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22:1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通過這次班會,教育學生時刻注意安全,珍愛生命。
班會流程:
(一)宣布班會開始:
“生命”,是一個多么鮮活的詞語;“安全”,是一個多么古老的話題;然而,面對生活、學習中可能存在的隱患和潛在的意外,你是否做好準備加以防范?
重視安全,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珍愛生命,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澤楷:我們歌頌生命,因為生命是寶貴的,它屬于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我們熱愛生命,因為生命是美好的,它令我們的人生煥發出灼灼光彩。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上一節主題班會課,讓我們發揮自己的力量,發揮我們集體的力量,努力的去思考,認真的去總結,體會“安全”,“生命”對我們每個同學是多么的重要。
(二)哲學家與老者的故事
記得有一個故事。幾個學者和一個老者一起搭船出海。途中學者們問老者:“你懂得哲學嗎?”老者搖了搖頭。學者們紛紛嘆息:“那你已經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這時一個巨浪打來,小船被掀翻了,所有人都掉入了水中。學者們大聲呼救。老者問:“你們會不會游泳啊?”學者們拼命搖頭。老者嘆口氣說:“那你們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這雖然只是一個故事,但蘊含的道理卻耐人尋味。生命是可貴的,我們應該時刻注意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
(三)生活安全常識問答
同學們平時生活在幸福、溫暖的學校里,受到老師和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險。但是,學校生活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備加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下面我們就來進行“生活安全常識問答” 。學校對一些我們日常學習生活安全可能遇到的安全隱患都標注了相應的安全警示標識,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留意。
(交通安全)
我們學校位于公路旁,存在著交通隱患?,F在我想問問同學們,我們平時在馬路上行走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預防雷擊)
相信同學們對一個月前的雷雨天氣都很有印象吧?
那么雷雨天氣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
(防火)
學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防火是學校安全的重要問題,學生宿舍是學校重點。請問大家,萬一宿舍發生了火災,我們可以使用哪些逃生的方法?
(臺風)
除了以上的臺風信號,還有哪一些?懸掛紅色或黑色臺風信號時,分別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海嘯)
海嘯發生時有哪些特征?你能不能跟我們說說。
(地震)
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還有沒有要補充的。
(六)學生回應。
目的:學生在經過本次班會后,自由發表自己學到的知識。
流程:由學生提前準備,以現場發言的形式,同時表決心: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
下面我們想請各位同學發表一下自己從中學到的內容及心得體會。>
(七)班主任(總結發言)
(八)全班合唱:班會主歌曲“生命的力量”
學完這節班會課后,相信同學們能慢慢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重視安全知識,從每個同學做起。
鈞哲:重視安全,珍愛生命。同學們,讓我們為了自己的健康成長,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
澤楷:安全,我們應該時刻牢記,讓安全的警鐘在我們內心時常地敲響。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生命如果發生什么意外,會留下永遠的傷痕;健全身體一旦失去,將永遠無法挽回。
莊燕:因此,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在生活中注意安全,使自己平安健康地成長。讓我們每一個人永遠平安、快樂!讓我們時刻牢記:
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
【2019年高中寒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教案二】一、班會目的:
通過開展以“ 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為主題的安全知識教育班會,增強班內學生的安全意識,能懂會用一些基本常用到的校內外的安全知識,達到積極預防危險的發生并提高學生基本自我保護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收集適合學生特點的一些安全知識。
三、活動過程:
1、師生問好并組織活動紀律,讓班內學生明確本節班會的主題,讓學生在生活中懂得珍惜愛護自己寶貴的生命,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接下來師引領學生回憶鞏固了解過的一些關于安全知識,師問生答。
2、師領生做選擇題
(1) 關于樓梯安全,下面哪些行為是錯誤的?
①上下樓梯時,靠右側行走。
②下課的時候和同學坐在樓梯臺階 上打鬧。
③玩上下樓梯游戲。
(2)打掃教室衛生時,下面哪些行為可能很危險?
①身子探出窗外擦玻璃。②用抹布擦桌凳。
(3)遇到交通事故應該撥打的電話是:
《中國古代史》課程講稿說明
1、本講義稿教學內容的時間是按配套教材和教學習慣,上限起于原始社會,下限迄于清前。
