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5 16:49: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一輪復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文科普通班學生;第一輪復習;低起點;緩坡度;未雨綢繆;蓄勢以待發
上了高三,學生們的十二年寒窗苦讀就要奏響絕唱了。在學校及家庭的全方位烘托下,學生們深刻認識到要為自己的未來擔負責任了,因此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比以往有較大的提高。但由于普通班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在復習中極易產生焦慮情緒,學習狀態會出現反復波動。表現為自信心不足,常有挫敗感,消沉苦悶。這些負面的情緒不及時調整過來,會使學生的復習效果大打折扣,不僅使學習效率低下,還極易疲勞,產生厭倦情緒。因此,認真高效地完成高三第一輪復習,讓學生感受到成功與收獲,對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很有幫助。并且這樣也為后期的第二輪及三輪復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的第一輪復習計劃就顯得很關鍵,方法與策略的運用一定要“合情”又“合理”。
一、合情
教師的第一輪復習計劃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循序漸進,做到“低起點、緩坡度”。在復習中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滋味,重拾信心。科學研究表明,當人們精神飽滿時,腦垂體活動活躍,促進腎上腺的分泌活動,增強血液中的腎上腺素,使代謝加速、興奮增強,此時的學習效率往往會比較高。因此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又飽滿的學習氛圍至關重要。
1、建立平常心,正視高考
教師要幫助學生揭掉高考神秘的“面紗”,帶學生近距離看高考。
對于這次幾乎能決定命運的考試,學生往往抱有懼怕心理,認為高考題都是高難題,難度極大,人為地給自己施加壓力,產生畏難情緒。教師要及時向學生介紹高考的試題結構特點,并充分利用好高考真題。一般而言,在高考試題中,基礎題占40%,中等題占40%,高難題占20%。復習中,教師要用好高考題,多讓學生接觸高考真題中的基礎題。基礎題和中等題不僅難度適中,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層面,也有助于學生在復習中更好地理解考綱、把握考綱,體會高考方向。但要注意,利用高考真題,應緊密配合復習進度,不可冒進。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隨堂鞏固的效果,又可避免學生因難以把握而產生挫敗情緒。如果教師在第一輪復習中,無視普通班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一味拔高能力,很容易會使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
2、消除依賴性,學會獨立
在高考復習中,隨著做題量的加大,學生們會表現出一種被動思考的思維習慣。學生自己閱題時對題意理解不到位,但在老師稍一點撥之下就有了思路,老師也許就是把關鍵詞的語氣加重了一下而已。學生的這種思維習慣的形成,可能與長期“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有關。在第一輪復習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力爭第一輪復習之后學生能進行獨立思考,實現心理 “斷奶”。這需要老師給學生多一些的思考時間,切不可為了趕進度,一味地由老師講解,剝奪學生的思考時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才談得上能力的提升。
二、合理
第一輪復習是基礎性系統復習,周期長、內容多,是整個復習的基礎和關鍵。普通班的學生,學科基礎一般較為薄弱。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狀況,將第一輪復習的重點放在教材主干知識體系的構建上,因此第一輪復習中要特別注重方法和策略的運用。
1、復習課與講評課
在復習方法上,教師應注重復習課與講評課的運用與結合。一般可采取的做法是:課前利用學案讓學生自主完成基礎知識的梳理,做好知識儲備(教師要做好常規性檢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習慣);課中教師以考綱為本,夯實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點和理論),幫助學生構建網絡,形成能力。因此,復習課不能光是單一的知識梳理,要盡可能地結合知識點,例舉一些典型例題,以強化知識的應用。
講評課是根據練習反饋的的信息,矯正知識缺陷,整理解題思路、方法的方式。講評課也不能只局限在練習題上,單純就題講題。要根據學情、考情結合題目涉及的知識點,對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規律進行在定位,并適當進行知識聯系和發散,做到用練習來促進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領悟原理,促進能力的提升。
2、復習中須把握的幾點策略
(1)抓主干、突重點
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不僅僅是高中學考的特點,也是高考考查的基礎。地理的基礎知識看似雜亂瑣碎,其實各種地理事物、現象之間有其內在的聯系,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邏輯性。
對于主干知識的復習要強調“全面”和“系統”,但同時也要注意重難點的突破,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復習時教師要研究考綱,研究近幾年的高考題??蓪⒔鼛啄旮呖贾械某?碱}、必考題、失分題列為重點來突破,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解題思維,探求解題模式或規律。另外,初中區域地理與高中地理結合的部分要高度重視,復習中要提前做好學案預習工作,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2)練圖表、提能力
在高考試題中,可謂“無圖不成題”。試題把圖表作為知識的信息載體來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靈活應用的能力。因此復習中要針對各式圖表的特點,掌握解讀的一般規律。可在第一輪復習中,提前進行一些小專題復習,如等值線圖、統計圖等類型圖的解讀技能訓練,歸納其常見類型,進行解讀指導,掌握解讀要領,做到未雨綢繆。學生提前掌握了解讀要領,并在以后的復習中反復運用,可大大提高掌握度,也對課堂效率的提高大為有利。對于區域示意圖、景觀圖等,往往涉及到區域的準確定位,是解題的關鍵之處。建議復習時另鋪一條暗線,以學生自學為主,以課下為主,以初中區域地理為范圍,練習填充空白圖,以落實區域基本的自然環境特征為目的。其能力要求同初中地理學考的要求一致即可,不拔高,不給學生增加負擔,蓄勢以待發。
