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9 09:44: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育不是特別注意,以致于學生對數學的情感不是很投入。為此,結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我
對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情感教育作了詳細的論述,得出了在情感教育與數學教育在數學過
程中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關鍵詞:數學教育;情感教育;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不僅要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還
要注重學生認知過程中情感問題的培養。學習態度
是否端正、對學習的認識是否深刻,不僅說明了學生
在學習方面的情感狀況,而且明示了情感教育是影
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
學生的認過程和意志培養過程,并且能使個性品質
得到全面發展。
一、數學教學中的情感問題
傳統教學主要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
對學生傳授知識、解決疑難,使學生少動少想,不能
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教學,導致他們的情感得不到
體驗,形成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二、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數學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不僅說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融進情感教育是我們
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而且更重要的是體現了育人
在教書當中的中心地位。所以情感教育在數學教學
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強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老師在
給學生傾注了自己的情、自己的愛同時,也使得學生
充滿了學習的活力,并且能積極主動進行學習。
三、進行情感教育的方法
(一)教師通過自身的情感來激發學生
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深知教師必須通過自身
對所教學科的情感來激發和影響學生學習所教學科
的情感,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所教學科的熱情,完成教
書育人的目標。為此,我本著嚴謹的負責的教學態
度和發自內心對數學的熱愛,采取多溝通多交流的
方式,增進我和學生之間的情感認識。
(二)建立情感融洽的師生關系
老師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熱愛學生。正如我國教
育家曾說過:“教育沒有情感就象池塘里沒有水,那就
沒有了生機,所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盵1]這段話正是
說明情感和愛在教育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關愛
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方面,
一方面要求老師熱愛學生,深入了解學生,高度信任
學生,理解而又要尊重學生;另一方面又要求老師必
須嚴格要求學生堅定不移地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前
進,久而久之,學生也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
(三)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情感教育
我在數學教學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
實行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活動,增強學生自發、自覺、
自主的學習能力,實現了學生主動的認知過程。并
且在這個主動的認知過程中,我意識到:學生是教學
(下轉第59頁)
收稿日期:2008-08-10
作者簡介:曹桂梅(1976-),女,山西石樓人,石樓職業中學數學教師,中教二級。
57
來定義電勢等等。
在物理教學中,新課題往往與學生熟知的舊課
題具有某種內在的聯系。但是,新舊課題所處的具
體情境不同。由于學生不善于辨認各種情境的相似
性,不能分析、概括出它們的共同本質,因而學習會
感到困難。通過練習,為學生提供辨認多種情境的
相似性的機會,并指導他們逐步形成運用類比推理
尋找相似性的思維方法,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同
時,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學習
靜電場時,我們常常用重力場進行類比。首先它們
都是不同與我們一般認識的由原子,分子所形成的
物質的另一種獨立與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的物
質。我們對它們的認識首先是從它們的力的性質來
認識的———重力場對其中的重物有重力的作用;電
場對其中的帶電體有電場力的作用。其次,電場力
和重力做功都與路徑無關,把一個質量為m1的物
體放在高度為h的地方,它具有重力勢能m1gh,把
質量為m2、m3⋯⋯的物體放在高度為h的地方,它
們分別具有重力勢能m2gh、m3gh⋯⋯,其勢能值各
不相同,但m1gh/m1=m2gh/m2=m3gh/m3⋯⋯=gh
是一個恒量,我們可以把gh叫做重力勢。其值只決
定于重力場中的位置和零點的選擇,與放入重力場
中的物體的質量無關。同樣在電場中把帶電量q不
同的點電荷放在距參考面一定距離的位置,它們具
有的電勢能值各不相同,但電勢能與電荷電量的比
值是一個恒量,我們把這個恒量叫做電勢用U表
示。由于學生對重力場知識了解較多,對重力勢容
易接受,用類比法引入電勢的概念。分析它的性質
和區別于重力場的特點,這就化“抽象”為“具體”,
使學生對新知識有似曾相識的親近感,深化了教學
內容。再者,重力場中,重力勢能的變化總是等于重
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此相似,在靜電場中,電勢能
的變化總是等于電場力對電荷所做的功。這樣的類
比很自然,也很容易被學生接受。既加深了對新內
容的理解,又是對已有知識的鞏固。培養學生運用
類比推理的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
物理知識理解得越透徹,就越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
