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8 20:43: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流行病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11年4月27-6月13日,瑪納斯縣部分幼兒園發生手足口病合并水痘的暴發流行。
本次手足口病暴發主要集中在精豆豆幼兒園?。?)班、縣幼兒園中(2)班和樂土驛鎮幼兒園中(3)班,以3―6歲兒童多見,發病高峰在5月12―6月6日, 31例病例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1.21:1,發病年齡最小的1歲,最大的6歲,3―5歲28例。
本次疫情暴發波及2個班為水痘,發病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低燒、全身散在水皰,1個班為手足口病合并水痘,發病16例,均有口腔潰瘍、手、足散在分布米粒大小不等皰疹,部分兒童有低燒、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首例病人為精豆豆幼兒園小(2)班4歲兒童,經流調發現,有可疑接觸史。5月8日該患兒出現手足皰疹、口腔潰瘍,5月12日同坐位接觸者出現低熱37℃,手足散在皰疹,口腔潰瘍,之后本班陸續發生手足口病例,截止5月24日調查之日已發生10例兒童,癥狀典型者可見患兒其左、右腳足跟可見散在米粒大小皰疹,皰疹液半透明,腳拇指背見2個皰疹,左、右手掌、手背、指逢均有數個皰疹,口腔右側頰黏膜2處潰瘍,上顎1個皰疹、右耳后淋巴結腫大,發病前感冒1周,無發熱。經調查處理,幼兒園采取隔離、消毒防護、晨檢措施后,經追蹤5月24―6月13日發病4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對精豆豆幼兒園疫情處理后,對我縣其他各幼兒園及時進行疫情調查,對各幼兒園采取預防控制措施:
1、對幼兒園老師進行手足口病知識培訓,2、每日晨檢兒童手足有無皰疹、口腔潰瘍,詢問每日請假兒童病因,3、對發病兒童及時在家中隔離1周對癥處理,4、對教室開窗通風,對桌椅、所有玩具、就寢就餐用具進行消毒,5、兒童飯前便后用肥皂洗手、6、對家長進行手足口病預防知識宣傳。
分析:
1、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還可經呼吸道傳播,本次疫情主要集中在2個幼兒園中,各幼兒園主要集中在1個班級中,與本班兒童共用玩具、共同就寢就餐有關,幼兒園在發現第一例兒童時未馬上隔離并上報疫情,班級中陸續出現請假兒童也未引起重視,錯過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時機,調查后立即對發病兒童隔離、采取有效消毒措施、進行晨檢,疫情得以控制。說明幼兒園進行晨檢,及時上報傳染病疫情、爭取時間,及時采取有效預防控制措施的必要性。
2、夏秋季節是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各幼兒園應加強玩具的消毒,養成幼兒用肥皂洗手的習慣,注意教室和寢室的通風,加強傳染病報告制度和晨檢制度,各幼兒園應設專職保健醫生,在不能判斷傳染病時,應及時上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班上陸續出現請假學生時要及時詢問是否得同一種疾病,之間是否有聯系(傳染性),做好晨檢是防止傳染病疫情暴發的關鍵措施,不能只流于形式。
3、手足口病不是法定傳染病,癥狀不嚴重,病程一周左右,未能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但傳染性很強,可通過腸道及呼吸道傳播,如不及時隔離,常在一個小集體中暴發流行,對于幼兒身心健康不利,臨床醫生作為首診醫生見到此種病例有責任報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5月12―31日,共有3名醫生接診5例手足皰疹伴口腔潰瘍患兒,均按口腔潰瘍或上感處理,處理后幼兒回到幼兒園進一步傳播,查閱門診日志和病歷,無1例診斷為手足口病,未認識到本病有傳染性,說明醫務人員應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對傳染病法外的傳染病也應提高警惕。
預防控制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疾控中心高度重視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先后組織督導組多次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對幼兒園老師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手足口病防控知識培訓。
2、對此次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
①對全部個案進行流調,全面追蹤密切接觸者,并實施居家隔離措施。并對患家及密切接觸場所進行終末消毒。立即對發生手足口病疫情的幼兒園停園兩周。
② 加強宣傳工作,以家庭為單位入戶宣傳,并通過當地廣播進行宣傳。將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宣傳單發放到每戶居民,告誡有手足口病疫情發生的村屯居民要減少聚集,特別是兒童要少到公共場所。
[關鍵詞] 齲??;根齲;口腔流行病學調查;老年人
[中圖分類號] R781.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1(c)-0111-04
Survey of dental caries on the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
ZHAO Mei ZHANG Hui CHEN Wei WANG Peng HAN Yongcheng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Dentistry, Beiji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Affiliate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ntal caries status of the elderly aged 65-74 years in Beijing City,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oral health service. Methods An equal-sized stratified multi-stage randomly sampling design was used in Beijing City. Oral examinations of dental caries were performed on people who aged from 65 to 74. SPSS 13.0 software was appli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5208 old people were examed. The caries prevalence was 69.16%, which in the urban area (70.6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65.78%) (P < 0.01).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female (71.9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66.93%) (P < 0.01). The DFT was 2.85, which in urban area (2.9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2.62) (P < 0.01). Considering the sexual difference, the DFT of the female (3.0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ale (2.67) (P < 0.01). The dental caries filling rate was only 29.97%, which in the urban area (33.6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20.59%) (P < 0.01). Conclusion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 is still very high, but the filling rate is very low.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 caries prevalence, DFT and the filling rate between the rural and the urban area.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should be taken in the rural area.
