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7 18:44: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保險市場營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市場營銷;保險市場營悄;保險公司
一、我國保險市場營銷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我國的保險企業大多數還處在一種推銷或者說推銷營銷轉變的階段,營銷觀念還處在萌芽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來研究我國保險市場營銷策略則應先了解我國保險市場營銷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追求市場競爭,忽視市場定位
一些保險公司單純地把市場營銷當作市場競爭的一般手段,為了取得所謂的競爭優勢,在幾乎所有的業務領域、所有的市場機會都使出渾身的解數,投人大量的人財物參與競爭。這種脫離實際、漫無邊際和缺乏針對性的經營方式,沒有將競爭建立在系統、科學的市場分析基礎上,忽視了競爭者的定位狀況和目標客戶對保險產品的評價;沒有通過市場細分來發現市場機會,確立明確的市場定位。
(二)重視產品創新,輕視產品推廣
一個險種究竟有沒有市場,關鍵就在于能否通過有效的推廣工作,使客戶了解、接受和喜歡保險公司的產品。當前,保險公司都熱衷于保險產品的創新,在保險產品的設計、開發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投人了相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往往忽略或輕視產品的推廣。一些保險公司在產品推廣階段,投人的人力少、推廣的方法單一,推廣的對象不明確。產品推廣的滯后,不僅會影響產品的全面銷售,也不利于收集反饋信息,進一步推動產品的改進和創新。
(三)缺乏科學的市場營銷計劃
保險公司市場營銷戰略就是對市場營銷根本的、全局性的、長期性的謀劃,它是動態的、發展的,由于我國保險公司誕生的時間短,現代市場營銷觀念還比較淡漠,缺乏科學制定市場營銷戰略的實踐經驗,保險從業人員缺乏市場營銷知識,更缺乏吸收現代市場營銷成果并運用于指導實踐的能力,將保險公司市場營銷視為個人行為發展客戶的過程,不是根據客戶的需求系統完整地制定市場營銷戰略,而是簡單地層層下達指標,用強制命令開展經營活動,為完成短期任務指標不計成本。同時,營銷活動缺乏整體和長遠觀念,不能根據市場環境變化調整營銷戰略,也使業務人員偏重于依靠個人完成任務指標。
(四)缺乏完整的市場營銷戰略
由于未掌握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和策略方法,甚至沒有樹立起市場營銷觀念,以致簡單地將個人展業行為加以利用和扶持;由于市場營銷戰略體系的不完整性,制定和實施市場營銷戰略缺乏必需的基礎和條件,導致保險公司與客戶關系依賴于個人關系。
(五)缺乏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市場營銷組織機構
現代市場營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不是僅靠某個部門或某些人可以完成的,而需要保險公司各部門、各環節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由于缺乏市場競爭需要的市場營銷組織機構,致使許多員工對市場營銷知之甚少,缺乏正確的觀念和理論指導,依賴于個人展業行為方式。
(六)保險營銷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嚴重破壞了保險營銷非價格競爭的原則
許多保險公司在招收沒有任何保險知識的營銷人員后,經過2個星期左右的培訓后就可以上崗推銷保險。由于一些營銷人員缺乏職業道德,或缺少保險及相關知識,在推銷保險時經常出現誤導陳述、保費回扣、惡意招攬等違規、違法現象,破壞了保險業的聲譽。在保險業持續快速發展,保險市場日趨活躍,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保險市場“不太成功”的營銷策略已經成為擺在國內保險公司面前1待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保險市場營銷策略
現代保險市場競爭給保險營銷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一是在保險需求還不足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保險產品供過于求,保險買方市場已經形成;二是保險險種同質化率高,保險產品的差異性在短時間內被抵消,領先優勢很難保持長久;三是保險微利時代到來,各家保險公司經過近幾年的價格大戰和保險市場的逐步規范,,使得險種價格變化空間縮??;四是“一招先,吃遍天”的大眾保險營銷時代已經結束,保險公司很難再靠一個點子或一個策劃就找到了打開市場的有效途徑。針對以上難題,筆者認為我國保險公司應采取以下市場營銷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市場營銷觀念,調整營銷策略
針對我國保險營銷的現狀,改革營銷機制,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樹立以市場為本,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思想,確立以獲取企業自身利益為目的的營銷觀念。以滿足社會公眾需求為前提,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獲取自身經濟效益的新型營銷觀;其次要力求保險產品適銷對路,依據社會公眾的需求,設計開發保險產品,要借助經紀人、人拓展保險市場空間,調動企業職工特別是營銷人員的積極性,樹立依法經營的思想。通過改革營銷機制,調整營銷策略,從而促使本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最后還要注重研究企業自身形象的宣傳。企業形象的自我設計,主要以信譽為內涵。企業形象的優劣,將會直接影響到保險企業的社會地位和經營成果。只有注重對自身企業形象的宣傳,使社會公眾增強對本企業的了解、認同、接納和信賴,才能使自己在保險市場激烈的竟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盡管我們國家的保險事業發展很快,保險費收人占國民經濟的比例逐年提高,但保險市場仍然蘊藏著發展的潛力,因此要拓展營銷空間,以新的營銷策略去調節供求關系,滿足社會公眾的保險需求,從而鞏固發展業務和確保市場地位。
(二)將“以客戶為中心”作為保險公司的最基本經營原則
作為保險公司,在推行差異化服務的時候,不能光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必須秉承“客戶至上”的理念,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更多地關注客戶,尊重客戶,了解客戶,圍繞客戶這個中心,多為客戶著想,切實做好差異化服務這篇大文章。要多深人客戶中間,認真傾聽客戶的反映,及時了解客戶的需求,以客戶的需求為指南,及時調整和增加差異化服務的內容,使推出的各項服務更加貼近客戶,從而取得更好的實效;要端正思想,轉變作風,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客戶,為了客戶一切,為了一切客戶”的思想,變消極應付、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使每一個職工都能把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作為一種自覺的行動;要堅持無斷層服務,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全員化服務,把保險服務貫穿于展業、承保、理賠等全過程,使客戶從投保開始到保險責任終止,都能享受到優質的保險服務。
