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9 11:40: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語詞匯研修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教師培訓 項目 小學英語 實踐反思
引言
本項目以自治區教育廳《關于做好2016年自治區級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組織實施和參訓學員選派工作的通知》要求為依據,為提高自治區各地小學一線英語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使其掌握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和策略,并切實結合培訓前的需求調研,確定了對小學英語學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訓目標和實施方案。
一、項目實施概況
1.目標和主題:本項目以“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的提升”為主題,總目標是通過培訓提升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自治區各地小學培養一批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領頭人,發揮其教學名師、高端人才的輻射作用,從而對所在地的小學英語教學和研究產生影響、提升新疆小學英語整體教學水平。圍繞培訓目標和主題制定的具體目標是:(1)結合案例領會并掌握新課標要求,并能在課堂教學中實施;(2)領悟小學英語教學研究前沿動態和教W理念,并熟練掌握教學設計思路及授課方法。
2.實施過程。根據既定計劃,整個培訓過程分3個階段,各階段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組織和管理:
(1)集中研修階段: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主要內容,集中培訓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采用案例引領、講座釋疑、參與研討、互動交流等方式,內容涉及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學科教學基本技能,重點是布置總結階段的匯報展示任務;第二階段: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匯報交流等方式,具體任務有:小學英語微課制作及課堂展示,規范匯報課教案和說課稿并上匯報課,語音訓練成果匯報,小課題選題匯報等。
(2)“影子教師”實踐階段:本階段研修采用導師“傳幫帶”的方式,學員依據“任務驅動”模式完成培訓計劃,計劃主要內容包括英語教學能力訓練、班主任工作訓練、校本課程開發及小課題研究方向等。
(3)反思總結階段:參加或觀摩培訓期間小學英語班組織的“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比賽” 并撰寫教學反思或評課記錄,撰寫實習實踐階段學習心得并交流,撰寫校本課程開發或小課題研究選題報告,并做交流、總結和匯報。
以上三個階段訓練,前期主要從案例分析入手指導學員進行教學設計,經專家指導后走入課堂實踐設計,最終使教學訓練走向課堂。同時,進行小課題研究選題的確定及前期研究工作指導;“影子教師”實踐階段以“任務驅動”來指導參訓學員完成培訓,“影子學員”與指導教師共同設計“影子教師”培訓計劃。該階段結束時,撰寫小課題研究選題報告及培訓總結。
3.培訓成果和學員反饋。培訓結束時,參訓學員以各種方式呈現了本次培訓的學習成果:匯報課教學設計及說課、聽課記錄、教學反思、數字故事、微課作品及小課題研究選題等,圓滿地完成培訓期間的目標任務,使本次培訓達到了預期目標。具體來講,經過集中培訓和影子培訓培訓,參訓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更新,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和“閱讀教學”的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有較大提升,部分教師開展校本研究、小課題研究的意識逐步萌生、科研計劃初步形成;通過赴內地參觀學習,參訓教師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活躍了思維,更為重要的是,對參觀地文化名勝和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最終升華為熾熱濃厚的愛國之心和投身教育的報國情懷,紛紛立志將為邊疆教育事業振興而盡一己綿薄之力。
培訓結束時項目組對參訓學員就本次培訓的組織實施和培訓內容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結果表明:
(1)本次培訓的優點及給學員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學科專業培訓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多樣,對今后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啟發很大;赴小學英語教師優質課比賽現場觀摩并聆聽專家點評,課堂觀察和評課、說課技能得到較大提升;學習用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微課制作輔助英語教學,對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專業化技能有非常突出的效果;學員參加模擬小學英語詞匯課實踐教學及說課、評課,班級舉辦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擂臺賽等實際教學技能訓練活動,切實提升了參訓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能力;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等方式使學員互助合作,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
(2)學員對該項目今后改進的建議:希望多組織這樣以提升教師學科教學技能和專業化水平為目的、“接地氣”的培訓;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與一線教師、教研員就學科教學方面的困惑、問題開展面對面研討;建議多開設一些能提升學員開展小課題研究能力的課程及有關科研方法的課程。
二、項目培訓效果測評
培訓期間承訓單位對學員發放了調查問卷,對來自全疆各地州的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和受訓學員的培訓需求及本次培訓效果進行了調查。
測評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本方案設計的培訓目標結合一線小學英語教師的實際需求,針對性強,能夠切實幫助參訓學員將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貫徹實施,解決了一線教師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困難,特別是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課堂觀察和評價、小課題研究選題等方面收獲尤為突出。
