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7 20:42: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市建筑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建筑、建筑的地域性、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是一個地區的產物,世界上是沒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體的地區的建筑,它總是扎根于具體的環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的影響,受具體的地形條件,自然條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環境所制約的,這是造就一個建筑形式和風格的一個基本點。
建筑的地域性從廣義上來講,它首先受地理的氣候,區域的影響,比如說在南方跟北方寒冷地區建筑顯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地區,山區的建筑和濱河的建筑也是不雷同的,就拿博白來說,我們這個地方日照時間長,高溫多雨,四季長青,所以人們往往形成一種喜愛,室外活動,崇尚自然。建筑處理著重通風,遮陽,隔熱,防潮,逐漸形成了輕巧通透、淡雅明快,樸實自然的建筑風格。
如果從狹義的角度來講,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體的地形,地貌條件,和城市周圍的建筑的環境。這是具體影響和制約建筑空間和平剖面設計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建筑師要以生態觀的角度順應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與地段環境,融為一體,要用城市的觀點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體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與自然的關系,在體形、體量、空間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與地區相適應的技術條件手段,再結合功能,整合,優選,融會貫通,就有可能創造出有個性的精品。
建筑的文化性,就是建筑具有雙重性,它既是物質的財富,又是精神的產品;它既是技術產物,又是藝術的創作。一座優秀的建筑,其精神內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但凡精品都能傳譯一定的精神內涵,有很高的文化品味的建筑。歷史上每一個時代,都產生一批不朽的建筑作品,其文化意義和藝術感染力常常成為一個歷史時期的文化的標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的象征。
建筑設計體現和諧的方法
(一)、建筑創作要體現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
優秀的建筑設計作品,包含工程技術和造型藝術兩方面的智慧。在工程技術方面,先知國際建筑設計專家團重視建筑智能化和高科技在建筑上的應用,注重風水布局在建筑設計上的應用,使建筑產品在市場上占有強大的競爭力。先知國際建筑設計專家團的建筑作品不只滿足人基本的使用功能,還在設計中追求整體環境的和諧和美感、天人合一的建筑形象。
當前,在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建筑創作應該往哪個方向走,一個建筑要滿足一般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也不是很難。但要把一個建筑作為一個精品,來創作來設計,是很不容易的,筆者就是通過這幾十年的建筑創作,深深體會到建筑要有一個整體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建筑創作要體現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
建筑的地域性還表現在地區的歷史,人文的環境之中,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人們長期生活決定了歷史文化的傳統,建筑師應該在地區的傳統中,來尋根,發掘有益的“基因”,與現代科技文化相結合,使現代建筑地域化,地區建筑現代化,這才是建筑師真正廣闊的創作空間,也是建筑師取之不盡的源泉。比如過去博白客家村民居屋,建筑形式是跟當時特定地域的環境,跟博白的氣候環境完全結合一起的,是中國傳統的家族的觀念的中國傳統的文化把它糅合在一起,這是跟一個地區的地域環境,和地區的文化是完全分不開,每一個建筑就是一個家族。現在博白居民都興建樓每一家一棟。
建筑作為一個文化形態,它既是人類文化大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又與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政治思想息息相關,各種觀念,無時不在制約著建筑文化的表達和發展。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社會生活的方式,文化觀念,美學觀念,價值觀念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在一個強調人與自然生態環境協調,科技與人文同步發展的這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建筑文化也呈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建筑是時代的一個產物,是社會的一個重要反映。隨著世界經濟技術文化的發展,人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時,確實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皩幰椒驳囊膊灰熳鳌模瑢幙蛇w就也不要排斥,寧可過多也不要簡單,既要就的也要創新,寧可不一致和不肯定也不要直接的和明確的。”
(二)、綠色建筑的設計觀
