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2 22:50: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測員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地面氣象觀測;跟班;理論學習;手工編報;編報規則
地面氣象觀測作為各個地面氣象臺站的基礎性業務,是氣象工作的基礎。要切實做好這項工作,保證地面氣象觀測記錄具有代表性、準確性和比較性[1],觀測員的業務素質至關重要,而觀測員的更新換代和調動頻繁是影響業務質量不容忽視的環節。那么,新觀測員究竟應該怎樣盡快成為業務能手,使整支觀測隊伍順利傳承,為氣象科學研究留下寶貴的原始資料,筆者想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同時更相信同行們一定有自己的經驗與思索,故在此拋磚引玉,向大家學習。
一、跟班前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地面氣象觀測工作是對地球表面一定范圍內的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過程進行系統地、連續性地觀察和測定,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的依據。從事地面氣象觀測工作,意味著將長期與氣象數據打交道。因此,新觀測員首先要在思想上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充分意識到這項工作賦予觀測員的社會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從而在工作態度及工作責任心上對自己有準確的定位和要求。初初跟班,有的新觀測員可能會暗感工作流程[2]簡易枯燥而在思想上重視不夠。每日觀測的氣象要素看似乏味簡單,其實它們之間各有聯系,共同表征著大氣狀況。正由于各個氣象要素之間相互關聯,而新觀測員卻未能很快掌握個中奧秘,在獨立當班后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從而影響測報質量和個人業績考核。
二、跟班與學習雙管齊下 牢固掌握觀測技能
各臺站為順利傳遞觀測接力棒,一般都會指定技術過硬、認真負責的老觀測員以老帶新。由于新觀測員專業出身不盡相同,老同志在帶班時會因人而異確定跟班期限。不管專業背景如何,作為新人,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按照帶班員的值班日程表準時跟班,在觀測發報的各時次認真聽、看、想。而在各發報時次間隔三或六小時的時間里,一方面要嚴格執行規范規定,經常注意云和天氣現象的演變過程[3],另一方面要抓緊閱讀《地面氣象電報》[4]和《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如何把學習理論知識與跟班實際有效結合,盡早掌握觀測技能呢?筆者總結如下:
1.從訓練手工編報入手,夯實發報基本功
清晰了解所處臺站的觀測時次和報類報文(一般站與基本站不同),明確工作任務。以各時次報文為起點,首先閱讀《地面氣象電報》,詳細了解各組報文的涵義及編報規則,遇到不理解的及時查閱《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并請教老觀測員。在反復詳讀電碼本,充分理解各組報文后,暫時不用電腦發報軟件,而是先用過去氣簿-1的觀測資料嘗試進行手工編報。從干濕球讀數查算[5]e、u、Td開始,直至編完一個時次的報文,然后將手編報文與之前正確發送的報文進行對比,最后找出錯漏之處并尋求幫助和解答(手工查算的數據與電腦自動生成的有允許的誤差幅度)。在跟班和看書時,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集中精力攻克各個難點。其中天氣(加密)報第7wwW1W2和8NhCLCMCH組難度較大,剛開始手工編報時出錯最多的也是這幾組。新觀測員要想盡快嫻熟地掌握編報技能,筆者總經的最佳方法就是不依賴于電腦發報軟件,獨立鍛煉手工編報。這樣做乍看起來速度慢得多,但是只要堅持反復鉆研,嚴把“細”字關[6],一旦各組報文爛熟于心,編報速度及準確率都會逐步攀升,最終達到機器出故障時也能準確及時地進行手工發報。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算是基本勝任觀測工作。
2.善于向他人學習和自學,養成勤奮嚴謹的工作習慣
勤于思考,不恥下問是每個學徒的必經階段,新觀測員也不例外。不管跟班時如何安排,對新觀測員而言,所有老觀測員都是師傅。遇到不懂的技術問題隨時虛心請教,對觀測中出現爭議的情況要養成勤翻規范的習慣,將尋找理論依據與臺站實際經驗結合起來,努力提高云、能、天觀測水平[7]。日常觀測中還要努力培養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素質[8]。隨著對地面氣象觀測工作的慢慢適應,新觀測員會由盲目跟記、全盤接收過渡到略有主張。當日常工作中遇到棘手的問題,除了要向上級部門、鄰近臺站請教學習,與全體同事協商解決外,還可利用網絡發達的學習工具搜索相關信息,掌握與工作相關的實用知識。
三、結束語
新觀測員持證當班后,由于實際工作經驗匱乏,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現失誤。每次失誤后一定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同時學會給自己減壓[15]。但是,剛剛當班出現錯情不宜用來衡量一名觀測員認真與否。而當新觀測員順利過渡為老觀測員,工作比較嫻熟后,能否繼續保持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才顯得更加重要。正如前面所說,地面氣象觀測是國家賦予每位觀測員的神圣職責,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思想上對氣象事業這個名詞就要有自己的詮釋和理解。地面氣象觀測是一項嚴肅的技術工作,臺站每日、每旬、每月、每年的氣象要素及相關數據需要全體觀測員認真對待、謹慎處理。因為它關系著整個氣象行業的技術發展、國家的科學研究以及上層決策服務,意義勿庸置疑。既然是一份值得為之奮斗的事業,那么新觀測員就不僅要盡快掌握日常觀測技能,而且要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努力鉆研,不斷總結創新,全面拓寬技術實力,為氣象事業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 劉小容,劉錫浪.如何提高地面氣象測報質量[J].廣東氣象,2008,06:65-66.
