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8 23:17: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息技術教學反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是一門融科學性、技術性、實踐性于一體的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剪貼圖形是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上冊中的內容,主要知識點是讓學生掌握選中圖形,復制、剪貼圖形,并能進行簡單的翻轉。在這一節的教學設計中,我大膽的對教材進行了重新整理和設計,并分為四大塊:不拼不知道、剪貼拼更妙、會拼才會贏、智慧大比拼,從而把知識點有機的串連在一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這樣的設計很感受興趣,從而讓他們始終在被課堂所吸引著。
整個教學,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環節,都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重點,讓學生上臺示范,讓學生邊操作邊說,然后再讓每一位學生自己去實踐。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整個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全過程。在操作中,我一直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學習助手,適時點撥,加以引導、啟發,培養創新。同時,我還充分調動基礎好的同學,讓他們去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了協作的情感。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形成了學習共同體,分享彼此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
筆者認為:并不是所有的語文教學內容都適合運用信息技術,并不是所有的教學文本都適合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并不是所有的語文課堂都適合在微機室進行。比如一些篇幅較長經典古文,一些文筆細膩的抒情散文,一些說理論事的哲理詩歌等。它們要么是基礎知識量大,學生需要很多的筆頭練習,要么是誦讀任務量大,學生需要不斷的朗讀、賞析、思辨,都不適合在微機室進行的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課。我在確立《我三十萬大軍勝利渡過長江》這節整合課時,充分考慮到這是一則消息,課文較短,生字生詞較少,學生讀寫量不大;更重要的是考慮到這篇文章很有歷史背景,學生對當時時局的了解和把握,直接影響到對主題的理解。
二、把握語文的主體地位,合理設計教學環節
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課,其主體是語文課程,而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在設計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課時,如果出發點是學校微機室的裝備條件和自己掌握的教學軟件特點,認為它們能干些啥,自己的課堂上就進行些啥,就特別容易為花樣而花樣,為形式而形式,容易忽視甚至不顧語文文本的特點,容易偏離語文的教學目標。語文課被信息技術喧賓奪主,成為信息技術課。學生成為單純的計算機操作者,或者只是觀看課件的觀眾———語文味嚴重缺失。因此在設計時,首先要充分考慮到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考慮到語文教學目標的確立和達成,考慮到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其次再考慮到學生現有的信息技術水平、學校微機室的裝備條件和掌握的教學軟件特點,并根據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和學校微機室裝備條件、掌握的教學軟件特點,靈活處理教學目標的達成途徑、教學環節的進行方式和學生語文能力訓練的活動形式。這樣,才能使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課,充滿語文味。筆者設計這一堂課之前,認真研究了這則消息的文本特點,確立了符合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調查了解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練習熟悉了學校微機室的紅蜘蛛電子教室軟件,一共設計了引入激趣、目標展示、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質疑問難、整理筆記、小組合作、展示成果、布置作業九個教學環節。
三、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
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課要充滿語文味,那么什么是語文味?怎樣的語文課堂才是充滿語文味的課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對程老師的定義進行了形象而生動的闡釋。王崧舟說“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王崧舟還說具體地說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和“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筆者認為,在微機室上的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課,教師不能長時間讓學生操作電腦,去完成一個又一個預設學習任務,甚至是充滿信息技術操作難度的任務,而應該通過聽和讀,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經歷、閱歷和文化積淀,去體味、感悟作品;通過討論、分析、比較、探究、寫作,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鑒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文體美、語言美和情感美的認同與贊賞,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和文化品味的同時,產生強烈的閱讀欲、表現欲和創作欲。
四、合理設計信息技術難度,適度減少信息技術的操作過程
課前有同事建議,我們面對的都是農村來的學生,可能信息技術水平不高,應該把常用的搜索引擎和一些可能用到的網址羅列給學生,還要事先下載好一些資料,提供給一些不會網上下載資料的同學。為此,筆者專門咨詢了上課班級的計算機老師,同時調查了學生現有的信息技術水平。之后,筆者果斷舍棄了這些做法。同時對于后面的小組合作環節的“電子手抄報”,我事先準備了4個word版精美的電子手抄報模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感興趣的方面,利用網絡搜集相關知識,辦一張電子手抄報,傳到教師機,在后面的“成果展示”環節展示給同學看。筆者覺得整合課要合理設計信息技術難度。難度太低,學生提不起興趣;難度太高,課堂上也還得指導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影響課堂進度不說,也喧賓奪主。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強合作交流
