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5 17:11: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學畢業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文獻搜理是起點
文獻“是記錄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一切載體的總稱”④。因此,對于撰寫音樂論文來說,確定一個選題后,首要任務便是搜集相關音樂文獻,并通過案頭整理、分析和研究進行適當的取舍。因此,在針對音樂專業學生開設的《論文寫作》課程中,還應講授有關文獻與文獻學的相關知識。音樂文獻相較于其他學科的文獻雖有共通性但更具其學科的特殊性。音樂文獻不但包括以書面文字記錄下來的文本類資料,還包括與音樂有關的各類實物樂器、樂譜、圖像以及錄音、錄像等,上述種種都應納入文獻搜理的范圍之內。
目前音樂專業學生在撰寫論文時搜集文獻的途徑一般以圖書館藏書和網絡資源為主。相對于圖書館中書籍類的文獻來說,網絡上的文獻資源更加多元多樣,但其中也不乏謬誤和糟粕之說,因此鑒別網絡文獻真偽以及針對選題篩選可用材料也是音樂專業《論文寫作》課程中應當授予學生的重要內容。目前常用之網絡文獻資料較多,如CNKI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即中國知網)、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即維普資訊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超星數字圖書館等等,皆可從中獲得相關學術期刊論文、碩博論文、會議紀要、年鑒等作為可靠的文獻參考。
二、歷史研究奠基礎
恩格斯曾說過“我們根本沒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了解任何事物之基礎,就是想要明了其歷史,音樂也不例外。對于音樂專業的本科生來說,在其必修課程里安排的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或歐洲音樂史)等史學類課程都是與歷史音樂學密切相關的,是音樂學學科中關涉歷史研究領域的重要基礎內容。在音樂專業畢業論文中單純的闡述某一音樂現象或某一樂種歷史的研究算是最初級的追源溯流,對于學生來說掌握一定程度的相關歷史便可完成。然而,若上升至對某一音樂歷史的研究,則不但需要熟悉歷史,更要掌握音樂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與步驟,包括對前人已有研究的分析與總結;對史料搜集整理與辨析使用的能力;對史學研究狀況的通達與展望等。
此外,與音樂歷史有關的音樂考古學、音樂圖像學等也對研究歷史有極大的幫助。利用考古學的學科知識對與音樂相關的實物史料進行研究這是音樂考古學和音樂圖像學的基礎工作,可以認為是歷史音樂學中的一個范疇。東方音樂也好,西方音樂也罷,乃至世界其他地區、國家、民族的音樂,都或多或少留存下相關的實物材料,即經歷了歷史淘滌留存至今的一切與音樂有關的遺物或者遺跡。這些埋藏在地下若干年的古物,經過考古學家的發現與挖掘,在音樂學家的辨析與整理后得以重見天日,像當代世人展現出古代人類社會中音樂的面貌,比如墓穴中挖掘出來的古代樂器、棺槨中的生活用具,再比如石壁上繪述音樂的壁畫、雕刻,亦或是圖書館、博物館中收藏的樂譜等,對于歷史音樂學的研究來說皆是重要的實物史料。
三、學科交叉助認知
在音樂學學科分支中有不少是與其他學科領域交叉授粉的。其中有的涉及自然科學,有的涉及人文科學;有的涉及社會科學,有的涉及精神科學。
一般認為自然科學是增加人們對所生活的整個自然界的認知、總結眾多自然規律從而引導人們更好的認識世界本質的學科知識。當自然科學類學科與音樂學交叉授粉后,就形成了諸如音樂音響學、音樂心理學、音樂生理學等分支學科。作為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在選題時關注與自然科學相關的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若要展開此類研究,必須要具備一定程度的相關自然科學的學科知識,比如物理學、解剖學、數學等,這也是較少有音樂學本科畢業生傾向此類選題的主要原因。但是這些有關音樂的自然科學基礎和原理知識也有助于音樂專業的學生更好的認知音樂的本質。比如音樂音響學有助于音樂專業學生從本質上了解體鳴樂器、氣鳴樂器、弦鳴樂器、膜鳴樂器甚至電鳴樂器的發聲原理,從而在演奏時有更好的感受和領悟。再如音樂生理學、音樂心理學則有利于學生認識人體發聲的原理以及大腦接受音樂的感知過程。這些自然科學的學科知識對于音樂專業學生不但在實踐中起到引導的作用,在論文寫作中也會有所幫助。
音樂學學科中還有一些是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精神科學密切相關的分支學科。這些邊緣學科有的是從哲學角度探究音樂的內容和本質,如音樂美學;有的是研究社會與音樂關系的,如音樂社會學;還有的是以實地的田野調查為基礎,挖掘世界各民族傳統音樂存在與發展的,如民族音樂學等等。這些交叉學科的學科知識是音樂專業學生撰寫論文時極大的理論支柱。不但引導了學生的選題方向,更促進了學生理論研究的深度。在思考和撰寫論文時,若能準確結合這些學科的知識,則更有助于學生把握論點,充實論據,提高論證的說服力。
四、結語
音樂專業教學中的《論文寫作》課程是專門針對各院校音樂專業學生開設的,因此在傳授基礎寫作技巧的同時,更應當緊密的結合音樂學各學科知識,突出該專業特色與亮點,引導學生選題和撰寫。音樂學學科范疇極寬泛,在實際的理論研究中與其他學科交叉的情況也較多,這也是音樂學理論研究不斷拓展和創新的體現。
作為音樂專業的學生,除了學習相關的音樂表演或實踐能力,也不能忽視自身的專業理論研究能力。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和指導體驗,嘗試性的提出在音樂專業《論文寫作》課程中糅合音樂學各學科知識,其目的在于構建完善的專業知識體系,以期學生在該課程中形成健全的學科理念,在進行選題和撰寫論文時能充分的體現音樂學的學科特征。同時,愿以此文作拋磚引玉之效,與諸多教授本門課程的教師共探音樂專業《論文寫作》課程的改革與發展。
關鍵詞:師范音樂學;課程設置;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1-0251-01
一、師范類音樂學專業藝術實踐教學環節的認知
藝術實踐教學環節的認知是指學生從音樂學專業的外延了解音樂學專業的實踐內涵。具體可以使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藝術實踐教學進行認知:一是隨同大學錄取通知書發放音樂學專業在近三年的就業統計表,使學生入學前了解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對專業有初步的感性認識;二是利用新生入學教育,安排教學及藝術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運用講座等形式對專業作詳細的介紹;三是加強與中小學之外的地方專業藝術團體或文化館的合作;四是學校主動邀請相關用人單位到學校舉辦校園招聘會,讓學生能提前了解用人單位對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在專業水平和理論素養方面的要求。
二、師范類音樂學專業課程設置中藝術實踐教學環節的構建與實施
(一)開設《藝術實踐》專業課程
師范類音樂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目前沒有普遍開設《藝術實踐》專業課程。為了讓學生對藝術實踐教學有理性的認識,應該開設《藝術實踐》專業課程。具體課程安排應該是將學習《藝術實踐》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的舞臺藝術實踐相結合。比如,舉辦周末音樂會,讓音樂學專業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在舞臺上進行表演的機會。周末音樂會結束之后,由開設《藝術實踐》專業課程的老師進行點評,讓學生充分認識從藝術理論到藝術實踐各個層面的問題,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所學的藝術實踐理論知識。
