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0 10:02: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必修地理知識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通過高中新生入學檢測來看,學生所學的初中地理知識相對零散,知識不成系統。初中教師的授課方法基本雷同,無非是讓學生將課本上的重點內容在課本上按照考試的不同要求用不同顏色的筆畫下來,課下進行記憶。由于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興趣不高,為了應付考試他們多將地理復習留到考前突擊完成。據問卷調查的統計顯示,初中學生對地理學科普遍感到乏味。升入高中后,由于課標規定的內容在難度上不斷增加,他們感覺到地理更加難學、不好理解。尤其是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內容,對于此部分內容的學習,多數學生感覺課本上的知識點較初中課本上的較難,有時明明已經懂了的知識點,在做這方面的練習題時還是不會做。筆者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多年,發現解決初高中地理知識銜接的教學問題對于學生高中地理的學習很重要。
二、重塑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與態度勢在必行
多數初中生認為地理是“副科”,是因為在中考中地理學科的分值比重小,有的省份干脆就不考地理,在八年級就結課了。九年級時為了給所謂的“主課”讓位,干脆就取消了地理學科的講授,即使課程表上有這一科目也沒有上,形同虛設,七年級、八年級開設此科也純為了應付檢查。這樣一來初中學生就打心底里認為地理是“副科”,家長也不重視,所以學校的地理教師上課也沒有興趣,他們就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對于重點和難點的內容多講幾句,非重點和學生能懂的內容就一帶而過了,甚至是直接讓學生在書上畫,課下讓學生自己看一看、背一背。因此,學生對地理學科就更不重視,對考試成績也不在乎,認為反正分值在總分中的比重也小,學不學習都無所謂。升入高中后,這些沒有打好基礎的學生再學習高中地理是相當吃力的。對那些八年級就結地理課的學生更是如此,扔了一年的地理知識已經都忘得差不多了。
因此,高一教師的首項任務就是要通過介紹地理課程的學科特點,轉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認識;通過講授地理學科的重要性來端正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態度,幫助高中學生快速進入學習地理知識的狀態,以便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素質,從而為學生下一步升入高等院校奠定堅實的地理學科基礎。
三、摸清學生地理基礎,因材施教
如實地掌握學生初中地理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十分必要。筆者在上高一年級地理學科的第一節課時,首先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檢測,目的就是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的掌握情況。最后在課下通過與學生座談掌握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態度。了解完后,筆者認真地分析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新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歸類。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轉變他們的態度。
一、轉變學生對地理課的認識
地理在初中階段,中考不作要求,學校不重視,老師上課只是把大概內容一講,學生在書上一畫,學生把它當副課看待,認為地理學習,只要看一看書,背一背,記一記就可以了。到了高中我們教師要轉變學生對地理的看法和學法,介紹地理這門學科的特點,重要性,高中階段的要求,高考的要求,使學生、明確地理的學習是為將來走上社會和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奠定基礎。
二、調查學生初中地理學習情況
在上高中地理第一節課,對學生初中地理學習情況進行書面調查。認真閱讀調查結果,了解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普遍反映、暴露的問題要記錄下來。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在今后的教學中有的放矢。
三、認真研讀初、高中課程標準
初中階段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區域地理學習為主,原則上不涉及較深層次的成因問題”,“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高中階段課程不再全面學習區域地理,“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等”,從內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學與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進,廣度拓寬,梯度增強,角度多維。只有認真學習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準,才能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講過,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等,根據學生調查結果,并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內容,確立復習的起點和重點。
四、教學過程的銜接
初中階段,基礎知識點比較多,但都屬介紹性的,每一部分知識只介紹其中的一個點或很少的一部分,很少談及知識之間的聯系,未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學生容易淡忘。進入高中以后,學生要回憶起初中部分基礎知識會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上初中教材,并在課前預習,在初中知識點的復習中引出高中的知識,“溫故而知新”,這樣的課堂效果是比較理想的。如高中必修3“區域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部分,涉及到初中區域地理(中國地理)中的中國政區(中國在地圖位置,主要鄰國及領土組成;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名稱、簡稱及在地圖上位置);中國地形(五種基本地形及特征,中國地勢特征,我國主要山脈、高原、盆地、平原名稱及位置);區域差異(我國四大地理單元概況,我國南北、東西差異,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等知識點,學生在預習和復習的前提下去學習,就會感到得心應手,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五、學習方法的銜接
