得一定成效,有助于減緩就業壓力。印度政府從“四五”計劃開始重視人口問題和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經過近20年的努力,印度的出生率已從1961~1970年的平均41.2‰下降為1981~1990年的平均32.5‰。印度人口增長率也相應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從1971年的24.8‰下降為1991年的23.8‰,1998年估計人口年增長率為1.68%(注:(印)塔塔服務公司:《1998~1999年度印度統計年鑒》第45頁。)。人口及勞動力增長規模控制,有助于減緩就業壓力。
第四,大力推行各種就業計劃,努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以減輕就業壓力和消除貧困。
二、印度的就業計劃及其措施
大力推行各種就業計劃,努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是印度政府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措施之一。盡管這些計劃的實施結果與預期目標還有差距,但積極作用是應予肯定的。
(一)經濟發展計劃關于擴大就業的安排
失業和就業不充分是印度貧困的重要因素。因此,從一開始起,印度的經濟發展計劃就把實現充分就業列為經濟計劃的重要目標。
“三五”計劃明確規定經濟計劃的長遠目標:“最大限度地增加生產,充分就業,實現經濟平等和社會公正,這些都是目前條件為人們所接受的計劃目標。它們實際上并不是不同的概念,而是國家須致力實現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目標,這些目標沒有哪一個能在排除其他目標的情況下實現,發展計劃必須對所有目標給予均等的重視(注:印度政府,計劃委員會:《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8頁。)。
”印度經濟計劃的制訂者認為,增加投資就會帶來國民收入和就業的增加,因為當國民收入隨著投資的擴大而增加時,對勞動力的需求就會自動提高,就業便會擴大。因此,在印度的第1個五年計劃至第5個五年計劃中,雖然增加就業一直是這些五年計劃的目標之一,但在每一個計劃里卻找不到為每個經濟部門和地區所專門擬定的就業計劃,以便一方面促進就業,另一方面增加國民收入。之所以出現這一弱點,在于計劃的制訂者未認識到只有在選擇了適當技術的情況下,投資和國民產值的增加才能相應創造出更大的就業。其結果就是五年計劃關于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落空了,失業率隨著一個計劃接著一個計劃持續增加。例如,“一五”計劃結束時,失業率僅2.9%,失業人數為530萬人;“二五”計劃結束時失業率上升為3.6%,失業人數增加為710萬;“三五”計劃結束時失業率進一步上升為4.5%,失業人數達960萬(注: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6年英文版,第350頁。)。
“六五”計劃在就業政策的序言里承認:“在就業方面,情況遠遠不令人滿意。過去10多年來,失業和就業不充分的人數大大增加。因此,我們的就業政策應當包括兩個主要目標:通過提高有償就業的增長率來減少就業不充分和減少通稱為公開性失業的經常性失業?!薄傲濉庇媱濋_始時的失業總人數為1200萬,“六五”計劃預計在1980~1985年間將新增勞力3430萬,計劃新增就業3430萬個,到該計劃結束時的失業總人數仍為1200萬?!傲濉庇媱澋木蜆I目標總體上得到實現,到1985年3月第7個五年計劃開始時,失業總人數為920萬(注:但印度經濟學家對此有不同看法,認為失業總人數為1390萬。見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6年英文版,第352頁。)。
“七五”計劃改進了計劃方法,在計劃方案中列出了各部門設想的就業增長指標,并預計在該計劃期內的4756萬個標準人/年的就業總需求中,有4036萬個可望得到滿足,即就業年均增長率為3.99%,那么,到“七五”計劃結束時的失業率將僅為2.1%,失業總人數為722萬。但鑒于80年代期間,勞動力一直在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長,而就業的年均增長率僅為1.55%,因此,失業人數增加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事。
“八五”計劃開始時印度的失業總人數為2800萬左右?!鞍宋濉庇媱澒烙嬙?990~1995年間將新增勞動力3700萬。因此,“八五”計劃文件把該計劃期間的就業增長率定為3%,以保證就業目標的實現?!鞍宋濉庇媱澋那叭?,就業人數增加了1878萬人,這使1992~1995年的就業年增長達2%,但仍低于計劃的年均增長率?!熬盼濉庇媱澃言谠鲩L過程中創造充分就業機會列為計劃的一個基本目標,強調在高失業率和就業不足地區集中發展更多勞動密集型項目、部門和技術。同時,鑒于失業率很高和臨時工不斷增加,“九五”計劃決定實施一個國家就業保障計劃來增加窮人的就業機會。(注:印度政府,計劃委員會:《第九個五年計劃建設報告》(1997~2002),轉引自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8年英文版,第868~874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計劃是印度政府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主要工具,在每個計劃的文件中都把實現充分就業列為基本目標。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和政策上的問題,前5個五年計劃未對各部門、行業的就業增長作具體規劃,而依賴于經濟增長自動增加就業機會,其結果是導致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從第6個五年計劃開始,計劃文件對總的擴大就業目標進行了按部門的分割性規劃,并注意發展勞動密集型項目來增加就業,收到了一定效果,有助于減緩失業壓力。但是“七五”計劃和“八五”計劃中都存在就業平均增長率高估的問題,實際就業年均增長率不僅低于計劃指標,同時也低于新增勞動力的年增長率。這樣,印度失業的總人數仍在不斷擴大。盡管有這種問題,但總的失業率未出現明顯上升,還略有下降,應該說經濟計劃對擴大就業所做的安排和相應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偟目磥?,解決就業問題仍將是印度經濟發展計劃的一個長期目標。
(二)鄉村發展計劃關于擴大就業的安排
印度政府還通過實施各種鄉村發展計劃來增加就業,因為印度最主要的失業者分布在廣大的農村。而要促進廣大鄉村的發展和消除貧困,給農村廣大無業者或就業不充分者提供有償就業機會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因此,印度從第4個五年計劃開始,就陸續在不同地區,不同范圍內實施了多種鄉村發展計劃,以促進增加就業。需要指出的是,鄉村發展計劃是一種綜合性計劃,它包括鄉村和安全飲用水、道路設施建設等項目,還包括在鄉村開展掃除文盲和進行技術培訓、擴大醫療衛生保健網絡等內容,而不僅僅是安排有償就業。在此我們主要對鄉村發展計劃中關于擴大就業的安排進行分析。