與其他課程相比,信息技術課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為基礎,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學生的信息素養主要表現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并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信息技術課程的操作性和技能性較強,課程的學習任務具有開放性特點。其他學科的評價可以通過試卷等方法得出一個比較準確的評定,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評價除了要考察學生的理論知識以外,還要兼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評價標準,在操作上難度更大。
結合信息技術課的學科特點,在評價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正確理解評價對教學的作用
在教學中,評價可以起到檢驗教學效果、診斷教學問題、提供反饋信息、引導教學方向、調控教學進程等作用。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綜合使用各種評價方式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全面發展。在評價的時候,要強調其對教學的激勵、診斷促進作用,弱化評價的選拔與甄別功能。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盡可能采用評價報告、學習建議等方式,多運用鼓勵性的語言,這樣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找到努力方向。在呈現評價結果時,不要給學生貼標簽或排名次,要減輕評價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教師也要通過評價來評估自己的教學工作,好的方面要保持,不理想的方面要進行反思,找到改進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提高評價效果,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
為了提高評價的效果和質量,在評價中要避免單一化,評價的主體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其他人員。要充分考慮和設計學生的自我評價,并且最終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客觀的、主動的自我評價能力。
在課程的過程性評價中,學生可以通過介紹、評價本人或本組的研究進程、創作思路、作品優缺點等進行自我評價。通過自我評價,達到認識上的深化,進而分析、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
不僅如此,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學生的互評可以以敘述自己觀點、介紹自己的設計(修改、研究)思路為主。既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接納他人的觀點,進行自我反思,同時又要引導學生欣賞他人,肯定他人的長處。學生通過互評,可以開闊思路,提高鑒別和欣賞的水平,增強自信心,通過他評和評他有力地促進自我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雖然減少了相應的評價工作量,但卻達到了更好的評價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觀察,對于一項學習研究課題,允許有不同的結論,引導學生去認識和分析;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評價標準,制訂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目標和教學方法。
三、評價時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高中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水平、學習風格和發展需求等方面的差異很大,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要考慮到這種差異。同時,高中學生個性特征分化更為明顯,進行信息技術創造的欲望也更強烈,評價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信息技術課程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的確定和選用,要在保證達到最低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允許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
一方面,不同起點學生在已有基礎上取得的進步都應該得到認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另一方面,要尊重學生在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過程中表現出的個性和創造性,對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設計思路和不同設計風格、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技術解決方案等,都應給予恰當的認可和鼓勵。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3)01/03-0064-06
英國哲學家洛克將“心靈內部活動的知覺”理解為反思,百科名片中對教學反思的理解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筆者認為,可以將這兩種觀點綜合起來理解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進行認識與思考的心靈內部活動的知覺”,不特意地強調百科名片中的“再”。這樣,教學反思不完全是實踐后再來認識、思考,而應始于實踐前,并貫穿于實踐全過程甚至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傳播是教育傳播的基本形式之一。為了實現最優化的課堂教學傳播,有必要對課堂教學進行認識與思考,并對該過程中的相應要素、環節進行全面分析,精心設計。下面,筆者試著結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教學反思,探討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的必要以及如何進行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反思,以提高教學反思的能力,促進專業成長。
一、傳播學理論提示我們課堂教學有必要進行積極反思
傳播學理論告訴我們,傳播過程是“傳播者把信息編碼,通過某種媒體傳播出去,受播者收到受噪聲干擾的信號,并經過譯碼了解信息的意義,并且產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饋”。
圖1所示的“香農-韋弗的傳播模式”提示我們,課堂教學傳播同樣可以理解為一個由信源(教師)、編碼(教師將教育信息變換成符號并用相應的信號呈現)、信道(教學通道、媒體等)、信宿(學生)、解碼(學生將接收的信號轉換為符號并解釋成信息)、干擾(對傳播信息和信號的干擾和歪曲)、反饋(學生在知能結構和行為上發生的變化)七要素組成的帶有反饋的雙向的教育信息傳播過程,且噪聲干擾會出現在傳播過程的各個環節,影響各個要素。
為了達到最優化的教育傳播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關注教育傳播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如“確定信息”、“選擇媒體”、“通道傳送”、“接收解釋”、“評價反饋”,還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反饋信息,并根據學生反饋信息進行必要的、積極的反思,不斷地進行“調整再傳送”。“實踐的整個過程”以及“學生的反饋意見”是我們教學反思時需要綜合思考和梳理的兩個認識對象,最后還要把他們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