[Key words] Caries; Root caries; Oral epidemiology survey; Old people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壽命普遍延長,老年健康日益引起社會關注,北京市已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關注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成為口腔醫療服務的主體內容之一。由于口腔疾病的進展性和累加性,老年人對口腔保健有其特殊的需求。然而,老年人群往往比其他人群難以獲得口腔衛生保健服務。進行老年口腔保健的前提是有效的疾病監控[1]。為了調查北京市城鄉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狀況,了解齲病的患病趨勢,為北京市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提供最新信息,2010年北京市牙防所組織16區縣牙防機構的口腔專業人員對全市65~74歲老年人進行了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F將北京市該人群恒牙患齲狀況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北京市16個區縣城鄉65~74歲常住人口,調查時間為2010年9~11月。
1.2 抽樣方法
遵循經濟有效的原則,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方法。本次調查的抽樣設計,以區縣為單位,按經濟水平和人口規模高低分為三層,每層隨機抽取一個街道或鄉鎮。每個樣本街道或鄉鎮隨機抽取2個居委會或村委會作為調查點,每個調查點抽取60人(男女各半)。
1.3 樣本量
本次調查共收集有效樣本量5208人,其中城市3595人,農村1613人,男2572人,女2636人。
1.4 檢查項目
一般項目:姓名、性別、戶口類型、出生日期等。 健康狀況項目:恒牙冠齲及根齲。
1.5 調查標準
口腔檢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視診結合探診的方法進行。檢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鏡和CPI探針。齲病檢查標準參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中齲病的診斷標準[2]。
冠齲:牙齒的窩溝點隙或光滑面有明顯的齲洞、或明顯的釉質下破壞、或明確的可探及軟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損記為齲齒。使用CPI探針來證實咬合面、頰舌面視診所判斷的齲壞,若有任何疑問,不能記為齲齒。
根齲:進行根齲檢查時首先要判斷牙根是否暴露,其標志是釉牙骨質界暴露。牙根已暴露,用CPI探針探及根面有軟或皮革樣感覺的病損記為根齲。一個齲損同時累及冠部和根面則分別記錄為冠齲和根齲。
1.6 質量控制
檢查者均為口腔專業人員,具有3年以上口腔臨床工作經驗?,F場調查進行前,檢查者由北京市口腔流調技術指導小組統一培訓并考核,經標準一致性檢驗合格(Kappa值達到0.6以上)。調查現場的檢查條件一致,使用統一配置的CPI探針。調查過程中,安排5%受檢者接受另一名檢查者的復查。
1.7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冠齲狀況
如表1、2所示,5208名受檢者中,冠齲患齲率為67.09%,城市為67.96%,農村為65.16%,經統計學檢驗城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46,P < 0.05),城市高于農村;男性患齲率為64.31%,女性患齲率為69.80%,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17.802,P < 0.01),女性顯著高于男性。冠齲齲均為2.57,其中城市為2.61,農村為2.49,城鄉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 = 1.274,P > 0.05);男性齲均2.35,女性齲均2.79,女性高于男性,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 = 4.892,P < 0.01)。冠齲充填率為34.81%,其中城市為39.42%,農村為24.02%,經統計學檢驗城鄉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294.166,P < 0.01),城市老年人充填率顯著高于農村。
表2 北京市65~74歲人群恒牙冠齲患齲情況[n(%)]
注:D:患齲未充填;F:因齲已充填;DF:患齲及因齲充填
2.2 根齲狀況
如表3、4所示,5208名受檢者中,根齲患齲率為23.71%,其中城市為24.65%,農村為21.64%,城市高于農村,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71,P < 0.05);男性患齲率為22.74%,女性患齲率為24.66%,男女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635,P > 0.05)。根齲齲均為0.63,其中城市為0.69,農村為0.49,城市高于農村,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 = 4.547,P < 0.01);男性齲均為0.66,女性齲均為0.60,男女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 = 1.149,P > 0.05)。根齲充填率為18.01%,其中城市為21.70%,農村為6.35%,城市高于農村,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95.324,P < 0.01)。
2.3 冠根合計情況
如表5、6所示,5208名受檢者中,患齲率為69.16%,其中城市為70.68%,農村為65.78%,城市高于農村,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12.552,P < 0.01);男性患齲率為66.33%,女性患齲率為71.93%,女性高于男性,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19.124,P < 0.01)。齲均為2.85,其中城市為2.96,農村為2.62,城市高于農村,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 = 3.360,P < 0.01);男性齲均為2.67,女性齲均為3.03,女性高于男性,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 = 3.760,P < 0.01)。充填率為29.97%,其中城市為33.69%,農村為20.59%,城市高于農村,經統計學檢驗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246.939,P < 0.01)。城鄉各區縣患齲率、齲均、充填率情況詳見表7,其中,東城、西城等城區充填率高,延慶、門頭溝等遠郊區充填率低。