1.1建筑主體的設計隨著高層建筑的不斷發展,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建筑,高層建筑由于其體積的碩大、構型的奇妙、工程的難度,可以很好地體現一個城市的發展程度和經濟水平,所以高層建筑的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由于建筑的高度、施工的難度、結構要求、功能要求等導致了高層建筑不能很好地進行外觀上的設計,有的建筑甚至會使結構形式。但是,能夠很好表現整個高層建筑構型的就是塔樓,它是整個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能夠很好體現整個建筑的造型,所以塔樓的設計對于整個高層建筑的外觀設計來說至關重要。世界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城市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建筑風格,高層建筑的設計更是不盡相同,有著各自的鮮明特點,形成了一個區域的代表、一個地方的標志,這其實也是高層建筑得以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世界性資源短缺問題的出現,用地問題也是處于一個越來越緊張的狀態,高層建筑不斷發展,很多設計大師走出了創新捷徑,為高層建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態建筑的概念被更多的提起,比如氣候大師楊經文就采用了“生物氣候大樓”的設計理念,設計出了馬來西亞吉隆坡梅納拉大廈這一引人矚目的建筑,其中引入了大量的植物,既有利于調節氣候,還有利于人體的身心健康,很好地將建筑與自然相結合,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設計生態節能型建筑已逐漸成為一個趨勢。高層建筑的最上層部分———頂樓———它起到了強調整個建筑設計感、個性化的作用,雖然它較少影響生態環境,但對塑造建筑的標志性、豐富城市天際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應根據建筑的基座、樓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1.2巧妙利用廣場高層建筑體積非常巨大,有的建筑設計又常常追求雄偉壯觀,所以常常會造成一種撲面而來的壓迫感,導致人心理上的壓力。在建筑設計時,設計師要考慮到這個問題,一種方法是對建筑采取后退處理的方法,另一種就是巧妙利用廣場的設計,廣場可以對空間的擠壓感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廣場作為一個可以為人們提供娛樂休閑的場所,已成為一個城市的節點,一個人文活動中心。廣場還可以成為一個應急避難場所,使建筑形象更加突出,與建筑合為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給公眾留下深刻印象。
1.3運用處理方法對于建筑的底層部分還應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更加美化、人性化、便利化。我們常用底層架空和入口縮進的方式來豐富設計空間。底層架空可以很好地利用空間,將建筑、廣場、道路結合起來,形成開放空間,分散人流,緩解擁擠,為公眾提供方便。而入口縮進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豐富空間層次感,有效利用占地面積,緩解入口矛盾,并且容易設計出新穎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關于規劃的設計
2.1高層建筑與城市街道如今,高層建筑的身影在城市中隨處可見,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發達街段,可是高層建筑由于其壓迫感比較嚴重,再加上這些地段的人流量非常大,極容易造成交通擁擠現象,所以一定要盡量控制建筑的高度以及其與道路的距離。
2.2超高層建筑的數量超高層建筑大多作為一個城市的代表性、標志性的建筑,具有很好的觀賞性。但是其經濟性能、實用性能并不高,所以如果僅僅為了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一兩座超高層建筑就可以了。
關鍵詞:城市空間,高層建筑設計,尺度,生態設計
0.引言
由于建筑與城市的互動關系進一步加強,現代高層建筑的發展呈現出巨型化和城市化的特點,高層建筑與城市之間的分別也就不那么明顯了。它的設計不再僅僅是一個建筑設計的過程,而且是個城市設計的過程。因此,在高層建筑的設計中需要引入城市設計的思想和意識。城市設計關注城市與建筑的整體關系,并以營造宜人的城市環境為目的,而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則體現為整體化和人性化的設計原則。
城市空間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為我們提供各種活動的可能,它是城市內的建筑物、道路、綠地、廣場、公共服務設施等實體,以及由這些實體所構成的立體空間,也是人處在其中能真實、直觀感受到隨著我國經濟的大幅度迅速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用地日益緊張,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的大量急速聚集建設也給城市發展帶來沉重負荷。
建筑本身是人工的產物,是一種破壞后的建立,是破壞自然的一種行為,建筑師工作的實質就是怎樣去建立一個破壞自然后的又一個自然,自然是設計的永恒主題,因為人類對自然的需求是永遠的。同時,“建筑是抽象與具象的對立統一,”抽象就是“提煉”,與歷史、文化、風土、地形、城市及生活環境緊密相連,而具象則是邏輯明確、概念清晰的美學;在抽象與具象的沖突中存在著另一因素——自然,它賦予冰冷的混凝土豐富的表情,激發了整個建筑的活力。由此可見,城市空間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
1.城市空間與高層建筑設計
1.1 高層建筑主體設計
對于一個城市而言,高層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它反映一個城市的經濟水平和發展程度,高層建筑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高層建筑由于其結構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隨于建筑的結構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變化,有的高層建筑甚至直接將結構形式外露不加修飾。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是它的塔樓,塔樓的表現形式對高層建筑的造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現今國外和國內的許多高層建筑都有著獨特的外形和明顯的識別性,對一個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也可以說是高層建筑存在的一個原因。高層建筑主體的下部分——裙房雖然對整個城市影響較小,但它對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間的創造等方面卻有著重要的影響。高層建筑的裙樓立面設計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進行細致的設計,從而使建筑下部空間豐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蒼白;并力求體現人的尺度,因為裙房部分跟公眾視覺接觸較密切,對街道空間感影響也較大。而高層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頂對整個建筑形象起到強化個性的作用,雖然它較少影響到生態環境,但對塑造建筑的標志性、豐富城市天際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應根據建筑的基座、樓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1.2 高層建筑的廣場與城市空間
