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00:33: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職教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育學能力是高職教師職教能力首要的基本能力
高職教師作為高職教育教學的直接承擔者,其受教育者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高職教師的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過程,更是受教育者接受知識、技能和加工知識、技能從而將其內化的過程。高職教師具備相應的教育學能力不僅有利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將知識、技能內化,從而獲得更快更好地發展。1.教育學知識、原理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前提。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無論是其教學對象學生,還是其教學內容即具體知識、技能均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就其作用對象學生而言,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其接受知識、技能不僅與其年齡段有關還與其成長環境、經歷等有關,根據學生年齡段、成長經歷等采用適當的方法教授適當的內容,即“因材施材”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高職教育跟其他教育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這種規律就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學知識、原理。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也應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科學設計、靈活安排。簡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高職教育教學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高職教師只有具有較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原理,才能掌握并遵循高職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提高教學質量。2.教育學技能、技巧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關鍵。知識、原理的真正價值在于應用。如果說教育學知識、原理是條件、環境,那么教育學技能、技巧則是加工工具、手段。從生產管理的角度看,條件、環境是提高生產質量的前提,工具、手段則是提高生產質量的關鍵。高職教師具有較豐富的教育學知識、原理為高職教育教學順利而有效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高職教師熟練的教育學技能、技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實踐表明,同樣的學生、同樣的內容,教學方式、方法不同,教學效果和效率也不盡相同。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與選擇問題也就是教育學技能、技巧問題;因此,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其關鍵在于提高高職教師的教育學技能、技巧。3.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是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保障。傳授知識、技能是教育的基本職能之一,也是高職教師的基本職責之一。然而,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是知識爆炸的社會,終身學習已成為人們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高職教師作為專業的知識、技能傳授者,不僅是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否則,根本無法在這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完成其傳授知識、技能的基本職責。也就是說,面對浩瀚的知識、技能,高職教師只能選擇性地進行傳授。高職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實際,以及學生畢業后就業及進一步發展所需,有針對性地選擇知識、技能進行傳授。選擇什么知識、技能來傳授及怎么選,這不僅決定了高職教師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效果,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職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因此,為了保證和提高高職教師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高職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及其畢業后就業崗位的實際,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改革。
(二)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根基
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三大職能,高職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直接承擔者,其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高職教師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職能的實現程度。1.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教學的根本。高職院校的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職前教育,是以學科為基礎的專業教學。高職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專業職業人員,當然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否則,“隔行如隔山”,離開了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高職院校教育的職前教育性將無從談起,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也就失去了其應有之義。2.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科研的前提和基礎。高職教育跟其他類型的高等教育一樣,不僅要傳播專業知識、原理,更要不斷創新專業知識、原理,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并不斷地創新知識、原理,從而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高職教師如果沒有較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創新專業知識、原理則更是無從談起,科研自然也就無能為力。3.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是高職教師社會服務的保障。高職教師履行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職責的形式包括通過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其現實問題、將科研成果應用到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之中等方式。對高職教師提供社會服務的各種形式進行深入分析不難發現,任何一種服務形式最終都離不開高職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否則,其社會服務將是一句空話。