3 討論
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是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發生的分布規律,以及制定疾病防治策略的重要手段。自1983年起,全國大約每十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此次北京市口腔流行病學調查距2005年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已有5年之久,此次調查對象是從北京市16個區縣隨機抽取,樣本含量涉及范圍比前3次全國流行病調查更為廣泛,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和牙病防治工作情況。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醫療水平的提高,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也有了新的變化。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北京市65~74歲人群患齲率為69.16%,齲均為2.85,與2005年北京市同齡人群調查結果[3](患齲率為66.03%,齲均為2.37)比較,65~74歲老年人患齲率和齲均二者均有上升趨勢,提示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此次調查結果還顯示,北京市老年人患齲率、齲均、根齲患齲率、根齲齲均、冠齲患齲率城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城市高于農村,與2005年流行病調查結果一致,符合發展中國家齲病流行病學特征[4]。這可能與城鄉居民的飲食習慣差異等因素有關,如城市居民糖的消耗量及吃甜食頻率較高,食物加工較細[5]。提示還要繼續開展切實有效的口腔健康促進項目,加強對城市居民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口腔健康知識,主動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為,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識和防病能力。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根齲患齲率為23.71%,齲均為0.63。這與2005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3](北京市老年人根齲患齲率26.39%,齲均0.46)相比,患齲率有所下降,但齲均上升。說明老年人根齲問題仍然嚴重,未得到很好控制。分析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牙齦退縮發生率增加,或由于牙間隙暴露、口腔衛生差、食物嵌塞等原因,菌斑易附著于釉牙骨質界及根面,導致牙骨質脫礦、軟化,發生根面齲[6]。此外,老年人缺失牙多,活動義齒與基牙間食物嵌塞,也會致使根齲的患病率增加[7]。應該針對這些發病特點,加強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日常保健能力,使其保持良好口腔衛生,預防根齲的發生。
與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齲齒充填率(29.97%)相比,2005年(23.88%[3])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根齲的充填率。其中,東城、西城、朝陽、海淀等城區充填率在45%~52%。這些與北京市政府近年來兩次將口腔保健納入政府實事,如為低保全口無牙老人免費鑲牙、市衛生局出臺了生命全周期口腔保健等舉措,有密切的關系。此次調查顯示,城區老年人齲齒充填率明顯高于農村,這一點與遼寧[8]、湖北[9]省市基本一致,表明農村地區老年人大部分齲齒未得到有效治療[10]。從口腔疾病的危險因素來分析,城鄉口腔健康狀況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口腔衛生習慣、就醫行為、知識態度、社會經濟狀況和生活習慣(主要是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差異。農村相對城市而言,經濟比較落后、衛生資源匱乏、人們缺乏口腔健康知識和自我保健能力[11]。針對城鄉老年人患齲狀況和治療水平存在的差異,提示今后要合理配置城鄉醫療資源,均衡發展城鄉經濟水平和口腔醫療資源分布,加強對農村基層口腔專業人員的培訓,積極開展社區口腔衛生服務,預防口腔疾病,提高齲齒充填率,切實提高老年人群口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Petersen PE.The world oral health report 2003[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2] 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7.
[3] 李璟,韓永成,張輝,等.北京市老年人群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J].廣東牙病防治,2011,19(1):23-26.
[4] 卞金有.口腔預防醫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2-53.
[5] 張輝,顧志苓,陳薇,等.北京市城鄉人群六個年齡組恒牙齲病抽樣調查報告[J].北京口腔醫學,2001,9(1):18-21.
[6] 劉璐,張穎,程睿波.2005年遼寧省老年人根面齲患病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0,3(9):553-555.
[7] 歐堯,黃少宏,范衛華,等.2005年廣東省成年人恒牙根齲病抽樣調查報告[J].廣東牙病防治,2007,15(5):220-223.
[8] 張穎,程睿波,劉璐,等.遼寧省人群患齲狀況及趨勢的抽樣調查分析[J].上??谇会t學,2007,16(4):351-354.
[9] 臺保軍,江漢,杜民權,等.湖北省人群齲病的抽樣調查報告[J].口腔醫學研究,2007,23(2):223-225.