(三)建立以市場營銷為導向性的公司組織機構
公司組織機構對公司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保險公司制定和實施市場營銷戰略,必須要有高效的營銷組織加以支持,保險公司營銷組織的基本功能在于對客戶需求做出快速反應,高效率地向客戶提供滿意服務。因此,建立完善的市場營銷組織,是保險公司市場營銷順利開展、選擇、培養“忠誠客戶”及“黃金客戶”的組織保證。同時,還要全面推行客戶經理制,客戶經理制是現代保險企業在拓展業務過程中建立的以客戶為中心,把推銷保險產品、傳遞市場信息和管理客戶融為一體,為客戶提供新型的全方位保險服務體制。這就要求保險公司要從組織機構上、人力資源安排上和服務內容上確保其自身經營人員與特定的客戶有一個明確、穩定和長期的服務對應關系。因此,全面推行客戶經理制是保險公司市場營銷的必然選擇。
(四)重視關系營銷在保險公司市場營銷中的應用
在公眾的消費價值觀由感性消費時代、理性消費時代跨人感情消費時代的過程中,消費者更多地注意在商品的購買與消費過程中是否帶來心靈上的滿足,即追求商品的“附加值”。購買保險是高層次的消費,廣大客戶認購保險更多的是建立在知識、信息、信任、關系、他人贊揚等基礎上。這里建立關系、尋找恰當的保戶就顯得十分必要。美國咨詢企業貝恩公司的研究顯示,保留顧客和公司利潤率之間有著非常高的相關性:在保險企業中,保留顧客方面增加5個百分點,利潤可以增加50%。波士頓論壇公司調查也顯示:留住一位老主顧只需花費一位新顧客巧%的成本。留住顧客是保險企業所要面對的關鍵性戰略問題。因此,一個保險公司,要想在市場上建立永久的地位,必須建立穩固的顧客關系,這就要求現代保險企業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關系作為營銷手段去加強公司與客戶以及公司與市場的交流。保險商品和服務都會因為這種交流而不斷轉變、修改、完善乃至創新。具體說來,保險營銷中的關系營銷應體現在:建立并維持與顧客的良好關系,例如,營銷人員應主動、真誠、熱忱地告知有關個人的一些背景以增加客戶的信賴感,同時營銷人員在與客戶交往中應表現出與其相似的目標、興趣、價值觀,以專業形象影響客戶,取得他們的信任。促進與競爭者合作關系的形成。
參考文獻:
論文提要:隨著社會 經濟 的 發展 、科技的進步和人們風險意識的提高,保險作為一種經濟保障制度,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功能。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中,人壽保險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如何選擇適當的人壽保險營銷渠道,已成為推動
人壽保險是以人的生命為保險標的,以人的生死為保險事件,當發生保險事件時,保險人履行保險金責任的一種保險。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壽保險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傳統的營銷渠道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渠道模式正向更深、更廣的領域延伸。如何選擇適當的人壽保險營銷渠道已成為推動
四、保險超市
所謂“保險超市”,就是指能夠兼容優良品質和寬廣適應性為一體的各類保險產品的薈萃場所。保險超市不是單獨為哪一家保險公司服務的,而是盡量為所有保險公司的代表進場提供服務,從而體現保險超市公正、公平的商業形象。與一般超市不同的是保險超市的商品是保險單,是抽象的商品,必須有公司的資深業務代表進場提供講解服務。消費者進入“保險超市”就如同進入超市商場,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與購買所需要的保險產品,并且可以享受到資深業務代表提供的專業化產品信息、保險理財、保險理賠等相關咨詢以及保單簽訂服務?!氨kU超市”的優勢主要在于:保險公司通過保險超市渠道可以節約銷售成本,并且接觸到大量的潛在客戶群;能夠通過資深業務代表的服務,提高保險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增強消費者對保險公司的信賴程度;通過統一的保險相關知識的宣傳,增強消費者的保險意識;消費者可以在保險超內受到“一站式”的、人性化的保險服務,投保更加方便,服務更加全面。為各家保險公司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理的場所,有利于促使保險公司更加注重服務,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
五、營銷渠道多樣化
1.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的發
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為主體,中外保險公司并存,外資保險公司爭相入市,多家保險公司竟爭發展的保險市場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我國的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體制改革進展順利。部分股份制保險公司通過吸收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股,股權結構得到優化,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保險業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階段。為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我國保監會積極清理了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002年頒布實施了新的保險法,與此同時我國保監會依據新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先后制定、修改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和制度。一個適合我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逐步形成,保險監管逐步與國際接軌,償付能力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頒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建立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符合我國國情的償付能力監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與此同時,實施了《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監管指標》、《財產保險公司分險種監管報表》以及《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等一系列監管規章。