關鍵詞:高中地理復習課問題導學實踐方法
一、問題導學法在高中地理復習課中的應用原則
1.聚焦關鍵性
復習課并不是指教師將所有講過的知識再一次地講解一遍,這不是復習課的內容形式,它應當是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對于基礎知識,在復習課上教師可以輕描淡寫地帶過,甚至提醒學生自己課后復習,而對于重難點知識和易混淆知識則要著重講解,這就是問題導學法應用原則中的聚焦關鍵性。以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的第一節“地球的宇宙環境”為例,這一節中有一個概念性的小知識點,即“經緯網”,關于這個知識點的復習,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就應當聚焦“經緯網的應用技巧”,著重讓學生理解應當如何利用經緯網來計算距離,而不是僅限于知道概念,唯有借助精準的問題才能深入到應用領域,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識點中最關鍵的部分。
2.梯度遞進性
經過之前的學習,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書本上的知識,但受限于時間或精力,有的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可能停留在比較基礎的層面上,而復習課就是為了拔高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對知識有較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時,應當注意問題設計的梯度遞進性。以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中的第四節“水循環和洋流”為例,在復習“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一知識點時,教師設計的問題就要從普遍性規律到具體個例,從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大影響具體到重要海域的洋流(直布羅陀海峽、馬六甲海峽、我國大陸沿岸的沿岸流等),再到近些年比較特殊的一些洋流自然現象。唯有在復習課上將問題設計得具有梯度遞進性,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在復習的過程中從淺層認知提升到深層認知,從基礎內容向拓展內容發展。
3.啟發探究性
學習是一門強調主觀能動性的活動,它不僅表現在學生在學習行動上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還表現在學生在學習思維上的靈活性和思考性。因此,教師在運用問題導學法開展復習課時,還應當將問題設計得富有啟發性和探究性,以激勵學生不斷思考。以必修二第二章“區域可持續發展”為例,這一章節強調的是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要協同共存,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又是一個非?,F實的問題,很多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了解了很多對策與措施,那么在復習課上,教師在設計這部分內容的問題時,就要著重讓學生思考教材中提到的對策與措施的立足點、實施條件、實施難度等,讓學生借著問題一探究竟,而不是機械式地默寫或者背誦。
二、問題導學法在高中地理復習課中的應用策略
1.核心問題的拆分
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知識點難度系數大,變換形式多,涵蓋的知識點密集,可以被設計成不同的題目。因此,針對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法時,應當采用核心問題拆分法。以必修一中的“區時計算”為例,教材在講解時區與區時的計算時,介紹了兩種方法,分別是公式法與數軸法。其中,公式法又包括了求時區、求某時區的中央經線、求時區的范圍、求時區差、求區時等,這是一種思維的方式。實際上,當學生學習完這個章節后會發現,涉及這一知識點的計算題目非常多。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學法,將這個核心問題拆分成若干個小問題,如已知經度如何計算地方時?已知地方時如何計算經度?已知經度(時區)如何計算區時?已知區時如何與地方時進行換算?已知目的地的靜態時間如何計算飛機飛行后的動態時間?給出一幅日照圖如何計算區時等。以上列舉的這些問題,絕大部分都有計算的規律或者定律,這些都是融合了一整章的知識內容后得出的,是知識整合的一個結果。教師采用對核心問題的拆分回答法,可以巧妙地將地理知識融合在關聯問題中,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復習知識,在解答完一個又一個問題后就可以對知識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而不會受限于教材知識的編排或者章節的分割。
2.分支問題的聚攏
與核心問題的拆分相對應的,就是分支問題的聚攏。在教材中,有部分內容是通過不同章節以不同的角度來詮釋一個主題的,面對這種類型的知識,教師在第一輪教學時已經對知識點進行了拆分講解,那么在復習時就要將這些分支問題都聚攏在一起,使其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必修二第三章“區域產業活動”中的第二節“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為例,在這一節中,教材先后介紹了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其他農業地域類型等,并在講解中附加了具體的種植物,以輔助說明。當我們學習完這一章的內容后會發現,它要講解的是“農業自然區位”。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圍繞“農業自然區位”將分支問題全部聚攏在一起。比如,種植業需要滿足怎樣的自然條件?林業需要滿足怎樣的自然條件?畜牧業需要滿足怎樣的自然條件等,按照這種思路,先后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甘蔗、甜菜、棉花、水稻、柑橘、蘋果等農業類型或作物需要滿足的自然條件都梳理出來,當學生逐一擊破這些問題后,關于“農業自然區位”這一主題的知識也就清晰無誤了。
