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4 11:3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衛生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韓國在2006年對衛生服務法案進行了修訂并于同年10月27日頒布,新頒布的法案中有針對HTA的相關規定。此外,新的衛生技術評估的規則也于2007年4月正式頒布。為了使衛生技術評估順利開展,韓國衛生福利部把衛生技術評估機構的項目委托給健康保險審查與評估局。至此,新的衛生技術評估機構正式建立。2008年3月,韓國成立了國家循證醫療合作局(NationalEvidence-basedHealthcareCollaboratingAgency,NECA),目的是促進醫療技術行業的發展進步。為了適應新的衛生技術評估工作,衛生福利部在2010年6月將原來有關衛生技術評估的工作、組織和人員全部從HIRA轉移到NECA,并在NECA下面成立了衛生技術評估中心(nHTACenter)。這一階段HTA發展的特點是HTA作為循證決策的工具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重視,HTA從機構層面到具體的操作層面都不斷成熟,而且有國家法律的保障。HTA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強,HTA在幫助衛生決策和促進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
2衛生技術評估機構和人員
2.1HIRA的職責
HIRA成立于2000年7月,是依據國民健康保險法第55條而成立的一個通過執行嚴格、公平、高效的評估和審查來致力于提高國家的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水平的公共部門。它的主要職責是在衛生福利部的指導下審查醫療費用是否合理和評估醫療服務是否恰當以及確保醫療服務的質量。除了審查醫療費用和評估醫療服務外,HIRA還積極開展相關研究和國際交流合作,通過研究和學習借鑒他國經驗來為政府部門提供循證決策信息。在2007年之前,衛生技術評估工作由HIRA下面的衛生技術評估委員會來承擔;2007年之后,對衛生技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評估工作轉交給了NECA。但對衛生技術經濟性的評估仍由HIRA負責[4]。
2.2國家循證醫療合作局(NECA)
NECA成立于2007年,隸屬于衛生福利部,它的使命是為衛生領域的科學決策提供支持,從而促進國家醫療資源的高效利用,保護人民健康。NECA下設了衛生技術評估的中心(nHTACenter)。衛生技術評估中心通過對新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進行科學系統的評估,從而為衛生服務的提供方、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眾提供綜合信息。對于衛生服務的提供方來說,評估也有利于他們合理選用新的衛生技術,從而有利于提高衛生服務的質量和確保醫療安全[5-6]。2.3衛生技術評估專家委員會NECA下面的衛生技術評估中心設有專門的衛生技術評估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是根據衛生服務法案第54條而成立的。委員會由20名衛生保健領域的專家組成,分別是:9名醫學專家、2名牙科專家、2名傳統醫藥專家、2名患者代表、3名衛生政策和管理專家、1名法律專家和1名政府機構代表。在衛生技術評估專家委員會下面還設有6個分學科的特別專家委員會,分別是內科、外科、牙科、護理學、傳統醫藥和其它醫學學科,每個分學科委員會成員不少于30名(護理學科委員會暫時只有5名成員),所有學科目前總共有548位專家成員。評估一項具體衛生技術時,會成立一個顧問小組。顧問小組根據具體的評估內容從5個分學科特別委員會中挑選10名或者更多成員。顧問小組對具體技術的評估工作提供支持[6]。
3衛生技術評估過程
[7]首先,提出衛生技術評估申請。任何機構和個人(醫藥企業、醫療機構或者個人)都可以提交衛生技術評估申請。申請人填寫申請表并準備相關文件,然后向衛生福利部或國家循證醫療合作局提交申請。衛生技術評估中心依據申請人提交的材料決定是否受理申請。評估委員會在決定是否受理申請時主要考慮:新衛生技術的一般特性,疾病特征和疾病負擔,現有類似的衛生技術和它們的缺陷,新衛生技術可能對臨床的影響和潛在后果,目前新衛生技術研究的質量和數量,國內外相關的衛生技術評估經驗和評估的可行性等。是否予以受理會在提交申請之日起90天內告知申請人。正式開始評估前會針對評估對象擬定一個評估方案。如果是以系統綜述的形式評估,專家顧問小組會舉行3次或4次會議就評估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專業評估委員會的評估結束后,衛生技術評估委員會對它的評估結果進行二次評估和審核,然后得出最終的評估結果并提交給衛生福利部。衛生福利部收到評估結果60天內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公布的信息包括技術的一般特性、安全性、有效性、適應癥、適用人群等。
4衛生技術評估的應用
