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2 04:37: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微觀經濟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二)理論的抽象性作為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在課程中廣泛使用的彈性這一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難理解其含義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理論,如寡頭壟斷理論、市場失靈等在現實中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案例來解釋。再者,屬于社會科學的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并非如自然科學一般可以在實驗室再現,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缺乏深度。
(三)定量、圖形分析使用頻繁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并結合定性分析,其理論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變化較多,學生理解起來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經濟學理論的求證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數學知識推導得出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的反應程度,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掌握這些也有一定的難度。第三,微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學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切合實際的案例比較少微觀經濟學是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及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逐步建立起來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國家的經濟案列,缺少對于亞洲特別是我國當前熱點和焦點問題的案例(如土地價格、房地產行業問題等)。這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案例的理解有距離感,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不夠深入,很難運用所學理論解釋現實的經濟問題。
(二)課時相較于內容偏少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來看,相對于這一課程的特點、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48學時較為緊張。學生往往要在一堂課掌握近一章的內容。即使課前進行了預習,學生完全吸收課堂內容難度也較大。這就導致前一章內容還未掌握好,教師已進入下一章趕教學進度。由于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學生往往陷入囫圇吞棗的惡性循環,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由于教學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這就決定了學生以書本為主、教師以應試為主,從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作為解釋現實問題的經濟理論,其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的。因此,對于理論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弄懂數學公式的推導,或是概念的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學會應用已掌握的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途徑和方法。
三、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結合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由于微觀經濟學內容龐雜,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包括如何引入話題,如何突出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學生提出問題等。遵循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原則,讓學生既能緊扣課本地掌握重點知識點,又能從抽象理論中體會其真正含義。講課過程中,以價格決定機制為主線,讓各章內容貫穿于這一體系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有一條明確的主線。
(二)豐富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點,對教材進行梳理、歸納,通過動畫、短片、圖片等形式引入課堂內容,并通過課件的制作使學生清晰微觀經濟學理論脈絡、重點概念、定理等內容,加強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往往節省了大量的畫圖時間,且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變量的變化過程及相互間的影響,教會學生如何看圖、看表。其次,加強課堂互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本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提出和分析現實經濟中的焦點、熱點問題入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能夠將枯燥的理論講解轉化為活躍的理論討論,并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1.構建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式教學模式
針對應用型高校的本科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的特點,筆者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小組式分組教學,即構建一種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式教學模式,從而做到因材施教。這種模式的具體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將選修該門課程的學生的專業和班級打亂,征求學生意愿的同時(可以由學生先提出申請),分別進行高等數學和英語的水平測試,按照學生的基礎和意愿分成若干授課小組,并根據授課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考核的方式。位于第Ⅰ象限的學生,他們的數學功底較深厚,但英語的水平一般。針對這種情況,授課教師可以選用國內的稍難教材,例如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教程,鑒于學生的英語水平薄弱的情況,僅對學生介紹名詞的英文,作為理解課程的有益補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比如,講授成本理論過程中,共涉及短期總成本(STC)、短期平均成本(SAC),短期邊際成本(SM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變成本(AVC),總固定成本(TFC)等十余個名詞。課程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記住這些名詞,并且還要能夠理解這些成本名詞背后代表的數學意義,要能夠推導公式,并運用公式來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名詞一下子讓學生都記住,并且能夠自己推導和計算,確實存在很大的難度。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告訴學生這些概念的英文字母表達其實是其英文名稱的縮寫,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例如,短期總成本的英文是Short-runTotalCost,因此用其英文縮寫STC來表示。經過多年的教學反饋,這樣講解后,學生普遍反映對于概念的理解加深了,記憶得更勞了。