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1 11:3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體育健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在體育鍛煉中能夠形成一定的社會交往面,從而有利人們改善其人際關系。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相應地,人們的社會聯系面也越來越窄,必要的人際交往也日益淡漠,然而在社會化進程日益加劇的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必須具有與人協作的能力。早在十幾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說明現代人的綜合素質中就提出了與人溝通與協作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和發展了人們與他人協作與配合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和發展人們的心理素質,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
(二)通過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療治學生的心理疾病。
體育鍛煉在現代心理學界已被公認為是一種較好的心理治療手段,特別是對精神分裂癥、神經官能癥等病癥具有很好的療效。盡管在目前來看,心理上疾病的產生原因以及為什么體育鍛煉有利于治療心理疾病還沒有十分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是在大量治療實踐中已證明體育鍛煉是一種療效很好的治療手段,并在國內外開始流行。但是,筆者必須指出只有科學的體育鍛煉才可能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治療。
(三)通過體育鍛煉有助于大學生在人格方面的健康發展。
大學生通過體育鍛煉,除了培養和發展其上述能力外,還能使其性格得到磨練,使其變得更加樂觀、開朗、剛毅和堅強。在體育鍛煉中,促進大學生學會對自身動機以及需要進行合理地控制,從而促進其個性傾向性向著成熟方向發展,使其克服孤僻,在運動中學會淡忘痛苦與煩惱,學會人際關系的有效協調,擴大自己的社會交往面,從而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世界著名學者麥亦尼在其著作中提出:游戲和運動對人們具有巨大的樂觀、保持友誼、消除緊張、啟發獨創等心理保健價值。
(四)通過體育鍛煉有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人們在所有的行為活動中,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行為結果的好壞,所以良好的意志品質對大學生具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而筆者認為,大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可以通過大量的體育鍛煉而形成。體育鍛煉的基本特點就是要求人們在鍛煉過程中需要克服大量的來自主客觀的障礙與困難,所以體育鍛煉是培養和發展大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手段。
二、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一)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強化學生的自我認識。
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其獨有的特點,所以要有針對性地對待每個學生,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自身的特長與優勢,以及自身的不足之處,能夠客觀恰當地評價自己的性格與能力,還能使自身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從而使運動成績得到有效提高,也使體育鍛煉效果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學生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自身價值所在,從而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
(二)老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努力創造學生間互相了解和互相協作的機會。
在當前高校的體育課教學內容中涉及到大量的需要多人協同合作才能順利完成的體育項目,如跆拳道、舞蹈、球類等等。在體育教學中,師生間、學生間往往都是利用身體動作、表情、手勢等等方式進行交流,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進行著間接的或直接的交流與接觸,不經意間產生親近感,以及安全感與自信心。老師在活動開始前,要合理分析學生的技術水平,盡可能讓技術水平相差不多的學生進行搭配,或者女生由男生帶,或者技術水平低的學生由技術水平高的學生帶。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間交換搭當,使其交往面得到一定的擴大,從而認識和交往到更多朋友。
(三)努力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而獲得對自身情緒進行調節的方法與手段。
在體育鍛煉中,學生的情感體驗既深刻又強烈,在憂傷與憧憬、歡樂與痛苦、挫折與時取、失敗與成功的情感交織中,可以促進學生在調節自我情感方面的能力發展,從而促進學生情感更加成熟。鼓勵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去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釋放生活學習中的壓力。
(四)老師在體育教學中努力培養和發展學生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
體質健康
比較
論文摘要:以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將學生體質數據與江蘇省大學生體質數據指標進行對比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結論:男女學生身體形態、身高、體重指標均值與江蘇省大學生無顯著性差異。生理機能肺活量、臺階試驗指標均值低于江蘇省大學生平均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身體素質握力、lmin仰臥起坐、立定跳遠、1000m(男)、800m(女)與50m均值與江蘇省大學生均值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本院大學生體質健康整體水平較好。但力量與耐力素質較差。針對本院大學生體質健康存在問題,提出提升大學生群體體育與健康意識,注重大學生力量與耐力素質訓練,營造與挖掘學院體育環境與資源等途徑。
