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6 17:14: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綜合實踐課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校在開設綜合實踐活動之前要先了解相關的課程理論以及國家文件,結合學校的辦學思想確定學校實施綜合活動的指導思想,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課程開發;學校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要充分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同時要結合學校的辦學思想、學生的特點進行設計。學校環境和資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客觀依據。學校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體設計時,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對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進行仔細挖掘、分析和評估。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在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求的基礎上體現學校和社區的特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選擇首先應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充分考慮學校的環境與資源特點。課程實施計劃的制訂一方面要能夠體現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能夠與學校的其他工作協調一致。
(馮新瑞 梁《教育科學研究》2008年11月)
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設計的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目標的設計首先要考慮設定目標的主體是誰。如果是學校制訂目標,應該從“培養目標”這一層次出發。如果是教師制訂目標或教師指導學生制訂目標,則應該從“教育目標”這一層次出發。教師在設計主題目標時應把總目標細化為“教育目標”.使之成為可以操作的評價標準。要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既符合兒童的需求又立足于學校的特色與資源.就必須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首先,學校統籌規劃的重點應放在協調學生的興趣與學校的資源之間的關系上,確定恰當的主題領域,而不是規劃具體的主題。其次,教師預設的重點應放在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上。并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相關的資源支持。而不是圍繞教師自己確定的主題去進行教學設計。中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須突出強調“探究中心教學”的理念.教師不僅指導學生開展以“探究”為中心的學習,還要在指導過程中進行行動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
(李云淑《教育發展研究》2008年8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現狀述評與對策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是:(一)綜合實踐活動不能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二)綜合實踐活動缺少有效的教師指導。(三)綜合實踐活動偏重活動形式,忽視活動的合理性、認知性。教師往往只對學生就調查、訪問和設計、制作、實驗等活動提出具體要求,卻忽視對活動主題或可能出現的問題的基本認知和對實踐方法的指導。(四)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有待完善。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求同、輕存異,重表達、輕實踐的問題,教學趨向封閉。
教師要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學習交流,更新理念,發展專業能力,對典型案例教學的觀摩、分析、研討、評價,深入思考如何活化教材內容,挖掘實踐活動的資源、素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趙金峰《教育實踐與研究》2008年12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題的選擇與確立
基礎:利用篩選資源與挖掘整合知識
我們以恰當的場所撐起遨游課程的厚度與信度。實踐體驗課程的最大特點就是實踐性,只有以課程資源為載體,選擇恰當的地點和場景,才能為學生的“游有所得”創造個性空間。課程的場所一定要與各個學科的特點以及社會資源相關聯:歷史情境的體驗感知、傳統文化的熏陶欣賞是歷史、語文學科的必要拓展;實踐應用、在生活中體會價值則是地理、生物、數學學科的必要目標;發現生活中的美,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也是更多學科思維的提升方向??v觀歷史,北京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以挖掘。目前,相對成熟的課程實施地點有七個。
北京植物園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和文化歷史景觀,山地、平原銜接地帶飽有地理、歷史、生物多學科資源可以挖掘;園博園由昔日垃圾填埋場改造的錦繡之地人文展示區域也不失一種“野趣”;作為人類起源的重要考古遺跡的周口店吸引眾多研究者,我們在這里開展了適合學生的關于古人類生活、環境和生物特征的探究活動。位于城市中心的故宮可以欣賞到氣勢恢弘的皇家建筑,感受君臨天下的皇家氛圍。利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我們在曾為皇家獵苑今是麋鹿天堂的麋鹿苑和南海子引導學生關注環境、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園林、博物院、遺址、科普基地這些校外機構成為課程的載體,而永定河畔更是我們傾心選擇和打造的場地,以河為紐帶,貫通歷史遺痕、河流狀態、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另外,我們還尋找到利于學生體驗的場所,如門頭溝靈溪教育基地,設計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體驗中學習與成長。
關鍵:以有針對性的內容設計體現細節與深度
綜合實踐課程要構建比較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需要教師的自主研究探索。每一次的綜合課程都是多學科參與:首先是選擇與各自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部分進行挖掘和延展,并逐漸拓寬視野,從單一學科轉向綜合,讓學生通過多學科知識互補來共同認知同一事物,這是符合認知規律的;同時,在操作上從某一學科知識的實踐演化成科學探究體驗。