用。如此反復練習,學生通過聯想,類比推理,思維變
得更活躍,思路更廣闊,學習的靈活性也不斷提高。
類比是人類認識自然的重要方法,它是利用已
有的知識,去學習新知識的一種可行方法,在物理學
習中經常使用。無論是概念的建立、規律的形成,還
是知識的運用,對培養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解
題能力大有裨益。
(上接第57頁)
的主體,不僅能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能
主動自覺地探索未知的知識和應用已學的技能。因
此,我們作為老師不僅要充分認識這種學生在教學
過程中的主體性,而且要尊重學生對各種問題的不
同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在融洽詳和、積極進取的學習
氣氛中學好知識與技能,并掌握做人的原則,從而培
養了學生對教學的情感。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
聯系生活情景,滲透情感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只有讓
學生真切地體驗到數學既來源于生活,提煉于生活,
又在更高層次上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學生才能
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生活與知識之間的距離越來
越近了,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起來輕松而有趣。
(四)通過多渠道的評價方式滲透情感教育
關于數學的新課程中,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
改進教師的教學,所以應該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
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但要
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
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交融與共響的過程。評價方式中
有許多,比如:課堂觀察,課堂提問,口頭表達,書面
測試,調查報告,教學情況反饋,學生之間的評價,作
業批改、評語,每種方式都有它的特點,所以,不論在
教學過程中使用哪一種評價方式,都是老師和學生
之間的情感交流。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對我們數學
教學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無
論是一個巧妙的比喻,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一
個恰當的幽默都可以使學生回味無窮,增強數學教
學藝術的感染力,所以說,數學教育與情感教育在教
學過程中關系是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
互促進的。我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不斷學習、積累
經驗、充實自己,發揮情感教育在今后的作用,保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一、數學美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揭示數學美,提高學生鉆研數學的主動性
數學學習雖然在創造望的滿足上無法與數學發現相比,但同樣可以享受到“再發現”和“再創造”的喜悅。一個概念的透徹理解,一個定理的巧妙證明,一個公式的正確使用,一個方法的恰到好處的運用,特別是一道難題經過冥思苦想后的突然悟出,真似“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圓的計算的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對圓面積推導過程的理解和應用,我應用了數學中的簡單美特征,發給學生材料,先由學生按照印好的線剪拼,推導計算公式,然后小組討論能否拼成其他圖形。學生在相互討論中剪拼成了三角形、梯形,在我的指導下也推導出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過程中,他們興趣盎然,眼中閃耀著成功的喜悅。
(二)啟迪思維活動
開發智力,提高能力的核心是發展思維。在數學學習中,一個數學題的解法是否合理,除了有實踐標準和邏輯標準之外,還有美學標準。
例如應用題的解法常有多種,我們也提倡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那么在這多種解法中如何判斷其優劣呢?其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標準——是否簡捷。如:“一條路長1200米,某工程隊前3天修了全長的1/5,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路還需幾天?”
解法一:(1200-1200x1/5)÷(1200x1/5+3)=12(天)
解法二:1200+(1200x1/5+3)一3=12(天)
解法三:[(1-1/5)÷1/5]x3=12(天)
解法四:3÷1/5—3=12(天)
后兩種解法運算量小,道理也很清楚,特別是第四種解法.利用天數與與工作量的關系,一下子算出總天數,再減去已用的3天,馬上得解,因而也是最清楚、最美的解法。
(三)深化理解知識
在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這一課的復習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了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然后組織小組討論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平面圖形怎么進行分類?為什么?討論和分類的過程,也是理解這些圖形的內在聯系的過程,學生通過圖形的分類及用字母表示數量,得到的各種計算方式的極為優美的簡潔的表達形式,體會到了數學所特有的美。
(四)陶冶思想情操
愛美是人的天性。人之愛美,在年少時尤為突出,我們要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開啟心靈,引起精神的升華。充分利用生動的材料.以數學美的魅力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在享受數學美的愉悅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并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才能收到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在教圓的周長這一課時,我結合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他把圓周率的值精確計算到了3.1415926-3.1415927之間,這在古代是多么的偉大啊,不言而喻,我國數學的輝煌成就中所體現出來的數學美,是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材料。又如,數學中的曲線不僅具有柔和而流暢的外形,而且還可以賦予豐富深刻的含義:圓,象征完美,象征團圓,而曲線則暗示著某種人生真諦。
