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7 11:53: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閱讀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怎樣才能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書籍、豐富課堂學習內容呢?筆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認真地思考過、認真地嘗試過,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種種教學做法。
一、營造生活化的閱讀氛圍
從筆者日常的執教情況來看,小學生是非常敏感的,能夠調動起他們注意力的,無非是那些非常形象的、帶有聲音的、具有一定色彩的東西,每當接觸這些時,學生的思維就開始活躍了起來。所以,我認為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給學生營造生活化的閱讀氛圍,最為關鍵的是要將學生內心世界中比較真實的情感挖掘出來。
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文時,很多學生都知道烏鴉,但可能多數學生沒有見到過,通過學生在學習時用真情實感來閱讀,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調動出來,并真實感悟到烏鴉喝水的經歷。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學到的東西講給父母、長輩們聽。在過去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只能從書本上獲取知識,而生活化的閱讀教學方式,只是將課本作為學生學習最基礎的東西,閱讀教學應該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我們和學生才能在真正的富有生活意義的學習環境中提升閱讀水平,就像我們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之后,學生就會認識到生活中有種種困難,只要努力克服,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一樣。
二、創設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情境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著手,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有閱讀興趣的、真實的教學情境,然后讓學生在情感方面有真正的體驗。
比如,在教學生學習《雨點》這首詩歌之前,我用廣播給學生播放了小溪、河流以及大海、水流動的聲音,再一邊播放,一邊讓學生閱讀這首詩歌,之后我利用課本中的插圖,讓學生進入閱讀情境中來,讓學生加以想象,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這首詩歌所描述的雨點的變化情況,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閱讀詩歌所帶來的意境美,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運用這種輔教學手段,來讓學生巧妙地閱讀,筆者認為可以將閱讀的內容與意境真實地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做到了閱讀的情真意切。
三、增強學生閱讀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達內心情感的重要工具。對語言加以理解和揣摩不僅僅要了解想要表達什么內容,而且還要將語言中所蘊含的種種情感真實地體會出來,尤其是作者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因此,增強學生閱讀的感悟力是非常關鍵的。
例如,在學習《春到梅花山》一文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梅花花開景象的課件,對于這樣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品讀,抓住梅花花開美麗、動人的畫面,使學生能夠進入美麗的春色當中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這種閱讀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閱讀的耐性,而且還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感。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時刻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并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過程中也會逐漸提升。
四、開展閱讀課外活動
1.舉辦閱讀比賽活動
為了使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豐富一些,學生的閱讀欲望更強一些,我經常給學生舉辦閱讀比賽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加,閱讀題目由學生自由選擇,以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然后由學校其他教師來當評委,比賽的要求是希望學生能夠大聲、有感情地閱讀,并將自己的情感投進去,最終評委也是以這幾方面來給予學生考評。我認為學生最終取得什么樣的評價并不是重要的,最關鍵的是學生敢于參與,能夠在閱讀比賽中認識到閱讀給他們自身的學習帶來的快樂。
2.開展收集課外讀物活動
小學語文閱讀,需要學生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不斷地積累,只有學生閱讀的書籍多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才會逐漸開闊起來。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他們如果只閱讀課本文章,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厭煩感,因為小學生都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他們喜歡去接觸新知識,喜歡探索。所以,在平時,我經常開展收集課外讀物的活動,讓每個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或者在其他地方可以收集來的書籍都帶到課堂上,這樣通過每個學生的力量,就會收集到很多種類的閱讀刊物,然后把這些刊物作為學生業余時間的讀物,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學生閱讀資源短缺問題,同時還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使他們的閱讀量越來越廣,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也就迅速提升了。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有利的教學資源,對于學生不要手把手地教,要能放手就放手,給孩子自由學習的時間,這樣才能使他們在閱讀中體會到語言的魅力,真正去享受每一次閱讀后所獲得的文字的洗禮。
參考文獻:
一、多讀文章,增加積累和感悟
小學生閱讀能力不強的原因主要在于生活閱歷淺,知識積累少。我們可以通過定期進行某方面文章閱讀與不定期進行經典文章閱讀等形式,增加學生的積累和感悟,從而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實現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定期的閱讀相對容易實現,教學效果也很顯著。我們可以利用每天的晨讀時間,讓學生閱讀某方面的文章,比如讀一些寫人的文章,久而久之,學生對這類文章的寫法和意義自然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教師再加以點撥,就會事半功倍。