對衛生技術進行評估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評估結果(證據)的應用。正如韓國循證醫療合作局的使命所言:致力于提供科學的證據,為政策制定和決策服務,提高衛生資源的使用效率,維護公眾的利益,促進國家衛生事業的發展。所以衛生技術評估的直接作用在于生產科學證據,為循證決策服務,最終目的是促進衛生資源的合理利用,維護公眾利益。衛生技術評估在韓國的具體應用可概括為:(1)循證決策。比如衛生福利部根據衛生技術評估報告的結果來推薦那些安全有效的技術進入醫保報銷目錄,擴大這些新技術的使用范圍,淘汰那些落后的技術。(2)政策制定。衛生技術評估為衛生政策制定服務,比如在制定藥物報銷目錄時,韓國強制規定只有那些同時滿足安全有效和經濟性的藥物才能納入報銷目錄。在韓國,如果藥物想進入醫保目錄,必須經過藥物經濟學評價[8]。又如政府還根據衛生技術評估的結果來制定扶持某些衛生技術發展的政策。(3)指導合理選用衛生技術。衛生技術評估的結果可以為醫療機構和個人在合理選用衛生技術時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時評估結果的公開可以維護民眾的知情權,促進衛生技術行業的公平競爭。
5經驗和啟示
1.1調查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抽取新疆烏魯木齊市3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130名衛技人員,將其作為調查對象,有效的調查對象為120人,年齡21~55歲,平均年齡(35.09±10.34)歲;男58人,女62人;漢族101人,少數民族19人;本科及以上學歷者77人,本科以下學歷者43人;參加工作時間5年以下、5~10年、11~20年、21~30年、31年及以上者分別為38人、30人、26人、18人、8人。排除工作時間<2年、有精神疾病史、最近半年有重大生活事件的研究對象及不愿配合調查的衛技人員。
1.2研究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
1.2.1調查問卷自制調查問卷,內容包括:(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學歷、參加工作時間、職稱、崗位類別等。(2)繼續醫學教育現狀,包括衛技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知曉情況、對繼續醫學教育的態度和滿意度、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目的及參加途徑等33個問題。問卷經5位公共衛生管理專家評定CV(I內容效度)為0.90,為了進一步確認調查問卷的信度,對50人進行預調查,確定問卷的Cronbach系數為0.81,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調查方法對調查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合格者對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的匿名問卷調查,調查員介紹調查目的、意義以及注意事項等,問卷現場發放并收回。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仔細核對,對字跡模糊的要現場核對并更正,對有缺項的可以讓研究對象補充,如再次補充和更正的問卷仍然存在上述問題便視為無效問卷。本研究共發放13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2.31%。
1.3統計分析全部原始數據采用Epidata2.0軟件雙人雙遍錄入,統計分析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統計描述使用(x±s),兩兩比較使用t檢驗,多組比較使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統計描述使用率,兩組或多組比較使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繼續醫學教育知曉情況本次調查對象對繼續醫學教育知曉情況的平均得分為(9.39±1.62)分。不同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工作時間、崗位的調查對象得分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不同民族的調查對象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衛技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的態度及滿意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認為繼續醫學教育必要/非常必要的共計10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4.17%;政策支持程度調查顯示,選擇支持/一般的共計9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0.00%;培訓效果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效果很好/一般的共計11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92.50%;與工作相關程度調查顯示,認為與工作相關/一般的共計10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8.33%。
2.3衛技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目的調查結果顯示,84.17%的衛技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目的是晉升職稱,有小部分人員為了提高專業水平、提高工作能力而參加繼續醫學教育。