二、實施美育的嘗試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數學美雖是一種真實的美,但它是美的高級形式。因此,數學究竟美在何處,學生不可能輕易意識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美感直覺,引導他們去發現美鑒賞美,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在數學“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時”,我先用多媒體放映生活記實片,帶領學生觀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尋找數學。學生觀察,捕捉到生活中的許許多多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然后定格在數學圖形上,讓學生提出問題,并思考如何解決,這樣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利用多媒體手段,打破時空局限,激活創造思維。
(二)創造數學優美環境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數學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運用美育原則,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把數學材料的靜態集合轉化成切合學生心理水平的教學的動態過程,造成一種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數學與藝術交融,教師與學生共鳴的優美環境。
例如,為了推導圓錐體積公式,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引起猜想。
問:我們是怎么推導圓柱體積的?現在要推導圓錐的體積,該怎么辦?為什么?繼而通過討論,引起猜想。
2、實際演示、證實猜想。
拿出事先準備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把它們的容積近似地看成它們的體積,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關鍵詞] 價值;小學數學;要求;美育
一、深入認識美育的價值
美育能夠培養人的審美素質和審美能力,引導人們平衡物質和精神生活,追求人性的完滿,同時達到促進其他教育的良好效果,如有助于德育塑造人的內在品質和外部言行,有助于激發和強化人的創造的沖動,培養和發展創新人才等。古今中外有關美學價值的理念大概如此。雖然美育的價值深入人心,但是美育的實施卻并沒有真正到位。
學校是人類文化搖籃,肩負培養高級專門人才,更是美育的重要基地,然而美育在教育中的缺失現象非常普遍。學生普遍存在審美能力不足、審美趣味低下等問題,原因多為學校美育實踐中存在領導體制缺失、課程建設落后、師資匱乏等。這首先反映出人們對于學校美育觀的認識偏差,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能夠認識到美育的價值,但是往往對美育的理解和認識存在很多不足和誤區,要么將美育視作德育或情感教育,要么把美育等同于美學理論的教育或藝術教育。美育與道德教育、藝術教育、情感教育、美學教育等范疇之間的關系一直糾纏不清。1987年,教育理論家滕純先生正式提出“大美育”這一術語,他認為在所有的課程中,在一切的教育教學生活中,都有美育的因素,可以說美育是無時、無處不在。所謂“大美育”,是指著眼于教育整體的美育化,這種大美育觀將美育視為整個教育的一種境界,把美育當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最終使教育達到一種自由創造的境界。
“大美育觀”是在美育概念經歷了“藝術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和“全面育人的教育”等發展演變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新的美育觀念,具有新的特征。以前一提到美育,就以為是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的事情,“大美育觀”主張把美育滲透在各學科教學和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從而達到美育普及的效果。樹立“大美育觀”,以新的理念指導美育實踐,必將推動學校美育的創新和發展。
二、將美育與小學數學結合
小學數學學習的內容還很基礎,在打好基礎的過程中將美育滲透到數學學習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思想和學習方法都用很大的幫助。
在教學中,重視知識形成過程,及發掘在數學知識的發生、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蘊藏的重要思想方法?!霸趯W習過程中,最有用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的思想和數學的意識。因此,我們應當在數學教學中地進行思想方法的滲透。
但是作為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展示它的簡單過程和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和為追求真理而勇于探索的精神。掌握數學知識與思想方法的有效結合點,明確每個數學知識應滲透那些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時,應以學生現有的思維發展水平為依據,讓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展開主動探索活動,切實落實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能力,更好的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同時教師自身要不斷提高數學修養,掌握數學方法論、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知識,不斷更新觀念,加強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研究,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數學教學,也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完成數學美育教育。
相信在新課標的前提下,小學數學美育教育的提出會使其教學有所改善,是教學質量從根本我所改變。
三、 加強美育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要求
20世紀最后的20、30年出現了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和趨勢,要求國家的經濟、政府人員不僅要有經濟政治的眼光,還要具有美學的眼光和文化的頭腦。