(三)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
技能是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保障職業性是高職教育的根本屬性,是高職教育區別于其他類型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決定了高職教師不僅要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還應掌握一定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高職院校“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的辦學宗旨落到實處,高職教師才能真正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科學而合理的安排和設計教學,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畢業即失業,企業無人可用”的問題。1.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是高職教師理論教學的依據。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不斷發展,其所涉及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也在不斷創新發展。高職教育的高等教育性決定了專業理論知識、原理的教學是其應有之義,但高職教育的專業理論知識、原理教學以“能用、夠用”為原則,因此,高職教師只有掌握一定的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才能真正遵守“能用、夠用”的原則,科學而合理地選擇專業理論知識、原理進行有效教學,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2.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是高職教師實踐教學的實現。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是高職學生區別于其他類型高等教育學生的根本。所謂實際操作能力也就是較好地掌握了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能夠較好較快地勝任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需要的能力。高職教師作為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直接承擔者,是高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示范者和培養者,因此,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不僅是勝任其理論教學工作的需要,更是勝任其實踐教學的需要。
二、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途徑
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工作技術技能也不斷發展變化,加強高職專業教師職教能力培養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加強校內培養
為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培養其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辦學的使命,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技術技能不斷更新發展,其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實踐表明,高職教師原有的培養模式,由于其缺乏針對性、系統性等原因,已不能很好地滿足高職教師教育教學的需要。在高職院校內以幫助高職教師發展,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進而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成立專業的高職教師培養機構即教師發展中心,以便從本校教師的具體實際出發,結合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對高職教師開展系統而全面的極具針對性的培養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協同創新,校企合作落實校外培養
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提高高職教師的職教能力,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和人才質量,以提高高職院校的競爭力,更有利于高職院校為行業、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勞動力,從而方便行業、企業走出“無人可用”的困境。近年來,在校企合作加強高職教師培養上已開始了一些嘗試,采取選派高職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到企業調研等途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效果還不太理想。在校企合作培養高職教師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出現頂崗鍛煉難落實、形式主義等現象。然而,國外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培養的實踐表明,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培養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高職院校應根據本校的實際,通過多方努力,與企業協同創新,不斷加強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尤其是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以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為行業、企業提供其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從而充分滿足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完善機制,鼓勵創新
大量事實表明,無論是高職院校內對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還是校外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都存在著一個共同性的問題,就是機制不完善,各方參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難于落到實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外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不僅有法律作保障,更有一套完善的機制。產業轉型升級環境下,國內高職院校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應從相關機制著手,以保證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從而讓各方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高職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的實踐中來,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效率。
三、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為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各高職院校所在地區不同,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企業不同,其教育教學也不盡相同。否則,“千校一面”的現象仍將繼續,“企業無人可用”的困境也將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各高職院校對其教師職教能力培養應堅持高職院?!耙允袌鰹閷?,以就業為目的”的宗旨,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培養之路。