圖表的解讀、分析能力的考查是高考中的必考項。普通班學生要突破難關,還是先從基礎入手。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談得上能力的提升。
(3)遷移轉化
關鍵詞:高考;一輪復習;復習方法;考試說明
高考地理復習中,一輪復習格外重要,它是對考點的一次全面掃描。一輪復習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參照考綱把知識歸納整合,形成體系。高考命題具有“知識抽樣,能力覆蓋”的特點。為此,我認為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思路應堅持以高考考試說明和大綱的要求為出發點,根據高考中題目的立意和表達形式的新變化加以認真復習,狠抓基礎,重視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主,比如,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等。下面本人就如何做好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研讀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
《考試說明》是地理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高考地理復習的依據,認真學習能讓我們全方位地了解高考命題的有關事項。從以往的重慶高考文綜地理試題來看,一方面注重對考生地理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倡導要“學以致用”,要求考生能夠運用相關地理知識、原理和規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著力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試題所選用的素材,大多源于現實的地理問題,具有較強的時代性。重視對“地理問題探究能力”的考查。同時考查了學生的動手繪圖能力,考查考生運用地理基本知識和原理,分析理解問題的基礎,考查了正確填繪圖形的地理技能,實現了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考查。通過這些解讀對地理一輪復習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因此,地理教師必須深入研究高考大綱,對考綱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必須做到了如指掌,對要達到的能力要求,必須做到胸中有數。好鋼用到刀刃上,要提高復習的針對性、有效性,避免走彎路,浪費學生寶貴的復習時間。
二、抓好地理基礎知識復習
高考地理基礎知識范圍十分廣泛,內容也十分復雜繁瑣,同時復習的時間也非常緊,因此制訂合理的復習計劃十分重要。在高考地理的第一輪復習中要以目標為導向,突出大綱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查漏補缺。在復習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復習情況進行檢查,這樣有利于教師合理安排復習進度,實現復習過程的動態化。而且還可以靈活地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復習。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挖掘個人在地理知識點上的弱點和不足,學會將復習過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的過程中也應當注重知識點的前后聯系,這對于學生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體系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基礎知識點的復習,對核心和重要知識點進行延伸,這對于學生適應高考試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體系
在進行高考一輪復習時,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梳理不同單元不同章節相關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地理特征、地理分布等。在構建知識網絡時,特別注意的是,重視概念原理規律的復習。首先要分析概念的本質屬性,然后研究概念的適用范圍,最后聯系實際,利用概念作出判斷推理。比如“氣旋”概念,首先分析它的本質屬性:是在等壓線閉合的低氣壓區,由水平方向空氣旋轉運動,垂直方向空氣上升運動形成的立體空氣漩渦,在閉合等壓線形成的低氣壓區才會形成氣旋。對基本原理和規律的本質分析,要注重使用范圍,形成原因以及原理的多角度應用等方面。如:“世界洋流的分布”,在復習這部分內容時,首先要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然后總結洋流的分布規律,以副熱帶海區為中心的大洋環流是反氣旋型的,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是氣旋型的。只有這樣還不行,還要注意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極環流,這樣既掌握了一般規律,又能理解個別區域的差異,進而分析洋流對環境的影響,這樣不僅能夠深刻理解規律,而且可以靈活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四、重視培養學生解讀圖表的能力
地理高考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地圖敘述的地理事物圖像和特征,進行分析和判斷、歸納和總結,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始終把圖表的運用貫穿于整個復習過程之中,特別是在一輪復習中,要善于抓住地圖教學的契機,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究,深層次挖掘教材插圖的隱性信息,形成圖像分析的基本過程、方法。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課堂模擬圖像思維訓練,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引導學生加強對各類地理圖表素材的常規閱讀與訓練,要求學生實現圖文、圖圖、圖表的熟練轉換,并能綜合歸納出圖表地理信息,使地圖既成為地理解題思維的源頭,又成為地理解題思維的路徑或歸宿。
五、加強社會熱點和案例的復習教學
考試大綱強調對地理知識的運用,新課改理念也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及關注社會、關注未來、關注全球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強調學生“會學知識”,并學以致用,而依據課標編寫的教材,無論是內容結構的建立、素材與案例的選取、教學內容的組織,還是內容呈現方式的確定,都以貼近學生生活、滿足學生需要、注重學生參與、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為宗旨。這些新的理念和特征,都應該足以引起我們對地理復習指導的重新審視,要求我們改革教學方法,把熱點焦點問題回歸于教材,學會運用教材主干知識分析熱點、焦點問題,盡可能多地將地理知識內容落實到案例素材上,最大程度地使用圖表、數據、文字資料等背景材料,引導學生通過對素材的分析,從而達到深入理解地理原理和規律,并運用地理原理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六、結束語