2、各章的教學目的、參考書目等項,在教學大綱中已經列出,本講稿中不再詳細列舉。
3、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本講稿內容在總體依據教學大綱的原則下,其具體章、節、目內容上,做有必要的調整,既注意與教材整體上的依憑和配合關系,又注意突出講稿的自身特點。教學中安排有適量的討論課與自學內容,對此,本講義中只簡列其內容要點。
4、本講稿從以兩漢魏晉南北朝部分為界分為三部分,是由三位教師分別提供(詳略上或略有差別),教研室集體進行了統稿討論。講稿自不同于個人著述,更多地直接參考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特此說明和志謝。
序言•歷史的含義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文明延續至令的國家,中國有著從古至今不中斷的歷史記載,中國的古代文化被稱為史官文化。
在中國的甲骨文、金文中就有史字,多是和御史、小史等職掌在一起,那多是史官,后來有了春秋、《史記》等史書,有司馬遷等史學家。歷史一詞,較早是從三國時期開始的。我們經常說的二十四史、古代史等,只能算是人們寫的中國古代史時期的歷史,并不能說他們寫的這些歷史的書,就是歷史本身。在習慣上,也稱這些歷史記載為歷史的。這是因為歷史的,是一個形容詞,因用的時間、地點不同,意義相異,有過去的、可記憶的、卓著可傳后世的、學術上考察事物的方法等。
特別重視“歷史”一詞的不同用法,他說:“歷史這樣東西,是人類生活的行程,是人類生活的聯結,是人類生活的變遷,是人類生活的傳演,是有生命的東西,是活的東西,是進步的東西,是發展的東西,是周流復動的東西;他不是些陳編,不是故紙,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死的東西。我們的研究應該是活的歷史,不是死的歷史,活的歷史,只能在人們生活里去得,不能在故紙堆里去尋。資料、史料,只能說是歷史的記錄,是研究歷史的必要的材料,不能說他們就是歷史,那些卷帙、冊纂、圖表、典籍,全是活的歷史的一部分的縮影,而不是歷史的本體”。
什么是活的歷史、真的歷史呢?簡明一句話,歷史,就是人類的生活并為其名物的文化。因為人類的生活并為其名物的文化,是進步的、發展的、常常變動的,所以換一句話說,歷史就是社會的變革。這樣說來,把人類生活整個的縱著去看,便是歷史;橫看去看,便是社會。歷史與社會,同其內容,同其實質,只是觀察的方面不同罷了。(《史學論集》197--199頁)唯有總體的歷史才是真歷史。一滴水可以發現世界,但一個世界決不只是一滴水。由此可知,歷史有客觀的歷史和書寫的歷史之別,我們要研究歷史,要充分利用人們書寫的歷史記錄資料,去研究人類歷史活動的本身。
歷史是凝固了的現實,現實是活動著的歷史,人類歷史活動本身有實在的事實,有歷史的事實。實在的事實是一往而不復返,不能再現,但我們對那個事實的解釋,是生動無已的,隨時變遷的,這樣就成了歷史的事實。所謂歷史的事實,便是解釋中的事實,解釋是活動的,是含有進步性的,所以歷史的事實也是活的,含有進步性的。只有充分的紀錄,不算歷史的真實,必須有充分的解釋,才算是歷史的真實。歷史的真實,也是暫時的,要時時變動的,時時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歷史的真實,有二種意義,一是說,曾經經歷過的事的記錄是正確的,二是說,關于曾經遭遇過的事的解釋是正確的。前者變動比較小,后者則是時時變動的,因此歷史是古老的而又是年輕的。一個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知識,史觀與知識的不斷進化,人們對歷史的解釋自然要不斷的變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是當代人對歷史認識的歷史。如孔子,春秋時代的孔子,董仲舒的孔子,古、今文經中的孔子,宋、明儒學當中的孔子,當今的孔子各有不同。關于歷史的開始說法各有多化。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主旋律,就有不同的史學研究重點。
歷史不只是記載過去事實的記錄,也不是只記錄過去的政治事實的記錄。歷史是亙過去、現在、未來的整個全人類生活。換句話說,歷史是社會的變革,再換句話說,歷史是不斷發展中的人生及其產物的文化。那些只記過去事實的記錄,必欲稱之為歷史,只能稱為記述歷史,但并不是生活的歷史。歷史,是人類群體的記憶和回憶,是民族的記憶。歷史是油畫,需要有一定的距離。
我們的開設的中國古代史,便是從遠古到1840年的歷史記錄,并且記錄的僅僅是歷史的大致輪廓。學習本課的目的,就是使大家掌握中國古代史的系統知識,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古代歷史的具體問題,認識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學會批判地繼承中國古代豐富的文化遺產的理論和方法。了解整體事實,尋找它的真實確切的根據;理解事實,尋找發展進步的規律。
第一章原始社會
(約二百萬年前--前2070年)
第一節中國歷史的開端
中國長期以來,講歷史是從開天地,女媧捏土造人,三皇五帝等傳說故事開始的。到了近代以后,隨著西方達爾文進化論和馬列主義傳入我國,考古事業也隨即興起,古史辨學派對古史、古書的研究,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深入人心,就像所說:“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磨過……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保ā顿R家郎•讀史》)才使得我們今天,有可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科學的成果學起,順看老祖宗走過的路程,研究當年演變的足跡,重溫變革的歷史過程,以了解歷史的真象。
一、人類體質演變歷程
人類是從什么地方走來,有人說是從海洋中來。如果從海生藻類的產生算起,已有了十萬年的漫長演變過程。到了三千萬年前,有了人類最古老的祖先--埃及古猿,其體形像猴,大小如家貓,頭骨容量大小為30公分厘米,雄性的犬齒大而尖,雌性的犬齒比較小,身體比當時任何哺乳動物都大。在2500萬--500萬年前產生了現代類人猿的祖先森林古猿,因發現在法國上加龍的圣戈當附近的中新紀的地層中,因發現時古猿化石與樹葉化石并存,所以命名為森林古猿。
臘瑪古猿,首次發現于印度北部的西姆拉低山區的哈里塔良格爾地方的中新世后半期或上新世前半期的地層中,大約距今1300萬--800萬年前。