[10] 黃瑞哲,孫妍,阮建平,等.陜西省老年人群患齲情況的抽樣調查分析[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0,24(5):373-375.
【關鍵詞】肺結核病;發病率;流行病學; 分析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155-01
為了解商洛市肺結核病流行病學特點,給預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據,現將2006~2012年肺結核病疫情資料分析如下: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疫情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人口資料來源于商洛市統計局。
1.2 方法
用Excel2003將疫情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制圖,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3 討論
肺結核病流行是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醫學問題]。世界衛生組織于1993年世界衛生大會上提出并通過“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宣言”1998年再次強調遏制結核病行動刻不容緩。目前我國是世界上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結核病患者數量居世界,其中80%在農村[1]。據2000年全國結核病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活動性肺結核病患病率為367/10萬,涂陽肺結核病患病率為122/10萬,推算全國有451萬活動性肺結核病患者,其中150多萬為涂陽肺結核患者,即結核病傳染源[2]。商洛市2006~2012年肺結核病年均發病率為65.36/10萬,發病呈下降趨勢,其發病率由2006年81.65/10萬下降到2012年56.60/10萬,其原因與我市全面實施世界銀行貸款結核病控制項目及全球基金結核病項目,加強了肺結核病人的發現的管理,減少了傳播機會有關。
我市結核病發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3月為發病高峰(11.29%),其原因與冬春季氣候寒冷,人們在室內活動較多,有利于結核病空氣傳播有關。發病者主要為15歲以上成人,占總發病數98.20%,歷年男性發病率均顯著高于女性(P
參考文獻
[1] 梁萬年主編.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傳染病防治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51~161
[2] 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2000年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中國防癆雜志,2002.24(2):65~108
[3] 鄒博,吳日娜,吳俐健,等.中國人20年間肺結核病患病率與生活習慣的相關因素薈萃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1):1993~1996
[關鍵詞] 患齲率;齲均;乳牙;兒童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0(c)-0031-03
齲病是兒童的常見疾病,乳牙齲尤其高發。乳牙齲病需及早治療控制病變的進一步發展。否則,隨著牙體硬組織的進一步破壞,逐漸造成牙冠缺損,成為殘根,終致牙喪失,導致乳牙不能充分咀嚼食物,從而影響消化功能和牙頜系統的生長發育,而且造成多種維生素和蛋白質等重要營養的缺失,使人體健康素質下降。此外,齲病及其繼發病作為一個病灶,可引起遠隔臟器疾病。乳牙齲發展為根尖周病導致乳牙炎癥性滯留或早失導致恒牙萌出紊亂甚至牙頜畸形??梢?,乳牙齲病的預防和治療尤其重要。為調查瀘州市龍馬潭區學齡前兒童乳牙齲病現狀,為該區開展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參考?,F分析該區12所幼兒園抽取的1 564名學齡兒童的乳牙齲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在龍馬潭區12 所幼兒園內隨機抽取3~6歲1 564名學齡前兒童(男792名,女772名),其中乳牙齲病例數為576例(男284例、女292例),乳牙齲數為2 228顆(男1 024顆、女1 204顆)。
1.2 方法
以《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齲病檢查標準》進行診斷和檢查。兒童采取端坐位或立位、大張口,使用一次性口腔檢查器械(天津產華興同牌),直視檢查并記錄患齲乳牙數(包括齲、失、齲補牙數)。在記錄齲失牙時與生理性脫落乳牙相區分[1]。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多組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兒童不同性別乳牙患齲情況比較
2.2 兒童各年齡組患齲情況比較
2.3 兒童乳牙患齲情況與牙位的關系
3 討論
該結果表明,該區乳牙患齲率女童略高于男童,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不同[2];與文獻[3]比較,5歲和6歲年齡組兒童患齲率略低,但齲均略高;與文獻[4]相比,3歲和5歲組患齲率更低,齲均略高;齲齒牙位分布以下乳切牙最少,少于乳尖牙,與文獻報道不一致[5]。這說明以上指標存在地區差異。該結果還顯示,該區男童女童齲齒數相當,學齡前兒童易患齲,3歲兒童患齲率上升較快,至6歲時達到高峰,此時為乳牙萌出后2~4年,是好發齲病的時期,與文獻相符合[6-7]。下頜乳磨牙的患齲率高于上頜乳磨牙患齲率,上頜乳前牙的患齲率亦高于下頜乳前牙的患齲率,與文獻一致。同時調查人群近2/3人數兒童無齲,齲齒集中在少數人群中,與文獻[8]報道一致。調查結果示,兒童乳牙的齲齒各牙位分布有明顯的對稱性;齲齒好發牙位為乳磨牙,鄰面齲牙數大于合面齲牙數,且相鄰兩顆牙同時發生,鄰面齲與食物嵌塞有關。通過問卷調查顯示,齲齒數多的兒童喜食碳酸飲料,且家長及兒童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率低。這與文獻報道一致[9]。這說明兒童的飲食習慣、家長及兒童口腔健康知識知曉情況是兒童齲齒發生的重要因素。
綜上可知,學齡前兒童齲病情況不太樂觀, 開展口腔健康宣教并加強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工作。培養兒童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健康飲食習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適齡兒童可實施窩溝封閉術[10],早預防早治療,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預防口腔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
[2] 宋開茂,余國璽,張帆,等.西安市412名3-5歲兒童乳牙齲病調查[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1,21(2):101-109.