(一)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因校而異
產業升級環境下,各高職院校所處地區不同,其服務的行業、企業也不盡相同;就是同一地區,由于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的行業、企業不盡相同,其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各高職院校應從本校所在地區的行業、企業尤其是其畢業生主要就業行業、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發,科學而合理地安排教師職教能力的培養實踐,以加強其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針對性,提高培養效率。
(二)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要因人而異
調查表明,不僅不同高職院校教師職教能力水平、培養內容、培養條件等不盡相同,就是同一高職院校其教師職教能力水平、培養內容、培養條件等也不盡相同。為了提高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的效率,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應立足高職教師教學的實際需要,結合高職教師個人的實際,靈活安排高職教師參與職教能力培養,提高高職教師參與職教能力培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切實提高高職教師的職教能力。
(三)高職教師職教能力培養是長期而持續的過程
(一)校企一體化的必然要求
校企一體化是高等職業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經之路,也是高等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所在。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封閉的教室不可能培養出合格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這已經成為共識。教學性生產系統和生產性教學系統構成了校企一體化的兩個維度,完成這兩個維度任務的主導者是高職教師,必須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高職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使其能夠參照企業生產的核心技術及項目生產必備的理論基礎知識,整合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使之融合,能夠綜合產業與技術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構建鏈接教學與生產兩個系統的課程教學和評價體系。
(二)高職教育區域化的前提條件
高等教育為區域經濟提供服務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早在19世紀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開始走上高等教育區域化的道路,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正在朝著高等教育區域化的方向努力。高等職業教育也不例外,高職教育區域化是指高職教育要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結合地方發展特色,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要實現高職教育區域化,前提條件是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高職教師既要能為地方企業排憂解難,提供技術創新,以獲取更好的生產效益,又要能根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脈絡和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來調整專業設置、更改課程方向、整合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以增強專業的區域適應性,滿足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人才需求,推動高職教育區域化的有效實現。
(三)知識經濟的動態發展需要
進入21世紀以來,知識經濟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保羅•羅默提出的“新經濟增長理論”,標志著知識經濟在理論上的初步形成。1996年,世界經合組織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中指出: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消費)之上的經濟。這份報告是人類面向21世紀的發展宣言———人類的發展將更加倚重自己的知識和智能,知識經濟將取代工業經濟成為時代的主流[1]。知識能夠創造價值,而能夠將知識轉化為價值的執行者就是人才,上世紀90年代開始,當大多數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時,寶潔公司就每年從全國范圍內招聘100名各名牌高校的畢業生,并與這些畢業生簽訂長期工作合同,而10年后這些大學生已為寶潔公司開拓了更廣闊的中國市場,寶潔公司已開始向投資收取回報。高職院校要將人力資本投資理念運用到教師隊伍建設中,目前部分教師治學不夠嚴謹,只“授課”不“傳道”,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職業技能的培養,只言傳不身教,注重口頭形式的傳授忽視自身實踐的示范[2]。要注重對教師的再教育,教師只有持續不斷地接受進修和提高自我修養,才能確保知識、能力、觀念符合知識經濟的動態發展需要,才能不斷地實現自身的發展。
二、高職院校、企業、大學三者的關系
從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運行范圍、組織主體和責任承擔視角看,高職院校、企業、大學三者是相對獨立的。高職院校在教師引進、教師培訓進修、職稱考評、績效評定等與教師專業發展緊密相關的項目中起關鍵的主導作用,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負有直接責任。企業是從事生產、流通與服務等經濟活動的營利性組織,知識技術能最大化地轉化為社會經濟利益是企業的終極目標追求,企業終極目標的實現對高職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起輔助推動的作用,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負有間接責任。2004年蘭州大學甘暉等人將我國高等學校分為研究型大學、教學科研型大學、教學型大學、高職高專院校四類[3],研究型大學、教學科研型大學、教學型大學可以統稱為大學,高等學??梢苑譃榇髮W和高職高專兩大類。大學是提供教學、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不僅為高職院校提供了師資來源,同時為在職高職教師提供進行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更新、提高學歷層次的進修、培訓,獲取更高學歷學位證書,同行間的交流與合作等各種資源,能提高高職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負有間接責任。從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和培養路徑視角看,高職院校、企業、大學三者是相互聯系的。高等職業教育能否培養出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關鍵在于高職教師,核心在于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高職教師不僅需要淵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熟練的專業技能。他們既是某一學科的專家,能為企業排憂解難,又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承擔者。