南方古猿,人類的祖先。其中的粗壯種是在進化中絕滅了的分支。纖細種則發展為猿人,1924年,在南非阿扎尼亞金伯利市以北80公里的塔昂火車站附近的山洞里首次發現,是一個既像人類兒童又像猿的頭骨,距今約有335萬年到375萬年。
可以這樣說,人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埃及古猿,它分兩支演進,一支經過森林古猿逐漸演化為現代類人猿;另一支經過臘瑪古猿,南方古猿(纖細種)到直立人。南方古猿(纖細種)會制作石器已轉化為人了,有了人,就有了人類社會的歷史。
在中國的云南開遠縣小龍潭發現了森林古猿和臘瑪古猿化石,祿豐縣石灰壩等地先后發現了八百萬年以上的臘瑪古猿化石。在湖北建始縣高坪龍骨洞發現了南方古猿(纖細種)的化石,說明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古猿完成向人類演進的地區之了,是原始人類生活的搖籃之一。
從古猿經過猿人、古人、新人,完成了由猿向人的轉化,隨著勞動的開展,其體質一步一步向人類邁進。
猿人具有代表性的是云南元謀人、陜西藍田人、北京周口店北京人。
元謀人兩顆牙齒,與北京人基本相似而有差異,是首次發現的早期類型直立人的代表。(插圖第1頁)
藍田人有頭蓋骨、鼻骨、右上頜骨和三顆臼齒,同為30多歲的女性猿人,頭蓋骨低平,額部明顯傾斜而無額鼻,眉脊骨粗壯,頭骨極厚,腦量很小(估計為780毫升),吻部向前突出的程度很大,年齡約在80-75萬年之間(一說為98萬年)。
北京猿人,前額與眉脊骨與藍田人相同,吻部突出,顴骨高突,鼻子寬扁,頭部輪廓呈橢圓型,牙齒比現代人粗大,腦量比藍田人多(約1059毫升),肢骨比頭骨進步,基本上與現代人一致,身高平均男子1.62米,女子1.50米。
古人有代表性的是大荔人、丁村人、許家窯人。
大荔人,1978年發現于陜西大荔縣甜水溝,為男性青年,頭頂低矮,眉脊粗壯,骨壁頗厚,頂枕骨較高,吻部不很突出,腦重為1120毫升,是猿人向古人發展過渡的類型,距今約20萬年。
丁村人,1954年發現于山西襄汾丁村,有12、3歲的小孩三顆牙齒化石。1976年發現屬于兩歲小孩子的右頂骨化古,門齒齒舌面不如北京人復雜,頂骨壁較薄。距今約10萬年。
許家窯人,1976-1977年在山西陽高縣許家窯村發現,有頂骨11塊,枕骨兩塊,附連四顆牙齒的右上額骨及單體牙齒兩顆,分屬10多個個體,平均壽命30歲(北京人平均壽命14歲)。頭骨壁較厚,但額頂骨較高,吻部不太突出,牙齒粗壯,牙冠嚼面復雜,既具備一定的原始性,又有接近現代人的特征,年代約10萬年前。
新人的遺跡遍布全國各地,代表性的人類化石是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1933年發現于北京周口店山頂洞,在體質形態上已經消滅了猿人遺留下來的原始性,腦重在1300-1500毫升之間,已在現代人腦重變異之內,頭顱增高,厚度變薄,眉脊已經低平,嘴部明顯后縮。肢骨的骨壁變薄,髓腔逐漸擴大,體質同現代人十分接近,距今約1.8萬年。
恩格斯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使人猿相揖別,創造性的勞動不斷使人進步,體現勞動成果的就是生產工具的進步。
二、生產工具的演變
生產工具,是人類同大自然進行斗爭的工具,謀取生活資料的手段,又是自身防衛的武器,又是區別和人類生產水平的顯著標志。從一定意義上講,生產工具就是衡量人類社會發展的尺度。
2、能力目標:能運用民族的四個特征來識別民族;
3、覺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加強民族觀念。
[教學重點]民族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民族與種族的區別;共同心理素質是區別民族的最顯著的特點
[教學方法]講授與討論法
[教學準備]CAI課件
[授課類型]單一課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播放《愛我中華》歌曲,導入新課)CAI展示
師:“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里的“民族”、
“花”、“兄弟姐妹”特指什么?
生:民族。
師:那民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系統的學習。大家先看五分鐘的
書,同時帶著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民族具有四個特征,它的地位怎樣?
第一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民族及其基本特征
一、民族的形成(板書)
1、時間
2、過程
師:民族形成于什么時候?
生:原始社會末期
師:為什么不是其它時候?
(學生討論,老師歸納)
師:因為私有制和階級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社會發展史告訴我們:人類社會的發
展經由了一個由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聯盟的過程。隨著氏族社會的解體,氏族社會
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人們的共同體也隨之瓦解,新的以地域為基礎的人們共同體,
即民族逐漸形成。
氏族——部落——部落聯盟——民族(副板書)
師:所以,民族是一個歷史范疇,是歷史上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
二、民族
1、概念
2、特征
1)、共同語言
師:民族的第一個特征是要有共同的語言,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略)
師:簡單來說,因為它是人們(活動和交往的工具板書),是不是說同一種話的
就是同一個民族呢?
生:略
師:不是,有時,幾個民族可以共同使用同一種語言。在我國,回族和漢族使用的
就是同一種語言。所以,《愛我中華》中說“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是不科學
的。與此相對應的,一個民族是不是只有一種語言?也不對,我們懷集就有好幾種
語言。再來看第二個特征:
2)、共同地域
師:共同地域是指一個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環境(板書)。這是民族與氏族
部落的重要區別,地域關系代替血緣關系,也是民族形成的最關鍵的一步。既然這
樣,那是不是居住在同一個地方的都是同一個民族?