二、從《天使飛翔》案例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教學反思
筆者認為,課堂教學傳播作為教育傳播的基本形式之一,我們在對課堂教學進行教學反思時就可以借鑒教育傳播學的相關理論。將課堂教學反思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后反思。教學前反思主要集中于課堂教學設計,教學中反思主要關注教育傳播的連續動態過程,教學后反思主要歸納總結經驗教訓、系統化理論知識等。
(一)教學前反思
教學前反思是教師對整堂課的思考,并撰寫出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反思教學目標、教學資源、教學策略、教學評價四個要素,從而解決目標、資源、策略及效果評價等問題。
1.確定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要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對傳播模式中的“信息”及“信宿”兩個要素的分析??梢詮摹爸R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因此,明確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相應維度的教學目標是我們界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的必要前提。筆者參閱相關資料,認為可以這樣綜合地描述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理解相關思想方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關軟件和工具的操作,獲得具有廣泛遷移價值和認知靈活性的信息技術知識體系。
過程與方法:培養“信息問題解決能力”,即“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和熟練使用信息技術,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思考、理解有關技術哲學問題、與信息技術應用相關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等,實現“法律-他律-自律”的道德內化。
案例中,筆者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理解引導層的概念及作用,并能在設計中合理運用;能夠導入外部圖片;掌握圖形的分離;能將圖形轉換為元件;掌握制作引導路徑動畫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能在模仿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探究學習圓路徑、矩形路徑、文字路徑等的引導動畫的制作方法;強化動畫制作“先分析后制作”的意識,能應用引導層去實現一些動畫效果,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剖析現實世界對象的運動,從抽象的運動軌跡到具體地在Flash中畫出路徑,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大膽探索,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體會動畫制作的樂趣,初步學會使用動畫表達思想、呈現信息。
2.組織教學資源
組織信息資源,包括教學的信息量、教學信息源(對應于教育傳播過程中的“確定信息”階段),實現教學目標需要學習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等。
案例中,筆者是這樣組織教學資源的。
(1)確定教學的信息量:基本信息是“動作補間動畫、引導層、導入外部圖片、圖形分離并轉換成元件”,通過網絡機房相關設備能夠將這些信息很好地傳遞。教材給出的信息量相對較少,對于認識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適當地加以補充,不局限于用鉛筆繪制的開放路徑,可以是圖形的,如:圓形、方形、文字圖形等,關鍵是要引導他們將它們轉換成不封閉路徑來處理。
(2)弄清教學信息源:引導層、導入外部圖片、圖形分離并轉換成元件是文字教材中可以得到的知識點,而引導路徑的必備知識“動作補間”是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補充的信息則由教師提供范例源文件或生成的影片、課件。
(3)所需的事實、概念、原理、技能:引導層、導入外部圖片、分離、轉換、引導路徑動畫原理、吸附到路徑端點、路徑調整、將封閉路徑轉換成開放路徑等。
教學資源還可以是輔助教學的相應課件、范例、網絡資源網址等。如本案例中就用到了如下的資源:范例“雞寶寶過馬路”文字路徑動畫、新華社攝影部圖表室制作的“嫦娥一號奔月模擬動畫”及提供給學生課外學習的網址(.cn/eschool/includes/zhuanti/flash1130/indedx.shtml)等。
3.選擇教學策略
選擇教學策略主要是根據教學目標、教材性質、學生特點等選擇教學方法,思考應用什么教學程序、采用哪種教學組織形式、選擇什么教學媒體(對應于教育傳播過程中的“選擇媒體”階段),并確定具體的教學結構,如開頭、過渡、結尾等。
在案例中,筆者對教學策略的思考如下。
本節課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任務驅動法”展開教學,主要采用“模仿――提高”教學模式,穿插學生的交流、合作學習。以“飄浮的羽毛”視頻?穴電影片斷,教學媒體:配備音箱的計算機?雪引入,復習動作補間動畫后直接講解引導層動畫的制作(學生初始能力:大部分學生從來沒接觸過引導路徑動畫),由于學生對引導層很感興趣,一般能順利地模仿練習、較快理解引導路徑的作用(引導路徑動畫基本原理并不難)。因此,可在知識的深度及寬度上加以拓展,通過新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在鉛筆繪制曲線路徑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圓形、方形、文字圖形路徑的引導路徑動畫的制作,讓學生感受到本節課所畫的路徑應該是不封閉的線,同時,在練習中讓學生歸納總結出引導動畫制作的步驟及要領,然后,師生共同小結。最后,教師布置開放式的作業,應用優秀范例“雞寶寶過馬路”、“嫦娥一號奔月模擬動畫”啟迪學生思維(教學媒體:配備音箱的計算機),給學生設計空間,讓學生利用引導層創設一個動畫并在Flash中實現,以鞏固知識技能且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創新能力。
4.評價教學結果
反思通過什么途徑檢測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案例中,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課堂巡視,了解學生課堂練習是否順利、完成情況是否良好、學生學習是否投入、合作探究學習是否到位,通過查看學生提交的課堂練習文件及課后作品等方式來檢查教學效果及效率,重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二)教學中反思
教學中著重反思教育傳播過程中的“通道傳送”、“接收解釋”、“評價反饋”等階段,關注課堂中發生的不可預料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信息對教育信息進行“調整再傳遞”。所以,教學中反思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反饋信息及課堂教學產生的噪聲干擾,這就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調動各種感官,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效果,通過課堂提問、抽查練習等方式,捕捉相應的反饋信息,不斷地對與他以往教學經驗不符合的或在教學中未曾預料的問題情境重新建構,并快速、靈活地做出調整,最終完成教學目標。