高職院校要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學校內涵建設的戰略軌道中,使高職教師認識到專業發展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情,更是影響到學??沙掷m發展的重要戰略。高職教師雖然受過科研訓練,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整體科研能力較為薄弱。高職院校要為本校教師提供到大學進一步深造學習的機會,支持高職教師積極開展跨?;蚩鐚W科的同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開展同行之間互相觀摩教學活動,提高高職教師的學術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此外,高職院校的科研管理中缺乏對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機制,研究成果多以學術或課題結題為終點,沒有轉化為實際經濟效益,沒有充分發揮科研成果與企業結合的實際應用價值,造成了科研成果的閑置浪費。因此,還要將高職教師專業發展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高職院校要將企業的技術難點、技術創新點作為高職教師的科學研究項目,高職教師和企業合作研究開發,要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高職教師下企業下車間,以提高高職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增強科研成果向企業經營的實際轉化效果,實現高職教育區域化的服務功能。高職院校、企業、大學三者通過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這座橋梁形成了共同發展的共贏關系。
三、三元交叉互動培養模式的主要內涵與運行機制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強調,“十二五”期間,要以推動教師專業化為引領,加快建設一支適合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4]。要充分發揮高職院校、企業與大學在高職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構建“高職院校、企業、市場”三元交叉互動培養模式,以推動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三元交叉互動培養模式主要內涵
三元是指“高職院校”、“企業”和“大學”。三元交叉互動是指高職院校、企業、大學有機結合,共同促進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既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又貫穿于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的始終。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包含了職前的起始階段和職后的再開發階段,核心強調的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與開發。一方面,高職院校和企業合作辦學、合作開發研究、合作培養人才,充分發揮高職教師專業發展中高職院校的基礎性作用和企業的主體性作用,實現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職前教育和職后再發展的聯通,促進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高職教師專業發展”作為大學與企業的中間橋梁,促進大學和企業的緊密聯系。高職教師可以將企業的技術難點、熱點、創新點等作為自己的研究項目,與大學的同行一起組建團隊合作研究開發,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經營效益。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它影響著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未來趨勢,也是連通大學和企業合作的橋梁。
(二)三元交叉互動模式運行機制
動力機制:高職院校、大學與企業的共同目標都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實現。高職院校的效益最大化是教學質量、就業質量和社會認知度的最大化,大學的效益最大化是科研質量、教學質量和社會認知度的最大化,企業所追求的效益最大化是經濟利潤的最大化。高職院校和企業合作,借助大學的智力支持和研發能力,根據高職教育規律,遵循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高職教師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指導和人才培養,企業為高職教師提供知識轉化為生產經營的實踐平臺,實現彼此利益的最大化。共享機制:高職院校要按照互惠共贏的原則,與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互動關系,聘請大學的學術帶頭人或教學名師,組建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委員會,共同設計項目方案,共同開發課程教材,共同開展教學活動,共同實施效果評估,使校企合作貫穿教師培養培訓的全過程。高職院校要積極發揮學科、教學、研究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人員培訓、人才信息等服務,充分調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校企合作互動機制。評價機制:人才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和人才內涵的變動成為常態。高職教師評價機制必須由過去單一、靜態的評定轉變為多樣、動態的評定,由單純的職稱評定轉變為職稱評定加能力認證。企業和高職院??梢怨餐M建教師評價機制,一方面及時借鑒企業最新的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指導教師自身的成長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組織教師到企業實崗環境中進行實踐鍛煉,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現學校內職稱評定和企業內能力認證的雙標準。
四、三元交叉互動培養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創新校企互動方式
在三元交叉互動模式運行機制下,高職院校與企業的“互動”是校企合作一體化的深度體現,指校企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雙向介入式合作與發展的一種模式。
1.校企產學研實現有效對接
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必經之路,高職教育要積極尋求企業的支持,高職院校與企業要實現生產與教學、教學與科研、科研與生產的有效對接,促進“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高職院校從教師專業發展出發,從合作企業中聘請工程技術專家和掌握行業發展趨勢的工程師組建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委員會,實現教學與生產的對接,讓企業的實踐專家工程師參與到學科建設和教學實施過程中,結合行業市場發展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以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高職院校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一線教師到企業實崗鍛煉,實現教學與科研、科研與生產的對接,讓高職教師直接參與企業生產的一線,或參與企業的技術研發項目,鼓勵教師報考本專業技師,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和研發能力。