[3] 范衛華,黃少宏,鄭莊,等.2008年廣州市兒童乳牙齲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J].廣東牙病防治,2010,18(3):127-130.
[4] 劉英,馬敏,王兵,等.720名學齡前兒童齲病調查與綜合防治模式研究[J].寧夏醫學雜志,2012,34(10):976-978.
[5] 左志遠,陳浩.學齡前兒童乳牙齲病調查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8):73.
[6] 趙日雙.某區在托學齡前兒童齲病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435-436.
[7] 岳松齡.現代齲病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4:320.
[8] 張曉芳,徐學斌,程睿波.沈陽市2-5歲兒童乳牙齲病兩極化情況的調查報告[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5,23(3):258-259.
[9] 吳玲英.浙江省平湖市12、14歲學生齲病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醫藥導報, 2014(19):100-102.
[中圖分類號] R183.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327-01
狂犬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在哺乳溫血動物中流行,病死率為100%,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近年來在我國有逐年增多的趨勢。2010年12月22日,我縣出現了1例狂犬病死亡病例,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 基本情況 患者張某某,男,51歲,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柴堡鄉柴堡西村。據患者家屬回憶,2010年11月21日患者被村中1只犬咬傷手部,未進行任何消毒處理,也未注射人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疫苗。12月17日出現癥狀,有傷口麻木、周身不適、煩躁。12月18日出現咽喉緊縮、四肢蟻走感即到中醫院診治,經醫生檢查未查明原因,后經詢問既往史,聽說被狗咬傷過,醫生對診斷狂犬病沒把握,即轉我單位,經我單位診斷為狂犬病初期癥狀。醫生認為住院治療意義不大,需回家觀察一天再說,即回家,病情未見好轉。12月19日患者病情加重,出現吞咽困難、恐水、怕風、怕光、怕聲、抽搐、等癥狀,臨床診斷為狂犬病,12月22日在家中死亡。
2 流行病學調查 柴堡鄉柴堡西村,有人口775余人,大多居民家庭養有狗、貓等家畜,均為放養。2010年11月20日患者被村中1只犬咬傷手部,村中無其他人被此犬撲及抓(咬)傷。狗于2010年11月21日發病,咬傷人后被打死。
3 討論 一旦遭犬、貓等動物咬傷,應立即徹底處理傷口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疫苗。
山東省調查21例狂犬病患者發病原因后發現85.71%的傷人動物為瘋犬、可疑瘋犬或不明來源的犬和貓,且狂犬病在犬和貓群體中呈流行狀態。21例患者中,未接種或者不規范接種狂犬疫苗者占90.48%,結果與有關報道基本一致[1]。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健康犬免疫熒光法做腦帶病毒率調查,其陽性率平均為17.73%,可見犬類攜帶狂犬病病毒率較高[2]。在被犬、貓等動物咬(抓)傷或被其唾液污染人體者均應進行傷口處理,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疫苗。對疫點進行終末消毒。動員與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及時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疫苗。
4 狂犬病的防治 據報道,90年代后興起的寵物熱,已使全國養犬達2億只,如果管理不善,這2億只犬會給人們帶來多少致死的危險,簡直令人不敢想象。唯一要做的是扎扎實實搞好預防,采取綜合防止措施:
4.1 禁止養犬,對飼養犬要加強管理。
4.2 克服群眾中存在的麻痹思想,提高預防和控制狂犬病的認識。
參考文獻
一、職責
(一)縣級衛生監督機構
1、總結、統計分析本地食物中毒發生情況,上報市級衛生監督機構和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并提出相應預防、控制措施。
2、對轄區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二)各級醫療機構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因食物中毒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必須接診治療,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例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例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指定的醫療機構。
二、食物中毒事件調查和控制的準備
(二)食物中毒事件組織準備
縣衛生行政部門應做好法定報告人的食物中毒報告管理和培訓工作,制訂食物中毒
事件發生后的應急方案,落實人員責任制和緊急事件值班制度。
縣衛生行政部門應指定有相應技術和能力的實驗室做好隨時接收和檢驗中毒樣品的準備。
各有關衛生、醫療機構應制定食物中毒報告和搶救、處理制度,保證突發食物中毒事件調查和控制所需要的人員、交通、通訊、調查和采樣設備的基本需要。