在考核上可以以論文和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位于第Ⅱ象限的學生,他們的不僅數學基礎好,而且有著過硬的英語基礎,對于這樣的學生,授課教師可以選用原版稍難的國外經典教材授課,不僅使得學生有更寬闊的眼界,而且原汁原味的外文經典教材還可以讓學生加強對于微觀經濟學專業知識的理解。這部分學生往往學習意愿都很強,授課教師在課下可以布置一些研究熱點和經典的微觀經濟學外文文獻給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己朔绞缴峡梢砸哉撐淖鳛榻Y課方式,并鼓勵學生撰寫外文論文,授課教師挑選出好的論文可以加以修改后,推薦發表。位于第Ⅲ象限的學生,其特點是無論數學和外語的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往往比較低。針對這部分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選用一些比較簡單,案例量更大的教材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時,分成若干討論組,運用更多的案例討論形式,讓學生的參與度增加,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己藭r,教師可以采用讀書筆記和討論作業的形式來進行。綜上所述,這種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劃分不同的學習小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取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方式和不同的考核方式,因材施教,學生整體的學習質量和興趣都將有所很大的提升。位于第Ⅳ象限的學生,他們的特點是英語功底深厚,但數學水平不高,針對這樣的學生,授課教師可以選用國外經典但內容較簡單的教材,例如曼昆原版的《經濟學原理》這本教材,就非常適合。這樣學生不僅能體會原汁原味的國外經典教材,同時由于該教材深入淺出,模型較少,案例較多,注重經濟學思想培養,非常適合英語基礎好,而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己藭r,教師可以利用外文試卷和讀書筆記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考核。
2.構建批判式創新思維
培養模式創新是一個國家不斷前進和發展的源動力。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一份子,應用型大學的學生有必要肩負起建設國家、復興民族的重任。因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顯得刻不容緩。筆者提出的構建創新思維的教育模式,即突破以往只講經典理論本身的束縛,而將經典理論的來龍去脈悉數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理論的產生過程和演進的路徑,并在其中穿插介紹其他非經典學派的觀點,從而將經濟理論的全貌展現給學生,而非以往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片面的理論本身。在授課前,指導學生閱讀教師精選的閱讀材料,讓學生自主地找尋問題。授課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教師講解完理論的外延和內涵的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討論,教師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課后學生根據課堂討論的結果撰寫讀書筆記,幫助更好地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同時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個人觀點,定期集中進行點評,鼓勵學生創新。
3.構建互動式案例教學模式
近年來,案例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應用型高校的學生更加注重實踐精神的培養,因而案例教學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構建互動式案例教學模式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首先,授課教師要選取適當的案例做成多媒體課件。因為低年級的本科生大多缺少社會閱歷,較少地接觸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選取案例時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多選取身邊的案例,如政府報告、熱點話題、新聞報道等等,這樣才能讓他們產生共鳴。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盡可能地還原事件原貌,既節省了時間,又在最大的程度上減少學生因為缺乏對案例背景的了解,而產生誤解和誤判。其次,教師起到一個啟發誘導的作用,不直接說出結論,而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的想法和結論,然后組織討論,讓學生體會暢所欲言的氣氛,教師和學生之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教師通過總結,將微觀經濟學經典的理論引出,并將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精心的點評,學生可以課下根據討論的結果完成相關的討論作業。這樣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成為了引導者,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自主性學習的動力加強。
二、總結
論文摘要: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實證化和專門化、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證偽主義的普遍化、案例使用的經典化、學科發展的邊緣化、古典的均衡分析和現實的非均衡分析相互補充、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等趨勢強化,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以及政府作為經濟學研究對象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系得到共同重視。
20世紀經濟學之所以產生諸多“革命”和理論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講,研究方法的演變體現經濟學的發展脈絡。舉其要者,研究方法的變化可歸納為以下十大趨勢。
一、數學化成為經濟學發展的主流趨勢
經濟學應用數學研究的專門化、技術化、職業化甚至到登峰造極的程度,使經濟學更嚴密,表達更準確,思維更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宏觀計量分析法是最大貢獻之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克萊因從上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為宏觀經濟研究開辟新的視野。此后,隨著大型計算機的誕生和使用,經濟結構的各種參數得以推算出來,為制定政策提供依據。第一代計量經濟學家的數理貢獻在經濟學方法論體系的整體性、嚴密性和形式化等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中國經濟學深受其影響。經濟學理論與計量方法、計量模型,以及國民收入的核算體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得宏觀經濟理論從未像現在這樣更貼近現實、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對比中國《經濟研究》和《美國經濟評論》,可以看到,自2002年開始,《美國經濟評論》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論文比重下降,而自2003年開始,《經濟研究》上刊登的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論文比重上升,開始超過《美國經濟評論》。①
第二,計量經濟學長足發展并成為經濟學中一個極富魅力的分支,首先得益于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廣泛使用,并最終成為構建計量經濟學體系的一個重要基礎。《1867-1960年美國貨幣史》是弗里德曼成功運用統計分析的一部經典性著作②,通過一系列的數據統計分析,得出貨幣數量的長期變化和實際收入的長期變化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相關性的結論,從而構建弗氏貨幣數量說。統計分析的運用不但支持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還大大推動諸如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等新的理論分野和發展。