(二)拓寬課堂教學的空間
將教學課堂從教室和琴房延伸到專業藝術團體或是文化館的排練以及演出的現場,為學生實習提供完全真實的藝術實踐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藝術實踐環境中體會如何將專業知識理論運用于藝術實踐,在藝術實踐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
(三)合理安排教學計劃、使學生藝術實踐常態化
師范院校音樂學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通常只有兩到三個月的教學實踐安排,并且是集中在一個學期完成,這樣實施的實踐教學效果不明顯。為了使學生真正能在藝術實踐方面獲得提升,做到既能上講臺亦能上舞臺,必須將原來兩到三個月集中安排教學實踐的時間分散到大學四年來進行,使藝術實踐教學能夠保持常態化,以達到鞏固和提高藝術實踐教學水平的目的。要求音樂學專業學生在大學四年在藝術實踐指導教師的安排下完成規定的學時要求,并分不同的階段以音樂會的形式在舞臺上呈現學生在藝術實踐中的學習效果。
三、建立藝術實踐過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藝術實踐過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藝術實踐開始前召開實踐動員會,使學生明白藝術實踐的目的和意義以及時間安排等;二是辦理相關實踐手續,指導老師要求學生領取藝術實踐派遣函和藝術實踐教學大綱,并對學生在藝術實踐期間的紀律提出明確要求;三是主動與學生所在的實踐單位進行溝通,在學生到實踐單位報到后,將實踐單位主管部門簽字后的派遣函收回學校,建檔管理;四是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寫好實踐記錄,并將學生的實踐記錄作為評定學生實踐成績的依據;五是實踐結束返校后及時召開總結會,指導老師對實踐情況作匯報發言,并安排1到2名表現突出的學生在總結會上作個人實踐總結發言;六是指導老師寫出實踐評語,收集蓋有實踐單位公章的實踐意見,歸入學生藝術實踐教學檔案。
論文關鍵詞:國外社區音樂教育;音樂專業大學生;就業;創業
解決當前音樂類大學生就業難、創業難的問題,除了對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和培養目標進行調整,筆者認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道路有兩條:一是就我國現有的經驗進行總結深化;二是借鑒國外的優秀經驗為我所用。就后者而言,國外通過著力發展社區音樂教育,無代價釋放創業資源的發展理念,對拓寬就業渠道、開發大學生的創業機會無疑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給我們解決這一問題帶來一些啟示和思考。本文擬就這一課題作初步探討。
一、當前我國音樂類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緊迫性
造成當前我國音樂類大學生就業難狀況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音樂專業學生(尤其是音樂學方向)傳統的就業方向主要是面對中小學或基層音樂教育,其他就業渠道并不暢通。由于近年來音樂教育專業畢業人數的增加,超過中小學音樂教師崗位的增加,從而導致供遠大于求的局面。而以往對中小學音樂教師崗位不屑一顧,秉承“皇帝女兒不愁嫁”優越心理的專業音樂學院畢業生,由于就業壓力也爭先恐后地到基層教育崗位“插上一腳”,進一步加重了音樂類學生就業難的境況。
新形勢下,新的“讀書無用論”已有開始蔓延之勢,消極情緒開始引發消極的輿情,近年來甚至開始出現部分地區高三學生因就業悲觀心理臨時放棄高考的現象。大學生就業難業已引發就業心理壓力,產生失衡心態,對社會穩定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危及社會的穩定和社會和諧發展。
面對當前困境,如何破解音樂類大學生就業難題?我們能夠做到的除了對我國現有的經驗進行總結深化,更為重要的就是借鑒國外的成功做法,使其優秀經驗為我所用。我們要了解國外社區音樂組織和社區音樂教育的發展史,對于他們在開展社區音樂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和成功做法,尤其是通過開展社區音樂教育如何有力地整合利用社區資源、創設多元化教育形式、廣泛吸納音樂專業人才以及最大限度地擴大音樂就業崗位的成功做法與經驗,深入借鑒,認真汲取。
二、社區音樂教育概述
社區音樂教育以區域民族文化和地方傳統文化為基礎。作為國民音樂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一種旨在提高全體社區成員音樂素養,并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發展、普及性較強、充滿人文色彩的、面向大眾的社區教育活動。
社區音樂教育是對人進行美的教育,其中包括各級各類音樂教育,教育內容課目繁多、教育方法靈活多樣、教育形式不拘一格,教育主體與客體交互發展,互為變換,取長補短。社區音樂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不但滿足了社區群眾心理需求,促進了社區成員身心健康,增強了社區凝聚力,更承載著完善社區成員美德的責任和義務。
三、國外社區音樂教育的形成與發展
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社區音樂活動委員會(cmac)于1953年成立,成立大會上cmac主席依貢·克([德]egon kraus)提交了關于加強社區音樂教育建議的報告。隨后該組織在推進世界各國社區音樂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極大地推動了全球,特別是歐美國家的社區音樂教育活動。其中有代表性、具特色的有丹麥的社區音樂學校、英國的社區音樂教育中心、美國的社區樂團、加拿大的群族式社區藝術活動中心、澳大利亞社區音樂綱要基金等,他們均取得較大成就。
,
19世紀30年代,以丹麥、挪威等為代表的北歐國家紛紛建立社區音樂學校。20世紀60年代以后,社區音樂所需資金基本納入政府財政預算。丹麥全國有14個郡(縣),近300個社區。按其法律規定,每個社區相應建立一所音樂學校,所有青少年及兒童必須學習相關音樂技能或理論。師資由聘任產生,專兼職相結合,每所學校教師人數不低于10名,必須具備專業音樂水平。
20世紀中葉,伴隨社區音樂教育在英國的迅猛發展,政府也逐步增加撥付款項,當時甚至出現社區音樂工作者供不應求的現象。為有效解決師資問題,約克大學、倫敦史密斯學院等一批學校紛紛增設社區音樂學課程和學位。此外,像蓋茨黑德音樂中心等一大批社區音樂組織亦通過短訓班的形式培養了眾多的社區音樂教育人才。
18世紀初,美國早期社區音樂教育取得初步發展。社區音樂教育組織既得到政府撥付??畹馁Y助,也從慈善機構、公眾和社區成員那里募資。美國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多數城市擁有社區樂團,樂團堅持定期為社區內的中小學生舉辦免費音樂會,旨在通過讓孩子從小盡可能多地接觸高雅音樂,給孩子帶來積極、持久、有意義的正面影響。因此,樂團工作得到社區居民鼎力支持與參與,包括出錢出力、獻計獻策。美國社區藝術學校聯合會有41個州的221名集體成員,開設社區藝術課程的學校多達400家。
族群式社區藝術活動中心幾乎遍布加拿大的每一個社區。中心開設合唱、器樂演奏、舞蹈等課程,學習對象幾乎分布于各個年齡段,此外,還將本民族的傳統音樂納入學校音樂課程。鑒于社區音樂教育對提高國民音樂文化素質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社區音樂教育活動在加拿大已經形成制度和規模,甚至成為加拿大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澳大利亞社區音樂綱要基金成立于1978年,政府全額撥款且數額逐步增加,??顚S?,堅持和任何商業音樂活動分開,和任何教育主管部門分開,盡可能地杜絕它們對社區音樂教育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澳大利亞社區音樂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把參與音樂創作、表演的機會提供給社會弱勢群體。