(二)食物中毒事件現場調查常備用品準備
表1食物中毒現場調查常備用品
種類主要物品
采樣工具
注射器、肛拭子、消毒棉簽、消毒紗布、調匙、勺子、鑷子、剪刀、屠工用刀、酒精燈、標號用品、75%酒精、其他消毒滅菌器具等
樣品容器滅菌塑料袋、廣口瓶、滅菌試管、滅菌糞便盒、樣品冷藏設備等
防護用品工作衣或隔離衣、口罩、白帽子、手套、靴子等
調查用表食物中毒個案調查登記表、調查結果匯總表、衛生監督文書等
檢驗設備毒物快速分析設備、深部溫度計等
取證工具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等
參考資料各種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食品衛生相法律法規、標準及其他有關專業技術參考資料等
食物中毒現場調查常備用品應指定一個科室負責配備保管,并保持用品齊全,需要消毒用品由檢驗室負責消毒,每周消毒一次。檢驗室應常備毒物檢驗試劑,配制好的試劑應單獨存放,國家法定長假和重大活動開始前,微生物檢驗室應準備充足樣品保存液和培養基。
(三)食物中毒事件搶救物品準備
各級醫療單位應儲備一定數量的催吐、洗胃、導瀉設備和特殊治療藥品,并不斷補充更××,用于食物中毒事件搶救和治療。
三、報告登記
(一)報告
發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單位和接收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應當及時向縣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發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單位、地址、時間、中毒人數、可疑食物等有關內容。
縣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報告,應當及時填寫《食物中毒報告登記表》,并報告縣人民政府和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縣衛生行政部門對發生管轄范圍內的下列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實施緊急報告制度:
1、中毒人數超過30人的,當于6小時內報告縣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2、中毒人數超過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應當于6小時內上報衛生部,并同時報告縣人民政府和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3中毒事故發生在學校、地區性或者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的應當于6小時內上報衛生部,并同時報告縣人民政府和上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4、其它需要實施緊急報告制度的食物中毒事故。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報告。
縣衛生行政部門接到跨轄區的食物中毒事故報告,應通知有關轄區衛生行政部門,并同時向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二)登記
接報后,根據《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要求,及時填寫《食物中毒事故處理報告登記表》,記錄中毒事故有關內容:
1、發生單位及地址
2、發病時間、中毒人數、死亡人數
3、可疑中毒食品及進食時間、進食人數
4、病人中毒表現、就診或所處地點、救治措施及病人情況
四、組織開展現場調查
(一)食物中毒現場調查處理工作的基本任務和要求
1、盡快查明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經過:
確定食物中毒的病例。
查明導致中毒的食品。
確定食物中毒致病因素(病原)
查明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致病因素來源及其污染、殘存或增殖原因)。
2、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3、協助醫療機構對中毒病人進行救治。
4、收集對違法者實施處罰的證據。
5、提出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措施和建議。
6、積累食物中毒資料,為改善食品衛生管理提供依據。
(二)調查前的準備
縣衛生行政部門在接到食物中毒的報告后,應立即著手在2小時內組成調查處理小組,攜帶表1所列的調查物品趕赴現場。調查處理小組應由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由食品衛生監督人員、檢驗人員和流行病學醫師組成。調查人員應分頭對病人和中毒現場進行調查。
(三)現場衛生學、流行病學調查
調查內容包括:對病人、同餐進食者的調查;對可疑食品加工現場的衛生學調查;采樣進行現場快速檢驗和實驗室檢查;根據初步調查結果提出可能的發生經過及防止中毒擴散的控制措施等。
對上述內容的調查應進行必要的分組和分工,各方面調查應盡可能同時進行,必要時組成現場領導小組,分別就病人搶救、現場調查、后勤保障等方面進行協調指揮。
1、對病人和進食者的調查
調查人員在協助搶救病人的同時,應向病人詳細了解有關發病經過;重點觀察與詢問患者的自覺癥狀、精神狀態、臨床表現以及嘔吐、排泄物的性狀;登記發病時間、可疑餐次(無可疑餐次應調查發病前72小時或之前的進餐食譜情況)的進餐時間、可疑中毒食品及食用量等,并將調查結果認真登記在《食物中毒個案調查登記表》中。調查完畢后請被調查者在個案調查登記表上簽字認可。
對病人的調查應注意以下環節:
對疑難中毒事故的調查應對有關可疑食物列表分別進行詢問調查,調查時注意調查和分析發病者與未發病者的進食食物的差別。