高層建筑其體量巨大,往往給街道空間一種突然的壓迫感,使人感覺好像從一個大空間突然進入一個小空間。處在街道兩旁的高層建筑在設計時應該對其進行后退處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設計一個廣場空間,這個廣場空間就建筑本體來說起到了緩沖作用,并且是對建筑的場所標識;就城市空間而言,廣場在城市空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往往能成為城市的共享空間,使城市空間變化豐富。有的建筑師甚至直接設計成下沉式的廣場,不僅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靜的休閑場所,而且使建筑塔樓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這種下沉式的廣場往往更容易給人留下印象,就空間形式而言它是一種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間。因此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廣場和建筑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1.3 高層建筑尺度
整體尺度是指高層建筑各構成部分,如:裙房、主體和頂部等主要體塊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給人的感覺。一個十分均衡勻稱的建筑體,就是要通過理解和運用有數學關系的比例系統,并針對實際被感受到的各種條件要求加以調節,營造出一種自然而然的愉悅、和諧的比例感受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互協調,同時又能夠滿足正常人的心理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們接受,也可稱之為成功的建筑。因此,對建筑物整體尺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在超高層建筑設計中,設計師更應該以人為核心,每個構思,每個布局,每個細微的尺寸設計都應該體現對人的關懷。關注人性尺度需求的建筑能夠彌補高科技帶來的冷漠,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反映人對建筑空間的渴求,使人、建筑、自然、社會之間達成一種和諧。基于這種價值判斷觀點,運用超高層建筑人性化尺度營造理論,探索超高層建筑人性化尺度營造原則、人性觀指導原則、延續傳統城市肌理原則、生態化原則,這些原則都體現了人的精神、社會、自然屬性的滿足,是超高層建筑人性化尺度的表現。超高層建筑最容易與人發生關系,設計中在超高層建筑環境中營造人性化尺度,使超高層建筑不再是城市中的“鋼鐵森林”,而是力求營造出以人為中心的,有活力、有魅力、能真正延續地方歷史文化與獨特景觀的城市超高層建筑環境。
1.4 高層建筑生態設計與城市空間
新的世紀既是信息化的時代,又是生態文明的時代,我們將面臨一個人類生存城市環境惡化事實。從解決人類生存環境需要、節約土地資源、提高建筑空間效能出發,超高層建筑的發展中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超高層建筑是一種過于人工化的“冷漠”空間環境,容易造成“人本位和物本位”的倒置,就在人們為不斷征服一個又一個建筑高度而興奮時,人類也逐漸意識到生存環境質量惡化,生態環境危機和能源危機等問題。
隨著近幾年來資源短缺問題的出現,全球提出了可持續性發展,而高層建筑就環保節能方面來說是很浪費的,隨之就出現了生態型建筑的概念,這是在當今建筑設計思想中的一種新思潮。高層建筑生態設計也具有一些共同特點,它們都注重把綠化引入建筑樓層,考慮日照、防曬、通風,以及與城市環境的有機結合等因素。免費論文參考網。此外,屋頂綠化也是近些年來比較流行的做法,可以看出建筑的第五立面顯得尤為重要,最重要的是使城市空間更加豐富。免費論文參考網。免費論文參考網。伴隨著建筑物的增加,大塊的綠地面積銳減,相應的環境條件愈加惡化,致使人們對環境的關注和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可看到在城市的發展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塊綠地,增加綠地面積,但即便這樣,還是達不到人們預期的目的。近兩年許多城市把眼光瞄準建筑的屋頂,開始建造屋頂花園,既讓死氣沉沉的屋頂生機盎然,也拓寬了城市綠化空間范圍,使之從平面的發展為立體的。
2.結論
高層建筑從其出現之日起就成為城市的焦點,其形式和風格也不斷的發展變化著,與城市空間的融合也在不斷地完善發展。針對這種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的和諧發展的要求,設計師充分地把握高層建筑與城市空間的合理搭配,同時結合人的感觀,滿足人的使用、觀賞的要求,創造出更為和諧、愉悅的城市環境。
參考文獻
[1] R·里爾.城市空間[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1.
[2]劉順校,周湘津.高層建筑設計[M].天津: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柳亦春.超高層建筑的人性化空間設計[D].上海:同濟大學,1997,2.
[4]鄒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間[J].城市規劃學刊,2006,(5).
【關鍵詞】建筑設計,抗震設計,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建筑設計中的抗震設計,關乎民生,關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對房屋建筑實施結構設計,主要涉及對建筑高度,承載力,總體結構,各個部件的性能規劃等一系列的因素,要求通過對各個構件和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既實現滿足居民生活生產保障安全的需要,又具有值得欣賞的美學價值。增強房建結構的抗震設計,必須綜合考慮地基,房屋的結構體系選擇,綜合布局等多方面建設因素,是一項及其專業,嚴謹,復雜的高技術工作。
二.建筑設計和抗震設計的作用和關系分析
建筑設計對建筑抗震起重要的基礎作用。建筑的結構設計難以對建筑設計有很大的改動,建筑設計已經初步形成了,建筑結構就必須按照原則服從建筑設計的要求。設計師在建筑方案能夠全面的考慮到抗震設計的要求,那么結構設計人員按照建筑方案對結構部件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保證建筑結構質量與結構剛度均勻分布,結構受力和結構變形共同協調,提高建筑結構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載能力;如果建筑方案沒有考慮到抗震的要求,直接給結構抗震設計帶來更大的難題,建筑布局設計限制結構抗震布局設計。為了進一步提高結構部件抗震承載能力,就必須增大結構構件的截面面積,這樣又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費。所以,在建筑抗震設計的過程中建筑單位要對建筑體型設計、建筑平面布置設計、屋頂建筑抗震設計等問題加以關注。