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有了新的突破。一是保險市場準入機制不斷完善,新的市場主體相繼產生。以前國內新成立一家保險公司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多年來新的中資保險公司基本沒有批,但2004年批準了一批新保險公司籌建,包括批準設立第一家農業保險公司,第一家建筑保險專業公司,第一家養老金保險公司,在保險公司的專業化經濟和組織形式創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截止08年9月國內已成立壽險保險公司59家,財險保險公司161家,同時還增設了一批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促進了市場的競爭。
1.2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保險業就以下幾個方面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1.2.1從保險業發展的規模上看
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保費總收入和資產總量都相對很少。規模是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從各方面的統計數據應該看到,我國保險業還處在起步階段。
1.2.2從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上看我國在這兩方面都處于相當低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保險深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年保費收入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2%左右。而我國2007年的保險深度為2.8%。保險密度指標是指人均保費。發達國家已達2000—3000美元,日本高達4600美元。而我國人均保費只有127.7元,約15美元,美國1600美元,人均保費是我國的107倍,日本是我國的307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1.2.3從我國民眾對保險業認識的程度上看,保險觀念還較差人們對保險在穩定社會經濟,維護個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認識不夠。主動買保險的個人寥寥無幾,整個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是個買方市場,迫使百萬保險推銷大軍四處奔波,推銷保險產品。保險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必須讓人們從切身利益上認識其作用。
2.預計未來我國保險業的發展趨勢綜觀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保險業正處于難得的發展機遇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保險業基礎不斷加強,改革向縱深推進,我國保險業正在轉型,預計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
2.1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國有保險公司的成功改制標志著以現代股份制為主要特征的混合所有制成為我國保險企業制度的主要形式。保險公司逐步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我國保監會成立后,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從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我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我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我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
2.2經營業務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
2.3保險產品品格化加強在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占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保險的功能作用逐漸向縱深方向發展。隨著保險功能不斷深化拓展使社會對保險的需求向更高層次發展。對政府來說可以運用保險這一市場經濟手段,輔助社會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對企業來說,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其管理水平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對個人和家庭來說人們在醫療、保險、教育方面的保障更多地需要保險來解決。
2.4保險制度創新化涌現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5經營管理日益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
2.6行業發展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保險市場,外資公司在我國保險市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范圍內分散風險,使國際再保險市場對我國保險產品和定價的影響力加大。隨著保險公司境外融資和保險、外匯資金的境外運用,國際金融市場對我國保險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后,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將逐步融入國際保險市場,成為國際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
參考文獻
[1]張洪濤,鄭功成.保險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張妮.中外保險市場營銷體制比較[J].中國保險,2006,(10).
[3]胡炳志,黃斌.論保險中介與保險公司的關系回歸[J].保險研究,2006,(1).
關鍵詞:電子商務,保險,網絡保險,風險
一、 引言