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努力推進大學生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體育素質,是體育教師承擔的重要責任和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召開了“健康促進與身體運動”為主題的會議,大會敦促各國政府把推動大眾體育的發展作為公共健康與社會政策的組成部分[C17。
1研究對象與方法1. 1研究對象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05級(男85人、女165人),2006級(男90人、女170人),2007級(男95人、女200人)部分男、女學生,共計805人(男270人,女535人)。
1. 2研究方法
1. 2. 1文獻資料法
利用中國學術期刊網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成果。
1.2.2體質測量法
按照國民體質測試手冊的要求進行大學生體質測量,采集指標數據。使用上海中勝科教設備有限公司身高體重測試儀、肺活量測試儀、握力測試儀、坐位體前屈測試儀、立定跳遠測試儀、臺階脈搏測試儀對805名學生進行測試。
1.2.3數理統計法
采用高校體育管理軟件V2005版軟件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與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 1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健康標準測試總成績統計
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 ))}Z},抽樣參加測試的805名學生中,成績優秀占10. 700,成績良好占28. 200,成績及格占52.400,成績不及格占8.700。男生成績優秀人數比例高于女生,女生成績良好人數比例高于男生,男女生成績及格與不及格人數比例差異較小。說明本院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中所規定的“大多數學生的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得分應在良好或良好以上”具有較大的差異,反映本院學生的體質健康總體水平偏低[3]
2. 2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體質測試分項平均成績統計
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身高標準體重的平均得分12. 49,較正常值偏低;肺活量體重指數平均得分9. 78比9分及格線略高;臺階實驗指數平均得分14. 29與良好線15分線接近;男生握力體重指數平均得分16. 52接近優秀線,女生lmin仰臥起坐平均得分14. 79接近良好線;立定跳遠平均得分19. 99處于線。
2. 3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與江蘇省大學生體質狀況比較
2. 3. 1身體形態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我院大學生身體形態指標中身高、體重均值與江蘇省大學生無顯著性差異。反映我院大學生身材較勻稱,體重在比較合適的范圍。
2.3.2生理機能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我院大學生生理機能指標中肺活量、臺階試驗均值均低于江蘇省大學生平均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我院大學生呼吸機能水平偏低,心血管機能水平盡管接近良好線,但仍然低于江蘇省大學生平均水平[4]
2. 3. 3身體素質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我院學生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值均低于江蘇省大學生平均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尤其是速度素質與耐力素質較差。
3結論與建議
3. 1結論
我院大學生體質健康側試及格率為91. 300,體質健康整體水平較好;身體形態指標值與江蘇省大學生無顯著性差異;生理機能與身體素質各項指標與江蘇省大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主要是心肺功能與速度、耐力素質水平偏低。
3. 2建議
3. 2. 1提升大學生群體體育與健康意識
通過體育科技宣傳、體質健康測試、體質健康咨詢、體育知識競賽、體育欣賞活動等途徑,強化大學生體育參與意識,全面理解體育的價值,增強對體育鍛煉的興趣}s}。
3.2.2注重大學生力量與耐力素質訓練
針對我院大學生力量與耐力素質水平偏低的實際,可通過體育課教學內容增加力量與耐力項目、課外舉行各種力量與耐力項目競賽、在球類、健美操、武術等項目競賽活動中增加力量與耐力項目、開展力量與耐力項目“達標”活動等途徑,全面提高我院大學生力量與耐力素質圖。
關鍵詞: 大學 體育教學 健康意識 調查研究
1.前言
體育健康意識是體育文化的一部分,從心理學角度是指客觀存在的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們對體育活動的感覺、理解、判斷的總和。體育健康意識是相對穩定的,它主要由態度狀態和體育素質構成。
體育健康意識概念提出后,許多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研究。人們發現它不僅影響人們的學習、任務選擇和目標設定,還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影響著人們的人際交往和對自我人格的建構。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比較薄弱,我們做這次調查研究,旨在探討體育運動能不能影響個人的健康,從而為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些有關體育活動與意識的借鑒和科學依據。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對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隨機抽取3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并采用數理統計法、比較法等研究方法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樣本總數300人(男生150人,女生15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主要的方式有:登陸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訊網、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網,查閱了大量的關于體育意識和體育健康意識的學術論文和資訊,還查閱了近十年來大量的相關論文和書籍,為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2.2.2問卷調查法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調查,樣本總數300人,其中男學生問卷回收135份,回收率90%,女學生問卷回收143份,回收率為95.3%。有效問卷為270份,有效率為90%,其中男生為132份,女生為138份。