國外社區音樂和社區音樂教育取得蓬勃發展的根源在于,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包括學校在內的教育機構普遍重視并達成共識,成為一股合力推動其發展。同時,社區音樂教育運用適時的、嵌入式的教育理念,為社區音樂的廣泛開展及時提供了符合要求的師資力量,無疑對推動社區音樂的全面發展作出了貢獻。而社區音樂的大發展勢必需要不斷更新、吸納大量的音樂專業人才加盟,從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大量就業崗位的涌現以及對社區音樂教育師資廣泛需求的雙重刺激下,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歐美國家社區音樂學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
國外社區音樂教育發展所取得的成績,對解決當前我國音樂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有啟發意義。我們有必要從國外成熟的經驗中求根溯源、大膽借鑒,總結其豐富經驗為我所用,積極引導學生把目光瞄向社區音樂這方“沃土”,探尋就業與創業機會。
四、國外社區音樂教育給予我國音樂類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三點啟示
1.政府應充分重視社區音樂教育的就業途徑
國外社區音樂教育的發展經驗啟示我們,社區音樂教育要獲得縱深發展,必須得到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來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同時,社區音樂教育的發展無論從主觀上還是從客觀上都極大地帶動了就業率的提升。因此,發展社區音樂教育、多元化拓展就業途徑、提升社區人員的文化涵養、有效解決音樂類大學生就業難題等諸多要素在本質上是高度一致的。像美國、英國、丹麥等國通過著力發展社區音樂教育,開辦各類社區音樂學校,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社區音樂教育崗位。英國甚至曾因為社區音樂的大發展、政府撥款的逐步增加,一度出現社區音樂工作者供不應求的局面,為此,一大批社區音樂組織通過短訓班的形式培養了數量巨大的社區音樂教育人才。這對于有效解決當前我國音樂類大學生就業難題無疑具有重要啟示作用??梢?,把發展社區音樂教育作為破解當前我國音樂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應引起政府的充分重視。
2.社會各界應著力拓展和整合就業創業空間
國外社區音樂教育的成功,除了政府重視、積極扶植,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鼎力支持。各級機關、社區、企業、慈善機構甚至公眾,都應該積極承擔起拓展和挖掘就業創業空間的責任,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便利條件。
其一,協議就業層面:(1)隨著社區學校(學院)、老年大學等社區教育機構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一定數量的專職音樂教師。(2)社區樂團、樂隊、合唱團的指揮,文娛曲目創作、編配,日常社區文藝活動策劃、組織,需要專職音樂人才。(3)社區政府宣傳部門、社區企業工會和團委、社ix"村官”等崗位,也同樣需要在文娛、宣傳等方面獨具優勢的音樂類畢業生。
其二,靈活就業層面:(1)可以通過家教形式為社區音樂愛好者,特別是老人與孩子提供音樂理論、器樂技能訓練、聲樂演唱技巧等方面的有償培訓。(2)社區內私人音樂培訓學校、琴行、藝術幼兒園、音樂書店及音響店同樣需要具備音樂專業理論與技能的靈活就業人員。(3)與社區管理部門簽訂靈活就業合同,以兼職身份參與社區組織的相關音樂教育和文娛活動,同時通過對地方本土音樂進行搜集整理并加以改編,為社區內的業余民間音樂團體提供技術指導和有償服務工作。
其三,社區創業層面:(1)利用自身音樂專業優勢創辦社區音樂學?;蛏鐓^藝術學校,通過招生收取學費;同時根據需要招聘社會資深專業人員或音樂類畢業生以兼職或專職身份解決師資問題。面對不同年齡段學員,既可開展樂器、聲樂、舞蹈等技能培訓;又可進行基礎樂理、視唱練耳、音樂常識、音樂欣賞等理論教學;亦可輔導學生音樂相關知識技能參加升學專業選拔考試。(2)琴童數量的不斷增加帶動了琴行業的發展,音樂類畢業生創業經營琴行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琴行面對社區居民不僅可以銷售樂器,依據其特有的優勢在某種程度上承載了社區音樂學校的部分功能,一方面可以組織師資招生授課提成費用,另一方面可以為既無樂器又無場地的音樂教師有償提供教學場地和設備,各取所得。(3)開辦音樂特長培訓班相比辦學校、開琴行,雖然做法保守卻收入穩定。畢業生可憑借在聲樂、鋼琴、器樂、舞蹈或理論方面的一己之長進行專項教學訓練,必要時亦可擴大教學隊伍,加強師資力量,堅持在某一專業方向做精做細,逐漸擴大影響,最終形成品牌。(4)合唱歌詠活動歷來都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但社會上形形的合唱團體卻基本處于自發狀態。針對大眾對合唱形式的偏愛,創辦社區少年或老年合唱團大有可為。資金來源方面:一是收取學員適當費用保證團體正常運轉;二是面向社區大型企業爭取長期贊助并以企業名稱冠名合唱團;三是為社區企事業單位提供有償演出活動。
此外,還可以創辦音樂書店或者音像店、創辦具有音樂特色的藝術幼兒園、創辦燈光音響租賃或演藝公司、創辦影音媒體工作室或midi音樂工作室等。
3.加強大學生對社區音樂教育價值的需求引導
國外發展社區音樂教育的成果顯示,在提升全民素質和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社區音樂教育功不可沒。著力發展我國社區音樂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已不言自明。但長期以來,受音樂專業學習高投入期望得到高回報思想的影響,即使在就業創業難的今天,相當數量的畢業生寧愿待業或做家教而留在大城市,也不愿到條件相對艱苦的社區或基層工作。這種現象一方面形成了社區音樂和基層音樂教育發展的掣肘,另一方面又造成人才資源的極大浪費。
面對畢業離校的她們,面對招聘單位的領導,作為她們的老師和TianKong的指揮,我總是有很多話想說,卻又常常只說一句話:她們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
TianKong是一個藝術團隊,她展示了每一位團員的藝術感染力、領悟力和追求完美的藝術責任感。TianKong又不僅是一個藝術團隊,她透視出每一位團員清澈的美好心靈和健康意志。她們共同追求這世界一切美好的東西,她們團結,相互關心幫助。她們進步,不畏困難,勇于創造。她們感恩,銘記父母、師長、同學和所有人給予她們的點滴關懷與幫助……
――指揮田曉寶寫于2008年給畢業生的推薦信節選
“TianKong”,一個美麗而又令人浮想聯翩的名字。2003年TianKong 合唱團由華中師范大學田曉寶教授創建,并擔任藝術總監、指揮,由華中師大音樂學院等部分院系的學生組成。合唱團不拘泥于傳統的合唱演唱風格,勇于創新,特別是在合唱聲音、音樂表現及演唱現代合唱作品方面,有獨到的創意。合唱團充分發揮女聲合唱的演唱特色,將作品的深刻情感與內容融進純真與甜美、空靈與質樸的音色之中。今年,TianKong八歲了。八年里,師生們付出了許多辛勤的汗水,也獲得了一次次的榮譽……
5月21日,“成長――TianKong 合唱團八周年團慶音樂會”在湖北劇院舉行,指揮家嚴良搖⒀詈枘曇笆∧諭庾家觀看了演出。22日上午,座談會在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舉行,專家們對TianKong合唱團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殷切的期望,會議由音樂學院院長臧藝兵主持。