70年代初,印度政府設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來制定解決失業問題的措施。該委員會提出了農村電氣化、修建公路和農舍及小型灌溉工程等方案,以緩解農村的失業和就業不充分。該委員會還建議,應當最優先實施農村服務中心的計劃,因為該計劃有助于向工科大學生和技術人員提供就業或自我就業的機會。在1973年該委員會的報告發表以后,印度政府為提供就業和緩解就業不充分而實施了以下措施:1.農村工程計劃。該計劃以修筑永久性民用工程為重點,以此來緩解實施該計劃地區的落后狀況。2.邊際農和農村勞動力計劃。該計劃是對農村的邊際農等貧困家庭發放專項貸款,使之用于飼養家禽、養魚、養豬和從事園藝之類的輔行業,擴大自我就業。3.小農發展機構計劃。該計劃通過相應機構向小農提供專項貸款,幫助他們采用最新技術開發農業的精耕細作和多種經營活動,以此減少季節性就業不充分。4.綜合旱地農業開發計劃。該計劃開展土壤保護、土地開發和水利等永久性工程。這些計劃項目是勞動密集型的,據估算,每投資1000萬盧比,就可為大約1.5萬人提供就業,因此可為計劃項目實施地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5.農村服務中心計劃。該計劃是向失業的大學畢業生和文憑持有者自謀就業提供援助,幫助他們在農村建立車間,從事農業機械的安裝、維修、設備和零部件供應等等技術服務工作。援助對象主要是機械、農業、電機工程及其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6.地區發展計劃。該計劃帶有緩解地區發展不平衡性質,它涉及到在10個大型灌溉工程地區建設足夠的公路、綜合市場等基礎設施,促進這些地區的發展,也相應增加就業。7.為農村就業的現金計劃。該計劃對包括治理水土流失、小水利、土壤保護、造林、防洪、墾荒、養魚業、飲用水和道路建設等各種勞動密集性和生產性的農村發展項目提供資金,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該計劃規定,在每個區設立的一個項目要向100人提供在一年里平均持續工作10個月的就業,同時,與當地發展計劃相一致,每個項目要生產具有耐用性的商品或建立永久性的資產。上述各種農村就業計劃在70年代中期(即“四五”計劃期間),僅中央政府就耗資17億盧比,但效果并不顯著,因為這些計劃的缺點是“應急”性的和地區性的,缺乏總體規劃和持久性。它們可以暫時性提供一些就業機會,項目完后失業或就業不充分又恢復了。
1977年,印度政府所積累的緩沖儲備糧達2000多萬噸,印度的糧食自給基本實現。在經濟學家建議下,印度政府制定了以工代賑計劃,即用糧食來支付生活低于貧困線以下的人的勞動工資。該計劃的目的在于:一是為農村地區的人們提供有償就業的機會;二是增加生產和提高農村地區生活水平,新創社會財富,加強基礎設施;三是利用過剩的糧食,開發國家的人力資源。該計劃的實施方式是:政府用糧食來支付在該計劃項目中就業的全部和部分人的工資。中央政府以糧食的形式分配給各幫政府,以資助邦政府承擔的正在進行的計劃項目或一些特殊項目的資金,并授權由鄉村自治會之類的基層權力機構來具體實施該計劃。
印度中央政府在1978~1980年間分配了270萬噸糧食給以工代賑計劃。計劃實施的效果是:受益者中70%以上是勞動家庭和農村人口中的最貧困階層;各受益家庭的收入增加了17.17%;就業總共增加約10.9%,每戶就業的平均人日數從計劃實施前的403個提高到實施后的447個;創造了一大批基礎設施性的項目,以工代賑所占比重為60%。以工代賑計劃的效果是明顯的,因此,印度政府決定繼續在更大范圍實施。從1980年10月起,以工代賑計劃更名為全國農村就業計劃,由印度中央政府發起組織并提供50%的援助。該計劃設想每年為失業者和就業不充分者新增30~40億個人日的就業機會,計劃所包括的項目有:飲水井、社區灌溉井、村儲水池、小型水利工程、農村道路、學校和鄉村評議會議事場等基礎設施。在“六五計劃期間,中央和邦政府實際支出資金183.4億盧比,全國農村就業計劃共創造就業17.75億個人日,實現了162億盧比的撥款指標和15~20億個人日就業機會的預期目標?!捌呶濉庇媱澋膿芸钪笜藶?48.7億盧比,其中由中央政府支出125.1億盧比,邦政府支出123.6億盧比,預計總共創造14.45億個就業人日。據“七五”計劃前4年的資料,1985~1986年度至1988~1989年度共支出294.0億盧比,已創造了14.77億個就業人日(注: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6年英文版,第358頁。)??梢哉f該計劃的實施是較為順利的。
印度政府還于1983年8月15日開始實施一個稱為“農村無地勞動者就業保證計劃”的新計劃作為全國農村就業計劃的補充。農村無地勞動者就業計劃的資金完全由印度中央政府籌集。“七五”計劃由中央部門提供174.4億盧比資金,其目標是在此期間創造就業10.13億個人日?!捌呶濉庇媱澢?年實際支出了241.2億個人日?!捌呶濉庇媱澢?年實際支出了241.2億盧比,共創造就業機會11.54億個人日。
1989年4月28日,拉·甘地總理宣布實施賈瓦哈爾就業計劃。該計劃是由現存所有農村工資性就業計劃合并而來,這也就意味著全國農村就業計劃和農村無地勞動者就業保證計劃為賈瓦哈爾就業計劃所取代。在1989~1990年度至1993~1994年度的5年間,該計劃總支出共1107.2億盧比,其中用于小水利278.6億盧比,占25.2%;用于鄉村道路247.8億盧比,占22.4%;用于村落和房屋建設166.0億盧比,占15.0%;用于學校和社區場所86.8億盧比,占7.8%;用于人工造林48.0億盧比,占4.3%,其他項目280.0億盧比,占25.2%。其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明顯的,共建成水井44.7萬個;村落49,478個:建房148萬間;學校16.8993萬所;鄉村道路67.4萬公里;飲水井48.9萬個;村莊儲水池32.9萬個;人工造林65.5萬公頃。(注: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6年版,第367頁。)目前,賈瓦哈爾就業計劃仍是印度政府所實施的主要的鄉村就業計劃。
(三)各種扶貧計劃關于擴大就業的安排