對本次培訓內容及課程安排,100%的學員表示,本次培訓中的優秀教師現場觀摩課、優質課比賽及專家點評、與一線教師教研員面對面研討,特別是班級全員參與的“小學英語詞匯課模擬課堂”授課和聽評課活動以及班級自主舉辦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擂臺賽”對其幫助很大,認為本次培訓活動對于提高學員的實際教學能力、觀課評課能力及教研能力非常實用,能在以后教學過程中極大地幫助他們改進教學設計和實施。
大部分受訓學員在問卷調查中都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類似本次培訓這樣的活動,承訓單位能多安排組織自治區專家及一線優秀教師進行授課、點評及面對面研討,并且最好能定期開展此類培訓活動。
以上關于培訓目標和內容的調查結果表明本次培訓取得了預期效果,學員也對本次培訓效果表示非常滿意,并紛紛表示將會在回到原單位后在教學教研工作中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對新疆各地州小學英語教學起到引領作用。
三、分析與反思
本次培訓工作順利完成并達到預期目標主要得益于培訓工作的組織和準備工作到位,特別是培訓方案經過專家論證、項目負責小組修訂后,培訓目標更加明確、針對性更強,并由項目小組精心組織安排、嚴格落實方案計劃,最終使學員在培訓中更加有效地解決了教學教研工作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本次培最大特色就是實效性。本次培訓以 “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等體驗式培訓活動為主,力求所有的培訓環節都做到“接地氣”,即所有培訓活動的都力求搭建高校英語教育研究專家、一線教師教研員與參訓學員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具體體現在:(1)學員在教學理念、教學技能有所提升,集中培訓期間的圍繞小學英語詞匯、閱讀課等核心課組織的模擬課和優質課比賽使參訓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學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2)所有的觀摩課、優質課及學員匯報課后都有授課教師說課、專家點評以及與學員互動交流的環節,使參訓學員在觀課現場與授課教師和點評專家思維碰撞、有效更新教學理念、快速學會并內化教學技能;(3)所有高校英語教學研究專家及教研員的講座專題均結合一線教師的教學實際和培訓需求,將案例分析、互動研討與理論講授相結合,使參訓學員當場解決諸如教學理念、教學技能、課題研究等方面的實際困惑;(4)培訓過程中參訓學員在過程評價和任務驅動的模式之下,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學設計、課堂觀察與評價、微課制作、匯報課說課等培訓考核任務,最終達到了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的能力、教研能力有效提升的培訓目標。
本次培訓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部分參訓教師表示逐步具備了參與小課題研究的意識,但對于課題申報、課題研究的方法等還是無從下手,希望今后的培訓能重點解決教師參與課題研究能力提升的問題;(2)小組合作協同完成培訓目標任務的模式雖然極大地調動了部分學員參與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不同智能模式學習者的創造性、想象力,但也在高漲的小組合作和團隊精神的熱情之下,掩蓋了個別學員敷衍了事、懶惰拖延的不良現象。
四、結束語
【摘要】
通過對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藥理學雙語教學效果的調查,評價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態度,找到適合學生閱讀的藥理學英語教材和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方法采用問卷進行調查。結果與結論與結論對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開展藥理學雙語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水平、藥理學學習,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但在教學組織形式、學生英語基礎、教材課件等方面尚存在諸多問題。
【關鍵詞】 雙語教學 中西醫結合專業 本科生 藥理學
新世紀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具有較強的外語交流能力是高素質醫藥學專業學生的必備條件。當前,藥理學進展日新月異,而這些知識大多數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現在一些期刊雜志上,假如我們的學生不懂藥理學專業外語,必然會導致學生知識的落后,不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和對外交流。另外,雙語教學對大學生的就業也產生影響。當今社會,懂專業又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很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藥理學雙語教學的開展,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此次調查通過對藥理學雙語教學的初步評價, 旨在了解和掌握在我校藥理學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為我校雙語教學改革的發展與完善提供改進依據,以期不斷地提高藥理學雙語教學水平?,F將調查情況作一總結。
1 資料與方法
調查于2006 年秋季在本校2004 級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中開展,74 名學生在接受20 學時的藥理雙語教學課程后參加了本次問卷[1,2],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結構問卷,采取集中發放,當場匿名填寫當場收回的方式。問卷結果如下。
2 結果
2.1 86.49%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其他課程的雙語教學。
2.2 40.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時數應該為50 學時左右,28.38%的學生認為應該為80 學時左右, 31.08%的學生認為應該為108 學時左右。
2.3 67.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可有可無。
2.4 學生對教學效果、教師、教材、課件和教學組織、情況等的具體評價見表1 ~4。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具體見表1;對教員的評價結果見表2;學員對教材和課件的評價見表3;對教學組織的評價具體見表4。
2.5 為了探討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態度與興趣、學生英語水平(大學英語四級通過情況)之間的關系,將三者進行spearman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學生外語水平越好,興趣越大, 學生外語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態度無明顯相關。結果見表5。