保險,作為金融業的一大支柱,一向以一種固守、穩健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因為,保險業是抵御沖擊產業經濟的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最后一道屏障,它寧可失之于穩固,也不愿冒風險獲取額外的利潤。但是保險是和信息緊密相連的,保險是一種承諾、一種無形產品、一種服務商品,保險中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信息。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保險業的影響是巨大的,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日新月異,其中所蘊涵的無限商機使得無數商家紛紛把目光投向電子商務。于是一種全新的保險經營方式——保險電子商務應運而生。
二、我國保險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其模式
(一)保險電子商務的現狀
目前,許多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都開展了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為渠道的經濟活動--電子商務。保險業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經營方式和商業模式,其中所蘊含的商機已被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所意識到。隨著保險業和Internet的高速發展,網上保險營銷逐漸為人們所接受,世界保險業已開始主動向現代信息技術靠攏。近年來在Internet上提供保險咨詢和銷售保單的網站在歐美大量涌現,網上投保量激增。2000年3月9日,國內首家電子商務保險網站--“網險”(orisk.net)的推出,預示著我國保險業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
(二)保險電子商務的各種模式
1、保險公司網站
2、網上保險超市
網上保險超市是給保險人和顧客提供了一個交易場所。眾多保險人和顧客在這個超市中相互接觸,讓保險人能發現合適的顧客,讓投保人能找到自己所需的險種。
3、網上金融超市
網上金融超市模式與保險公司網站相似,給顧客提供了一個交易場所。在這個交易場所里,顧客可以享受到集儲蓄、信貸、結算、投資、保險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一條龍”服務。網上金融超市與保險公司網站的關系,就好比傳統超市和專賣店的關系。
4、網上風險市場
最近,還出現了商家對商家(B2B)的保險電子商務模式,被稱為網上風險市場。一些網絡供應商扮演了幾方之間經紀人的角色,而這幾方通常為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和一些大型企業,它們互相尋求交換個別風險或風險的組合。
5、網上風險拍賣
網上風險拍賣是一種B2B電子商務模式,保險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來處置自身的風險。這種“反向拍賣”特別適用于大型的公司,它們可以將自己的風險作為標的來吸引投標者,然后從所有投標中選擇最具競爭力的報價。
三、電子商務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及存在的問題
(一)電子商務對保險人的影響
1、 電子商務加劇了保險市場的競爭
(1).電子商務降低進入壁壘,加劇了行業競爭。保險產品的傳統銷售方式大多是通過人或經紀人進行銷售,但建立一個銷售網絡需要大理的時間和成本。而通過互聯網銷售保險產品的公司只需支持很低的成本,就可以迅速進入保險市場。
(2)電子商務增加了競爭的透明度,加大了投保人的議價能力。電子商務的出現,可以使消費者方便及進地了解到各公司的產品和價格方面的信息,投保人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以及自己可以接受的價格。
2、 電子商務改變了保險公司的傳統營銷方式。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網上保險營銷逐步成為保險公司發展業務的新渠道。利用網絡資源,保險公司可以建立全新的營銷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a.網上推薦;b.網上服務;c.網上投保;d.網上市場調查。
3、電子商務大大降低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
電子商務能提高產品銷售、管理效率,從而降低了成本。以互聯網為廣告媒介進行網上促銷,和傳統廣告及郵寄廣告方式相比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來自《Merdien研究》的數據表明,利用網絡進行財產保險單管理可以使交易成本大大下降。
4、電子商務有利于保險公司開發新產品。
a.電子商務為新產品的開發和設計提供了條件;
b.電子商務可以促進適合于網上銷售的新產品的開發;
c.電子商務促進了網絡業務保險新產品的開發。
(二)電子商務對投保人的影響
1、價格下降可以刺激保險需求。電子商務的出現加劇了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客戶可以從更低的價格中受益。
2、服務質量提高可以刺激保險需求。電子商務可以大大改進服務質量如:連續服務(7/24小時);信息深度的提高;如價格、產品信息等;沒有國界限制;反饋速度更快;匿名;透明度更高;在線快速理賠等。
3、市場細分能刺激保險需求。只有在網絡環境下,電子商務才有可能把個性化保險服務推向極至,能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設計不同的保險方案及產品,可以做到針對每個投保人的營銷。
(三)電子商務對保險中介的影響
1、保險電子商務的出現給保險中介帶來的威脅。電子商務可以使保險公司更容易地與客戶建立直接關系。而且,網上保險超市能夠比傳統的經紀人更快地提供較好的價格信息。
2、保險中介的出路。電子商務的出現無疑對保險中介是一個挑戰,但作為保險中介依然有其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因為:(1)不是所有的保險產品都適合在網上銷售,如那些需要提供很多咨詢的保險產品,人們更希望通過傳統營銷渠道購買。(2)隨著技術進步,市場仍然會對專業化、職業化、產業化的保險中介組織形成適量的需求。(3)保險企業價值鏈的打破,有利于保險公司將資源集中于自己具有優勢的環節,而在信息咨詢、風險管理服務等方面仍會與保險中介形成戰略同盟。
(四)電子商務對保險監管的影響
保險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增加了市場的透明度,為保險監督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時也促進保險監管向網絡化發展。
1、電子商務降低了保險監管成本。對保險人的市場行為、償付能力和信息披露進行監管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如果采用企業與政府間電子商務模式,保險監管部門就可以通過網絡審定保險人的經營資格,審定各種財務報表,檢查各種理賠資料,審批保單格式,以及監督公司的操作,并極大降低監管的成本。
2、資源共享,提高監管效率。論文參考網。監管體系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中央和地方監管機構的權力分配以及各級監管機構間的權力分配以及各級監管機構間的協調問題。各級監管機構缺乏相互協調會影響到監管效率,電子商務的出現為監管機構提供了實行統一監督、信息分享的技術手段。
3、監管實施的有力保險。電子商務無疑給監管部門增加了一條高效的渠道,顧客可以隨時向監管部門反映意見,監管部門可以及時了解市場對保險公司的評估。