一是學科課內外知識與方法的延展應用。例如,學生在初一地理課學習了地圖和等高線,于是我們利用植物園的大場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定向競賽,還有周口店小廣場百米個人定向,體驗地圖方向的識別與應用。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鞏固了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二是基于學科整合的綜合探究。例如,周口店猿人遺址的實踐活動,涉及的學科有歷史、地理、生物、語文。通過參觀博物館和遺址、模擬考古、定向越野等活動,學生對這一帶的整體地理環境以及古人類、古生物的特征與生活習性形成認知,并對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表述,同時,提出“我為博物館建言”的設想。又如,在永定河盧溝橋、三家店課程的課程設計中,我們不僅組織學生參觀盧溝橋、宛平城歷史遺跡,也結合語文課本中《中國石拱橋》對于盧溝橋的介紹,讓學生通過近距離觀察進一步體會盧溝橋建筑藝術的精美。學生在學習歷史、感悟情懷的同時,還增加了河、城、橋的位置關系地圖、歷史上重要交通要道的資料閱讀。學生從古橋渡口走向門戶之城,再經歷抗戰教育洗禮,提升了人文素養。
保證:精心細致的組織部署
課程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因此,在活動過程中,從組織活動到探究學習,學生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在小組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會產生共鳴,這種小組活動的組織形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協作意識,培養互助精神,鍛煉交流能力,使學習更加輕松有效。為了確?;顒拥捻樌_展,每次活動前,參與學科的教師首先會一起備課,多次實地踩點,不斷改進設計,待定型之后召開兩會――教師會和學生組長會。教師會明確本次活動的內容、涉及到的學科知識。接下來,教師們就會利用課堂教學滲透相關學科知識,或布置學生提前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另外,在活動實施前,所有參與活動的教師還要召開籌備會,在會上明確每一位教師的職責,例如所占的位置、具體指導學生活動的內容等,進行明確的分工,以保證活動的安全與實效。學生指導中心的教師主要負責對各班小組長的培訓,主要是明確當天的學習任務,并針對如何組織本組同學完成各項活動任務進行詳細的部署。這樣,小組長在組織本組同學活動的時候,可以更加有序、有效。
載體:不斷完善的《學生活動手冊》
《學生活動手冊》是隨著實踐活動的開展不斷完善的?;顒娱_展第一年的上半年沒有《學生活動手冊》的,參與實踐課程的各科教師將學生活動的內容打印在紙上,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要完成每一張紙上的任務,無論是書寫還是攜帶都很不方便。到下半年,個別活動開始使用手冊。到第一年的實踐課程結束后,教師們群策群力,共同整理、編寫了綜合實踐課程《學生活動手冊》,為第二年的活動課程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每次的活動手冊都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又有了適當的改變,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更加豐富有趣,更有指導性和針對性。此外,在活動前,各科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課程內容加以了解,有些內容是需要學生查找相關資料、提前做好準備的,如盧溝橋的建筑特點等。這充分反映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更加自主和有效。
完善與提升:改革創新的評價方式
幾年的實踐活動讓教師們不斷認識到,光有精心的設計、嚴密的組織實施還是不夠的,必要的評價手段是激發學生潛能、保證學生落實、不斷改進提高的有效手段。由于學生指導中心的加入,我們在學生活動評價方式上不斷改進,使實踐活動更加臻于完善。評價的方式包括:
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是遨游活動的主要評價方式之一。為了全面評價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教師評價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是活動設計教師對學生實踐活動成果的評價,二是活動指導教師對于學生活動過程中表現的評價。所以,每一個學生最后的評價成績既包含成果評價也包含過程性評價。與此同時,為了提升教師評價的信效度,在評價過程中由多名教師分部分進行打分,所以,一名學生的評價結果是由多名教師進行綜合打分得出的。
學生互評。遨游活動中的學生互評摒棄了以往單純的互相評價的方法,通過評價促進團隊的形成,幫助每個學生在團體中進行反思與成長。學生互評主要以遨游活動小組為單位展開,借助團隊活動記錄手冊,組長要在活動前、中、后不同階段隨時組織組員進行互評,評價的內容不僅僅局限在成員個人以及任務完成時的表現,還包括鼓勵學生對小組本身的表現進行評價,將個人放在團隊中進行評價,還可以按照不同角色進行評價。通過這種多元立體的評價方式,更能夠提升團隊合作效果,利用評價來幫助團隊成長。
綜合實踐課程是“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目的”的一門新型課程。它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理念上與少先隊活動具有一致性。它強調在“實踐中發現”、“在體驗中探究”,而以往我們的少先隊活動注重于對學生品德的教育、情操的陶冶、榮譽感的培養;在教育模式上單純突出體驗教育,卻忽視了在少先隊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親身實踐的意識。學生在活動中沒有真正去主動發現問題,更談不上通過研究去解決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形成,也直接影響了少先隊活動的效果。那么,究竟如何讓少先隊活動走綜合實踐之路呢?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我認為關鍵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在教學管理中整合
學校要想把少先隊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融為一體,必須進行統籌安排、整體規劃,做到人員保證、時間保證、內容保證,扎扎實實搞好少先隊活動和綜合實踐的整合。
1.1在課程設置上,可以把班隊活動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安排在一起。這樣既有利于兩者活動的結合開展,又為更好的進行活動保證了充足的時間,更利于兩者間的整合。
1.2在計劃協調上,把學校、年級、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計劃,與少先隊大隊部、中隊活動計劃相匹配。做到協調一致,有統一規劃但又不乏靈活性,確保活動的有序開展,但又不限制其生成性。
1.3在人員安排上,將綜合實踐活動的任課教師與少先隊輔導員進行整合。這樣有利于精干教師隊伍,提高師資整體素質。綜合實踐活動在現階段還沒有大面積鋪開,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參與還不是很到位。而輔導員老師都是各校推選的年富力強、能力較強、素質較高的老師擔任的,而且輔導員隊伍總體上是穩定的,這樣就能為綜合實踐活動真正在學校開展起來提供師資方面的支持,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走進校園,走進學生。同時也有利于少先隊與綜合實踐活動更好地整合。
2.在“體驗”活動中整合