你們好! 我是品質部計量中心精測計量員——xxx.
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間到工廠已半年時間,20xx年即將過去,過去的一年里,在公司領導正確方針的指引下,認真學習、不斷進取,思想業務技能各方面都取得了進步。政治思想上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對待各種工作任務,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本職工作上兢兢業業,勤懇工作,任勞任怨。這期間,從陌生到熟悉,這與各位領導和同事的關心和幫助是分不開的,借此機會向各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
在計量中心各位同事和相關協作部門同事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精測室計量工作全面發展, 我個人也順利完成了本職工作任務?,F將2009年工作總結如下:
1.堅決服從上級領導的工作安排。
2.在新產品不斷試驗的情況下,克服種種困難不斷更新測量技術和理念,在保證原有檢測項目的基礎上開拓了很多新的輔助檢測項目,為新產品的研發與試驗生產提供準確數據。
3.遵紀守法,嚴格執行公司的所有規章制度,按照質量體系的規定,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優質的服務質量做好計量檢測相關工作。
4.銳意開拓,不斷進取,掌握新的檢測技術,為今后更好的開展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5.合理安排時間,利用科學、合理、專業的測量方法和正規的操作程序對產品的日常檢測、cpk、全尺寸、新產品試驗等 做相關計量檢測。
6.團結協作,互相幫助,和各位同事一起共同把精測室計量工作做好。并做好精測各種測量儀器的日常保養與維護工作。
回顧一年來的辛勤工作,我在精測計量檢測領域內仍感不足,仍需不斷學習。
21世紀是飛速發展的時代,是以品質取勝的時代,品質是企業的生命,是我們每一位員工的責任,要讓品質成為每位員工心中重中之重。我們有好的技術,好的服務,更要有過硬的品質才能在客戶心中樹立公司良好的形象
品質是企業的命脈,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首要條件,同時也是企業人品格、精神和智慧的體現。品質,就應該如同長城一樣,歷經千百年風雨和戰火的洗禮、考驗,至今仍舊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自豪!
品質對公司的利益與成長、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至關重要的關系。精測計量檢驗工序是針對品質而產生的一個環節,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20xx年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也意味著新的挑戰到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新的起跑線上,將加倍的努力。作為精測計量檢測員,如何在新的一年讓品質更上一層樓,我將繼續發揚以往優良的工作作風,總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
一、高度的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對于精測檢驗工作的過程,必須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對待,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做到過程用心,精度放心。而具備主人翁精神,才能做到積極主動,敢做改善的領頭羊,敢于面對和承擔工作中的困難與挑戰,為實現品質零缺陷的目標真正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深入學習高新計量檢測知識,牢固樹立明確品質觀念。掌握品質高新計量檢測知識是做好精測檢驗工作的必備條件。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經驗以及明確的品質觀念做引導,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計量精測員。
三、只為成功進取,不為失敗辯護。因為知識、經驗的不足,工作中難免會有犯錯之時。面對失敗,我們不應逃避和放棄,而是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和總結,為成功不斷進取。
新年將至,在此 祝各位領導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祝公司輝煌騰達,蒸蒸日上!