指揮家、中央音樂學院楊鴻年教授說,TianKong合唱團八年的成長道路上,在國內外做出那么多突出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合唱藝術是提高國民音樂素質的最佳途徑,因此,TianKong對于合唱藝術的熱愛和堅守,有著不可忽視的社會價值。尤其是高等師范院校,合唱團里的學生將來走到社會上,再去組織自己的合唱團,那會有多少合唱團涌現出來?這是華中師范大學對合唱藝術做出的貢獻。田曉寶老師的精神令人敬佩,得一次獎不太難,但堅持一個團很難。TianKong很注重推動中國合唱作品的創作,團結了院內外一大批優秀的作曲家,寫了一些很好的作品。今后,還應該注重“雅俗共賞”,多涉及不同風格、難度的作品。某一個合唱新作品比賽,排在前幾名的作品大多是沒有可唱性的,是MIDI制作的。我跟學生說,哪一天你自己都聽不懂自己的作品時,你就能得獎了,當然,只是一種反話。看昨晚的演出中,不少涌現的中國新作品,都是有可唱性的。
作曲家、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陸在易認為,TianKong成功的經驗可以總結為:1.“融合度”――音色、位置、聲部和上下聲區的融合度。要做到這些,音準問題必須解決,唱法必須統一,演員情緒必須一致。只有多方面訓練水平達到了,才能獲得這樣好的效果。2.風格上的多樣化。TianKong 目前已經積累了不少作品,光看演出就已經匯聚了中外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合唱元素。她們演繹不同時期不同作品的風格,也是各有不同的。以《五月蟬歌》為例,TianKong 的唱法既不同于侗族原生態的大歌唱法,也不是隨隨便便不動腦子就去唱,而是向原生態學習的同時,保持TianKong原有的色彩,這是有難度的。
中國音樂學院修海林教授認為,TianKong能夠成為中國合唱團中的知名品牌,原因在于四個方面:1.追求卓越,在藝術上不斷給自己提出高要求,不斷攀登。合唱藝術的發展與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緊密聯系在一起。TianKong八年來的成長,它的意義已經超出音樂之外。2. TianKong合唱團的建設成長體現了學校藝術教育的一種人文精神,學生從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樂,這會影響她的一生。在團隊合作中懂得奉獻和收獲,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這里。3. TianKong已形成自己一流的合唱藝術水準與純真的美學品格,并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追求各種風格的嘗試。4.“教師即教育,教育家即教育”,一個教師的力量是很大的,做教育不應該隨波逐流。修海林指出,TianKong應該及時進行總結,考慮怎樣把優勢保持下去,形成能夠長遠流傳、保存的品牌與精神――教育應該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發展的過程。
作曲家、星海音樂學院曹光平教授說,由于作曲家的個體觀念和一些社會因素,導致新作品常遭遇“閑置”的尷尬局面。因此作曲家應該加強與指揮家、合唱團的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經歷實踐,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作品。在昨天的音樂會上,對《五月蟬歌》非常關注,就像作曲家一樣,突破自己的風格是最難的。TianKong雖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有一定的恒定性,但也應該有所突破和發展。
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原《人民音樂》主編張弦對TianKong八周年以及演出成功表達了祝賀。她說,TianKong注重對“個性”的追求,對作品的處理是有自己想法的。
指揮家、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王秀峰指出田曉寶在TianKong創辦初期,面對種種非議,堅持自己的發聲方式、審美表達,并強調了田曉寶多年的努力學習對TianKong合唱團的誕生、發展起到的巨大作用,以此告誡年輕的指揮們,要耐得住寂寞,才出得了成就。
武漢音樂學院陳國權教授肯定了TianKong的創新精神,他特別贊賞《天湖•納木錯》的舞臺設計與表現,認為舞臺表演的豐富對音樂作品意境的表現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他提出TianKong“特色”和發展上的矛盾――音色是繼續追求“純美、和諧、空靈”,還是要按照不同作品,接受適當的“張力”?
華中師大文學院教授邱紫華說,田曉寶的成才在于他重視老師對自己的啟發,把老師的智慧全部吸收于自身。當今有些年輕人把自己看得太重,狂妄自大、自我膨脹,丟失了敬畏與崇敬,這是非??膳碌摹暮铣獔F的訓練上,TianKong重視基本功的培養――音準、發聲,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元素;重視創新――聲音、表演、隊形、選曲等多方面,注重難度,摳細節,堅持自己的風格。
面對種種贊賞,田曉寶表示,感謝TianKong所有的團員,她們從來沒有完整的節假日,很多時間交給了排練,這份對于合唱的熱愛、執著,鼓舞自己堅持下來;感謝各個時期的“貴人”們,其中有給予自己指導的老師們,有免費給TianKong提供作品的作曲家們,還有那些熱心贊助TianKong的朋友們……
《秦始皇》歌劇原創工作坊與師生對話
在譚盾的建議下,大都會歌劇院決定把《秦始皇》的第一期音樂試排放在上海,同時舉辦兩個重要的教育項目:由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最高層管理人員及來自藝術、音樂、傳媒界的杰出人士主講的高峰論壇系列,和由參加《秦始皇》試排的主要演員及主創人員領銜的歌劇大師班系列。3月20日至4月6日,該系列活動舉行,吸引大批學子。
高峰論壇系列由包括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總裁、執行藝術總監、作曲家譚盾等主講,為各大高校師生傳播介紹全新的文化管理理念和藝術信息。其中,譚盾從作曲家和導演的各自角色出發,討論了原創歌劇的創作、詮釋和合作經驗。參與此次歌劇《秦始皇》上海試排的大部分演創音樂家、藝術家,在上海音樂學院為來自全國音樂院校的師生開設了大師班。
點評:這次系列活動在文化和教育層面上別具意義。其突出原創、致力教育的宗旨,其結合理論、注重實踐的運作方式,都與常規的教育項目不同。
主辦“世博會與音樂藝術發展”研討會
3月30日,由上海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與上海音樂學院主辦,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承辦的“城市音樂人類學論壇:世博會與音樂藝術發展研討會”在該院舉辦。多位學者在會上作了專題發言,就學院如何為世博會服務以及世博會應有怎樣的音樂文化內涵等話題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和闡述。
點評: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集思廣益,顯示出政府有關部門的獨特眼光。
CEO暢談藝術管理和人才培訓
4月15日,“CEO眼中的藝術管理和培訓――上海音樂學院2006藝術管理講壇”在小音樂廳開幕。此次講壇為期4天,共設5場講座和2場座談會。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顧問茹國烈、臺灣的藝術管理專業資深學者夏學理、中國對外演出公司總經理張宇、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余隆等作精彩發言。隨后的座談會匯聚的業界權威鄭新文、余隆、韋芝、楊紹林、張宇、夏學理等,共同探討在21世紀文化藝術產業領域,中國究竟需要怎樣的藝術管理人才。
