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9 02:26: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下課自我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分層教學―重視差異,因材施教
初中生個體差異較大,給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由于班級人數普遍較多,很多時候教學仍然采取“抓中間、帶兩頭”的策略,教學只能面向部分學生,而必然忽視和損害了其他學生的數學發展,對及格率的影響也非常大。因此,教師有必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去適應學生,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數學潛能。
1.學生的分層是前提
根據學生的綜合成績(主要考慮期中、期末成績,兼顧平時的數學學習基礎、作業完成情況、學業成績以及學習態度)分成不同層次的教學班,定為A、B班同時進行教學,A班的學生學習水平較高,思維比較活躍;B班的學生基礎較差,人數較少。不過這樣的分層是暫時的、流動的、遞進式的,過一段時間后,根據學生的后期學習成績、學生的具體情況,A、B班學生之間可遞進或降層。
2.采取的措施是關鍵
針對學生的分層首先進行教學目標分層,B班以數學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為主,適當控制進度,放慢上課節奏,甚至要個別輔導,以弄清教科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例題;A班在完成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基礎上,適度提高要求,培養一定的數學能力,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較為靈活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進行作業分層,B班學生作業主要落實課后習題,簡單的知識應用;A班學生除了掌握課后習題,還要完成知識的應用,適當補充綜合性較大的選拔題或競賽題。最后進行評價體系分層,每次的單元測試分A、B兩類試卷,A卷難度較大,考查學生對知識理解深度和思維的綜合創新能力;B卷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B班學生還可以經常通過小測試等手段檢測學生基礎知識過關情況。
3.科學的評價是保證
實行分層以后,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特別是B班學生。學生中間逐漸形成了B班緊跟A班,自覺地在課后補充A班的練習。在此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都反映效果良好:A班原先覺得上課“吃不飽”的學生現在感覺很充實;B班原先一直跟不上的學生現在覺得在B班得心應手。半年下來,學生的整體成績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期末區統一質量抽測中,及格率從51%提高到76%。
實驗結束后我布置讓學生總結學習心得,一位A班學生寫道:“我平常學習較好,我被分到了A班,由于周圍都是優生,與其暗中‘較勁’,漸漸地注意力更加集中,上課更加認真,思考能力更進一步提高,在做作業和考試中都比以前好,思路十分清晰,難題可以一個又一個地被‘攻克’,連‘希望杯’的題都可以很快解決,成績自然更上一層了?!?/p>
一位B班學生寫到:“在我初二的時候,我的數學成績非常一般,每次考試都考80分左右,怎么就是上不了100分(滿分120分),原因在于一些大題都沒時間去弄懂,作業不會,就隨便應付了事,考試也就不會了。在初三的時候我被分到了B班,自從分到B班后,上課的難度下降了很多,碰到不會的題目,老師講得很詳細,直到把我教到會為止,回家的作業雖然還是有些難度,但很多老師上課都仔細地教過了,我就會努力地把它們想出來。我從以前的80分漸漸提高到90分?!?/p>
二、分組幫教―合作與競爭,寓教于樂
初中生已普遍具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同時也存在較強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欲望。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特點,設計并組織好合理的課堂活動結構,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實施分組幫教,開展合作式學習,并通過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使各小組相互競爭,從而達到在合作和競爭中學習和掌握知識的目的。分組幫教使學生既能體驗到做學習主人的快樂,又使得我們的課堂變得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智慧的歡樂。
1.準備階段是前奏
學生進行綜合測試,考查學生的現有水平,對實驗班與對比班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存檔,并根據測試成績在實驗班編排四人小組,每個小組是一個團體,小組成績均分在同一水平,每個小組四個成員再根據其測試水平進行編號,分為1、2、3、4號四個等級。
2.活動評價是動力
教師在授課時引導、啟發,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組織四人小組進行組內討論、幫教,并派代表搶答,一方面在課堂上通過評價體系,鼓勵層次較低的學生發言解答,為本小組爭取較高的積分。因為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答對所得積分不同,層次越低所得積分越高;反之,對于表現差或對提出的問題回答不出來的學生采用扣分形式,同樣不同層次的學生所扣分值不同,層次越低所扣的分值越低,四人得分總和就是本小組的積分。這樣層次較低的學生就會主動地向層次高的學生請教,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為本小組加分,而層次高的學生也非常樂意為他們講解,當他們回答正確,為本小組奪取積分時,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有成就感,非常開心。教師每個月都會公布各小組總積分、總積分排名以及進退情況,并將學生本人的學習情況以短信形式發送給其家長,也便于小組成員分析其小組存在的問題,家長配合分析學生本人的學習狀況,相應調節自己的目標,發動每個成員積極參與,互幫互助。