2013年即將過去,在這緊張忙碌的一年中,蘭花永勝煤業地測科緊緊圍繞公司和礦各項奮斗目標,積極組織開展地測工作,經過全科同志們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保證了地測工作全年安全無事故,有效地服務了礦井的安全生產。同時在質量標準化建設、制度建設、現場服務、技術管理均取得了一定成績。地測科認真總結一年中的工作經驗,了解工作進度,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計劃2014年的工作更上一層樓?,F將地測科2013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一、完善制度規范科室管理
嚴格落實各項工作制度,把個人工作能力、工作質量、工作職責、工作數量和勞動紀律五個方面結合起來,充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盡可能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做到人人有職責,事事有人管。保證地測工作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完善地測工作管理辦法,高標準、嚴要求,穩步推動地測工作的順利發展,使地測質量標準化按標準運行。
二、牢固樹立地測工作為煤礦安全生產服務
地測工作重點在現場,關鍵在質量。本著這一原則,地測科一直保持高標準、嚴要求,加強管理,認真組織開展地測工作,每一項工作都嚴格按照《規程》規定的要求進行,將地測工作質量標準化貫穿于整個地測工作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
三、對照部門職責積極做好本部門的工作
地測科作為礦井生產的重要技術部門,主要負責礦山測量、地質、礦井儲量管理以及礦井防治水等工作。其中,礦井測量和防治水作為涉及礦井安全生產的基礎工作,則是本年度的工作重點。
1、技術制度圖紙完善方面
由于我礦屬基建礦井,各種基礎資料不全,因此在本年度對各種資料進行重新整理歸檔。其中新建防治水崗位責任制、防治水管理制度;補充礦井防治水15種基礎臺賬及礦井各種測量成果臺賬;修改礦井充水性圖,采掘工程平面圖等各種圖紙。及時填繪采掘工程平面圖、礦井充水性圖、井上下對照圖等各種生產用圖,
2、主要對以下巷道進行標定測量工作:
(1)對主井運輸大巷、主水平一采區回風巷、水倉、煤倉上口通風繞道、煤倉、膠帶斜巷開口、中腰線進行測量標定。
(2)對副井井底車場、軌道暗斜巷下部車場、軌道暗斜巷、軌道暗斜巷上部車場、輔助水平一采區軌道巷開口、中腰線進行測量標定。
(3)對主水平二采區回風巷中腰線的測量標定。
(4)對工業廣場各種建筑物的標定。
3、本年度2次巷道貫通均達到測量規程要求
(1)運輸大巷和軌道大巷貫通
(2)煤倉和運輸大巷貫通
4、防治水內業資料
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
為做好2013年的防治水工作,我們在年初制定了《2013年度礦井防治水工作計劃》,對年度防治水工作進行了初步安排,并根據《煤礦防治水規定》相關要求,逐步修改完善了礦井防治水的各項制度、臺賬、圖紙等基礎資料;同時,加強井下防治水工作,定期觀測井下涌水變化情況,不斷分析總結、積累經驗,做好水情水害預測預報工作;每月對礦井進行防治水隱患排查,發現問題,立即下發防治水隱患排查治理通知單,督促相關單位進行整改落實。并成立了由礦總工程領導的專職防治水工作管理隊伍。
5、井下探放水
(1)逐步完善了探放水資料并整理歸檔,并成立了專職探水隊伍。
(2)各工作面準備探放水時,地測技術員給定鉆探位置、方位、傾角等參數,探水隊實行探水工作,鉆探結束后,地測科分析成果鉆探,并對探放水資料進行整理。根據現場鉆探原始記錄情況,及時匯報領導簽字后下達允許掘進通知單,并安排技術員現場懸掛探放水記錄牌版,指導“探水—掘進—探水循環作業”。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礦井防治水基礎資料已基本完善,符合礦井安全基礎管理相關要求,井下防治水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經驗,為今后繼續開展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據。
四、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井下缺少物探及水質化驗設備。
2、地測隊伍比較年輕,需要加強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
3、地質及水文地質預報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更加準確、詳細的指導礦井生產;加強地測防治水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落實,真正起到監督管理作用。
4、完善健全的地測制度,并嚴格按照制度進行管理,使各項地測工作有制度保障,更好開展工作。
5、作為地測人員,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養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應嚴格遵循地測工作的基本原則。依照《煤礦安全規程》,《防治水規定》以精湛的技術和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做好地測工作。