三.我建筑抗震設計的現狀
在建筑抗震設計領域,雖然我國在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相比西方發達國家而言,發展緩慢,尤其是在抗震設計上,沒有能夠正確的處理好建筑設計和抗震設計的關系,雖然引進了一些西方歐美抗震設計理念,但缺乏符合本國實際的理論技術創新。很大方面存在著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抗震設計中缺乏科學規范的理論指導,缺乏實際經驗的積累;我國對地質地震的認識尚不夠完善,對地震的成因,預測,防治研究不夠深入,地震防治規范不夠科學。因此,在進行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時候,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或依據的是不完善的理論。因此,難以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完美融合防震設計理念。
2.建筑抗震設計中,設計立足于固定參數,而忽視了實際情況,設計完全依據“計算設計”完成。而且將一定的地震或力學參數做出固定的規范,比如,在我國地震設計研究中,把地震的降級系數統一規定為2.81,將小震賦予固定統計意義。而小震多用于結構設計中,結構截面承載能力設計和變形的檢驗計算,需要依據一定的實際情況而行的。
3.設計中,沒有能夠深入研究地震對建筑結構破壞的層次和順序,難以做到重視主體的設計而兼顧細節問題。沒有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的運用抗震設計準則。
四,我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標準
1.我國的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辯證靈活運用其中抗震設計原則,嚴格執行設計施工標準,借鑒其中經驗,結合房建本地實際,科學設計。
2.要堅持實施多級防震措施。傳統房建結構多采取的是三級設防措施,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在新的時期,房建結構必須是采取的多級設防模式,保護建筑主體抗震能力,減輕經濟損失,使得建筑抗震中更加安全。
3.將概念設計理論和基于性能的設計理論相結合。結合建筑結構設計施工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做出科學嚴謹勘探,掌握第一手資料,綜合分析考慮,做出最優勢的戰略設計組合。
五.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幾個主要設計問題
1.建筑體型設計問題
建筑體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狀和立體的空問形狀的設計。在建筑體型的設計中,應盡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間的形狀簡潔、規則,在平面形狀上,矩形、圓形、方形等對抗震來說,都是較好的體型。盡可能少做外凸和內凹的體型,盡量避免不對稱的側翼和過長的側翼,在體型布置上使建筑結構的質量和剛度比較均勻地分布,避免產生因體型不對稱導致質量與剛度不對稱而引起建筑物在抗震時發生扭轉反應。在建筑設計中,為了建筑立面美觀和藝術上的創意,復雜的建筑體型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在設計時一定要把建筑藝術、建筑使用功能同結構抗震安全很好地結合起來。
2.建筑平面布置設計問題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設計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同時它與建筑抗震關系很大,因此從概念上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建筑平面設計上要盡可能做到使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均勻,對稱協調,避免突變,防止產生扭轉效應。在墻體布置上要均勻對稱;在抗震墻(剪力墻)布置上盡量與結構抗震要求相結合;對剛度很大的樓、電梯井簡要居中布置,避免偏心扭轉地震效應。在建筑平面布置的總體設計上要盡可能為結構抗側力構件的合理布置創造條件,使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與建筑結構抗震要求融合成一體,充分發揮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中的基礎作用。
3.建筑豎向布置設計問題
建筑的豎向布置設計問題在建筑設計中主要反映在建筑物沿高度(沿樓層)建筑結構的質量和剛度分布設計上。在工業和民用建筑中,無論單層和多層都存在此類問題。在建筑設計中,盡可能使建筑物沿豎向的剛度分布比較接近,應特別重視使剪力墻布置比較均勻并使其能沿豎向貫通到建筑底部,不應中斷或不到底;盡量避免某一樓層剛度過??;盡量避免產生
4.屋頂建筑抗震設計問題
設計高層和超高層建筑時,屋頂建筑抗震設計也是整個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近幾十年來,從多數高層建筑抗震設計評定結果看,屋頂建筑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屋頂設計較高或者設計過重。屋頂設計較高或者設計過重,無形當中加大了屋頂建筑變形,而且地震作用也加大了,尤其對自身和屋頂之下的建筑物的抗震作用都不利。有時屋頂建筑的重心和屋頂之下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線上,如果屋頂的抗側力墻和屋頂之下的抗側力強出現間斷,在地震發生時,帶來的地震扭轉作用也會更嚴重,對抗震更不利。所以,進行屋頂建筑設計過程中時,應該最大限度的降低屋頂建筑的高度。選用強度較高、輕質、剛度均勻的材料,使得地震作用傳遞不受阻礙;屋頂重心和屋頂之下的建筑中心在同一直線上;如果屋頂建筑非常高,屋頂建筑就必須具有較強的抗震性,讓屋頂建筑地震作用和突變降低到最小,盡量避免發生扭轉效應。
六.結束語
建筑行業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國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建筑抗震設計,設計,提高抗震能力,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客觀要求。因此實施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法,科學處理建筑設計和抗震設計的關系。建筑設計是整個建筑抗震設計的重要環節,二者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共同為提高建筑整體抗震性能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進行建筑的抗震設計時候,必須要將建筑的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綜合協調起來,實現二者的配合,共同為建筑整體的抗震設計發揮出更強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蔣山 淺談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作用 [期刊論文] 《中國房地產業》 -2011年10期