不定期的閱讀相對而言,效果不一定理想。因為不定期的閱讀通常是在課堂上進行的,由于時間原因,無法保證閱讀同類文章的數量,也就不能實現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雖然教師會對某篇文章進行專門細致地講解,但是學生未必能做到舉一反三,無法實現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真正提高。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在要求學生做不定期的閱讀時,我通常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比如雙休日、寒暑假等,指定一些經典著作或某個范圍,進行課外閱讀,然后通過講解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的方式,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從而實現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和興趣的目的。
二、多聽多學,陶冶情操,感悟意境
限于年齡和閱歷,小學生對文章的主旨思想的把握難度較大,因此,即使是進行大量的閱讀,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畢竟有限。于是,我采用讓學生多聽故事的方式來解決這一難題。通過聽故事的方式,比如聆聽一些寓言故事或成語故事等,小學生能夠通過講述人的語氣,來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感情變化,尤其是對話時的語氣,更容易讓學生體會不同環境和角色的微妙心理。同時,這種方式也有利于明確和加深學生對文章中表達事件、人物的觀點和看法的認識,是對高尚品格的肯定與贊賞,還是對不良行為的否定與批評,都可以通過講述的語氣得到體現,讓學生一邊感悟文章的意境,提升閱讀能力,一邊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此一來,潛移默化間,“教書”和“育人”這兩個在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務并行不悖地得到解決。
三、加強交流,共同提高
教師的講解、自身的感悟,再加上聆聽的陶冶,三方合力,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但是卻依然存在一個對目前的教育理念來說,有著嚴重弊端的問題――思維定式。一提起思維定式,人們都會習慣性地想起解數學應用題時,為了打破思維定式,往往提倡一題多解。其實,思維定式作為一個心理學范疇的概念,指人的一種心理因素,也就是在思考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或是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態度時,一種相對固定的思維模式。因此,思維定式其實是廣泛存在于每個人的日常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我們才會大力提倡創新精神的培養。由此可見,在小學生進行閱讀時,也會因為思維定式的存在,在閱讀某篇文章時出現先入為主的觀點。解決這個難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強學生間的交流。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自習課等時間,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學生不同的觀點和方法就會產生碰撞,當學生遇到自己的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會很自然地想起曾與自己愉快交流,或者是激烈爭論的同學提出的方法,小孩子的天性會讓他們偷偷地試一試,于是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思維定式就這樣被打破了。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讓學生喜歡閱讀,就必須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而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閱讀氛圍,激發興趣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與其督促學生閱讀,不如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機,進行課內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語文知識。在課堂中我經常引用名人、名著中的語段,給學生展現文字的無窮魅力。雖然他們有時不太懂,但從他們驚羨的目光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我也大力鼓勵學生閱讀各種書刊,讓他們將閱讀中的感受、疑惑或心得隨時記錄在筆記本上,在每周的閱讀課上進行交流。開始學生沒有閱讀的習慣,也不知如何去做。但在一年的指導下,學生愛上了讀書,并且非常愿意在眾人面前讓別人分享他的閱讀成果。與此同時,我利用這些表現好的學生作為榜樣,進行鼓勵、表揚。在班內表揚,在家長會上表揚,形成了非常好的榜樣力量,從而帶動了全班同學的閱讀風潮。我又在班里建立了讀書角,將學生讀過的書收集于此,進行交換閱讀。學生的閱讀興趣空前提高,于是在班里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讀書熱。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我在班中還設立了“閱讀章”。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每天讀一點課外書,讀給老師或家長聽,一本書讀完了,請他們寫上看法,即可得到一枚“閱讀章”。在每兩周一次的“閱讀展示賽”上,朗讀自己讀過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張“閱讀證書”。對此,孩子們非常重視,甚至于有些孩子連課間十分中的時間也圍著我要讀書。相信會有更多的孩子會加入這自主閱讀的行列,來享受閱讀的樂趣。
(二)借助豐富的形式,激發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和作者對話。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移情體驗,用自己真實的情感、既往的經驗去溝通、交融、碰撞、回應作者的心靈,文本的內涵,在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獲取語感、形成豐富而深刻的情感體驗。如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在學習第一段,體驗小路的美麗之后,教師引入: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美麗的小路卻在人們眼前消失了,瞧,現在的小路變成了這個樣子──(多媒體出示“蒼蠅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學生的視覺上形成強烈的對比刺激。)如果你走在這條小路上,你會說些什么呢?在這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讀讀課文,兔姑娘、鹿先生、鴨先生說的“呀,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等3句話,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表演,學生又怎會不樂學呢?