但是,許多經濟學家都激烈抨擊濫用數學的現象。里昂惕夫在分析1972-1981年間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各種文章的類型之后,指出“專業經濟學雜志中數學公式連篇累牘,引導讀者從一系列多少有點道理但卻完全武斷的假設走向陳述精確而卻又不切實際的結論”。
二、越來越呈現出實證化和專門化趨勢
實證化,是經濟學研究和表述中,越來越注重對經濟現象的因果聯系進行客觀的、不帶有主觀選擇意味的研究。這是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迫切要求。這種趨勢注重具體經濟而非一般性經濟問題的研究,注重經濟政策而非經濟理論研究。表現為經濟學研究目的的實用性,也表現為現實經濟問題對經濟理論研究的實證要求。與這種趨勢相關,整個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也發生兩次轉換,即先是由重視對經濟波動、就業和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轉換到重視對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匯率變動和國際收支逆差問題的研究之后,又轉換到重視對經濟周期、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
專門化傾向,是實證化研究深入發展的結果,也是借助日益豐富的分析工具而產生的結果。專門化傾向,是指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和表述方法方面,越來越多地使用一些特有的、非經濟學家一般不使用的方法、分析工具和專業術語,以至于出現只有受過專門訓練的人才能進行經濟學研究和分析、才能夠看懂經濟學論文。于是,由實證化傾向而來的專門化傾向,通過分析手段的發展和豐富,在加強實證研究技術化傾向的同時,又逐漸脫離實證化。這一特征從凱恩斯主義宏觀計量模型到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的動態模型,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從長期來看,實證化和專門化的傾向仍然在加強,但二者之間的距離卻有加大的跡象。如非線性分析這類跨學科分析方法的引進,也許會引起經濟學的較大變化。
三、均衡分析方法與非均衡分析方法并存的趨勢
“新古典綜合派”在召回凱恩斯以前傳統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同時,也在宏觀分析方面大膽地恢復均衡分析方法。因為“凱恩斯革命”打破的主要是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下市場自動均衡的實現和保持機制,而不是均衡分析方法本身。因此,新自由主義各派的經濟理論,始終堅持均衡分析的方法。在宏觀非均衡分析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法國經濟學家讓-帕斯卡爾貝納西、馬林沃德,美國的霍瓦德和英國的波茨、溫特等人,他們不僅提出一套和凱恩斯理論體系完全相容的宏觀非均衡學說,而且運用這套理論對中央集權決策經濟的非均衡問題進行分析。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得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得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盡管宏觀非均衡分析方法不如均衡分析方法的影響普遍,但它無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影響也在逐步擴大。
從廣義上看,均衡分析方法和非均衡分析方法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其不同點僅在于各自所涉及的均衡條件和水平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非均衡分析的研究對象更為現實一些,也更強調動態性??陀^上,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都是對經濟現象某些方面的適當反映,二者雖有差別,但不是根本性的相互排斥,而是相互統一、相互補充的關系。
四、假定條件的多樣化趨勢
經濟學家們不得不或放寬假設,或修改前提,或一反傳統逆向假定,以構建和拓寬其研究領域,為重建和發展他們的理論,以反對和解釋來自對方的理論。例如,經濟人假定是微觀經濟學的核心,也是經濟學的基石之一。在20世紀中,經濟人假定的條件被不斷地修改、拓展,甚至批評和攻擊。凱恩斯經濟學的誕生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對經濟人個體研究方法的最大“克服”,因為凱恩斯主義的基礎和歸宿都是圍繞總供給與總需求等一系列“總量”關系而展開的。貝克爾拓展經濟人假設,認為個人效用函數中具有利他主義的因素,這才是人類行為的一般性。鮑莫爾主張用“最大銷售收益來代替最大利潤的目標函數”,因為實證經驗表明經理層的薪金與銷售收益的關系大于它與利潤的相關程度。公共選擇學派提出的挑戰是,經濟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時,并不能得出集體利益最大化的結論,“阿羅定理”即可說明個人福利的簡單加總不一定與社會福利一致。新制度主義認為經濟人假定過于“簡單化”,因為除物質經濟利益以外,人還有追求安全、自尊、情感、地位等社會性的需要。
五、研究領域的非經濟化趨勢
經濟學研究領域與范圍開始逐漸超出傳統經濟學的范疇,分析的對象擴張到小至生育、婚姻、家庭、犯罪等,大至國家政治、投票選舉、制度分析等。研究領域的這種“侵略”與擴張,被稱之為“經濟學帝國主義”。這取決于時代主題和研究角度的變化、個人興趣和專業特長的不同。
六、強調理性、預期和不確定性問題的趨勢
理性預期學派從通貨膨脹問題入手,強調理性和預期的問題,并由此否定政府干預的有效性,這對凱恩斯主義形成較大沖擊,也引起凱恩斯主義各派對理性和預期問題的重視。盡管在理性問題上各派未能取得共識,但關于預期的思想和方法的確滲入宏觀經濟學各流派之中。
七、學科交叉的邊緣化趨勢
經濟學的大家族中又派生出許多交叉學科和邊緣學派,例如,混沌經濟學、不確定經濟學、行為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等,百家爭鳴,相得益彰。這取決于經濟學家認識領域的拓寬和方法論的多元化,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和相互滲透得以大大加深,大量非經濟學概念的引入使得當今的經濟學與百年前相比已面目全非。八、證偽主義的普遍化趨勢
證偽主義經濟學方法論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一種邏輯延續。據統計,20世紀70-80年代的20年間,經濟學界出版50多本經濟學方法論的著作,其中幾乎都和證偽主義有一定的聯系,在1991年總結的當代經濟學家達成的13點共識中,有7個和證偽主義有直接聯系。布勞格在《經濟學方法論》中將20世紀經濟學方法演變史歸納為一句話:“證偽主義者,整個20世紀的故事”。實證主義和證偽主義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新制度經濟學方法論既是證實的又是證偽的,在某種程度上還兼有歷史主義方法論的特點。
九、案例使用的經典化趨勢
經濟學中的“舉例”,不僅已經發展到“經典化”的地步,而且在有些定理中不舉例已不足以說明問題,甚至所舉的案例已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案例的惟一性,既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又幾十年上百年一貫制,代代相傳。用案例闡明一個定理、寓意一個規律已經司空見慣,如“看不見的手”。
十、博弈論的應用范圍擴大趨勢
博弈論已延伸至政治、軍事、外交、國際關系和犯罪學等學科,但其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最為成功。博弈論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決策主體的行為發生直接相互作用時的決策以及該決策的均衡問題。借助于博弈論這一強有力的分析工具,“機制設計”、“委托—”、“契約理論”等已被推向當代經濟學的前沿。20世紀經濟學及其研究方法的深化,還表現在:
1、第一次把政府作為經濟活動的一個部門來對待。不僅將政府的經濟活動納入到宏觀經濟活動中,而且將政府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政策作為能動的經濟力量加以運用,使之成為影響和調節宏觀經濟活動與狀況的重要機制之一。政府支出不斷膨脹、效率低下是的惡果,其原因是存在“政府失靈”,因此,市場是解決問題的惟一選擇。③
2、宏觀和微觀的聯系得到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共同重視。
注釋:
①成九雁、秦建華.計量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軌跡[J].經濟研究,2005(04):113-124.
②MaryS.Morgan,TheHistoryofEconometricIdea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
③參見〔法〕亨利·勒帕日.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118-150.