貧困是一種社會現象,指的是社會中一部分人甚至不能得到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印度,貧窮被界定為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之下的狀況。許多經濟學家和組織對印度貧困范圍進行了有價值的研究,盡管他們據以進行分析的方法和衡量標準不同,因而得出的關于印度貧困狀況的看法各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印度社會,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存在大量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即貧困是印度社會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同時也都承認,隨著經濟增長率的上升和政府實施各種扶貧計劃,低于貧困線以下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開始下降,但窮人的絕對數仍在繼續擴大。造成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失業和就業不充分;窮人缺乏財產基礎;窮人受教育程度低因而收入也相應低;個人收入分配嚴重不均,等等。因此,消除貧困是一項涉及各個方面、多領域的系統工程,其中,解決就業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在印度政府所實施的扶貧計劃中,都包括有關于擴大就業的安排。
提高廣大民眾的生活水平歷來是印度經濟計劃的目標之一?!岸濉庇媱澱f要改變低層人民的“狀況”,“四五”計劃又說要提高普通人和社會貧弱階層的生活條件,特別是保證“就業和教育”。該計劃還強調要實施“全國最低需求計劃”以便改善較低收入階層的條件。盡管如此,印度窮人的數量仍繼續增加。1971年提出了“消除貧困”的口號,從此把貧困問題提到了政府議事的中心位置?!拔逦濉庇媱澲赋觯骸笆I、半失業以及大量生產者缺少資源基礎,特別在農業部門,是貧困的主要原因?!薄拔逦濉庇媱澨岢?,“將對失業、半失業和大規模的貧困問題發動一場直接的進攻?!保ㄗⅲ河《日?,計劃委員會:《對“五五”計劃一種有利的方法》,轉引自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6年英文版,第323頁。)“六五”計劃為此目的制定了一個反貧困計劃即“農村綜合發展計劃”。農村綜合發展計劃的基本戰略是,通過促進貧困家庭的自我就業,以便隨著生產資料的轉移,使他們得到收入,幫助他們跨過貧困線。該計劃于1980年10月2日在全印5011個區開始實行,其主要措施是按逐級補貼的辦法,即遵循窮者最先受益原則,對部落民補貼資本成本的50%,邊際農、農業工人和農村手工業者占33.3%,小農占25%,通過對這些家庭的投資,幫助他們實現或增加自我就業。所需經費由中央和邦政府按50∶50的原則來分擔?!傲濉庇媱澠陂g為該計劃實際支出166.1億盧比,受益者總人數1656萬。
“七五”計劃期間該計劃使1820萬戶家庭得到援助,其使用經費331.6億盧比。除此之外,由金融機構發放了537.2億盧比定期貸款。這樣,總共投入868.8億盧比幫助1820萬戶受益者,其中45%的受益家庭屬于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注: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6年英文版,第360頁。)。1990~1991和1991~1992年度期間,該計劃共支出391.9億盧比,受益者為540萬戶,其中表列種姓和表列部落占受益者的比重上升為51%(注: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6年英文版,第360頁。)。
“八五”計劃期間,通過加大對每戶援助力度,幫助受援家庭跨過貧困線。具體措施一是把對每戶家庭的投資額從過去的6000~8000盧比提高為12000盧比,二是實施“家庭信貸計劃”,把金融機構對受援戶的貸款額擴大為2000盧比~25000盧比,使之能夠跨進貧困線。“九五”計劃為了重新調整鄉村發展計劃的方向并加大其貫徹力度以減少農村貧困,“農村綜合發展計劃”的戰略重點從個人受益轉向群體受益,同時延長高投資水平以確保項目的可行性。同時,援助的內容擴展為培訓窮人的技能和技術改進以及提供適宜的基礎設施(注:印度政府計劃委員會:《第九個五年計劃建議報告》(1997~2002),轉引自魯達爾·達特:《印度經濟》1998年英文版,第868~874頁。)??偟目磥?,扶貧計劃中的擴大就業措施不同于就業計劃,它是通過援助貧困戶使之逐步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從而實現自我就業和最終脫貧。而就業計劃則是為失業者安排就業機會從而使之得到收入。二者的區別在于,扶貧計劃有“治本”的作用,而就業計劃更側重于“應急”。兩類計劃同時實施,可收相互補充之效。
三、印度的社會保障體系
市場機制具有巨大的能量,但也有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對于它帶來的利益關系不平衡,必須由國家加以協調,這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社會保障體系就是國家利用自己的權力對國民收入進行宏觀調控,為普通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緩解社會分配不公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印度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保障體系主要由公共分配系統、社會保險措施、對農業工人的保障措施等三方面內容構成。
(一)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統
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統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政府監督和指導下,由國家給予財政補貼,專門向低收入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零售商業系統,即平價商店。印度現有45萬多個平價商店,遍布全國各地城鄉,包括邊遠地區、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也都開設有平價商店。按照規定,當局向低收入居民發放購物卡,這些居民持卡可到平價商店購物。目前平價商店主要供應小麥、大米、白糖。食用油、布匹、煤炭和煤油等7種生活必需品,有的還供應茶葉、肥皂、火柴、食鹽、豆類等重要生活品。為了保證這一系統的正常運轉,印度政府每年撥出巨款進行補貼,僅糧食補貼一項,中央政府的支出已從1991~1992年度的285億盧比增加為1997~1998年度的750億盧比,1998~1999年度達900億盧比(注:印度政府:《1998~1999年度經濟調查》第67~68頁。)。為了對公共分配系統進行監督,還專門成立了消費監督委員會。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統在實現社會公正方面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深受低收入平民百姓的歡迎。它既有利于低收入的消費者,也有利于生產者。因為通過該系統,一方面使低收入消費者獲得平價商品,另一方面使生產者獲得政府的支持價格和穩定的國家市場。