二、授之方法,讓學生學會閱讀
(一)朗讀
它要求學生在符合語音、詞匯、語法規則的基礎上,更準確、更恰當地表情達意。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一般要經歷準確的朗讀、流暢的朗讀和有表情的朗讀三個依次遞進的階段。朗讀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材料,幫助學生深入領會語言的含義和體味課文的精妙所在,進而提高鑒賞能力。
(二)默讀和速讀
默讀是一種無聲的閱讀。默讀時學生可將通過視覺所獲得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大腦內部的思維活動。默讀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閱讀速度。速讀是在一定時間內迅速地獲取文章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式。閱讀速度快而正確,是閱讀能力強的重要標志。速讀可以節省時間,加快理解,增強識記,豐富知識,提高閱讀能力。默讀與速讀,都要有專題訓練,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進行,從而使學生不斷提高閱讀速度。
(三)復述和背誦
復述有利于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培養和訓練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背誦有利于強化記憶,鞏固閱讀成果,積累語言材料,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語文教學開發學生智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主要是通過復述和背誦訓練而實現的。反復誦讀與深入理解相結合,能使背誦獲得最佳效果。
(四)精讀和評析
精讀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評析是閱讀中的一種鑒賞活動,它要求對文章特點作出評價。精讀與評析往往是同時進行的,它們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的語文知識,并在教師的示范講解中,把握閱讀要領,提高閱讀能力。
三、訓練學生,讓學生養成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增強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般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多思考、勤動筆的習慣
在閱讀過程中,要訓練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通過深入思考和認真分析,自己解決問題。同時,要訓練學生養成做各種類型的讀書筆記的習慣,如摘抄要點、制作卡片、做讀書筆記等。
(二)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在預習、自學的過程中,運用工具書可以迅速解決閱讀中隨時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學生應養成隨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三)閱讀衛生習慣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狀的分析
首先,有些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沒有認識到閱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閱讀課堂一味以教師為中心,講解字詞句,不注意對學生閱讀技能的培養,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對英語閱讀教學法的研究不夠,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
其次,許多教師課前準備不足,對課文中所涉及的人文地理,歷史背景、風土人情沒有足夠的了解,學生無法對異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種種原因導致小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表現為: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畏懼新單詞,缺乏閱讀的興趣,大部分學生不主動閱讀課外材料。
二、優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策略
策略一:課前預習任務化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預習,學生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初步了解教材內容,發現教材的疑難問題,帶著問題上課。這樣,學生有備而來,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同時也便于教師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 4 Halloween的A部分課文前,我讓學生預習課文,并上網查閱與萬圣節有關的資料,同時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去完成。
1.When is Halloween ?
2.What is the origin(起源) of Halloween ?
3.What do children do on that day ?