少先隊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都注重少先隊員的體驗。因此,體驗就是這兩者的整合點。但綜合實踐課程的“體驗活動”比起少先隊的體驗活動更強調的是“在體驗中研究”,課程為學生進行體驗、實踐活動提供了目標、內容、方法、途徑等方面的理論及操作指導,這大大拓展了少先隊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使隊員們在進行活動時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減少活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同時也為輔導員開展各種活動締造出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活動骨架,為少先隊活動注入新鮮的血液。因此,我們可以以此為載體,兩者結合,讓隊員選擇多樣的探究、實踐方式,使隊員們通過親身實踐、探究,從而使動手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都有所獲益。
3.在評價體系中整合
作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在評價的功能、目標體系和評價方式方法上都與以往其他的學科課程有著明顯的不同。而少先隊以其品牌活動“雛鷹獎章”為主要激勵措施的評價機制,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求相一致,反對通過單一的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主張“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少年兒童對自己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強調多元價值取向,重視評價內容的過程性。因此,我們要積極引入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研究中的成果,積極推進雛鷹爭章活動與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研究的整合。
3.1完善“雛鷹爭章”。將少先隊活動引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爭章,并納入學校綜合綜合和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體系。通過調整必修章,創設實踐章、綜合章和探究章等來提升獎章質量,并將爭章與“優秀少先隊員”、“三好學生”等評比掛鉤,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參照指標之一。
3.2建立“爭章檔案袋”。建立“檔案袋”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方式之一,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而在雛鷹爭章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建立“爭章檔案袋”,能如實記錄和反映隊員在各個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思想變化和成果,它能深入隊員發展的過程,及時了解隊員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所做出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對隊員今后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的反饋,也便于少先隊組織做好協調和指導工作。
3.3形成多元化評價。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評價主題的多元化,那么我們在爭章活動中可以讓隊員自主評價,同伴相互評價,家長參與評價,社會各界協助評價,并強調多元價值取向,重視評價內容的過程性。
關鍵詞:綜合實踐;課程構建;活動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多年來,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還是一線教師都從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其課程實施效果卻參差不齊,一些地方偏重理論的研究,說起課程頭頭是道,具體實施起來又是失之偏頗,但其普遍的問題還是相對比較集中。
一、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偏誤現象
1.課堂教學中的“滿堂問”現象。部分教師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讓孩子不斷地思考,所以,整堂課就不斷地發問,讓學生天南海北地侃侃而談,大量的發散思維運用,仿佛就是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
2.形式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達到。為目標而牽強附會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眾多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的做法,仿佛沒有這么一個單獨的環節就不能完成目標任務,殊不知潛移默化中的“潤物細無聲”才是至高境界。
3.“泛化”與“神化”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改變課堂教學、提升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但在具體實施中,一些教師不根據主題特點,明明簡單的一個問題也用大量時間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夸大其學習方式的效果。
4.貼標簽式的校本教研活動。教研活動是有力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活動主題效率的途徑,但在一些學校落實校本教研活動時,往往重形式、輕過程,蜻蜓點水般,不接地氣,沒有實效。
5.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嚴重邊緣化現象。這是目前相對比較嚴重的,鑒于師資條件、安全等因素,邊遠的學校對該門學科是名存實亡,課表上排好課,實際上就沒有上該門課,掛羊頭賣狗肉。
二、怎樣構建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
(一)課程程序按照問題情境、實施過程、總結交流三個階段開展活動,這是對整個研究性學習的一個框架界定,同時也是初入門者的引路棒。
(二)實施步驟大體按照確定課題、制訂計劃、收集資料、歸納整理、總結交流來進行,不同的課型有所不同,要依據具體的主題活動來進行。
(三)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
1.注重課程特征。從學習空間、學習途徑、學習結論、學習內容上不受學科知識和課堂的學習限制;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展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通過學生去實踐、去體驗,獲取直接經驗。(緘默知識、有價值的知識)
2.注重緘默知識的價值。注重顯性知識的延伸、整合和重組,這是對學生進行拓展、生成訓練的關鍵,只有不斷地挖掘深層次的東西,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3.注重課程的目標定位。知識目標要注重經驗性知識、綜合性知識、方法性知識;能力目標要注重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應用與創新能力;情感目標要注重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道德、親身參與實踐的體驗、理解勞動意義、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關愛自然、保護環境意識、初步了解自我、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學習目標要注重學習態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會實踐交往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設計與操作能力;評價目標要注重學生自我反思性評價、師生協商式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個性化表現評定和鑒賞。