(二)印度的社會保險措施
印度的社會保險措施目前主要包括疾病、事故和養老方面的社會保險制度,其受益者主要是對工廠工人(20人以上的企業)和國家雇員,不包括小企業的工人和農業工人。其具體規定主要體現在以下法令中:
《雇員國家保險法》。1948年通過,其目的是向工人提供強制和捐助相結合的健康保險,為病、孕、傷工人提供醫療幫助,現金補貼,為死亡工人的親屬提供撫恤金,為接受保險者在死亡時提供喪葬費。《雇員準備基金和其他??罘ā罚?952年通過,主要內容是向企業雇員提供準備金、家庭養老金和保證金相聯系的保險?!睹旱V準備基金和獎金計劃法》(1948年),專門解決煤礦工人的保險?!娥B老金支付條例》,1972年通過,為企業雇員提供養老金。家屬撫恤金方面主要有《1971年煤礦家屬撫恤金計劃》和《1971年雇員家屬撫恤金計劃》。在生育津貼方面主要有《1961年生育津貼條例》以及各邦的相關立法。此外,印度先后頒布了100多個勞動保護方面的法規,涉及工資待遇、工作時間、勞動環境及人格保障等諸多方面,也是社會保險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對農業工人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北美大學聯盟;五年教學規劃;本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G5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8-0151-02
一、北美大學聯盟(AAU)簡介
北美大學聯盟(AssociationofAmericanUniversities,AAU)是北美61所著名研究型大學組成的聯盟。其中美國59所,加拿大2所。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都是其中的成員。任何想要加入AAU的大學,必須得到至少3/4的現有成員的贊成票,足見其門檻之高。由AAU所的教學規劃歷來是北美地區乃至世界其他一流大學所采用的教學標準,權威性極高。
二、STEM簡介
在美國或加拿大就讀于擁有AAU成員身份的世界級名校,對于任何一名學生來講,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尤其是就讀于這些大學的屬于STEM即自然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學(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領域的專業更是如此。但要想順利從這些學校的這些專業畢業卻并非易事。嚴格的考試和近乎苛刻的畢業標準使很多學生望而卻步,于是有些學生中途退出STEM,選擇了非STEM的專業從零開始繼續就讀,還有的學生選擇中途下海經商。毫無疑問的是,能夠從AAU的STEM專業畢業的學生都是國家的精英,都是國家獲得核心競爭優勢的團隊的組成分子。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STEM的畢業生數量沒有明顯增長,滿足不了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出現了人才缺口。因此美國政府出于對未來戰略的考量呼吁AAU采取果斷措施,在畢業標準不降低的前提下,不遺余力地提高STEM類學生的畢業率。
三、AAU提高STEM本科教學的五年規劃的內容
AAU經過精心而周密的策劃,于2011年10月14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提高STEM本科生教學的五年規劃。
在規劃的前言部分,強調了實施這次具有戰略意義的規劃的總體方針:由AAU發起并實施,所有AAU教學的機構參與并與其他包括政府在內的組織緊密合作共同評估和提高STEM本科生的教學質量,分享最佳的教學經驗,鼓勵教師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AAU為此將提供一個示范項目作為樣板,其中包括教師教學提高的標準、學生學習提高的標準、提高學生數量保有率的標準和畢業合格標準。在此期間,對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的教師給予獎勵。
在這里,筆者要特別提一下“保有率”的問題。保有率(retentionrate)是指通過STEM本科基礎教育階段的考試,并志愿完成STEM剩余研究階段直至畢業的學生數量同開始入學時學習STEM專業的學生的比。根據美國眾議院科學委員會2005年對本科生的調查顯示:超過50%的入學時學習物理和生物的學生以及60%的學習數學的學生到了高年級階段都選擇了放棄。這說明,STEM的專業淘汰率很高,或者說STEM的專業保有率較低。
AAU為了確保計劃的順利實施成立了一個由具有多年STEM本科教學相關經驗的專家組成的顧問委員會。首席專家是前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副主任PeterBruns,他之前所在的這個機構目前約有18名自然科學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這些專家將協助AAU完成以下目標:
一是建立一個有效的分析框架用于對STEM教學質量的評估與提高,尤其是在最初兩年的本科教學關鍵期。
二是選擇一個AAU成員,建立一個示范項目來實施分析。分析過程包括使用各項工具來調查和評估STEM本科課堂教學的質量、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各系的使用程度、完善后的教學對于STEM本科生保有率和完成學位率的影響。
三是探索教學機構和部門能夠使用的機制,用來對那些想要提高STEM本科教學質量的教師進行培訓、認可和獎勵。
四是與聯邦政府的研究機構通力合作,建立機制來認可、獎勵并促進改善本科教學的努力。
五是評價和建立一個最佳的信息共享平臺,將前景無限的有效的本科STEM教學計劃、方法、手段和教學法進行共享。
四、影響STEM本科教學的核心問題
通過研究,AAU發現要想順利實施STEM五年教學規劃,迫切需要解決“作為一名教師,教學和科研孰輕孰重”
的問題。
可以說,AAU在其討論草案中提到的這個問題直接影響到STEM本科教學的質量。教學質量的下降是導致學生厭學、棄學的主要原因。而一心注重教學質量又不利于教師個人事業的發展。草案中提到高校教師身處兩種文化之中:學校的機構文化(institutionalculture)和學界的學術文化(disciplinaryculture)。他們既是學校的教書匠也是專業領域的從業者??蒲性赟TEM領域產生的效益是立竿見影的。畢竟科研成績相對教學成績而言更便于統計和獎勵。多年以來其一直是衡量一個教師業務素質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一個學校綜合排名的關鍵指標。這就導致了一個不太理想的事實:61所AAU院校的STEM教師一直就重視科研而輕視教學。