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是一項系統性的基礎性復習,具有內容復雜、時間長等特點。在復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突破重點、查漏補缺,逐步提高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復習的過程中要采取科學、合理的復習策略,提高復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燕東沿.如何做好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工作[M]. 新校園?上旬刊,2014(05)
一、高考地理第二輪復習中存在的誤區
1.復習范圍過多,太過追求全面。
高中地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特點,同學們記不住知識、沒有扎實的基礎就是因為復習面過大,且沒有進行足夠的訓練。有人認為,如果不做全面復習或不做足夠的練習,就不能提升地理能力、鞏固地理知識。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能夠大范圍地進行復習,這樣不僅加重了復習任務,更不利于集中學習某部分知識。例如,在復習氣候特征時,這部分知識點較多,很多同學進行復習時,往往希望能夠掌握全部的知識,希望了解全部的氣候類型的特征。
2.復習難度分配不合理,簡單問題復雜化。
在一個班級中,成績自然會出現分層的情況。教師在進行第二輪輔導的過程中如果選擇的復習難度和范圍不當或不合適,就會出現問題:如果復習難度過大,一些基礎較差、地理能力不足的同學就會感到很吃力;如果難度太小,很大一部分同學都能輕松完成,從而使復習不具有挑戰性,不能起到鞏固知識和鍛煉、提升能力的作用。氣候特征這部分內容強調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相結合,很多教師在進行第二輪復習的輔導時都將這部分內容定的難度過大。他們為了突出其重要性,在講解很簡單的知識時,往往還講解與之相關的很多其他的知識。這樣一來,同學們就自然地認為這部分內容非常復雜、難度非常高,產生畏懼心理,在課下進行自主復習時選取大量的與之相關的輔導資料。顯然這不利于第二輪復習作用的發揮。
3.形式單一,第二輪復習目標模糊。
傳統的復習形式主要是書面的習題練習、口頭告知復習內容等。在實際復習中,書面的習題可能會存在數量過多、難度不當等問題,再加上課下復習因缺乏一定的監督機制和第二輪復習距離高考還有一段的時間,有些同學還沒有緊張感,不會將其當作真正的復習任務來完成。我們都知道復習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掌握相關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培養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復習中,很多同學由于沒有對這一階段的目標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復習內容、進度、步驟什么的,都人云亦云,沒有因人而異地制訂復習計劃,致使復習效率低下。
二、以氣候特征為例,如何進行有效復習
我們知道,氣候包括氣溫和降水兩個因素。
1.氣溫。
在第二輪復習中,同學們應該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總體上的概括和細節上的集中整理,應先將“了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及特點、成因,并能正確區分各種氣候類型”確定為復習目標。首先,我們要清楚太陽輻射、下墊面和天氣狀況是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而下墊面中又包括海陸位置、洋流、地形三個方面的因素。我們要針對這些因素的具體特點進行分析、記憶。其次,在選擇復習難度時,要根據課程標準,圍繞教材內容和學習目標來合理選擇高中低不同難度的試題。復習題的選擇要注重質量,并且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典型性,難易度也要按照同學們自己的實際能力來安排。
2.降水。
與第一輪復習相比,第二輪復習中不會有更加細致的知識解釋,所以復習范圍和目標也與第一輪復習不同。在復習過程中,我們要掌握影響降水的因素――大氣環流和下墊面兩個層面的知識,清楚下墊面因素中還包括海陸位置、洋流以及地形三個方面的內容。
1、總體復習計劃
遵循以往的經驗做法:三輪復習。我們的第一輪復習時間應該更長,根據以往的教學中出現的普遍基礎知識薄弱的實際情況,而高一上學期的學習內容又是高中地理中重點、難點、考點最多的自然地理,因此我們的復習目的很明確:打好基礎,也只有打好基礎,才能順利的完成綜合復習,才能有信心迎接高考,而也會使二輪專題復習的重點性、難點性,更加突出。這種復習計劃特別適合平行班。
我們把高三這一年的時間可以劃分成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時間:8月1日-次年3月初
內容:第一輪復習
要求:在第一輪復習中要做到查漏補缺,爭取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課前小考,既鞏固復習知識又能提升應試能力。內容的確定主要以前一天復習的基礎知識為主,綜合內容所占比重較小。
要求學生基礎知識一定要精準,能使用地理語言。在教學中我們尤其注意加強學生基礎知識教學,第一輪復習更要扎扎實實不能求快,教師精講,發揮學生主動性,對概念、原理、方法論區分透徹。不管試題的背景材料、問題立意、設問角度多么新穎、多么深,其答案的知識落腳點都必然落在基本內容或理論范圍內。本階段每單元結束后做一套單元檢測題。訓練答題方法和答題的規范性,教材語言的使用,特別是綜合題的答題要具有條理性,注意語言表達的層次。
本階段復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
1、基礎知識欠缺。在知識的梳理過程中,每個班級都有部分同學跟不上,知識欠缺很多。這部分同學的問題可以利用晚自習時間通過答疑解決。
2、理解能力有待提高?,F在復習的自然地理難度較大,既需要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又需要比較熟練的計算能力,而這又是文科生的弱勢,解決的途徑是:強化訓練+個別輔導。
【第二階段】
時間:3月初-5月初
內容: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
要求:明確重點、難點。深刻理解每一個知識結構及其知識點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知識結構內部之間的聯系。