(1) 60年代以來,商品的文化、審美價值逐漸超過其使用、交換價值。
(2) 21世紀最大的產業有兩個:信息產業(高科技)和藝術產業。
美育列入教育方針是一個極好的契機。21世紀中國的復興,要使人民發揮原創性和智慧;而哲學、史學、藝術的教育,正是可以激發人的原創性的教育。美育可以使我們民族在新的世紀為世界貢獻一批大師。為在高科技、數字化社會中保持精神的平衡和社會安定,為使經濟持續增長,將美育列入教育方針是完全必要的。這是先生,提倡美育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時代呼喚的積極回應。
四、學校教育應加強美育
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育對于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水平和整體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學校師范教育,對美育更有著特殊的要求,因為它是“教師的搖籃”。
(一)有利于提升基礎教育水平。
基礎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基石,在影響人發展的諸因素中,教育起著主導作用,特別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教育者對于受教育者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而提高基礎教育質量,首先要提高基礎教育者的素質。目前在基礎教育中,“應試教育”等功利化現象仍然普遍存在,給廣大未成年受教育者帶來了嚴重負面影響,其中有體制缺陷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基層教育者自身素質低下的原因。
學校教育的美育研究和實踐能夠提高師范生的審美能力、水平和整體素質,他們將大多從事中、低等教育或其他教育工作,從而直接影響更多的收中、低等教育者的審美能力、水平和整體素質,有利于提升基礎教育水平。
(二)間接影響高等教育的質量。
很多學校教育者有著這樣的感慨:如今的學生不好教了,因為他們在踏進大學校門之前,就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氣,突出表現在審美趣味低下和審美功利化不能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這與其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受到很好的美育有很大關系。基礎教育階段是人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是人的一生發展中長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模仿能力強,極易習久成性,如果教育不當,則會荒廢一生。
總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人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完美人格。美育的任務就是塑造審美的人生境界,培養和諧完美的人格,這與教育、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在學校教育中,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使德、智、體。美等教育并列發展,這樣才能培養出身心和諧發展、人格完美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一、宣講我國數學家的貢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開學初集中講。學生剛入中學,對什么都有新鮮感。教師要抓住第一堂數學課的機會,生動、具體、真實地介紹我國古今數學成就,為學生學習數學營造良好的氛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國,數學成就顯著。計算圓周率,自西漢劉備、東漢張衡,三國時劉徽、直到南北朝祖沖之等多位數學家,為之進行艱苦探索,得出了當時世界上最為準確的圓周率。南宋數學家秦九韶1247年就編著《數學九章》,同代數學家楊輝揭示了二項式展開式系數的規律,比法國數學家早四百多年。
祖沖之的兒子祖恒對求幾何體積有獨特創見,比意大利數學家早一千多年。比劉,近代的徐光啟、李善蘭及當代的華羅庚、陳景潤,在他們所研究的領域中都對數學做出了獨特的貢獻。通過宣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2、組織講座專門講。對初一學生還可借助“華羅庚金杯賽”的機會,進行題為《如何自學成才》的專題講座,介紹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生平事跡。華羅庚學歷是“初中畢業”,可他深鉆細研,成為當代國內外聞名的偉大數學家。通過講座,使學生懂得學習好壞關鍵在于本人的學習態度和努力,明白“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要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哲學道理。進而發奮學習,將來為國家做貢獻。
二、結合傳授數學知識,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1、實踐的觀點。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概括出來的科學,教學中要揭示數學本身的物質基矗如講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時,教師要說明早在公元一世紀,我國古代數學家在多次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勾廣三,股修四、經偶五”的規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圖形對該定理進行了兩種巧妙的證明。讓學生明確,任何一個定理、公式的形成均來自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是人類掌握自然規律的正確途徑。從而培養學生善于從客觀事物中發現、規律、掌握規律的能力。
2、辯證的觀點。恩格期指出“數學是辯證的輔助工具和表現形式,連初等數學也充滿著矛盾?!睌祵W概念正數與負數、常量與變量等,都表現對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對立而存在。在數學中要揭示這一關系。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當直線與圓心的距離小于圓半徑時,直線與圓的位置處于兩個交點狀態(相交);當距離與半徑相等時,發生質變,直線與圓只有一個交點(相切);當距離大于半徑時,再次發生質變,直線與圓沒有交點(距離)。講這一關系時,要啟發學生認識到“事物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數學中充滿著辯證法,教師應不失時機地予以啟示,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同時為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打好基矗3、發展的觀點。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它是在不斷地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數學也是這樣,整數到分數,有理數到無理數,實數到負數,有限到無限等,都遵循著這一規律。在這個數學過程中,要使學生認識到一切事物都不是斷發展變化的,培養學生超越舊事物,創造新穎,獨特新事物的能力。