案例中,筆者的教學中反思如下:
1.做好通道傳送的提前檢查,減少教學媒體可能產生的干擾,確保教育信息傳送時信號的質量
課前,對本節課使用的教學媒體進行調試,如檢查計算機機房中所有的計算機能否正常開機使用,教師機音箱是否正常發音,網絡傳輸通道是否順暢,網絡廣播是否正常,特別關注視頻信息通過“天寓網絡教室”傳輸時是否出現圖像滯留,聲音不同步等。筆者在調試中即發現了以前沒出現的問題,“天寓網絡教室軟件”中近一半的學生機沒能接收教師機廣播,教師及時查看學生機,發現學生機終端登陸網絡教室軟件顯示是正常的,于是重啟教師機網絡教室軟件,問題沒有解決,再重啟教師機,一切如故,初步排除軟件故障,試著檢查教室中局域網用的集線器,各終端指示燈顯示也正常,試著切斷集線器電源,重新通電,終于所有的學生機接入網絡教室軟件并正常廣播。利用網絡教室軟件廣播進行視頻播放時,發現視頻有點不連續,通過調整網絡教室中廣播屬性的設置,視頻播放效果良好。通過提前的檢查,確保教育信息傳送的各個通道狀況良好,盡可能地排除各種可能的影響教育信息傳送信號的干擾,確保傳送信號的質量。在我們普遍利用現代教學媒體進行課堂教學的背景下,課前對于教育信息傳送的通道檢查應該成為信息技術教師的一項教學常規工作。
2.關注學生對教育信號的接收與解釋,對學生的感知、了解、熱情和激情,與學生的良好互動,能推動教學的順利進行,對評價反饋的關注,及時調節教學進度,能使課堂教學更高效
導入新課時,教師利用影片“阿甘正傳”中結尾的“漂浮的羽毛”視頻片斷設置了一個體驗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飄浮的羽毛”視頻片斷一出現,學生頓時便安靜下來,教師適時地以親切的語言提醒陶醉于影片美妙畫面的學生注意觀察羽毛飛翔的軌跡及特點,通過交流羽毛的寓意讓學生認識到視頻、動畫同樣是表達思想、傳播信息的方式,兩三分鐘的視頻及師生交流就讓學生明確了動畫也是要根據主題來創作的。
緊接著讓學生欣賞本節課我們要做的練習范例――羽毛飄落到衣帽架動繪,要求學生自己試著畫出羽毛飛落的路徑,這時學生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指來跟蹤顯示器上的動畫的路徑,并動筆在紙上描畫,個別學生被教師請到黑板上用白板筆畫路徑時,其他學生都很關注地認真觀察同學畫出的路徑,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從抽象的現實軌跡到具體地在Flash軟件中畫出路徑。但是,在請學生到黑板上畫路徑時,教師連續請了三個學生,他們畫的路徑有所重復,并且沒有一個學生畫得完全準確,課堂上,教師對于這種狀況缺乏敏銳的感知,這一環節花費時間過多。
明確了動畫制作思路后,教師馬上帶著學生學習這節課的知識點,導入外部圖片素材作背景,對位圖進行分離,轉換為元件等,教師邊講邊讓學生練習,然后制作動作補間動畫,教師演示講解示范添加引導層、繪制引導線、調整元件到引導線上,一氣呵成,使學生對引導動畫的原理有了系統的認識。
播放動畫,學生在觀看時發現了問題,這時,教師連進一步進行完善的言語上的引導都省了。發現問題后,先留著,讓學生完成引導路徑動畫后自己思考,在大部分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再講解如何修改動畫中還不太完美的地方,這時候,學生就能充分認識到魔術棒工具及修改舞臺背景的作用。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知識技能有用,他們才會想學。
教學設計的前面一大部分環節就這樣順利完成了,本課要求的教學目標也基本達成了。后面的教學設計實施的具體程度就看學生學習進展程度了。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原理認識相對較好,但教師巡視中發現,涉及到具體的上機操作,個別學生操作速度較慢,大部分學生的操作完成得較好,但是和教師預先設計的環節時間安排不符,這個操作實踐的過程花去太多的時間,導致沒有太多時間讓每一位學生都進一步探索教師補充的封閉引導路徑轉換為開放型路徑等知識技能(封閉路徑的另一種處理方法教材順序是放在下一課學習)。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環節,自己帶過這一知識點,只是給學生指明進一步探索的方向,并通過播放具體實例來啟發學生思考,如引導學生探究如何顯示路徑,如何在運動過程中逐漸顯示路徑等,課堂時間不足時就把這些知識的探究延續到課外,留給學生課后思考。最后,布置開放作業時,播放了一個相對精美的范例――“嫦娥一號奔月模擬動畫”,這個典型作品范例是信息技術規范的集中體現,通過優秀范例創設的情境,讓學生真實感受到信息技術魅力,激發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向更高更深的方向探究。
3.缺乏對課堂動態生成性的敏銳感知,將失去良好的教育時機
在示范講解制作完動畫后,在觀看播放的動畫時,學生發現了問題,羽毛的白色背景色沒有摳除,遮蓋住了底下的衣帽架,不自然,其中一個學生以非常輕松自然的語言提了出來,教師面對這一沒有預料的情況,沒能做出審慎的處理,而是過于遵循自己的教學設計,忽略了學生進一步修改完善作品的強烈需求,比較專橫地說了句“先不管它,回頭我們再來分析”,沒有以積極鼓勵的言語對學生的認真觀察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進行贊賞,錯失了一個對學生進行多元的過程性評價的時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學生探索積極性的壓制。
4.利用巡視輔導機會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程度,對教學進行自我評價,盡可能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在Flash學習中,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起點是相同的,但在具體的《天使飛翔》一課的教學中,也還是有少數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步伐,教師在巡視時注意到了這一點,即刻認識到教學設計時的忽略。在課堂上,教師針對學生認知、操作水平的差異,及時地做出彌補,在學生練習時,迅速地做好一些練習的中間過程文件,并通過相應的方式共享給學生,避免少數操作有困難的學生因一步細節的處理不當或操作的遺漏而無法繼續學習(Flash學習中有很多細節的東西,如果沒有把握好,必然有部分學生無法順利往下學),從而使得大部分學生操作得相對順利,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請操作比較熟練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幫助輔導學困生,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于這種小組相互作用的教學程序沒能很好地使用,也是對教學資源的浪費。
課堂教學是一個連續的動態教育傳播過程,教師在施教過程中要把掌握的反饋信息與預定的教學目標比較,發現教育傳播過程中的不足,及時調整教育信息、教育媒體和教育傳送通道。雖然在案例課堂上沒有出現比較特別的突發事件,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期的突發事件,這就是對教師的課堂情境知識的挑戰。我們應該積極地反思,通過機智、審慎地處理各種教學情境,積累課堂情境知識和解難題知識,鍛煉自己逐漸形成教育智慧――“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勢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沖突的機智;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p>
(三)教學后反思
教學后反思主要是教學過程結束后的回顧性思考,通過分析教學效果,反思得與失、所采取的教學策略及理論是否符合教育教學基本規律,撰寫出相應的教學反思,整理零散的思維火花,總結教師內心真正信奉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或表現出來的對教育教學認識的實踐性知識,從而提高對理論性知識的吸收與運用,為教師專業發展打好主要知識基礎。
教學后反思我們可以主要通過評課研討、讀思結合、以寫促思等方式進行。