參考文獻:
[1]〔英〕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宏觀經濟學論文3000字(一):西方宏觀經濟學的中國化改造評析論文
[摘要]如今,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西方宏觀經濟學不僅對世界的經濟理論產生影響,同時也對中國化改造產生著重大的影響。對于西方宏觀經濟學來說,主要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分別為就業問題、經濟增長問題以及通貨問題。西方宏觀經濟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非常巨大,在將其引入到中國的過程中,經歷了否定、批判、部分吸收以及選擇性借鑒的曲折過程。基于此,文章主要評價西方宏觀經濟學的中國化改造,以供參考。
[關鍵詞]西方宏觀經濟學;中國化改造;發展;理論建構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0.112
1前言
對于現代西方經濟學而言,根據不同的研究視角和領域,通常被分為兩個分支學科,分別為研究經濟資源最佳配置的微觀經濟學以及研究經濟資源最佳利用的宏觀經濟學。在宏觀經濟學中,其將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并將國民的收入作為核心決定理論。因為宏觀經濟學的視角為整體化的經濟運行,所以,其具體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就業問題、長期經濟穩定與增長相關問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來往以及匯率問題和國際收支問題等。同時,因為宏觀經濟學主要考察與國民的生產總值、總投資和收入、國民收入以及物價水平等在國民經濟中的變動法則相關的內容,故也將其稱作為總量分析,其主要解決資源有效利用方面的問題。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應該對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運行規則、理論構成以及其影響進行分析,確保其可以在中國化改造中得到正確的借鑒,期望能夠為中國當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宏觀經濟理論的完善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含義
對于經濟學來說,其產生的目的就是為更好地解決與研究人們自身的無限性需求與資源稀缺性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而形成的一種理論學說。在經濟學中,其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問題,人類無上限的需求和資源的稀缺。對于人們的無上限需求而言,及時不斷地更替和變化,需求和欲望也分輕重緩急,稀缺資源也具有被選擇的特點。在經濟學的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內容不是資源稀缺的原因,而是針對因資源稀缺所引發的對資源選擇、利用與合理配置的相關問題[1],換句話說,就是正確選擇、配置與利用有限的經濟資源,從而更好地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所謂經濟學,其主要是從資源稀缺性的視角進行研究,如何對稀缺資源進行更加有效、合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將經濟學分為資源利用與資源配置兩個獨立的學科,分別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指的就是資源的充分利用,而微觀經濟學指的則是資源的合理配置。
3西方宏觀經濟學下的中國化改造
如今,西方宏觀經濟學已經被充分的引入到中國的經濟市場中,在此過程中,其也經歷了否定、批判、部分吸收以及有選擇借鑒的曲折歷程。對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后不難看出:首先,因為中國國內的經濟學均以政治經濟學作為基本理論和指導思想,而西方宏觀經濟學作為“后來者”,其若想得到整個經濟學界的接受,則必須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其次,在中國,長時間以來實行的都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計劃經濟體制,這與西方的私有制市場經濟體制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雖然已經實行了經濟體制的改革與轉型發展,但是這種經濟體制的成熟運行還需要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最后,西方經濟學自身具有雙重性質,也就是對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性進行宣揚,又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進行客觀性總結??傮w來說,其本質就是對私有制的維護。另外,因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中具有比較大的相同點,根據西方經濟學對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性進行客觀總結,也反映出了經濟社會中所客觀存在的事實,這也是值得我國借鑒與吸收的地方。因此,對西方宏觀經濟學的態度應該是在吸納的基礎上,嚴格把握分寸,不能照搬照抄,應消化與學習其有用的部分,實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適當、合理的將西方宏觀經濟學引入到中國化改造中。
對于政府行為,其往往表現為經濟管理和宏觀調控,市場功能往往表現為供求、價格自發調節和自由競爭,兩者緊密關聯、相互交織、缺一不可。因為政府行為不可能完美無缺,市場功能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兩者都有弱點,都存在局限性,需要協調互補。這就需要以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問題為核心,圍繞更加尊重市場規律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鞏固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加快改革財稅體制、金融體制,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能夠揚長避短、有機結合,都得到有效發揮,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立足于市場經濟運行的性質進行分析,無論是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還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的宏觀經濟調控理論,都是對現代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一種總結,兩者的目的都是通過采用有效、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宏觀調控方法和措施確保整個國民經濟的總量能夠保持平衡,從而優化經濟結構,使國民經濟可以得到平衡、持續、健康、快速以及穩定的發展,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無論是中國的宏觀經濟學或者是西方的宏觀經濟學,其手段和措施也越來越趨向于一致化。那么有效的借鑒與引入西方宏觀經濟學中的成功經驗,可以促進我國市場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就宏觀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的相關研究而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其進行建設與完善是首要任務。所以,應該在宏觀經濟政策的基礎上,將市場與政府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正確的處理。對于中國的市場經濟來說,其需要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相關經濟制度進行有機融合,確保國家干預力度的一種現代化市場經濟。一方面,政府應該在一些特殊領域內避免對市場經濟的運行進行過多干擾;另一方面,政府應正確的調控市場的自由度,避免市場經濟發展失控。為了實現這一局面,必須將政府宏觀調控手段與市場手段進行融合,體現其優越性,只有確保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順利落實,才可以確保我國市場經濟得到健康、均衡、可持續的發展。