2.4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途徑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衛技人員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途徑以專題講座、專題討論會、學術會議、學術講座為主,68.33%(82/120)的調查對象希望以后采用網絡途徑參加繼續醫學教育。χ2分析結果顯示,過往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途徑和希望的途徑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引進了繼續醫學教育概念。此后,國家每年審批多項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而且每年數萬人參加該教育培訓。2002年,我國首次建立了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試點,現在該基地的培訓方式已推廣到全國各地。
3.1衛技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知曉情況及滿意度情況分析本次調查對象對繼續醫學教育知曉情況的平均得分為(9.39±1.62)分。不同性別、年齡、學歷、職稱的衛技人員得分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不同民族的衛技人員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提示,目前烏魯木齊市衛技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的知曉情況仍有提升的空間,且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少數民族衛技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知曉情況的得分較低(P<0.05),提示我們在烏魯木齊市加強繼續醫學教育宣傳時,應特別重視少數民族衛技人員。本次調查發現,不同工作時間的衛技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知曉情況的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過往研究結果不同。筆者認為出現此結果可能與本次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少有關,有待后續進一步研究。此次研究結果還顯示,不同崗位的衛技人員對于繼續醫學教育知曉情況的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認為,此結果可能與繼續醫學教育的長期開展有關。目前,我國繼續醫學教育的相關政策及管理系統相對完善,調查結果顯示,衛技人員認為繼續醫學教育的必要程度、相關政策支持程度、培訓效果、與工作相關程度均在80%以上。由此可以認為,烏魯木齊目前的繼續醫學教育工作開展得較全面,但仍有部分調查對象認為政策支持較差。自國家大力宣傳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性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和教育廳等機構加大了經濟投入,并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持。
3.2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目的分析本次調查數據顯示,調查對象對繼續醫學教育非常關注,但是84.17%的人員是為了晉升職稱而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拿到高級職稱后就一般不再愿意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筆者認為,此結果與以下因素有關:(1)我國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與晉升工作等規章制度相結合,已使繼續醫學教育成了學歷補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每年通過審批的教育項目數有限,項目對口專業少,內容局限,所以少數參加者未了解相關內容而參加培訓,降低了衛技人員的積極性。筆者認為,提高綜合醫院繼續醫學教育效果和質量的關鍵是提高衛技人員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大力宣傳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性,使教育內容更加豐富,使衛技人員能通過繼續醫學教育學到新的、有創造性的國內外醫療知識及專業技術。
結果顯示,我國檢驗醫學論文數量逐年增加。1993-2002年5510篇,2003-2012年11649篇,論文數成倍增長。但2003年后每2年的論文數量差別并不大,都超過2000篇。2007-2008年數量為10年中論文最少的一個組別。