2.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在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搭建深入合作平臺。企業希望高職院校為其提供技術支持,進行產品研發、生產設備維護、改造等工作,高職院校希望通過校企合作來接觸生產前沿技術和產品,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拓寬教師的專業視野,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助力。校企共建研發中心,由“高職教師+企業技師+高職生”共同建設研發中心、共同參與研發課題,把研發中心建成一個跨學科的資源共享平臺,是學校專業教師接觸前沿科技的窗口,也是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平臺。研發中心通過研發活動為教學科研服務,通過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為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為學校取得社會效益。通過校企雙方合作研發項目,加深雙方的了解,包括各自的技術能力、研發能力、對方的需求等。高職院校通過這樣的工作,可以了解自身實力,掌握專業教師各自特點,從而能夠將教師下企業這一工作精細化、精致化,可以提升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掌握本專業的行業前沿信息,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二)實現高職院校與大學的互動
在現有的高職教育運行機制下,尚未充分認識到大學對高職院校發展的積極作用,未能實現教師資源的共享。高職院校與大學之間的互動,一方面組建優秀的科研團隊和強化師資培訓力度,另一方面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
1.組建優秀的科研團隊
在協同創新上,高職院?,F有的科研團隊基本上是“師徒組合”模式,團隊成員主要來自教研室或某個課題組,這樣項目組成員彼此熟悉,但因職稱評定、評獎評優等因素導致團隊成員缺少深層次的和諧理念支持,影響了團隊的整體凝聚力,創新活力明顯不足,缺少不同學科間的相互交流,難于在新的研究領域有所開拓。高職院校應注重與大學的合作,聘請大學的專家學者名師,組建多支優秀的科研團隊,注重團隊成員的學歷和職稱層次的合理性,專業方向和研究方向的優勢互補,并不斷調整優化團隊結構,形成多科目交叉、行業領軍人才與科研專家兼備的研究團隊,以發揮團隊成員的整體效應,促進團隊成員間的互相交流學習,充分保持科研團隊的創新活力,強化攻克科學研究中的重大難題的能力。
2.強化師資培訓力度
高職院校現在的教師大多是研究生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的,幾乎是從學校到學校,對職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規律等理解不夠深入。2012年教育部批準33個單位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5],高職院??梢越柚@個平臺,與部分職教師資基地進行協作,加強教師培養培訓項目建設,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去學習交流,不斷提高高職教育師資培訓的質量,提高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實踐教學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促進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
3.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
一、藝術類中職校教學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藝術中職校教師不同于普通中職校,其突出的特點是教學實踐經驗豐富,而理論研究能力欠缺,這是藝術類中職校教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偨Y藝術類中職校教科研的現狀,一言以蔽之:上熱下冷,量多質低。
1. 科研目標不明確
目前藝術中職校在招生激烈競爭和辦學條件達標的壓力下,擺在學校領導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應付日常教學,而衡量辦學水平重要標準和提高教學質量基礎的教研工作水平自然只能作為“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有相當部分藝術中職校領導和教師也認為藝術中職校層次低,科研搞不出什么名堂,只是應付評職稱而已,因此對科研工作重視不夠,科研目標不明確。
2. 教科研力量薄弱
(1)工作起點較低,教研能力有限。近年來,雖然藝術中職校教師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并逐步趨于合理,但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相當一部分專業教師(由一些劇、院團的演員轉行為教師的),他們教學實踐經驗豐富,但學歷層次偏低,理論探索能力有限,導致了藝術中職校的教研水平和效力不高。
(2)科研氛圍不濃,教師不夠主動。盡管學校領導重視教科研工作,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出臺了相應的獎勵措施,但是藝術中職校教師教科研的熱情不高,許多教師處于被動應付狀態。
3. 教科研成果檔次不高
從總體上看,教師教科研成果還是可觀的,單從論文數量上看也是不算少的,但質量普遍比較低。在省市級獲獎的論文數量少,發表的更多是出于評職稱的需要,而真正具有教研水平的論文屈指可數。腳踏實地搞教研的教師少得可憐,課題研究基本上是有名無實的。
4. 科研經費和相應設施的投入不足
藝術中職校由于急需要投資建設的項目千頭萬緒,盡管學校認識到教科研的重要性,但實際用于科研的經費占學校總支出的比例較小。教師所研究的內容有的需要借助實訓場地的先進儀器設備才能得以實現,但目前大多數實訓場地只能滿足教學的要求,還不能完全滿足教研的要求;而研究的內容更需要借助圖書館的網絡進行檢索、查詢國內外研究動態。由于實訓場地、設備和圖書館的條件的不完善,直接影響了教師的科研工作。
二、提高藝術類中職校教科研實效的途徑和方法
1. 增強科研意識,明確科研工作地位
首先,校領導必須更新偏重教學、忽視科研的觀念,確立科研工作在學校中的重要地位,投入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帶動相關部門和人員搞科研;其次教師也要強化科研意識,自覺地把自己“工匠”型教師轉變為“研究型”教師,積極主動和創造性地探索搞好科研的新途徑、新方法,群策群力,開創科研工作新局面。
2. 制定切實可行的科研管理政策,調動廣大教師科研工作積極性
制定科研管理政策。藝術類中職校一般沒有專職教科研人員,要調動廣大教師參加科研工作的積極性,政策導向十分重要。科研政策要實事求是,切實可行。建立獎勵和激勵機制,對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教師,應給予重獎,并把它作為優先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之一,以調動和激勵廣大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積極培養和引進科研人才,建立一支具有一定實力的教科研隊伍
教科研水平要提高,關鍵是人才,而藝術類中職校最缺的就是人才。解決人才匱乏的途徑一是培養,二是引進。培養主要是指在職教師的培養,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拔政治素質良好、年富力強、專業理論知識較扎實、創新意識強、敢于吃苦的教師進行重點培養,鼓勵和支持他們在職或脫產攻讀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另外,實行指導教師制度,采取傳、幫、帶的方法,以求得重點培養對象層次和素質的提高。在人才引進上可采取從知名院校和藝術院團引進一些層次高、素質好的人才擔任專業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領頭雁,形成結構合理的科研團隊;返聘學校內部層次高的教師,實行退休不退職及聘用學校外部退休賦閑的層次高、素質好的人才擔任兼職科研人員,以此彌補藝術類中職??蒲辛α康牟蛔?。
4. 建立多個教科研平臺
目前,許多藝術中專校都辦有學報,作為科研成果和輿論宣傳的媒體,除在重點專業欄目選登優秀論文外,還應為本校教師的科研成果提供展示和學術交流的平臺。為此,我校教研室定期開展學報的組稿、編輯、出版工作,同時還積極推薦教師論文參加全國和江蘇省職業教育各類論文評比,有很多教師在各種論文比賽中獲獎。通過搭建多個平臺,為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提供陣地和舞臺,提升了學校教科研工作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沈芝燕.提高五年制高職校教研活動規范性與實效性的策略
[J].江蘇教育,2009(3).