總之,我國在經歷了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后,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四個轉變:一是由國家對企業進行直接調控和直接的資源配置轉向為調控市場,從而直接調控對市場產生影響的主體,實現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二是在總需求和總供給平衡方面,從原先的供給調節,轉變成為需求調節;三是在調節需求的方法和措施方面,從直接對市場需求進行調控轉變成為利用經濟杠桿對市場需求的規模進行調節;四是從原本借助國家計劃進行調控轉變成為國家計劃、財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三者相互配合和協調的新機制。
4結論
總而言之,在世界經濟風云變幻的今天,中國與整個世界的經濟聯系也越來越密切,這也標志著中國已經融入到全球化的經濟市場中,同時也表明了中西方經濟理論互補與交融的必然趨勢。因此,應將西方宏觀經濟學中的精華與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結合,從而探索更加完善、健全的具有中國市場經濟特色的宏觀調控手段,積極參與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技術,實現合作共贏,從而更好地抵御經濟危機,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可借鑒經驗,樹立我國經濟強國的形象。
宏觀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現代宏觀經濟學中的投資理論及其最新發展論文
摘要:宏觀經濟學關注經濟的整體結構、行為和表現。宏觀經濟學家關注的是分析商品和服務的總生產(GDP)、失業、通貨膨脹以及與國際貿易相關的一般經濟動向的基本決定因素,更重要的是,通過宏觀經濟分析GDP短期波動(經濟周期)的原因和影響,并長期預測GDP趨勢(經濟增長)。宏觀經濟事件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和福利,因此宏觀經濟問題非常重要。在宏觀經濟管理上取得成功的經濟體,必須有低失業率、低通脹、穩定而持續的經濟增長等特性。現代宏觀經濟投資理論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新古典投資理論、q理論、不可逆向投資理論。本文將對現代宏觀經濟學中三個投資理論的具體內容以及優缺點進行闡述和比較,并對其最新發展進行探究。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投資理論;理論發展
一、引言
新古典投資理論、q理論、不可逆投資理論是現在宏觀經濟理論發展的三大階段。第一階段的新古典投資理論以產出和資本的使用成本為主要變量,揭示了理想資本水平在穩定狀態下與其決定因素之間的關系。Tobin提出的q理論是第二階段的形成標志,q理論將對未來的預期作為投資依據,并且這一理論將對未來預期收益的評價與金融股市的估價聯系了起來,所以相較于前一階段的新古典理論,它更具有一般性。第三階段的形成標志是不可逆投資理論。經濟學中的投資主要指的是投資工廠的規劃設置與設備安裝成本,這些投資含有沉淀性成本,即未來改變計劃或決定時無法收回的投資,這就是投資不可逆性。這三大理論的具體內容將在下文進行詳述。
二、新古典投資理論
新古典學派包括劍橋學派(馬歇爾學派)、洛桑學派(巴拉學派、帕雷托學派)和奧地利學派(mengel學派)。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是理解經濟現象的基礎,它用于解釋各種經濟問題,如購買者的購買行為在面對不同價格時,市場參與者的反應價格和各種資源在不同用途上的優化配置。新古典主義學派深化了古典主義學派的投資理論。其貢獻是新古典主義學派把邊際原理和數學方法引入投資分析,運用數學函數、機械平衡和原理,把邊際成本、邊際收益和機會成本的概念量化。
是否投資、何時投資、投資多少是投資理論最基本的問題,此外,當市場情況惡化時,還要考慮何時停產。所以,產業均衡、總體均衡、均衡的動態性質、總體波動是經濟學對個體優化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馬歇爾的長期與短期均衡分析回答了傳統投資理論中是否投資和何時投資的問題。要回答是否投資和何時投資問題,就要對價格和長期平均成本進行比較,當價格高于長期平均成本時,企業為了擴大生產,就會開始投資;要回答何時停產退產問題,就要將價格和平均可變成本進行比較,當價格低于平均可變成本時,企業就會暫停生產甚至退出這一產業。但是,現實與理論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企業常常用折現值來估計一個項目的現期價值,企業為這項投資所投入的成本遠遠小于對這一項投資所預期的長期收益;還有的企業在長期處于虧損的狀態下仍繼續營運。這些現實的問題使傳統的投資理論陷入困境,下文的不可逆投資理論將解決這些難題。
三、q理論
新古典理論解釋的是穩定狀態下的一個特殊情況,為了從更廣義的角度來研究投資問題,經濟學家創立了q理論。q理論可以描述投資決策的可塑性過程。q理論引入了投資的調整成本函數,在理論模型上實現了逐步調整固定資本水平的思想,彌補了申報前理論中關于投資調整過程的簡單假設所造成的理論缺陷。
根據數學模型的q理論的一般推導:假設企業的生產函數或收入函數為資本kt和勞動Lt,表示為yt=F(kt,Lt),F是連續可微分的凹函數。假設Pt為投資商品的實際價格,wt為實際工資水平,C(It,kt)是固定資產的調整成本,那么C(It,kt)是二次公式中對It可微的嚴格上升的凸函數,也就是說,投資額的上升會導致邊際調整成本的上升。所以可以在短期內進行大額投資,隨著投資量的增加,投資的調節成本也會劇增,所以分階段調節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企業投資的最好辦法是投資物品的價格加上投資的邊際調整成本,等于資本的最低價格。
q理論的核心方程表明,固定資產凈投資,即不含折舊,是資本的基本價格qt的嚴格遞增函數。投資量與qt正相關,而且股票和債券市場將提供評估企業資本價值和未來潛在收益的直接依據,否則很難想出其他客觀評價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價值的方法,尤其是潛在的未來收益。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Tobin定義的qt被稱為“平均q”,因為他定義了qt=Vt/(Ptkt),即在t時刻,企業的價值Vt除以固定資產的價值,這是研究實證中常用的q。其中的q值顯然可以從實際數據(如金融市場數據等)觀察和測試中得到。但是,q理論的q是“邊際q”,也就是一個邊際投資單位在當前時間內能夠產生的所有未來邊際收益的現值,這個變量連金融市場也難以觀察和推算出來。因此,在q理論和其他相關實證研究的測試中,經濟學家常常使用平均q(或根據需要)替換邊際q。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問題是探究平均q和邊際q相等的條件。已有研究給出了更一般性的條件:F(kt,Lt)和C(It,kt)都是齊次線性函數,Pt、wt和D(t,s)都是外生變量,企業值Vt和kt呈線性正相關。因此,dVt/dkt=Vt/kt,或一個單位的邊際的價值qt=dVt/(Ptdkt)=Vt/(Ptkt),即邊際q等于平均q。
在經驗統計調查中,使用平均q來替換或近似邊際q是非常普遍的,但測試結果并不令人滿意。事實上,平均q說明投資的能力非常有限。關于這個狀況的理由有很多爭論。更普遍的討論是強調平均q和邊際q的區別。也就是說,上文設想的條件實際上有可能得不到滿足。因此,平均q不能代替邊際q。更有力的論點是財政會受到健康的財政制約。例如,用內部資金投資要比籌集外部資金容易得多,成本也要低得多。另一方面,資本市場上各企業的融資能力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平均q與警戒線q沒有什么不同,即使企業通過金融市場評價的平均q高,也可能得不到相應的投資。
最后,讓我們看一下q理論和新古典投資理論的關系。第一,新古典主義中不能調整成本。也就是說,C(I,k)=0。第二,如果生產函數為y=F(k,L)=kαL1-α),0<α<1,那對k的偏導數為F’k(k,L)=αkα-1L1-α=αy/k。因此,新古典主義投資理論是在穩定狀態下確定理想資本水平的方程式,這也是q理論的一個特例。
四、不可逆投資理論
生產和投資的產業特性決定了投資的不可逆性。形成特定生產的投資,難以轉化為其他行業的生產和投資。如果不得不進行改變,原有的投資就會失去意義。不可逆投資理論強調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的不確定性。把不可逆和不確定性結合起來,就可以創造出比傳統的投資理論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投資理論。
在傳統的投資理論中,馬歇爾的理論回答了兩個問題:是否投資、什么時候投資。但是,由于現實和理論的差別,馬歇爾的理論沒有很好地解決投資問題。馬歇爾認為,如果一個產品的價格高于其長期平均成本,或者投資預期總收益的貼現價值大于投資成本,則應立即進行投資。但實際上,企業不會馬上進行投資,而是保持觀望和等待。我們假定政策制定者可以通過一次性成本為k的投資來構建一個生產系統,假設一旦構建,該系統將永遠維持下去。Rt表示單位當期投資收益,假定Rt為一個時間單位內從該項投資中得到的收益,計算未來預期收益時用1/(1+ρ)來表示折現率,那么在t時間內未來預期總收益的折現值為Rt/ρ。根據馬歇爾的理論,一旦Rt/ρ>k,或者凈利潤Rt-ρk>0,就要立即開始投資,我們稱ρk為馬歇爾投資的觸發值。因此,當Rt略高于ρk時,等待率高于0,仍然具有價值,它將大于預期純利潤的直接投資化為時間t,因此,馬歇爾的投資原則Rt-k>0不是投資者的最好選擇。