關注這個問題的還有《自然》雜志,最近做了一個高校教師對于科研與教學之間關系的調查。結果發現兩者之間存在矛盾。當被問及什么方法會改善本科STEM教育質量時,受訪的高校教師普遍認為提高教學質量是改善本科STEM教育的重要手段。但這個因素排名第二。改善高中理科教育排名第一。這似乎是在推卸自身本科教育不力的責任。而增加學生花在設備優良的實驗室做實驗的時間、減少班級規模和減少學費則分列第三、四、五位。與此同時,絕大多數高校教師認為自己是優秀的有效的教師。當被問及教學和科研哪一項對于未來科學發展起到更大作用時,只有7%的受訪者認為教學不如科研重要。果真如此嗎?當被問及如果你是領導,想引進一個既具備教學又具備科研責任感的教師,下面三者你會選擇誰時,接近半數的受訪者卻傾向于沒有關鍵教學經驗的明星研究員(starresearcher)。只有16%的人選擇了沒有關鍵科研經歷的一流教師(superbteacher)。見圖1和圖2。
圖1教學和科研哪一項更重要調查結果
圖2對引進什么樣教師的看法調查結
根據這篇《自然》雜志的報告所述:“很多科學家認為科研和教學實際上相互抵觸,仿佛一場zero-sum的游戲,顧此而失彼。身為高校教師的科學家們當然很清楚他們應該站在哪一邊:當然是哪一邊能名利雙收就站在哪一邊嘍。其結果很顯然他們對實驗室的貢獻大于對教室的貢獻?!?/p>
五、AUU的STEM本科教學五年計劃對我國STEM本科教學的啟示
1.政策制定
筆者認為,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應當相輔相成,在政策制定時要考慮沙漏效應。利益好比重力,政策就是擺放沙漏的方法,必須及時調整。當教學瓶中的沙快要流到科研瓶里的時候就要倒置,讓科研的沙重新回到教學瓶中。但千萬不能簡單地將沙漏橫放,因為那不僅意味著政策將永遠維持不變,還意味著沙子將永遠不能流動,從此切斷了科研和教學之間的聯系。因此政策要從滿足時代和國家發展需要的角度出發,與時俱進,不斷調整。
2.量化指標
AAU所謂的建立一個有效的、能評價和改善STEM教學的分析框架,實際上就是量化指標的一個體系。
有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我國STEM本科教學效果量化指標體系,將一名教師指導的所有學生入學前分數、每一學期通過課程門數及分數、學習期間數量和質量等全部納入量化指標中,將所得量化指標作為該教師晉級、評獎的重要依據。
3.協作機制
AAU之所以能擔負起改善北美STEM本科教學質量的重任,是因為這個組織成立的年代早(1900年),與其建立關系的成員或組織遍布全美和加拿大地區,且均為世界級名校,極具代表性。而我國還沒有這樣的組織。我國的教育部是純粹的政府機構,既擔當政策的者也擔當活動的組織者,我們不能指望教育部單獨成立一個專門的STEM發展規劃辦來解決出現的問題。但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有類似于AAU的組織者,而在于能有效地建立起一個行之有效的協作平臺。所以AAU的協作機制是非常值得借鑒的。我們的大學之間應當學會資源和利益共享,不能因為排名因素而人為設置溝通障礙。筆者認為,國內校與校之間應當進一步加大學者互換訪學的力度,尤其是鼓勵名校的教師將先進的教學方法傳播于其他學校。校企之間進一步加強合作,企業可以派代表駐校指導本科教學,將企業的文化關切和需要及時反映給學校。國家財政應設立專項資金,用來扶植有利于STEM本科教學的先進教學方法。在名校建立起若干個STEM本科教學示范基地。正如AAU在它闡述五年規劃總目標時所述:“各高等教育機構、私立大學、學術社團、政府部門以及公司企業要團結協作,共同改善和提高STEM教育,幫助我們的學生和國家迎接來自明天的挑戰?!?/p>
參考文獻:
[1]北美大學聯盟.AAUAnnouncesMajorInitiativetoIm-proveUndergraduateSTEMEducation[EB/OL].http://aau.edu/policy/article.aspx?id=12588,2011-10-14.
終于有一天,阿柔目光堅定地對我說:“將來畢業了,我想去上海闖蕩,我想當一名口譯員?!蔽易彀蛷埖煤艽?,難以置信地問她:“真的假的?你知道口譯有多難嗎?而且你……竟然想去上海?”其實,當時我本來想問的是:你知道上海的生活費有多高嗎?打拼有多難嗎?競爭有多激烈嗎?實現夢想的代價有多大嗎……可是,我的問題并沒有問出來,也不敢問出來,因為怕打擊她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阿柔聽了我的問題后,竟然非常爽朗地笑出聲來:“我當然知道啦,但還是想嘗試一下,要是不嘗試,可能以后會后悔的。我現在就開始攢錢,攢3000塊,畢業以后就去上海!”我心里為她發愁:一個農村女孩子只身一人去上海打拼,只帶3000元,能不能堅持一個月?
后來的幾年里,很少聽到阿柔再提去上海的事了。我猜想,她可能只是隨口說說。畢業后很久都沒有跟阿柔聯系,有一天,突然想起她來,發短信給她詢問近況,她很快就回復了,只是簡短的幾個字:“現在在上海啦!”看到這行字的時候,我怔住了……原來她不是隨口說說。
后來阿柔跟我說,畢業以后,她做過臨時的口譯,給外企和出版社做過翻譯,雖然時常覺得工作不盡如人意,但她始終朝著口譯員的目標前行。她說她要把這個夢想像國家的“五年計劃”一樣不懈地經營下去??吹剿男畔?,我可以想象到她在打下這些字時臉上果敢堅毅的表情。雖然名字里有個“柔”字,阿柔卻從不柔弱。相反,縱使背景平凡,起點較低,但她一直用毅力和耐性履行自己的承諾。
那之后,我們一直保持聯系,我總是時不時看到阿柔的留言:
“下個月就要考口譯證書了,真是要緊張死了!”
“唉,沒有考過,不過沒關系。半年以后再戰!”
“真是不好意思跟你說,這次又沒考過,不過我會再嘗試一次的!”
“又失敗了,你說我是不是天生笨,可是我太想做口譯員了,如果放棄的話,以后我可能會后悔,只能再嘗試一次了?!?/p>
最近一次和阿柔聯系時,她已經獲得高級口譯證書,在上海一家外貿金融公司做了她夢寐以求的口譯員。雖然阿柔偶爾也會抱怨工作壓力大、加班時間長等,但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聲音里的快樂。阿柔在大學里種下的夢想,在她不停地嘗試和近乎傻氣的堅持中,完美地實現了。從開始攢3000塊到現在的高級口譯員,阿柔整整花了10年時間。
在“閃職族”(換工作如照相)與“液態族”(時刻想辭職,而且這一刻想做A工作,下一刻想做B工作)悄然成風的現代職場,人們跳槽越來越頻繁,很多應屆生的第一份工作甚至很難熬過半年。
“印度經濟就像10~15年前的中國經濟?!焙芏嘀袊顿Y者都期待將企業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從規模上與中國相媲美的國家再次成功復制。
盡管當下經濟衰退顧慮和債務危機導致持續全球不確定性,并在某種程度上使長期投資躑躅不前,但是印度新興中產階級、成本競爭力和龐大人才庫等驅動因素為其國內市場帶來巨大潛力。對外資的吸引,印度經濟長期展望的內需增長模式無疑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
但與歐美、非洲等市場相比,印度又有其自身特殊性。不少歐美企業已經成功在此開疆拓土,中國企業也正伺機而動。但究竟該選擇何種方式進入成為擺在很多企業面前的難題。
選擇綠地項目?