[2]徐曉東,薛峰.務實化、校本化:提高教科研實效的途徑[J].教育
關鍵詞:團隊架構;技能大賽;資源庫建設;區域經濟;科研引領;創新特色
一、科學搭建團隊架構 形成團隊向心合力
團隊建設的根本在教師,要建立以團隊負責人為引領的教學團隊,形成老中青三位一體的團隊構架,促進團隊的健康持續發展。明確團隊教師發展目標,完善教師引進和進修培養制度,統籌安排、有序推進教師進修培訓,抓住專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將教師每年不少于兩個月的下企業實踐序列化、制度化、科學化、實效化。確立團隊教師專業發展系列激勵機制,并納入30%的績效考核序列,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團隊成員發展目標,科學制定針對教師個體發展的教學評價手冊,讓團隊成員學有所長,業有所攻,優勢互補,形成合力。
二、以大賽為契機鍛造團隊教師專業實力
(一)技能大賽實現新突破、拓展新的得分點
1. 技能大賽實現新突破
以職業學校省市技能大賽為平臺,發揮教學團隊的優勢,進一步加強技能教學與培訓,創立新的大賽培訓模式,將短期培訓轉變為常態化的教學工作,做好大賽集訓選手的選拔,形成梯隊,在三年內,在保持原有大賽成績的基礎上,力爭使大賽成績在上新臺階,實現美術基礎+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參賽項目的新突破。
2.強力打造新型專業,拓展省市技能大賽新的得分點
強力推進數字動漫繪畫教學、培訓及專業建設,圍繞省市技能大賽參賽項目,創建新的大賽得分點,提升專業形象,打造專業品牌。
(二)保持、擴大傳統大賽項目優勢、大賽成績在全市同類學校處于領先地位
在教學團隊的合力下,保持和擴大在全國文明風采大賽、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繪畫大賽、南京市職業學校學生計算器應用能力競賽、南京市中小學生電腦繪畫比賽等大賽中的傳統優勢,為學校贏得更多榮譽。
三、以教學資源庫建設,促教學團隊教師的交流與合作,共謀發展
(一)建立美術信息資源庫
學生視野的開闊,思維的活躍,創造能力的提高。美術教師應結合自己所授課程的內容在美術信息的海洋里收集信息之精華,建立屬于自己的美術信息資源庫,并進行充分的利用。對于美術課堂教學來說,這樣的美術信息是最實用、最方便、最有效的美術信息資源。
(二)合理整合電腦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資源
專業部在高職課程資源內容整合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①對現有課程補充相應的課程資源,如寫生實踐課、補充文字材料、課件、錄音錄像材料、多媒體素材、教師論文、反思、案例及社會資源等,符合教學需要;
②進行課程資源整合,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資源課程,這類課程資源涉及的領域范圍更廣。在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我們堅持教學與社會行業的緊密結合,根據我校校本資源,即現有教師的狀況、實驗實訓條件,結合行業就業市場的需求,不斷探索新課程的設計,對原有課程的進行改造,使專業課程結構能進一步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求和就業市場的需要。兼顧專業發展和就業崗位的需求,整合專業技能訓練的課程資源。
四、以優秀教學團隊為龍頭,依托區域經濟優勢,助推專業的發展與轉型升級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為特色”的辦學思想制定專業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師資建設為支撐、課程改革為先導、制度建設為保障”的建設思路推動專業的建設,確立了“素質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校內教學與企業實踐相結合,規模發展與特色建設相結合”的專業建設新途徑。
根據專業實際,確定本專業建設目標為:“適應南京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對接雨花軟件產業,依托本土資源和現有專業平臺,以平面設計為線,突出包裝設計、數字動漫設計、手機軟件繪畫、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優秀教師團隊,發揮優秀教學團隊的龍頭作用,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技能、高素質’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雨花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進一步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在不斷加強和完善已有專業建設的基礎上,依托區域經濟優勢,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新的專業方向。
五、以教科研為引領,促進團隊成員的再學習再發展
以學校省級“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校企合作的五年高職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研究》為引領,申報市級子課題研究,并能順利結題,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且能加以運用推廣。