原因是“中華醫學系列期刊”版權被萬方公司整體買斷,2007年后《中華檢驗醫學雜志》等部分檢驗醫學期刊已不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中。雖然本文的數據并不能完全代表檢驗醫學論文數量的真實情況,但不影響論文數增長的態勢。
2檢驗醫學、臨床檢驗、檢驗科等是檢驗醫學研究的主要關鍵詞
從表1可看出,醫學檢驗、檢驗科、臨床檢驗、檢驗醫學、質量控制是我國檢驗醫學論文使用頻次較高的關鍵詞,證明了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密切關系。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有關某種疾病或某種檢測方法的關鍵詞逐漸減少,如腦脊液、軍團病聚合酶鏈應、糖尿病等;而質量控制、教學改革、管理、實驗室、實驗教學、質量管理等與檢驗醫學相關的關鍵詞比例逐漸增多,說明檢驗醫學的研究領域在不斷拓展,研究層次和研究水平在不斷提高。
3臨床醫學、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和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是檢驗醫學主要的研究領域
臨床醫學、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和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研究論文數量占前20個學科論文數的69.57%,說明這3個學科是檢驗醫學研究最主要的學科領域。從表2還可看出,進入21世紀后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論文超過臨床醫學躍居第一,表明檢驗人員更加關注與檢驗醫學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規范的研究。
1 評審方法
1.1 專業化評審
按專業類別將專業技術人員分為5個專業組組織評審,分別是臨床醫學、中醫與中西醫結合、醫學輔助技術、預防醫學、綜合(藥學、護理等)。如遇專業組申報人員少于10人,合并到其它專業組評審,專業組申報人數超過150人時,分成2個專業組進行評審。按專業不同制定側重點不同的量化標準。
1.2 兩級評審
1.2.1 推薦評審 各分支局級企業職改辦組織所屬醫療單位的推薦評審。首先對符合申報條件的申報人員進行資格審查,然后組織推薦評審會議,按量化標準對申報人的能力與業績進行量化評分,得出量化成績。
1.2.2 評審 評審會前,各局級企業將推薦評審成績及申報人的評審材料上報到職稱評審辦公室,評審辦公室組織專職人員審查上報材料,主要審查:①上報材料的真實性;②是否符合申報的基本條件;③對學歷、資歷、外語、計算機、文章、科研等業績指標進行初步量化評分。另外,評審辦公室還要將全部申報人員的材料按專業分組、按已量化成績排序。評審會分為兩程序:①專業組會議,5個專業組分別對本專業組的申報人員進行評價和量化評分,按量化評分結果淘汰一部分成績較差的申報人員,形成專業組評審意見報評委會;②評委會,對5個專業組報送的評審過程和評審結果逐一進行審核,按比例再次淘汰一部分成績較差的申報人,形成最終評審結果。
1.3 基本申報條件與量化評價相結合
1.3.1 基本申報條件 對申報人的品德、學歷、資歷、外語、年度考核結果、科研和論文著作、企業服務等業績進行基本條件設置。對在學歷、資歷上不符合基本條件的,設置破格申報條件,對破格申報人的文章、科研等其他條件的要求相對提高。
1.3.2 量化評價 由推薦評審的職改部門、評審會的評審辦公室先后進行材料審查和初步評分,在推薦評審會、專業組會議、評審會上,由評委再次審核材料、復核評分的準確性。推薦評審會、評審會,按量化總成績進行排序,分別得出推薦評審成績和評審成績,按排序結果等額投信任贊成票。
2 量化指標與權重的設置
2.1 基礎指標的量化
2.1.1 學歷 按申報人員所取得的最高學歷、學位計分。博士研究生10分,只有博士學位的9分,碩士研究生8分,本科碩士7分,本科學士6分,本科無學位者5分,破格評審0~1分。
2.1.2 資歷 按申報人員取得現任職資格之日開始,計算到擬評審高一級任職資格當年的12月31日。累計1年計1分,滿分10分。
2.1.3 外語和計算機 要求申報人員參加全國衛生系列高級職稱外語、計算機考試且成績合格,成績×0.1進行量化。
2.1.4 單位年度考核及榮譽 按申報者近三年年度工作考核的結果、任現職期間獲得的與專業技術相關的勞動或技術榮譽稱號進行評價。年度考核是每年度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政治思想、技術能力、工作實績的考評。近三年年度考核結果“合格”的5分,“優秀”1次加1分,依據獲得與專業技術工作相關的榮譽稱號,如勞動模范、優秀老師等,按國家級、省部級等級別不同給予0.5~2.0分的加分。
2.1.5 科研 依據國家級、省部級、地市局級的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技術創新獎等政府獎給予量化計分,見表1。非政府獎如各醫療單位、各種協會、學會評定的獎項在評審會上不計分。
2.1.6 論文著作 論文按發表的期刊的性質、等級、論文類別、作者排名情況評分,見表2~4。單篇論文得分=4×期刊性質權重×期刊等級及論文類別權重×排名權重。
著作要求是有學術價值的、與本專業相關的科技專著或譯著。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的編者均以中華級核心期刊論著第一作者的權重計分,即計4分;其他著作或譯著的主編按中央級核心期刊論著第一作者的權重計分。計分的權重與申報人著譯部分的字數相關,著作中未明確標識作者著譯章節、無法統計個人編寫字數的,按“0.8×著作總字數/作者人數”計算。單部著作實得分=3.2×著作作者的計分權重(不包括高等醫學院校教材)。見表5。