這樣,學生帶著任務去解決問題,在尋找的過程中,他們了解了西方的萬圣節,這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實踐證明,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學習變得更主動了,上課時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更高了。
策略二:課前導入趣味化
課文的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能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和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導入的方法很多,可通過觀察實物、聽英文歌曲、講述故事、看圖說話、多媒體呈現等方式進行。
例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3 Hobbies時,我讓學生猜猜教師的愛好,學生的興趣一下上來了,紛紛舉手回答。我趁機問學生:What do you like? What’s your hobby?自然地引出hobby這一生詞。
策略三:閱讀課文層次化
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起到積極的、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只有正確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通過略讀、細讀和精讀的方式對課文進行學習,才能達到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具體操作如下:
1.在課文教學中,首先從整體入手,設計一兩個問題,先讓學生有目的地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全文來了解全文的內容大意,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2.讓學生對課文進行認真詳細的精讀,透徹理解全文內容。這是整個閱讀訓練的主體過程。閱讀前,布置閱讀任務,閱讀任務涉及面要廣,最好每個細節都有任務。任務的設計可如完成句子、完形填空、單項選擇、判斷正誤等。
3.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完成閱讀任務。教師觀察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必要時給予指導,適時給學生正確的評價,鼓勵學生的自信心。
策略四:閱讀作業多樣化
閱讀課之后布置閱讀作業,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技能進行實踐活動,作業的設計要有多樣性。
1.對話式——讓學生兩人一組自編對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學習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1 Public signs,可以讓學生編寫對話談論公共場所標志的含義。
2.地圖式——理解課文,畫出地圖。例如在學了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3 Asking your way后,可布置一個任務,可以讓學生畫出Mr Smith到達博物館和郵局的路線簡圖。
3.寫作式——閱讀后,讓學生寫出相關內容的作文。寫作可以提高學生的語篇能力,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語言錯誤和語言方面的不足有更清的認識,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學習6B Unit 5 The seasons課文后,我讓學生以 The seasons in Yancheng為題,用5~10句話寫出鹽城的四季特點及學生的活動,學生很感興趣。
4.繪畫式——用畫的形式讓學生運用重點句型。例如,在教學了There be句型后,可設計如下任務:讓學生設計自己的房間,再讓學生對照圖描述家具的位置。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感教育;現狀;方法
情感,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一種主觀方面的內心體驗。每一個人在認識事物時候,都需要通過體驗與創造,來使其滿足自己個人發展的需求。情感體驗過程,是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中所不可缺少的。將情感教育落實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的情感觀念得以豐富,促進語文教學人文作用的發揮。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現狀
(一)教師情感教育意識不足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要求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具有基本的情感教育意識,認可情感教育地于小學生成長的積極作用。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新的教育思想被更多語文教師接受。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情感教育的正面作用。他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要教小學生認字說話,學生掌握漢語語言,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情感教育被部分教師忽略,語文課堂沒有在小學生的人生觀形成中發揮作用。
(二)情感教學方法應用不當
情感教學的實施應當是自然的,但是,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為了突出語文教學活動的創新性,將情感教育與語文閱讀教學生硬地結合在一起。教師遇到情感教育內容,就停下來,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使小學生們聽得一團霧水。情感教育的實施方法不科學,不僅影響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還讓學生對情感內容的學習充滿反感。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方法
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需要教師端正語文教學思想,深入開發語文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讓語文閱讀教學切實促進小學生情感觀念的端正。情感教育的方法具體如下:
(一)加強情境創設,落實情感教育
情境的創設,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有利于小學生深入理解閱讀學習內容。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設備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針對閱讀教學的內容,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情境,促進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了解文章的內容,發現文字背后的情感內涵。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很少考慮小學生的學習感受,也不對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分析。單純地將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傳遞給學生,剝奪了小學生自主思考的權利,使得情感教育的效果不太明顯。利用情境的創設,讓小學生成為閱讀學習內容中情感因素的發現者,會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升級。
如在講解《雪地里的小畫家》的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播放功能,給小學生播放一段下雪的動畫情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動畫對于小學生有著較大的吸引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欣賞下雪的動畫,會讓小學生發現更多雪的美。再通過圖片去顯示雪地中的畫作,促進小學生了解雪的美與小動物的可愛,激發小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意識。這樣的情感教育活動實施更加自然,也能為小學生所理解,促進情感教育目標的達成。
(二)加強課堂互動,落實情感教育
課堂互動,是促進語文閱讀內容中情感因素得到挖掘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們針對閱讀內容說起來,各自發表觀點,不僅能夠突出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小學生在更廣闊的思維世界中遨游。課堂互動的形式可以是師生互動,也可以是生生互動。給小學生充分的自由,去感受閱讀內容中積極健康的情感觀點,有利于學生情感學習成就感的提高。
如在講解《農業的變化真大》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之后,想一想農業變化在哪里。再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發現現代農業的可圈可點之處。學生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流起來,會從農業變化中找到社會發展的優越感,雖然小學生的認知達不到社會發展的水平,但會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新,提高小學生的幸福度。