教學前、教學中的反思,主要是教師個人進行的個體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質、觀察視角等因素的影響,反思內容及程度可能有限。教學反思就需要跳出自我,積極地進行集體反思,通過集體聽、評課等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在《天使飛翔》課后,聽課教師進行了相應的評課,開課教師雖然闡述了自己改造教材范例、重新安排知識點的原因,還是有教師認為最好把舞臺背景、去除背景顏色等知識點放在前面,某種程度上也激勵筆者對相關的理念進行思考,如:教學到底是教教材呢,還是在把握課標的基礎上用教材教等。盡管在集體研討中,來自交談對象的反饋可能會比較尖銳,但往往可以使人的思維清晰、活躍,并會激起深層次的思考,從而提升自己。
當我們在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反思且遇到問題感到困惑時,我們可以借助閱讀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文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以書籍作為思考的后盾,以先進理念武裝自己的反思,學習別人教學理念、觀點、成功案例,通過對比找出自己的差距,將讀思結合,讓來源于實踐的知識,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指導我們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
最好就是能夠把反思寫下來,以寫促思。整理零散的思維火花,系統化理論。零散的思維火花雖然容易捕捉,但是當我們要將它寫下來時,我們必須再進行思考,通過書寫教學反思促進理解教育教學理念,從而系統化理論知識。綜觀不少公開課、優質課任課教師撰寫的教學反思,往往陶醉于教學過程中亮點的自我滿足,而對于存在的不足只是三言兩語的簡單概括,對于教學中出現的突發事件的處理過程及成效未曾作出深度的思考,對于學生的創新思想行為也少有總結,更沒能借助相關教育教學理論書籍的再閱讀、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更好方法,撰寫教學設計。在《天使飛翔》課后,區里要求開課教師撰寫教學反思,在撰寫過程中,需要對理念進行不斷的思考,通過查閱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以書籍滋養,教學反思才寫得相對更理性、更深刻、更厚重。
案例的教學后反思主要如下。
1.整體反思
這是在2010年區組織的初中教師教學平行課研討活動中上的一節公開課,為了反映真實的教學效果,筆者沒有提前通知學生要上公開課,在上課前也沒有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上的補充輔導??v觀整節課的教學,師生配合良好,大部分學生都達到了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相對較好。整個課堂教學比較流暢,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在學生的練習中也很好地突破了,教學設計中比較照顧到基礎好的學生,在教材內容的深度及廣度上作了較大的拓展,而對于少數基礎較弱的學生,實際操作跟不上,教師有所忽略,沒有在課前準備一些中間過程文件,導致個別學生沒能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做了及時的補救,但還是顯得倉促,在補救的同時也減少了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時間。教學的評價方式相對比較單一,比較注重對學生練習文件及作品的總結性評價,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還有待加強。
2.對情境創設的理解――教學中可以創設體驗型或任務型等不同類型的情境,但不管哪一種情境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
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創設了2~5分鐘左右的現實生活中羽毛飛舞的體驗型情境,教師特別注意到情境長短的適度,保證學生能“進得來、出得去”,避免學生被豐富的感知刺激所感染產生過于興奮的情緒而不利于學習。教學中創設的是一個制作羽毛飄落到衣帽架上的真實的任務型情境,學生有豐富的生活經驗,知道羽毛飛舞的特點,配合學生剛被激發的躍躍一試的學習欲望,比較能投入學習。在給學生布置開放性作業時,為啟迪學生的思維,教師給出了相對精美的范例“嫦娥一號奔月模擬動畫”,這個典型作品范例是信息技術規范的集中體現,也是信息技術魅力的全面展示,進一步激勵學生向更高更深的方向探究。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巡視學生操作過程中也可以適當展示有缺陷的作品,它可以直觀化地展示錯誤操作的后果、集中體現學習及應用中的常見誤區,是學生探究、改進和創新的起點,特別要注意的是照顧好被展示作品制作者的自尊。
3.對于教材的認識――教學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筆者認為,教學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但不必拘泥于教材,教學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把握教學知識點合理使用教材例子,結合實際,補充與變化。
本案例的文字教材是以制作“天使飛翔”動畫來展開,而天使的飛翔,沒有任何人真正見過,而且天使是何模樣,甚至比UFO還神秘,如果教師直接用這個例子,無意當中也是暗示學生要憑空想像出這種情境,活動過程中還得利用“調整到路徑”屬性來讓天使的基線自動調整到運動路徑,選中了這個屬性,反而使整個動畫播放時相比于原來對象的平移更不自然了。有此疑惑后,筆者的做法是“把握教學知識點合理使用教材例子,結合實際,補充與變化”。結合實際生活,不用這個誰也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天使,而是改用生活中常見的羽毛,制作羽毛飛落到帽子上的動畫,這樣學生有比較具體的經驗,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實現經驗的同化或順應時相對就有個比較適合的情境。
(2)利用自上向下、逐步求精的思想,靈活安排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
關鍵詞:反思;新課程;信息技術課
反思(reflection)是教授者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評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升教授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反思性的教學實踐是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反思性實踐,“它是一種思考經驗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做出理性選擇并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p>
反思教學實踐不僅要求教師從教育教學技術上思考、質疑或評判自己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要求教師運用反思的結果矯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學行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美國大教育家布魯巴赫等人從時間發生的角度去認識反思性教學,他們認為反思性教學實踐可分為三類:一是“對實踐的反思”;二是“實踐中反思”;三是“為實踐反思”?,F筆者以自己施教浙教版七年級下冊《整體美化》為例,就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反思和調節談幾點個人的認識。
一、實踐前的反思――對備課的反思,于實踐前有備無患,謀定而后動?