三、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作風
關鍵詞:數學;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1年12月14日
數學是人類文化特有的表現形式,數學文化這一概念能夠概括包容與數學有關的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與人類整體文化血肉相關。在現代意義下,數學文化作為一種基本的文化形態,屬于科學文化的范疇,它可以表述為以知識、方法、技術、理論等所輻射到相關文化領域為有機組成部分的,一個具有強大精神與物質功能的動態系統,其基本要素是數學(各個分支領域)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文化對象(各個自然科學)。數學文化涉及的基本的文化因素包括數學、哲學、藝術、歷史(不僅是數學史)、教育、思維科學、社會學、文化學、物理學、生物學等。數學不僅是物質文明的基石,而且是精神文明的寶貴財富。
數學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培養數學家或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而在于培養人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通過開拓頭腦中的數學空間,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受過良好數學教育的人,在數學的學習和訓練中所形成的品質,會對其工作產生積極影響。數學的精確、嚴格,使他們在工作中減少含糊籠統、不求甚解。數學的抽象分析,使他們善于透過現象洞察事物的本質。數學中精辟的論證、精練的表述,使他們的談話和行為簡明扼要。我們不應把數學教育單純地理解成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數學教育需要培養人的素質。學生進入社會后,也許很少直接用到數學中的某個定理和公式,但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中體現出的精神,卻是長期作用的。
一、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具備可傳播、可滲透的特點
從數學教育的角度,數學文化是指人類在數學行為活動的歷史中所創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物質產品是數學文化的有形部分,包括命題、方法、問題和語言等知識性成分;而精神產品是數學文化的無形部分,包括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精神和數學美等觀念性成分,其中,觀念性成分是數學文化的核心。在數學文化的觀念下,數學教育就是一種數學文化的教育,它不僅僅強調數學文化的知識性成分的學習,而且更注重其觀念性成分的感悟和熏陶;那種僅僅把數學看成是訓練思維的智力體操是不夠的,僅僅把數學當作是可應用的知識也是不夠的,僅僅把數學當成達到某種特殊目的的“敲門磚”更是不行的。數學文化教育有著更為偉大的抱負,它肩負著使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任,它通過數學文化的傳承,特別是數學精神的培育,來塑造學生的心靈,從而最終達到提高國民素質的目的。與傳統的數學教育相比,數學文化教育有著更加豐富的內容。傳統的數學教育只是把數學看成是“科學的數學”(或者是學科的數學),注重的是數學的知識性成分的學習,主要強調的是“三大能力”(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由于太看重數學的形式化訓練,淡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忽視了數學精神、數學意識的培養。而數學文化教育把數學看成是“文化的數學”,數學教育也只有深入到這門學科的文化層面,而不僅僅局限于學科的知識層面,才能獲得真正的數學素養。歷史已經證明,而且將繼續證明:“一個沒有相當發達的數學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個不掌握數學作為一種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在人類各種文化中占據特殊地位。它關系到一個民族的文化興衰,也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興衰。因此,數學教育,特別是基礎數學教育,它不單純是數學科學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更是數學文化的教育,起著“對全體人民的科學思維與文化素質的哺育”的作用。它增加了數學教育的維度,延展了數學教育的時空,從而使得數學教育更加完整和和諧。
數學文化教育具有如下特點:第一,古今結合,不但注重數學歷史的輝煌,而且強調當代先進的教學成果與數學思想;第二,內外結合,不但強調數學自身的規律和特征,而且更強調數學與社會的相互作用;第三,“物性”與“人性”結合,不但要學生體會到數學定理的嚴謹和美妙,而且要他們感受到隱藏在這些定理背后的人的精神,“既要講推理,又要講道理”,數學文化教育的特點要求我們用一個全新的角度對待數學教學。
隨著人們對數學文化認識的不斷深入,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越來越受到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重視。然而,如果這種認識僅僅停留在學術的、理論的層面上,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就只有潛在的意義,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種教育效果而體現在學生身上。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強關于數學文化的教學實踐。
二、轉變數學教育觀念,改革數學教材教法