2014年工作計劃
地測科2014年重點工作計劃如下:
1、認真做好礦山測量工作,保證巷道中腰線按照設計施工,確保巷道貫通。
2、及時進行剖面和導線測量,對測量數據及時內業處理。
3、地測隊伍比較年輕,需加強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
4、地質及水文地質預報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更加準確、詳細的指導礦井
生產;加強地測防治水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落實,真正起到監督管理作用。
5、建立井下、地面水文監測系統,做好礦井防治水基礎工作。
7、建立健全地測制度,并嚴格按照制度進行管理,使各項地測工作有制度
保障,更好開展工作。
8、對質量標準化建設要求更加嚴格。
【關鍵詞】自動站 資料 報表 經驗
一、預審前的準備
臺站參數的設置是測報軟件中最重要的設置之一,臺站參數的設置直接關系和影響到月資料各項內容的改變,所以在預審報表資料前應對臺站參數進行一次全面的校對,檢查是否與本站參數相符,以保證資料結果與本站內容相一致。
2.檢查本站的審核規則庫
計算機審核報表的依據是地面審核規則庫,建立及運用好臺站的審核規則庫,對報表的審核至關重要,規則庫中各氣象要素的取值范圍應采用本站各要素歷年出現的上、下限左右的值,如果范圍設置過寬,將會漏掉部分疑誤信息,如果范圍設置過窄,濾下過多疑誤信息,對審核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審核庫的建立質量直接關系到機審工作質量,建立得適當與否對報表的審核將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3.資料預審
3.1原始記錄檢查:
目前所建的自動站還有部分要素是通過人工觀測得到的,所采集的人工數據要人工錄入,才能形成一份完整的自動站報表,所以預審報表時首先要對人工觀測項目的記錄預審,校對人工觀測數據時要特別注意云、能、天之間的相互配合及轉記,當能見度小于10千米時,是否有視程障礙現象,有降水現象時,是否與云的記錄相配合,特別注意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視程障礙現象是否記錄了最小能見度,天氣現象記錄的前后順序,夜間、白天天氣現象的轉記,這在機審中是無法判別的,這就需要通過人工去檢查分析,判別之間是否存在矛盾。自動站正點數據和極值的檢查,有分鐘數據的要素通過分鐘數據即可發現野值。雙軌運行期間還可配合人工觀測及自記記錄做出判斷并處理
二、人工觀測資料的預審
1.A文件的審核
A文件人工觀測部分由B 文件轉換而成。即在每日的定時觀測中手工錄入云、能見度、天氣現象、蒸發、定時降水、雪深和電線結冰等,日照在逐日地面數據維護中手工錄入。所以氣薄-1是最原始的觀測資料,因此對氣薄-1校對和審查是一個重要環節。凡需日統計、日平均的項目需逐日計算,檢查是否有漏計算,漏填寫,需要四舍五入的是否舍或入了。在預審過程中發現有很多觀測員風的日平均值需取小數的,往往氣薄-1上記錄的是整數,這違反了《地面氣象發觀測規范》(2003版)的規定,預審時必須更正。
2.B文件的檢查。
B文件中人工數據輸入是否正確、完整。認真檢查人工記錄每天的云、能、天、定時降水、日照、蒸發、雪深等,做到無缺、漏、錯誤現象。自動站數據完整。
3.上、下跨降水量及日期是否正確輸入。
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開始日期及降水量測報軟件會自動生成,但有時生成時容易出錯,需要校對更正。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開始日期及降水量僅在月末最后一日可以輸入,其它時期無法輸入,所以更正輸入時要注意將時間調整到該月末最后一天。下月1日20~8時的降水量軟件無法自動形成,在制作報表時容易漏輸,所以在報表預審時需要特別注意,下月1日20~8時的降水量也僅在月末最后一日輸入。
4.不正常記錄的處理
當自動站資料出現缺測、出現降水野值或因傳感器故障、標校等出現資料不正常時,需要對相關資料進行補測、缺測、內插等人工干預處理,以盡量保持資料序列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自動站極值缺測的處理方法:自動站記錄部分缺測時,則從實有的自動觀測記錄和人工補測的定時觀測記錄中挑取日極值,自動站觀測記錄全天缺測時,則從人工補測的定時觀測記錄中挑取日極值。當自動站數據出現缺測問題后,應首先從RTD文件中挽救,再查看Z文件、J文件,以確定是否真的缺測,然后再按照上述方法和順序去進行彌補處理。
5.降水滯后問題的處理
因雨量計在使用過程中的滯后性原因,在降水停止后2 h內仍會顯示出降水量,這時應將此降水量加入降水期間末小時欄內,以保證降水量觀測的真實性,此時須在B文件 、A文件中加以修改。J文件滯后2h降水也需要加到降水期間末小時,保證A文件和J文件降水一致。
6.資料對比
氣象要素與要素之間相關性是很緊密的,疑誤資料的正確與否可通過自身要素的變化規律來分析判斷,也可通過與其有相關性的要素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有人工觀測資料或者自記儀器的要素,可通過與上述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三、形成A 、J文件進行月報表審核上傳