多年來,中國已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印貿易總額達750億美元。截至2013年至3月31日 ,中國對印貿易順差已高達390億美元。這表明印度對中國產品的接納程度正日益增長。然而,由于擔心中資企業銷售增長,印度政府已通過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來保護印度制造商。此舉與盧比貶值共同作用,使中國產品進口成本增加,從而在印度市場缺乏吸引力。
同時,全球制造商采取激進的本地化策略,旨在利用印度貨幣貶值來增加在其他地區的銷售。受到其他在印跨國公司的啟發,中資企業目前也開始考慮在印度建立生產制造基地(綠地項目)。
在印度,各級政府均有財政補貼、稅收減免或其他優惠提供,以提升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吸引力。這種選擇投資建廠的綠地項目模式,在能夠獲得政府相關優惠政策的條件下有利的,但在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典型問題。
土地征用
在印度建立制造基地的第一個障礙是土地收購。印度大部分土地為私有,鑒于此,取得土地本身是一項艱辛的工作。在印度收購土地面臨的核心問題是:
?由于繼承權引發的訴訟
?未經規范登記而無證可循的一地多賣行為
?土地被抵押給當地放債人
?土地所有權分散
?土地出售方對現金的要求
? 獲取廠址鄰近土地較為困難
?土地限售法律
?強硬的人員安置和土地恢復法律
基于上述現狀,在印度收購土地監管障礙多,復雜性高。
環境許可
新項目要取得環境許可通常耗時頗長且面臨諸多社會障礙,一直以來都是令投資者頭疼的難題。目前的環境許可審批流程存在一系列的障礙,要么要求項目提出方中止項目,要么采取拖延政策,使項目方在時間和金錢上都不堪重負。久而久之,公益訴訟(PIL)催生了大量的綠色非政府組織(NGO)和利益集團,并引起了很多媒體的關注。
多級監管架構及復雜審批程序
多層監管框架和復雜的程序,主要是中央、邦和地方政府的司法管轄權,增加了投資者的負擔并為防止他們參與資本密集型項目設置了障礙。例如,一個制造商每年必須滿足將近70項監管要求,報稅100次。最近,當局試圖簡化程序降低法規監管要求(單一窗口系統),但僅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根據世界銀行組織的“2012年經營調查”(這是一個針對經商難易程度在全世界范圍內做的一項國別調查),在印度啟動制造業務的過程和成本都是最麻煩的。盡管這種情況每年都有改善,但程序的復雜性將持續存在。
勞工問題
制造企業所要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設法應對印度古老而嚴格的勞動法。在印度,國家層面有45項相關法律,諸邦層面為監控勞動力市場的運行而頒布的法律數量則是它的四倍之多。
同時,由于印度有較為嚴格的外籍勞工準入限制,外資企業在印度實施項目建設時不能帶入過多普通勞工,這也為中資企業(尤其是處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企業)對印投資帶來了一定障礙。這主要是由于印度本身人口眾多且政府需要為本國工人創造就業機會導致的。中資企業可以采納的解決方案是與印度本土企業合作,不論綠地項目還是并購或者提供項目都是較為可行的選擇。通過這些方式,中資企業能夠提供其技術專長,印度企業則可以解決勞工問題。
過去十年中,許多中資企業進入印度。然而,這些企業在印投資的結果因其當初選擇的市場進入戰略而不盡相同??傮w而言,大部分制造型企業選擇以綠地方案進入印度市場,收效都不理想。一家領先商用車制造企業的經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公司兩年前在印度獲得了土地,但項目至今尚未成型。
選擇兼并重組?
在市場進入壁壘較高的情況下,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并購方式。收購一家本土企業簡化了很多繁瑣的細節問題。例如,收購來的企業已經有自己的人力資源(勞工和管理層),能夠使收購方免去招聘和培訓員工的工作。
此外,被收購企業可能已經有了一個好的品牌和其他無形資產,能夠確保該收購方擁有良好的客戶基礎。收購當地企業也可以使母公司(收購方)更加容易獲得印度本土融資渠道,因為可以規避帶來的繁文縟節。最后,如果一個外國市場正處于或接近飽和點,收購一個現有的公司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方式進入外國市場。
中資企業對印投資,在并購重組和綠地投資之間進行選擇并不容易。兩種模式各有其優點和缺點,但企業仍應該根據自身具體情況而定。
尋求本土企業合作?
進入印度市場時,中資企業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之一是如何確保在一個陌生的市場獲取經濟效益。當地合作伙伴通常能夠為這一訴求提供支持,尤其是在應對印度社會環境固有挑戰等方面為中資企業提供便利;中資企業則可以通過股權投資和提供技術支持與當地合作伙伴共謀發展。可以說,尋求本土企業合作的進入方式優勢明顯。例如,當地合作伙伴能為中資企業帶來在特定行業的工作知識和業務經驗,以及對該行業和領域的政府管理條例和市場規則的理解和認識,并與中央政府、所在邦和地方政府保持互動,以滿足要求獲得項目所需的各種許可和牌照。更重要的是,中資企業能夠以最小的財務成本和投資風險在印度獲得現成品牌。
不論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還是通過并購重組與印度企業結盟,中資企業都能獲得以下資源:
?即刻實現本土存在
?貿易形象的提升和快速市場滲透
?利用已經開發的貿易聯系和網絡
?利用已經存在的廠房和機械設備
?降低財務風險
?提高辦事效率,規避“”
中材國際就是一個現成的具有說服力的案例。印度是單個國家中除中國以外最大的水泥市場,最近五年水泥需求量和產能持續增加,市場需求長期看好。作為全球水泥工程市場份額占有率最高的中資企業,中材國際為保證未來可持續發展必須拓展印度市場。但印度水泥工程技術裝備市場自身特殊性,如EPC模式接受程度低,關稅稅率較高、對國外工作人員輸入有嚴格限定等,導致公司通過傳統業務模式拓展印度市場效果欠佳。中材國際借鑒業內其他領先企業的經驗,通過對印度水泥工程相關企業的控股權并購,整個過程(從SPA談判到盡職調查和股權交割)歷時不到半年,以最快的速度和較低的成本,實現對印度市場的有效對接。當然,作為并購項目,要實現預期目標,最為關鍵的雙方協同效應的發揮、文化和理念的融合、各自優勢的互補依然需要時間和努力。
印度快速發展的國內市場對雄心勃勃的中資企業無疑充滿機會。然而,客觀事實顯示,印度市場一方面富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充滿挑戰。如果不采用恰當的戰略來應對這些挑戰,可能導致巨大損失??傊?,中資企業在決定拓展印度市場之前應從已有案例中吸取經驗教訓,規避風險。
歷經近二十年經濟改革,印度經濟自由化進程的連續性及其國內對經濟變革必要性的共識將該國帶入增長軌道。印度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8,410億美元,而2011年只有16,840億美元,增長率8.5%。印度的關鍵經濟參數的排名領先于很多國家。例如,印度的市場規模位列全球第三位,創新性位列全球第三十八位。另外,該國金融市場也很健全,全球排名第二十一位。印度經濟正與世界經濟快速融合。
龐大的人口紅利:印度享有人口紅利,勞動力規模還將繼續增長。到2035年,印度人口將達15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約65%,將成為全球最大人力資源庫。印度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甚至到2025年,人口平均年齡也僅為25歲),農村市場目前擁有7.9億消費者。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科技人力資源國,有大量年輕和優秀的人力資源。印度有超過380所綜合性大學(11200所學院),1500個研究機構和9000名博士,每年有超過20萬名工程專業畢業生、25萬名碩士研究畢業生和200萬名本科畢業生從這些院校畢業。英語勞動力和民主政權,使印度對制造商極富吸引力。
制造業和基礎設施潛力巨大:印度正處于進入下一個增長周期的過渡階段,制造業或將在本輪經濟增長中發揮主導作用。印度作為服務外包目的地世界排名領先,同時也正迅速成為諸多外國公司的制造基地。印度政府即將出臺的“新國家制造政策”將專注于在2022年前將制造業在GDP中的占比從15%提升至25%,預計這一舉措將進一步提高該國制造業活躍性。多數研究報告認為,2020年印度將成為世界三大制造業目的地之一。
【關鍵詞】汽車制造 裝配 人才需求 專業建設
為了適應汽車行業經濟建設的發展,使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的接軌,本專業教師利用2011年暑假的時間進行了一次專業調研,主要走訪了桂林、柳州、南寧等地的汽車生產制造與銷售服務企業,對企業的需求動態有一個清晰的跟蹤了解。