4月17日,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演藝場所的CEO錢世錦、余其鏗、楊紹林、李南、林宏鳴等,座談中國演藝場所經營模式的探索,與會者們能夠從中發現在不同地區演藝場所經營管理模式的不同。
點評:CEO們做客學院,從實際經營中的問題及現況出發總結他們在這一領域中的寶貴經驗,是一個雙贏之舉。
平查斯?祖克曼大師班
6月6日至6月9日,平查斯?祖克曼在上海音樂學院作為期3天的大師班教學。并舉行室內樂專場音樂會。這個項目也是該院向教委申報的“高水平特色項目”大師班重點計劃之一。6月7日上午首次在中國利用遠程教育手段,平查斯?祖克曼先生在該院對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的學生進行遠程教學,中國學生現場聆聽。
講學期間,祖克曼共為22名學生授課,旁聽達到上千人次。他的音樂會更是一票難求。祖克曼教授對該院的弦樂教學水平給與了充分肯定,并有意將上海作為他長期致力于促進音樂表演與教育目標的亞洲基地,展開長期有效的合作。院長楊立青向祖克曼頒發了榮譽教授證書。
點評:以此為契機,該院將進一步擴大并提升對外交流的質量與層次,吸引更多的大師來上海講學、演出。
音樂教育系組團參加第27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
7月,學院音樂教育系組團參加了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27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并在會議上發表了“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音樂教育體制”、“古琴與課堂教學”等論文,同時開設了“中國打擊樂鑼鼓經”工作室。這是該院音樂教育系在集體加入音樂教育學會后的第一次國際性活動。
點評: 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走出國門,展開國際交流,將先進的理念帶入我國的教育機制。
上音交響樂團再赴意德巡演
繼去年在德國演出取得成功后,應意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音樂事務所和2006青年歐洲古典音樂節組委會的邀請,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于8月1日至8月21日出訪意大利和德國巡演三周。擔任此次巡演的指揮分別為意大利杰出的指揮家保羅?奧爾米先生和上海音樂學院校友湯沐海。這是樂團第二次應邀參加音樂節,同時也是與歐洲青年交響樂團合作共同演出的唯一樂團。
點評: 通過巡演,促進該院表演專業的演奏水平、國際交流和學術往來,增強上海文化藝術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舉辦樂器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以“樂器學再思考――樂器研究的挑戰與轉機國際學術研討會”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9月22日至23日舉行。來自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中國大陸及臺灣的樂器學研究專家們共聚一堂。他們是從事民族音樂學、人類學、考古學、博物館學研究的資深學者,對樂器學的研究主體、研究理論與方法進行了全新的闡釋,還有正在進行樂器個案研究的該院博士碩士研究生。
點評:此次研討會更加強調樂器與其使用者及其人文背景之間的關系,關注的焦點擴大到在樂器上所發生的各種人類文化活動事象。
2006上海音樂學院國際電子音樂周
10月16日至20日,“2006上海音樂學院國際電子音樂周”舉辦。這是在上海舉辦的首次大型國際電子音樂系列活動。主要包括4場正式音樂會、5個系列工作坊以及近十場講座。來自法國、荷蘭美國、悉尼等地音樂學院及國內十余所兄弟音樂院校的專家聚首。他們帶來了最新的電子音樂作品、電子音樂工程技術和作曲理念及其相關的基礎理論。
點評:音樂周集中反映了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自組建以來的教學、科研成果。
李斯特、茱麗亞音樂學院院長相繼來訪
11月2日,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院長Batta Andras先生等一行9人來該院訪問。11月7日,世界著名音樂學府美國茱利亞音樂學院院長Joseph Polisi博士來該院訪問。Batta Andras院長對匈牙利科達伊教育法在中國音樂教育中的開展表示高興,并且觀摩了鋼琴系和管弦系的教學,同時也介紹了李斯特音樂學院的音樂教育體系。
點評:互動增進友誼,更重要的落實了合作的方向和項目,長此以往,師生必將大為受益。
與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聯手成立人才培養基地
12月24日,“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人才培養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上海音樂廳舉行。同時舉行《上音、上海交響樂團合作建設實踐基地協議》、《上音、上海歌劇院合作建設實踐基地協議》簽約儀式。
音樂時空:舉辦巴洛克音樂節的主旨是什么?
沈凡秀教授:創立北京國際巴洛克音樂節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巴洛克音樂演奏的國際交流,促進國內巴洛克音樂教學,同時面向社會普及巴洛克音樂演奏。作為致力于巴洛克音樂演奏的教育工作者,通過在中央音樂學院的不懈努力,使一屆又一屆的同學了解了巴洛克音樂的演奏方法,在經常性地演出實踐活動中,我們找到了知音。
近年來,在中國原汁原味地演繹巴洛克音樂的風氣日漸濃厚,北京、上海、武漢以及深圳等地的音樂廳里,我們都可以看到來自歐洲純正巴洛克古樂團演出的海報。他們的演出特點歸結到一點,就是使用按照巴洛克時期制造工藝制造的樂器演奏同一時代的作品。
我們知道,巴洛克終結的時期,正是人類文明跨入工業革命的時代,隨著制造技術,工藝水平的迅猛發展,提琴的羊腸弦被鋼絲弦所取代,固定在羽管鍵琴木質音板的琴弦,演化到現代鋼琴固定在鑄鐵鋼架的鋼弦,這一切為藝術的表現力提供了豐富的拓展空間,創造了無愧于時代的嶄新藝術風格。
漸漸地,人們陶醉在日新月異的變革中,節奏加快了,頻率升高了,我們獲得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但藝術的傳承,清晰的脈絡,歷史的豐碑仍不時地提醒我們,巴洛克音樂是一個不應忘卻的階段。為此,許多朋友熱心致力于本真地詮釋。
回顧前兩屆音樂節,法國古小提琴家Patrick Bismuth,德國古大提琴家Michael Brüssing,瑞士橫笛演奏家Maria Goldschmidt,日本管風琴家椎名雄一郎和羽管鍵琴家椎名智子,由陳嵐谷教授率領的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巴洛克古樂團,以及德國詮釋巴赫作品的權威,管風琴家Kay Johannsen,俄羅斯管風琴家Vladimir Shlyapnikov,奧地利維奧爾琴演奏家Lorenz Duftschmid、法國假聲男高音Sebastien Fournier等前來參加演出,進行學術交流,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
在國內,巴洛克音樂還屬于陽春白雪,需要不斷地演出和講解,創造機會讓人們逐漸熟悉并從而喜歡,這是一個長期的艱苦工作。面向普通觀眾,循序漸進地安排演出節目,目的就是讓廣大音樂愛好者欣賞起來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水準,但又不能讓人產生厭煩感,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給熱愛音樂的朋友們奉獻上巴洛克饕餮大餐。
音樂時空:作為巴洛克音樂節的藝術總監,您與巴洛克音樂是如何結緣的?