[2] 陸偉權 淺析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中的作用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14期
[3] 曾銳 重視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作用 [會議論文] 2003 - 中國鐵道學會鐵路房建管理會議
[4] 程宇 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分析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1年36期
[5] 李建平 建筑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作用 [期刊論文] 《安徽建筑》 -2004年5期
[6] 宮玲君 論抗震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意義與策略 [期刊論文] 《科技風》 -2009年16期
【關鍵詞】建筑設計 建筑風水 風水設計 風水文化 建筑文化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引言
在建筑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一直被廣泛應用。我國的建筑文化在幾千年來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始終都包含了建筑風水的因素。無論是皇宮建設、皇陵規劃,還是普通民宅和村落,各式建筑都包含有風水學的因素。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建筑風水學開始傳入西方,受到了相關學者的重視,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的建筑風水文化在國外受到了高度重視,大量的外國建筑在設計中都受到我國風水文化的影響,開始融入風水元素。建筑風水學和現代房地產進行有機結合,既體現了風水文化的與時俱進,同時也融入了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2.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區南端,海爾大道的東側沿線。工程所處位置交通便利,區域內商業價值較高,項目以高起點的商業天街定位進行打造,預計建立成為獨具特色的中心商業圈。工程地塊狹長,在建筑平面圖上呈現出兩排沿著城市干道一字排開、兩排建筑形成一條商業街的模式。建筑由商業群房、五棟點式高層住宅和地下架空層商業建筑組成,周邊無較大型的綠化用地,建筑綠化基本上都只能在建筑架空上進行種植。(空間分布如下圖所示)
3.建筑設計和建筑風水。
3.1.建筑設計和建筑風水概述。
建筑風水是我國傳統文化—風水文化在建筑設計的具體應用,我國的風水文化是古代人們認識世界的開始。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從古到今一致沿襲下來,通常人們都認為是趨吉避兇的術數或是一種民俗、一種人與自然環節的學問。建筑的風水是我國傳統建筑的靈魂所在,通過建筑風水和造園學、營造學等其他科學,構成了我國傳統建筑理論的三大支柱。建筑的風水是研究地理磁場和生命磁場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調節所處的磁場,來提供有利于人體的環境。眾所周知,地球具有磁場,各個生命體也存在磁場。地球的磁場影響著人類的身體狀況,同時也對人類的“運氣”造成影響。各類建筑工程中,達到城市規劃,小到個人家庭建筑設計,都需要考慮到人體同地球磁場相協調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普遍認為地球的磁場主要是通過位置來對人體產生影響,一般對住宅區和辦公區等人類生活的主要區域影響較大,地球磁場處理不當,輕則影響業主的情緒,重者會損壞人類的身體健康。
3.2.建筑主體結構形狀和建筑風水。
(1)五行。
1)水形建筑。水形建筑的主體呈曲形,通常外墻顏色有淺土色、咖啡色。因咖啡色同黃色皆屬木,而曲形的建筑物在五行中屬“水”,水具有周流不息及源遠流長的寓意。水形建筑外形好似波浪,其造型較為新穎,顯得較為時尚,但由于整棟樓的中心點通常不在樓宇內部,即風水學上所說的沒在中宮之位,一般不適合做居住住宅。但由于五行屬“木”的建筑物是適合建筑和人體,由于水生木,因此該建筑可以作為住宅。
2)木形建筑。木形建筑多位廋直高的長方形的木形建筑。在風水學中,木代表樹木和草,代表的生命中生的根源及功能,木形建筑一般事宜從事文藝、研發、教育、服侍、創意等工作或相關行業,其主體顏色為淺黃色。風水中為,黃色屬土,而土可生木。在建筑風水中,火生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即為不同的方位及不同的人和物。由于長方形的建筑不存在缺角,因而不會缺失任何乙方的卦象,所以一般認為木形建筑比較適合居住。
3)火形建筑。在建筑物中,三角形或不規則形狀的建筑在五行上都屬“火”。建筑風水中,三角形是非常不好的形狀,而不規則的形狀又容易造成缺角或失去多方卦象容易引來禍事。若建筑下部為方形,符合高直瘦的特點,可稱之為“火形建筑”。
4)土形建筑。土形建筑的外形較矮,通常都是厚實而寬闊,形狀方厚而穩重。由于方形的建筑不存在缺角,因此也不會有任何卦象的缺失,磁場較為穩定,此種建筑通常適合從事政治或用于辦公。
5)金形建筑。因金主方,因此外形無論是長方形還是正方形,都為金形樓盤。金形樓盤適宜從事金融行業。
3.3.建筑環境及建筑風水。
(1)建筑外部格局及建筑風水。
在建筑的外部環境中,存在三種情況,在建筑規劃設計時,如果存在類似情況,需要考慮各個建筑平面關系并采取避免措施。
1)外部環境煞氣。外部環境煞氣主要是指在外界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形成的對建筑或人體所不利的磁場。外部環境煞氣主要包括:刀煞、光煞、天斬煞、路沖煞、磁電煞、反弓煞、孤陽煞等。
2)外部環境陰氣。所謂外部環境陰氣,是指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如容易造成悲傷、凄慘的心情等不利人體健康的磁場,通常由于陽氣不見,所以陰氣較盛。建筑若位于低洼之地,則陰氣和濕氣較重,容易滋生細菌,長久居住必然有損身體健康;建筑位于殯儀館、墓區、廟宇附件時,由于悲涼的氣氛,容易造成建筑內部的人體健康出現問題。
3)外環境穢氣。外環境穢氣主要是指臭氣熏天、瘴氣連天,對人體產生不利磁場的環境。垃圾場、貧民區、煙囪、排水溝等容易造成人體郁悶自閉,導致人緣缺失。