一、調研目的與對象
(一)調研目的
高職教育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通過本次調研,收集和分析汽車制造與維修服務類專業學生的社會人才需求狀況信息,了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汽修類專業人才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的變化和趨勢,為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的修訂、學生專業與就業指導等提供依據,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調研時間、地點、對象
調研時間:2011年8月1日~5日
調研地點:柳州工程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玉柴集團、桂林各大汽車4S店、柳州各主要汽車4S店
調研對象:往屆畢業生、企業領導、技術主管、車間員工、服務顧問等。
二、調研方法與內容
(一)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專家咨詢、座談、現場考察、畢業生反饋等相結合的方式。
(二)調研內容
1.產業背景調研
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目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迅速。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06.19萬輛和1826.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37%和32.44%,2011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為915.60萬輛、932.5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48%和3.35%。2011年全年汽車產銷量預計會在2100萬~2200萬輛之間。增幅在20%~25%左右。
自從國家確定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后,汽車生產與售后服務行業產生了深刻的變革,經過多年來艱難的產業結構調整,改變了過去一度的“散、亂、差”的局面,通過大規模的兼并重組,實現了規?;a的格局。世界汽車的六大集團(通用、福特、豐田、大眾、DC戴一克、雷諾)和三大公司(BMW寶馬、本田、PSA標致一雪鐵龍)紛紛以各種方式進入我國汽車市場,極大地加快了汽車的技術進步。汽車品牌與類別的增加、汽車結構與制造裝配技術的更新、汽車維修技術的發展等都非??焖?。由于生產實際的巨大變化,用人部門對畢業生的要求也隨之改變。
為了更好地適應企業對汽車專業的人才要求,我系的汽車專業的教學改革也力求貼近企業的需求。盡管如此,與國內汽車生產行業的發展的速度相比,加上近年來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仍存在許多不足,例如:教學場地、設備欠缺、教學內容落后于生產實踐的要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還不能很好地適應職業教育的特點、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還不能很好地符合企業上崗的要求,等等。為了加快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的建設與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有必要不斷深化專業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專業的調研可以為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2.人才需求調研
通過對以上汽車相關生產制造企業、售后服務企業的用人需求情況分析發現。在未來五年內,區內不同規模的汽車企業都表現出了對于高職層次技術工人的迫切需求,這說明部分崗位的技術需求缺口還是非常大的。在所調研的9個加工制造類技術工種中,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的需求量最大,最近五年計劃招聘接近3500人。這表明隨著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汽車相關聯的多種配套專業也獲得長足發展,有著廣泛的市場需求。
通過用人單位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分析,可以明顯的發現,企業對于技術人才的學歷要求還是呈現遞增的趨勢,對本科及以上的需求量大概為11%,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崗位需要本科及以上學歷。企業對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比較青睞,占到40%左右。有四成以上的崗位是面向高職學生,一些以往用中職學歷的畢業生的崗位,也開始使用離職的畢業生。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越來越重要,用人單位往往要求畢業生能夠同時擁有多方面的技能,如駕駛技能、鉗工技能、焊工技能、中級汽車維修工技能等。從調查的情況看,企業要求人才具備的技能和我們的培養方向是吻合的。調查中我們深切的感受到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基本素質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有很高的社會責任感和團對合作意識。有90%的單位就明確希望他們的員工必須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高度的職業道德及熱愛本企業,敬業愛崗的精神,有70%和47%的單位對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有較高的要求。
三、調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汽車制造與裝配企業從業人員的數量、總體素質正在不斷提高;具有較好現代汽車制造與生產專業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相對缺乏。未來幾年內,區內汽車制造及售后服務行業需要大量高職層次的汽車專業技能型人才,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未來有好的發展前景。
此外,目前各大企業對畢業生的綜合職業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2.建議
(1)以工學結合為核心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課程體系;
(2)以產學結合為目標,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借骨干院校建設的東風。增加實訓設備投八,尋找新的增長點。主動出擊,加強區內各大汽車制造企業等的校企合作聯系,開發校外實習基地。
(3)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
引進汽車制造與裝配專業教師,要求有企業工作經歷或有碩士以上學歷,同時,聘請企業一線技術骨干到校任兼課老師。
(4)以“行動導向”為指導加大本專業教學改革
加大與實際工作崗位相適應的行動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物聯網;專業定位;高職教育
一、前言
物聯網的概念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學院的Asthon教授首先提出。2005年底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定義“物聯網”。物聯網是指借助RFID、GPS等信息傳感技術,通過因特網實現物物互聯的分布式網絡,從而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和對話。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因特網后的第三次產業革命,各國政府非常重視物聯網的發展。2004年日本政府提出u-Japan構想,規劃將日本建設成“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在網的信息化社會。同年,韓國政府制定了u-Korea戰略,旨在把所有資源數字化、網絡化,以此促進韓國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