為了找出投資的最優原則,我們采用隨機優化的方法進行研究討論。以一次性投資為模型建立一個投資系統,假設投資過程有三個基本特征:需要沉淀性成本、未來收益不確定并且具有風險性、投資必須立即進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果用成本k進行一次性投資,何時投資最優。用V0(R)來表示還沒有投資的價值,用V1(R)來表示投資后這項投資的價值。從本期價值V0(R)出發,如果決策者繼續等待,給定現期收益為R,下一期價值函數的預期折現值為E[V0(R′)|R]/(1+ρ);如果決策者立即投入k,并得到價值V1(R)-k=R/ρ-k,決策者只需要將這兩個值進行比較即可。我們在前文已猜測,最優解應是一個高于馬歇爾投資觸發值的另一個觸發值,即T>ρk。現期收益R>T時,決策者將開始進行投資。在R=T時,投資與等待的價值是相等的,通過條件限制和函數計算可確定T值。假定R服從一種最簡單、無趨勢的幾何布朗運動,可以求出V0(R)。當RT,決策者將進行投資。
計量經濟學論文4000字(一):“互聯網+”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優化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互聯網+”前沿的信息技術在各大高校的普及,“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成了必然趨勢。因此,本研究以《計量經濟學》課程為切入點,總結出該課程目前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模式傳統以及考核方式不合理的問題,并針對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提出優化方案。
關鍵詞:“互聯網+”;《計量經濟學》;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5.060
0引言
“互聯網+”理念早在2012年就被提出,在2015年“互聯網+”作為一項行動計劃正式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意在通過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的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高等教育作為傳統的行業之一,本就具有開放包容的環境,“互聯網+”的引入是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實現教育雙向互動、實時互動的模式,推動高校之間教育資源的共享,幫助高校打造更科學、合理行業生態?!盎ヂ摼W+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創新,真正做到以學生核心。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科的一個分支,是一門經濟學方法論。在經濟理論的指導下解讀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揭示經濟規律,并利用經驗數據檢驗經濟關系。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入我國后,迅速得到我國經濟學界的認可,并在各大高校推廣普及。在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類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在第一次會議上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此后各大高校廣泛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
1目前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課程設置不合理
首先,課時量不足?!队嬃拷洕鷮W》這門課程主要講授經典和現代經濟學理論與方法,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以經濟理論為導向建立計量經濟模型,既要求學生學好經濟理論知識,又要求學生熟練運動計量經濟模型方法分析經濟關系,大概需要70個課時。但經過調查發現,國內各大高校安排的課時普遍偏少,在所有985高校中,北京大學課時最高,設置68學時。而一些農業院校計量課時設置更少,如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業大學等農業院校本科計量教學課時平均僅為48學時。課時量的限制給學生學習該課程帶來重大阻礙。
其次,課程銜接困難?!队嬃拷洕鷮W》學習《計量經濟學》之前,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西方經濟學、統計學、數學三方面基礎。經調查發現,經濟學理論作為經濟學專業的基本課程,各大高校對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等經濟理論基礎知識是比較重視的;而數理統計作為《計量經濟學》建模的基礎課程,學生通過系統的訓練能更好的理解一些統計指標、數據的收集、計算方法,更能深入的、全面的解釋經濟問題的一些數量關系,為今后寫課程論文或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部分高校在數學課程設置與《計量經濟學》脫節,如《概率與數理統計》這門課,在大多數經濟學專業的學習中,側重講解概率部分的知識,對數理統計知識講解甚少;再如《線性代數》這門課,各大高校在該課程中講授矩陣及其特點,并未將其與多元回歸的分析相結合,以至于大多數學生沒法將其與計量經濟分析方法很好的融合。因此,教師在《計量經濟學》課上得花時間講解有關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因而大量減少對《計量經濟學》的授課內容?!队嬃拷洕鷮W》對數學基礎要求比較高,各大高校的基礎數學課程教授內容過于簡單,與經濟學結合不夠緊密,這就加大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難度。
1.2教學模式傳統
其一,課堂教學常以教師講授為主。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存在大量的模型和公式,這種單一傳送知識的授課方式,會在短時間把教學內容強加給學生,從而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理解難度。并且會讓課堂氣氛沉悶、學習熱情低、依賴性強,學生也難以理解,最終導致學習效果差。
其二,重理論輕實踐。受課時量的限制,教師在教學中主要針對重點理論知識所有側重的闡述說明,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要理論知識?!队嬃拷洕鷮W》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需要學生掌握從選擇研究的經濟問題、構建模型、到利用經驗數據進行檢驗這些過程。因此,對本科生而言,要學會利用《計量經濟學》這門工具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而不是只了解理論知識。
1.3考核方式不科學
大多數高校對《計量經濟學》考核,70%-80%的成績由期末考試成績決定,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測試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難以測試出學生是否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在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目標是定位在既能掌握其基本理論與方法,還要能構建理論模型,并利用經驗數據進行檢驗、修正,還要求對估計結果進行合理的經濟解釋,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而期末考試只能檢測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不能測試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互聯網+”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優化路徑
基于《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互聯網+”的特性,本文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和教學考核三個方面進行探討,有利于促進《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優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1改善《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