形成A文件和J文件,對A文件進行臺站級維護。錄入封面封底附加信息,摘入備注內容,錄入天氣氣候概況和紀要內容,存盤。格檢審核A、J文件,對記錄進行相關審核,分析找出各類矛盾或不合理、不正常的記錄,并通過界面清晰顯示出月資料中錯誤或疑誤信息以及相對應的要素、疑誤數據、日期和時間等, 預審員應根據疑誤信息并結合相應的要素進行綜合分析,正確判斷。
月報表打印。逐頁檢查報表打印本與氣簿―1、日照紙,逐項校對人工觀測記錄的正確性。檢查封面封底內容的正確性,備注事項是否完整、正確。檢查A文件首行參數。上傳A、J、Z和預審單等文件。
四、結束
要做好自動站月資料的預審工作,提高資料的準確性,要堅持人工預審和機器預審相結合,重點檢查自動站軟件無法審核或者非定時量化和相關性較差的要素以及在制作報表時容易遺漏的內容等。同時預審員要加強業務學習,做好預審工作的總結、記錄和分析工作,不斷積累預審經驗,把好質量關,力求記錄客觀、準確。
參考文獻:
[1]李黃.自動氣象站實用手冊[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
關鍵詞:基坑基坑監測施工安全
1 基坑施工安全監測
1.1現場踏勘及資料收集
現場踏勘及資料收集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了解建設方和相關單位的具體要求;
2、收集和熟悉巖土工程勘察資料、地下工程和基坑工程的設計資料以及施工組織設計等;
3、按監測需要收集基坑周邊環境各監測對象的原始資料和使用現狀等資料,必要時應采取拍照、錄像等方法保存有關資料;
4、通過現場踏勘,復核相關資料和現場狀況的關系,確定擬監測項目現場實施的可行性及實施方法;
5、了解相鄰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情況。
1.2基坑施工安全監測方案編制
在現場踏勘以及資料收集工作完成后,根據巖土設計提出的監測要求結合現場情況制定監測方案,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 、工程概況;
2、 建設場地巖土工程條件及基坑周邊環境狀況;
3、監測的目的和依據;
4 、監測內容及項目;
5 、基準點、監測點的布設與保護;
6、 監測的方法及精度;
7 、監測期和監測頻率;
8、 監測報警及異常情況下的監測措施;
9、 監測數據處理與信息反饋;
10、 監測人員的配備;
11、 監測儀器設備及檢定要求;
12、 作業安全及其它管理制度及措施。
1.3基坑施工安全監測方案的實施
一旦方案經簽字認可后,監測單位應嚴格按監測方案實施。當基坑工程設計或施工有重大變更時,監測單位應與委托方以及有關單位研究并及時調整監測方案。
監測單位應及時處理、分析監測數據,并將監測結果和評價及時向建設方及相關單位進行信息反饋,當監測數據達到監測報警值時,必須立即通報建設方及相關單位。
基坑工程整個施工期內,應經常進行現場巡視檢查,巡視檢查的內容應包括各項:
1、支護結構
⑴支護結構的成型質量;
⑵冠梁、圍檁、支撐有無裂縫出現;
⑶支撐、立柱有無明顯彎曲變形;
⑷止水結構有無開裂、滲漏現象;
⑸基坑支護外地面有無裂縫、沉陷和滑坡等現象;
⑹基坑有無涌土、流砂及管涌等現象。
2、施工工況
⑴開挖后暴露的土質情況是否與地質勘察報告一致;
⑵基坑開挖分段長度、分層厚度以及支撐或錨桿設置是否與設計要求一致;
⑶場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狀況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設施是否運轉正常;
⑷基坑周邊是否有超載現象。
3、周邊環境
⑴周邊道路(地面)是否有裂縫、沉陷;
⑵周邊建筑物是否有新增加的裂縫;
⑶周邊管線有無破損、滲漏等情況;
⑷臨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變化情況。
4、監測設施
⑴基準點、監測點的保存狀況;
⑵監測元件的完好及保護情況;
⑶有無影響監測工作的障礙物。
1.4基坑施工安全監測總結分析報告
當基坑工程施工完畢,監測工作也相應的結束,監測結束后,監測單位應提交基坑施工安全監測總結分析報告給委托單位??偨Y報告一是要提供完整的監測資料;二是要總結工程的經驗與教訓,為以后的基坑工程設計、施工和監測提供參考和依據。
基坑施工安全監測總結分析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1、基坑工程監測方案;
2、點位布設、驗收記錄;
3、分期監測報告;
4、監測竣工總結報告。
2 基坑施工安全監測的質量控制
2.1基坑變形監測點(監測元件)的設置、埋設與安裝符合規范要求
基坑工程監測點的布置應能反應監測對象的實際狀態及其變化趨勢,監測點應布置在內力及變形關鍵特征點上,并應滿足監控要求?;庸こ瘫O測點的布置應不妨礙監測對象的正常工作,并應減少對施工作業的不利影響。監測標志應穩固、明顯、結構合理,監測點的位置應避開障礙物,便于觀測。
1、圍護墻或基坑邊坡頂部的水平位移監測點應沿基坑周邊布置,周邊中部、陽角處應布置監測點。監測點水平距離不宜大于20米,每邊監測點數目不宜少于3個。
2、圍護墻或土體深層的水平位移監測孔宜布置在基坑周邊中部、陽角處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監測點間距離宜為20米~50米,每邊監測點數目不宜少于1個。