應十分重視首發病例,并詳細記錄發病前的癥狀、發病的日期和具體時間。盡可能調查到所發生的全部病例以及與該起事件有關人員(廚師、原料處理人員和食品采購人員等)的發病情況。如發病人數較多,可先隨機選擇部分人員進行調查。版權所有
選擇最了解事件情況的有關人員(包括病人),詳細了解有關食物的來源、加工方法、加工過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調料、食品容器)、存放條件和食用方法、進食人員及食用量等情況。
通過調查綜合提出以下信息:(1)發病人數。(2)可疑餐次的同餐進食人數及去向。(3)共同進食的食品。(4)臨床表現及共同點。(5)用藥情況和治療效果。(6)需要進一步采取搶救的控制措施。
調查時應注意了解是否存在食物之外的其他可能與發病有關的因素,以排除或確定非食源性疾病。對可疑刑事中毒案件要將情況通報給當地公安部門。
2、對可疑食品的加工過程調查
向食品加工制作場所的主管人員或企業負責人詳細了解可疑食物加工、制作的流程,將可疑食物各加工操作環節繪制成操作流程圖,注明各環節加工制作人員的姓名,分析并標出可能存在或產生某種危害的加工操作環節。
對可疑食品加工制作過程進行初步檢查,重點檢查食品原(配)料及其來源,加工方法是否殺滅或消除可能的致病因素,加工過程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的交叉污染,是否有不適當的貯存(例如:非滅菌食品在室溫存放超過4小時),以及剩余食品是否重××加熱后食用等內容。
了解廚師和其他參與食品加工制作人員的健康狀況,以排除或發現食物被食品加工人員所攜帶的病原污染的可能性。
請加工制作人員回憶可疑食物的加工制作方法,必要時通過觀察其實際加工制作的情況或食品加工時間——溫度的實際測定結果,對可疑食品加工制作環節進行危害分析。
按可疑食品原料來源和加工制作環節,選擇并采集食品原(配)料、食品加工設備和工(容)具等樣品進行檢驗。
對現場調查過程中發現的食品污染和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記錄,必要時進行照相、錄像。
3、采集樣品
現場調查人員應盡一切努力完成對中毒發生現場可疑中毒食品的樣品采集工作,根據具體情況采集病人排泄物、血液等樣本。食物中毒檢驗樣品及采樣方法見表2。
表2食物中毒檢驗樣品及采樣方法
樣品種類采樣數量采樣方法
糞便2ml(g)置樣品容器內
嘔吐物50—200g置樣品容器內
血液不少于3ml靜脈無菌采樣
尿液30-50ml取清潔中段尿
固體食品200—500g切取一部分置樣品容器內
液體食品200—500g搖勻后置樣品容器內
其他樣品根據檢驗需要視情況采集可能含有毒物的樣品
樣品采集時應注意以下環節:
采樣的品種
一般按病人出現的臨床癥狀和檢驗目的選擇樣品種類。樣本一般包括病人的嘔吐物、血液、尿液、大便、剩余的食品、食品容器和加工用具表面涂抹等,可能條件下還應采集廚師和直接接觸食品人員的手拭、肛拭等。
采樣可根據現場具體情況進行,如:對腹瀉病人要注意采集糞便和肛拭;對發熱病人注意采集血液樣品;對懷疑化學性食物中毒應采集血液和尿液;無剩余可疑食品時應采集相關容器、用具、抹布等涂抹樣品。
采樣方法樣品應按照無菌采樣方法采集。備檢樣品應置
冰箱內保存(溫度通常控制在4℃左右);采樣時應注明樣品名稱、來源、建議檢驗項目等。
采樣人數版權所有
對一起發病規模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一般采集10—20名具有典型癥狀的病人的檢驗樣品,同時應采集部分具有相同進食史但未發病者的同類樣品作為對照。
4、調查情況的初步分析
病例確定通過現場核實的發病情況和進食情況分析,提出確定病例的標準,按確定的病例標準對現已發現或報告的可疑病例進行鑒別。
病例確定標準可參考以下方面:(1)計算病人出現的各種臨床癥狀與體征的頻率,確定病人的突出癥狀與伴隨癥狀。(2)按臨床發病情況,確定病人中毒的輕重。(3)按是否有醫師診斷確定病例是否為臨床診斷病例。
對尚未報告或就診的病例進一步進行登記調查。
對病例的初步流行病學分析(1)按病例發病繪制發病流行曲線,分析病例發病時間的分布特點及聯系,確定可能的致病因素。(2)繪制病例發病場所或地點分布圖,分析病例發病地區分布特點及其聯系,確定可能的發病場所或地點。
分析事件可能的發生原因
根據確定的病例標準和病例流行病學分布的特點,應提出是否是同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意見,并就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可疑中毒食品及其來源、中毒原因,進食可疑中毒食品的時間、地點等提出假設,以指導搶救病人和進一步開展的調查及中毒控制工作。
(四)中毒的控制和處理
對可疑食物中毒事件應盡早采取控制和預防措施
縣衛生監督機構在接到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報告后,應當采取下列措施:
1、組織衛生機構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
2、對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關工具、設備和現場采取臨時控制措施;
3、
組織調查小組進行現場衛生學和流行病學調查,填寫《食物中毒個案調查登記表》和《食物中毒調查報告表》,撰寫調查報告,并按規定報告有關部門。
縣衛生監督機構對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可以采取下列臨時控制措施:
1、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2、為控制食物中毒事故擴散,責令食品生產經營者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經檢驗,屬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銷毀或監督銷毀;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縣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按照《食品衛生監督程序》的有關規定對食物中毒事故進行調查處理,調查工作應當由衛生行政部門2名以上衛生監督員依法進行。