此種反思是用以前教學實踐的反思應用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讓反思成果成為一種實踐應用。以往我們較多關注的是教學后的反思,極容易忽略對所備課的反思。對備課進行反思,是教師用以前教學實踐的反思,對自己所備的課再次查缺補漏、汲取和內化。
1.備課后應反思有否充分吸取了前面相關內容的課后反思
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能否順利的消化和吸收,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關鍵取決于學生的審美理念,本節課可以理解為幾個新知識點的學習和前面知識的鞏固應用,在前面課堂中我反思學生實踐不夠,由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實踐性和操作性非常強,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放在首位。實際上,技能訓練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熟能生巧。再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注重知識點的掌握,而忽略了對作品“美”的呈現。所以本節課通過課前反思,在實際上課中我先以多媒體為展示平臺,讓學生先欣賞幾份比較優秀的作品,培養學生感受美、追求美,采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學生探討實踐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教學思路
2.課后應反思有否準確分析和把握教學目標,使所備課能依照教學目標為根本出發點
教學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共同完成的教學任務。存在三個方面:一是知識目標;二技能目標;三是情感目標。在不同的課中,教學目標的側重點是有很大差異的,準確認識和把握這三個目標是備課反思的一個重點。
如在上《整體美化》前,我分析和反思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了解美化多頁文檔的基本方法,了解“藝術型”頁面邊框基本效果及其設置方法,了解節的概念及其作用,了解頁眉和頁腳的作用和設置的效果。
②技能目標:掌握設置“藝術型”頁面邊框的基本方法,掌握設置頁眉和頁腳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熟練運用前面已經介紹的文字修飾、段落設置、圖片插入及設置、文本框的插入及設置等方法對文檔進行美化
③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處風格;同時培養學生感受美、追求美,體驗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3.備課后應反思如何因材施教
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學生,應該根據具體的不同特點來設計教學策略。參考以往的老備課本我在備課時設計了第一個教學策略。
對于第一種學習策略的設計,我在反思中發現,引入的思維比較平坦,上一個學年我任教的班級基礎普遍比較好,學生能夠很快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并且有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但現在班級學生的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并貼近全體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對新事物的求知欲。上述設計會使學生思維活躍度不夠,不利于學生整體體驗和感知。
于是我在反思后設計了第二個教學策略的方案。
學生對生活中實例內容有一種新鮮感,動手了解其中內容的欲望比較強。因此,從中選取相關的內容,創新情境非常方便,而且效果好,所以我主要創設了“上海世博會”這個教學情境,并貫穿課堂始終;再者選取兩種類型的多份已經完成好的作品,能讓學生對比,初步讓學生形成運用“藝術型”頁面邊框和頁眉、頁腳可以美化作品的概念,陶冶“美”的情操,也能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習策略得到優化。
二、實踐中反思――教師在行為過程中對自己的表現、想法、做法進行反思
學習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類的知識是在與外部環境的不斷交互過程中獲得的。課堂中反思是最難的,一個經驗不足的的教師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完成一堂課教材內容,而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有時會自我陶醉,所謂的課堂反思是根據所上課的實際過程,及時調正進度和教學方式。
1.課堂中的反思是對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的反思,從自我講解中反思思考問題的方法,捕捉引起反思的問題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見解,使教師更好地起到主導作用
課堂中的反思是教學互動中對自身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過程中所涉及的有關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維、結果等學習特征的反向思考。反思性學習的目的也不僅僅為了回顧過去或培養原認知意識,更重要的通過反思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如在本課中有這樣一個活動設計――觀察兩份不同類型的word作品(一件采用了“藝術型”頁面邊框和頁眉、頁腳,一件沒有,其余均相同)。在課上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兩份不同類型的word作品,感受本次課題活動的要點。思考并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一堂課中的教學亮點,是教學智慧的結晶,蘊含著許多教學理念,體現著教師教學的功底。如果能及時、準確的記錄下來并進行反思,是一種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對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并為以后的教學開展是很有意義的。經常反思課堂亮點,把亮點積累起來,在今后的教學中把亮點更好地加以運用,以更優化的教學模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本節課的一個難點是“節”的設置,“節”的概念對于很多老師來說也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更不用說是學生了,如何引出這個難點呢?為了讓有多個頁面的作品呈現出多樣性在實際中可能需要設置不同的“藝術型”頁面邊框,從而引出難點“節”。我通過演示操作提醒學生注意“本節”,然后講解什么是“節”,它跟語文課文中的節不一樣,在Word中是一個特殊的符號,起分隔作用。為了讓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節”,我展示保鮮袋,比喻可以把整份雜志看成保鮮袋,每個袋子就相當于是一個頁面,設置節就相當于在下一個袋子開始處做上記號,有了這個記號,就把整筒保鮮袋分成了2部分、3部分……用“保鮮袋上的劃線”來比喻“節”,巧用形象實例,輕松突破難點。用保鮮袋,生動形象地讓學生理解“節”的概念,分而不斷,似連非連,既巧又妙。