2.1.7 教學 按申報人員承擔繼續醫學教育課程、研究生和本、??频冉虒W任務的工作量和教學效果等業績進行評分。
2.1.8 推薦評審成績 本項指標只用于評審。依據“各單位在推薦評審會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總量化評分-本單位全部申報人員推薦評審的平均成績+50”的十分之一進行量化。
2.1.9 繼續醫學教育與專業技術考試 本項指標只用于推薦評審。要求參評人每年必須完成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要求,在本單位組織的各項技術考試(如“三基”考試)中成績合格,用近三年度的技術考試平均成績直接量化[2]。
2.2 評審指標
2.2.1 個人技術水平和能力 根據申報人的述職答辯情況、代表個人最高技術水平的診治病種、手術、技術操作及開展過的新技術項目的病例資料、科技資料等,結合相應的年度、地域等技術環境因素,在本專業組內比較,評價申報人技術水平情況。
2.2.2 履行技術崗位職責、工作量、工作質量 評分以專業技術履職崗位、工作量和工作質量報告、工作業績和成果為重點,參考醫療、教學、科研水平及創造經濟、社會效益情況,在本專業組進行評價。
2.2.3 學術影響力 學術影響力從3方面評價。一是學會等社會兼職。學會限于本專業全國性一級學科學(協)會及其各專業組、各省市級分會。國家級學術委員會成員或局級學術帶頭人10分,省級學術委員會成員或處級學術帶頭人8~10分,地市局級學術委員會成員或科級學術帶頭人6~8分,本單位學科帶頭人4~6分,其他0~4分。主任委員等學(協)會負責人酌情按評分值的上限量化,副主任委員等學(協)會主要成員酌情計分,委員降一等級酌情計分,會員不計分。二是承擔的專業技術職務,需組織過臨床、教學、科研、衛生、管理等工作,憑任命文件(如科主任、教學秘書、護士長等)或有效證明材料計分。三是組織的一次性的學術活動或工作。要求有相關的證明文件,如省部級以上科研工作要有科研立項及成果證書,僅限主研人。
2.2.4 述職、答辯 除考察答辯論文的質量,按期刊級別、影響力、文章類別、作者排序、文章設計是否合理、論證是否嚴謹、實用性、與本專業的相關性進行評分外,還要結合申報人員的現場述職、答辯情況,特別是回答提問的情況(提問問題一般為與答辯論文相關的專業基礎、專業應用和新進展的學術問題,不少于3個),進行評分。
2.2.5 專業技術工作環境、條件 參考申報人員上報的各項申報資料,同時要考慮申報人所在單位和科室等技術工作環境,在本專業組內進行比較按一至五級評分。見表6。
2.3 權重的設置
2.3.1 基礎指標 根據申報人的基本業績的依據進行評分,主要反映了申報人的學歷、資歷、外語、計算機、年度考核及榮譽、完成繼續醫學教育等能力與業績基礎,以及科研、論文、教學能力、推薦評審成績等,權重共占總成績的55%。
2.3.2 評審指標 根據申報人的個人技術水平和能力、履行技術崗位職責和工作量及工作質量、學術影響力、述職和答辯、專業技術工作環境和條件進行評分,反映申報人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由評委進行評分,權重占總成績的45%。
3 矛盾分析與政策應對
3.1 地域分布不同帶來的問題
因企業所屬衛生機構分布在全國20余個省市自治區,在新疆、內蒙等西北部地區的醫療單位的工作條件和技術水平整體上不如東南部地區,在偏遠地區醫院工作的比在大都市工作的人員更難在科研、教學、論文上取得較好的業績。在評審指標中酌情考慮為企業服務和地域因素進行評分。
3.2 醫院等級不同帶來的問題
在企業的衛生工作中,三甲醫院負責較重疾病的救治,二甲以下醫院,對企業員工和家屬的醫療服務工作也非常重要??紤]醫院等級不同、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環境不同,小的衛生機構更難取得科研、教學的業績,在指標權重的設置上,分三甲醫院和非三甲醫院兩個標準,非三甲醫院的學歷、資歷、外語、計算機、年度考核及榮譽、工作量、工作質量等權重設置較大,科研、論文、教學等權重設置較小。
3.3 評審會不能現場答辯的問題
因人員在全國散在分布,統一現場述職答辯困難較大,在評審會上不進行現場述職答辯。通過要求推薦評審會組織現場述職答辯、并將推薦評審會的現場述職答辯成績、總成績納入評審會成績中(占評審最后成績的20%左右)、對推薦評審的答辯論文質量重新評分,作為評審成績的指標之一,彌補了不能現場答辯的不足。
4 成效及體會
4.1 提前公示量化標準
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指明職稱評審、職業生涯努力的方向,利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醫療機構的發展[3]。學歷、外語、計算機指標的設置加強了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動力;年度考核、工作量、工作質量、新技術項目等指標的設置(以病歷為依據),使專業技術人員更加重視日常的點滴工作;教學、科研、論文、學術影響力等指標設置使大家更加重視教研能力的培養、臨床經驗的總結和交流;專業技術水平的要求促進了專業技術人員鉆研業務的動力[4];重點學科、專業技術工作環境等指標的設置,促進了醫院和學科的不斷發展。
4.2 體現公平、公正、公開