生:略
師:同在中華大地上,但是有五十六個民族,我們懷集也有好幾個民族。
3)、共同的經濟生活(板書)
師:這是指民族內部的(經濟聯系板書),每個民族都會在長期的生產、交換活
動中形成自己的經濟特點和經濟關系。如蒙古的游牧經濟,彝族的紡織經濟等。正
是這種經濟上的聯系才把人們牢固地聯結為一個共同體。
4)、共同的心理素質
師:大家齊讀共同心理素質的概念:
生:是指一個民族的共同愛好、歷史傳統、風俗習慣、民族尊嚴等,主要表現在共
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習俗方面。
師:比如大家熟悉的歌曲《小背簍》就很好的體現了這個特點。
(放音樂或教師親自唱〈小背簍〉)
師:這是由宋祖英演唱的一曲膾炙人口的土家族民歌,她就是憑著這一首歌而一炮
走紅。在這首歌里面就很好的體現了土家族的風俗習慣。
吃——糍粑
住——吊腳樓(副板書)
用——小背簍
師:同時,我們在投影上看到絢麗多彩的衣服就是土家族的服飾。(穿——衣服)
師:其實,土家族還有很多風俗習慣,其他少數民族也一樣。以后講少數民族時再
給大家介紹。這些風俗習慣一旦形成,就有很大的穩定性,從而成為我國民族文化
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是因為心理素質的穩定性,才使之成為區別民族的最
顯著的特點。
師:民族的這四個特征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回答,老師小結)
師:它們互相聯系,互相依存。共同地域和共同的經濟生活師民族形成的首要的前
提條件,為共同語言和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提供咯額地理空間和物質基礎;而共
同語言和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又促進了共同地域和共同經濟生活的發展。
師:關于民族及其特征我們就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們來區分幾個概念:
三、民族與氏族聯盟、種族有什么不同?(板書)
(學生討論,老師歸納)
師:1、關于民族與氏族部落
A、產生的時間不同,民族產生在氏族部落之后。
B、基礎不同,氏族部落以血緣為基礎,民族以地緣為基礎。
2、關于民族與種族
A、民族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種族是自然現象。
B、區分標準不同,種族以頭發、膚色、體形等生理特征老區分,而民族則以四個
基本特征來區別。
教學目標
知識結構
春秋
戰國
政治
諸侯爭霸:齊桓公稱霸,晉楚爭霸,吳越爭霸
七雄爭霸;
公元前4世紀中期,齊魏強盛;
公元前3世紀以后,秦國稱雄
戰爭
晉楚的城濮之戰
齊魏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秦趙的長平之戰
民族
周邊民族:北有匈奴、東胡,西有戎,南有越
各民族逐步融合
教學建議
復習課設計
第五節春秋戰國紛爭和民族融合
一、春秋戰國的時代特征
讓學生回憶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征:中國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即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度確立的過程。這一時期,爭霸兼并戰爭不斷。戰爭在客觀上促進了統一與各民族的融合。
二、春秋時期諸侯爭霸
1、講清諸侯爭霸戰爭的實質
2、齊桓公稱霸
由學生回憶齊桓公是如何實現霸業的。
3、晉楚爭霸
讓學生記住晉楚先后稱霸中原的時間,以及晉楚爭霸中的重要戰役城濮之戰。
4、吳越爭霸
讓學生記住吳越兩國先后在南方稱霸。闔閭與勾踐是春秋后期的霸主。
三、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
1、戰國七雄爭霸格局的形成
要求學生記住七雄爭霸格局形成的重要歷史事件。明了,三家分晉、田氏代齊表明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上升,并在與舊勢力的斗爭中取得勝利。
2、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
要求學生記住公元前4世紀中期和公元前3世紀以后,戰國局勢的特點以及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重點——齊桓公爭霸
春秋時期的最大特點是戰爭頻繁,諸侯爭霸。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公元前7世紀前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齊國成為強國。又以“尊王攘夷”為口號,采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獲得外交優勢。終于公元前7世紀中期,確立了中原霸主地位,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
重點——戰國七雄爭霸
春秋末年,晉國和齊國卿大夫中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在與舊勢力的斗爭中,逐漸取代國君,掌握了政權,被周王正式承認為諸侯。即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經過春秋長期的戰爭,到戰國初年,只剩下二十多個諸侯國,其中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最為強大,形成了“戰國七雄”的格局。七國之間戰爭不斷,此時,戰爭開始具有封建兼并戰的性質,以后逐漸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
難點——春秋戰國時期的統一趨勢
春秋戰國時期與西周時期相比,表面上看是諸侯割據紛爭、統一局面破壞,但實際上卻孕育著統一的必然趨勢。其原因如下:第一,西周末年,周天子權威已受到破壞。東周初,周天子實際上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統一局面已不存在。第二,從經濟上來說,由于春秋以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各地社會經濟聯系加強,各諸侯國經濟交往頻繁,這就為統一創造了經濟基礎。第三,從形式上來說,逐步實現著局部統一。春秋戰國時期比西周時的“八百諸侯”相比,顯然是大大進步了,更大范圍的局部統一和區域統一已經出現。第四,從人們的要求來看,統一成為社會各階級、階層的共同愿望和人心所向。第五,從民族關系上來說,民族凝聚力增強,“華夷之辯”觀念相對淡薄,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這些因素說明,春秋戰國時期統一趨勢明顯加強了。同時為秦漢時期的大一統局面奠定了基礎。