三、怎樣選擇課程的構建形式
1.從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切入。這是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開展常用的方法,學生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往往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和他們的日常生活基本息息相關,然后老師再將問題上升為研究性學習課程,告訴學生這個實施過程就是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明白原來這個陌生的領域其實就這么簡單易操作。
2.從產生困惑的原因引導開展。通過考察、調查、訪問來解決所產生的困惑,而這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實踐的一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體驗性學習課程。
3.從學科課堂教學延伸進行探究。這是對知識的拓展、生成的過程,從而也就是學科知識的延伸、整合、重組的課程。
4.從應用性實作活動進行實施。主要是采取設計、制作的應用實作性課程,包括科技作品、手工制作等等。
5.從參與性學習活動體驗進行。通過開展參與社區組織的主題活動體現的實踐性課程,其重心在實踐和參與,往往是社會實踐活動較多。
我?!饵S河泥塑》校本課程的研發始終以黃河文化的研究作為背景,這是融合之一,同時《黃河泥塑》課程中的很多板塊可以和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許多活動內容同時進行。例如,“家鄉的蔬菜”板塊中的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到蔬菜基地去參觀考察這一內容就可以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子課題“西部蔬菜基地研究”同時進行,而且校本課程的這一考察側重于從美術角度欣賞,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的內容更廣泛、更深入,它的研究為“家鄉的蔬菜”的泥塑外形的塑造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另外,“家鄉的水果”板塊可以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子課題“新蒲城水果批發市場實地考察”中的活動協調進行;而“生態黃河”與“生態濱州”兩個板塊中要塑造的形象更是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到的和考察的內容息息相關,對開闊他們的視野與打開他們的思路幫助很大,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很多隱性成果也通過《黃河泥塑》中的很多作品呈現了出來。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眾多學科的融合
2009年6月份,我們劉口?趙四勿小學聯片教研組組織了較遠距離的外出考察,目的是進一步“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疾斓膬热菔恰盀I州黃河自身研究”中的五個子課題:濱州黃河水文特征研究、濱州橋梁研究、濱州黃河歷史文化研究、濱州黃河引黃治水研究、濱州黃河兩岸環境研究。考察前我們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1.帶領學生外出考察前,我們課題組的主要成員先后分兩次對活動地點進行了提前考察。通過這兩次考察,我們對考察的路線進行了確定,對路況進行了掌握,對重點的考察項目進行了定點。例如,濱州黃河文化考察小組的重點考察點有:南海觀音、黃河搖籃、禹王廟和公鐵兩用特大橋的橋標;濱州黃河橋梁研究的重點考察項目有濱州北鎮大橋、濱州黃河公路大橋、濱州公鐵大橋和濱城區內的兩座浮橋;濱州黃河引黃治水研究的重點考察點有張肖堂引黃閘、韓墩引黃閘、道旭引黃閘和大道王引黃閘;濱州黃河水文特征研究重點是到了每個觀察點都要觀察河岸和水流情況并進行水樣取樣,認識水位測量儀等;濱州黃河兩岸環境研究要在考察途中仔細觀察黃河兩岸的環境問題,認識濱州人民對黃河兩岸的改造建設情況。
2.向學生和家長多次說明考察的目的,引導學生和家長認識到本次活動對學生非同一般的意義。
3.多次召開班主任和指導教師會議,向教師說明活動的意義,進行指導教師活動指導培訓和強調安全工作。其實,在做這兩方面工作的同時,我們一直在做學生培訓工作,首先是帶領學生把各考察組的考察內容進行了資料的搜集工作,對考察點的背景資料進行了了解,其次是通過觀看教師提前考察的圖片對考察點的景觀進行了掌握。
課程實施過程中取得的成績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性被廣泛認可 在學生、教師以及家長問卷調查中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性已經凸顯,為廣大師生以及學生家長所認可。調查顯示,學生、教師和家長均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成長有幫助。在關于“你覺得上實踐課對你的成長有幫助嗎?”的調查中,有74.57%的學生認為幫助很大,僅有1.72%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100%的教師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只有1%的家長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持反對意見。許多教師和家長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實踐中探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各方面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社會支持系統已經初步建立 調查發現:學生家長普遍支持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和社區服務活動,社會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支持程度超出我們的預見。一是家長參與學生主題性研究活動指導的比率較高。在一項關于“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活動中遇到問題或困難,你的家長采取何種態度”的學生問卷調查中,只有2.07%的學生選擇不理睬;在一項關于“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態度”的教師問卷調查中,教師認為有90%的家長十分支持。二是社會力量對學生社會調查的支持與接待情況要比我們預計的要好。在一項關于“你到有關單位或部門去調查或采訪時,他們是樂意接待你們、一般或不樂意接待你們”的學生問卷調查中,72%的學生選擇樂意接待,14%的學生選擇一般,這要比事先預計的情況要理想得多。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涉及的領域符合課程綱要要求 部分已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校,該課程實施涉及的領域有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