3.通過上述的全面回顧、反思,找到實際與預設的差距,最后進行必要歸納權衡對原預設修改完善、取長補短、錦上添花,使課堂教學步入高效循環之路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反思摸索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講解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的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權衡,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取長補短、錦上添花,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意境和高度。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研究者,在實施課程的進程中,教師要有敢于質疑的精神。質疑是人的思維走向深刻的開始,教師要真正看清自己所經歷過的教學過程則需要不斷質疑才會有新的發現。要經常反思:“這樣做對嗎?”“這樣設計合理嗎?”“情境的創設有效嗎?”等,有質疑才會有發現,有發現才會有努力,有努力才會有發展。質疑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但只有具有質疑的精神,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教學反思是教師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為學者型的教師的過程。如果我們能注重反思、善于反思,勤于反思,不斷對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重組,隨時依據新的教學標準做出適時調整,一定能促使自己快速的成長起來,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考試 問題 對策
一、前言
目前,信息技術教學在我國的中小學已經得到了初步重視,一般來講,條件允許的地區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在初中、高中就成為了一門必修課。以后入學的高中學生都需要通過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來入學。這門考試不僅僅檢查教學效果和學生知識水平的標準,它還改善了我們的教學,考試的最大目的就是更好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各個方面全面的發展。但是不可否認,在當前的教學當中,我們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下面主要結合考試情況來探討其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當今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存在的諸多問題
1.認識不足。首先,很多學校的領導很難將信息技術老師與其他學科的教師等同起來,總是認為信息教師是技術人員,只是在設備維修的時候才想到信息老師,假如不是需要考試,那么這些學校很可能就不開設這門課了。
其次,信息技術的教師本身對于這門課程的認識就不足,我們教學不只是為了來應付考試,因此不能夠考什么就教什么,假如這樣的話,學習的知識很可能隨著考試的結束而結束。根據課程綱要,我們需要教學生的有很多,需要讓他們學會交流與合作,要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需要拓展思維,學會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學生的認識比較膚淺。對于考試,無法跟語數外這類學科相比,重視程度可想而知,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看出很多學生是不以為然的,他們只是把信息技術學科當作了一門過關學科,并無其他可言。
2.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v觀當今的信息技術課堂,很多是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教會學生操作軟件上了。課堂的教學模式還只是傳統的任務驅動占據著主導地位,或者是由教師進行操作演示,之后學生進行模仿,針對在練習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會進行講解,之后教師會再布置一個練習,讓學生進行操作。這樣下來,教師和學生都非常認真,同時學生掌握了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看起來比較好。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計算機軟件高速發展的今天。
3.忽視細節,操作不規范。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目,學生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假如養成了不規范的習慣,那么即使是老師在臨考試前強調了數遍,在考試的過程中也同樣會犯下相同的錯誤,再加上受到了課時的限制。
三、改進信息技術教學的對策分析
1.有效加強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構建。一般來講,基本技術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主要是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及其基本操作等。第二是信息能力,需要能夠快捷有效的去獲取需要的有效信息,從而進行熟練的評價和批判信息;準確地處理信息,創造性的去使用信息。同時,信息技術道德教育是不能夠缺少的內容,應該教育學生去正確地利用網絡知識,應該避開不良網絡的內容,主要去減少網絡不良信息的接觸,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力度。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主要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和媒介來融入到教學的各個層面上,使它的之間能夠真正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主要包括教學設備、課堂教學過程及其教學評價等。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中更有優勢,應該加強自身與其他學科的合作,進行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研究,專心研究教學方法。同時,學校也應該去積極營造、鼓勵課程資源整個的氛圍,促進信息技術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的合作,從而實現共同教學的目的。
3.建立多種評價體系相結合的體系。以前總是通過本學期期末考試或者是學業水平測試來對學生進行評價,方法比較單一,不能夠更加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信息素養。所以,需要建立多種評價相結合的體系,使評價內容更加多樣化,使結果更加合理、具有人情味。在評價的制度上需要改變的只是由教師來評價的方式,可以讓教師評價,也可以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技能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信息;教學反思;現狀
信息技術課堂進行的教學反思是信息技術老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是一種分析教學技能的技術。本文通過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反思現狀進行思考,提出符合高中信息教學實踐的想法和建議。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反思的現狀
(一)教學反思廣度和深度不足
教師教學反思的內容一般都集中在課堂教學方向,主要反思在教學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以及不足,而弱化了對學生如何學方面的反思。在進行教學反思時,雖然都談到了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和改進措施,看似面面俱到,實則大多泛泛而談,套用格式,深度不足,對有些問題的思考僅僅停留在表面。在教學反思的廣度上很多老師在進行教學反思的時候也僅僅局限于課后反思,缺少了對課前和課中的反思。
(二)反思方法單一