3.生活問題的延展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基本目的之一,也是教師在復習課上應當把握的一個方向,即讓課堂知識盡可能地聯系生活實踐,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巧妙地運用地理知識,同時也能夠讓地理知識融入實踐的過程中。因此,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法進行高中地理復習時,可以圍繞生活問題進行相應的延展。以必修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為例,這一章節主要講的是地理信息技術在生產生活領域上的各種應用,這實際上是一個實用性非常強的話題。比如,第三節提到的“全球定位系統及其應用”,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定位”幾乎是每一個人都會用到的功能。比如,打開地圖類APP,通過定位讓APP為我們設計路線,帶我們到想去的地方。比如,打開餐飲類APP,通過定位尋找自己周邊一定距離以內的餐飲店。比如,打開微信APP,在發朋友圈動態時選擇顯示地理位置,讓朋友們知道自己置身在哪里等。教師在復習課上可以運用這些具體的生活場景,根據學生的親身經歷來設計和復習問題。比如,定位的原理是什么?定位的準確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定位的過程是否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等,用這些問題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化,將理論的地理知識實際化,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復習課堂的趣味性,而且也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的價值和魅力。
三、結語
與初中地理相比,高中地理要求學生具備更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包括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運用,地理圖表的解讀和手畫等。因此,在復習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對概念的記憶逐漸提升到對概念的消化,從對練習題的解答到對潛在規律的抓取,從對同一物象的理解到對類似物象的舉一反三等。與此同時,復習課還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自主思考能力?;谶@些教學目的,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學教學法來組織復習課的教學活動,在秉承聚焦關鍵、梯度遞進、啟發探究這三條應用原則的基礎上,采用科學合理的策略來“盤活”學生已掌握的地理知識,使其煥發出別具一格的風采和魅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如果想學好高中地理,可以從“聽、練、記、讀、用、復”六個步驟入手。
一、聽
聽就是上課認真聽講。認真聽講的目的是抓住重點,提高注意力,防止走神,提高聽課效率。
二、練
練就是多做練習。多做練習,是許多同學取得優異成績的終極法寶。
三、記
記就是記憶知識點。記憶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基礎,雖然地理不比政治,但是仍有許多知識點需要記憶,要把課本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理解、記住,并充分運用到每一道題和每一次考試中。此外,課堂上前30分鐘是最為關鍵的,應認真掌握好重難點,對于老師要求記憶的內容,千萬不可馬虎,要牢記。
四、讀
讀就是要學會讀圖。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它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所以必須重視地圖。讀圖的時候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
第一步:看圖名,明確圖中表示的主題是什么;
第二步:看圖例,了解圖中要表達哪些內容;
第三步:看坐標,明確橫軸、縱軸的變化,注意單位;
第四步:看變化趨勢,了解數值的變化特征,注意“拐點”,必要時要畫輔助線和加以計算。
讀懂了地圖,就為解答圖表類題目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讀圖不是簡單地看圖,我們要注意圖中的每一個細節,特別是圖例和注記,要將圖中的知識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在腦海中構建解題答案。總之,只要加強對圖表的審讀,以及對題目分析和所學的知識熟練掌握,就一定可以交出一份完美的地理試卷。
五、用
用就是學以致用。地理是一門兼跨文理的綜合學科。研究的對象上至宇宙空間,下至海底深處,大到關注當今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小到關注我們的衣食住行,這是一門密切聯系生活,可以學以致用的學科。如運用地圖可以讓學生判斷某地的地理位置,由此可推斷當地的氣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地理特征,在此基礎上分析當地的農業、工業、交通、聚落分布的特點等,推測當地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學習了熱力環流,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巴山地區晚上多夜雨;學了氣旋的相關知識,我們可知臺風到來時,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預防臺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地理對生活有用。這樣,把學過的地理原理應用到生活中,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六、復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穩固的發展,對于高中的地理教學來說,推崇將教學理念更加生活化成為了一種新的發展形勢,可以傳授課本上知識點的同時,更加的融入生活,利于學生理解掌握。但是,縱觀目前的發展形勢,我國高中地理的教學工作正處于一個交替的時期,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新興的教學方法之間進行系統的轉換,將先進的教學理念注入到地理教學中去。但是,在進行整體交替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阻礙發展性的問題,傳統的理念不容改觀,新進的方式不成熟等等,將我國的高中地理教學推上了一個地域性、資源型、方法性具有一定差異特點的局面。下文將詳細的產生器差異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內容:
1.1傳統的教學理念與先進的教學方法之間有很多相抵觸的因素,十分明顯的同時并深入的影響了先進的教學方法推廣的步伐。我國的教育事業遍布于全國各地,由于地域限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我國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處于不均衡的狀態,這些方面在我國高中地理知識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上體現的十分明顯,城市中的學生,由于視野開闊,教學設備先進,教學理念及方法比較超前,在通過此方法對于高中地理知識學習上面比較容易接受,會加快地理生活化理念融入教學中的步伐。