從數學文化的角度出發,數學教育觀念必須加以更新。數學教育是數學文化的教育。由于受學生思維水平發展的限制,受教學時數的局限,受就業方式的制約,使得我們的數學教育不可能是嚴格意義上的數學科學的教育,而只能說是數學文化教育。因為它不僅具有使學生掌握,運用數學知識、技能等功利性的功能,而且應該具有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訓練,提高數學文化素養等素質。例如,遠在西周時期,數學就是基本教育內容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一。這說明,一定的數學素養是作為一個有用的人應該具備的文化素質的積累。培養數學思維習慣或數學觀念、確立數學文化教育觀念,有利于目前數學教育由升學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因為素質教育作為新型教育價值觀,顯然強調了數學教育中的文化因素,所以重視數學教育中的文化觀念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內容和要求。同時,確立數學文化觀,拓寬數學選材的范圍,而內容的豐富性決定了它不僅有教養的功能,而且有教育的功能。這更符合數學教育目的的全面貫徹,即數學教育的目的在于適合社會大眾的需要,其中包括對數學知識的直接使用,也包括數學文化對提高思維品質的間接作用。數學文化教育的著眼點就是要放在大多數學生身上,克服學術主義(在培養目標上只重視學者型人才的做法),“大眾數學”的思想將能更好地貫徹。“大眾數學”強調為大眾所掌握和利用,使數學成為人們適應社會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有力武器?!按蟊姅祵W”不求高難度,但求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思維方法,帶有較強的普及性,使數學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這里特別指出的是,盡管“大眾數學”強調了數學的實用,但實用數學并非“大眾數學”真正內涵。我國數學教育歷史久遠,但一直是注重實用,把數學作為一種技術教育,結果數學的故鄉也喪失了生機。樹立數學文化教育觀念,對數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亦能更好地得到解釋,如區分一般數學能力與學校數學能力的必要;同時還會克服多年來數學教學中“重演繹,輕歸納,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
三、數學教育應充分體現其應有的教育功能
如果數學教育只處于知識局限的程度,那就談不上文化,也談不上教育了。通常,人們對數學的教育功能普遍地視為“思維的訓練”,而世界觀、行為方式、道德規范等只能是由社會科學來培養。事實上,數學教育為此亦能做出自己的貢獻。因為數學思維不單單是弄懂數量關系、空間形式,而且是一種對待現實事物的獨特態度,是一種研究事物和現象的方法,是一種推理的方式,等等。同時,數學語言的簡約性、思維的經濟性,可以培養學生敏捷、迅速的工作作風;數學推理的嚴謹性,結論的確定性,可養成準確的判斷能力,建立良好而合理的批判意識等??傊?,將數學當作一種文化,就可使數學教育成為造就培養下一代,塑造新人的有力工具。事實上,近年來數學教育研究中探討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德育、美育功能的論文愈來愈多,充分體現數學教育的文化教育功能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谏鲜稣J識,數學作為一種文化,應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教育卻很少將其數學內容當作一種文化來對待,使數學教育長期束縛在純粹作為“科學”的數學圈子里,從數學內容看數學,缺乏數學教育中的文化觀念,甚至把“數學”與“文化”對立起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對數學專業化教育狂熱推崇應是造成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的實質性原因。為此,我們應結合數學教育觀念的更新,同時改革課程、教材、教法等。奧蘇伯爾曾指出,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從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
四、挖掘數學史的教育功能
樹立數學的文化觀念,教學中給學生做“活數學”,就必須進一步挖掘數學史的教育功能,同時注重數學哲學在數學教育中的應用,這樣才能給學生展現一個廣闊的天地。數學史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重要數學思想的演變紀錄,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惑往往與數學發展史上出現的困惑相一致。數學對象含義的這些變化在當時也曾引起人們的困惑。今天學生們理解上的困惑,不過是歷史上的數學思想困惑的邏輯“重演”而己,歷史上數學思想方法的突破點是數學歷史發展的重大轉折,亦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如果采取措施引導學生合乎規律地實現那些重大轉折,就不得不從數學史中吮吸乳汁。通常數學教科書,如果所介紹的是一些沒有什么關系的數學片斷,給出一個系統的邏輯敘述,就容易使人產生這樣的錯覺,似乎數學家們幾乎理所當然地從定理到定理,數學家們能克服任何困難。而且課本字斟句酌的敘述,不能反映數學家們艱難的探索過程,所有這些對于培養真正的富有創造力的數學家都是極其不利的。要克服上述弊端,數學史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數學史可以提供整個課程的情況,使課程的內容互相聯系,并且與數學思想的主干聯系起來;數學史還可以讓學生們看到數學家們創造歷史的真實――如何跌跤、如何在迷霧中探索前進,從而鼓起研究的勇氣。從歷史的角度來講數學,是使人們理解數學內容和鑒賞數學魅力的最好方法之一。
目前,我國數學教育研究中對數學史的教育價值挖掘還遠遠不夠。中國古代數學曾有過燦爛輝煌的歷史,我國數學傳統注重數學的實用性,特別對算法有很深的研究。即中國古代數學是一種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切實可行的手段把實驗問題劃歸為一類數學模型,然后應用一套機械化(或稱程序化)的算法求出具體數值解。突出表現為應用性、計算性、算法化??傊?,數學教育中注意挖掘數學史的教育價值,對數學教材體現數學知識發展的脈絡,展現數學家發現、探索的艱難歷程,著眼于對學生數學創造能力的培養很有價值。通過數學史還可以通曉各種數學思想、方法形成和發展的社會背景,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數學方法論指導數學教學的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突出數學文化的功能可以給學生營造一種文化的氛圍,使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得到更多的數學文化熏陶,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學到數學的精髓,這將使他們受益終身。
主要參考文獻:
[1]凌生智,胡松林.于數學文化的若干認識[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
1.數學閱讀的特殊性