信息技術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經常只采用教學后記反思法,雖然這種反思方法不僅可以記下教和學的成功與失敗,而且還可以將自己的分析、感想、體會、新的認識和改進意見記錄下來,使其成為今后教學的有益借鑒,但也存在對其中一些過程印象模糊,個人主觀因素較多的不足,導致反思方法過于單一。在進行教學反思的時候,信息技術教師較少涉及課堂實錄反思法、反思總結法、對話反思法等方法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反思。
(三)反思經驗交流少
雖然現在的交流工具越來越多,但由于一般教師都是通過寫教學筆記來進行反思教學的,日志寫完之后進行共享的卻不多,這種自我經驗的敘述只是簡單的反思,這樣的反思效果不大。有些老師通過聽課來進行教學評價,但熱心聽課的卻經常是新教師,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相互聽課、評課,共同進行教學反思的相對較少,而且進行聽課也是本校內部居多,校際交流較少,更不用說與專家型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交流了。
二、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學校教學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在諸多學科中相對處于不被重視的地位,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該學科的教學反思工作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失去了進行教學反思的動力,雖然學校也要求教師要寫教學反思日志,但是在內容、質量以及方式上并沒有相關的引導制度,教師所進行的教學反思經常只是一種形式。由于學校將參加高考的學科成績作為主要的評價方式,因此,當前不合理的評價方式,并未建立起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反思的相關機制。
(二)教師個人因素的缺失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只能是一項工作的多次重復,是無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的?!碑斍坝行┙處熤皇峭瓿烧n堂教學而已,甚少進行深入的教學反思和鉆研教學;很多教師的教學理論沒有與時俱進,僅憑個人經驗對教學進行反思,其教學活動缺乏相應的理論支撐,這樣的教學反思意義不大。當今世界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信息技術的變化日新月異,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要緊跟時展要求,了解知識的更新。教師還要對教學方法、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價值進行更新,如果教師只是憑借著經驗來進行教學反思,那么取得的收益就會非常少,因為反思性教學是開展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現在有很多教師只知道教學反思的價值,卻不知道怎樣進行反思以及反思的具體方法和途徑,很多教師都認為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進行的總結、批評以及回顧。這樣無意識的教學反思活動,對于教學經驗的積累以及教學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完善教學反思管理及鼓勵機制
學校在教學反思上建立相關的倒推機制肯定會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造成一定的壓力和動力。信息技術教師普遍具有較強的現代技術應用的教學技能,學校要善于利用這一特點,鼓勵信息技術教師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反思,定期對其所使用的教學反思手段及反思水平進行評價??梢越⒔虒W反思小組,定期對各個教師的反思日記進行學習,讓所有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完善。還可以通過視頻來進行反思教學,對于一些其他學校優秀老師的視頻可以進行反思教學的開展,每個教師在觀看完視頻后總結教學中值得借鑒的部分,教師還可以聽眾的身份來進行學習,從不同的視角來觀察問題,找到平時在教學中忽略的環節。這樣的做法可以使其制度化。當然,學校對教學反思的管理,不要強制性規定教學反思模式,應該更多帶有引導性和鼓勵性。
(二)共享平臺,優化交互,共同提高
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通過個體的力量提升很慢,而通過共享平臺,互相學習的效率明顯占優。因此,學校應盡量給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提供集體反思的平臺,學校要盡量創造讓高中信息教師進行校內外交互的平臺,激勵教師進行積極反思。我們傳統的紙質日志在時間及空間上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少數教師能夠進行日志的分享,這樣就會對教學反思的科學性產生一定的影響。網絡平臺不僅支持這種交互,而且提供更豐富的交互形式。當前,博客、微信、QQ群等現代網絡信息平臺,讓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交互,效果顯著。因此,學??梢怨膭钚畔⒓夹g教師構建一個網絡教學反思平臺,這樣可以讓教師的視野和思維更加開闊,同時了解其他教師的教學情況,教師可以在平臺上暢所欲言,不僅能夠消除面對面提出不足的尷尬感,而且也可以對教師自己的教學進行完善。網絡平臺就是集這些過程于一體,通過對教學反思進行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創新理論,實踐檢驗,加強交流
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學習教學反思的相關理論,而且要有意識地創新有關教學反思的相關理論,并且與整個教學過程相結合,不斷地用實踐來檢驗自己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一個內化的過程,為使其真正生效,必須將其外化出來,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并加以檢驗,這樣才能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根據反思結果及時修改教學設計,通過實踐來驗證前幾個階段所形成的策略是否適合教學活動的要求,是否更能充分體現教學中主體與主導的關系,是否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課時,除了對理論知識進行簡單介紹并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外,還可采用主題網站學習的形式,將幫助信息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具有獨立自主學習的空間,再進行輔導、總結分析和重難點再講解,形成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對比之前傳統的講練效果更優。像這樣的教學成功案例必須及時總結反思經驗,將經過教學實踐后反思的結論以文本、錄像等的形式記錄下來,重視點滴經驗的積累,堅持記錄,積少成多,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不斷豐富和創新信息技術教學理論。這些成果要經常與他人分享交流,通過不斷交流比較反思經驗,找出自己教學理念上的差異,找出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差距、教學效果上的差別,從而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升。
參考文獻:
[1]齊曉華,李玉斌,李雁云.信息技術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06):3-5.
[2]張燕,董玉琦,景維華.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知識來源的調查與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1(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