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1 17:16: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六年級上冊數學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和掌握商不變的規律,并能運用這一規律口算有關除法;培養學生觀察、概括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猜想、概括、驗證等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成功。
情感態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和樂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并歸納出商不變的規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課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明星照,想不想看看是誰?(點擊課件)哇!王老師!大家看想我嗎?如果拍照時,老師的眼睛變小了,嘴巴不變,嘴巴還變大了,那么拍出的照片還像我嗎?不過,這張照片太小了,我想拍一張大一點的請同學們幫老師選擇一家價格便宜的照相館:
A照相館:“30元可以照6張!”
B照相館: “60元可以照12張!”
C照相館:“90元可以照18張!”
D照相館: “10元可以照2張!
照相館: “15元可以照3張!”
二、探索規律
1、讓學生自主看信息列出四個算式,指名板演四個算式。
① 30 ÷ 6 = 5
②60÷12=(30×2)÷(6×2)=5
③ 90÷18= (30×3)÷(6×3)=5
④10÷2= (30÷3)÷(6÷3) =5
2、師提出問題:“同學們,看到這四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組討論:點擊課件。
以 30 ÷ 6 = 5為標準,仔細觀察其余算是中的被除數與除數的變化,你們會發現什么規律?引導學生舉例說出:四個算式的商都相等,算式(2)、(3)、(4)式其實都是算式(1)變化出來的,如:算式(2)的被除數60是算式(1)的被除數30的2倍,算式(2)的除數12是算式(1)的除數6的2倍,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上2或擴大的倍數相同。我們一起來再來看看算式(3)、(4)是不是也有這規律。同桌結合算式(3)、(4)來說說被除數、除數和商的變化的情況。最后再請同學與全班交流。
師:誰能用完整的話說出上面發現的規律?學生總結以后,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就是“商不變規律”(板書)
4、利用這個規律討論
(18×0)÷(6×0)=?所以在商不變的規律中什么條件不適用?(零除外)
5、齊讀商不變規律:
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 0除外 ),商不變。
三、反饋練習
1、搶答: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5,商( )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除數( )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數除以100,要使商不變,被除數( )
2、填空,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①(90×)÷(30×2)=90÷30
②(40×5)÷(20〇5)=2
③(1200×)÷(400〇5)=3
④(1200 〇 4)÷(400〇4)=3
⑤(1200 〇 )÷(400〇)=3
3、已知48÷12=4,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正確。如果不對,怎樣改一下就對了。
①(48×5)÷(12×5)=4……( )
②(48÷4)÷(12÷4)=4……( )
③(48×3)÷(12×4)=4……( )
④(48×3)÷(12÷3)=4……( )
⑤(48×6)÷(12×6)=4……( )
⑥(48 - 8)÷(12 - 8)=4……( )
4、根據31200÷2600=12很快說出下面的結果。
312÷26=
3120÷260=
312000÷26000=
15600÷1300=
5、教師講故事:猴王 分 桃
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里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給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4個桃子,平均分給2只小猴吧。”小猴聽了,連連搖頭說:“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說:“好吧,給你40個桃子,平均分給20只小猴,怎么樣?”小猴子得寸進尺,撓撓頭皮,試探地說:“大王,再多給點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顯示出慷慨大度的樣子:“那好吧,給你400個桃子,平均分給200只小猴,你總該滿意了吧?”這時,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師:誰的笑是聰明的一笑
學生積極回答。
6、練習:P75 第1、2小題、觀察與思考。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那些疑問?