沈凡秀教授:我的職業生涯起點是接受鋼琴的啟蒙教育。1987年我從首都師范大學畢業以后留校工作,擔任了幾年鋼琴教師。之后我踏上西去的列車,開始了新里程。頭一年在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我學的是鋼琴。在琴房我聽到羽管鍵琴如此美妙的音色,美輪美奐令我陶醉,預感到這是我終身的事業,于是放棄已經開始了的鋼琴深造,跟隨Gordon Murray教授一門心思專攻羽管鍵琴演奏。其實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鍵盤系是由鋼琴和羽管鍵琴以及管風琴三個專業組成的,所以不久我又跟隨Rodulf Schulz(1933-2012)教授學習管風琴演奏。羽管鍵琴和管風琴在中國可以算“冷門”,但在音樂之都維也納,幾位大牌教授名下的學生可是排得滿滿當當,因為這是他們歷史的一部分,從此我就與巴洛克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0年我到中央音樂學院任教,逐步開設了《古鋼琴與樂隊》巴洛克演奏風格,《羽管鍵琴演奏》和《管風琴演奏》這三門課程。巴洛克時期音樂作品風格決定了這三門課程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當時近百人的大建制交響樂團形式還沒有出現,演奏的作品多以重奏協奏形式,而羽管鍵琴(當然也包括管風琴)則在樂隊里起到數字低音的關鍵作用。在中國最高音樂學府開設這門課程說明了我們國家巴洛克音樂的教學水平。2010年秋天,歐洲古樂復興教父霍格伍德來華時曾對媒體說中國還沒有巴洛克音樂的系統教育,可當他來到中央音樂學院給我的《古鋼琴與樂隊》課程同學上大師課時,學生們演奏的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令他刮目相看。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十多年辛勤汗水澆灌的結晶。
音樂時空:前兩屆“巴洛克音樂節”對觀眾來說是領略巴洛克音樂風采的絕佳機會,對主辦方來說積累下了哪些寶貴經驗?
沈凡秀教授:國際交流,促進教學,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穩步提高,大力普及,雅俗共賞。
音樂時空:是否可以透露一下,這屆音樂節有什么新的亮點?
沈凡秀教授:2014年是第三次舉辦北京國際巴洛克音樂節了,本屆音樂節的亮點有三,其一是在波蘭駐華大使館的協助下,我們邀請了波蘭克拉科夫音樂學院Krzysztof Latala教授前來舉辦管風琴大師課和音樂會,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地處歐洲東西文化交匯點的古都克拉科夫對管風琴文化的韻味。其二是在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協助下,木笛演奏家Bolette Roed、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Aureliusz Glinski,古大提琴和維奧爾琴演奏家Susie Napper組成的獨奏家合奏團,為我們獻上純古樂演奏巴洛克作品的機會。同時我將與他們合作,在演出中擔任羽管鍵琴演奏。其三是我們再次邀請了中國愛樂中提琴首席張安祥、曹飛和大提琴首席趙云鵬與我和我的學生合作,演奏巴赫第六《勃蘭登堡協奏曲》。
音樂時空:國家大劇院取代中山音樂堂成為了今年“巴洛克音樂節”的合作伙伴嗎?
沈凡秀教授:2011和2013兩屆北京國際巴洛克音樂節,我們都把重要的演出安排在中山音樂堂舉行,這為提高中央音樂學院主辦的巴洛克音樂節聲譽起到無可替代的重要作品。2014年的第三屆北京國際巴洛克音樂節,我們把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獨奏家合作團的演出放在國家大劇院的藝術資料中心,目的是探索在不同演奏場合下所能達到的各自視聽效果。我們知道,巴洛克時期的演奏風格都是相對較小規模的方式,在不加擴音設備情況下,相對較小的空間里欣賞效果最佳,所以本屆音樂節我們選擇國家大劇院的藝術資料中心舉辦純古樂演奏巴洛克音樂,這只是一次嘗試,今后我們還會不斷探索與更多的演出場所合作,促使巴洛克音樂演奏爐火純青。
音樂時空:本屆巴洛克音樂節的大部分活動仍會免費對愛樂人士開放嗎?
沈凡秀教授:作為中央音樂學院主辦的北京國際巴洛克音樂節,除了學術性以外,更重要的一項功能就是面向社會的公益性,這是作為國內音樂教學的最高學府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為此,秉承前兩屆音樂節的傳統,在本屆音樂節里除了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舉行的《拉莫的典雅―古樂本真詮釋巴洛克作品沙龍》為售票以外,其他5場校園內舉行的音樂會全部為面向社會公益性質的演出,為京城古樂演奏之春注入一股清馨和風。
音樂時空:您是怎樣邀請到外國的音樂專家、大師登臺獻藝的?
沈凡秀教授:我本人是在奧地利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學習鋼琴的前身羽管鍵琴和一切鍵盤樂器的鼻祖管風琴,學習期間有機會接觸當地的古樂演奏家合作演出。當然在歐洲,從事純古樂演奏的圈子也不很廣,師出同門,大家彼此多少都有一定的了解,加上我回國到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以后,有更多的機會與世界著名古樂演奏大師接觸,當學校同意我舉辦巴洛克音樂節后,我向同行發出邀請,反應熱烈,因為這些歐洲古樂演奏家十分重視到中國來展示他們的光榮傳統,所以一拍即合,使我十分感動的是他們許多人都不計報酬,樂于奉獻。
音樂時空:可以請您介紹一下這些應邀而來的專家嗎?
沈凡秀教授:首先是波蘭管風琴家Krzysztof Latala,1953年生于波蘭克拉科夫,1978年畢業于克拉科夫音樂學院管風琴系,獲奧地利政府授予獎學金,在莫扎特的故鄉薩爾茨堡音樂學院學習音樂理論與早期音樂的相關知識。1985年他獲得比利時佛萊芒音樂節“巴赫與韓德爾作品”組特別獎。1980年起任克拉科夫音樂學院管風琴教授。1999-2002年任波蘭教會音樂研究所所長。從1967年至2000年成為克拉科夫著名教堂多米尼堪教堂的主管風琴師,以及克拉科夫愛樂的首席管風琴演奏家,舉辦各種管風琴獨奏音樂會和管風琴大師班。曾經擔任馬斯特里赫特(荷蘭)國際管風琴大賽評委,兩次出任萊比錫(德國)國際大賽評委,并在2009年在波蘭亞斯沃青年演奏家大賽中擔任評委。足跡遍及波蘭、加拿大、德國、比利時、英國、荷蘭、烏克蘭、奧地利、法國、捷克共和國、丹麥、俄羅斯和美國,錄制出版許多演奏管風琴作品的CD。
其次是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獨奏家合奏團的三位成員,丹麥木笛演奏家Bolette Roed,丹麥皇家音樂學院早期音樂系主任。作為木笛演奏家,她的足跡遍及歐美。2003年榮獲Jacob Gade基金大獎,2011年榮獲北極理事會音樂大獎。曾與丹麥國家交響樂團、丹麥皇家管弦樂團、丹麥國家室內樂團等合作,演奏巴洛克作品。此外,她還組建了阿爾法樂團,并帶領樂團榮獲了2006年丹麥國家廣播電臺室內樂比賽大獎。2009年由她在哥本哈根發起組織了規模龐大的丹麥仲夏巴洛克音樂節。與多位古樂演奏家合作出版多種木笛演奏巴洛克作品CD。
Aureliusz Golinski,波蘭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家,任教于丹麥皇家音樂學院。1993年在波蘭波茲南與Eva Golinski組建了Arte dei Suonatori樂團,從事17、18世紀作品演奏,很快樂團就成為波蘭最著名的巴洛克古樂團,蜚聲歐洲。他還出版過多部巴洛克小提琴演奏專輯CD。
Susie Napper,英國古大提琴和維奧爾琴演奏家,從事17、18世紀作品演奏,任教于McGill大學、蒙特利爾大學、哥本哈根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畢業于紐約朱麗葉音樂學院和巴黎音樂學院,組建費城巴洛克協奏團。與歐美眾多古樂團合作,演出的足跡遍布中國、日本、新西蘭,印度、中東和幾乎全部的歐洲。2001年起發起蒙特利爾國際巴洛克音樂節。2002年榮獲魁北克音協年度金獎,2011年榮獲蒙特利爾杰出女藝術家榮譽。與著名出版商合作,出版巴洛克大提琴演奏專輯。
此外,還有德國巴洛克小提琴家Daniel Hauptmann和西班牙大提琴家Sergi Boadella,他們兩位將與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室內樂教研室的老師合作演奏科萊里和維瓦爾第兩個不同版本的《拉?佛利亞變奏曲》。
音樂時空:除了各自的演出或講座外,國外的專家與中央音樂學院師生在音樂節上有過哪些思想或技藝上的碰撞?