1.2對于教育事業所涉及到的教育資源沒有進行合理的分配,最終為地理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在推廣中遇到了阻礙,使其在運用范圍中受到局限,得到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我國的經濟發展整體區域穩定,但是其中很多地區的經濟發展落后,導致在進行教育資源配備上面形成了明顯的差別,農村與城市之間的教學質量及師資配備具有相當大的差異,并且所處環境的不同,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會產生難易區別。在進行地理教學中,這種教育資源的根本差異顯現出來的效果十分的顯而易見,對偏遠山區來說,地理教學生活化將很難實施,主要因為教師人員的缺失,地理模型的配備,課程安排不科學等因素造成的。
1.3教育工作的主要體現方式是教學質量的好壞,決定其根本的原因不外乎是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方法,對于高中地理生活化推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綜合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將高中的地理生活化教學進行推廣、結合、分析等各方面均存在很多的問題。將對于地理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的初衷造成影響,使其不能科學、合理的進行有序的發展。這其中比較典型的因素影響莫過于,面對于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推廣中,教學理念不具備完整性,使用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大多數用到的方法也是依據傳統的教學理念而演變而成的,其發揮的效用不足以適應如今形勢下的教育改革體質,因此,對于高中地理生活化的教學來說,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2對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方法進行簡單剖析
對于高中地理的教學來說,融入生活化的理念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個切實可行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能調節課堂上的氣氛以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掌握課本上知識點的同時,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便于清楚牢記。下面對于地理教學生活化的幾種方法體現來著重闡述。
2.1地理作為高中課程的一門重要學科,需要進行深入的學習,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地圖作為專題的課程設計與實際的生活相融合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的傳授,培養學生對于地圖的學習、認識、看懂的能力水平。地圖是地理課程的主要圍繞點,整個課程的設計將是以其為中心展開的,也是地理教學中比較難的重點部分。因此,采用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方式將為地圖的教學提供便利的條件,給學生到來簡單、高效的學習方法。下文將對于具體的課程要求進行舉例闡述。高中地理的必修課程中有一節是關于我國季風氣候區圖的講解,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將會有以下的步驟:首先,在進行知識的傳授前,教師要提前進行備課安排:教書根據書本上進行總結性的將我國的季風氣候的分類進行清晰,根據學生生活所處的區域或者學校的具體區域等環境來進行季風氣候區的認識,并結合實際的生活環境進行對比。通過對我國的不同地方的地理特征的不同,可以區分出各個季風區。組織學生感受所處環境或者生活周邊的的氣候特點進行闡述,從而讓學生明了在我國的季風氣候區中,各個區域季風氣候都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將同學們的發言與老師的補充作為問題的總結,從而完成整節課程的教授。其次,授課過程中教師的工作要有具體安排:在課程剛開始的時候,教師應該對于書本上關于季風區的分類,分類標準,所涉及到的區域特點等結合地圖冊進行詳細的講述。然后針對班級里的來自不同區域的學生進行提問,對其家鄉的氣候、降水等特點進行闡述,根據此自然特點,找出所處的季風氣候區。然后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小組內學生來對于家鄉的氣候條件進行闡述,根據課本所講述的區分季風氣候區的特點進行研究,從而找出其所處哪個季風氣候區。此種方法可加深同學們對于各季風氣候區的特點印象,方便記憶。老師做最后的總結,對本節課講述的知識點進行復述,使學生的理解更深入。最后,將進行教學方式的總結,通過此種生活化方式,可以使學生對于復雜的地圖信息的理解能力增強,提高學習的熱情以及學習的高效性。
2.2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將高中地理知識生活化,使知識變得更加易懂的同時,也增加了實際知識點的操作能力,使整個地理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素質化。在高中地理課作為一門最貼近生活的課程,其中大部分知識點都來源與生活,因此,在地理知識學習中,融入生活,會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簡便。下面將根據具體的地理實例進行生活化方法的分析。高中地理的必修課程中有一節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將會有以下的方法:教師可在上一節課中對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知識進行講解,并將知識點以筆記的形式記錄,并留出生活化操作記錄空間,并在下節課前安排學生在室外利用影子測量太陽的實際高度角,之后,結合當時所處季節,記錄當時的季節、氣候等要素,在對太陽高度角計算后得出太陽此時直射維度,從而實現教學的生活化。對高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教學,能夠使地理知識點學習變得更加容易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總體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3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3.1地理教學的現狀要求地理教學生活化。