五、作業:配套與練習
看了六年級上冊數學商不變的規律教案的人還看:
1.六年級上冊數學分數除以整數教案
2.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除法手抄報
3.六年級上冊數學《比例》教案
4.六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反思
如果比的前后項都是整數時,我們可用短除法進行化簡,最后把互為質數的兩個商對應地寫在比號的前、后即可。
轉化法也是計算小數乘法時的一種簡便方法。我們可以利用積隨因數擴大或縮小而變化的規律,先根據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適當擴大一定的倍數(10、100、1000……倍)轉化為整數后再運算,再把積縮?。▋梢驍禂U大倍數之積)倍,即為原算式運算結果。
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重難點就是分數或百分數應用題的解法,而分數應用題在畢業升學考試卷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只要教師授之的“漁”簡單、易理解和掌握,學生對分數應用題可說是迎刃而解,節時又省力。這個“漁”就是下面我所淺談的算數方法:
解題步驟,先弄清要解決什么問題;再找到單位“1”,看單位“1”具體是多少是否已知(根據單位“1”是否已知,將確定最后的運算方法);然后根據已知條件確定分量與標準量相應的分數關系;最后,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未知量。具體公式如下:
分量=標準量×分率
不大,井小不??;年紀不大,成績不??;
職稱梯隊,都是神馬;心藏勾三股四玄五,口述加減乘除平方;
以往走馬觀花閑逛,今后快馬揚鞭工作;自從小福來到,從此天馬行空;
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同事盡心盡力,彬彬有禮;對學校真心熱愛,熱情服務;
學帶已囊中之物,特后當為期不遠;
今日君子一言,他日駟馬難追!
數風流人物,還看馬——曉——明!
事跡介紹
老師一直在小學從事一線教學工作,近五年進行了一輪小學三至六年級的數學循環教學工作。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安心三尺講臺,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有良好的師德風范和教師素養,遵紀守法,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有極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夠與其他老師團結協作,互幫互助;歷年來較好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樹立敬業、樂業的世界觀、道德觀,是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近五年,新北區年度考核優秀2次,獲市新北區行政嘉獎3次。
老師始終把讓孩子享受良好的數學教育作為自己的重大責任;率先垂范,為人師表,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關心愛護學生,具有豐富的學生管理工作經驗,任教班級學生的滿意度較高。在教學中,謙虛好學,精心鉆研,積極投身于教改的浪潮中,樹立大數學的教育觀,努力把教育的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的發展上來。課后,積極創設條件,指導學生參加數學社團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多名學生在《小學生數學報》競賽中獲獎,本人也被評為優秀輔導員。
通過多年打磨,老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2006年被評為市數學骨干教師。多次在市、區級教研活動中執教公開課,獲得了與會專家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在2010年江蘇省小學數學優秀課評比中,執教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獲得了江蘇省一等獎。2011年獲新北區基本功競賽一等獎,2011年獲市基本功競賽一等獎第一名。
老師始終把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成為一個學者型的教師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斷鞭策自己,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積極參加校省級課題《基于教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的主要研究和區教研室省級課題《數學課程標準分解與實施的研究》主要研究。主持的區級課題《基于教材的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有效性研究》于2010年7月份順利結題。