難點——春秋戰國時期爭霸戰爭的評價問題
各諸侯國的統治者,為了擴大地盤,掠奪人口和財富,相互爭戰,故有“春秋無義戰”之說。爭霸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人民怨恨戰爭,渴望統一。爭霸戰爭的客觀后果是大國拓展了疆域,實現了區域性的統一,加強了集權的趨勢,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同時又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隸主集團的勢力,便利了新興地主階級的發展。戰爭又客觀上促使華夏族同其他各族加強接觸,促進了民族融合。應兼顧動機與效果,辯證統一地觀察分析爭霸戰爭。
典型例題
例題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右圖中,戰國時期韓、趙、魏都城的相應標號依次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
答案:B。
例題分析:這是一道填圖型單項選擇題,本題考查了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圖文結合、歷史地理綜合能力。趙國在北方,曾修長城以防匈奴,魏國在中間,韓國在南方,最為弱小,最先為秦所滅。故選B。
例21999年全國高考試題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A.實行商鞅變法B.更多使用鐵制農具
C.牛耕得到推廣D.重視水利工程建設
答案:A。
例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型單項選擇題,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發生原因的分析能力。秦國能稱雄于七國主要原因不在BCD三項,它們只是秦稱雄的一個方面,秦的強大不僅指經濟發展,還包括軍事強大,政治穩定等諸多因素,這就需要一次較為徹底的變法,即商鞅變法。故選A。
例3從西周初期分封至秦統一前,一直作為諸侯國而存在者是圖中的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例題分析:此題為識圖選擇題,是歷史和地理綜合能力題,主要考查地理學科的識圖能力、歷史事實的再認再現能力、歷史思維的分析能力的綜合運用。西周初年分封的主要諸侯國有魯、齊、燕、衛、宋、晉,秦統一前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燕、韓、趙、魏、秦。顯然,秦統一前西周初年分封的諸侯國只剩下齊、燕。圖中①給了都城臨淄,正是齊,①可以確認。圖中④給了都城薊,正是燕,④可以確認。圖中②給了都城郢,應是楚,它不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而是后來自封的。圖中③給了都城邯鄲,應是趙,是戰國初年三家分晉而建立的。因此,符合題意要求的是①④。
例4春秋時期最典型的政治特點是()
A.周王室不被諸侯重視B.社會制度大變革
C.井田制瓦解D.諸侯爭霸,分封制崩潰
答案:D
例題向析:此題為最佳選擇題,是歷史學科能力綜合題,主要考查歷史階段特征的再認再現能力、歷史思維的分析能力的綜合運用。四個選項都是春秋時期的歷史特征,B項是根本特征,C項是經濟特征,都不符合本題“政治特點”的要求。A、D兩項都是政治特征,但是最典型的是D項,因為分封制的崩潰就是奴隸社會上層建筑的崩潰。
例5“戰國七雄”局面的出現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發展趨勢是
A.諸侯割據混戰更加擴大B.人民遭受災難更加嚴重
C.歷史朝著統一的方向發展D.封建制度逐漸確立
1、分層第一層:由開頭至“不,這些都還不夠。通過六個意象歷數自己所否定的愛情模式。第二層:“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達作者對心目中理想愛情的渴望、憧憬。
2、分析第一層:用“絕不學“絕不像昭示詩人對下面兩種愛情模式的蔑視和擯,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棄----一種是“凌霄花似的,需借助橡樹的高枝證明自身價值的女性對男生依附式的愛情;一種是“鳥兒式的對橡樹一廂情愿式地頻頻示愛,遭橡樹冷遇可仍要死纏著不放,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幼稚可笑,喪失女性尊嚴的愛情.即便是世俗認可的甚至贊揚的種種女性對男性忘我奉獻式的愛情,詩人也用“不,這些都還不夠明確宣告自己的不認同和批判.不管是“泉源對橡樹似的不求回報的“長年“慰藉?還是“險峰似地滿足于增加、襯托橡樹的高度、威儀的默默支撐和鋪墊,甚至“日光“春雨式地對橡樹無止境的忘我奉獻.在詩人看來,這都殘缺的、不圓滿的愛情。在這幾種愛情模式中,女性被愛迷亂了心智,喪失了主體意識,只顧把所有的愛、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在對男性的幫助上,忘卻了自身也需要汲取養分,不斷強壯、完美自己的筋骨。最后導致人格的萎縮,不自覺地自降男性一等,匍匐為奴。假使一種愛情不能使一個女性的人格更趨健全、完美,而是走向了他的反面,這種愛情還有什么價值可以稱道呢?
通過分析,表現詩人對舊的觀念、舊的倫理的強烈否定和堅決反叛。詩人從現代女性覺醒的角度出發,利用詩中的意象,為自己爭取女性尊嚴、獨立地位、人的價值的抗爭決心躍然紙上。這義無反顧的決心,似一聲驚天動地的吶喊。從意義上講,這是詩人對舊的傳統強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鎖的破。
在詩人眼中,這些愛情是不具備愛情的應有之義,那么詩人心目中理想的愛情格式是什么呢?假如男人是一棵橡樹,我如果愛你,我怎愛才算是理想的愛情呢?
第二層:詩人在下半部份用“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作了神圣而莊嚴的回答。
理想愛情中男女雙方應是彼此獨立的,處于愛情中的女性應保持有獨立的人格:你是一棵橡樹,我就該是一株木棉,決不能是凌霄花的藤.女性,不僅在男女雙方“永遠分離的物質狀態下,應該是一棵獨立向上的樹,即使在男女雙方“終身相依的精神領域,也應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保證自己仍是一棵能夠獨立支撐自身身軀的高大挺拔的樹。