表1 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略)
表2 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略)
表3 學生對教材和課件的評價(略)
表4 學生對教學組織的評價(略)
表5 學生英語水平、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之間相關分析(略)
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藥理學雙語授課對提高英語水平、藥理學學習有一定幫助。用雙語授課的老師教學態度認真,教師發音標準。同時也反映出在教學組織形式、學生各方面基礎、教材課件等方面尚存在諸多問題。
3 分析
3.1 教師教學組織方面
3.1.1 教學進度方面44.59%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教學進度的安排不合理,47.3%對課堂內容不能聽懂,44.59%僅部分聽懂。調查也發現,該班將近50%學生的英語還沒有通過四級,過六級的僅少數幾個,學生對聽懂一些日常用語都有困難,對專業詞匯的理解更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們所安排的雙語教學進度與平時以漢語上課基本相同的這種教學進度對學生來說無疑過快。
3.1.2 課時安排方面調查顯示,36.49%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時安排不合理,40.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時數應該為50學時左右。學校其它基礎課教學開展雙語教學的比較少,86.49%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其他課程的雙語教學,這次開展的雙語教學也因是初步探索階段,教學內容的比例安排偏少,僅占20%,這都造成學生進不了雙語教學的氛圍,學習興趣不濃,影響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掌握。
3.1.3 對課堂組織形式方面此次雙語教學大多數采取的是老師教,學生聽的模式, 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扎實,缺乏自信,也導致他們不愿意與老師互動。調查顯示,44.59%的學生認為此次雙語教學需要改進教學組織形式。
3.2 學生方面
3.2.1 學習目的不清學生學習目的不清晰,導致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67.51%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課可有可無,45.95%的學生不贊成藥理學雙語教學。本次調查認為,大多數學生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外語水平在獲取專業知識中的重要性,學習普遍比較被動。
3.2.2 相關專業基礎不扎實對于藥理學的學習和理解,要以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等科目為基礎,如果這些科目學得不扎實,僅僅用漢語講授藥理學,學生學習和理解會有困難,更不用說用英語來講。
3.2.3 英語基礎較差我國大多數中醫藥院校招生時分數線就比一般綜合院校要低,相應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基礎就要差一些,再加上我國中學階段學生學的英語普遍存在重讀、寫,輕聽、說的實際情況,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是制約師生雙語教學交流的“瓶頸”。另一方面,學生很少參加過其他相關課程的雙語教學也導致學生醫學專業英語詞匯少,基礎差,這也是影響藥理學雙語教學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
3.3 缺乏合適的教材和課件在本次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自編的英文講義, 以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5 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藥理學》為藍本。授課時以中文大綱的內容、編排,用英語講授,學生課后以閱讀中文書為主。調查發現, 64.86%的學生希望采用中英對照的雙語教材,另外我們還配套講義自制了藥理學全英文課件,但是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為課件以中英文穿插的方式更適合他們。但目前尚無滿足學生要求的雙語教學的藥理學教材。
4 對策
4.1 大力加強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藥理學學科的師資主要來源于本校較為優秀的畢業生,學歷均在本科以上,大多數為碩士、博士研究生,具備一定的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基礎。在此基礎上,應該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如定期舉行專業英語集體備課,選派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學習或研修。鼓勵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知識文化底蘊,創新教學方式,努力將英語的應用與提高融入教學與科研工作中去,營造良好的雙語教學氣氛,更新雙語教學教育觀念。
4.2 提高學生的公共英語水平和打好其他學科基礎一方面,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結合大學英語學習努力提高公共英語水平。一方面我們還要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鼓勵學生通過自學學好沒有授課的其他基礎醫學內容。另一方面,“雙語教學”應該從其它基礎課教學開始, 一旦雙語教學在多專業、多課程上穩步鋪開,就能形成各學科的相互支撐和滲透。屆時,目前這種藥理學雙語教學獨木難撐的局面自然會得到改觀。
4.3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適當改進課堂組織形式首先老師要鼓勵學生,樹立他們學好公共英語專業英語的信心;另外可采用教學多樣化,如每次課前十分鐘進行純英文復習,進行單獨或集體提問及回答,讓學生將專業單詞自己說出來,強化語感,為后期雙語教學奠定基礎;在講授過程中,不斷要求學生用專業單詞簡要回答某些問題,了解教學效果等。通過這些方法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專業學習和專業單詞的聽說相結合,加強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4.4 加強尋求更加合適的教材和課件我們可以適當找一些簡單的相關教學內容的英語文章給學生作為課外學習,從簡單到難,開始中英文對照,循序漸進,最后讓學生脫離漢語對照部分,從而到可以看懂純英文教材和文章。另外,還可以通過聘請國外從事中醫藥教學的專家指導,共同編訂符合本學科教學特點的雙語教材。課件制作中,可選用制作較好的英文原版教學片插入多媒體課件中,穿插于講課之中播放,這樣既學到原汁原味的醫學英語,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介紹生僻專業詞匯時,圖文相配,學生視聽同步,英漢對照而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學習這些內容。