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善于總結, 2010年11月,論文《“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現狀和對策》發表在省級刊物《山西教育》上;2010年4月,論文《開展延伸活動,落實數學實踐活動目標》發表在中國教育理論期刊《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上,論文《巧妙設計板書,提升教學實效》發表在省級刊物《學周刊》2010年第10期。2011年4月,論文《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發表在省級刊物《教育研究與評論》上。2011年6月,《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發表在國家級刊物《小學數學教育》上。2012年6月《口算教學校本化,從“點狀”走向“序列”》發表在省級刊物《考試周刊》……共將近20篇論文在區以上獲獎或發表。
“知識要像一串葡萄,學完能拎起來”
陳立華是以“教學”出名的。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標題叫作“一位數的乘法”。根據教科書的安排,應先教一位數乘二、三位數,每位乘積不滿10,以解決乘的順序問題;接著教一位數乘四位數,引導學生類推;然后教某位乘積滿10的和每位乘積都滿10的,著重使學生理解積滿10進位的道理,并掌握進位的方法。算下來,33頁內容,傳統教學通常需要21課時。
陳立華沒有按部就班,而是對這部分知識動起了腦筋。在她看來,數學知識是一個結構嚴密的整體,“任何一課、一單元乃至一冊書,都不是知識孤島,而是聯系緊密、協調發展的。不僅如此,小學階段還可以跟中學階段相呼應、銜接。因此,必須從知識的整體結構和知識、技能協調發展的高度,來研究每一個局部知識、技能的地位和作用?!被谶@樣的思考,她在備課本上寫下了整個單元的關鍵所在:
知識的連接點:加法與乘法的聯系。(24+24+24——24×3)
知識的生長點:“加數相同的(不分步)連加豎式算理”與“乘數是一位數乘法”有共同的算法。
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她首先安排了口算練習(24+24+24),并要求學生說出算理。在她看來,這一環節可以深化學生對于“數位”、“計數單位”、“進率”等核心概念的理解,為引入新知識、突出重點、難點鋪設一條道路。
當學生理解了加法和乘法的基本算理之后,陳立華才開始新授課的講解。
第一個例題是:24×3。此舉意在解決乘法豎式的寫法、運算順序以及解決“滿十進1”這一知識點,達到對乘法技能的初步理解。
第二個例題馬上升到三位數:128×5,且在進位上也增加了難度。從學生對算理的敘述過程來看,顯然存在著挑戰。因為它失去了加法算式的支撐,學生必須確立新的思維支撐點。
盡管如此,學生在第一個例題中初步形成的技能起到了關鍵的遷移作用:學生明確了先用3去乘個位上的“4”,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2”?,F在則變成用5去乘“1”、“2”、“8”三個數,只要及時告訴他們進位的規則,學生就可以較好地完成這一步。
第三個例題是:2304×8。這一步,陳立華大膽地將被乘數由三位變為四位,同時讓學生試著處理中間有“0”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算法。
緊接著,陳立華又拋出了2700×3,通過變換“0”的位置,強化了學生對于“計數單位”這一概念的理解,從而使新形成的技能更加深刻和準確。
一節課下來,陳立華順利完成教材中21節課的關鍵內容。究其“秘訣”,無非是整體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運用遷移原理,找到知識的“連接點”和“生長點”。對此,陳立華形象地概括說:“我始終堅信,沒有孤立的教學。知識要像一串葡萄,學完能拎起來?!?/p>
正是憑借這個“拎葡萄”理論,小學階段的12冊數學書竟然被陳立華濃縮到58節課:原本需要39課時的“百以內數的計算”,被陳立華這么一“拎”,只需講“豎式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三節課就夠了;原本需要20課時的“除數是一位數除法”,僅需一節課;不僅如此,在后期的實驗中,陳立華還將整數四則運算(加、減、乘、除)的內容,廣泛遷移到分數運算、小數運算以至以后的代數運算中去,并歸納出它們的核心和本質——相同計數單位相加減,實現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融會貫通?!叭绻麑W生掌握了這個核心概念(指“相同計數單位相加減”——作者注),計算中涉及的大量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我自己做過嘗試,整個小學階段,包括整數、分數、小數的加減問題,共有109課時,如果歸結到相同單位相加減的問題,3課時就可以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和知識之間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遷移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p>