沈凡秀教授:舉辦巴洛克音樂節的重要目的,就是創造機會讓國外的專家與中央音樂學院師生在音樂節上有過哪些思想或技藝上的碰撞。吸收以往兩屆音樂節的成功經驗,今年舉辦的本屆音樂節,繼續安排管風琴、豎笛、巴洛克小提琴和維奧爾琴面對面,一對一的大師課,同時安排音樂學系同學撰寫觀后感和評論,把外國專家來學校講學的成果最大化。
音樂時空:幾場音樂會的側重點有何不同?您是根據什么樣的原則進行策劃的?
沈凡秀教授:本屆音樂節的管風琴音樂會演奏的全部為巴赫作品,這是因為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音樂廳的管風琴非常適合演奏德國樂派作品。早在音樂節籌劃之初,我把我們的管風琴音栓配置發給Latala教授,他針對我們的管風琴選擇了演出曲目。我們知道,管風琴與鋼琴和擬聲替代設備不同,每一座管風琴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具有各自無可替代的優勢,比如國家大劇院的管風琴,同時兼備演奏管風琴德國風格作品和法國管風琴交響樂派作品的功能,而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管風琴則演奏純粹巴洛克時期作品效果更佳。
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古樂演奏家合作團帶來的作品主要是法國大庫普蘭、馬林?馬萊斯和泰勒曼的作品,由長笛的前身豎笛,巴洛克小提琴和維奧爾琴(Viola da Gamba)以及邀請我擔任羽管鍵琴,原汁原味本真演奏巴洛克精髓,由于國內純古樂演奏暫時欠氣候,這份大禮彌足珍貴。
此外,在中央音樂學院師生音樂會上,我們邀請了中國愛樂的藝術家加盟演出,同時還有一位連續參加了三屆我們的巴洛克音樂節的男童聲來詮釋巴洛克時期天使般唯美的聲樂。
音樂時空:今年的巴洛克音樂節特意安排了巴洛克音樂大師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的作品專場音樂會,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這場《拉莫的典雅―古樂本真詮釋巴洛克作品沙龍》?
沈凡秀教授:今年是巴洛克時期法國作曲家拉莫逝世250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在音樂發展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杰出音樂家,在2014北京國際巴洛克音樂節上特地安排演奏他的不朽作品。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舉辦的《拉莫的典雅―古樂本真詮釋巴洛克作品沙龍》,我演奏拉莫的羽管鍵琴組曲,其中包括著名的阿萊曼德舞曲、庫蘭特舞曲、薩拉邦德舞曲和加沃特舞曲,以再現法國羽管鍵琴學派最高藝術成就的頂峰。
音樂時空:相比前兩屆“巴洛克音樂節”,本屆講座縮減到一場,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沈凡秀教授:中央音樂學院主辦的北京國際巴洛克音樂節,每屆都有各自的特色,追求各自的完美,所以在演出場次上顯示出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這種選擇多樣性為我們的巴洛克音樂節注入光彩與玄機。
音樂時空:可喜的是,外國專家將帶來多場古樂大師課,這是否與近年來國內音樂界對古樂復興的重視有關?
沈凡秀教授:密切相關,而且相輔相成,遙相呼應,為國內音樂屆復興古樂起到搖旗吶喊,加油助威的促進作用。
音樂時空:據了解,您在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巴洛克風格演奏已經十年有余,現在這方面已經發展到什么水平?
沈凡秀教授:自2000年我從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畢業后,來到中央音樂學院任教,開始我的巴洛克音樂、羽管鍵琴和管風琴演奏的教學工作,不知不覺地度過了平凡而難忘的十多年?;厥淄拢粚糜忠粚脤W生在我開設的《古鋼琴與樂隊》巴洛克演奏風格課程中,熟悉了巴洛克音樂演奏風格,通過磨合,建立默契與協調,這些都是巴洛克音樂特有精髓與無窮魅力,也為同學們走上自己藝術人生之路,鋪下了一段路基。許多當年跟隨我學習的同學,現在都已成為在各大樂團挑大梁的的頂梁柱。作為辛勤的園丁,桃李滿天下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從2011年開始,創立了北京國際巴洛克音樂節,即將要舉辦第三屆。英國古樂復興大師霍格伍德曾來學校,為我的學生講解巴洛克風格演奏要領。日內瓦音樂學院的老師們攜全套巴洛克古樂器來校進行交流。由于學校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世界頂級水準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以及社會各界熱心關注,這些都為學校開展巴洛克音樂教學提供良好的先決條件。
起源于二戰結束后的古樂復興運動,讓我們重新感悟已經逐漸遁逝的特定歷史時期偉大作品的深邃內涵。歲月消磨,當年使用的許多珍貴樂器銷聲匿跡了,不為人知。感謝一批執著的人們,全力以赴地從事發掘復興古樂運動,使我們能夠原汁原味地欣賞到當年巴洛克時期作品的原貌。但是這種本真演奏受到諸多限制。所以采用少量依照當年制造工藝制作的巴洛克時期樂器,如鋼琴的前身羽管鍵琴,遵循三百年前的演奏方法與現代樂器合作演奏巴洛克音樂,在某種場合下孕育而生,成為比較普遍的演出方式。目前,中央音樂學院的巴洛克音樂教學與演出基本上采用這一形式。
期待著在國外從事巴洛克提琴、維奧爾琴、木笛、木管號等巴洛克時期特有樂器的演奏人員,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加盟國內巴洛克音樂教學與演奏行列,這樣才有機會進行純古樂的本真巴洛克演奏。當前本真演奏巴洛克音樂仍然停留在羽管鍵琴與應邀來華的國外古樂演奏家合作演出范疇之內。
音樂時空:縱觀三屆巴洛克音樂節,管風琴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不論是講座還是音樂會,您作為管風琴演奏家、教育家,怎樣理解管風琴對于巴洛克音樂的重要性?