(2)建筑內部格局和建筑風水設計。
1)大門的格局。建筑中,大門的磁場在建筑風水中代表事業,大門對內的區域稱之為內名堂,即所謂的玄關;大門對外的空間區域稱之為外明堂。建筑的大門內外要保持明亮,要增強陽性磁場。大門的外明堂寬敞,而內明堂則較為狹窄,此種情況下,容易造成氣流運行不暢,造成氣不聚。在建筑風水中,通常為宅大門大,而宅小則門小,需要搭配和諧,要注意陰陽平衡。
2)客廳格局。一般情況下,客廳都將客廳置于房間的最前面,而將臥室放在后面。在建筑設計中,存在某些開發商為了營銷效益及需要突出與眾不同,往往設計為最前面為臥室,而將客廳放置于臥室的后側,此種結構在風水上稱之為退財之所,由于將內明堂放置在后,造成納氣不暢。建筑風水認為,明廳暗房,要求客廳要保持明亮寬敞,這樣才能納氣催旺,但有不宜過大,否則容易造成氣散,面積過小,則不利于聚氣。除此之外,客廳要具有足夠的陽光,由于陽光具有驅暗智利,能助長陽宅生旺之氣,才能讓人生機勃勃。
3)廚房格局。住宅廚房一般不適合布置在西方、北方或西北方。由于廚房屬火,而西方和北方都屬金,其方位受制于火,因此不適宜布置廚房。在進行廚房格局布置時,要注意廚房要和房間相配合,根據房間大小,來合理分配廚房的大小。另外,廚房要保持方正的空間,要利于氣流的穩定及通行順暢。對于復式住宅,在廚房上不要設置成為臥室,也不要在將廚房放置在臥室和臥室之間,在廚房旁邊,不要設置小孩的房間,更不要將床依靠在臥室和廚房相鄰的墻壁上,避免布局造成火氣太重,影響小孩的性格養成。廚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風和采光,這樣才能造成磁場良好,才能有利于人體的健康
4)衛浴格局。
《易經》有云,乾為天,為西北,為尊貴之所。建筑衛浴在風水中屬于坑臟之所,因此不適宜布置在西北方或南方。在設計衛浴面積時,要根據房間面積來進行合理配套,若房間面積較大時,可安排較大的衛浴面積,房間較小時,衛浴面積也較小。衛浴要保持良好的通風和采光,利用陽臺的輻射來達到殺菌消毒的作用,有利于室內的清潔衛生。
4.本工程建筑設計及風水分析。
本工程西南位置較高,學校在外,有堡坎;東北位置較低,門前即為道路,呈左高右低分布。工程整個用地的地塊為狹長形,沿著公路一字排開。在建筑設計取向時,設計為巽山乾向。由于八運當旺,為財官兩旺,而且本工程有依靠有朝向,工程位置缺點為氣散不聚,容易造成先富后貧、始吉終衰。為了避開不利影響,要將大門開在“乾方”。在民俗傳統中,通常認為“乾”為極貴之位,正所謂乾方貴氣太盛,常人不敵,雖然大門開在“乾方”,但要經過調整才可使用。大門位于“乾”位,同時也是驛馬之位,言外之意為貴人駕馬而來,所以可在大門外設置銅制麒麟一對。工程大門方向為巨門,而公路的高差所形成的斜角也從立交處延伸而來,因此大門的門柱要設計為下方上圓的形式,大門要保證方正、闊大。
各房屋呈一字排開,其背后有坎,而坎上有建筑,在建筑前面的主入口處面臨大路,故:雖主入口位置氣不聚,方位為財位,少貴,必須要調整方位才可納財。改變的具體做法為將內明堂要設計為盡量闊大的面積,在平臺下面的外明堂入口處,要設置引導,引導方法為:從路邊開始,按照左右兩側的樓房外觀造型,來排布雕像,并在其中種植玉蘭、銀杏及桂花等,種植花草要排列整齊,合理利用對仗方式,以迎財氣、貴氣。
工程東部和南部位置均有圓形建筑,同時也是小區的車輛出入口,意味破軍星飛臨此方,要在圓形建筑的頂部位置樹立旗桿造型來化解,否則不利車輛出入通行。工程東部為農貿市場入口,其對沖的位置建筑基礎要有石敢當,避免造成意外之傷。西南方向為武曲吉位,同時也是最利出口。小區內B區2號和1號樓的入口都在背靠坡的一側,中間的間距較為狹窄,為避免從背后出入造成意外,雖小區無景可借,可以通過利用套景法,利用玻璃或反射化煞,或動靜相套、石水相套來化解。(附:工程方位分布圖)
5.結束語:
建筑風水和建筑設計的有機結合,涉及內容非常廣泛。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提高了對高品質建筑的需求,人們開始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開始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這就要求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將傳統的建筑風水等中國元素和建筑設計進行有機結合,打造精品建筑工程,改善生活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黃其鋒 基于建筑設計與建筑風水的探析 [期刊論文] 《中華民居》 -2011年11期
[2]戴瑛東 建筑設計與建筑風水的科學性研究 [期刊論文] 《科技與企業》 -2012年14期
關鍵詞:生態建筑設計;基本現狀;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對生活條件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健康便成為人類關注的焦點問題。當前,對健康的界定為人們在身體、精神等方面處于一個較好的狀態。結合此規定,對健康住宅的規定既包含房產建筑、綠化、醫療保健,又包含生態環境、自然景觀、建筑材料等都必須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所以,便在此基礎上出現了生態建筑。
2 當前我國生態建筑設計發展的基本現狀
2.1 不能正確理解生態建筑
當前,國內外學術界對生態建筑的界定的理解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但是,主要內容都是結合本地區自然環境情況,運用相關的原理知識,例如:建筑學與生態學等,科學安排建筑和諸多相關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將建筑物和附近環境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功能,同時也具有節能、減少污染、延長使用壽命的優勢。然而,由于人們只是片面的認為生態建筑只是在建筑物的四周加上一些綠化植物,也或者是在建筑物內放置一些綠色植物,也有些人認為建筑物具有簡單的節能功能便是生態建筑等。然而,這些觀點只是對生態建筑的表面理解,對生態建筑設計理解并不全面。
2.2 對生態建筑設計研究不夠全面
生態建筑概念最早是由一位美國學者提出的。然而,由于我國基本國情的特殊性,因此,在參照國外先進的生態建筑設計理論的基礎上,還要進行深入的研究。當前,在實際生活中,對生態建筑的研究并不全面。由于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因此,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極其常見,這樣一來,對生態建筑研究也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對農村生態建筑的研究是少之又少。但是,對城市生態建筑的研究只局限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中。在實際生活中,農村地區因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須對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加以詳細研究。再加上,因生態建筑設計會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例如:生態學、建筑學、環境學等,所以,專業性較強,內容較多。然而,各個學科之間聯系卻不緊密,研究不夠深入,這樣一來,直接對生態建筑設計帶來巨大的困難。