窺一斑,見全豹。不難看出,陳立華對于恩師馬芯蘭以“開發學生智力、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為主旨的教學改革與實驗可謂諳熟于心。“在我看來,馬老師的探索非常有意義。比如,很多數學老師都認為小學、初中的知識沒有什么太多的關系,但馬老師教過的五年級學生甚至可以達到中學的知識要求。她在教學時不單單站在小學的角度,而是將知識看作是一個整體,以它為載體,實現對學生能力全方面的培養。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孤立的教學,永遠不要低估小學教育所能達到的高度?!?/p>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個例子中,除了課堂講授環節的準確精煉,陳立華對于課后的鞏固練習亦別有心裁:第一周每天早自習做6道計算題,上課時,前30分鐘進行新課,剩下的5至10分鐘做2道計算題。接下來的每周做2~3次計算練習,每次1~2道。
根據陳立華的統計,這種把講新課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整體設計(“講”與“練”交錯進行)所取得的效果與以前的“一例一練”相比,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分散練習所用時間要比傳統的集中練習所用時間縮短至少一半。我們都知道,在傳統的計算教學中,鞏固環節是師生最頭疼的問題之一:練,學生乏味;不練,錯題率明顯回升。以致每每到了期末復習,計算部分的漏洞總是最難彌補。但在陳立華的課堂上,最開始一周結合新課、相對集中的練習,學生既不會感到單調,又能使初學的計算技能做到了“天天練,不斷線”,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一周后,錯題率由5.9%降到2.1%。一學期后,基本上無錯題。
陳立華說,自己的愿望并不復雜,“走進朝陽實驗小學,通過這6年,要讓孩子越學越聰明。所以,我緊緊抓住思維的遷移,讓孩子學一道題,實際上掌握一類問題?!蔽覀兛吹?,正是這個并不特別復雜的愿望,讓朝陽實驗小學的孩子們能夠輕松愉悅地學習,與此同時,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始終名列前茅。
“讓原來憑經驗、憑感覺的東西精細化”
在人們通常的印象中,小學日常工作中的“技術含量”似乎并不很高,只要按部就班,有足夠的耐心,大抵都能應對。但是,在陳立華帶領下的朝陽實驗小學,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情景:
這一天上午,五年級的王新宇老師要開始準備新課了。她首先進入數字化校園系統的“電子教材維護”、“教學資源維護”、“教學資源查詢與統計”、“公共資源維護”四個板塊,根據學科以及課程的關鍵詞,查詢相關資料,選取教學策略。隨后,她對照系統中的“作業診斷”和“考試分析”板塊,分析以往的相關數據,找出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確定重點、難點和檢測點,并在論壇上與同事們廣泛交流,聽取意見,最終形成教學計劃。
很快,一周的課程結束了,四年級的吉心語同學進入自己的數字系統界面,看到了老師獎勵的電子小五星,理由是他周四的口算練習不僅正確率高,而且書寫認真、規范。與此同時,吉心語的媽媽通過學校發放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系統,也看到了這條消息,回想起孩子以往常犯的粗心大意的毛病,她高興地在吉心語的“成長日志”中記下了孩子的進步。
學期臨近尾聲,要考試了,三年級的潘靖夫同學打開電腦,發現數字化校園系統已經把他在這一學期作業中出現過的錯題全部積累起來,組成了特點鮮明、針對性強的“錯題本”,并根據錯題所對應的知識點自動生成個性化的練習題。對照著老師們編輯整理的《日積月累課堂效果檢測與反饋訓練》,潘靖夫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復習與練習,集中強化自己的薄弱環節。
考試結束,作為學校管理者的張琪副校長打開數字化校園系統的“考試分析”板塊,對教師組卷、質量分析、成績趨勢、歷次成績分析、在線考試結果分析、質量分析參數及試卷難易程序參數等多項內容進行詳細的查看,了解每位教師的教學情況以及每個年級的整體情況,并在心里籌劃著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及開展專題性的教研活動。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即將跟隨孩子們一起升入二年級的李響老師收到了這樣的提示:這一階段,要開始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將要升入四年級的聶航老師則被提示:教學之余,要特別關注學習優秀的孩子。心懷疑惑的李老師和聶老師從數字化校園系統中探尋到了提示背后的科學依據,并積極向相關老師尋求幫助,思考和制定未來的教育教學策略。
上面反復提到的“數字化校園系統”,是陳立華和全校教師共同智慧的結晶。自2003年建設筆記本電腦班開始,到2008年建設校園網絡,朝陽實驗小學全方位規劃了這個別具特色的數字化校園系統。2009年2月,以“一校之力”組織開發的涵蓋教育科研、學業診斷、數據交換、安全、德育、自動系統和門戶7大平臺的“數字化校園系統”取得成功,并獲國家版權局專利。