4.5 努力培育雙語教學的整體教學環境提高整體雙語教學教學環境的氛圍, 營造有利于學英語、用英語的環境。如可以通過采取講座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意識到雙語教學在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作用,舉辦大學生英語作文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節目表演等活動,給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空間, 營造濃厚的外語氛圍。此外,我們亦鼓勵學生與外教交流的機會,使學生減少對雙語教學的畏懼感。
總之,只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本著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精神,遵守循序漸進、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有序地開展藥理學雙語教學,藥理學雙語教學必將為培養國際型中醫藥人才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地方普通高校;計算機;創新;質量保證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地方普通高等院校一般立足于地方,主要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其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立足點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培養創新型和實用型的人才”。但地方普通高校在辦學層次、師資力量、辦學條件、招生質量、資金投入等方面與全國重點院校相比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保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地方普通高校必須更新辦學理念,建立完善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山西大同大學是一所由四所院校合并組建的本科院校,為適應本地區對計算機人才需求的動態變化,我們在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創新實踐平臺等方面進行了整體優化和改革,努力形成多元的、以學生為本的、注重個性發展的人才培養過程,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2制訂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施人才培養的綱領文件,既要充分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及其在計算機學科教育中的應用,又要考慮計算機發展迅速這一特點,既要結合本學科的人才優勢與資源優勢又要考慮地方經濟發展對本學科人才需求的動態變化。據此,我們提出的計算機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體現了六大特點:
(1) 課程體系設計采用I型結構,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包括必修和選修)所占比例相當。課程體系設計體現“依托學科、面向應用”的指導思想,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三方面的課程。既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注重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團隊協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較強的專業應用能力。
(2) 按類別及關聯度重新整合課程,形成課程模塊群。課程重新整合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提高教學效率,將各門課程中重復的、冗余的內容去掉;二是節約教學時數,可以減少部分不必要的理論教學,而將剩余的時間用于加強實踐性及創新性的教學。例如我們將“C語言程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和“算法分析與設計”四門課程整合為一個課程模塊群。這樣,可形成以算法分析與設計為主線,其他三門課程為點的連貫的課程體系,在C語言中了解算法的初步知識和基本設計方法,在離散數學與數據結構中掌握算法的詳細分析與設計過程。這樣,算法分析與設計融入其他三門課中講解,該課程不再單獨開設,從而節約了部分學時。再如將“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微機原理”、“匯編語言”等課整合為一個課程模塊群,將“計算機組成原理”和“計算機系統結構”去除冗余合并為一門課“計算機原理”,將“微機原理”、“匯編語言”整合為“微機原理與匯編語言”一門課,這樣就形成了以“數字邏輯”為線,“計算機原理”及“微機原理與匯編語言”為點的連貫課程體系。按照同樣的設計思路,我們對所有的課程均進行了整合、優化,形成了重點突出、內容連貫、前后呼應的課程體系,并指定專門教師全程負責,綜合安排內容和深度。這樣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達到了培養和鍛煉師資隊伍的目的。
(3) 按市場對本學科人才需求情況,動態劃分專業方向。為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有機結合,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基礎上,進一步劃分了計算機網絡工程、軟件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三大方向,分別培養當地急需的計算機網絡管理與維護工程師、軟件開發與運行維護工程師、計算機銷售、維護及圖形圖像制作工程師,每一個專業方向通過設置專業課程組來體現其特點,鼓勵學生首先完整地選修一個方向的課程,有余力的再兼顧自己感興趣的其他方向課程。由于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動態變化,我們規定每年一小調,四年一大調,以變應變,動態地適應市場的需求變化。
(4) 強調基礎理論,實時引進本學科的新技術?;A理論是所培養的人才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在工作崗位上能否進行創新的前提。因此,在培養方案的制訂中,我們特別強調要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在課程設計上,除了前面提到的專業基礎課程模塊群外,我們還突出了兩年數學不斷線、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齊頭并進的思想。除“高等數學”外,我們還開設了“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兩門課,并為高年級本科生開設了“計算方法”選修課;在專業課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必須把與本課程有關的常用專業英語詞匯及表達法傳授給學生。針對計算機學科知識更新快的特點,除了在課程中及實踐環節中要求教師實時引進新知識、新技術外,我們還通過每學期不定期的學術講座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最新的學科進展,力求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科技和社會需要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