2.2.3數理統計方法
利用SPSS對回收的問卷通過數理統計法和比較分析法進行統計分析。
2.2.4訪問調查法
在發放問卷的同時對部分同學進行訪問,整理分析訪問信息。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對樣本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基本情況的調查現狀與分析
3.1.1樣本大學生對體育健康意識的認識(表2)
通過表2可以看出:男生中,接受健康教育的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提高身體素質次之,而養成鍛煉的習慣占了最小的比例。在女生中,提高身體素質所占的比例更高一些,接受健康教育次之。
3.1.2參加體育運動的人數
通過調查問卷調查數據整理分析,根據國家體育人口的標準(每周身體活動頻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每次身體活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將調查對象分為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和不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兩類。
3.1.3參加體育運動的次數
從表4可以看出,參加體育運動的次數一周3次及3次以上的,占43.3%,說明參加體育運動的次數不夠。
3.1.4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
從表5可以看出,每次參加體育運動在30分鐘以上的只占39.7%,說明參加體育運動所持續的時間總體情況比例不高。
3.2影響我校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的相關因素的分析
3.2.1主觀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表6):影響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的主觀原因主要有“周圍的人體育鍛煉的氛圍不濃”。
3.2.2客觀因素
通過表7可以看出,影響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的客觀因素主要是“學校體育設施缺乏”和“資金有限,沒能力進行體育消費”。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較明確,有較好的健康意識,對體育有良好的認識態度。
4.1.2影響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的主觀因素中的最主要原因是體育運動的氛圍不濃;而客觀因素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學校體育設施缺乏,不能滿足學生想參加運動的愿望。
4.2建議
4.2.1通過對教育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改革,為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健身意識和終身體育健身思想,營造良好的教育空間和氛圍,從而促使大學生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終身體育生活方式。
4.2.2加大對高校體育設施的投入和改善,充分挖掘校內潛力,開拓校外健身空間。為大學生體育鍛煉提供硬件保障,最終促使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健康意識。
參考文獻:
[1]李勇.對大學生體育意識與行為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8,(2):171-172.
[2]楊明.體育健康意識調查與對策[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16,(4):95-96.
[3]魏冰,李庶鴻.論體育意識[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10,(2):152-157.
[4]張德主編.組織行為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5).
關鍵詞: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終生體育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和體育教育的普及,越多的人具有健身意識。大學生是體育運動的積極參與者。課余體育鍛煉是大學生體育運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休閑和健身的重要方式。它對培養大學生的體育意識、興趣、能力、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解浙江省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現狀,為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提供參考,更好地開展高校體育工作,作者對浙江省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進行調查與分析。
2 研究方法與結果
2.1研究對象
采用抽樣問卷調查方法,對浙江省396名大學生發放問卷,其中大一學生118人,占29.9%;大二學生93人,占23.5%;大三學生97人,占21.7%;大四學生共87人,占19.5%。
2.2研究結果
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整理,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下。
2.2.1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
對運動的喜歡程度,選擇非常喜歡的占18.4%,比較喜歡的占28.6%,認為一般的占34.7%,而比較不喜歡、非常不喜歡的分別占6.3%、2.7%,年級之間都不存在顯著差異。可見,大部分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喜好程度是一般以上的,占絕大多數。對于終身的體育的看法,非常贊同的同學占51.0%,比較贊同的占28.8%;只有極少數同學不贊同終身體育的觀點;年級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2.2.2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