策略:選擇小專題,鞏固主干知識。依據:學生現狀、高考動向,如地球運動,區位分析等??键c,能力點,交叉點,熱焦點,特別是熱焦點,一定回歸教材。對某一具體的教材知識(能力)點,從該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入手,易掌握。
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對重點的知識進行專題復習,可以使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也更能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的分析能力。同時進行解題訓練,提升應戰能力。重點、難點的專題復習有:
專題一地球和地圖(地球儀、地圖、地球運動、統計圖表的判讀)
專題二自然環境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大氣運動、水循環、地質循環、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專題三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
專題四人口和城市
專題五生產活動和地域
聯系(農業生產、工業生產、交通)
專題六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專題七區域地理與國土整治
專題八熱點地區與熱點問題分析
每個專題復習至少分成兩個部分,前一部分做每個專題考點的體系整理,之后配一套精編的習題鞏固,這套習題學生課后做,利用課上進行習題分析。另外,在復習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能隨時就某個知識點設立一個專題,鞏固所學。專題復習的理論部分的安排也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如:區位因素的內容安排三個方面:一是區位的內涵;二是區位問題的分析程序,從影響因素入手,這個因素就是兩大方面:自然和社會,前者包括氣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資源等方面,后者包括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技術、動力等;三是主要區位問題(農業、工業、城市、商業中心、港口等),程序是,由概括到具體,并結合實例,最后小結規律。此間我們使用的資料是《優化探究》二輪復習資料。
【第三階段】
時間:5月初-5月中旬
內容:考前適應性訓練
要求:準確把握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答題方法
策略:這段時間的主要工作有:
1、答題訓練:在此環節,需要訓練學生答題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丟分現象。如: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審題、做題、反思與總結);在答題技能與技巧上,訓練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技能與技巧,訓練學生熟練簡答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題的基本模式(思維、應用、語言);同時,要學會使用標準答案。
2、做好考前沖刺階段的工作:考前沖刺階段,"文綜"進行了有重要意義的幾次測試。我們及時地從綜合的角度、學法輔導等方面,進行查漏補缺的工作。另外,此時期,學生的學習狀態極不穩定。我們既要時刻關注學生也要適時地調整自己的狀態。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溝通,幫學生調節好狀態,迎接高考。
【第四階段】
時間:5月中旬-考前
內容:答疑
要求:回歸教材,夯實基礎;適當做題,查漏鞏固。
策略:我們以書面形式把此間的復習內容和要求印發給學生,使他們在復習中能有據可依,減少盲目性,提高實效性。
此間重點內容有兩部分:一是過教材關,二是糾錯。
1、教材內容:鞏固教材主要內容及細節內容,提高綜合題答題的準確率;規律性的文字準確記住原文,并能理解其含義,知其因、其果。教材內容一定要記準、記全;課后的文字材料和圖,特別是以圖鞏固教材的內容,熟悉圖,了解文字材料。
教輔材料用的是《考前一個月》,"該背的就要背,不背就要吃虧",這部分基本包括了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這是每個同學必須要看要記的內容?;A差些的,時間緊些的同學,可以只看這部分內容以鞏固教材。
2、試題
(1)一輪復習和二輪復習資料中的錯題,再看一遍,真正做到"知錯"。
(2)要特別注意綜合題的答題方法、規律及條理性。
為了更好地把握高考的脈搏,我們近2年的高考題找出來,研究高考題的命題趨勢、考查目標,訓練規范答題;選擇權威模擬試題,訓練學生的答題能力,分析增分方向,找到突破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試題練習不僅是為了鞏固基礎知識,而且進一步熟練每類試題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訓練"信息獲取、知識遷移、表達及應試的能力"等。
圖像題一直是學生失分較高的題型,究其原因,一是讀圖不細,二是語言表述不全。特別是后者,問題更突出,所以必須選擇代表題型,總結規律,歸納方法。
特別說明:選修教材內容的復習,知識點多,記憶量大和難度小,所以我們利用一輪復習和二輪復習之間的時間,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教材的知識一定要掌握。
總結以往的教訓,我們應該把比較重要的基本現象和基本規律以選擇題和綜合題的形式,編成小考題,利用課前10分鐘檢測,復習教材的基礎知識,從一輪復習結束后開始,一直到考前,既有效地鞏固了教材,又訓練了答題能力。但苦于時間有限,這一點沒能實施。
高三地理復結與反思
二、高考地理試題評價
與去年相比,今年文綜地理都是平時常見考點,無偏難怪題。試題學生普遍反映良好。從試卷地理部分的組
成情況看:試題以主干知識為主導,主要考察了大氣、人口、工業區位、水資源的利用、等值線圖(多年平均降雪量和雪期等值線)、農業區位,選修部分考察滑坡和沙塵暴;題目難度適中,絕大多數為基礎題,即使是綜合題的考察學生也能入筆,但綜合題的考察學生得高分不易,試題的區分度較好;選擇題中多以圖表為載體,引入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的考察。
試題以地圖為載體,聯系其它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析圖和從地圖中獲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延續了一貫高考地理“無圖不成題”的特點。從考查的內容來看,沒有一道題是純粹的記憶性知識的考查,可以說已經完全擺脫了傳統地理學地名加物產的記憶方式,考查的主體是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特別是對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在綜合題中得到了突出的體現。綜合題中的區域地理部分,強調事因的綜合分析和評價,強調論證和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并對邏輯思維和書面表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絕大部分題目特別是大題目都具有門檻低、坡度緩、把握主干不偏不怪的特點,使學生感到題目熟悉、答題順手,誤以為可以得高分。實際上,試卷在平易近人的背后有一些小的機關,如對解題思路的完整性、答題用語的規范度的要求明顯提高。