理想愛情中的男女雙方應在心智、能力方面旗鼓相當。男性有橡樹的剛勇、果敢、銳利----“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斂,/也像戟女性便應該具有木棉的熱烈、柔韌、厚重----“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只有雙方具備了相匹配的能力,才能互為支持,分擔苦難,共享人生----“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在人生的臺上,愛情劇中的男女雙方演的應是對手戲,同為主角.這樣,戲才能演得趣味橫生、迭起。如果女性唱、念、做、打的功夫太弱,只能演配角,讓男性獨領,一個人去撐臺面,最終男性會激情衰退、唱得興味索然,這出愛情戲也會在單調、清冷中草草收場,難以善終。
有破就有立,第二層是詩人對自己心中愛情觀的確立。詩人以陰柔的木棉自喻,對陽剛的橡樹傾訴內心的幻想:“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致敬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相互平等相互獨立的基礎上,共建新型的現代的愛情觀念。詩人對愛情的要求和憧憬,表達了詩人對愛情、婚姻關系的認真思考,流露出一個現代女性內心的期待和渴望。
深化:
理想愛情中的男女雙方應是互愛著的,女性熱烈的愛應該得到男性積極的響應;它即不該是女性的一廂情愿,如鳥兒之對橡樹;也不該是女性對男性單向、忘我的愛的奉獻,而男性只是心安理得、無動于衷地享有,如山泉、險峰、日光、春雨之對橡樹。理想愛情中的男女,應該如并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用根的緊握,葉的相觸,風中的互相致意傳遞、回報彼此的愛,以此共同強健愛的紐帶,使雙方能夠在漫長的歲月中,終身相依,共度人生,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建立在這樣的基石上的愛情才是鮮活、圓滿的,這種本真的愛情,才是值得追求的。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對獨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羈絆,表達了一個成熟的知識女性對理想愛情的憧憬。這在當時十年浩動剛剛結束,國人亟待在文化的空地上重鑄民族精神之魂之際,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
詩人的自我不僅指向過去,而且也指向未來,它不僅是詩人自己是什么樣子的評價,還是詩人詩人關于我該成什么樣子的探索或思考。這樣,抒情主人公必然包含著詩人的人格理想,使之成為理想化了的自我。黑格爾在《美學》中說:“要求得到另一個人的重視不只是我的抽象人格,也不是我的人格在某一具體的孤立的因而是有局限性的事例中的體現,而是我的主體性的整體,我應該把這主體性所包含的一切,把我這一個體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樣子,全部滲透到另一個人的意識里去,成為他所追求和占有的對象?!庇擅}脈含情到心心相印,愛情詩的美,由于展現了人格的價值面變得崇高了。在舒婷的愛情觀中,愛既要心靈相通(根,緊握在地下,),更是人格的相映(你有你的銅鋼鐵枝,我有我紅碩的花朵)。愛情要忘我卻不能喪失自我。忘我是對愛情如交易,視人格如財物的一種超越;不喪失自我是對視情人如靠山,視自己如附庸的一種超越。只有平等才有交流,只有并進才有共勉。這種女性的自尊心理,這種對愛情的理想追求,是新時期女性文學的重要主題,其中反映了人格價值觀念的覺醒,表現了知識女性的自覺與自強。
4.總結:從感情抒發上,第一層是升調。詩人以六個比喻句直接列出六個否定,激昂強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瀉行千里,不可阻擋,仿佛吐盡千年以來積壓在女性心中憤恨不平的塊壘。是反抗、是抗爭、是戰斗、詩人一直以一個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現。這部分的旋律是昂揚、激奮、向上的。
第二層詩人的感情是平緩的,從第一層的激昂中跌落下來。詩人以女性的溫情,真摯細膩、纏綿悱惻地抒發自己內心的夢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一株木棉在清風中搖擺。
四.形式特點
象征:是詩歌重要的形式和特點。不是從整體上孕含象征意義,而是在具體的形象上直接在表達象征意義.橡樹和木棉分別象征男性的陽剛和女性的陰柔.體正是意象詩大顯神通的地方。這首詩就是一首意象化了的詩。“墻”是僵化了的藝術傳統的象征。錢鐘書說:“傳統不肯變,因此惰性形成習慣,習慣升為規橡樹的銅枝鐵干?木棉的紅碩的花朵,正是陽剛和陰柔的具體形象。
對偶:是詩歌語言形式的核心內容。我國古典詩歌,尤其是律詩,都大量使用對偶句。本詩繼承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大量整齊勻稱的語言對應形式。如第1句至第3句/第4句至第6句;第7句,第8句/第9,10句;第11句/第12句;第16句/第17句;第22句至第24句/第25句至27句;第28句/第29句;第30句/第31句,它們在字,音,義上嚴格對應,在行上寬泛對應既有古典詩歌的整齊劃一,又有新詩的自由奔放,表達了詩人既繼承傳統又不拘泥于傳統的詩風。
五.學生評述舒婷的另一首朦朧詩《墻》
原文:我無法反抗墻,
只有反抗的愿望。
我是什么?
它是什么?很可能
它是我漸漸老化的皮膚,
既感覺不到雨寒風霜,
也接受不了米蘭的芬芳。
還有可能
我只是株車前草,
裝飾性地寄生在它的泥縫里,
我偶然,它必然。
夜晚,墻活動起來,
伸出柔軟的偽足,
擠壓我,勒索我,
人我適應各種各樣的形狀。
我驚恐地逃到大街上,
發現相同的惡夢,
掛在每一個人的腳后跟。
一道道畏縮的目光
一堵堵冰冷的墻。
呵,我明白了,
我首先必須反抗的是:
我對墻的妥協,
和對這個世界的不安全感。
分析:意象詩往往具有哲理美,因為象征手法能加強詩的理性力量?;橄鬄榫呦?,正是抽象詩大顯神通的地方?!皦Α笔墙┗说乃囆g傳統的象征。錢鐘書說:“傳統不肯變,因此惰性形成習慣,習慣升為規律,把常然當作當然和必然”。詩人說“我無法反抗墻,只有反抗的愿望”,正說出她對傳統的不滿。
“我是什么?它是什么?”這是萬古常新的問題,詩人的回答也只能是哲學范疇“我偶然,它必然”。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對于文學新人,傳統之墻乃是漸漸老化的皮膚,文學新人只是在泥縫里寄生的小草,這就是反抗意識萌芽的契機。
于是,惡夢出現了——一個適應傳統的夢。那是心理上的陰影,像影子一樣“掛在每一個人的腳后跟”。是的傳統影響著每一個人,你適應它,就只能射出畏縮的目光;你堅持它,捍衛它,就成為“冰冷的墻”。