大學生認為自己不運動的很少,占6.8%;經常運動的人也不是很多,占26.0%。絕大多數大學生每天運動的時間1至2個小時,占45.5%;一天幾乎沒有參加運動的人數也較多,將近三分之一。相對大二、大三來說,大一、大四學生一天幾乎沒有運動的人更多。這可能與大一時期課程設置較多,而大四學生可能忙于實習、找工作有關。
大學生參加運動的時間段,大多數大學生是有空就鍛煉,占43.0%。其次是選擇在晚上的時間鍛煉,占22.4%。一方面,大學里晚上的時間比較自由;另一方面可能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晚上鍛煉比早上鍛煉更科學。免費論文參考網。
2.2.3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類型和場地
大學生喜歡運動的類型中,球類占38.4%,占大多數。其次是健美類,如瑜伽、健美操類。喜歡的運動類型中各年級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健美類的體育項目受到較多人的歡迎。張文忠(2006)對大學生在余暇時間對體育的需求分析中顯示:大學生在余暇時間體育鍛煉,44.64%的人是因為健身健美的需要;35.5 %是因為娛樂需要;25.29%是通過體育合格標準的需要;5 %為其他[1]??梢娸^多的人期望通過體育鍛煉來達到健美效果,這符合當代青年大學生愛美的心理特點。對于大學生運動場地的選擇,50.8%的大學生選擇在運動場地鍛煉;其次是在寢室鍛煉,占22.3%;健身房相對來說較少;年級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2.2.3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絕大多數學生,占57.1%的學生參加運動的原因是為了增強體質;有13.7%的學生參加運動是為了鍛煉自己的意志;10.7%的學生參加運動是增強心理健康;8.1%的學生參加運動是為交朋友??梢?,增強體質是大學生參加運動的主要原因,共三分之一的學生參加鍛煉是為增強心理健康、鍛煉意志、交朋友。從中可以發現至少89.6%的大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在增強身心健康、交往方面的作用。王華倬等(2002)對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研究結果是:男女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價值取向趨于一致,健身(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緩解(減輕學習緊張和疲勞感) 、娛樂(玩得高興,心情舒暢) 成為大學生的3 種主要價值取向,交往(結交朋友,增進友誼) 、考試(體育課考試或鍛煉標準測試中取得好成績) 取向也有一定的認同者[2]。本研究結果與之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對于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調查發現:49.5%的大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是因為沒有時間;其次因為沒有伙伴的占18.3%。這與焦雨(2004)對晉東南地區高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調查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免費論文參考網。在他調查研究中顯示:在可供選擇的10 項影響鍛煉因素中,缺少場地、缺少活動伙伴、實驗課和作業及復習占時太多、無興趣、缺少器材、無人指導等列是大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前6大因素[3]。在本研究結果中,還有5.3%的同學不參加體育鍛煉是因為怕被人恥笑。相對來說, 大一、大二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怕被人恥笑同學比大三、大四的要多,且大三年級根本不存在這個原因。也許是因為由于年齡的增加,對體育的接受程度更高有關。
3 研究結論與建議
(1)大學生關于體育鍛煉的態度,大部分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喜好程度是一般以上的,占絕大多數;對于終身鍛煉的看法,只有極少數同學不贊同終身鍛煉的觀點。大部分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是為了增強體質,其次是鍛煉意志、增強心理健康和交友。這說明目前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價值有比較充分的認識。而激發高校學生對體育的喜好程度和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各種作用,是培養和加強他們體育興趣的重要前提。另還有18.3%的大學生不參加運動是因為沒有伙伴,可見大學生同伴關系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學校在課余多開展團體類的體育活動,這可讓更多的人參加體育鍛煉,在參加體育鍛煉的同時也可促進同學間的關系。
(2)總體上認為自己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很少,可是具體到每天還是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同學幾乎沒有參加體育鍛煉,在體育鍛煉時間段的選擇上,大多數同學選擇有空就鍛煉和晚上鍛煉。大學生運動的地點,大部分選擇在運動場,除了在運動場地鍛煉外,有五分之一的同學選擇在寢室。針對大學生有空就鍛煉和部分學生在寢室鍛煉的特點,高校在建設體育設施時,考慮大學生能隨時參加體育鍛煉的方便性顯得格外重要。如在大學生的住宿區、教學區提供一定的鍛煉場所。多數大學生選擇晚上鍛煉,這可能是因為白天沒有時間,也可能是越多的大學生意識到晚上鍛煉的的科學性。這就需要高校能延長體育設施開放的時間和對大學生晚上鍛煉的安全性教育。
(3)在運動的類型上,球類是大多數大學生的選擇,其次是健美類運動。對健美類運動的選擇,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自身健美的心理追求。高??筛鶕髮W生這個心理特點,多開展有關健美類的課程,以及對在美學上對大學生做更多引導,以便讓大學生對何為健美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如何達到健美的有比較正確方式。免費論文參考網。
(4)所調查的9個項目中,各年級間都不存在顯著差異。
4 參考文獻
1 張文忠,范曉斌,齊樹一,李林勇.大學生余暇體育的心理特征及其社會心理學分析.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6,6(2)