(5) 大幅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立體化的實踐平臺。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技術保障,是學生能否盡快適應崗位及崗位群,將所學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基礎。首先,我們加大了實驗教學時數,實驗時數大約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其次,構建了立體化的實踐平臺,形成了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綜合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五位一體的綜合實踐過程,訓練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崗位適應能力。
(6) 實行“2+1+1”教學模式。用兩年時間打好基礎,用一年時間進行專業方向教學,再用一年來加強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動手能力并完成畢業設計,對少部分準備考研的學生,進入導師課題組,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并完成畢業論文。
3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前提,但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落實情況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質量高低。因此,建設一支業務精、水平高、梯隊合理、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隊伍,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保障。
(1) 采取在職研修、脫產培訓、聘任等多種措施,提高專任教師隊伍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學歷層次,構建科學合理的學術梯隊。積極鼓勵、支持青年教師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研究生和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還創造條件選派教師到各企、事業及行政單位進行網站組建、工程驗收、軟件開發等業務工作。在系內部,還專門成立了“計算機網絡”、“軟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研究小組,定期由教師輪流負責進行教研和科研活動,強化教師的在崗進修意識。積極開展社會合作,聘請一些學術造詣高又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承擔學校部分專業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工作。目前基本形成了學科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技術職稱結構、雙師型結構較為合理的系、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師資隊伍;形成了一支以學科帶頭人為龍頭,以學術帶頭人為主體,以中青年學術骨干為支撐,具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學術梯隊。
(2) 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活動,積極申報各級各類教研、科研項目。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是培養教師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保障,是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前提。以學科和學術帶頭人為龍頭,按專業方向形成多個學術團隊,以此為基礎積極申報教研和科研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近幾年,我們先后主持或參與了國家級科研項目兩項,省級和市級教研和科研項目六項,校級項目多項,教師通過教研和科研活動大大提高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煉和培養了師資隊伍。
(3) 提高課程質量,加強課程建設。課程建設是人才培養質量最直接的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立足點,是學校教學評估的重要環節。課程建設主要指建設國家級、省級、校級等多層次的精品課程,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按精品課程的要求規范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活動。經過努力,已有“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兩門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通過精品課程的建設,相關主講教師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精品課程的建設也促進了教師教學研究的開展及教材的建設,近幾年,我們先后編寫出版了多部學術著作和教材,其中《Delphi程序設計及實驗指導》一書還被列入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課程建設極大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改善,為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奠定的堅實的基礎。
(4) 完善教學評估體系,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評估是提高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也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環節。為此,我們構建了學生評教、同行互評、院系教學督導組評估以及校教學督導委員會評估等多級評估體系,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較好地保證了教學質量。而且每學期終還要對表現優秀及較差的教師進行獎勵或批評,并對教學效果差的教師進行崗位調整,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教學素質及教學責任心的提高,備好課、講好課,教師間的互動學習蔚然成風,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型集體。
4構建完善的創新實踐平臺