(三)加強學習體驗,落實情感教育
加強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體驗,是強化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體驗教學的手段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最符合他們個性的教學方法。
比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大聲朗讀,在朗讀中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促進學生從多個方面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而像一些故事情節較為豐富的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問題,落實情感教育。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課堂,是小學生精神的棲息地,語文教學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心靈的純凈以及世界觀的明朗化。通過語文閱讀內容的情感內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有利于語文教學創新。做好情感教育的落實,才能讓語文學科地位得到鞏固,學生主體地位得以突顯。
參考文獻:
一、利用電教設備,激發學生積極性
語文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只是教師單一地進行講解,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而電教設備的引入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F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使得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教材上涉及的一些內容很難運用語言或是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需要采取生動的形式才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學習《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時候,很多學生不能夠體會文章中描繪的江南風景之美,因為沒有去過江南地區,所以不能夠體會文章中描繪的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景。這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閱讀理解,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與文章中相似的圖畫,通過對圖畫的觀察,學生在腦海中可以延伸出更多的相關畫面,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
二、營造良好氛圍,調動學習的熱情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帶領學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使其產生情感共鳴,快速融入到文章當中,跟隨著文章情感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可以先以問題的方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學生們熱烈討論的情況下來開展閱讀教學活動。
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的時候教師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烏鴉想喝到瓶子里面的水需要想什么樣的辦法呢?”學生們聽到問題之后七嘴八舌地參與討論,爭相為小烏鴉想辦法。當學生討論火熱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動畫片的形式告訴學生小烏鴉面對這樣的問題是怎么做的。學生看到之后,十分佩服小烏鴉的機智,討論的問題就這樣迎刃而解。動畫片中的小烏鴉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開展自主閱讀,培養學生自主性
在傳統教學當中,一般都是教師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分析然后采取灌輸式的方式來教給學生,學生只是按照這樣的模式被動地學習,因此導致自主學習的能力逐漸下降。
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利用電教手段來給學生展示問題,通過互動回答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自主性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獲。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近年來教育界人士越來越關注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認為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理解作品情感、增強語感,為學生未來文學水平不斷提高而奠定基礎。但是,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革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使教學活動開展中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诖?,本文筆者重點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水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強化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1.滿足新課標閱讀教學的基本需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充分說明了閱讀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要使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作品,還要在對文章的表現形式進行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對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進行強化,就意味著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教授、指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欣賞、作品剖析、作品解讀等,使學生懂得文學作品的表達形式、寫作方法、情感的傳達,對作品進行體會和評價。由此可以確定,強化閱讀教學的確能夠滿足新課標基本要求。
2.提高學生文學鑒賞水平。理解課文的表現形式和語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為將來的文學鑒賞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強化閱讀教學活動,會在課堂中進行教材文學作品欣賞的同時,適當穿插課外文學,使學生可以對多種題材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與欣賞,了解作品人物描寫、情感的表達、寫作風格的體現等,長此以往可以逐步增長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由此可見,強化閱讀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文學作品欣賞,從中鍛煉自己的思想、和語言表達,促使學生文學鑒賞水平不斷提高。
3.提高學生習作水平。閱讀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文學作品欣賞也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因為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會學習文學作品的寫作方式、詞語運用方式、人物描寫等,促使學生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都有所提高,再加之學生日常學習中,寫作練習,學生的習作水平將會逐漸提高。所以,強化閱讀教學水平有利于提高學習作水平。