從近年的高考試題特點看,高考的導向是“用”知識,而不是“記”知識,它要考查出考生今后的學習潛能,因此,只有在平時教學和學習中,重視掌握基礎知識(包括原理、概念、事實)和基本能力(包括技能、方法、思路)以及基本理論和觀點。并在掌握學科最基本的知識,能力和方法的基礎上,養成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這一點我們在教學中一直堅持滲透給學生。
三、學生培養
1、對于尖子生來說,結構化的知識、系統化的復習和綜合化的訓練是最為重要的。首先要學會把零散知識變成結構知識??疾熘R之間的相互聯系,分辨、歸類并總結同類知識的特點和內在規律。其次是學會將考點知識變成題型知識??键c知識是很抽象的,要具體通過題目才能得以體現。最后就是學會把缺漏知識變新增知識,把殘缺知識變成系統知識,也就是查缺補漏,綜合運用。尖子生的培養重在平時,重在細節,重在積累。平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幫助、指導尖子生收集、整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信息、新題型。建立尖子生之間相互交流所收集、整理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信息、新題型的機制。找尖
子生談話,不斷給尖子生暗示,挖掘尖子生內在潛力,調動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2、抓后進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轉變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首先抓后進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即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今天的事今天完成的習慣、專心聽課的習慣,其次培養后進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學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授之以漁”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其三是抓學習興趣的培養,只有讓后進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一種強烈渴求知識的愿望,才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這時老師體現出關愛與體貼。其四抓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只有與家庭教育結合,發揮各自的特長,互補不足,形成合力,同步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由于學生的自我控制意識差,因此,教師注重學校與家庭的配合,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班主任、科任教師經常與后進生家長相互交流思想,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在校的表現及變化,以求步調一致,共同教育。
3、學法訓練
(1)綜合法:通過各種自然和人文因素等方面進行整體分析
①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的思路從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等等方面來進行分析。
②人文地理特征分析的思路從居民、農業、工業、城市、交通、環境問題等方面來進行分析。
綜合法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框架,準確把握主干知識體系。
(2)比較法:通過不同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進行對照、分析,找出它們的相似與差異之處,多采取列表比較的形式。它用于對同類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點的地理事物問,進行異同比較。比較總是根據一定目的,按確定標準作比較,常用形式是列表。
比較法對理清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學了七大洲的地形特點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地形種類和分布立項作比較。例如要認識我國東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變化規律,用比較法易理解。
(3)歸類法:我們把事物做一點理順和歸類,記憶起來就比較方便。如山脈、河流、島嶼、湖泊等分別歸類在一起,再進行記憶就比較容易。
四、班主任工作
進入高三,我接任了一個普通班的班主任工作?;厥走@一年來的工作,從最初的戰戰兢兢到現在的把握節奏,樹立自信,在感慨整個過程的艱辛的同時,更珍惜自己在思想上的提高和收獲。
1、樹立班主任形象,提高威望
首先,從細節小事入手,衛生、紀律、遲到、早退等問題,在解決,處理過程中有意沿用一些上一班主任的說活做事習慣,讓學生感覺應該是這樣的同時,再加上個人“論調”,讓學生不經意間接受,認可我的管理方式。
2、讓學生做好克服困難、知難而上的思想準備
高三一年是每個同學必須面對的最為艱苦的沖刺階段,所以對全班同學加強思想教育,做好打一場硬仗的準備,使學生在精神上、身體上調整到最佳的拼搏狀態。使其知道,要想收獲更多,必須有能力付出更多、承受更多。
3、加強班級學風建設
班級是一個集體,學生共同創造一個學習環境,這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所以讓學生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加強課堂與自習課的紀律管理,盡全力杜絕害群之馬的產生。最為有效的途徑是加強班級干部的組織管理能力,注意學生干部的培養,組織并指導班委會開展工作。對本班學生遵守紀律情況、考勤情況、衛生情況,做到及時了解,及時教育。
4、及時了解學生狀態
高三學生各方面的壓力很大,而學生的承受能力又不同,班主任必須對每個學生的狀況做到心中有數,以免造成嚴重后果,盡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班主任既是引導學生成長的帶路人,又是聯系科任教師、家長、學生的紐帶。充分理由科任教師與家長,全面掌握本班學生的思想、學習、身體等各方面的情況,熟悉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優缺點,并隨時掌握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變化,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5、注重與科任教師、家長的配合