2 王華倬,劉玫瑾,于秀.我國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1)
3 焦雨.晉東南地區高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分析.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4,19(1)
論文關鍵詞:商丘市,大中學生,體育鍛煉,動機
休育鍛煉是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完成體育作業的重要環節,通過體育鍛煉,能加強同學之間的交往,有助于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友好協商等良好品質,通過對商丘市大、中學生體育鍛煉動機調查與分析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及商丘市第十中學部分學生,共100人,各為50人,其中男生50人小論文,女生50人。
2 研究方法
①文獻資料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查閱了國內有關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了檢索,分析和利用。
②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的問卷進行了專家論證,認為問卷設計的結構效度和內容效度符合要求,發放問卷總計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③數據統計法
對所有數據資料通過EXCEL進行處理。
二、研究結果分析
1 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由于各種因素,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情況不容樂觀,并且學生都希望遠離統一組織模式,開展小群體活動,特別是取消早操,由他們自己選擇鍛煉方式。
表1大、中學生體育鍛煉情況問卷調查統計
問題
選擇
大學生人數
%
中學生數
%
1.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經常
11
23
7
15
偶爾
30
61
28
58
不一定
8
16
13
27
2.次參加體育鍛煉時間
2小時
4
8
9
19
1小時
17
35
27
56
半小時
28
57
12
25
3.周參加體育鍛煉次數
1次
11
23
11
23
2次
25
51
13
27
2次以上
13
26
24
30
4.開展課外活動以何種方式為佳
小群體活動
23
47
27
56
個性參與
4
8
2
4
學生強制實行組織
10
20
8
17
學校統一組織
12
25
[論文摘要]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分析得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競技教育的缺失與人們對競技教育的誤解、應試教育的導向和儒家傳統觀念的束縛等因素有關。對此,本文從提高體育教師教研能力、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競技教育思想、優化競技教育內容和結合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四方面提出改革思路,發揮競技教育在完善人格、促進終身體育觀形成等方面的作用。
一、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與競技教育的分與合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競技教育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尷尬。一方面,我國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地位受到世人矚目,尤其是成功舉辦第29屆北京夏季奧運會并獲得金牌榜首位,無不使每一位國人驕傲、自豪;另一方面,人們對競技體育的政治作用變得越來越理智,民眾更多地希望從中得到“實惠”。在教育領域,學生體質健康成為被關注的重點。但令人遺憾的是,競技教育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變成眾矢之的,似乎提到“競技”二字就成為破壞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興趣、過度開發個人潛能的代名詞,對普通大學生尤其是沒有運動天賦者而言,如何帶有歧視,而對其正面作用的提及變得慎之又慎。
誠然,由于我國的特殊發展歷史,對體育的內涵賦予了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在我國建國之初到上世紀80年代,由于受當時國情和前蘇聯體育思想的影響,曾一度把競技教育當成體育,而不關心學生體質和健康水平,要求全部按照既定的模式達標,忽略個體差異,這顯然有失偏頗。但現在達標標準細化,是否就意味著學生體質能得到很好的個性發展呢?是否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學生熱衷于參加體育鍛煉呢?據我國1985年到2005年對全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顯示①:大學生耐力素質、肺活量下降幅度較大,上下肢、腰腹肌力量下降幅度明顯,體重超標者增加。另據調查顯示:“大學生經過了12年的中小學教育后,競只有22.93%的大學生獲得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66%的學生每天鍛煉時間不足1小時,其中,24.8%的學生每天基本不鍛煉”。這說明,雖然是一刀切的達標標準,但有其存在的價值,至少在參與體育鍛煉之初對學生有一定的引導和強制作用,很多學生迫于達標的壓力必須參與體育鍛煉。我們知道,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最初,對于沒有鍛煉習慣的人生理反應會較為強烈,如果是僅僅涉及耐力和心肺功能的鍛煉,又有枯燥和單調之感。普通高校大學生由于缺乏鍛煉實踐,在對未來身體反應不確定的情況下,需要用毅力來克服惰性和畏難情緒,只有把積極參加鍛煉并爭取達標作為唯一途徑。這就要求“達標”內容和標準的制定要符合現代大學生身心特點,體現漸進式的興趣引導特征,要突破以往機械的模式,以達到激勵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
二、競技教育對大學生終身體育觀的促進與發展