以學校市級“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學校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為引領,加強校企合作和產學研結合,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校本課程2類,立足專業轉型升級,強勢推進本專業的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40%的老師能圍繞學校課題申報立項市級及以上個人課題的研究工作。申報立項教學改革專題至少2項以上。
三年期間,團隊成員每人至少有2篇文章在市級及以上評比中或正式刊物中獲獎或發表;參加省市兩課評比至少有1人榮獲示范課獎;參加創新大賽或信息化教學大賽至少有1人獲獎;參加市專業教師教學基本功綜合比賽獲得一等獎至少1次以上。
注重自我反思的強化與提升,立足課堂教學,抓實教學改革,力爭課堂教學市級檢查聽課均達B課以上,其中1/3課達A課(青年教師A課率不少于1/3)。
六、以優秀教學團隊為引領,推動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
根據雨花臺區教育局“打造培訓品牌,對接軟件企業,服務雨花經濟”的指示要求,學校把專業轉型、提檔升級作為“十二五”發展的一項重要課題,力爭在“十二五”期間,不斷加強與雨花軟件企業的合作,努力建立與雨花經濟結構相適應,對接軟件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結構,切實提升服務雨花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教學團隊分別參觀走訪了吉山軟件園區、江蘇省軟件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和雨花軟件園區江蘇潤和、富士通、麥瑞克等軟件企業,學習這些軟件園區在技能培訓、多層次基礎性勞動用工和開展校企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經驗,了解這些軟件園區軟件產業現狀,特別是雨花軟件企業對軟件從業人員知識、技能結構(學歷水平)實際需求狀況,駐區軟件企業對高、中、底端人才的配置比情況,駐區軟件培訓市場現狀,研討與駐區軟件人才培訓機構合作,為雨花中小軟件企業訂單式培養軟件人才的現實可能性。
結合我?!胺諏W生就業創業,服務雨花經濟社會,辦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電腦藝術專業重視技能培養,采取全真項目實訓,貼近企業用人需求的辦學實際,策應中國(南京)軟件谷及南部新城的建設、服務業倍增計劃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以及軟件人才和軟件培訓市場需求迫切的機遇,學校確立了“十二五”期間專業建設“三步走”即前期合作培訓、中期建設基地、后期專業升級的發展路徑。
目前的具體思路是:對現有的電腦藝術設計專業進行轉型升級,在進一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結合未來十年中國(南京)軟件谷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與南京起點數字動漫繪畫培訓公司、南京魔立方科技有限公司,麥瑞克等軟件教育培訓機構以及駐區軟件企業進行三方戰略合作,在專業名稱保有的基礎上,在學生學歷教育進入第四年的時段,分別嵌入數字動漫繪畫、手機軟件繪畫方向的專業課程的設置,為企業訂單培養軟件專業人才。通過為期一年的專業技術課程教授,學生再直接進入駐區簽單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后,與企業正式簽訂勞動就業協議,直接服務雨花軟件企業,為雨花軟件提供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持。
七、創新特色,科學謀劃,不斷提升教學團隊品牌形象
根據專業團隊教師隊伍情況,科學制定合理的專業建設長遠發展規劃,從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師資培養、資源開發等方面采取切實措施,夯實專業發展的基礎,實現專業建設的突破發展。
(1)做強、做大現有專業,打造專業品牌形象
以現有電腦藝術設計應用專業為依托,積極推進專業品牌建設,精心打造專業精品課程,以高層次教師培訓項目為依托,加速優秀教師團隊建設,鞏固原有專業的品牌地位,實現專業發展的新突破。
(2)對接雨花軟件產業,創建符合市場需求和品質高端的新專業
在未來1-3年內,依據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積極推進新興專業建設,拓展以雨花軟件產業園為依托的新專業,加強與南京起點數字動漫繪畫培訓公司、南京魔立方科技有限公司,麥瑞克等軟件教育培訓機構以及駐區軟件企業進行的三方戰略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數字動漫設計、手機繪畫軟件設計為主導的新專業,輻射相關軟件專業,形成新的專業群,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服務雨花軟件產業。通過教學資源、課程設置等的優化和整合,逐步完善專業結構,形成新的專業體系。
(3)推進以學歷+證書+技能+就業的四位一體的新型辦學模式
拓寬辦學模式,推進以學歷+證書+技能+就業的四位一體的多渠道辦學模式,學生在獲得技能的同時,獲取相應的職業認證資格證書,和企業建立聯合辦學和培訓,和專、本科院校建立學歷深造平臺,為學生的就業和學歷深造創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