經常與本班科任教師保持聯系,負責協調本班科任教師之間的相互關系,調整各項教育教學措施。了解本班學生各科學習情況,協調各科作業負擔以及課內外出現的問題,必要時召開本班科任教師會,共同研究,設法解決。召開家長會,通過電話等途徑同家長保持經常聯系、溝通,發揮家長在學生教育中的監督作用。
一、聯系實際,制定復習計劃
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可行的計劃。每年的地理復習時間通常只有兩個半月,而課本有五本(包括鄉土地理),時間相當緊,我通常這樣安排:第一階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第一輪的課本復習,構建基本的知識框架,大約用一個半月(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每本用十天,鄉土地理用五天);第二階段以做題練習為主,做題的同時對記憶模糊的問題隨時翻閱課本(可以說是對課本進行了第二輪復習),大約用二十天;第三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再回歸課本進行快速復習,主要是根據做練習時易出錯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一輪大約用10天左右。
二、地理復習三步走
1、讀、畫先行――“思維描圖法”;
首先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讀教材,對教材的重點內容要求做到讀、畫并行,以進一步加深印象,為正確運用地理語言解答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后動手列出章節知識結構。與讀、畫教材同步并行的則是配合教材內容,進行“思維描圖”的練習,以樹立正確的地理空間概念、地理分布規律以及地理事物具體的空間輪廓。
思維描圖就是把抽象思維和動手繪圖結合起來的方法。邊想邊描,使想象中的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空間分布規律同地圖結合起來,這樣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間分布規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圖知識更牢固,杜絕“地名搬家和地理規律錯位”現象的發生。
2、填、寫結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過第一步的復習,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和相關的地圖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間、都有一定的分布規律這一特點,對地理事物及規律進行定位。具體做法是:準備一張空白地圖(自繪或由教師印制),把有關地理事物,如山脈、河流、交通、城市、礦產等,按位置、比例,分別“定位”到空白地圖上,把眾多的地理事物歸納為一圖,使地理事物或規律更加一目了然,達到圖形合一(圖文合一),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水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起到深化和鞏固地理知識的作用,用此方法還可以把不同章節的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對地理教材越學越薄,越學越少,概念、規律清楚,內容熟悉的目的。
3、練、測并重――“對比強化記憶法”;
通過讀、描、畫、寫、填等一系列動手、動腦的復習活動,在熟練掌握地理教材“雙基”內容的基礎上,通過適當練習來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規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學會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識和規律分析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在此階段,對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線、典型的經濟項目(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青藏鐵路等),可利用地圖實行“對比強化記憶法”。如把不同性質的地理界線,季風區、非季風區,干濕地區,回歸線、赤道通過的國家,氣候類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圖上,進行觀察、對比,強化記憶。
三、熟練掌握幾幅重要地圖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熟練掌握幾幅重要地圖,是做好中考復習,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手段。老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聯系學生實際情況,提煉教材,精選具有典型意義的地圖,然后加以巧妙設計和加工,盡可能在“圖”的基礎上涵蓋教學目標所要求的重點內容。以初中地理教材為例,精選以下圖形:
1、中國政區圖。政區圖是各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的基礎,要把眾多的地理要素落實到地圖上,政區圖必不可少。要熟記各省、區的名稱和位置;要掌握各省、區與重要山脈、大河、海洋、鄰國的相對位置。
2、中國地形圖。熟悉地形概況,對掌握各區域地形的特征,對了解氣候的重要界線,內、外流域的劃分,大河的水文特征,以及農業、礦產、森林的分布,都有重要意義。對地形圖要了解地勢的三級階梯及其劃分,牢記主要山脈、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以及主要丘陵的分布及特點。
3、氣候圖。包括一月、七月份平均氣溫圖、溫度帶圖、年降水量分布圖、干濕狀況圖。掌握上述氣候圖,對了解氣候的空間分布與主要特征,了解區域地理的水文、農業等差異都有好處。
4、河流圖。包括長江和黃河水系圖,要求對比掌握長江和黃河的發源地、入海、流經省區和地形區、主要支流和湖泊以及水電站、上中下游的劃分等。
5、主要鐵路干線、重要城市圖。鐵路是交通運輸的動脈,城市是經濟活動的中心,兩者放在一起,點線結合,學生容易掌握。鐵路干線圖要求學生掌握重要鐵路干線,掌握南北向干線和東西向干線的匯合點,南北向干線與長江的匯合點,學會利用鐵路干線作假想旅行,還要了解主要城市是否臨海,臨河,是否是鐵路樞紐或港口城市。
6、四大工業區與礦產圖。要把重要工業區與礦產相聯系,掌握四大工業區重要工業中心及其礦產資源。
四、把握熱點、開闊視野
一、時間上,做到統籌安排