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對健康標準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從終身教育派生出來的終身體育思想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并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就是培養大學生學會運用科學有效的健身方法終身參與體育鍛煉,以保持身心的健康水平。競技體育倡導的“更快、更高、更強”不僅僅是針對比賽成績,更主要的是通過競技教育完善人格,保持對事物的敏銳觀察,對未來充滿信心,與世界共同進步發展。通過參與競技的過程加強體育鍛煉,提高科學鍛煉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形成自我鍛煉習慣。競技教育是外化的競爭教育,“在競爭中,青年勇于向強者、權威和極限挑戰,不斷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有所前進?!比缃裎覈c世界交流增多,共同繁榮發展預示著競爭也日益激烈,大學生未來具備的競爭實力需要多方面教育和培養,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終身體育是世界倡導的體育新境界,是培養人的長遠目標,我國終身體育必須結合年齡段特征,拋棄傳統思想教育中的過分“謙虛”,用競技教育提升大學生的自立、自強、自信。
三、對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競技教育改革的思考
大學生正是青春年少、活力進發、激情飛揚的年齡段,也是精力過剩階段,這一時期的人興趣愛好非常廣泛,但又欠缺分辨和自控能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增強競技教育,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營造競技教育氛圍,引導大學生進行科學鍛煉,養成鍛煉習慣,培養參加比賽的興趣,勢必對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團結協作和堅韌不拔等精神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1 提高體育教師教研能力。體育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競技教育要求教師深刻領悟競技體育的魅力,熱愛體育教學并進行相關領域的研究。大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單一的結果論不能滿足他們對體育現象的認知,需要教師不僅具備一定運動技術水準,還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從運動生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角度,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去解釋現象、闡明道理,體現體育學科的科學性。在當今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環境下,體育教師在競技教育方面的教學研究是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 轉貼于 2 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競技教育思想。行為改變的前提是思想觀念的改變,大學生對競技教育的認識差異較大,容易被競技比賽的表面現象誤導。體育教學對大學生觀念的轉變起主要的教化作用,教師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競技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因為,只有正確的競技教育思想的形成,大學生才能對科學鍛煉、參與比賽形成主動意識,才能對競爭意識、團結協作和堅韌不拔等精神的培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優化體育教學中的競技教育內容。體育教學中競技教育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比賽,針對大學生的實際能力安排與設計的教學內容,對吸引大學生注意力、培養他們的體育興趣會起到關鍵作用,而“達標”標準只是其中的階段目標,是過程。因此對競技教育內容的選擇、設計,應使每一位大學生都有參與感、責任感、榮譽感,通過比賽,感受成功與失敗,使其身心得到錘煉,使其能夠深刻地領悟到競技教育的精髓,從而主動參加體育比賽、主動接受競技教育。
4 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加強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持續性的工作,是體育教學的有力補充。而競技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的內容符合大學生年齡的身心特點。因此,在大學生的主要活動區域,要加強對競技教育的宣傳,并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要使他們通過競技教育提升個人綜合素質,也為終身體育觀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礎。
競技教育對培養普通高校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團結協作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學會科學鍛煉,并最終形成終身體育觀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弱化和排斥競技教育的現象,競技教育對錘煉大學生身心作用沒有得到應有重視。而導致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包括人們對競技教育的誤解、應試教育的導向和儒家傳統觀念的束縛等因素。因此要發揮競技教育在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有效作用,除體育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教研能力外,還要從提高教研能力、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競技教育思想、優化競技教育內容、結合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方面人手,激發大學生主動參加體育比賽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教育。
注釋:
①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②陳琦.從終身體育思想審視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D].北京體育大學博士論文,2002.
③趙秀紅,苗艷麗.為何66%學生鍛煉不足[N].中國教育報.2006--2--9.
④盧元鎮.奧林匹克運動與當代高等教育[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22(4):1--5.
參考文獻:
[1]毛振明,賴天德等.再說中國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7.