首先,合理安排學時。自克萊因教授等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到北京舉辦《計量經濟學》講學班后,計量經濟學在我國開始普及并得到廣泛應用。李子奈(2005)提出本科階段至少要掌握單方程計量經濟模型、經典模型的基本應用,并適當引入現代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分析。在本科階段需要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還要學會熟練運用經典的計量經濟模型,所學的內容較多。但是從調查的資料看,目前高?!队嬃拷洕鷮W》課時偏少,難以保證基本理論與方法的講授,更無暇顧及學生應用的指導。因此,應該適當增加一些課時,保證基本教學所需。
其次,加強相關課程的銜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等課程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建模、數據處理,而且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計量經濟學》理論思維。沒有扎實的統計學和數學的基礎知識,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的掌握會很困難。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經濟類的招生不分文理,相對而言,文科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需要花費更多的課時。因此,在《計量經濟學》課程學時無法達到理想數量時,應加強數理統計的教學,并在課程內結合經濟現象進行基礎的經濟數量分析,提升學生對經濟數據的理解和應用,增強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為《計量經濟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2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優勢,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反復學習課程內容。在開課初期,教師針對導論和一元、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章節進行講授,讓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初級理論知識。然后利用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開設“超星學習通”,將前沿的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整合,營造“互聯網+”的教學環境,讓課堂更加多樣化。具體每節課安排如下:首先,提前把每章的重要知識點、拓展學習材料以文檔、視頻等形式放在“學習通”上,讓學生課前自主預習;其次,課中學習討論,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專題和討論等方式,通過小組討論、小組發言、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四個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將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最后,教師可利用“超星學習通”布置課后作業,針對任務點設置練習題和小測試,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不懂的知識點,學生可反復觀看視頻及學習材料,還可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和教師實時互動,增加教師和學生互動時間,從而使得學生更有效率的完成測驗。
其次,還應優化實驗教學。課時量的限制使大多數高校重理論輕實踐,教師應當將《計量經濟學》理論內容與專業案例相結合,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建立線上案例教學庫,案例以我國經濟社會熱點問題為主,比如將熱議的話題轉為案例分析,將這些案例與每一章知識點緊密結合,并適當引導學生在案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另外,教師采用啟發式教育形式,引導學生從選題開始,選擇學生自己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實踐調查、收集數據、建立模型最終形成學術論文,讓學生真正利用《計量經濟學》的工具分析現實的經濟問題,將教學成果轉化為科研成果。
2.3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實施過程化多維考核制度?!盎ヂ摼W+”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擴展學生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增加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時間;教師可在課堂上隨機抽取學生進行提問或上機演示,根據學生課堂表現給分,避免搭便車現象。加大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包括“超星學習通”上的學習、階段性實驗報告和課程論文,綜合考核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時間相結合的能力。最終成績可設置成:平時表現(10%)+實驗報告(20%)+課程論文(20%)+期末成績(50%)。其中,平時表現包括“超星學習通”上課程視頻的學習、的小節作業以及簽到;實驗報告布置兩個綜合性的練習,讓學生自主選擇問題,建立理論模型、收集數據、估計模型、檢驗模型,完成建立經典模型和非經典模型的全過程;課程論文按學術論文的要求,考察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的工具解決現實經濟問題,可采用師生互動評價法,學生自評(30%)+教師評價(30%)+同學互評(40%),從而強化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充分反映學生學習效果。
4結語
隨著“互聯網+”的教學理念在各大高校的普及,為《計量經濟學》教學提供了新思路,讓教師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互聯網+”的背景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寬其知識視野,并有效的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队嬃拷洕鷮W》教學優化可以讓學生能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計量經濟學》的任課教師,應積極利用“互聯網+”的前沿信息技術,探討“互聯網+”與《計量經濟學》教學整合的有效方法,促進該課程教學的最優化,從本質上改善教學效果。
計量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基于金課理念的計量經濟學混合式教學評價論文
摘要:文章以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266名在校就讀本科大學生的計量經濟學課程調查項目問卷為數據來源,對基于金課理念的計量經濟學混合式教學進行評價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1.參與調研的大學生中高達97%認可目前的線上教學方法。2.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目前教學資源能達到較好效果,但仍有近4%的大學生對教材、實驗指導書認可度不高。3.大學生對目前課程考核方式、課程案例及實驗項目與實踐相結合的認可度均較高。課程建設以后改進的方向:應進一步優化線上教學方式,將課后作業和實驗課程轉變為線上教學模式,對計量經濟學教材進行修訂,并出版相應的實驗指導教材,進一步試行線上期中考試。
關鍵詞:金課;混合;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00X(2020)22-0055-04
一、概述