數學是一種語言,“以前,人們認為數學只是自然科學的語言和工具,現在數學已成了所有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等的工具和語言”。不過,這種語言與日常語言不同,“日常語言是習俗的產物,也是社會和政治運動的產物,而數學語言則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經常是精心設計的”。因此,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龍菲爾德(L.Bloonfield)說:“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言:“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而語言的學習是離不開閱讀的,所以,數學的學習不能離開閱讀,這便是數學閱讀之由來。
數學閱讀過程同一般閱讀過程一樣,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包含語言符號(文字、數學符號、術語、公式、圖表等)的感知和認讀、新概念的同化和順應、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等各種心理活動因素。同時,它也是一個不斷假設、證明、想象、推理的積極能動的認知過程。但由于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及嚴謹性、抽象性等特點,數學閱讀又有不同于一般閱讀的特殊性,認識這些特殊性,對指導數學閱讀有重要意義。
首先,由于數學語言的高度抽象性,數學閱讀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必須認讀感知閱讀材料中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理解每個術語和符號,并能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最后達到對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識結構,這中間用到的邏輯推理思維特別多。而一般閱讀“理解和感知好像融合為一體,因為這種情況下的閱讀,主要的是運用已有的知識,把它與新的印象聯系起來,從而掌握閱讀的對象”,較少運用邏輯推理思維。
其次,數學語言的特點也在于它的精確性,每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匯,數學中的結論錯對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斷言,當一個學生試圖閱讀、理解一段數學材料或一個概念、定理或其證明時,他必須了解其中出現的每個數學術語和每個數學符號的精確含義,不能忽視或略去任何一個不理解的詞匯。因此,瀏覽、快速閱讀等閱讀方式不太適合數學閱讀學習。
第三,數學閱讀要求認真細致。閱讀一本小說或故事書時,可以不注意細節,進行跳閱或瀏覽無趣味的段落,但數學閱讀由于數學教科書編寫的邏輯嚴謹性及數學“言必有據”的特點,要求對每個句子、每個名詞術語、每個圖表都應細致地閱讀分析,領會其內容、含義。對新出現的數學定義、定理一般不能一遍過,要反復仔細閱讀,并進行認真分析直至弄懂含義。數學閱讀常出現這種情況,認識一段數學材料中每一個字、詞或句子,卻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數學含義,更難體會到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語言形式表述與數學內容之間的這一矛盾決定了數學閱讀必須勤思多想。
第四,數學閱讀過程往往是讀寫結合過程。一方面,數學閱讀要求記憶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書寫可以加快、加強記憶,數學閱讀時,對重要的內容常通過書寫或作筆記來加強記憶;另一方面,教材編寫為了簡約,數學推理的理由常省略,運算證明過程也常簡略,閱讀時,如果從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較大,常需紙筆演算推理來“架橋鋪路”,以便順利閱讀;還有,數學閱讀時常要求從課文中概括歸納出一些東西,如解題格式、證明思想、知識結構框圖,或舉一些反例、變式來加深理解,這些往往要求讀者以注腳的形式寫在頁邊上,以便以后復習鞏固。
第五,數學閱讀過程中語意轉換頻繁,要求思維靈活。數學教科書中的語言可以說是通常的文字語言、數學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的交融,數學閱讀重在理解領會,而實現領會目的的行為之一就是“內部言語轉化”,即把閱讀交流內容轉化為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因此,數學閱讀常要靈活轉化閱讀內容。如把一個用抽象表述方式闡述的問題轉化成用具體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達方式表述的問題,即“用你自己的語言來闡述問題”;把用符號形式或圖表表示的關系轉化為言語的形式以及把言語形式表述的關系轉化成符號或圖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語形式表述的概念轉化成用直觀的圖形表述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語言表述正規定義或定理等??傊瑪祵W閱讀常要求大腦建起靈活的語言轉化機制,而這也正是數學閱讀有別于其它閱讀的最主要的方面。
2.數學閱讀的教育功能
學生智力發展的診斷研究表明,學生的“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其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質差量少。教學實踐也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理解問題時常發生困難和錯誤。因此,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其獨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學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首先,重視數學閱讀有助于數學語言水平的提高及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所謂數學交流(mathematical Communication)是指數學信息接收、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狹義指數學學習與教學中使用數學語言、數學方法進行各類數學活動的動態過程。無論從學習數學的角度還是使用數學的角度看,數學交流都有極重要的作用。而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語言,因此,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是提高數學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學生僅靠課堂上聽老師的講授是難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數學語言系統的。只有通過閱讀,作好與書本標準數學語言的交流,才能規范自己的數學語言,鍛煉數學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力,提高數學語言水平,從而建立起良好的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交流能力。