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課程實施水平差異大,課程開設參差不齊 僅有半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校制訂了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學校缺乏專業教師,無專任教師,課程計劃落實不力,課時難以保證,時有被其他課程擠占現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呈現出的“三無特點”--無教本、無固定教師、無固定場所,使習慣了傳統學科教學的教師無所適從,導致課程常規開設困難重重。
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質認識模糊 在對教師、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32.65%的調查對象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當于以前的第二課堂,認為相當于團隊活動的占33.67%,認為相當于一般活動課的占18.37%。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匱乏 由于隴南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沒有充分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和在課改中的地位和作用,觀念沒有得到轉變,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開發不力,直接導致不開或候補;教師多為兼職,班額過大,任務繁重,有心無力;加之教師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不足等問題,使得綜合活動課程資源匱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薄弱,評價體系不夠健全 教師是順利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力量。調查顯示:僅有18%的教師認為自己能夠勝任綜合實踐課教師;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和教師評價體系的占已開設綜合實踐課的49%,認為評價體系不完善的占調查樣本的96%。
通過本次調查,課題組對隴南市城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情況有了較深入的了解,發現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為進一步研究城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規化開展提供了可靠依據。
有效實施的幾點建議
一是成立以校或縣為單位的專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小組。本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難以有效開展,課程資源匱乏是重要原因之一。習慣了傳統課程教學的教師在知識結構、課程意識等方面的局限性注定了僅靠幾名綜合實踐活動課老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是不現實的。在現階段應該成立專門課程開發小組,為當地該課程提供一些可借鑒模式,推進該課程常規實施。開發小組的成員可以由該課程科任教師為主的相關領域的本地專家、學校領導及教育行政部門人員構成。
二是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規實施制度。本地該課程在開展時職責不分,考核不規范,影響了教師實施該課程的效果。應建立一套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到學校的詳細實施制度。
三是加強培訓力度,增強師資力量,優化師資配置。應通過在職培訓的方式,建立一支知識豐富、個性特點良好、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強以及有開拓課程意識的教師隊伍。該課程師資的最佳配置為:專兼職并存,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共同參與,學校相關人員協助。另外,學校還可以聘請一些學生家長、相關領域的專家、甚至地方政府官員等,作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校外指導教師。
四是轉變教師觀念,定位教師角色。該課程教師角色要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教師要轉變為教學活動當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作者。
【課題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 2014年度課題《城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規化開展的策略》(課題批號:GS[2014]GHB0650)】
2015年4月至6月,筆者所在學?!冻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規化開展的策略》課題組,對隴南市9個縣10所城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擬通過調查發現制約隴南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的因素,從而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真正有效實施。
課程實施過程中取得的成績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性被廣泛認可 在學生、教師以及家長問卷調查中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性已經凸顯,為廣大師生以及學生家長所認可。調查顯示,學生、教師和家長均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成長有幫助。在關于“你覺得上實踐課對你的成長有幫助嗎?”的調查中,有74.57%的學生認為幫助很大,僅有1.72%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100%的教師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只有1%的家長對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持反對意見。許多教師和家長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實踐中探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各方面能力,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社會支持系統已經初步建立 調查發現:學生家長普遍支持學生參與社會調查和社區服務活動,社會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支持程度超出我們的預見。一是家長參與學生主題性研究活動指導的比率較高。在一項關于“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活動中遇到問題或困難,你的家長采取何種態度”的學生問卷調查中,只有2.07%的學生選擇不理睬;在一項關于“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態度”的教師問卷調查中,教師認為有90%的家長十分支持。二是社會力量對學生社會調查的支持與接待情況要比我們預計的要好。在一項關于“你到有關單位或部門去調查或采訪時,他們是樂意接待你們、一般或不樂意接待你們”的學生問卷調查中,72%的學生選擇樂意接待,14%的學生選擇一般,這要比事先預計的情況要理想得多。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涉及的領域符合課程綱要要求 部分已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校,該課程實施涉及的領域有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