五、技術處理
(一)及時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二)對病人采取緊急處理版權所有
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采取病人血液、尿液、吐瀉物標本,以備送檢。迅速排毒處理,包括催吐、洗胃和導瀉。對癥治療和特殊治療。
2、中毒食品控制處理;
保護現場、封存中毒食品或可疑食品。采取剩余可疑中毒食品,以備檢驗。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可疑中毒食品。
3、根據不同的中毒食品,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的消毒處理。
六、食物中毒診斷依據
(一)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時間內均食用過某種共同的可疑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發病。停止使用該種食品后,發病很快停止。
(二)同起食物中毒病人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
(三)潛伏期一般較短,病程以致病病原的種類和中毒個體差異而不同。
(四)一般無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
(五)從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樣品中檢出能引起與中毒臨床表現一致病原。
(六)未取得足夠的實驗室診斷時,可判定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時可由3名副主任醫師以上的食品衛生專家進行評定。
七、實驗室檢驗
(一)送檢樣品應在適宜的保存溫度和條件下,以最短的時間送檢實驗室檢驗。不能及時送樣的應在現場對樣品進行冷藏。
(二)檢驗項目的選擇根據本起中毒病人臨床和流行病學資料分析,盡快推斷致病因素的性質和中毒原因,確定檢驗項目。
(三)實驗室在收到中毒樣品后應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始檢驗,并盡快出具檢驗報告。當估計到實驗室條件不足,應果斷地請求有條件的部門予以支持。
(四)必要時對可疑中毒樣品進行動物毒性實驗,現場應急情況下可采用簡易動物毒性試驗。
八、綜合分析和善后處理
(一)對食物中毒事件調查過程中收集的臨床資料,流行病學資料,可疑食品加工制作情況調查資料和實驗室檢驗資料應及時進行匯總分析,并按有關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判定依據和原則做出綜合判定。
(二)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對中毒食品和肇事單位做出相應處理。
(三)根據中毒原因和致病因素對中毒場所及有關食品加工環境、物品提出消毒和善后處理意見。
(四)
[關鍵詞] 麻風??; 線索調查; 歷史資料
[中圖分類號] R1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1-273-01
為了解赤壁市麻風病患者防治及管理狀況,根據《湖北省麻風病防治規劃(2006-2010年)》的要求,2009年6月,對赤壁市麻風病人開展了線索調查,并開展了中期評估工作,現將調查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根據赤壁市麻風病歷史資料記載的患者,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鄉鎮衛生院、村醫、民政部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開展線索追蹤調查。
2 結果 共發現麻風病歷史累計38例(MB17例,PB21例),從1938年到1985年47年間,出現麻風病例有22年(見表1),病例呈簇集狀點狀分布。
表1 1938年-1985年赤壁市麻風病發病情況
3 討論 赤壁市于上世紀的1982年起開展了大規模麻風線索調查工作,到1991年共發現麻風病患者38例,通過麻風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分析,首例麻風病發生于1938年,但最早確診病例為1955年,最后1例發病于1985年。38例麻風病例中,通過專業門診發現21例,線索調查發現5例,綜合醫院發現5例,群眾報病,家檢發現7例,發病率最高的年份,是1958年2.25/十萬,由于赤壁沒有麻風病防治專業機構,對發現病人由市衛生局派專人送往武漢、洪湖、嘉魚等醫療定點專業機構醫治,主要以氨苯砜治療為主,結合中藥等。1982年后由市衛生防疫站兼管此項工作,治療工作改為住院與在家治療相結合辦法,同時也做好院外病人服藥監測和管理工作,每年對治療病人開展隨訪及家屬檢查工作。病人住院期間的生活開支、醫藥費用,由民政、衛生部門解決,為病人排憂解難,保證了病人的治愈率和病人監測管理工作的開展。
1987年8月經湖北省、咸寧地區聯合檢查組臨床檢查確定當時尚存10例現癥病人,MB5例,PB5例,1988年元月按MDT、MB、PB方案開展治療,接受治療率100%。規則服藥率:按MDT、MB、PB服藥要求,正規服藥率100%(1989年9月經省醫科院皮膚研究所檢查,10例均達到臨床痊愈標準)。歷史總治愈率,除去愈前死亡4例,治愈率為100%。
為進一步搞好麻風病人后期監測工作,1989年在省、地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對歷史麻風病人系統的流行病調查工作,健全建制了三表(病歷表、流行病學調查表、畸殘情況表),使麻風病資料管理做到規范化,為麻風病人提供微機科學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