二、改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基于以上內容的分析,可以確定教師的閱讀教學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義的。但綜合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不佳。對此,應當以新課標為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改進,具體的做法如下。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傳統教學模式展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中心,按照教師的意愿來展開教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使學生的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為了避免此種情況,長期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效果,應當對閱讀教學進行調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學習成績等,規劃設計閱讀教學活動,使其圍繞學生特點展開,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閱讀文學作品、思考作品、體會文學作品,使學生閱讀水平提高。
2.重視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還要語文教師重視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文學作品閱讀,可以開闊學生視野,而適當地指導學生,可以使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對文學作品進行有效的閱讀,提升自身文學欣賞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那么,如何正確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①指導學生選擇與教材相關的課外文學作品閱讀。因為引導學生選擇與教材相關的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對同一類型的文學作品進行欣賞與學習,對同一類問題進行分析、思考、探索,從中尋求到新知,擴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量、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與此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再次復習課堂教學內容,鞏固知識。②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課外閱讀。針對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選擇適合的方式來進行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還能夠使學生有效獲取知識。所以,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正確地閱讀文學作品的方式,提高自身閱讀效率。
3.正確運用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為了使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充分發揮作用,滿足新課程要求,還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科學、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1)設置問題情境,開展趣味性的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提高文學閱讀效果,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情境氛圍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文學作品閱讀,并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北大荒的秋天》課堂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投放秋天的場景。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對秋天進行描寫,如此每個同學,腦海中都會有一個秋天的場景。此時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①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的?②與我們所熟悉的秋天有什么不同?③課文是從那兩個方面寫北大荒的景色優美的?④第三段中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教師讓學生帶著以上問題來閱作品,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答案。在教師情境的影響下,加之教師正確地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認真地進行文章閱讀,解答問題。(2)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在新課程標準下,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中,注意與寫作相聯系,鼓勵學生借鑒文學作品,進行作文寫作。如此,在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文學作品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認真地閱讀文章,學習文章的寫作風格、表達方式等,促使學生將所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運用到作文寫作中。采用此種方法來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水平,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某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雅魯藏布大峽谷》文章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對文章中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描寫分析,并借鑒文章中風景描寫的方法,來對自己生活中的一景進行描寫。如此,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對其中風景描寫的部分進行分析,了解其中采用的寫作手法、寫作風格、詞語的運用。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文章所應用的寫作手法、詞語等來完成寫作。
三、閱讀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與能力的培養
當然,要想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教師還需要注意強化以下幾方面。
1.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以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都是根據教材內容來講述作品寫作背景、作品簡介、段落劃分、概括文章中心、說明文章主題思想以及分析文章的特色等,而學生則是按照老師講授文章的順序,被動地進行作品閱讀與理解,學生自然不會充分地理解文章,提高自身閱讀能力。所以,在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即教師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自由、輕松的空間,鼓勵、引導學生進行文章閱讀,思考文章,說明自己的對文章的理解及感受,逐步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2.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至關重要。所以,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著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①引導學生靜心閱讀。學生好動、愛玩,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為了改變學生這一陋習,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注意營造安靜、輕松的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靜心閱讀。長此以往,學生將會養成專心閱讀的習慣。②鼓勵學生嘗試理解文章。學生在作品閱讀的過程中,還要鼓勵學生對文章前后段落進行思考、分析,并體會文章情感,最好使學生能夠與文章情感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文章的內涵和中心思想。
3.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茖W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閱讀文章,主動思考文章,日積月累,學生在文學作品的熏陶下必然能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基于此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注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為依據,規劃設計趣味性強的教學活動,展開閱讀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此,學生會主動地跟著教師的步伐進行文章閱讀,逐步提升學生自身閱讀能力。所以,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中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