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課程實施水平差異大,課程開設參差不齊 僅有半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校制訂了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學校缺乏專業教師,無專任教師,課程計劃落實不力,課時難以保證,時有被其他課程擠占現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呈現出的“三無特點”--無教本、無固定教師、無固定場所,使習慣了傳統學科教學的教師無所適從,導致課程常規開設困難重重。
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質認識模糊 在對教師、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32.65%的調查對象認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當于以前的第二課堂,認為相當于團隊活動的占33.67%,認為相當于一般活動課的占18.37%。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匱乏 由于隴南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沒有充分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和在課改中的地位和作用,觀念沒有得到轉變,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開發不力,直接導致不開或候補;教師多為兼職,班額過大,任務繁重,有心無力;加之教師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不足等問題,使得綜合活動課程資源匱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薄弱,評價體系不夠健全 教師是順利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力量。調查顯示:僅有18%的教師認為自己能夠勝任綜合實踐課教師;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和教師評價體系的占已開設綜合實踐課的49%,認為評價體系不完善的占調查樣本的96%。
通過本次調查,課題組對隴南市城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情況有了較深入的了解,發現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為進一步研究城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規化開展提供了可靠依據。
有效實施的幾點建議
一是成立以校或縣為單位的專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小組。本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難以有效開展,課程資源匱乏是重要原因之一。習慣了傳統課程教學的教師在知識結構、課程意識等方面的局限性注定了僅靠幾名綜合實踐活動課老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是不現實的。在現階段應該成立專門課程開發小組,為當地該課程提供一些可借鑒模式,推進該課程常規實施。開發小組的成員可以由該課程科任教師為主的相關領域的本地專家、學校領導及教育行政部門人員構成。
二是建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規實施制度。本地該課程在開展時職責不分,考核不規范,影響了教師實施該課程的效果。應建立一套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到學校的詳細實施制度。
三是加強培訓力度,增強師資力量,優化師資配置。應通過在職培訓的方式,建立一支知識豐富、個性特點良好、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強以及有開拓課程意識的教師隊伍。該課程師資的最佳配置為:專兼職并存,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共同參與,學校相關人員協助。另外,學校還可以聘請一些學生家長、相關領域的專家、甚至地方政府官員等,作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校外指導教師。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的必要性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保證國家和地方課程基本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校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開發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一)綜合實踐課程校本化有利于解決“課程懸缺、候補”現象
學校在設計、開發、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過程中,需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這有利于學校、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了解。通過對校本課程設計,教師能夠更好的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與本校資源的有效結合,使課程內容更適合本校的條件和本校的學生發展,從而更好的解決了課程懸缺和候補現象的出現。
(二)綜合實踐課程校本化有利于解決“低效、片面”現象
學校根據教材統一的計劃實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然有不符合學校自身條件的內容,這些因素不僅影響了課程實施的質量,還會影響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損傷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走校本化的道路不僅能夠避免出現由于統一計劃帶來的活動形式呆板、整齊劃一,還有利于激發教師的創作熱情,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校本課程克服了課程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聯系不緊密的問題,有利于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在學習中積累經驗、豐富知識技能,更有利于學生養成科學研究和探索的方法與態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校資源與課程的有效結合,有利于提高課程效益,提高學校資源的利用率。
(三)綜合實踐課程校本化有利于學校的發展和學生成長