夢中有真理。詩人說“我明白了”。她應該首先戰勝自己:克服妥協心理,克服恐懼心理。這樣,非但不會為傳統的墻所圍困,而且還可能由沖破傳統而改造傳統,由脫離傳統而豐富傳統。
新詩潮力求擺脫新詩的政治抒情傳統。內容上,由強調“大我”到重視“小我”;在形式上,由形象化轉化為意象化,趨向于理念和感知的變形。。其特點,尊重自我的身世感受,著重表現富于“主體性”的人格形象。客觀上,它確實表現出解放思想帶來的心靈復蘇,以及在新時期一代人的自覺。這種新的文藝風氣,無疑是對傳統的有力沖擊。
六.課后練習:閱讀舒婷的《也許》,回答詩后問題。
原文:也許
----答一位讀者的(甲)
也許我們的心事(乙)沒有讀者
也許路開始已錯結果還是錯
也許我們點起一個個燈籠又被大風一個個吹滅
也許燃盡生命燭照別人,身邊卻沒有取暖之火
也許淚水流盡,士地更加肥沃
也許我們歌唱太陽,(丙)被太陽歌唱著
也許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
也許為一切苦難疾呼,對個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許由于不可(?。┑恼賳疚覀儧]有其他選擇
題目:(1)理解詩意,為甲、乙、丙、丁處分別選入最恰當的詞(c)
問題總是同時回避
寂寞全是而不抗拒
寂寞總是也抗拒
孤立完全也推辭
(2)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a)
這首詩充分表達了詩人鄙視生活中弱者的思想感情。
本詩以促膝談心的方式來抹去“讀者”心中的孤獨寂寞感,并回答“讀者在生活中所產生的困惑。
本詩承認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責任感的人生。
這首詩運用反復、排比的修辭方法,;在反復中增加抒情的濃度,在排比中增加語勢。
(3)對“肩上越是沉重”理解正確的一項是(d)゛.過重的工作量
過重的家庭生活負擔
過重的精神負擔
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分析:這道題目的設計主要是檢測對現代詩歌內容構思與抒情對象的理解程度。從詩句中,我們并不難看出這是一首人生哲理詩,它表現了積極面對生活勇于進取的人生態度。賞析這類詩,要從朗讀入手,進行聯想想像,再現作者的藝術創造境界,領略詩歌表達的情感。
七.現代詩歌的賞析要點
1.揣摩詩的意境。意象包括兩方面的范疇:客體描寫對象,主觀感受體驗。詩歌是詩人情感激流的表現。詩人寫詩總是通過某種景物或事件,表現自己強烈的主觀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借古詠懷。我們欣賞詩歌就是要理解詩人如何借助抒情個體來表現自己鮮明的個性色彩的,表現自己愛和恨、痛苦與歡喜、希望與追求的。
2.深入解剖詩的形象。不同的時代因素給了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時代影響,因而欣賞新詩中的抒情對象就不能不注意時代的亮色。同時還要注意抒情主人公的個性特征,因為詩人寫詩時,感情的涌發、提煉和傾注總是以個人為基點的。欣賞中,我們既要看到風采豪放、氣度飄逸,也要看到沉郁深厚、蒼老悲涼。一句話,不同的主人公有著各自獨特的精神個性。
3.充分分析詩的感情。
4.細細品詩的語言。從分析語言的準確性、形象性、抒情性進而分析語言的音樂性和圖畫美。找警句---詩眼。例《,你在哪里?》中的“找”字,就讓讀者深深體會到人民對總理的懷念之情。
探究活動,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識記價值規律在商品經濟中的三個作用。
能力方面:引導學生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運用價值規律的知識,分析商品生產者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覺悟方面:培養學生樹立平等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按規律辦事的觀念。
課題類型:綜合課。
教學重點: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
教學難點:我國一些長期虧損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有利的。
教學方法:閱讀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教師:同學們先看材料。(CAI展示)
材料一:80年代,彩電是我國市場上的緊俏商品、價格昂貴、利潤豐厚。如是,我國彩電生產線迅速增加,達100多余。1992年,我國彩電庫存量達200萬臺。1996年開始,市場上的彩電行業每年都進行價格大戰。進入2000年,價格更是“跳水”、“蹦極”。2000年6月,幾大彩電巨頭聚會深圳,鑒定限價限盟。但彩電價仍不斷地跌,21英寸彩電更是跌破1000元大關。結果,部分彩電廠家轉產,有的彩電廠家被兼并,甚至破產。
材料二:“長虹”電器公司重視科學技術和科學原理。從1988年以來,“長虹”先后建起317條彩電裝配線,安裝了大量先進配件生產設備。在原理上,他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整個公司從領導到職工,根據自身崗位要求,苦練內功,提高了整個公司人員的素質。其他彩電廠家也紛紛在以上幾個方面作出了努力。近幾年,長虹一躍成為我國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國內銷售量居全國第一,成為彩電業的“龍頭老大”。
材料三:近幾年,國內啤酒市場競爭激烈,珠啤集團致力于技術創新,圍繞市場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創造者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搶占了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效益的超常增長。
結合材料討論:在商品經濟條件下有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巨大的成功,有的轉產,被兼并甚至破產,造成這樣不同結果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
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價值規律就必然起作用。價值規律有哪些作用,再不同所有制條件下它的作用有何區別,這是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價值規律的作用(板書)
教師引導分析材料:彩電由緊俏變壓積壓,反映了我國彩電市場出現了什么變化?