程序和結果公平是專業技術人員對職稱評審制度的理性訴求[5]。建立評委專家庫,將企業全部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作為專家庫成員,隨機抽選評委;專業化評審,將相近專業的申報人、評委相對集中分組;量化評審、兩級評審;細化《評審標準》,評委在評分時對能力與業績的具體評分“剛性較強、彈性較小”,對全部申報人員的評審條件、推薦評審和評審量化成績進行公示。每個申報人都能看到本人在全部申報人員中總體得分和排名情況,看到自己各項量化考評方面取得的業績和不足,將職稱評審材料相關的電子版材料歸檔保存備查[6],增加了職稱評審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廣大申報人員對職稱評審工作的支持、認可程度。另外,通過權重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地域不同、醫院等級不同引起的專業技術人員發展的不平衡。體現了程序和結果的公平。
4.3 重視日常工作能力、專業技術水平等工作實績[7]
“三基”等技術考試、專業技術水平、工作質量、年度考核和榮譽等指標的設置,以及將推薦評審成績、推薦評審時的答辯成績納入評審總成績的方法,改變了以往論文和科研業績主導職稱評審結果的局面。在申報材料中要求上報能代表個人技術水平的病歷、科研任務書等資料,端正了衛生技術人員要努力鉆研業務、開展新技術、踏踏實實做好日常工作、正確應對技術難題的工作態度,改變了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只重視科研和論文、不重視日常工作和日常技術工作進步的工作作風。
4.4 嚴格量化評審
量化評審能夠對申報人員進行相對全面的能力和業績評價,改變了以往評審專家只能對申報人員的學歷、資歷、外語、發表文章形成感性認識的弊端,減少了評委的主觀因素,能夠形成對申報人員的業績進行具體剛性評價的結論,避免了評審結果的確定彈性過大等諸多矛盾與弊端,評審結論能夠得到申報人員的普遍認可。
4.5 嚴格評審紀律
評審辦公室、專業組評審與評審委員會相互核查評審材料的真實性,保證評審過程和結果的公正。在評審程序上,各局級企業的職改部門將申報人的申報材料、推薦評審結果上報到職稱評審辦公室,評審辦公室的專職工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初審、復審、終審三次審核,明確并公示核心期刊目錄[8],對論文、著作、科研成果獎等業績進行檢索核實[9-10],并對基礎指標進行量化評分。在近4年的工作中,逐漸杜絕了論文、科研、教學等業績造假現象,消滅了非法期刊、增刊代正刊等報送現象。專業組評審會上,專業組評委對評審辦公室的材料審核和對基礎指標的評分情況進行核查,對評審指標逐一評分。對每個申報人員,明確主評、副評人,如整個評審過程中出現違規現象,責任追究到主評和副評人。評審委員會會議最后對評審辦公室的工作、專業組評審的工作進行核查。通過以上措施,杜絕了職稱評審中的舞弊和違規現象。
4.6 科學設置量化指標和權重
量化指標及其權重的設置是建立合理的量化評審方法的核心和關鍵[11-13]。本研究共設置指標14項、20多個方面,包括了衛生技術工作人員專業技術能力、承擔的工作和業績等內容。在指標和權重設置前,注重工作實績,向各個醫療機構專家、職改部門廣泛征求了意見,復習了各個省市職稱評審的文件要求和相關文獻報道。在辦法正式實施前組織了專家進行了模擬評審,對辦法進行了反復修訂和廣泛宣傳,保證了辦法正式實施中無重大缺陷發生。
[參考文獻]
[1] 黃淇敏,史峰,諸海英.醫院職稱評聘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8,24(6):375-377,412.
[2] 馬海泉,王冬,許紅民,等.將“臨床技能考核”納入醫師職稱晉升評審的做法[J].中國醫院,2007,11(5):45-47.
[3] 周麗蓉.做好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工作之我見[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148.
[4] 白毅.職稱評審中加強臨床技能考核對臨床隊伍建設的意義[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7(12):1531-1532.
[5] 余興龍.以公平為導向的職稱評審制度構建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1,(11):77-80.
[6] 李殷青,丘如華.信息化背景下職稱材料歸檔的思考[J].蘭臺世界,2011,(6):14-15.
[7] 丁志明,徐向榮,徐鍵.我院職稱晉升實行評分制的實踐體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1,27(3):218-220.
[8] 譚長擁,趙飛,彭國莉.高校職稱評審中核心期刊認定出現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以四川省高校職稱評審為例[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34(3):97-100.
[9] 徐玫,崔云,高繪玲.高校職稱評審材料學術檢索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24(5):223-224.
[10] 易映.量化評分模式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中的運用與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2,7(5):62-63.
[11] 李彩華.如何做好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工作[J].現代醫院,2009,9(1):134-135.
[12] 林文紅,黎綺和.推行專業技術職稱聘任制度的經驗及思考[J].現代醫院,2010,10(1):128-129.