未來社會要求全方面發展的學生,不僅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多學科知識內容,具有多種能力。只有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真正的成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人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是讓學生從單一的知識轉向綜合性知識,掌握豐富的知識,在學習中學習多種知識和技能。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學生的發展,只有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學校才能有所發展。因此,學生的發展就是學校未來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既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長,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式,綜合實踐活動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
二、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校本化對策
綜合實踐是以主題活動為組織方式,以任務為取向,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的活動課形態課程。因此,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校本化是學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的根本途徑,在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上就是要讓實踐活動與學生、老師、學校實際結合起來。
(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來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的原則是指確立的課題應來源于他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這里的主題是總主題的確定,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探究的問題或課題,或者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實的世界中進行各種體驗,靈活地適應實際生活的需要。只有著眼生活,學生才能有更多的機會自己去活動、體驗和創造,才能享受探究的樂趣、活動的愉悅,才能獲得并增強社會責任感。在選題時教師應注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小題大做,從實際生活中獲得適合學生自己特點、能力的探究題目。
(二)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內容設計要有較高的指向性和可行性
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確定要考慮活動的現實指向性、可行性。在確定活動主題時要注意選擇一些對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及所在地區具有實際意義的,值得研究,內容積極,對學生的成長有利的活動及課題。綜合實踐活動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經費為基礎,活動是否可行,也是選題時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有的主題雖然很有研究意義和價值,但是如果條件不允許,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調整方案。另外活動主題要小,要選擇一些切入點較小、容易操作的主題。
(三)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上要尊重學生自主性
尊重學生自主性就是綜合實踐活動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自主性的發揮提供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自己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成果呈現方式。指導教師要在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顒又黝}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兒童生理、心理協調等因素,具有新奇性、啟發性、趣味性和實踐性,使學生感到自由、民主和寬松,有一定的難度和可接受性。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年齡的大小,因為學生年齡不同,思維發展水平也不一樣。低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高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已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對各種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以選擇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主題。
(四)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著眼于學科交叉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取向就是課程綜合化。綜合實踐活動不再是單純以某門課程的知識為主要知識體系的課程,它是各學科交叉結合形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在綜合實踐活動整體設計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綜合、延伸、重組學科知識,將綜合實踐活動與某些學科打通進行,從而拓寬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領域。這樣的課程內容與形式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大有好處的。
(五)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要充分體現學校特色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校文化的有機構成,集中體現了學校的特色,要求活動主題在選擇時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立足于學校的特色,反映學校所在地區的特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與開發主體的教師,在學生、家長、社區力量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下,挖掘學校資源,選擇有學校自身特色的主題。
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建設校本課程需要遵循的原則與須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建設校本課程促進學校特色發展的實踐中,必須遵循“生本”、“師本”、“校本”的原則。
(1)生本原則。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顒觾热莞鶕W生的生活,活動方式尊重學生的選擇。
(2)師本原則。即以教師的發展為本。課題研究要依靠教師,并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力,同時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的發展。
(3)校本原則。根據學校及學校所處的社區開展活動,最終促進學校的個性發展。