數學教師出身的陳立華,極為重視科學依據,堅持清晰而科學的思維品格。在她看來,要真正提升教育、教學、管理的品質,必須確保各項活動的科學性?!白寯祿约赫f話,讓原來憑經驗、憑感覺的東西精細化、具體化,針對性也更強?!边@話說到了師生以及家長們的心坎上。比如,僅就教學而言,及時根據學生的情況對教學內容和進度進行有效調控,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但是,真正做到卻非常困難,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它需要長期的教學經驗積累,需要對所教知識的深入把握,需要對學生情況的精準把握,等等。而數字化校園系統恰好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些需求。上面提到的“二年級起關注學困生”的例子,便是從一個毫不起眼的數據——學生利用課堂投票器反應作答的時間一一中得出的?!白鞔饡r間的長短,很大程度上是以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為支撐的,理解得越好,反應得越快,作答時間自然越短。”基于這個假設,從2009年開始,系統積累有效數據約15000人,次,在此基礎上,陳立華帶領老師們進行了細致的研究。一至六年級學生平均反應時間如何?一至六年級優秀生/學困生平均反應時間如何?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易、中、難不同難度題目的反應速度又如何……研究發現,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二年級之前反應時間沒有明顯的規律,從三年級開始到五年級,他們對不同難度的題目的反應時間變化明顯,尤其是對難題的反應時間持續增加。而學習優秀的學生從四年級開始才會有明顯的區分。從這個意義上,二年級開始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否則,隨著年級的增加,他們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會越來越大。同樣的道理,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則應從四年級開始進行特別關注——李老師和聶老師收到的提示由此而來。
看到這里,不由得讓人感嘆:小學教育也可以很不簡單!通過數字化校園平臺,所有數據實現聯動,大家各司其職,與自身工作完美整合,每個人既是系統的使用者,也是系統數據的提供者。教育、教學、管理的每個環節都高效地整合起來,成為有據可循、高度理性的統一活動。這才是陳立華心目中理想的“數字化校園”:直指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核心,成為減輕學生負擔、提升教育質量的有力工具。
“學校要給學生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創造幸福的能力”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陳立華的數學思維和科學精神,似乎總是以極具感性的面孔出現:
她感嘆畢業考試全班無錯題的現象:“與其說是六年教學成果的體現,其實更是一種情感的體現,是孩子們與我六年積累的默契,是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感覺。我知道他們是為了我,為了給我一個奇跡?!?/p>
她欣慰數字化校園系統的長久效應:“試想想,20年、30年以后,這些已步入中年的曾經的學生們,能通過一個賬號、一個密碼看到自己小學6年完整的成長記錄,去重新翻開塵封已久的童年色彩、繽紛的往事,得到的該是怎樣的驚喜和甜蜜。這是一份多么特別的禮物??!”
……
這讓人想到一句老話:沒有愛便沒有教育。與世界上的許多職業和行業不同,除了需要具備高度的科學性和理性,教育還需要付出大量的愛心和情感。正如陳立華評價數字化校園系統時所說的:“沒有哪一種教學技巧與手段,可以成為情感的替代?!痹诮?0年的從教生涯中,陳立華不僅堅持著嚴謹的數學思維和科學精神,更傾注了自己對于教育事業的熱愛與責任,二者水融,共同構筑了她對于小學教育整體功能與地位的深刻認識——為幸福人生奠基。
現如今,這句話已成為整個朝陽實驗小學的教育宗旨。我們看到,學校積極探索更加高效的教與學的方式,設計開發專門用于減負的課桌椅,發放特制的A4紙大小的輕薄書包,每天用一節課的時間專門加強體育鍛煉,專門開設各種興趣課程如影評、表達、舞蹈、西班牙語等,并請來在相關領域卓有成就的人士為孩子指導,組織“日出朝陽——學生綜合素質展演活動”,把孩子送上人民大會堂的舞臺,參加建黨90周年“我們的旗幟”大型文藝匯演等。朝陽實驗小學正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可充分發揮潛質、釋放能量的空間,讓孩子們置身于足夠大、足夠優越的發展平臺。經風雨、見世面,讓他們成就盡可能多彩的童年,搭建盡可能廣闊的未來。
“學校能給孩子幸福嗎?”我們總結式地發問。
陳立華想了一下,“幸福沒法兒簡單證明,也不是教育完全能決定的。”
“那么,提出幸福教育的意義何在”?我們追問。
一、翻轉課堂的起源
2007年,美國兩名年輕教師亞倫?薩姆斯和喬納森?伯爾曼的無心之舉,卻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翻轉風。這兩位來自于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為了解決缺勤生補課問題,教師用聲音講解伴隨著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并將這些錄制成了教學視頻,為不能到校上課的學生提供幫助。慢慢地,大家發現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幫助缺勤生補課,同時也能為其他同學提供復習和強化知識的材料,使不同的學生都能獲益。這個偉大的“無心之舉”為許多教師作了很好的示范,也給許多人帶來了靈感。