用測斜儀觀測深層水平位移時,當測斜管埋設在圍護墻體內時,測斜管長度不宜小于圍護墻的深度;當測斜管埋設在圍護外側土體時,測斜管長度不宜小于基坑開挖深度的1.5倍,并應大于圍護墻的深度。以測斜管底為固定起算點時,管底應嵌入到穩定的土體中。
3、支撐內力監測點應布設在支撐內力較大或在整個支撐系統中起控制作用的桿件上。每層支撐內力的監測點不應少于3個,各層支撐的監測點位置在豎向上宜保持一致。根據選擇的測試儀器的特點,鋼支撐的監測截面宜布置在兩支點間1/3部位或支撐的端頭位置;混凝土支撐的監測截面宜布置在兩支點間1/3部位,并避開節點部位。每個監測點截面內傳感器的設置數量及布置應滿足不同傳感器的測試要求。
4、基坑外水位監測孔應布置沿基坑、被保護對象的周邊或兩者之間布置,監測點間距宜為20~50米。相鄰建筑、重要的管線密集處應布置水位監測點。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側約2米處。水位觀測管管底的深度應埋置在最低設計水位或最低允許地下水位之下3~5米。承壓水水位監測管的濾管應埋置在所測的承壓水含水層中。設置有回灌井的,觀測井應設置在回灌井點與被保護對象之間。
5、基坑周邊1~3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需要保護的周邊環境應作為監測對象,必要時尚應擴大監測范圍。周邊道路每隔20米左右布設一個沉降觀測點。周邊建筑物四角、沿外墻每15~20米初或每隔2~3根柱基上布設一個監測點,且每側不少于3個監測點。不同地基、基礎分界處兩側或不同結構分界處兩側應布設監測點。變形縫、沉降縫或嚴重開裂處兩側和新舊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處兩側應布設監測點。煙囪、水塔和大型儲藏罐等高聳構筑物基礎軸線的對稱部位應布設監測點,切不應少于4個點。
2.2基坑基準監測點的設置、埋設與安裝符合規范要求
基坑監測的基準監測點,每個工程不應少于3個,且基準監測點要保證穩定、可靠和通視,便于聯測和引測?;鶞时O測點應在基坑工程施工前埋設,測量前應有一定的穩定期?;鶞时O測點應有明顯的標志,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利于保護。
2.3監測儀器質量和有效期符合規范要求
監測儀器、設備和元件應滿足觀測精度和量程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應經過校準或標定,且校準記錄或標定資料齊全,并應在規定的校準有效期內使用。監測過程中應定期進行監測儀器、設備的維護和保養、檢測以及監測元件的檢查。
2.4監測方法及精度符合規范要求
監測方法的選擇應根據基坑類別、設計要求、場地條件、當地經驗和方法適用性等因素綜合分析確定,監測方法應合理,易于實行,并應考慮到監測儀器和設備的精度是否能滿足已確定的監測方法的要求。
當確定監測方法及儀器和設備的精度后,對于同一監測項目,監測時還應符合以下要求:
1、采用相同的觀測路線;
2、使用同一觀測儀器和設備;
3、固定觀測人員;
4、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條件下工作。
2.5基坑工程監測的警戒值
在工程監測中,每一項測試項目都應根據實際情況的客觀環境和設計計算書,確定相應的警戒值,以判斷位移和受力狀況是否會超過容許的范圍,判斷工程施工是否可靠,是否需要調整施工工序或優化設計方案。實際監測中常用警戒值:
監測值達或超過到下列數據時,提出書面報警,以備有關方面采取工程措施時參考。
1、支護結構坡頂的水平位移速率: 3mm/d;
2、支護結構的位移總量:30mm;
3、建筑物和管線的沉降速率:1.5 mm/d;
4、建筑物和管線的沉降總量:15mm;
5、房屋差異沉降:1/1000。
2.6監測工作的安全管理
監測人員在現場測量時要精神集中觀測計算,而周圍的環境千變萬化,各種隱患均有造成人身或儀器損傷的可能。為此,監測人員必須在制定監測方案中因根據現場情況按“預防為主”的方針。在每個監測環節中落實安全生產的具體措施,要做到既要監測成果精確又要人身儀器雙安全。
3 結論
通過對多個工程基坑監測實例的分析總結,以及和相關人員的討論交流,巖土工程監測是一個需要多學科的綜合的技術人員參與的項目,從方案的編制,至方案的實施,都涉及到地質學,土力學,測量學等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需要個專業的技術人員共同制定實施。
參 考 文 獻
[1] 盧開禮,淺談深基坑支護方案的選擇,江蘇省工程質量 2007(2):28-29
[2] 王新平,建筑物沉降觀測方法,江蘇省工程質量 2008(1):40-43
[3] 王燕,某工程基坑開挖對周邊建筑變形影響分析,2007(1):15-19
[4] 孔高紅、鄭羽江,軟土地基基坑施工對地表沉降的影響,蘇省工程質量2007(1):22-26
[5] 王紅英,測量員,機械工程出版社,2007(12):5-9
[6] 胡伍生,土木工程施工測量手冊,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9):32-39
[7] 石四軍,建筑工程控制與施工測量快速實用手冊, 2006(12):76
[8] 建筑工程測量,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3):249