傳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穩定提升,教育問題是全國人民所十分重視的問題,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統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基本沒有太大的聯系,這樣就是學生對于地理課程的學習沒有很大的興趣,大部分的教師目的比較明確,為了應付高考所出現的問題,從而忽略了學生真正的內心需求,講學習的重心放在了知識點的歸納運用以及階梯技巧分析等方面上,放棄了對于課本本身的生活元素的找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很難與生活相融合,將學習的目的偏離了生活的軌道,把具有生命力的課程講述的枯燥無味,這種教育方式肯定都會被取代,因為生活的多姿多彩、變幻莫測,生活中的感悟在課本及教學中不能領悟到的,地理只有回歸到生活中區使學生融入生活,才能更好的發揮地理教學的作用,讓學生真正的在生活中得到鍛煉。
3.2地理教學生活化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親切感。因為將地理教學的社會意義和生活意義緊密的聯合在一起,所以,地理教學的內同更多是源自生活的同時高于生活,它是對于各種自然現象進行探索、發現、揭秘的過程。如果想要在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對于地理進行探索及學習,就必須讓地理融入到生活中去,使地理和生活達到一個平衡點,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學習地理,使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多動手,提高思考能力、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還能引發更深層次的地理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枯燥的數學內容轉變為容易理解的生活問題,及時的了解國內外的信息,真正的做到教學與社會協調發展,使學生掌握知識也可以與時俱進,喚醒學生學習地理的欲望和探索精神。
3.3地理教學生活化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目前,我國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的進步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需要我國公民具有創造性思維、團隊意識、參與意識和協作意識等,這就需要教書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自然變化、社會動態等,使其能夠在生活中學會死來、用于探知、勤于動手。地理學科是社會學科及自然學科的邊界學科,綜合性質較強,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生活化的學習機會,使他們走進生活,提高精神愉悅性。
4結論
一、注重高中地理知能的有機聯系
每個地理專題教學必須遵循“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則,有機地聯系高中地理一系列知識(概念、數據、現象、特征、分布、成因、原理、規律等)和能力(圖表判讀、綜合分析等),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點?!傲饔蚓C合開發”專題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第二節“流域的綜合開發”與問題研究“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及其相關區域地理知識整合而成。學生的學習目標主要掌握河流特征、流域開發自然條件和流域綜合開發方向的知識體系及其遷移應用能力。學生的學習過程需要聯系所學的地形、氣候、水系水文等相關知識以及運用地理區域空間定位、地理統計圖表判讀、地理等值線圖判讀、地理綜合分析思維和對地理問題合理闡釋表述等多種能力。
二、注重區域地理知識的典型載體
每個地理專題教學必須遵循“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原則,借助典型地理區域為載體展開專題知識體系的教學,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區域性特點?!傲饔蚓C合開發”專題教學源自教材“美國田納西河流域”典型案例分析的流域開發模式,考慮“高于教材”就需要尋求世界(或中國)地理區域的典型河流流域作為案例載體。研究和運用剛果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和我國福建閩江流域等地理區域案例入手,同時結合這些區域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特征、分布和成因的分析與比較,進行科學地、系統地學習流域綜合開發系列知識,提高學生的各種地理技能,增強區域地理學習的有效性。
三、注重高中具體學情的實際分析
每個地理專題教學必須切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力水平,把握好教學的深度與力度?!傲饔蚓C合開發”專題教學立足本校期中測試中的學生得分情況(試卷改編2007年高考山東文綜卷第37題)反饋出存在一系列地理學習問題:學生對流域水系和河流水文特征要素的描述、對流域開發自然背景因素及其生態環境問題的分析、對河流利用方式與流域綜合開發方向的認識均存在許多不足。同時,學生對地理區域空間定位、地理統計圖表判讀、地理等值線圖判讀、地理圖文信息獲取、地理綜合分析思維等學科能力有很大欠缺。
四、注重專題教學目標的細化要求
每個地理專題教學目標必須嚴格依據高中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和教材進行分點細化描述,突出“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與地理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等四項考核目標及其13項能力要求的對應項目。“流域綜合開發”專題教學主要要求學生做到:①學會根據與獲取圖文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流域水系和河流水文特征;②學會調動與運用所學的相關地理知識,分析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包括自然地理條件、人文地理條件、資源綜合開發等);③學會依據流域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的要素,說明和論證流域綜合開發的問題、方向與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④學會依據地理問題設置的應答行為要求,“先抓地理要素,再找關聯因子”和“分點描述和綜合闡釋”進行思考、分析與答題。
五、注重專題知識矩陣的合理建構