2.3生態建筑設計實踐性較差
近年來,由于生態建筑理念引起了建筑行業的高度重視,因此,在建筑行業出現了大量關于生態建筑的論文,所以,進一步鞏固了生態建筑的理論基礎,更加有利于生態建筑設計的發展,與此同時,也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應用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所發表的論文也只是僅僅關于生態理論與建筑設計理論加以詳細闡述,重點是對西方發達國家一些比較成功的生態建筑設計經驗的闡述,缺少對生態建筑設計實踐性研究。
3 加快我國生態建筑設計發展的有效措施
3.1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城市、建筑的設計規劃都應該切實滿足人類發展的大量需求為根本原則。滿足人類生存發展的各種需求,既是建筑行業發展的目標,又是社會取得進步的巨大動力。因此,在今后建筑設計方面,應該正確處理好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重點是要體現出關心與尊重他人,這樣一來,才可以滿足各個階段、個年齡段居民的各種需求。
3.2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
生態建筑要求必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近幾年,由于城市發展步伐的加快,再加上,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從而使得土地資源逐漸減少,想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那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個空間體系,例如:建立巨構城市體系,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地上資源,而且也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空間,從而建立一個包含空中、地上、地下相結合的體系。想要使生態建筑和生態環境取得同步發展,那么就應該在生態建筑設計的最初階段,結合本地區的地形情況、建筑特點、氣候等各種因素加以全面考慮,因地制宜,選擇最合理、最科學的建筑類型,充分發揮出生態建筑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生態建筑設計應該和城市環境緊密結合在一起,特別是對改造生態環境問題方面加以深入研究。
3.3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建筑物是人和自然共處的主要橋梁,因此,對于生態建筑設計來說,必須要引入大量相關的自然元素,這樣一來,人們可以更好的享受大自然。由于人們始終處在自然環境中,因此,人們的各種活動都是和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人們必須和自然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樣才能促進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共同發展。生態建筑要求不管是從設計環節還是到使用環節,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是極小的。生態建筑和傳統的建筑設計目標都是相同的,給用戶提供一個更為舒適的環境,從而使人們更好的學習與生活。生態建筑設計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必須要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一旦不能滿足,那么此建筑物就是非常失敗的。通過大量事實證明,只有在滿足用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不僅能使人們和大自然更好交流,讓人們充分享受大自然。
3.4 增加綠化面積
生態建筑外部和大自然相呼應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建筑物室內設計更要體現出綠色的概念。綠色植物不僅能夠制造氧氣,而且也具有吸收有毒氣體、調節濕度、降低噪音的功能。所以,生態建筑的發展為綠化環境營造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例如:在建筑物客廳,可以在房頂安裝一個具有可調功能的開啟式屋頂,結合季節變化的特點,由計算機進行控制,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調節室內溫度與濕度,而且又可以將室外與室內聯系在一起。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最常用的設計方法為屋面綠化,此方法既可以美化環境,又有很好的景觀效果,與此同時,還能起到較好的防水效果。
4 生態建筑設計措施是有效實施的前提
4.1 遵循生態發展規律
生態建筑設計要結合生態發展的規律進行設計,從而來指導土地的開發與利用,處理好建筑物結構和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在建筑物結構設計、功能配置等方面都要和生態系統發展相協調發展。
4.2 要有健全的生態建筑設計規范
生態建筑的各項法律法規成為建筑設計的主要依據,對我國生態建筑的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當前我國已經頒布了很多關于生態建筑的法律法規,這對減少建筑物能耗、保護人體和環境監控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推動了我國生態建筑的快速發展。
結束語
總體來說,當前我國生態建筑設計發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急需我們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解決出現的問題。在設計時要全面考慮本地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從而更好的建立科學的方案,正確指導施工建設。除此之外,在設計過程中,還要正確處理好人和自然、室內與室外之間的關系,認真貫徹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策略。結合生態建筑的理論知識,不斷創新生態建筑設計方法,從而加快我國生態建筑設計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叢碩,文梅麗.淺談生態建筑設計與建筑設計生態化發展方向[J].民營科技,2012(5).