(五)保險電子商務所存在的問題
1、保險電子商務進入實務操作所需具備的物質條件還不成熟。在實務操作中發現,我們至少有三方面的不成熟:(1)在線核保。保險公司對保險標的有較為詳細的核保標準和核保要求,包括核保標的的金額、核保標的的范圍和核保險種等有關內容。(2)電子簽名。由于我國還沒有電子簽名的相關立法,通過數字簽名在線簽訂的保險公司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2、現有的網民結構和互聯網的被動性不利于發展保險電子商務。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截至2007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22500萬名網民中,18歲以下的占到14.93%,18歲到24歲的占到41.18%,25歲到30歲的占到18.84%。電子商務保險的客戶是在線網民,而國內目前的互聯網用戶結構顯然不利于發展保險電子商務。
3、保險產品供給不足是發展保險電子商務的主要因素。評估、確定、付款都不麻煩,只要將保單e化,就完全可以在網上操作的險種是保險電子商務的適宜險種。目前,國內保險產品種類不夠豐富,除了旅游險、定期壽險這類金額小、手續簡單、要求及時、需求量大少數險種外,適合保險電子商務的產品還不多,不能滿足保險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
4、信息風險如何評估是保險業在線服務發展的瓶頸。如實告知是現行保險法對保險人規定的法定義務。在實踐中,這一義務通常是由保險人通過詳盡回答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咨詢這一方式來履行的,但在網上進行的交易將使保險人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之間的溝通受到相當限制。而如果保險人未能全面履行告知義務,根據現行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在出現因對保險合同的條款解釋產生糾紛時,保險人就有可能在法律上處于不利地位。
四、發展保險電子商務的對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化的浪潮中,以電子商務(E-Commerce)為代表的網絡在線經濟活動無疑將成為21世紀新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面對加入WTO和網絡技術革命的挑戰,中國保險業必須加大對網絡技術的理解、吸納和應用力度,積極發展的電子商務保險的發展。
(一)加強對電子商務變革的深刻認識。
在當今信息時代,掌握最新技術和管理方法的企業將處于競爭的有利位置,反之將會落伍直至被淘汰。認識上的滯后是制約我國保險企業進入互聯網絡的最大障礙。我國保險企業應沖破傳統思想和習慣勢力的羈絆,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對保險電子商務加以重視和研究,從現在開始實施搶先占領市場的戰略,依靠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迅速提高保險企業的管理水平,在新經濟時代創造保險企業新的競爭優勢。
(二)加快保險公司的內部信息化建設步伐。
電子商務不僅僅是網上銷售和服務,從廣義上講,它還包括企業內部商務活動,如生產、管理、財務等,這些經營活動在電子商務發展中都可能數字化。因此,電子商務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管理商業交易的方法,它除了能在企業、消費者、政府之間提供更多更直接的聯系之外,還將從企業內部影響經營管理的方法,改變產品的定制、分配、交換和服務的手段。后臺運營與服務效率的提高是保險電子商務的重要內容,保險公司需要從經營戰略的高度出發,調整企業管理模式,提高內部信息溝通效率,提高業務員在線處理客戶需求的能力??蛻粜畔ⅰa品設計及內部管理信息的數字化將成為保險公司新時期的核心競爭力。保險企業內部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為外部的電子商務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積極將保險電子商務引入市場營銷和服務。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商務活動,其核心是價值創造過程和貨值交換過程,這兩個過程的實現都必須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
因此,首先是要擴大傳統產品在線規模,并主動分析消費者需求與欲望,開發多種適合網上銷售的新產品。其次要將網絡銷售和客戶服務緊密地結合起來,要組織專門的人力、物力配合網絡營銷活動,及時對網上客戶的訪問和征詢做出反饋,加強與顧客的雙向互動。再次,應將傳統營銷渠道與包括網絡等新型態渠道緊密地結合起來,以建立最大的顧客接觸。這種多元營銷渠道策略,除了能擴大市場占有率,而且還能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新需求。論文參考網。
(四)利用社會資源在合作發展中實現多贏
保險電子商務還屬于新生事物,我國保險公司完全靠自身的力量開發保險電子商務還存在諸多困難,即使加大自身投入,也可能要走很多彎路,面臨較大的風險。因此,現階段我國保險公司可與國內的ISP、ICP、ASP等網絡服務業攜起手來,聯手開發。此外,還可與國內的銀行和其他行業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利用他們的資源開展保險電子商務,在專業化經營的同時,共同發展,實現保險公司與合作伙伴和消費者多贏的局面。
(五)大力培養保險電子商務專門人才
電子商務是一項全新的、具有革命意義的技術進步,網上保險營銷對傳統經營模式提出了人才、管理、技術、法律等方面的挑戰,而目前我國的保險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隨著我國保險企業走向國際化、標準化、市場化、開放化的發展道路,保險企業員工必須學習電子商務,掌握電子商務運作方法,增強運用電子商務處理保險業務和管理企業的能力。保險公司應下大力氣在年輕一代中培養既懂電子商務技術,又有保險業務知識的跨領域專門人才。這種新型人才將很快成為未來保險企業的領導型人才。論文參考網。
(六)積極完善中國保險電子商務環境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險業的電子商務,要盡快解決制約其發展的諸多因素。首先要求政府管理部門創造電子商務的政策、規范、法規、法律等法治環境,特別是要保證網上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快建立和完善權威機構承擔的安全認證(CA)機制及系統。其次要加強宣傳教育,普及電子商務知識,擴大面向大眾的電子商務宣傳。由于保險當事人之間的人為因素與深刻復雜的利益關系,保險電子商務僅僅依靠網上運作還難以支撐網絡保險,如何實現網上核保與網上理賠及支付、如何禁止和懲處利用電子商務進行保險欺詐的行為等,在我國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它既需要技術、資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也需要社會公德意識與法制意識的不斷強化。
參考文獻
[1]陳秉正、代炎華:《電子商務走進保險》[J].中國保險,2003(2).