[9] 劉建航,基坑工程手冊,2008:12-16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8-11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22-26
關鍵詞:測土配方施肥 成效 問題和難點 對策建議
元謀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常年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 35 萬畝;經濟作物冬春疏菜種植面積13.5萬畝。但近年來,在肥料施用方面、元謀縣廣大農民群眾還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不合理的施肥、既造成了肥料的大量浪費、也到至生產成本增加,從而制約了我縣農業生產的發展。因此,組織實施好測土配方施肥,對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糧、經作物單產、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糧、經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元謀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取得的成效
元謀縣2009年8月實施測土配方施肥以來,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指導”五個環節開展了項目實施工作,至2012年3月,該項目累計完成任務大田土樣采集
4170 個,其中:核心土樣450個,試驗及輔助土樣3720;試驗植株樣182個;產品樣 364 個;野外調查 3870戶;填寫相應表格9180份;建立農戶施肥檔案 3800 戶;完成采樣地塊基本情況調查4108戶,填寫相應表格5600份,完成采樣點地力評價農業生產情況調查2810戶,填寫相應表格2708份;完成基礎數據庫錄入5600戶;累計完成土樣化驗分析 10630 項/次;實施測土配方施肥“3414”肥料效應試驗 40 組,校正試驗 40 組,同田對比試驗 60 組;累計培訓專業技術人員2129人次,農戶11.60萬人次;刷寫測土配方施肥墻體廣告610條;印發“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 7.0萬份,入戶率達95%;覆蓋全縣水稻、玉米、洋蔥、菜豆、番茄等5種作物,制定蔬菜、水稻、玉米最佳施肥配方10個;建立了農戶施肥情況長期觀察點 35 個;累計完成配方施肥推廣應用面積56.75萬畝,其中施用配方肥9692.4噸,施用面積15.35萬畝,示范展示面積9.0萬畝,根據2009~2011年大面積測土配方施肥測產結果,畝均實現節本增效101.88元,項目的實施極大的促進了我縣的糧、經作物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1.元謀縣地形復雜,最高海拔2835米,最低海拔898米,欲稱“燒箕凹”,土壤類型多種多樣,全縣共有9個土類,14個亞類,25個土屬,51個土種,土樣采集時間集中,工作量大,種植疏菜品種多,需要制定的配方也較多,而制定出的每一個配方,代表的疏菜種類少。
2.元謀縣自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土壤肥料技術人員分流,沒有專職的土壤肥料工作站,對耕地養分狀況的調查監測不夠,土壤樣品化驗滯后,沒有專業的土樣化驗人員。
3.菜農對測土配方施肥認識不足,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的主體是廣大農民,推廣涉及千家萬戶,分散經營,規模小,元謀種植菜復種指數高,采收期長,較多菜農缺乏對測土配方的認識,疏菜施肥大水大肥,追沖施肥,重施氮肥,還 “看苗施肥”。農民習慣施肥根深蒂固配方肥難以規模推廣。
4.元謀縣沒有肥料生產企業
元謀縣沒有肥料生產加工企業,我們通過“3414”肥料效應試驗得出的最佳配方,雖然我們招標了一家配方肥生產廠家,但由于我縣需配方肥的種類多,運輸成本高,致使肥料成本高,在施用配方肥上推廣難度大,把技術物化為商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加快推進測土配方技術的建議
1.領導重視,設置“土壤肥料工作站”,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土壤肥料專業技術人才。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要求參與人員充分認識測土配方施肥的科學性、嚴肅性,深知當地土壤種類及其分布狀況,全面掌握耕地地力情況及農業生產現狀,掌握正取樣方法和肥料效應試驗操作程序,因此,組織培訓一支有強烈的有責任心、事業心、具有良好的素質,過硬的農業專業技術,優秀的品德的土壤肥料農業科技隊伍,是高質量完成測配方施肥項目的前提和保證。
2.加強和完善土壤肥力監測體系和機制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重點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鞏固和提高測試分析手段,二是把土壤監測和田間管理納入經?;?。土壤監測要定點、定作物長期進行與跟蹤,田間肥效試驗要以土樣及作物樣品測試為依據,再根據主要栽培作物種類、土壤肥力確定肥效試驗參數。
3.配方肥中標企業應與農技土肥部門密切配合,做好配套服務