其次,加強數學閱讀有助于數學教科書作用的充分發揮。數學教科書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學原理、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墒?,目前我們廣大師生并沒有很好地利用教科書,教師上課就在課堂上循循善誘地深入淺出地娓娓動聽地講解,講完之后就讓學生翻開課本,作練習或爬黑板,之后,總結、布置課下作業,僅把教科書當成習題集。這正是教師講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缺少閱讀教科書的環節。美國著名數學教育家貝爾就數學教科書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數學教科書曾作過較為全面的論述,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教科書作為學生學習材料的來源,而不能僅作為教師自己講課材料的來源,必須重視數學教科書的閱讀⑨。
一 創新的教學活動要有創新的課堂情境
創新的教學方法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對課堂情境的創新,若課程的導入生動有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一節課好的開頭,等于把全體學生的心帶進了課堂。因此,創新課程的導入的創設需要我們依據學生的心理狀態,順著學生的認知規律,講究知識的鋪墊、臺階或過渡,達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引發學生的興趣的效果。
1.對傳統教學方式,我們不可能完全否定,正確的態度應是要學習其精粹并不斷升華、加以運用
比如通過提問或練習、小測等形式復習、鞏固前一節課的知識并順其自然導入新的知識;其目的在于做到新舊知識的鏈接,讓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有個知識基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承上啟下的導入法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復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的過程中,能和學生一起運用已有的知識形成新的“問題情境”,同樣能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
2.運用“奇特、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教學活動
這種教學手段往往會出乎學生的意料,順應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育狀況,刺激學生的感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這節課有強烈的興趣,參與的意識才會提高。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就用了“雞兔同籠”的命題提高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興趣。在教學“數軸”這一節課時,就是利用直觀性的教學原理,與兩名學生一起在教室內表演課本中甲、乙兩人的左右移動來學習有理數的簡單加減運算(教師在此間代表原點),這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學生的理解程度很高。而這種方法也適用于有理數的簡單乘法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化抽象的數學概念為具體形象的表達,學生易接受,且學生的“參與意識”程度很高。
二 創新教育要有新的教學手段
所謂新的教學手段,一般來說就是利用多媒體的課件來輔助教學。數學學科中有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見、摸不著或很難感覺到的東西,這些知識僅靠口頭的描述是很難激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思維的。這時讓多媒體進入課堂,可以創設更加直觀便捷的課堂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往往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達到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樂趣,讓學生由苦學變樂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的目的。這種方法操作相對來說較簡單,但要運用得恰到好處就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 創新教育的教學模式要有創新性
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受到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思想的制約,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還受到教師本身的素質、學生知識水平、能力結構,以及教師教學風格、學生學習習慣的制約,因此,教學模式應用的本身并不是一種目的和內容,而是實現特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工具和手段。
數學教學也應搞清楚要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傳統的教學模式常常是滿堂灌的、注入式的,純粹傳授給學生課本知識,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往往是課本的“盜版”,形象地說,學生只是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沒有什么創新可言,其知識的“內化”程度很低。而要適應社會發展,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超前意識、創新意識、敏銳的判斷力,讓學生能分清主流與非主流的能力,即要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同時要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動手能力;要有創新精神,就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大膽設想、大膽嘗試的能力。這就對老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膽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大膽設想,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四 數學學科的創新教育應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