【關鍵詞】轉變觀念 重新定位 特色培養 保險專業 建設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0湖北工業大學教研項目《基于就業導向的保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2010019)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39-0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保險業的重要性也無庸置疑,我們可以看到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歷史,保險對國計民生以及發展戰略和制度改革等諸多方面的影響,然而對保險行業人才的培養基地是高校和一些高等職業院校,在整個社會當中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和承載著身后的歷史價值,但是針對保險教育我國目前還是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專業性建設發展依舊滯后,沒有更深一步的全面發展,對于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實際需求還沒有做好良性的銜接,在一些高校當中除了硬件設施不足之外,依然還存在諸多方面需要我們全力地進行改革以及創新,進一步給予全面完善。與此同時,保險專業建設也是高校長期發展的一項戰略性任務,更是高校建設的核心內容,而且對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更是關鍵因素所在。所以,保險專業的建設是關系到學校培養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競爭能力的構建。
一、我國保險行業現狀
(一)保險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我國的保險業隨著市場化趨勢改革不斷深入,保險市場在當今社會當中已經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競爭格局。2011我國保險集團公司一共有8家、財產保險公司58家、人壽保險公司59家、養老保險公司5家。與此同時,隨著保險經紀機構以及保險機構和保險估計機構的設立,在社會當中逐漸形成了中介市場,直至2011年,全國專業保險中介結構2300多家。另外,保險專業投資機構也正在發展之中。
(二)保險業務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近幾年,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2011年我國保險收入共1.43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4617.9億元,同比增長18.5%。人身險保費收入9699.8億元,同比增長6.8%,2011年,保險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從年初的7家減少到5家,不達標公司的風險狀況逐步改善。保險賠款和給付3910.2億元,保險服務能力有所提升。
(三)保險業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
保險業務在社會當中不斷的快速發展,其整體實力也在不斷的增強,那么保險行業的總資產也得到了不斷的、穩定的提高。2011保險行業總資產首次突破6萬億元,達到60138億元,同比增長19.1%。保險行業的不斷發展,可運用保險資金也在不斷的增加,根據中國保監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9月份,保險公司實現資金運用收益1353.8億元,平均收益率2.7%,保險資金運用總體上實現了安全性和穩健性的要求。
(四)保險業對外開放不斷深入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保監會認真履行承諾,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截至2011年11月底,共有16個國家和地區的保險公司在中國設立了54家外資保險公司,各級分支機構近1300家。2011年1月至9月,外資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86.69億元,中資為7362.99億元,占比約為96.25%。
二、保險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保險專業建設觀念的創新不足
針對目前保險專業的建設,對于建設思路沒有新穎的創新,還是保持著過去傳統的觀念,而且實訓基地所給予的支持力度也不夠有力度。在保險專業建設的過程當中,由于經濟因素以及教師觀念和社會觀念等諸多方面,導致建設理念和思路還在傳統思路當中躊躇不前。
(二)保險專業建設定位不夠協調
高等職業教育總體來說是一個非常復雜繁瑣的系統工程,其本身存在就承載著社會的特殊意義,然而保險又是一門特殊的職業教育,在專業建設方面和其他職業教育相比較就必須突出專業特色,因此在保險專業的高等職教育和其他職業教育相比較也應當具有鮮明的特色,有別于其他教育。高職教育在專業人才培養上是適應社會發展的較高技術型人才,那么在重視“職”教的同時也不能夠忽視“高”教,因為我們所培養的專業人才并不是純粹的技術工作人員,而且還應當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然而,目前所出現的問題正是在這樣一個定位的情況中發展高職教育,這樣就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突出:高校畢業的學生在工作近一兩年的時間之內可能會比本科畢業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操作能力,但是數年時間之后,在職業當中就會遇到發展瓶頸,因為在校學習時,校園給予培養的重點是“職教”,缺乏人文素養的高職畢業生就缺失應當具有的創新力,我們應當明確保險行業是一個極具創新力和能力的行業。那么,今后的教育和保險專業建設的過程當中就應當將此進行重新定位,不管是實際操作能力還是理論人文素質都需要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進行共同發展,這樣才能夠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專業人才和綜合性人才。
(三)缺乏特色培養
對此,筆者分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保險專業建設特色培養的缺乏:
首先,課程內容體系和課程結構不具有特色化,需要進行改革和優化。課程的設置在保險專業建設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建設實際情況卻是出現很多重復率極高的課程內容,例如《貨幣銀行學》與《中央銀行學》,《財務管理學》與《公司金融學》,《市場營銷學》與《保險營銷學》等內容都有很多重疊的地方。所以,在教授課程之前需要與其他相互有著重復性的課程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見諒避免教授內容出現重復現象。有條件的學??梢詫I教師進行有效組織在一起,編制具有實用性的教材,形成一個編制團隊,這樣不僅可以有力的增強科研能力,而且還可以將不同的經驗加之一起共同探討和交流。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有效的重組和重新建設特色建材,這樣對于學生而言能夠更好的培養其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在教材的選取上,應當與實際相互有效的結合,能夠切實把握住專業前沿的發展方向,在教材課程內容方面形成有利的特色培養還能夠適時的更新內容以及產生新的理論。
其次,學校面對保險專業沒有形成特色。很多保險專業的建設方面顯得不夠成熟,沒有突出應當具有的特色,也沒有很好的滿足現實實際的需求,例如,沒有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對于實踐性教學的資金或者設備以及人員的投入力度不夠,教學方法和手段都呈現出簡單化以及課程內容和保險行業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差距等,沒有真正突出保險專業建設所應當具備的特色,在后期對于學生的培養難以全面有效的突出技能型以及應用型人才等特色方面。
三、保險專業建設發展對策
在此,筆者主要從觀念轉變以及重新定位和培養特色等重心方面,針對保險專業建設發展提出相適應的建議。
(一)轉變觀念,建立健全新的考試考評機制以及工學交替培養
首先,現在對于專業保險建設在教育過程當中的考試機制已經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崗位對于人才能力的多元化需求,而且也不能夠客觀公正的表現出學生的實際成績或者綜合性能力。所以,建立一套全新的考試機制就顯得極為重要。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程抽查考核其主要理論內容,并有針對性的建立考試題庫,實行教考分離,而專業核心課程要以實踐操作考試為主,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再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應該建立多元的、綜合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半工半讀,選修多門專業課程,以掌握多門技能。
其次,實行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是一種讓企業、校方、學生多贏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在學生學完基礎理論課程以后,在進入專業模塊學習時,讓其進入實踐基地,在“做”的邏輯下去“學”專業模塊,這是時代和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學校在考慮人才培養的同時又得以兼顧了企業經營的需要,企業在考慮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得以兼顧了校方的需求,所以是一種多贏、互贏、雙贏、共贏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具體的形式有學工交替模式、訂單培養模式、項目導向模式。