英文名稱: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
主管單位:廣西衛生廳
主辦單位:廣西醫學科學情報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6575
國內刊號:45-1341/R
郵發代號:48-7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關鍵詞:光觸媒薄膜 活性炭 污染 處理 原理
一、室內污染氣體成分分析
新裝修房中含有甲醛、苯、氨、TVOC等
1.甲醛
目前裝修中最大的裝修污染就是甲醛,甲醛可引起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的疾病出現咳嗽、咽痛、胸悶、頭暈惡心、四肢無力、呼吸困難、嗜睡等癥狀。更為嚴重的誘發鼻癌、、咽喉癌、皮膚癌和白血病等癌癥發生。
2.苯
苯是一種無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體,沸點為80.1℃,甲苯、二甲苯屬與苯的同系物,都是煤焦油分餾或石油的裂解產物。目前室內裝飾中多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純苯作各種膠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劑或稀釋劑。因為苯具有易揮發、易燃、蒸氣有爆炸的特點。人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溶度的甲苯、二甲苯,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醉作用,輕者有頭暈、頭痛、惡心、胸悶、乏力、意識模糊,嚴重者可致昏迷以致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如果長期接觸一定溶度的甲苯、二甲苯會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現頭痛、失眠、精神萎靡、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樣癥候群。苯化合物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強烈致癌物質。
3.氨
氨的來源:① 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外加劑:冬季施工常常在混凝土墻體中加入以尿素和氨水為主要原料的外加劑對混凝土進行防凍保護。這些添加劑在墻體中會隨環境因素的變化而被還原成氨氣并從墻體中緩慢釋放出來,造成室內空氣中氨濃度的增加。② 室內裝飾材料中的添加劑和增白劑:采用含有尿素組分膠粘劑的木制板、以氨水作為添加劑與增白劑的涂料。
氨的危害:① 以氣體形式吸入肺泡,與血紅蛋白結合,破壞運氧功能;② 氨是一種堿性物質,對動物或人體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蝕作用,使組織蛋白變性,使脂肪皂化,破壞細胞膜結構減弱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③ 長期接觸氨后可能會出現皮膚色素沉積或手指潰瘍等癥狀;④ 短期內吸入大量氨氣后可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痰帶血絲、胸悶、呼吸困難,并伴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乏力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癥,同時可能發生呼吸道刺激癥狀。
4.總揮發有機化合物 T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世界衛生組織對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的定義是指沸點范圍在50~100℃到240~260℃之間的化合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成分為芳香烴、鹵化烴、氧烴、脂肪烴、氮烴等,多達900多種,其中部分已被列為致癌物,如氯乙烯、苯、多環芳烴等。
TVOC的危害:由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并非單一的化合物,各化合物之間的相加、相乘作用不夠清楚,且不同時間地點TVOC的組分也不盡相同,因此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有所變化,大體的危害如下: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出現頭暈、頭痛、無力、胸悶等癥狀;感覺性刺激,嗅味不舒適,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膚;影響消化系統,出現食欲不振、惡心等;懷疑性危害:局部組織炎癥反應、過敏反應、神經毒性作用。
5.有害氣體的綜合作用
由于新裝修房屋和新置家具會釋放大量高濃度的甲醛、苯、氨、tvoc等有害氣體,若不經過有效處理, 對人體傷害是不可小覷的。
二、活性炭處理原理簡述
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是孔隙結構發達、比表面積很大(1500m2/g以上)、吸附能力很強的炭。是以煤、木材和果殼等原料,經炭化、活化和后處理而得。按外觀形狀可分為粉狀活性炭、顆?;钚蕴?、成型活性炭和活性炭纖維。
活性炭吸附的實質是利用炭吸附的特性把低濃度大風量廢氣中的有機溶劑吸附到炭中并濃縮,經活性炭吸附凈化后的氣體直接排空,其實質是一個吸附濃縮的過程。并沒有把有機溶劑處理掉。是一個物理過程?;钚蕴渴且环N多孔性的含炭物質, 它具有高度發達的孔隙構造, 碳纖維的多孔結構為其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積,能與氣體(雜質)充分接觸,從而具有了特有的吸附性能,使其非常容易達到吸收收集雜質的目的。就象磁力一樣,所有的分子之間都具有相互引力。正因為如此,碳纖維孔壁上的大量的分子可以產生強大的引力,從而達到將有害的雜質吸引到孔徑中的目的。但不是所有的碳纖維都能吸附有害氣體,只有當碳纖維的孔隙結構略大于有害氣體分子的直徑,能夠讓有害氣體分子完全進入的情況下(過大或過小都不行)才能達到最佳吸附效果。
三、綜述
室內裝修污染的處理方法具有多樣性,將光觸媒薄膜和活性炭二者有效結合,是一種最完美、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以其高效、無污染等優點,光觸媒薄膜和碳纖維的結合必將成為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張浩, 張吉光, 蘇有亮 建筑裝修材料與室內空氣質量 建筑熱能通風空調 [期刊論文]2003,22(5) .