2009年8月,提出“感知中國”的夢想。2010年9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物聯網被列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物聯網受到政府和全社會極大的關注。
一個行業的持續發展與人才的儲備是分不開的,我國政府對物聯網的經濟發展給予大力支持的同時,也非常重視物聯網行業的人才培養工作。2010年7月,教育部正式把物聯網列入大專院校的專業目錄。全國各大專院校紛紛開設物聯網專業,其中包括作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
二、高職物聯網專業定位的重要性
物聯網行業實質上是一個技術創新型的集成應用行業,其涵蓋內容廣泛,是一個多學科交叉、多專業融合的行業,涵蓋電子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數據分析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專業技術。同時,物聯網又被應用到多個行業中去,包括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智能家居、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
但從學校培養人才角度看,面面俱到并不是好事,大而全伴隨帶來的后果必然是粗而淺,導致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樣樣皆懂,但樣樣不精。這樣的畢業生必然達不到物聯網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所以,各高職院校成功申報物聯網專業后,面臨著共同的課題:物聯網專業應該包括什么內容,應該開設什么課程,實驗室建設標準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物聯網專業應該如何定位。
三、高職物聯網專業定位應該思考的問題
1.高職辦學層次
專業定位首先要解決的是層次的定位。也就是說,需要準確分析自身所處位置和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明白應該培養具有什么樣知識深度的人才。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教育部明確提出,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與本科教育的理論為主、實踐為輔不同,高職教育要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理論以夠用為度。
物聯網是一個涉及眾多專業知識的綜合性應用領域,物聯網的行業特色為高職物聯網專業提供了用武之地,但也因此面臨著專業定位的問題。因為本科院校開設物聯網專業相對高職院校要早一些,所以一些高職院校的物聯網專業以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作為藍本,加入高職的實踐課程。這樣構建出來的課程體系沒有體現高職的特色,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必然脫離市場需要。所以,在研究物聯網專業定位時,應該充分考慮高職的辦學層次,不要盲目堆砌理論,必須緊密結合物聯網行業的特點,強調學生的實踐技能,為物聯網一線應用培養高技能型專門人才。
2.專業開設背景
如前所述,物聯網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多專業融合的專業。物聯網使用的很多技術都是其他專業成熟的技術,如電子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數據分析技術、傳感器技術等。所以,大多數學校的物聯網專業都依托于電子類專業、計算機通信類專業的師資和實驗實訓條件,由這些老專業發展而來。
物聯網專業的開設和發展需要很多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如果脫離現有基礎,一切從新開始,無論從師資還是實驗實訓等條件上都是不現實的。原來的老專業經過長時間的成長、發展,已經有了成熟的辦學基礎。而且,老專業普遍具有自己的辦學特色,這是一個專業發展壯大的必需條件。在研究物聯網專業定位時,應該充分考慮專業開設背景。新專業依托老專業的辦學基礎和借鑒老專業的辦學特色,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陷入另外一個誤區,過份依賴現有辦學條件,以致因人設課、因地制宜。要通過進修、自我學習、科研實踐等手段提高教師的物聯網知識水平,要不斷探索適合物聯網專業發展的教育教學方法。
3.區域經濟
國務院指出,高職教育必須服務區域經濟。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區,物聯網的發展方向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發展態勢各異,對物聯網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各有不同。所以,物聯網專業必須適應地方經濟特色、行業特色,找準切入點。
研究物聯網專業定位時,應該對本區域經濟和物聯網行業有深入的了解??梢酝ㄟ^不同的渠道了解區域(行業)經濟,這些渠道包括:(1)各級政府的政策文件。比較典型的有國務院的五年計劃、各地方政府的五年計劃、工業和信息產業部的物聯網規劃等。物聯網教育教學工作者應該仔細研讀這些物聯網相關的政策文件,以準確把握全國物聯網的布局和區域物聯網發展重點。(2)全國以及區域性物聯網行業會議。通過接觸與會的行業專家和有影響力的企業代表,會獲取大量行業經濟和區域經濟信息。(3)走訪物聯網企業。通過現場參觀、座談了解行業發展情況,包括適合高職畢業生的就位崗位等寶貴信息。(4)其他渠道,如聘請專家、企業到校指導等。只有深入了解區域行業經濟,專業定位方能有據可依、有的放矢。只有與行業結合,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專業才能做細做精,做出特色。
4.前瞻性眼光
近幾年,由于經濟以及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教育普遍存在著跟不上社會發展步伐的問題,高職這類技術應用型教育尤為突出。所以各大專院校相關專業都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教學內容的改革,以期緊跟行業發展步伐,緊跟技術發展態勢。但是,對于物聯網專業來說,僅僅做到不落后當前技術水平是不夠的。IT行業本身就是高速發展的行業,從原始的軟盤到機械式硬盤到U盤到今天的大容量SSD,從單機到網絡到今天的云計算,都不過短短二三十年的時間。物聯網作為IT技術的新生分支,發展尤其迅速。所以,在研究物聯網專業定位時,應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眼光,除關注目前的技術水平和技術狀態外,還應該考慮到未來幾年的技術發展方向和趨勢。
四、結束語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因特網后的第三次產業革命,代表著未來信息社會的發展方向。2010年,我國政府把物聯網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列入大專院校的專業目錄。物聯網專業是一個新生事物,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和可遵循的標準。物聯網專業定位是各大專院校值得大力研究的課題。筆者所在高職院校成立了“物聯網專業定位研究”課題組,作為課題成員,筆者閱讀了物聯網相關的政策文件和大量相關的文獻,參考了同類院校物聯網專業的發展經驗,對物聯網專業定位有了粗淺的認識,撰寫此文,旨在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文中有認識不深、考慮不周的地方,敬請各位專家、學者和同行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顧衛杰,王云良.對不同層次教育的物聯網專業定位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27):182-183.
[2]杜雪峰.淺談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的建設[J].三門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3):4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