(二)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進一步定位保險專業建設
不僅需要重視學生對于技能的操作能力以及崗位的適應能力和創新應變能力,而且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也不能夠給予忽視,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應用相互放在一起共同發展,也就是需要在重視“職教”的同時也需要將“高教”融合在一起,兩者齊抓共管,這樣才能夠將保險專業建設進行更好的定位。而且在校外的實習基地規模更是需要進一步給予擴大,和社會當中的用人企業之間的溝通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利用社會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作為參考進而確定教學,以學校促進社會的需求。為學生進行積極的人文素質教育,從正面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做好引導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美方面進行全面發展,保險專業建設有效的定位還能夠使得學生在社會當中成為有用之才。
(三)強化實踐教學保證體系,突出特色培養
首先,目前多數高校的保險專業主要是計算中心、模擬實驗室等,雖然校內各系部實現了實訓設備儀器資源的共享,但是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比較緩慢。要對保險專業進行教學改革就要通過各種運載工具模型、保險設施沙盤等各種在用單據、大型掛圖等,讓學生通過實務模型了解部分保險設施、設備的結構和原理,利用各實際在用單據了解企業實際的運作過程,實現與企業更緊密地對接。
其次,強化符合專業教學特點的實踐教學保證體系。以保險高校生能力培養為中心,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專業根據教學設計要求,確定相應的技能或能力模塊,設置對應的訓練課程或項目,初步形成了由課程實訓、能力模塊綜合實訓、專業綜合技能訓練構成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各專業課,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實訓項目,專業再整合課程內容,設計能力模塊綜合實訓項目,通過專業綜合實訓完成,再通過創新設計、專業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綜合訓練。
最后,加大精品課程建設力度。精品課程代表一個學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具有一定的榜樣和示范作用,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專業課程作為精品課的建設對象,組織授課教師都加入到建設團隊中,力求建設一批高水準、高質量的精品課程,而精品課程的建設是一個過程,需要在后期大量的修正與補充,通過精品課程的建設有利于提高教師對課程的深入認識,增強其對教材的把握能力。精品課程的建設也應遵循以建促教、以建促改、學建結合、改建結合的規律,從建設中找到問題,再進行分析和解決,這才是目的和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吳海波,江樂盛. 健康保險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思路與實施方案——以江西中醫學院為例[J]. 中國電力教育. 2011(16)
[2]高艷英,陳溫. 信息技術與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教學整合的實踐性研究[J]. 科教新報(教育科研). 2011(14)
[3]林秀清,鄒茵,林小強. 高職金融保險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問題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0(02)
[4]李翠君,熊笑坤. 金融與保險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如何將專業資格證書認定、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相融合[J].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1)
[5]陶友誼,吳窮. 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根據市場調整人才培養規格的應對措施——以銀行業個人金融業務為例[J]. 經濟研究導刊. 2010(09)
[6]嚴偉,黃曉蘭. 金融保險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分析——以義烏保險業人才結構現狀為例[J]. 現代農業. 2010(01)
[7]張艷英. 廈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動力機制研究——高職金融保險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動力機制探索[J].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 2010(01)
案例教學法最早的雛形出現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但直到191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商學院和法學院才真正將其作為一種教學方法使用,后又被廣泛運用于管理學界。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目前,我國很多高校也在不同的專業中大量應用案例教學法,比如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法律等,并顯現出其絕對的優勢,通過案例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雖具優勢,但要想真正取得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還需精心準備和設計,處理好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的關系。案例教學法在操作時,大致可分為案例收集準備、學生自行準備、小組討論準備、小組集中討論、總結階段等環節。這些環節根據上課內容和時間的安排,可以靈活應用。
二、保險學課程簡介
保險學是金融學專業主干課程之一,同時也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課程圍繞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損失補償或給付的中心問題,比較系統地介紹和講授保險基礎理論、保險實務、保險經營等內容。根據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的能力和水平,結合對這門課的理解,選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保險學》[1]。本書主要有五篇,包括基礎理論篇、保險實務篇、保險經營篇、保險市場篇及保險監管篇,內容豐富,層次清楚,因此被許多高等院校作為金融、管理類的專業教材。為了能夠符合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培養應用型、服務區域型人才的目標,對本書所編內容有所刪選,選擇的內容基本上與保險行業崗位培訓內容相一致,以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很快地適應并勝任保險行業的工作。由于目前中國保險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保險從業人員,而高校正可以滿足這一要求,而且可以為學生開拓一條就業渠道。從這一角度說,保險學應該是一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三、引用案例教學法的教學實例——《應該如何明確保險合同中的受益人》
保險學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和社會實踐性,但由于保險的經營、糾紛的處理,都必須遵照國家的法律法規,內容枯燥、乏味、難掌握,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如果在授課時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其中,建立“共同參與,互相合作”的師生關系,就可以使教學成為一種整體性的、師生交互作用的動態實踐過程,能夠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掌握相關技能,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課前準備
為了更有效地應用案例教學法,教師要在課前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收集、選取、編排與保險內容相關的國內外案例,并將這些案例及背景資料適時地通過有效途徑分發給學生研讀,使學生盡可能詳細地了解案例情況;要求學生根據案例復習和預習相關理論知識及班級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將他們進行均衡分組。此外,有時還把案例可能會產生的觀點陳述給學生,引導他們的思考。
(二)課堂過程
1.導入案例、引出課題
王某,男,45歲,2008年6月投保了15年定期死亡保險,保險金額為80000元。在簽訂保險合同時,他在[HJ*2]投保單“受益人”一欄填寫的是“妻子”,并未寫清楚其姓名。2012年7月13日,投保人林某在出差途中發生車禍,王某當場死亡[2]。事件發生后,王某的前妻(王某投保時的妻子)和現任妻子就這份定期死亡保險的保險金由誰領取發生了爭執。這事件源于在2008年6月王某投保時,其妻子為張某,兩年后王某與張某離婚,又于2011年2月與楊某結為夫婦,再婚后并未更改保險合同受益人一欄“妻子”。通過案情,明確一下此案中誰是受益人?在確定受益人時應注意什么?