3.團隊合作是目的
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這個有利平臺,優生能積極發揮自己的優勢,主動幫助同組成績較差的同學,鼓勵他們回答問題;而學困生在優生的幫助下顯得更有自信,加上能為本組爭取更高的積分的動力下,出現變“等食”為主動“覓食”的現象,回答問題更加踴躍積極,從而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小組合作為他們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臺,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感覺,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以團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一種教學活動和策略體系,形成了“組內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的局面,讓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更有活力。
三、自主性學習―引導自學,授人以漁
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讓每位學生都來充當老師的角色,與學生共同備課,指導學生備“教案”,上課時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在授課過程中主動深入所學內容,在完成老師角色的同時熟悉和掌握所學知識,并體驗到了做學習主人的快樂。
1.引導
講課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備課。事先讓學生認真“備課”,把重要知識點勾畫出來,做好知識脈絡提綱。所以教師在新課的前一節課,布置課后作業,列出本節課的自學思考題,指導學生閱讀本課教材的各個知識要點,明確本課的總體目標,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自學情況,提出一些要解決的問題,這樣學生心中有教材,重、難點就會清晰,講課思路才能連貫。
2.訓練
上課時,教師訓練讓學生當老師――授課。讓學生自愿上臺講課,誰準備好了,誰就先來講,大致每名學生給3~5分鐘時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第一個學生敢走上來了,那么就“一發不可收拾”,學生紛紛爭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才華(每節課安排2~3名學生講課),學生講課時教師注意采用啟發、引導、提示的方法,使學生逐漸學會自我總結。最后教師再根據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反饋信息,運用簡練的語言全面總結。通過練習檢查學生掌握情況,老師可根據學生情況加以補充。
3.反思
下課后,教師要讓學生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反思。學生在每節課的課后作業中都有一項反思的作業,反思自己在本節課自學與課堂學習中已掌握的知識點和還不明白的問題或例題、練習,這樣學生就能針對每一節課的內容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及時彌補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缺漏,這些缺漏可能是自學當中存在的,也可能是授課或聽課中不理解的。同時也給教師提供了第一手信息,使其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從而對教學進度及內容進行調整。
自主性學習能使學生從起初只會閱讀、記憶,逐漸做到“備課”能抓住要點,摘錄筆記,進而分析歸納,學會查閱資料,慢慢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減少依賴性,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達到了“授人以漁”的目的,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外學生當“老師”,站在講桌前講授知識、答疑,一是要靠自己主動探究學習,二是要靠其他同學的積極配合,例如回答問題、研究討論問題等。自己是同學的“老師”,那種學習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是一種自豪,也是一種挑戰,隨之課堂氣氛也就不一樣,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越來越濃厚,求知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同時這種登臺表演極易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表達能力得到極好的訓練。
四、結論
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本文所列舉的三種教學模式是筆者在長期借鑒優秀教育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結合實踐,摸索出不同時段、不同對象所采用的三種不同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其實,教學模式不是一定哪種更好,關鍵看學生的實際情形,只要能讓學生獲得發展,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不論采用哪一種教學模式都是有效的。當然,怎樣更好地采納合適的教學,或者如何有機結合,總結一般模式是筆者日后要努力去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