論文摘要:高校教育階段依舊是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將就如何促進高校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提出幾點建議。
高校的體育與健康課程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因此重視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體育意識是對體育有目的的自覺反映,體育意識有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培養體育行為,自覺的體育意識可使學生走上社會后能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自覺地調整運動手段、方法。那么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應如何促進學生體育意識的形成呢?筆者有以下幾項建議:
一、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
人的行為都是有誘因的,同時也都是有目的的,興趣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出發點和目的地,所謂運動興趣是指人積極探究體育運動或參與體育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帶有強烈的目的性。人的興趣一部分是天生的,但是絕大部分是在社會實踐中發生、發展起來的,是后天形成的,因而,我們可以說,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就學生而言,這種運動興趣是多種多樣的:有運動本身所引起的直接興趣,也有運動目的和任務所引起的間接興趣;有產生于活動過程,有在活動結束后即時消失的短暫興趣,也有成為個人心理特征的穩定興趣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又是密切聯系、相互轉化的,沒有直接興趣,體育教學將會變得非常枯燥乏味,沒有間接興趣學生會喪失學習的毅力。例如很多田徑項目,本身就是單調乏味的,以800米跑來說,這個項目缺乏自然的直接興趣,但這是耐力素質項目之一,必須達標才行,因此學生會自覺地把注意力控制在這上面。
正所謂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愛好不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對課程最終目標的實現也具有積極的作用,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的有機結合是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重要手段,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充分地挖掘學生對運動的內在樂趣,無論是講解、示范和組織教學,都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運動中能充分表現出自己的運動才能,感受到參加運動對自己體質增強的實效,從而激發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二、通過多種渠道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
理論課應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的主要渠道,因此,《綱要》規定,每學期安排10%的理論教學內容,擴大學生體育知識面:通過體育理論課的講授,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體育保健與衛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競技運動知識;不但要教給學生獲取體育知識和信息的方法,還要教給學生對體育的欣賞和評價的方法。另外,體育教師還應該在運動實踐過程中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和講解相關體育人文知識,通過體育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對體育的目的和意義有更加明確的認識,為他們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在思想認識上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關注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
當代體育教學的最大悲哀在于是多數學生離開學校后,便告別了體育,在學校學習到的很多運動技術、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難被用到,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結果,一是學生所學的內容繁雜而不實用,二是忽視了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實踐證明,學生對運動項目樣樣都學,樣樣都不精,難以形成自己的運動愛好和專長,難以使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因此,新一輪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在教學思想上改強制性為自主性,從強調學校學習期間的階段性效益躍升為追求階段性效益與長遠效益相結合,注重學生的體育意識與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大學體育教學應把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和專長放在首要位置,不應要求學生樣樣運動項目都要學習,應提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有選擇地學習一項或幾項運動項目,形成自己的專長。有了專長,他們才能在專長運動中體驗到成功感、愉和自我價值感,進而提高參與體育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鍛煉身體的習慣才能養成。
四、通過構建校園體育氛圍培養學生的體育情操
良好的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無形的精神財富,校園體育文化具有豐富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文化,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構建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是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完成學校體育任務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來培養大學生參與和觀賞體育比賽的能力,比如,組織校園體育節活動,在體育節期間,利用課余活動時間,開展體育文化宣傳教育、體育比賽、體育專題講座、體育圖片資料展示等活動,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組織好課外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鍛煉意識和積極性;充分利用體育課時間,加強體育技能的學習,介紹鍛煉身體的方法及內容,從而增強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組織體育比賽,參與和觀賞體育比賽,是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熱愛體育活動、欣賞體育的重要手段,也可以組織好學生觀摩比賽,在觀看比賽前,對所觀看的運動項目的規則、技術、戰術特點等作適當的介紹,使學生在觀看時熟悉比賽的內容,激發學生觀看的興趣。觀摩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及時進行總結,從而提高大學生觀賞體育比賽的能力。
結語: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既要關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階段性效益,又要追求學生走出校門后的長遠效益,就其培養過程而言,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是關鍵;關注學生運動愛好和專長的形成,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是根本;多渠道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使他們對體育的目的和意義有更加明確的認識,為他們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是基礎;構建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熱愛體育活動和欣賞體育的能力是條件。(綿陽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四川;綿陽;621000)
參考文獻:
[1] 王光炎.轉變體育意識——體育終身化的關鍵[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8期
[2] 白鳳瑞 鄭柏香.論高校學生終身體育素質的培養[J].體育學刊.200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