初二下學期時間緊、頭緒多,是最繁忙、最關鍵的時期。對整個教學過程來講,一般分為課堂授課時間和復習時間。學生課后復習地理學科時間很少,主要通過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授課和復習時間的安排至關重要,如何在短時間內既完成教學任務,又系統地復習?這是進入初二就普遍面臨的問題。實踐證明,如果復習時間太短,太倉促,不能進行系統的復習和一定的習題訓練,成績肯定不理想;反之,如果復習時間過長,新授課的時間就要縮短,會造成授課過于簡單,學生基礎不扎實,復習難度增大,得不償失,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進入初二后,首先應根據本校教學實際做好兩個時間的合理安排。同時復習階段的時間分配也很重要,一般分三個階段:第一輪復習,主要以教材為主,詳細復習每章節的知識點;第二輪復習,主要以指南和考試說明為主,重點落實各章節的綱要知識點,并按章節進行訓練,最好運用指南的“達標訓練”作為練習,并編制適當的單元過關測試題。第三輪以專題復習為主,把相關的知識歸納起來,以對比、比較的方式進行綜合性訓練。處理好復習過程三階段的時間分配,做到復習有計劃、有思路,切實提高復習的實效性。
二、內容上,依綱扣本,緊扣《考試說明》和《課程標準》
泉州市每年都會制定相應的《考試說明》,這就是當年的考試范圍。《考試說明》是考試命題的依據,《考試說明》的內容都來源于《課程標準》和課本,依據《課程標準》對不同知識點提出不同的識記、理解、運用等要求,因此,在會考復習中,教師必須認真鉆研考試說明、掌握考試說明中的每一個知識內容,學生應達到要求的水平,同時也要把考試說明的每條要求落實到課本內容,做到由點、線到面,線面結合,這樣復習就有目的性,有重點,避免盲目復習、負擔過重,事倍功半。《復習指南》是復習的良好參考資料,它注重知識體系的建構、立足基本地理技能、注重能力、突出三維課程目標??沙浞掷弥改系膶蛐赃M行命卷,對指南的素材進行題目改造、改編,達到強化訓練的效果,并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提高實戰能力。從近幾年的考題看,綜合題命制基本都參考、借鑒指南中的題目,不僅知識點從指南提取,而且大量采用指南的素材,尤其是地圖盡可能從中選取,所以,復習階段建議用好《復習指南》??傊瑥土曋斜仨氉⒅貙ⅰ犊荚囌f明》與課本相結合,立足基礎,注重雙基。抓住《地理課程標準》這根準繩,用好《考試說明》和《復習指南》這兩個材料。
三、方法上,采取講練結合,做到精講精練
傳授知識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課堂傳授并非越多越好。尤其在復習階段的知識傳授,應采用點撥式、啟發式教學法,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維調動學生復習的能動性,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教材的重、難點講清楚。在鉆研教材和考綱的基礎上,總結并講透各章節知識結構、知識原理規律,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再輔以范例、練習,通過訓練,使知識點得以牢固掌握。練習必須適量,而且應結合近年的考試題型、試題難度要求、《考試說明》等進行編制,當然,不是練習越多越好,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題海戰術是不行的;對練習必須進行精心選擇,對外來資料不能照搬照用,而要選擇有針對性的習題,通過各種習題的訓練,讓學生熟悉地理試題不同的彌補方法,幫助填補學生知識、技能的缺漏,解決審題、答題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做題的速度。除精選習題進行練習外,高效率的講評同樣重要。通過練習,尋找學生的知識缺漏、典型錯誤、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講解糾正,便于學生及時反思改正;通過范例講評,指導學生的答題思路方法、答題技巧及答題規范,教會學生全面、準確、快速地審題、規范答題。當然講練的形式是多樣的,只講不練,不選范例,不指導,學生就會缺乏實戰經驗,只有巧練、多練、活練才能在考中游刃有余。
四、行動上,抓落實,抓實效
長期以來,初中地理被視為“副科”,學校、家長、學生普遍不重視,地理考試好像是地理教師一個人的事情,地理教師往往一個頂幾個人的工作量,造成任務重、壓力大、實效差的現象。因此,加強思想上的重視和行動上的落實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這包括思想上的重視、時間上的保證、內容上的落實、復習目標的落實。思想的到位是關鍵,首先必須領導、家長、師生思想真正重視,達成共識。學校管理層的重視,加上班主任、科任教師的共同協助是復習的基礎條件和保障。時間上的保證也很重要。學生平時花在地理學習的時間極少,造成復習時間緊、壓力大。一般從四月份開始,各校才開始著手抓復習,體現在時間的調節上。即利用晚自修、周六上午增加一節課復習地理;有的增加周課時,充足的時間是提高成績的保證。內容的落實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條件,《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是地理會考命題依據。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考試說明》,正確使用教材,仔細剖析質檢卷,明確考試要求,把握考試方向和內容。總之,地理教師必須制訂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并采取有效的復習策略;加上學校管理層的重視支持、科學調度,復習工作才能做到忙而不亂,有序高效。
關鍵詞: 高三地理教學 教學設計 備考模式 問題
高三地理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如何更好地領會新課改精神,貫徹高考要求,提高學生的成績,是擺在高三教師面前的首要問題。而優化教學設計,形成科學的備考模式,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高三地理教學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高考命題從傳統的知識考查向能力立意轉變,考查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地理素養。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因為“學生所需,即教師所為”。
1.從關注自己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
“教”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因而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教師要“彎下腰看學生”,充分了解學情,掌握學生的需要,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向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發展。教師還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知能提升,力求“公平、有效教學”。
2.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向注重能力轉變。
教師要合理創設地理情境,細致設計研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索中強化知識掌握,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從關注課堂的形式向注重課堂實效轉變。