隨著更多教育資源的開發,翻轉課堂也進入了快速生長期。時隔四年,也就是2011年,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在演講《用視頻重新創造教育》的報告中,第一次為這種“家中學,課中練”的課堂命名為翻轉課堂(有時也會譯為顛覆課堂)。
直至今日,翻轉課堂也來到了你我身邊,在不同學科、不同語言的課堂中被采用,翻轉課堂像時尚潮流一樣開始撼動傳統課堂長久不變的穩定地位。
二、翻轉課堂的翻轉要素
1.課堂授課形式的翻轉。
傳統的課堂,知識是要在課堂上完成傳授,在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和內化的;翻轉課堂恰恰相反,學生需要先在課下完成視頻的學習,然后在課堂中對知識進行內化。由于課堂上的任務發生了變化,課堂上授課的形式發生了變化,那么教學過程中的其他要素也都隨之發生了變化。
2.課堂中其他要素的翻轉。
課堂中還有哪些要素發生了變化呢?首先是學生,學生一直都是課堂中的主角,我們一直在倡導以學生為中心,新的翻轉課堂下,學生可以成為真正的主人,他們可以自主決定聽課的地點、時間、進度、難易度,甚至授課的次數。這樣的主動權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真正的學情開展學習,從而做到因自身的“材”選擇如何地“教”。其次是教師,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習過程中的推動者、輔助者,他們不僅要為翻轉課堂中的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更主要的是教師要起到監督、反饋和調整的作用。再次,就是時間的分配發生了變化。通常情況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新授課的時間要占到20~25分鐘,學生練習內化的時間最多能達到15分鐘;但是在翻轉過的課堂中,由于學生的學習已經是在家里完成了的,所以課堂中最多再用10分鐘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那么其他30分鐘都可以用來通過練習、討論等不同形式將知識加以辨析、梳理和鞏固。此外,授課的形式也從以前比較單一的知識傳授變為翻轉后的探究討論、合作探究、爭論思辨等。除了上述三個要素,課堂中的評價方式也由紙介的測試變成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傊?,所有的要素在新型課堂下都翻轉出了新的意義。
三、翻轉課堂的優勢
不可否認,這種將教學內容前置的教學方式勢必會給我們傳統的課堂帶來沖擊,因為它從根本上凸顯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出翻轉課堂是具有一定的優勢和作用的,總結起來,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強化學生的自。
傳統教學中,教師承擔的是學生和知識之間的橋梁作用;翻轉課堂下的學生是直面知識的,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獲得個性化的體驗。這次學生真的可以自己掌握絕對主動權了:他們可以自己控制學習的強度,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學習。除了因材施教外,還容易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減少挫敗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增強課堂中的互動。
課堂中的互動主要有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翻轉課堂中,學生是在家已經學習過視頻后才回到學校進行交流的,課堂主要的時間是用于互動交流的,師生互動改變了過去師問生答的單一交流模式。改變后的師生交流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學生學得明白的,教師傾聽;學生學不明白的,教師點撥;學生看不到的隱含知識,教師補充。這樣,就構成了翻轉課堂下新的師生互動。
除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也比以前更有效,更有深度;每個學生都是“有備而來”,那么智慧之間的碰撞也會更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這樣高效的生生互動和傳統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是有本質區別的。
3.放權給參與學習的家長。