2.分析案例
在該環節,首先要求學生溫故而知新,案例中涉及到的個別知識點是學生提前學習過的,比如投保人、被保險人,王某在保險合同中既是投保人又是被保險人[3];其次,由于案例是提前發放的,理論知識點提前預習,這就使每個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在此案例中,雖然只涉及到了受益人的相關問題,但實際上可以進一步擴展,比如保險合同、保險合同的解釋原則、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及關系人、受益人的指定、對“妻子”一詞的理解、受益人能否以“妻子”這一法律關系來確定、投保人的權利和義務等。
3.討論案例
討論案例是案例教學得以發揮作用的最重要、最激烈、最完整的一個環節,可以將個人分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靈活應用,比如先由各個小組代表闡述自己小組的看法和處理意見,并接受其他小組或個人的訊問,小組代表及其成員做解答;各小組陳述解答完后,可以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學生們可以各抒己見,開闊視野。
在聽取學生的回答后,教師先不告知最終的解決方案,而是針對這一案例及涉及的問題,歸納總結學生對此案例的看法。有同學認為,在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指的應該是確定的人,而并非一種特定的關系。所以,本案中的保險金應該給王某的前妻——張某。有同學認為,“妻子”這個概念體現的是一種特定關系,而非確定的人。所以,本案中的受益人——“妻子”當然是指死亡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的妻子,即現任妻子楊某,保險公司應該向楊某支付保險金。還有同學認為,這份定期保險合同視為被保險人指定數人為受益人,而張某和楊某都符合該特定條件,因此應該按照相等的份額享有保險金。教師要求學生再根據歸納總結的三種看法進行新一輪的討論,得出結論并提出事實或法律依據。
4.歸納總結
本案例中主要涉及的是確定受益人是誰的問題?!侗kU法》對受益人的資格沒有規定限制條件,自然人、法人均可以作為受益人。自然人之中的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都可以作為受益人。受益人可以與投保人、被保險人存在血緣或親屬關系,也可以沒有血緣或親屬關系。因此,張某和楊某在法律資格上沒有問題,都可以作為該保險合同的受益人。但《保險法》中并未規定在合同中以何種明確的方式指定受益人[4]。因此,對于保險案中某一問題的解決,不能僅僅局限在一個知識點,而應將學過的和將要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所以除了根據《保險法》中關于受益人的相關規定外,還可以從簽訂保險合同的目的和出發點來解釋,即按照基本的合同目的解釋原則來對案例重新做出判定。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確“妻子”在法律上,從實質上來說是一種特定的關系,并不適合作為保險合同中受益人的指定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本案例中保險合同可以視為是無指定受益人的保險合同,而按照我國《繼承法》的相關規定,本案中的保險金應該按照遺產分配的順序,由張某和楊某的子女、父母分享。
5.作業布置
案例教學的最后環節是總結述評,這是案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寫一個案例報告,對自己在案例閱讀、分析、討論中取得了哪些收獲、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尚待釋疑等作以總結,并通過反思加深對案例的認識[5]。為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受益人指定、保險合同的爭議處理等理論知識點,向學生發放與此相關的新的案例。
四、小結
很明顯,在案例教學法中,如果只傳授學生保險合同、保險基本原則等知識,而不能應用這些知識,就會使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實踐中面臨復雜多變的情況時將無法勝任。通過視覺材料,經過分析討論,將書本的理論與現實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并利用理論分析復雜多變的社會現象,加深和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此案例中雖涉及受益人的問題,根據案情又會引出繼承人的相關知識,使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找出二者的區別與聯系;保險出現爭議時,如何處理等知識,學生借此彌補自己知識中的缺漏。與此同時,應隨著高等教育評價機制的改革,教師根據學校的規定和具體情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即學習成績的評價與考核,加大平時及中期的考核并進行量化,比如案例分析、隨機提問、課堂表現等;在終期考核中減少識記性試題的份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試題的比重,側重于考核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杜絕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到期末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現象,使學生對所學的課程內容真正做到靈活應用[6]。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法是保險學授課過程中重要的、比較成熟的方法之一,我們應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成功的經驗,加大案例教學在保險學中的比重,通過對國內外及本土的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講解,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參考文獻:
[1]朱曉慧.旅游管理專業案例教學法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王昌輝.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李琴英.案例教學法在《保險學》教學中的應用[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4]劉同薌,郭健美.互動式案例教學法在社會保障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