[2]余江, 李伯靈, 王軍義, 劉建泉 裝修居室內空氣質量及其健康影響的衛生學調查 環境與健康雜志 [期刊論文]2005,22(2).
侯燕 淺談木質材料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影響 中國科技博覽[期刊論文] 2011(29).
[3]田世愛, 于自強, 張宏, TIAN Shiai, YU Ziqang, ZHANG Hong 室內甲醛污染狀況調查及防治措施 潔凈與空調技術 [期刊論文]2005(1).
[4]王俊, 張景義, 陳雙基, WANG Jun, ZHANG Jing-yi, CHEN Shuang-ji 室內空氣中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s)的污染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期刊論文] 2002,16(3).
[5]梁寶生, LIANG Bao-sheng 關于我國氨室內空氣質量評價標準的建議 中國環境監測 [期刊論文]2005,21(4).
[6]梁寶生, 劉建國 關于我國苯室內空氣質量評價標準的建議 三峽環境與生態 [期刊論文]2003,25(12).
[7]張勝軍, 姚曉青, 蔣欣 室內裝修后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污染調查 中國環境監測[期刊論文] 2004,20(4).
[8]黃昱, 劉賜敏, 李少茵, 周金森, 劉鈺釵, 龍軍標 室內裝修危險因素對裝修工人影響研究 實用預防醫學[期刊論文] 2007,14(2).
[9]宮菁, 劉敏 甲醛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及控制 環境與健康雜志 [期刊論文]2001,18(6)落志筠 我國室內裝修污染的現狀及其法律原因分析 現代物業 [期刊論文]2011(2).
[10]李連山, 馬春蓮, 陳寒玉 室內甲醛污染的分析調查 環境科學與技術 [期刊論文]2002,25(3).
[11]楊士建 室內裝修的環境污染及其防治 環境科學與技術 [期刊論文]2004,27(2).
[12]遲欣, 石玉琴, 顏進, 付承紅, 張本延, CHI Xin, SHI Yu-qin, YAN Jin, FCheng-hong, ZHANG Ben-yan 室內裝修后苯系物動態變化規律研究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期刊論文]2006,17(6).
[13]宋召強, 于文霞, 馬婭, 孫自平, 孟斌, 高梅蘭 室內裝修污染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現代預防醫學 [期刊論文]2003,30(6).
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云南省衛生廳副廳長杜克琳、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健康檔案與區域衛生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華平分別致辭。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信息中心標準處處長、云南省衛生廳廳長助理湯學軍,上海市閘北區衛生科技與信息中心副主任宗文紅分別作了題為“衛生信息標準與標準測試”和“我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大會主題報告,從國家層面介紹了衛生信息化標準建設的推進情況、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的概況、基本模式及策略,以及基于新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各地衛生局相關領導、專家等20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健康檔案與區域衛生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甘華平在致辭時首先代表專委會感謝各地領導、專家們的到來,他說:“我謹代表專委會對各位代表的出席表示熱烈的歡迎,也借此機會對為這次大會順利召開做出努力的東道主云南省的各位同志、領導,各位同行、企業表示衷心的感謝?!备嗜A平在發言中表示,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智慧醫療區域共享”,“我想,這既是當前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一個交流重點,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數字變信心,信心變知識,知識變智慧,智慧是最高的層次,因此智慧醫療應該是衛生信息化發展的方向,我們的憧憬?!?/p>
甘華平還表示,區域共享是指市縣區域醫療衛生和相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區域共享是區域衛生信息化的建設目標,是實現智慧醫療的前提。沒有互聯互通,沒有信息共享就談不上衛生計生行業的社會醫療?!耙虼?,我們要為這一目標而努力。”
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表示,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確實是當前的熱點,更是一個難點。王才有從兩個方面對此進行了詳細闡述:第一,這是一個嶄新的領域,也正是由于比較新,所以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和資金支持,發展得比較快;第二,制度帶來的挑戰在于不同權力機關的協調統一問題,衛計委、發改委、藥監局……不同機構之間要找到融合標準,實現可以互操作,其可行性方法的研究正在起步?!拔覀冊趨^域衛生信息化推進上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既包括管理上的,又包括組織的,包括業務的和技術上;既包括信息學的,還包括技術架構。這些挑戰意味著在座的我們責任重大。中國的區域衛生信息化發展得好不好,大家要有勇于承擔的精神和責任感,以及必須完成任務的使命感。”王才有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