創新實踐平臺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崗位、崗位群的適應能力,知識運用與轉化能力,自學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我們構建了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綜合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五位一體的綜合實踐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1) 課內實驗與課程設計。課內實驗是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點的重要保障,課程設計是學生掌握本課程核心內容和思想的前提,也是后繼綜合設計的基礎。按照課程性質不同,課內實驗通常占課程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課程設計一般安排1~2周。除必要的驗證性實驗外(如“數據結構”中各類排序算法的驗證),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設計性的實驗,把生活、學習、日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引進課程實驗及課程設計中,任課教師依據實驗創新的內容情況進行實踐成績的綜合評定。
(2) 綜合設計。綜合設計是指學生學完一個課程模塊群后所要完成的較大型的綜合實驗,綜合設計是學生理解和掌握專業方向的重要環節,也為后續的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奠定基礎,一般安排在三年級,每學期4周。在綜合設計中,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就某一專業方向的具體問題進行求解。綜合設計的題目一般由學生通過本專業方向的社會調查來確定,指導教師可以提出參考意見,并對可能的設計工作量進行合理增減。對部分理論基礎較好的學生,也可直接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或自己申報科研課題,所有設計工作應在三周內完成,第四周按照工程化的思想撰寫設計報告。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工作進行全程監控、輔導,并依據學生的設計態度、設計水平、創新點、設計報告撰寫情況進行綜合設計成績評定。
(3) 生產實習。生產實習是學生在學習完成全部主要課程后所進行的一次全面的綜合實踐過程,安排在四年級第一學期,時間一般為8~10周。生產實習是學生在就業前的一次綜合培訓,是學生零距離地接觸就業單位、從事實際生產活動的崗位實訓。因此,除部分確定考研的學生外,一般安排在校外實訓基地來完成。在近幾年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在建立校內實習基地的同時,大力發展和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爭取實現產學合作,校企雙贏。目前我系已在“遠大軟件工程有限公司”、“奔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大同市政府門戶網站”等八家當地的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實習基地。這種合作方式不僅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術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學生的就業搭建了平臺。在生產實習過程中,聘請企事業單位的一線技術人員擔任學生的導師,每一個實習基地另派兩名有經驗的教師作為副導師,全程監控、指導學生的生產實踐過程。實習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匯報,總結實習經驗和取得的成果,表彰實習優秀的學生。最后,依據學生在生產實習中的綜合表現(包括工作態度、團隊合作精神、創造性的生產建議、實習報告撰寫情況、用人單位的綜合評價)由導師和副導師給出實習成績。
(4) 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學生對四年來所學知識的一次全面總結,是將所學知識進行升華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就業前最后一次有組織、大規模的實訓活動,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時間大約16周。在畢業設計的安排上,我們改變了原來教師出題,學生完成的傳統形式,而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方式:比如部分學生在生產實習中受到企事業單位的,可在畢業設計中繼續從事相關的工作,題目由實習單位和學生共同商定;部分已提前找到就業單位的學生,也可直接將單位的某些具有創新性的實踐工作作為設計題目;部分學生也可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另外,我們還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社會調查,了解市場需求,自主申報創新性的畢業設計題目。當然,上述所有的題目都必須通過系部的嚴格審核和批準。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要我做變為我要做,大大提高了畢業設計的質量,再加上指導教師的悉心指導,畢業論文的水平大大提高。
5結束語
為了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具有較強應用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中,人才培養方案是質量保證的前提;師資隊伍是質量保證的基礎;實踐教學平臺是質量保證的手段。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針對市場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我們對這三個方面進行了整體優化和改革,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學生的一次就業率達到了85%以上,人才培養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育堅,鮑泓,鮑有文,等. 應用性本科計算機專業設置與培養方案的改革[J]. 計算機教育,2008(10):134-136.
[2] 楊起帆,陳觀林,朱勇,等. 計算機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的“211”培養模式[J]. 高教探索,2006(1):65-67.
[3] 李群英. 地方本科院校課堂教學質量監控長效機制的構建與實踐[J]. 教育與職業,2008(30):46-47.
[4] 韓利凱,雷偉軍,毛艷,等. 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人才培養與計算機教育教學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7(1):78-80.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Innovative Computer Talent-Trained in Local Universities
ZHANG Jing-an, GUO Xian-e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037009,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