沈凡秀教授:我們知道,從公元前三世紀亞歷山大城的古希臘工程師克特西維奧斯制造水壓式管風琴算起,管風琴已經歷了的2300年滄桑歲月,在樂器發展的漫長進程中,成為一切鍵盤樂器的鼻祖。在巴洛克時期,以及往前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和更早的中世紀,管風琴曾經長期為人們演奏的主要樂器,而居于不可撼動的統治地位。眾所周知,管風琴體積很大,不能輕易移動,給演奏帶來諸多不便,制琴的能工巧匠們就琢磨能否讓鍵盤演奏家能夠在自己家里就可使用建議替代鍵盤樂器進行練習和演奏?于是把管風琴的鍵盤原理與豎琴(Harp)的琴弦相結合,發明了相對靈巧的羽管鍵琴(Harpsichord英文,Cembalo 意大利文),從而極大地普及了鍵盤樂器的演奏。1710年左右,意大利梅蒂奇家族的制琴師克里斯托福里在羽管鍵琴(Cembalo)的基礎上,進行了細微的改動,成為可以表現漸強漸弱的羽管鍵琴(Gravicembalo col Pianoforte),經過不斷完善,從此鋼琴(Piano)橫空出世,成為樂器之王。但是在巴洛克時期,管風琴以及羽管鍵琴為必不可少的重要樂器,為此當時的作曲家留下了煙波浩渺的大量作品,所以舉辦巴洛克音樂節,用管風琴演奏當時作曲家為管風琴創作的作品,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音樂時空:您覺得向中國音樂愛好者傳播巴洛克音樂的意義何在?主辦方對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沈凡秀教授:在音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巴洛克時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時期,孕育了巴赫、韓德爾、維瓦爾第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音樂巨匠,其風格潛移默化地影響至今,在我們熟知的現代音樂元素中蘊含著豐富的巴洛克精髓。舉例來說,樂圣貝多芬著名的《第三交響曲(英雄)》,震撼人心的開始就有巴赫《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的影子。溫妮?休斯頓的歌聲中,我們仍能感受到巴洛克音樂的和諧與唯美。認識巴洛克音樂,了解巴洛克音樂,這是熱愛音樂的朋友走入音樂圣殿的必由之路。為了這一目的,本屆巴洛克音樂節將舉辦6場公開音樂會,演出形式不管是純古樂演奏,還是使用現代樂器與羽管鍵琴合作,都力求本真演繹巴洛克精髓,讓熱愛音樂的朋友們在5天6場音樂會中,細細品味原汁原味的巴洛克音樂。
音樂時空:您覺得舉辦巴洛克音樂節對中外的音樂文化交流起到什么作用?
沈凡秀教授:與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堂和保利劇院這樣的專業演出場所舉辦的巴洛克音樂演出相比較,由中央音樂學院主辦的北京國際巴洛克音樂節,仍在摸索中蹣跚前行,但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學術平臺,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國際上逐漸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我們通過中央音樂學院的主渠道,邀請歐洲古樂演奏家前來進行教學示范演出,通過舉辦大師課,與同學們面對面地交流演奏古樂器的要領,給同學們以直觀的感受,了解到從遠古走來的現在樂器演化的歷史進程,立體地深刻理解所演奏樂器的精髓。此外,我們還通過面向社會公益性質的演出,最大限度地擴展巴洛克音樂的認知度,同時也為熱愛巴洛克音樂的朋友提供一套豐盛的聽覺饕餮大餐。從往屆熱情的觀眾給予的熱烈掌聲,給參加演出的西方演奏家深刻印象,并把這一盛況帶回到歐洲,吸引更多國外巴洛克音樂演奏家的注意,紛紛與我聯系,希望安排他們參加我們主辦的北京國際巴洛克音樂節,說明音樂節的影響在逐步擴大。
音樂時空:您對本屆巴洛克音樂節有何期許或展望?
沈凡秀教授:由中央音樂學院主辦的巴洛克音樂節,最大的目標就是通過國際學術交流,給學生提供了解國外巴洛克音樂演奏的真諦,更重要的是創造機會,讓我們的學生展示學習成果,與國外大師同臺演出,演奏技術在鍛煉中得到提高。同時,利用這一平臺,面向社會,舉行公益性質演出,把音樂節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推向社會,為豐富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增磚添瓦。
他姓金,在中國甚至世界音樂的歷史上,他也是一塊熠熠生輝的足金。他就是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
李谷一、、宋祖英、閻維文、李丹陽、呂繼宏、戴玉強、張也、吳碧霞、董文華、劉玉婉、牟玄甫、祖海、王麗達、張邁、呂薇、黃華麗、劉斌、鐵金、程桂蘭、黃華麗、李暉、湯燦、張燕、吳春燕等等等,這些在觀眾看來絕對是超級明星的歌唱家,在金鐵霖的眼里,全部是學生。從為我國培養出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研究生算起,金鐵霖教授已經培養出碩士研究生和青年優秀演員研究生班學員40余名。
金鐵霖最早師從于音樂教育家沈湘——————這位通曉五門外語,22歲就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的大家。金鐵霖挑選徒弟的條件是:聲音條件、咬字、悟性、表演能力、藝術修養好,形象好,總結成七字訣就是“聲、情、字、味、表、養、相”。在多年的教學中,金鐵霖推出了一套適合民族唱法的教學方法——“金式唱法”。得益于金鐵霖獨特的教學方法,金鐵霖的學生們,把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的經典演繹的淋漓盡致。
一個在六十九年的人生歲月里造就了幾十位歌唱名家、幾百位歌唱新秀、上千名親傳弟子的聲樂教頭,年齡的印象早已被榮譽所淡化,被歷史所遺忘了。人們想到的似乎永遠是他鐵證如山的成就和甘當人梯的貢獻。金鐵霖說:“音樂是我的生命,聲樂教學就是我生命的支點。坐在鋼琴前,就像坐在了生命的支點上。”
金鐵霖曾不遠萬里趕到悉尼,為宋祖英做演出前的充電式輔導,結合宋祖英的演唱風格,在曲目和演唱細節上進行巧妙地調整。金鐵霖說:我這樣辛苦,不僅是為了一個青年歌唱家的成功去保駕護航,更是為了她要演唱的中國歌曲負責任,在那時候,宋祖英她們就是那個陌生世界里的中國形象,她們的歌聲要傳達出中國民族聲樂的魂魄,要讓那些已經習慣西方音樂體系的權威們用全新的目光和驚訝的贊美來評價中國歌聲的獨特魅力。宋祖英等多位學生的成功,不僅是他的科學教學體系的成功,更是中國聲樂走向世界、征服世界的良好開端。
金鐵霖身為中國音樂學院的院長卻從不脫離教學一線,現在,金鐵霖年逾古稀,還有四十多位民族聲樂研究生和本科生在跟他上課,假如由于會議或公務耽擱了課程,他一定會擠時間給學生們把課程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