“打造金課,杜絕水課”正成為近年來中國大學教育的新的教學理念,金課要求課程內容體現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而把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和當前大學教學改革相結合,其主要實踐方式就是將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由此引發了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國內教育界一些文獻基于金課理念對相關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陸恩(2019)在金課視角下對高職國際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進行了考察;張熙悅和王懷祖(2020)以《微觀經濟學》教學實踐為例,在“金課”建設背景下,對“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法”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汪芳等(2018)基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對高校產業經濟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進行效果評價研究,指出混合式教學效果的提高需要從教師、學生、教學過程、在線課程平臺等四個層面實施聯動,每個層面都要依據自身的核心目標加以改進;楊學坤(2019)基于線下“金課”建設聯動機制,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體驗式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分析其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總結體驗式教學改革的模式、思路與實施方案;錢瓊(2019)基于金課視角,對商品流通企業會計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
計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與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一起構成了中國高校經濟學和管理學本科生必修的三門經濟學核心課程,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交叉性、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成為各經濟類院校必開設的重要的應用經濟類專業課和學科基礎課。馬越越(2019)、趙海濤(2019)和張敏(2019)對高等院校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是一所以教學型的“二本”院校,計量經濟學課程于2012年6月重點課程建設結項,2012年11月計量經濟學試題庫建設完成,2013年精品課程建設結項,2018年6月教材《計量經濟學》編寫完成,由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2019年又獲得校一流本科在線金課建設立項。計量經濟學課程正一步一個腳印建設完善,我們以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為例,于2019年12月啟動了計量經濟學混合式金課改革的大學生評價調查項目,通過問卷星電子問卷調查,考察大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混合式金課改革的評價,從而作為先行者在提高和改善“二本”院校的金課改革教學工作方面提供建議和參考。
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開展研究:
1.本課程采用網絡教學方法,實現線上線下的良性互動,線上全面使用學習通APP進行網絡教學,網絡簽到,網絡課堂測驗等內容,并將教材、實驗指導書等相關教學資料上傳至網絡,供師生使用,線下采用啟發式教學理念,將課程計量模型設計和實驗有機整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為每堂課準備了內容豐富的幻燈片,并配合案例及計量教學支持軟件操作演示。我們將對線上線下的教學方法從大學生角度進行考察。
2.對教學資源、課程考核方法和實踐創新等內容從大學生角度進行綜合考察。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問卷設計,第三部分樣本大學生基本情況,第四部分教學方法評價統計結果與分析,第五部分教學資源、課程考核方法和實踐創新等內容的問卷統計結果與分析,第六部分是結論。
二、問卷設計
計量經濟學課程調查問卷,基于個人基本信息,對目前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進行調查。問卷設計的具體內容如下:個人基本信息(年齡、性別、戶籍、年級、所在學院、目前擔任職務、目前的學分績點在班級排名、每月生活費);對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設計評價(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組織、課程難度、教學案例、實驗項目);對課程教學資源評價(教程、課件ppt、實驗指導書、課后作業、模擬試卷);對課程教學方法評價(已有項目、未開發項目、課后作業、實驗課程);對課程考核方法評價(平時成績、總評成績、期中考試難度、線上期中考試);對課程實踐創新評價(課程案例、實驗項目、學生科創項目積極性、計量建模型知識作為一項工具對分析事物幫)。
數據來源于我們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學生的問卷調查,我們使用問卷星對266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有效問卷為266份。
三、樣本大學生基本情況
此問卷填寫成員半數以上為在校大三本科學生,這是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一般在第三學年開設,需要學生先修相關的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相關課程。樣本大學生中,34%擔任班長、班委和學生會部長等職務,績點在前20%的學生比例為47.37%,約半數來自于一線城市(具體參考19年城市類型劃分),90%月生活費在3000元以內。
四、教學方法評價統計結果與分析
(一)教學設計(見表2)
從教學設計的五個方面(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組織、課程難度、教學案例和實驗項目)來看,大學生的認可度均在94%以上,說明計量經濟學現在的教學設計對于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是基本合適的,能夠滿足線上教學的需要和大學生的要求。其中,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案例和實驗項目認可度更高。
(二)教學方法(見表3、表4)
現在計量經濟學混合式教學方法,線上教學方式是采用超星公司的學習通APP,進行學習通簽到、學習通ppt演示、學習通測驗、學習通云教學資料和線上視頻課前預習,數據顯示,參與調研的大學生中近乎高達97%認可目前的線上教學方法,并對學業起到積極幫助效果。計量經濟學的課后作業和實驗課程我們還沒有轉變為線上教學模式,仍為線下傳統的教學方法,認可度也較高,但大學生對其評價認為幫助不大的比例是要高于線上教學方法,說明對于線上教學方法大部分大學生是持歡迎和認可態度的,這也進一步驗證了國內教育界打造金課,進行線上教學方式改革是受大學生歡迎和支持的,也是課程教學團隊進一步加強、優化線上教學方式的動力。
五、教學資源、課程考核和實踐創新等內容的問卷統計結果與分析
(一)教學資源(見表5)
當前的教學資源已經全電子化,并已上傳至學習通云教學資料,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目前教學資源(教材、課件ppt、實驗指導書、課后作業、模擬試卷)能達到較好效果,但在參與調研的大學生中仍有近4%對教材、實驗指導書認可度不高,課程教學團隊需重點對教材和實驗指導書仔細進行改進,計量經濟學教材是我校自己主編的由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已在國內大學使用一年多,我們準備依據教材在校內外使用中教師和大學生反饋的意見,對教材進行修訂,計劃在2020年9月出版教材第二版,并計劃出版相應的實驗指導教材,進一步提高教學資源的認可度。
(二)課程考核(見表6)
對于課程考核,平時成績考核方法為考勤、作業、實驗報告與期中成績各占25%,總評成績考核方法為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各占50%。大學生對目前課程考核方式認可度高達近99%,我們將進一步試行線上期中考試,逐步完善線上教學。
(三)實踐創新(見表7)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理論性均較強的一門課,近85%的參與調研大學生認為課程案例及實驗項目與實踐可以有效結合,而認可度約為99%,說明課程案例和實驗項目對大學生使用計量建模型知識分析事物有較大幫助,也激發了大學生參與科創項目的興趣。
六、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