學生:經歷了彩電由供不應求到供過于求的急劇變化。
教師:供求關系的變化說明什么呢?我們看圖示一:
圖示一:
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供大于求價格下跌
生產擴大
(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入彩電行業)
調節作用(指揮棒)
生產縮少
(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流出彩電行業)
緊俏
獲利增加
積壓
獲利減少
圖示一虛線框內表明供求與價格相互影響,彩電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說明價值規律發生了作用。圖示一實現框內表明價值規律的作用是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流向。價值規律這個作用不限于彩電行業,它在社會各生產部門都起作用,通過它的調節和指揮,使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的比例大體平衡。
1、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生產部門的分配。
學生閱讀:為了更好的理解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看課本P27——28。
教師: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分配,就是我們常說的資源配置。(輔助板書)。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實質就是要充分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因此,現代企業應遵循價值規律,面向市場,(輔助板書)。根據市場的價格信號安排了生產。生產彩電能賺錢就一哄而上,上了100多條生產線,當無利可圖,或利少就會一哄而散大撤退,價值規律的這種自發調節必然造成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引導學生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因而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或多或少的加強了計劃調節,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加強宏觀調空(輔助板書),才能克服自發調節帶來的消極影響。
過渡: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配置到社會各生產部門后,商品生產者就要進行生產。商品生產者要賺錢,贏利,最主要靠什么?為什么?(閱讀P28后回答)。
學生回答:(略)
教師: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不是由個別勞動實踐決定,而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不吻合的,會出現兩種情形:
圖示二:(CAI展示)
同樣時間生產的
商品比別人價值總量比別人結果
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多盈
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少少虧
教師設疑:既然提高勞動生產率那么重要,商品生產者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回放材料二、三,找出現代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
學生回答:一靠技術、二靠管理、三靠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教師:“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長虹、珠啤、其他彩電廠家都紛紛在勞動生產率做文章,正反映了價值規律的作用。它象一根無形的鞭子,時刻抽打著每一個商品生產者,刺激著他們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2、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板書)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P28——29,找出商品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內在動力,外在動力。在私有制的條件下,商品生產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改進技術,單他們往往保守秘密,從而阻礙了科學技術的及時傳播。社會主義條件下,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可以避免或減少這一情況。
過渡:每個商品生產者,每個企業都十分重視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但由于他們的生產條件不同和努力程度不一樣,其競爭的結果也不同,是怎么樣的結果呢:
3、促使商品生產者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板書)
教員結合材料分析:“長虹”在市場競爭中成為我國彩電業有“龍頭大哥”“珠啤”實現了效益的超常增長。而一些彩電廠家雖然了紛紛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有的還是轉產了,有的被兼并了,有的破產了。這說明,價值規律象無情的篩子,會把生產條件和努力程度不夠的商品生產者和企業無情地篩掉。
在私有制條件下,競爭的結果必然造成商品生產者兩極分化;而在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了優勝劣汰可以避免兩極分化的的出現,一些企業被兼并,一些長期虧損無望的企業被淘汰,從整體上說對生產力的發展是有利的。第一:可以減輕國家對虧損企業的補貼,可以減少能源、原材料、勞動力的浪費;第二:有利于產業結業結構調整;第三: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第四:有利于鼓勵其他企業。
教師課堂小結:商品經濟條件下,競爭不可避免。而競爭主要是圍繞科技,質量,信譽,市場,效益進行的,競爭還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青年不生按樹立平等競爭觀念,效率觀念,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努力培養按規律辦事自覺性。
堂上練習:
(一)近年來,在國內啤酒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近幾年,國內啤酒市場競爭激烈,珠啤集團致力于技術創新,圍繞市場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不斷創造者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搶占了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效益的超常增長。
據此回答1——3題。
1、珠啤集團致于技術創新,研究開發新技術,新工藝的內在動力是:
A、創造社會財富。B、提高商品質量。C、獲得額外收入。D、增加勞動時間。
2、珠啤集團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效益的超常增長,因為通過采用新技術:
A、可以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B、可以增長本企業生產的單位商品價值量。
C、可以使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D、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使商品的價值量發生變化。
3、國家提倡、鼓勵技術創新是因為:
A、科技是現實的生產關系。B、科技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因素。
C、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D、科技是生產力的主導。
(二)討論:IT產業是目前的熱門產業,假設你是廠長,請運用價值規律的知識,談談對發展IT產業的看法。
參考答案:
一、編寫教案學案的指導思想
1、學生從自學教材開始,通過閱讀教材提出問題,教師點撥,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學生探究,并與所學的知識相結合進行加工小結出知識點、網,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完成教師的角色轉換。
3、設計出更加完善的教案學案,并逐步形成“高中地理教案學案一體化模式”的應用網絡,開發出一套符合吳忠高級中學現狀的高中地理校本課程。
4、優化教與學的策略,和諧教與學的關系,大幅度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地理學習的成績,最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確定了指導思想后,我們又結合我們組有經驗的教師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的一些教學改革嘗試,確定我們編寫教案學案的程序為:
學習理論和課標———研究教材———調查訪問學生———分析學情和資源———集體備課———教師說課———評課———試講———會診式研討———得出教案學案初稿———實施———信息反饋———修改教案———定稿。在此基礎上,我們分高一、高二、高三備課組各自完成了一本以教材為主線,按課時分節的教案學案集。然后再集中全組教師的力量,又完成了一本高三第一輪復習時所用的教案學案集。
二、所取得的主要成績
1、教案學案一體化模式的構建,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拓展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空間,提高了學生地理學科的素養;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2、優化了教與學的策略,和諧了教與學的關系,大幅度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地理學習的成績,全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我們進行的用“教案學案一體化模式”教學與普通教學的效果對比中,我們發現,使用“教案學案一體化模式”教學的班人平分要高出近四分,及格率要高出10個百分點,會考成績明顯有所提高。這充分說明使用“教案學案一體化模式”教學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培養其動手動腦能力,從而能夠顯著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符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
3、更可喜的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在逐步完善“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4、以高中教案學案一體化模式的構建為中心,制作了能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三、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1、高中教案學案一體化模式的構建,在增加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增大課堂容量的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尤其是一些后進生的學習負擔。如何在完善“教案學案一體化模式”的過程中加強對后進生的培養,成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2、軟件制作水平跟不上,需要購買新的教學電腦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