每個地理專題教學必須關注專題的核心理論(或思想)及其與之關聯的知識點、知識鏈,構建專題知識矩陣?!傲饔蚓C合開發”專題的核心理論是流域的自然背景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主要專題知識矩陣和專題教學板圖(思維導圖)建構如下:
【專題知識矩陣】
1.流域的自然背景
主要包括:地形條件、氣候條件、水系水文特征、資源條件、生態環境條件等。
(1)水系特征:源地、流向、流程、流域面積、支流和湖泊形態(河網密度)、落差、河道特征(曲直、寬窄、深淺)等。
(2)水文特征:流量、流速、汛期、水位季節變化、含沙量、結冰期(凌汛)等。
(3)生態環境:植被、土地、河流的水源和水質等。
2.流域的綜合開發
主要包括:河流的合理利用、資源的綜合開發、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1)河流的利用方式(獲取經濟效益)
①供水——建壩蓄水,保證常年的農田灌溉水源和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用水。
②養殖——湖泊、庫區發展水產業,增加區域的經濟收入。
③防洪——湖泊、水庫有效調節和穩定河流流量,防洪抗旱。
④發電——開發水能,促進流域高能耗工業發展。
⑤航運——修水庫(保持水位平穩)、挖運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
⑥旅游——建立風景旅游區,帶動第三產業(游船制造業和經營業)發展。
(2)流域的生態保護(生態效益)
①植樹保護——保護山地水源涵養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庫區生態環境等。
②水源利用——合理分配河流各河段水源;保護水質,防治水污染。
③土地利用——建立自然保護區;調整農林牧業結構(退耕還林還牧);治理采礦區的土地生態等。
【專題教學板圖(思維導圖)】
毋庸置疑,地理專題教學是高中地理教學和學生能力提升極為重要的一環。地理專題教學研究必須立足地理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地理教材的有機整合,針對具體學情需求,細化教學目標與行為,把地理區域作為一個學生的重要學習載體,科學合理的整合中學地理相關內容作為專題學習的資源,為學生搭建一系列形成縱橫有機聯系的專題知識矩陣,并通過若干專題多節課堂實踐演練,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和地理應考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說到實驗,大家自然會想到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科的實驗,很少有人會想到地理學科也可以有實驗。地理實驗是一種運用地理教具、地理學具、多媒體設備等實驗手段,有目的、有步驟地模擬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來認識地理事物的分布、發展和變化規律的一種感知活動。地理實驗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濃厚的科學興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堅韌不拔的意志等,這些無疑是素質教育要意之一。達爾文有句名言:“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科學的熱愛,堅持長期探索?!闭f到探究,大家自然會想到科學家高深莫測的探索研究,很少有人會想到中學生學地理也可以去探究。地理探究是一種通過觀察事物、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收集和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獲取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地理情感體驗的學習方式和過程。地理實驗和地理探究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地理特征、地理過程、地理規律和地理原理,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將知識化難為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地理實驗和地理探究注重討論、辯論、質疑、啟發、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地理實驗和地理探究需要學生參與設計、準備、操作、觀察、記錄、整理、分析、總結等活動過程,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科學的研究方法和頑強的進取精神。地理實驗和地理探究能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因此,高中地理教學必須重視地理實驗和地理探究活動的開展。
二、地理實驗與地理探究在新課程中的重要地位
高中地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有“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這種基本理念強調知識來自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感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對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有所認識。高中地理新課程的課程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結合的三維目標。其中,知識與技能目標中有“學會獨立或合作進行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中有“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及“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有“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提高地理審美情趣”。這種課程目標突出了地理實驗和地理探究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學過程中必須開展必要的地理實驗和地理探究活動。在地理實驗和地理探究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到“五個讓”,即地理原理讓學生講述,地理特征讓學生發現,地理規律讓學生總結,地理問題讓學生探索,地理難點讓學生突破。在地理實驗和地理探究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表現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和地理素養。
三、地理實驗與地理探究在高考中將成為重要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