我們將目光延伸至課下,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家長的督導作用對學習的成效不可忽視,翻轉課堂改變了家長在學生學習中的被動局面。家長有了教學視頻,能夠和學生一起學習,可以督促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質量;調整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和難度,從而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師,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的質量。家長這樣的參與程度也要歸功于翻轉課堂賦予他們的前所未有的主動權。
四、對翻轉課堂進行的嘗試
翻轉的課堂不僅給學生打造了一個不同的學習天地,更給每一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運用教學的智慧找到翻轉課堂的著力點、讓學生獲得真正的發展也是我們后續要展開的研究。
結合翻轉課堂的優勢和特點,筆者也對小學數學的課堂開展了一系列的嘗試??茖W地講,翻轉課堂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體系,不能將其模式化,但是我們認為在實施翻轉課堂時可以細分為幾個步驟,下面就以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圓”中的一節練習課為例,談一談實施翻轉課堂的幾個步驟。
步驟一:精心選取教學內容
研究的初期,筆者就會有這樣的設想:是不是所有學科所有知識都能實施翻轉課堂?未來的日子中,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將不復存在?通過嘗試我們發現,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不能都采用這種新的教學方法。適于做翻轉課堂的知識類型有概念型知識,計算技能的知識,公式的運用和整理復習等知識;相反的,有的知識更適合教師對學生面授面講,像商不變的性質、雞兔同籠等,這些知識需要教師時時掌控學情、時時進行教學的微調,這樣才能有助于后續的知識內化?;谶@樣的結論,我們在翻轉課堂的嘗試中一定要對教學的內容斟酌再三,選取適合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知識。
“巧算圖形面積”一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圓的面積后,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一節練習課。本節課主要運用移補的知識變不規則圖形為規則圖形。起初,我們在嘗試初期會覺得教學內容難度過高,但是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稍難的題目富有挑戰的知識更為感興趣,因此教學內容具備翻轉潛質。
步驟二:巧妙拍攝教學視頻
嘗試翻轉課堂,我們就不得不談到知識的載體,也就是微視頻課程。微視頻不同于課堂錄像,它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微”,要控制在小學生的注意力較為集中的時間范圍內,換言之,微視頻要控制在10分鐘以內,這樣才不會讓觀看者產生厭煩情緒。
教學視頻是翻轉課堂的開始和橋梁,在這短短的幾分鐘里要把知識點講清楚,又要學生接受教學的信息,教師一定要編排合理,對見不到面的學生的學情做好預判,同時給學生預留出思考的時間,進而完成課前視頻學習。此外,我們發現,富有童趣、生動形象、互動性強的視頻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此,拍攝的微視頻一定要面向學生,適用于學生。一段好的教學視頻要有抓人的內容,清晰的圖像,簡潔的語言,精確的信息傳遞,合適的教學任務等,總之,要適用于學生在課堂外完成獨自的學習,這些直接決定翻轉課堂中后續的任務進展是否順利。
在制作“巧算圖形面積”的微視頻時,筆者除了利用課件的動態播放的形式來突破教學難點外,還利用現場筆算過程的示范方法幫助學生領悟知識內涵,突破不易懂的地方。而這種做法,在實際的操作中也得到了不錯的效果,教師的垂范對學生內化知識起到推動作用。
步驟三:努力推進課堂互動
不容忽視的是,有的學生由于受到網絡、電腦等硬件設備的局限,或者家長無法監督學生觀看視頻等原因,導致學生并不能在家中完成視頻的學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這個視頻的播放放到課堂上來,利用課程中的前10分鐘可以集體觀看視頻,集體學習。由于是教師播放,在觀看時可以邊看邊停、邊講邊議,更能為后面的課堂交流做好鋪墊。
有了前置學習的基礎,學生的協作學習會逐層地展開。隨著難度的提升,學生的協作學習可以分為自我學習―同伴互助―求助教師這幾個步驟。
在教授“巧算圖形面積”一課時,我們發現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學生在互動起來時更容易產生智慧的碰撞。那么這節課,筆者將自己的教師身份逐漸減弱,變成一個傾聽者,變成一個組織者。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呈現出來的不同層次的想法,教師會將它們重新組合起來,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程度分享給所有同學,讓每個水平的學生都能有收獲。
步驟四:實施多元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