【關鍵詞】高層建筑;防火問題;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 TU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高層和超高層的建筑,對于這類高層建筑而言,消防問題是其中的重要問題,如何從高層建筑的建設論證、建筑設計、預防處理以及管理維護等各個環節來解決城市高層建筑的防火問題,是城市消防部門、建筑使用管理人員以及建筑設計人員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
1 高層建筑的防火技術難點
1.1 消防管理困難
高層建筑物中消防用品很多,一般都會設置好自動防排煙、火災自動報警、室內外消火栓、自動噴水滅火以及防火卷簾等各類防火系統,但是在管理制度上還是沿用著陳舊的管理制度,有些管理人員甚至不知道防火系統的正確使用方式,一旦發生火災,就會出現很大的安全隱患。
1.2 玻璃幕墻的使用較多
在很多高層建筑物中都會使用玻璃幕墻,雖然其本身不會燃燒,但是耐火能力很差,也會加劇火勢的蔓延,如果發生火災,玻璃幕墻也很容易出現坍塌、掉落的情況,情況嚴重時就會造成人員傷亡的嚴重后果。
1.3 消防審核困難
在目前建筑物消防審核的過程中存在各種困難,審核常常出現脫節的情況,很多開發商往往只注重物質利益,忽略了消防工程中的隱形投資,導致建筑物建成后火災隱患重重。
1.4 避難所的設置困難
我國相關的制度中規定,超過100m的高層公共建筑,必須要設置好避難層,這樣就能夠起到對火勢分割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設置避難層的建筑物卻少之甚少。
2 高層建筑防火應對策略
2.1 對建筑物進行合理的規劃,做好防火分區工作
在前期的設計工作中,要嚴格按照城市規劃的需求合理的確定好高層建筑物的防火間距、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同時在建筑物的設計過程中要對防煙分區和防火分區進行合理的劃分,防止發生火災時出現蔓延的情況。此外,在高層建筑中還要使用防火墻來進行防火分區,防火分區要嚴格按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進行。規范中明確規定,建筑物防火分區包括水平防火分區和豎向防火分區兩種,水平防火分區即使用防火門、防火墻、防火卷簾分割的防火區域,按照規定的要求,不同的區域中都要設置好相關的防火門關閉裝置。豎向防火分區則是針對高層建筑物中風道、垃圾井、電井、水井、電梯、樓梯進行防火阻隔,以便控制好火災的蔓延速度和面積。此外,為了防止濃煙的蔓延,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對電纜井、電梯井、垃圾道、排煙道進行獨立設置。
2.2 對疏散通道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
在對建筑物進行防火設計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起火房間的人員,要保證這類人員在走入通道之后,能夠順利的走向防煙樓梯間,同時,為了減少疏散的時間,對于疏散通道的設計應該本著簡短、便捷的原則,也要合理的設置門的高度、寬度,為了保證人員疏散的安全,不宜設置臺階。此外,為了達到雙向的疏散目的,在建筑物中必須要設置2座以上的防煙樓梯間,并采用防排煙和采光設施,使用甲級或者乙級防火門作為樓梯間和前室的門,門需要向外開啟,不能設置門檻。對于高度超過32m的建筑,要設置好專用的消防電梯,保障人員的安全。
2.3 對防排煙設施進行科學的設置
在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后,最具威脅的就是火災產生的煙氣。有關部門分析了高層建筑火災事故人員傷亡的原因,證實,有超過70%的人員死亡是由于煙氣中毒所導致,因此在發生火災后,必須要控制好建筑物中煙氣的排放,這樣就能夠有效的減少人員的死亡。目前,排煙分為機械排煙和自然排煙兩種,對于靠近內部的樓梯間,可以使用機械排煙的方式,對于靠近外部的樓梯間,則宜使用自然排煙的方式進行排煙。同時,要設置好自動關閉防火門,自動關閉防火門要易于開啟,樓梯間的門和墻也要具有較好的密閉性,對于建筑物的每層走道,都要設置好排煙口,如果發生火災后煙氣從窗口中進入走道,則可以利用排煙口將其排出。
2.4 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監督
高層建筑消防工程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程,需要經歷設計、審核、施工、驗收和管理等一系列的環節,近年來,我國的各種消防法律法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少數工程質量仍然存在著不過關的情況,為了解決這類問題,必須要健全消防法律法規,加強對建筑物的監管,與此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和執法的力度,對消防工程的設計、審核和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的監管,保證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
2.5 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
我國的消防法規中明確固定,管理人員必須要經過真實培訓和考試方可上崗,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這類人員的培訓率并不高,這就導致其消防知識水平不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這類管理人員的培訓,尤其是要加強消防安全管理人、責任人和專職消防管理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全面的提升其消防知識。
3 結語
高層建筑的防火問題是一個重點問題,防火工作的成效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命安全,為了提高高層建筑的防火性能,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必修加強防火觀念,與城市消防部門聯合起來,提高防火設計工作的質量。此外,建筑物的管理者和使用者也必須加強消防意識,防患于未然,降低火災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次旺格桑,房紹方.我國高層建筑防火問題探討[期刊論文].四川建筑,2010,12(28)
[2]楊寶石,劉春雨.淺析我國高層建筑防火問題[期刊論文].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3(05)
[3]張殿林,顧太新.對我國高層建筑防火問題的研究[期刊論文].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