一節好課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熱鬧,還應動靜相宜,和諧自然,環環相扣,聯系實際,因勢利導。教師既要有感性認知,又要有理性分析,培養學生良好思考習慣,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索,打造生命化的地理課堂。
二、教學計劃的落實
高三教學伊始要有高三教學大局觀,構建整體復習計劃,然后再分階段制定較為詳實的計劃并付諸實施。
第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復習階段。一般從開學至次年2月初,用時最長。知識是能力提高的基礎,此階段以單元復習為框架,系統、準確、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教師要結合高考要求,制定單元計劃,適度進行單元內的知識綜合。
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階段。一般從2月初至4月初,應遵循“鞏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則,合理劃分專題,進行必要的組內分工設計專題復習學案,可適當增加高考真題、經典模擬題,逐步形成科學的地理思維模式、正確的答題方式、準確的表達形式。
第三輪復習――綜合復習階段。一般從4月初至高考,要處理模擬訓練與回扣基礎的關系。根據考試說明,緊扣考點,以各地模擬調研試題為基礎,細致設計沖刺試題;通過訓練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解題方法指導和應試心理疏導;要注意突出重點與查漏補缺相結合,使三輪復習教學效益達到最大化。
三、教學策略的應用
教學策略包括課堂教學策略、備課策略、質量監控策略、分層教學策略等。因為課堂教學是提升教學效果的主陣地,尤為引人關注。課堂教學策略包括:(1)培養情感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2)營造氛圍策略――營造一種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氛圍;(3)訓練方法策略――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創新方法;(4)掌握知識策略――把創新素質的培養目標落實在知識點的教學上。課型多以復習課為主,可采用學案化復習,通過考點認識、基礎填空、典例分析、好題訓練、細致講評,充分發揮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打好基礎,提高解題、審題、答題能力。
四、教學資源的整合
1.整合教材,準確領會教材與課程標準的關系。
現在有人教版、湘教版、魯教版、中圖版4種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編排各有優缺點。在使用時教師需走出兩種誤區:一是以“本”為本,死守教材,不知變通;二是迷信教輔資料,教材使用邊緣化。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材觀,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優化使用教材,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其主要包括:(1)必要的內容補充;(2)合理的結構調整;(3)準確的概念修訂,從而形成完善的符合課標教材知識體系。
2.整合試題,準確處理試題與考試說明的關系。
不少教師認為高三教學應以試題為主,“見多識廣”,從而大搞題海戰術,使得學生不堪重負,高耗低效。其實教師應結合高考考試說明,充分做好對各地調研、模擬試題的重新整合,嚴格參照高考樣題要求,合理控制試題難度,精心設計試題。只有訓練對路,講析才能到位。
3.整合信息,準確把握課外與課內教學的關系。
信息資源主要有媒體信息和生活信息。媒體信息包括網絡、電視、報紙等,生活信息則來自于身邊生活實踐。許多高考試題命題來源于這些課外信息,更需要在教學中聯系實踐,構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學。
五、教學反思的撰寫
1.反思的必要性。
高三教師往往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在備課、設計試題及批改上,而很少反思教學得失。其實如果把自己的教學過程靜心重新審視,堅持寫好教學反思,改進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2.反思的全面性。
包括:(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4)對教學反饋的反思。教師要更新觀念,合理設計,注重過程引導,結合反饋不斷調整教學行為,從而最大程度地優化教學效果。
3.反思的操作性。
包括:(1)寫教學中的成功之處;(2)寫教學中的不足之處;(3)寫教師的教學機智;(4)寫學生發言的閃光點;(5)寫二次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多在每節課后進行,貴在堅持。
六、教學心態的調整
高三教學非常辛苦,又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巨大成績壓力,許多教師可能心情煩躁、心理失衡,對待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容易走極端,從而大大降低教學效益。這就要求教師調整好教學心態。
1.對新高考方案變化的心態調整。
近幾年江蘇高考方案變化較大,地理學科由強調分數(滿分150分)轉為要求等級(B級及以上)。2008年高考本科劃線對兩選修科要求為B、B以上,09年高考本科劃線對兩選修科要求為B、C即可,進一步弱化了地理分數在高考選拔人才中的要求。由此有的地理教師便認為地理學科地位下降,重要性大不如以前,個人教學能力得不到充分認可,個別教師甚至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實際上,這是認識上的誤區,高考方案的變化并非針對地理學科,其改革是經過細致探討調研并得到各方面充分認可的。地理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認真學習新地理課程標準,研究考試說明,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最大程度地保證上線學生的地理等級要求。
2.對新課程教學學情的心態調整。
許多高一學生的初中基礎都極為薄弱,地理知識基礎和地理基本技能非常不理想,學習幾乎從零開始。進入高二后選修地理科的學生多數是年級中的文化后進生,學習習慣不良,個別學生甚至學習態度都不端正,使得教學難度較大。一些高三學生在回答地理問題時往往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一些常識性問題也錯得離譜。許多教師便認為付出不會得到相等回報,沒有成就感,對學生出現的一些錯誤不能容忍,乃至大發雷霆。其實教學本身就需要極度耐心,學生的錯誤實際上正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高三一輪復習應該鞏固基礎,同時特別注意補弱;二輪專題復習應拓寬深化,夯實基礎;三輪復習尤其強調答題方法及規范性教育。
3.對新測試教學考情的心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