4.加強宣傳與群眾培訓
一是加強宣傳與引導,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覆蓋到各村各戶;二是政府要從政策資金上加強引導和支持,鼓勵群眾使用配方肥。三是農技土肥部門要加強對農戶配方施肥技術培訓工作。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生產經驗;總結;農業技術推廣;方法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2)-12-0099-1
1 生產經驗總結
1.1 生產經驗的調查方法
1.1.1 掌握系統的調查資料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按田間狀況分類取樣或定點觀測。調查的具體內容和項目,應由調查的目的決定。一般的作物生育調查和生產經驗總結,其調查的項目應該比較系統和全面;如果是專題調查,就應該偏重某些有關項目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此外,為了掌握當前生產情況,在生長期間還應該對作物的生長發育情況、栽培管理措施的質量和效果,隨時進行調查和了解,并記入田間檔案,作為總結經驗的資料。
1.1.2 進行廣泛的對比調查 大田調查也必須利用對比,才便于弄清問題和肯定經驗。除事先有計劃地設立對比試驗田外,并可充分利用田間各自然對比,但必須注意對比雙方其他條件應基本一致(最好是在同一塊地上)。并應采取點面結合的方法,將對比田上看到的現象與結果,在其他地塊上進行廣泛的觀察和驗證。這樣點面結合、反復驗證,才能得到可靠的結果。大田生產面積大,情況復雜,可為生產調查提供許多很好的對比材料,還常??稍诖筇镏邪l現某些特殊(特殊或差)的小塊地,這些材料都應該充分加以利用,認真調查總結,取得經驗,再在較大面積上對比驗證,這樣不斷由特殊到一般,反復實踐總結,就可使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1.1.3 注意準確地測定產量 大田調查常需取樣測選數值(或采取標本),樣本的代表性直接影響調查的準確性。因此,取樣前必須充分掌握田間情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點。對情況比較復雜的田塊,應適當增加點數。在取樣調查中,產量是總結分擔地的綜合性指標,也是肯定生產經驗的主要依據,最好采取單打單收。也可采用小面積實測產量推算和取樣間測定兩種方法,但取點必須準確、可靠。一般測產結果往往比實產約高10%~15%,各地可按自己經驗將測產結果打一個適當的折扣。
1.2 調查資料的分析和總結
大田生產受綜合因素的影響,情況比較復雜,資料的整理分析必須認真、細致。一般步驟為:系統整理、計算和核對調查的各種資料,分清主次,并鑒別其準確性,進行資料分類和匯總;深入研究整理后的資料,尋找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與各有關資料(包括作物生表現、產量因子、土壤、氣候等)反復核對、比較,找出符合規律性的東西,防止結論的片面性;召開各類有經驗人員參加的調查會,展開充分的討論,從各方面研究問題,找出經驗,鑒定調查分析的結論;整理生產經驗或專題調查的總結報告。
2 農業技術推廣的方法
2.1 聲像和文字宣傳
采用不同形式搞好宣傳活動是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方面。如定期舉辦農業技術廣播會、科技講座、組織巡回輔導、交流科技信息、開辦技術市場、科技展覽、印刷技術資料、辦好科技推廣報刊等都是推廣技術的好形式。特別是隨著生產的發展,采用現代化手段,搞好聲像宣傳,放映科教影片、幻燈、錄像等,以其獨特的功能傳播科學知識,推廣先進技術,幫助農民發展生產,效果更好。
2.2 試驗示范
這是多年來推廣技術的一項成功經驗。由于農生產具有較大的地區差異性,因此,引進或推廣一項新技術,都必須先進行試驗,取得成功后再進行推廣。試驗示范的過程就是教育群眾的過程,也是為推廣做準備。通過試驗示范,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提高接受的能力。
2.3 技術培訓
開展技術培訓是推廣技術的一種好形式。培訓方法一是定期培訓,使農民獲得比較系統的科學技術知識,提高科學種田水平。另一種是不定期培訓,根據生產季節,干什么培訓什么,急用先學,學了就用。
2.4 技術承包
農業技術承包是運用經濟手段,以合同形式,使農業技術人員與生產單位、農民群眾的責、權、利密切結合,推廣技術的一種經濟責任制度,也是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一項重林改革。這種責任制既可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責任心,又可增強廣大農民學科學的自覺性。
2.5 咨詢轉讓
農業推廣部門利用農村集市或單位所在地設立技術咨詢處,配備農業技術人員接待農民來信來訪或詢問,解答提出的各種農業技術問題。有的還鑒定咨詢合同,定期派出農業技術人員到現場傳授技術,向農民進行答疑。在咨詢中有的還備有技術資料、優良品種和農藥等,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2.6 推廣與經營相結合,興辦經營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